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科学发展观对党的民族理论政策的创新与发展

合集下载

发展新中国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的主题

发展新中国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的主题

发展:新中国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的主题青觉一个多民族国家,总要面对不断变化着的民族问题,其执政党也总要直面民族关系发展大局,锲而不舍、与时俱进地践行民族治理方略。

值共和国60华诞,回眸新中国民族工作历程,归结新中国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实践的宝贵经验,那就是——发展。

发展:贯穿于60年的实践发展是一种扬弃,是对曲折的修正与超越,是一种自我创新与探索。

作为一种扬弃,新中国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首先是对旧社会民族压迫、民族歧视与民族同化政策的否定,并以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理论与政策取而代之,“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主义政治价值核心从根本上改变了各民族的政治命运与政治地位,各民族实现了彻底的翻身与解放。

新中国的民族平等否定了旧社会的民族不平等,并成为民族团结、互助的基础,中华民族和睦共处、共同发展的政治基础得以确立。

作为对曲折的修正与超越,新中国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经历了“文革”的挫折与“左”的错误冲击,“曲折”让年轻的中国共产党人和社会民众认识到民族问题是个长期的社会问题,不能用人为、冒进的方式和方法予以解决。

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新中国逐步完成了全面的拨乱反正,也相应实现了对民族问题原有错误认识的修正与超越。

上世纪80年代《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诞生,标志着国家用法律的形式规范了解决民族问题的理论与政策。

作为一种自我创新与探索,新中国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从成型之初就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基础上高度关注中国的民族实际,凸显中国特色。

诸如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识别、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促进人口较少民族发展等一系列政策,无不体现了中国特色的创新与探索。

在2005年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和谐”被确定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本质属性。

此次会议之后,中央以文件形式对民族问题的基本观点作了十二条表述(即民族理论“十二条”),这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的体系化,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中国特色的民族政策实践成为人类解决民族问题的东方模式。

浅谈科学发展观是党的理论建设的创新.

浅谈科学发展观是党的理论建设的创新.

浅谈科学发展观是党的理论建设的创新(1)论文关键词:中国共产党理论建设科学发展观创新论文摘要:根据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辩证关系的相关原理,理论创新可有四个检验标准是:实践中遇到重大问题需要解决,形成解决实践中遇到问题的理论体系,这种理论体系与实践相结合便产生重大影响,这种理论应该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因此,科学发展观也是我党理论建设上的创新。

一、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人的认识过程始于在实践中产生的感性认识,掌握丰富可靠的感性材料,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由感性认识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产生一种新的理论,这是认识过程的一次飞跃;新的理论必须是正确的理性认识,这种正确的理论一旦被实践主体所掌握,并付诸实践,与具体实践相结合,指导实践,便产生巨大的能量,这就是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

实践不断发展,理论也不断发展与完善。

二、理论创新的检验标准1.实践中遇到重大问题需要解决。

理论创新不是凭空杜撰,异想天开,更不是闭门造车,脱离实践。

人类社会的无限性决定人们实践的无限性,而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人们最初是通过感觉器官接触外界事物而得到对事物表面现象、外部联系的认识,这种认识随着实践的不断发展而不断深化。

当这种认识与实践一致时,人们就能够在正确理论指导下有目的的实践,否则便是自由的、盲目的实践。

这说明,理论是来自实践的,而实践是第一性的,但如果这种实践没有一种正确理论的指导,人们自由的、盲目的实践必然导致人类社会的元序甚至灾难。

所以,当人们在实践过程中遇到重大挫折等问题需要解决的时候,迫切需要一种正确的理论来指导,以保证这种实践沿着正确方向前进,否则所谓的理论就是元病呻吟,就是空洞的理论,实践也就成了盲目的实践。

2.提出解决实践中遇到问题的理论体系。

实践中遇到了问题就必须想办法解决而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一系列理论,这里我们强调的是“理论体系”,不能是一两句话或者某一方面的简单理论。

因为它要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重大挫折等重大问题,否则就把理论庸俗化或者简单化了。

浅谈科学发展观的理论贡献

浅谈科学发展观的理论贡献

全文共计6442字科学发展观的理论贡献,在于它以新的视野审视世界各国的发展理论和发展实践,以新的理论概括我们党半个多世纪对中国发展认识的一切重要成果,把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改革开放的发展道路和新型工业化的发展模式融会贯通,并注入了鲜活的符合时代要求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念,形成了一整套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理论,从而为当代中国的发展提供了系统而明晰的坐标。

一、科学发展观提出的理论和实践依据(一)科学发展观是在全面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

在这样一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一系列重要的阶段性特征。

比如: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大量富余劳动力向非农领域转移;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产业结构加速调整,同时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没有根本改变;自主创新能力亟待提高,能源、资源、环境、技术的“瓶颈”制约日益突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深化改革进一步触及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体制创新进入攻坚阶段;地区发展不平衡,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缩小地区发展差距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任务艰巨;农业基础薄弱的状况尚未根本改变,保持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难度增加;居民消费结构逐步升级,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要不断提高并趋多样化,社会利益关系更趋复杂,收入分配中的矛盾增多;人民群众政治参与的积极性不断提高,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等等。

从国际环境看,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综合
1。

科学发展观与我国少数民族政策的创新取向

科学发展观与我国少数民族政策的创新取向
2 0 1 4年 3月
延 边 大学 学 报 ( 社会科学版 )
J o u r n a l o f Ya n b i a n Un i v e r s i t y (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Ma r . 2 O1 4
第 4 7卷 第 2期
V0 1 . 4 7 No . 2
的 逻 辑 起 点是 加 快 少数 民 族 和 民 族 地 区 的 经 济 社 会 发 展 , 其逻辑 基准 是重视 社会 的公 平和 正义 、 协 调 民 族 关 系, 逻 辑 终 点 是 实现 少数 民族 的“ 人 的 全 面发 展 ” 。
关键词 : 科 学发 展 观 ; 民族政策 ; 创 新 中 图分 类 号 : D 6 3 3 . 0
繁荣 的基 本 原 则 和 基 本 政 策 。在 邓 小 平 理 论 和
“ 三个 代 表” 重 要 思 想 指 导下 , 创 新 和完 善 了 民族
区域 自治 这 一 基 本 国策 、 基本制度 , 用 一 系 列 战 略、 决策、 机制 推进 了民族地 区的改革 开 放和社 会
的发 展 即是 以经济 建设 为 中心 的发展 , 是 经济 、 政 治、 文化 、 社会 、 生 态“ 五位一 体 ” 的全 面发 展 、 协 调 发展 , 又是 经 济 与 人 口、 资源、 环 境 相 协 调 的可 持 续 发展 。经 济 发 展 既 是 解 决 我 国所 有 问 题 的 关
民族 和 民族地 区 的经济 社会 发展
科 学 发展 观把 发展 作为 党执 政兴 国 的第一要 务、 第 一要 义 , 揭示 了发 展对 于社 会 主义初 级 阶段
的 中 国所 具有 的决 定性 意义 。科 学发 展 观视 阈中

