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2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专题提升学案

合集下载

2017-2018高中历史 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教案 人民版必修2

2017-2018高中历史 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教案 人民版必修2

[解题流程]
提取材料 关键信息
―→
“私为券” “以便贸 易”
―→
可知“交子”是 一种使交易更 加方便的“券”
―→
说明交子具 有民间交易 凭证功能
―→
息的能力,考点是中国古代 商业的发展。材料中“券”“以便贸易”“不能偿所负,争讼 数起”表明交子是一种兑换券,在“富者”不能兑付时可作为 诉讼依据,体现出其具有民间交易的凭证功能,故 A 项符合题 意。交子产生是为了方便贸易而非民间的商业纠纷,B 项错误; 材料中提到富商联合发行交子,后因不能兑付而官司缠身,不 能说明富商社会地位的提高,C 项错误;材料缺乏对当时不同 地区经济状况的比较,故不能得出 D 项的结论。
2.北宋东京(今开封)“通晓不绝”的夜市和“终日居此,
不觉抵暮”的瓦子(文娱场所)里,随处可见流连忘返的市民
身影。这一生活图景表明( A )
A.商业活动不受时间限制
B.市已遍布城内各处
C.文娱场所多由官府经营
D.坊与市已没有区别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基础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考点是北宋城市商业发展的概况。据题干材料夜市“通晓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有效信息进行归纳、解读的能力,考 点是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精耕细作的特点。据题干“铁器,民 之大用也。器用便利,则用力少而得作多,农夫乐事劝功。 用不具,则田畴荒,谷不殖”,说明当时已较广泛地使用铁 农具,人们认识到铁农具是发展生产的重要工具。生产工具 和劳动技术的不断提高反映了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故 选C项。A、B、D三项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
【技法点拨】 解答文字材料型选择题的关键首先是读懂材 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然后在理解材料的基础上将 获取的有效信息与备选项和材料的历史背景结合,挂靠教 材,进行分析判断,选出正确答案。

高中历史同步导学人民版高一必修二学案:专题一_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1.1_word版有答案

高中历史同步导学人民版高一必修二学案:专题一_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1.1_word版有答案

[课时作业](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一、选择题1.春秋战国以来,中国传统农业逐渐形成的主要耕作方式是()A.刀耕火种B.石器锄耕C.铁犁牛耕D.耒耕耜耕解析:根据所学刀耕火种是最原始的农业耕作方式,而不是春秋战国以来,故A项错误;最早的松土工具“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使我国古代农业进入“石器锄耕”阶段,仍然是原始时期,故B项错误;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并逐渐推广,故C项正确;根据前面分析耒耕耜耕同等石器锄耕,故D项错误。

答案: C2. 春秋战国时期,一些诸侯国开始向土地实际耕种者征收租税,有“粟米”,还有“布缕”等。

材料从侧面反映出当时()A.国家赋税过于繁重B.井田制已经彻底瓦解C.自然经济雏形显现D.小农经济正逐步确立解析:材料“一些诸侯国开始向土地实际耕种者征收租税”但不能反映国家赋税过于繁重,故A项错误;“井田制已经彻底瓦解”与材料“一些诸侯国开始”表述不符,故B项错误;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相对,强调物质生产的自给自足,出现于原始社会时期,材料“春秋战国时期”与此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一些诸侯国开始向土地实际耕种者征收租税,有‘粟米’,还有‘布缕’等”,从侧面反映出小农经济正逐步确立,故D项正确。

答案: D3.商朝甲骨文中的“田”字被刻作等不同形状,这些田字的形状特征可以用于研究()A.井田制B.分封制C.均田制D.郡县制解析:商朝甲骨文只能研究商朝或商朝以前的制度,井田制是商周时期的土地制度,根据材料“甲骨文中的‘田’字”的形状特征得出可以用于研究井田制,故A项正确;与“田”字有关的是土地制度,分封制是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故B项错误;均田制是北魏到唐朝前期实行的土地国有制度,故C项错误;郡县制是战国时期秦国以及秦朝以后的地方行政制度,故D项错误。

答案: A4.《礼记·月令》载:季夏之月(六月),都说烧草取灰或沤草使腐用作肥料。

深耕、施肥、粪种、一年再获。

人民版历史必修二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复习导学案

人民版历史必修二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复习导学案

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复习课练习案编制人:杨友亮审核人:杨友亮审批人:【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依据学习目标完成单元测试题【学习目标】1、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2、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3、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4、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必修二专题一单元检测一、选择题1.“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纴……”(《墨子》)农民如此兢兢业业主要是①缴纳租税的需要②商品交换的需要③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②③2.黄梅戏《天仙配》中有这样一段唱词:“……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

