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传输系统资料

合集下载

无线传输设备维护(无线通信系统基站维护)资料

无线传输设备维护(无线通信系统基站维护)资料
无线传输设备维护
梁洪卫 gubeichun@
东 北 石 油 大 学
交 流 提 纲
1
无线传输技术基础
2
无线通信系统网络结构
3
基站设备维护
东 北 石 油 大 学
第3讲 基站设备维护
3.1 基站设备介绍 3.2 天馈系统安装与维护
东 北 石 油 大 学
3.1 基站设备介绍
东 北 石 油 大 学
基站天线在整个网络建设中占经费比例不 到3%,但它对网络性能的影响却超过60%。
在实际网优工作中,通过天线的选择与调整
是简单但收效最大的方法。强化天线的性能 和品质起着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主馈线(7/8“)
BBU
RRU
蓄电池组 地.2 天馈系统安装与维护
33
东 北 石 33 油 大 学
3.2 天馈系统安装与维护

天线基本知识及原理

天线的波束成型简介
34
东 北 石 油 大 学
目 录
天线基本知识及原理
1、天馈系统简安装

2、天线类型及各部件材质介绍
3、天线原理及指标介绍
东 北 石 油 大 学
配线架
配线架有DDF(数字配线架)和ODF(光纤配线 架),在移动基站中所有信号线缆均要通过配线架进行 连接。
16系统 DDF端子板
48芯ODF单元框
东 北 石 油 大 学
其他
走线架
馈线窗
东 北 石 油 大 学
电源线的走线实例
走线架上各类线缆的固定
东 北 石 油 大 学
机柜内线路走线
CN Iu Iu
SRNS
RNC Iub NodeB Iub NodeB Iur

无线通信系统简介

无线通信系统简介
高速数据传输。
低成本
无线通信系统的建设和维护成 本相对较低,可以降低通信成
本。
挑战
安全性问题
信号衰减
多径效应
无线通信系统容易受到窃听、 干扰和攻击,需要采取有效 的安全措施来保护信息的安 全。
无线信号在传输过程中会受 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距离、 障碍物等,导致信号衰减和 失真。
无线信号在传输过程中会经 过多个路径到达接收端,形 成多径效应,影响信号的稳 定性和可靠性。
天线增益
天线极化
天线增益是指天线在某一方向上的辐射强 度和方向性系数,增益越高,信号越强。
天线极化是指天线辐射的电场矢量的方向 ,不同的极化方式会影响信号的传输质量 和抗干扰能力。
03
无线通信系统的技术分类
无线电广播系统
无线电广播系统是一种利用无线电波传 送声音信息的通信方式,通过将音频信 号调制到高频载波上,以电磁波的形式 向空间辐射,实现声音信号的传送。
无线通信系统的应用领域
移动通信
移动电话、移动数据传输等。
物联网
智能家居、智能交通、智能农业等。
无线网络
无线局域网(WLAN)、无线个域网 (WPAN)、蓝牙等。
远程控制
无人机、智能机器人等。
02
无线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
无线电波传输介质
01
02
03
无线电波
无线通信系统通过无线电 波传输信息,无线电波是 一种电磁波,能够在空间 中传播。
频谱资源有限
无线通信系统使用的频谱资 源有限,随着用户数量的增 加,频谱资源变得越来越紧 张。
未来发展趋势
5G和6G通信技术
随着技术的发展,无线通信系统将向5G和6G通信技术演进,实现 更高速、更可靠、更智能的通信。

EnOcean-无线无源传输系统

EnOcean-无线无源传输系统
未来,enocean系统的应用将进一步扩展至工业自动化和物联网领域,为各种设备和系统 的无线通信提供高效、可靠的解决方案。
全球市场份额持续增长
随着enocean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市场应用的拓展,其在全球无线无源传输市场的份额将不 断增长。
未来挑战与机遇
技术创新与标准统一
面对未来市场的挑战,enocean技术需要不断创新和完善, 同时推动相关标准的统一和规范化,以更好地满足市场需 求。
优点。
可靠性和稳定性
enocean产品经过严格的质量 控制和测试,确保在各种环境 下都能稳定运行。
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enocean的产品具有良好的兼容性 和可扩展性,方便与其他系统集成, 满足不断发展的市场需求。
服务支持
enocean提供全面的售前、售中 和售后服务,为客户解决各种问
题,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
enocean是一种基于无线无源传输技术的智能家居系统。
enocean系统支持多种通信协议和标准,可以与各种智 能家居设备进行互联互通。
enocean系统采用低功耗设计,能够实现长距离无线传 输和能量收集技术。
enocean系统具有安全可靠、易于安装和维护等特点, 能够为用筑
enocean可以用于建筑中的能源管理、环境 监测、安全防范等系统。
其他领域
enocean还可以应用于智能交通、智慧城市、 环保监测等领域。
02
技术原理
无线传输原理
无线传输利用电磁波进行信息 传输,不需要物理连接线。
无线传输系统通常由发送器和 接收器组成,发送器发送信号, 接收器接收信号并解码。
为了满足更多行业和应用的需求,enocean系统将不断提升兼容性 和互操作性,与其他无线通信标准和设备更好地集成。

无线通信系统

无线通信系统

无线通信系统1. 引言无线通信系统是一种通过无线电波传输信息的通信系统。

它使用无线电频谱中的特定频段来传输语音、数据和图像等信息,实现人与人、设备与设备之间的无线通信。

无线通信系统在现代社会中广泛应用,包括移动通信、卫星通信、无线局域网等。

2. 无线通信系统的组成无线通信系统由以下几个组成部分组成:2.1 无线发射机无线发射机是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核心设备之一。

