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需要鲁迅年
我们为什么需要鲁迅_钱理群
题图 / Cardon
杂文选刊 2007. 6( 上)
57
读一点鲁迅
提出这样的问题, 并不是无 的放矢: 因为在当下的思想文化 界、鲁迅研究界或隐或显地存在 着 一 种 倾 向 : 在 将“ 鲁 迅 凡 俗 化 ” 的旗号下, 消解或削弱鲁迅的精 神意义和价值。这又显然与消解 理想, 消解精神的世俗化的时代 思潮直接相关。
是的, 鲁迅和我们一样: 他不 是神, 是人, 和我们一样的普通 人。
我们为什么 需要鲁迅
○钱理群
( 其中居然有“ 宽 容 ”的 旗 号) 给 鲁 迅横加各种罪名。尽管明知道这 种不相容是鲁迅这样的另类的宿 命, 今天的新罪名不过是鲁迅早 已 预 见 的“ 老 谱 袭 用 ”, 但 我 仍 然 感到悲哀与忧虑, 不是为鲁迅, 而 是为我们自己。
当然, 任何时候, 真正关注、 以至接受鲁迅的, 始终是少数: 一 个大家都接受的鲁迅, 就不是鲁 迅了。我曾 在《与 鲁 迅 相 遇》里 说 过:“人在 春 风 得 意 , 自 我 感 觉 良 好的时候, 大概是很难接近鲁迅 的, 人倒霉了, 陷入了生命的困 境, 充满了困惑, 甚至感到绝望, 这 时 就 接 近 鲁 迅 了 。”换 一 个 角 度 说 , 当 你 对 既 成 观 念 、思 维 、语 言 表达方式, 深信不疑, 或者成了习 惯, 即使读鲁迅作品, 也会觉得别 扭, 本能地要批判他, 拒绝他; 但 当你对自己听惯了的话, 习惯了 的常规、常态、定 论 , 产 生 不 满 , 有 了怀疑, 有了打破既定秩序, 冲出 几乎命定的环境, 突破自己的内 心欲求, 那么, 你对鲁迅那些特别 的 思 想 、表 达 , 就 会 感 到 亲 切 , 就 能够从他那里得到启发。这就是 鲁迅对我们的意义: 他是另一种
我们需要“鲁迅年”
YUEDUCHA Nபைடு நூலகம்L NG A
鲁迅 先 生 忌辰 刚 过 ,忽然 一惊 ,先 生 离世 已有7 年 了。然 0
而 ,要写纪念他 的文字 ,却总觉得有几分对不住 …… 因为 ,鲁迅 先生并不希望被人牢记 ,他 亟盼 自己的文字 “ 速 朽 ” ,唯其如此 ,他所 热爱的 中国 ,才有希 望 ,而他终其一 生猛
吸 收高 剂量 的粒 子会造 成神经脑 常便饭 或移居 太 空生活 ,那就 等 极大地危 害正常的生命 。 组 织损伤和癌 症等疾 病。 而这 些 于要 费力 去开拓人 类另 外的栖息 C. 外 星 人 进 化 和 适 应 - 『 射 线的辐射 对人 造成 伤害 有1— 地 ,几 乎是 另 一种进 化 的从 头开 千万年或 上亿年 ,才 适应 了太 0 1年 的潜伏 期。 5 始 ,因而可 能性也几乎是零。 和所在 星球 的环境 ,人 类要 移 I , ⑨地 球才是 我们 所有人 的家 太 空也 必须 如 此 。 耳 平 衡 器 的 失 常 ,加 上 骨 关 节 不 圊和 天 堂 ,我 们 不 能 也 没 有 理 由 D.地球 是人赖 以生存 、0 能感 受到 重力造 成 的压 力 ,但眼 糟 践 它 ,我 们 不 能也 没 有 理 由 离 衍 的 天 堂和 伊 旬 园 , 我 们 须 j 。
【 阅读 训练】
1通 读 全 文 ,概 括 说 明 怍 .
⑦ 当然 ,太 空 的 恶劣 环境
挑 战 , 何 况 即 使 具 备 航 天 员 的 并不 意味着人 类应 当停止探 索太 在 文章第② 段 中说 “ 象着 人妻 更 想
身体 条 件 , 还 要 穿上 具 有 特 殊 空 。 探 索 太 空 是 为 了理 智 地 了解 可 以建立太 空家 园,离开地 球移 也 功 能、 价 昂贵的 宇航服 。 造
今天我们该如何纪念鲁迅
今天我们该如何纪念鲁迅1936年10月19日,鲁迅病逝于上海,留下遗言“不要作任何纪念的事情,忘记我,管自己的生活”。
但此后70年间,没人能忘记这个名字。
作为主流意识形态中“伟大的革命家、思想家和文学家”,他成了公认的精神领袖、“民族魂”。
今天,当人们开始反思历史时,鲁迅不可避免地成了反思的对象:鲁迅“刻薄”、“鲁迅不是大师”、“鲁迅媚日”等论调一次次地挑起争论。
还原鲁迅、置疑鲁迅成了学术界潮流;青年们则开始遗忘鲁迅。
有学者认为,20世纪是鲁迅的世纪,21世纪是胡适的世纪;某“80后”作家更声言,21世纪还让鲁迅代表中国人,实在太落后。
当绍兴把“鲁迅品牌”炒得火热时,当知识分子呼吁破除“圣人迷信”时,当新一代声言“对鲁迅没好感”时,鲁迅的遗愿是否正在实现?鲁迅作品成教学鸡肋是回避历史还是顺应时代?有人指出学生反映鲁迅作品“鲁迅的部分作品很难读懂,文字较晦涩。
”上海鲁迅纪念馆研究员吴长华就在会上提出《阿Q正传》根本不应该进入中学教材,“有些作品必须要有一定的经验才能理解的,中学语文教材选择鲁迅的作品应少而精。
”然而,在论坛现场,大部分学者和老师显然不这样认为,“‘难’根本不是借口,屈原的《离骚》难不难?过时一说更可笑,经典是完全可以跨越时代的,2000多年前的孔子难道也读不懂吗?”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反驳道。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陈子善呼吁,“中学要读《阿Q正传》,大学要读《阿Q正传》,研究生也要读《阿Q正传》。
每个阶段读都会有不同层次的理解,就跟小时候读唐诗宋词一样。
”中山大学邓国伟教授认为,“教材选文根本不应该从难易等技术性的角度来考虑,如果这样就走偏了,如果从这些角度出发,我们就有很多的理由来排斥鲁迅。
