《红军长征》集体备课教案

合集下载

幼儿园大班红军长征教案

幼儿园大班红军长征教案

幼儿园大班红军长征教案教案一:幼儿园大班红军长征教案主题:红军长征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红军长征的历史背景,了解长征的意义。

2. 通过歌曲、游戏、手工等方式,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3. 发扬红军的优良传统,让幼儿了解团结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1. 红军长征的图片和文字资料2. 彩纸、颜料、画笔等3. 家长配合,准备红领巾和红军帽子教学步骤:1. 学习红军长征的历史背景(1)引入:老师拿着地图讲述红军长征的线路,引出长征的主题。

(2)讲解:老师简单讲解红军为什么要进行长征,以及长征的意义。

(3)整合:通过图片与语言实现知识整合2. 学习红军长征的歌曲(1)介绍:老师介绍《红军长征组歌》。

(2)听听:大声播放歌曲。

(3)唱唱:教师按音乐教唱歌曲,让孩子跟着唱。

(4)互动:分角色唱歌,组合唱歌(全班分为两组分别演唱)。

3. 学习红军长征的游戏(1)品尝:为幼儿准备了红薯,每个孩子品尝,感受长征中粮食缺少的情形。

(2)游戏:班内分组,进行抬锅、背人等小活动,锻炼团队合作能力。

(3)想象:老师带领幼儿动手制作一艘小船,让幼儿设想自己漂流的场景,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4. 学习红军帽和红领巾的制作(1)剪纸:老师为孩子提供模板,指导幼儿剪纸。

(2) DIY:自行操作,按自己的喜好和想象制作。

(3)展示:为DIY成品拍照,并组织幼儿展示。

教学总结:通过本次教学,孩子们了解了红军长征的历史背景及其意义,学唱了红军长征组歌,参与了有趣的游戏,在创作中锻炼了孩子们的创造力,为扬起团结的旗帜,共同追求祖国繁荣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红军长征》教学设计.doc

《红军长征》教学设计.doc

《红军长征》教学设计新余一中胡立教学目标一、识记和理解记住红一方面军长征开始和三路主力红军胜利会师的时间,掌握遵义会议召开的时间和主要内容,理解红军被迫战略转移的原因,概述红军长征的艰苦历程。

二、能力和方法通过分析遵义会议前后红军面临的不同革命形势,把握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通过让学生概述红军长征的艰苦历程,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并结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图”,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发展的艰难历程,激发学生热爱人民军队的感情。

体会红草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认识“长征精神”的深刻内涵。

体会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革命危急关头力挽狂澜的伟大魄力,感受伟大人格的力量。

教学重点和难点一、重点遵义会议,中央红军长征的路线。

二、难点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播放纪念长征胜利七十周年的片段和“重走长征路”活动的视频片段, 最后视频显示美国著名作家哈里森的一段话:“本世纪再也没有什么事情比长征更令人神往和深刻的影响世界前途的事情了。

”然后教师提问:为什么时隔七十周年,仍然有这么多人深情向往着长征?长征吸引人的地方到底在什么地方呢?今天,就让我们一道来“了解长征、探究长征、体验长征、重走长征路”。

学习过程:一、了解长征、探究长征(一)长征的原因教师提问:请大家回忆上一节课所学的内容,有谁能告诉我中国共产党建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到1930年全国建立了15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红军的数量也发展到了十多万人,红军如此迅速的发展速度,引起了国民党的极大恐慌,于是蒋介石调集军队对红军进行了五次大的“围剿”。

投影出示《红军五次反“围巢”敌我实力对比表》指导学生分析。

次序国民党军队中央红军实力对比领导人战略战术结果第一次10万4万多约2.5:1毛泽东制定和执行了符红军胜第二次20万3万多约7:1第三次30万3万多约10:1第四次30多万7万多约4:1朱德、周恩来第五次50万8万多约6:1博古、李德制定了违背根据地实际情况的战略战术,如全面出击等。

历史八年级上册《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教案

历史八年级上册《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教案

历史八年级上册《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教案一、复习导入二、目标展示三、新课讲授(一)、战略转移与遵义会议师:红军和根据地的发展,使国民党统治集团大为震惊。

从1930年底开始,国民党反动派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连续进行了四次大规模的军事“围剿”,结果都被红军粉碎。

1933年秋,蒋介石调集50万军队,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五次围剿。

由于中共临时中央负责人博古和军事顾问李德等人在军事指挥上“左”的错误,没能打破敌人的“围剿”,反而陷入极其危险的境地。

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放弃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

1934年10月,中共中央率领中央红军八万多人突围西进,开始长征。

敌人调集兵力对红军实行围追堵截,企图一举消灭红军。

毛泽东果断建议红军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

这一建议得到了中央多数同志的支持。

于是,红军强渡乌江,攻克贵州北部重镇遵义。

师:遵义会议的时间及内容?生: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

师:遵义会议的意义是什么?生: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在极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学生活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原因和结果?二、过雪山草地师:遵义会议后,毛泽东指挥红军,四渡赤水,佯攻贵阳,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