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这段唱词反映了我国古代①自耕农富裕祥和的生活境况②自耕农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③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④“男耕女织”的经营方式是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一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④3.从西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到战国商鞅“废井田,开阡陌”直接反映了A.分封制的瓦解 B.封建王权的强化C.土地所有制的变化 D.上层建筑的变化4.下列关于小农经济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是我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唯一模式 B.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C.是封建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D.历代明智的封建统治者都扶植小农经济5.纵观中国古代历史,尽管“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妇女夙兴夜寐,纺绩积纴”,但农业生产始终没有大的突破,温饱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

这种现象根源于A.重农抑商政策的阻碍 B.人口过快增长的压力C.自然经济的牢固存在 D.农民赋役负担的沉重6.《礼记》有“天子为籍千亩”、“天子亲耕于南郊,诸侯耕于东郊” “后率外内命妇始蚕于北郊”的记载,这主要表明A.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B.统治者关心百姓疾苦C. 统治者常能与民同乐 D.统治者“以民为本”7.“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人民版必修2专题一《古代中国的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学案

人民版必修2专题一《古代中国的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学案

人民版必修2专题一《古代中国的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学案第一中学王晓明★知识梳理一、耕作方式的演进和生产工具的革新1、原始农业的产生:“刀耕火种”、“火耕”2、距今七八千年前:农业进入了“耜耕”或“石器锄耕”时代3、`:铁犁牛耕,古代农业的传统耕作方式形成。

牛耕在春秋末年兴起是我国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目前发现最早的铁犁具是战国时期的。

汉代已在全国范围普遍推广牛耕(二牛抬杠→一牛挽犁),而且耕犁基本定型。

二、古代的土地制度1、原始社会:土地公有制2、奴隶社会(商周):国王所有的贵族土地所有制(井田制)①一切土地属于国王所有。

国王把直接控制之外的土地,分封给诸侯,诸侯又将土地分赐给卿大夫。

受田者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只能世代享用,不能转让与买卖,并要向国王承担义务。

②诸侯、卿大夫强迫奴隶和庶民集体耕种,并支配所有的劳动产品;③西周时期,耕地阡陌纵横,形同井字,称为井田。

▲井田制瓦解的原因①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铁犁牛耕的出现,大量的荒地得到开垦,私田大量增加,私田不向国君缴纳赋税。

②由于战争频繁,井田上的劳动力减少,井田制日益瓦解。

③以鲁国为代表的各诸侯国为增加收入,进行税制改革,无论公田、私田,一律按亩纳税,促使了土地由国有向私有的转化。

3、封建社会(战国以来):封建土地所有制①大大小小的封建地主占有全国大部分土地,并利用政治经济特权,大量兼并农民土地。

②广大农民只有很少土地,或完全没有土地,受到封建国家和地主的残酷剥削和压迫。

③封建政府和皇帝还直接掌握一部分土地。

四、古代水利建设概况1、夏商周:农田水利有较大发展。

2、春秋战国:战国时秦国蜀郡守李冰修的都江堰,水工郑国在秦国修的郑国渠。

都江堰位于四川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是最古老的水利工程,是蜀地“天府之国”富庶之源,至今仍发挥着无可替代的巨大作用。

3、秦:灵渠4、两汉:西汉汉武帝亲到黄河工地命文武百官背土,东汉王景治黄河才基本解除了黄河水患。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学案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学案

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Ⅱ)学案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11.⑴图一:松鹤延年或松鹤长春;图二:喜上眉梢或双喜临门;图三:四季平安或月月平安;图四:吉祥如意或如意吉祥。

⑵五谷丰登、家和万事兴、风调雨顺;人勤春来早,家合喜事多……(意思符合即可)⑶生产方式:铁犁牛耕;经营方式:以家庭为单位,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班级:高一__班 座号:__ 姓名:______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Ⅱ)学案 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亲爱的同学,现在是检验你的学习成效,展现你的聪明才智的时候啦!本学案将根据你的完成态度和质量评分,分数计入期中和期末成绩中,关系到你的学分哦!按照要求完成本学案,你将获得3分;对于学有余力的同学,还有额外的2分在等着你哦。

展开你智慧和自信的双翼,乘风破浪,你的努力将决定你的收获。

比比看:谁是本班的“历史之星”!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了解铁农具的应用、牛耕的发展,了解都江堰的史实,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二、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列举汉、唐丝织,商、春秋、汉冶金,唐、宋、清时期陶瓷等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三、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列举宋、明清时期我国商业发展的概貌。

四、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了解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的情况。

1.右图所示的耕作方式,应该是()A.刀耕火种B.石器锄耕C.铁犁牛耕D.集体耕作2.“它是世界文化遗产,是自然与文化、人类与环境、水利工程与山水风光和谐融合的千古奇观,2000多年来一直发挥着巨大效益,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历史)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2 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课件+同步练习+专题整合+综合测

(历史)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2 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课件+同步练习+专题整合+综合测

