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为什么还要读鲁迅
论当代青年如何读鲁迅
论当代青年如何读鲁迅摘要:作为中国现代文坛的领军人,鲁迅及其作品早已为社会所熟知,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然而随着时代进步,鲁迅那“匕首”“投枪”式的语言和深邃的思想性在许多当代青年人看来已经过时了,和现代青年人的理想追求已经脱节。
从鲁迅思想及其作品多样性和现代意义出发,分析鲁迅遇冷的原因,说明其在现代教育中的意义,并积极引导当代青年人认识鲁迅,学习鲁迅。
关键词:当代;青年;学习鲁迅1 鲁迅作品的接受现状鲁迅先生的作品一直以来都是青年学生语文教育中的重点。
早在20世纪20年代,鲁迅刚刚蜚声文坛,国内一些著名的学校就开始选用鲁迅作品。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学语文教材里鲁迅作品的选录经历了一个稳定、更替和逐步发展的过程。
五六十年代,中学语文教材所选鲁迅作品一般都在十几篇左右,1978年以来,则增至二十篇以上。
数量之多,范围之广,居古今中外作家之首。
在所选录的课文当中,有相当部分是代表鲁迅语言和思想风格的杂文,在新中国成立之初,面对新环境、新体制,人们的思想需要一种信念来引导,鲁迅及其杂文作品就成了最好的“榜样”。
然而随着人们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思想观念的跟进,鲁迅作品在教科书中数量上的优势并未能使鲁迅成为最受青年人欢迎的作家。
相反,对于鲁迅的作品在一些学校里存在着老师怕教、学生怕学的现象。
“一怕写作文,二怕文言文,三怕周树人。
”这则由来已久、流传甚广的校园顺口溜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学生对鲁迅作品的惧怕与疏离。
2 鲁迅“遇冷”的原因分析为什么一直被教育主流关注的鲁迅作品在现代青年当中会变得吃不开了?首先,中国语文教育长期把鲁迅当做思想教育的工具,导致其作品在校园遭遇死胡同。
长期以来,鲁迅作品在中国语文教育中长期被当做思想教育的范本来解读,鲁迅以其“斗士”形象存活于人们心中,连头发都“根根直竖”,念之者谓之“战士”,结果是不仅是使得鲁迅的优秀作品变得干瘪无趣,而且使语文教育失去了陶冶人们美好情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人们的审美能力、阅读和写作能力,文化传承能力的最基本功能。
写一篇倡议书倡议同学们阅读鲁迅名著,学习鲁迅思想,弘扬鲁迅精神。
写一篇倡议书倡议同学们阅读鲁迅名著,学习鲁迅思想,弘扬鲁迅精神。
尊敬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题主提出了倡议大家阅读鲁迅名著,学习鲁迅思想,弘扬鲁迅精神的呼吁.我认为这是十分可行的计划,以下我将阐述我的观点.
鲁迅作为一位中国文学史上的巨匠,他的文学作品对中国的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思想与文字也具有极其重要的考古价值.阅读鲁迅的作品,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他的历史思想,更加深入地理解他的文化精神.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做到牢记历史、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此外,近代以来,鲁迅一直受到普通读者和文学家的尊崇,其作品也是一部文学宝库,富有时代感、历史感、朱门风貌,让人倍受感动.读鲁迅的作品,不仅能够让我们感悟到社会和历史上的爱与仁慈,从而纠正我们的认识,弘扬仁爱的精神,而且能帮助我们从一个新的视角来看待黑暗的历史.
希望同学们深刻理解鲁迅文学思想和精神,用心阅读他的作品,永远牢记他在历史和文学中所发挥的作用,倾心领悟他的精神,去传承他的文化精神,让他的精神永恒流传.
此致
敬礼!。
陈漱渝《我们今天何以要阅读鲁迅?》孙郁《在鲁迅的余影里》阅读练习及答案解析
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首屈一指的语言大师。
在中国语文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历史性变革过程中,鲁迅的文学语言起到了桥梁和示范作用,具有无与伦比的审美意义。
他极其重视中国语文的新生,把语言文字改革提高到了关系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
他呼吁现代人要将自己的思想直白、真实地表达出来,以打破旧中国万马齐喑的沉闷局面。
他字斟句酌,炉火纯青,把文字的功能和魅力发挥到了极致。
他还是文体创造的先锋:不仅创造了杂文这种新型的散文体裁,而且他的小说几乎每篇都有新的形式和格局,从不重复自己。
因此,鲁迅的不少代表作成为大、中、小学的传统教材,滋润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田。
经典作品的审美意义和认识意义是恒定的,而其现实意义却是流动的,具有跨越时空的巨大潜能。
重读鲁迅文本,应该回应现实生活中人们普遍关注的迫切问题,使其在时代发展和民族复兴过程中不断彰显出思想和艺术的魅力。
只有这样做,才能使鲁迅在走向大众的过程中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鲁迅曾将致力于国民性的改造作为自己的创作宗旨,以拯救中华民族的灵魂为急务。
他在广泛剖析国民性负面因素的基础上得出结论,认为最需要灌输的道德观念是“诚与爱”。
这种对“最理想的人性”的呼唤不仅在当时具有普适意义,而且同样切中当今时弊。
因为现代社会既需要市场经济的物质支撑,也需要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要素的价值支撑。
如果缺少了“诚”与“爱”,市场经济就会出现信用污染,而这种污染比环境污染更加严重。
对于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大家都有切身感受。
对于塑造新型的民族性格,鲁迅提出了他的正面主张。
在《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一文中,鲁迅明确提出了三点:一、耐劳作的体力;二、纯洁高尚的道德;三、广博自由能容纳新潮流的精神。
