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版数学五上《梯形的特征和面积》学案(二)

合集下载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4.5《梯形的面积》教学设计2(1)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4.5《梯形的面积》教学设计2(1)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4.5《梯形的面积》教学设计2 (1)一. 教材分析《梯形的面积》是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4.5节的内容。

本节主要通过学生自主探究活动,使学生掌握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以例题和练习为主,需要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发现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初步知识,对图形的特征和面积计算方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实际应用中,对梯形面积公式的理解和运用还需加强。

此外,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待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和掌握梯形的面积计算方法,能运用梯形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梯形面积公式的理解和运用。

2.难点:对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3.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相互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具:梯形模型、课件、练习题。

2.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剪刀、彩笔。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出示一个梯形模型,引导学生回顾梯形的特征,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梯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发现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3. 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梯形面积公式计算,巩固所学知识。

4. 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解题心得,加深对梯形面积公式的理解。

5. 拓展(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梯形面积公式解决,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6. 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梯形面积公式的运用。

北京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原创】《梯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北京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原创】《梯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梯形的面积》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北京版五年级数学上册50-51页教学目标1、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经历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灵活运用公式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

2、通过猜想、验证、实践等数学活动,发展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获得解决问题的多种策略,感受数学方法的内在魅力。

3、通过探索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严谨、科学的学习态度、勇于探索、乐于合作的精神,并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让学生利用已有知识和学习方法自主探究,发现并掌握梯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一、设置情境,激发“猜想”1.同学们,我们在学习平行四边形的计算时,学到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方法,还记得是什么方法吗?(转化)2.师:谁来说说平行四边形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根据学生所述,教师演示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时,我们用到了转化的方法,把我们要研究的图形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来发现他们之间的联系,进而推导出面积计算的公式。

设计意图:采用多媒体演示,直观地再现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不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还唤起学生的回忆,使新旧知识的联系得到了沟通,为新知迁移做好准备。

二、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1、情境创设。

(演示)同学们你们了解什么是水渠吗?(介绍)在早期,城市人口成长的限制往往是取决于水源缺乏。

在多数状况下,解决的办法就是建造一条引水渠。

水渠在人类历史上作为人造以及天然水源的最主要运输(引流)载具(方式)之一,同时与沉淀-过滤-消毒这一系统流程形成近代人们最基本认知的饮用水处理系统。

并在农业灌溉以及其他多个生活领域有其广阔的应用。

2、出示水渠横截面设计意图:教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使学生容易感受、体验到数学知识的实际意义及其用处。

因此,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设置实际情境呈现梯形,让学生感受计算梯形面积的必要性。

北京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设计《梯形的特征和面积》北京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设计《梯形的特征和面积》

北京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设计《梯形的特征和面积》北京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设计《梯形的特征和面积》

北京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设计《梯形的特征和面积》北京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设计《梯形的特征和面积》北京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设计《梯形的特征和面积》教学内容:推导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教学目标:1.通过让学生主动探索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经历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探索过程,进一步感受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2.使学生理解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地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3.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概括能力和推理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学生理解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地计算三角形的面积教学过程:一、点拨激思1.数方格的问题学生根据学习材料可以解答用数方格的方法求三角形的面积。

老师接着问:有一个很大的三角形池塘,你来用数方格求它的面积。

学生小声笑了起来。

为什么笑?老师问到。

学生说数方格太麻烦了,池塘也不好划分方格。

嗯,看来数方格求面积是有一定局限性的,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三角形的面积。

(析: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由数方格方法的局限性这一认识的困惑与冲突,有效地引发了学生探究面积计算公式的生长点,使学生有了探究发现的空间。

)2.转化的问题你想把三角形转化成什么图形?学生会转化成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

