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连梁腰筋设置
剪力墙连梁配筋应满足的要求
剪力墙连梁配筋应满足的要求:
(1)连梁上下纵向受力钢筋伸入墙内的锚固长度抗震设计时不应小于aEl,非抗震设计时不应小于al,且不应小于600mm.
(2)抗震设计的剪力墙中,沿连梁全长箍筋的构造要求应按框架梁梁端加密区箍筋构造要求采用;非抗震设计时,沿连梁全长的箍筋直径应不小于6mm,间距不大于150mm.
(3)在顶层连梁锚入墙体的钢筋长度范围内,应配置间距不大于150mm的箍筋,构造箍筋直径与该连梁的箍筋直径相同。
(4)截面高度大于700mm的连梁,在梁的两侧面应设置纵向构造钢筋(腰筋),沿高度间距不大于200mm,直径不应小于10mm.宜将墙面水平分布钢筋拉通。
(5)在跨高比不大于2.5的连梁中,梁两侧的纵向分布筋(腰筋)的面积配筋率应不低于0.3%,并宜将墙肢中水平钢筋拉通连续配置,以加强剪力墙的整体性。
(6)一、二级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跨高比不大于2.0,墙厚大于等于250mm的连梁,可采用斜向交叉配筋,以改善连梁的延性,每方向的斜筋面积按下式计算:
①非抗震设计时。
②有抗震设防时。
以上内容均根据学员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整理而成,供参考,如有问题请及时沟通、指正。
广州陶粒厂广东陶粒厂 编辑:ejdnchh。
钢筋排布
钢筋排布钢筋安排布置。
钢筋工程在施工中,详细具体的钢筋摆放、排列、定位、分布及绑扎。
事实上,钢筋排布并不是那么简单和轻而易举,虽然国家已经发布了若干有关钢筋工程方面的规范与图集,可是在实际操作中,还是有许多疑难问题一直争论不休,没能彻底解决,所以国家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在2006年出台了《06G901-1混凝土结构施工钢筋排布规则与构造详图》(现浇混凝土框架、剪力墙、框架-剪力墙)图集。
这本图集才是钢筋工程关于钢筋排布最有说服力的法规文件。
2008年,国家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又出台了一本《08G101-11.G101系列图集施工常见问题答疑解惑》,到此为止,钢筋排布在框架和剪力墙方面的所有困惑、疑难均已得到圆满的解答。
扁担筋支座上部非贯通纵筋的俗称在建筑工程中,为了承载支座反力也就是负弯矩力而设置的位于支座上部的非贯通短钢筋,人们习惯上叫它扁担筋,因其作用力酷似一根扁担而得名,中间挑起,两端悬浮。
扁担筋位置在第二排的叫作二排扁担筋。
扁担筋伸入两侧跨度内的长度是取两侧较大值并且相等。
吊筋在主梁中,承受次梁集中荷载的一种纵向受力钢筋。
形状为: ̄╲╱ ̄吊筋的计算规则有三:1. 上平直段的长度为该吊筋直径的20倍。
2. 当梁高≤800时,斜长的起弯角度为45度;梁高>800时,斜长的起弯角度为60度。
3. 下平直段的长度等于次梁宽度每侧加上50毫米。
主筋主筋: (zhu jin) main bar亦称纵向受力钢筋,仅在截面受拉区配置的受弯构件称单筋截面受弯构件,同时在截面受压区配置的称为双筋截面受弯构件。
因此主钢筋按其受力不同而有受拉及受压主钢筋两种。
受拉主钢筋系承受拉应力,受压主钢筋则承受压应力。
主筋泛指在混凝土构件中承受重力荷载的钢筋,相对于构造钢筋而言。