这其实就指明了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向。
现代社会竞争激烈,生活节奏加快,没有健全的体魄就无法承受工作的重负,这就是所谓“健康第一”。
现代社会又是一个知识更新、信息爆炸的社会,没有容纳新潮流的精神,就会因循守旧,故步自封,最终成为时代的落伍者。
今天我们依然深切地需要鲁迅——山东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导师郑春教授访谈
今天我们依然深切地需要鲁迅——山东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导师郑春教授访谈郑春;史建国【摘要】鲁迅逝世已有80年,今天的我们是否还需要鲁迅?鲁迅之于当代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体现在何处?怎样评价鲁迅的批判与建构?鲁迅的力量源泉是什么?围绕这些问题,史建国专访了山东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导师郑春教授.两位学者在细读鲁迅作品的基础上,进行了一次富有意味和探索的思想交流.%After 80 years since Lu Xun died, do we still need Lu Xun today? To this modern times, what are the important value and significance of Lu Xun? How do we evaluate Lu Xun's criticism and construction? What is the fountain of Lu Xun's power? Centering on these questions, Shi Jianguo made an exclusive interview to Professor Zheng Chun, a doctoral supervisor at the College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Shandong University.Based on close reading of Lu Xun's works, the two scholars started a meaningful and exploring communication.【期刊名称】《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7(038)002【总页数】5页(P1-5)【关键词】鲁迅;意义;访谈【作者】郑春;史建国【作者单位】山东大学文学院, 山东济南 250100;山东大学文学院, 山东济南250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210史建国:郑老师好,刚刚过去的2016年是鲁迅先生逝世80周年。
中学生该不该读鲁迅,的观点和理由
中学生该不该读鲁迅,的观点和理由摘要:1.引言:介绍鲁迅及其在中学生阅读中的地位2.正方观点:中学生应该读鲁迅,及其理由a.鲁迅的作品具有深刻的历史和文化价值b.鲁迅的作品有助于培养中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c.鲁迅的作品有助于提高中学生的文学素养和阅读水平3.反方观点:中学生不应该读鲁迅,及其理由a.鲁迅的部分作品过于深刻,可能不适合中学生阅读b.鲁迅的作品可能对中学生的世界观产生负面影响c.中学生应将精力集中在学业上,而非阅读鲁迅的作品4.总结:对正反两方观点进行总结,提出中学生阅读鲁迅的作品应有所选择,适度阅读正文:鲁迅,作为我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其作品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地位。
近年来,关于中学生是否应该阅读鲁迅的作品,社会各界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本文将从正反两方面阐述各自的观点和理由。
首先,正方观点认为中学生应该读鲁迅。
其理由如下:首先,鲁迅的作品具有深刻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鲁迅的作品大多数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的种种弊端,对于中学生了解历史、认识社会具有极大的帮助。
通过阅读鲁迅的作品,中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和历史背景,从而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
其次,鲁迅的作品有助于培养中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鲁迅以其独特的文学手法,对社会现象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批判。
中学生在阅读鲁迅的作品时,可以学会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这对于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具有极大的帮助。
最后,鲁迅的作品有助于提高中学生的文学素养和阅读水平。
鲁迅的语言简练、生动,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中学生通过阅读鲁迅的作品,可以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丰富自己的词汇和表达方式,从而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然而,反方观点认为中学生不应该读鲁迅。
其理由如下:首先,鲁迅的部分作品过于深刻,可能不适合中学生阅读。
鲁迅的一些作品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的黑暗面,对于世界观尚未形成的中学生来说,可能会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中学生在阅读鲁迅的作品时,应该选择一些适合自己阅读水平和心理承受能力的作品。
我们为什么需要鲁迅_钱理群
题图 / Cardon
杂文选刊 2007. 6( 上)
57
读一点鲁迅
