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自己动用写文章 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走月亮》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走月亮》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走月亮》这篇课文是我国著名作家巴金所写,主要描绘了一个秋夜,作者和朋友们在月光下漫步的场景。
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月光下的美好景色和人们愉悦的心情。
这篇课文的意境深远,语言优美,富有诗意,旨在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体会语言的魅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对自然景色和人物心情有一定的感知。
但他们对月光的认识可能还不够深入,对诗意语言的感悟也需要培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引导学生感受月光的美好、体会语言的魅力为主要目标。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主要人物和事件。
2.过程与方法:通过品词析句,学生能体会到作者对月光的喜爱和对友谊的珍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培养热爱生活、珍惜友谊的品质。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难点:学生能通过品词析句,体会到作者对月光的喜爱和对友谊的珍视。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情境教学法、情感教学法和互动式教学法。
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运用情感教学,激发学生的共鸣;采用互动式教学,让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一首关于月亮的诗歌导入,激发学生对月亮的兴趣。
2.自读: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感受月光的美好。
3.讲解: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者的心情和友谊的珍贵。
4.品词析句:让学生通过品词析句,体会作者对月光的喜爱和对友谊的珍视。
5.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感悟和体会。
6.汇报展示:各小组代表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学生给予评价。
7.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大自然的美好和友谊的珍贵。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课题:《走月亮》主题:月光下的美好景色和友谊的珍贵内容:描绘月光下的景色体会作者的心情八. 说教学评价本节课的评价主要从学生的朗读、理解、感悟和互动等方面进行。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2课《我是什么》说课稿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2课《我是什么》说课稿一、说教材《我是什么》是一篇科普短文。
课文采用拟人手法,以第一人称“我”的叙述方式,并结合谜语的形式,图文并茂地向学生展示了水在不同的条件下,会呈现出的不同状态以及水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利弊。
文中始终不点明“我”就是水,而是通过水的形态变化和与人类关系的描写,让读者去猜,更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性。
全文共五段,重点内容可分为三个部分:水的变化;水的形态;水给人类带来的利弊。
二、说理念本课设计遵循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注意激发学生兴趣的理念,以学生为主体,让每个人有尝试的机会和自主选择的权利。
力求采用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相互启发,拓展思路,分享学习之乐。
让学生在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氛围中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变“被动地学”为“主动地学”。
依据新课标要求和设计理念,再结合教材重点及学生的年龄特点,第一课时可制定以下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三、说目标1. 学会10个生字,会认15个生字。
2. 能正确读写要求学会的词语。
会用“温和”说句子。
3. 知道水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汽、云、雨、冰雹和雪;了解水既能给人们带来好处,也能给人们带来灾害。
教育学生爱护水资源,保护水资源。
4.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了解水的三态变化。
四、说教法低年级阅读教学应把词句训练放在首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自主、合作的精神。
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三种教法:1. 直观演示法。
通过生生互动演示、师生互动演示,发挥学生各种感官功能,让学生在动脑、动口、动手中参与训练,激活思维,读懂课文的词句。
2.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这节课,我制作了优秀的课件,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去诱发学生的情感。
使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教学活动。
3. 鼓励欣赏法。
在小组中、班集体中的点评,主要是鼓励学生充分地展示才能,满足他们希望得到赞许、羡慕,体会成功的心理特点,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增强学习的信心。
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2说课稿
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2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2课《草原》是一篇描写草原风光和民族风情的优美散文。
课文以作者的亲身经历为线索,描绘了内蒙古大草原的美丽景色和蒙古族同胞的的热情好客。
文章语言优美,富有诗意,充满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民族友谊的赞美。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但对于一些描绘细腻、富有深意的句子,还需要老师的引导和解析。
同时,学生对于课文中所涉及的民族文化知识可能较为陌生,需要老师在教学中进行适当的补充和拓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学会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草原的美丽风光,体会民族友谊的深厚,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和掌握。