它负责将待传输的信息转换为无线电信号,并通过天线向空间传播。

无线发射机的设计和技术水平对整个无线通信系统的性能有重要影响。

2.2 无线接收机无线接收机是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另一个重要设备。

它负责接收从发射机发出的无线电信号,并将其转换回原始的信息。

无线接收机的性能直接影响到接收到的信号的质量和可靠性。

2.3 天线天线是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关键部件之一。

它负责将发射机或接收机产生的无线电信号转换为电磁波,并向空间传播。

不同类型的无线通信系统使用不同种类的天线,如定向天线、全向天线等。

2.4 信道信道是无线通信系统中信息传输的媒介。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信道通常是无线电信号在空间中传播的路径。

不同的无线通信系统使用不同的信道技术,如频分复用、时分复用等。

2.5 控制器控制器是无线通信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负责管理并控制整个无线通信系统的运行。

控制器可以监测和管理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各种设备,如发射机、接收机、天线等。

3. 无线通信系统的应用3.1 移动通信移动通信是无线通信系统的重要应用之一。

它通过将无线电信号发送到移动设备,实现人与人之间的语音和数据传输。

现代移动通信系统包括蜂窝网络、卫星通信等。

3.2 无线局域网无线局域网是无线通信系统的另一个重要应用。

它使用无线电信号在有限区域内实现设备之间的通信。

无线局域网通常用于家庭、办公室等场所提供无线上网服务。

3.3 卫星通信卫星通信是一种通过卫星进行通信的无线通信系统。

它将信号发送到卫星上,再由卫星转发到目标地区。

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及应用资料

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及应用资料

无线电能传输技术简介
2007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MIT) 的Marin Soljacic教授等人基于磁耦合谐振原理在中等距离无线电能传输 方面取得了新进展。他们“隔空”点亮了1盏离电源2m开外的60W灯泡 ,效率达到了40%,并在《Science》杂志上发表了其研究成果,引起了 世界轰动。随后,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员对无线电能传输开展了越来越多 的研究。
美国两所大学与英特尔试 制成功人工心脏无线供电 系统
无线电能传输在植入医疗器械中的应用
植入式人工心脏无线电能传输临床试验中出现了几大问 题:
① ② ③ ④ 线圈方位敏感 环境参数敏感 植入性和便携性难题 电磁兼容问题
分布式FREE-D人工心脏无线电能传输概念系统
如果上述问题得不到妥善解决,就无法在患者自由活动的情况下提 供可靠而持续的无线电能传输,患者体内就需要植入备用电池,无 线电能传输可能就失去其优势。到目前为止,基于磁耦合谐振的人 工心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离临床应用还很远。
无线电能传输在植入医疗器械中的应用
2011年,美国华盛顿大学、匹兹堡大学医学中心与英特尔宣布,利用磁耦合谐振 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共同试制出了植入式人工心脏使用的供电系统,该系统在一般的 直径为数十厘米谐振线圈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在人工心脏上安装了直径4.3cm的接收 线圈,并且将其放入模拟人体组织环境的容器中,对能否从容器外部供电进行了实验 研究。结果显示,能够以80%的传输效率稳定施供电。如果把该技术与容量可为人工 心脏供电约2个小时的蓄电池组合使用,电源线就无需探出体外感染的风险会因此而骤 降。而且,在蓄电池未耗尽期问,患者还可以取下电源系统,可淋浴、可在泳池游泳 。而且该技术将不仅限于人工心脏,在其他的医学领域也会有较为广泛的应用。

无线传输数据系统设计

无线传输数据系统设计

无线数据传输系统设计移动监测系统一般由数据采集设备、终端管理计算机、监控中心组成,它可将数据采集设备安装于可移动载体,从而将现场采集到的数据经终端管理计算机处理后,通过无线数据传输通道传送到监控中心,以便监控中心随时了解现场的状况,从而实现远程无线移动监测。

考虑到实际应用的需要,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CDMA或GPRS的网络数据传输系统。

该系统可根据传输要求的不同更换相应模块,从而完成更多功能。

1 无线数据传输方式本文采用的是高性能的微处理器LPC2210,该器件可以广泛应用在工业、民用无线数据传输领域,特别适用于一些难于布线的地区和边远地区。

设计采用的 CDMA无线数据传输模块采用华为EM200,并通过标准RS232接口与处理器相连。

本文介绍的是如何传送用户数据信息。

实际上,用户数据信息只是整个信息传输管理系统的一个应用,通过更换不同的数据源模块可实现不同的信息传输,从而构成不同的信息传输管理系统,如远程抄表系统、水文数据采集系统等等。

2 组网方案M2M(机器到机器)数据传输方式目前在多个行业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它可通过数据采集终端对分布于各地的数据进行采集,并将采集到的数据通过通用接口链接到CDMA无线传输模块,再通过它对数据进行透明传输,将相应数据发送到相应的数据中心。

图1所示是基于CDMA的移动无线数据传输系统的结构原理图。

无线数据传输系统与用户的数据中心之间一般可通过TCP/UDP建立数据连接。

用户的数据中心作为通信的服务端,具有公用的固定IP,并指定侦听端口。

无线数据传输系统中的数据传输模块可设定为上电自动拨号,如果无线数据传输系统与用户的数据中心之间采用TCP协议传输数据。

则自动与服务器建立TCP连接。

3 无线数传终端的硬件组成无线数传终端的硬件部分主要包括ARM CPU控制模块、CDMA Modem模块及电源三部分,其硬件连接关系和结构框图如图2所示。

LPC2210是Philips公司的一款16/32位ARM7TDMI-S CPU微控制器。

无线电能传输原理

无线电能传输原理

无线电能传输原理无线电能传输是指通过无线电波将能量从一个地点传输到另一个地点的技术。

这种技术在现代社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涉及到诸如手机充电、电动汽车充电、医疗设备供电等多个领域。

