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改革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外实践教学环节改革研究
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根本任务。
公 共基 础 课 程 教学 如 何 改革 ,涉 及公 共 基础 课 程 安 排 、
课 堂 教 学 及 专 题 讲 座 、 师 资 队 伍 建 设 、 教 学 方 法 和 手 段 等 诸
目 前 , 部 分 高 职 院 校 某 些 专 业 的 教 学 已 经 和 企 业 生 产
方 面 。 可 以 说 , 公 共 基 础 课 程 教 学 直 接 影 响 到 学 生 综 合 素 养 相 结 合 ,而 且 课 堂 与 “ 间 ” 开 始 结 合 , 这 给 公 共 基 础 课 程 车
着 学 生 思 想 政 治 素 养 和 其 他 综 合 素 养 的 形 成 。 根 据 教 高 1 号 6
伍建 设 、教 学 方 法手 段 ,每节 课 堂教 学 要做 到 服从 和 服务 学
生 的 实 际 和 专 业 发 展 的 实 际 、 人 才 培 养 目标 以 及 学 生 未 来 就 业 方 向 等 , 由 此 充 分 发 挥 公 共 基 础 课 程 教 学 在 人 才 素 质 培 养 中 的积 极作 用 。
神 ,把 如 何 提 高 教 学 质 量 摆 在 首 要 位 置 , 并 作 为 教 学 改 革 的
且 各 阶 段 的 教 学 目标 比较 详 细 ,所 以公 共 基础 学科 如 若 能 “ ” “ ” 结 合 , 公 共 基 础 课 程 教 学 教 改 工 作 就 会 取 得 突 专 基 破 性 的 创 新 ,也 更 能 配 合 专 业 达 到 教 学 目 的 。
从 事 的 公 共 基 础 课 程 教 学 工 作 的 实 践 , 首 先 必 须 弄 清 高 职 学
堂 , 能 否 进 入 到 企 业 或 “ 间 ” , 是 提 高 公 共 基 础 课 程 教 学 车 改 革 和 教 学 质 量 需 要 研 究 的 新 课 题 。 公 共 基 础 课 程 各 学 科 都 有 自身 的规 律性 ,创 造 性 的教 学也 对 教 师提 出 了更 高要 求 。
“大思政”视角下高职思政理论课教学的改革与实践
( 金华职业技术学 院, 浙江 金华 3 10 ) 2 0 7
[ 摘
要]
高职思 想政 治理论课教 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一直是思 想政治理论课教师 面临的重大课 题。推进 管理体 制和运
行机 制的改革 , 建立新 的教 学组织架构 ; 组建 “ 三位 一体” 的教师 队伍 , 优化 “ 大思政 ” 学队伍结构 ; 教 构建 高职特 色教 学体 系, 增 强思想政 治理论课 的吸 引力和感 染力; 改革成绩考评 体 系, 提升考试 的激励 功能。“ 大思政 ” 学整体改革的极 大地促 进 了 教 思想政 治理论课发挥 大学生思想政 治教 育主 渠道的作用。 [ 关键 词] 大思政 ; 思想政 治理论课 [ 献标 识码 】A 文 [ 文章编 号】 10 -.03 2 1 )0 15 2 0 8- 5 (0 1 1—O o —0 - 4 [ 中图分类号】G 4 61
论课建设 工作领导小组 ”形成 了党 委 书记 、 , 院长亲 自抓 , 分 管领导具 体抓 , 其他 领导 配合抓 的领导 体制 , 将思 想政 治理
论课教学 纳入 学校思 想政治理论 教育工作体系 , 使之成 为学
修养与法律基础课 7 9 分为适应大学生活 、 人生观和价值 观 、 职
业道德 和就业指 导、 法制教育和行为规 范等 四个 问题 群组织
辽 宁 行 政 学 院 学 报
Ju a fLio igAd nsrto l g o r lo a nn miitain Col e n e
No 1 2 I . 0, 01
(第 l 3卷第 l 期 ) 0
( o.3 N .O V 11. o 1 )
“ 大思政 " 角下 高职思 视 政理论课教 学的改革 与实践
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教学改革探索
据 高 职 院校 学 生 的特 点 , 化公 共 基 础课 课 程 改 革 , 新 深 更 教 育 内 容 与 教 育 方 法 , 教 学 中 进 行 大 胆 的 探 索 、 益 的 在 有 尝试。
一
校 人 才 培 养提 出 的客 观要 求 , 是 高 职 院校 教 学理 念 转 也
变过 程 中 面, 重要 课 题 和 紧迫任 务 。 的
四、 语 结
治 学 态 度 、 成 就 意 识 等 , 学 生 的 良好 学 风 形 成 有 着 积 高 对
极 的 引 导 、 范 作 用 。 促 进 优 良学 风 形 成 过 程 中 , 先 , 示 在 首
对 学生 进行 学 习 目的 、 习 态度 的引 导 和培 养 , 发 学 生 学 激 自学 的 决 心 和 信 心 。 次 , 学 生 学 习 过 程 中 激 发 学 生 的 其 在
或 缺 的内容 , 高 等 职业 教 育课 程 体 系 的重 要 组成 部 分 , 是 担 负 着 提 高 学 生 文 化 素 质 和 综 合 职 业 能 力 的 重 任 ,是 学
类课 程 , 数学 、 算 机基础 、 语 、 用 文写 作等 ; 如 计 外 应 德 育类课程 . 思想道德修养 、 律基础等 ; 文类课程 , 如 法 人 如 大 学 语 文 、 学 等 : 业 素 养 类 课 程 , 职 业 生 涯 规 美 职 如 划 与 设 计 等 : 心 健 康 类 课 程 , 体 育 、 理 健 康 教 育 身 如 心 有 近 期 的 现 实 目标 作 为 直 接 推 动 力 , 又 有 中 期 的 发 展 目 标 作 为 维 持 积 极 性 的保 证 , 还 有 长 远 的 理 想 目标 作 为 努 力 方 向 。 并 将 目标 具 体 落 实 到 班 级 管 理 的 出 勤 、课 堂 常 规 、 习 、 室 卫 生 、 体 活 动 等 各 个 环 节 , 对 各 环 节 的 自 寝 集 针 不 同 特 点 . 出 相 应 的 具 体 要 求 。 同 时 , 强 对 考 评 结 果 提 加
关于高职公共基础课教学改革的思考
关于高职公共基础课教学改革的思考【摘要】本文从高职公共基础课改革现状分析入手,提出了高职公共基础课改革应与专业结合,创建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实现公共基础课程功能转变,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体系,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满足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要求。
【关键词】高职公共基础课教学改革由于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在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和教育模式上沿袭学科教育模式,过分追求基础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其培养目标、教学方法等没有体现出高职高专院校的课程特色,忽视了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造成了公共课教学与专业课教学脱节现象。
久而久之公共基础课在高职院校中开设的必要性遭到了质疑。
因而,对高职公共基础课教学进行改革势在必行。
一、高职公共基础课改革现状分析随着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高职公共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已经做了许多尝试和探索。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高职公共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还不够深入,改革还存在一些误区与问题。