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发展和创新

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发展和创新

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发展和创新首先,科学发展观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体现了历史的必然性。

科学发展观是在我国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深入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是党在治国理政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总结成功经验、总结先进经验的结果。

科学发展观的形成和发展是与时俱进、与国情相符、与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保持一致的,它具有丰富的历史底蕴和历史逻辑。

其次,科学发展观在理论上具有创新性。

科学发展观不仅继承了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而且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发展提出了新要求,为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路线和经济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

科学发展观提出了"发展是硬道理"的重要观点,强调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赋予了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以新的内涵和要求。

再次,科学发展观在实践中取得了重大突破。

科学发展观的创新不仅体现在理论层面上,更体现在实践层面上。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党中央坚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坚定地实施了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取得了显著的历史性成就。

例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安定和谐等。

最后,科学发展观在理念上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

科学发展观主张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既要发展生产力,又要解决好分配关系和重视社会公平正义,强调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又要坚持人本理念和可持续发展理念。

科学发展观倡导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开放性和包容性,为我国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总之,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发展和创新在不断拓展和深化,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实践意义。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一步发展,科学发展观必将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为我国发展提供有力的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

用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看待和解决民族问题

用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看待和解决民族问题

3 7
CHINA’SETHNICGROUPS
发 展
论 坛
是超载过牧造成草原退化和沙化, 9 0 % 可利用的草原已不同程度地退 化、沙化、碱化。必须以草定畜,实 行圈养和禁牧、休牧、轮牧,以利于 草原自然修复。二是森林严重过伐。 1998年大洪水虽有气候异常的原因, 但主要是森林过伐的恶果。近几年 来, 针对这种情况, 党中央和国务院 决定在大江大河中上游严禁森林采 伐,并在一般林地大大调减采伐任 务, 各少数民族地区都应提高对科学 发展观的认识, 严格执行中央和国务 院的决定。 三是水资源不足, 又过量 使用, 浪费和污染严重。 由于上游过 量使用,造成黄河、塔里木河、黑河 下游频频断流, 林木枯死, 生态受到 严重破坏。 许多河流特别是淮河受到 严重污染, 虽经大力治理, 局部有所 好转, 总体仍在恶化。 必须开源节流, 以节约为主, 特别要大力节约农业灌 溉用水。同时,要加大污染治理,对 严重污染河流的企业必须坚决关闭, 不能手软。 第三是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问 题。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固然不 足, 社会发展更为滞后, 特别是教育、 卫生和科学文化严重滞后。 要遵照科 学的发展观,统筹经济社会的发展, 特别是加快教育、 卫生和科学文化的 发展。 教育方面, 要坚决贯彻 “两基” 攻坚计划。 文化方面, 要努力提高现 代文化,同时要弘扬传统民族文化, 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应大力开发民 族文化产业, 使之成为民族地区经济 增长的新亮点, 如云南省2003年文化 产业收入就突破了 100亿元。 特别是 杨丽萍女士取材于少数民族原生态文 化编导的 《云南映象》在国内外市场 , 都大获成功, 使人们大受启发, 大开 眼界。
3 8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 “坚持以人为本, 要 树立全面、 协调、 可 持续的发展观, 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是我们党社会主义现 。 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新发展, 也是科学社会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 论的新发展。 我国各方面的社会主义事业, 都需要用以人为本的科学发 展观来重新审视和总结, 我国民族问题和民族工作也需要这样做。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坚持和完善民族政策体系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坚持和完善民族政策体系
存在许多 困难和 问题。当前, 以科 学发展观战略思想为指导 , 应 坚持与时俱进和创新精神 , 进一步坚 持和完善有 中国特色 的民族政策体系 , 处理好几个关系。 [ 关键词] 中国特色 民族政策体系
[ 编 ̄ ] o: . 66i n17 - 2 7 000 . 6 D0I 2 di O3 9 .s . 4 6 8 . 1.3 1 q l 9 s 6 2 0
要指 导 思想 。
从总体上看 , 虽然科学发展观战略思想 的内涵涉 及政治、 经济、 文化 、 社会 等各个方面 , 内容非常丰 富 , 但
其核 心是“ 以人为本” 基本要求是全面持续可协调 , 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这一思想充分坚持 了社会历史发 , 根 展 的进 步性 原则 。 昭示 了党 的根本 宗 旨是 全心全意为人 民 , 发展 的根本 目的是 以人为本 , 满足各 族人 民不断 增长 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 , 实现各 民族的共 同繁荣和发展。 与科学发展观战略思想相呼应 , 在新的形势下 , 我们提倡坚持和完善 民族政策体系 , 其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与科学发展观思想的精神实质是一致 的, 也集
刘 振 华
( 中共塔城地委党校 新疆 塔城市 8 4 0 ) 3 7 0
[ 内容提要] 随着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 , 我国民族优惠政策赖 以存在的客观环境发生了根本变化 , 加上制定
民族政策 的内在运 行机制和 民族政策 的执行和监督机制 不完善 , 以及人为 因素 的影 响, 民族政策从制定到贯彻落实都 使


党 的十七大报告指 出: 科学发展观是党的三代 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 的重要思想 的继承和发展 , 马克 是
思主义关于发展 的世界观和 方法论的集 中体 现 , 同马克思列 宁主义 、 是 毛泽东 思想 、 小平理论和 “ 邓 三个代 表” 重要思想 既一脉相承又与 时俱进 的科 学理论 , 是我 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 导方针 , 是发展 中国特色社 会主 义必须坚持和贯彻 的重大战略思想 。 同样是切实做好新形势下 的民族工作 , 全面推进 民族团结进步 的重

论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民族工作方法创新

论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民族工作方法创新

论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民族工作方法创新“科学发展观”是新时期指导我国民族工作的重要理论,也是新时期指导我国民族工作方法创新的重要理论。