2.对课文描绘的草原风光和民族风情的理解。
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运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课文内容。
3.采用分组讨论、小组合作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注重朗读训练,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草原风光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草原美景,激发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理解课文内容。
3.课堂讲解:老师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讲解课文中的重点、难点内容。
4.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5.朗读训练:学生朗读课文,提高朗读水平。
6.课堂小结:老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7.作业布置:布置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课文主题。
可以设计如下板书:草原风光–> 民族风情美丽–> 热情八. 说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第2课自己动手写文章
第2课《自己动手写文章》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和作用、《自己动手写文章》这一课是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九年制义务教育教材——《信息技术》四年级上册第二课的内容。
本课在本册书中的地位是:⑴承上启下,前面我们学习了写字板及word启动与退出及工具栏。
本课既是对以往知识操作的复习,又是下面学习word文字排版和段落设计的铺垫。
⑵本节课是本册书的核心内容,因为对文字(块)的设置体现了word强大功能之一,有助于帮助学生了解word,为今后继续学习本册书其他内容开辟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二、教学目标及依据。
根据《中小学信息技术课课程纲要》的具体要求,结合教材,本着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自主全面主动发展的原则,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习将自己的文章输入到计算机中,使学生掌握用“字体对话框”对文章中的文字进行格式设置,美化自己的文章。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学习改变字体和颜色过程中,运用任务驱动法,培养学生自我探索、自主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学习改变字体、字号和颜色过程中,让学生在不断尝试中激发求知欲,在不断摸索中获得知识。
通过自我展示、自我激励,团队协作,培养学生鉴赏美和欣赏美的能力。
在同学的互助下交流合作中,培养合作意识和合作精神.3、重点与难点突破及途径。
本节教学重点是:使学生掌握设置字体、字号以及字的颜色的方法。
本节教学难点:掌握不同的文字设置方式。
突破途径:运用新旧知识迁移法和教师启发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设置文字的不同方法。
三、学生状况及对策:四年级小学生有特定的心理特征:好玩、好问、好奇,他们对理论性强的知识点不易理解,对具体的操作较容易接受,对通俗易懂的语言比较容易理解。
在学习本课之前,他们已经学过写字板的基本操作,已学会输入文字、文字删除等简单操作。
针对不同班级,不同学生设计分层次教学。
四、教法方法与教学手段本课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有“任务驱动法”、“创设情境法”等。
知识及技能的传授应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
部编版(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落花生说课稿二
《落花生》说课稿一、说教材内容《落花生》是小学语文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2课课文。
本单元的学习主题是“生活中的启示”,每篇课文都包含着如何做人的哲理,语言质朴简洁,含义深刻。
《落花生》是两篇精读课文中的一篇,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了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四部分内容,着重讲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情况,恰当巧妙地详略安排,更好地突出了作者的写作意图。
通过谈论花生的好处,借物喻人,揭示了学习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的主旨,说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初次接触这篇课文,我就被课文平实质朴的语言中所蕰含的深刻道理深深吸引,课文中虽然没有华丽的辞藻、夸张的比喻、深奥的说法、激荡起伏的情感,但是朴实、自然、亲切的行文,却给人留下了深刻清晰的印象,使人从平凡的事物中悟出耐人寻味的道理,就像文章中父亲说的话一样“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是进一步引导学生走入文本、感受情感、领悟生活哲理的好文章。
二、分析学生情况我们班的孩子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愿意交流。
五年级的孩子已不是低年级的小学生,想法开始更加独特,对生活有所体验与感悟,思想也开始向成熟发展,正是引导他们明事理、辨是非,培养人文素养,提高语文能力的关键期。
学习上,他们也具有一些学习能力,掌握了一些学习方法,但是这就更需要教师的进一步引导,循循善诱,关注每名学生的个性体验。
用文本为学生架起通向生活的一道桥梁,让学生在学习中生活,生活中学习,会学习,会生活。
三、说教学目标根据本课的内容及特点,学生的情况,紧紧围绕本单元的训练重点,确定以下教学目标,重点学难点。
1.教学目标(1)抓住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2)体会课文详略恰当地写法,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
2.教学重点由表及里地了解花生的可贵之处,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从中体会做人的道理。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2课《落花生》优秀说课稿及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2课《落花生》优秀说课稿及教学设计落花生说课稿一、说教学目标1、通过预习,掌握本课的生字;2、通过自读,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详略得当的写法,初步感知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3、抓住重点词句,理解文章主旨,领悟“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深刻含义,引导学生感受生活,在生活中悟情明理。