(2015·四川省广汉中学月考)某中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小论 文中频繁出现“厚来薄往”、“市舶使”、“十三行”等 词,此小论文的研究对象最可能是( )
A.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 B.古代繁荣的大城市 C.自古频繁的中外交流 D.古代发达的造船业 【答案】 A
【解析】 “厚来薄往”、“市舶使”、“十三行”都 与我国古代的对外贸易有关,且都有浓厚的官方色彩,A项 最符合题意。B项无法体现;C项说法错误,从材料的信息可 以看出此时已经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自古频繁的中外交流 局面不复存在;D项材料未体现。
探究二 【史料】 材料一 隋唐时期,政治上的统一和大运河的开通,密 切了南北方的经济往来。扬州等城市成为闻名中外的大都 会。西域以及阿拉伯、波斯商人来往经商频繁,陆上和海上 丝绸之路都呈现空前繁荣的景象。
——摘自岳麓版高中新课程《历史》必修Ⅱ
材料二 读图:
材料三 夜市灯火连星汉,水郭帆樯近斗牛。 ——摘自唐代诗人李绅的《宿扬州》
三、商业都会的崛起
1.兴起 战国时期,有的城市出现称作“ _市__井_____”的商业区。 2.发展 (1)汉代: ①在长安和“_五__都_____”设置管理市场的官员。 ②以繁荣的“_市_______”为重要标志的全国性的商业中 心已经形成。
(2)唐代: ①长安的市已发展为店铺林立的常设商业区。 ②长安、___洛__阳___的商业最为繁荣,扬州曾“雄富冠天 下”。 ③随着江南商品经济的发展,__杭__州____、湖州也成为商 业发达的都会。
3.中国古代城市发展的规律 (1)从城市功能看:唐以前的城市主要是政治中心、军事 重镇。其后城市的经济功能逐渐超过政治功能。 (2)从商业活动看:政府对城市商业活动的限制逐步放 宽,如宋代打破坊市界限,且晓市、夜市出现。 (3)从数量和规模看:明清时期不仅规模巨大的商贸城市 增多,而且还兴起了一大批中小工商业市镇,这些市镇商业 繁荣,人口密集。 (4)从地区分布看:城市的地区分布与经济重心南移成相 应变化;明清时,新兴工商业市镇大部分分布在江南地区。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二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学案)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二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学案)

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一、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1、原始农业的产生:“刀耕火种”、“火耕”2、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中国古代农业的传统耕作方式形成。

牛耕在春秋末年兴起是我国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目前发现最早的铁犁具是战国时期的。

唐代:在长江中下游一带出现曲辕犁(又名东江犁),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

3.水利灌溉:灌溉工具——翻车、筒车;水利设施:春秋战国——芍陂、都江堰、郑国渠;西汉——漕渠、白渠;历代治理黄河;西域——坎儿井。

二、耕作方式①商周时期:简单协作②春秋开始:自耕农经济(个体小农经济),“男耕女织”三、土地私有制的确立①原始社会: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②奴隶社会夏商周:土地归国家所有,实行井田制。

(井田制西周最盛行,名义上土地为国家公有,由周王将全国土地层层分封给各级贵族,有“公田”和“私田”之分,“公田”为贵族占有,“私田”是村社成员的份田,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

井田制实质是贵族土地所有制。

)③封建社会的土地私有制:形成——战国时期: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封建土地所有制。

(秦国商鞅变法,从法律上废除了井田制)。

土地私有制的三种主要形式:君主私有土地、地主私有土地、自耕农私有土地。

④租佃关系:战国产生,汉代比较普遍,宋代日益普遍,成为仅次于自耕农形式的重要经营方式,明清时期租佃关系进一步发展。

四、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1、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2、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3、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4、占有少量的生产资料。

五、手工业a.冶炼①青铜器铸造:从二里头文化到春秋末期春秋,是我国的青铜时代。

商周技术已相当成熟——司母戊鼎、龙虎纹尊②冶炼生铁和钢:发明于春秋时期③燃料煤:始于汉代,北宋相当普遍;焦炭:始于南宋,明朝流行b.纺织①丝织:上古时代,学会养蚕缫丝,世界最早;汉代,丝绸远销欧洲,获“丝国”称号,丝绸之路;唐代,出现缂丝技术。

人民版 高一历史必修二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学案(有答案)

人民版 高一历史必修二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学案(有答案)

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一课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课程标准】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重难点】重点:理解和认识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

难点:理解中国古代依附于土地的两个不同阶级的深层次关系;理解土地集中与农业经济发展和民众暴动的关系;理解生产工具的革新与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

一、中国农业的起源与地位1、起源中国是世界农业的发祥地之一,长江和黄河流域早在七八千年之前,就形成了规模性的农耕经济。

在中国母系氏族最重要的两个遗址中,_____________就发现了粟,_______________已经培育了早期的水稻。

这些文物有力的说明了一件事,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培育粟和水稻的国家之一。

2、地位农业长期以来是中国基本的经济形式,支撑着中国古代的社会生产和生活。

中国古代的重大文明成就,都是在______________的基础上取得的。

二、影响农业发展的因素(一)生产方式和生产工具1、耕作方式中国农业的发展大致经历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几个重要阶段。

