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组《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熟语》
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熟语_课件
牛溲马勃 牛溲:牛屎;一说指车前草。马勃:一种生 长在湿地及腐木上的菌类植物;比喻一般人 认为无用的东西,在懂得其性能的人手里可 成为有用的物品。
成语之最
最遥远的地方—— 最荒凉的地方—— 最昂贵的稿费—— 最高的巨人—— 最长的一天—— 最大的巴掌—— 最吝啬的人—— 最厉害的贼 —— 天涯海角 不毛之地 一字千金 顶天立地 一日三秋 一手遮天 一毛不拔 偷天换日
吃闭门羹:泛指客人被拒绝进门,不与相见,现 在又常比喻碰了钉子。 八竿子打不着:比喻关系疏远或没有关系。 拔出萝卜带出泥:比喻一个犯罪分子的落网,带 动了其他犯罪子的暴露。 闭塞眼睛捉麻雀:比喻盲目地办事情。 墙内开花墙外香:比喻有的人才在本单位本地不 吃香而在外单位外地吃香的不正常现象;也指其 他事物在出产地不如在外地受欢迎。 当面鼓对面锣:比喻面对面的谈判或交换意见 摸着石头过河:比喻在实践中摸索着前进。
关于自然和农业生产的谚语
1、瑞雪兆丰年。 2、春雨贵如油。 3、早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4、燕子低飞天将雨 5、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
关于社会生活方面的谚语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众人拾柴火焰高 人心齐,泰山移 磨刀不误砍柴工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一年之计在于春 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天下乌鸦一般黑
悠悠成语,融贯千秋。 言简意赅的成语是传递中华文化信息 的支柱,浓缩历史精华的成语是保存中华 文化精神的载体。从一定意义上来讲,千 古流传的成语是中华民族人文素质的文化 底蕴。 汉语之瑰宝,词语之精华。
高 考 视 点
1、考查等级: E级,表达应用
2 、考查的重点:常见、常用、常错的成语 (日常生活中常用且常错的成语;义项较多的 成语;运用灵活的成语)
C
高中语文选修《语言文字应用》4-4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熟语
取”的意思。“汲取”的程度要高些。
例句1:你还是依赖于幻想生活 ,需要从童话里吸取营 养。 例句2:树的根系越是发达,所汲取到的水份和养料就越 多,树木的生命力就越强。
温馨晨读篇
自主学习篇
合作探究篇
训练落实篇
审美写作篇
耳闻目睹·耳濡目染 “耳闻目睹”,亲耳听到,亲眼看见。“耳濡目染”,
濡:沾湿;染:沾染。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 觉地受到影响。
都有“耳朵听到、眼睛看到”的意思。异:前者强调亲自
听到、看到,受没受到影响则不管。后者强调经常听到、看 到,并不知不觉受到深刻的影响。 例句1:我从乡下跑到京城里,其间耳闻目睹的所谓国家 大事,算起来也很不少。 例句2:她完全没有读过书,但她单凭耳濡目染,也认得 一些字,而且能够暗诵得好些唐诗。
提拔他,也不因为他不是好人而鄙弃他的好话。”
温馨晨读篇
自主学习篇
合作探究篇
训练落实篇
审美写作篇
3.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论语·卫灵公》
赏读:孔子说:“花言巧语足以败坏道德。小事情不会忍 耐,便会坏了大事情。”
温馨晨读篇
自主学习篇
合作探究篇
训练落实篇
审美写作篇
语林撷英
吸取·汲取
己的心意为师)自用(自以为是),等等。
温馨晨读篇
自主学习篇
合作探究篇
训练落实篇
审美写作篇
3.借助诗文故事识记
成语中的大多数源于古代诗文,或是直接援用诗文。我们
可以初高中课本中出现的为主要识记范围,例如:不耻下问、 诲人不倦、分崩离析、祸起萧墙(《论语》),扑朔迷离(《木兰
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熟语
五、不分轻重
【解读】成语与上下文描述的情景相比,夸大其辞, 轻重失调 。
【例5】洪水冲垮了李老汉的房子,全村人
都很难过,村前村后,哀鸿遍野 。
【解析 】“ 哀鸿遍野”比喻旧社会到处是
呻咛呼号,流离失所的灾民。程度太重 。
六、不辨色彩
【解读】不辨色彩主要表现在褒贬误用、语体色彩不 当等方面 。
【例 6】 这些年轻的科学家决心以 无所不为 的勇气,克服重重困 难,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
(1)来源于历史故事 (2)来源于寓言故事 (3)来源于神话传说 (4)来源于古典文学作品
• 课堂活动1: • 看图猜熟语
看 图 猜 熟 语
鹤立鸡群
自圆其说
九牛二虎
落井下石
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
心中有数
癞蛤蟆想吃天鹅肉
天鹅呢?