提出这样的问题, 并不是无 的放矢: 因为在当下的思想文化 界、鲁迅研究界或隐或显地存在 着 一 种 倾 向 : 在 将“ 鲁 迅 凡 俗 化 ” 的旗号下, 消解或削弱鲁迅的精 神意义和价值。这又显然与消解 理想, 消解精神的世俗化的时代 思潮直接相关。
是的, 鲁迅和我们一样: 他不 是神, 是人, 和我们一样的普通 人。
我们为什么 需要鲁迅
○钱理群
( 其中居然有“ 宽 容 ”的 旗 号) 给 鲁 迅横加各种罪名。尽管明知道这 种不相容是鲁迅这样的另类的宿 命, 今天的新罪名不过是鲁迅早 已 预 见 的“ 老 谱 袭 用 ”, 但 我 仍 然 感到悲哀与忧虑, 不是为鲁迅, 而 是为我们自己。
当然, 任何时候, 真正关注、 以至接受鲁迅的, 始终是少数: 一 个大家都接受的鲁迅, 就不是鲁 迅了。我曾 在《与 鲁 迅 相 遇》里 说 过:“人在 春 风 得 意 , 自 我 感 觉 良 好的时候, 大概是很难接近鲁迅 的, 人倒霉了, 陷入了生命的困 境, 充满了困惑, 甚至感到绝望, 这 时 就 接 近 鲁 迅 了 。”换 一 个 角 度 说 , 当 你 对 既 成 观 念 、思 维 、语 言 表达方式, 深信不疑, 或者成了习 惯, 即使读鲁迅作品, 也会觉得别 扭, 本能地要批判他, 拒绝他; 但 当你对自己听惯了的话, 习惯了 的常规、常态、定 论 , 产 生 不 满 , 有 了怀疑, 有了打破既定秩序, 冲出 几乎命定的环境, 突破自己的内 心欲求, 那么, 你对鲁迅那些特别 的 思 想 、表 达 , 就 会 感 到 亲 切 , 就 能够从他那里得到启发。这就是 鲁迅对我们的意义: 他是另一种
鲁迅精神的当代意义
鲁迅精神的当代意义作者:刘志来源:《文学教育》2011年第11期内容摘要:针对当今学生与鲁迅的距离感,作者指出,鲁迅的“立人”思想、创新精神、爱国精神和高度责任感是新世纪素质教育要力争实现的,所以应该鼓励今天的学生去读鲁迅的作品,去和鲁迅对话,去理解鲁迅精神。
关键词:鲁迅精神意义时光的流逝让今天的学生同鲁迅有了距离感。
那么是不是如有人所说,鲁迅已经“过时”了呢?他动辄振臂纳喊,与今天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主题是否有些格格不入?回答当然是否定的。
只要打开鲁迅著作,你会惊奇地发现,他很多作品好像就是写于今天,他仿佛针对当下中国问题在发言,而且具有历史的高度和深度。
我们应该鼓励今天的学生,去读鲁迅作品,去和鲁迅对话,去理解鲁迅的思想精神。
一.鲁迅的人文精神永放光辉鲁迅思想中最光辉的—面就是他的人学思想。
他剖析自己,剖析社会。
他认为每个人要选择承担自己的一生,这是别人无法替代的。
不能放弃自己,不能把自己委托给他人。
同鲁迅生活的时代相比,我们的社会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
鲁迅作品所表现出的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极大关怀,坚强不屈的意志,绝不妥协的精神,永不停歇的精神求索,依然是我们—种重要的精神营养,也是当今学生必备的人文素质。
其一,“立人”思想和高度责任感学习《藤野先生》,我们知道鲁迅是怀着救国的信念到日本留学的。
一次偶然的幻灯片事件使他认识到“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
”只有彻底改变他们的精神,才能从根本上拯救他们,进而从根本上拯救中国。
鲁迅认为中国要生存发展,“其首在立,人立后而凡事举。
”在回答怎样立人时,他指出“其若道术,乃必尊个性而张精神。
”这是鲁迅对中国传统文化全面反观的结果,是刻骨铭心的生命体验。
“尊个性而张精神”,着重强调个体生命的精神独立与自由,其最终目的是根除束缚个性抹杀精神自由的奴性,根本更新民族精神状态,重塑民族品格。
时代是前进的,责任是永恒的。
《《故乡》》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故乡》教学设计一、核心素养目标:1.语言建构与运用:理解、积累“萧索、无端、如许、鄙索、瑟索、惘然、恣睢”等词语。
2.思维发展与提升:了解、掌握小说的基本知识。
3.审美鉴赏与创造:把握闰土、杨二嫂人物形象。
4.文化传承与理解:理解鲁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决心变革旧世界、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分析人物形象,并探讨人物发展变化的深层次原因。
教学难点:对小说主题思想和篇末议论语句的理解。
三、教学设想鲁迅先生的小说《故乡》是文学经典,历来对其主题有不同的解读,茅盾先生曾解读故乡,提出著名的“隔膜说”认为《故乡》的中心思想是悲哀人与人中间的不了解;著名的鲁迅研究专家王富仁教授说,鲁迅先生的《故乡》写了三个“故乡”,一个是回忆中的,一个是现实的,一个是理想中的。
回忆中的“故乡”是一个美好的世界,是少年“我”与少年闰土和谐心灵关系的产物。
现实的故乡是由三种不同的人及其不同的精神关系构成的,有“辛苦恣睢而生活”的杨二嫂,有“辛苦麻木而生活”的闰土,还有失去自己精神落脚地的“我”。
理想中的故乡,作者没有给我们作出美好未来的许诺,他让我们去追求,去追求美好的未来,创造美好的未来。
四、教学方法:九年级学生一般都阅读过比较多的小说作品,包括平时的阅读,也是以小说为主,知道所谓传统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等基本知识,并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方法,即能够读懂“这一类”。
但是,同学们也往往只满足于对情节的概括和人物的分析,而对于那些艺术特点鲜明、内涵丰富深刻的作品却缺少发现、欣赏的能力,不能读出“这一篇”。
因此,教学本篇,既要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与能力,教师能简则简,又要循循善诱,引导学生往更深处掘进,“跳起来摘桃子”,获得更有价值的阅读体验。
诵读法、讨论探究法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音频、视频六、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设计《故乡》是鲁迅先生小说集《呐喊》中的名篇。
小说文学价值在于揭示生活本质,所以阅读一篇小说就是了解一种社会百态。
第1讲 为什么要读鲁迅
物价与美国接轨、工资与非洲接轨的必然性与合理性;或
干脆作了外国人欺诈中国的“乏走狗”,与其里应外合、 巧取豪夺。它们岂容鲁迅再一次把它打入水中?!
