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地质作用——内力作用
高考知识点总结地质一内力作用和构造地貌
内力作用与构造地貌1、内力作用及能量来源(1)概念:能量来自地球内部,能够引起地表形态、地壳的组成物质和内部结构发生改变的地质作用,称为内力作用。
(2)能量来源: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
2、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及对地表形态的影响(1)地壳运动①水平运动:组成地壳的岩层沿平行于地球表面的方向运动。
岩层发生了水平位移和穹曲变形,形成断裂带和褶皱山脉,如东非大裂谷、阿尔卑斯山脉、喜马拉雅山脉②垂直运动:组成地壳的岩层作垂直于地球表面方向的运动。
岩层隆起和凹陷,引起地势的起伏变化和海陆变迁,如台湾海峡的形成、意大利那不勒斯湾海岸的变迁(2)变质作用:岩石在一定温度、压力下发生变质。
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3)岩浆活动:岩浆侵入岩石圈上部或喷出地表。
岩浆喷出经冷凝形成火山,如火山地貌、五大连池3、三大类岩石的比较(1)岩浆岩①侵入岩:岩浆在地下压力作用下侵入地壳上部,冷却凝固而成,由于凝结时间长,矿物结晶明显,如花岗岩。
②喷出岩:岩浆在地下压力作用下喷出地表,冷却凝固而成,有流纹或气孔构造,如玄武岩,流纹岩。
(2)沉积岩:地表岩石在外力作用下被风化成碎屑物质,再经风、流水等搬运后沉积起来,经过固结成岩作用而形成的岩石,有层理构造,有的含有化石,如石灰岩、页岩、砂岩、砾岩。
(3)变质岩:原有岩石在高温、高压作用下,使原来的岩石成分和性质发生改变,重新结晶或有片理构造,如片麻岩、大理岩、石英岩、板岩。
4、岩石圈的物质循环(1)岩石圈的物质在外力作用下不断运动和变化,从岩浆到形成各种岩石,又到新岩浆的形成,周而复始,构成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
(2)在岩浆活动过程中,岩浆上升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
岩浆岩在地表外力的风化、侵蚀、搬运、堆积作用下,形成沉积岩。
同时,这些已生成的岩石经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
各类岩石在地壳深处或地壳以下被高温熔化,又成为岩浆并回到地球内部。
5、地壳运动过程的分析(1)根据岩层性质根据岩层,尤其是沉积岩组成物质的颗粒大小、组成成分和颜色等,可以推断沉积时的环境特征。
外力地质作用和内力地质作用
地震一般是由于地壳运动引起地球内部能量长期积累, 达到一定限度后突然释放时,导致一定范围地壳快速颤动。 按产生的原因不同,地震可分为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 地震和人工诱发地震等。有关地震的相关内容详见第七章。
工程地质
1
高温 单击添加文字
2
高压
1)变质因素
3
新化学成分加入
2)变质作用的分类
01
接触变质作用:围岩受岩浆侵入体高温影响产生的变质作用 称为接触变质作用。
02
热液变质作用:化学性质活泼并含有挥发组分的高热流体与 围岩发生交代作用而产生的变质,称为热液变质或交代变质。
03
动力变质作用:在地壳构造运动中定向压力作用下产生的变 质作用称为动力变质作用。
动
系和地堑、裂谷等。
升
升降运动是指地壳运动垂直于地表,即沿地球半径方向的运
降 运
动。升降运动表现为大面积的上升运动和下降运动,形成大
动
型的隆起和坳陷,产生海退和海侵现象。
岩浆是地下形成的、含有大量挥发组分的、高温黏稠的硅酸 盐熔融体,其成分主要是硅酸盐。若以氧化物的形式来表示,岩 浆中含量最多的是 。岩浆挥发组分的含量一般不超过6%。根据对 现代火山的观测,岩浆挥发组分中主要是水蒸气,约占挥发组分 总量的75%~90%,其次是 CO2,CO,N2 ,H2S ,HCl,HF, Cl2 ,NH3 等。
地理—内力作用及其地貌
3.形成及影响:侵入地层,侵入岩如花岗岩。 喷出地表,玄武岩、流纹岩
沿着地壳的线状裂隙流出—— 宽广的熔岩高原(如东非高原) 沿着地壳的中央喷出口或管道喷出—— 火山(如我国的长白山 主峰、日本的富士山)
4.火山的结构
谷地
向斜槽部受挤压, 物质坚硬不易被 侵蚀, 成为山岭
背斜山
向斜谷
地形倒置 向斜成
背
山
斜
成
谷
❖(3)背斜、向斜的实践意义
❖背斜是石油、天然气的良好储存场所
❖向斜有利于地下水的储存
❖背斜是隧道的良好选址, 因为背斜岩层 的走向呈天然拱形, 结构稳定, 且不易 储存地下水, 便于施工
❖背斜顶部地带岩石破碎, 易开采, 适宜 建采石场
活动
1.根据背斜和向斜岩层的分布特征,判断下
面的褶皱哪部分是背斜、哪部分是向斜,并
说说形成的山岭是背斜山岭还是向斜山岭。
北
乙
甲甲
2.假设在这里修建一条东西向的地下隧道,如果只考虑背斜 和向斜的构造,应该选择在甲地还是乙地?