主筋在梁中有:梁上部、下部纵向受力钢筋;支座上部纵向贯通与非贯通受力钢筋;抗扭腰筋;主筋在板中有:板支座上部贯通与非贯通受力钢筋,下部纵向受力钢筋;主筋在墙中有:墙水平与竖向分布钢筋;主筋在柱中有:柱纵向受力钢筋;马凳广义为形状像马一样的凳子,狭义指在工程施工中,临时用于站人放料的凳子。
梁钢筋的腰筋规范要求
梁钢筋的腰筋规范要求篇一:梁腰筋的种类和计算梁腰筋的种类和计算1、“腰筋”包括“构造钢筋”和“抗扭钢筋”,都是梁的侧面纵向钢筋。
所以,就其在梁上的位置来说,是相同的。
其构造上的规定,正如03G101-1图集第62-65页中所规定的,在梁的侧面进行“等间距”的布置,对于“构造钢筋”和“抗扭钢筋”来说是相同的。
2、纵向腰筋的间距=200MM。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10.2.16条指出:当梁的腹板高度hw≥450mm时,在梁的两个侧面应沿高度配置纵向构造钢筋,每侧纵向构造钢筋(不包括梁上、下部受力钢筋及架立钢筋)的截面面积不应小于腹板截面面积bhw的0.1% ,且其间距不宜大于200mm。
对于施工人员来说,一个梁的侧面纵筋是构造钢筋还是抗扭钢筋,完全由设计师来给定:“G”打头的钢筋就是构造钢筋,“N”打头的钢筋就是抗扭钢筋。
如G8φD12,N6φ16。
3、“构造钢筋”和“抗扭钢筋”都要用到“拉筋”,并且关于“拉筋” 的规格和间距的规定,也是相同的。
即:当梁宽≤350时,拉筋直径为6mm;当梁宽>350时,拉筋直径为8mm。
拉筋间距为非加密区箍筋间距的两倍。
有些人却提出“拉筋在加密区按加密区箍筋间距的两倍,在非加密区按非加密区箍筋间距的两倍”,这是错误的理解。
当设有多排拉筋时,上下两排拉筋竖向错开设置。
4、“构造钢筋”纯粹是按构造设置,即不必进行力学计算。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7.5.1条规定:hw——截面的腹板高度:对矩形截面,取有效高度;对T形截面,取有效高度减去翼缘高度;对工形截面,取腹板净高。
而在03G101-1图集第62-65页的图中,hw有二种情况:一种是独立梁,上面没有现浇板,hw取梁有效高度;第二种是当梁上有现浇板时取梁的净高。
这是设计和施工需要注意的问题。
因为构造钢筋不考虑其受力计算,所以,梁侧面纵向构造钢筋的搭接长度和锚固长度可取为15d 。
5、“抗扭钢筋”是需要设计人员进行抗扭计算才能确定其钢筋规格和根数的。
鲁班钢筋2008使用技巧
鲁班钢筋2008使用技巧鲁班钢筋2008使用技巧(1)梁在集中标注与原位标注在同一图层时的转化在CAD转化时,梁集中标注和原位标注在同一层图层如何更快、更好的进行转化在提取梁边线及集中标注后,进行识别梁构件,然后将识别后图层打开,在提取原位注标栏中将钢筋信息提取,最后自动识别钢筋原位标注。
(2)图形法构件属性定义剪力墙纵横向筋默认数据2b12@200,前面2指什么?2指的是二排,在03G101-1中第13页规定到剪力墙大于160时,应配置双排,所以软件默认按规范,当然如果墙厚变化更大时,可以在这里再设置排数就可以了(3)基础梁中箍筋前面11表示的意义?在基础梁构件中,软件在箍筋的集中标注处的书写格式是11B14@150/250(2)样式的,这里的11表示的是基础梁两端加密区的箍筋数量,其反映到计算结果中显示的就为22根加密区箍筋。
(4)撑脚在鲁班钢筋中式如何计算的?例如一块板的尺寸式3200*4400、撑脚间距为@1000,那么软件的计算为(3.2÷1.0)*(4.4÷1.0)=3*4=12;又如一块板的尺寸式3600*4600、撑脚间距为@1000,那么软件的计算为(3.6÷1.0)*(4.6÷1.0)=4*5=20(5)当有时候输入放射钢筋的时候放射筋怎么输入?答:图形法里有放射筋布置(板筋的倒数第三个按扭--放射布置)。
