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下册课堂测试题7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同步讲练必修下人教版第七单元过关检测

高中历史同步讲练必修下人教版第七单元过关检测

第七单元过关检测(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1892年签订的某条约规定:“如果德国或意大利在德国支持下进攻法国,俄国应使用他的所有的军队进攻德国。

如果德国或奥地利在德国支持下进攻俄国,法国应使用他的所有的军队和德国作战。

”这一条约的签订标志着()A.三国同盟正式建立B.欧洲开始出现两大军事集团对峙局面C.三国协约正式建立D.欧洲两大军事集团最终形成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中的时间“1892年”,可知是法国和俄国缔结的军事协定,这一军事协定标志着欧洲两大军事集团对峙局面开始出现,故B项正确。

2.萨拉热窝事件的发生,引爆了欧洲“火药桶”。

利用这个千载难逢的借口,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这说明()A.萨拉热窝事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主要原因B.暗杀是反侵略斗争的唯一手段C.萨拉热窝事件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D.萨拉热窝事件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没有关系答案:C3.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元帅福煦称赞华工“是第一流的工人,也是出色士兵的材料。

他们在现代炮火下,可以忍受任何艰难,保质保量地完成各种任务”。

材料主要说明()A.赴法华工的表现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B.赴法华工为协约国赢得战争胜利作出了贡献C.中国的参战是协约国赢得战争的主要原因D.中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并收回了一些主权和利益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华工为协约国赢得战争胜利作出了贡献,故B项正确。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表明中国参战和派遣华工并没有收回主权和利益,也没有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排除A、D两项。

中国的参战不是协约国赢得战争的主要原因,排除C项。

4.《战争改变历史》中提道:“总体战所提出的需求残酷地暴露了这种行政方式的弱点。

……到1915年初,双方将领都在抱怨弹药短缺;人们发现旧的供应体系——政府向私有公司订购,无法满足迅速增长的需求。

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七单元达标检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七单元达标检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七单元达标检测试卷(时间:60分钟分数: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美国耶鲁大学教授保罗·肯尼迪在《大国崛起》中说道:“第一强国对其他国家说,这不仅是我们的利益,也是你们的利益。

不摇晃梯子,不掀翻桌子,只要维持现状就好。

”你认为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有可能说这番话的国家是( )A.英国B.法国C.德国D.美国2.1870—1913年,德国工业生产总值增长4.6倍,法国增长1.6倍,英国仅增长1.3倍;各国工业生产总值占世界工业生产总值的比重,英国从30%下降到14%,法国从10%下降到6%,德国从13%上升到16%;英国殖民地人口有3.9亿人,法国为6 235万人,德国为1 307万人。

这意味着( )A.英法经济逐渐陷入“滞胀”状态B.欧洲局势可能出现重大危机C.德国成为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D.广阔殖民地制约了英国发展3.一战爆发后,法国总理和参众两院主席号召法国人民为“拯救文明、自由、法国和欧洲”而战。

该号召( )A.延缓了战争的进程B.反映了人民的心声C.阐明了参战的目的D.掩盖了战争的性质4.法国对巴黎和会没有彻底肢解德国感到不满,继续采取削弱德国的政策;英国则在政治、经济上支持德国,以此来削弱法国;美国没有实现称霸世界的野心,拒绝批准《凡尔赛条约》。

这反映出( )A.欧洲彻底丧失其优势地位B.巴黎和会是一次分赃会议C.凡尔赛体系内部矛盾重重D.战后世界秩序已经确立了5.国际联盟成立后,其实权被英、法两国所掌握。

这一现象说明( )A.美国经济实力不如英、法B.美国反对英、法争夺霸权C.美国无意操纵国际联盟D.欧洲仍是世界格局中心6.1917年11月5日,俄国临时政府宣布戒严。

对此,资产阶级的《新时代报》写道:“为什么要宣布戒严?临时政府已经不再是一个权力机关了,它既没有道义上的权威,也不具备必要的机构来使用武力。

高中历史(新人教版)必修下册课后习题:第七单元综合测评(课后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高中历史(新人教版)必修下册课后习题:第七单元综合测评(课后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第七单元综合测评(时间:5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美国和德国都是后起之秀,都是采用新技术成果的模范,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这两个国家成为对手的根本原因是()A.德国成为美国盟国的敌对国B.美国和英法有着历史的渊源C.美德资本扩张的矛盾和冲突D.德国的潜水艇战伤害了美国,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德矛盾尖锐化的根本原因是国家利益的冲突,是资本扩张的矛盾和冲突,故C项符合题意。

