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家金士焯对当前书画艺术发展近况及建议(概要)
冷逸荒率 清新绝俗-试述弘仁绘画风格(金士焯艺术硕士毕业论文)
冷逸荒率清新绝俗-试述弘仁绘画风格金士焯中文摘要:这篇论文主要是通过弘仁的生活经历、性格来谈弘仁的绘画风格的形成过程,从他早年的家境入手来阐述一个艺术家性格的形成对其今后的艺术道路及其精神品格、艺术风格的影响之深。
他开创了独树一帜的新安画派,是“新安画派”的奠基人。
与杳士标、孙逸、汪之瑞并称“新安四大家(亦有称“海阳四家)。
艺术家的天赋、勤奋和他对艺术的痴迷和执着追求是绝对分不开的,当然,历朝历代任何一个有成就的艺术家都是与他对传统的继承和发展也是密不可分的,弘仁也不例外,他对五代宋元的大家和经典名作时刻揣摩学习,如痴如醉,潜心研究古人的技法、用笔用墨,构图意境,尤其是晚年更加喜欢倪瓒的风格,逐渐形成他的那种“冷逸荒率、清新绝俗”的绘画风格。
同时,他与石溪、八大山人、石涛三位僧人一起被称为清初“四僧”,在清初画坛上掀起一股革新传统、抒发性灵的新潮一派。
弘仁的山水画在师法古人的同时更加注重师法自然、师法造化,强调自己的对自然造化的独特感受和认识,他把自己的情感和沧桑的经历尽情地融入到他自己的绘画世界中去,最终形成他那种:冷峻、萧逸、简峭、清淡、独特的山水画风格意境。
关键词有:冷逸荒率、清新绝俗、心境、师造化一弘仁生活在明末清初的十七世纪,那时正值整个社会动荡不定,他从一个世俗凡夫走向佛门成为一个遗民画家,在当时还开创了独树一帜的新安画派,是“新安画派”的奠基人。
与杳士标、孙逸、汪之瑞并称“新安四大家”(亦有“海阳四家”之称)。
同时,他与石溪、八大山人、石涛三位僧人一起被称为清初“四僧”,在清初画坛上掀起一股革新传统、抒发性灵的新潮画风。
因此,弘仁也成了当时非常重要的人物之一。
他的绘画作品给人一种“清淡冷逸”的苍凉寂静之感,他早年师法元四家的黄公望、倪瓒及宋画,形成了刚劲有力的线条功夫和沉稳的画面境地,晚年尤其喜爱倪瓒的清淡虚灵之气,加之个人把身心全部倾注于对绘画的追求之中,最终形成自己的“冷逸荒率、清新绝俗”的绘画风格。
从希施金浅谈写实风景油画的绘画技巧
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课程考试试卷考试科目:书画研究(A 卷)课程编码:考试形式:开卷(开/闭卷)考试时间:分钟适用年级:一年级学年学期: 2011-2012 学年第一学期考生学号: M 考生:侯鹏飞考生专业:美术学考生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页,试卷如有缺页或破损,请立即举手报告以便更换。
2、考试结束后,考生不得将试卷、答题纸和草稿纸带出考场。
-----------------------------------------------------------------------------------------------------------题目:选取一个与“中外美术史”密切相关的论题,写一篇不少于3000字的学术论文。
要求:1、符合学术论文写作的规(包括标题、摘要、关键词、注释、参考文献等的写作规)2、要写出一定的新意。
严禁抄袭。
3、请提交打印稿。
从希施金浅谈写实风景油画的绘画技巧摘要:写实风景油画可以说是历经了整个油画的发展历史,虽然在照相机问世以后,众多画派画家对于写实风格的绘画存有偏见和争议,但它能仍然存在至今,并被广大绘画爱好者所钟爱,就一定有它不可替代的原因。
希施金的绘画原则是“临摹画不应当加上想象”。
我是不是可以理解为希施金认为写实画作,应该充分尊重客观事实?答案显而易见,这也论证说明了写实油画的特点,客观性和真实性。
希施金的风景油画作品构图饱满充实,仿佛是自然环境随意切割的一块,而未加任何修饰。
但是这样的构图又是照相机不能比拟,也是不可取代的。
从某种意义上讲,或许这正是艺术的灵魂所在。
那么希施金的风景油画艺术具有什么样的特点?他的写实风景油画中典型的创作素材有哪些?而这些素材又有怎样的绘画技巧?带着这些问题,接下来我将做详细的阐述。
关键词:希施金绘画技巧创作油画一、希施金风景油画的创作背景及其艺术特点1.希施金风景油画的创作背景伊凡·伊凡诺维奇·希施金(Ivan I.Shishkin)(1832—1898)是十九世纪后半叶现实主义风景画的奠基人之一,巡回展览协会的会员与创始人。
养胸中丘壑,造浩然气象—专访画家金士焯
养胸中丘壑,造浩然气象—专访画家金士焯2021年11月,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举办的“墨影彩韵〞的画展上,50余幅水墨、彩墨佳作赢得了众多观者的好评,不管是诗意盎然的小品国画,还是气势磅礴的泼彩写意,其画面都满溢空灵之气,以简逸奔放、明快温馨的风格使观者得到心灵的洗涤。
他们中的很多人,从此都记住了画家金士焯的名字。
金士焯是安徽灵璧人,灵璧地杰人灵,作为楚汉相争的古战场,传说人物钟馗的故里,中华奇石的主产区,素有“虞姬、奇石、钟馗画,灵璧三绝甲天下〞之誉。
生活在这样一个人文荟萃之地,耳濡目染之下,金士焯在很小的时候就对绘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因为家庭条件的关系,金士焯并没有多少时机开展自己的爱好,但仅仅是繁重课业之外的私下涂鸦,却也让人惊喜于他在绘画方面的天赋。
或许是上天眷顾有梦想的人,初中的时候,金士焯迎来了自己的人生转折。
他遇到了对自己影响至深的一位美术老师,并在老师的支持和鼓励下,决定报考中央美院附中。
一石激起千层浪,因为学习成绩优秀,金士焯当时的班主任对他寄予了极大地期望,并不支持他走绘画这条路。
面对老师的质疑,金士焯表现出极大地韧劲,并最终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中央美院附中,而他也是当年安徽省唯一一位考入美院附中的学生。
在美院附中的学习让金士焯打下了坚实的绘画根底,1995年他又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中央美院国画系,师承贾又福、刘牧、李铁生、李少文等名家,从此开始了他在山水画方面的艺术探索。