思考1:
① ② ③
不透水层
a
储集层
在储集层,由于石油,
天然气,和地下水三
者比重差异而产生的 分异规律是: ①层是 ___天_然_气, ②层 是___石,油③层是_ __地。下水
较高处。
•五、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1.交通方式: 公路优先, 铁路为辅 2.线路分布: 地势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 3.延伸方向: 迂回前进(避开陡坡)
(1)公路选线时考虑了地形, 河流, 沼泽等自然因素。
(2)主要集中在河谷地带。公路选线要尽可能多地 联系居民点, 方便人们的出行, 这说明了人口和聚落 等人文因素也是公路选线是要考虑的。
地质作用-内力作用
(2)厚度分析法 岩相分析可以得出地壳升降的定律结论,而厚度分析 可以得出升降运动的定量结论。 如果同一种沉积岩在浅海中沉积,当沉积的厚度超过浅海 深度,若超过愈多,说明地壳下降幅度愈大。反之,如果 同一种沉积岩沉积很薄,甚至产生缺失,这就说明该地区 相对上升的幅度很大,也意味着该地区已露出水面
(3)岩层接触关系分析法: a.整合接触关系:新老两套地层彼此平行接触,它们之间是 连续沉积, 没有沉积间断。 b.假整合(平行不整合):新老两套地层彼此平行,但它们 之间并不是连续沉积,曾有过或长或短的沉积间断,因此 地层有缺失。 c.不整合(角度不整合或斜交不整合):新老两套地层有一 定交角,其间有地层缺失,有明显的侵蚀面。 不整合和假整合反映了当时所发生的地壳运动,它们是划 分地层的重要依据。
教学难点
地壳运动
各种地质作用
第二章
地质作用
• • •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地质作用的基本概念 内力地质作用 外力地质作用
第1节
地质作用的基本概念
地质作用:凡是由自然动力所引起的地壳物质成 分、内部结构以及外部形态发生变化和发展的过 程称为地质作用。
地质作用一方面不停息地破坏着地壳中已有的矿物、岩石、 地质构造和地表形态,另一方面又不断地形成新的矿物、 岩石、地质构造和地表形态。各种地质作用既有破坏性, 又有建设性,在破坏中进行新的建设,在建设中又同时遭 到破坏。
河流、湖沼沉积,逐渐变为滨海、浅海、甚至深海沉积时,
则说明了这个地区的地壳是逐渐下降、海水逐渐侵入并加深 的。
b.纵向相变 纵向即垂直岩层剖面方向上,纵向上的 相变反映了同一地区不同时间的自然地 理环境的改变,其改变(环境)是地壳 运动的结果。
地表形态的塑造
在自然界中,有些内力作用进行的很快,如火山喷发或地震,可以
在瞬间改变地表形态;有些内力作用则进行的极其缓慢,不易被人们所 察觉,但是,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却会使地表形态发生显著变化。
地质作用 内力作用
1、内力作用
变质作用一般发生在地壳深处,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岩浆活动 也只有在喷出地表时才可以直接影响地表形态。
地质作用 外力作用
风化
2、球外状力风作化用
在温度、水以及生物等的影响下,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经常发生崩 解和破碎,形成许多大小不等的岩石碎块或沙粒,这种作用叫风化作用。
风化作用产生的岩石碎块或砂粒堆积在原地。 为其他外力作用创造了条件。
地质作用 外力作用
2、外力作用
风化作用
在温度、水以及生物等的影响下,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经常发生崩解
①地球的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 ②板块内部相对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
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地质作用 地质构造
4、地质构造
东 非 大 裂 谷
生 海岭 长 大西洋、红海的扩张 边 冰岛丰富的地热 界 断层或裂谷
消 海沟-岛弧
亡 边
地中海的消亡
界 褶皱山脉
地质作用 地质构造
(3)断层
4、地质构造
当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和张力,超过岩石的承受能力时,岩体就会
破碎。岩体发生破裂后,如果两侧的岩体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位移,就形成 了断层。
如果断层的位移以水平方向为主,则会错断原有的各种地貌,或在断层 附近派生出若干地貌。
如果断层的位移以垂直方向运动为主,则其中相对下降的岩体形成谷地 或低地,如我国的渭河平原、汾河谷地等。
水平运动是指组成地壳的岩层沿平行于地球表面的方向运动。它使 岩层发生水平位移和弯曲变形,常在地表形成绵长的断裂带和巨大的褶 皱山脉。
地质作用
地质作用地质作用,是指由于受到某种能量(外力、内力)的作用,从而引起地壳组成物质、地壳构造、地表形态等不断的变化和形成的作用。
地质外力作用能量来源产生地质作用的力。
来自地球内部的称为内能,主要有地内热能、重力能、地球旋转能、化学能和结晶能。
来自地球外部的称为外能,主要有太阳辐射热、位能、潮汐能和生物能等。
1.内力作用按照方式不同分为风化作用,包括物理作用、化学作用和生物作用。
剥蚀作用,包括机械风化作用,化学风化作用,搬运作用,包括机械搬运和化学搬运作用两类.沉积作用,包括机械,化学,生物三类.它们既发生于地表,也发生于地球内部。