指鹿为马
课堂活动2
•成语赛场
第一场:成语动物园
• ( )歌 ( )舞 • 指 ( )为 ( ) • ( )心 ( )肺 • ( )立 ( ) 群 • ( )食 ( )吞 • 杯弓( ) 影 ( )假 ( )威 ( )腾 ( )跃 ( )头 ( )尾 ( )( )不宁 ( )( )学舌 抱头( )窜
【解析】牛刀小试:比喻有大的才干,先在小事情上 显一下身手。而例句中“几位大学毕业生”虽然可以 说有“大的才干”,但“自立创业”“开创一番新事 业”并不是小事,所以说不合语境。
八、 敬谦错位
【解读】 有些成语是谦词,只能对己;有 些成语是敬词,只能对人。如果辨别不准, 就会导致谦敬错位。
【例 9】
【解析】“无所不为”是指“什么坏事都敢干”,此误将贬义 词用作褒义词了 。
【例7】陕西剪纸粗犷朴实,简练夸张,同江南细致工整的风格 相比,真是半斤八两,各有千秋。
课件1:第四节 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熟语
解析:选 D。此题考查近义词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题,应根据词 语意思及句子的具体语境分析判断。惟妙惟肖:描写或模仿的非 常逼真。栩栩如生: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惟 妙惟肖”重在强调“相似性”,“栩栩如生”重在强调“生动, 像活的一样”,故第①句应用“惟妙惟肖”;可排除 B、C 两项。 不攻自破:形容论点站不住脚,经不起反驳或攻击。迎刃而解: 比喻主要问题解决了,其他的问题就很容易解决。或比喻处理事 情、解决问题很顺利。可排除 A 项。“艺术作品”多与“匠心独 运”搭配,“得天独厚”只强调条件优越。所以选 D。
正确使用熟语 本节内容与“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这一考点相对应。本节 着重学习熟语中的成语、惯用语、歇后语及谚语。熟语的考查 体现为:正确理解熟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能根据语境正确 辨析、使用熟语,而不以考查记忆熟语的意义为重点。熟语考 查范围涉及熟语使用正误和使用优劣两个层面。
近几年对熟语的考查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1.对熟语的考查已不再只是四字成语,考查对象还有惯用语、 谚语、歇后语等。 2.熟语的考查方法较为灵活,有的采用选择填空的形式,有的 采用辨析选择的形式,有的在主观题中根据“语言环境或意思” 写出一个或几个熟语,还有的是结合实、虚词进行辨析选择。
C.在 2015 年央视网络春晚上王铮亮演唱了《最远的距离》,他 那温暖醇厚又不失清亮的嗓音,让现场每位观众耳.濡.目.染.,沉 浸其中,让每一个归心似箭的人热泪盈眶。 D.央视纪录片《中国远征军》犹如空.谷.足.音.,向观众展现了中 国人第一次把侵略者赶出中国国土的战例,让人们对那段中国 先烈浴血奋战的历史有了更多地了解。
5.悖逻辑 有些熟语从意义上看似乎符合句意,没有错误,但从逻辑事理 的角度推敲则存在问题,主要表现为前后矛盾。如:“拖拉机 司机急于赶路,不走公路,另辟蹊径,沿着江边小道行驶,不 料驾驶失控,出了车祸。”“另辟蹊径”原意是另外开辟一条路, 即比喻另创一种风格或方法。这里如用原意,与“沿着江边小 道”相矛盾。如果不注意熟语的意义和整个句子语义的比照, 也极有可能使熟语的意义和句子的语义矛盾。
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熟语
六、 敬谦错位
【解读】 有些成语是谦词,只能对己;有些成语是敬 词,只能对人。
【例1】你放心,你的困难就是我的困 难,换房子的事我一定鼎力相助。
【解析】“鼎立相助” 即大力相助,是敬辞
【例 2】 王厂长一席话起到了抛砖引玉 的作用,引出了许多抓好产品质量的好 建议。
俗语换成语:
1、打开天窗说亮话 直言不讳
2、赶鸭子上架
3、横挑鼻子竖挑眼
强人所难 吹毛求疵 寡不敌众 祸不单行 欲盖弥彰
4、好虎架不住群狼
5、躲过了风暴又遭 雨
6、此地无银三百两
7、吃着碗里瞧着锅里
贪得无厌 劳而无功 因噎废食
顾此失彼
10、井里打水往河里倒
11、衣上有虱,烧棉袄 12、顾了吹笛顾不了捏眼
【解析】“巧夺天工”适用于描述人工作的东 西 , 此 对 象 错 用 于 自 然 景 物 。
【解读】对一些成语,想当然地从字面上认定其意思, 导致误用 。
二、望文生义,内涵意义不清
【例 1】这部精彩的电视剧播出时, 几乎万人空巷,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 街上显得静悄悄的 。