2.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用威尔逊的话来说:“如同一切战争一样,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源于人类的本性,源于人类领导者的弱点——自负、唯利是图和优柔寡断。

”这句话直接反映出()A.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参加国都是帝国主义国家B.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C.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国家大多是为了各自的利益而参战D.各个参战国家都是为了各自国家人民的利益而战,对交战双方来说都是非正义的,都是为各自利益而战,答案为C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参战国还有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国家,A项错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但是与题干内容不符,B项错误;各参战国都是为各自利益而战,不是为了国家人民利益而战,D项错误。

3.美国总统威尔逊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发表讲话,申明美国中立是极为冷静的判断、高贵的自制与有效的公正行动。

美国采取这一立场的目的是()A.希望英德两败俱伤,乘机扩大殖民地B.借此与双方贸易之机获取最大的利益C.国土远离欧洲战场,抵制列强插足美洲D.保持经济高速增长,避免战争破坏,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初,美国采取中立立场的主要目的是借此与双方贸易之机获取最大的利益,故B项正确;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史实来看,美国更关注自己的经济利益和世界霸权,而并非殖民地本身,排除A项;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场主要在欧洲大陆,不会蔓延到美洲和破坏美国经济,排除C、D两项。

历史练习册答案下册第7课

历史练习册答案下册第7课

历史练习册答案下册第7课一、选择题1. 以下哪项不是唐朝时期对外交流的特点?A. 丝绸之路的繁荣B. 频繁的使节往来C. 闭关锁国D. 文化艺术的广泛传播答案:C2. 唐朝时期,以下哪位人物不是著名的诗人?A. 李白B. 杜甫C. 王维D. 苏轼答案:D3. 唐朝时期,科举制度的完善对以下哪方面产生了积极影响?A. 社会等级制度的固化B. 社会阶层的流动性C. 贵族特权的加强D. 皇权的集中答案:B二、填空题1. 唐朝时期,______是科举考试中选拔官员的主要科目。

答案:进士科2. 唐朝时期,______是唐朝对外交流的重要通道。

答案:丝绸之路3. 唐朝时期,______是唐朝的首都,也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城市之一。

答案:长安三、简答题1. 简述唐朝时期对外交流的主要方式。

答案:唐朝时期的对外交流主要通过丝绸之路进行,包括商品贸易、文化交流、宗教传播等。

同时,唐朝还通过派遣使节、接纳外国使节等方式加强与周边国家的联系。

2. 描述唐朝时期科举制度的特点。

答案:唐朝时期的科举制度具有以下特点:一是考试科目多样化,包括进士、明经、明法等;二是选拔人才更加公平,打破了贵族世袭制度;三是考试内容注重实际应用,强调文才和治国理政的能力。

四、论述题1. 论述唐朝时期文化艺术的繁荣对后世的影响。

答案:唐朝时期文化艺术的繁荣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唐诗成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影响了后世的文学创作;其次,唐朝的绘画、雕塑等艺术形式也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为后世艺术家提供了丰富的借鉴;再次,唐朝的文化交流促进了中外艺术的融合,丰富了世界文化艺术的多样性。

结束语: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对唐朝时期的对外交流、科举制度以及文化艺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唐朝的开放和包容,不仅促进了自身的繁荣,也为中华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希望同学们能够从中汲取智慧,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华文化。

高一下学期阶段测试(1~9课)历史试卷(附答案)

高一下学期阶段测试(1~9课)历史试卷(附答案)

高一下学期阶段测试(1~9课)历史试卷(附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第小题1.5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把所选取答案一律填涂到答题卡上。

)1.在我国古代,“社稷”是国家的代称。

其中,“社”指土地之神,“稷”指主管五谷之神。

关于国家的这种理解,反映了我国古代()A.以农业为立国之本B.非常重视祭祀C.农业与土地的关系D.小农经济的突出特点2.据青铜器铭文,西周中后期,裘卫因经营手工业获得财富和地位,一位名叫矩的贵族用13块耕地,从裘卫那里换取了在王室仪式上穿戴的盛服和玉饰。