地球的地表现状是地质作用对地球表面长期改造的结果。
各类作用1.内力地质作用是因地球内部能产生的地质作用,有构造运动,岩浆活动,地震作用和变质作用这类地质作用主要发生在地下深处,有的可波及到地表。
它使岩石圈发生变形、变位,或发生变质,或发生物质重熔,以至形成新岩石。
2.外力地质作用是因地球外部能产生的,它主要发生在地表或地表附近。
3.构造运动是指岩石圈物质的机械运动。
它有垂直和水平两种运动形式。
构造运动可使岩石变形、变位,形成各种构造形迹,塑造岩石圈的构造,并决定地表形态发育的基础。
4.岩浆作用是岩浆从形成、运动直到冷凝成岩的全过程。
变质作用6.风化作用是地表环境中,矿物和岩石因大气温度的变化,水分、氧、二氧化碳和生物的作用在原地分解,碎裂的作用。
剥蚀作用9.搬运作用是地质营力将风化、剥蚀作用形成的物质从原地搬往他处的过程。
10.沉积作用是各种被外营力搬运的物质因营力动能减小,或介质的物化条件发生变化而沉淀、堆积的过程。
内、外力地质作用互有联系,但发展趋势相反。
内力作用使地球内部和地壳的组成和结构复杂化,造成地表高低起伏;外力作用使地壳原有的组成和构造改变,夷平地表的起伏,向单一化发展。
一般来说,内力作用控制着外力作用的过程和发展。
内力和外力作用<table border="1"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width="710"style="width:426.0pt;border-collapse:collapse;border:none ;mso-border-alt:solid windowtext .5pt;mso-yfti-tbllook:480;mso-padding-alt:0cm 5.4pt 0cm 5.4pt">地质作用<td width="178" style="width:106.5pt;border:solid windowtext 1.0pt;border-left:none;mso-border-left-alt:solidwindowtext .5pt;mso-border-alt:solid windowtext .5pt;padding:0cm 5.4pt 0cm 5.4pt">能量来源<td width="178" style="width:106.5pt;border:solid windowtext 1.0pt;border-left:none;mso-border-left-alt:solidwindowtext .5pt;mso-border-alt:solid windowtext .5pt;padding:0cm 5.4pt 0cm 5.4pt">表现形式<td width="178" style="width:106.5pt;border:solid windowtext 1.0pt;border-left:none;mso-border-left-alt:solidwindowtext .5pt;mso-border-alt:solid windowtext .5pt;padding:0cm 5.4pt 0cm 5.4pt">作用结果<td width="178" style="width:106.5pt;border:solid windowtext 1.0pt;border-top:none;mso-border-top-alt:solidwindowtext .5pt;mso-border-alt:solid windowtext .5pt;padding:0cm 5.4pt 0cm 5.4pt">内力作用<td width="178"style="width:106.5pt;border-top:none;border-left:none;border-bottom:solid windowtext1.0pt;border-right:solid windowtext 1.0pt;mso-border-top-alt:solidwindowtext .5pt;mso-border-left-alt:solid windowtext .5pt;mso-border-alt:solidwindowtext .5pt;padding:0cm 5.4pt 0cm 5.4pt">地球内部热能<td width="178"style="width:106.5pt;border-top:none;border-left:none;border-bottom:solid windowtext1.0pt;border-right:solid windowtext 1.0pt;mso-border-top-alt:solidwindowtext .5pt;mso-border-left-alt:solid windowtext .5pt;mso-border-alt:solidwindowtext .5pt;padding:0cm 5.4pt 0cm 5.4pt">1、地壳运动2、岩浆运动3、地震、火山4、变质作用<td width="178"style="width:106.5pt;border-top:none;border-left:none;border-bottom:solid windowtext1.0pt;border-right:solid windowtext 1.0pt;mso-border-top-alt:solidwindowtext .5pt;mso-border-left-alt:solid windowtext .5pt;mso-border-alt:solidwindowtext .5pt;padding:0cm 5.4pt 0cm 