【解析】“万人空巷”是说人们都从巷 子里出来到大街上 ,多形容庆祝、欢迎等 盛况 。
校园歇后语(之歌曲)
数学---《神话》 外语---《我更想懂你》 物理---《触电》 化学---《香水有毒》 逃课被老师撞见---《命运》 作弊被抓---《大城(惩)小爱》 挨老师批评---《不要再来伤害我》 被赶出教室---其实《我们都是好孩子》
三、重复赘余
【解读】 与成语相同意思的在句子上下文已有表述, 导致语意重复 。
【例 1】我本来就对那里的情况不 熟悉,你却硬要派我去,这不是差 强人意吗? 。
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熟语
:成语因其言简意赅,运用频繁,而倍受高考命题者的青睐。
正确使用成语成为每年高考的必考内容之一。
考查的内容以常见成语为主,侧重考查容易用错的成语。
考查的角度有近义成语的辨析,有使用对象、范围、语境的判断,词义准确性的考查,词义感情色彩的分辨等(1)一词多义:(要注意成语中有两个以上含义的现象)成语是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逐步形成的,是一种定型定义的固定短语,具有含义上的整体性和在结构上的固定性两大特点。
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
也比喻乐曲高妙。
稳扎稳打:稳当而有把握地打击敌人。
比喻有把握、有步骤地工作。
瞻前顾后:看看前面,又看看后面。
形容做事之前考虑周密慎重。
也形容顾虑太多,犹豫不决。
洋洋洒洒:①形容文章或谈话丰富明快,连续不断。
②形容规模或气势盛大。
呼风唤雨:旧指神仙道士的法力。
现比喻人具有支配自然的伟大力量。
有时也比喻进行煽动性的活动。
灯红酒绿形容寻欢作乐的腐化生活。
也形容都市或娱乐场所夜晚的繁华景象(2)约定俗成成语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其词义逐步固定下来,其词义、适用对象、感情色彩、谦敬用法、特殊用法是“约定俗成”的抛砖引玉:比喻用自己不成熟的意见或作品引出别人更好的意见或好作品。
(谦辞)蓬荜生辉:谦辞,表示由于别人到自己家里来或张挂别人给自己题赠的字画等而使自己非常光荣(蓬荜:蓬门荜户的省略)。
也说蓬荜增辉。
敬谢不敏:表示推辞做某件事的客气话(不敏:没有才能)(谦辞)笨鸟先飞:表示自己能力差,恐怕落后,比别人先行一步(3)褒贬失当炙手可热:手一挨近就感觉得热,比喻气焰很盛,权势很大。
颐指气使:不说话而用面部表示表情示意。
形容有权势的人指挥别人的傲慢态度。
评头论足:指无聊的人随便谈论妇女的容貌,也比喻在小节上多方挑剔。
也说评头品足、品头论足。
道貌岸然:形容神态庄严(现多含讥讽意)。
趋之若鹜:像鸭子一样,成群地跑过去。
多比喻许多人争着去追逐不好的事物。
(4)张冠李戴(要注意适用对象、范围不同)乘风破浪:《宋书•宗悫(què)传》:‘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熟语
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熟语学习内容分析:这一节主要内容是熟语,熟语的主要类别和基本特点。
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对汉语的各种熟语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并在此基础上理解“词”与“语”的区别,进而对现代汉语的词汇系统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学习目标:▪知识和能力:培养学生使用熟语的能力▪过程与方法:了解词和词语的区别,整体认知现代汉语的词汇系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现代汉语的运用能力,正确使用熟语阅读和写作。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正确使用常见熟语方法——高考成语题实战训练教学难点:学生在写作中能较熟练地使用熟语,提高现代汉语的运用能力。
方法——训练学生使用成语造句信息技术应用分析:教学过程导入:我们一起看看几张图片。
一手遮天,鹤立鸡群,貌合神离一、了解成语、惯用语、歇后语、谚语1.成语师:那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熟语大家族中的大哥:成语。
我们来玩个小游戏,叫作看图说成语。
PPT展示四幅图画,请同学说出成语。