在春秋战国时期,农业发达地区已经采用了牛耕技术和铁制工具。

古代中国农业的耕作方式_______________在这一时期形成。

这种耕作方式从春秋开始出现甚至一直影响到现在,是我国社会长期以来的基本耕作方式。

在_______________,牛耕逐渐普及全国,铁制农具的数量也大大超过前代。

2、生产工具A材质和工艺的变化:材质从石、骨、木到__________再到__________;工艺从__________到__________。

B动力的变化:从人力到__________;牛耕的出现,是农业动力的一次革命。

同时,耕作技术也不段进步。

__________时期二牛三人仍然比较浪费人力;西汉时期二牛一人的__________出现;东汉时期__________开始出现;唐代出现了结构更为完备的__________,它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改变牵引点的高低,控制耕土的深浅。

【人民版】必修二:专题(1)《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学案(4)及答案

【人民版】必修二:专题(1)《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学案(4)及答案

学案4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课标要求] 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一、重农抑商1.含义:发展农耕,限制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2.目的: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

3.提出:战国时期,商鞅变法明确规定了重农抑商的原则。

4.影响:社会经济活力受到压抑,新的经济因素和生产方式的萌芽,也长期得不到正常发育。

[重点精讲]正确评价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

评价重农抑商政策,要注意它的历史阶段性。

(1)在封建社会前期,它的实行对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巩固新兴地主阶级政权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但是随着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产品的流通和交易又是必然的,而抑商政策阻碍了商品的流通,妨碍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3)到明清时期,重农抑商政策的消极作用成了主要方面。

明清统治者把商业和农业对立起来,采取各种措施,极力压制和束缚资本主义发展。

这些做法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导致国家落后,也就失去了最初的积极作用。

[深化探究]材料一《吕氏春秋·上农》:“民舍本而事末则其产约,其产约则轻迁徙,轻迁徙,则国家有患,皆有远志,无有居心。

”思考(1)材料中的“本”和“末”各指什么?(2)材料体现了什么思想?形成政策后带来了什么不利影响?答案(1)本:农业;末:商业。

(2)重农抑商。

使社会经济活力受到压抑,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材料二(雍正帝说)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商皆其末也。

——光绪《大清会典事例》思考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这对当时社会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答案问题:清朝统治者昧于商品经济发展的大势,依然固守重农抑商的政策。

影响:商品经济发达,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统治者固守重农抑商政策,严重阻碍了中国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成为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工商业的管理1.措施(1)秦朝:统一度量衡和货币。

(2)汉代:实行盐铁官营制度。

(3)唐代:市的设立与废止,都决定于朝廷的命令。

人教版必修二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导学案

人教版必修二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导学案

A B C D
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
.耜耕 C.石器助耕 D.铁犁牛耕
“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谓之天府。

”这则材料是对哪一个水利工程的最高评价
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答案
一、选择题:1-5:DCAAD 6-9:CABA
二、材料题:(1)主要耕作方式:铁犁牛耕
(2)影响:形成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或自然经济)
(3)特点: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第2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答案
选择题:1-5:CDCCA 6-8:CBC
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答案
一、选择题:1-5:BDABA 6-10:DABBC 11-12:AD
二、材料题:
(1)“市”为政府所设置,设在都邑之中,设置官吏管理,有一定范围,交易有时间限制。

(2)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
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答案
一、选择题:1-5:ABCAC 6-10:ABDDD
二、材料题:
(1)重农抑商政策。

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时开始实行。

目的是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以确保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巩固封建统治。

(2)闭关锁国政策
根本原因:自己自足的自然经济
直接原因:为了对付东南沿海人民的反清斗争。

(3)强化了自然经济,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使中国与世界隔绝,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VIP专享】必修二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学案)

【VIP专享】必修二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学案)

