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格纳和他的乐剧

合集下载

浅谈瓦格纳的乐剧与其整体艺术观

浅谈瓦格纳的乐剧与其整体艺术观

浅谈瓦格纳的乐剧与其整体艺术观“戏剧为目的,音乐为手段”这一瓦格纳整体艺术观的形成,标志着他创作的乐剧与传统歌剧在根本上的不同。

瓦格纳的观点是所有的艺术表现方式以戏剧为统一的前提下形成一个艺术的整体,这种观点不仅影响了他自己之后的乐剧创作,而且影响了以后的音乐戏剧发展。

本文是从瓦格纳创作的音乐作品角度出发,以时间轴为线索,在历史中看瓦格纳乐剧与其整体艺术观的形成与发展。

标签:瓦格纳;整体艺术观;乐剧在1813年,法国的歌剧大革命末期,著名的法国浪漫主义歌剧作曲家理查德瓦格纳(richardwagner)在当时的德国莱比锡城堡出生了。

瓦格纳在他的少年时期,由于身为一名歌剧演员的继父的影响和引导,逐渐的对新兴戏剧和浪漫主义音乐的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瓦格纳在这个少年时期开始逐渐迷恋上了许多德国本民族的神话传说、莎士比亚戏剧和许多古希腊的神话。

瓦格纳喜欢古典主义的音乐,同样对新兴音乐和浪漫主义的音乐也一样的喜爱,这种影响使瓦格纳逐渐的走上了一条曲折但荣耀的浪漫主义艺术思想改革之路。

瓦格纳是一名浪漫主义音乐家,同样也是一名歌剧大革命者。

瓦格纳的艺术思想活动主要来源于法国的歌剧大革命尚未完全散去的余波,他一直认为法国歌剧大革命应该与其他形式的浪漫主义艺术相整合,艺术的思想表达应该是一个和谐的整体,这在法国歌剧界迅速的引发了一场歌剧大革命——乐剧的改革。

一、沿承传统《黎恩济》与《漂泊的荷兰人》这两部经典歌剧为瓦格纳日后进一步走上”整体艺术”的浪漫主义道路及其发展埋下了很重要的伏笔。

《黎恩济》1842年成功的演出,自此瓦格纳名声大噪。

这个作品的剧本最初是由瓦格纳撰写的,以中世纪的神圣罗马共和国为故事背景,讲述一位神圣罗马人民的英雄和帝国兴衰的大型浪漫主义悲剧歌剧。

这部歌剧的结构和风格主要参考了中世纪的法国大歌剧:五幕的大型音乐结构,群众性及舞蹈的豪华音乐场面,以及合唱或交响乐队的大型传统音乐结构等。

这部经典歌剧很多大歌剧的特征和其影响在瓦格纳的后期歌剧音乐作品中也都有了很好的体现。

瓦格纳作曲家介绍

瓦格纳作曲家介绍

瓦格纳作曲家介绍瓦格纳作曲家介绍一、瓦格纳的生平理查德·瓦格纳(Richard Wagner,1813年-1883年)是十九世纪最重要的德国作曲家之一,被誉为歌剧之父。

他出生于德国莱比锡,在德国音乐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二、瓦格纳的音乐风格瓦格纳的音乐风格独特,它融合了德国古典音乐和浪漫主义的精华。

他的音乐常常深邃厚重,在交响乐和歌剧中巧妙地结合了旋律和和声,给人一种强烈而激动人心的感觉。

他最著名的作品有《尼伯龙根的指环》和《罗恩格林》等。

三、瓦格纳的创作理念瓦格纳追求音乐与剧本的完美结合,他创立了“音乐剧”这一新的艺术形式。

他认为音乐应该贯彻整个剧情,起到推动剧情发展的作用。

他还提出了“综合艺术”的概念,认为音乐应该与舞台设计、舞蹈和表演等艺术形式相互融合,形成一种综合性的艺术体验。

四、瓦格纳的影响瓦格纳对后来音乐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创作理念为后来的作曲家提供了借鉴与启示。

他的音乐风格对于后来的作曲家和音乐家来说也是一种重要的参照。

他的歌剧作品影响了整个音乐界,成为了许多歌剧演绎的经典。

五、瓦格纳的争议瓦格纳的作品和言论也曾引起过一些争议。

他的一些政治观点被指责为种族主义和反犹太主义。

他的歌剧曾在德国的纳粹政权时期被滥用。

然而,尽管这些争议,瓦格纳作为一个杰出的音乐家仍然被广泛认可和尊重。

六、瓦格纳的成就瓦格纳是一位多产的作曲家,他的作品丰富多样,风靡全球。

他的歌剧作品被广泛演唱和演出,并且仍然受到许多舞台剧院和歌剧团体的热爱。

他的作品不仅具有艺术价值,还取得了商业上的成功。

七、总结瓦格纳是一位伟大的作曲家,他的音乐作品不仅蕴含了浓郁的浪漫主义情感,而且在音乐形式和创作理念上也具有独创性。

他对于音乐界的贡献不可忽视,他的作品至今仍然受到世人的喜爱和赞誉。

无论是其伟大的创作成就还是其对后世音乐的影响,瓦格纳都是一个不可忽视的作曲家。

简述瓦格纳的艺术成就

简述瓦格纳的艺术成就

简述瓦格纳的艺术成就瓦格纳(Richard Wagner)是19世纪德国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他的音乐和戏剧作品对于西方音乐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以其独特的音乐风格和宏大的戏剧构思而闻名于世,被誉为音乐史上的天才。

瓦格纳的艺术成就体现在他对音乐形式的创新和突破上。

他对于歌剧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在他的作品中,他将音乐与戏剧紧密结合,创造出了一种全新的艺术形式,被称为音乐剧。

他的音乐剧不仅仅是一种娱乐形式,更是一种思想的表达和观念的传递。

他的作品中融入了丰富的情感和思想,使观众在欣赏音乐的同时也能体验到深刻的艺术享受。

瓦格纳的艺术成就还体现在他对于音乐语言的创新上。

他将歌剧中的音乐元素发展到了极致,创造出了富有个性和表现力的音乐语言。

他善于运用和声技巧和音乐结构,使音乐旋律和情感更加贴合剧情,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力。

他对于管弦乐队的运用也非常独特,创造出了宏大壮丽的音乐效果。

他的作品中常常出现大规模合唱和管弦乐队的齐奏,给人一种震撼的感觉。

瓦格纳的艺术成就还体现在他对于剧院艺术的革新上。

他提出了“综合艺术”(Gesamtkunstwerk)的理念,认为歌剧应该是各种艺术形式的结合,包括音乐、戏剧、舞蹈、美术等。

他建立了自己的剧院,即贝洛克斯音乐节剧院,为他的作品提供了理想的演出场所。

他在剧院的设计中注重细节和效果,使观众能够全方位地体验到他的音乐和戏剧。

瓦格纳的艺术成就还体现在他对于音乐教育的贡献上。

他积极推动音乐教育的发展,致力于培养新一代的音乐人才。

他在德国各地设立了音乐学院和音乐学校,为年轻人提供了学习和发展的机会。

他的教育理念强调音乐家应该具备音乐理论和实践的双重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演技巧。