再看选修课本上面,如果你们不看答案,是不是能够很快地说出成语呢?像这样带有“马”字的成语还有很多,你能说出哪些呢?师:同学们说得很好,我们来将他们分分类,接下去请同学们快速阅读76页上面的几段文字,找出这些带有“马”字的成语与哪些因素有关?师:我们之所以要这样来对这些成语进行分类,一方面是为了了解它们的来历,另一方面更是为了更好的理解这些成语,帮助我们阅读和写作。
然而要准确理解和掌握成语,不仅要知道它的意思,还要分清其褒贬。
以带“马”字的成语为例,并不是所有带有“马”字的成语都是褒义词。
它也有贬义的,例如“马齿徒增”,就是用来形容年龄白白增长,学问没有长进或者事业没有成就;“声色犬马”就是用来形容纵情淫乐生活;“害群之马”是用来形容危害集体的人的。
师:但是,是不是带有“马”字就一定与马有关呢?请同学们思考一下“马工枚速、牛溲马勃”中的“马”指的是什么?马工枚速:马:司马相如。
原指枚皋文章写得多,司马相如文章写得工巧。
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熟语
中国是个具有五千年悠久历史和灿 烂文化的文明古国,祖先为我们留下了 丰富而又宝贵的文化遗产,丰富而有韵 味的语言就是其中之一,熟语更是这个 语言宝库中的瑰宝。现在就让我们一起 走进那包罗万象的熟语世界,领略一下 她的风采。
学 习 目 标
1、了解熟语的特点及类 型。 2、了解成语、惯用语、 歇后语 的构成。 3、能正确使用熟语,特 别是成语。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乐府《长歌行》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刘备
格言与谚语的区别: 第一,来源不同。谚语来自人名群众,格言来自名人语录。 第三,格言比谚语更有哲理性和教育意义。
第二,意义色彩不同。谚语通俗口语色彩鲜明,格言书面语浓厚。
课堂活动4:俗语换成语
1、打开天窗说亮话 2、赶鸭子上架 直言不讳 强人所难 吹毛求疵
【例 1】这位责任编辑敢对文字部分负责任,书籍的其他环节,如插 图装订等,他就望尘莫及了。
【解析】“望尘莫及”比喻远远落后,与上文不构成转折关系。 【例2】他的演说不仅内容充实,而且闪烁其辞,全场观众无不 为之动容。 。
【解析】“ 闪烁其辞”形容“说话吞吞吐吐 ”,同 “内容充实”不构成递进关系。
八、搭配不当
熟语之先热热身
请在空格处填上合适的成语: 我国素称礼仪之邦,讲礼貌是我们的 传统美德。在礼节上重视有来有往,成 语有(礼尚往来);夫妻之间要互相尊重, 相敬如宾 成语有( );对待客人要热情周 到,让客人像在家里一样,成语有 (宾至如归);举止要文雅礼貌,成语有 (温文尔雅)等。
熟语
• 熟语是短语中的特殊类型,是汉语 的精华,借用课本上的三句话,就 是:熟语是汉民族历史和文化的缩 影,是中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是汉语词汇中璀璨夺目的明珠。我 们今天就要学习如何把这颗明珠采 撷到手
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熟语
带“马”字的成语还有哪些?
天马行空 老马识途 招兵买马 塞翁失马 兵荒马乱 人仰马翻 厉兵秣马 心猿意马 走马观花 走马上任 青梅竹马 马不停蹄 龙马精神……
快速阅读76页上面的几段文字,找出这 些带有“马”字的成语与哪些因素有关?
1.与战争有关 2.与日常生活有关 3.与马自身的品质有关
2020/5/21
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
— 熟语
什么是“熟语”?
熟语是语言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为人们所熟习,一般不能任意改变其结构的固 定的短语或句子。只能整个应用,不能随意变 动其中部分,并且往往不能按照一般的词法来 分析。
熟语分为四类:成语 惯用语 歇后语 谚语
2020/5/21
成语
↓貌合神离
2020/5/21
4.吾有卿之名而无其实。 (《国语-晋语》)
( 有名无实 )
5.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春风得意 )
(孟郊-《登科后》)
辨析词义
例1:“自命不凡”和“自以为是”
辨析:这两个成语都有“自以为正 确”的意思。但“自以为是”指主观不 虚心,语意较轻;“自命不凡”指自以 为了不起,比别人高明,语义较重。
(惊慌失措,触目惊心,毛骨悚然,惊慌失色,大惊失色,胆战心惊)
▪ 4.形容地震后形势紧迫的成语
▪ (千钧一发,迫在眉睫,间不容发,生死攸关,近在咫尺,刻不容缓,十 万火急,急如星火)
5.抢救现场人们的表现
(奋不顾身,勇往直前,舍生忘死,舍己为人)
▪ 6.全国人民团结一致的表现
(感人肺腑,众志成城,万众一心,戮力同心,齐心协力)
我也不是不尽力呀!