可以先布置好板筋,之后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放射筋布置就可以了。
(6)为什么在不同楼层中布置相同的洞口连梁其箍筋根数却不同?在剪力墙顶层中布置洞口连梁时,箍筋的根数与在中间层的布置不同,因为在顶层剪力墙的洞口连梁中,连梁锚固钢筋还需附加间距为150的箍筋,直径同跨中箍筋。
(规范03G101-1第51页处有明确标注)(7)问:为何在计算墙拉钩筋的时候,软件只计算了横向的钢筋答:因为在输入的时候,只输入了横向间距,而没有输入纵向的间距。
争取的输入格式为:级别直径@墙长方向排距/墙高方向排距。
高层剪力墙中连梁设计建议与配筋计算
高层剪力墙中连梁设计建议与配筋计算高层建筑在设计和建设过程中,往往需要加入高层剪力墙,以保证建筑物的整体稳定性和耐震性。
高层剪力墙中连梁作为剪力墙重要的构造部件之一,其设计和配筋计算是设计师和建筑师需要高度重视并严谨的处理。
本文将就高层剪力墙中连梁的设计建议和配筋计算进行深入探讨。
1. 连梁的基础设计要素连梁是高层剪力墙某个截面内的横向钢筋混凝土连续梁,其作用是使墙的各个截面具有承载力的连通性,增加结构的整体刚度和强度。
连梁通常布置在剪力墙的门窗洞口或对墙进行加强时。
在对连梁进行设计时,需要考虑如下的基础设计要素:(1)连梁的截面形状应尽可能小,以便减小转动惯性及剪跨比,降低钢筋混凝土配筋的用量和钢筋之间的相互干扰;(2)连梁的截面应在预制混凝土预制完成后进行二次灌浆或渗透灌浆,来提高强度和耐久性,保证连梁质量;(3)连梁的布置应依据铁路、地铁及地下水位有关规定,同时千万不要将连梁布置于水泥板上,以免加重水泥板的荷载和剪力墙的不可靠性。
2. 连梁的配筋计算在进行连梁的设计和配筋计算时,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例如连墙柱的强度、连墙板的挠度、梁体的自重、外荷载等等。
下面将就连梁的配筋计算从两个方面进行深入探讨:(1)连梁的受弯矩计算连梁的计算需要首先计算出其受弯矩,然后再根据求得的受弯矩计算出配筋方案。
一般计算受弯矩的时候,主要有两种方法,即点之间法和弹性模量法。
其中点之间法适用于截面形状简单的情况下,其计算公式如下:M = qL^2/8其中,M为连梁的受弯矩,q为梁体的均布荷载,L为两墙柱之间的距离。
如果连梁的截面形状较复杂,可以使用弹性模量法进行计算,其计算过程比较复杂,需要借助软件进行计算,并根据计算结果确定具体的配筋方案。
(2)连梁的配筋计算当确定了连梁的受弯矩后,就需要进一步根据受弯矩进行配筋计算。
连梁的配筋主要分为纵向配筋和横向配筋两部分。
其中纵向配筋是指连梁内悬臂段的箍筋和主筋的配筋计算,而横向配筋则是指连梁梁段内的箍筋和捆绑筋的配筋计算。
地梁腰筋设置要求
地梁腰筋设置要求
地梁是建筑物抗震主要支撑结构,腰筋是加固地梁的重要部位。
因此,地梁腰筋的设置对支撑地梁的力学效应有重要影响。
一般来说,地梁腰筋的设置要求选用钢筋,钢筋有较高的抗拉强度和弹性模量,钢筋的粗细应符合国家标准的规定,而且要完整,不能有毛刺、裂缝、腐蚀等缺陷。
地梁腰筋设置要求要考虑地梁结构参数,例如长度、宽度、深度等。
需要把握腰筋的数量,应与腰筋添加的位置相协调,适当添加应力聚乙烯腰筋,可降低混凝土抗拉应力分布不均匀造成的拉应力集中,以避免裂缝等问题的发生,有利于地梁的延性。