他的教育成果不仅仅体现在他的学生身上,更为整个德国的音乐教育事业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瓦格纳的艺术成就是多方面的,他在音乐形式、音乐语言、剧院艺术和音乐教育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他的作品不仅在当时引起了轰动,而且对后世的音乐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瓦格纳生平的作品

瓦格纳生平的作品

`作家生平的作品:《漂泊的荷兰人》、《纽伦堡的名歌手》、《尼伯龙根的指环》、《汤豪舍》瓦格纳的3幕歌剧《漂泊的荷兰人》,作于1841年,1843年首演于德累斯顿。

由瓦格纳自己根据德国诗人海涅的《施纳贝莱沃普斯基的回忆》第7章自撰脚本。

剧情描述荷兰人乘红帆船在海上航行,魔鬼罚他终生漂泊,7年方可登陆一次。

只有找到一个忠贞地爱他的女子,方可得救。

船长达兰德的女儿森塔从画中认识了荷兰人,对他产生思慕之情,渴望救他上岸。

一天,荷兰人在海上漂泊又满7年,上岸寻找救星,被船长约到家里,见到森塔。

两人一见倾心,荷兰人为自己即将得救而暗自庆幸。

此时恰逢森塔以前的恋人,猎人埃里克前来求婚,并提醒森塔不要忘记过去的誓言。

荷兰人闻言大失所望,离开森塔,沮丧地奔回船去。

森塔追到海边,见红帆船远去,悲不自胜,投海而死。

红帆船此时亦沉人海中。

剧终时,海中庄严地出现荷兰人与森塔的身影,他们在朝阳中拥抱着,向天空升去。

《纽伦堡的名歌手》序曲又名《纽伦堡的名歌手前奏曲》。

三幕歌剧《纽伦堡的名歌手》完成于1867年,但其序曲早在1862年便已创作。

歌剧的脚本为瓦格纳本人所作,取材于十六世纪德国纽伦堡的一个民间故事。

这部作品不仅在瓦格纳的歌剧创作中具有非常特殊的地位,也是歌剧史上最著名的杰作之一。

这部歌剧构思的时间很长,所要体现的中心思想几经更迭,在这一过程中它的形象和情节不断深化。

因此在瓦格纳后期创作中,这部歌剧显得十分突出。

《尼伯龙根的指环》瓦格纳的不朽歌剧。

是瓦格纳最优秀的作品之一,也是世界歌剧史上最有影响力的其中一部。

《尼伯龙根的指环》是瓦格纳根据冰岛历史学家施图鲁孙的北欧神话《埃达》与12至13世纪德国民间史诗《尼伯龙根之歌》,自撰脚本,提赠给巴伐利亚国王路德维希二世。

整套歌剧于1876年在拜鲁伊特首演。

全剧由四部分组成:莱茵河的黄金、女武神、齐格费里德、众神的黄昏。

瓦格纳的3幕歌剧《汤豪舍》,作于1842-1845年,完整标题为《汤豪舍以及瓦尔特堡的歌咏比赛》,由瓦格纳自己根据古代传说撰脚本。

瓦格纳的歌剧《漂泊的荷兰人》序曲

瓦格纳的歌剧《漂泊的荷兰人》序曲

瓦格纳的歌剧《漂泊的荷兰人》序曲在风暴掀动的大海狂澜中,“梯的斯”号帆船,象一片树叶起落千浪峰涛谷之间。

船上有一只叫作罗勃的纽芬兰种大狗,还有被牢牢捆在一起的、至死不分离的一对爱人。

这就是作曲家瓦格纳和他的妻子明娜。

他们向往巴黎这个艺术的大舞台,于是躲开债主的催逼,离开里加偷越边界,飘洋过海,取道伦敦去巴黎。

但是,海上风暴的袭击,使八天的航程竟延宕了三、四个星期。

这次不平凡的遭遇,使瓦格纳想起了荷兰漂泊者的传说。

他感到,“从这些印象里,可以得到诗歌与音乐的鲜明色彩。

”在巴黎,瓦格纳陷于贫困之中。

“有一天,我们的苦难达到了绝望的边缘。

口袋里一个苏也没有了。

我一早就步行出发——没钱乘车——去巴黎弄钱,即便是五法郎也好。

”在如此困窘的境地里,作曲家依然捕捉着自己对“荷兰漂泊者”的强烈印象。

1841年7月,瓦格纳在讨价还价中售出歌剧《漂泊的荷兰人》剧本大纲,这才有钱租来钢琴,开始作曲。

仅用七周时间,他就完成了歌剧的全部音乐和配器。

总谱的手稿边角,记载了作曲家辛酸痛苦的经历。

第二幕结尾处写着:“8月13日,明天我的经济危机又将开始。

”第三幕结束处写着:“完蛋了。

默东。

1841年8月22日,处于痛苦与忧虑之中。

”但是,瓦格纳似乎受到贝多芬的感召,在手稿上,他还写下了“在黑夜里,在贫困中,通过荆棘,走向光明”的字样。

歌剧《漂泊的荷兰人》的剧情源于北欧传说:一个荷兰航海者,立誓要冒险绕过好望角。

如果失败,他甘愿终身漂泊海上。

魔鬼听后,便惩罚他永久在海上航行,只有找到一个真诚爱他的姑娘,才能结束无终止的漂泊。

歌剧从荷兰人到达挪威港开始。

挪威船长的女儿桑塔久慕荷兰航海者,她与漂泊者一见钟情,海誓山盟。

但荷兰人发现另一位叫埃里克的青年也追求桑塔,使误解姑娘薄情,毅然离去。

桑塔痛苦地奔上临海峭岩,望着远去的帆影,跳海殉情。

此刻,只见海波湍急,帆影顿失。

在残阳余晖中,隐现出荷兰人与桑塔幽灵般的身影。

他们拥抱着,出现在大海上空……歌剧《漂泊的荷兰人》序曲,包括了歌剧音乐的主要主题,描述了戏剧的概貌和意境,是瓦格纳早期歌剧中的一篇著名的序曲。

瓦格纳歌剧《罗恩格林》

瓦格纳歌剧《罗恩格林》

瓦格纳歌剧《罗恩格林》瓦格纳《罗恩格林》瓦格纳的这部最后“浪漫歌剧”,终于完全去除了曲式上的编号,使戏剧与音乐的关系强化,实践了“戏剧是目的,音乐是表现手法”的想法。

主要人物的性格塑造方面,除了采取特定调性的手法外,还随着管弦乐的扩大、技巧的充实,以及主要主导动机的运用,使作品成为有机体,提升了所谓乐剧的性格。

瓦格纳在这部歌剧中排除了过去的序曲形式,改用前奏曲。

具有意大利式或法国式序曲,在整出歌剧中往往具有太多的音乐涵义,瓦格纳认为音乐应该顺从戏剧,最好是使用更简洁、内容更明了的前奏曲。

《罗恩格林》中共有三首前奏曲,其中第一幕前奏曲极为清纯、庄严,表示格拉尔的圣域:第二幕前奏曲充满阴暗的感觉,暗示奥特鲁德或泰拉蒙的阴谋;第三幕前奏曲相当热闹,表示婚礼的欢乐。