具体表现在:(一)传统的教育理念的影响在高职公共课改革的同时,与之相适应的教育主张、教育理论、教育学说还没有形成,受“学科本位”思想影响,在课程体系中还存在以下现象:强调基础理论的系统性、完整性,基础知识与专业需求脱节;课程内容结构不合理,课程偏多、偏难、偏深;强调基础理论知识教学,教学方法单调,忽视提高学生素质等问题。
(二)公共基础课教师缺少相关专业知识和能力训练学院公共基础课教师多数是师范院校培养的,具有一定的教育教学专业训练基础,对知识传授有较强的适应性,但却缺少与高职教育相关专业的知识和能力的训练。
他们习惯于学科化教育,难以及时向能力本位教育观念转变,公共基础课应该为专业服务的观念还没有树立起来,对如何进行适合高职特色的基础课程教学,缺少理性的思考。
要适应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公共基础课教师的相关专业知识、技能和服务专业技术教育的水平亟待提高。
(三)课程改革效果滞后公共基础课主要培养学生最基本的文化素养,需要长期积累并逐渐内化于心,达到提升品德、改进观念、增长知识、发展思维的目的。
构建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
构建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摘要]实践教学是当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薄弱环节,科学构建高职院校思政课社会实践教学体系是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
文章通过分析探讨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的内涵,认为高职院校思政课社会实践教学应该从思想体系、资源体系、方法体系和评价体系等四个方面入手,努力探索构建科学合理的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学体系教学改革一、构建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性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具有特殊的地位与作用,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与主阵地,而实践教学已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步骤。
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在论及“切实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时,明确提出要“加强实践环节”“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要求通过加强实践教学途径,提高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实效性。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高职院校的思政课教学,以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的培养为目标,而实践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练就能力、造就职业素养的重要保证。
只有在实践教学中,让学生亲自参与、亲身体验,才能使学生在实践的平台上展现自我、锤炼本能、服务他人、感受人生、思考未来,感悟理论的力量,正确认识社会现实问题,提高创新能力和辨别是非的能力,使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得以正确树立,促进全面发展。
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增强了思政课的吸引力和说服力,在加强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的培养过程中虽然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因此,作为高职院校,应积极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在理论上和实践上探索构建一个适合高职院校学生特点和需要、能更好实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思政课实践教学内容框架,形成比较规范和科学的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
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高专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探析
生在新 时期 应 该 具 有 的 能 力 素 质 , 之 适 应 社 会 使
发展新 的要求 。思想 政 治 理论 课 实践 教学 是 思 想
2 工学 结 合 人 才培 养 模 式 下 , 强 化 应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理 论 课 实践 环 节 的 重 要 意义
近 年来 , 随着社 会 的不断 发 展 , 原有 传 统 单 一
需 求 为运作 平 台 , 学 习与 工 作 结 合 在 一 起 的教 将
收 稿 日期 :0 00 -4 2 1-92
课 等公共课课 时不 断压 缩 。如何 塑 造 出具 有 正确 的世界观 、 生 观 和 较 高 思想 政 治 素质 的高 水 平 人 专 业性 应用型 技术 人才 是 目前 高职 高 专 院校 所 面
临的重要任务。任何一门课程都强调理论研究和
第2 期
龚婷婷: 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高专院校思想 政治理论课实践整 嚣堑
节 就是根 据教学 内容 的性 质 和 特征 , 区别 、 有 有针 对性 地设 计 实 践 教学 的 目标 、 内容 、 径 和方 法 , 途 利 用学校 、 社会 的有效 力 量 和教 学 资 源 , 成 公共 形
理 论课实 践教学 环节 的合力 , 到 预期 的 目的 , 达 从 而提高教 学 的针 对性 和实效性 。
第 l卷 8
第 2期
兰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J u a fL n h u P ltc n c C l g o r l a z o oye h i o l e n o e
高职院校“思政课”专题式教学改革研究
3 . 教学方法落后。 与参观考察形式上, 并未将现阶段我 国高职院校教育改革
1 . 专题式教学是使思政课针对性和实效性得以提高的
很多高职院校思政实践教学依旧处于传统的社会调查 需要。
现阶 段, 高职院校思政课程内容通常都具有非常强的 特色与实际体现出来。高职院校教育改革模式主要是工学 严肃性、 权威性 、 针对性以及科学性 , 而且是研究马列主义 结合, 校企合作。而思政实践教育如何实现有效结合, 一方 的标志性成果。但是 , 高职院校思政教材和中学思政教材
3 . 营造教学情境法。 高职院校思政课专题式教学的基本要求是以情感人。
出来, 那么高校思政教育就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 所以,
一
定要避免高职院校思政课程和学生已知内容相重复, 教 思政教师必须善于为学生创造和谐的思政课教学情境, 以
作者简介 : 曹丽萍 , 讲师 , 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研究方向 : 马列理论 和学 生思想政治教 育。
・
3 6.