祥林嫂、华老栓、闰土们复活了。他们依然逆来顺受, 情绪稳定。因为“这人肉的筵宴现在还排着,有许多人还 想一直排下去”,这样,必须要备足了餐料。而那些准备
文革后伴随着对文革的全面批判,对鲁迅的评价基本上走 的是捣毁偶像的路线,即所谓把鲁迅从“神”还原为 “人”。或是强调其凡人的一面,是一个好儿子、好丈夫、
好父亲;或是剖析了他作为普通人的精神心理,甚至不惜
把他说成一个精神心理上有暗疾的人。
钱理群指出,将鲁迅凡俗化,实际上是在消解或削弱鲁迅
的精神意义和价值,而这又与消解理想、消解精神的世俗 化的时代思潮直接相关。所谓的世俗化,不过是重新定义 理想和精神的一种努力罢了。理想不再是昔日的以人类解 放为终极目标的英雄主义理想,而可能只是缩小为谋求个 人的幸福;精神也不再以摆脱一切外在束缚、实现自由为 目标,而可能会强调个人的主观的、当下的体验,这样的
结果必然是把鲁迅非历史化,抽象化。
谢泳:《鲁迅研究中无法回避的问题》
为什么鲁迅以反专制为基本追求而却总是被专制利用,鲁
迅的悲剧不在生前而在死后,他差不多可以说是中国近代 以来唯一一个没有被新时代否定的知识分子,这是为什么? 鲁迅是最不愿意和官员打交道的,不像胡适那样,还想过 去做政府的诤友,鲁迅是最看不惯胡适这一点的,然而奇
的“战士”,我们的国家,我们的社会才会从根本上获得
转变。
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鲁迅的骨头是最硬 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 最可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 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 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 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精品阅读 鲁迅在今天的意义
精品阅读鲁迅在今天的意义(有删节)王玮北师大中文系王富仁教授认为,鲁迅生活和创作的时代,正是中国社会的转型时期。
在走向现代化的历史潮流中,中国的知识分子开始深刻地认识中国与世界,开始思考中华民族在世界化的发展中如何选择自己的方向。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五四新文化运动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思想财富,而鲁迅的思想更具有根本性的意义,他的意义在于以自己对于中国历史整体性的深刻思索,回答了现代社会中,一个人应该怎样对待世界,怎样对待自己的民族,怎样对待自己。
鲁迅对于国民性、国民精神的深刻反思,在结束文化大革命、向新时期文学转变的过程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学者们普遍认为,在鲁迅研究所走过的历程中,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没有以学理服人,这使得人们对鲁迅的作品及其思想产生了一些误读。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鲁迅研究进入了一种健康和良性的状况。
尽管近十几年来,对于鲁迅的批评的声音不绝于耳,但他们都只是停留在一种直观感受的层次上。
也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中,鲁迅的独立性、独创性的思想和艺术的才能表现得更充分了,他思想的深刻性、战斗性日益显示出本有的生命力。
在今天,它对于我们生活的意义尤显重要。
王富仁说,鲁迅思想中最光辉的一面是他的人学思想。
他无情地剖析自己、剖析中国社会,苦苦地培育中国人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现代文化土壤。
鲁迅坚信,在现代社会,每个人要自己选择、承担自己的一生,这是别人无法替代的。
要坚持自己的人生权利,开辟和保卫自己的人生道路。
不能放弃自己,不能把自己委托给他人。
在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时,不能以别人的痛苦为前提。
现代社会的人应成为有创造精神的人,不光为自己开辟一条道路,也为其他人开辟道路。
这样所有的人才成为一个整体。
这是一种最基本的现代化的理念。
鲁迅一生都在为这个目标奋斗着,这体现在他的小说、杂文和文化活动中。
正是这种追求,使得鲁迅对几千年的传统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和解剖。
他不像其他一些中国现代知识分子,接受和学习的仅仅是西方的学理,鲁迅与普通中国人的生活与精神发展建立了最紧密的联系,和中国现实建立了最紧密的联系。
(完整版)陈丹青演讲
陈丹青演讲:鲁迅是谁?我们为什么还要阅读鲁迅?我的回答是:一,不必勉强.当年《呐喊》《彷徨》再版时,鲁迅就不愿意,说不要用他阴暗的念头影响小孩子;二,七十年来的历史剧情是我们解读鲁迅的珍贵资源,因为他的光焰需要我们世代作有效的映衬。
换句话说,第三,鲁迅早将自己烧毁了,他的价值?诸位:犹豫再三,这篇讲稿还是贴上。