5.4pt">形成高低不平的地形<td width="178" style="width:106.5pt;border:solid windowtext 1.0pt;border-top:none;mso-border-top-alt:solidwindowtext .5pt;mso-border-alt:solid windowtext .5pt;padding:0cm 5.4pt 0cm 5.4pt">外力作用<td width="178"style="width:106.5pt;border-top:none;border-left:none;border-bottom:solid windowtext1.0pt;border-right:solid windowtext 1.0pt;mso-border-top-alt:solidwindowtext .5pt;mso-border-left-alt:solid windowtext .5pt;mso-border-alt:solidwindowtext .5pt;padding:0cm 5.4pt 0cm 5.4pt">1、太阳能2、重力能<td width="178"style="width:106.5pt;border-top:none;border-left:none;border-bottom:solid windowtext1.0pt;border-right:solid windowtext 1.0pt;mso-border-top-alt:solidwindowtext .5pt;mso-border-left-alt:solid windowtext .5pt;mso-border-alt:solidwindowtext .5pt;padding:0cm 5.4pt 0cm 5.4pt">1、侵蚀作用2、搬运作用3、沉积作用<td width="178"style="width:106.5pt;border-top:none;border-left:none;border-bottom:solid windowtext1.0pt;border-right:solid windowtext 1.0pt;mso-border-top-alt:solidwindowtext .5pt;mso-border-left-alt:solid windowtext .5pt;mso-border-alt:solidwindowtext .5pt;padding:0cm 5.4pt 0cm 5.4pt">削高填低平整地表。
第一章 地壳及地质作用-内力地质作用概述
概述 1.地质作用概念:所有引起矿物,岩石的产生和 破坏,从而使地壳面貌发生变化的自然作用. 2.地质营力:引起这些变化的自然动力. 3.地质作用的分类:按作用能源不同,分为内力 地质作用和外力地质作用. 海枯石烂,沧海桑田,山崩地裂,地震,火山 爆发,海陆变迁等改变着地壳的面貌. 4.变化形式: 1)渐变:如珠穆朗玛峰的崛起,荷兰海岸的 下降; 2)突变:地震,火山爆发等.
2.岩浆作用 1)岩浆:地壳深处的一种富含有挥发性物质的高温高压的粘稠 状硅酸盐熔融体,其中还含有一些金属硫化物和氧化物. 2)岩浆分类:根据SiO2含量 A.基性岩浆: SiO2小于52%,Fe,Mg氧化物较高(岩石色 深),比重大,含气体少,粘度较小,易流动. B.酸性岩浆: SiO2大于65%,Fe,Mg氧化物较少(岩石色 浅),比重小,含气体较多,粘度大,不易流动. 3)岩浆作用:在地壳运动影响下,由于外部压力的变化,岩浆 向压力减小的方向移动,上升到地壳上部或喷出地表冷却凝固 成为岩石的全过程. 4)岩浆作用方式:两种 A.喷出作用:岩浆直接喷出地表的作用,形成喷出岩.包括液 体,固体和气体三种物质. B.侵入作用:岩浆由地壳深处上升到地壳上部的活动过程.形 成浅成侵入岩和深成侵入岩.
火山口-在火山上圆锥状凹坑.几公里宽. 火山口
Crater Lake .国家公园 卡斯卡达山脉 俄勒冈州 国家公园,卡斯卡达山脉 国家公园 卡斯卡达山脉,俄勒冈州
Cinder Cone 火山渣锥 (Wizard Island)
Mount St. Helens before May 18th, 1980 8:32 a.m.
五大连池--火山地质遗迹 五大连池 火山地质遗迹
五大连池--木排状熔岩 五大连池 木排状熔岩
内力地质作用
内力地质作用:地壳运动或构造地质作用,地震作用(震源、震中、震中距,震源深度、震源距),岩浆作用(喷出作用、侵入作用),变质作用。
外力地质作用:风化作用(地表和接近地表的岩石,在温度变化、水、空气及生物的作用和影响下所发生的破坏作用称为风化作用,可分为物理、化学和生物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是指风以及河流、地下水、海(湖)、冰川中的水体在运动状态下对地表或地下岩石产生的破环,一方面将风化产物从母岩中剥离下来,另一方面对岩石产生破坏作用,是破坏后的产物脱离母岩,这一过程叫做~~~~;风、地表流水(侧蚀(越弯),底蚀(越平))、海水和冰川的剥蚀作用),搬运作用(风化、剥蚀作用的产物被流水、海洋、风、冰川等从原地转移到沉积区的过程称为~~~~。
~~~~的方式有机械、化学和生物搬运作用3种),沉积作用(机械。
化学、生物沉积作用3种),固结成岩作用(压固、胶结、重结晶作用)。
矿物定义:一般认为,矿物是地壳中的化学元素经各种地质作用所形成的自然物体。
矿物可以是单质,也可以是化合物;通常具有一定的化学成分和内部结构,呈现出一定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在一定的地质和物理化学条件下是稳定的;是组成岩石和矿石的基本单元。