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与写作手法;难点:领悟文章主旨,培养善于观察善于感受的习惯。
二、说教法1、观察课文插图,想象图中情景依图寻句,图文有机结合。
体现语文教学活动重在情境化,教科书中的插图是不可忽视的教学资源是课文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利用可以成为学生感受的切入点、反思的出发点和想象的支撑点。
2、多形式反复读,找关键词并用替换的方法来增进对重点词的理解,进而达到对整个重点句子的把握。
真正做到读、思、议的有机结合。
正如何克抗老师说的“思维能力的发展影响着语言能力的学习与发展,而语言又会在很大程度上从多方面影响并制约思维。
”小学语文教学强调语言教学与思维训练同步,现代儿童的语言、言语和思维、逻辑是同时产生、同步发展的。
3、补文阅读,突出教学重点,学用结合,促进知识转化为能力。
三、说学法学生以自读、交流为主要学习方式。
以读为主,掌握通过对词的理解把握重点句的学习方法,积累语言,培养语感达到从读中感悟生活,读、思相结合。
通过交流讨论等形式,尊重个性化理解,增加互动,形成多向“对话”,拓展思维的广度,深化阅读理解。
四、说教学流程本课分为两课时五大板块进行教学。
(一)谜语导入,激发学习兴趣老师说出谜面“根根胡须入泥沙,自造房屋自安家。
地上开花不结果,地下结果不开花”,(谜语以课件的形式呈现)然后学生说出谜底。
老师板书课题—2.落花生。
以谜语的形式导入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学生的思维,也是给学生进入学习状态进行了“热身”。
(二)读通课文,把握主要内容,理清思路。
周口2019部编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2课《走月亮》教学资源包-教案-说课稿-课堂实录
部编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2课走月亮教学资源包,包括相关资料说课稿课堂实录教案1教案2类文《走月亮》课堂实录一、创设意境,整体感受文本。
师:上节课我们跟随张老师一起美美的读了读《走月亮》,这节课我们再一次与作者和他的阿妈在洒满月光的小路上走一走月亮。
师:下面老师先来读一遍课文,你们闭上眼睛静静听,边听边想:你听到了什么样的画面,带给你什么感受?生畅所欲言谈听后感受。
二、品词析句,把握文章情感。
师:好,下面带着你的感受自己小声的读一遍课文,边读边想,你最喜欢文章哪个地方?为什么?可以用笔画出来多读几遍,和小组里的同学说一说。
A、学生找出第二自然段“月儿是那样明亮,月光是那样柔和,照亮了……照亮了……照亮了……”1、师:为什么喜欢这?带给你什么感觉?生:觉得我的家乡很好看,很美。
2、师:在生活中你觉得什么能照亮?(手电筒、太阳、灯塔)那月光和这些光有什么区别?生:更柔和,更浪漫。
师:好,孩子,带着你的体会读一读。
3、师:太柔和了,这月光一下把作者带回了故乡,月光照亮了远处高高的点苍山,近了,照亮了村头的大青树,更近了,也照亮了村间的大道和小路。
同学们,还没有完,你说这月光还会照亮哪些地方呢?(生畅谈)师:在月光照亮下的作者家乡变得(更美丽,更宁静)板书。
师:好,谁带着你的体会读一读。
4、师:真美,这么美的景色,我起头一起背一背,看是不是记在了心里。
设计意图:本段通过“三读一背”来指导学习,体会月光的特点,感受作者的家乡美。
让孩子初步感知排比句的用法以及作者由远及近的写作手法。
B、学生找到文章第四自然段:1、品读“流着”师:好,还有哪些景色你觉得很美,你很喜欢?生找到第二段。
这一段里你觉得哪的景色你最喜欢?生:我喜欢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抱着一个月亮!师:嗯,真是,这香味怎么还会流呢?生:可能花瓣落到了水里,水就有香味了,因为溪水在流,所以香味也就随着溪水在流动。
2、品析“抱”,体味景中带情,情寄予景的写作手法。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2课《落花生》优秀说课稿2篇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2课《落花生》优秀说课稿2篇《落花生》说课稿1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落花生》。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等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一、说教材教材分析是教师上好课,备好课的前提。
《落花生》是国家统编教材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叙事散文。
着重讲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经过。
通过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赞美了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
说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从落花生的品格中受到人格价值观教育,使学生终身受益。
二、说学情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掌握学生的学情很有必要。
五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语文学习方法。
但就这篇课文而言,要想深入理解文中蕴含的做人的道理,还需要老师进一步引导。
因此,要用文本架起学生学习跟生活之间的桥梁,让学生在阅读课文的同时,学会体会生活当中蕴含的哲理。
三、说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结合新课程理念,我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能正确读写本课八个生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2、通过朗读体会,小组合作讨论等方法,品析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掌握详略得当、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提高阅读鉴赏能力。
3、体会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做人的道理。
基于对教学目标的分析,结合学生的学情,我将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深刻含义,从中体会做人的道理为教学重点,将学习详略得当、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为教学的难点。
四、说教学方法古希腊学者普罗塔戈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点燃的火把,为此我主要采用朗读体会法、小组合作探究法等开展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探索。
五、教学过程围绕以上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根据“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合作主线”的原则,我设计了以下教学过程:环节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起他们思维的火花。
三上科学第2课教案