本期南方人物周刊刊用了其中五分之四,这里是未删本。
鲁迅是谁?写在鲁迅逝世七十周年2006年10月14日在上海图书馆讲演陈丹青大家好:这是我第三次谈论鲁迅先生了。
每次都是又恭敬,又有点紧张.昨天特地剃了头,换双新皮鞋。
我不会当场讲演,讲到鲁迅的话题,尤其郑重,总要事先写点稿子才能自以为讲得清楚一些。
下面我按着稿子念,再作些发挥,请诸位原谅。
(一)鲁迅先生的纪念会,七十年来不知开过多少次了。
在中国,鲁迅至今是个大话题。
粗略说来,从鲁迅逝世的1936年到1949年,鲁迅话题为民族革命问题所缠绕;从1949年到八十年代初,鲁迅话题则成为准官方意识形态,在大陆无人敢于冒犯,在台湾被长期封杀。
总之,“鲁迅话题”是百分之百的“政治话题”。
八十年代中期,鲁迅话题逐渐被移出政治祭坛,挪进学术领域;九十年代迄今,官方对鲁迅话题开始了沉默、回避、冷淡的戏剧性过程.二十多年来,举凡重要的国家话题和政府语言,不再能够,也不再打算从鲁迅那里盘剥搜寻任何说法,鲁迅话题的庞大利用价值似乎走到尽头,由“在朝”转向“在野",随即在学界与民间展开“鲁迅争议”,王朔,是这场争议的发难者。
到了新世纪,“鲁迅争议"衍生了“还原鲁迅”的愿望.就我所知,不论是鲁迅的“捍卫派”还是“质疑者",近十余年出版的鲁迅专著大幅度抛弃官方意识形态尺度,试图描述真实的鲁迅.旧史料出现新的解读,一些新的史料披露了。
其中,最可注意的声音来自鲁迅后代:先有2002年周海婴回忆录《我与鲁迅七十年》,后有2006年海婴先生大公子周令飞同志在交通大学的一场讲演,这位鲁迅的长孙直截了当问道:“鲁迅是谁?”这可能是迄今为止关于鲁迅最为激烈而讽刺的发问.这一问,宣告七十年来我们被告知的那位鲁迅先生,面目全非。
我们今天怎样读鲁迅
我们今天怎样读鲁迅著名鲁迅研究专家林贤治昨为深圳市民做演讲,提出“鲁迅死于二十世纪,活在二十一世纪”昨日,市民文化大讲堂请来了著名的鲁迅研究专家林贤治做演讲,题目是《我们今天怎样读鲁迅》。
虽然昨天一直下着大雨,但这并不能阻挡市民前来听课的热情,人民大厦的多功能厅与往常一样坐满了积极的听众。
演讲结束之后,听众还和林先生就鲁迅的文化思想进行了热烈的探讨,现场气氛十分活跃。
十多年前,林贤治先生曾经在自己的著作中写过:“鲁迅死于二十世纪,活在二十一世纪。
”昨日,深圳市民对解读鲁迅表现出来的热情使得这句话得到了最佳的诠释。
林贤治讲到,“鲁迅死于二十世纪,活在二十一世纪”这句名言曾经使他和圈内的学者引起过笔墨之战。
曾有学者认为,20世纪是鲁迅的世纪,21世纪是胡适的世纪。
那么,到底21世纪是鲁迅的还是胡适的?林贤治认为,这里有两个方面的命题:首先要看时代的变化,即从20世纪过渡到21世纪的变化;另一个方面是鲁迅自身的思想结构。
鲁迅思想中有一些是不会过时的,换句话说,是永恒的。
有一些东西因为时代的衔接,过去存在,现在还存在。
所以,认识鲁迅的精神结构、思想结构非常重要,从这就可以研究21世纪和鲁迅之间的关系。
而普通大众如何才能理解鲁迅那样博大精深的思想呢?林贤治简要地概括为四个主义和一个核心。
怀疑主义:一切坚固的都烟消云散了有人说鲁迅是多疑的,鲁迅本人也并不否认这一点,他说:“多疑没有什么不好。
如果疑来疑去而不做结论那就是不好的。
”这是鲁迅对怀疑、多疑这个问题的答复。
林贤治认为,这是鲁迅性格中最突出的一个方面,就是怀疑一切,没有偶像和权威。
现在有人认为鲁迅偏激,反对中医,还反对过京戏。
但是,林贤治先生却是这样理解鲁迅的:“鲁迅是一个改革家,他想事情和我们不一样。
中医的理论基础确实有很多神秘的、玄学的、猜想性质的东西。
鲁迅对中医的态度我认为就是他对科学的态度,他认为中医在科学的反面,而且他个人对中医有着切肤之痛;又比如说鲁迅为什么会对看京戏反感?男人扮女人,他认为这种东西是畸形的艺术,反自然的艺术。
《140多岁的鲁迅,为什么今天的青年还在读》读后感400字
《140多岁的鲁迅,为什么今天的青年还在
读》读后感400字
读完这篇文章,我深感鲁迅先生的影响力跨越了时空,依然强烈地影响着当代青年。
鲁迅不仅是一个文学家,更是一个思想家、革命家。
他的文字虽然写于一个多世纪前,但其中所蕴含的深刻思考和人性洞察,至今仍然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在当今社会,许多青年面临着种种困惑和挑战,而鲁迅的作品提供了一种独特的视角和思考方式。
通过阅读鲁迅,青年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历史、社会和人性的复杂性,从而更好地应对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鲁迅的作品还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他通过文字揭示社会的弊端和人性的弱点,激发青年的反思和行动。
这种精神对于当今社会的青年来说仍然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激励他们积极投身社会建设,为国家的繁荣和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发言稿我读鲁迅
发言稿我读鲁迅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要演讲的主题是《我读鲁迅》。