第 2期
高职院校“ 思政课 ” 专题 式教学改革研究
2 0 1 4. 晕
存在重复现象, 若高职院校思政教师不能有效处理两者 的 头脑、 开阔学生眼界。此外, 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精髓 衔接关系, 仅仅是对高中经济及政治理论进行机械地重复,
中图分类号 : G 7 l 1 文献标识码 : A
思政课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存在满堂灌现象, 导致学生
面关系到创新思政教学方法, 另一方面也会对人才质量的
对思政课产生厌烦情绪。怎样使思政教育走出满堂灌 的尴 培养有所影响。 _ 2 而且很多教师不重视思政实践教学, 也 尬境地, 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深化思政教育改革的基本要 不对学生进行相关的思政培训指导, 造成不理想的思政课 求, 同时这也是对我国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进行改革的关 教育教学效果。
教学改革背景下的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构建
教学改革背景下的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构建[摘要]教学改革背景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的重构具有现实必然性,其对于贯彻国家教育教学改革精神、高职院校办学理念,顺应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发展趋势,解决教学实践突出问题等方面意义重大。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的构建以建构主义理论、以人为本思想、教学过程论等为理论基础,以职业化、必需够用以及全过程管理为原则,并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设计、教学考核、实践教学方面架构基本思路。
[关键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一、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构建的现实必然性1.贯彻落实国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精神的必然要求。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指出,“切实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构建大中小学有效衔接的德育体系,创新德育形式,丰富德育内容,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①作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主阵地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不断提高教学的吸引力,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此外,《〈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实施方案》中也明确提出,“重点加强对各门课程的教学目的、主要内容以及理论体系和教学体系的研究,加强各门课程之间以及与中学相关课程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
”②顺应改革要求,应以统编教材为依托,根据思想政治理论课实际教学的需要,重构教学体系。
2.贯彻高职院校办学理念的必然结果。
自高职院校成立以来,其办学理念日趋强调职业性与岗位针对性。
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统编教材,多从学生共性出发,进行一般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明显与高职院校鲜明的教学职业性以及高职生思想理论素质的实际状况不相符合。
如何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更好地为各专业办学服务,是当前必须思考的问题,而构建职业化的教学内容体系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首要环节。
高职院校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实效性探究
高职院校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实效性探究【关键词】高职院校;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实效性高职院校承担着培养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立足于服务和管理第一线职业岗位的实用型、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重任,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环节是促进大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知行统一”的重要方法和途径。
然而,长期以来受“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观念影响,高职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效果不佳,学生“知行脱节”,导致思政理论课的实践教学一直成为高校道德教育的薄弱环节。
因此,我们有必要从高职院校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现状出发,分析原因,探究如何加强实践教学的实效性。
1 高职院校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现状实践教学对提高思政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具有十分独特的作用,近年来被逐渐引用到思政理论课的教学过程中。
