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案: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第一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一节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课件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第一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一节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课件
第一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第一节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秦岭淮河一条线 南方大米北方面
“南船北马”
我国的农业布局大体上是东耕、西牧、南稻、北麦
课前预习 课堂探究 图文探究
知能演练
第1步 课前预习 激发兴趣 明确目标 梳理教材
情景诱思
陕西十大怪:面条像裤带,锅盔像锅盖,碗盆难分开 ,辣子也是一道菜,泡馍大碗卖,板凳不坐蹲起来,房子 半边盖,姑娘不对外,手帕头上戴,唱戏大声吼起来。
三、长江中下游平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1.开发早期地理环境的影响
2.农业社会地理环境的影响
3.现代社会地理环境的影响
【特别提示】 区域发展与地理环境的关系,需从两
个方向进行分析:横向和纵向。长江三角洲和松嫩
平原地理环境及影响差异的对比为横向法,主要从静 态方面加以比较;长江中下游平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 环境的影响比较为纵向法,沿着历史发展过程,从动 态方面加以分析。
水田耕作业 为主,水产 业发达
玉米 旱地耕作业 春小麦 为主,兼有
大豆 畜牧业
地理环境 影 响 区域发展
中国南北方气候要素差异对建筑的影响
光照
降水
气温
太阳高度小,光照 降水少。
季节变化大,
北 弱。
屋顶坡度小,房 冬季寒冷。

一般正南正北布局,檐窄 房屋高度与进深小
墙体严实厚重, 建筑成本高
且楼间距大
区域 要素
农业生产
工业生产 商业贸易
水热条件 水源条件
主要作物 作物熟制 耕地类型
农业地 域类型 交通条件 原料、燃料 工业类型
长江三角洲
松嫩平原
良好
河网密布,水产业发达
主要种植水稻,此外还有油菜、棉 花等

高中地理《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案

高中地理《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案

高中地理《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掌握地形、气候、资源等自然因素以及人口、城市、交通等人文因素对区域发展的作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注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的关系,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因素及作用。

2. 教学难点:如何分析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具体影响。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以我国四大区域为例,引导学生思考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因素及作用。

3. 案例分析:分析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地区的发展优势和制约因素,引导学生认识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家乡的发展优势和制约因素,探讨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5.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并提出如何充分利用地理环境优势,克服制约因素,促进区域发展的建议。

四、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区域的发展案例,使学生了解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2. 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启发式教学法: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五、课后作业:1. 结合教材,总结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因素及作用。

2. 分析自己家乡的发展优势和制约因素,提出促进家乡发展的建议。

3. 收集其他地区的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

六、教学评价: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小组讨论参与度等方面,评价学生在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影响方面的掌握程度。

关注学生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七、教学拓展:1. 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或政府部门工作人员,进行专题讲座或实地考察,加深学生对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的认识。

“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内容详析

“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内容详析

2各 版本 知 识 结构 ( . 以人教 版 、 湘教版 、 中图版 为例 , 见
图 12 3 、、 )
三、 重难 疑点
长 江 三 角 洲 不 同 的 阶 段
裹裘曩磊砉 作发缓 壶莲譬 耕业展慢

1 学重点分析 . 教
根据 高 中地理课 程标 准 ,无 论是 哪个 版本 的 教材对 该 课程标 准 的阐释都 离不 开 区域发 展 的阶段 和环境 产生 的影 响 。本节课 有两个 学习 的重 点 : 区域发 展阶段 的划 分和各 ① 阶段 的 自然 与人 文环境 特征 ;② 不 同阶段环 境对 人类 活 动

课文 和地 图材料 , 通过 分析 得知 : 江 中下游 平原 在农 业发 长
同阶段环境对 人类 活动 的影 响
} 达成教 学 目标 , 需要

展 的初 期 , 重 的土壤 和稠 密 的水系 成为农 业 发展 的障 碍 ; 粘 随着船 的使 用 , 流反 而成 为重要 的交 通通 道 , 加上 人们 河 再 利用农 业技 术 改 良了土壤 , 以出现 了 “ 所 湖广 熟 , 天下 足 ” 的 景象 ; 随着城 市化 和工业 化 , 江 中下游 平原 的耕 地面 积减 长
比较 不 同发 展 阶 段 地 理环 境 对 人 类 生 产 和生 活 方 式 的影 响 。从 课程 标准 来说 , 教 学 内容要求 师生 在教 学 时 , 要 该 需 结合 具体 的 区域 , 通过 比较 的方 法 , 学会 分析 不 同的 区域发 展 阶段 地理环 境对人类 生产 和生活方式 的影 响。 高中地理各 版本教材都针对该课程标准选取了不同的案例 , 通过 比较 的方 法分析 了不同的历史 阶段环境对人类 活动的影响 。 各版本教材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学设计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课题: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设计人:肖益单位:驻马店市汝南双语学校地理必修三第一章第一节第一课时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学设计一、课标要求:1、了解区域的含义2、以两个不同区域为例,比较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了解区域的含义②通过读图分析,初步掌握分析两个不同区域自然环境差异的基本方法,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2、过程与方法:①归纳出区域的主要特征,能用简洁的地理语言表达区域的特征。

