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2014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精讲】考点19: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
【苏教版2014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精讲】考点19: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
考点十九: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更多一轮复习资料:/gao_neirong.php?tid=1773585【考点精析】江苏语文学科《考试说明》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的能力层级规定为C级。
所谓“作品结构”指文章内部的组织和结构、线索、脉络、层次与段落过渡照应、开头与结尾。
文章的结构往往体现了作者的思想,这里的思路是指作者写作时思维发展的线索,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都有一定的逻辑关系。
一篇文章的结构是写作思路的体现。
而考题也是以要求考生分析思路为考查形式的。
分析段落的作用主要考察一些特殊位置的内容,比如开头、结尾或中间部分。
在江苏省高考命题中,对作品结构的分析,往往在小处着眼,选择能“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段落或句子来考查。
命题形式分为直接考查和综合考查两种。
直接考查是直接就某一句、段在结构上的作用设题;综合考查就是把结构分析与内容、主旨理解以及表达特色放在一块来考。
除此之外,高考还会关注两点:一是文章的总体布局、选材特点及文章线索,二是作品中穿插材料的作用。
所谓“作品的主题”是作品中所表现的中心思想,即作者要告诉人们的最主要的意思,包含了作者的思想观点和写作意图。
对主题的概括必须立足于对整篇文章的理解与把握。
概括作品主题,是阅读散文的关键环节。
高考命题,或透过语句、段落理解文章的主题和作者的情感态度,或直接考查对全文的主题和作者情感态度的概括。
对作品主题的概括,可以是对作品局部文意的概括,也可以是对作品主旨的整体概括。
江苏卷多以前者为主,在具体命题时主要使用三种题型:一是信息提取型;二是原因概括型(题干往往提出一个结论,要求概括出原因、理由、条件等);三是特点概括型(多要求对某一事物或环境特点作出概括)。
【真题体验】1.(2013.湖南卷)“看报纸的旅客”在文中起什么作用?(4分)【答案】①从情节发展的角度看,他的“玩笑”引起农民夫妇对“我”的身份的误会,从而推动情节发展;②从人物关系的角度看,他是一个穿针引线式的人物,把“我”与农民夫妇、未婚妻联系起来。
原创高考语文复习备考精品课件 考纲解读结构主题文学类文本阅读之分析综合公开课
年份
2004
文题
翡冷翠山居 闲话
体裁
考查内容
现代散文 概括、题旨、词语、鉴赏(选择)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贝多芬:一 个巨人
在山阴道上 忆刘半农君 谈静 云南看云 一朵午荷
现代散文 筛选、句子、词语、鉴赏【语言、技法(肖 像、侧面)】
福建卷 浙江卷
春风 静流
散文 分析综合、内容把握、表现手法 散文 布局谋篇、词语、分析综合、表 现技巧、个性化阅读
省份
江西 卷 江苏 卷 山东 卷 辽宁 卷 四川 卷
文题
饮一口汨罗江 溜索
体裁
散文 散文
考查内容
词语、归纳、词语及表达技巧、修辞 表达技巧、结构、作品形象、探究主旨及 作者情感
小说对 语言特色、作品形象、表达技巧、个性化 比阅读 阅读
阅读《考点限时训练》(三十九) 一方阳光 王鼎钧
2、关注首尾段落
首段:开宗明义、奠定基调 我在西双版纳的美妙如画的土地上,幸运地遇到 忽然发现自己的爱情观很土气,忍不住笑了起来。 如:冯牧《澜沧江边的蝴蝶会》、张晓风《一个女人的爱情观》 了一次真正的蝴蝶会。 梦中,我总听到那山的呼唤。我知道,我将攀登, 尾段:卒章显志、升华主题、强化感情,如琼瑶《山的呼唤》 一次又一次。因为,那山在呼唤着我。
一、考纲考点解析
考纲内容 考纲阐释
1.分析综合C (1)分析作品 结构,概括作品 主题 (2)分析作品 体裁的基本特征 和主要表现手法
分析文章的结构就是弄清文章的段 落层次、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等问 题,把握行文思路。概括作品主题 考查的是对具体内容的概括能力。 小说的三要素,散文的形散神聚, 戏剧的矛盾冲突,诗歌的凝练、抒 情性、形象性,文体特征是阅读解 题必须思考的因素。 《考纲》所说的表现手法是指还包 括修辞手法、表达方式在内的艺术 手法,主要考查其表达效果。