鲁迅,这位伟大的思想家、文化名人,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巨擘。
他的作品充满了思想力量,为我们提供了深刻的启示和鞭策。
读鲁迅,我不只是读他的文字,更重要的是思考他所揭示的问题。
鲁迅犀利而独立的思维方式,让我明白到一个人必须有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
他质疑常识,挑战旧观念,从而引发强烈的思想共鸣。
通过他的作品,我看到了一个以人民为重的价值观和追求平等、公正的信念。
鲁迅的作品里充斥着对封建社会的抨击和对社会现象的批判。
他深刻地剖析了社会问题的根源,他的观点让我意识到社会问题不是偶然的现象,而是深嵌于社会结构中的矛盾。
他的写作让我明白,面对社会的不公,我们不能选择沉默,而是要积极参与,呼唤改革。
读鲁迅,我也明白到文学的力量和责任。
鲁迅在逆境中创作了许多经典作品,他看到社会的黑暗面,却秉持着对未来的信念,用文字表达出了深深的忧愤和热爱。
我被他的坚韧和勇气所感动,明白了文学不仅是一种审美享受,更是一种呼唤公正、传递希望的责任。
通过读鲁迅,我触摸到了思想的光芒,感受到了人民的痛苦和哀怨,也发现了自己内心深处的声音。
他的作品鞭策我反思现
实,启迪我追求进步。
鲁迅是一位伟大的文化先驱者,他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
最后,我想引用鲁迅的一句话作为结尾:“立即行动,使一切空谈否定于行动之前。
”让我们不仅仅是读鲁迅,更要行动起来,通过自己的努力,传承和发扬鲁迅精神,为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的幸福贡献力量!
谢谢大家!。
中学生该不该读鲁迅,的观点和理由
中学生该不该读鲁迅,的观点和理由摘要:一、引言1.提出问题:中学生是否应该读鲁迅2.分析问题的重要性:了解文化背景,培养批判性思维二、正方观点:中学生应该读鲁迅1.鲁迅作品的文学价值1.现代文学的开山鼻祖2.独特的写作风格和技巧2.鲁迅作品的教育意义1.历史背景的揭示2.人性思考和批判3.培养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三、反方观点:中学生不应该读鲁迅1.鲁迅作品的难懂性1.语言风格和现代文的距离2.思想深刻,理解难度大2.鲁迅作品的内容不适宜中学生1.部分作品涉及成人内容2.可能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四、综合观点:适当引导中学生读鲁迅1.教师引导和解释2.选择适合中学生的鲁迅作品3.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五、结论1.中学生可以读鲁迅,但要适当引导2.提高文学素养和批判性思维正文:近年来,关于中学生是否应该读鲁迅的问题引发了广泛的讨论。
一些人认为,鲁迅作为现代文学的开山鼻祖,其作品对于中学生来说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教育意义;而另一些人则认为,鲁迅作品的思想深度和语言难度可能对中学生造成困扰。
本文将分析中学生读鲁迅的利弊,并提出适当的建议。
首先,支持中学生读鲁迅的人认为,鲁迅作品的文学价值不容忽视。
鲁迅是现代文学的奠基者,他的作品不仅具有独特的写作风格和技巧,还开创了中国现代文学的新纪元。
因此,中学生通过阅读鲁迅作品,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脉络,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
其次,鲁迅作品的教育意义也是支持者所看重的。
鲁迅的作品反映了我国近现代历史的变迁,通过阅读这些作品,中学生可以更深刻地理解历史背景,培养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同时,鲁迅作品对人性的剖析和批判也具有很高的教育意义,可以引导中学生进行人性思考,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然而,反对中学生读鲁迅的人也有他们的理由。
首先,鲁迅作品的难懂性是他们的主要担忧。
鲁迅的语言风格独特,与现代文有一定距离,这可能导致中学生阅读时产生困惑。
此外,鲁迅作品的思想深度较大,对于人生经验尚浅的中学生来说,理解难度较大。
主题阅读:今天,怎样读鲁迅
个 人像 他 一 样招 致 密 集 的刀 箭 ,因此 ,也 就 没有 一 个人 像 他 一样
获得 更为 辉煌 的 战绩 。他所 凭 借 的仅仅 是手 中的那支 “ 金 不换 ” ,便
在看 不见 的却 无 比险 恶 的战场 上 ,建立 了超 人一 等 的功勋 。 在他 身 后 , 自然 要 出现 大 大 小小 的纪念 会 、石 雕 、铜 像 或 是传 记 。可 悲 的是 ,当再 度 被赋 予 形 体 的时 候 ,这 个 始终 屹 立 于人 间 的 猛 士 ,却不 止 一 次地 经 过人 们 无 意 的铺 垫 和厚 饰 ,成 了奥林 匹 斯 山
畸 懈 l
的时候 世 故 。这 无 形 中让 我 们认 识 了一 个与 以前不 一样 的鲁迅 , 而