然后挥师北进,渡过金沙江,跳出了敌人的重重包围。

红军继续北上,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过大雪山,走过茫茫草地,突破敌人重兵把守的天险腊子口,进入甘肃。

学生活动:说一说我们要学习红军长征的哪些精神?三、红军胜利会师陕甘师:红军胜利会师的标志是什么生:1935年10月,中共中央带领中央红军历经艰难险阻,终于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吴起镇,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

红军长征初中历史教案

红军长征初中历史教案

红军长征初中历史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红军长征的背景和意义;
2. 理解红军长征的历程和艰辛;
3. 掌握红军长征的重要事件和影响。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红军长征的背景和意义、历程和艰辛、重要事件和影响;
难点:理解红军长征在中国革命历史中的重要地位。

三、教学准备
1. 教材:包括相关的教科书、参考书籍和资料;
2. 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等。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引入与红军长征相关的图片、视频或音频资料,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对话题的思考。

2. 学习任务:分组讨论,让学生自主探讨红军长征的背景、意义、历程和影响,并记录下讨论结果。

3. 教师讲解:根据学生的讨论结果,导入教师讲解环节,向学生传授红军长征的重要知识点和历史背景。

4.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红军长征中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红军长征的艰辛历程和伟大意义。

5. 活动设计:设计习题、练习、讨论等活动,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巩固所学知识。

6. 总结反思: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再次强调红军长征的重要性和影响,并让学生思考如何将其中的精神应用到现实生活中。

五、作业布置
让学生回家自主学习相关资料,写一篇关于红军长征的文章,表达自己对红军长征的理解和感受。

六、教学反馈
收集学生的作业,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反馈,以便对教学过程进行调整和改进。

七、拓展延伸
引导学生深入了解红军长征的更多细节和背景知识,培养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和思辨能力。

红军长征课程设计

红军长征课程设计

红军长征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红军长征的背景、原因和过程,掌握相关的历史事实和概念。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历史分析法,对红军长征的意义进行深入探讨,提高批判性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领悟红军长征中所展现出的伟大民族精神,培养坚定的信念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充分考虑了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红军长征的背景和原因:介绍中国形势的发展,以及红军长征的必然性。

2.红军长征的过程:详细讲述红军长征的历程,包括重要战役和历史事件。

3.红军长征的意义:分析红军长征在中国史上和世界历史上的重要地位,以及长征精神对当代的启示。

教学内容紧密围绕教材,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同时注重与实际相结合,避免无关内容的出现。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节课将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对红军长征的背景、过程和意义进行系统讲解,确保学生掌握基础知识。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红军长征中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培养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3.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的长征事件,让学生分析其背后的原因和意义,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4.实验法:学生参观红色教育基地,亲身感受红军长征的艰辛,激发爱国情怀。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课堂参与度。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将采用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的历史教材,为学生提供准确的历史信息。

2.参考书:推荐学生阅读相关的历史书籍,拓展知识面。

3.多媒体资料:利用多媒体课件、视频等资源,生动形象地展示红军长征的场景。

4.实验设备:学生参观红色教育基地,亲身感受红军长征的艰辛。

教学资源的选择和准备将充分考虑其与教材的关联性,确保符合教学实际需求。

红军长征小学教学设计

红军长征小学教学设计

红军长征小学教学设计引言红军长征是中国革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之一。

通过对红军长征的学习和了解,可以加深学生对中国革命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自豪感。

本文将通过设计一堂以红军长征为主题的小学教学活动,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红军长征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意义。

一、教学目标1.了解红军长征的历史背景和重要事件;2.掌握红军长征的基本过程和路线;3.理解红军长征对中国革命的意义;4.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准备1.教材:有关红军长征的教材、图书、地图等;2.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音响等;3.其他教学资源:红军长征的图片、纪录片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可以通过播放一段红军长征相关的视频,或者展示一些红军长征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学习红军长征的历史背景(15分钟)通过介绍中国社会的动荡局势、蒋介石的围剿和红军战略转移等,让学生了解红军长征的历史背景。

3. 学习红军长征的基本过程和路线(20分钟)可以通过播放红军长征的纪录片,或者使用地图展示红军长征的基本过程和路线。

同时,可以使用一些简单易懂的语言,向学生解释红军长征途中所经历的困难和艰苦。

4. 分组讨论红军长征对中国革命的意义(20分钟)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让每个小组讨论红军长征对中国革命的意义,并写下自己的观点。

最后,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向全班汇报。

5. 制作红军长征纪念品(30分钟)为了加深学生对红军长征的记忆和理解,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制作红军长征纪念品,比如小军帽、红星章等。

教师可以提供相关的材料和工具,并指导学生制作。

6. 小结(5分钟)简要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学生对红军长征的学习成果,并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

四、教学评价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教师可以评价学生对红军长征的理解程度和参与度。