这些音乐都和戏剧内容相互呼应,充分发挥对比的妙趣。

从音乐曲式看,瓦格纳所独创的乐剧形式在此剧中已经确立。

同样的场面是由相同的基础曲调串连起来,避免插入各自游离的咏叹调、宣叙调或合唱,而使戏剧与音乐的关系更为紧密。

另外,主导动机的重要性增强,丰富了音乐的意义与内容,也使整部作品具有主题的统一。

管弦乐的规模变得更庞大,特别增加了管乐器数,借以产生更丰富、华丽壮观的音响效果,使整个歌剧成为一首流动不断的音乐。

如前所述,形成悲剧性基石的神格男性与人间女性对爱情的热切憧憬,借着音响的色彩与优美的旋律精彩地具像化了。

只要观察重要动机“圣杯格拉尔的动机”,或是由这个动机开始的第一幕前奏曲,应该会赞同这样的说法。

这首优美的前奏曲令人联想到远方的圣杯格拉尔殿堂,李斯特曾形容它是发生在:“被彩虹所照的浅蓝波涛中”,是瓦格纳众多序曲或前奏曲中音响最浪漫、最甜美的。

这个圣杯动机后来引导出“报出姓名之歌”,不久又引出圣杯的白鸽。

最后在罗恩格林离开埃尔萨,消失在远方时,又充分发挥了伴奏的效果。

此剧除了第一幕前奏曲外,第三幕前奏曲也广为人知,其余著名的乐曲还包括《埃尔萨之梦、《微风之歌》、《婚礼大合唱》、《报出姓名之歌》、以及《和天鹅告别之歌》等。

浅谈瓦格纳的“整体艺术”乐剧思想观

浅谈瓦格纳的“整体艺术”乐剧思想观

浅谈瓦格纳的“整体艺术”乐剧思想观1. 引言1.1 引言瓦格纳是19世纪德国作曲家理查德·瓦格纳,他提出了“整体艺术”(Gesamtkunstwerk)的概念,这一概念被认为是他最重要的贡献之一。

整体艺术指的是将音乐、戏剧、舞蹈、视觉艺术等多种艺术形式融为一体,以创作出统一的艺术作品。

瓦格纳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最完美的艺术表现,并达到感情和理性的完美统一。

整体艺术的核心理念是将各种艺术形式结合在一起,使之相互映衬、相互呼应,共同为艺术作品提供支撑和辅助。

瓦格纳的“整体艺术”乐剧思想观在当时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对后世的艺术创作和表演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作品不仅在音乐上取得了巨大成功,更是开创了一种全新的艺术形式,为后来的音乐剧和歌剧创作指明了道路。

整体艺术的理念持续影响着当代艺术创作者,激发着他们创作出更加具有综合性和统一性的作品。

整体艺术的意义在于打破了各种艺术形式之间的界限,为艺术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带来了新的可能性。

2. 正文2.1 瓦格纳对整体艺术的定义瓦格纳对整体艺术的定义主要体现在他关于“合成艺术”的理念上。

他认为,艺术应该是多种艺术形式的融合,包括音乐、舞蹈、戏剧、美术等,以达到全面表达主题和情感的效果。

对于瓦格纳而言,整体艺术是一种综合性的创作方式,要求各种艺术形式之间相互配合、协调统一,形成一种有机的整体。

在瓦格纳看来,整体艺术并不是单纯的将不同艺术形式简单地拼凑在一起,而是要求创作者以一种综合性的视角来审视作品,将音乐、舞蹈、戏剧等各种元素融为一体,从而达到更加深刻和全面的艺术表达。

这种综合性的创作方式,让作品获得了更加丰富的内涵和更加完整的表现力,给观众带来了更加丰富和多样的艺术体验。

瓦格纳对整体艺术的定义可以说是将各种艺术形式融为一体,以达到更深刻、更全面的艺术表达。

这种综合性的创作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开启了现代艺术的新局面,对后世艺术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2 瓦格纳对整体艺术的特点1. 统一性:瓦格纳认为整体艺术是各种艺术形式和要素的完美结合,音乐、戏剧、文学、舞蹈等都应该为同一个目的而服务,呈现出统一的艺术效果。

世界音乐大师瓦格纳的主要作品是什么

世界音乐大师瓦格纳的主要作品是什么

世界音乐大师瓦格纳的主要作品是什么世界音乐大师瓦格纳的主要作品是什么一个名人让人快速记住他的工具便是他的作品,一个好的作品必然受到人们的拥戴、得到世人的称赞。

而这个作品的主人也将随之走入大众的视野。

一代古典音乐大师,德国歌剧的伟大人物瓦格纳,他又给我们留下了哪些传世的瓦格纳作品呢?瓦格纳最初的作品是仙女和禁恋。

曾经他中途停止对它们的`创作,这两部作品曾一度也遭到禁演。

他真正开始成功的作品便是《黎恩济》、《漂泊的荷兰人》、《汤豪瑟》、《罗恩格林》。

这几部剧作让瓦格纳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它们之间一部接着一部,循序渐进。

在第一部的时候人们只是礼貌性的给予肯定,可接下来的几部在情节、人物、色彩、音乐上把古老传说显得更加神秘,也让人们注意到了这几部不凡的作品。

并且这几部作在前奏时,他都用更加有诗意并且富有感染力的序曲代替了原来的传统序曲。

瓦格纳最伟大的创新便是他在传统的歌剧基础上对其进行了改革。

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歌剧形式乐剧。

《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和《纽伦堡的名歌手》是他乐剧的最大成就之一。

一个是喜剧,一个是悲剧。

前者表现的是一个古老的神话,展现了人内心的思维。

后者也是他一生所有作品中唯一的一部喜剧。

他在这部剧中利用角色表达了他的艺术思想和态度。

这两部瓦格纳作品都把他推向了巅峰。

瓦格纳作品最伟大的还是《尼伯龙根的指环》,这部剧耗时时间长,场景宏伟浩大,也是他的巅峰之作。

瓦格纳首创什么体裁这个问题一直以来都是议论不断,因为他身上既有浪漫主义歌剧的影子,也有古典主义音乐的痕迹。

其实瓦格纳更侧重浪漫主义风格,他的很多歌剧作品都表达了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都着重阐述内心的世界。

不过话又说回来,瓦格纳也深受古典主义的影响,他的前期歌剧作品中也有一些含蓄内敛的风格,虽然有一定的情绪表达但是大多以理性克制,还是很符合那个年代人们的审美追求的,前期瓦格纳的作品都偏向古典主义。

现在中国也有一些音乐专家在讨论法格纳首创什么体裁这个问题,其实这是无可置疑的,他就是浪漫主义音乐的第一人。

探讨瓦格纳歌剧与威尔第歌剧创作

探讨瓦格纳歌剧与威尔第歌剧创作

探讨瓦格纳歌剧与威尔第歌剧创作一、瓦格纳歌剧创作及特点19世纪初期,在西方诞生了两个伟大的人物,他们在音乐方面有着前所未有的影响,并且对自己生活时代的歌剧艺术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二人在19世纪歌剧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1813年5月,瓦格纳出生在德国莱比锡的有一个爱好艺术的警官家里。