矿物的光学性质:矿物的颜色、条痕、光泽、透明度。
矿物的力学性质:硬度、解理(一向(一组)解理云母,二向长石,三向方解石,四向萤石)、相对(质量)密度(纯净矿物在空气中的质量为P,在4℃的纯水中的质量为Pw,则矿物的相对密度公式G=P/P-Pw;矿物的密度D是指矿物的质量m与矿物的体积V之比)。
摩式矿物硬度:滑石、石膏、方解石、萤石、磷灰石、正长石、石英、黄玉、刚玉、金刚石。
岩石是天然产出的矿物集合体,具有一定的结构、构造特征,是地质作用的矿物及岩石圈的主要物质成分。
沉积岩:由岩石风化剥蚀的产物、火山碎屑物质、生物遗骸等经过搬运、沉积、固结形成的岩石。
岩浆岩:由高温熔融的岩浆侵入地壳或喷出地表冷凝而形成的岩石,也称火成岩。
地质作用—内力作用
挤压 向斜
张力 背斜
二、地壳运动——水平运动
背斜顶部受张力,容易被侵蚀,形成谷地; 向斜顶部受挤压,不易被侵蚀,形成山地。
向斜山
背斜谷
判断背斜、向斜的科学方法:根据岩层年龄的新老关系
背斜:岩层中间老、两边新; 向斜:岩层中间新、两边老。
背斜、向斜的实践意义
开采石油 开采煤矿、铁矿 开采地下水 修建隧道 建采石场
背斜 向斜
例1:读下图,关于该处构造地貌的说法正确的是( D ) A.背斜山 B.向斜谷 C.背斜谷 D.向斜山
二、地壳运动——垂直运动
垂直位移 水平位移
岩层断裂,并沿着断裂面 发生位移,称为断层。
岩层只断开,不位移,称 为断裂。
二、地壳运动——垂直运动
地垒
地堑
地垒常形成块状山 地,如华山、庐山 等。
地堑常形成狭长的 凹陷地带,如渭河 平原、汾河谷地、 东非大裂谷等。
华山
东非大裂谷
庐山
渭河平原
三、地震
地震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 一种自然现象。
成因
构造地震(最主要的地震,威力最大) 火山地震 诱发地震 人工地震
三、地震
三、地震 地球上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 产生错动和破裂,是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
地球上两大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
四、变质作用 原生岩石
高温 高压
新岩石(变质岩)
变质岩
典型的变质岩:
高温
石灰岩 (沉积岩)
高压
大理岩(重要的建筑材料) (变质岩)
图中甲岩石最有可能的是( A ) A.变质岩 B.侵入岩 C.沉积岩 D.喷出岩
地质作用之内力作用
我们需要明确和讨论的几个问题
1、内力作用的能量来自哪里? 2、内力作用各有哪些表现形式,它们是如何作用的? 3、内力作用下形成的地表形态对人类活动有哪些实践意 义?
我们的研究方法:
1、通过网络、图书查找资料。 2、分工合作、各司其职。 3、收集好资料后要对资料进行去粗存 精、去伪存真的筛选分析和探讨。我们 也可以实地考察观察岩层的形态总结内 力作用下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用证据能证明地壳运动
自地球诞生以来,地壳就在不停运动,既有水平运 动,也有垂直运动。地壳运动造就了地表千变万化的地 貌形态,主宰着海陆的变迁。人们可用大地测量的方法 证明地壳运动。例如,人们测出格林尼治和华盛顿两地 距离每年缩短0.7米,像这样发展下去,1亿年之后,大 西洋就会消失,欧亚大陆就会和美洲大陆相遇。化石也 是地壳运动的证据。在喜马拉雅山的岩层里,找到了许 多古海洋生物化石,如三叶虫、笔石、珊瑚等,说明这 里曾经是汪洋大海。文化遗迹也是很好的证据。意大利 波舍里城一座古庙的大理石柱离地面4-7米处,有海生 贝壳动物蛀蚀的痕迹,可见该庙自建成以后曾一度下沉 被海水淹没,以后又随陆地上升露出了水面。另外,火 山、地震、地貌及古地磁研究等都能提供大量的地壳运 动的证据。
地壳运动
由内营力引起地壳结构改变、地壳内部物质变位的构造运动叫地壳运动。 按运动方向可分为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水平运动指组成地壳的岩层,沿平行于地球 表面方向的运动。也称造山运动或褶皱运动。该种运动常常可以形成巨大的褶皱山系,以 及巨形凹陷、岛弧、海沟等。垂直运动,又称升降运动、造陆运动,它使岩层表现为隆起 和相邻区的下降,可形成高原、断块山及拗陷、盆地和平原,还可引起海侵和海退,使海 陆变迁。地壳运动控制着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影响各种地质作用的发生和发展,形成各 种构造形态,改变岩层的原始状态,所以有人也把地壳运动称构造运动。 按运动规律来讲,地壳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有些升降运动是水平运动派生出来的一 种现象。
高中地理《内力作用及其地貌》
内力作用及其地貌一、地质作用、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地质作用包括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其中内力作用的能量来源于地球内部,主要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
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于太阳辐射能和重力能,类型包括风化、侵蚀、搬运、堆积等。