可以通过课堂小组讨论的内容及其报告,以及红军长征纪念品的制作,对学生进行评价。

五、延伸活动1.组织学生参观相关的红军长征纪念馆或者纪念碑;2.安排学生写一篇关于红军长征的作文或者制作一份PPT,展示自己对红军长征的理解和思考;3.组织学生参与红军长征题材的戏剧表演或者歌曲演唱。

红军长征教案初中历史

红军长征教案初中历史

红军长征教案初中历史
年级:初中
学科:历史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 了解红军长征的背景和意义;
2. 掌握红军长征的经过和主要路线;
3. 能够分析红军长征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红军长征的背景、目的、经过和影响;
难点:理解红军长征的艰辛和牺牲,以及对中国革命的深远影响。

教学准备:
1. 红军长征的相关资料和图片;
2. 课件PPT。

教学过程:
一、导入(10分钟)
1. 引入话题,通过几幅图片展示红军长征的场景,让学生猜测图片内容;
2. 讲解红军长征的背景和意义。

二、学习中心(30分钟)
1. 学生自主阅读相关资料,了解红军长征的起因和目的;
2. 分组讨论,总结红军长征的主要路线和经过,并制作PPT展示;
3. 教师指导学生分析红军长征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三、拓展延伸(10分钟)
1. 课堂讨论:红军长征中的英雄事迹和感人故事;
2. 观看红色影片片段,加深学生对红军长征的了解。

四、总结(10分钟)
1.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化对红军长征的记忆;
2. 帮助学生提炼出红军长征的核心精神和价值。

五、作业(5分钟)
1. 布置作业:撰写一份长征感受日记,表达对红军长征的敬意;
2. 预习下节课内容: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发展。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红军长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能够理解其对中国革命的重大意义。

但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更加生动地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主动参与讨论和思考,以提高课堂效果。

红军长征主题班会教案

红军长征主题班会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红军长征主题班会教案课时安排:1课时(45分钟)年级:八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红军长征的背景、过程和意义,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

2.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坚定信念、克服困难的精神。

3. 提高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教学重点:1. 红军长征的背景、过程和意义。

2.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坚定信念、克服困难的精神。

教学难点:1. 红军长征过程中重要事件的记忆。

2. 引导学生理解长征精神的时代价值。

二、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括红军长征的背景、过程、重要事件和意义等内容。

2. 准备与红军长征相关的历史图片、视频等资料。

3. 准备班会活动所需的其他材料,如黑板、粉笔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红军长征的背景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回顾历史,激发学生的兴趣。

2. 知识讲解(15分钟)教师利用PPT,简要讲解红军长征的背景、过程和意义。

重点介绍长征过程中的一些重要事件,如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等。

3. 小组讨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思考红军长征过程中体现出的团队合作、坚定信念、克服困难的精神。

每组选一名代表进行分享。

4. 案例分析(10分钟)教师展示一些与长征精神相关的案例,如现代青年如何在生活、学习中克服困难,实现自己的目标。

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联系自身实际,谈谈自己对长征精神的理解。

5. 总结发言(5分钟)教师对本次班会进行总结,强调长征精神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扬长征精神,为实现自己的梦想而努力奋斗。

6. 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四、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本次班会进行反思,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下一次教学活动提供改进方向。

五、评价方式1. 学生课堂参与度:包括发言、讨论、案例分析等方面的表现。

3. 学生对长征精神的理解和运用: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日常行为观察等方面进行评价。

六、教学延伸活动1. 组织学生参观红军长征纪念地,如遵义会议会址、长征出发地等,让学生亲身感受长征的历史氛围。

《红军长征》教案

《红军长征》教案

《红军长征》教案一、教学目标1.识记与理解:了解红军长征的路线,遵义会议及其意义与影响。

2.能力与方法:引导学生探究红军长征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思路和能力;结合红军长征路线经过,说出发生的重大事件有哪些。

3.情感与价值观:学习红军战胜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培养学生热爱中共、热爱祖国的感情,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并为之努力奋斗。

赏析毛泽东诗词,感受伟人风采。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遵义会议,红军长征路线。

难点: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是中共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三、教学准备1.收集有关图片、视频资料。

2.学生预习新课。

3.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展示毛泽东《七律长征》书法作品图片:这幅作品概括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赞扬了红军无所畏惧的英雄气概。

那么,他们为什么要长征?他们在途中遇到了哪些艰难险阻?今天就让我们去感受下红军长征的伟大征程!(一)长征的开始1.教师讲解:由于红军和根据地的发展,使国民党统治集团大为震惊。

从1930年底,国民党反动派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了四次大规模的军事“围剿”,结果均被红军粉碎。

2.教师引导:大家阅读教材,第五次反“围剿”的结果是什么?为什么?学生回答:博古等人在军事上的“左”的错误,导致了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中共中央和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开始长征。