在美院学习期间,对金士焯影响最大的当数贾又福先生。
作为李可染先生的弟子,贾又福先生在山水创作方面一直主张对景写生,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这深深影响了金士焯以后的创作之路。
金士焯因袭李可染先生“对景创造〞的精神,多年来,他勤孜不懈地深入生活,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大自然的奇观壮景,皆收笔下。
但他又并没有从外表上模仿“李家山水〞的范式,而是在对景写生的过程中,紧扣“笔墨〞与“感受〞这一中国画特有艺术形式语言,在“制作〞方法泛滥的当今画坛,给人耳目一新的感受。
浅谈山水画的继承与创新——金士焯
浅谈山水画的继承与创新金士焯关键词:章法.造境.透视.三远法.画论.美术史内容摘要:首先,继承与创新,这是中国画创作规律中一个不老的课题,也是中国绘画发展史上经常碰到而且又反复争论的一个课题,是当今画坛每个人都无法逃避必须直面的问题。
历朝历代的画家、风格、师承、流派、画论、画评,都脱离不开继承和创新这个范畴。
其次,继承与创新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有继承才谈的上创新,论创新必然涉及继承传统。
李可染先生说:“用最大的功力打进去,用最大的功力打出来”。
说的就是继承与创新。
一千多年前,范宽说过:“前人之法,未尝不近取诸物,吾与其师于人者,未若师诸物也;吾与其师于物者,未若师诸心。
”更是对继承与创新做的最绝妙的注解、阐释。
再次,继承与创新,是一个巨大的历史课题,妄图把它完完全全的解释清楚是不可想像的。
本文通过从自己在多年的临摹,写生,创作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入手,试图阐明在山水画学习过程中,继承与创新的重要性及其独特性。
中国画,尤其是中国山水画的创新,有从西方进行置换借鉴的可能吗?表面上看是有的! 比如说:“打轮廓,打形”。
也的确能让初学者简单明了的掌握西画的基本艺术规律,比如说:“透视”。
像我们这麽大年龄的很多人在学习绘画的时候,一上手学的就是:怎样画几何形体?什么是“透视”?之后的瓶瓶罐罐,石膏头像,一直到人体组合,也总离不了“透视”,而且大有愈演愈烈,不肯罢休之势。
表面上看是行的通的,那么表面之下行吗?我认为:严格说来,西方的艺术规律在中国画里面是行不通的!就拿“透视”来说,那是有它独特的社会、历史、文化、哲学之背景的。
它所依托的并非单纯的绘画美学,而是在西方的建筑、秩序、数学、哲学的大树上面开出的奇葩。
古希腊欧几里得所著之《几何原本》,被尊为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座宏伟的演绎推理大厦,是世上最美丽的逻辑剧本。
号称是一部事物秩序之书,一部空间理性的黑夜之书,一部想探索上帝存在的形式之书。
我想:这可能是我们学素描几何形体、透视,画那些苦躁的瓶瓶罐罐时无论如何也想不到的,怎就一句透视了得?同样,中国的文化传统,那些渗透到中国人骨头里的东西,也不是西方人简简单单就能弄明白的。
论俞致贞工笔花鸟画的艺术成就
俞致贞是20世纪杰出的女画家。
她把自己的一生都贡献给了工笔花鸟画事业的挖掘、传承和创新,创作了大量精美的作品。
同时,作为美术教育家,俞致贞还培养了一大批从事工笔花鸟画创作的队伍,促使工笔花鸟画这一传统艺术在21世纪的今天呈现出更加丰富多元的面貌。
下面,我从意境、构图、造型、笔墨、设色等方面对俞先生在工笔花鸟画艺术上所取得的成就,进行更加具体深入地分析。
1.意境幽深 情景交融看俞致贞的作品,首先给人以艺术上的联金鸿钧,1937年生于北京。
曾任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花鸟画室主任、北京工笔重彩画会名誉会长、北京齐白石艺术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工笔画学会常务理事等。
现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金鸿钧照片一组金鸿钧创作草图□ 金鸿钧论俞致贞工笔花鸟画的艺术成就·室馆天地CHINESE A RTISTS I N P AINTING & C ALLIGRAPHY .总第 期2023 0616432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想—美好、舒畅,自然生动的花鸟形象、典雅活泼的色彩,引人遐想深思,使观者得到更深刻的审美体验。
从俞致贞创作的审美格调来说,她笔下的花在盛开、鸟在飞鸣,蜂蝶舞动、蔬果茁壮,令人感到阳光灿烂、生机勃勃。
俞致贞喜欢画芙蓉、菊花,而芙蓉、菊花都是在百花凋谢、寒冷的秋天霜降以后开放的,古人称之为“拒霜”和“傲霜”。
俞致贞画它们不惧寒风和秋霜,在秋风中凛然盛放的美丽姿色,意在歌颂它们顽强不屈的生命精神。
俞致贞很爱画荷花,有《白莲》《新花尚怯晓波寒》等佳作。
俞致贞用青绿色渲染随风翻卷的荷叶,衬托出亭亭玉立的荷花。
仿佛使人置身于水边,感受徐来的清风,欣赏到古人咏叹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的意境。
因此,俞致贞笔下的芙蓉、菊花、荷花,常常传达出一种高洁、清幽、淡雅的艺术格调,这也正是俞致贞人格精神的写照。
浅谈中国画与书法之间的关系——金士焯
浅谈中国画与书法之间的关系——金士焯中国画与书法之间的关系,一方面是因为两者在其工具材料上的相同,特别是毛笔这一特殊的工具,其执笔、运笔的方法也是基本一致,而另一方面是关于用笔的要求,自古就以中锋为上的基本规范和理念,作为书法和中国画所秉持。
所以唐代张彦远说“书画异名而同体”。
书画自古就是相通,古人就有“书画同源”的说法。
用石涛的话说是“其具两端,其功一体”。
历史上一身兼书画二任者大有人在。
有以书入画者,也有以画入书者,有以画名世者,也有以书名世者,所以就出现了画家的书法和书家的绘画。
画家作书多将其绘画之笔墨意趣之于书,故书有画意;书家作画,擅长将书法的笔法气韵用之以画,故画有书味。
无论是画家之书还是书家之画,高水平的其法与理都是相通的。
在书法史上,画家书法也是一支不可忽视的。