民族工作是党和政府全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探索有效的方法指导民族工作对于民族地区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对民族工作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针对新的要求,对民族工作方法的创新。

我们应从明确民族工作重点、完善民族法律政策、提高民族干部工作能力以及创新工作技术手段等几方面着手。

标签:科学发展观;民族工作方法;创新一、科学发展观与民族工作(一)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中国共产党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并结合中国几十年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明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这一概念。

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时明确指出: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按照十六大精神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明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强调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进一步推进改革和发展。

从此,科学发展观成为党和政府的共识并逐渐深入人心,成为指导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项工作的行动指南。

(二)科学发展观是指导民族工作及民族工作方法创新的重要理论科学发展观是新时期指导我国民族工作的重要理论,也是指导民族工作方法创新的重要理论。

民族工作是党和政府全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相对滞后的客观事实,决定了牢固树立、深刻理解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提出有针对性的民族功能工作方法,对于做好民族工作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必然的选择,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更丰富的政治内涵,涉及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巩固边疆、维护国家统一等。

关于民族理论创新与发展的思考

关于民族理论创新与发展的思考

关于民族理论创新与发展的思考作者:德吉央金来源:《青年生活》2019年第02期摘要:;本文阐述了理论创新是中国民族理论研究的内在要求的意义。

我们提出了我国民族理论的创新与发展:一是民族理论创新必须与时俱进,二是民族理论创新必须坚持核心,三是民族理论创新必须结合实际。

我们认为,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中国的国家工作的“黄金期”已经出现,中国民族理论的发展也非常迅速。

关键词:民族理论创新;发展一、前言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的道路是所有中国人團结起来、共同奋斗、共同发展的智慧结晶。

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的制度是中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思考,共同打造中国民族的伟大复兴愿景。

依据。

因此,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中国的多民族的现实国情的基本原则是丰富和发展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与中国特色的含义。

关于民族理论创新与发展,必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优势的社会主义制度与法律机制。

二、理论创新是中国民族理论研究的内在要求努力实践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要思想,既是新时代各项工作的要求,也赋予了中国民族理论义不容辞的责任。

我们不能要求民族理论的研究与实际工作有着同一的联系点无论是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还是结合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抑或是体现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等方向,民族理论研究必须体现时代精神和现实的要求,这是民族理论的创新方向。

作为社会领域一部分的民族现象和问题始终处于不断的变动之中,人们出于各种立场和观点,受各种背景制约对民族问题解决的政策、制度和对策也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

民族理论对这些变动中的现象、理论和政策等都必须进行适时的观察、总结和概括,提出新的观点和看法,修正既有学说或形成新的学说。

不这样,新的理论不会产生,既有的理论会枯竭,会失真,理论自身存在的价值也会失却。

民族理论与中国共产党的政策始终立足于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基本原则,且已与中国的民族问题的实践和发展密切相关。

在此期间,作为理论工作者,我们要不断在探索和创新的过程中,丰富民族理论。

科学发展观是我党对发展理论的重大创新

科学发展观是我党对发展理论的重大创新

!""#年$$月第%期浙江教育学院学报&’()*+,’-./0&1+*2 03(4+51’*1*6515(50*789:;9<!""#*7=%!!!!!!!!!!!!!!!科学发展观是我党对发展理论的重大创新赵庆荣(浙江教育学院人文学院,浙江杭州@$""$!)摘要:从近代史人类社会发展的实践历程到发展理论的演变,从传统的发展观、综合发展观到可持续发展观的不断反思、矫正、拓展和深化,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对以往发展观的“扬弃”,是我党对发展理论的重大创新。

关键词:发展;发展观;理论创新中图分类号:3!A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B$>%#BA(!""#)"%>"""$>"%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面临新的形势和任务,坚持科学的发展观显得尤为重要。

国际的经验教训表明,这个阶段是矛盾凸现期,解决得好,经济社会继续向前发展,顺利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而搞得不好往往出现贫富悬殊、失业人口增多、城乡和地区间差距拉大、社会矛盾加剧、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导致经济社会发展长期徘徊不前,甚至出现社会动荡和倒退。

经济增长不等于经济发展,经济发展不等于社会发展,也不等于人的发展。

因此,只有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才能促进经济的发展、社会的整体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

本文从近代史人类社会发展的实践历程到发展理论的演变,从传统的发展观、综合发展观到可持续发展观的不断反思、矫正、拓展和深化,阐述科学发展观是我党对发展理论的重大创新。

一、近代史上人类社会发展的实践历程人类社会发展经历了漫长的过程。

史前阶段和古代的发展是漫长而缓慢的。

到了近代,人类社会发展的速度加快且实践的脉络日益清晰。

大致可分为两个发展阶段:一是自然演进阶段。

论党的民族思想的发展与创新

论党的民族思想的发展与创新

论党的民族思想的发展与创新
党的民族思想的发展与创新,是党的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党的民族思想的发
展与创新,既是党的历史发展进程的必然结果,也是党的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

党的民族思想的发展与创新,始于党的创立以来,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党的先驱们,以
党的实践活动为基础,建立了一系列民族思想,推动了党的历史发展进程。

毛泽东同志提
出的“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富强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思想,激发了全国各族人民的爱国热情,把全国人民团结在一起,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党的民族思想的发展与创新,也表现在党的理论创新上。

从毛泽东同志的“马克思主义指
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到邓小平同志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再到胡锦涛同
志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党的民族思想的发展与创新的重要体现。

这些理论,不仅指导了党的实践活动,也推动了党的历史发展进程。

党的民族思想的发展与创新,也表现在党的实践活动上。

从毛泽东同志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到邓小平同志的“改革开放”,再到胡锦涛同志的“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都是党
的民族思想的发展与创新的重要体现。

这些实践,不仅推动了党的理论创新,也指导了党
的历史发展进程。

总之,党的民族思想的发展与创新,是党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的民族思想的发展与创新,既是党的历史发展进程的必然结果,也是党的实践活动的重要
内容。

只有不断创新发展党的民族思想,才能使党的历史发展进程更加健康、更加蓬勃,
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不断前进。

新时代中国民族理论与政策研究的新思维

新时代中国民族理论与政策研究的新思维

新时代中国民族理论与政策研究的新思维随着中国进入新时代,民族理论与政策的研究也需要进行创新和发展。

新时代中国民族理论与政策研究应该具有以下新思维:要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也是中国民族理论与政策的基础。