出生不到半年父亲就去世。

第二年母亲就改嫁给一位多才多艺的戏剧演员,全家迁往德累斯顿,他的继父在德累斯顿的一家剧院工作在继父的熏陶下,对戏剧和音乐十分感兴趣。

瓦格纳在歌剧方面有着显著的贡献,其中创作自撰脚本的乐剧有十四部:代表作有《尼伯龙根的指环》、《漂泊的荷兰人》、《纽约堡名歌手》、《罗恩格林》等。

1842年《黎恩济》在德累斯顿宫廷剧院上演,获得了巨大的成功,1843年宫廷剧场又公演了《漂泊的荷兰人》再度成功。

瓦格纳在早期创作歌剧中延续了格鲁克的歌剧改革,有着明显的大歌剧风格。

中期创作的的歌剧是收到了德国浪漫主义歌剧的影响。

晚期他发表关于乐剧的理论:未来的艺术应以古希腊悲剧为榜样,成为理想的整体艺术,这种新型的歌剧可称之为“乐剧”。

他对于乐剧的改革主要是对于歌剧的体裁,歌剧的体裁应选择神话为主。

他认为将音乐与戏剧相结合才会更好的展现出音乐的连贯。

同时他也更加注重在前奏或序曲中出现管弦乐队,大量的运用管弦乐队进行展开与演化。

这样的音乐风格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西方音乐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有着巨大的作用。

同时也使瓦格纳成为了历史上重要的人物。

瓦格纳歌剧创作有以下特征:第一,剧本与音乐的紧密结合,众所周知,瓦格纳的乐句是诗歌,音乐和戏剧紧密结合为一个整体的综合艺术。

为了结合得更好,他不因循大多数歌剧作曲家用别人写的剧本进行谱曲的老传统,而是自己动手编剧本,写曲子。

这样,就使剧本与音乐天衣无缝地结合起来。

这是绝大多数作曲家办不到的突出特征。

第二,充分运用“主导动机”。

瓦格纳不仅是指导动机贯穿整部歌剧,而且用多种“动机”刻画人物,物件与自然景象,甚至把主导动机当标签与符号使用。

聆赏乐剧歌剧22年全记录之一——瓦格纳的生平及乐剧作品

聆赏乐剧歌剧22年全记录之一——瓦格纳的生平及乐剧作品

( ) UT LI N E / Be Ki nI 1 i n g wi t h t hi S i S S t l e .D r .D ani e l Ya n g. I r o i bS S Ol —E I 1 1 e l - i t U S a t t l 】 e Sc h0 0l o t ’ Th e a t r e and Da n e e . U ni v e r s i t v o I 、 Co l or a d o a t BO Ul d e r .W i l 1 s l 1 a l ' e S O I I I C o f} 1 i S Ba yr e ut l 1 e xpe r i e n c e s - vi gn e t t e s 01 1 W a gne  ̄ ’ ’ S b i o gr a ph y
I J 、
t U 、 辫 、
筑、 Leabharlann 绘l l 1 { _ 以 及 他 创 作 儿 采 j
‘ 一
炉 ,这 个 ・ 刈 艺术 创 作 的 影响 ,远
J ~‘
德 炳 坝 歌 j 刑院 的 : 作
远 巡越 嗽 剧这 个 域
I I I I 求} f( C m , l k ¨ 一 i a、 0 1 1 \ 、 b ) ,深
a 1 1 d 、 、 0r kS .t l 1 c Ba yr ou t } 1 Fe s t s pi e 1 l 1 a t l S a nd i t s a udi e n C e 。 l - O S t a u F a n t s aI 1 ( J ot h e  ̄ ,t o u1 , i s t s D( ) t s 一 、 、 i t h ot l r r o a de l ’ s . r O ' d a t e , D Ya n l 1 a s vi s i t e d l  ̄ a gr e u t ] 1 1 0 t i l l l e S .

瓦格纳唐豪瑟序曲简介

瓦格纳唐豪瑟序曲简介

瓦格纳的《唐豪瑟序曲》创作于1844年,是为他的三幕歌剧《唐豪瑟》所作的序曲。

这部歌剧讲述了中世纪骑士、游吟歌手唐豪瑟与瓦尔特堡领主的侄女伊丽莎白相爱,但又因爱与美的女神维纳斯的诱惑,在维纳斯堡住了一年。

后来他因感到厌倦返回瓦尔特堡参加歌唱比赛,伊丽莎白喜出望外。

领主勒令唐豪瑟去罗马恳求教皇赦免,但教皇拒绝并宣称除非他的手杖生叶开花,否则去过维纳斯堡的人不会得救。

唐豪瑟黯然返回故里,路遇送葬的行列,原来伊丽莎白久思成病,不幸死去。

唐豪瑟抚棺痛哭,气绝而逝。

此时一群年轻的朝覲者带回生叶开花的手杖,伊丽莎白的献身精神终于使唐豪瑟的罪过得到赦免。

《唐豪瑟序曲》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和第三部分为朝觐者的合唱音乐的呈示及其展开,第二部分采用奏鸣曲式,描绘唐豪瑟在维纳斯堡花天酒地的生活。

瓦格纳的作品及艺术成就

瓦格纳的作品及艺术成就

瓦格纳的作品及艺术成就瓦格纳(Richard Wagner)是19世纪德国的一位伟大的作曲家和戏剧家,被誉为音乐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他的作品以其宏大的音乐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而闻名于世,对后世音乐和戏剧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瓦格纳的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他的歌剧创作上。

他创作了一系列具有重大影响的歌剧作品,其中最著名的包括《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尼伯龙根的指环》、《罗恩格林》和《帕西法尔》等。

这些作品不仅音乐上十分精彩,而且融合了戏剧、哲学和政治等多个领域的元素,形成了独特的瓦格纳式的艺术风格。

瓦格纳的作品最显著的特点之一就是其宏大的音乐风格。

他采用了大型管弦乐队和庞大的合唱团来展现他的音乐想象力。

他的作品中充满了壮丽的旋律、浑厚的和声和复杂的音乐结构,给人一种宏伟的感觉。

他还创造了一种特殊的音乐形式——“无间断音乐剧”,即整个歌剧没有明确的分割,音乐贯穿始终,使观众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剧情的发展。

另一个瓦格纳的作品的特点是其深刻的思想内涵。

他的作品不仅仅是为了娱乐观众,更是为了传达他的哲学和政治观点。

他关注社会问题、人类命运和个人自由等主题,并通过音乐和剧情来表达他的思想。

他的作品中常常涉及神话和传说的元素,以此来探讨人类的原始本性和命运的力量。

他的歌剧《尼伯龙根的指环》就是一个充满了政治和哲学意味的作品,通过讲述神话故事来批判当时社会的各种问题。

瓦格纳的作品虽然在创作时备受争议,但是他的艺术成就却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他的作品对音乐和戏剧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音乐风格对后来的作曲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例如马勒、理查·斯特劳斯和斯特拉文斯基等。

他的音乐剧表演形式也成为了后来音乐剧的基础,并对电影音乐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瓦格纳的作品及其艺术成就无疑是音乐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他的音乐风格和思想内涵使他的作品独树一帜,成为了后世作曲家和戏剧家们学习和借鉴的对象。