”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也强调鲁迅的作品有丰富的时代精神和文化内涵,“鲁迅的精神就是中国人的精神,无论从语文的‘工具性’还是‘文化性’来讲,鲁迅的作品都应该渗透到中学语文教学当中。
”对于人教版语文教材中鲁迅作品的减少,大部分学者都认为媒体过度阐释,“这是很正常的调整,这次可能少了几篇、下次可能又多了几篇,数量不是关键,关键在于鲁迅的作品有很多,应选择哪些、如何阐释才是最重要的。
你是我最亮的星作文600字写鲁迅
你是我心中最亮的星——鲁迅鲁迅先生是我最崇拜的人,他是我心中最亮的那颗星。
谈到鲁迅,首先就想起对他外貌的刻画:身着一件长衫,蓬松的头发有些零乱,但很精神,每一根都笔直地挺立着,一张又黄又濩的脸上留有让眼望后就难以忘记的八字胡须。
但最令我难忘的还是先生的双眼,不却很有神,眼神中流露出鹰一般的锋利光芒,让人不敢直视,却又给人以无穷的动力。
中学的学习生活紧张、压力大,但是有鲁迅先生的书陪伴,我却感受到许多乐趣。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跟随先生去嬉戏,体验一下冬日捕鸟的乐趣,再和小伙伴一起到鲁镇去观看那精彩的“社戏”,尝尝那香喷喷的罗汉豆,一起感受那纯真无邪的童年趣事,一同分享那段美丽的童年时光。
曾听到对先生这样的评价:鲁迅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鲁迅是最刻、最复杂、最矛盾、最具怀疑批判精神的文学巨人!而我之所以崇拜生,并不是因为他是个出凡入圣的“神”,而是因为它是严格意义上的正的人!他在严酷地剖析外部世界的同时,也以同样严酷,基至是近乎忍的态度剖析人的内心世界。
从孔乙己的悲惨人生,样林嫂的痛苦命运到阿Q的精神胜利法,先生带领我们经历了人生的悲欢离合,让我们尝尽了态炎凉,更让我们具体透彻地了解了中国人的劣根性。
你可能想说,世上伟人这么多,我为什么偏偏崇拜鲁迅先生?我会回答:因为他身上的优点,正是我们生活中所缺少的。
“地上本没有路。
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他用一支倔强的笔去揭露黑暗,走出一条别人不曾走过的路;他义无反顾的理性精神如一盏高高悬起的孤灯,光芒越了时空,一直照亮到今天。
今天,当我们沉醉于追逐港台歌星、影星无法自拔时,一颗浮躁的心怎得下那充满痛苦的灵魂拷问和锋利的匕首投枪?年轻的我们一定要读鲁迅。
不读他,我们无法直面复杂的人生;不读他,我们无法看到心灵深处的丑陋;不读他,我们无法守住那片高洁的精神家园。
我的偶像鲁迅先生,你是我心中最亮的那颗星!。
鲁迅名人事迹作文大全900字(精选)
鲁迅名人事迹作文1鲁迅是珍惜时间的楷模。
他曾经说过:“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伟人鲁迅这句话的意思是:在我们人生的长途中,时间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短暂的,然而时间又像海绵那样稀少的,但是只要我们自己用力去挤,还是会挤出水来的,就像时间一样,我们只要抓紧每一分、每一秒,时间就不会那么短暂了。
所以我们应该像鲁迅先生那样珍惜时间努力工作。
哦,鲁迅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学习的楷模,学习的标志。
鲁迅还有一句名言:“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这句话又说明了鲁迅是一个为人民群众着想的人,鲁迅经常给人民许许多多的帮助。
鲁迅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
”是啊,鲁迅非常关心爱护青年人的进步。
他一生接待过来访青年六百多人,关心过的青年不计其数。
我还清清楚楚的记着,萧红对鲁迅的回忆:“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是从心里的喜欢。
若有人说了什么可笑的话,鲁迅先生笑得连烟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得咳嗽起来。
鲁迅先生走路很轻捷,尤其使人记得很清楚,是他那刚抓起帽子来往头上一扣,同时左脚就伸出去了,仿佛不顾一切的走去”。
据巴金老先生回忆,当时鲁迅逝世的时候,很多人都来追悼他:一群小学生恭敬地排成前后两列,一齐抬头,痴痴的望着那张放大的照片。
忽然一个年纪较大的孩子埋下头鞠躬了。
其余的人马上低下头去。
孩子们的心是最真挚的。
他们知道如今失掉一个爱他们的友人了。
他还看见一个盲人,他穿着一身整齐的西装,一只手扶着另一个穿长衫的人的肩头,慢慢地从外面走进来。
盲人从引路人的就上缩回了手,向前移动一步,端端正正的站着,抬起他那看不见的眼睛茫然的往前面,于是低下头,恭恭敬敬地行了三鞠躬礼。
他又伸出手,扶着引路人的肩默默的去了。
是啊,鲁迅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我一定要像他一样珍惜时间,珍惜生命,发奋学习,努力攀登学习高峰!同学们,鲁迅先生就是我们的榜样,它被毛泽东_主席评价为三个伟大的家——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鲁迅作品中的童年分析.