用,不得买卖;缴纳贡赋;④瓦解:
2、 封建社会所有制形成:
① 程:春秋鲁国实行初税亩,实际承认土地私有合法性;战国时期,秦国
侯国相继进行变法,这种封建土地
所有制,在中国历史上一直延续了两千多年。
②形式:A、封建
B、封建
C、封建
3、古代土地制度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原始社会:
汉代,
东汉时,由
唐代:出现
;春秋战国出现了
逐渐普及全国,出现了播种工具
(二牛抬杠)发展到
(可控制耕土的深浅)。
考点二、了解古代中国水利工程和农业灌溉工具
1、古代水利工程:
①战国时期—秦国:
工程(
②汉代:关中地区灌溉渠道规划合理,成效显著;关中农民还创造了“
为止还流行在新疆吐鲁番、哈密一带的干旱地区。
时期。
---代表:均田制 实行时间:北魏—唐朝前期
---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基础,占支配地位。
-1-
6.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对比及分析综合的能力。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蚯蚓教的学实难验点,线培形养动观物察和能环力节和动实物验的能主力要;特2征.通。过教对学观方察法到与的教现学象手分段析观与察讨法论、,实对验线法形、动分物组和讨环论节法动教特学征准的备概多括媒,体继课续件培、养活分蚯析蚓、、归硬纳纸、板综、合平的面思玻维璃能、力镊。子情、感烧态杯度、价水值教观1和.通过学理解的蛔1虫.过观适1、察于程3观阅 六蛔寄.内列 察读 、虫生出 蚯材 让标容生常 蚓3根料 学本教活.见 身了 据: 生,师的2、的 体解 问巩鸟 总看活形作 用线 的蛔 题固类 结雌动态业 手形虫 自练与 本雄学、三: 摸动 状对 学习人 节蛔生结4、、收 一物 和人 后同类 课虫活构请一 蚯集 摸并 颜体 回步关 重的动、学、 蚓鸟 蚯归 色的 答学系 点形教生生让 在类 蚓纳 。危 问习从 并状学理列学 平的线 蚯害 题四线人 归、意特出四生 面体形 蚓以、形类 纳大图点常、五观 玻存 表动 的及鸟 请动文 本小引以见引、察 璃现 ,物 身预3类 学物明 节有言及的、导巩蚯 上状 是的 体防之 生和历 课什根蚯环怎学固蚓 和, 干主 是感所 列环史 学么据蚓节二样生练引 牛鸟 燥要 否染以 举节揭 到不上适动、区回习导 皮类 还特 分的分 蚯动晓 的同节于物让分答。学 纸减 是征 节方布 蚓物起 一,课穴并学蚯课生 上少 湿。 ?法广 的教, 些体所居归在生蚓前回 运的 润4;泛 益学鸟色生纳.靠物完的问答 动原 的蛔4, 处目类 习和活环近.在成前题蚯 的因 ?虫了以 。标就 生体的节身其实端并蚓 快及 触寄解上知同 物表内特动体结验和总利的 慢我 摸生蚯适识人 学有容点物前构并后结用生 一国 蚯在蚓于与类 的什,的端中思端线问活 样的 蚓人的飞技有 基么引进主的的考?形题环 吗十 体生行能着 本特出要几变以动,境 ?大 节活的1密 方征本“特节化下物.让并 为珍 近会习形理切 法。课生征有以问的学引 什稀 腹小性态解的 。2课物。什游题主.生出 么鸟 面起结和结蛔关观题体么戏:要明蚯 ?类 处哪利适构虫系察:的特的特确蚓等 ,些用于特适。蛔章形殊形征,这资 是疾板穴点于可虫我态结式。生种料 光病书居是寄的们结构,五物典, 滑?小生重生鸟内学构,学、的型以 还5结活要生类部习与.其习巩结的爱 是如鸟的原活生结了功颜消固构线鸟 粗何类形因的存构腔能色化练特形护 糙预适态之结的,肠相是系习点动鸟 ?防于、一构现你动适否统。都物为蛔飞结。和状认物应与的是。主虫行构课生却为和”其结与题病的、本理不蛔扁的他构环以?特生8特乐虫形观部特8境小三征理页点观的动位点相组、梳等这;,哪物教相,适为引理方些2鸟,育同师.应单导知面鸟掌类结了;?生的位学识的你握日构解2互.。办生特认线益特了通动手观征识形减点它过,抄察;吗动少是们理生报蛔5?物,与的解.参一虫了它和有寄主蛔与份结解们环些生要虫其。构蚯都节已生特对中爱。蚓会动经活征人培鸟与飞物灭相。类养护人吗的绝适这造兴鸟类?主或应节成趣的的为要濒的课情关什特临?就危感系么征灭来害教;?;绝学,育,习使。我比学们它生可们理以更解做高养些等成什的良么两好。类卫动生物习。惯根的据重学要生意回义答;的3.情通况过,了给解出蚯课蚓课与题人。类回的答关:系线,形进动行物生和命环科节学动价环值节观动的物教一育、。根教据学蛔重虫点病1.引蛔出虫蛔适虫于这寄种生典生型活的线结形构动和物生。理二特、点设;置2.问蚯题蚓让的学生生活思习考性预和习适。于穴居生活的形态、结构、生理等方面的特征;3.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2020-2021学年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学案

2020-2021学年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学案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课 中国古代农业经济[测试要求]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 小农经济的含义 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知识梳理]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中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

中国农业独立发展,自成体系,奠定了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的基础。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时间 耕作方式 生产工具耕作技术农作物 起源 距今约一万年 刀耕火种 使用木石工具 培植水稻和粟 发达距今七八千年石器锄耕松土工具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发展 商周时期出现少量青铜农具 精耕细作开始萌芽西周时期,后世主要作物多已具备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1、铁犁牛耕的发展(1)春秋战国: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并且逐渐推广。