1.D A项:“师心自用”指固执己见,自以为是,贬义;B 项:“一诺千金”形容诺言的信用极高;C项:“生米煮成熟饭” 比喻事情巳经做成,不能再改变。
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熟语
注:了解成语出处,对于把握其意义有重要 作用。
※“马”上比高下:
表示一刻也不停止前进------心思不专,变化无常,像马跑猴跳一样 说出的话,不能追回-----观察事物不深入细致---磨好兵器,喂好马,准备投入战斗---战争中立下功劳----形容人精神健旺---出征时跟随在别人身边,小心伺候---纵情于淫乐生活-----马不停蹄 心猿意马 走马观花 厉兵秣马 汗马功劳 龙马精神 鞍前马后 声色犬马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茅坑头撑杆跳——过分 两斤花椒炒二两肉——麻嘎嘎 告花子进城——穷来(邛崃) 乌龟骂王八----彼此彼此 狗撵摩托----不懂科学 乌龟打屁--冲壳子 三张纸画个人脑壳--面子大 广东人拣粪--要人死 死是屎 死牛的尾巴——不摆了!!!
常见的错误类型
1、望文生义 3、对象错误
歇后语:是由近似谜面、谜底两部分组
成的带有隐语性质的口头用语,其本义 在后半部分。
例如:1.飞蛾扑火——自取灭亡 2.大海里捞针——无处寻 3.腊月里的萝卜——冻(动)了心 4.孔夫子搬家——尽是书(输) 5.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注:歇后语一般分为①比喻类,前半部分是一 个比喻,后半部分是对前半部分的解释;②谐音 双关类,其后半部分是借助音同或者音近现象来表 达意思;③故事类。
天伦之乐:指家人欢聚一堂,亲密友爱的乐趣。 天伦,专指父子、兄弟、夫妻等亲属关系。此 气宇轩昂:指人精神饱满,气度不凡的样子。 豆蔻年华:专指十三四岁的少女。 语限用于家庭范围,除此之外不能使用。
对象不分:很多成语,在具体的使用对象 上(或人或事),不能张冠李戴,用 错对象。
(4)中国男子体操队在世界锦标赛中技压群芳, 荣获冠军。 (5)真奇怪,我的语文书怎么不见了,难道会 不胫而走? (6)我的问题不难,又在提问时加了许多暗示, 答案几乎是呼之欲出。 “呼之欲出”形容画像非常逼真,也泛指文学 “技压群芳”适用于女性。 “不胫而走”喻言语或消息流传得 作品中的人物描写得十分生动。适用绘画中人物、 极快,适用于消息、言论。 文学作品中人物。
《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熟语》
2、它的结构是固定的,以三字格为常见的代表。
开小差 踢皮球
戴高帽
开绿灯 唱黑脸
挖墙脚
唱对台戏 钻牛角尖
捅马蜂窝
八字没一撇 重打鼓,另开张
刀子嘴,豆腐心
3、在句法功能上它同成语近似,在修辞功能上它 有强烈的通俗性和口语色彩。
歇后语
定义:由两个部分组成的一句话,前一 部分是引子,后一部分是注释,也叫引注语。 如:泥菩萨过江—— 自身难保 外甥打灯笼—— 照旧(舅)
4吾有卿之名而无其实。 (有名无实 ) (《国语-晋语》) 5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 春风得意) ——(孟郊-《登科后》)
2.同义辨析与近义辨析
1) 程度深浅, “得陇望蜀”与“得寸进尺”, 2) 适用对象, “遍体鳞伤”与“体无完肤”, 3) 语法功能, “前车可鉴”与“前车之鉴”, 4) 褒贬色彩, “无微不至”与“无所不至”, 可褒可贬 A“语不惊人死不休!”可贵的是杜甫还坚持了这 种苦心孤诣的写作态度。 B徐世昌苦心孤诣地运动着做了一次大总统, 后来被人赶跑了。
选择题
1、下列各句中红色字体的熟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 A.在学习上也是这样,吃别人嚼过的馍不香,要 善于动脑筋,师心自用,才能学深学透。 B.由于缺少必要的制约,少数干部生活糜烂,一 次宴请竟一诺千金,群众对此深恶痛绝。 C.如今巴以和谈的时机已生米煮成熟饭了,再无 限期拖延下去,将给双方带来无尽的灾难。 D.找工作的事嘛,目前还八字没一撇,你能不能 让我再想想办法?我也不是不尽力呀!