②通过一些实际的例子引导学生去理解“区域”的含义,先引导学生回忆熟悉的区域,然后启发学生总结区域的基本特点,进而将所举的区域归类。

③以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两个区域为例,比较他们在地理位置、气候、土地、矿产等条件的差异以及这些差异对区域发展带来的影响,让学生学会区域比较的一般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运用读图分析、对比分析方法,培养分析区域差异的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初步建立科学的区域可持续发展观。

三、教学重点:比较分析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四、教学难点:1.区域的特征2.以两个区域为例,比较分析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导学案等六、课型新课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以焦作市的经济发展之路引入新课,随后,教师发问:“循环大课堂,知识大循环,你该怎么做?”学生答:“我的课堂我做主,我的活动我当家!”教师发令:活动开始——先抢机会,再赢成绩!1、各小组学生竞争参与导学案中设计的八个活动,即“先抢机会”,能写下答案的就写到黑板上,需要口答的,先写下本小组的序号——抢得机会;2、老师带领学生共同评议各小组的成果,按活动顺序逐一评议并打分(ABCD四个档次)——“赢得成绩”;3、本课小结(视时间和难度而定),老师或者学生总结,之后发放下节导学案。

九、板书设计十、附导学案【汝南双语学校高二地理导学案】第一课时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主备人:肖益从备人:付松臧莹莹一、学习目标1、了解区域的含义。

常州市西夏墅中学高二地理教学案: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一)

常州市西夏墅中学高二地理教学案: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一)

高二年级地理学科学案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一)学习目标1.能归纳出区域的概念以及特点2.能运用比较法分析不同区域的地理环境不同对其发展方向的影响主要环节知识归纳:阅读回答一、区域的含义区域是地球表面的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环境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_______和________划分出来的。

分析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异同相同点:都是______(气候)地区,并都位于我国的___________(地形)区看教材图1.1和图1.2。

读两者的等温线和等降水量线的分布情况,设问:(1)导致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年平均气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年降水量分布各呈什么规律?形成这种分布规律的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一)地理环境的差异1.地理位置差异长江三角洲: 位于_____N附近,地处我国东部沿海的_____________,长江的____ __附近;松嫩平原: 位于___ - __N附近,地处我国___________的中部。

2 .气候条件差异长江三角洲:地处_____________气候区,夏季___________,雨热同期;松嫩平原:地处___________气候区,降水较____,温暖季节____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河网密度的差异,对农业生产会产生哪些影响?3. 土地条件差异长江三角洲:以______土为主,耕地多为_______,较为_________,人均耕地面积________全国平均水平;松嫩平原: _______分布广泛,耕地多为__________,集中连片,人均耕地面积_________全国平均水平。

4. 矿产资源条件差异长江三角洲:矿产资源_________松嫩平原:有较丰富的__ __、__ _ 、等矿产。

思考:以上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二)区域发展差异1 . 农业:耕作类型:_______________长江三角洲主要农作物:主要种植______、还有_____、_____等作物熟制:__________________其他: ___________较为发达耕作类型:_______________松嫩平原主要农作物:主要种植______、________、______等作物熟制:__________________其他:西部适宜发展_____________2 .工业长江三角洲:位于我国沿海航线的,长江入海的门户,对内外联系方便,_____________发达。

地理教案:探讨中国的地理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地理教案:探讨中国的地理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地理教案:探讨中国的地理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一、中国地理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自然资源的丰富与分布中国是一个地域辽阔、资源丰富的国家,其地理环境对经济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首先,中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矿产资源、水资源、陆地资源等。

这些资源的分布对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起着决定性作用。

1. 矿产资源的分布影响着不同地区的经济特点。

中国地质资源丰富,特别是煤炭、铁矿石、石油等矿产资源储量居世界前列。

东北地区是中国重要的煤炭和石油产地,这也使其成为中国工业化的发源地之一。

西部地区则以铁矿石、钾盐等资源为主要特点,对于重工业的发展起到重要支撑作用。

而南部沿海地区则依靠进口原材料和发达的制造业来推动经济发展。

2. 水资源的分布影响着农业和工业的发展。

中国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其中包括世界上第三大河流长江和黄河等重要的支流。

然而,由于地理位置和地形因素的限制,水资源在各个地区分布不均。

北方平原地区水资源相对匮乏,需要依赖人工引水进行农业灌溉。

南方地区水资源丰富,使得该地区农业和水利工程得以迅速发展,也为沿海工业区提供了重要的水资源。

二、中国地理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地形地势的影响地形地势也是中国地理环境对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它对农业、交通以及工业布局等方面产生了直接影响。