这一记载反映了()A.井田制度松动 B.世袭制度解体 C.抑商政策弱化 D.礼乐制度崩坏3.春秋战国时期,以家庭为单位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出现。

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A.铁犁牛耕的普及和推B.井田制的确立C.均田制的实行 D.精耕细作技术的发展4.据记载,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作坊多配有专门“技工学校”,工匠要根据不同的工种接受期限不同的技术训练和学习。

秦代《均工律》中就规定“工师善教工,故工一岁而成,新工二岁而成”。

由此可知,古代官营手工业()A.注重新技术的创新研究与推广 B.强化了对技术市场的垄断C.注重保证官营产品的质量 D.具有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5.战国文献有多处讲到,民无法生活时嫁妻卖子,但没有一条言及卖土地,这同汉以后的文献多把卖田同嫁妻鬻子连在一起,有明显不同。

这主要反映了()A.战国时期多数百姓没有土地所有权 B.汉代百姓生活更加困苦C.关于土地买卖可考的文献记载很少 D.百姓嫁妻卖子改善生活6.下表是20世纪中期以来滇池地区“滇文化墓葬”出土的器物统计。

从出土器物的特点可推断,汉代()A.中原地区的生产方式向西南推广 B.西南地区开始纳入中央统一管辖C.西南地区铁器主要依靠中原输入 D.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了有效巩固7.下表是汉代有关农业生产的文献记述。

据此可认定的历史事实是()A.汉代铁犁牛耕技术已推广 B.家庭农业生产模式已形成C.精耕细作农业得到发展 D.男耕女织生产形式确立8.《古今图书集成·职方典》中记载:“农无田者,受田于人,名为佃户;无力受田者,名为雇工。

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七考合格考试试题

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七考合格考试试题

邯郸市第三中学2018级高一第七考(合格考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国语•周语上》记载:“先王之有天下也,规方千里以为甸服(畿内之地)。

其余以均分公、侯、伯、子、男,使各有宁宇。

”“公、侯、伯、子、男”五等爵是诸侯、卿大夫中普遍存在的爵位等级表现形式之一。

“五等爵”A.其制度源头是原始社会末期的禅让制 B.决定了诸侯之间在行政上的隶属关系C.反映了封建政治等级制度的典型特征D.体现出分封制和宗法制下的政治秩序2. 清代冯桂芬在《复宗法议》中说:“宗法者,佐国家养民教民之原本也。

”该观点认为宗法制A.与分封制互为表里B.有利于社会管理C.提高了国民素质D. 弘扬了传统文化3.“秦王朝统一全国后……一种新型的国家形态和国家管理方式及政治体制由此建立起来。

”材料中所说的国家管理方式不包括A.分封制B.中央集权制C. 郡县制D.官僚政治4.公元前3世纪后期,秦统一六国后修订并完善了《秦律》;此时的罗马法律朝着万民法方向发展。

这两种法律都A.适应了统治范围扩大的需要 B.以维护地主阶级利益为目的C.体现了自然平等的法学理念D.促进了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5. 汉武帝把全国划分为十三部,每部设立一名刺史,共十三名刺史。

刺史的工作方法是“乘传周流”(“传”指公家驿站的马车;“周流”意为到处巡视),材料表明刺史制度A.加强了中央集权B.调整了地方行政区划C.以巡视的方法监察地方D.防止了官员腐败6. 唐代门下省主掌出纳帝命,审议、驳正中书省之奏议表章。

凡中书省草拟的诏令要先送门下省审议,门下省如果认为不妥,可退还中书省重拟,当时称作“封还”或“涂归”。

此外,尚书省等各官署送呈的奏章,也由门下省先行审议驳正,门下省将审核意见提供给皇帝参考。

由此可见唐代门下省A.在中央处于枢纽地位B.具有监察职能C.是中央的执行机构D.制约了皇权7.《□史·地理志·序》谓:“……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

高一历史下册课堂测试题7

高一历史下册课堂测试题7

第15课课堂知识演练近代以来,中国的交通工具发生了巨大变迁。

回答1~6题。

1.中国传统交通运输工具与近代交通运输工具的主要区别在于()A.动力不同B.运输量不同C.出现的时间不同D.适应性不同【解析】中国传统的交通运输工具,是“南方舟楫,北方马车”,近代交通工具使用的是机械动力。