大人读鲁迅的黑暗,孩子读鲁迅的童年——鲁迅散文中的童年世界从小就开始学习鲁迅的文章,这个本名为周树人的严肃先生似乎是一直陪着我们长大的。
无论是小学,初中还是高中,语文课本一直都会有他和他笔下形形色色的人物,或怪物。
甚至到了大学,他和他的作品还是避不可免的出现在文学生的课本中,甚至是许多毕业论文研究讨论的对象。
对于鲁迅的作品,很多人说是非常的犀利尖锐,具有对现实强烈的讽刺批判的感情。
我们所知道的是他的著名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等,这些作品反映当时社会斗争的痕迹,也反映了他探求救国救民真理的思想轨迹,同时也是记录他自己的心理路程,对以前美好生活的追忆。
而我在这里单单想讨论的是鲁迅作品世界中的,童年。
自幼最先接触鲁迅先生,是因为一篇《三味书屋》的课文,虽然这篇文章不是鲁迅写的,但是从文章里,我们依稀可以看到幼时鲁迅的童年,那个大文豪开始握笔的时候。
语文课本收录鲁迅关于童年的作品有《少年闰土》,《风筝》,《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阿长与山海经》还有《故乡》等。
在这些作品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孩子逐渐成长,有血有肉,天真幼稚,完完全全一个寻常的小孩子。
不懂所谓的阶级观念,没有半点乡里人的架子,和乡下的小伙伴们开玩笑打闹疯玩,喜欢和自己一样的同龄人闰土,也憧憬过很美好的鸟羽毛花贝壳之类的小玩意儿。
小时候读语文书偏爱读鲁迅的课文。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班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
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
”这一段描写极其生动,拟人比喻手法用的很好。
我读到用手指按住蜈蚣的脊梁时,心不由自主的想,鲁迅真是勇敢。
追寻鲁迅足迹,探索成长奥秘——七年级上册《朝花夕拾》整本书阅读之那些事篇(统编版2024)
追寻鲁迅足迹,探索成长奥秘——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朝花夕拾》整本书阅读之那些事读《朝花夕拾》,我们可以从多篇文章发现那些被称为“事件”的故事片段,总结出可以撇开阅读的零碎性质,对原著有一个整体的观照,而且还可以窥见鲁迅先生的思想历程,对原著作更深入的批判性思考阅读。
我们所说的“事件”不是一般的事情,而是指生活中发生的不寻常的事情,而且带有主观上不愿意发生的事故特征。
它与人物形象塑造、故事情节发展、文章情感表达有着重要的勾连。
1.《狗·猫·鼠》说,隐鼠是“我”小时侯非常喜欢的一种小老鼠,一天,“我”发现隐鼠不见了,长妈妈告诉“我“,隐鼠是昨天晚上被猫吃去了!于是,“我”就从此痛恨起猫来。
后来,“我”竟偶然得到一个意外的消息:那隐鼠其实并非被猫所害,倒是它缘着长妈妈的腿要爬上去,被她一脚踏死了。
从此,“我”就特别记恨长妈妈,对长妈妈的所言所为也就特别厌烦。
《阿长与<山海经>》写敬重长妈妈的两个故事中间,再次穿插这个“隐鼠事件”,一是为使文章顿起波澜,二是与下文写敬重形成鲜明的对比。
2.“背书事件”——《五猖会》在看庙会之前,父亲突然提出让“我”背书的要求,“背不出,就不准看会”。
事件表现了父亲的专制、威严、不容争辩的封建家长形象和受封建礼数束缚的家庭氛围,反映了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束缚和摧残,体现了“我”并非快乐、扫兴和痛苦的童年生活。
3.“庸医事件”——《父亲的病》鲁迅的父亲被几位庸医治死。
第一次治的时候,是叶天士医生来诊断病情,吃了他开的药后却没有见效。
第二次是被本领高的陈莲河医生所治,用药也不同了,最后还是没治好。
最后是著名的西医凡国手,他用的药最终以失败告终。
最后,鲁迅的父亲死了。
作者笔下的医生成了不学无术、庸俗愚昧、酸腐迷信、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形象。
4.“衍太太事件”——《琐记》指怂恿孩子吃冰、给孩子们数旋子,给鲁迅看不健康的书,让鲁迅偷妈妈的首饰变卖并散布谣言等三件事。
有关介绍鲁迅作文5篇精选
有关介绍鲁迅作文5篇当我们走近伟人时,我们会发现,其实我们是那么的渺小。
——题记在十一月三十日的下午,我们小荷文学社集体去参观上海鲁迅纪念馆。
那天是星期五,车很堵,原本计划用一个小时到那,但实际时间远远不止这些。
幸运的是我们终于在闭馆前赶到了那。
走进鲁迅纪念馆,首先看见的是一个巨大的鲁迅雕像。
它的表情是严肃的,却又有那么一点亲切。
我们匆匆在它身前留了影,接着就上楼了。
“瞧,是《阿Q正传》!”一阵欢快的叫声引起了我的注意。
我抬起头,只见电视里正播放着《阿Q正传》。
《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杰作,鲁迅通过对贫苦、不觉悟的农民阿Q的描写与刻画,写出了国人的灵魂。
他揭露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制度和传统思想文化造成的中国国民性的特点。
值得讽刺的是文中的那个阿Q,被别人打了还说是儿子打老子,这就是众所皆知的阿Q精神胜利法,多么可笑且又可悲啊!!在往前走去,是一段有关于三味书屋的介绍。
三味书屋是清朝末年绍兴城内的一个私塾,位于绍兴鲁迅故居附近,距“百草园”不远。
鲁迅曾在文章里称它是“全城中最严厉的书塾。
”;说塾师寿镜吾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
”鲁迅也是在三味书屋中打下扎实的文化基础,养成了严谨的治学态度。
接着我们参观了一个铁屋子。
开始我并不知道这铁屋子是干什么用的,后来老师告诉我们:“鲁迅先生把旧社会比喻成一个封闭的铁屋子,把无知,愚蠢的人们比作在铁屋子中熟睡的人,把正直的人比作铁屋子中清醒的人。
清醒的人是非常痛苦的,而熟睡的人则是麻木不仁的,感觉不到死亡的逼近。
如果把熟睡着的人叫醒,他们也会变得痛苦,但是同样,他们也许能找到打开铁屋子的方法。
”告别了铁屋子,我们继续往前走。
一路上我们看了不少有关于鲁迅的东西,比如说鲁迅的妻子许广平,百草园等。
到了最后,我们突然看到了一个醒目的鲁迅雕像,旁边写着鲁迅1936年10月19日因病在上海逝世,我们的心情一下子从轻松变得沉重了。