三上科学第2课教案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基本概念,能够描述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过程,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基本概念,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2. 教学难点,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过程,如何引导学生理解这些概念。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播放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视频,引发学生对这一话题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2. 概念讲解,通过简单的语言和图表,向学生介绍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地球自转是指地球围绕自转轴自西向东旋转,而公转是指地球围绕太阳做椭圆形运动。
3. 实验展示,老师可以通过实验展示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过程,让学生亲眼看到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是如何发生的,加深他们的理解。
4. 案例分析,通过一些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对我们生活的影响,比如昼夜交替、季节变化等。
5. 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让学生对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6. 课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手段。
1. 视频播放,通过播放相关视频,引发学生兴趣,直观地展示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过程。
2. 图表展示,通过图表展示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让学生更容易理解。
3. 实验展示,通过实验展示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过程,让学生亲眼观察,加深理解。
4. 课堂讨论,通过课堂讨论,让学生积极参与,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5. 练习题,通过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基本概念,引发他们对这一话题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索欲望。
通过视频、图表、实验等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过程,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同时,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培养他们对地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祖父的园子》优质教案+说课稿
2.祖父的园子备课素材【教材分析】“祖父的园子”是一幅色彩明丽、富有童话色彩的画,这里是“我”童年生活的地方,它给“我”带来了无穷的乐趣。
不只是园子,还有慈爱的祖父,他给了“我”心灵的自由,放飞了“我”的心灵,舒展了“我”的人生。
文章用独特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幅色彩明艳、动感十足的画面。
第一、二自然段是由白的、黄的、大红的、金粉的蝴蝶、金的蜻蜓、绿的蚂蚱、各色鲜艳的花组成的一幅色彩丰富绚丽而富于生气的画。
第十三自然段则是一幅流动的画,“我”看见黄瓜摘来吃,丢下黄瓜又去追蜻蜓,采倭瓜花,捉蚂蚱,随着作者文字的描述,一个个画面一一展现,在画面自然转换中,读者能够充分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快乐和自由。
课文重点写了作者在“祖父的园子”里自由自在的嬉戏生活。
祖父在园中栽花、拔草、种白菜、铲地、浇水,“我”跟随祖父做着看似相同实则完全不一样的游戏的内容,祖父是劳作,而“我”不是真正的劳作,是“乱闹”。
至于摘黄瓜、追蜻蜓、采倭瓜花、捉绿蚂蚱,更是孩童的游戏了。
玩闹累了,就在园子里睡下。
“我”所做的这一切都是自由的,祖父没有批评,甚至没有一丝责怪,是完全理解甚至是赞同的。
祖父给予“我”足够的宽松氛围,让“我”自由快乐的,慈爱的祖父允许孩子随便玩闹,对孩子倾尽了爱心和耐心。
祖父给了“我”心灵的自由,他的爱放飞了“我”孩子的天性,在他暖融融的爱的包围下,才有了“我”自由、快乐而又幸福的童年。
本文善用寄情于景,寄情于物。
如:“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
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
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
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
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
蝴蝶随意地飞,一会儿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儿又从墙头上飞走一只白蝴蝶。
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
”这段话表面上描写倭瓜上架上房、黄瓜开花结瓜、玉米生长和蝴蝶飞舞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实际却是作者把自己自由快乐的心情寄托在它们身上,通过拟人化的描写表现自己自由快乐的童年生活,寄情言外,清新自然。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2课《走月亮》说课稿反思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2课《走月亮》说课稿反思部编版四班级上册语文第2课《走月亮》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读着这篇文章,使人不由地走进一幅如诗、如梦、如世外田园般的画卷中:光明而严厉的月光下,阿妈牵着"我'的小手,走啊走,走过村头,走过大道和小路,走过小溪和水塘,走过溪岸和拱桥,走过果园和菜地山之高,村之静,水之香,塘之趣,果之甜,虫鸣、鸟飞、溪流、人语,无不充盈着温馨、甜蜜之情。
2、教学目标依据《课标》要求、教材特点、以及同学实际,方案两课时完成本课教学任务,下面主要介绍其次课时的教学目标为。
①学问与技能:积累文中美丽的句子,了解"反复'这一形式的表达效果。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爱的部分。
②过程与方法:充分调动同学的乐观性和主动性,引导同学通过想象理解课文内容,在感情朗读中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③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月下景色的漂亮。
激发同学喜爱祖国壮美山河的感情。
体会浓浓的亲情,激发同学爱父母,关怀家人的美妙情操。
3、教学重、难点文美是本文给我们最主要的感受,因此把引导同学体会文章"哪儿美,怎么美'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