在新时代,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将民族理论与政策研究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相结合,为中国民族事务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政策指导。

要注重中国民族研究的历史视角。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拥有丰富的民族历史和文化。

在新时代,要通过对中国民族的历史研究,探索中国民族的形成过程、发展脉络和文化传统,以及民族之间的交流与互动。

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对中国民族的认识,也可以为当前中国民族事务的发展提供历史借鉴和经验总结。

第四,要注重中国民族研究的跨学科视角。

中国民族研究是一个复杂而广泛的领域,涉及社会学、政治学、历史学、人类学、心理学等多个学科。

在新时代,要加强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互补和共同发展的局面。

通过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和视角,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和认识中国民族,从而为中国民族事务的发展提供更为丰富和全面的理论支持。

要注重中国民族研究的实践视角。

中国民族研究不仅仅是学术研究,更是服务于实践的应用性研究。

在新时代,要将中国民族研究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深入实地调研和实践探索,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和困惑,为中国民族事务的发展提供基础性理论与政策的支撑。

新时代中国民族理论与政策研究需要具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新思维,强调历史视角、比较视角、跨学科视角和实践视角。

只有以此为基础,推动中国民族事务的发展和民族团结进步的实现。

从科学发展观历程看党的理论创新

从科学发展观历程看党的理论创新

从科学发展观历程看党的理论创新【摘要】毛泽东的发展思想开始,详细地回顾了我党几代领导核心的发展思想。

从发展的角度对党的理论创新问题进行了阐述,总结出了新时期创新对我们的启示。

只有不断的进行理论的创新,同时又把理论指导于实践,才能不断地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前进。

引言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现阶段发展的重要理念,它不仅继承了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重要内容,进一步拓展了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的全面发展的指南。

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又是对马克思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的新突破和新发展。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在新时代和新阶段对发展所做的新的理论概括,从而具有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所没有的新内涵和新内容。

所以科学发展观的产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党的群体智慧的结晶,是一次次理论的升级和创新。

探寻这个发展过程,可以看到党的理论创新的脉络,正是这种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不断与中国实践结合的创新,才使得它更能指导我们的实践过程。

一、科学发展观的历程(一)毛泽东的发展思想新生中国经历了“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珍宝岛事件”、“中越自卫反击战”、“中印冲突”和“南沙冲突”等事件,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困难重重。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开始了寻求国家领土、主权的完整和完全,探索使中国富强的道路。

建国初期,选择了模仿苏联的发展模式。

不可否认这种方式的弊端,但在国际局势复杂险恶和社会主义建设无经验可循的情况下“是完全必要的”。

在根据中国国情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逐渐认识到没有强大的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业和现代化的国防,就不能摆脱落后和贫困的书面。

毛泽东提出的目标是“将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工业、现代农业和现代科学文化的社会主义国”,后来又加上了“国防现代化”,并在周恩来的提议下把“科学文化现代化”改成为“科学技术现代化”,形成了关于“四个现代化”的完整提法。

科学发展观对民族政策的时代要求

科学发展观对民族政策的时代要求

科学发展观对民族政策的时代要求科学发展的实质是创新发展,促进民族发展离不开民族政策的推动,在民族发展问题上践行科学发展观,离不开民族政策的优化与创新。

一、民族政策的实质与作用民族政策是执政党民族治理理念的具体化,是政府为了处理民族问题、改善民族关系而制定和实施的法规、准则以及措施的总和。

法规和准则作为一种规范,规约和导引国家、各级政府、社会团体、普通民众在对待民族问题、处理民族关系方面应持怎样的态度、该如何去做,并通过褒扬与惩戒达到维护道义和秩序的目的。

措施是贯彻执行和维护法规、准则的具体手段,一是国家的积极干预,即国家根据法规和准则,主动采取行动,保护和支持少数民族的文化特点,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二是为维护法规、准则的严肃性,对违反法规和准则的行为予以惩处。

我国民族政策的特点是以“积极干预”为主,国家主动介入到各种与少数民族相关的社会事务中,比如身份认定、社区发展、国家直接投入和管理的经济开发项目以及国家主导的文化活动等。

[1]民族政策通过具体运行可以发挥出中介作用、调控作用、促进作用和规范作用。

民族政策是民族理论与民族工作实践的中介。

民族政策是执政党和国家处理民族问题的政治主张向具体民族工作转化的中间环节,民族政策以法律、法规、准则等形式将执政党和国家的民族治理理念制度化,并进一步通过规范和指导政府职能部门和社会成员的行动,外化为政府作为或公民行为,发挥民族理论指导民族工作实践的作用。

通过理论—政策—实践的循环链条,民族理论会在实践中得以检验。

另一方面,民族工作实践过程出现的问题又会通过民族政策的评估反馈给政策的制定者,并进而督促执政者对民族理论进行思考,对民族政策进行修正和优化。

民族政策对民族关系具有调控作用。

国家凭借合法性权威,依靠政治动员力量和社会资源运用,能够实现对政治单元内部各民族关系的调整,通过民族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可以调处和化解民族社会内部以及民族之间的各种矛盾,促进民族内部结构的优化和民族之间关系的顺畅和谐,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营造稳定的社会环境和政治局面。