是的,鲁迅是一个跨世纪的伟大作家,他致力中外文化交流,竭力画出国人的魂灵,是中国人的骄傲!他的死对中国人民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损失。
鲁迅先生给我们的启示简短
鲁迅先生给我们的启示简短鲁迅先生给我们的启示鲁迅(1881年-1936年),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他以其犀利的笔触和深刻的洞察力,揭示了中国社会现实的丑陋和罪恶,让人们觉醒、警醒并思考。
而他的思想和观点,对我们这个时代仍然有着深刻的启示。
首先,鲁迅先生告诉我们要保持对真相的敏感。
在他的大量著作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社会问题的敏锐洞察力和毫不畏惧的真实揭示。
他揭露了庸俗文化、封建礼教、官僚主义和社会弱势者的命运等问题。
鲁迅先生的作品深入到社会的黑暗角落,展示了他对真实的渴望和对虚伪的痛恨。
他的作品提醒我们应该保持对真实的关注,不被各种表面的假相所迷惑,以真实的眼光看待问题。
其次,鲁迅先生鼓励我们要独立思考。
他始终主张文化独立,反对崇洋媚外的思想。
他深知只有自己站稳了立场,才能真正做到创造性地思考和表达。
他多次指出中国的现代化不应该只是模仿西方,而是要有自主的思考和创新。
鲁迅先生的这种独立思考的精神,对我们这个时代的年轻人尤为重要。
我们应该不追随潮流,而是独立地思考问题,寻找自己的价值观和追求。
此外,鲁迅先生强调要有对社会责任的担当。
鲁迅先生深知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他一直坚持通过自己的笔端为社会发声,提醒人们对社会问题保持关注。
他以他的批判精神和犀利的文字揭露了社会的丑恶和不公,让人们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鲁迅先生的作品提醒我们,作为一个有思想、有良知的人,我们应该有担当,勇敢地为正义和真理发声。
最后,鲁迅先生告诉我们要坚持不懈地追求真理。
他一直追求的是真理和正义,通过对社会现象的深入研究和思考,他试图揭示社会问题的本质,并为之呐喊。
鲁迅先生的思想追求是无尽的,他不断地探索和思考,试图找到真理的根源。
他的这种追求也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启示,我们应该不断地学习和思考,不断地追求真理和正义。
总之,鲁迅先生通过他的作品和思想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启示。
他敏锐的洞察力和对真实的追求,告诉我们要保持对真相的敏感;他的独立思考和反对盲从的精神,鼓励我们要独立思考;他对社会责任的担当,提醒我们要有担当;他对真理的追求,告诉我们要不断地追求真理。
在鲁迅逝世九周年纪念会的演讲
在鲁迅逝世九周年纪念会的演讲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我们聚在一起,纪念鲁迅先生,真是一个既严肃又有点轻松的时刻。
鲁迅,这个名字可谓响亮,他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前行的路。
要说鲁迅,大家心里一定有不少故事,不是吗?他那句“哀莫大于心死”,听了多少人感同身受,简直是戳中灵魂的刀啊。
鲁迅的笔锋犀利,字字珠玑,让人一读就像喝了一口醇厚的酒,回味无穷。
说到鲁迅,想必大家都知道他爱讽刺,这可不是随便说说的,真是一针见血。
他在《狂人日记》里,把人吃人的社会揭露得淋漓尽致,简直是个“社会观察家”。
鲁迅的文字就像是他的心声,充满了对社会的关怀。
他常常用幽默的方式去批判一些不合理的现象,让人哭笑不得。
就好比有时候我们看那些喜剧片,笑着笑着就发现,里面藏着的都是人生的无奈。
鲁迅的形象在我心中,简直就是个“文化巨人”。
他不仅是个作家,更是个思想家,他那种对社会的敏锐观察力,真的让人佩服。
我们常说“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可鲁迅却告诉我们,光有粮食可不够,心里得有智慧啊。
他鼓励我们要敢于质疑,敢于思考,尤其是在面对不公的时候。
他让我们明白,沉默并不是金,有时候开口说话才是最好的选择。
再说说他的散文,真是让人一读就醉了。
那种细腻的观察力,让人仿佛置身于他描绘的场景中,感受着风的轻拂,听着树叶的沙沙声。
他的《朝花夕拾》里那些温暖的回忆,像是一缕阳光照进我们的心里,给我们带来无限的温暖。
他用文字把生活的点滴都抓住,让我们觉得平凡的日子其实也可以是诗意的。
鲁迅的生活也并不轻松。
他经历了很多磨难,面对的也有不少质疑和批评,但他从来没有退缩。
就像一头勇敢的狮子,无畏无惧,始终坚持自己的信念。
他的坚持,让我们明白,生活总是有挑战,但只要心中有梦想,什么都能扛过去。
鲁迅不仅是那个时代的精神象征,如今的我们,也要学习他的勇气与智慧,敢于发声,勇于追求。
今天我们在这里,不仅是为了缅怀鲁迅,更是为了学习他那种执着与不屈。
鲁迅的精神就像是一种力量,激励着我们去面对生活的种种不易。
关于鲁迅的主持词
关于鲁迅的主持词尊敬的各位嘉宾、亲爱的观众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我们齐聚在这里,共同纪念中国近代文学史上的一位伟大作家——鲁迅先生。
鲁迅以其深入人心的作品和犀利的笔触,将社会现实与个人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引起了广泛的共鸣。
他不仅在文学上取得了杰出的成就,同时也是一位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思想家。
今天,我们将以“关于鲁迅的主持词”为题,借此机会回顾鲁迅的事业与贡献。
首先,让我们来回顾一下鲁迅先生的生平。
鲁迅,原名周樟寿,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
他生于1881年,逝世于1936年,他的一生充满了坎坷和挣扎,但也充满了无尽的热忱和对社会的关注。
鲁迅先生的思想卓越,他的作品充满了对社会现实的独到见解。
他的代表作《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作品,都以其独特的风格和对人性的深刻思考,对社会进行了有力的控诉。