【苏教版2014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精讲】考点20:分析作品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400-688-1789 传播先进教育理念提供最佳教学方法考点二十:分析作品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考点精析】江苏语文学科《考试说明》对“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的能力层级规定为C级。
(一)作品的基本特征散文的文体基本特征概括就是“形散神聚”。
从情感表达方式看,是通过记人、记事、写景、状物来抒发情感;从材料选择看,常常通过想象联想将众多材料组成有机整体;从题材看往往以小见大,描写真人真事,抒发真情实感;从行文上看,常常以某一事物为线索关联全文,使文脉清晰。
(二)主要表现手法表现手法也称表达技巧,是一个很复杂的概念。
广义地说,是指作品运用的写作原则、规律和方法;从狭义的方面说,是指灵活运用一般写作原则、规律、方法所表现出来的具体而又特殊的艺术方法。
归纳起来说,可从下列多个方面考虑:1.修辞手法:比喻、比拟、排比、夸张、对比、借代、对偶、设问、反问、反复、引用。
2.表达方式:①叙述,如顺序、倒叙、插叙、补叙。
②描写,如人物描写、景物描写、事件描写、环境描写。
③抒情,如直接抒情、间接抒情。
④说明。
⑤议论。
3.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类比、衬托、反衬、联想想象、欲扬先抑(欲抑先扬)、动静结合、渲染烘托、白描、铺垫伏笔、虚实结合、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借景抒情、设置悬念、开门见山、点面结合、正侧结合、以小见大、先总后分、层层深入、用典等。
4.文章章法:线索设置、一线贯穿、开篇点题、卒章显志、过渡照应(承上启下)、前呼后应、设置悬念、巧设铺垫、详略得当、主次分明等。
5.人称运用: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
6.句式表达:多用短句、长句短句交错、整句散句结合。
7.语言风格:多用口语,质朴自然;多用叠词,富有音韵;多用修辞,语言诗意化,富有意蕴等。
统观近三年各地高考现代文阅读,文章表现手法的考查是现代文阅读的重要考查点。
其特点如下:(1)命题角度有两种:一种是大处着眼,小处设题,即从某一句某一段的表达特色切入;一种是大处着眼,大处设题,即考查全篇文章的艺术表达特色。
2014高考语文(苏教版)大一轮复习讲义现代文阅读-第一章---专题一--高频考点三
2014高考语文(苏教版)大一轮复习讲义现代文阅读-第一章---专题一--高频考点三高频考点三披文入意,览象外主旨——体会语句含意1.(2012·大纲全国)《听朗诵》(原文见本专题高频考点二“规范:审题·答题”部分)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
(1)这些情景,这些声音,对当前的文坛来说,是过去了很久,也很远了。
答:(2)想到这里,我的心又平静了下来,清澈了下来。
答:答案(1)①青年作家为革命献身的时代离现在已经很久远了,②他们的革命精神因世事变化似乎已被当前文坛淡忘了。
(2)①时间消磨了人的激情,情随事变是正常的;②鲁迅以其真挚的感情和不朽的文笔,使答:答案从劈柴的细节可以看出,农村劳动简单自然、平凡却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这种生活千百年来一直不变。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的能力。
句子所在段落写林父早晨劈柴,“这一动作”指林父劈柴的动作,代表着农村的劳动生活;“被压缩了的短暂时间,以及啪的一声闷响,劈木开裂”是指劈柴的动作及柴被劈开的响声和开裂的情形都是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的,极简单自然又震撼人心;“舜的以前或舜的以后,从未改变”是说这一动作从远古延续到现在,一直在古村中保持着。
整合这几处的意思即可得出答案。
(2012·天津)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掐辫子刘心武她听到这儿放心了,明白他内心里,有区别于她这样城里生城里长的人的眼光和心思,草帽对她来说,不过是一种便宜的遮阳物品。
可是对他来说,是他到城里来上大学以前,奶奶、妈妈、姐姐日常掐辫子变化成的产品。
她引他聊得更多。
他细细叙说。
他告诉她,他们家乡,离交通枢纽远,历史上属于兵家必弃之地,如今则属于商家缓争之处,无山无水,开发不成旅游区,离最近的一处古迹也有百里之遥。
他也曾苦苦查阅过,竟找不出自古到今各方面的名人有出生在他们那个地方的。
总之,那是一处平凡、平淡、平庸的所在。
但是平实之地也有平安之福,城市化的浸润离得还远,村庄虽然盖起了新房,却仍有古朴风貌。
2014高考语文(苏教版)大一轮复习讲义现代文阅读-第一章---专题二--高频考点一