简单一点说,从宋代的米黼开始,元代的赵孟頫,明代的沈周、文征明、董其昌,清代的石涛、八大、郑板桥、金农、赵之谦等,除了在绘画上的成就之外,他们在书法艺术上面也有特殊造诣,他们的书法在那个时代中也可谓独放异彩。
以至于到了二十世纪,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潘天寿等大家也都是享有盛誉书法名家啊!他们书法方面的成就在他们绘画中都有明显的体现,因此说明书法给他们的绘画成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相反,他们的书法又得益于在绘画形式美方面的启发,使书法所表现出不同于纯粹的书家的魅力。
画家书法比较有造诣者,常在书法形式中另辟蹊径,不断创造新的形式和语汇,个性鲜明,“艺术”意味突出。
宋代的尚意书风,米黼最为典型。
董其昌的山水画以淡取胜,又以其画之淡墨,运用于书,使其书法之墨法层次丰富,于笔法之外,从墨法上开创新路。
八大堪称以书入画,以画入书的代表。
他将书法和绘画两个方面相互渗透、相互联系,使其书法充满了画意,绘画增强了书法的意味。
三百年来,八大是以画家名世的,但人们往往忽视,它的绘画成就是以其深厚的书法功底为基础的。
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书法上的“八大体”,也就不可能出现风格独特的八大画的风格,书画兼通的八大十分重视书画的内在联系,不仅在创作实践上将书法的用笔和字体的空间造型渗透于绘画,而且在理论上明确提出“画法兼之书法”的主张。
浅谈金石画派的影响及其对当代画坛的启示
浅谈金石画派的影响及其对当代画坛的启示作者:刘蕴林来源:《文教资料》2015年第14期摘要:金石画派是清代晚期画坛上受金石研究风尚影响而崛起的一个新画派。
其艺术风格对晚清画坛及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本文主要通过阐述金石画派的产生背景及艺术特点,来分析它对晚清画坛的影响及对当代画坛的启示。
关键词:金石画派影响当代画坛启示金石画派是清代晚期画坛上受金石研究风尚影响而崛起的一个新画派,以吴熙载、赵之谦和吴昌硕为主要代表人物,主要艺术成就体现在写意花鸟画方面。
金石画派的产生源于金石考据和碑学的兴盛。
金石学形成于北宋,明清时期再次兴起。
尤其是清代中叶以后,考据学和金石学的研究非常盛行。
不仅推动了书法和篆刻的发展。
也对绘画领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直接促使了金石画派的诞生。
金石画派的成就主要体现在花鸟画的创作上。
其风格特点是将书法的用笔方法以及金石篆刻的趣味等因素引入绘画。
画风雄强古拙,笔墨厚重,气势宏伟,开创了晚清画坛写意花鸟画的一代新风。
在晚清绘画史上,对金石画派的研究一直不是很多。
这其中的原因比较复杂。
一方面,金石画派这一说法虽然由来已久,并且已经得到现当代一些著名学者的认同。
但目前个别研究者还存在异议。
另一方面,主要因为这一画派的代表人物和海派的密切关系而导致的混淆。
例如吴昌硕,他既是晚清金石画派“一脉相承”的代表画家,同时又是海派的领袖人物,在队伍庞大的海派影响之下,其独立性和价值地位相对来说就有可能被削弱;再者,或许还有别的原因,比如对晚清绘画史的研究本身还不是很成熟,等等。
总之,这些原因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对这一画派的认识和研究。
一、金石画派的产生纵观晚清画坛的发展状况,不难发现,金石画派的产生并非偶然,而是时代发展之必然,或者说是应运而生的。
从清初一直到太平天国运动爆发。
以“四王”为首的“正统派”在清代画坛上占据着主导地位,左右着画坛的发展方向。
但是到了乾隆时期。
“正统派”开始在画坛上呈现衰颓之势。
年度评选名家名作——著名画家金士焯
年度评选名家名作——著名画家金士焯【艺术简历】金士焯,原名金维久,1991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附中,1995年直升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1999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山水专业,获学士学位。
2008年,中央美院中国画学院当代中国画研究生班毕业,师从贾又福、张立辰、田黎明、许俊、陈平、姜宝林、崔晓东、李铁生等先生。
2011年,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获艺术硕士学位,并获“庄汉生”优秀毕业生奖。
现供职于文化和旅游部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美国纽约电影学院客座教授、硕士生导师。
大同大学美术学院客座教授。
文化部青联委员、青联书法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美术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北京齐白石艺术研究会会员、曾任全国政协礼堂主管《中国水墨》杂志副主编。
曾任中国文化报美术周刊记者编辑。
作品欣赏《灵山早春》210cm×110cm 年代:2011 材料:仿古绢矿石色《天下都城隍》《临潇湘图卷》140cm×50cm 年代:2011 材料:绢本水墨矿石色《千里江山鸿运来》240cm×110cm 年代:2021 材料:纸本矿石色《青山滴翠万壑争流》240cm×64.5cm 年代:2021 材料:麻纸矿石色《青山万古翠》138cm×34cm 年代:2020 材料:纸本水墨矿石色《大唐三藏圣迹图》137cm×64.5cm 年代:2014 材料:麻纸矿石色《万壑滴翠图》180cm×98cm 年代:2021 材料:泥金纸矿石色《盛世荷花》240cm×110cm 年代:2014 材料:纸本矿石色《三清仙姿图》138cm×34cm 年代:2014 材料:宣纸水墨《丰乐湖春意》100cm×38cm 年代:2006 材料:纸本彩墨《元半山亭诗意》180cm×98cm 年代:2017 材料:水墨纸本《三清烟云出笔端》53cm×39cm 年代:2014 材料:纸本水墨《万寿图小景》45cm×35cm 年代:2014 材料:纸本水墨《女神宾馆》45cm×35cm 年代:2014 材料:纸本水墨《葛玄献丹处》45cm×35cm 年代:2014 材料:纸本水墨《山雨欲来独秀奇》53cm×39cm 年代:2014 材料:纸本水墨《三清雨雾图》53cm×39cm 年代:2014 材料:纸本水墨《仿巨然山水》50cm×50cm 年代:2011 材料:纸本水墨矿石色《三羊开泰》61cm×29cm 年代:2015 材料:泥金纸水墨矿石色作品多次参加国际及国内重大展览并获奖:1999年,参加中央美院毕业生作品展,在中央美院美术馆展出。