把通过重点词语体会意境、品尝语言、感悟情感作为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1、教法①读与想象结合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要教会同学学习是一项长期而艰难的任务,不会是一蹴而就的。
所以引领同学通过文字向画面,抓住词语理解文章。
解决教学重点。
②读与品尝语言结合法;词语的理解仍是三班级教学的重点,文本语言精妙、别致、富有诗意。
通过引导同学品尝重点词语体悟感情,突破教学难点。
2.学法与教法相适应,采纳"读读画画议议练练'的学习方法,在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中,理解课文,培育力量,陶冶情操。
三、说教学程序依据同学的认知状况和三班级同学的年龄特点,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环节:1.情境导入,激发爱好、教学开头,可设计这样的导语:"孩子们,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在月光的照耀下的乡村景色漂亮极了,真是令人沉醉。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第2课《青山处处埋忠骨》说课稿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第2课《青山处处埋忠骨》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青山处处埋忠骨》是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第2课的一篇课文。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讲述抗日战争时期,我国烈士为了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英勇斗争、不怕牺牲的感人事迹。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让学生了解先烈的崇高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情感态度方面,学生可能对烈士的英勇事迹缺乏深刻的体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激发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换位思考,体验烈士的英勇精神。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大意,把握课文的叙述线索。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学会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和事件,培养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烈士的英勇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的叙述线索。
2.教学难点:体会烈士的英勇精神,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情境教学法:通过音乐、图片、视频等手段,营造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
2.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合作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情感教育法:注重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引导学生换位思考,体验烈士的英勇精神。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以一幅抗日战争时期的图片为导入,引导学生关注烈士的英勇事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课文中烈士的英勇精神,了解课文的大意。
3.课堂讲解结合课文内容,对烈士的英勇事迹进行详细讲解,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体验烈士的崇高精神。
4.合作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讨论烈士的英勇事迹对自己的启示,分享学习心得。
5.情感体验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思考如何在学习、生活中发扬烈士的英勇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2课《落花生》说课稿
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2课《落花生》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落花生》这篇课文是我国著名作家许地山的作品,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2课。
课文以作者小时候的一次家庭聚会为背景,通过讲述家庭成员们关于花生好处的争论,引出了作者对于人生价值的思考。
这篇课文语言朴实,情节生动,富有教育意义,适合五年级的学生阅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叙事性的文章有一定的掌握。
但学生在理解课文深层含义方面可能存在一定难度,需要教师的引导。
此外,学生对于家庭亲情、人生价值等话题可能比较陌生,需要在教学中进行适度拓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学会分析课文内容,理解课文深层含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家庭的亲情,理解人生的价值,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2.教学难点:分析课文内容,理解课文深层含义,对于家庭亲情、人生价值等话题的理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讨论法、情景教学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等辅助教学,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朗读课文: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特点,体会家庭的亲情。
3.学习生字词:引导学生认读生字词,理解词语的意思,掌握词语的用法。
4.分析课文: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从课文情节入手,分析课文深层含义。
5.情感体验: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谈谈对家庭亲情的理解,分享自己的感受。
6.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内容,明确人生的价值,激发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
7.作业布置: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写一篇关于家庭亲情的短文。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家庭亲情人生的价值八. 说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江宁区苏科版六年级下册劳动第2课《我是“非遗”小传人》说课稿