1. 山地地势对农业产出和发展产业的限制。

中国地区大部分为山地和高原,山地地势限制了大面积的农田开垦和农作物的种植。

农业生产受到地势限制,导致中国农业生产总体相对较低。

同时,山地地势也影响了农业产品的运输和销售,增加了运输成本,限制了农产品的市场机会。

2. 河流和沿海地形对交通和城市发展的影响。

中国拥有大量的水运资源,包括河流和沿海。

长江、黄河等河流成为中国重要的水运通道,极大地促进了内陆地区与沿海地区的联系和贸易往来。

同时,中国沿海地形缓和了沿海城市的发展,使得这些城市成为了重要的工业和商业中心。

三、中国地理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气候条件的影响1. 不同气候区域的农业特点与发展。

高中地理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课件新人教版必修

高中地理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课件新人教版必修
第一节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 |区域
1.概念:区域是地球表面的① 空间 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
2.特点
(1)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以及一定的② 面积 、形状和边界。
(2)有的区域的边界是③ 明确 的,有的区域的边界具有过渡性质。
(3)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④ 一致
农 耕作方式
水田
耕作业
业 主要作物 水稻、油菜、棉花等
旱地 耕作业 玉米、春小麦、大豆等
耕作制度 一年 两熟
至三熟
一年 一熟
特色产业 水产业
西部:畜牧业
工业
依托当地发达的农业基础和从国内外 利用当地丰富的矿产资源,发展了重化 运入的矿产资源,发展了轻、重工业,成 工业,成为我国的 重化 工业基 为我国重要的 综合性 工业基地 地
部沿海地区的中部,长江的入海口
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
⑧ 亚热带季风 气候
⑨ 温带季风 气候
,地处
土地条件
耕地多为水田,土壤类型为 人均耕地较少
水稻土 , 耕地以旱地为主,土壤类型为
黑土
,人均耕地较多
矿产资源条件 矿产资源 贫乏
石油 等矿产资源较丰富
(2)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工农业生产的差异Hale Waihona Puke 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
广泛使用,长江中下游平原稠密的水系不再成为人们交往的阻碍,反而为扩大交
通联系提供了天然水道;随着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和
生产技术 的改良,
长江中下游平原多水而质地黏重的土壤不再成为耕作业的限制条件,农业生产得
到较快的发展。
2.农业社会阶段:长江中下游平原逐渐成为我国粮食的主要产地。同时优越的气

地理学中的区域发展模式

地理学中的区域发展模式

地理学中的区域发展模式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的自然和人文现象的学科,其中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是区域发展模式。

区域发展模式是指不同地理区域在经济、社会和环境方面的发展特征和趋势。

通过研究区域发展模式,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不同地区之间的差异,为地方政府和企业提供决策依据,促进可持续发展。

一、自然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自然环境是区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不同地理区域的自然环境差异导致了不同的发展模式。

例如,沿海地区由于丰富的海洋资源和便利的交通条件,往往发展成为经济发达的城市。

而内陆地区由于地形复杂和交通不便,往往发展相对较慢。

此外,气候条件也对区域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例如,热带地区由于气候温暖和降雨充沛,适宜农业发展,而寒带地区则适宜发展林业和矿产资源。

二、经济因素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经济因素是区域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不同地理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差异巨大。

发达国家和地区往往拥有先进的制造业和服务业,而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则更多依赖于农业和初级产业。

经济因素对区域发展模式的影响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产业集聚效应:经济活动往往呈现集聚效应,即同一行业的企业倾向于在同一地区集中发展。

这种集聚效应可以通过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交通成本和促进技术创新来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2. 区域间的经济联系:不同地理区域之间的经济联系也对区域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例如,发达国家和地区通常通过贸易和投资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形成经济联系,促进资源和技术的流动,推动区域发展。

3. 区域差异的扩大:经济因素也可能导致区域差异的扩大。

发达地区往往吸引了大量投资和人才,形成了经济增长的正循环,而相对贫困的地区则陷入经济停滞的恶性循环。

三、社会因素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社会因素是区域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社会因素包括人口结构、教育水平、文化传统等。

不同地理区域的社会因素差异导致了不同的发展模式。

1. 人口结构:人口结构的差异对区域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例如,年轻人口比例高的地区往往具有较高的劳动力供给和创新能力,有利于经济发展。