但在目前的实际教学中,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教学的规范性和系统性相比,实践教学还不成熟、不完善,存在着亟待解决的问题。
第一,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组织和管理缺乏系统性,挫伤了作为教学主体的师生的积极性。
长期以来,由于对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认识上的分歧,缺乏系统的安排部署,实践教学在具体组织和实施过程中,没有很好地遵循教学的规律,不能真正体现教学原则和特点,使实践教学的组织缺乏科学性。
首先,学校主管部门对教师课时津贴的标准模糊且混乱,致使教师的劳酬不成正比,挫伤了教师对实践教学的积极性。
其次,部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对自身角色定位不明确,组织不力,没有充分发挥教师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和指导者的角色作用,同时忽略了学生是实践活动主体的角色,直接影响到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活动的教学效果。
最后,学生参与实践教学活动的广度和深度不合理。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作为必要的教学环节,应该体现公平、公正原则,面向全体学生。
但大多数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流于形式,存在“以点代面”的现象,活动内容设置片面,目标不明确、方法不得当,部分学生不能真正参与社会实践与锻炼,违背了基本的教学纪律和教学要求,直接影响了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实效性。
高职思政理论课“课内实践”教学模式研究——基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力 为 主线 , 分 利 用 校 内 ( 校 自身 ) 社 会 ( 业 ) 种 不 同 充 学 和 企 两
的环 境 和 资 源 , 立 学 校 和 行 业 企 业 双 向介 入 的 平 台 , 在 校 建 使 的理 论 学 习 、技 能 实 训 经历 与 实 际 岗 位 工 作 的 实 践 有 机 结合 起 来 , 生 产 、 务 第 一 线 培 养 能 用 、 用 、 用 的 应 用 型 人 为 服 可 实
和针 对性 , 促进 高 职 学 生 的 全 面 发展 。 关 键 词 : 学 结合 ; 工 高职 ; 思政 理 论课 “ 内 实践 ” 学 课 教
工 学 结 合 是 当 前 职 业 教 育 发展 当 中极 其 重 要 的 一 种 人 才 培养 模 式 。 的模 式 能更 好 地 完 成 职 业教 育 的 培 养 目标 。 符 它 既
理 的 唯 一标 准 。大 学 生 思 想 道 德 品质 和 政 治 素 养 的形 成 与 发 展 . 要 经 过 理 论 认 识 与 行 为 实 践 相 互 作 用 、 互 影 响 , 复 需 相 反
推动并支持高 职院校实行校 企合 作 、 工学结合 的培养模式。 教
育部 也 下 发 了《 于全 面 提 高 高等 职业 教 育 教学 质 量 的若 干 意 关
和 道 德修 养 。把 他 们 培 养 成 中 国特 色 社 会 主 义 的合 格 建 设 者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改革探讨
须得 到重视 . 现在不光 是很多 学生不重视 思政课 , 上课不 听讲 , 包括 我们 很多 高校教 师 . 对思政 课 都认 为是可 有可 无的 . 甚至 大幅度 的 削 减思 政课 的课时 。这 些原 因造 成 了我 们思 政课 改革举 步为艰 . 但 我坚信 各位思 政课程教 师一定能 够在各级领 导 的支 持下 , 想尽 一切 办法去解 决困难 . 推 进思政课 的改革 思想政治课 程改革 . 应 当结合我 国职业 教育的特点 . 配合 各个学 校 的人才培养 目标展开 , 具体措施如下 : ( 1 ) 方法须改进 。首先 , 上课的方法必须改进 , 传统的黑板加粉笔 已经不能适应课程改革 的需要 . 思政课也需 要多媒体。我们在教学 中 明显感受到传统的教学方法严重影响了学生 的学习兴趣 . 多媒 体教学 可 以加入各种影音资料 , 改善教学效 果。其 次 . 考试 的方法 必须改进 , 我们现在采取期末做试卷加平时成绩给学生算 总成绩 . 这种方法效果 不理想 思政课的 目的是使我们的学生成为一个善 良的人 , 现在我们 有一种 叫“ 每周一德” 的实践活动 . 如果这项 活动能被加强并上升为期 末考试 的话 . 那么效果 比做卷子好多了 f 2 ) 部门须配合 思政课的改革需要很 多部门的帮助 , 如我们刚才 提到 的“ 每周一德 ” 活动 . 就需要 学工部 门的支持 . 如果广大辅 导员能 够参与到这项活动中来 , 那么效果会 增强很 多。 除学工部 门外 , 还需要 有后勤部 门、 图书馆 、 网络中心等部门的支持 。 这里所说 的配合还应该 包括思政教师要 走出教研室 . 融入学生 中 . 比较好 的方法 是全 体思政 教师到各 系的学生科坐班 . 除了 日 常教学外 , 还可 以配合各 系的学生 工作 . 一方 面可以使 自己的教学更加贴 近各 系学生的实 际情 况 . 另一 方面可以深化教学效果 .对于学 生的思想教 育仅仅靠课堂上 4 5 分钟 是远远不够的 . 很多 国家的先进经验 告诉我们课 堂外的学习比课堂内 重要的多 。 ( 3 ) 观念须转变 。 思政教师 自己要首先转 变观念 . 对现在 的大学生 整堂整堂 的讲高深理论 , 已经没什么太大的意义。使我们的学生能发 自内心 的愿意来 上思政课 . 而不是被辅导员 和校规校纪逼来 的 : 发自 内心 的去成 为一个善 良的人 .而不是 出于对法律 的惧怕 和舆 论的谴 责. 这样的思政教学才是成功的。然后还要 帮助广大同学和部分老师 转变观念 . 使 大家能够真正认识 到思政课 的重 要性 , 支持思政课 改革 的J  ̄ r , N进行。 以上是我对思政课程改革的一点浅见 . 作为一名高职院校的思政 课教师 . 我深深的感受到了思政课 程改革 的巨大压力。我们面对的高 职 同学 . 都将 成为社会主义 现代化建设 的重要 力量 , 他们道德 水平和 意志品质 的高低 决定 着 国家和 民族 的前途与命运 . 所 以. 推进 高职院 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势在必行 . 作为思政课教师 . 任 重而道远 希望能够和各位同仁互勉 , 共同开拓创新 . 为思想 政治理论课的 部 门. 而从现 在的情 况来看 , 能很好 的做到这种 配合 的高校并 不多 。 在此 . 第三 . 多数人对思政 课不重视 。