江宁区苏科版六年级下册劳动第2课《我是“非遗”小传人》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我是“非遗”小传人》这一课,旨在让学生了解和传承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教材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我国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昆曲、刺绣、剪纸等,并引导学生了解这些文化遗产的历史渊源、艺术特点及其传承意义。
通过学习,让学生认识到保护和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热爱祖国优秀文化的感情。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独立思考和探究能力,对身边的文化遗产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程度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对其重要性认识不足。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参与,提高他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种类、特点及其传承意义,提高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文化的感情,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学生传承和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责任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种类、特点及其传承意义。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提高他们的保护意识。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讲授法、情境教学法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网络资源、实物展示等手段,丰富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以一段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短视频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他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思考。
2.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分享经验等方式,了解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种类、特点及其传承意义。
3.合作探究: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围绕某一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展开,了解其历史渊源、艺术特点及其传承现状。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2我是什么说课稿(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2我是什么说课稿(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2我是什么说课稿第1篇】一、说教材各位领导老师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2课《我是什么》。
这是一篇拟人的科学短文,它以朴实生动的语言,讲述了水的变化及利与害,水为人类做了许多好事,也做了许多坏事,要完全降服他,还要付出艰辛的努力。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课标要求,围绕本单元的训练重点,结合二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认识11个字,会写8个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知道云、雨、雹子、雪都是水的变化形成的。
三、说教学重难点我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确定为识字、写字和理解课文内容。
四、说教学过程结合课件,我重点说说我的教学过程:我分以下几个环节进行教学: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二、创设情境自主识字。
三、整体感知合作交流。
四、语句引领读中感悟。
五、巩固运用拓展延伸。
具体过程如下:(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导入是一节课的开始,一个精彩的导入可以快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本节课我通过一个会七十二变的孙悟空的谜语引入,接着告诉学生一个小魔术师也来到我们的课堂,揭示课题《我是什么》,板书课题齐读,“我“就藏在我们要学的课文里,你们能猜出我是谁吗?此时,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增,迫切地想知道谜底。
紧接着,教师范读课文,学生积极地开动脑筋,猜出谜底就是“水”。
(板书)(二)、创设情境自主识字。
课件出示词语,先指名读,再让学生齐读,男女生赛读,带拼音读,去拼音单个字读,并交流识字方法,让每个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三)、整体感知合作交流。
1、找形态。
要求:①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掉字,句子读通顺。
②划出不懂的词、句,不明白的问题。
③找一找我会变什么?让学生带着要求自读课文。
学生通过边读边找边勾画,就能说出“我”会变成“汽、云、雨、雪、雹”。
2、读形态。
让学生选择喜欢的段落自由练读,再自己在小组里读给小伙伴听。
五年级上册部编版道德与法制第2课学会交流沟通说课稿
五年级上册部编版道德与法制第2课学会交流沟通说课稿引言:本节课是五年级上册部编版道德与法制第2课,题为学会交流沟通。
在这节课中,我们将重点培养学生良好的交流沟通能力,帮助他们学会倾听和表达自己的观点,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一、情境导入:为了引起学生的兴趣,我将以一个日常生活中的情境进行导入。
我会讲述一个小故事,描述主人公在交流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
二、教学目标:在本节课中,我们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能力,学会尊重别人的观点。
2. 培养学生清晰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学会用简洁明了的语言交流。
3. 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学会在交流中处理冲突和解决问题。
三、教学重难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倾听和表达的重要性,并能够应用在实际生活中。
难点在于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使他们能够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情境,引发学生思考。