此外,腰筋的混凝土浇筑方式要正确,并严格使用本规范对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外力施加方向和抗拉强度和弹性模量等指标的要求,以确保地梁的抗震性能。
总之,地梁腰筋的设置要求在建筑物的地脚设计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采用混凝土进行地梁腰筋的设置时,要严格遵守所有使用材料和拌合料混凝土的标准,确保地梁安全可靠,能够更好地抗震和耐久。
条形基础腰筋布置间距
条形基础腰筋布置间距
条形基础是建筑工程中常用的一种基础形式。
为了保证基础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需要在混凝土中设置钢筋,其中腰筋是条形基础中重要的钢筋类型之一。
腰筋的作用是增加基础的抗弯强度和抗剪强度,从而提高基础的承载能力。
在条形基础中,腰筋的布置间距是直接决定其承载能力的关键因素之一。
一般来说,腰筋的布置间距应该根据基础的跨度和荷载来确定。
在设计中,需要计算基础的受力状态,确定荷载大小和作用点位置,并根据这些参数计算出合理的腰筋布置间距。
具体来说,腰筋的布置间距应该满足以下要求:
1. 腰筋应该按照等间距的方式布置,以保证基础的整体稳定性。
2. 腰筋的间距应该尽量小,以提高基础的抗弯和抗剪强度。
3. 腰筋的间距也不能过小,否则会增加混凝土的开裂倾向,影响基础的承载能力。
4. 在布置腰筋时,还需要考虑基础的受力状态,如荷载大小、作用点位置、基础的跨度等因素,以确定最合理的腰筋布置间距。
总之,腰筋的布置间距是条形基础中非常重要的一项设计参数。
通过合理的腰筋布置间距,可以提高基础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从而保证建筑工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 1 -。
基础连梁的配筋表示
基础连梁的配筋表示可以参考如下示例:
1. 如果连梁截面尺寸为200mm×450mm,配筋为上部钢筋4Φ12,下部钢筋4Φ22,箍筋Φ6@150,则表示为:XX-C200×450/4Φ12、4Φ22;箍/Φ6@150。
2. 如果是独立基础连梁,上部钢筋在D边,下部钢筋在H边,箍筋Φ8@200,则表示为:D-K(4)/H-8(2)。
其中梁配筋表中:KL表示框架梁;XL表示悬梁;BL表示B排连梁;WL 表示屋面梁。
配筋包括底筋、面筋及箍筋和其它构造。
在梁上生根和伸展的钢筋有上部贯通筋(主筋)、下部贯通筋(主筋)、侧面筋(箍筋)、腰筋、拉结筋等。
具体到实际应用中,配筋还需要考虑梁的跨度、承受的荷载、混凝土的强度等因素。
例如,如果梁的跨度较大,需要采用高强度混凝土并配置相应的预应力筋。
同时,配筋率也是配筋的重要因素,过高的配筋率可能会对梁的延性产生不利影响。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实际配筋情况还需根据梁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
在实际应用中遇到问题,建议咨询专业人士,以确保工程的安全和质量。
条形基础腰筋布置间距
条形基础腰筋布置间距引言条形基础腰筋布置间距是建筑工程中关键的设计参数之一。
合理的腰筋间距可以提高构件的承载能力和耐久性,同时降低施工成本。
本文将探讨腰筋布置间距的基本原理、计算方法以及实际应用。
什么是条形基础腰筋条形基础腰筋是指在基础中嵌入的钢筋,用于增加基础的强度和稳定性。