无线电能传输的原理是基于电磁感应和共振现象,通过这两种物理现象实现能量的传输。

首先,无线电能传输的基本原理是利用电磁感应实现能量的传输。

当一个电流通过一个线圈时,会产生一个磁场,而当另一个线圈处于这个磁场中时,它会感应出电流。

这就是电磁感应的基本原理。

在无线电能传输系统中,一个线圈被连接到电源,产生一个磁场,而另一个线圈则处于这个磁场中,从而感应出电流,实现能量的传输。

其次,共振现象也是无线电能传输的重要原理。

共振是指当一个系统的振动频率与另一个系统的振动频率相同时,就会发生共振现象。

在无线电能传输系统中,发射端和接收端的线圈都被设计成共振系统,它们的振动频率相同。

这样一来,当发射端的线圈产生磁场时,接收端的线圈就会发生共振,从而实现高效能量传输。

无线电能传输技术的发展离不开电磁学和电磁场理论的支持。

通过对电磁场的研究,科学家们不断改进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设计,使其能够实现更远距离、更高效率的能量传输。

同时,无线电能传输技术也受到了材料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影响,新型材料的应用使得无线电能传输系统更加轻便、高效。

在实际应用中,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可以解决诸如手机充电、电动汽车充电、医疗设备供电等问题。

通过无线电能传输,人们可以摆脱传统充电器的束缚,使得设备更加便携和灵活。

同时,无线电能传输技术也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提供了可能,通过无线电能传输技术,电动汽车可以更加便捷地进行充电,为环保出行提供了更多可能。

总的来说,无线电能传输技术是一种基于电磁感应和共振现象的能量传输技术,它的发展离不开电磁学、材料科学和工程技术的支持。

通过无线电能传输技术,人们可以实现更加便捷、高效的能量传输,为现代社会的发展提供了更多可能。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相信无线电能传输技术会在更多领域得到应用,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便利。

现代无线通信系统的例子

现代无线通信系统的例子

现代无线通信系统的例子现代无线通信系统是指利用无线电波进行信息传输的系统,广泛应用于手机、无线局域网、卫星通信等领域。

以下是10个现代无线通信系统的例子:1. 手机通信系统:手机通信系统是最常见的无线通信系统,它使用无线电波进行语音和数据传输。

手机通过基站与网络连接,实现与其他手机或固定电话的通信。

2. Wi-Fi无线局域网:Wi-Fi是一种局域网技术,使用无线电波使设备之间互相连接,实现无线上网和数据传输。

Wi-Fi广泛应用于家庭、办公室、公共场所等地方。

3. 蓝牙通信系统:蓝牙是一种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可以实现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和通信。

蓝牙通常用于连接手机、耳机、音箱等设备。

4. GPS导航系统:GPS(全球定位系统)是一种卫星导航系统,通过接收卫星信号来确定地理位置和导航。

GPS广泛应用于汽车导航、户外定位等领域。

5. 无线电广播系统:无线电广播系统利用无线电波将音频信号传输到广播接收器,实现广播节目的传播。

无线电广播系统包括AM广播和FM广播。

6. 无线电频率识别系统(RFID):RFID是一种无线通信技术,通过无线电波实现对物体的识别和跟踪。

RFID广泛应用于物流、库存管理、门禁系统等领域。

7. 卫星通信系统:卫星通信系统利用人造卫星进行数据传输和通信。

卫星通信系统可以实现全球范围内的通信,广泛应用于电话、电视、互联网等领域。

8. 短距离无线通信系统:短距离无线通信系统包括NFC(近场通信)、ZigBee等技术,用于实现设备之间的短距离无线通信和数据传输。

9. 无线传感器网络:无线传感器网络是由大量分布在空间中的传感器节点组成的网络,用于采集环境数据并进行传输和处理。

无线传感器网络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智能农业等领域。

10. 远程遥控系统:远程遥控系统利用无线通信技术实现对设备的远程控制。

远程遥控系统广泛应用于家庭、工业、军事等领域,实现对设备的远程操作和控制。

以上是10个现代无线通信系统的例子,它们在不同领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

无线电能传输系统传输效率研究

无线电能传输系统传输效率研究

无线电能传输系统传输效率研究一、引言无线电能传输作为一种新兴的能源传输方式,借助于软介质实现能量以无线形式传递,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尤其在电动汽车、数码家电、工业吊装、石油钻探等领域,无线电能传输技术显示出了巨大的潜力。

然而,运行时的低效率问题仍然是该技术发展的瓶颈之一。

为了提高传输效率,研究人员提出了多种优化策略,但大部分仅针对单一目标进行优化,无法实现系统全局最优效率。

本文将针对多目标需求条件,探讨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传输效率问题。

二、无线电能传输系统概述无线电能传输系统主要包括发射端、传输端和接收端三部分。

其中,发射端通过电磁耦合将电能转化为磁能,传输端通过磁耦合实现磁能的传递,接收端则将磁能转化为电能供给负载。

在整个系统中,传输效率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如耦合系数、工作频率、负载电阻等。

三、传输效率优化方法1. 双自由度最大效率跟踪控制方法针对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效率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双自由度最大效率跟踪控制方法。

该方法基于对最优工作点的追踪,同时考虑了系统的动态特性和静态特性,实现了系统在动态过程中的高效运行。

2.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在保持高效率的同时,具有较大的传输距离和较高的功率密度。

通过合理设计系统参数,可以进一步提高传输效率。

本文对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耦合状态和传输特性进行了详细分析,为优化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3.负载电流补偿策略负载电流补偿策略是另一种提高无线电能传输系统传输效率的方法。