这 个 鲁迅 有 着 潇洒 、轻松 、生 活化 的神 情 与 气度 。我 们 大都知 道 很 久 以来被 神 化 了的鲁 迅 . 而 了解 了生 活 中的鲁 迅 、人 间的 鲁迅 后 ,
“ 钻网” ,如 何进 行 韧 性 战斗 。他虽 然 注重 实 力 的保 存 ,却 不 惜牺 牲
自己 。必 要 时 照例 单 身鏖 战 。一 生 中 ,他 呐贼 过也 彷 徨过 ,甚 至在 横站着 作 战 的晚年 仍然 背负 着难 耐 的寂 寞 ,却 从 来耻 于屈 服和停 止 。 中国的思 想文 化界 ,没 有一 个人 像他 一 样赢 得众 多 的 “ 私敌” ,没有
我 们会 对他 更加 崇敬 。
【 用文字 搏 斗的 巨人 】
人闫鲁迅
林 贤 治
一
个 可 以 由此 得 生 .也 可 以 由此得 死 的时代 是 大 时代 。大 时 代
总要产 生 巨人 。
鲁 迅 是 巨人 。他不 是 帝 王 ,不 是将 军 ,他无 须 挥舞 权 杖 。作 为 旧世 界 的逆 子贰 臣 ,唯 以他 的人 格 和 思想 .召 引 了大 群年 轻 的 “ 奴 隶” 。他把 对 于 民族 和人 类 的热 爱埋 得那 么深 沉 ,乃至 他 的 目光 ,几 乎只让 人 望见 直逼 现实 的愤 怒 的火焰 。数 千年 的专制 、强暴 、虚 伪 、 保 守 和蒙 昧 ,都 是 他 攻击 的 目标 。他 教 “ 奴 隶 们 ”如 何反 抗 ,如何
鲁迅在今天的意义张梦阳读后感
鲁迅在今天的意义张梦阳读后感第一篇嘿,朋友们!今天我读了张梦阳写的《鲁迅在今天的意义》,哎呀呀,可真是让我感触多多!一开始啊,我就被书里的观点吸引住啦。
鲁迅,那可是个响当当的人物!以前在课本里读过他的文章,觉得有点深奥,不好懂。
但这次通过张梦阳的解读,我好像一下子开了窍。
你说在今天这个花花世界里,鲁迅能有啥意义?我跟你讲,意义大了去了!他那种对社会的洞察力,就像一把锋利的剑,能一下子戳破那些虚假的表象。
咱们现在不也经常被各种信息轰炸,有时候都分不清真假对错吗?这时候就得学学鲁迅,用那双犀利的眼睛看清楚。
还有啊,鲁迅的那种批判精神,可不是瞎批评,而是为了让社会变得更好。
他不怕得罪人,敢于说出真话。
想想咱们自己,是不是有时候为了讨好别人或者怕惹麻烦,就把真话憋在肚子里啦?鲁迅就给咱们做了个好榜样,要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而且哦,他对人性的理解也特别深刻。
就算到了今天,人性中的那些弱点还是存在的呀。
鲁迅的作品就像是一面镜子,让我们能好好照照自己,看看有没有那些毛病。
读完这本书,我就觉得鲁迅就像是一个超级厉害的导师,虽然他不在咱们身边了,但是他的思想一直都在,能给咱们指引方向。
怎么样,朋友们,你们是不是也觉得鲁迅在今天依然很有意义呢?第二篇亲爱的小伙伴们,我来跟你们聊聊我读张梦阳《鲁迅在今天的意义》的感受哈。
哇塞,刚翻开这本书的时候,我心里还在嘀咕,鲁迅都过去那么久了,能和咱现在有啥关系?结果读着读着,我发现自己大错特错!你们知道吗?鲁迅笔下的那些人物,好像在今天也能找到影子。
比如那个阿 Q,总是自我安慰,咱们身边是不是也有这样的人,遇到问题不想着怎么解决,就会给自己找借口?还有那个孔乙己,死要面子活受罪,现在也有不少人为了面子而硬撑着。
鲁迅对社会问题的剖析,那叫一个精准!就算时代变了,有些问题还是顽固地存在着。
他提醒我们要时刻保持清醒,别被表面的繁华给迷惑了。
这就好比在大雾天走路,鲁迅就是那个能给我们指方向的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今天我们为什么还要读鲁迅
明天(2011年9月25日),是鲁迅诞辰130周年的日子。
去年,大概比这个日子更早一些的时候,一则关于“鲁迅作品大量退出教科书”的消息在网上风传。
此消息虽很快被否认,但人们对于“今天的人还有没有必要读鲁迅”的争论并未停止,且至今余波尚存。
反对者的理由归结起来,不外乎觉得鲁迅的作品已过时,而支持者要么为其在绝望中的反抗精神所感染,要么为其强烈的社会批判意识、对国民性的深刻剖析所折服,要么对其犀利的笔锋倾慕不已……虽然如今神化鲁迅之事已不多见,但鲁迅的拥趸们仍能找到众多支持他的理由。
争论很火爆,现实则是除了爱好者和研究者外,真正系统读过鲁迅、了解其思想精髓的人并不多。
对于大部分人而言,加诸于鲁迅身上的诸多评论只是空洞的概念。
著名鲁迅研究专家林贤治曾提出:“鲁迅死于二十世纪,活在二十一世纪。
”
鲁迅过时没有?他说的话,适用于今天的社会吗?在鲁迅诞辰130周年之际,本报摘选部分鲁迅语录。
跨越这几十年的时空,如果读者也从中找到了共鸣,那么今天还有没有必要读鲁迅,为什么读鲁迅,不言自明。
鲁迅说:扶不扶
所以,在中国,尤其是在都市里,倘使路上有暴病倒地,或翻车摔伤的人,路人围观或甚至高兴的人尽有,有肯伸手来扶助一下的人却是极少的。
——摘自《南腔北调集·经验》,发表于1933年,通过写古人经验给今人带来的影响
针砭时弊。
评说:彭宇案、许云鹤案,这类说不清道不明的纠葛,让鲁迅半个多世纪前描述的那一幕一再上演。
只不过,在当时,他所抨击的是无人去扶,而当下,“老人倒地要不要扶”却因为“被诬赖”等原因成为了特别纠结的话题,卫生部公布了《老年人跌倒干预技术指南》,但如果这是技术层面能解决的问题,恐怕不会在近一个世纪后仍然存在。
鲁迅说:既得利益者
曾经阔气的要复古,正在阔气的要保持现状,未曾阔气的要革新。
大抵如是。
大抵!