其次,让我们来探讨一下鲁迅的文学贡献。
鲁迅的文学触角广泛而深入,涵盖了小说、杂文、诗歌等多个领域。
他以刀锋一样的笔触,剖析社会现象,展现人性真实。
他的作品通常都集中在对社会底层人民的关怀、对体制弊病的批判,以及对人性的深刻剖析三个方面。
鲁迅的作品并非只有消极的一面,他同样提出了积极的解决办法,鼓励人们觉醒、奋发。
最后,让我们来思考一下鲁迅思想在当代的意义。
鲁迅先生的文学和思想一直影响着后人,他的探索和坚持至今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鲁迅的作品呼唤着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的尊严,他反对思维定势和奴性,提倡自由和独立的精神。
在当代社会中,我们仍然可以从鲁迅思想中汲取智慧,以他那种直面现实、勇于发声的精神,破除偏见、突破束缚,真正做到“立志宁静,如是我心”的境界。
各位嘉宾、亲爱的观众朋友们,鲁迅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面璀璨的旗帜,他用笔剖析社会的问题,发出了强烈的呼声。
他的思想和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让我们反思当下社会现实,希望大家能够以鲁迅的精神为榜样,积极行动起来,为社会的进步做出自己的贡献。
最后,让我们共同向鲁迅先生致以最崇高的敬意!谢谢大家!(以上为个人根据鲁迅的主持词题目所撰写的文章,属于个人创作,不代表鲁迅本人或者其观点)。
鲁迅先生班会主题
鲁迅先生班会主题
主题: 探索鲁迅先生的思想与精神遗产
大家好,今天我们的班会主题是探索鲁迅先生的思想与精神遗产。
鲁迅先生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先驱,在他的作品中表达了对社会现象的深刻关注和对人性的思考。
他的思想和精神对于我们现在依然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首先,我们来思考鲁迅先生的思想。
鲁迅先生对于社会不公和封建迷信有着强烈的批判意识,他通过他的散文、小说等作品将对社会现象的观察与抨击传达给了读者。
他的思想不仅仅停留在揭示社会弊病上,还关注了人性的困境和道德的沦丧。
他提倡每个人要有自己的人格独立和对社会现象的判断力,不随波逐流,敢于表达自己的思想。
其次,我们要思考鲁迅先生的精神遗产。
鲁迅先生以其坚持不懈的精神和不畏强权的勇气,给我们树立了一个崇高的榜样。
他面对社会的黑暗和不公,始终保持着对真理和理想世界的追求,这种坚守和勇往直前的精神力量应该是我们学习的对象。
同时,鲁迅先生的作品也告诫我们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不盲从不理性地接受他人的观点,要学会挖掘问题的本质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最后,我们要为我们班级和学校的优秀传统发扬光大鲁迅先生的思想和精神遗产。
我们可以通过学习他的作品、了解他的生平和思想,激发我们对于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同时也要在生活中尽力落实他的思想精神。
无论是关心身边的困境,还是
勇敢表达自己的观点,都是在传承和发扬鲁迅先生的思想与精神。
让我们在鲁迅先生思想与精神的指引下,努力成为有理想、有担当的年轻人,为了一个更美好的社会而努力奋斗!谢谢大家。
可以表现鲁迅精神的事例
可以表现鲁迅精神的事例鲁迅是中国人民伟大的文化巨匠,他通过自己的文字和行动,表现了无数的民族气节和英雄气概,成为了中国革命的旗帜,被后人亲切地称为“先生”。
而鲁迅的精神就是要我们坚持正义之力,对不公正现象进行揭露、抵制,为民族的崛起和人民的幸福而不断奋斗。
今天我要给大家分享几个可以表现鲁迅精神的事例。
第一个是关于“不做沉默的大多数”的事例。
大多数人面对社会现实和不公正的情况时,通常选择沉默,维持现状,因为他们害怕损失和问题的影响。
但鲁迅告诫我们,默不作声的多数人同样是罪恶的参与者,如果不站出来制止那些错误的行为的话,那么这样的行为不仅会持续,而且还会加剧。
近年来,我国发生了很多令人不堪的事件,比如校园暴力、儿童性侵、职场性骚扰等,这些事情让人痛心,但是令人振奋的是,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勇敢的人站出来,用舆论的力量对这些事件进行揭露、批判和抵制。
例如近年来抵制酷刑、“追凶十年”、发生在湖南的红十字会丑闻等,都是人们冒着风险站出来发声、揭露事实的例子。
他们的举动不仅鲜明地表现了鲁迅的精神,而且也在推动社会进步,提高整个人类的道德素质。
第二个是“追求真理”的例子。
鲁迅曾说:“我不信任任何权威。
”就是告诫我们不要听信权威的话,而是要自己思考、自己求真,用自己的头脑来判断问题,并不断追求真理,不断摆脱迷信和愚昧的束缚。
在我国,许多年轻人对不同的新媒体平台比较追求,例如B站、爱奇艺、微信公众号等,以获得清晰地思辨和资讯的正面思维。
同时,有很多善于探究真相和深入报道的媒体,比如南方周末、腾讯新闻、人民日报等。
这些新媒体的崛起让我们更容易获得各种信息和知识,他们在自己的领域积极的展现了追求真理的精神,这也是对鲁迅的精神传承。
最后一个是“勇敢批判”的例子。
鲁迅一生强调批判,用文字表达其深刻且犀利的思想,批判现实的弊端,讲出大多数人无法讲的真相。
比如,有很多知名的综艺节目,内容多是娱乐和轻松的氛围,很少涉及社会问题和公共安全问题。
大先生台词朗诵的理解
大先生台词朗诵的理解鲁迅文学甫一成气候,其血液便渗透到国民中,国民不死,我们便不断地需要鲁迅,需要在不同的困境中不断更新对鲁迅的理解。
这种更新背后,当然还包含着对鲁迅身上不变的特质的持守和尊重。
我们也常常期待包含着这样持守与革新的双重色彩的作品产生。
然而,真实的情况是:鲁迅一边多半停留于被老一辈人群的热爱中,逐渐产生了更为严峻的断代;另一边,教科书中,鲁迅的成分被有选择性地传授给了更年轻的一代,许多人因此讨厌鲁迅,更不用说去和鲁迅主动对话。
近些年,学术界对鲁迅的各个角度的不断翻新与阐释,让我们同时期望看到它如何推进艺术创作。
《大先生》让人感受到在这方面的努力尝试。
而且,经过上个世纪末前后文艺自由思想泛滥之后,我们少有如此高调地重新以戏剧的方式提起鲁迅。