3.教师提问:长征初期,红军情况如何?学生/教师答:1934年10月,中共中央率领中央红军8万人西进,冲破了敌人的四道封锁线,但人员损失过半。

在这样的情况下,博古等人执意要去湘西,而敌人已经在红军去湘西的路上布置了新的防线,此时毛泽东提出放弃进军湘西,而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得到大家的认可,于是红军强渡乌江,攻克了遵义。

4.教师过渡:红军占领遵义后,中共中央在此召开了一次重要的会议,那么这次会议的具体内容是什么?我们一起来看吧。

(二)遵义会议1.观看播放遵义会议的电视剧片段。

(播放《长征》遵义会议的相关片段及领导人)2.提出问题: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中共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引导学生:从当时的情境来思考)教师讲解:遵义会议解决了当时最迫切的军事领导权问题,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走向成熟,是人民军队走向胜利的重要里程碑,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意义。

红军长征小学课程设计

红军长征小学课程设计

红军长征小学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了解红军长征的基本历程、重要事件和历史意义。

2. 掌握长征途中红军面临的主要困难和挑战。

3. 识记长征途中具有重要意义的战役、会议和英雄人物。

技能目标:1. 通过分析长征路线图,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地理常识。

2. 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提高学生的沟通、协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学会运用历史资料,进行信息提取和整合,形成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革命先烈的敬仰之情,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2. 培养学生面对困难、勇于挑战、团结协作的品质。

3. 引导学生从长征精神中汲取力量,树立远大理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历史学科教学,旨在通过红军长征的实例,让学生了解我国近现代史上的重要事件,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学生特点:小学高年级学生对历史事件有一定的认知兴趣,善于通过故事、图片等形式学习。

教学要求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探究、思考和感悟。

教学要求:结合红军长征的实例,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将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融入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通过有效的教学评估,确保学生达到预期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1. 红军长征背景及原因:分析1934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红军被迫实施战略转移的背景和原因。

教材章节:《中国近代史》第五章第二节2. 红军长征历程:详细讲解长征途中的重要事件、战役和会议,如: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等。

教材章节:《中国近代史》第五章第三节3. 红军长征胜利的意义:阐述长征胜利对于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的重要意义,以及长征精神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地位。

教材章节:《中国近代史》第五章第四节4. 英雄人物介绍:介绍长征途中的英雄人物,如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学习他们的英勇事迹和崇高品质。

教材章节:《中国近代史》第五章第五节5. 长征精神传承:探讨长征精神在当代的意义,引导学生将其融入到日常生活中,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贡献力量。

大班红军长征题材教育教案的教学方案

大班红军长征题材教育教案的教学方案

大班红军长征题材教育教案的教学方案大班红军长征题材教育教案的教学方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红军长征的历史背景、原因和意义。

2. 培养学生对红军长征精神的理解和感悟。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 开启学生对中国革命历史的探索,激发学生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

教学准备:1. 大班教室环境的准备,包括宽敞的空间、墙壁上贴满红军长征的相关图片和资料。

2. 教具准备:红军长征的相关地图、红军服装道具、红军军歌等。

3. 音视频设备准备:播放红军长征相关的音频和视频素材。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约5分钟)1. 播放红军军歌《红旗颂》,营造红军长征的氛围。

2.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墙壁上的红军长征图片,并提出问题,如:你们看到了什么?那是什么时候发生的?为什么红军要长征?第二步:学习红军长征的历史背景和意义(约15分钟)1.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有一块红军长征的地图。

让学生根据自己手中的地图,互相交流和分享红军长征的背景。

2. 激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思考红军长征对中国革命的重要性,并请他们记录下自己的想法。

3. 分享讨论: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向全班分享他们的想法和理解。

第三步:感受红军长征精神(约15分钟)1. 观看红军长征视频素材,让学生通过影像了解和感受红军长征的艰辛和英勇。

2. 角色扮演: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出一名学生扮演红军战士,其他成员则扮演红军长征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环境。

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深入体验红军长征的艰辛和困难。

第四步:激发团队合作(约15分钟)1.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扮演红军的一个小分队。

每个小组需要从一起出发,经历长征的艰辛,最终到达目的地。

要求学生团队合作,互相帮助,共同面对各种难题。

2. 小结总结:通过小组竞赛的方式,总结长征过程中的困难和解决方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五步:探索中国革命历史(约10分钟)1. 学生讨论和思考:引导学生思考红军长征对中国革命历史的影响和意义。

《红军长征》教案(3)

《红军长征》教案(3)

《红军长征》教案【课标内容】(1)讲述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故事。

(2)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认识中国革命历程的艰难曲折。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通过组织学生对课文小字和插图的识读及讨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读图能力和理解能力。

(2)通过指导学生分析遵义会议的内容和意义,培养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

(3)通过引导学生解答课中、课后思考题,培养学生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通过组织学生召开“长征”主题班会和故事会,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设计一些启发性、针对性较强的问题,师生双方共同探究,引导学生积极思维,积极主动地参与教与学的全过程。