【答案】 A2.近代中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的起止点是()A.唐山——胥各庄B.北京——山海关C.天津——浦口D.北京——张家口【解析】本题考查对历史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

1881年,唐山至胥各庄铁路建成通车,这是中国修建的第一条铁路。

【答案】 A3.近代铁路的修建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广泛影响,下列表述错误的是()A.给传统的手工业以极大的打击B.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C.便利了外国列强对中国的掠夺D.19世纪70年代修筑的淞沪铁路是中国保存至今的最早的铁路【解析】19世纪70年代,外国商人擅自修筑的淞沪铁路,不久被拆毁,D项表述错误。

【答案】 D4.中国新式水运业诞生的标志是()A.民间航运公司的兴起B.轮船招商局的正式成立C.北洋舰队的建立D.火轮船的发展【解析】1872年建立的轮船招商局是中国最早的新式水运企业。

【答案】 B5.“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三年内,外轮就损失了1300万两;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每年进口洋布减少10万匹。

”这说明洋务运动()A.为民族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B.能够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C.培养了一大批科技人才D.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解析】本题考查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由外轮损失1300万两,进口洋布减少10万匹,说明洋务运动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答案】 D6.下列关于我国轮船运输业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最初为外国列强所垄断B.上海轮船招商局的成立,打破了列强垄断中国水上运输业的局面C.新中国成立后,由国家统一管理D.20世纪90年代以来,轮船运输业得到快速发展【解析】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由于铁路、公路和民航业的快速发展,轮船运输业在交通中的比重逐渐下降。

高一历史下册第7课课堂测试题及答案【推荐下载】

高一历史下册第7课课堂测试题及答案【推荐下载】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高一历史下册第7课课堂测试题及答案第7课
课堂知识演练
工业革命对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回答1~4题。

1.英国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是()
A.凯伊发明飞棱
B.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
C.瓦特的改良蒸汽机投入使用
D.富尔顿发明汽船
【答案】 B
2.下图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一项发明,它的名称是()
A.珍妮纺纱机B.水力织布机
C.骡机D.飞梭
【解析】本题考查识图能力。

【答案】 A
3.工业革命期间兴起的生产组织形式是()
A.工场B.作坊
C.工厂D.机器
【答案】 C
4.工业革命产生了巨大的生产力,对世界历史产生的最根本的影响是() A.巩固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统治基础
专注下一代成长,为了孩子。

高一历史2023年下册课时练习试卷带解析及答案

高一历史2023年下册课时练习试卷带解析及答案

选择题元朝在设置行省辖区时,打破自然界限,不顾区域文化和经济的联系,将秦岭以南的汉中地区由四川划分给陕西,江西广东合为江西行省,湖南、广西、湖北并为湖广行省。

元朝的这一做法旨在A. 提高行政效率B. 创新政治体制C. 加强中央集权D. 促进民族融合【答案】C【解析】不顾区域文化和经济的联系,为行政管理带来不便,排除A;材料的主旨不是创新政治体制,排除B;秦汉以来,地理行政区划大抵依山川地形的自然界限或历史传统等因素来确定,这种安排客观上又容易被地方长官当做割据称雄的地理条件。

自元代始,行省区划不惜打破自然地理界限,不顾区域经济联系,使各行省失去了扼险而守、割据称雄的地理条件,以利于中央的控制,故选C。

促进民族融合不是材料的主要目的,排除D。

选择题唐代诏敕用黄、白麻纸书写。

普通诏敕由中书门下省用黄麻纸书写,称为“外命”。

而“凡拜免将相,号令征伐,皆用白麻”,则不经中书门下省,由皇帝直接向下传达,称为“内命”。

据此判断,“内命”的运行体制()A. 提高了决策的合理性B. 凸显了皇权至高无上C. 使宰相相互制约平衡D. 规避了官吏擅权现象【答案】B【解析】材料可知“内命”没有“经中书门下省”,说明没有经过三省程序集思广益,无法保证决策的合理性,排除A;“内命”“由皇帝直接向下传达”,体现了皇帝独断专行,皇权至高无上,故选B;既然“内命”不经中书门下省,说明“内命”与宰相无关,不可能实现宰相相互制约平衡,排除C;在专制皇权之下,不可能规避官吏擅权现象,排除D。