通过实时检测负载电流,对发射端电流进行相应调整,使系统工作在高效状态下。

本文对负载电流补偿策略进行了仿真分析,验证了其有效性。

四、结论无线电能传输系统传输效率研究是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

本文对无线电能传输系统进行了简要概述,分析了影响传输效率的各种因素。

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多种传输效率优化方法,包括双自由度最大效率跟踪控制方法、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以及负载电流补偿策略等。

无线射频能量传输系统设计与优化研究

无线射频能量传输系统设计与优化研究

无线射频能量传输系统设计与优化研究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无线能量传输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无线射频能量传输系统作为一种高效、便捷的能量传输方式,被广泛应用于无线充电、传感器网络以及电子设备等领域。

本文将重点研究无线射频能量传输系统的设计与优化,以提高其传输效率和能量转化效率。

首先,针对无线射频能量传输系统的设计,我们需要考虑的关键因素包括传输距离、传输效率和传输功率。

在传输距离方面,我们可以通过优化天线选择、调整频率和增加功率器件等手段来实现。

合适的天线选择和调整频率可以减小传输中的信号衰减和路径损耗,从而提高传输距离。

此外,适当增加传输功率也能够提高传输距离,但需要平衡功率与电磁辐射对人体和其他无线设备的潜在影响。

其次,在优化无线射频能量传输系统的传输效率方面,我们需要考虑功率匹配和效率匹配。

功率匹配是指发送端和接收端之间功率匹配的优化。

传输系统通常由嵌入在发送器和接收器中的天线、匹配网络和功率放大器等组成。

在设计阶段,我们需要确保发送器和接收器之间的功率匹配,从而提高传输效率。

而效率匹配则是指在工作时通过改善电路效率来提高整个传输系统的能量转化效率。

常见的方法包括改进功率放大器的效率以及降低电阻、电感和电容的损耗等。

此外,为了进一步提高无线射频能量传输系统的效率和可靠性,需要考虑到传输过程中存在的的信号衰减、多径效应和其他噪声干扰。

针对信号衰减,我们可以通过增加传输功率和合理设计天线来补偿。

对于多径效应,可以通过调整发送信号的频率和极化来降低。

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使用编码技术和误差检测纠正码等手段来抵抗传输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误码。

最后,为了保障无线射频能量传输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我们需要加强对系统的监控和管理。

监控包括对功率输出、工作状态和信号质量等进行实时监测,以确保系统正常运行。

管理则涉及到对系统的维护和故障处理,以及与其他无线设备的协调和干扰管理。

综上所述,无线射频能量传输系统的设计与优化是一个复杂且多方面的研究课题。

无线传输系统

无线传输系统

-I-
第 1 章 绪论
1.1 数据传输的概述及分类
数据传输一般由五部份组成:控制器、I/O 板、操作站、通讯网络、编 程软件。 数据传输根据数据信号的传输模式和工作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下面几 种方式。 1.基带传输与频带传输:基带传输的特点是不需要调整解调处理,也 即传输过程中信号的频谱没有发生变换。频带传输是在传输之前首先经过 调制器,将基带信号变换成频带信号,然后在信道中传输,信号的频谱发 生了搬移。无线数据传输就是频带传输的一个典型的实例,将基带信号调 制到一个高频载波上传输。无线传输是不需要通过实体的物质介质的,它 是通过空气、光束、电磁波、无直接接触的物质传播的传输方式。 2.并行传输与串行传输:并行传输是指将数据符号编码后,在两条以 上的并行通道上同时传输,而串行传输是指将数据编码按位或按码元依次 在一条信道上传输。根据串行数据实现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异步传输和 同步传输。 3.单工、半双工与全双工:单工通信只允许数据按指定的一个方向传 输。半双工通信允许数据可以双向传输,但不能同时进行。全双工通信允 许在两个方向上同时传输数据[1]。
1.5 本论文工作
1.设计一种基于 89C52 单片机和 nRF401 芯片的无线数据传输系统。 设计硬件电路及 PCB 板。 2.硬件电路主要完成智能控制、无线传输、数据采集、键盘显示,以 及通讯功能。
1.2 无线数据传输系统的发展史
随着内容、接入技术、软件应用的发展,以及应用设备性能的不断提 高、高数据速率低成本访问的实现,对运营商和消费者来说,无线数据传 输的新产品、新技术将会更具吸引力。据专业人士分析,在近五年内,无 线数据将呈现持续增长的态势,为那些有能力回应市场需求,以及有实力 把新服务、新产品以光速推向市场的运营商们提供了企业创收和占领市场 的契机。 到目前为止无线数据传输已经广泛地运用在车辆监控、遥控、遥测、 小型无线网络、无线抄表、门禁系统、小区传呼、工业数据采集系统、无 线标签、 身份识别、 非接触 RF 智能卡、 小型无线数据终端、 安全防火系统、 无线遥控系统、生物信号采集、水文气象监控、机器人控制、无线 232 数 据通信、无线 485/422 数据通信、数字音频............................................................................. 错误!未定义书签。 Abstract.............................................................................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 1 章 绪论........................................................................................................ 1 1.1 数据传输的概述及分类..........................................................................1 1.2 无线数据传输系统的发展史..................................................................1 1.3 无线数据传输系统的概述......................................................................1 1.4 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2 1.5 本论文工作..............................................................................................2 第 2 章 系统分析与方案选择............................................................................ 4 2.1 系统方案的选择及论证..........................................................................4 2.2 系统的总体组成......................................................................................5 2.3 系统的工作原理及功能..........................................................................5 2.3.1 系统的工作原理及组成....................................................................5 2.3.2 系统功能............................................................................................6 2.4 本章小结..................................................................................................6 第 3 章 无线数据传输系统的硬件电路设计及调试........................................ 7 3.1 键盘显示电路的设计与调试..................................................................7 3.1.1 驱动电路的设计与原理....................................................................7 3.1.2 外部电路的设计与调试....................................................................8 3.2 发射接收模块的设计与调试................................................................12 3.2.1 芯片原理及电路设计......................................................................12 3.2.2 外部电路的设计与调试..................................................................13 3.2.3 无线收发模块的调试......................................................................18 3.3 系统应用—温度实时采集系统的设计与调试....................................19 3.3.1 芯片介绍..........................................................................................19 3.3.2 电路设计及调试..............................................................................20 3.4 本章小结................................................................................................21 第 4 章 无线数据传输系统的软件设计.......................................................... 22 4.1 系统的整体设计....................................................................................22 4.2 键盘显示驱动程序................................................................................23 4.3 nRF401 发射接收模块的软件设计及应用...........................................24 4.4 系统应用—温度实时采集系统............................................................29 4.5 本章小结................................................................................................30 结论.................................................................................................................... 31