思政课 的改革要想成 功 . 这 门课程必 改革作出更大的贡献!_ 作为从事高等职业 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 的一名普通 教师 . 至 今从事思 政课程教学 已三年 有余 . 在教 学中积 累了一些经验 、 遇到过 些 问题 . 下 面结合 当前教学工作 中的实际情况谈一谈思想政 治课程 的改革 。 经历过大学生活 的人都知道 . 思想政治课长期 以来处 于非 常尴尬 的境地 . 学生不欢迎 . 老师没兴趣 。一份调查显示 , 大学生 中认 为政治 课值得 昕的仅 占 1 9 . 4 %. 9 0 %的大学 生认为现行政 治课 教材可读 性不 强, 都是很深 的理论 , 不想读 : 而高校思想政治课青年教师 中, 8 3 . 9 %的 教师觉得被学生轻视 . 8 9 . 2 %的教师认 为被社 会轻视 . 近四成的教师无 法坦然承认 自己的职业 有人可能认为 . 这是 由思想政治课的 内容所决定的。 其实 . 就学术 的本质而 言 . 任何课程都是 重要 的. 任 何内容 的研究 和教学都可 能受 到尊敬 .何 况思想政治课 往往 由宏 大的思想哲学 和现实政治命 题构 成, 它 的尴尬在于其学术性 以外 的问题 目前我 国高校开设 的思想政治课程主要有《 思想道德修 养与法律 基础》 、 《 毛泽东思想 、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 、 《 形 势与 政策》 三 门课程 , 相 比几年前高校的思想政治课程科 目 减少 了很 多 . 但 是思想政治课 的尴尬境地并没有多少变化 现在全国高校都非常重视 各 门课程 的改革 . 经过对 比之后发现其它很多课程在这方 面做 的确实 是很不错 . 对 教材运用 以及 学生练 习等 方面有重大 突破 . 回过 头来看 看我们 的思想政治课 . 发现确实落后 了太多 我们 的思政课改革落后 .并不是 因为我们思政课教师不 思进取 . 可以说承担思政课教学的老师绝大部分都是优秀的 . 出现这种落后是 由多方面原 因引起 的. 可以说这些原 因使得思政课成为 了我们 高校课 程改革难度最大 的课程 首先我们 看看思政课改 革难 . 究竟 难在什么地方 。第一 . 教 学资 源极 度匮乏 思政课 作为公 共基础课 中的一种 . 可 以说是 每所高 校 教学 任务最 重的 . 我所在 的学校有 多名思政 教师一 个星期有 二 十节 课. 而 且都 是 一百 多人 的大 班课 , 具我 了解 . 其 他 很多 学 校也 是 如 此 其他 的专 业没几个 老师是 这样 . 然而我们 确是最 少使用 教学 资 源 的课程 . 从我 开始从 事 思政 教学 以来 的三年 多 时间 中 . 我 们思 政 教研 室全体教 师没有 一个人 使用过 多媒 体教室 . 不 是我们 的教师 不 会这 种“ 高科 技” . 我们有优 秀 的获奖 课件 . 只是 由于学院资 源有 限 , 多媒体 教室要首先确 保机 电、 信 息等专业课 的使用 。第二 。 课程 改革 观念 存在误 区 思政课 的改 革和其他课 程有所 不 同 . 很多课 程 的改 革 可以由几名 负责该课 程教学 的教师完 成 . 而思政课 的改革 除 了要 有负 责教 学的教 师 . 还 需 要其 他的部 门配 合 . 比如 学工 部 门和后 勤
高职院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改革探析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课是大学生必修 的公共基础理论课。该课的教育教学效果直接关系 到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 职业素质和法律素质 , 直 接关系到我们的人才培养 目 标能否真正实现。对于
2 0 1 3年第 o 3期 第2 9卷 ( 总3 3 9期)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J OURNAL OF EDUCATI ONAL I NS TI TUTE OF ' j  ̄ LI N P ROVI NCE
No . 0 3, 2 0 1 3
Vo I . 2 9
To t a lNn 3 3 9
问 。这 就要 组 织学 生到社 区 、 机关 、 企 事业单 位参 观
农村 、 街道 、 棚改 新 区和 商 业 区 等进 行 社 会 调查 , 使 学生直 接感 受改 革开 放 以来 我 国经 济社会 所发 生 的
考察 , 感受新时期经 济社会发展成果 , 撰 写参观体 会; 把学生假期社会实践活动纳人到教学体系 , 布置
学过程 中强化 实践教 学环节具有客观必要性 。课 堂教 学改革是 实践教学改革的基 础 , 教 育教 学 实践是 实践 教学改革的基 石 , 综合配套改革是 实践教学改革的 目标 。为 突出思想政 治教育 的针 对性 、 实践性 、 生动 性 , 充分发挥 思想政 治理 论课在 思想政 治教育 中的主渠道、 主 阵地作用 , 在 实践教 学 中突 出实行 理论教 学与 实践教 学、 思想教 育与 心理教 育、 课 内教 育与课 外教 育 “ 三结合 ” 特点, 是 高职院校实践教 学改革 的关键 和优 势所在 。 关键词 : 高职 院校 ; 实践教 学; “ 三结合” ; 特 色发展
与专业相结合的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
与专业相结合的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摘要]针对现在思想政治课与专业相结合中出现的理念错位、内容混淆、形式混乱等障碍,文章借鉴科技哲学研究中“必要的张力”这一术语,提出高职思想政治课教学与专业课相结合之间必须保持平衡,维持必要的张力,为此,应通过划界、硬结合、软结合等路径去建构结合的张力。
[关键词]必要的张力高职专业课思想政治课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的核心内容是专业、课程教学领域的改革创新,其中为各专业量身打造的人才培养模式,原则上要求专业课与公共基础课必须有效结合。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过程中起着引领和导向的作用,如何实现与专业课的无缝对接是当下一个亟待破解的难题。
科技哲学研究领域中有一个重要术语——“必要的张力”,意指在发散式思维和收敛式思维之间保持一种必要的平衡的能力。
一个理论、学科、专业、课程的形成和发展必须在自己固有范式中具有必要的张力,内外之间要保持一定的平衡,对内要继续深入地研究和解决出现的各种问题,对外要扩大和加强与其他理论、学科、专业、课程之间的交叉。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隶属于马克思主义学科下面的重要分支,在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中同样也要维持必要的张力。