梯形行吗?这时学生会有两种答案,有的说行,有的说不行,为什么不行?老师追问,学生在讨论中达成共识:必须转化成学过的,可以计算面积的图形。

师:三角形怎样才能转化成这些图形?请同学们利用手中学具,通过拼一拼,折一折,剪一剪,利用转化成这些图形来解决下面的几个问题。

(析:这里把“新”问题转化成了“老”问题来解决,有效地把学法指导融入到了教学中,给学生创造了更广阔、更真实的自主空间,无疑有利于学生可持续性发展。

)二、探索解疑学生操作,讨论,汇报。

1.转化的图形学生的答案有很多种,把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转化成了平行四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还有把一个三角形沿高剪下拼成了正方形、长方形,还有把一个三角形沿中位线对折,两边也折转化成了2层的长方形。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4.5《梯形的面积》教学设计2(2)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4.5《梯形的面积》教学设计2(2)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4.5《梯形的面积》教学设计2 (2)一. 教材分析《梯形的面积》是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4.5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该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引导学生理解梯形面积与上底、下底和高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初步认识,对图形的面积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计算梯形面积时,还需要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梯形面积的推导过程,以及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

此外,学生对于实际问题的解决,还需加强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梯形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2.掌握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3.解决实际问题,运用梯形面积公式。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通过探究、讨论,自主发现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2.利用直观教具,如梯形模型、剪刀等,帮助学生理解梯形面积的推导过程。

3.运用实例分析法,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巩固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4.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梯形模型、剪刀等直观教具。

2.设计相关练习题和实际问题。

3.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直观教具,如梯形模型,引导学生回顾梯形的特征。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梯形的特点吗?梯形的面积是如何计算的呢?2.呈现(10分钟)呈现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通过剪切、拼接等操作,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梯形面积的推导过程。

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发现梯形面积与上底、下底和高之间的关系。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每组设计一个梯形,并计算其面积。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出示一组梯形图形,让学生独立计算面积。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梯形的面积教学设计(2)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梯形的面积教学设计(2)

梯形的面积1教学目标1、在实际情境中,认识计算梯形面积的必要性。

2、在自主探索活动中,运用学过的转化方法,通过寻找图形之间的联系,经历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视察、比较、分析、概括的能力,同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4、能运用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2重点难点经历推导梯形的面积公式的过程,并能正确运用公式计算。

转化后的图形与梯形之间的内在联系。

3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复习导入1.生活中的图形以及它们的面积计算公式。

师:图形的世界丰富多彩,我们认识了许多朋友,回忆一下,你都知道哪些平面图形?生: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师:(课件出示)在这些图形中,你都知道哪些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谁能分别说一说,并用字母表示?生1:长方形面积=长×宽、长方形S=ab生2: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正方形S=a2生3:平行四边形面积=底乘×高、平行四边形S=ah生4:三角形面积=底×高÷2。

三角形=ah÷22.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师:看来,大家掌握得都不错!那么,你知道它们的面积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吗?我们以三角形为例,谁来试着说一说(学生试说)教师随机板书:拼组、割补。

师小结:我们在推导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面积公式时,都是把要研究的图形经过拼组割补等方法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探索两个图形之间的联系,进而推导出面积计算的公式。

教师演示:转化----找出联系---推导公式今天,在图形的世界中,又有新的问题等待我们去探索。

活动2【导入】新知探索师出示情境图:现在,老师这里有一个灌溉堤坝的横截面,它的面积是多少呢?第一让我们来视察一下什么是它的横截面?生:视察情境图,思考什么横截面。

这个堤坝的横截面是什么图形?生:梯形3.师:梯形的面积该怎么计算呢?今天,让我们共同来研究梯形的面积。

板书:梯形的面积活动3【活动】自主探究师:刚才,我们复习了三角形面积的推导方法,那么,我们是不是也可以利用这些方法来推导梯形的面积呢?接下来就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来亲自探究一下。

北师五上第二单元《梯形的面积》及评课数学教案设计

北师五上第二单元《梯形的面积》及评课数学教案设计

北师五上第二单元《梯形的面积》及评课數學教案設計标题:北师五上第二单元《梯形的面积》及评课数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地计算出梯形的面积。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操作、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和掌握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计算出梯形的面积。