2014高考语文(苏教版)大一轮复习讲义现代文阅读-第一章---专题二--高频考点一D学的问题。
子蔚感到玮有些心不在焉,已有点猜到他的心思。
待讨论告一段落,玮说:“萧先生,我要做的事是要和您说的。
”子蔚微笑道:“不是商量,是通知?”玮道:“也是商量。
”他停顿了一下,说:“我只觉得战场和敌人越来越近,科学变得远了,要安心念书似乎很难。
”“可是你并不在征调之列。
生物化学是新学科,需要人开拓,要知道得到一个好学生是多么不容易。
我也很矛盾。
”子蔚站起身,走到窗前。
雪已停了,腊梅林上的雪已消了大半。
玮也走到窗前,默默地望着窗外。
过了一会儿,玮转身向着子蔚:“我会回来的。
”“那是当然。
”子蔚说。
玮向子蔚鞠了一躬。
子蔚向前一步,拉着他的手郑重地说:“我尊重你的决定。
”玮再鞠一躬,走出房间,回头说:“萧先生,我去了。
”子蔚默默地看着他下楼,又到窗前,看他出了楼门,沿小路往腊梅林中去了。
(节选自长篇小说《西征记》,有删改,标题为选者所拟) 1.文中第3节师生问答的内容,与上下文的人、事叙写有何关联?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补充交代上文征调动员大会的内容。
(2)为下文具体描写不同的学生形象作铺垫。
(不同的学生形象指充满爱国热情的工学院学生、逃避征调的蒋姓学生、主动要求入伍的澹台玮)解析这一节通过师生问答,目的在于补充上文内容并表现出孟弗之对征调大学生入伍的积极支持态度,与第4节叙写孟弗之对志愿入伍的工学院三年级学生的支持、爱护形成映衬,与第5节反对四年级蒋姓学生不应征入伍作对比或为第5节埋设伏笔,为第6节他的外甥主动应征作铺垫。
(2008·江苏)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侯银匠汪曾祺侯银匠店特别处是附带出租花轿。
银匠店出租花轿,不知是什么道理。
侯银匠中年丧妻,身边只有一个女儿侯菊。
2014高考语文 解题考点技巧串烧 现代文阅读1
2014高考语文解题考点技巧串烧:现代文阅读考纲分析考纲要求:1.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和重要句子2. 分析文章结构,把握写作思路3.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作品主题4.欣赏作品形象,赏析作品内涵,领悟作品艺术魅力5.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6.思考探究考两种思维:分析综合分析、综合是人们认识事物、解决问题的最基本的方法。
综合必须以分析为基础,分析必须以综合为指导。
①要分析每一个要素,②要抓住要素与要素之间的联系,③要在整体上把握事物的本质。
应考策略两个准备:细读文本、筛选信息1.确定筛选范围。
2.借助信息标志。
(如关联词语、表顺序的词语、指代性词语、插入性词语、总起句、总结句、过渡句、呼应句、设问句、反问句等)两个法宝:知人论世、披文入情只有知其人、论其世,即了解作者的生活思想和写作的时代背景,才能客观地正确地理解和把握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
文学作品以情为本,因而阅读鉴赏要“披文以入情”,即探究文章表现什么情,怎样表现情,效果如何?三个原则:整体原则、客观原则、深入原则1、前后勾联,立足整体。
2、回归文本,实事求是。
3、表里参验,由浅入深(思想情感,表达效果)。
三种题型:词句题、内容题、技巧题题型一:分析文章词句(前后勾联,表里参验)一:前后勾联(分析语境):一、分析句子语境(即句子结构及成分间的关系)二、分析段落语境三、分析全篇语境二:表里参验(由浅入深):一、由浅到深。
二、由局部到整体。
三、由确认手法到分析效果题型二概括文章内容(细读文本、客观全面)理解文章的过程实际上是分析结构——掌握内容——洞悉思想——体会情感的渐次深入的过程。
因此对文章内容的迅速把握应该以分析文章结构为前提和基础。
分析文章结构第一步,逐段细读,概括段意。
方法:①、寻找中心句。
②、根据关键词语归纳。
③、自己概括。
第二步,前后勾联,理清思路。
方法:借助结构标志信息。
(标题、过渡段、承递性词语、重复出现的关键词语)概括中心的两种方法:①摘取原文,稍作修改。
【全程复习方略】2014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理解配套专题强化复习课件 苏教版
【信息2】 文章中间“伶俐的人们,自然也有谋利而捧的,如捧阔佬,捧 戏子,捧总长之类;但一般粗人捧的‘动机’,大概是不过想 免害”“既然十之九不是好东西,被捧后那结果便自然和捧者 的希望适得其反了”。 推论: 分析问题——“捧”的两种动机:谋利与免害;“捧”的后果: 与希望适得其反。
第二节 论述类文本阅读
第一讲 理 解
一、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1.内涵阐释 重要概念是指含义丰富深刻、能够蕴含文章主题思想、能 够体现作者观点态度的概念。 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既要对文章全局整体把握,又 要根据词语的具体语境来体会。一般涉及以下三点:
2.考查特点 理解重要概念的含义在我省高考中考查频率较高,题目难 度不大。如:
⑥举知县的例子, 说明“捧”能助长 贪欲。 ⑦举都督的例子, 说明“捧”能腐蚀 人格。
最奇怪的是北几省的河道,竟捧得河 身比屋顶高得多了。当初自然是防其溃 决,所以壅上一点土;殊不料愈壅愈高, 一旦溃决,那祸害就更大。于是就“抢 堤”咧,“护堤”咧,“严防决堤”咧, 花色繁多,大家吃苦。如果当初见河水泛 滥,不去增堤,却去挖底,我以为决不至 于这样。⑧
一九二五年十二月十日 (选自《鲁迅全集·华盖集》,有删改)
⑨得出结论:“捧” 只会自讨苦吃, “挖”才是自求多 福之道。
【阅读启示录】 理解重要概念的含义要善于从上下文中寻找相关句子。如关
于“挖”的深意论述,选文末段对其做了剖析,通过这些句子, 我们就能形成对“挖”的深意的准确认识。
【全程复习方略】2014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配套专题强化复习课件 苏教版
写了林父劈柴的动作:“被压缩了的短暂时间,以及啪的一声
闷响。”表现动作虽然简单却震撼人心,“舜的以前或舜的以 后,从未改变”表明这种生活长久未变。
第三步:整合相关信息,规范组织答案。 要做到条理清晰,层次分明,并且保证不能遗漏信息。
请你组织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向一 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
一、分析作品结构 分析作品结构包括布局谋篇和分析段落的作用,其中布局 谋篇又涵盖结构安排、线索设置、详略主次、过渡穿插等内容。 分析段落的作用主要考查一些特殊位置的内容,比如开头、结
尾或者中间部分。
散文的基本特征是“形散神不散”,对作品结构的分析是 理解散文内容的基本途径,也是高考命题者关注的重点之一。
第三步:放眼文章整体,分析表达效果。 采用顺叙方式,可以使文章结构更加条理,同时也是对千 百年来农村生活节奏的暗示。答题时要做到层次分明。
请你组织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规范答案】顺叙(以时间为线索)。与标题相呼应,使文章 条理更加清晰(或“能更好地展现农村一天的生活场景”), 暗示了千百年来农村的生活节奏。
的人的轮廓,用有点笨拙的姿势,预备 一天的炊火之薪。斧头上下挥动,从高
3
特写老父亲劈
过头顶的地方,借取了这一高度上的自
【全程复习方略】2014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加考内容 名著名篇阅读配套专题强化复习课件 苏教版
推论: B项,应是觉新给觉慧写了一封“非常恳切的信”。
【信息2】
选项E:直到女儿拿出刀子以自杀护匣,他才不得不停手。原 著:当女儿拿出刀子以自杀护匣时,葛朗台把刀子对着梳妆匣, 望着女儿,迟疑不决。而且还问女儿:“你敢吗,欧也妮?” 直到葛朗台太太晕过去之后,他才不得不停手。 推论: E项,应是妻子昏过去之后,葛朗台才不得不停手。
“被丈夫抛弃,投河自杀”得1分,但 表述不准确,周朴园不是鲁侍萍的丈 夫。“亲生儿子和亲生女儿相爱”, 表述不到位,得1分。“大儿子和小女
儿被雷劈死”表述错误,不得分,应
为大儿子周萍开枪自杀,小女儿四凤 触电而死。仅答出3点,另外3点未答
出,失3分
实际得分:2分
增分提示:
1.依分赋点,确定答案。因为本题难度不大,所以,几
(2)《雷雨》中的侍萍经历了哪些人生悲苦?(6分) 【审题推断】 细审本题,结合原著内容,写出你读取的有效信息和由此 推断出的结论。
【信息】
原著内容:侍萍经历了两个家庭:在周家,被周朴园遗弃,重 逢遭斥,与儿子不能相认,痛心于女儿的悲苦命运,承受儿女 接连死亡的打击;在鲁家,受到不公平的待遇等。题干信息: 人生悲苦。
2011年高考 江苏卷
【规律总结】 从近几年的高考题来看,对名著内容的考查主要集中在相 关名著名篇的主要情节、精彩片段、主题思想、主要人物形象 等的叙述和判断上。其中,概括重要故事情节成为江苏卷考查 的重点;而提炼主要人物的主要事件更具有开放性的特点,将
成为高考的热点。
(2011·江苏卷)名著阅读题(15分)
D.哈姆莱特组织戏班子演了一出《捕鼠机》,通过这场奇特
的“戏中戏”,最终证实了克劳狄斯杀兄娶嫂、篡位夺权的罪 行。 E.老葛朗台一看到查理留给欧也妮的梳妆匣,就掏出刀子想 撬下一块金板,直到女儿拿出刀子以自杀护匣,他才不得不停 手。
江苏省2014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题库精选 分析结构,概括文意
分析结构,概括文意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因纯粹而传奇茂密的原始森林背景下,鸟鸣啾啾,两只孔雀在夜色中嬉戏。
龙年喧闹的央视春晚,进行到这里突然沉静了。