腰筋通常呈水平布置,并固定在基础的底部。
腰筋的数量和间距取决于基础的设计要求和土壤承载力。
腰筋布置间距的原理和计算方法布置间距的原理腰筋布置间距的设计原理是平衡基础的受力和变形。
适当的间距可以均匀地分配荷载到腰筋上,减小基础的变形,并提高整体的刚度和稳定性。
过小的间距会增加施工难度和成本,而过大的间距可能导致荷载无法有效传递到腰筋上。
基于计算的布置间距腰筋布置间距的计算通常基于基础的尺寸、受力情况和土壤的承载能力。
一般采用以下公式进行计算:s = (b*d)/(ρ*f)其中,s表示腰筋的间距,b和d分别表示基础的宽度和高度,ρ表示腰筋的配筋率,f表示土壤的强度。
实际应用布置间距的标准规范在实际工程中,腰筋布置间距通常需要符合相关的标准规范。
例如,在中国建筑标准中规定了不同类型基础腰筋的最小间距要求,以及受力边缘腰筋的布置方式。
遵循标准规范可以确保基础结构的安全和可靠性。
受力分析和优化设计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对基础的受力情况进行详细的分析。
通过使用结构分析软件和计算方法,可以确定最优的腰筋布置间距。
受力分析还包括计算基础的弯矩、剪力和轴力等参数,以确保腰筋的数量和间距能够满足设计要求。
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腰筋布置的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对于基础结构的性能至关重要。
在施工过程中,需要确保腰筋的位置和间距与设计要求一致,同时保证腰筋与混凝土的良好粘结。
定期进行质量检查和材料试验也是确保基础结构质量的有效手段。
结论腰筋布置间距的合理设计是确保基础结构安全、可靠的关键。
通过合适的间距可以提高基础的承载能力,减小变形,降低成本。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遵循标准规范,进行受力分析和优化设计,并加强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
连梁设计及配筋
连梁设计及配筋摘要在剪力墙结构和框架—剪力墙结构中,连接墙肢与墙肢,墙肢与框架柱的梁称为连梁。
连梁一般具有跨度小、截面大,与连梁相连的墙体刚度又很大等特点。
一般在风荷载和地震荷载的作用下,连梁的内力往往很大。
此外,高层建筑中,由于连梁两端墙肢的不均匀压缩,会引起连梁两端的竖向位移差,这也将在连梁内产生内力。
在设计时,即使采取降低连梁内力的各种措施,如:增大剪力墙的洞口宽度、在连梁中部开水平缝、在计算内力和位移时对连梁刚度进行折减、对局部内力过大层的连梁进行调整等,仍难使连梁的设计符合要求。
基于这种情况,本文将提供连梁设计的几个建议,并且讨论连梁设计时的配筋计算。
关键词高层结构;连梁计算1连梁的工作和破坏机理在风荷载和地震荷载作用下,墙肢产生弯曲变形,使连梁产生转角,从而使连梁产生内力。
同时连梁端部的弯矩、剪力和轴力又反过来减少了墙肢的内力和变形,对墙肢起到了一定的约束作用,改善了墙肢的受力状态。
高层建筑剪力墙中的连梁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破坏可分两种,即脆性破坏(剪切破坏)和延性破坏(弯曲破坏)。
连梁在发生脆性破坏时就丧失了承载力,在沿墙全高所有连梁均发生剪切破坏时,各墙肢丧失了连梁对它的约束作用,将成为单片的独立梁。