优化与创新:科学发展观对民族政策的时代要求科学发展观的

优化与创新:科学发展观对民族政策的时代要求科学发展观的

《优化与创新:科学发展观对民族政策的时代要求|科学发展观的》摘要:[关键词]民族政策;科学发展观;优化;创新科学发展实质是创新发展促进民族发展离不开民族政策推动民族发展问题上践行科学发展观离不开民族政策优化与创新,然环境由地理环境、气候环境、生物环境等要素组成社会环境由社会济环境、社会政治环境、社会化环境等要素构成,民族政策优化与创新科学发展观反思了发展挫折与教训汲取了人类关发展新理念其涵集发展应体现人性伦理关怀、发展理路与式选择、对发展质认识体对民族政策容优化、实践程创新提出了新要[摘要]民族政策是推进我国民族发展重要手段促进民族发展方面能够发挥介作用、调控作用、促进作用和规作用根据科学发展观要面临政策实践环境诸多变化我国民族政策应遵循各民族发展、体现社会公平正义原则不断实现优化与创新[关键词]民族政策;科学发展观;优化;创新科学发展实质是创新发展促进民族发展离不开民族政策推动民族发展问题上践行科学发展观离不开民族政策优化与创新、民族政策实质与作用民族政策是执政党民族治理理念具体化是政府了处理民族问题、改善民族关系而制定和实施法规、准则以及措施总和法规和准则作种规规约和导引国、各级政府、社会团体、普通民众对待民族问题、处理民族关系方面应持怎样态、该如何做并通褒扬与惩戒达到维护道义和秩序目措施是贯彻执行和维护法规、准则具体手段是国积极干预即国根据法规和准则主动采取行动保护和支持少数民族化特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济社会发展;二是维护法规、准则严肃性对违反法规和准则行予以惩处我国民族政策特是以积极干预主国主动介入到各种与少数民族相关社会事比如身份认定、社区发展、国直接投入和管理济开发项目以及国主导化活动等[]民族政策通具体运行可以发挥出介作用、调控作用、促进作用和规作用民族政策是民族理论与民族工作实践介民族政策是执政党和国处理民族问题政治主张向具体民族工作化环节民族政策以法律、法规、准则等形式将执政党和国民族治理理念制化并进步通规和指导政府职能部门和社会成员行动外化政府作或公民行发挥民族理论指导民族工作实践作用通理论政策实践循环链条民族理论会实践得以检验另方面民族工作实践程出现问题又会通民族政策评估反馈给政策制定者并进而督促执政者对民族理论进行思考对民族政策进行修正和优化民族政策对民族关系具有调控作用国凭借合法性权威依靠政治动员力量和社会运用能够实现对政治单元部各民族关系调整通民族政策制定和实施可以调处和化民族社会部以及民族各种矛盾促进民族部结构优化和民族关系顺畅和谐维护正常社会秩序营造稳定社会环境和政治局面民族政策可以推动民族发展我国民族政策以对少数民族优待和倾斜特能够以外部助推方式促进少数民族加快发展由各方面原因新国成立以前我国不少少数民族社会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各民族差距较明显发展滞民族社会通身努力难以实现常态发展与原有民族发展差距还会不断加了实现发展相对滞少数民族快速发展就要通制定和实施相应民族政策催化和助推少数民族济社会发展规国和民族关系我国现行民族政策方面规约着国对民族责任与承诺影响着国对民族政治态、地位承认和权利赋予;方面规约着民族对国义和忠诚影响着各民族对国政治认、政治信任和政治参与[]我国民族政策价值取向尊重和保护各民族利益新国成立以前历代封建王权以强力维护帝王权威和国统其主要措施是实现不民族统治者合但社会部却存着较普遍民族歧视、剥削与压迫新国成立则以各民族无产者合基础以民族平等、团结和共繁荣发展目标以民族区域制安排结构成统多民族国并很快实现了向社会主义渡国共产党取得执政党地位以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主导开始进行上而下多民族国构建以民族平等、团结总原则识形态和具体工作纠正民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错误民族识别基础上保障和扩各民族政治参与建立起较完整民族政策体系从政治、济、语言、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各方面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确立和发展制定规旧社会遗留民族隔阂逐步被民族团结弥合民族歧视被民族团结化各民族共性不断增加各民族生存和发展境况改观尽管其历了革冲击以及些环节曲折和失误但民族团结进步今天依然是主流历史已给了我们这样启示我们党所以能够比较处理民族问题赢得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胜利很重要原因就是我们党根据马克思主义原理和国具体情况制定了适合国国情民族政策这些政策确定了行规消释了种种矛盾赢得了人心[3]二、当前我国民族政策实践环境民族政策实践环境是指既定民族政策贯彻执行环节所处环境我国当前民族政策实践环境由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构成然环境由地理环境、气候环境、生物环境等要素组成社会环境由社会济环境、社会政治环境、社会化环境等要素构成从不研究视角还可以将民族政策实践环境分宏观环境(整国民族教育政策环境)和微观环境(如民族治地方政策环境)由地理环境、气候环境、生物环境组成然环境具有复杂性、多样性、区域性特这些特定了项民族政策执行要根据不实际情况灵活执行避免刀切这也定了国政策要么给出宏观指导见由民族治地方配以具体方案;要么具体针对某区域特将政策微观化、细致化由生态环境恶化、然灾害频发民族政策执行程必须考虑生态成进行政策评估要将生态效益与济效益、社会效益并考虑十七提出生态明建设任现阶段民族政策实践环境增加了关心生态新容由社会济环境、社会政治环境、社会化环境等要素构成社会环境具有代性、综合性、主题性特社会环境代性表现世纪民族政策执行既要面对全球化潮流又要保持民族性特共性与性关照;社会环境综合性是指和谐社会构建关键期既要重视民主政治建设又要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济社会发展还要重视民族化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建设现阶段我国民族政策实践环境表现出前所有综合性特;社会环境主题性是指现阶段民族政策面临些必要主题比如民族地区生态环保问题、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济社会快速发展问题、人口较少民族发展问题、民族扶贫问题、西藏和新疆等边疆地区稳定发展问题等等政策实践环境变化要民族政策随而动方面要阶段性评估、终结些失效、与现行环境脱节政策有关学者研究统计表明从99年到00年财政优惠政策执行稳定程50%、税收优惠政策执行稳