大家仿佛跟着这两只孔雀,步入南部山林,看它们相知,相恋。
这是杨丽萍、王迪表演的舞蹈《雀之恋》。
舞者杨丽萍,已年逾五旬。
高成明是杨丽萍的老朋友,也是《雀之恋》的编舞之一。
他说:“大部分艺术作品是命题作文,依靠非艺术因素成活。
”在他看来,杨丽萍成为传奇的根源,是她很早就决定纯粹依靠自己的作品,成就自己的艺术。
1958年,杨丽萍出生在云南,白族人。
文革时,她看到学生居然打老师,并且以敢打老师为荣。
她开始对人性感到悲观,于是更加喜欢跳舞,“跳舞要单纯一点”。
1971年,杨丽萍13岁。
在西双版纳农场学校的桌上领操,被西双版纳歌舞团的军代表看中,从此改变命运。
除了春晚的几次亮相,杨丽萍的舞蹈真正与大众发生密切关系,是她创作的大型原生态舞蹈《云南映象》。
这个舞蹈现已成了云南的名片。
这个节目,杨丽萍用了一年多时间采风,精心排演了15个月。
但《云南映象》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
2001年,这个策划不仅舞蹈界不接受,也没有投资者接受。
合作者本想让杨丽萍编一台“土风舞”。
可是,杨丽萍的舞蹈把他们吓住了,充满了性意味的烟盒舞,打歌,还有女人被扔进火里祭神。
双方谈不到一起,没有了投资,于是杨丽萍决定:自己养活所有演员。
“这个时代,取悦观众是相对容易的。
时代需要什么,就制造什么。
”高成明说。
但杨丽萍不这样认为,她认为观众虽然习惯了已经存在的东西,但并不代表他们不能欣赏更好的东西。
“这是她最大的不同,”从开始准备到上演,这两年多,大概是杨丽萍一生最艰苦的日子,全团的经费,都靠她四处拍广告、走穴来筹集。
2003年3月8日,正是“非典”时期。
就在《云南映象》首演后第二天,剧团突然接到通知,只能演一场。
消息传出,若干老板冲进剧院,围着杨丽萍大叫:“骗子,还钱来!”“狗屁艺术家!”杨丽萍被若干人包围着,依然镇定自若地指挥台上调试灯光。
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小说阅读+分析综合)第01课 考纲解读(含解析)
第01课考纲解读(1)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2)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所以这里分了四块儿,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分析作品的表现手法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分析作品结构是提高阅读文学作品效率的一种重要方法。
概括作品主题,包括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归纳作品的内容要点,二是概括作品的中心思想。
注意作品的整体构思、贯穿线索,以及各个部分和各个方面之间的关联和安排。
作品主题的概括要从作品实际出发,注意时代氛围、社会环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要着眼于作品整体,又必须认真关注局部和细节,将宏观和微观、综览和细读、表层和内里、具体和抽象等妥善结合,统筹思考,去粗取精,斟酌组合。
兼顾内容结构,分析句段作用1.内容方面:文章语言的遣用,都是根据主题表现的需要来确定,所以分析句段作用,关键要与文章的主旨或情感相联系。
2.结构方面:在文中处于不同位置的句段,其作用也往往不尽相同。
位置:开头作用:开篇即点题,往往是总括全文,点明主旨,或表达与主旨相关的某种情感(奠定感情基调)。
未点题,则多为开启(引出)下文,或与下文形成对照,或为下文做铺垫。
景物描写,从结构看可能是铺垫,从内容看则多为衬托、提供背景或营造(渲染)气氛。
连续发问,或述逸闻趣事,则兼有引人入胜或发人深思的作用展现深沉思想或饱满情感,比如连续感叹,则兼有强烈的抒情作用小说常用开头方式及作用中间作用:过渡(物→人,景→情,事→理,实→虚等) 篇幅较长且描写主要物象,则考虑扩展思路、丰富内涵、具体展示或照应前文小说中间段(情节)的作用结尾作用:总结全文,点明题旨,升华感情,深化中心,呼应开头,或兼而有之。
委婉含蓄,意在言外,发人深思。
小说常用结尾方式及作用小说标题的作用特殊段落:特殊表现形式的段落一般是由特殊的句式单独成段,或是倒装句,或是运用了特殊语气,或是后面有省略,分析作用时要分析出运用特殊句式的表达效果。
线索及主题线索:线索是小说中贯串作品始终的情节发展的脉络,线索可以是作品中的某个人物、事件,也可以是作品中所灌注的作者的情感,还可以是具体的时间、空间,线索常见的有单线及双线两种形式,也有多线并行或者复合结构的。
【全程复习方略】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形象、情节、结构和主题配套专题强化复习课件 苏教版
的耐心友好。
然,她的儿子在外边当兵。她出来得很仓促,
两只手湿淋淋的,分明刚才还在做事。
“干什么的?”老太太问。 邮差先生告诉她:“有一封信,挂号信,
得盖图章。” 老太太没有图章。 “那你打个铺保,晚半天到局子里来领。