无线传输系统

无线传输系统

短距离无线传输系统概述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简单、方便、实用的东西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

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为人们的生活、生产带来了极大的改变,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

在当代工业控制中,许多自动化控制受到地理环境和工作内容的限制,例如山地、港口和开阔地等特殊地理环境,对有线网络、有线传输的布线工程带来极大的不便,采用有线的施工周期将很长,甚至根本无法实现。

这时,采用无线传输可以摆脱线缆的束缚,有安装周期短、维护方便、扩容能力强,迅速收回成本等优点。

基于以上考虑,本作品利用CT1100这个无线通信模块做一个无线传输系统。

一:传输原理及应用1、原理:无线传输是利用电磁波。

分发射部分和接收部分。

发射部分由产生高频信号的振荡器,将信号加到电磁波上的调制器和高频功率放大器,最后由天线发射到空间去。

接收部分由接收天线,高频放大,变频器,中频放大器,检波器和等组成,最后由接收端采集,将采集到的信号用STC89C51单片机来控制其他的外部设备。

我们现在所用的是无线模块是CT1100这种型号的无线模块,这种模块属于超低功耗元件,它的电流消耗只有900nA。

所以在现代化自动控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 、应用:由图2-1可以看出在一些自动化传输系统控制中,一般都是用一个主机对n个从机进行发送和接收数据,然后主机再和PC机用串口线相连接;在PC机上编一个上位机软件然后进行发送和接收数据。

在本作品中我们用一个主机和一个从机进行模拟控制,再则在主机上连接一个12864液晶来代替PC机,从而实现控制原理。

示意图:图2-1二:硬件设计原理1、电路原理在无线通信过程中,必然有一方发送和一方接收,在发送端的电路设计中我们有一个温湿度传感器和一个人体红外线传感器做为发送的对象。

然后由单片机采集信号,将采集到的信号用无线模块发送到接收模块。

同样接收端也是从单片机采集到信号显示到12864液晶上,当接收到的数据大于一定值时我们的接收模块还可以做其他的事件;例如:报警,或者执行其他设备。

无线传输工作原理

无线传输工作原理

无线传输工作原理
无线传输是一种将信息通过无线信号传输的技术。

它的工作原理基于无线电波的传播和捕获。

无线传输的过程可以简单地分为三个主要步骤:编码、传输和解码。

首先,信息被编码成数字信号。

数字信号是一系列由一串二进制数(0和1)组成的数字。

这些数字可以代表各种不同的信息,例如声音、图像或文字。

接下来,编码后的数字信号通过调制的方式传输。

调制是将数字信号转化为无线电波信号的过程。

在调制过程中,数字信号被转化成一种适合无线传输的频率和振幅。

这个调制后的信号被发射器发送到空中。

无线信号通过空中传播,直到达到接收器。

接收器是一种设备,用于捕获和解码无线信号。

当接收器接收到无线信号时,它会解码信号,并将其转化回原始的数字信号。

最后,解码后的数字信号被传送到目标设备,如电视、手机或电脑。

目标设备可以将数字信号解码并还原成最初的信息形式,例如声音、图像或文字。

需要注意的是,无线传输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干扰或信号衰减的问题。

这可能会导致信号的质量下降或丢失。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通常会采用调频、调幅、差分编码等技术来增强信号
的强度和稳定性。

总结来说,无线传输的工作原理是将信息编码成数字信号,通过调制转化为无线电波信号并发送,然后通过接收器接收并解码,最后将解码后的数字信号传送到目标设备。

无线信号传输系统设计

无线信号传输系统设计

课题5:无线信号传输系统设计一、任务设计制作一套混合信号无线传输装置。

该装置由发射机与接收机组成,其方框图参见图1。

接收机可以收到发射机送来的信号,并具有显示功能。

图1 无线信号传输系统方框图装置中调制方式自由选定。

可使用专用数据收发芯片,但不得使用现成的收发模块。

二、要求1.基本要求(1)点对点(发射机与接收机)无线传输方式。

(2)载波频率范围在40—50MHz 之间。

(3)传输距离达5米。

(4)发射功率小于20mW 。

(5)传输模拟信号:单一正弦电压信号1—4kHz 送达接收端,并能监听到相应声调。

(6)传输数字信号:采集30—60℃水温数据,误差±2℃,送达接收端,并显示水温数据。

2.发挥部分(1)能识别所接收的正弦信号频率并正确显示频率值。

(2)输入连续可调电压Vpp=1—3V 的正弦信号,接收端的信号波形不失真且幅度基本恒定。

(3)接收机与发射机距离15米以上。

(4)改变输入信号频率1—4kHz时,接收到的正弦信号波形无明显失真。

(5)其他。

三、说明1、允许手动切换模拟信号输入或数字信号输入模式。

2、接收及发射电路不能采用现成的专用无线模块。

3、设计报告正文中应包括系统总体框图、核心电路原理图、主要流程图、主要的测试结果。

完整的电路原理图、重要的源程序用附件给出。

基于PTR7660的无线信号传输系统设计[摘要] 采用ATmega16单片机作为主控制器,测量部分由数字传感器DS18B20实现温度采集,数据处理后通过PTR7660无线传输到到另一个接受模块上通过LCD1602进行显示。