2014高考地理人教版地理二轮复习 区域地理: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2014高考地理人教版地理二轮复习 区域地理: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一、考点透视
1 .了解区域的含义和特点。 2 . 学会分析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
二、 能力突破 区域的含义和特点
概念: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 分的
区域地理环境差异的分析方法
明确区域的空间范 围 综合分析区域自然地理特 征 经纬度、海陆邻区相关位 置 地域类型结构、地势状况、地形区分 布 气候类型、水热配合状况、有无特殊 天气 河流水文特征、水系特 点 工农业类型及分 区域内工农业差 布 异 经济结 生产力布局、区位因素分 构 析 区别差异性,归纳共同性
松嫩平原
北纬43°~48° 温带季风气候 肥沃的黑土为主,多为旱地, 人均耕地面积多
都是平原地区,并都位于我国的东部季风区
区域
耕作类型 主要作物 农 业
长江三角洲
水田耕作业 水稻、油菜、棉花
松嫩平原
旱地耕作业 玉米、春小麦、大豆
耕作制度
特色产业
一年两熟至三熟
水产业
一年一熟
西部主要发展畜牧业
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其它生产活动的差异
综合分析区域人文地理特 征 归纳区域特 征 区域利用评 价
不同区域发展阶段的特点
阶段 初期 阶段 发展因子 空间结构 人地关系 基本协调 往往在某一自然资源或便利交通 区域内城镇较少,空间结 位置的基础上发展壮大 构简单
成长 阶段
资源开发规模扩大,城市和工业 区域内部产业结构和空间 明显不 区迅速向外扩展 结构渐趋复杂 协调
转型 阶段 再生 阶段 区域经济及企业寻找新的发展空间,改变区域产业结构; 大力治理污染,改善地区投资环境
全面不 协调 由紧张走向 协调
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自然环境的差异

最新人教版必修三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第1课时)教案

最新人教版必修三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第1课时)教案

最新人教版必修三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第1课时)教案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本章规划高中地理新课程模块三的主要学习内容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二,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三,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是第三模块提纲挈领的第一单元,是应用有关地理原理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总论部分。

从体现新课程的内容标准方面,涵盖了“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以及“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两大部分,不仅是正确理解人地关系的理论基础,更包含地理学科的前沿领域,具有独特的学科育人价值。

教材开篇就提出了区域是地理学研究的重要对象,阐明了区域地理环境差异与人类活动差异的客观存在性,以及它们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动态联系。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地理信息技术正成为研究区域地理环境的重要技术与方法,对地理学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同时,随着遥感、全球定位系统以及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数字地球正成为地理学科的前沿领域,因此需要了解数字地球的含义,以及3S技术在人们生产与生活各个领域的应用。

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主要解析“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全球的可持续发展与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

为了使可持续发展课题具有可操作性,首先需要界定研究的范围,那就是以区域作为单位,结合区域的地理环境特征,有针对性的研究相应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因此,把“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作为本模块首先要学习的内容。

关于“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相互关系的基础理论主要包括四方面:(1)正确理解“区域”的含义;(2)了解不同区域自然环境的差异;(3)了解在自然环境差异影响下的人类活动的差异;(4)了解区域自身发展的基本规律。

首先,从教材内容选取来看,主要从三方面来具体阐述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第一,了解区域的含义,通过内容提要来阐述区域的概念、类型以及区域的特征。

第二,以两个不同区域,即以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为例,比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教学设计及反思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教学设计及反思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设计: 主题: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年级:高中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 了解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2. 掌握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3. 能够分析和评价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积极和消极影响。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内容: 1. 地理环境的概念和要素。 2.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3.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的关系案例分析。 教学步骤: Step 1: 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一些地理环境和区域发展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并提出问题,激发学 生思考。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教学设计及反思
总之,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和反思,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对地理 环境与区域发展关系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教学设计及反思
Step 5: 反思(5分钟) 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思考自己在本课程中的收获和不足之处,并提出问题和建议。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学生通过小组 合作讨论,培养了团队合作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然而,本节课的时间安排可能有些紧凑,学 生在案例分析中的讨论时间较短,可以考虑加课时或调整教学内容,以便更充分地让学生 参与和深入思考。 此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提问,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同时,教师还应提供更多的资源和案例,以便学生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教学设计及反思
Step 2: 知识讲解(15分钟) 讲解地理环境的概念和要素,以及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可以通过PPT、图表和实 例等方式进行讲解,确保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 Step 3: 案例分析(30分钟) 选择一些具体的案例,如沿海城市、内陆城市、山区地区等,分析地理环境对这些区域发 展的影响。学生可以小组合作,讨论和总结各个案例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Step 4: 总结归纳(10分钟) 学生回顾和总结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的关系,归纳出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积极和消极影 响,并讨论如何利用地理环境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