这里头也许有钱。” “有多少?” “我说也许有,不一定有。”7 你能怎么办呢? 对于这个好老太太。邮差
比如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邮差先生的性格就可以通过对环 境、语言、心理的描写分析得出。
1.请简要概括这篇小说中小城生活的特点。(4分) 【审题推断】
细审文本及题干,写出你读取的有效信息和由此推断出的 结论。 【信息1】 “在这小城里,他兼任邮务员、售票员,仍有许多剩余时 间”“他在空旷少人的街上走着”“他的模样既尊贵又从容, 并有一种特别风韵,看见他你会当他是趁便出来散步的”“这 个小城的天气多好”。 推论: 小城生活平静、生活节奏不紧张、舒适。
如:
2012年江苏卷 文中两处画线的句子写出了邮差 《邮差先生》 什么样的性格?请简要分析
2011年江苏卷 《“这是你的
战争!”》
孟弗之与蒋姓学生、萧子蔚与澹 台玮的对话场景,对比鲜明,请 从学生形象和对话情境两个方面 加以分析
2010年江苏卷 文中写领队比较分散,请统观全
《溜索》
文,简要分析领队形象
背,尘土从脚下飞起,落到他的白布袜子上, 劳,表现他的善良体
贴。
他的扎腿带上。 在小4 城里,他用不着穿号衣。
4 这几句描写给人以
一个学生的家长又将向他诉苦:“毕业,毕
温馨的感觉,可以突
我的业!”他将听到他听过无数次的,一个 出邮差先生的性格特
老人对于他的爱子所发的充满善意的怨言, 点。
他于是笑了。这些写信的人自然并
2014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分析作品结构106张PPT
我常常仰望太阳,流着无法抑制的泪水, 感情的大堤在瞬间决口了。想到夸父,他 没追赶上太阳,却不是也为后人称颂么? 幸福在于追寻这种过程本身。 朋友老刘实现了自己的梦。他独创了一种 画派,叫西藏山水画,得到国内外普遍承 认,台湾三原色艺术中心还专门为他搞了 个人画展。 我不止一次地为他的画所感动。画面上, 塞满了山,绝少人间气息,那山汹涌呼啸, 奔腾流动着,下降,再升腾,势不可挡。 他的画里没画过一个太阳,然而,每幅画
最近,我又见到了老刘。只见他熊腰虎 背,一摇一晃,整个一座山在晃动。他说 他又陷入了苦闷期。他想在艺术上再上一 个高峰。 文章主要写了画家老刘的“太阳梦”,请就此梳理作者的 是啊。太阳只有一个,梦,是无数的。
写作思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多少无情有恨之泪,趁今夜都向这两点 星光挥洒!凭吟啸的海风,带着两年前已 死的密愿,直到塔前的光下—— 从兹了结!拈得起,放得下,愿不再为灯 塔动心,也永不作灯塔的梦。无希望的永 古不失望,不希冀那不可希冀的,永古无 悲哀! 愿上帝祝福这两个塔中的燃灯者!——愿上 帝祝福有海水处,无数塔中的燃灯者!愿 海水向他长绿,愿海山向他长青!愿他们 知道自己是这一隅岛国上无冠的帝王,只 对他们,我愿致无上的颂扬与羡慕! 一九二三年八月二十八日,太平洋舟中
我走向那些经幡。五颜六色的经幡,在阳 光下舞蹈着,似乎一头连着天,一头接着 地,天地之间一派和谐宁静。一幢幢别致 的藏式楼房和现代建筑,从绿树鲜花中冒 出来,寺庙的金顶间杂其中,香火缭绕, 放生羊和野狗紧昂着哲人般的头颅,在大 街上踱步。 向生活深处走去,我知道这不是梦。 远方的亲朋好友非说这就是梦,神秘,朦 胧,可想而不可及。一位女友,曾在拉萨 生活数月,后移居加拿大,她来信说: “想到拉萨我就想大哭一场,那真是一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十九: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更多一轮复习资料:/gao_neirong.php?tid=1773585【考点精析】江苏语文学科《考试说明》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的能力层级规定为C级。
所谓“作品结构”指文章内部的组织和结构、线索、脉络、层次与段落过渡照应、开头与结尾。
文章的结构往往体现了作者的思想,这里的思路是指作者写作时思维发展的线索,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都有一定的逻辑关系。
一篇文章的结构是写作思路的体现。
而考题也是以要求考生分析思路为考查形式的。
分析段落的作用主要考察一些特殊位置的内容,比如开头、结尾或中间部分。
在江苏省高考命题中,对作品结构的分析,往往在小处着眼,选择能“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段落或句子来考查。
命题形式分为直接考查和综合考查两种。
直接考查是直接就某一句、段在结构上的作用设题;综合考查就是把结构分析与内容、主旨理解以及表达特色放在一块来考。
除此之外,高考还会关注两点:一是文章的总体布局、选材特点及文章线索,二是作品中穿插材料的作用。
所谓“作品的主题”是作品中所表现的中心思想,即作者要告诉人们的最主要的意思,包含了作者的思想观点和写作意图。