难点:通过自主探究,发现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梯形物品,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它们的面积,从而引出课题——梯形的面积。

2. 新课讲解:(1) 教师首先带领学生复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然后引导学生将梯形分割成两个三角形或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通过已知的图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2) 教师板书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然后详细解释每个符号的含义。

3. 练习巩固:(1) 教师给出一些简单的梯形图形,让学生尝试用刚学的公式计算其面积。

(2) 设计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4. 课堂小结: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应用,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寻找可以用到这个公式的地方。

四、评课建议:1. 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参与度,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比如可以设置小组合作探究活动,让学生自主发现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2. 在练习环节,教师应注重题目的多样性,既有基础题,也有提高题,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3. 教师在讲解梯形面积计算公式时,应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严谨性,避免给学生带来误导。

以上就是关于北师五上第二单元《梯形的面积》的教学设计及评课建议,希望能为各位教师提供参考。

北京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梯形的特征和面积》教案

北京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梯形的特征和面积》教案

北京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梯形的特征和面积》教案教学内容:看法梯形设计理念:关注先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关注先生的需求,协助先生看法自我,树立决计。

数学活动是树立在先生的认知开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阅历基础之上,教员应激起先生的学习积极性,协助他们在自主探求和协作交流的进程中真正了解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艺、数学思想与方法,取得普遍的数学活动阅历。

教学目的:1、观察梯形的特点,概括归结出定义,并且知道各局部称号;经过入手操作找到等腰梯形的特征;并对所学四边形停止建构,能用集合图表示它们的关系。

2、培育先生的观察、归结概括、入手操作实际才干和创新才干。

3、经过入手操作、讨论、归结等活动获取新知,对知识停止建构,使其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阅历探求的进程,获取新知,亲身阅历知识的再现进程。

教学进程:一、从阅历动身导入新课。

经过搜集展现先生课前所画的各种四边形,并结合生活实例引入课题。

二、从需求动身协作探求。

1.了解先生的需求师:凭前面学习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的阅历,你们想从哪些方面看法梯形呢?预设:生能够从以下方面回答:〔1〕定义〔2〕各局部称号〔3〕特性〔4〕特征师:那我们就按自己的想法先研讨什么样的图形是梯形。

〔先生曾经学过平行四边形,对研讨方法已有一定的掌握,这样教学以关注先生需求,教员可就着先生的思绪停止教学,是教员跟着先生走,而不是教员拽着先生走,先生跟着教员跑。

〕2.协作探求梯形的定义先生选择教员提供的研讨资料〔一组梯形的题卡、量角器、直尺等〕,先独立思索,再以小组汇总意见讨论。

〔先生以组讨论,教员巡视,引导先生参与到活动中去。

〕组织小组汇报交流,预设:小组能够从以下几个方面回答:〔1〕经过数一数、量一量等方法得知有四个角、四条边、四个顶点、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的图形是梯形。

处置应变:引导先生把四个角、四条边、四个顶点等特点归结为四边形。

北京版数学五上梯形的特征和面积学案二

北京版数学五上梯形的特征和面积学案二

(北京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梯形的特征和面积(二)
一、填空
1.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必然能够拼成一个()。

2.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用字母表示是();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用字母表示是();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用字母表示是()。

二、判断题
(1)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大于梯形面积。

()
(2)梯形的上底下底越长,面积越大。

()
(3)任何一个梯形都能够分成两个等高的三角形。

()
(4)两个形状相同的三角形能够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
三、用总长40米的篱笆,靠墙围成一块梯形菜地(如图)。

已知梯形的高是10米,求菜地的面积。

四、应用题
梯形的上底是3.8厘米,高是4厘米,已知它的面积是20平方厘米,下底是多少厘米?。

北京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3.2梯形的认识(2)