教师重在讲解方法、点拨思路,将学生引入自主探索、情趣盎然的学习境地。

对于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表现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及时的鼓励和恰当的评价。

要委婉、含蓄地指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促使学生扬长避短,全面准确地掌握该课知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吸取“左”倾错误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教训,树立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观念,从思想上认识到将马克思主义普遍原来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极端重要性。

(2)通过学习红军将士“不怕远征难”的史实,由衷地产生对他们的崇敬之情,并自觉学习他们不怕牺牲、英勇顽强、团结奋斗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和献身精神,继承革命传统,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

(3)通过教师感情充沛的讲述,激发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军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崇高感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重点难点】重点:遵义会议难点: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和红军长征初期失利的原因【课时】1课时【教学方法】读、讲、议综合教学法【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一] 播放电视连续剧《长征》中红军离开根据地的片段,同步播放刀郎歌曲《十送红军》。

播放完毕后,教师提问:刚才我们听到的是《十送红军》,看到的是红军离开根据地的影片,“十送红军”,送红军去干什么?红军在根据地待得好好的,为什么要来看根据地呢?根据地到底发生了什么?通过设疑引发学生求知欲望,由此导入新课。

初中历史红军长征教案

初中历史红军长征教案

初中历史红军长征教案
课题:红军长征
教学目标:
1. 了解红军长征的背景和重要意义;
2. 掌握红军长征的基本经过和作战策略;
3. 培养学生对红军长征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1. 红军长征的背景和原因;
2. 红军长征的路线及其重要节点。

教学难点:
1. 红军在长征中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2. 红军长征对中国革命和战争的影响。

教学准备:
1. 多媒体教学设备;
2. 课件及相关教学资料;
3. 红军长征相关图书、影视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图片或视频引入话题,让学生了解红军长征的基本背景和重要意义。

二、学习红军长征的背景和原因(15分钟)
1. 讲解红军长征发生的背景和原因;
2. 分析国民党追剿红军的原因以及红军为什么选择进行长征。

三、了解红军长征的路线及其重要节点(20分钟)
1. 介绍红军长征的主要路线和重要节点;
2. 分析红军在不同阶段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四、探讨红军长征对中国革命和战争的影响(15分钟)
1. 分组讨论红军长征对中国革命和战争的深远影响;
2. 学生展示并讨论不同观点。

五、总结(5分钟)
总结红军长征的重要意义和影响,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六、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作业,让学生回答一些红军长征相关的问题或撰写一篇小结。

教学反思:
1. 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运用历史知识解读事件;
2. 教学过程中要多利用多媒体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3. 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

红军长征备课教案

红军长征备课教案

红军长征备课教案教案标题:红军长征备课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红军长征的背景、意义和影响;2. 掌握红军长征的主要事件和路线;3. 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思辨能力;4. 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教学内容:1. 红军长征的背景和意义;2. 红军长征的主要事件和路线;3. 红军长征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教学步骤:引入:1. 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引起学生对红军长征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

探究:2. 学生小组合作,利用教材、参考书籍和互联网资源,了解红军长征的背景和意义。

展示:3. 学生小组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分享他们对红军长征的理解和观点。

讨论:4.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探讨红军长征的主要事件和路线,以及这些事件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归纳:5. 教师总结讨论结果,帮助学生归纳红军长征的重要事件和影响。

拓展:6. 学生个人或小组自主选择一个与红军长征相关的话题,进行深入研究,并进行展示。

评价:7. 教师根据学生的参与度、表现和研究成果,进行评价。

教学资源:1. 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等);2. 红军长征相关的书籍、教材和参考资料;3. 互联网资源(网站、视频等);4. 学生小组展示所需的材料。

教学策略:1. 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碰撞,促进合作与沟通能力的培养。

2. 探究式学习: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红军长征的背景、意义和影响,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互动式教学:通过讨论和展示环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增强他们的思辨和表达能力。

教学评价: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小组合作、讨论和展示环节的积极程度。

2. 学生表现:评估学生对红军长征背景、意义和影响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3. 研究成果:评价学生个人或小组的深入研究和展示成果。

教学延伸:1. 邀请一位相关专家或老师进行讲座,深入解读红军长征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2.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参观红军长征相关的纪念馆或遗址,加深对历史事件的体验和理解。

红军长征教案

红军长征教案

(封面)红军长征教案授课学科:授课年级:授课教师:授课时间:XX学校红军长征教案【授课时间】【授课班级】【授课题目】红军长征【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标】课标要求:讲述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故事,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认识中国革命历程的艰难曲折。

1、识记与理解①记住红一方面军长征开始和三路主力红军胜利会师的时间;②掌握遵义会议召开的时间和主要内容;③理解红军被迫战略转移的原因;④概述红军长征的艰苦历程。

2、能力与方法①通过分析遵义会议前后红军所面临的不同革命形势,把我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②通过让学生概述红军长征的艰苦历程,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并结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图》,增强学生的读图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①了解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发展的艰难历程,激发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军队的感情。