据我所知,鲁迅故事及其作品的戏剧改编近些年都是在小剧场搬演的,虽然零星,但也颇有生机。
令人诧异地是,这样一部具有浓厚政治气质的“同路人”作品,竟然能够公演,据说还将会在全国各地绵延40多场。
创作上的理念先行,或者不肯放下成见,使得我们很难从大千世界的细微变化中获取新颖的现象和自由的灵魂。
这一点,在这一部戏里,李静和赵立新取得了某种一致性。
尽管,编剧XX在创作过程中因为阅读鲁迅真诚到了落泪,主角赵立新也在第二次公演结束时情绪不能自持,但创造者的真诚,和艺术品体现出来的真诚,有时候往往不能等同。
这不是“历史上的鲁迅”,而是“我们的时代和我们的鲁迅”。
导演王翀这样说。
于是在戏剧中,“鲁迅”被穿上了牛仔裤和圆头皮鞋,很好,从他身上已经看不到原本被病痛折磨到几近腐朽的老者的样子。
然而,在他的独白中,我们并没有读到“我们的时代”、“新的青年”对鲁迅的新阐释。
那些陈旧的概念中挣扎着陈旧的痛苦:新文化与旧礼教,个体自由与人道,与周作人、胡适、“椅子上的人”的这种单调的二元纠葛,都还停留在建国后的“巨匠”研究家的阐释范围,乃至于作为文学,更为扁平与单一化,缺少足够的现象上的独立性和美感。
文档:鲁迅不应离我们远去
鲁迅不应离我们远去有人说,鲁迅正在离我们远去,周作人正在向我们走来。
我却并不以为然。
我是三十一年前读的鲁迅,一年前读的周作人,中间隔了三十年。
但鲁迅仍然离我很近,周作人仍然离我很远。
一个人,在他的青年时代,首先读的是鲁迅还是周作人,我想,可能对他的一生都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一个时代,是提倡鲁迅还是周作人,我想,对于今后整整一代人也会产生很不同的影响。
对今日中国青年,今日中国知识分子来说,更需要的还是鲁迅,而不是周作人。
周作人与鲁迅的地位不可同日而语。
这不仅是从文学史角度的评价,而且是就他们对中国文化对中华民族的意义而言的。
鲁迅不仅是新文化运动的一员骁将,而且是新的民族精神民族灵魂的重铸者;鲁迅所批判的不仅是那一种制度那一个阶级那一派文化现象,而且是在几千年封建文化“酱缸”浸泡中、在近百年半殖民地政治“囚笼”扭曲中霉变畸形的民族灵魂。
鲁迅积其一生之力铸造国人的灵魂。
他自己也成为我们民族的不朽灵魂。
周作人也曾是新文化的发言人,也曾是传统伦理文化的批判者。
但很快,新文化只沦为他的工具;他仍然以传统士大夫心态用冲淡的白话语言去娴熟地把玩起中国的器物文化来。
悠悠五千年,中国的器物文化博大精深,世所罕匹;吃喝玩乐衣食住居行,随手拈来就是文化,就是文明。
这自然使周作人大有用武之地——今日提倡“玩文学”的青年哪能玩过周作人呢?玩物丧志,周作人最终几乎是自愿地出卖自己的灵魂成为民族的罪人并不偶然。
如此一个周作人如何能与鲁迅相比呢?今天的周作人可以摆在地摊上大畅其销,因为它好读——茶余饭后,躺在沙发上,借周作人之笔触,摩挲一些小摆设品位一些小感触体验一下昨日的民族风情,未必不是一件乐事。
何况今日玩风甚盛,有闲者甚众呢?而鲁迅是不能躺着读的,重读鲁迅,我仍然时时如针芒在背,为自己的灵魂所承受着的拷问。
中国知识分子都应经受鲁迅的拷问——因为鲁迅本人已经千百遍地拷问自己。
传统文化在民族文化心理深层积淀形成的某些劣根性,是难以自省自察自知的。
鲁迅精神对当代的意义
鲁迅精神对当代的意义鲁迅是20世纪最重要的作家之一,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奠基人,对中国现代文学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然而,近年来,有关鲁迅的作品是否过时的争议不绝于耳,一部分人认为鲁迅的文章读起来过于刺耳,已经与当今社会的主流思想背道而驰,必定会被现代社会所淘汰。
也正因为此,鲁迅的文章正在悄悄的淡出我们的教科书,似乎鲁迅在人们心目中的位置应该被彻底清除。
我认为,如果真正理解了鲁迅,理解了鲁迅精神,那么我们一定会坚信,鲁迅精神在今天仍然具有强烈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
我认为,鲁迅精神对当代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警醒民族的责任感鲁迅出生在十九世纪后期,那时中国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封建意识形态统治民众二千多年, 长期淤积下来的毒素禁锢着人们的思想, 形成一种历史的惰力和社会改革发展的阻力。
鲁迅曾经说过“凡是愚弱的国民, 无论身体怎样的强壮, 都只是示众的材料和无聊的看客。
”正因如此, 鲁迅放弃了在日本学医的愿望, 改学文学, 认为对于“愚弱的国民我们的第一要着, 是改变他们的精神, 而善于改变精神的, 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 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了”。
由此看出,鲁迅是怀着深厚的对祖国的爱和强烈的民族主义精神来从事文学创作的。
从他的众多小说中,我们也可以看见他对当时中国人身上存在的种种劣根性的详实的刻画,用诙谐幽默的语言进行最犀利的嘲讽。
例如《阿Q正传》里的阿Q, 既有农民式的质朴、愚念, 又有些游手之徒的狡猾。
他在主子面前是奴才, 在奴才面前是暴君, 挨别人打, 说成“终于被儿子打了”;失掉了土地, 却还常常夸耀“我们先前比你阔的多啦,你算什么东西”,既自尊自大又自轻自贱。
通过这样一个栩栩如生的典型形象, 深刻揭示了半殖民半封建社会国人一种比较普遍的精神特征, 烙上了鲜明的民族耻辱的烙印。
如今,中国的综合国力日益增长,国际地位有了显著提升,可是这种忧国忧民的精神,必须得到保留并发扬。
中国依然处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初级阶段,我们的人民身上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好的性格。
鲁迅诞辰140周年,我们却都活成了他笔下的人
鲁迅诞辰140周年,我们却都活成了他笔下的人今天,是鲁迅先生诞辰140周年。
秋日的清晨,寒意萧索,无声地烙下一个时代的记忆。
那些悲戚冷清的故事,故事中主角的形象,刻在了一代一代人的脑海。
昔日读来晦涩不解的文字,再看却是满眼泪花。
鲁迅虽已离世85周年,他笔下的人却从未死去。