二、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地壳运动可以分为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前者的地壳运动方向平行于地表,常形成褶皱山脉(如喜马拉雅山)和断裂带(如东非大裂谷),后者的地壳运动方向垂直于地表,常形成高原、盆地、断块山(如庐山、黄山、华山、泰山)等。
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往往相互伴生。
岩浆活动是指岩浆侵入岩石圈或喷出地表的活动,岩浆喷出地表后冷凝、堆积形成的山体称为火山。
变质作用是指由于岩石所处环境的物理、化学条件等发生变化后,导致岩石的矿物成分、结构等发生变化的现象。
变质作用不能塑造地表形态。
三、地质构造地壳运动导致沉积岩层发生变形,会形成地质构造。
最常见的地质构造包括褶皱和断层。
地壳运动产生强大的挤压力,使岩层弯曲变形,将形成褶皱(图1)。
褶皱有背斜和向斜两种形态。
背斜岩层向上拱起,向斜岩层向下弯曲;同一水平剖面上,背斜中心部分岩层较老,两翼较新,向斜中心部分岩层较新,两翼较老。
图1 褶皱示意图背斜有时能形成山地,但有时也会形成谷地,这是由于背斜顶部受张力易受侵蚀所致。
向斜有时形成谷地,但有时也会形成山地,这是由于向斜中心部分受挤压,难以侵蚀所致。
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挤压力或张力可能会使岩体破裂,若断裂面两侧的岩体沿断裂面发生明显位移,则形成断层。
断层可分为水平断层和垂直断层,前者的位移以水平方向为主,会错断原有地貌;后者的位移以垂直方向为主,上升的一侧将形成高地(断块山,如图2),下降的一侧将形成谷地。
图2 断块山示意图在实际生活中,往往在背斜构造处找石油、天然气,在向斜构造处找地下水;隧道工程应选址在背斜而非向斜,水库、隧道等工程建设应避开断层。
四、板块构造理论板块构造理论是在大陆漂移和海底扩张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解释了为什么有些地区地壳运动较为活跃,而有些地区较为稳定等一系列问题,反映了地壳运动发生的规律。
地质作用
地质作用【地质作用】是指由于受到某种能量(外力、内力、人为)的作用,从而引起地壳组成物质、地壳构造、地表形态等不断的变化和形成的作用。
【内力地质作用】板块运动被认为是使地壳表层发生位置移动,出现断裂、褶皱以及引起地震、岩浆活动和岩石变质等地质作用的总原因,这些地质作用的总称【外力地质作用】来自太阳的热能,是引起大气和水不断运动的主因,同时给生物的繁殖以能量,并直接对岩石圈施加影响。
这一切活动的结果,使地表的凸出部分受到风化、侵蚀等作用的破坏,破坏的产物在低凹的部位沉积起来形成新的岩石,上述变动总称。
地质学界把自然界引起这些变化的各种作用称为地质作用。
地质作用主要分为构造运动、岩浆活动、地震作用、变质作用、风化作用、斜坡重力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和硬结成岩作用等。
练习:1.下列关于内、外力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内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辐射能B.内力作用的主要表现是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固结成岩等C.外力作用使地表变得趋于平缓D.外力作用强度较小,速度缓慢,内力作用激烈而迅速2.下列地表形态中,属于内力作用形成的是()A BC D.黄土高原、溶洞3.以外力作用为主形成的地形是()A.吐鲁番盆地B.黄土高原C.喜马拉雅山D.青藏高原4、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的成因是()A、冰川侵蚀B、风力侵蚀C、地壳台升时河流强烈下切D、板块张裂【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地质学专业术语,一般是指地球表面一个板块对于另一个板块的相对运动。
1968年,法国地质学家勒皮顺把地球的岩石层划分为六个大板块,所有这些板块,都漂浮在具有流动性的地幔软流层之上。
随着软流层的运动,各个板块也会发生相应的水平运动。
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
据地质学家估计,大板块每年可以移动1-6厘米距离。
这个速度虽然很小,但经过亿万年后,地球的海陆面貌就会发生巨大的变化:当两个板块逐渐分离时,在分离处即可出现新的凹地和海洋;大西洋和东非大裂谷就是在两块大板块发生分离时形成的。
高中地理必修一课件:地质作用和内力作用
地壳在水平方向上的移动,表现为地 壳岩层的水平位移,形成褶皱山系或 断裂构造。
垂直运动
地壳在垂直方向上的升降运动,表现 为地面的抬升或沉降,形成高原、山 地、盆地等地形。
内力作用在地壳运动中表现
01
02
03
地震
地壳快速释放能量的过程 中造成的振动,期间会产 生地震波,是内力作用的 重要表现形式。
岩石圈变动的主要动力。
地壳运动使地壳发生变形和变 位,形成褶皱、断裂等地质构
造。
岩浆活动导致岩浆岩的形成和 分布,同时改变地壳的物质组
成和结构。
变质作用使原有岩石在高温高 压下发生变质,形成新的岩石
类型和地质构造。
岩石圈变动实例分析
喜马拉雅山的形成
东非大裂谷的扩张
喜马拉雅山是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相撞 挤压形成的,是地壳垂直运动的典型例证 。
效地进行救援和恢复工作。