韩国书协主席金兑庭先生点评当代书画家,针针见血
韩国书协主席金兑庭先生点评当代书画家,针针见血韩国美术评论家金兑庭先生谈中国美术(摘选)Q:金先生,你怎么看中国当代美术的现状?金:中国美术最重要的不是油画,也不是国画,更不是其它什么画,而是文人画,文人画是中国艺术的灵魂性存在,中国哲学的不可言传的思想与精神,统统反应在文人画的笔墨境界里。
这是中国美术最重要的艺术,但是在中国当代我们看到的,重要的精神统统变成不重要的东西,不重要的东西反而变成这个时代最重要的,简直本末倒置,真的变成假的了,假的变成真的了,乌七八糟的,在北京798、宋庄等等地方,看不到真正的艺术。
所谓的当代艺术不过是美国人、西方人的娱乐产物,不是从中国人自己血液里流淌出来的精神与生命,这类作品不用多看,知道就行了。
中国美术的未来与真正崛起还是要从自己民族文化的内在去探寻挖掘,“从母语出发”提的很好,就是要真正认识自己老祖宗的智慧文明,将这种原本的智慧文明在当下发扬光大,唤醒其内在新的生命,才能成就真正的中国当代艺术。
真正好的艺术不是天上掉下来,完全是我们心情中出来的,艺术是心情最干净的时候出来的,我们的心污染很多,很多人没有洗干净自己的心。
不干净的心灵怎么可以生长出来纯净的艺术?外国很多艺术家很纯粹,我在美国见到很多这样的艺术家,完全一心一意在作自己内心里的事情,日本也有很多纯粹的艺术家,他们对艺术都很虔诚,并有敬畏心。
而我在北京见不到这样的艺术家,大家好像都很疯狂的丢了魂一样的追逐金钱、房子、名车,好像这就是做艺术的根本目的,太危险了,太可怕了,我从来没有见过像中国艺术家这么喜欢钱的艺术家,中国当代美术的确走到了危险的边缘。
我见到太多的中国艺术家都是自高自大,傲慢的,作为艺术家是很危险的,应该谦虚。
中国大多的艺术家太现实了,不考虑精神,只考虑金钱,市场,送礼等,中国的艺术家大多都是这样的。
真正好的作品不好卖,很多人也看不懂,真正好的艺术家的作品不好卖。
真正的艺术家很纯洁,好看的艺术好卖,水平最差的买的最好,在国内摆地摊的到国外去打旗号称‘著名艺术家’的作品却卖的很好。
清代画家代表人物之——金廷标,创作态度严谨,下笔一丝不苟
清代画家代表人物之——金廷标,创作态度严谨,下笔一丝不苟金廷标(? -1767)字士撰。
乌程(今浙江吴兴)人,其父金鸿亦为小有名声的画家,廷标能绍父艺,擅画白描人物,亦善写真(肖像),兼能花卉、山水、乾隆二十二年(1757),乾隆帝第二次南巡时,金廷标进献《白描罗汉图》,得乾隆“称旨”,遂得以入宫供职,成为当时的一名宫廷画家。
金廷标年轻时落拓不羁,后来才专心画画,一路逆袭,艺术成就远超名不见经传的父亲金鸿,成为一个全才画家,能绘人物、山水、花卉、界画。
清代金廷标《仕女簪花图》绢本设色223×130.5cm 故宫博物院藏乾隆二十二年(1757)二月,乾隆皇帝第二次南巡,金廷标以一介布衣之身自荐,进献《白描十六罗汉》册,获得乾隆的赏识,诏入画院,供职如意馆,直至乾隆三十二年(1767)去世。
清代金廷标《岩居罗汉像轴》纸本设色99.5×53.2cm 故宫博物院藏初进画院的时候,金廷标只是普通的“画画人”,每月钱粮银3两,公费银3两。
不过,由于他勤谨,画作又机趣频出,很快获得乾隆皇帝的青睐,俸银从每月6两升为8两,到乾隆二十六年,俸银标准更是提升为11两,与丁观鹏同等级。
在乾隆二十八年,金廷标因父亲去世回乡丁忧时,获得全薪休假的殊荣,当时的画家无不羡慕。
清代金廷标《冰戏图》纸本设色121×64.8cm 故宫博物院藏乾隆三十二年(1767),金廷标因病去世,乾隆亲自下旨,令把金廷标棺柩运回老家安葬,当时对金廷标的称呼是“如意馆行走、七品官”,这对于宫廷画家来说是无上荣耀,要知道,一般画院的画家是不授外官的,也没有品级顶戴。
清代金廷标《画仙舟笛韵》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乾隆对金廷标的评价非常高,将其与顾恺之、陆探微相提并论,并为金廷标作品题了很多诗。
石渠载有87幅金廷标的作品,《清高宗御制诗文全集》以金廷标画作为题的御制诗多达78 首。
金廷标去世后,乾隆命人把金廷标粘壁的画全部揭下来装裱,收入《石渠宝笈》,并在一些遗画上重新题诗。
中国近现代“金石画派”的演变
中国近现代“金石画派”的演变【摘要】中国近现代“金石画派”的演变源于对传统绘画形式的探索和变革。
起初,在中国绘画史上,“金石画派”并不显著,但随着近现代艺术的发展,“金石画派”逐渐崭露头角。
这一派别注重笔墨结合的表现手法,强调对金石文字和石刻艺术的借鉴与创新。
其特点包括线条简洁有力、构图独特、用色严谨。
金石画派对传统绘画产生深远影响,开启了中国绘画艺术的新时代。
代表性作品如徐悲鸿的《川江号子图》等倍受推崇。
在当代艺术领域,金石画派得以传承与发展,为中国艺术界注入新的活力与创意。
“金石画派”在中国近现代绘画史上拥有重要地位,其影响和意义不可忽视,是中国艺术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关键词】金石画派、近现代、起源、绘画史、地位、兴起、发展、特点、影响、传统绘画、代表性作品、当代艺术、传承、影响与意义、未来发展、演变历程。
1. 引言1.1 金石画派的起源金石画派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近现代绘画史上的新兴派别。
这一派别的形成主要得益于清代末期的文化启蒙运动,其中知识分子们开始关注并研究古代金石文化的艺术形式。
金石画派的创始人们通过对古代铭文、石刻和铭文的研究和借鉴,逐渐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绘画风格。