选择题据《元史》记载:“官吏受贿及库管侵盗,台察官知而不纠者,验其轻重罪之,中外官吏赃罪,轻者杖决,重者处死。

言官缄默,与受赃者一体论罪。

”这反映了元朝A. 严刑酷法的治国理念B. 重视监察职能的发挥C. 各级官员腐败现象严重D. 严厉惩治权臣乱政行为【答案】B【解析】材料体现“台察官”和“言官”要发挥积极的监察作用,否则要受到严厉处罚,故选B;材料体现法律的严酷性,排除A;材料突出监察官员要严密监察官员,防止其贪赃枉法,而没有涉及官员贪腐的普遍性,排除C;材料主要是要监察官员的积极有为,排除D。

历史测试七答案

历史测试七答案

历史测试七答案
一、BACBD ACABC DCCDB CDDAB DCDBB DBDAC
题号 1 2X K B 1.C O M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B A C B D A C A B C D C C D B 题号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C D D A B D C D B B D B D A C 二、31.(20分)
(1)中华民国。

(2分)
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为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8分)
(2)1924年中国国民党一大召开。

(2分)党内合作。

(2分)
(3)民族矛盾上升为社会主要矛盾。

(2分)
赢得抗战的胜利;中共力量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历史奠定基础。

(4分,其他言之
有理的答案也可。


选考部分
一、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B X k b 1 . c o
答案 B A D
D C C D C C D B A D B
m
二、
16、(1)美苏争霸(或古巴导弹事件,2分)
争霸中美国处于优势地位,苏联处于劣势地位。

(或出现两极对峙格局,2分)。

湖北省普通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模拟(七)历史试卷(含答案)

湖北省普通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模拟(七)历史试卷(含答案)

湖北省普通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模拟(七)历史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道德经》中认为治理百姓需“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恒使民无知、无欲也”。

据此判断,这一观点来源于( )A.儒家B.道家C.法家D.墨家2、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其中门下省对各部门奏抄“凡是诏救有不便者,涂而奏还”,称之“涂归”。

据此可知,门下省的职贵是( )A.草拟诏令B.审核驳回C.执行政令D.统领六部3、宋朝绢帛织锦的消耗多仰仗东南,其中苏浙一路的上供便超过全国总量的四分之一。

这一现象反映了( )A.经济重心的南移B.商业市镇的兴起C.重农抑商的取消D.赋税制度的改革4、元杂剧是综合性的舞台艺术形式,盛行于城乡之间的勾栏瓦舍,反映了市民百姓最真实的生活气息,广为流传。

元杂剧兴盛的原因主要是( )A.文化政策的宽松B.文人儒生的推崇C.市民阶层的活跃D.各族文化的交融5、《明通鉴》记载:“(上)乃命和及其王景弘等……自苏州刘家河泛海至福建,自福州五虎门扬帆,首达占城,以次遍历西南洋诸国,宣天子诏,因给赐其君长,使之朝贡,有不服者则以兵摄之。

”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 )A.经贸往来B.文化交流C.耀兵异域D.扩大疆土6、19世纪50年代,一场农民阶级为主体的革命浪潮爆发,人们迫切要求建立一种“无人不饱暖,无处不均匀”的理想社会。

这里的“革命浪潮”指的是( )A.太平天国运动B.义和团运动C.辛亥革命D.维新变法7、19世纪末,清廷在战败后不顾朝臣与民众反对,以“台湾虽重,比之京师则台轻”为由割让台湾。

与这一史实相关的近代条约是(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8、下表是1914年前后中国注册工业公司情况统计。

由表可知( )A.实业救国思想取得成功B.西方列强转向资本入侵C.中国传统自然经济复苏D.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9、20世纪初,袁世凯提出“天生孔子为万世师表”,要求民国上下“尊孔祀礼”,引起了知识分子的强烈反对,从而掀起思想界的一股浪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5课
课堂知识演练
近代以来,中国的交通工具发生了巨大变迁。

回答1~6题。

1.中国传统交通运输工具与近代交通运输工具的主要区别在于()
A.动力不同
B.运输量不同
C.出现的时间不同
D.适应性不同
【解析】中国传统的交通运输工具,是“南方舟楫,北方马车”,近代交通工具使用的是机械动力。

【答案】 A
2.近代中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的起止点是()
A.唐山——胥各庄
B.北京——山海关
C.天津——浦口
D.北京——张家口
【解析】本题考查对历史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

