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为什么还要读鲁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今天我们为什么还要读鲁迅
明天(2011年9月25日),是鲁迅诞辰130周年的日子。
去年,大概比这个日子更早一些的时候,一则关于“鲁迅作品大量退出教科书”的消息在网上风传。
此消息虽很快被否认,但人们对于“今天的人还有没有必要读鲁迅”的争论并未停止,且至今余波尚存。
反对者的理由归结起来,不外乎觉得鲁迅的作品已过时,而支持者要么为其在绝望中的反抗精神所感染,要么为其强烈的社会批判意识、对国民性的深刻剖析所折服,要么对其犀利的笔锋倾慕不已……虽然如今神化鲁迅之事已不多见,但鲁迅的拥趸们仍能找到众多支持他的理由。
争论很火爆,现实则是除了爱好者和研究者外,真正系统读过鲁迅、了解其思想精髓的人并不多。
对于大部分人而言,加诸于鲁迅身上的诸多评论只是空洞的概念。
著名鲁迅研究专家林贤治曾提出:“鲁迅死于二十世纪,活在二十一世纪。
”
鲁迅过时没有?他说的话,适用于今天的社会吗?在鲁迅诞辰130周年之际,本报摘选部分鲁迅语录。
跨越这几十年的时空,如果读者也从中找到了共鸣,那么今天还有没有必要读鲁迅,为什么读鲁迅,不言自明。
鲁迅说:扶不扶
所以,在中国,尤其是在都市里,倘使路上有暴病倒地,或翻车摔伤的人,路人围观或甚至高兴的人尽有,有肯伸手来扶助一下的人却是极少的。
——摘自《南腔北调集·经验》,发表于1933年,通过写古人经验给今人带来的影响
针砭时弊。
评说:彭宇案、许云鹤案,这类说不清道不明的纠葛,让鲁迅半个多世纪前描述的那一幕一再上演。
只不过,在当时,他所抨击的是无人去扶,而当下,“老人倒地要不要扶”却因为“被诬赖”等原因成为了特别纠结的话题,卫生部公布了《老年人跌倒干预技术指南》,但如果这是技术层面能解决的问题,恐怕不会在近一个世纪后仍然存在。
鲁迅说:既得利益者
曾经阔气的要复古,正在阔气的要保持现状,未曾阔气的要革新。
大抵如是。
大抵!
——摘自《而已集·小杂感》,发表于1927年,以简短语言说所见之事,所说事情之
间无逻辑联系。
评说:鲁迅所说的“正阔气的”,其实是每个时代都会有的“既得利益者”。
当代,机会、物质、社会福利等未能绝对均等地分配,造就了新时代的“既得利益者”,于是矛盾便显现了,这就好比坐上公交的人不希望停车再上人,车外等候的当然不会答应。
穷人的孩子蓬头垢面在街上转,阔人的孩子妖形妖势娇声娇气的在家里转,转得大了,都昏天黑地的在社会上转,同他们的父亲一样,或者还不如。
——摘自《热风·随感录二十五》,发表于1918年,谈孩子的教育,主要是父教问题。
评说:这两类孩子,如今分别被叫做“穷二代”和“富二代”,只不过有些“穷二代”忙着自怨自艾,有些“富二代”忙着炫富和败家。
而他们的父亲,则忙着养家和挣更多的钱,希望儿子胜过自己,却鲜有行之有效的举动,只在发现有子不肖时,无奈地叹息“养不教,父之过”。
父教缺失的悲剧,历代皆然。
鲁迅说:潜规则
那时候,只要从来如此,便是宝贝。
——摘自《热风·随感录三十九》,发表于1919年,主要讲国人对于“列祖列宗的成规”的盲目遵从。
评说:吉利、绿城叫板足坛的“假球黑哨”时,有人说球队向裁判送钱,“从来如此”;幼儿园的孩子们一定要把手背在身后招致质疑时,支持者说“从来如此”;铁路货运,货主交了运费还要交“方向费”,货主因“从来如此”而忍气吞声,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这几个字,在鲁迅口中是对“国粹家”的揶揄,今天却是“争议行为合理化”的借口。
这些人一定不知道,鲁迅在《狂人日记》里还曾说过:“从来如此,便对么?”
鲁迅说:素质教育
倘只看书,便变成书厨。
即使自己觉得有趣,而那趣味其实是已在逐渐硬化,逐渐死去了。
——摘自《而已集·读书杂谈》,发表于1927年,据鲁迅在广州知用中学的演讲整理而成,主要讲应该怎样读书。
评说:读书不能只为“专业”而读,要有自己的思考和观察,能和社会实践相结合,这是鲁迅所推崇的读书之道。
然而,如今,为了升学,“填鸭式”读书让学子不求甚解,对标准答案的追求让学子放弃了独立思考,功利性读书让人脑变成了信息储存器,和鲁迅所说的“书厨”并无不同。
莫成“书厨”,今人仍可拿来自我提醒。
鲁迅说:公共遗产
中国公共的东西,实在不容易保存。
如果当局者是外行,他便将东西糟完,倘是内行,他便将东西偷完。
而其实也并不单是对于书籍或古董。
——摘自《而已集·谈所谓“大内档案”》,发表于1928年,明写朝代更迭对档案的
影响,实写“中国公共的东西”在历代的命运。
评说:此一句,让人很难不想起2011年的故宫。
谁也想不到,失窃、藏品损坏这么“外行”的事儿,竟然会发生在故宫这么“专业”的博物馆里。
这还不算完,故宫还被指责监守自盗。
十重门下,有质疑,有澄清,唾沫星子中,公众不知道面对的是一帮“外行”还是“内行”。
但是显然,人们既不希望故宫被“糟完”,也不希望被“偷完”。
我们目下的当务之急是:一要生存,二要温饱,三要发展。
——摘自《华盖集·忽然想到》,发表于1925年,从当时现状出发,论述中国改革和
发展的必要性。
评说:很少有人能想到,这句极具政治前瞻性的话,出自文学家之口。
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经济,正是循着不断发展以满足人民生存、温饱以至于包括精神需求在内的更高层次需要这一轨迹前行的。
鲁迅说:年轻人
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
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
——摘自《热风·随感录四十一》,发表于1919年,谈对“劝人自暴自弃”的一些看
法。
评说:当今时代,就像愤青被看做青年中的“另类”一样,颓废是另一种“另类”。
另类,大多是对主流社会的反抗,但其实,主流的东西也可由“另类”发展而来。
对于青年们来说,社会也许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无论是尖酸刻薄、毫无实际意义地批判,还是玩儿颓废、凡不关己之事都高高挂起,都无益于改变现状。
怎么做,鲁迅早说了,要有热血、积极向上的心,做力所能及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