②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认识“长征精神”的深刻内涵。

③体会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革命危机关头力挽狂澜的伟大魄力,感受伟大的人格力量。

④欣赏毛泽东诗词《长征》,体会一代伟人文韬武略的风采。

【教学重难点】1、重点遵义会议,中央红军长征的路线。

2、难点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授课类型】新授课【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方法】阅读法、观察法、讨论法、表演法【板书设计】【教学过程】导入:活动:30秒的时间能击掌多少下呢?带着心中预估的数字,让我们试试吧!(学生活动)看来大家实际做到的数字远远超过自己的预估,相当的有潜力。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见识一下一支军队的潜力。

(播放革命歌曲《过雪山草地》)(师)据美国著名记者斯诺统计:曾经有一支军队一共爬过了18条山脉,其中5条终年冰雪覆盖;渡过24条河流;经过12个省份;占领过62座城市;突破10个地方军阀组织的包围,此外还打败或躲过追击的中央军。

平均每天行军71华里。

一支大军及它的辎重要在一个地球上最险峻的地带保持这样的平均速度,可说近乎奇迹。

八年级历史 《红军长征》教学设计

八年级历史 《红军长征》教学设计

(八年级历史)《红军长征》教学设计周五毛一、教学设计思路体现课标精神,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合作学习,教师要起到良好的主导作用,注重过程教学,让学生在广泛参与中理解内容,升华情感,落实“三维目标”。

二、教学目标设计㈠知识与能力了解红军五次“反围剿”的情况,识记遵义会议的内容和意义,并掌握红军长征的路线图,理解“长征精神”的内涵。

认识红军的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同时在体会长征艰苦的历程中感受红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并能够在新时代中体会运用“新长征”精神,为社会主义建设作出更多的贡献,同时感受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伟大的人格魅力。

㈡、过程与方法过程: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提供多个学习条件,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活跃课堂气氛,分组讨论,积极发言增强合作和协调意识,促进学生思维和能力的提高。

方法:(1)、针对学生的情况及本课的特点,本课拟依据完全从学生的现实需要和未来发展出发的设计理念,采用“自主探究式”教学法,教师通过创设情景、影片资料的展示,讲解、设疑、激趣、真正起好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作用。

(2)、学法采用分组导学、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充分利用观看、探究、合作、动手等方式,让学生积极动脑、动口、动手等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方式。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读图、识图、画图的能力,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促使学生养成终身学习历史的愿望。

㈢、情感态度价值观新课程强调,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就是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的过程,也是健康人格的形成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是历史教学的重要内容。

红军的长征能够给学生一种心灵的震撼,能够让学生认识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宜,同时也能够感受在困难面前我们红军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决心,让学生也逐渐形成不怕困难、积极向上的心态,同时体会“新长征”精神。

三、教学重点、难点㈠、教学重点:遵义会议和红军长征的路线㈡、教学难点:长征精神的理解与拓展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件的设计体现了三维目标的要求,同时丰富的课件内容能够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影片的链接适合初二学生的天性,也能够很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红军长征 教案

红军长征 教案

第14课红军长征学习目标:1.了解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原因(难点)和红军长征;2.掌握遵义会议的内容和伟大历史意义(重点);3.理解思考红军长征胜利会师经过、长征精神内涵。

教学方法:故事讲授法、问题探究法、综合启发法课型:新授课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老师先询问学生们是否学过毛泽东的诗《七律长征》,再带领学生朗读毛泽东的诗《七律长征》,略加解释。

指出毛泽东在诗中提到的五岭、乌蒙、金沙、大渡桥、岷山等地,只是红军长征经过的万水千山的一部分,设问“红军长征经过了哪些地方,经历了怎样的艰难险阻,为什么能取得长征的胜利”,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情境,激发兴趣,启动思维。

二、师板书课题,讲授新课(一)学生快速浏览课本69-73页正文内容,独立思考并回答下面问题:1.红军第一至第四次反“围剿”时间、结果2.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结果,导致其结果的原因是3.红军长征开始时间、原因、前期经过是怎样的4.遵义会议召开时间、地点、主要内容、历史意义各是什么5.遵义会议后,红军长征的经过、结果6.红军长征的历史意义有哪些?7.长征精神你觉得有哪些方面?学生浏览课本,师巡视,然后由学生回答相关问题,师生互动解答,师点评总结。

师生共同学习这部分内容,在共同学习过程中尤其对长征经过基本史实要掌握透彻,事件时间顺序关系要理顺,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原因要细讲。

关于遵义会议,也是本课重点,师可拓展一下学生思维,教师可引导学生回忆中国^共产党诞生于1921年,到遵义会议召开时14年的时间里,主要领导换了几任,先后出现了“左”的或右的错误,经受了大革命失败、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等重大挫折,从1935年遵义会议到1949年也是14年,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革命从胜利走向胜利,建立了新中国。