对主题的概括必须立足于对整篇文章的理解与把握。
概括作品主题,是阅读散文的关键环节。
高考命题,或透过语句、段落理解文章的主题和作者的情感态度,或直接考查对全文的主题和作者情感态度的概括。
对作品主题的概括,可以是对作品局部文意的概括,也可以是对作品主旨的整体概括。
江苏卷多以前者为主,在具体命题时主要使用三种题型:一是信息提取型;二是原因概括型(题干往往提出一个结论,要求概括出原因、理由、条件等);三是特点概括型(多要求对某一事物或环境特点作出概括)。
【真题体验】1.(2013.湖南卷)“看报纸的旅客”在文中起什么作用?(4分)【答案】①从情节发展的角度看,他的“玩笑”引起农民夫妇对“我”的身份的误会,从而推动情节发展;②从人物关系的角度看,他是一个穿针引线式的人物,把“我”与农民夫妇、未婚妻联系起来。
【解析】本题考查次要人物的作用。
从人物本身的作用与推动情节的作用两个方面作答,既要用术语,又要引文本。
2.(2013.江苏卷)“他们是旧时代的弃儿,新时代的伴郎。
”请分析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4分)【答案】点题;引领全文。
【解析】本题考查把握文章思路,分析文章结构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
解答此类题目,要抓中心,理思路,找标志。
看是否存在点题、提纲挈领、统摄全文、承上启下、前后呼应、回扣中心等作用。
3.(2013.福建卷)“鳞是鱼的瓦,甲是兵的瓦,娘是我们家的瓦”这句话在文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4分)【答案】①结构上,收束全文,点名瓦的保护功能。
②内容上,强调瓦对人来说是不可或缺的,表达了人们对瓦的依赖敬畏之情。
(意思接近即可)【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
这种题型永远沿着两种维度去思考,那便是内容上和结构上的作用。
本句是文中作者对“瓦”的理解,前面是打比方,后面是作比喻。
结构上,也是因为这句话,让我们对“瓦”在大家心目中的位置有了新的理解,所以为后文内容的叙写做了蓄势。
4.(2013.安徽卷)文章以“樱桃”为题,但后三段才集中写“樱桃”,这样安排的原因是什么?(6分)【答案】作者借樱桃写充满生机的未来,前面写桐庐的变化,桐君祠正在重修整修、古铜树生发新芽都表现了桐庐的未来充满生机,丰富、坚实、健旺,这与樱桃的形象是一致的,前面的内容为后面集中写樱桃做了铺垫,提现了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分析作品结构”的能力,能力层次分别为为C级。
语段安排的作用一般从结构和内容上分析。
结构上,起到点题作用,内容上突出主旨和“樱桃”的形象,也凸显了散文的特色——“形散神不散”。
5.(2013.上海卷)第⑥段画线句的作用是。
(2分)【答案】细致入微地写出骆驼吃草料的样子;突出“我”观察的仔细,表现了儿童的好奇和天真。
(答对1点给1分)【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的能力,能力层次分别为为C级何D 级。
画线句的作用一般结合文章主题,从结构和内容上分析。
【方法归纳】(一)如何分析文章的结构1.整体感知是把握结构的第一步。
接到一篇就要按部就班地去读。
边读边给每个自然小节标上序号,已备下面做题之用。
2.圈点勾画中心句、过渡句。
在阅读过程中要特别关注文章的开头、结尾,每一段的起始句、收束句,这些地方往往被作者安排上中心句,以起到总领或收束内容的作用。
3.总结每自然段的段意。
在找出中心句后,分析综合一个自然段表达的意思,给每一个段来一个总结,用一句话简明扼要地概括出本段的段意。
4.重视具有前后衔接、勾连、照应作用的语言标志;重视有区分层次作用的标点符号。
语言标志,指那些表现或暗示作者思维进程或文章结构层次关系的标志性词语。
臂如“首先”“其次”“第一”“第二”之类的表示顺序的词语。
还有“一方面”“另一方面”之类的范围词。
同时还要注意分号、冒号、句号等标点符号的作用。
在找出标志性的词语、句子后,结合每个段落的段意,把相同相近意思的段落合并,即所谓合并同类项。
5.要高度重视段与段之间的衔接,尤其要重视段落的起始句与上文的联系。
对于重叠词语、重复词亦应重视。
(二)如何概括文章的主题概括文章的中心意思包含两个方面:—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二是作者的思想观和写作意图的慨括。
分析归纳中心思想必须对全文有整体把握。
掌握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再结合作者的写作意图。
抓住本质进行概括。
防止以偏概全。
概括文章的中心意思主要行以下几种方法:1.研究标题。
标题是作品的有机组成部分。
俗话说。
标题是作品的眼睛,而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透过这个”窗户”,有时可以很简便地看到作品的“心灵”——中心。