这一风格融合了中国传统绘画技法和金石文化的特点,强调线条的简洁和笔墨的严谨,展现出一种古朴、深沉的艺术气质。
1.2 金石画派在中国绘画史上的地位金石画派作为中国绘画史上的重要流派,具有其独特的地位和影响力。
在中国绘画传统中,金石画派被视为一种“新兴派”,其独具的技法和风格使其在绘画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金石画派的出现,开创了绘画领域的新思路和新气象,为传统绘画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创意。
其倡导的“以石代墨、以金代纸”的理念,颠覆了传统绘画的材料和技法,使得作品呈现出独特的质感和表现力。
在中国绘画史上,金石画派的发展和壮大,对于推动了中国绘画的现代化进程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其作品在国内外展览中备受瞩目,为中国绘画赢得了广泛的国际声誉。
中国近现代“金石画派”的演变
中国近现代“金石画派”的演变自清朝末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近现代绘画取得了长足进步,其中金石画也在其中占有一席之地。
金石画派是近现代中国绘画领域内的一支较为特殊的派别,它之所以被称为金石画派,是因为它的技法多从金石刻刻中吸取营养,而成为一种独特的绘画形式。
在漫长发展过程中,金石画派经历了不同的演变和发展,本文将主要从技法和风格两方面,谈论金石画派的转变。
首先来谈技法上的变化。
金石画的寻本之道,在于传统的金石拓印。
金石拓印本质上就是把金石碑文或图案上的凸起部位涂上墨汁或其他涂料,再压上纸张,印出金石的轮廓,用来作为绘画的模板,这样可以达到真实传神的效果。
金石拓印虽然效果极佳,但由于纸张的限制,只能印制金石的轮廓纹样,因此造型单调,对于绘画的变化和发展有着一定的制约。
随着技术的发展,传统的金石拓印已经不能满足绘画需要,于是金石画家们开始尝试新的技法和手段。
例如,对金石拓印的轮廓进行补充和变形,加入自己的想象色彩和造型,实现了由模拟到创造,生动活泼的表现手法。
另外一些金石画家则将传统的金石绘画技法与现代的水粉、丙烯、油画等媒介相结合,创造出更加多样化的作品形式,表现了金石画派丰富的内涵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在风格上的转变是金石画派的另一重要方面。
早期的金石画派注重技法的传承和创新,尝试将金石的凝重、厚重、端庄等特性移植到绘画中来,以追求形式的严谨和精湛的技艺表现。
在素材上,早期的金石画派更加注重历史文化价值的挖掘和发掘,以题材上的传承和批判,表现了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和热爱。
进入20世纪下半叶,随着社会的变化和思想的解放,金石画派开始出现向半抽象、抽象、写实多元化方向转化的趋势。
这些画家用自己的内心世界,去体现物象,表现普遍性的形态和精神内涵,使作品更加理性现代化、时代感强。
在素材方面,新时期的金石画派更加注重当代社会现象的关注和表达,以对时代发展的独特视角和思索,表现了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反思。
在当代,金石画派的发展呈现出更为多样化和开放化的趋势,表现出多元维度的审美和风格特色。
荆浩《笔法记》的美学阐释
2018-11文艺生活LITERATURE LIFE荆浩《笔法记》的美学阐释傅玉(青岛科技大学,山东青岛266061)摘要:荆浩是唐末至五代杰出的山水画家,开北派雄浑山水画之先,成为关全、李成、范宽、郭熙等人师法的对象,对其后山水画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他写作了《笔法记》一文,阐述他的绘画美学思想。
《笔法记》提出山水画“图真”“六要”“四势”“二病”等美学观点,强调笔、墨在山水画创作与山水画评论中的作用,将山水画美学理论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并对郭熙、韩拙等人的山水画思想产生较大影响。
关键词:荆浩;《笔法记》;山水画;笔墨中图分类号:J2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8)33-0011-01《笔法记》中的“真”是荆浩最重要的审美准则。
“真”就是“气质俱盛”。
这里的“质”,是相对于“气”而言的形质。
“真”是外在形质与内在生命力的统一。
山水画的本质和目标就是“图真”,就是创造出一个表现自然山水的形体和生命的审美意象。
荆浩之“图真”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是“形似”和“气质”的统一,“华”和“实”的统一,内在精神与外在形貌的统一,主体与客体的统一。
它们互为表里,不可或缺。
获得“真”的决定性因素,即在于“气”的有无。
“气”是物象的内在精神本质。
在绘画表现方式上,既包含了尊重实体物象形色状貌变化多端的生动性,又强调了在把握山水的本性和生命基础上的主动创造。
因此“真”的艺术形象,并非自然主义的描摹,而是包含了画家主观精神的创造。
它既非原来物象的简单摹拟,又非主观臆造,而是融会了主观情思与客观生命的艺术意象。
“真”就是“自然”、“生意”,就是“一气运化”,是“生命精神”。
“生命”、“生气”、“生意”、“生机”就是“真”的本质与内核。
艺术家通过自己独特的方式赞誉它、追求它、表现它。
可以说,对宇宙生意、生机的追求与表现是传统中国绘画表现的核心精神,也是中国绘画贯穿始终的追求,生命精神就是中国画的灵魂。
从传统中走来——读国画家金士焯作品
从传统中走来
——读国画家金士焯作品
——农公.文
在当今崇尚独创性的时代,谈传统与继承似乎是不和适宜了。
绝大多数的中青年艺术家都在夜以继日的追求创新和独特,然而,青年画家金维久却仍在孜孜以求古人与传统的精髓。
不断从中汲取丰厚而博大的营养,与自己现在的心得努力地结合并逐渐融为一体,最终逐步转化为个人风格,以确立自己在艺术的海洋中站立一席之地。