定程65%、人口生育政策执行稳定程75%、化教育政策执行稳定程93%、就业职业政策执行稳定程00%、农业发展政策执行稳定程70%、工业发展政策执行稳定程57%、民族贸易政策执行稳定程0%、扶贫优惠政策执行稳定程93%、扶贫开发计划执行稳定程50%、扶贫专项基金执行稳定程80%、对口合政策执行稳定程75%、外贸边贸政策执行稳定程73%[]另方面要根据新实践环境要及其衍生发展任要制定和实施新民族政策新世纪以根据新环境和发展任国先出台了《兴边富民行动十五规划》、《少数民族事业十五规划》、《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等宏观政策规划;00年至00年具体制定实施西部地区民族治地方企业可以定期减征或免征企业所得税、对西部地区实行保护生态环境退耕还生态林、草产出农业特产品收入0年免征农业特产税、对西部地区实施吸引人才和发展科技教育特殊政策、国对西部地区实行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政策等十多项微观政策把握现阶段我国民族政策实践环境特明晰我国当前民族政策目标和任是深入贯彻执行科学发展观要三、影响民族政策效应因素分析民族政策是多民族国民族治理指导思想和举措对其效应评价可能执政党对预先政策目标设定完成情况评估还可能政策受益群体满反馈还可能综合社会评价包括项政策对其他民族连锁影响但从根上有两会对民族政策效应评价产生影响那就是道义和公正道义是种原则这原则会影响到民族政策合法性即公众对民族政策容和目认可和支持程合道义是制定和实施民族政策出发只有更多不民族民众认国某民族政策是合理、合道义这项政策才会得到支持和认可否则将因缺乏道义支持而失效应甚至产生面效应公正是国政策和政府行必须恪守价值基础多民族国民族政策不仅要体现公平原则而且要始至终地贯彻公平原则人类发展历史证明人们只有体现了公平社会规则和社会关系才能限地协作劳动、分工生产积极创造社会财富越高程社会公平就能够创造越高程社会发展和社会和谐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基条件[5]民族政策应遵循社会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原则我国各民族发展不衡实际情况定了相当长期将以不公平倾斜性支持政策形式朝着公平各民族共发展政策目标努力但这种不公平不能超出公平阈[6]围否则将导致逆向性歧视外民族政策立策基础也是影响民族政策效应重要因素世界各国验表明民族问题及其诱因复杂多变民族政策立策基础和效评价存很差异甚至是天壤别必须进行理性思考尤其是对济社会发展差距与民族问题关系把握如抛开政治、化等因素般讲民族济发展差距会影响到民族关系和谐发展但不社会背景下其关系并不定成立甚至相反西班牙巴斯克人和加拿魁北克地区分立主张实现济富裕反而愈演愈烈特殊情况下贫穷不仅会成民族分立理由富裕也可以成民族分立借口而且这种情况已不是特例西班牙巴斯克人、前南斯拉夫斯洛尼亚人、克罗地亚人和比利佛拉芒人以及利北部帕达尼亚独立都有这方面原因[7]外西方物质主义思潮兴起也启示我们无论是人还是群体物质生活要得到满足或基满足以其力很有可能向对非物质生活以外诉包括信仰、化甚至是民族主义情结外民族优待政策也可能诱发新民族问题产生些国政府减少民族冲突实施些优待政策其理论支持是民族冲突是民族济差距产物实施优待政策政府认这是成较低应付民族冲突策略了绝多数民族群体终能够平等竞争至少短期有必要实行倾斜优待政策;客观济差距民族冲突可以通针对这些差距政策实行而消除但引出是使另些优待政策外民族心理失衡导致民族、民族群体与政府矛盾和冲突些国事例表明政府施行民族优待政策往往要承担济和政治代价研究者认如严格地实行优待政策有可能引起两方面面效方面引发不被优待民族群体受歧视愤怒增加民族冲突;另方面优待政策增加了落民族普遍存竞争无能感增加他们要特殊照顾罪感还会增加他们由实际竞争失败产生对竞争恐惧[8]可见民族政策制定和实施必须以准确把握政策环境基础还要考虑到政策综合效民族区域如传统社会特征浓厚信仰等方面存显著民族特殊性又存政治精英狭隘民族主义动员甚至是民族分裂主义煽动济落则有可能成反动精英进行政治动员借口但济发展也可能会成地区民族主义激升基础针对不民族问题民族政策要进行多处方综合共致力民族问题四、科学发展观对民族政策指导义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现阶段各项事业发展重要指导思想对民族工作开展样具有重指导义以人是科学发展观质和核心以人就是要把人民利益作切工作出发和落脚不断满足人们多方面和促进人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是以人心发展战略全方位地关各民族生存与发展增强各民族发展能力助各民族改善生活给予各民族更多生存与发展机会其终目就是要加快消除各民族贫困即努力消除各民族知识贫困、权利贫困、人力贫困和收入贫困等[9]民族政策是推动民族工作进步、促进各民族发展重要手段民政政策实践程就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程()民族政策以维护和实现各族人民群众利益以人强调是以人利益和人发展根但它强调不是某人利益和发展国共产党性质和社会主义民主质定了以人理念人指是国人民利益指是全体人民利益发展指是华民族发展从另角讲是以国56民族人民利益是以国56民族共繁荣发展民族政策制定和实施目是维护、保障和实现各族人民利益项具体民族政策既要使作政策客体民族受益也不能损害其他民族利益(二)更地体现照顾以人科学发展观理更重要是要强调政府策、政府行政程更多地关哪类人我国由历史、然环境等综合原因形成了各民族政治、济、化以及社会发展不平衡而且随着代发展基发展不平衡而产生民族差距越越这种情况定程上影响到了民族关系和谐发展影响到和谐社会构建局以人应体现出明确指向性那就是加对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支持力尤其是要特别关那些亟待加快发展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民族发展差异性、差距定了以人要具有民族特色和针对性要突出强调通民族政策激活民族发展部活力让受益民族获得身永续性发展能力而不是福利(三)更地体现公平社会主义民主味着公平味着权利和利益共享和共有味着等地位等待遇我们不能忽视突出问题是随着市场济向纵深发展、向横向拓展民族成员跨传统居住区域多向流动增加各民族部结构性变化和民族社会分层流动加快民族成员部贫富两极分化明显民族成员地位与待遇比较就表现得更直接这种局面致使相社会分层上不民族成员因享受不政策产生不感受进而会影响到民族关系因我们民族政策可以高概括是族体共享政策民族政策整体运行环境发生了明显代变化民族地区与非民族地区动性作用加强社会型期各种矛盾相交织渗透到社会各层面、各领域以人要体现人关怀要体现对各民族弱势群体样关照五、民族政策优化与创新科学