2. 简要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3.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交流经验和困惑,引导他们思考交流中的问题。
4. 引导学生认识倾听的重要性,解释倾听的技巧和方法。
5. 给学生一些简单的交流情境,让他们进行小组活动,模拟实际交流,倾听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6.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角色扮演活动,让他们体验交流中的困难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7. 结束课堂活动,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强调学生需要持续锻炼和提升自己的交流能力。
五、教学评价:在本节课中,我们将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小组讨论的质量和角色扮演的结果来进行教学评价。
同时,我们还可以收集学生的研究心得和反馈,以便对后续的教学进行改进和调整。
六、板书设计:本节课的板书设计包括教学目标、交流技巧、倾听和表达的重要性等内容,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七、课后作业:为了巩固本节课的内容,我将布置一些小组作业,让学生在家继续练交流和倾听的能力。
同时,还可以要求学生写一篇心得体会,分享在交流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2.落花生》【市级优质课一等奖说课稿】
《2.落花生》
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2课《落花生》。下面我对本课题进行分析:
一、说
教
材
《落花生》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二篇文章,它是由著名作家许地山先生写的。这是一片优美的叙事散文,蕴含丰富的哲理思想。这篇课文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小时候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经过,通过对花生的好处的谈论,揭示了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说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表达了作者不为名利,只求有益于社会的人生理想。这篇课文是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在表达上颇具匠心:详略分明,借物喻人,同时语言也意味深长。
我的说课完了,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五、说
教
学
过
程
本课我将分两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检查预习,掌握字词。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习课文第一部分。第二课时深入理解父亲的话深刻含义,体会文章详略得当,借物喻人的写法。围绕本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我要说的是第二课时的设计,我是这样设计教学的:
(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3分钟)
设计理念:陶行知说:“创造始于问题”,问题是思维的起点,兴趣是求知的动力。
4、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能学习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的写法,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
三、说教学重难点
基于以上教学目标,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从中体会做人的道理。
2、掌握详略得当的写法。
教学难点:
学习文章表达上详略分明,借物喻人的特点。
四、说
(3)由花生与其他植物的对比想到做人的道理,获得启示——借物喻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归纳总结。
在这里重点强调,编辑文章的过程中要注重美观,不要滥用效果,以避免画蛇添足。
学生通过自我总结和评价,明确了自己学习目标达成与否的原因,激发后继学习的热情和积极主动的意识,改善后继学习的方式,进一步促进自己个性的和谐发展。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习将自己的文章输入到计算机中,使学生掌握用“字体对话框”对文章中的文字进行格式设置,美化自己的文章。
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学习改变字体和颜色过程中,运用任务驱动法,培养学生自我探索、自主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在学习改变字体、字号和颜色过程中,让学生在不断尝试中激发求知欲,在不断摸索中获得知识。通过自我展示、自我激励,团队协作,培养学生鉴赏美和欣赏美的能力。在同学的互助下交流合作中,培养合作意识和合作精神.
五、学法指导
本课教给学生的学法是“接受任务——思考讨论——合作学习”。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因此本课教学过程中,巧妙设计,让学生带着一个个任务通过课堂讨论、相互合作、实际操作等方式,自我探索,自主学习,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
第2课《自己动手写文章》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自己动手写文章》这一课是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九年制义务教育教材——《信息技术》四年级上册第二课的内容。
本课在本册书中的地位是:⑴承上启下,前面我们学习了写字板及word启动与退出及工具栏。本课既是对以往知识操作的复习,又是下面学习word文字排版和段落设计的铺垫。
为了完成本节的教学目标,我是这样安排的:
一、兴趣导入,揭示课题(10分钟左右)
运用广播教学软件展示古诗。
教师点拨:这两首一样的古诗,你更喜欢哪一个,为什么?说说你的见解。总结归纳不同找出,一是字体不同,二是字号不同,三是颜色不同。同学们想不想让自己打出来的字变得赏心悦目、丰富多彩?我们的Word工具完全可以实现大家的愿望。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运用Word工具设置文字的字体字号和颜色。
四、教法方法与教学手段
本课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有“任务驱动法”、“创设情境法”等。
知识及技能的传授应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因此本课采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主体式教学模式。通过学生已经受过的美术教育和信息技术教育,创设一个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设置一个个任务,让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自己动手,有机进行对字体、字号、字型的各种设置(任务驱动法),以任务驱动的方式查漏补缺,使教学内容合理流动,水到渠成。教学中,启发、诱导贯穿始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注意调节课堂教学气氛,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的学习,使课堂能在生动、有趣、高效中进行。