(2)汉朝时期:西汉赵过推广二牛三人的耦犁,出现翻土碎土工具犁壁,出现播种工具耧车。

西汉出现东汉普及二牛一人,并推广到珠江流域。

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3)隋唐时期:江东地区出现了曲辕犁。

特点:便于调节,简便轻巧,适应性强。

意义:我国耕犁已经相当完善,并为后世沿用。

2、耕作技术的进步(1)春秋战国:已经使用当时世界上先进的耕作方法——垄作法 (2)西汉时期:赵过推行代田法;耕作制度一年一熟为主。

(3)魏晋南北朝:北方旱地耕耙耱技术形成,南方水田采用耕耙技术。

(4)宋朝以后:江南稻麦轮作形成了一年两熟制和一年三熟制,极大地提高了土地的利用效率。

随着南方社会经济日益发达,我国经济重心逐渐转移到江浙地区。

3、水利灌溉的发展(1)水利工程的兴修:战国的都江堰、汉朝的漕渠、白渠和龙首渠。

(2)灌溉工具的改进:曹魏改进翻车、唐朝创制筒车、宋朝出现高转筒车;明清出现风力水车。

作用: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史料阅读】材料一 昔烈山氏之有天下也,其子曰柱,能殖百谷百蔬。

——《左传》材料二 包牺氏没,神农氏作,斫木为耜,楺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

——《易·系辞下》三、农业生产的经营方式 1、奴隶社会:集体劳作 主要原因:生产力水平的低下;土地属于国家所有。

2019-2020年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

2019-2020年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

2019-2020年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第四节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一、明清时期出现资本主义萌芽1.产生:_________(时间),在__________(地点)的一些_____营纺织业手工业部门开始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2.原因: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和_____________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

3.特征:_____________关系。

4.影响: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是生产力发展和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它的产生说明在中国封建社会产生了新的生产关系,是中国封建社会衰落的重要表现,对反封建民主思想的产生有重要的意义。

5.发展缓慢的原因:腐朽的封建制度是阻碍萌芽发展的根本原因。

特别是封建政府实行“_ __ (政)”和“_ __ (外)”及“_______(经)”政策的严重阻碍。

鸦片战争爆发后外来资本入侵,摧残了资本主义萌芽。

二、“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的基本含义及其影响。

(一)、“重农抑商”政策1.含义:主张重视而限制打击的经济思想和政策。

2.目的:(1)直接目的:可以通过征收稳定的土地税保证财政收入。

(2)根本目的: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

也有政治、文化方面的考虑,即安定人心,巩固统治。

——根本原因:是由当时社会的经济基础决定的。

(自然经济占主导)(重农抑商政策是封建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必然产物)3.产生:________时期__________首倡“重农抑商”,为后来的朝代所推崇。

4.发展:①西汉初年:规定商人不得衣丝乘车,对商人的赋税加倍,商人应入市籍,一入市籍则不得为官。

汉武帝推行打击富商大贾、发展官营商业(实行盐铁官营制度)的政策.②明清:继承传统的专卖制度,由官府垄断盐、茶经营;官府出台许多歧视商人的规定;对民营商业,通过加征商税、限制手工业规模、压价收购等手段,压制民营手工业发展。

(二)、“海禁”政策(1)含义:明清王朝禁止中国人和限制外国商人到中国进行的政策。

高中历史《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教学案人民版必修二

高中历史《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教学案人民版必修二

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本专题课程标准】1.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2.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3.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4.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知识结构】导语1.古代中国的农业:①农业在古代中国被统治者看做是;是古代中国最基本的经济形式。

(农业的地位)②比较成熟的和相对完备的,成为中国古代经济突出的特征之一。

(农业的特征)③古代中国以先进的闻名于世。

中国人在农业方面的创造,对文明的进步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农业发展的影响)④中国古代的农业生产以为基本形式(也是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自给自足的是中国经济的基本形态。

(农业的基本形式和基本形态)⑤农业的发明和改进,在农业经济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

(农业发展的关键)⑥农民承担着和的沉重压力。

——历史上关系农业经济发展的制度和政策,主要是制度和制度。

各个朝代的土地制度大都以为前提,同时注意限制大地主对土地的,以保证对农业经济的直接控制。

(中国古代农民的负担和土地制度)2.古代中国的手工业:一些关键部门和行业以为主。

历朝手工业的管理有严格的。

3.古代中国的商业:商业使中国古代经济增强了活力,但由于传统的偏见,商人的相当低,商业被看做是“”,长期受到鄙视和抑制。

由于统治集团实行的政策,的发展长期受到限制。

时期的“”政策严重影响了新的经济因素的生长。

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的学习要求】1.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经历了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变革与成熟的过程。