THANKS。
地质作用对人类活动有着深远的影响。例如,地壳运动可引起地震、火山喷发等自然灾害,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安 全构成威胁;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可形成各种矿产资源,为人类提供丰富的物质财富;外力作用可形成肥沃的土 壤和适宜的地形地貌,为人类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
人类活动对地质作用的影响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科技进步,人类活动对地质作用的影响越来越大。例如,人类通过开采矿产资源、修建水 利工程、进行城市化建设等活动改变了地表形态和地质环境;同时,人类活动也加剧了某些地质作用的发生和发 展,如地面沉降、水土流失、地质灾害等。
东非大裂谷是非洲板块内部张裂形成的, 是地壳水平运动的典型例证。
岩浆岩的分布
变质岩的形成
岩浆岩在全球分布广泛,如花岗岩、玄武 岩等,它们的形成与岩浆活动密切相关。
内力地质作用的概念
内力地质作用的概念内力地质作用是指地球内部的各种力,如重力、热力、压力等对地质构造和岩石变形等地质现象的影响和作用。
在地质学中,内力地质作用是地球物理学、地球化学和构造地质学等多个学科交叉的重要内容。
下面,我们来分步骤阐述一下内力地质作用的概念及其相关内容。
一、内力地质作用的概念内力地质作用是指地球内部各种力对地质构造和岩石变形等地质现象的影响和作用。
这种作用来自于地球内部的重力、地热、岩浆、构造应力等多种力量,它们相互作用,形成了地球内部的力学场,引起了地球的变形和运动。
二、内力地质作用的类型内力地质作用主要分为构造作用和岩浆作用两种类型。
1、构造作用。
指地球内部各种力对地质构造和岩石变形的作用。
它主要通过压力、拉力、剪切力等方式对地壳进行变形,形成山脉、板块、断裂和地震等地质现象。
2、岩浆作用。
指岩浆对地质现象的影响和作用。
岩浆是地球内部的高温熔岩,它经过冷却凝固后形成了各种岩石。
岩浆作用主要表现为火山喷发、火山地震、火山岩浆喷涌、火山灰等自然现象。
三、内力地质作用的影响内力地质作用通过自然现象的形式影响到人类生产和生活的方方面面。
具体影响如下:1、能源利用。
内力地质作用是地热能的主要来源,地热能的开发能够替代化石燃料,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环境。
2、自然灾害。
内力地质作用会引起地震、火山等自然灾害,对人类安全造成威胁,需要有效地防御和预防。
3、矿产资源。
内力地质作用是各种矿产资源形成的重要原因,如金、银、铜、锡、铁等矿物质的分布与地质构造密切相关。
4、环境改善。
内力地质作用会对地球表层环境产生正面影响,如岩浆喷发后形成的火山土壤富含营养物质,可以改善农田土壤,增加农作物产量。
四、结语内力地质作用是地球内部各种力对地质构造和岩石变形等地质现象的影响和作用。
通过构造和岩浆两种方式作用于地球表层,其对能源、自然灾害、矿产资源、环境改善等方面均有着重要的影响。
我们需要对内力地质作用加以研究,深入了解其基本原理和作用机制,才能更好地应对其带来的影响和挑战。
《地形变化的动力》内力作用揭秘
《地形变化的动力》内力作用揭秘《地形变化的动力——内力作用揭秘》我们生活的地球,表面地形千姿百态,有高耸入云的山脉、辽阔无垠的平原、深不见底的海沟,还有广袤的高原和起伏的丘陵。
那么,是什么力量塑造了如此多样的地形呢?这背后的主要驱动力就是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今天,咱们就先来深入探究一下内力作用。
内力作用,顾名思义,是来自地球内部的力量所引发的地质作用。
这种力量无比强大,它能使地球表面发生巨大的变形和重构。
内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源于地球内部的热能、重力能和地球自转产生的动能。
其中,地壳运动是内力作用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
地壳运动又被称为构造运动,它就像一双无形的大手,不断地挤压、拉伸和扭动着地球的地壳,从而改变着地表的形态。
想象一下,板块之间的相互碰撞、挤压,会形成高大的山脉。
比如世界上最高的山脉——喜马拉雅山脉,就是由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相互碰撞、挤压而逐渐隆起形成的。
在这个过程中,地壳不断地被抬升,岩层也发生了弯曲和变形。
而当板块相互分离时,则会形成裂谷和海洋。
著名的东非大裂谷就是由于非洲板块内部的张裂而形成的,其长度超过 6000 千米,宽度几十到二百千米不等,是地球上最大的裂谷带之一。
岩浆活动也是内力作用的重要方式之一。
地球内部有着高温高压的环境,在这种条件下,岩石会被熔化成岩浆。
岩浆具有强大的力量,它可以沿着地壳的薄弱地带上升,喷出地表形成火山喷发。
火山喷发时,岩浆、火山灰和气体等物质会被喷射到空中,然后堆积在火山口周围,形成火山锥、火山口湖等地形。
比如日本的富士山,就是一座著名的活火山,它那优美的圆锥形山体就是由多次火山喷发的物质堆积而成的。
除了火山喷发,岩浆还可以在地壳内部缓慢冷却凝固,形成侵入岩。
这些侵入岩会对周围的岩石产生挤压和烘烤作用,从而改变岩石的性质和结构。
变质作用同样不容忽视。
当地壳中的岩石受到高温、高压以及化学活动性流体的影响时,其成分、结构和构造会发生变化,从而形成变质岩。
内力地质作用的概念