那些折射人性的人物,一直活在我们身边,甚至就是你我…..1人到中年,多少人活成了闰土。
也许每个人年轻的时候,都以为自己是世界的主角,自己终将活成光芒万丈的模样。
直到年岁渐长,生活的重担压下,才见到人生另一面的真相。
35岁那一年,昔日共事的同事,提拔成了我的领导。
公司会议,他对我的一个方案百般挑剔,数日熬夜努力的结果,最终被一票否决。
尽管心中十分不甘,脸上却依旧挂着笑,连连向他应下几声“好的。
”这一刻,我想起另一个平行时空里,闰土低眉顺眼,叫出的那句“老爷。
”曾几何时,闰土无拘无束,意气风发。
田间月下,少年手中的钢叉雪亮,照映出他神采奕奕的面庞。
谁曾想,20年后,却成了一副死灰般沉重而麻木的容颜。
有6个孩子的闰土,觉得日子苦,却又形容不出来,只磕了磕手中的烟斗吸起烟来。
原来,少年不知愁滋味,中年方懂万事难。
正如《狗日的中年》中一段话:“中年为了生计,脸面,房子车子票子不停周旋,后来就发现,激情对中年人是一种浪费,而梦想对于中年人则是一个牌坊,守得住忠烈,还要做得好婊子。
中年是狗日的现实。
”这个年纪,上有白发高堂,下有妻子儿女,生命中属于“自己”的位置,在一步步后挪。
不敢离职,不敢出错,甚至不敢宣泄,只有咬牙硬撑,独自兜着生活这张网。
像在泥巴地里打滚,用尽了全身力气,也被挣不脱生活的压力与疲惫。
曾以为自己是“迅哥儿”的人,最终都活成了闰土。
鲜衣怒马的梦还在,当年做梦的人却醒了。
原来,从意气风发到麻木隐忍,不过是隔着岁月的沧桑和生活的重负。
2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从来不止孔乙己。
读书时,我们都曾遇到过这类人:成绩比一般人好,却也不曾拔尖。
今天我们依然深切地需要鲁迅——山东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导师郑春教授访谈
今天我们依然深切地需要鲁迅——山东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导师郑春教授访谈郑春;史建国【摘要】鲁迅逝世已有80年,今天的我们是否还需要鲁迅?鲁迅之于当代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体现在何处?怎样评价鲁迅的批判与建构?鲁迅的力量源泉是什么?围绕这些问题,史建国专访了山东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导师郑春教授.两位学者在细读鲁迅作品的基础上,进行了一次富有意味和探索的思想交流.%After 80 years since Lu Xun died, do we still need Lu Xun today? To this modern times, what are the important value and significance of Lu Xun? How do we evaluate Lu Xun's criticism and construction? What is the fountain of Lu Xun's power? Centering on these questions, Shi Jianguo made an exclusive interview to Professor Zheng Chun, a doctoral supervisor at the College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Shandong University.Based on close reading of Lu Xun's works, the two scholars started a meaningful and exploring communication.【期刊名称】《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7(038)002【总页数】5页(P1-5)【关键词】鲁迅;意义;访谈【作者】郑春;史建国【作者单位】山东大学文学院, 山东济南 250100;山东大学文学院, 山东济南250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210史建国:郑老师好,刚刚过去的2016年是鲁迅先生逝世80周年。
鲁迅给我们的启示作文
鲁迅给我们的启示作文鲁迅给我们的启示人生有时如同旷野中漫无边际的荒原,看不到尽头,看不到方向。
然而,文学家鲁迅恰似我们的指路明灯,为我们点亮了前行的道路。
作为重要的文化符号和启示人物,鲁迅以其独特的思考角度、深刻的见解、流畅的语言表达和感染力的情感表达,深刻影响和启示着我们这一代的高中生。
鲁迅的作品以清晰明了的中心思想而闻名,他深刻洞察社会现实,以尖锐的笔触揭示出残酷的现实与社会矛盾。
例如,他的小说《狂人日记》以一个被压迫、被忽视的普通人为主人公,以疯子的视角展示了封建社会的腐败与愚昧。
这一中心思想引发了我们对社会问题的深思,让我们明白了自己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应该以怎样的心态去面对社会困境。
在阐述中心思想时,鲁迅往往巧妙引用相关的例证和事实,以增加作品的说服力和可信度。
他通过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和研究,以及对人性的深刻洞察,为自己的思想提供了充裕的例证和事实支持。
比如,在《阿Q正传》中,他通过描绘阿Q的种种可笑与可怜的经历来讽刺那些残酷的统治者和腐败的社会风气,进一步印证了他对社会不公的觉醒和思考。
当然,作为一位伟大的文学家,鲁迅的语言表达自然是流畅而准确的。
他善于用简练的语言揭示事物的真相与本质,尖锐而深刻地批判社会现象,让我们如同亲历其境。
他的语言往往犀利而有力,又能细腻入微地表达情感。
正是这种独特的语言风格,让他的作品成为学习写作的典范,激发了许多年轻人的创作热情,并推动了当代文学的发展。
然而,鲁迅的独特思考角度和见解才是他给我们最重要的启示。
鲁迅时常站在普通人的视角,关注社会最底层的人群,他试图突破个人的局限,从广阔而真实的社会角度去剖析问题。
他的思考角度不拘一格,既关注社会问题,又咆哮人性的扭曲。
可以说,正是这种独特的思考方式,才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维模式和认识世界的方法。
在篇章结构上,鲁迅也显得相当合理。