2.知道古代中国土地制度的构成。

3.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并能举出典型史实加以说明。

4.认识到古代中国以先进的农业文明闻名于世,小农经济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神农”的传说——农业的产生1.“神农”的传说:神农氏创制了原始农具,教导民众(“神农能殖嘉谷”的传说)。

【人民版】必修二:专题(1)《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学案(4)及答案

【人民版】必修二:专题(1)《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学案(4)及答案

学案4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课标要求] 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一、重农抑商1.含义:发展农耕,限制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2.目的: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

3.提出:战国时期,商鞅变法明确规定了重农抑商的原则。

4.影响:社会经济活力受到压抑,新的经济因素和生产方式的萌芽,也长期得不到正常发育。

[重点精讲]正确评价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

评价重农抑商政策,要注意它的历史阶段性。

(1)在封建社会前期,它的实行对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巩固新兴地主阶级政权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但是随着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产品的流通和交易又是必然的,而抑商政策阻碍了商品的流通,妨碍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3)到明清时期,重农抑商政策的消极作用成了主要方面。

明清统治者把商业和农业对立起来,采取各种措施,极力压制和束缚资本主义发展。

这些做法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导致国家落后,也就失去了最初的积极作用。

[深化探究]材料一《吕氏春秋·上农》:“民舍本而事末则其产约,其产约则轻迁徙,轻迁徙,则国家有患,皆有远志,无有居心。

”思考(1)材料中的“本”和“末”各指什么?(2)材料体现了什么思想?形成政策后带来了什么不利影响?答案(1)本:农业;末:商业。

(2)重农抑商。

使社会经济活力受到压抑,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材料二(雍正帝说)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商皆其末也。

——光绪《大清会典事例》思考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这对当时社会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答案问题:清朝统治者昧于商品经济发展的大势,依然固守重农抑商的政策。

影响:商品经济发达,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统治者固守重农抑商政策,严重阻碍了中国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成为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工商业的管理1.措施(1)秦朝:统一度量衡和货币。

(2)汉代:实行盐铁官营制度。

(3)唐代:市的设立与废止,都决定于朝廷的命令。

2021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专题提升学案人民版必修2

2021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专题提升学案人民版必修2

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根本构造与特点专题提升(一)主题一中国古代经济开展的共同因素及其根本特征(1)客观环境:统一稳定的政治局面,为经济的开展提供了必要的客观环境。

(2)政治条件:前代农民战争推动后继王朝调整统治政策,而且政策具有连续性。

(3)生产关系的调整或变革: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的变化、农民地位的提高、产品分配形式的变化,使经济政策适应了生产力的开展要求,促进了生产力的开展。

(4)科技条件:生产工具的改良、水利的兴修、历法的进步、科技著作的出版、外国先进技术的引入等,成为经济恢复开展的科技条件。

(5)国内外交流:国内各民族、各地区间的相互交流、相互学习,中外交往的加强,是经济开展的重要条件。

(6)群众条件:广阔人民的辛勤劳动,创造了大量的物质财富。

(1)经济构造:中国古代经济构造主要包括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三局部,农业是主体,手工业和商业是补充,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2)经济形态:自然经济长期占主导且结实存在是中国封建社会开展缓慢和长期停滞的重要原因。

(3)经济重心:经历了由北到南的转移过程,从而改变了中国社会经济的空间格局。

(4)工商业的开展:虽然作为农业经济的补充,但曾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5)经济政策:中国古代政府大多采取“重农抑商〞政策,在明朝和清朝时期还采取“海禁〞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限制了工商业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开展。

主题二古代城市开展的规律及其反映的时代特征(1)传统的政治性城市逐渐向商业化城市开展,说明商品经济日趋活泼。

(2)农村人口不断走向城市,城市人口增加,城市规模扩大。

(3)明朝中后期,在商品经济繁荣的江南某些城市,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4)随着城市商品经济的开展,市民的生活和观念逐渐发生变化。

(1)战国时期的城市一般都是诸侯国的政治中心(都城),这些都城一般都商业兴盛,交换的商品大多数是供贵族地主用的奢侈品。

这些商品与人民的日常生活联系不是很密切,而且各个诸侯国流通的货币品种不一,这反映了商品经济在封建社会初期开展的时代特征。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1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三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学案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1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三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学案

三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学习目标]一、富商大贾周流天下海外商运发展迅速,中国商品远销到东亚、南亚、西亚以及东欧、1.秦代管理“市”的法律对商品价格和交易方式都有明确规定。

2.汉代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对“市”进行严格的管理。

3.南北朝时期在离城镇稍远、交通便利的一些地点自然形成了民间集市——“草市”,政府对此也实行行政管理。

4.唐代(1)乡村集市“草市”的作用十分明显,逐渐演进为相对集中的地方商业中心。

(2)“夜市”的繁盛,反映了商业的发展,表明原有“市”的管理制度已不能完全适应新的经济形势。

5.宋代(1)“市”突破了原先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商业活动不再受到官吏的直接监管。