他对音乐和戏剧的发展产生了不可替代的影响,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艺术遗产。

第五节 十九世纪中下叶的

第五节 十九世纪中下叶的

5. 半音和声:不仅为音乐的连续性和炽热 情感的表现提供了基础,而且把古典传 统的功能和声体系推向了崩溃的边缘。 最典型的例子是《特里斯坦与伊索尔 德》,该剧极力回避主要调性的主和弦 的出现,半音、不协和音大量使用,不 协和和弦连接没有准备也不作解决。音 乐的内部紧张力度加大,将戏剧人物的 激情推到最高点。
四、作品特点:

注重用音乐刻画人性,将传统的分曲结构 融入场景整体设计中,使音乐可以更好的 表现戏剧。简洁、质朴的歌唱旋律居于突 出地位,同时提高了管弦乐队的作用,使 其能够积极地参与剧情发展。
19世纪中下叶的法国歌剧

比才(1838——1875),法国作曲家。 代表作有歌剧《卡门》,此歌剧具有现实 主义倾向,对19世纪末的意大利真实主义 歌剧、民族乐派歌剧都有深远影响。此外, 还有管弦乐组曲《阿莱城姑娘》(原为都 德话剧配乐),该曲简洁明晰,色彩绚丽。
4.主导动机:为了使“综合艺术”内部更有机的联 系起来,瓦格纳将韦伯的“主导动机”,柏辽 兹的“固定乐思”及李斯特的“主题变形”思 路发展到极致,这种“主导动机”,是指一段 短小的动机或主题代表特定的人物、事物、物 体、地方,甚至气氛、情感,可根据剧情的需 要做各种变形发展,并组织在声乐与管弦乐队 复调织体当中,主导动机的出现是为了求得音 乐的统一,同时体现了瓦格纳乐剧音乐交响性 思维的特征。
3、《尼伯龙根指环》(部分)、《特里斯 坦与伊索尔德》、《纽伦堡的名歌手》: 这一时期的作品标志着瓦格纳乐剧理想的 实现和成功。
4、 《尼伯龙根指环》、《帕西法尔》
《尼伯龙根指环》 1.《莱茵的黄金》 2.《女武神》(视频) 3.《齐格弗里德》 4.《众神的黄昏》
关于瓦格纳的“乐剧”理论 (特征、举例说明)

心存敬畏的精神救赎——瓦格纳歌剧《漂泊的荷兰人》观后

心存敬畏的精神救赎——瓦格纳歌剧《漂泊的荷兰人》观后

心存敬畏的精神救赎——瓦格纳歌剧《漂泊的荷兰人》观后作者:于平来源:《艺术评论》 2012年第5期于平明年是理查德·瓦格纳诞辰200周年。

关于这位德国作曲家和他的歌剧《漂泊的荷兰人》,西方音乐史有着丰富的阐释和崇高的评价。

在国家大剧院的演出场刊上,乐评人刘雪枫告诉我们:瓦格纳的伟大之处在于把德国歌剧发展到尽善尽美的境地,犹如威尔第之于意大利歌剧那样。

刘雪枫还告诉我们:瓦格纳一方面通过创作中的和声语汇把“瓦解古典主义调性”的倾向推向极限,一方面又通过剧中人物的塑造完成了“对救赎者的救赎”。

说实话,我对瓦格纳歌剧的兴趣,不在于那种专业眼光中的“瓦解古典主义调性”;我所由衷期待的,是“对救赎者的救赎”这种蕴含深邃哲理的人生取向。

作为今年国家大剧院歌剧节的开幕大戏,我不知道歌剧《漂泊的荷兰人》的登临是否也基于上述考虑,但我的确从中读出了“对救赎者的救赎”这种人生意味,并认为这是人类生存与发展进程中永不过时的话题。

很显然,音乐史家们十分看重这部歌剧“能把一个原始乐曲的原始主题发展为全剧的主题”,看重它“将音乐的戏剧变成了一种建立于一个或几个主题之上的交响曲。

”当然,理解这一点对于把握《漂泊的荷兰人》乃至于把握歌剧艺术是重要的。

否则我们就难以理解,为什么我们要对着1 2部投影器营造出的惊涛骇浪,静穆地聆听着那个长达12分钟的“序曲”。

这个1 2分钟的“序曲”是歌剧叙事的高度概括。

大部分观众可能和我一样,可以被乐曲营造的氛围、交织的动机、递进的叙事所感染、冲撞乃至激越,但并不清楚由法国号和大管奏出的是男首席荷兰人的动机,也不清楚女首席珊塔的动机是由那支英国管吹奏出来的乐句。

当然,你能听出前一动机弥漫着阴郁的刚毅,也能感受到后一动机遮掩不住果决的温婉。

待到看完全剧你才会想起:哪里是风暴的怒吼,哪里是海浪的咆哮,哪里是港湾的宁静,哪里是世俗的喧闹,哪里是珊塔的救赎,哪里又是荷兰人的敬畏……从场刊上知道,这个“序曲”是瓦格纳在写完全剧后才创作的,因而成就了一段富有戏剧性的“交响诗”。

浅谈瓦格纳的“整体艺术”乐剧思想观

浅谈瓦格纳的“整体艺术”乐剧思想观

浅谈瓦格纳的“整体艺术”乐剧思想观德国作曲家瓦格纳(Richard Wagner)是19世纪著名的音乐家和戏剧家,他的音乐作品和戏剧改革影响了整个音乐史。

瓦格纳提出了“整体艺术”(Gesamtkunstwerk)概念,这一理念影响了20世纪的音乐和戏剧创作,也对现代音乐、戏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就瓦格纳的“整体艺术”乐剧思想观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

我们需要了解“整体艺术”是什么概念。

瓦格纳提出的“整体艺术”并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全新的创作理念。

它代表了一种将音乐、舞台美术、剧本和表演融合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形式。

在瓦格纳的理念中,这些元素不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相互关联、相互融合,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艺术作品。

这种思想是对传统歌剧的突破,也是对传统音乐剧、戏剧的一种重大革新。

在瓦格纳的理念中,音乐是“整体艺术”的灵魂。

他认为音乐是最能够表达情感、触动人心的艺术形式,也是最能够传达戏剧内在意义的一种艺术媒介。

瓦格纳的作品中音乐成为了舞台表演的核心,它不再是单纯的配乐,而是与剧情、角色的发展相密不可分。

瓦格纳的音乐在表现戏剧情节的也在情感、氛围的营造上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除了音乐,对于瓦格纳来说,舞台美术也是“整体艺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他认为舞台美术应该是音乐、剧本的延伸,是对剧情、角色、情感的一种具体呈现。

在瓦格纳的音乐剧作品中,舞台布景、服装设计、灯光效果都被赋予了新的意义,它们不再只是为了舞台效果而存在,而是与音乐、剧情紧密相连,为观众创造出一种身临其境的艺术体验。

剧本和表演也是“整体艺术”理念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瓦格纳来说,剧本不再是单纯的文字,而是与音乐、舞台美术相互交织,共同构成了一部完整的艺术作品。