[关键词] PTR7660 DS18B20 无线温度采集一:系统设计1.PTR7660简介PTR7660是以nRF905为核心的一款无线收发芯片,工作电压为1.9~3.6V,工作在433/868/915MHz的ISM(工业、科学、医疗)频段,由一个完全集成的频率调制器、一个带解调器的接收器、一个功率放大器、一个晶体振荡器和一个调节器组成。

物联网无线传输技术WIFI、蓝牙、UWB、MTC、ZigBee、NFC等技术介绍

物联网无线传输技术WIFI、蓝牙、UWB、MTC、ZigBee、NFC等技术介绍

物联网无线传输技术WIFI、蓝牙、UWB、MTC、ZigBee、NFC等技术介绍随着万物互联时代的到来,物与物之间的连接方式也在不断发展和更新。

如果说,传感器是物联网的触觉,那么,无线传输就是物联网的神经系统,将遍布物联网的传感器连接起来。

在物联网出现以前,网络的接入需求主要体现在PC、移动终端对互联网的接入需求。

如今,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无线接入不仅仅体现在PC、移动终端对网络的连接需求,还有工业生产环境下物与物之间的连接需求。

近距离无线传输技术包括WIFI、蓝牙、UWB、MTC、ZigBee、NFC,信号覆盖范围则一般在几十厘米到几百米之间。

近距离无线传输技术主要应用在局域网,比如家庭网络、工厂车间联网、企业办公联网。

WiFiWi-Fi被广泛用于许多物联网应用案例,最常见的是作为从网关到连接互联网的路由器的链路。

然而,它也被用于要求高速和中距离的主要无线链路。

WiFi技术并不是为了取代蓝牙或者其他短距离无线电技术而设计的,两者的应用领域完全不同,虽然在某些领域上会有重叠。

WiFi设备一般都是设计为覆盖数百米范围的,若是加强天线或者增设热点的话,覆盖面积将会更大,甚至是整幢办公大楼都不成问题。

WiFi无线技术主要为移动设备接入LAN(局域网)、WAN(广域网),以及互联网而设计。

基本上来说,在WiFi标准中,移动设备扮演的是客户端角色,而服务端是网络中心设备;与NFC、蓝牙技术的两移动设备互联互通在点对点(peertopeer)结构上有着巨大的区别。

支持拓扑结构:星型结构使用距离:近、中距离(数百米)应用场景:移动设备等蓝牙Bluetooth蓝牙是一种通用的短距离无线电技术,蓝牙5.0蓝牙理论上能够在最远100米左右的设备之间进行短距离连线,但实际使用时大约只有10米。

其比较大的特色在于能让轻易携带的移动通讯设备和电脑,在不借助电缆的情况下联网,并传输资料和讯息。

目前普遍被应用在智能手机和智慧穿戴设备的连结以及智慧家庭、车用物联网等领域中。

无线数据传输系统设计报告

无线数据传输系统设计报告

无线数据传输系统设计报告1.系统目的、用途、功能该系统目的是运用两个无线收发模块实现向计算机传输信息的功能。

在该系统中,用一块单片机来控制信号发送模块,另一块单片机来控制信号接收模块并将信息通过USART口传输给计算机。

该系统可方便的实现无线通信,功能扩展之后还可在计算机之间实现无线通信。

在该系统中,用两个NewMsg RF905C 模块实现无线通信,然后通过USART口将信息在计算机上显示。

2.软件设计思想、流程图模块采用了NRF2401芯片进行无线传输,一次传输的数据包的大小总共为28字节,由于加入了包的校验机制,占用了第1,2字节,故只有后26字节可用,其格式为:1字节的“标识字节”+25字节的“数据段”,标志字节用来表示数据段中的数据的有效数,数据段用来存放用户的数据。

注意:标识字节一定要正确表示后25字节数据的有效字节,否则在PC上的应用程序就不能正确标识出有效数据。

以下发送的原理示意图:以下是接收的示意图:3.详细软件功能以下是主机完成一次发送的步骤:(1)在主机发送一个包前,先在“序号字节”标识好该次包顺序n,再在“标志字节”中写入0X22标志DATA包,最后在后26字节中打包好数据,最终发送出去,等待Twait时间接收从机的ACK包(2)若在Twait时间内等待到了ACK包,并校验ACK包中的“标志字节”是0X11和“标志字节”是步骤(1)中写入的顺序号n,则说明从机已经正确接收到了本次数据;若在Twait时间内没接收到ACK包,则说明可能是从机没收到本次数据包或是ACK包丢失,则重新进行步骤(1),总共尝试10次。

(3)完成一次发送后,把“标志字节”自加1,为下一个包做准备以下是从机完成一次接收的步骤:(1)从机接收到一个数据包,检验“标志字节”中是0X22,说明是DATA包,则接收,否则丢弃该包。

(2)从机检验“序号字节”,并以该“序号字节”的值作为即将发送的ACK包的“序号字节”的值(3)从机制作ACK包,并发送。

通信系统中的无线传输技术和协议

通信系统中的无线传输技术和协议

通信系统中的无线传输技术和协议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无线通信技术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无线传输技术和协议在通信系统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不仅可以支持高效的数据传输,还可以确保通信过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介绍通信系统中的无线传输技术和协议。