D ( 打牙祭:(方)原指每逢月初、月中吃一顿有荤菜 的饭,后来泛指偶尔吃一顿丰盛的饭。)
3、下列加点的熟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全书收集了汪曾祺从1941年的第一篇小说到临 终前的几乎全部作品,这对众多的“汪迷”来说, 真可以大快朵颐了。 B、苏轼《和子由渑池怀归》诗的前四句说明了一 个哲理。苏轼早年的经历、理想、抱负有如雪泥鸿 爪,如今回忆起来令人感慨万千。 C、面对王进华同学一家的不幸遭遇,大家纷纷伸 出援助之手,你五十,我一百,二一添作五,不一 会儿功夫,捐了三千多元钱。 D、信息网络的发展,形成了一个新的思想文化阵 地,各种思想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在网上传播。
高中语文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熟语课件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4.前后矛盾。 有些成语与语境中的某个词意或句意有矛盾的地方,也是成语运用中常见的 语病。 如:(1)二中女子排球队在比赛中,连连失利,最后功.亏.一.篑.,只获得第八名。 (2)几年前,我们在清华园相识;今天,我们又在异地萍.水.相.逢.。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1)句中,成语“功亏一篑”用以比喻一件大事只差最后一点儿人力物力而不 能成功(含惋惜意)。上面例句中既然说“二中女子排球队在比赛中”“连连失 利”,“只获得第八名”,那么就不能说是“功亏一篑”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1.惯用语:指有特定比喻含义的固定词组,如“背黑锅、走后
门、墙头草”等。
二、熟语 兄弟姐妹: 惯用语、 歇后语、 谚语
2.歇后语:由两部分组成,前半部分是形象的比喻,像谜面; 后半部分是说明或解释,像谜底。 歇后语分喻意和谐音两类。前者如“老鼠钻进书箱里——咬文 嚼字”等,后者如“老虎拉车——没人赶(敢)”等。 3.谚语:指在民间流传的比较通俗的一些语句。有的反映生产 和生活经验,有深刻的寓意;有的只是反映某种实际现象,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2.熟语的考查方法较为灵活,有的采用选择填空的形式,有的采用辨析选 择的形式,有的在第Ⅱ卷主观题中根据“语言环境或意思”写出一个或几个熟
人教版高中语文——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熟语
流传的比较通俗的一些语句。
2.熟语在构造上有什么特点? 【点拨】
3.惯用语和成语有哪些异同之处? 【点拨】 (1)定型性程度方面。两者都具有 定型性,不过成语结构紧密,定型性程度很 高,不像惯用语大多可以插进成分,或者更 换成分、改动词序。(2)语言形式方面。两者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的结构类型都是多种多样的,不过成语以四
用语里有一部分来源于方言,具有地域性, 带有方言意味。(5)语言风格方面。两者都言
简意赅。
成语总的来说属书面语范畴,它还保留着文 言书面语在词义或语法结构上的特点,如“飞 沙走石”“令人发指”(词义),“唯利是图”“时 不我待”(语法),惯用语属于口语范畴,它的 语言材料都是人民口头上常用的、通俗易懂
【点拨】 (1) 成语,它是最重要最常用的一
种熟语,它是人们长期使用后凝固下来的固 定词组。
(2)惯用语,它是指有特定比喻含义的固定词 组。(3)歇后语,它就像谜语:前半截是形象 的比喻,像谜面;后半截是说明或解释,像 谜底。因为通常只说前半截,故称歇后语。 它分喻意和谐音两类。(4)谚语,它是在民间
的。
4.举例说明什么是谚语? 【点拨】 人们生活中常用的现成的话。谚 语类似成语,但口语性强,通俗易懂,而且 一般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形式上差不多 都是一两个短句。谚语内容包括极广,有的
是农谚,如“清明前后,栽瓜种豆”;有的
是事理谚,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有 的属于生活上各方面的常识谚,如“饭后百
若鹜”的意思是像鸭子一样成群地跑过去,比
喻很多人争着去追逐某一事物,多含贬义。 原句要表达的意思并不含贬义,因此用“趋之
若鹜”不合适。
“如出一辙”的意思是好像出于同一车辙,形 容两种事情或言行非常相像,甚至完全一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析】“不虞”就是“没料到”的意思 与“没想到”
重复 【例2】看到黄宏表演的小品,一向严肃的父亲也忍俊不禁地笑 起来 。
【解析】“忍俊不禁”就是“笑起来”之 意。
四、自相矛盾
【解读】在运用中,有些成语的意义与句子其他部分 表达的语意不一置,前后矛盾 。
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
之
什么是成语?