这会使结构的侧向刚度大大降低,变形加大,墙肢弯矩加大,并且进一步增加P—Δ效应(竖向荷载由于水平位移而产生的附加弯矩),并最终可能导致结构的倒塌。
为了实现连梁的强剪弱弯、推迟剪切破坏、提高延性,《高规》7.2.22给出了连梁剪力设计值的增大系数,9度抗震设计时要求用连梁实际抗弯配筋反算该增大系数。
连梁在发生延性破坏时,梁端会出现垂直裂缝,受拉区会出现微裂缝,在地震作用下会出现交叉裂缝,并形成塑性绞,结构刚度降低,变形加大,从而吸收大量的地震能量,同时通过塑性铰仍能继续传递弯矩和剪力,对墙肢起到一定的约束作用,使剪力墙保持足够的刚度和强度。
在这一过程中,连梁起到了一种耗能的作用,对减少墙肢内力,延缓墙肢屈服有着重要的作用。
连梁腰筋说明
连梁腰筋类别:我的文章评论(0) 浏览(18) 2010-10-08 01:59标签:网友瑾瑾:连梁高度范围底部的第一根腰筋距离连梁底部到底是多少不太好确定。
一丁老师,您认为呢?1、连梁侧面水平筋中上部或下部的第一根筋是不是距离LL上部或下部1/2间距?图集与规范也未见这方面的规定,而《透过案例学平法》中从计算式可以看出LL侧面上下第一根腰筋距离上下边缘15mm。
2、当连梁两侧腰筋面积配筋率满足要求后,梁腰筋间距取为200mm,此时LL1腰筋与剪力墙水平分布筋不共线,那么,LL1侧面腰筋伸入两侧墙肢内多长呢?(是取LaE还是效仿KL侧面构造纵筋锚入KZ 15d?)请问一丁老师,如果要单独计算LL高度范围内的侧向腰筋根数,是不是:(梁高-1/2腰筋间距×2)/间距+1?个人认为,连梁高度范围内的侧向腰筋根数很难计算,因为此腰筋是跟着墙水平分布筋走的,而水平分布筋根数又跟层高等等有关。
一丁:连梁高度范围上下的第一根腰筋棗能不能不要这样看问题?剪力墙水平钢筋在连梁范围拉通配置(连续通过)不就很好嘛。
如果某片剪力墙没有开洞,该剪力墙自下而上水平分布钢筋按照设计要求的某个间距均匀配置。
所谓LL就是将剪力墙洞口上方的那部分“墙体”的上下按LL的设计要求配置相应的纵向钢筋,在LL高度范围的腰筋,则由剪力墙的水平分布钢筋拉通配置(连续通过),因此不存在LL腰筋从什么地方开始布置的问题,请看下面这张示意图。
网友瑾瑾:可是如果不计算出LL侧面腰筋的根数或排数,其侧面拉筋也不好计算?一丁:侧面拉筋与两侧剪力墙的水平分布钢筋相同,所谓LL其实就是开洞剪力墙洞口上方的那点“墙”。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02)7.2.26条4款上有句话:墙体水平分布钢筋应作为连梁的腰筋在连梁范围内拉通配置;当连梁截面高度大于700mm时,其两侧沿梁高范围设置的纵向构造钢筋(腰筋)的直径不应小于10mm,间距不应大于200mm;对跨高比不大于2.5的连梁,梁两侧的纵向构造钢筋(腰筋)的面积配筋率不应小于0.3%。
连梁
一、连梁和框架梁的区别是什么?连梁是指两端与剪力墙相连且跨高比小于5的梁(具体条文详见“高规”第7.1.8条);框架梁是指两端与框架柱相连的梁,或者两端与剪力墙相连但跨高比不小于5的梁。
两者相同之处在于:一方面从概念设计的角度来说,在抗震时都希望首先在框架梁或连梁上出现塑性铰而不是在框架柱或剪力墙上,即所谓“强柱弱梁”或“强墙弱连梁”;另一方面从构造的角度来说,两者都必须满足抗震的构造要求,具体说来框架梁和连梁的纵向钢筋(包括梁底和梁顶的钢筋)在锚入支座时都必须满足抗震的锚固长度的要求,对应于相同的抗震等级框架梁和连梁箍筋的直径和加密区间距的要求是一样的。
两者不相同之处在于,在抗震设计时,允许连梁的刚度有大幅度的降低,在某些情况下甚至可以让其退出工作,但是框架梁的刚度只允许有限度的降低,且不允许其退出工作,所以规范规定次梁是不宜搭在连梁上的,但是次梁是可以搭在框架梁上的。