——摘自《而已集·小杂感》,发表于1927年,以简短语言说所见之事,所说事情之
间无逻辑联系。
评说:鲁迅所说的“正阔气的”,其实是每个时代都会有的“既得利益者”。
当代,机会、物质、社会福利等未能绝对均等地分配,造就了新时代的“既得利益者”,于是矛盾便显现了,这就好比坐上公交的人不希望停车再上人,车外等候的当然不会答应。
穷人的孩子蓬头垢面在街上转,阔人的孩子妖形妖势娇声娇气的在家里转,转得大了,都昏天黑地的在社会上转,同他们的父亲一样,或者还不如。
——摘自《热风·随感录二十五》,发表于1918年,谈孩子的教育,主要是父教问题。
评说:这两类孩子,如今分别被叫做“穷二代”和“富二代”,只不过有些“穷二代”忙着自怨自艾,有些“富二代”忙着炫富和败家。
而他们的父亲,则忙着养家和挣更多的钱,希望儿子胜过自己,却鲜有行之有效的举动,只在发现有子不肖时,无奈地叹息“养不教,父之过”。
父教缺失的悲剧,历代皆然。
鲁迅说:潜规则
那时候,只要从来如此,便是宝贝。
——摘自《热风·随感录三十九》,发表于1919年,主要讲国人对于“列祖列宗的成规”的盲目遵从。
评说:吉利、绿城叫板足坛的“假球黑哨”时,有人说球队向裁判送钱,“从来如此”;幼儿园的孩子们一定要把手背在身后招致质疑时,支持者说“从来如此”;铁路货运,货主交了运费还要交“方向费”,货主因“从来如此”而忍气吞声,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这几个字,在鲁迅口中是对“国粹家”的揶揄,今天却是“争议行为合理化”的借口。
这些人一定不知道,鲁迅在《狂人日记》里还曾说过:“从来如此,便对么?”
鲁迅说:素质教育
倘只看书,便变成书厨。
即使自己觉得有趣,而那趣味其实是已在逐渐硬化,逐渐死去了。
——摘自《而已集·读书杂谈》,发表于1927年,据鲁迅在广州知用中学的演讲整理而成,主要讲应该怎样读书。
评说:读书不能只为“专业”而读,要有自己的思考和观察,能和社会实践相结合,这是鲁迅所推崇的读书之道。
然而,如今,为了升学,“填鸭式”读书让学子不求甚解,对标准答案的追求让学子放弃了独立思考,功利性读书让人脑变成了信息储存器,和鲁迅所说的“书厨”并无不同。
莫成“书厨”,今人仍可拿来自我提醒。
鲁迅说:公共遗产
中国公共的东西,实在不容易保存。
如果当局者是外行,他便将东西糟完,倘是内行,他便将东西偷完。
而其实也并不单是对于书籍或古董。
——摘自《而已集·谈所谓“大内档案”》,发表于1928年,明写朝代更迭对档案的
影响,实写“中国公共的东西”在历代的命运。
评说:此一句,让人很难不想起2011年的故宫。
谁也想不到,失窃、藏品损坏这么“外行”的事儿,竟然会发生在故宫这么“专业”的博物馆里。
这还不算完,故宫还被指责监守自盗。
十重门下,有质疑,有澄清,唾沫星子中,公众不知道面对的是一帮“外行”还是“内行”。
但是显然,人们既不希望故宫被“糟完”,也不希望被“偷完”。
我们目下的当务之急是:一要生存,二要温饱,三要发展。
——摘自《华盖集·忽然想到》,发表于1925年,从当时现状出发,论述中国改革和
发展的必要性。
评说:很少有人能想到,这句极具政治前瞻性的话,出自文学家之口。
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经济,正是循着不断发展以满足人民生存、温饱以至于包括精神需求在内的更高层次需要这一轨迹前行的。
鲁迅说:年轻人
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
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
——摘自《热风·随感录四十一》,发表于1919年,谈对“劝人自暴自弃”的一些看
法。
评说:当今时代,就像愤青被看做青年中的“另类”一样,颓废是另一种“另类”。
另类,大多是对主流社会的反抗,但其实,主流的东西也可由“另类”发展而来。
对于青年们来说,社会也许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无论是尖酸刻薄、毫无实际意义地批判,还是玩儿颓废、凡不关己之事都高高挂起,都无益于改变现状。
怎么做,鲁迅早说了,要有热血、积极向上的心,做力所能及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