瓦格纳自己就参与了大部分作品的剧本创作,他对于剧情、角色的塑造有着非常深刻的理解和把握。

在瓦格纳的音乐剧中,表演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他对于角色的要求很高,希望演员能够完全地融入音乐、舞台美术和剧本之中,以最真实、最完整的状态呈现角色的形象和情感。

浅谈瓦格纳的“整体艺术”乐剧思想观

浅谈瓦格纳的“整体艺术”乐剧思想观

浅谈瓦格纳的“整体艺术”乐剧思想观瓦格纳是19世纪德国著名作曲家、剧作家,被誉为音乐剧之父,他的作品深刻影响了后世的音乐、戏剧和艺术。

在其创作生涯中,瓦格纳提出了“整体艺术”乐剧思想观,这一理论不仅对音乐剧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且对影响了整个戏剧和艺术领域。

本文将就瓦格纳的“整体艺术”乐剧思想观进行深入探讨和分析。

我们需要了解瓦格纳对“整体艺术”的理解。

瓦格纳认为,戏剧是由音乐、剧本、舞台美术和表演等多种艺术元素组成的综合体,他提出的“整体艺术”概念强调了各种艺术形式之间的紧密联系和互相影响。

在瓦格纳看来,只有当这些元素融合在一起,才能营造出完美的艺术效果。

在他的乐剧作品中,音乐、剧本、舞台美术和表演都占据着同等重要的地位,这种全方位的艺术观念成为了他创作的核心理念。

瓦格纳的“整体艺术”乐剧思想观对音乐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瓦格纳之前,音乐剧通常被认为是音乐和剧本的简单结合,剧情和歌曲之间缺乏必要的联系和统一感。

而瓦格纳则通过他的作品,如《尼伯龙根的指环》、《塔恩豪瑟》等,将音乐、剧本、舞台美术和表演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创造出了一种全新的音乐剧形式。

他的音乐剧作品不再是简单的歌剧,而是一种综合了多种艺术元素的“整体艺术”表现。

这种全新的音乐剧形式对后世的音乐剧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得音乐剧不再局限于音乐和剧本两方面,而是成为一个综合性的艺术表现形式。

除了对音乐剧产生影响外,瓦格纳的“整体艺术”乐剧思想观还对整个戏剧和艺术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他的作品中,舞台美术和表演被赋予了重要的地位,成为了整个作品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瓦格纳甚至设计了自己的剧院,例如拜罗伊特音乐剧节剧院,这座剧院被设计为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他对“整体艺术”的追求,使得观众的视听感官得到全方位的刺激。

瓦格纳的“整体艺术”乐剧思想观推动了整个戏剧和艺术领域朝着更加全面、综合的方向发展。

瓦格纳的“整体艺术”乐剧思想观也遭受了一些批评和质疑。

尼伯龙根的指环

尼伯龙根的指环

漫主义”的典型,富于联想效果的管弦乐生动地
解释情节和角色的处境及心理状态,又是19世纪
“综合艺术”及“标题化”音乐潮流在瓦格纳乐
剧中的体现。李斯特曾在《帕西法尔》演出后满
怀热情地赞美瓦格纳:“以音乐来描绘情绪、悲
伤和狂喜格纳的乐剧集中了19世纪音乐艺术的最高成就, 吸收了从贝多芬到韦伯、从柏辽兹到李斯特以及 法、意歌剧的经验,以自己大胆的创造开辟了通 向未来的路,无论他的“整体艺术”“主导动机”
思想混乱、个人情感发生危机、经济情况拮据、生活极不
安定的阶段。结识富商威森东克夫妇并得到他们慷慨的资 助,但瓦格纳陷入与其夫人玛蒂尔达的恋情,于1857年中 断了《尼伯龙根的指环》的创作,投入了《特里斯坦与伊 索尔德》的创作,这部歌剧倾注了瓦格纳渴望爱情的最真
实情感。
7
◆ 由冯.彪罗指挥的《特里 斯坦与伊索尔德》(1865) 和《纽伦堡的名歌手》 (1868),先后在巴伐利 亚首府慕尼黑的宫廷剧院 首演。这两部歌剧标志着
剧词诗歌与场景的融合一体并初获成功。
5
三、瓦格纳的乐剧创作
◆ 瓦格纳积极热情地参加了1849年5月的德累斯顿市民起义, 因此受到通缉而不得不出逃国外,直到1862年初获得大 赦才得以回国定居。
◆ 瓦格纳在流亡期间,总结自己30~40年代的创作,撰写出
多部理论著作如《艺术与革命》《未来的艺术品》《歌剧
瓦格纳乐剧理想的实现和
成功,但其间瓦格纳与彪 罗夫人李斯特女儿柯西玛 的恋情,伤害了自己好朋 友和追随者彪罗的感情,
瓦格纳与柯西玛于1870年
正式结合。
8
◆ 在间隔12年以后的1869年,瓦格纳又继续创作并最终完
成《尼伯龙根的指环》,这部由“莱茵的黄金”“女武 神”“齐格弗里德”“众神的黄昏”四部分构成的大型乐 剧,终于在拜罗伊特音乐剧院开幕的节日庆典中首次连续 演出(1876年8月13—17日)。

浅谈瓦格纳的“整体艺术”乐剧思想观

浅谈瓦格纳的“整体艺术”乐剧思想观

浅谈瓦格纳的“整体艺术”乐剧思想观
瓦格纳的“整体艺术”乐剧思想观是一种独特的艺术理念。

瓦格纳认为,艺术是一种
综合体验,它必须包含音乐、舞蹈、戏剧、视觉等多种元素,才能真正达到艺术的最高境界。

他把这种综合体验称为“整体艺术”。

瓦格纳的“整体艺术”乐剧思想观最初体现在他的音乐戏剧《尼伯龙根的指环》中。

在这个作品中,瓦格纳将音乐和戏剧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彻底打破了传统歌剧的模式。


把歌唱、音乐和表演统一起来,创造出一种全新的艺术形态,让观众在音乐、视觉、戏剧、舞蹈等方面全方位地感受到作品所传达的思想和情感。

瓦格纳认为,艺术不应该被任何形式的约束所束缚。

他主张艺术家应该摆脱传统的限制,自由地探索艺术的新境界。

瓦格纳的“整体艺术”乐剧思想观正是这种对传统界限的
挑战。

在“整体艺术”乐剧中,瓦格纳倡导舞台实践之间的完美平衡和统一。

他要求演员、
歌手、指挥和编剧等艺术家共同合作,创造出一种完美的艺术体验。

总之,瓦格纳的“整体艺术”乐剧思想观是一种独特的艺术理念,深受艺术界的赞誉
和推崇。

它对后来的音乐、戏剧和电影等影响深远,为当代艺术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
础。

理查德·瓦格纳的作品有哪些?他的作品都有什么特点

理查德·瓦格纳的作品有哪些?他的作品都有什么特点

理查德·瓦格纳的作品有哪些?他的作品都有什么特点本文导读:在瓦格纳生活的时代,德国人普遍认为德语不够雅致,宫廷内外盛行意大利与法国的歌剧,偏重音乐技巧上的华丽而忽视戏剧的内容。