因此,与高职其他专业的外敛式结合成为一种必然的选择路径,一方面,可以拓展自己的研究领域和范围,另一方面,能够更加贴近学生、贴近实际。
同时,也应该注意调节两者之间量度的平衡,不是结合得越多就越好,在不弱化思想政治课教学主渠道和主阵地的前提下,有选择性地适当结合才是可取的,只有做到收放自如才能保持必要的张力。
一、思想政治课与专业相结合的障碍(一)理念错位当今时代是一个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时代,众多科学家所创造的科学技术成果让人类惊叹不已,科学万能论正在左右着人们的认识和舆论。
当部分有识之士还在争论自然科学技术和哲学社会科学孰轻孰重的时候,科学主义思潮已悄然渗透进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之中。
“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高职专业人才培养理念和模式一经提出就一发不可收拾,在许多高职学校,它成为衡量、检验和评价一切专业和课程(包括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和标准,不容质疑,不容讨论,凡是与它不符合的理念、思路和做法直接一票否决。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探析
新安(98 ) 广东省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公共基础部主任 , 15一 女, 教授。
基金项 目: 中国伦理 学会德 育 专业委 员会 20 年研 究课题 《 08 学校 、 家庭 、 会和谐 德 育 目标 内容一致性 的研 究》 社 。课
题 编 号: HXDY- 8 0 0 0- 4
・
1 6・ 7
关键词 : 受教特 点 ; 意识形 态 ; 治化功 能 ; 文涵育 政 人 中 图分 类号 : 6 20 G 4. 文 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 号 :0 3 8 7 (0 0 0 — 16 0 10 — 4 7 2 1 )7 0 7 — 4
在高校这一 特殊 环境中如何开展思想政 治教育课 的教 学改革活 动 , 进行教学 的创新性研 究 , 以增 强思想政治教育
育的办学特色 , 其人才 培养 目标 的定位相对 比较准确 , 学生
所接受的教育有着 明确 的专业特色 , 与专业化分工 的社会需
相比 , 高职院校学生在职业 角色 的期待上能够更加务实。本 之 于高职 院校 的学生 , 有着 明显的心理优越感 。 相比之下 , 高
的实效性 ,这是 高校思 想政治教育 由来 已久 的一项重要课 求 大体相吻合 , 就业路径相对清晰。与普通本科 院校 的学生
学结合 ”的教 学模 式大力提倡缩减理论 课程而增 大实训 比
立在理性力量 的逻辑之上 , 方能散发其魅力而被受教者所接 受。而理性 的逻辑力量离不开必要的集中透彻 的分析推导。 比如在较短 的课堂讲解 中, 对新 民主主义革命 的历史和时代 背景的理解上 , 非历史科 的同学很难有 深入 的理解 , 如果 教
治化功 能和人 文涵育功 能 , 是这 一 目标 的核心 内涵。为 实现这 一核 心 内涵 目标 , 解决好认知 社会现 实与涵育 和 谐人格 的关 系和 意识形 态教 育与知识 教 育的关 系至关重要 。 其理论 教 学的形式 宜采取 以问题为主 线的专题教
关于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思考与探索
一
、
思 政 课 教 学 在 高 职 教 育 中 的现与 中 国特 色 社会 主 义 理 论 体 系 概 论 》 和《 思 想 道 德 修 养 与 法 律 基 础》 , 以 下 简 称《 概论 》 《 思修 》 两 门课 程 ) 作 为 高 职 院 校 的 公 共基础课 , 是 每 个 专 业 的 学 生 都 必 须 要 学 习 的 课 程 。然 而 思 政 课 教 学 的现 状 却 不 容 乐 观 。 结 合 我 校 实 际 , 我 认 为 主 要 存 在 以下 问 题 : 首先 , 学 生 对 本 门 课 程 不 重 视 。 学 生 从 主观上认为 , 学 习思政 课是 为 了拿学 分 的无奈 之举 , 专 业 课 才 值 得 花 费 时 间 与 精 力 去 学 习 。其 次 , 本 课 程 与 专 业 课 程 的结 合 不 清 晰 。其 表 现 在 必 须 使 用 国 家 统 编 教 材 , 因 而 就不可能充分考虑到各 个学校 专业 的特殊性 问题 , 教 材 也 就 无 法 很 好 地 体 现 与 学 生 所 学 专 业 的 结 合 。再 次 , 在 教 学 过 程 中对 学 生 主 体 作 用 的 发 挥 、 挖 掘不 够 , 没 能 较 好 的 体
关于高职 院校 思政课教学改 革的思考与探索
史菊红
( 甘肃建筑职业技术学 院, 甘 肃 兰 州 7 3 0 0 5 0 )
摘要 : 针 对 当前 高 职 思 政课 教 学 存 在 的 一 些 问题 , 我 们 应 通 过 改 变传 统教 学 理 念 , 建 立 必 要 的 专 业课 教 师 与 思 政 课 教 师 的 沟通 交 流途 径 , 加 强 师 生 之 间的 交 流 合 作 , 并 充 分 运 用 现代 多媒 体教 学技 术 来 有 效 提 高 思 政 课 教 学效 果 。 关键词 : 高职 思 政 课 ; 改革; 思考 ; 探索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探讨
决 学生 思 想 困 惑 , 这样 有 助 于 培 养 和提 高学 生 运用 马克 思 主 义 的立 场 、 点和 方 法 , 析现 实社 会 中 的政 治 、 观 分 经济 、 文化 、 德 道 等 现象 的 能力 。 ( ) 进 思 政课 的 教 学 方 法 三 改
改进 思政课 的教学方法 , 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改革 的突破 口。在教学过程中, 根据课程 的性质特 点、 具体的 授课 内容 , 选择讨论式、 专题式和案例式等适当的教学方法, 激
成 了教学计划 的填充品。有的高职院校甚至在学生毕业前才 习生活实际, 影响 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 。 ( ) 二 教材 内容 不够科 学
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 , 使得 思想政治理论课严重脱离学生的学 主阵地 、 主渠道 , 担负着 向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和