很多题目直接点明了主旨,是文章中心思想最精炼的概括。
即使有的题目没有点明题旨,也往往是与中心意思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最佳的思考切入点。
2.审读首尾。
“开门见山”“卒章显志”是中国传统文章学的重要方法,所谓“开门见山”,就是在作品的开头就明确提出自己的观点或主张。
所谓“卒章显志”就是在作品的末尾表明作品主题。
很多作品在末尾都会出现“总之”“综上所述”之类的词语,这就是作者在文末总结中心意思的重要标志。
很多文章的首尾往往提示或暗含中心意思,所以对首尾的语句进行重点品悟,往往有助于理解文章的主旨。
3.抓住核心句。
作品中能勾前连后、挈领全文的某一关键词语或句子,往往是理解作品、概括作品具体内容的关键。
这种句子或词语大多在篇首或篇末,也有些在篇中或标题之中,有些还散见于其他文段之中。
这些句子往往是议论性或抒情性的句子。
4.分析议论抒情语句。
散文中的议论抒情语句,往往直接反映了作者的观点态度,抓住了这些语句,就抓住了作品主旨。
5.重视复现句。
有些作品常用“反复”来深化主旨,阅读时抓住这些反复性词句细加推敲,往往能找到作品的主旨。
6.分段归纳。
有些作品的主旨比较含蓄.难以把握,只能在理解和分析作品的内容的基础上,层层概括,综合归纳。
反复筛选,获得相关文字信息,然后运用准确、恰当的语言表述出来。
7.深入挖潜。
这里所说的“挖潜”是指挖掘文中的隐含信息。
作品的关键语句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往往既有表层意义,又有深层意义(即“隐含意义”),只有把语言的深层含义挖掘出来,才算真正理解了阅读材料,吃透了作品的含义,从而能够准确归纳和概括作品内容和中心。
隐含信息有时还潜藏在注释、说明或背景材料之中。
8.联系背景法。
有不少文章,只有了解它产生的背景,才有可能深切地理解内容的由来和作者的意图,准确地概括出它的中心思想。
除了对作者和作品的写作年代关注外,还要特别注意在文后出现的注释等说明性文字。
概括作品主题有一套语言模式可供参考:本文通过对……的叙述(描写),表现了……思想感情(赞美了……/批判了……)。
特别提醒的是:概括作品主题,是把握文本内容的重点,也是高考考查的重要着眼点。
文学类作品的主题也往往因文体差异而表现各异。
【知能巩固】(一)局部赏析耽在磁器口的光阴向狸狸离开重庆已有三年,我仍不时想起那个湿漉漉的城市,想起清晨中的南山,想起沙坪坝广场上黄昏里的行走,想起我的烟雨迷蒙的磁器口,永远的磁器口。
我已望不见它,却知道它仍旧在重庆城西,头微微偏着,左手轻轻挽着嘉陵江水。
这个曾经的水陆码头,嘉陵江下游的物资集散地,民国时期变迁成的著名瓷器产地——它因此而得名,就如此定格在我的记忆中。
那时候我真是青春年少,一不耐烦就将书本一推,径直出学校后门搭车去磁器口。
磁器口的大门横立在马路中间,敞敞亮亮的,任由各式车辆在其中来来往往。
磁器口的正街从上往下,将世界剖为迥然不同的两个:半条街住着的磁器口人,靠在时间的背后,坐在低矮的檐下,嗑着瓜子,闲聊着天,不曾看三三两两过往的行人一眼,他们是磁器口的昨天;走下一段陡峭的石梯,整个繁华的热闹的磁器口闹市就近在眼前了。
茶馆是磁器口大街上旧时的影子,店堂很小,台下的人喝茶聊天,台上的艺人敲敲打打,唱着我们闻所未闻的曲子。
在离开重庆之前,我和朋友从茶馆门前经过,我从来没有想过要在那些黑漆漆的板凳上坐上一小会儿,突然一阵接一阵砰砰的沙哑的胡琴声传来,那么近那么真切,我的心被揪紧了,那一刻我仿佛顿悟了我从未听懂的茶馆里的音乐,我知道离别即将来临。
……我终于离开磁器口了。
尽管如此,我仍然经常想起磁器口,想起那些兜兜转转的少年往事,想起不能回复的独一无二的大学时光,想起那些耽在磁器口里的光阴。
我就这样从青春的路口路过,来来回回地路过,直到最后一次路过,从此再也没有回去。
(有删改)1.说说开头第一段在全文结构中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文章第三段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请简要说明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说说结尾一段在全文结构中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模拟综合(2013.江苏徐州淮安宿迁二模)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4~7题。
仁山智水舒婷①承蒙山西同行盛情,我们几个写作人暑期应邀参加采风。
五台山寒气砭骨,应县悬空寺大雨倾盆,云冈石窟外阳光酷热,众佛居所却是一片沁凉。
归途心血来潮又钻进张家界,个个鞋子都开了口,双颊贴着太阳斑回家。
②朋友见面寒暄:五台山好玩吗?张家界不负盛名吧?不久有人打探出舒婷根本不会玩,只会带带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