瓦格纳提出“乐剧”的口号,提倡以音乐跟戏剧并重为目的来创作歌剧,建议作曲家亲自参与剧本的创作,并认为歌剧的题材应只适宜于音乐处理。

他将过去只在前奏或序曲中出现的管弦乐队的地位提升到了极致,使其成为统一全剧的支柱。

另一明显的改革在于他乐剧中的主导动机。

其实无论过去还是现代,作曲家都会在自己的作品中运用到主导动机。

但瓦格纳不同于他们,他系统的运用主导动机,并通过复调来组合几个主导动机。

可以说,由极端集中的情节编制出的主导动机之网覆盖全剧,使文字语言与音乐语言完美的结合,是一种精确而单纯的潜台词。

除此之外,他的乐剧中几乎没有分曲,铜管乐的运用更加自由灵活,感情的意义由乐队以旋律及和声的方式表达,人声声部浮动于管弦乐流的表面,宣叙调与咏叹调之间没有明显的区分。

瓦格纳的歌剧改革主要开始于《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这部歌剧1865年在慕尼黑的演出标志着西方世界音乐语言中一种新方言的开始,调性体系开始瓦解的标志。

从此以后,“瓦格纳风格”成了歌剧或一般音乐中“先进”及非传统的代义词。

为了实现自己在歌剧改革方面的理想,并将这一切呈现于世人,瓦格纳特地筹建了拜罗伊特音乐节演出自己的作品。

而这个音乐节到现在一直都吸引着世界音乐爱好者的眼光。

据说希特勒曾叫人在拜罗伊特为他专门演出瓦格纳的作品,当时他感动得流泪,恨不得与这位上个世纪的天才执手亲谈。

很多人在听瓦格纳音乐的同时要提到他的思想。

无可否认音乐家本身的性格与思想对其创作作品有着很大的影响。

瓦格纳的青年时期,其思想主要倾向于“德意志”,他受到费尔巴哈和巴枯宁的影响,写过许多狂热激进的文章,甚至参加过德累斯顿的革命。

1848年欧洲资产阶级革命失败以后,瓦格纳逐渐接受了叔本华的悲观主义论调以及尼采的超人论等思想,以及后来戈比诺(Arthur de Gobineau)的雅利安种族主义理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0瓦格纳和他的乐剧文/朱茜摘要:瓦格纳是德国浪漫主义时期歌剧大师,他改革歌剧创立“乐剧”,强调戏剧第一,音乐第二。

音乐和戏剧相结合,坚持音乐必须服从戏剧内容需要进行创作,使用“主导动机”和“无终旋律”,扩大了歌剧中管弦乐队的编制,大大提高管弦乐队的作用。

创作经典乐剧《尼伯龙根的指环》,將浪漫主义歌剧推至巅峰。

关键词:乐剧;歌剧改革;主导动机威尔海姆·理查德·瓦格纳(Wilhelm Richard wagner ,1813-1883)德国浪漫主义时期歌剧大师,作曲家,乐器发明家。

是歌剧史上承前启后的巨匠,前承莫扎特的歌剧传统,后面开启了浪漫主义歌剧风格,确立德国民族主义歌剧,并且將浪漫主义歌剧推至巅峰。

瓦格纳出生于莱比锡,学过钢琴,少年时喜爱古希腊悲剧和莎士比亚的作品。

音乐上受德国作曲家贝多芬(Beethoven ,1770-1827)和韦伯(C ·M ·von ·Weber ,1785-1826) 影响。

在莱比锡音乐大学听美学和哲学课,同时从圣托马斯学校的韦恩利希学习和声和对位,开始写作钢琴曲和管弦乐曲。

之后在维尔茨堡、里加等地歌剧院工作,为日后的歌剧创作打下结实的根基。

早期作品有《黎恩济》、《漂泊的荷兰人》、《汤豪舍》、《罗恩格林》,并且获得很高的声誉。

1848-1849年受欧洲革命及费尔巴哈哲学思想影响,將自己对于欧洲歌剧的见解写成论著,主要有《艺术与革命》、《未来的艺术作品》、《歌剧与戏剧》等等。

他又受叔本华悲观主义思想影响,主张改革歌剧,包括戏剧与音乐须组成有机的整体,交响乐式的发展是戏剧表现的主要手段,运用连续不断的音乐结构来主导动机的手法、半音和声体系和配器效果,丰富歌剧的艺术表现力。

瓦格纳指出,戏剧诗歌的特点在于把人类的感情描绘出来,但并不直接通过戏剧诗歌,而是借助语言媒介,先理性,再感性。

换言之,音乐才是感情的直接表达,并且与诗歌完美的相融合,诗歌应摒弃其内在的理性成分,即无感情的事情叙述,和不能用感情表达的外界事件。

以人性为主要描绘对象,再把人物和戏剧冲突细致刻画出来,每个人都要代表一种情感,一种本性的性格体现,再与音乐结合。

这样创作出来的音乐戏剧必须是象征性和哲理性的,即从感性的理想世界出发,最后回归现实世界。

瓦格纳的独创性说明他既是诗人又是音乐家,还是思想家。

乐剧代表作:瓦格纳歌剧改革后的举世之作:《尼伯龙根的指环》(Der Ring Des Nibelungen)根据古代斯堪迪亚维纳神话“尼伯龙之歌”写成的四部歌剧,包括《莱茵的黄金》、《女武神》、《齐格弗里德》、《众神的黄昏》。

1853年-1856年完成前两部,到1871年-1874年续成后两部,前后经历20余年。

1.莱茵的黄金整部乐剧剧情围绕莱茵河底的黄金展开,传说如果有人能将它铸成指环,就会拥有统治世界的力量,但必须永远抛弃爱情。

一天,看护黄金的三位仙女在河边玩耍,被尼伯龙根家族的阿尔贝里希看到并心生爱慕,他向仙女求爱,仙女们断然拒绝,还取笑他的侏儒外表,阿尔贝里希一向对自己丑陋的外表非常自卑,于是一怒之下发誓抛弃爱情,然后潜入河底偷走黄金,一向清澈的莱茵河变得浑浊一片。

众神之王弗坦和神母弗利卡很满意刚刚落成的沃尔哈拉神殿,这座神殿是由巨人法索特和法弗纳建成的,酬劳是天上最美丽的女神弗莱娅,但是弗坦既不想失去女神,也不想离开宫殿,于是他提出用阿尔贝里希的指环代替弗莱娅,巨人答应了。

于是,弗坦下界寻找指环,设计引诱阿尔贝里希并夺走指环,巨人得到了他们的报酬。

绝望的阿尔贝里希诅咒得到指环的人,诅咒开始应验,两个巨人开始自相残杀,最终法弗纳拿到了指环。

2.女武神法弗纳利用阿尔贝里希的兄弟米梅变形为 一条巨龙,在洞中守护指环,弗坦担心阿尔贝里希的诅咒应验,派自己和地神的九个女儿下界收集英雄的灵魂,以备应战尼伯龙根家族。