根据 新 的 思 想政 治理 论 课 课 程设 置 方 案 , 当前 高职 院校 使 生, 是党 的教育方针的具体体现, 是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特征, 用 的教 材 是全 国统 一 教 材 , 一 举措 对 规 范 思 想政 治理 论 课 的 是党和 国家事业长远发展的根本保证。0《 这 关于全面提高高等 教 学发 挥 了重 要 作 用 。 在 教 学 中 , 但 同学 们 普 遍 认 为 现 行 教 材 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也指 出: 进 ~步加强思想政 要“ 叙述 过 多 , 缺 乏 实例 的分 析 ; 式 不 够合 理 , 书 都 为 文 字 叙 治教育, 而 形 全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探索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探索【摘要】增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是实现其课程教育教学创新发展的根本要求。
为此,要坚持德育为先,以心换心,力求教书育人;要勇于探索创建新模式,提升课程教育教学效果;要拓宽育人渠道,规范评价标准,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高职思想政治理论针对性实效性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等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简称“思政课”),是国家指定高职院校必须开设的、带指令性教学大纲和课时要求、统一教材和统一评价标准的“四统一”学科型课程。
多年来,各高校对思政课进行认真的探索和积极广泛的改革实践,取得了成效且获得了一些经验体会。
以下是我们为增强本院“思政课”教学针对性、实效性,所进行的一些探索和实践。
一、坚持德育为先,以心换心,力求教书育人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是向青年学生传播科学理论、授以认知方法、启迪美好心灵、构筑幸福人生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教育部规定的全国高校“四统一”(即统一大纲、统一课时、统一教材、统一评价)课程。
作为民办高职院校的学生,相对于公办院校高职学生而言,文化理论基础要弱一些,学习热情要差一些,对教师的依赖也相对要多一些。
那么,如何才能实现“思政课”以人为本、以德树人的目标作为呢?这就需要打牢以德树人的施教理念,并在教学实践中去夯实。
(一)以德树人、因人施教,实行课程全方位改革针对上述特点,我们在第一学年的“思政课”教学实践中,就特别注重了人的因素,紧密结合授课对象的实际进行教学,逐渐引导学生适应环境、转换角色,使其从中学时期的“伏案学习”的感性层面,提升为“站立学习并眼观四面”的理性层面。
即从“为谁学?学什么?怎样学?”上升到“怎样做人?怎样做事?怎样生活?”主要体现在:其一,教学内容上,既强调学生思想素质的提高,又突出学生职业素质的养成;其二,教学计划上,既要适应企业岗位职业道德需求,也要适应企业文化特点需求;其三,教学方法上,既要体现其理论教学的系统性和针对性,更要注重其实践教学的多样性和实效性;其四,教学评价上,既要体现学科特点,又要考核学生职业技能。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改革的反思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改革的反思摘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势在必行。
考试制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学过程的方向并起着导向和指挥棒的作用,许多教师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进行了探索。
笔者结合高职院校考试改革误区进行了反思,提出了几个要注意的问题: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改革必须明确思路、更新观念、遵循原则,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改革要注重多样性,在综合评价上,实行“优、良、中、差”四个等级,以淡化考试的显性和考试模式的刚性,达到以考促学,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改革目的。
关键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改革误区反思中共中央宣传部和教育部于2005年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简称“05”方案。
“05方案”中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原则性地指明:“要改进和完善考试方法,采取多种方式,综合考核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实际表现,力求全面、客观反映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道德品质。
”其涵义为:传统的考试方法必须改进和完善;考试方式要多样;考核的重点是学生的“思”和“行”。
考试制度既属于创新教育的途径、方法,又属于创新教育保障体制的重要举措,也是高等教育体制创新的重要内容。
考试制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学过程的方向并起着导向和指挥棒的作用,考试制度既可以促进一个良好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也可以对实施人才培养方案起消极的阻碍作用。
因此,自“05方案”施行后,许多高校从自身实际出发,在考试方式的革新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笔者研究中,发现了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的一些误区,并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的改革进行了再反思,以与各位同仁探讨。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考试改革中存在的主要误区误区之一: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评价目的就是给学生定个成绩、记个档案。