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 简洁精辟的固定词组,以高度凝练 的语言形式,浓缩了十分丰富的文 化内容,堪称汉语宝库中的精华。
成语的来源
1. 从 历 史 故 事 中 来 的 : 望 梅 止 渴 、 洛阳纸贵 、三顾茅庐、指鹿为马 2.从寓言故事中来的:守株待兔、刻舟求剑、 叶公好龙、狐假虎威 3.从神话或其它传说中来的:开天辟地、精 卫填海 、夸父追日、八仙过海 各显神通
【解析】口头语“半斤八两”常含贬义,且语体色彩 也不妥 。
七、不合逻辑
【解读】有些成语从意义上看似乎符合句意,但从逻 辑推理角度推敲则存在问题 。
【例1】这位责任编辑敢对文字部分负责任,书籍的其他环节,如插 图装订等,他就望尘莫及了 。
【解析】“望尘莫及”比喻远远落后,与上文不构成转折关系 。 【例2】他的演说不仅内容充实,而且闪烁其辞,全场观众无不 为之动容。 。
六、不辨色彩
【解读】不辨色彩主要表现在褒贬误用、语体色彩不 当等方面 。
【例1】 这些年轻的科学家决心以 无所不为 的勇气,克服重重困 难,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
【解析】“无所不为”是指“什么坏事都敢干”,此误将贬义 词用作褒义词了 。
【例2】陕西剪纸粗犷朴实,简练夸张,同江南细致工整的风格 相比,真是半斤八两,各有千秋。 。
填一填—— “看”字成语
1坐井(观)天 2耳闻目(睹) 3一(目)了然 4明眸善(睐) ( 见 )异思迁 明(察)秋毫 (视)死如归 面面相(觑)
5(望)眼欲穿
6(顾)影自怜
(瞻)前顾后
高瞻远(瞩)
成语接龙:
声 下 人 1)向隅而( )不成( )泪俱( )里巴( )欢马叫 泣
2)毛遂自( )贤举( )者为( )出无( )落孙山 荐 能 师 名
【解析】“鼎力相助” 即大力相助,是敬辞,误用为谦辞
【例2】 在这里,我就不吝赐教,谈点看法,跟你商榷。
【解析】 “不吝赐教” 用于请教别人指教自己的客套话,是
敬辞,误用为谦辞了
练一练
处心积虑:形容千方百计地谋算,具有贬义色彩。 殚精竭虑:指用尽精力,费尽心思,含褒义。
处心积虑 地 例句:老大时刻想把老二那份财产拿到手,
【解析】“汗牛充栋”是形容“书籍”很多,此用于 “人”,适用对象误 。
【例2】他从小就喜欢画画,常在纸上信笔涂鸦,现在他画的鸟已 是栩栩如生.。
【解析】“信笔涂鸦”是指写字,不是画画 。
二、望文生义 内涵意义不清
【解读】对一些成语,想当然地从字面上认定其意思, 导致误用 。
【例1】这部精彩的电视剧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人们在家里 守着荧屏,街上显得静悄悄的 。
换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
廉颇很不服气,他对别人说:“我 廉颇攻打城池,没有攻不下来的;打仗, 没有不取得胜利的,立下了许多大 功„„”
第二种说法
廉颇很不服气,他对别人说:“我 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成
语
语
常见熟语的 基本类型
谚
歇后语 惯用语
熟语的特征
结构上的稳固性 意义上的整体性 丰富的内容 精练的形式 很强的表现力
请在每个横线处填入含有“三”和“四”的 成语。 有一次,一对情侣斗起嘴来。
她说:你对我一点也不专心,整天个 朝三暮四 ___________; 他说:我做什么你都看不顺眼,整天个 挑三拣四 __________; 三妻四妾 她说:你们男人全一样,总想着___________ 他说:吓,每次约你出来,你还总是 推三阻四 ____________ 不三不四 她说:瞧你这身打扮,____________的。 丢三落四 他说:总比你天天_____________,到处找东 西强。
例句:我们的抗日战争需要各国人民的援助,他们也 休戚相关 一定会援助我们,因为他们和我们 是 。
成语积累的四大途径
一、大量阅读,关注成语 二、翻阅词典,积少成多 三、读书笔记,录其精华 四、课外训练,巩固落实
成语练习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 当的一项是
A.近代中国内忧外患,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促使知识 分子自觉自愿又步履维艰地开始了从器物技术到思想 文化的现代性追求。 B.经过长达两个星期的鏖战,本届世界锦标赛最终尘 埃落定,中国队在赛程极其不利的情况下,克服重重 困难,获得冠军。 C.有人认为天才之作总是合天地之灵气,妙手偶得, 据说《蓝色多瑙河》就是作者在用餐时灵感一来随手 写在袖口上的。 D.碳排放过量会给地球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的危害, 如果不设法加以遏制,必然会威胁人类生存,全球性 大灾难指日可待。
定义:由两个部分组成的一句话,前一部分 是引子,后一部分是注释,也叫引注语。个 别的只说前一部分。
如:泥菩萨过江 ———— 自身难保 外甥打灯笼—— 照旧(舅)
谐音性歇后语
和尚打伞——无发(法)无天 小葱拌豆腐——一青(清)二白 电线杆上绑鸡毛——好大掸(胆)子
后面部分借助音同或音近现象来表达双关的意思。
【解析】“闪烁其辞”形容“说话吞吞吐吐 ”,同 “内容充实”不构成递进关系 。
八、搭配不当