北京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3.2梯形的认识(2)
6.今天学的梯形与以前学过的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它们相同在哪里?不同在哪里?我们可以怎样来表示它们的关系?
三、巩固练习(10分钟)
1.画一条线,将一个梯形分成两部分,并说一说这两部分各是什么图形?p64页1题
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2.P64页画出梯形的高,并标出梯形的上底和下底。
独立完成
3.试一试
1)能不能把平行四边形剪成两个梯形?
2)能不能把平行四边形剪成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
3)能不能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我们学过的图形?
四、总结交流(5分钟)
说一说你的收获?还有什么收获?
4.出示堤坝、沟渠、梯子,哪位同学知道堤坝和沟渠的横截面、梯子这一格一格的都是什么图形?引出课题“梯形的认识”。
二、新授 (20分钟)
1.电脑显示一梯形,认识梯形的意义:只有一组对边何理解?
电脑显示,画面上的梯形不断往纵向延伸,让学生认识到,虽然它们的形状、大小起了变化,但是延伸出来的图形始终是由四条线段围成的,而且有一组对边始终平行,因此变化过后的图形仍然是个梯形。
梯形的认识
备 课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观察梯形的特点,概括归纳出定义,并且知道各部分名称;通过动手操作找到等腰梯形的特征;并对所学四边形进行建构,能用集合图表示它们的关系。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概括、动手操作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态度、情感、价值观:
通过动手操作、讨论、归纳等活动获取新知,对知识进行建构,使其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经历探究的过程,获取新知,亲身经历知识的再现过程。
教学难点:
对所学四边形进行建构,能用集合图表示它们的关系。
教、学具准备:
剪刀、长方形纸、量角器、直尺、三角板、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4.5《梯形的面积》教学设计2 (3)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4.5《梯形的面积》教学设计2 (3)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4.5《梯形的面积》教学设计2 (3)一. 教材分析《梯形的面积》是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4.5的教学内容。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三角形、四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学生可以进一步理解梯形的特征,掌握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梯形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对于图形的认识和面积的计算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

但是,学生在计算梯形面积时,可能会对上下底边的长度和高线的确定产生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观察梯形的特征,明确梯形面积计算的关键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梯形的特征,掌握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梯形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过程,学生能够提高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对数学产生兴趣,培养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梯形的特征,掌握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明确梯形面积计算的关键点,并能够灵活运用梯形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梯形模型、直尺、三角板、多媒体课件等。

2.学具准备:学生每人准备一个梯形模型,以及计算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梯形图形,引导学生观察梯形的特征,引发学生的思考。

然后,教师提出问题:“你们知道梯形的面积怎么计算吗?”让学生回顾已学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向学生介绍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北师大小学数学五上《4.5 探索活动:梯形的面积》word教案 (2)

北师大小学数学五上《4.5 探索活动:梯形的面积》word教案 (2)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教案上册梯形面积的计算目标预设: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能正确地应用公式进行计算。

2.通过操作,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引导学生运用转化的思想探索规律。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理解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具准备:1.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纸板和剪刀。

2.20根同样的铅笔和渠道模型。

教学过程:一、激发1.计算下面图形的面积。

(单位:厘米)2.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为什么要“除以2”?3.指出下面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

4.导入:我们已经掌握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有了这两方面的基础,我相信大家一定也能把梯形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计算出梯形面积。

大家有信心吗?二、尝试1.你能仿照求三角形面积的方法,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推导出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吗?拼拼看。

2.学生操作,互相讨论。

3.根据讨论结果,完成80页书空,并计算出复习(3)的面积。

4.汇报结果。

提问:通过刚才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引导学生明确:①操作过程。

先按住梯形右下角的顶点,再使一个梯形向逆时针方向旋转180度,使梯形的上下底成一条直线,然后把第一个梯形的左边沿着第二个梯形的右边平行移动,直到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为止。

②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③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梯形的上、下底之和,高等于梯形的高,每个梯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因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所以: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 (板书)强化理解推导过程。

④计算过程中“3+5”表示上、下底之和,它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所以计算时要加上小括号。