高考人教版地理一轮复习第十二章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课件(共56页)

高考人教版地理一轮复习第十二章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课件(共56页)

C.水患灾害 D.用水需要
4.“赶水潭”的时间最有可能出现在 ( )
A.元宵节前后 B.端午节前后
C.中秋节前后 D.重阳节前后
5.关于当地地理环境的推断正确的是 ( )
A.降水季节变化小
B.植被覆盖好
C.地形平坦
D.土壤较贫瘠
【解析】3选C,4选A,5选D。第3题,材料指出“村民们用木棍搅动、敲打水潭, 使水潭底部泥沙受到震动后变得疏松,逐渐下泄至暗河,原本堵塞的裂隙被疏 通”,据图可知若裂隙不疏通,水潭中的泥沙和积水就会越来越多,可能会出现水 患,这表明“赶水潭”的主要目的是疏通堵塞的裂隙,防止水患的发生。第4题, 材料指出“每年某个时间,村民们用木棍搅动、敲打水潭,使水潭底部泥沙受到 震动后变得疏松,逐渐下泄至暗河,原本堵塞的裂隙被疏通”,此时水潭中的水量 应该比较少,才能经过搅动敲打,使得泥沙疏松。所以推测“赶水潭”的时间最 有可能出现在河湖枯水期,各选项所给节日中,只有元宵节处于河湖
_整__体__性 _差__异__性 层次性
可变性
组成区域的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区域与同级区域的差别 区域具有级别差异,某一区域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 可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区域的边界同时具有确定性(确定边界)和不确定性(不确定边 界或边界模糊)
【探索应用】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西樵镇的平沙岛是珠江的江心岛,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按照国家规定,这里划出了基本农田保护区。为此,广东省下拨专项建设经费, 修建水利设施;佛山市每年给农户发放农田保护补贴,以弥补农田不得他用的 损失。
枯水期。第5题,广西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变化较大。图中显示当地多 地下暗河,可推测当地地表水分较少,由于地表缺水,植被覆盖可能会较少。由于 当地地处广西,降水多,图中显示当地又多为石灰岩,多地下暗河,可知当地为喀 斯特地貌,受流水溶蚀作用,当地地表比较崎岖。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的土壤为贫 瘠的红壤,再加上流水溶蚀作用较强,当地的土壤比较贫瘠。

地理学中的中国地理与经济发展

地理学中的中国地理与经济发展

地理学中的中国地理与经济发展主题:地理学中的中国地理与经济发展引言:地理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研究的是地球上的空间分布、相互关系及其演变规律。

中国地理学在长期的发展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特别是对于中国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贡献。

本教案将从地理学的角度出发,介绍中国地理与经济发展的相关内容。

一、自然地理条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1. 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 讲解中国地处亚洲大陆东部,环境多样性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多元化。

- 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精神使得中国人在各个复杂的气候区域都能创造独特的经济成就。

2. 地形地貌和水资源- 深入分析中国的地形地貌对于经济发展的影响,如山区的资源利用、平原的农业开发、沿海地区的港口经济等。

- 介绍中国丰富的水资源,以及这些水资源在农业和工业等领域的利用。

3. 土地资源和矿产资源- 探讨中国广阔的土地资源,包括农业用地和城市建设用地的分配与规划。

- 研究中国丰富的矿产资源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如钢铁、煤炭、石油等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二、区域发展差异与经济发展不均衡的原因1. 地理条件差异与产业布局- 分析中国地理条件差异对产业布局的影响,如山区发展特色农业、沿海地区发展工业等。

- 介绍中国东部、中部、西部的经济发展差异,分析产业结构差异的地理原因。

2. 内外地区联系与区域经济发展- 探讨中国内外地区联系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如沿海地区依托对外贸易的发展。

- 分析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的原因,如交通运输设施的不完善、地理位置的偏远等。

3. 自然灾害与经济发展- 讲解中国常见的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涝、干旱等,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 探讨中国各地采取的防灾减灾措施,以及这些措施对经济发展的意义。

三、地理条件对未来经济发展的挑战与机遇1. 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 引导学生思考中国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问题,如资源利用的合理性、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等。

- 探讨中国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政策以及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2. 区域合作与一带一路倡议- 介绍中国积极推进的一带一路倡议,以及这一倡议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意义。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地理环境对区域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不同的地理环境为不同的区域带来了不同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下面将从地貌、气候、水资源以及自然灾害等方面来探讨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首先,地貌是区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不同的地貌特征决定了区域的资源分布、交通状况以及生产力水平。