他的作品往往具有清晰而紧凑的结构,通过恰当的铺排和组织,使得整篇作品围绕中心思想展开,并能有机地连接起各个片段和章节。
鲁迅的生日祝福语
鲁迅的生日祝福语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伟大作家和革命先驱,他为中国文学做出了重大贡献。
每年的9月25日是鲁迅的生日,这一天是我们纪念他的重要时刻。
下面是我为鲁迅的生日准备的祝福语,希望能够表达对他的敬仰和祝福:1. 尊敬的鲁迅先生,在您的生日来临之际,我代表所有中国人民向您表示最崇高的敬意和祝福。
您是一位伟大的作家,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文学遗产,您的思想和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进。
2. 鲁迅先生,您的作品是我们学习的典范,您的思想是我们奋斗的指南。
愿您在天堂中安息,您的精神将永远照耀着我们的前进之路。
3. 鲁迅先生,您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您的笔触描绘出了中国社会的黑暗和矛盾。
您的作品让我们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并激发了我们对社会改革的渴望。
4. 鲁迅先生,您的笔下英雄形象展现了中国人民的勇敢和坚韧。
您的作品让我们感受到了民族精神的力量,激发了我们对国家和民族的热爱。
5. 鲁迅先生,您的作品揭示了中国社会的不公和不平等。
您的思想启发了我们对社会公正的追求,您的精神激励着我们为实现社会公平而努力奋斗。
6. 鲁迅先生,您的作品引领了中国文学的新潮流。
您的创作风格独特,思想深刻,您的作品成为了中国文学的经典之作。
7. 鲁迅先生,您的作品让我们反思自己的行为和思想,您的思想指引着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做出正确的选择。
8. 鲁迅先生,您的作品让我们看到了中国社会的黑暗面,您的思想启迪了我们对社会问题的思考。
愿您的精神继续激励着我们努力改变社会,创造美好的未来。
9. 鲁迅先生,您的作品让我们认识到了中国文化的独特之处,您的思想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10. 鲁迅先生,您的作品让我们了解到了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真实。
您的思想引领着我们对人类命运的思考,让我们更加珍惜和尊重每一个人的存在。
鲁迅先生,您是我们心中永远的偶像和楷模。
您的作品将永远铭记在我们心中,您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进。
在您的生日这一天,让我们一起向您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和祝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我们需要“鲁迅年”》一文,完成9~11题。
(共9分)
鲁迅先生离世已有70多年了,要写纪念他的文字,总觉得有几分对不住。
因为,把先生的杂文翻出来看看,当年批评的许多现象都还能“应景”,都能“对号入座”。
他所指出的一些国民劣根性与社会怪现状,有的非但没有消失,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势。
譬如,一些人骨子里的奴性与专制性交替,“羊样的凶兽,凶兽样的羊”,“不必会做事,只要会磕头”。
再如“看客”嘴脸:少女被害呼救,一条街坐视不理;公交车上行凶,居然在众目睽睽之下得逞;有人欲从高楼自杀,竟有人狂呼:“跳呀,快跳呀!”群体性的麻木和冷漠,证明着鲁迅抨击过的那些“张着嘴看剥羊仿佛颇愉快”的看客,正子孙兴旺、瓜瓞(dié)绵绵;而在文化领域,喜欢粉饰太平的“十景病”及“团圆主义”,也仍然流行……
看来,鲁迅先生的精神,仍然是奔突的“地火”,照出那虚伪与污浊。
然而,不管是从大众层面,还是从研究层面,鲁迅的精神力量,却在慢慢消解。
每逢鲁迅的诞辰或忌日,有影响的、可持续的、普及性的纪念活动虽有但确寥寥。
除了教科书上的选文外,现在的年轻人,读过先生作品的恐怕不多。
被誉为“民族魂”的先生,究竟走进了多少人的灵魂深处?
横向看看别的国家,又是如何对待他们的文化伟人的。
2006年,是欧洲的“莫扎特年”,为纪念他250年诞辰,他的音乐执拗地在欧洲反复回荡,相关演出还飘洋过海到了中国;2006年,还是挪威的“易卜生年”,100年诞辰的易卜生,被挪威人自豪地、不遗余力地推广到了全世界,包括我们的北京、上海、南京。
2005年是丹麦的“安徒生年”。
2002年是“雨果年”,法国各地开学第一天,所有学校一齐诵读雨果的作品,那是怎样的壮观!
而我们,何时能有自己的“李白年”、“曹雪芹年”、“鲁迅年”?
9.通读全文,用自己的语言简要地概括作者的观点(不得用到“鲁迅年”三个字)。
(2分)
10.文章多处用到了对比的论证方法,请举一例作简要阐述。
(3分)
11.结合上文的相关内容,联系自身的感受,简要阐述你对下面这段文字的理解。
(4分)郁达夫在纪念鲁迅时,睿智地说过:“没有伟大人物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人物而不知拥有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
”
参考答案:
9.我们需要牢记、珍惜、纪念像鲁迅一样的文化伟人。
(2分。
只说鲁迅得1分,意对即可)
10.提示:先举一个对比论证的例子,后阐述这样对比的目的和作用。
(3分。
举例1分,阐述2分,意对即可)
11.提示:共4分。
两个方面,结合上文,联系自身感受,阐述充分,表达流畅。
根据理解层次与语言表述按4、3、2、1给分。
参考:鲁迅是我们这个伟大民族的伟大人物,如果我们有了他却不懂得爱戴和崇仰,那我们这个民族就成了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
(对句子的理解)(2分)因此我们需要牢记、珍惜、纪念像鲁迅一样的伟人,这个民族就有了希望,这个民族才会振兴。
(2分)(紧扣文章中心来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