弗坦遗留在人间的一对双胞胎兄妹齐格弗里德和齐格琳德。

他们的家被汗丁毁灭,齐格琳德被迫嫁给汗丁,齐格弗里德无家可归。

一次机缘巧合,齐格弗里德来到汗丁家,适逢汗丁不在,在齐格琳德的帮助下得到弗坦留给他的胜利之剑,交谈中发现他们竟是失散多年的兄妹,两人已深深地相爱,此时奏起爱情二重唱,这引起了神母弗利卡的不满,要求弗坦亲自惩罚他们,女武神伯伦希尔被兄妹俩真情打动,暗中保护他们。

汗丁击断了齐格弗里德的剑,并刺死他,幕间曲响起。

怀有身孕的齐格琳德悲痛万分,唱出潸然泪下的女高音咏叹调,给未出生孩子起名齐格弗里德。

愤怒的弗坦惩罚放走齐格琳德的伯伦希尔,將她永远沉睡在被神火包围的巨石上,除非有人不畏烈火来唤醒她。

3.齐格弗里德齐格琳德生下小齐格弗里德不久离开人世,小齐格弗里德被托付给尼伯龙根家族的铁匠米梅,他抚养齐格弗里德的目的是要他成人后杀死巨人,替自己抢回指环从而得到财富和权势。

乔装打扮的弗坦告诉米梅只有齐格弗里德能將断剑重铸并打败巨人,还暗示齐格弗里德会杀死他,米梅决定得到指环后就杀死齐格弗里德。

齐格弗里德重铸短剑杀死巨龙,得到了指环和改变外貌的魔法头盔,并通晓鸟语,从小鸟那得知米梅打算杀外国文学害他,于是齐格弗里德抢先刺死米梅。

小鸟还告诉他,远方高山上有位被熊熊烈火包围的沉睡的女神,需要他去营救。

齐格佛里德骑上骏马,来到山顶,跨过熊熊烈火,唤醒了女神,两人立下永不分离的誓言。

4.诸神的黄昏齐格弗里德身披金甲,手持宝剑,乘战马飞驰而去,临行前將指环送给妻子作定情物。

指环的诅咒开始,阿尔贝里希之子哈根提出让他的异父兄弟基比利国王贡特娶女武神伯伦希尔,并给齐格佛里德喝下失忆的药酒,和贡特妹妹贡特鲁尼结婚。

女武神瓦尔特劳德警告妹妹伯伦希尔让她把指环丢到莱茵河里,否则将招来杀身之祸,伯伦希尔不舍和齐格弗里德的定情物拒绝了姐姐,她来到贡特城堡,看到即将举行婚礼的齐格弗里德和贡特鲁尼,她伤心欲绝,由爱生恨,她告诉哈根齐格弗里德的致命点,哈根刺中齐格弗里德的要害,在争夺指环中,哈根又杀死贡特,恢复记忆的齐格弗里德最后唱出了爱情之歌,之后他死去,伯伦希尔意识到自己错怪了丈夫,她將指环戴在手上,跳进燃烧齐格弗里德遗体的火焰之中,完成了永不分离的誓言。

守护指环的仙女们找到了抢夺指环的阿尔贝里希,哈根父子,将他们溺死在莱茵河里,被净化的指环重新回到河底变成了黄金。

瓦尔哈拉天宫在熊熊大火中倒塌,经过一系列悲剧之后,所有财富权势化为乌有,世界又恢复平静。

此剧分四天连续演出,无论剧情、表演、乐队阵容都是史上绝无仅有。

瓦格纳的这部乐剧是歌剧史上重要的探索和尝试,他的重要成就包括:1.提出“乐剧”这一概念,即改革后的歌剧。

实施“整体艺术观”,强调戏剧第一,音乐第二。

音乐和戏剧相结合,坚持音乐必须服从戏剧内容需要进行创作,建议作曲家参与剧本创作,使文字和音乐完美结合。

使用“主导动机”和“无终旋律”,通过复调音乐来组合几个主导动机,建立半音化和声,淡化调式调性,创建“特里斯坦和弦”。

2.將过去只在前奏和序曲种出现的管弦乐队的地位提高到极致,使其成为统一全剧的支柱。

加强乐队的表现力,扩大了歌剧中管弦乐队的编制,采用三管制或四管制,加强铜管乐的运用,人声浮动在管弦乐表面,宣叙调与咏叹调的区分不明显。

通过“主导动机”阐述戏剧内容,使乐队更好的表达剧情内容。

3.创作《尼伯龙根的指环》、《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等经典乐剧,使浪漫主义歌剧发展到顶峰,对之后的欧洲歌剧和20世纪音乐产生重要影响。

参考文献:[1](法)保·朗多尔米.西方音乐史[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3.[2]沈旋,古文娴.西方音乐史简编[M].上海音乐出版社,1999,5.[3]周国平,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M].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5.(作者单位:安徽省交响乐团)对美好生活的守望支撑了郝思嘉不断突破自我追求幸福,不论生活怎样,她都充满勇气,这是从她柔弱的妇人的形象所看不出来的。

(三)忠诚执着、温暖安全的母性角色《飘》中郝思嘉呼Mammy的黑人奶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存在。

Mammy从郝思嘉出生就一直陪伴着她,事事巨细。

在贵族家庭,郝思嘉的母亲像一位高高在上的教导者,指导着郝思嘉如何成为一名淑女,而Mammy则是一位和蔼可亲的妈妈,时刻保护、帮助郝思嘉,在任何她需要的时候给予温暖、可靠和安全。

同时在Mammy的身上我们也看到“理智,聪明,现实、冷静以及狡猾”的黑人特质。

她懂郝思嘉,支持她,爱她,虽然没有多说什么,但是她一直是郝思嘉的靠山,坚强有力。

忠诚,固执,可爱的品质在Mammy身上得到了充分体现。

对自己忠于的主人、爱着的孩子,能不顾一切的去保护,虽然只是一个家奴,但她有自己所要维护的处事原则。

《飘》是以废除奴隶制为目标的美国南北战争时期为背景,在这样的背景烘托下,黑人奶妈对郝思嘉所体现出来的忠诚执着、保护支持的态度,以及郝思嘉对奶妈的信任依赖、真诚热爱无疑是作者对南北种族和平共处的一种憧憬和期盼。

三、总结倾注了玛格丽特·米切尔十年心血的《飘》,以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真挚感人的故事内容、真实细腻的历史描述将读者深深吸引、感动、震撼。

爱情与战争,退缩与奋进,坚持与放弃,融合与抗争,纵横交错的脉络使读者读起来并不觉得平铺直叙、乏味冗长,而更多的产生一种厚实的沧桑和一种由衷的慨叹。

作者高超的艺术手笔,巧妙的人物关系设置,细腻的心理活动分析,情节的戏剧冲突与人物心理的巧妙结合以及高度个性化的人物语言等等,铸就了小说《飘》十分显著的艺术特色。

小说展现的鲜明的女性形象更是影响着几十年女性角色的变迁,促使女性在社会上展现更绚丽的风采。

参考文献:[1]谢景芝.《飘》中郝思嘉形象魅力解读[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2]荆兴梅.《飘》的女性主义解读[J].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3]蒋晓红.论《飘》中斯嘉丽的女性主义魅力[J].文教资料,2012(6下).[4]http://.(作者单位:广西科技大学鹿山学院)上接(第69页) 7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