【解读】成语与句中其他成分搭配不当(既有主干的 搭配,也有修饰语的搭配) 。
【例1】当登上黄山天都峰的鲫鱼背时,人们都常有如临深渊,• 履 如 薄冰的那种恐惧之感 。
【解析】“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表示小心、谨慎、不能修辞 “恐惧”这一中心语 。
成语
惯用语(比喻)
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 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歇后语(猜谜)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众人拾柴火焰高 天下乌鸦一般黑 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谚语(俗语)
特点:
1、语意具有双层性,除字面的语义外,还 具有深层次的比喻引申意义。
背黑锅 比喻代人受过 比喻使人暗中吃亏 比喻利用别人的弱点勒索财务,也比喻用某种口 实抬高价码 比喻人死
湿水棉花——无法谈(弹)
喻意性歇后语 前面部分是一个比喻,后面部分是对前
面部分的解释。
一个巴掌拍不响——孤掌难鸣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大水淹了龙王庙——自家人不认得自家人 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 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
在人民群众口头流传的通俗易懂而含义 深刻的固定语句。 根据表义内容,谚语可分为两类。一类 是关于自然和农业生产的谚语,另一类是关 于社会生活方面的。
3)老生常( )虎色( )本家( )兵秣( )到成功 马 变 厉 谈 4)好景不( )歌当( )笑不( )天独( )颜无耻 长 哭 得 厚 5)洁身自(好)事多( )杵成(针)锋相( )症下药 磨 对
一、张冠李戴 适用对象错误
【解读】每个成语都有其适用的范围和对象,若使用不当, 就 要出差错。 【例1】古人中不乏刻苦学习的楷模,悬梁刺股者、秉烛达旦者、 闻鸡起舞者,在历史上汗牛充栋。
暗算老二。
游手好闲:形容懒散游荡,贪图安逸,含有贬义。 逍遥自在:形容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含有褒义。
例句:奶奶辛苦了几十年,如今退休了,可以 过过 逍遥自在 的日子了。
趋之若鹜:比喻很多人追逐某种东西,就像成群的野 鸭一起去逐食一般,含有贬义色彩。
争先恐后:抢着向前,惟恐落后。
例句:听说大坝漏水,全村男女老少纷纷扛着铁 锹、草袋, 争先恐后 地奔向大坝。 不负众望:不辜负大家的期望,褒义。 不孚众望:不为大家所信服,贬义。 例句:1995年1月6日,郎平 不负众望 ,果然 从美国新墨西哥州来了传真,这次传真令许许 多多女孩都哭了。
关于社会生活方面的谚语
1.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2.众人拾柴火焰高 3.人心齐,泰山移 4.喝水不忘挖井人 5.磨刀不误砍柴工 6.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7.不吃苦,不赚钱,坐吃三年海也干。 8.一艺不通,一世穷。 9.早上吸烟,早归西天。 10.手脚勤快样样有,好吃懒做样样无。
关于自然和农业生产的谚语
1.瑞雪兆丰年。 2.春雨贵如油。 3.早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4.早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5.六月不热,五谷不结。 6.先下牛毛无大雨,后下牛毛连天阴。 7.麦要浇芽,菜要浇花。 8.头伏萝卜二伏菜,三伏开始种荞麦。 9.骤雨不终日,飓风不终朝。 10.北云南逃,大风随到。
狼狈为奸:一般用于两个或两群人,不用于一大批坏 人。 朋比为奸:不但可用于两个坏人,也可用于一大批坏 人。
例句:这伙人 朋比为奸 事。
,干尽坏
息息相关:息,呼吸。呼吸也相互关连。形容关系非 常密切。 休戚相关:休,喜悦、吉利。戚,忧愁、悲哀。形容 关系密切,利害相关。一般用于人与人或团体与团 体之间。
成语
是一种相沿习用的特殊固定短语 是人民群众口头上流传的通俗而含 义深刻的固定短语
熟 语
谚语
惯用语
是口语中短小定型的习惯用语
是由近似谜面、谜底两部分组成的带 歇后语 有隐语性质的口头用语来源:(1)来自人们口头广泛流传现成语言(2)来自书面语言
唇亡齿寒 同病相怜 守株待兔 四面楚歌 炒鱿鱼 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走过场
【例1】刚一起跑,我班的胡艳艳就滑倒了,他爬起来奋力追赶,离 终点20• 时终于成为后起之秀,夺得3000米跑的第一名。 。 米
【解析】“后起之秀”所指后出现或新成长起来的优秀人物, 此大词小用 。
【例2】洪水冲垮了李老汉的房子,全村人都很难过,村前村后, 哀鸿遍野 。 【解析】“哀鸿遍野”比喻旧社会到处是呻咛呼号,流离失所的 灾民。程度太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