一、常见的无线传输技术1. Wi-Fi技术:Wi-Fi技术(无线局域网)已经成为家庭和商业场所中无线网络连接的主流技术。

它使用无线电波来传输数据,允许用户在室内或室外范围内连接到互联网。

此外,Wi-Fi技术还具有较高的传输速度和较低的延迟,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家庭、办公室、餐厅等场所。

2. 蜂窝网络:蜂窝网络是一种无线通信技术,用于提供广域覆盖的移动通信。

它通过将服务区域分成一系列小区域,以实现高效的通信。

蜂窝网络使用基站和移动设备之间的无线连接来传输语音和数据信息,支持移动电话和移动互联网连接。

3. 蓝牙技术:蓝牙技术是一种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用于在设备之间传输数据。

它支持低功耗连接,并在个人设备、家居自动化和智能物联网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蓝牙技术不仅可以连接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电脑等设备,还可以连接传感器、智能家居设备和健康监测设备等。

二、无线通信协议1. IEEE 802.11协议:IEEE 802.11协议是Wi-Fi技术的组织标准,指定了无线局域网的操作和通信规范。

它定义了无线网络的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并规定了数据的传输速率、频段和频率等参数。

在不同的Wi-Fi标准中,如802.11a、802.11b、802.11g和802.11n等,使用了不同的调制和编码技术来提高无线传输的速度和稳定性。

2. GSM协议:GSM(全球移动通信系统)是一种数字化的移动通信标准,用于语音和数据传输。

它涵盖了在移动电话系统中的无线通信、数据传输和调制解调等方面,并定义了移动电话之间的信令和呼叫控制过程。

GSM协议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并为移动电话用户提供了稳定和高质量的通信服务。

无线通信系统的组成

无线通信系统的组成

无线通信系统的组成无线通信系统是一种无线发射和接收技术,它可以将信号发射到接收器,以提供移动通信、数据传输和多媒体服务。

无线通信系统由传输路径、空间和时间参数分为三个部分,分别为传输路径、信号处理系统和信号接收系统。

其组成部分及其功能如下:传输路径是无线通信系统的基础,它决定了设备如何接收和传输信号。

主要包括天线、功分器、复用器和信道,以及它们与其他设备之间的互连系统。

天线用于发送和接收无线信号,功分器可以将信号分割成不同频段,复用器可以把多个信号合并并发送到传输路径上,而信道则可以确定传输路径的频率范围。

信号处理系统用于处理接收的信号。

它主要由信号编码器和信号解码器组成,分别用于编码和解码发射的信息。

信号编码器通过编码和加密等方式对信号进行处理,以确保发射的信号不受外界干扰,而信号解码器则可以将接收到的信号解码,以维持接收到的信号纯净无瑕。

最后,信号接收系统是无线通信系统中最重要的部分,它可以实现信号的接收,并将信号转换成电信号。

信号接收系统包括频谱分析仪、滤波器和放大器等部分,它们可以根据频率范围对发射的信号进行接收、分析和处理,最终将信号转换为可操作的电信号,以便发送和接收信息。

由于无线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现代无线通信系统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除上述组成部分外,现代的无线通信系统还增加了信号控制系统,它可以控制设备的正常运行,以及网络的稳定性。

此外,由于新兴技术的出现,现代无线通信系统还可以支持诸如无线数据传输、移动视频等多种新兴应用。

综上所述,无线通信系统主要由传输路径、信号处理系统和信号接收系统等部分组成,它们可以实现信号的发射和接收、编码和解码等功能,以及支持新兴应用等功能。

而随着技术的发展,相应的组成部分和功能也会得到改进和开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键入文字]目录第一部分注意事项 ................................................................... 1第二部分技术说明 ................................................................... 22.1概述.................................................................................. 22.2接口说明 ............................................................................. 32.2.1发射机接口说明................................................................. 32.2.2接收机接口说明................................................................. 42.3性能指标 ............................................................................. 4第三部分操作说明 ................................................................... 6第四部分设备安装说明 ............................................................. 74.1发射机的安装 ....................................................................... 74.1.1车载使用安装.................................................................... 74.1.2背负使用安装.................................................................... 84.2接收机的安装 ....................................................................... 84.2.1指挥中心的安装................................................................. 84.2.2车载使用安装.................................................................... 94.3配件的使用及安装............................................................. 104.3.1天线 ............................................................................ 104.3.2馈线 ............................................................................ 114.3.3发射机控制盒................................................................ 124.3.4接收机遥控器................................................................ 14第五部分设备清单 ............................................................... 15第六部分常见故障排除 ......................................................... 15第一部分注意事项以下事项必须认真阅读,以确保系统安全!◆使用者不得私自打开外壳进行任何操作,否则承担一切后果。

◆安装或演示前须备好电源如:车载DC12V转AC220V逆变电源和AC220V转DC12V开关电源;连接电缆、摄像装置、万用表、电源插板、液晶电视、天线等。

◆从电源到发射机的电源线要采用比较粗的线,不要使用类似充电器使用的芯线,因为损耗较大。

◆发射机在加电前,确认天线已处于良好的连接状态;发射机拆除天线前,确认电源已经关闭;否则发射机容易损坏。

◆发射机的正确安装步骤为:1、关闭电源开关---2、连接天线---3、连接摄像装置---4、连接12V电源(先测试极性和电压值是否正确)---5、确认以上步骤已完成,打开电源开关,等待电源指示灯亮即进入工作状态。