每个梯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所以计算中要加上“除以2”?⑤想一想:如果是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梯形,能拼成什么图形?学生口述,教师点拨: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梯形能拼成一个长方形,而长方形是平行四边形的特殊形式。

北京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 3.2.梯形的特征和面积 教案 (2)

北京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 3.2.梯形的特征和面积 教案 (2)

(北京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梯形的特征和面积 1第一课时教学内容:认识梯形设计理念: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关注学生的需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数学活动是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教学目标:1、观察梯形的特点,概括归纳出定义,并且知道各部分名称;通过动手操作找到等腰梯形的特征;并对所学四边形进行建构,能用集合图表示它们的关系。

2、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概括、动手操作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通过动手操作、讨论、归纳等活动获取新知,对知识进行建构,使其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经历探究的过程,获取新知,亲身经历知识的再现过程。

教学过程:一、从经验出发导入新课。

通过收集展示学生课前所画的各种四边形,并结合生活实例引入课题。

二、从需要出发合作探究。

1.了解学生的需要师:凭前面学习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的经验,你们想从哪些方面认识梯形呢?预设:生可能从以下方面回答:(1)定义(2)各部分名称(3)特性(4)特征……师:那我们就按自己的想法先研究什么样的图形是梯形。

(学生已经学过平行四边形,对研究方法已有一定的掌握,这样教学以关注学生需求,教师可就着学生的思路进行教学,是教师跟着学生走,而不是教师拽着学生走,学生跟着教师跑。

)2.合作探究梯形的定义学生选择老师提供的研究材料(一组梯形的题卡、量角器、直尺等),先独立思考,再以小组汇总意见讨论。

(学生以组讨论,教师巡视,引导学生参与到活动中去。

)组织小组汇报交流,预设:小组可能从以下几个方面回答:(1)通过数一数、量一量等方法得知有四个角、四条边、四个顶点、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的图形是梯形。

处理应变:引导学生把“四个角、四条边、四个顶点”等特点归纳为“四边形”(2)有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的四边形叫梯形。

北京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 3.2 梯形的面积 (2)

北京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 3.2 梯形的面积 (2)
6.谁来说一说梯形的面积怎样计算?
如果用字母S表示梯形的面积,用a表示梯形的上底,用b表示梯形的下底,h表示梯形的高,梯形的面积计算方法用字母怎样表示?s=(a+b)×h÷2
三、实践应用(15分钟 )
我们用拼摆补割的方法推出梯形面积的公式,并加以运用,下面看谁掌握的好。
1.有一条水渠,它的横截面是一个梯形,计算它的面积。
梯形面积=三角形面积+平行四边形面积
=上底×高+(下底—上底)×高÷2
=上底×高+下底×高÷2—上底×高÷2
=上底×高÷2+下底×高÷2
=(上底+下底)×高÷2
5.这些方法之间有相同点吗?
小结:运用割补和拼的方法,将梯形转化成了我们学过的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利用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面积推导出了梯形面积计算的方法。
梯形的面积计算
备 课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理解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能灵活运用梯形面积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
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探索能力。
态度、情感、价值观:
使学生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
掌握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能灵活运用梯形面积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4
0.9
1.6
让学生自己独立解答后在订正
2.计算机翼的面积;
(1)自由读题后独立尝试解答;
(2)交流不同的算法。
3.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算圆木的根数。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交流:最上层圆木的根数相当于梯形的上底,最底层圆木的根数相当于梯形的下底,圆木的层数相当于梯形的高,可以用计算梯形面积的方法计算圆木的根数。

五年级上册梯形的面积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5梯形的面积︳北师大版(20XX秋)(2)

五年级上册梯形的面积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5梯形的面积︳北师大版(20XX秋)(2)

五年级上册梯形的面积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5梯形的面积︳北师大版(20XX秋)(2)梯形的面积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梯形的面积教学目标:1、在实际情境中,认识计算梯形面积的必要性。