我刚读过画家的几幅作品后,就深感画家在传统继承上的深厚底蕴。
从作品中不难看出画家直追唐宋之严谨与大气的风格和精神,但作品的意境和形式已经远远超出简单的摹仿只层次,而从古人的精神中获得一切,以求“形、神、气”的统一。
画家
通过从附中到美院的多年扎实的基本功训练,从小养成一种认真严谨、塌实纯朴的性格和创作理念,以古人之心、传统之法表达自己当今的思想感情和人生信念。
作品中自然会充满着时代的气息,在清净中露出丝丝悲凉,苍茫中包含着浓浓的乡土之情,流露出渴望人与自然的完美和谐与统一,人与人的纯真与关爱之情。
这与画家丰富的人生阅历与扎实的传统功夫是密不可分的。
近几年,画家又对元、明、清的主要大家进行研究和学习,不知不觉又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中去,使作品又增加了一些文人气息。
清淡雅致又不失厚重之感,特别是继承了元倪云林的疏远淡雅之气,又具有清代八大苍凉之风格,石涛天真纯朴、笔墨洒脱之灵秀……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青年画家金维久对艺术的不断探索与追求,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他将会创造出更多“令人神襟为之一畅”而迥异时流的绘画作品,走出
一条属于自己的创新独立的艺术之路。
临石涛《江行册》有感——金士焯
临石涛《江行册》所感——金士焯石涛上人的作品,被后人视为珍宝上品,他的绘画艺术不拘成法,也不宗哪一家,独具匠新,看似无法,实际上变古法为我发,构图、用笔、用墨或平淡自然,或纵肆潇洒,充满激情,意境气韵都非同一般。
这本《江行册》画的是作者在舟中行旅所见,构图和意境非常独特和新奇,笔墨大胆奔放,又十分老练,精微之处引人注目,加上作者有着深厚的书法功底,画面题以七言绝句,更加表达画面的意境和画家当时的心情。
我在选择这幅作品时,也是遵循老师的指导,要求自己在用笔用墨上再大胆些,肯定些,构图上我把作者原来的立轴式改变成了一个小斗方形式,原则上没有多大变动,用的纸也有意识地挑了这种麻纸,比较粗糙一些,较生宣又略熟些,冷炭色的麻纸也正好表达作者那种清静之心,在临习这幅作品时,没有像其他几幅那样,去追求整个画面每一部分忠实于原作范本,而是追求石涛作品的神韵,形上以次之了,但是在画的过程中,因为这种粗麻纸,表面比较粗糙,下面有生宣衬着,特别的吸水,湿的时候,墨色和用笔看上去都不错,但等到干了以后,颜色就淡了许多,用笔也渐渐模糊不清,因此,就不得不反复地多画几遍,包括树干枝条的勾勒和刻画,都是五六遍以上了,中景的山石如此几遍,自然而然的也就厚重起来了,层次非常丰富,加之以淡花青皴擦渲染几遍,最后再以浓墨点苔,画几组水草,和那一层层松树相呼应,使得整幅作品沉着浑厚又不乏生动,远景的山和树就更加浑然一体了,山石树木苍润华滋,笔、墨、色几乎融为一体,与范本有了些出入,为了使整个画面统一和谐,近景的几颗树是做稍微细致的刻画,尽可能的把树的姿态表达得生动些,树枝的层次厚度也通过笔墨的变化给表达出来,近处的小坡赋以淡淡的石绿,加上几株小草,也给画面增添了几分活生生的气息,逐多细节之处,也足见石涛在艺术上的修养的高深,观察之细微,对生活的热爱,这是一个艺术家所应具备的最起码的品质。
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从生活中高度提炼概括出来,把自然界最美最有生命力的东西展示给观众,由此,我也体会到我们作为一个从事艺术的工作者,时刻要充满对生活的热爱,一起皆可以入画,自然界处处充满着生机,“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也是对此的最好的总结。
临竹石图所感——金士焯
临竹石图所感——金士焯这幅文征明的《竹石图》扇面,画家当时用的是金笺纸、水墨来表现,虽然纸性是熟的,但是画家把奇石的形态和墨笔处理得生动自然,奇石后那颗老松树,画得苍劲有力,又用积墨,糊椒点来表现叶子,层层积点,墨色浓厚且变化丰富。
石头的下面穿插几株新竹,使这幅作品充满了生机,左上方画家用行书题写五言绝句,诗的内容和字体形式,都与画面其他内容相一致,这也证实了这个传统的绘画诗、书、画、印融为一体的原则,虽然是一幅写意花鸟图,整幅作品能给人无限的意境遐想。
我在准备临习这幅作品时,首先考虑到用笔用墨上的问题,画面山石的墨色清透而圆润,我就想用现在的红星特净皮去体现这些特点,因为红星特净皮生宣对水、墨的敏感性非常高,再淡的墨色也能够体现出来,石头的结构又有些枯笔干练的感觉也能表现出来,两枝小竹竿墨色浓淡变化非常自然灵动,因为是生纸,我在试画时,反复体会了墨和水的适度,加上用笔既要肯定又要生动,可能形上没有完全追求和原作范画一模一样。
而是在神上追求的更加多了点,那几簇新篁姿态极其生动,大小竹叶似乎在风中跳舞,小细枝之间的穿插纵横,既要体现出笔墨功夫,又要符合竹子的自然生态,就这几簇小竹子,我在生宣上一遍一遍地练习了许多遍,尽可能地和古人更加接近,不仅仅是形上,更重要的是神态上,深感只有把这些形烂熟于心里,再去动笔画,才能够随应手,不至于笔顿墨滞,这样才能够使所表现的对象在神态上更加生动自然。
古人把这些石、竹放一起表现,也充分体现出阴阳、动静的传统哲学思想,在画面的右下方,几笔枯笔苍劲有力地刻画出老松树的根蔓,似乎不经意之处,但是可以看出艺术家在追其画面的完美统一和谐方面经过深思熟虑的呀!这幅作品,我用生宣临摹与范画那种金笺纸效果不同,韵味上也有大不相同的感觉,扇面形的构图我也给变成了长方形构图,画面的空间感似乎没有扇面形成那么好看,但是通过画面的重新组合,基本构图不变,以达到一种再创造的目的,也是另外一种临摹学习的方法,因为学习山水画的,平时可能很少画写意花鸟,这样,有机会研习一些写意花鸟的技法和笔墨,无疑也是对于自己创作山水画的有益补充和促进,就我个人体会,在画山水画创作之余,如果能够做些大写意花鸟方面的练习,对自己的山水画笔墨和构图都有很大的好处,特别是大写意花鸟,在要求笔精墨妙的同时,更加强调“写”的意韵,强调诗词、书法和印章的相互补充和运用,从而,也鞭策我们平时不能间断做书法和古典诗词等功课,日积月累的学习,以提高自己的全方面艺术修养和经验,这对我们以后从事艺术创作一定会起到非常大的帮助,近年来,中央美院就把山水花鸟专业的同学,前两年基础课放在一起学习,我想这不是没有道理的,这是培养学生全面素质训练的一个正确方法和手段。