◆发射机撤除前必须最先关闭电源再进行其他连接的撤除。

◆发射机工作后可用万用表测量其输入点的电压,发射机工作电压应不低于11.7V,否则将影响其发射功率和传输距离。

◆在进行室内的测试或演示时,应确保发射机天线和接收机天线之间的距离至少大于10米, 否则接收机容易损坏.◆在用摄像机进行演示时,尽量取远景,整体图像效果较好◆在车内演示时,由于车内散热条件太差,故发射机千万不能平放于座垫上,必须用较硬的物体垫在发射机下面以保证机身下面有一定的散热空间,并尽量让车窗处于打开状态以便通风,且保证发射机的通风口向上放置,不能将发射机通风口遮挡。

◆系统开机顺序一般是先开接收机,后开发射机系统更可靠; 发射机开机前,先打开摄像机,系统工作更可靠;◆接收机工作不正常时:(1)检查接收机有无开机画面,若没有,检查和监视器连接的视频接头接触是否良好; (2)出现开机画面后,检查是否显示:有信号, 若是,说明通信信道工作正常, (3)检查发射机和摄像机连接的视频接头接触是否良好;(4)重新启动发射机。

◆发射和接收天线的安装均须与地面垂直,否则影响传输距离。

第二部分技术说明2.1概述我公司的无线图像传输产品具有语音和图像同传功能;采用先进的COFDM通信技术和MPEG2 数字图像压缩编码技术,图像质量达到DVD的效果,图像分辨率达到720X576;系统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尤其是杰出的抗多径干扰的能力,支持“非视距”传输,能够在城市等建筑物较为密集的环境下实现图像的实时传输;产品具有传输距离远、支持高速移动传输的特点。

产品特点◆采用先进的数字调制解调技术,具有较高的频谱利用率;◆先进的数字信号处理技术,高性能的前向纠错编码技术,系统的安全保密好、抗干扰能力强;◆采用MPEG2数字图像压缩标准,支持广播级图像质量;◆工作于UHF频段,绕射能力强;采用COFDM技术支持高速移动传输,支持非视距传播。

2.2接口说明2.2.1发射机接口说明1、RF射频输出4、视频输入2、DC12V电源输入5、音频输入6、音频输入3、RS232配置端口如上图所示:发射机包括如下外部接口:1、航空电源插座:DC12V直流电源2、电源开关:控制电源通断3、配置端口:RS232配置口,用手持示控制盒连接进行参数的修改4、视频输入:模拟视频输入,BNC座5、右声道:立体右声道, BNC座6、左声道:立体左声道, BNC座7、天线接口(位于发射机正面,图中未标出):N型母头2.2.2接收机接口说明1、220V电源2、视频输出5、RF射频(天线接口)3、音频输出4、音频输出如上图所示:接收机包括如下接口:1、电源插座:220V交流电源2、视频输出:模拟视频输出(AV), BNC座3、左声道:立体左声道, BNC座4、右声道:立体右声道,BNC座5、天线接口: N型座6、电源开关(位于接收机正面)2.3性能指标发射机工作频段:根据用户定制输出功率:10-20W调制方式:COFDM,2K, QPSK音视频数据格式:MPEG-II压缩格式:MP@ML,4:2:0码流率3Mbps~6Mbps视频输入:PAL/NTSC图像分辨率:传输速率为25帧/s时,为720×576 MTBF:连续工作10000小时误码率:≤10-8工作电压:DC12V外形尺寸:260mm×200mm×70mm存储温度:-45-+65度工作温度:-25-55度工作湿度:相对湿度95%接收机工作频段:全频段接收灵敏度优于-90dBm@10-6输出接口:标准AV接口电源供电:AC220V外形尺寸:标准1U/3U机箱第三部分操作说明系统连接示意图:天线操作说明:◆检查发射机端设备相关附件是否完整;◆连接发射端设备:1、首先连接好天线;2、连接好12V电源;3、连接好音视频线,打开摄像机电源;4、打开电源开关,开机.5、开机12S后,发射机指示灯亮,发射机完成初始化,开始工作。

◆检查接收端设备相关附件是否完整;◆连接接收端设备:1、首先连接好天线;2、连接好220V电源;3、连接好音视频线到监视器;4、打开电源开关,开机.5、出现开机画面后,表明接收机工作正常。

注意事项:1、开机顺序:一般是先开接收机,后开发射机系统更可靠;2、发射机开机前,确认天线已经接好;先打开摄像机,系统工作更可靠;3、接收机图像不正常时:1>检查接收机有无开机画面,若没有,检查和监视器连接的视频接头接触是否良好;2>出现开机画面后,检查是否显示:有信号,;若是,说明通信信道工作正常, 检查发射机和摄像机连接的视频接头接触是否良好;3> 重新启动发射机。

第四部分设备安装说明4.1发射机的安装4.1.1车载使用安装1、发射机的安装将发射机固定在指挥车的合适位置,要求设备稳定,不晃动;设备上方至少保持10MM以上的间隔空间以便散热;设备底部须置于导热物体(如金属)上或保留一定的散热空间。

2、天线的安装采用全向吸盘天线安装在指挥车顶部,天线安装时,应保证其磁吸底盘下部有一定的反射面,通过吸盘的馈线接头与设备相连,天线与设备链接,必须顺时针扭紧,防止信号泄漏,室外馈线与天线对接,必须加缠防水胶布,防止馈线进水,损坏。

3、接入摄像机的音、视频信号将摄像机的视频线缆和音频线缆接入到发射机的视频和音频口。

4、电源连接车载发射机采用DC12V开关电源供电,将开关电源的电源输出线缆接入到发射机的电源接口,注意电源的极性要连接正确。

4.1.2背负使用安装1、发射机的安装将发射机及电池安装在特制的背包内;2、天线的安装采用全向鞭状天线通过转接头与发射机直接连接,天线与设备连接,必须顺时针扭紧,防止信号泄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