2、在自学探究活动中,经历推导梯形面积公式的过程。

3、能运用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探究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正确计算梯形的面积。

教学关键:运用学具引导学生在操作过程中观察、发现梯形面积与转化后图形面积的关系,探究出梯形面积计算的方法。

教学准备:两个相同的梯形和两个形状不同的梯形,并画出高,标出各部分名称;剪刀、尺子。

教学方法:三勤四环节教学法教学过程:一、定向·诱导1、引入新课师:淇河是我们的母亲河,那里风景优美,你去淇河游玩过吗?你知道这是淇河的什么地方吗?(淇河堤坝)其实堤坝中也蕴含着丰富的数学知识!(注意语气,出示主题图,)这是堤坝的一段,这是堤坝的横截面,看一看堤坝的横截面是什么形状?(齐答)生:梯形师:大家观察得非常仔细!师:猜一猜,梯形的面积可能与什么有关?(指名回答)生1:你认为:可能与梯形的上底和下底有关;生2:你认为可能与梯形的高有关。

生3:你认为可能与两条腰的长短有关。

师: 是不是像大家猜想的那样呢?下面就让我们带着自己的猜想,来研究梯形的面积。

——板书梯形的面积师:想一想,你准备用什么方法来探究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生1:你想试一试,看能不能把梯形转化成平行四边形。

师:谁还想说?生2:你想把梯形转化成三角形。

师:他们说的都非常好!都想到了转化的方法。

今天,我们就用转化的方法来探究梯形的面积。

——板书:转化 2、出示学习目标师:这节课我们的学习目标是:(1)探究出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2)会正确运用梯形面积的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师:下面让我们结合学习目标进行自学探究。

二、自学·探究1、出示自学提纲师:你来给大家读一读自学提纲,好吗?自学提纲:仔细阅读课本第27页,并思考下面的问题:(1)怎样把梯形转化成我们已学过的图形呢?(用学具试一试)(2)转化后的图形与原来的梯形有什么关系?怎样计算梯形的面积?(任选一种方法)(3)梯形的面积公式怎样用字母表示呢? (填写在书上)自学时,如果遇到困难,可以在小组内商量,共同完成。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梯形 北京版 (2)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梯形 北京版 (2)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梯形北京版 (2)教学目标•了解梯形的定义和性质•掌握梯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内容第一课时:梯形的定义和性质1.引导学生观察梯形的图形,让学生自己尝试给梯形下定义,教师在引导中澄清学生的误区,最终得到梯形的定义;2.讲解梯形的性质,引导学生思考梯形的对称性质、边的关系以及角度的关系;3.通过拼图或板块拼接的方式,让学生亲自感受梯形的性质,夯实梯形的知识点。

第二课时:梯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梯形的图形,自己尝试计算梯形的周长;2.讲解梯形周长的计算公式,让学生能够准确地计算梯形的周长;3.给学生几个实际问题,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第三课时: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梯形的图形,自己尝试计算梯形的面积;2.讲解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让学生能够准确地计算梯形的面积;3.给学生几个实际问题,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第四课时:运用梯形面积解决实际问题1.给学生几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运用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问题;2.让学生分享解题思路和方法,促进学生交流和合作;3.教师对学生的作答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对自己的解题方式和方法进行反思和总结。

教学方法•课堂讲解法•问题引导法•互动式教学法•合作探究法教学评价•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看学生是否能够跟上教学进度,是否能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合作;•对于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和方法进行评价;•对于学生的作业和课堂表现进行评价。

教学时长•每次授课时间为40~50分钟;•共四节课。

教学资料•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材(北京版)•视频教学素材•课堂PPT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我认为学生们的学习热情比较高,但有些学生对于梯形的定义和性质掌握不够,需要加强讲解和拓展。

在教学过程中,我要多加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得教学效果更加理想。

通过与学生们合作,我也学到了很多新的教学方法和策略,这对于以后的教学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五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 梯形 北京版 (2)

五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 梯形 北京版 (2)