清-金廷标绘画作品欣赏
清-金廷标绘画作品欣赏清-金廷标绘画作品欣赏金廷标,清代,字士揆,乌程(今浙江湖州)人,一作桐乡人,为当地望族。
画家金鸿(字耕山)子,生卒年不详。
继承父艺,工画人物、山水、写真、花卉,界画亦精致。
尤擅白描,设色淡逸明洁,用线刚劲,转折处锋芒毕露,无不劲健。
衣纹提按长描连绵不断,眉目传神。
乾隆二十五年(1760)弘历南巡,其进呈白描罗汉》册称旨,得入内廷供奉。
所画不以工致取胜,而以机趣为尚。
入值数载,卒于京寓。
其卒后,所作皆得高宗题咏,并命装裱收藏,此举可见这位内廷供奉画家受乾隆之器重程度。
金廷标(-1767)字士撰。
乌程(今浙江吴兴)人,其父金鸿亦为小有名声的画家,廷标能绍父艺,擅画白描人物,亦善写真(肖像),兼能花卉、山水、乾隆二十二年(1757),乾隆帝第二次南巡时,金廷标进献《白描罗汉图》,得乾隆“称旨”,遂得以入宫供职,成为当时的一名宫廷画家。
金廷标所作画,极得乾隆欣赏,御题诗句甚多,赞美之意溢于言表,如题其《放鹤图》云:“是谓善写照,传神在阿堵。
”题其《江村图》云:”七情写毕皆得神,顾陆以后今几人。
”又在他《临唐寅琵琶行图》后如此题道:“内府藏弆唐寅画琵琶行于江边扁舟直写一女抱琵琶,廷标此图不画琵琶女,而画居易等属耳之情,便觉高出其上。
此与宋人画‘踏花归去马蹄香’以数蝶随骑意同。
向未题句,兹偶见之,因拈其妙,然画院中能作如此解者实少也。
”对金廷标能高出当时的宫廷画家,给予肯定。
金廷标死后,乾隆在翻阅他的画作时又一再叹息,有诗这样写道:“去年命写寻常事,今日谁知珍惜加。
”“足称世画无双画,可惜斯人作古人。
”对金廷标的去世,表示无限的惋惜。
一个自命“古稀天子”的帝王,能对一名宫廷画师如此的眷顾,极为难能,于此亦可见金廷标画艺的超群。
清代未见有“书院”之称,(文献记载仅见“书院处”一词),更不像宋代书画院中设有具体的“待诏”、“艺学”等明确的官职。
清代宫廷中供职的画家,一般情况均需有人举荐,有的还需要经过考核。
中国近现代“金石画派”的演变
中国近现代“金石画派”的演变近现代中国画坛上的一大现象就是“金石画派”的崛起和影响。
自20世纪初至今,这一派别在中国绘画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创作风格独特,深受人们喜爱。
本文将从其起源、发展、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对中国近现代绘画史的演变有所了解。
一、起源“金石画派”自20世纪初开始形成,从起初的一些个别作家,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绘画流派。
它的形成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金石碑刻”有关。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着丰富的石刻文化,尤其是历代碑刻及摩崖石刻,内容涵盖了政治、文化、宗教、风俗等多方面,对于后世的文化传承有着深远的影响。
这些金石碑刻在近现代开始受到了新的关注和研究,不仅仅是从文字和历史的角度进行研究,同时也开始以美学的视角来审视和评价这些作品。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些画家开始将金石碑刻中的造型、构图、笔墨等元素引入自己的绘画创作中,以此为基础形成了“金石画派”。
二、发展20世纪初,“金石画派”开始迅速发展。
它产生于此时,正是中国绘画面临变革的时期,吸引了很多有识之士的目光。
这一派别以传统中国画中的山水、花鸟为主要表现对象,但其表现手法却有所不同。
以山水画为例,传统山水画讲究笔墨的烘托和捏染,追求情、意、境的表现,而“金石画派”画家们则更注重形态结构和笔墨运用的创新,他们在传统绘画的基础上,引入了一些金石碑刻的造型元素,例如方圆叠置、结构分明、线条简练等。
在花鸟画方面,传统的花鸟画作品在形态上较为写实,而“金石画派”则注重形神结合,形式上追求简洁、细腻、流畅,不拘泥于传统写实。
“金石画派”的发展也离不开一些艺术家的推动和引领,例如以李可染、陈逸飞、邵大箴等为代表的一大批画家,他们都是“金石画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他们不但在绘画技法上有所突破,更在传统文人画精神的传承和创新方面做出了积极探索。
三、影响“金石画派”对中国近现代绘画界的影响是深远的。
“金石画派”推动了中国绘画的现代化进程。
传统绘画在近现代面临诸多挑战,由于各种原因,传统绘画的发展陷入了困境,不少画家开始寻求新的艺术表现形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画家金士焯对当前书画艺术发展近况及建议(概要)
一当前书画艺术发展之近况
1中国近十几年,国内外环境及中国政治经济稳定发展对当前中国书画艺术的促进和发展其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特别是近几年,党和国家对文化艺术发展大力提倡与支持,推动了当前书画艺术创作及书画市场的繁荣和发展。
各大收藏机构和企业及收藏家的积极参与,逐渐使书画艺术走向稳定和良性的发展。
各级画院的规模逐渐扩大及其教育培训机构的不断完善,为当今艺术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 当前书画艺术的发展与繁荣与我国近几年的艺术教育的普及和提高是密不可分的,特别是近六、七年来,各大艺术院校扩大艺术类招生及综合类大学积极开展艺术院系的建设和发展,为整个社会培养了一大批各类艺术人才,使整个社会对文化艺术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人们对美的欣赏和需求有了更高的要求。
但是,随着艺术教育的逐年扩大,也存在不少问题,如:院校的艺术教育水准不能与以前相比,培养出的艺术人才技能上不够全面,基本功素养不够扎实等。
二中国当前书画艺术发展方向及其评价标准
1我国书画艺术的发展方向,应该始终坚持发扬传统、走向世界、中西结合、不断创新的道路,要坚持民族特色与时代文化紧密联系,体现时代气息、体现人文社会的和谐之美。