一般说来连梁的跨高比较小(小于5),以传递剪力为主,所以规范对连梁在构造上作了一些与框架梁不同的规定,一是要求连梁的箍筋是全长加密而框架梁可以分为加密区和非加密区,二是对连梁的腰筋作了明确的规定即“墙体水平分布钢筋应作为连梁的腰筋在连梁范围内拉通连续配置;当连梁截面高度大于700mm时,其两侧面沿梁高范围设置的纵向构造钢筋(腰筋)的直径不应小于10mm,间距不应大于200mm;对跨高比不大于2.5的连梁,梁两侧的纵向构造钢筋(腰筋)的面积配筋率不应小于0.3%”且将其纳入了强条的规定,而框架梁的腰筋只要满足“当梁的腹板高度hw≥450mm时,在梁的两个侧面应沿高度配置纵向构造钢筋,每侧纵向构造钢筋(不包括梁上、下部受力钢筋及架立钢筋)的截面面积不应小于腹板截面面积bhw的0.1%,且其间距不宜大于200mm。
” 且不是强条的规定。
在施工图审查的过程中发现设计人常犯的错误有:一是把两端与剪力墙相连且跨高比小于5的梁编成了框架梁,而且箍筋有加密区和非加密区,或把跨高比不小于5的梁编成了连梁;二是在连梁的配筋表中不区分连梁的高度和跨高比而笼统的在说明中交待一句“连梁腰筋同剪力墙的水平钢筋”,这时如果连梁中有梁高大于700mm或跨高比不大于2.5而剪力墙墙身配筋率小于0.3%或水平分布筋的直径不大于8mm时,容易违反“高规”第7.2.26条的规定,而且该条还是强条,这应引起设计人的注意。
梁的规范要求(新
自己精心整理的《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梁纵向受力钢筋应符合的规定:1 伸入梁支座范围内的钢筋不少于两根2 梁高不小于300mm 时,钢筋直径不应小于10mm ,梁高小于300时,钢筋直径不应小于8mm 。
3 梁上部钢筋水平方向的净间距不应小于30mm 和1.5d ;梁下部钢筋水平方向的净间距不应小于25mm 和d 。
当下部钢筋多余2层时,2层以上钢筋水平方向的中距应比下面2层的中距增大一倍,各层钢筋之间的净间距不应小于25mm 和d ,d 为钢筋的最大直径。
4 在梁的配筋密集区域宜采用并筋的形式。
梁的上部纵向构造钢筋应符合下列要求:1 当梁端按简支计算但实际受到部分约束时,应在支座区上部设置纵向构造钢筋。
其截面面积不应小于梁跨中下部纵向受力钢筋计算所需截面面积的1/4.且不少于2根。
该纵向构造钢筋自支座边缘向跨内伸出的长度不应小于0l /5,0l 为梁的计算跨度。
2 对架力钢筋,当梁的跨度小于4m 时,直径不小于8mm ,当梁的跨度为4~6m 时,直径不小于10mm ;当梁的跨度大于6m 时,直径不宜小于12mm 。
梁中箍筋的配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 按承载力计算不需要箍筋的梁,当截面高度大于3mm 时,应沿梁全长设置构造箍筋;当截面高度h=150mm~300mm 时,可尽在构件端部0l /4范围内设置构造箍筋,0l 为跨度。
但当在构件中部0l /2范围内有集中荷载作用时,则应沿梁全长设置箍筋。
当截面高度小于150mm 时,可以不设置箍筋。
2 截面高度大于800mm 的梁,箍筋直径不宜小于8mm ,对截面高度不大于800mm 的梁,不宜小于6mm 。
梁中配有计算需要的纵向受压钢筋时,箍筋直径尚不应小于d/4,d 为受压钢筋最大直径。
3 梁中箍筋最大间距宜符合表9.2.9的规定;4 当梁中配有按计算需要的纵向受压钢筋是,箍筋应符合以下规定:1) 箍筋应做成封闭式,且弯钩直线段长度不应小于5d ,d 为箍筋直径2) 箍筋的间距不应大于15d ,并不应大于400mm 。