五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梯形北京版 (2)一、说课目的本节课是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中的梯形章节,主要学习梯形的定义、性质,以及解决与梯形相关的问题,旨在帮助学生了解梯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掌握梯形的判定方法,以及培养学生的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及应对思维方式。

二、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梯形的定义和性质2.梯形内角和3.梯形的周长和面积2.1 梯形的定义和性质梯形的定义:具有两个平行底面的四边形称为梯形。

梯形的性质:•梯形内角和为360度•对角线相交于一点•高相等的梯形,上底和下底的中线相等2.2 梯形内角和结合上面的定义和性质,我们可以得出梯形内角和为360度的结论。

其中,两个对角线和两组相对角分别为180度和90度,因此即可得出梯形内角和为360度的结论。

2.3 梯形的周长和面积梯形的周长可以通过上底、下底和两条斜边的长度求得,即:周长 = 上底长 + 下底长 + 左斜边长 + 右斜边长梯形的面积可以通过上底和下底的长度以及梯形的高度求得,即:面积 = (上底 + 下底)× 高÷ 2三、教学重点和难点3.1 教学重点•掌握梯形的定义和性质•掌握梯形内角和的计算方法•掌握梯形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3.2 教学难点•掌握梯形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运用梯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四、教学方法和手段4.1 教学方法•归纳法•演绎法•体验法•实践法4.2 教学手段•白板•PowerPoint•数学画板五、教学过程安排本节课分为三个部分,具体安排如下:5.1 导入(1)Step 1:展示梯形图片通过展示梯形的图片,引导学生感受梯形的特点和性质。

(2)Step 2:梯形性质总结让学生一起总结出梯形的定义和性质。

5.2 讲授(1)Step 3:讲解梯形的定义和性质通过演示梯形的定义和性质,让学生对梯形有更深入的认识。

(2)Step 4:讲解梯形内角和的计算方法通过图示和公式的演示,让学生掌握梯形内角和的计算方法。

第四单元 梯形的面积第2课时 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五年级上册-北师大版

第四单元 梯形的面积第2课时 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五年级上册-北师大版

第四单元梯形的面积第2课时教案内容: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梯形的面积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1. 掌握梯形的面积公式。

2. 能运用梯形的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1. 理解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2. 能灵活运用梯形的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回顾上一课时,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已经学习了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面积,那么梯形的面积该如何计算呢?由此引出本课的学习内容。

2. 探究新知(1)让学生观察梯形的特征,引导学生发现梯形有两个底,两个底之间的距离叫做高。

(2)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将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观察平行四边形与梯形之间的关系。

(3)引导学生发现,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梯形的上底和下底之和,高等于梯形的高,从而推导出梯形的面积公式。

3. 巩固练习(1)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巩固梯形面积公式的应用。

(2)教师选取典型题目,进行讲解和指导。

4. 课堂小结通过提问方式,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梯形的面积公式及其应用。

5. 作业布置(1)完成教材中的课后习题。

(2)预习下一课时内容。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1. 是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2. 是否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梯形的面积公式?3. 是否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了有效的辅导?4. 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是否存在普遍性问题,如何进行针对性的讲解和指导?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突出本节课的重点,简洁明了,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板书内容:1. 梯形的面积公式:面积 = (上底下底)× 高÷ 22. 梯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3. 梯形面积公式的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梯形的特征和面积(二)
一、填空
1.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一定可以拼成一个()。

2.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用字母表示是();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用字母表示是();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用字母表示是()。

二、判断题
(1)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大于梯形面积。

()
(2)梯形的上底下底越长,面积越大。

()
(3)任何一个梯形都可以分成两个等高的三角形。

()
(4)两个形状相同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
三、用总长40米的篱笆,靠墙围成一块梯形菜地(如图)。

已知梯形的高是10米,求菜地的面积。

四、应用题
梯形的上底是3.8厘米,高是4厘米,已知它的面积是20平方厘米,下底是多少厘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