鲁迅先生曾今说过:“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所以,我们今天不管受到怎样的西方艺术的冲击,都不能失去自己本土的文化根源!而是要把西方的好的东西拿来为我所用,来更好地发扬我们本民族的传统文化艺术,使之在前人的基础上再次提高和升华,逐步走向世界,让世界真正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在于注重民本、厚德载物、自强不息,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同时又吸收借鉴西方乃至全人类的优秀文化成果,培育求真、向善、爱美的艺术精神,提高整个全民族的文化水平和艺术素养。
我们今后的书画艺术创作不仅要体现艺术家自己的艺术思想与价值理念,而且还要以民族精神为己任、人文精神为根本,融合社会大众的审美意识和需求。
把艺术作品推向真、善、美的更高境界。
2对当前书画艺术的评价标准的思考。
首先,书画艺术作品的评定,古人有南朝齐谢赫以“六法”作为品评人物画的六项标准,所举“六法”即为: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
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将“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列为首要之法。
唐朱景玄著《唐朝名画录》以神品、妙品、能品、逸品等去评介当时书画家的作品水平高低。
而现在对于当今艺术品的评价究竟以何为标准?——写实?写意?甚至玩抽象、玄虚、怪诞让所有人都看不懂以为高明、深奥,可以说当今没有严格和绝对标准了!所谓的标准也是灵活、宽松的,因此,在诸多代表官方机构中,少数掌握着话语权的评委们就以“个人喜好”、“有没有名气”等为标准,去评介当今艺术创作的“优”、“劣”,入选与否,获奖等第。
例如:在当今艺术界最为重要而神圣的全国性美术大展和书法大展中,及各种名义的年度大展等,在作品评定方面可能都会存在着样以上的那些问题,据我所知,很多全国性大展许多艺术家精心创作的作品,寄到收件处根本连打开都没有打开过!试问诸多德高望重评委们哪里能发现真正好的作品呀!所以,现在很多观众和艺术家都深感到现在的全国美展水平一届不如一届。
究其原因何在?难道只是艺术家自身水评问题吗?我看不一定
这麽简单。
跟当今“官本位”、“风气不正”应该有着直接关系!这里可能有一味追风、盲目追求经济效益和名利有关,许多当政者虽然有着很高的艺术眼光和素养,但是没有坚持“一件好的艺术品基本评定原则”去评定这些作品。
这不能不让我们深思和反思呀。
一件好的艺术作品一定要是作者的真情实感的流露,对生活对社会有着深层体验、有着敏锐的视角和感知度,表现出人与社会积极向上的一面,传递给人们以美和正义的人生观和审美观。
现在许多所谓前卫艺术家,通过各种手段来炒做自己的作品,还打着创新的幌子去愚弄舆论界为之叫好欢呼,这自然会对主流艺术创作有很大影响。
使传统艺术受到冷落,致使捍卫传统艺术的艺术家们对艺术失去信心。
诸多现象都是因为当前舆论导向和对好的艺术作品评价标准有失公证所造成的。
因此,我们也期待有关部门对书画艺术作品的评定能出台一个最起码的评定标准,起码应该坚持以传统为原则,以美为原则,以艺术本质为原则,不要以个人喜好和利益为标准。
既要主观又要客观的判断艺术作品的真正艺术价值和艺术水平,引导着书画艺术创作向更高更好的良性方向发展。
其次,在当前许多艺术院校的艺术教育中,由于受到艺术市场及国外当代艺术思潮和社会上行为艺术的冲击和影响,在艺术创作上有些偏离了传统教学理念和要求,出现许多怪诞离奇的艺术创作,这对年轻的艺术家的健康成长和发展也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再者,随着市场经济到来,许多艺术院校盲目的扩大招生,不重视学生的基础素质和艺术素养训练,大多是各类应试式培训班短期强化训练出来的,其学生的综合素质根本不能和十年以前的美术院校学生比,专业功底都不够扎实,文化似乎是高了许多,但是对中外艺术史及中国传统文化知之甚少,进来后也只是死背点英语应付考研。
而且进校以后也不愿再去从基础抓起,喜欢去追求表现自我精神的艺术。
我近些年来,一直关注着艺术院校的毕业展览,对许多本科生乃至研究生的作品实在不敢过多去评论,要麽象798见到的那样超现代、要麽都是千篇一律具像导师的风格。
很难发现几个有思想有真情实感的好作品,不知是现代教学的成功还是失败?!当时我看完07年美院本科和研究生作品展后,感触非常深:刚一进展厅,就被挂着的五张羊皮给震惊了!!!我还以为是什麽当代艺术展呢?当时就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记得那件作品名称是《生死疲劳》,每张羊皮下面配上一幅自以为画的很写实的油画,这样就是一件毕业创作了。
切不说作品水评如何,就这种形式我以为不应该出现在美术学院的本科或研究生毕业展上。
对此,我当天就写了一篇报道,作为《中国文化报.美术周刊》教育版头条准备刊发,报社的主任看到我的文章和图片也是很有看法,认为应该发表以示当前艺术院校追逐潮流的不正之风,然而,在最后社长终审时被拿下。
还告诉我:“先不能发到正刊上,怕影响太大,先发到内参上再说”。
后来我才知道文化报是每天要送到中央及部长级领导手中的。
所以我认为:艺术院校和国家级画院在当今艺术思潮导向上,应该肩负起继承传统、发扬传统、融合中西,形成民族特色艺术创作的历史重任。
不能被一些社会思潮所影响,更不能走骗、急功近利。
应该潜下心来做学问,扎扎实实的抓好基础和传统文化的教育,不应有社会上的浮躁之气,要把眼光放长远才能培养出真正有品德、有社会责任感、民族责任感的艺术家,才能我们民族艺术走向世界进一份力量!
只有真正坚持用艺术本质的标准去正确的评定艺术作品,才能使我们艺术家不至于迷失艺术方向,才能真正的为社会、为人民创造出更多更好的积极向上艺术作品。
才能给社会文明、人民思想的建设带来新鲜而又长久的启迪。
2010年1月13日金士焯于苦乐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