例如,山地地貌通常具有秀丽的风景,可以为旅游业和文化产业提供丰富的发展资源。

另一方面,山地地貌也可能导致土地资源紧缺,农业产出低下。

而平原地貌则适宜农田的开垦,为农业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其次,气候也是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气候决定了区域的农业生产、生态环境以及人民生活水平。

例如,温暖湿润的气候利于农作物的生长,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相反,干旱地区常常面临水源短缺和沙漠化等问题,限制了农业和人口的发展。

此外,气候的变化也会对区域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如全球变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等问题。

水资源是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水资源的丰富程度直接影响着区域的农业、工业和城市发展。

区域水资源的稀缺或过度开采都会影响到人们的生活和经济发展。

例如,无论是农业灌溉还是工业生产,都依赖于充足的水源。

地理环境的不同决定了水资源的分布状况,进而影响了区域的发展方向和速度。

自然灾害是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地震、洪水、台风等自然灾害不仅给人民带来生命和财产的损失,还对区域的社会和经济发展造成长期影响。

例如,频繁的地震活动可能导致城市基础设施的破坏,大规模的洪水可能导致农田的淹没和农作物的损失。

因此,地理环境的自然灾害特点需要在区域规划和发展中得到充分的考虑。

总的来说,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通过充分发挥地理环境的优势和避免其劣势,可以促进区域的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

因此,在区域发展策略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地理环境因素应该得到充分的重视和综合考虑。

继地貌、气候、水资源和自然灾害等方面之后,还有其他一些地理环境特征也对区域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高中地理: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高中地理: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案例2楼兰地区的变迁 案例 楼兰地区的变迁 楼兰地区 上游开发增加用水,造成下游的楼兰缺水, 上游开发增加用水,造成下游的楼兰缺水,以 至断流,使新植被无法生长, 至断流,使新植被无法生长,从而给风蚀或风 沙侵入创造了长驱直入的条件。 沙侵入创造了长驱直入的条件。楼兰生态环境 脆弱,过度开垦造成土壤干旱和风蚀。 脆弱,过度开垦造成土壤干旱和风蚀。公元 330年以后,随着水源的断绝、屯垦中断,加 年以后, 年以后 随着水源的断绝、屯垦中断, 丝路”改道等经济因素的影响, 上“丝路”改道等经济因素的影响,人们已无 法或已没有必要再坚守这块土地, 法或已没有必要再坚守这块土地,终于在公元 5世纪末,人民散尽,楼兰衰败。 世纪末, 世纪末 人民散尽,楼兰衰败。 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今天, 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今天,人们要想在楼兰地 区恢复其往日的农业繁荣已经几乎不可能了。 区恢复其往日的农业繁荣已经几乎不可能了。 恐怕这里的区域经济发展也就指望旅游业了。 恐怕这里的区域经济发展也就指望旅游业了。
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农业区域的比较
首先思考两个区域比较的地理要素(围绕区域农业发展) 首先思考两个区域比较的地理要素(围绕区域农业发展) 气候 地形 土壤 水源 劳动力 市场 交通
……
黄 海 32° ° N
长江
东 海
小 兴 安 岭 大 兴 长 白 安
45° 45° N
长江三角洲 共同点 地理位置 地 气候条件 理 环 境 土地条件 差 异 矿产条件
地理环境
长江三角洲
入海口, 入海口,水陆交通发达 便利
松嫩平原
位于我国海岸线中点、 位于东北内陆, 交通条件 位于我国海岸线中点、长江 位于东北内陆,铁路交通
劳动力动力相对较少
长江三角洲 农 耕作方式 业 主要农作

2015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件:13.1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2015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件:13.1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工业 轻、重工业发达的⑮____________ 综合性工业 类型 基地
⑯____________ 重化工业 基地
三、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以长江中下游平原 为例) 1.早期:生产力水平低下,耕作农业发展缓慢。 2.农业社会:劳动力资源丰富,长江中下游平原成为我国 粮食 的主要产地。 ⑰________ 3. 现代社会:人均耕地少,耕地破碎,农业生产规模较小,
具体表现 作物种类、耕作制度、 产量等差异 机械化、生产率、商品 率等差异
工业类型、规模等差异 人口规模、密度、增长 速度等差异 城市形态、数量、规模、 发展水平等差异 交通方式、通达度等差 异
【典例 1】2011 年 8 月 4 日,国家三部委联合出台支持西 部大开发的税收优惠政策,图 13-1-3 中 A、B 两地区均为新一
段二伴随着煤炭资源的开发,相关的工业迅速发展,城市化发 展较快;③对照阶段二和阶段三可分析整治表现。
思路整理:结合图例读图→根据不同阶段地理环境的变化,
分析其发展差异→归纳区域特征。
答案:(1)矿产资源丰富 工业化 (2)环境污染加剧 资源过度开采 湿地破坏
(3)煤炭、钢铁、机械、化学工业数量减少;出现新兴电子
区域产业竞争力系数表示该区域某产业的输出额占一定区 域市场的比重,产业竞争力系数越大,产业竞争力也越强。产 业竞争力系数可以衡量产业转移的动态趋势。下表是上海与浙 江制造业在全国的竞争力系数比较。据此回答 5~6 题。 1990 年 2003 年 制造业部门 上海市 浙江省 上海市 浙江省 3.57 5.95 5.38 烟草 -1.03 3.11 7.84 5.72 11.9 家具 6.31 6.17 2.59 24.28 皮革 25.51 3.54 9.72 15.67 文体用品 9.36 1.76 10.99 14.86 普通机械 11.54 0.72 10.89 4.1 电子通讯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案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案