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理解遵义会议的深远意义。

三、拓展与延伸:本课历史名词中出现“左倾”那么左与右你如何区分四、课堂小结:学生可以先探讨红军实施战略大转移的根本原因掌握遵义会议的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认识长征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

红军长征教案

红军长征教案

红军长征教学目的:1、了解红军长征的路线、XX会议与其红军长征的历史意义。

2、讲述中国红军长征的故事,认识中国革命的艰苦历程,体会红军长征精神。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使学生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学重点、难点长征的路线、XX会议教学方法:问题探究法教学准备:课件一、导入教:上课之前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诗朗诵。

〔播放视频〕教: 一、播放配乐诗朗诵《七律长征》导入师:这一首壮丽的诗篇讲述了一段震惊中外的历程,那同学们知道这首诗反映的是中国历史上哪一次重大的历史事件吗?学:红军长征教:没错。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话题《长征》,齐读,你有什么疑问吗?生答,出示问题。

强调历史事件的学习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二、三走长征1、请同学翻开课本27页,默读一、二段,试着自己解决这几个问题。

教:如果老师的这条线段就是长征之路,那这条长征之路有多长?〔两万五千里〕如果这是长征的起点,那么时间是〔1934年10月〕如果这是长征结束的地方,那么时间是〔1936年10月〕参加长征的都有谁?〔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2、一走长征出示长征路线图艰苦卓绝的长征,成为人间奇迹。

它跨越了中国的11个省份,它翻越了18座大山,其中5座位于世界屋脊之上,终年积雪。

它跨过了24条河流,包括世界上最险峻汹涌的峡谷大江,它走过了世界XX拔最高的广袤湿地,这片人迹罕至的湿地面积几乎与法国国土面积相等。

在这次远征中,红军共进行战役战斗380余次,官兵日行军50公里以上。

一开始参加长征的红军有近30万人,长征结束时只剩下3万人。

平均每走300米,就有一个人牺牲,这是用热血和勇气谱写的史诗。

这是一次充满了集体英雄主义、献身精神和希望的举世无双的行动。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今天我们一起来重温这段历史,重走长征之路。

师生用手指图,带着同学们一走长征。

3、二走长征动手摆一摆路线图4、三走长征〔1〕血战湘江教:1934年10月,红军八万多人从瑞金出发,开始了向西的战略转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军长征
军长征的经过、遵义会议为什么是党和红军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红军长征的意义等重大问题。

下面的设计,视同学们对长征讲述的情况进行选择性的教学。


(一)红军长征的原因(投影板书)
教师设问:请大家回忆上一节课我们所学的内容,有谁能告诉我中共建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名称?
学生回答后,接着设问: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以后,革命根据地和红军在全国的发展情况怎样?
学生答后,教师总结:到1930年全国已建立15个革命根据地,红军也发展到10多万人,这引起了国民党反动派的极大恐慌,于是蒋介石调集军队,从1930年10月到1933年,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了五次大规模的“围剿”。

(教师投影中央苏区五次反“围剿”敌我力量对比表,让学生观察。

)教师设问:五次反“围剿”的兵力对比具有什么共同点?
(学生回答。


五次反“围剿”的结果有什么不同?
(学生回答。


为什么红军同样是以弱对强,前四次反“围剿”能取得胜利,第五次反“围剿”却失败了呢?
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归纳:根据地军民在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的先后指挥下,采取了正确的作战方针,从而取得了前四次反“围剿”战争的胜利,在第五次反“围剿”中,党中央主要领导人博古、李德排挤了毛泽东的正确领导,执行了“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方针和政策,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可见,战争的胜败,不在于力量的悬殊,而是取决于正确的军事思想和战略方针。

正是由于第五次反“围剿”战争的失利,红军只好被迫进行战略转移,开始了长征的漫漫征途。

(二)红军长征的经过(投影板书)(投影红军长征路线图)
1.长征初期
教师指图设问:中央红军的长征开始于哪一年?从什么地方出发?
(生答后,地图上显示1934年、中央革命根据地。

)接着指图设问:面对红军的长征,敌人是又有怎样的举动呢?
生答后,教师总结:红军经过浴血奋战,冲破了四道封锁线,但代价惨重,人员损失过半,只剩下3万多人(投影板书:突破四道封锁线),而这时,蒋介石又在红军通往湘西的道路上,设下了新的障碍,布下口袋阵,(设问)如果红军继续向湘西前进,会出现什么情况呢?
生答后,教师讲述:在这种危急的情况下,毛泽东提出了放弃进军湘西,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的主张,得到了大多数人的支持,于是红军改向贵州前进,强渡乌江,夺取遵义。