发展观反思了发展挫折与教训汲取了人类关发展新理念其涵集发展应体现人性伦理关怀、发展理路与式选择、对发展质认识体对民族政策容优化、实践程创新提出了新要()将理想目标微观化、具体化进步发挥民族政策规作用多民族国构建初期了聚合民心提高各民族成员对发展预期提出和确立民族关系和民族发展理想目标是必要平等、团结、治、发展原则及目标设定和旧社会民族关系恶化状况相比无疑激发了各族人民对多民族国向往并积极投身多民族国建设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是种价值理想是种宏观原则也是种发展目标将其从抽象信念化各民族群众身体力行觉要程将其从口、辞令层面切实化各民族群众种包容、尊重、理、善待样也要程而以人作科学发展观核心并不单单是要国和政府以人民群众利益其更深刻涵人人以人社会发展引领力量政府权威而实现和推动社会发展力量却民民族政策合法性社会公众民族政策执行并不只是国和政府任民族工作也不只是某或某些部门工作民族问题是社会总问题部分民族工作因而是整社会工作做民族工作人人有责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民族政策实践要继续对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进行人、财、物支持基础上也要重通微观化、具体化政策渗透进步发挥民族政策作规作用规政府、社团、公民民族交往采取正确态和得体言行民族政策既要通看得见面体现出也要通看不见面体现出民族政策是政府行也是公众行长期以人们似乎已固定化认民族政策是政府行其结是社会公众责任淡了民族纠纷、冲突出现往往要政府出面普通民众怕、躲、靠、看不主动问题化矛盾这说明民族政策引领和规作用社会基层发挥得比较薄弱民族政策贯彻实施要创新民族政策要通微观化、具体化、基层化、社会化实施如各民族群众日常交往都能彼尊重对方、包容对方、克制己行、矫正己和他人行真正人人以人那么社会和谐基础才会建立起(二)民族政策程体现民族关怀民族政策制定和实施都是以维护和发展各族人民利益目标民族政策是益民社会工程不只是简单政府行政工作和任贯彻执行项民族政策催化剂是民族关怀所谓民族关怀就是要具体政策实践程相关人员带着感情工作诚心诚带着对受益民族尊重、爱护和关心工作这是政府公共责任感民族政策执行上对公职人员要是政府人员伦理主性体现高效应民族政策实践程离不开民族关怀因素民族关怀应充分体现政策制定、政策执行、政策评估和政策监控等各环节民族政策制定是整政策程起始阶段和首要环节这阶段要进行充分地调研究汇集各方面民族发展政策向和信息广泛争取各方面见进行科学论证进行政策实施预测形成政策提案合法化程成正式准备付诸执行民族政策这阶段了确保形成政策合民应把民族政策制定置放整社会环境吸纳广泛公众参与通民调、信息公开和新闻媒体介入、举行听证会等途径、方式了各方反应了受益民族群众和利益相关民族群众真实想法以确保政策目标真正民族群众所急、民族群众所想民族政策执行是构成政策程介环节是将政策既定目标化现实唯途径因这环节相当重要这环节身又包括政策宣传、政策分、物质和组织准备、试和全面铺开等环节体现民族关怀以尊重民族群众知情权前提通必要宣传让民族群众了政策容和目让民族群众觉得民族政策与其生活密切相关从而支持政策积极参与政策执行体现民族关怀也体现充分发挥民族治地方作用上通民族治地方对民族治权充分运用发挥出政策效益这环节应该充分发扬民主避免主观作风和单行政行模式化要从当地实际出发当地各族人民些对口援建项目采取交钥匙工程做法往往忽视了必要民族关怀了各族群众、相信各族群众、依靠各族群众正是科学发展观以人理念践行民族政策评估是判断政策效重要环节政策评估将政策继续、调整还是终结提供依据有利促进民族政策制定及其运行科学化和民主化民族政策评估可采用专评估、民收集、综合评估等方式要以政策效、效益、效率评估重以科学发展观指导从济指标、环境指标、生态指标、民指标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民族政策监控贯穿整政策程始末是不可缺少环节通这环节监控政策制定、执行、评估和终结有助确保政策是否得到贯彻实施以达到预期效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就是要挖掘民族政策监控发挥各级人民代表会、各级政府机关、各级司法机关、各级党委、民主党派、广人民群众和人民团体作用尤其应吸收受益群体代表参与政策监控工作(三)从群体受益向地区受益和体受益化目前我们民族政策是族体共享政策[0]这传统新国建立初期从新国建立初期到计划济代除了满族、回族以外我国少数民族多集分布传统居住区域民族社会环境相对封闭、稳定民族社会部社会分层情况不突出因当实际情况下实现民族政策族体共享是合理至今日我国民族政策整体运行环境发生了明显变化是随着市场济向纵深发展、向横向拓展民族成员跨传统居住区域多向流动增加民族散居化趋势更明显也就是说从新国建立初期到计划济代民族居住区域相对固定民族社会环境相对封闭情况发生了变化二是各民族社会部社会分层现象比较普遍民族成员部贫富两极分化明显群体性民族济社会差距被体化民族济社会差距替代;民族成员地位与待遇比较更直接这种局面致使相社会分层上不民族成员因享受不政策产生不感受三是社会型期各种矛盾相交织渗透到社会各层面、各领域随着我国民主政治发展公平、公正、平等已成人们重要社会价值追获得样发展机会共享改革开放成是各族人民共心声公众维权识、民主参与识都不断地叩问什么生育、入学、就业、提干、福利等方面不实行各民族完全平等以人要体现人关怀要体现对各民族弱势群体样关照国和政府方面要力加强对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扶持力另方面也要做社会整体扶贫工作和对社会弱势群体扶助工作这是以人科学发展观要也是社会和谐发展要由可见如再简单地实施族体共享做法将会定程上违背社会公正原则民族政策实施越越应该微观化、细致化不能再简单地刀切比如某些省招收民族预科班学生招生政策原则上规定录取分数线可降低80分结吸引了批城市少数民族学生报考按照从高分到低分依次录满计划数录取方法实际录取分数线只降低了几分到十几分结是被录取学生成绩但又不愿多上年预科班而这些省欠发达地市要照顾少数民族学生却没有真正享受到政策优惠城市与享受这政策少数民族学生等庭环境和等教育条件汉族学生认这对他们不公平[]这政策实施由没有以照顾差距基础简单以族体受益标准因而其结是该照顾没有受到照顾不该照顾却受到了照顾科学发展观要民族政策实践应通不断创新实现以人既要体现民族照顾又要合社会公平正义原则受益对象界定方面可采取两种思路是将民族照顾与地区照顾结合起即对些发展水平相近、然环境相似、济发展困难相民族和地区实施样或相近政策做到民族发展和地区整体发展步考虑二是由群体受益向体受益基民族群体优惠政策向基人扶助政策渡变基公民权利政府扶助即谁要助政府就扶助谁[]总随着代演进我国民族政策实践环境和整社会环境都发生了新变化各种新问题、新情况不断出现而要有效地这些新问题、应对这些新情况就要以人不断创新.。