连梁设计与配筋构造
V b = η Vb
M
M
l b
+ M ln
r bua
r b
+ V Gb
+ V Gb
9度和一级框架结构尚应符合: V b = 1 . 1
ln V Gb
l bua
+ M ln
---梁的净跨; ---梁在重力荷载代表值GEK (9度时高层建筑还应包括竖向地震作用标 准值)作用下,按简支梁分析的梁端截面剪力设计值;
对此取矩
l r (Mb + Mb ) Vb = 1.1 + VGb ln
连梁净跨
∴
Vb > Vb
l ln (Vb VGb ) = (M b + M br )
注意符号:r=right
VGb :梁在GEK作用下按简支梁分析的梁端截面剪力设计值; 重力荷载代表值GEK=恒荷载+0.5活荷载
梁端截面剪力设计值的调整
表示:LL连梁;LL(JC)有交叉暗撑;LL(JG)有交叉钢筋。 设计原则:延性构件,强墙弱梁、强剪弱弯 目的:延性和耗能 设计内容:
经调整得到弯矩和剪力的设计值 连梁正截面设计配主筋 斜截面设计配箍筋 构造措施
连梁的强墙弱梁调整
1、刚度调整-计算前调整: 原理:按刚度分配使得刚度小的构件内力减小。 目的:通过降低连梁刚度,减小弯矩和剪力的设计值。 方法:
连梁的强剪弱弯调整
连梁净跨 纯弯曲时: 即: 考虑强剪弱弯:
l Vbln = M b + M br
l M b + M br Vb = ln
l M b + M br Vb = η vb ln
二次结构--构造柱、圈梁、腰梁设置技术交底
二次结构--构造柱、圈梁、腰梁设置技术交底(总4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砌体工程配套分项工程质量技术交底卡 GD2301003□□构造柱、过梁、压顶支模、浇砼砌体施工完毕后,当砂浆强度达1MPa时,应及时进行构造柱支模、浇筑砼,过梁、圈梁、压顶与构造柱同时浇筑,以保证墙体稳定性,当不能及时支模浇砼时,应有可靠的稳定支撑措施。
构造柱支模施工工工艺如下:(1)沿构造柱边缘粘贴2公分海绵条,如图一(2)支设构造柱模板(模板要清理干净、上好油),上口做成45o角浇筑口,在浇筑构造柱混凝土前,必须将砖墙和模板浇水湿润(钢模板面不浇水,刷隔离剂),并将模板内的砂浆残块、砖渣等杂物清理干净。
为了便于清理,可事先在砌墙时,在各层构造柱底部(圈梁面上)留出二皮砖高的洞口,杂物清除后立即用砖砌封闭洞口。
如图二、图三。
图一构造柱贴海绵条图二构造柱支模图三构造柱支45o角浇筑口(3)浇筑构造柱的混凝土,其坍落度一般以50~70mm为宜,以保证浇筑密实,亦可根据施工条件、气温高低,在保证浇捣密实情况下加以调整。
构造柱的混凝土浇筑可以分段进行,每段高度不宜大于2m,或每个楼层分二次浇筑。
在施工条件较好,并能保证浇捣密实时,亦可每一楼层一次浇筑。
浇捣构造柱混凝土时,宜用插入式振动器,分层捣实。
振捣棒随振随拔,每次振捣层的厚度不得超过振捣棒有效长度的倍,一般为200mm左右。
振捣时,振捣棒应避免直接触碰钢筋和砖墙,严禁通过砖墙传振,以免砖墙鼓肚和灰缝开裂。
在新老混凝土接槎处,须先用水冲洗、湿润,再铺10~20mm厚的水泥砂浆(用原混凝土配合比,去掉石子),方可继续浇筑混凝土。
(4)拆除构造柱模板详见图四图四构造柱模板拆除(5)拆除后的构造柱凿除梯形口多余砼并修补平整,如图五。
图五构造柱施工完毕效果交底人接底人交底时间接受交底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