党中央在这里召开了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这就是历史上的遵义会议。

(地图上闪现遵义,并投影板书:强渡乌江,召开遵义会议。


2.遵义会议(投影板书:遵义会议,投影遵义会议会址图片和会场图片。


教师叙述:请大家阅读教材71页有关遵义会议的内容,并思考以下问
题(投影问题):
①遵义会议召开的时间。

②遵义会议做出了哪些决定?
③遵义会议有什么重要意义?
④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估计前三个问题学生看书后能够回答,对于第四个问题,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引导学生从四个方面进行总结:遵义会议前红军面临的险恶处境;遵义会议上的重大决定;遵义会议后红军军事形势的变化;遵义会议对长征的胜利及中国革命的胜利产生的重大影响等。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遵义会议前,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在“左”倾错误思想的指导下,极度削弱,濒临绝境,而遵义会议结束了“左”倾错误思想在党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遵义会议后,红军摆脱了敌人的围追堵截,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从而使党中央和红军能胜利完成长征,转到抗日的前沿阵地,开始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所以遵义会议在极端危险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不仅奠定了长征的胜利,而且改变了中国革命的形势,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3.长征的胜利
教师指地图叙述:遵义会议后,红军在毛泽东指挥下,声东击西,四渡赤水,(投影板书:四渡赤水,后播放视频资料《四渡赤水》)设问:四渡赤水起到了什么作用?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

接着教师指地图讲述:四渡赤水后,红军又南渡乌江,巧渡金沙江(投影图片),从此,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摆脱了被几十万敌人围追堵截的被动局面。

接着红军继续北上,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播放视频材料),之后红军又翻过高耸入云的大雪山,通过渺无人烟的水草地(播放视频),克服了许多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吴起镇,与陕北红军会师。

红一方面军的长征取得胜利。

(指地图上的吴起镇,投影到达陕北的部分红军照片。


教师:1935年10月,红一方面军到达陕北和陕北红军在吴起镇会师,但这并不标志着红军长征的完全胜利,1936年10月,红四方面军、红二方面军先后和红一方面军在甘肃会宁、静宁胜利会师,这才标志着红军二万五千长征的胜利结束。

(指明地图上的甘肃会宁和静宁)
教师指地图引导学生总结长征的过程:长征开始于1934年10月,结束于1936年10月,其路线是:中央革命根据地→突破四道封锁线→强渡乌江,占领遵义→遵义会议→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陕北吴起镇会师→甘肃会宁、静宁三军会师,胜利结束。

教师:对于长征,毛主席写下了《七律•长征》一词(投影),让我们齐声朗诵一遍吧。

师生朗诵后,教师:毛泽东同志以雄浑的革命气魄,写出了红军在二万五千里长征中的伟大战斗历程,表现了红军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请大家回顾一下,红军在长征途中遇到并克服了哪些困难?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根据学生发言进行点评。


教师设问:红军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完成了伟大的战略转移,是什么力
量支持着红军走完了艰难的历程?红军为什么能从失败走向胜利呢?请大
家分析一下长征胜利的原因。

(学生分组讨论。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实现共产主义的理想与革命必胜的信念支撑着红军;全党全军和军民之间的大团结;毛泽东等为领导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使红军长征走向了胜利。

教师设问:英勇的红军经过艰苦的努力,最后完成了伟大的长征,那么红军长征取得胜利,具有什么样的历史意义呢?
(三)红军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投影板书)
先请同学们看两段材料:(投影材料)
讲到长征,请问有什么意义呢?我们说,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毛泽东
(长征)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不是战役,它不是胜利,它是一曲人类求生存的凯歌……是一场险象环生,危在旦夕的战斗……长征却使毛泽东及其共产党人赢得了中国,本世纪中没有什么比长征更令人神往和更为深刻地影响世界前途的事件了。

--美国作家哈里森•李尔伯兹
教师设问:请大家通过这两段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思考: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教师指导学生从长征的原因、长征开始时的被动局面、长征后中国的革命局势几方面来进行分析,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归纳长征的历史意义:第一,长征锻炼、考验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第二,留下了光荣的革命传统;第三,鼓舞了全国人民,推动了革命形势的发展。

长征后红军北上建立了抗日根据地,为争取全民族的抗战胜利奠定了基础。

设问:红军长征为我们留下的光荣革命传统,归纳起来,称作“长征精神”。

那么,“长征精神”包含了哪些内容呢?请同学们分组讨论。

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总结:长征精神就是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精神,一往无前、所向无敌的精神,万众一心、团结拼搏的精神。

(投影长征精神的内容)
设问:今天我们应怎样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长征精神是革命前辈为我们留下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几十年来,我们的党、军队、人民正是继承和发扬这一精神,才取得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胜利,创建了社会主义的新中国。

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仍应该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树立远大的理想,坚定自己的信念,在生活、学习遇到困难时,以无畏、团结、乐观的精神去面对,以坚强的意志去争取胜利和成功。

【巩固新课】
1.课堂小结:请同学们结合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自己进行小结,方法可以用提纲法、表格法、年代法、图示法、编顺口溜等等。

教师在学生们分小组总结后,请学生代表回答,并出示本节课自己的板书结构图。

2.课堂训练:做课后学习测评及填充图册相关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