(2)“草市”已经具有比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

6.明清时期都市中的商业区已经相当繁华。

1.战国有的城市出现称作“市井”的商业区。

2.汉代以繁荣的“市”为标志的全国性的商业中心已经形成。

3.唐代(1)长安的市已经由定时而聚发展为常设商业区。

(2)长安、洛阳的商业最为繁荣,扬州曾“雄富冠天下”。

(3)江南地区的杭州、湖州成为商业发达的都会。

4.宋代都市商业繁盛,汴京的商业繁荣最有代表性。

5.清代苏州、盛泽镇非常繁华,还有汉口镇、佛山镇、景德镇、朱仙镇四大名镇。

[故曰:“吾治生产(经商之事),犹伊尹、吕尚之谋,孙吴用兵,商鞅行法是也。

”……盖天下言治生祖白圭。

——《史记》(1)根据史料一,归纳白圭的经商理念。

[史料解读] 注意关键语句“人弃我取,人取我与”“若猛兽挚鸟之发”“犹……是也”进行分析理解。

【提示】人弃我取,人取我与;掌握经商时机,当机立断;讲究经商计谋策略。

[史料二] 明清两朝,都是延续了数百年的统一王朝,政治统一和社会相对安定……(明万历年间)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指徽州),江北则推山右(指山西)。

新安大贾,鱼盐为业。

山右或盐,或丝,或转贩,或窖粟。

新安奢而山右俭也。

——《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概貌和特点》(2)根据史料二,比较“富室之称雄者”的不同之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专题提升(一)
1.小农经济形成的条件及其特点
(1)条件
①中国古代农业的耕作方式经历了从原始阶段的刀耕火种(集体耕作)到春秋战国的铁犁牛耕(个体农耕)的变化。

②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推广,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③春秋战国时期,封建土地私有制的逐步确立。

(2)特点
①分散性: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经营为主的经营方式。

②封闭性: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具有封闭性。

③自足性:生产的主要目的是满足自家生活需要和交纳赋税。

④脆弱性:具有规模小、水平低、分散性和抵御天灾人祸的能力薄弱及简单落后的小生产模式。

(3)评价
①小农经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在整个中国古代社会,始终在封建经济中占主导地位,是封建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②其发展状况关系到社会经济的繁荣和古代政权的安危;自然经济的牢固存在,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

2.古代商业的发展历程
商朝商朝人善于经商,“商人”的由来
春秋
官府垄断局面被打破,商业市场和大商人出现
战国
秦汉
重农抑商政策;市坊分开,对外贸易发展
隋唐
宋元商品经济繁荣;市坊界限打破;对外贸易发展迅速
明清城镇商业发展;出现商帮;闭关锁国
3.中国古代城市发展的阶段及各阶段的特点
(1)严格限制阶段:(周秦至唐代)
①时间:有时间的控制。

②地点:凡县治以上的城市才设市;在城中有特定位置。

③管理:受官府严格控制。

④城市职能:主要是政治中心、军事重镇。

(2)放松限制阶段:(宋至明清)
①时间:打破时间的限制(夜市、晓市)。

②地点:分散在城中,坊、市的界限不复存在。

③管理:不再受官府直接监管。

④城市职能:经济职能加强。

4.中国古代城市发展的规律
(1)从城市功能看:唐以前的城市主要是政治中心、军事重镇,其后城市的经济功能逐渐超过政治功能。

(2)从商业活动看:政府对城市商业活动的限制逐步放宽,如宋代打破坊市界限,且出现晓市、夜市。

(3)从数量和规模看:明清时期不仅规模巨大的商贸城市增多,而且还兴起了一大批中小工商业市镇,这些市镇商业繁荣,人口密集。

(4)从地区分布看:城市的地区分布与经济重心南移呈现相应变化;明清时,新兴工商业市镇大部分分布在江南地区。

【典例】“古先圣王之所以导其民者,先务于农。

民农非徒为地利也,贵其志也。

民农则朴,朴则易用,易用则边境安,主位尊。

”材料体现出古代统治者( )
①重视农业生产②关注农民利益③抑制商业发展④力求社会稳定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解析从材料“先务于农”“易用则边境安”等信息可知,统治者重视引导人民从事农业生产,这不仅有利于发展经济,还有利于稳定统治秩序。

故B项正确。

答案 B
【变式训练】沈括《梦溪笔谈》载:“世间锻铁所谓钢铁者,用柔铁屈盘之,乃以生铁陷其间,泥封炼之,锻令相入,谓之团钢。

”这项技术最早出现于( )
A.春秋时期
B.西汉
C.南北朝
D.北宋
解析材料引文反映了把生铁熟铁锻打的炼钢技术——灌钢法,这项技术最早出现于南北朝时期。

答案 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