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地区发展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地区发展的影响课时安排: 4 课时教课目标:1.举例说出地区的特色2.以两个地区为例,比较剖析地理环境差别对地区发展的影响3.以某个地区为例,比较分析地区不一样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教课要点:1.比较剖析地理环境差别对地区发展的影响2.剖析地区不一样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教课难点:1.地区的特色2.以两个地区为例,比较剖析地理环境差别对地区发展的影响教具准备:相关挂图等、自制图表等教课方法:比较法、案例剖析法、图示法等教课过程:一、地区 1.观点:地区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别的基础上,按必定的指标和方法区分出来的。

2 .特色:( 1)地区拥有必定的区位特色:不一样的地区,自然环境有差别,人类活动也有差别。

同一地区,地区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如润湿区的多年均匀降水量都在800 毫米以上。

但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跟着其他条件的变化而不一样。

( 2 )拥有必定的面积、形状和界限。

①有的地区的界限是明确的,如行政区;②有的地区的界限拥有过渡性质,如干湿地域。

(3 )既是上一级地区的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区分为下一级地区。

如,东北平原既是东北地域的一部分,又可区分为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辽河平原等。

3 .区分:因为目的不一样,所用的指标和方法不一样,人们区分出的地区种类也不一样。

二、地理环境差别对地区发展的影响每一个地区都拥有特定的地理环境条件,并对地区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不一样地区地理环境的差别,人们生产、生活特色差别地区的发展水平、发展方向等差别思虑1 .致使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年均匀气温差别的主要原由是什么?点拨:从地理地点(纬度位置、海陆地点)方面思虑回答。

2 .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年降水量散布各体现什么规律? 形成这类散布规律的主要原由分别是什么 ?点拨:长江三角洲的年降水量大概和我国降水量的广泛规律一致,原由从该地地形为平原,降水主要来自东南季风等方面剖析;松嫩平原的年降水量因为受东面有长白山的阻拦,降水较少,基本呈现从东向西递减的规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理教案: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授课人:高州市第四中学叶柳
一、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区域的含义。

2、以珠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为例,比较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3 、以珠江三角洲为例,比较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比较法、案例分析法、图示法等
1.运用地图、文字和图片材料归纳总结松嫩平原和珠江三角洲的异同,通过分组讨论解决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2.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地理信息的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地图、文字,图片资料进行总结归纳、比较的能力。

4.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让学生树立辨证唯物主义思想观,树立人地协调发展的观念。

2、通过学习珠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树立因地制宜发展的观点。

3、理解事物之间是联系,发展和变化的。

二、教学重点:
1.比较分析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2.分析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
1.区域的特征
2.以两个区域为例,比较分析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四、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景观图片、中国四大干湿区图等。

五、教学过程:[教师创设各种情境启发问学生----学生看书和图分析、讨论、思考、回答]
导入:北方地区那里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方式与我们高州地区一样吗?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差异?(学生谈一谈)
所有的这些差异我们都可以从这节课的学习内容中得到答案。

(板书课题)
请同学们从课题中找出两个关键的词语。

(地理环境和区域)
(一)提问学生:什么是地理环境?(大气、植被……)
(二)、什么是区域:(图片:南亚和意大利)
1、区域的内涵:
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面积、形状和边界)。

2、区域的分类:
按性质分(自然区域、经济区域、社会文化区域等);按规模分(大型、中型、小型)等等。

3、区域的特点:层次性、差异性、整体性和可变性
不同区域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人们的生产、生活特点由许多不同区域的发展水平和方向也存在差异,下面我们通过以下案例,分析说明地理环境的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三)、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图片:两区域的生产生活图片)设问:珠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都是平原地区,并都位于我国的东部季风区,但两地的生产和生活差异显著,你能描述两区域的人文地理环境差异并从地图中找出两者
差异的主要原因吗?
教师引导学生完成:珠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的地理环境差异对比表和珠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地理环境的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表。