内力地质作用的概念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其中各种力量相互作用,形成了地球的各种地貌和地质现象。
其中,内力地质作用是指地球内部的各种力量作用于地壳,导致地壳的变形和地质现象的发生。
内力地质作用是地球演化的重要因素之一,对地球的形成和演化过程具有重要的影响。
内力地质作用的类型内力地质作用主要包括地震、火山、构造运动和地壳形变等。
地震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的一种方式,是地球内部地质作用的重要体现。
地震是由于地球内部岩石的应力超过其强度极限而造成的地震波。
火山则是由于地球内部熔岩的活动而造成的地质现象。
火山爆发时,熔岩从地下涌出,形成了火山口和火山岩。
构造运动是地球内部岩石运动的一种形式,主要包括地壳运动和板块运动。
地壳形变则是由于地球内部岩石的力量作用于地表而导致的地形变化。
内力地质作用的原因内力地质作用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地球内部的热能和地球内部物质的运动所产生的。
地球内部的热能主要来自于地球内部的核反应和地球内部的自然热源。
地球内部物质的运动主要是由于地球内部岩石的变形和运动所产生的。
这些原因导致了地球内部的各种力量的产生,从而影响了地球的形成和演化过程。
内力地质作用的影响内力地质作用对地球的影响非常重要。
地震和火山爆发等地质现象可以对人类造成严重的影响,例如地震可以导致建筑物倒塌和人员伤亡,火山爆发可以导致火山灰和熔岩对周围地区造成严重的破坏。
构造运动和地壳形变则可以形成各种地形和地貌,例如山脉、河流、湖泊等。
这些地貌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例如山脉可以防止风沙侵袭,河流可以为人类提供水资源。
总结内力地质作用是地球演化的重要因素之一,对地球的形成和演化过程具有重要的影响。
内力地质作用主要包括地震、火山、构造运动和地壳形变等。
内力地质作用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地球内部的热能和地球内部物质的运动所产生的。
内力地质作用对地球的影响非常重要,可以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产生重要的影响。
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地质科学的研究,加强地质灾害的防范和减轻地质灾害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内外力地质作用的相互关系
内外力地质作用的相互关系
一、内外力地质作用的相互关系
内外力是地质作用的两个重要方面,内力是指地球内部的构造形变、地壳的局部变形以及陆地、海洋的运动,外力是指外界环境对地球作用的各种物理作用,如风,水,冰,火等。
内外力地质作用具有相互协调的本质,它们相互作用影响,形成复杂的地质构造。
1、内外力地质作用的共同性
它们是两个不同的地质作用因素,但在实践中它们之间又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它们均可引起岩石的破裂、塌陷、压实等变化,促使大地的形变,但外力作用可能比内力作用更为明显。
2、内外力地质作用的相互制衡
既然有内力和外力的相互作用,那么就会有内力和外力的相互制衡。
通常情况下,内力和外力的作用相互抵消,当内力作用效果更强时,它们能够抑制外力的影响,保持岩石的结构稳定;当外力作用更强时,内力作用会受到抑制,结果就是形成地壳变形,从而影响到地质结构形态。
3、内外力地质作用的互补性
内外力地质作用是互补性的,这种互补的作用可以更好地保护岩石结构的稳定,并创造出新的地质结构。
它们之间有相互作用的作用,内外力作用的共同作用将使地质作用更充分和更有效,促进地质运动和变形,从而产生新的地质构造。
总之,内外力地质作用是一个相互关系的整体,它们之间具有共
同性、相互制衡性、互补性,它们是地质运动和变形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只有充分理解它们的关系,才能深入了解地质结构形态的发展规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背斜中心部分岩层较老, 两翼较新;向斜相反。
(最根本的判断方法)
注意实际情况中,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岩性较疏 松,容易受到外力作用的侵蚀成谷 地; 向斜槽部受挤压力作用岩性较坚实,不易被外 力侵蚀反而成为山岭。形成了所谓的地形倒置。
地形倒置
向斜成 山
背 斜 成 谷
断块山
①断层:地壳岩层沿断裂面发生水平或者垂直 的位移,形成断层。
4.2 地质作用 ——内力作用
• 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 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火山的结构
火山口
乞力马扎罗 非洲屋脊
活 火 山
富士山 神岳 典型的火山(3776m)
地壳运动
褶皱山
背斜和向斜:
1 形态: 背斜岩层向上拱起,向斜岩层向下弯曲。 (背斜成山,向斜成谷)(常态)
2岩层的新老关系
上升岩块(地垒):
常形成块状山地或高地
下沉岩块(地堑):
常形成谷地或低地。
华山北坡大断崖
汾河谷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