三、巩固练习:学科融合
1、任务四,打开自己前几节课录入的文张,让学生选来自自己喜欢的一篇,进行自由修饰。
2、出示评价标准,为学生创作提供扶手,便于学生有目的的修改自己的文章。
3、学生对文章修饰完之后,小组内互相评价,并推荐出小组中最好的作品,全班展示。师生对小组推选出的作品进行评价。
⑵本节课是本册书的核心内容,因为对文字(块)的设置体现了word强大功能之一,有助于帮助学生了解word,为今后继续学习本册书其他内容开辟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二、教学目标及依据。
根据《中小学信息技术课课程纲要》的具体要求,结合教材,本着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自主全面主动发展的原则,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六、教学用具:运用多媒体课件、板书、网上资料等。
七、教学程序设计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以及信息技术课程学科特点,结合四年级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生活体验,设计教学流程如下:
(一)兴趣导入,揭示课题
(二)任务驱动,学生自主
(三)巩固练习,学科融合
(四)归纳总结,课外延伸
字体字号文字颜色
九、设计理念
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我注重体现了以下几个思想:
1、学科整合的问题,本课实现了语文学科和信息技术学科的整合。
2、了达到本课时的学习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的能力和自己的探索、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讲练结合。在课堂上坚持精讲多练的原则,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思想。
再找几位学生上台演示,巩固、强化知识点。
在学生自主尝试的过程中要注意及时评价,对做得好的学生加以肯定和鼓励,激发学习动力。对掌握不熟练的学生给与指导。
任务二:知识拓展,给文字设置字体字号。
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图是先通过教师的广播演示,给学生一种正确的操作方法的示范,通过学生的观察,有了正确的操作方法再去完成相应的任务,让学生养成规范操作的习惯。并让已经完成任务的同学帮助其他有困难的同学,培养学生团体协助的能力。
在这一教学环节中,通过课堂评价培养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提高学生信息技术的素养。
“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有增强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鼓起进一步的成功的努力。”通过激发学生走向成功的渴求,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感受成功的喜悦。这样既能通过显身手检查学生的学习成果,又能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
出示本课标题。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情境导入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强烈的兴趣,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二、任务驱动,学生自主
根据学生学情,本环节突出由易到难,以点带面,由扶到放的过程,分四个层次展开教学:
任务一:从设置字号入手,揭示新知识点。
1、任务驱动。尝试自己设置字号。
1、利用多媒体展示对古诗进行字体、颜色设置的学生,引出知识点。
激发学生兴趣,同学们想不想实现这个效果?
2、学生讲解,其他学生二次自主尝试。
任务驱动,对古诗进行字体、和颜色的设置。
3、评价并总结合理设置字体、字号、和颜色的方法。
本层次教学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体会到深入学习的快乐,从而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
4、情景与任务驱动的融合。在抛出每一个任务时,都创设了许多适当的情景,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
2、鼓励会的学生主动上台演示改变字号的方法。
(让学生边演示边讲解,如讲解的不清楚的其他学生可以适当补充,老师引导点拨)
这样做既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又在自我展示过程中得到了成功体验。
3、当这个学生演示完,接着全体学生尝试操作。
渗透小知识点,字号有几种单位,每种单位最大是多少,最小值是多少?
英国教育家斯宾塞曾说过:“坚持一个人无论怎样也不过分的事情,就是在教育中应该尽量鼓励个人发展的过程,应该引导儿童进行探讨,自己去推论,给他们讲的应该尽量少,而引导他们去发现的应该尽量多。”受其启发,在本节教学设计过程里,以“自主探究”的教学理念为指导,学生通过不断地实践,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在这一过程中掌握知识,提高操作技能,使他们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计算机学习重在练习,使学生在练习中达到我们的教学目标,在这里我用了7-8分钟时间留给学生练习,使学生占主体地位,教师只充当一个引导者、组织者的角色)
四、归纳总结,课外延伸
让同学们做一次小老师,展示部分修改好的文章,说一说你觉得优点在哪里?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点评时注意和美术知识的整合,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色彩搭配的方法。最后根据小结和点评在对自己的作品进行修改并保存。(达到美术教育和信息技术教育(课程整合)使学生在排版设计上能做得更加的美观漂亮,便于更好的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让学生养成善于总结的好习惯,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和达成的目标。)
八、说板书设计
通过板书揭示学习主题,展现学习思路,简明扼要。着重理清文章脉络,引导学生建构学习框架。结合教学课件揭示板书。
这是我的板书设计,简明扼要,突出了这节课的重点。
第2课自己动手写文章
选中文字-设置文字-格式→字体
3、重点与难点突破及途径。
本节教学重点是:使学生掌握设置字体、字号以及字的颜色的方法。
本节教学难点:掌握不同的文字设置方式。
突破途径:运用新旧知识迁移法和教师启发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设置文字的不同方法。
三、学生状况及对策:
四年级小学生有特定的心理特征:好玩、好问、好奇,他们对理论性强的知识点不易理解,对具体的操作较容易接受,对通俗易懂的语言比较容易理解。在学习本课之前,他们已经学过写字板的基本操作,已学会输入文字、文字删除等简单操作。针对不同班级,不同学生设计分层次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