总结:产生两地差异的根本原因是——自然环境的差异。

(图片:两区域的简图)
珠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的地理环境差异对比
珠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地理环境的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四)、区域的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材料:深圳30年的发展变化)
1.区域的不同发展阶段:初期阶段(农业社会)——成长阶段(工业化、城市化)——后期阶段(后工业化社会)
2.影响区域发展的主要因素:地理位臵、资源环境(基础)、技术力量和产业结构(五)、方法归纳:通过以上的案例分析,要分析两个区域差异的时候,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
学生在教师启发下归纳如下:
第一步:搜集区域的相关资料
自然条件(包括地理位臵、地形、气候、水文、植被等)
人文条件(包括人口、经济、文化、历史沿革等)
第二步:资料的分析与整理
文字整理归类:数据分析、图标绘制等
第三步:区域差异分析、比较
区域发展条件、优势和劣势
区域经济分析
区域发展阶段评价
第四步:探索区域差异形成的原因
(六)、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构建知识框架
地理位臵的差异→地理环境的差异→人类活动的差异
↘↓
区域差异(对比分析法)
区域的发展阶段——不同阶段,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影响不同
(七)、课后作业: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的改变而改变。

请根据高州地区的区域优势,提出至少五条合理化建议。

(七)、板书(知识框架)
地理位置区域A 区域(制约因素/优势资源)
对比
(八)巩固练习。

1.区域具备的特征有( C )
①一定的面积和形状②明确的边界③明确的区域特征④一定的政治地位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区域内部特征具有性,区域之间的特征具有明显的性( A )
A、相对一致性差异
B、绝对一致性相对一致性
C、差异整体
D、地带非地带
3、下列区域属于包含关系的是( A )
A、东北地区、东北平原、松辽平原、松嫩平原
B、长江经济地带、西部经济地带、中部地带、东部地带
C、亚洲、世界、广东、茂名
D、热带、温带、亚热带、亚寒带
4、下表是2001年我国a、b两个省区农作物播种面积
(万公顷),a、b两省分别是( B )
A.内蒙古、江苏
B.广西、黑龙江
C.湖北、甘肃
D.河南、新疆
30°N
120°E
5.甲、乙两图所示区域农业耕作制度及作物品种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B )
A.土壤不同 B.热量不同 C.降水不同 D.地形不同6.甲图中P平原区域开发的一个重要方向就是要充分发挥( D )
A.气候资源优势 B.动物资源优势 C.劳动力资源优势 D.土地资源优势
7.针对甲图所示区域的特点,该地区将成为全国性的( C )
①商品粮基地②商品棉基地③林业基地④牧业基地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8.下列能够正确体现乙图所示区域的特征的项目是( B )
①有广泛分布的黑土②雨热同期,大陆性气候稍强③水稻土④水田⑤水稻种植业
⑥综合性工业基地⑦重工业基地⑧旱地耕作业
A.①②③④ B.③④⑤⑥ C.⑤⑥⑦⑧ D.②⑦⑧9.甲图所示区域比乙图所示区域的粮食产量低,但粮食商品率
高的主要原因是:( C)
A.水分条件好B.热量条件好C.人均耕地面积大D.
交通发达
10.下图中能正确反映乙图所示区域的农业变化大势的是( B
)
11、主要分布在松嫩平原的农作物是( C )
A、冬小麦、玉米、甜菜、棉花
B、水稻、棉花、春小麦、油菜
C、春小麦、玉米、甜菜、大豆
D、春小麦、玉米、甜菜、棉花
12、与长江三角洲相比松嫩平原制约农业生产发展的最大自然因素是( D )
A、水资源
B、劳动力资源
C、农业技术
D、热量
教学反思:
本节是本章高中区域地理的开篇,是基础,也是重点,是为了后面更好地学习区域生态建设、区域自然资源的开发、区域经济、区域联系与协调发展打基础。

所以要了解区域的含义和特征,掌握区域的学习方法。

因此,在教学中对教材材料进行了修改,为了更贴近学生生活,而选择了珠三角。

但在教学后觉得,如果选择了茂名地区更加贴近,那就是学生所处的环境。

整节课通过比较分析法来达到教学目的,通过学生切切实实地比较珠三角和松嫩平原两个不同区域,掌握区域的学习方法—比较法。


且教学过程中给图片层层引导学生分析探究,充分体现了地理学科的特点。

但是教学中时间分配不是很好,探究的时间不足,尤其是最后一个环节“深圳30年的发展变化”,学生的讨论时间不足。

以后的教学中应更灵活地处理各个环节,给多一些讨论的时间和练习的时间给学生,效果会更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