此观点的认识其实质就是把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评价作为单纯的成绩鉴定。
新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中指出,对学生要“注重从积极的方面、用发展的眼光给予评价”,突出评价的激励作用与导向性功能,其根本目的是通过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潜能、个性、创造性的发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 : 高职 院校 思 想 政 治理 论 课 课 外 实 践教 学 是 思 想 政 治 理 论 课 最 具 活 力 的部 分 , 但 其 在 开 展 过 程 中仍 存 在 不 少 问题 。 结合 大 学 生 的 特 点 , 创 新 课 余 校 内与课 余 校 外 合 二 为 一 的 实践 教 学模 式 , 加 强实践教 学平台建设 , 建 立 和 完 善 课 外 实践 教 学 的 长 效 机 制 , 是 思 想政 治理 论课 教 学 效 果 获 得 全 面提 升 的现 实 需要 。 关键词 : 思想政治理论课 ; 课 外 实践 教 学 ; 改 革 中图 分 类 号 : G6 4 1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1 — 8 2 7 5 ( 2 0 1 3 ) 0 4 — 0 0 5 1 — 0 3
考核 、 安全 、 经 费等 多 种 因 素影 响 , 在 实 际 实 施 过 程 中 不 够 理 想, 导 致 思 想 政 治理 论课 的 时 效 性 大 打 折 扣 , 实践 教 学 尤 其 是 课 外 实 践教 学 成 了最 大 的 限制 因素 。为 此 , 肇 庆 工商 职业 技 术 学 院 根据 新 形 势 的要 求 , 结 合 大 学 生 思 想 的新 特 点 , 正
・
教 学 研究 ・
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改革探 索
— —
思想 政 治理 论课课 外 实践教 学 环节 改革 研究
梁伟 莹 , 卢 坚。
( 1 . 肇庆工商职业技术学 院, 广东 肇庆
5 2 6 0 2 0 ; 2 . 肇 庆 工 商 职业 技术 学 院 , 广东 肇庆
5 2 6 0 2 0 )
确认 识并 努 力 克 服 存 在 的 问题 , 对 思 想 政 治 理 论课 课 外 实践 教 学基 本 模 式 的创 新 以及 如 何 建 立 和 完 善 课 外 实 践 教 学 的 长效 机制 作 了努 力 的 探 索 。
一
察一些革命圣地 、 纪念地 、 改 革 开 放 的 典 型 地 区 和单 位 等 ,
不重 视 , 教 师不积极 , 学 生不配合 , 思 想 政 治 理 论 课 课 外 实 践 教 学 难 以有 效 地 开 展 。 思 想 政 治 理 论 课 课 外 实 践 教 学 的 组 织 过 程 比 一 般 课 堂 授 课 复 杂得 多 , 涉及教师 、 学生 、 场所 、 经费 、 教学安排 、 主 要 以 记 事 形 式 简 单 记
述, 甚 至在 网上摘 抄 完 成 , 缺 少 理性 分 析 等 深 层次 认 识 。 导致参观时兴 高 采烈 , 参 观后 马虎 应付 , 普 遍 学 生 积 极 性
常支 持 实 践 教 学 的 开 展 , 实 质上 是 持放 任态 度 , 在 制度保 障、 部 门协 调 和 经 费 支 持 等 方 面 不 给 予 支 持 。结 果 是 领 导
第1 2卷 第 4期
2 0 1 3年 8月
淮 北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学报
J 0URNAL OF HUAI BEI P ROFE S S I ONAL AND TECHNI CAL C OLL EGE
Vo l _ 1 2 No . 4
A ug .2 01 3
课 外 实 践 教 学 作 为 思 想 政 治 理 论 课 的 一 个 重 要 组 成
部分 , 理应与 理论 教学 一样 有相 应统 一规 范 的教 学大 纲 、
教 学计 划 、 学分 标 准、 基 地建 设 、 经 费保 障 、 监 督 考 核 等 规
章 制度 。但 在 很 多 高 职 院校 思 想 政 治 理 论 课 教 学 的 相 关 制度 中 , 关于课 外 实践 教学 的规 章制度 很 少 , 有 些 高 职 院 校 甚 至 没有 相应 的 制 度 。 课 外 实 践 教 学 的 内 容 和形 式 单 一 , 主 要 局 限 于 参 观 考
课教学部 门独立 支撑 , 势 单力 薄 , 教 学 效 果 难 以 产 生 明 显 成效 。 另外 , 安 全 保 障 是 校 外 实 践 活 动 需 要 考 虑 的一 个 非 常 重 要 的 问题 。很 多 高 职 院 校 由 于 安 全 保 障 机 制 不 健 全 , 职
责不清 , 致使 很多 带 队教 师压力 重 重 , 宁 可 不 带 或 少 带 学
参 观 考 察 后 只是 给学 生 布 置 写 一 份 心 得 体 会 或 调 查 报 告 。
、
高职 院 校 思 想 政 治 理 论 课 课 外 实践 教 学 的 现 状
1 . 缺 乏 统 一指 导 , 部 门联 动乏 力 由 于 对 思 想 政 治 理 论 课 实 践 教 学 的 重 要 性 认 识 不 充 分, 导 致 了一 些 高 职 院 校 领 导 的 做 法 表 里 不 一 , 表 面 是 非
思想政治教育要 帮助 人们树 立正确 思想 , 克 服 错 误 思 想, 必 须 以社 会 实 践 作 为 教 育 的基 本 途 径 。 _ 1 ] 1 ”在 高 职 院 校 , 因其 人 才 培 养 方 案 就是 要 培 养 应 用 型 专业 人 才 , 在 突 出理 论
学 习 的 同时 更 突 出 实 践 学 习 , 由此 , 实 践 教 学 成 了思 想 政 治 理 论 课 最 具 活 力 的 部 分 。思 想 政 治 理 论 课 实 践 教 学 可 归 纳
生出去 , 严 重 影 响 了思 想政 治 理 论 课 校 外 实 践 教 学 的效 果 。 2 .制 度 不 健 全 , 内容 形 式 单 一
成课堂实践教学、 课余 校 内实 践 教 学 及课 余 校 外 实 践 教 学 三 种模式 , 课余校 内、 校 外 实践 教 学 合 称 课 外 实 践 教 学 。 思 想 政 治 理 论 课 课 外 实 践 教 学 环 节 因受 教 学 、 制度 、 场 地、 人 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