中国共产党民族理论与政策的创新和发展

中国共产党民族理论与政策的创新和发展

中国共产党民族理论与政策的创新和发展
乔文良
【期刊名称】《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2(029)001
【摘要】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把解决中国民族问题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

经过数十年的努力,终于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族理论与政策体系,并随着革命与建设的深入而不断力。

以创新和发展,为中华民族的繁荣富强做出了巨大贡献。

【总页数】5页(P6-10)
【作者】乔文良
【作者单位】青海民族学院,青海西宁 81000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5/7
【相关文献】
1.中国共产党解决中国民族问题之纲领政策的理论总结——评《中国共产党民族纲领政策通论》 [J], 杨荆楚
2.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关于民族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的理论和政策——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民族理论研究之十一 [J], 吴相顺
3.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关于民族区域自治的理论和政策——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民族理论研究之七 [J], 石亚洲;金炳镐
4.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关于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理论与政策——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民族理论研究之八 [J], 青觉;金炳镐
5.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关于发展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事业的理论与政策——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民族理论研究之十 [J], 青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科学发展观对党的民族理论政策的创新与发展
作者:邓笑冬刘彦霞张岚岚
来源:《新教育时代》2015年第21期
摘要:我国民族政策的实施有效推进了中国少数民族的全面发展,民族政策的实质也就是推进民族发展的政策。

中国共产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为中国民族地区的经济政治发展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和指导,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对民族政策基本理论的突破,为我国民族问题的解决指明了发展方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构成元素之一。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中国共产党民族理论政策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党为了解决民族问题而进行的制度设计和安排,具有鲜明的中国地域特征,其作为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构成元素之一,对中国社会的政治实践以及现代化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因此必须在我国改革开放和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中坚持对这一思想加以完善。

新时期,我国党中央根据中国当代的基本国情,在坚持以人为本的前提下提出了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为我党民族理论政策的创新和发展带来了新思路。

党中央于2005年正式颁发的民族工作会议《关于进一步加强民族工作,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体现了对科学发展观民族理论政策的高度概括,其基本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思想一脉相承,又在与时俱进中对基本理论和重要政策方面等方面进行了创新与发展。

下面本文就对科学发展观对民族理论政策的创新和发展进行具体分析。

一、在民族基本理论方面的创新
1.对民族这一概念进行重新确定
民族概念的界定是民族理论得以健康科学发展的基础。

我国长时间以来一直在民族概念的界定上沿用斯大林的“四大要素”基本定义,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出现了一些局限[1]。

科学发展观对民族概念进行了重新的界定,从民族特征上对民族现象进行把握,使民族概念的基本内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2.对民族现象和当代民族问题进行客观把握
开始正式提出民族的消亡比阶级的消亡或国家的消亡还要久远和深刻。

明确了民族现象和民族问题具有一定的长期存在性。

社会主义的主要建设时期就是我国各民族共同繁荣和发展的关键时期。

各民族之间的共同趋向在不断增多,但民族特点、差异和经济文化方面的差距却仍
将持续存在。

所以明确指出了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时期民族问题的二重性,进一步揭示了民族问题必然存在和随着时代不断变化发展这一内在规律。

二、为民族问题的根本发展指明了道路
《决定》中明确说明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就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道路。

这一观念隶属于科学发展观民族理论政策的第二个层次上[2]。

重点强调我国的民族问题的解决,只能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一事业中得到逐步关注和解决。

科学的指出我国当代社会的民族问题隶属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总问题之中,又进一步明晰了解决民族问题和社会主义建设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为民族问题的根本发展指明了方向。

三、明确指出了我国当代社会解决民族问题应该坚持的基本原则
1.明确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宗旨是应该维护国家统一发展
2.强调解决各民族问题应该始终坚持民族平等的根本原则
《决定》在第七项条款中指出,我国各个民族一律平等,国家和各族公民之间的关系是权力和义务协调统一关系。

在我国建国之初就正式将民族平等的根本原则写进了《共同纲领》之中,但是科学发展观第一次从法律层面将民族平等原则具体演化为各族公民与国家之间的权力和义务关系,是一种理论政策上的突破和创新。

3.强调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制度保障
理论上,明确说明缓解和解决我国各民族问题的基本理论政策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文明等方面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正式提出了“三个不容”的重要思想论断,也就是说“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为中国共产党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经验不容置疑;作为我国治国理论中的一条基本政治制度不容动摇;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政治优势不容削弱。

”[3]在实践上,正式颁布了实施民族区域自治法规的若干规定。

是我国政治建设中贯彻落实民族区域自治法的第一个正式配套法规,标志着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坚持和完善迈出了新步伐。

4.科学揭示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是我国民族关系具有的本质特征
科学发展观中的民族理论政策从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民族关系的基本性质出发,正确理解和把握了时代背景下处理民族关系的主要问题,指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是我国民族关系的本质特征,并根据这一特征确定了新时期处理我国民族关系的基本方针政策和发展目标。

5.指出了我国民族工作的主题思想为各民族人民的共同团结奋斗和繁荣发展
我国民族工作的主要思想任务在于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共同繁荣发展。

正式确立了国家政策帮扶、发达地区经济技术等援助、民族地区自立更生的综合发展机制。

6.重点强调全面提升各民族基本素质是解决民族问题的前提条件
《决定》中的第11项条款明确提出应该在当代社会社会主义文化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的先进文化,大力推进和发展少数民族的社会建设事业,全面提升各民族人民的基本素质,为民族问题的解决创造条件[4]。

7.强调结局民族问题的关键是少数民族人才和干部的培养
《决定》中的最后一项条款突出强调了培养少数民族人才,选拔少数民族干部是解决民族问题、做好民族工作的关键,并在分析中进一步指出少数民族干部在少数民族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应该是管理长远的、根本的民族大事。

这是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开放以来对少数民族干部理论政策建设的一次重要发展。

结语:
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科学发展观对马克思民族理论的创新和突破,真正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上对民族问题进行了重新确定,并指出了现阶段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重要方式和原则,表现出我党在时代背景下对民族问题基本性质和规律的科学认知和把握。

可以说,为有效解决我国当代民族问题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科学的政策指导,开创了新时期我国民族工作处理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 刘世哲.民族理论政策热点问题的讨论与启示[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3(10):1-7.
[2] 黄仲盈.党的民族理论政策在广西成功实践的经验与启示[J].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4,25(3):64-68.
[3] 龚永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政策体系的生成轨迹——中国梦与构建共有精神家园的民族理论研究系列之五[J].广西民族研究,2014(5):1-11.
[4] 杨春彩.论中国共产党民族理论和政策的与时俱进[J].社会主义研究,2007(5):70-7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