1881年,唐山至胥各庄铁路建成通车,这是中国修建的第一条铁路。

【答案】 A
3.近代铁路的修建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广泛影响,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给传统的手工业以极大的打击
B.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C.便利了外国列强对中国的掠夺
D.19世纪70年代修筑的淞沪铁路是中国保存至今的最早的铁路
【解析】19世纪70年代,外国商人擅自修筑的淞沪铁路,不久被拆毁,D项表述错误。

【答案】 D
4.中国新式水运业诞生的标志是()
A.民间航运公司的兴起
B.轮船招商局的正式成立
C.北洋舰队的建立
D.火轮船的发展
【解析】1872年建立的轮船招商局是中国最早的新式水运企业。

【答案】 B
5.“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三年内,外轮就损失了1300万两;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每年进口洋布减少10万匹。

”这说明洋务运动()
A.为民族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B.能够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C.培养了一大批科技人才
D.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解析】本题考查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由外轮损失1300万两,进口洋布减少10万匹,说明洋务运动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答案】 D
6.下列关于我国轮船运输业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最初为外国列强所垄断
B.上海轮船招商局的成立,打破了列强垄断中国水上运输业的局面
C.新中国成立后,由国家统一管理
D.20世纪90年代以来,轮船运输业得到快速发展
【解析】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由于铁路、公路和民航业的快速发展,轮船运输业在交通中的比重逐渐下降。

【答案】 D
中国自近代以来通讯工具发生了巨大变迁。

回答7~10题。

7.下列组合中正确的是()
A.丹麦——在上海建起第一个电报机房
B.广州——第一个电报机房
C.上海——中国第一条有线电报
D.无线电报——20世纪初民间普遍使用
【解析】第一个电报机房是丹麦的电报公司在上海建立的,故B项错;C项的地点应为台湾;当时无线电报主要用于军事目的或供官商通报,民间百姓使用得很少,故D项错。

【答案】 A
8.下列有关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影响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交通通讯事业的发展能推动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
B.交通通讯事业的发展能开阔人们的视野
C.交通通讯事业的发展对人们的思想观念不会产生影响
D.交通通讯事业的发展能加快人们的生活节奏
【解析】本题考查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影响。

C项不对,交通通讯事业的发展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

【答案】 C
9.中国逐渐形成以北京为中心、沟通各个省市的全国通讯网络是在()
A.洋务运动以后
B.辛亥革命以后
C.新中国成立以后
D.改革开放以后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识记史实的能力。

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加大了对电讯事业的投资,逐渐形成了全国通讯网络。

【答案】 C
10.截至2003年第三季度末,中国电话用户总数超过5亿,居世界第一位,其中固定电话用户和移动电话用户各占一半。

这一现象直接说明()
A.社会经济不断发展
B.通信技术发展迅速
C.当今中国人口众多
D.电话事业分属两家
【解析】A项不符合题干中“直接说明”的限制条件;C项符合社会现实,但与题干材料的含义不符;D项属于对局部现象的概括,但缺乏总体上的准确认识。

【答案】 B
11.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1)图一中德国军舰在中国出现大概会是在什么时间?理由是什么?
(2)图一和图二两幅图片形象地展示了一个什么样的深刻主题?
(3)图三说明了什么问题?
(4)图三和图四说明了什么?
【答案】(1)19世纪末20世纪初。

德国在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中成为侵略中国的急先峰,到一战结束后其侵略势力退出中国。

(2)科技落后是遭受侵略的根源。

(3)新兴的科技手段(或手机等新兴通讯手段)对中国经济发展发挥了促进作用。

(4)中国抓住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机遇,使中国很多项技术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正在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12.阅读下列图片:
请回答:
(1)依据图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铁路诞生的标志是什么?
(2)图一、图二现象的出现,说明了什么?
(3)图三的现象又说明了什么?
(4)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铁路运输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答案】(1)19世纪80年代初,清政府修筑从唐山到胥各庄的铁路,标志着中国铁路的诞生。

(2)说明随着西方交通工具的引进,中国的交通运输方式开始发生质的变化。

(3)中国的铁路交通发展到新的阶段。

(4)西方技术的引进及影响;政府的重视;经济的不断发展。

课后巩固提高
1.(2010·山东淄博一模)徐志摩在一首诗中写道:“匆匆匆!催催催!一卷烟,一片山,几点云影;一道水,一条桥,一枝橹声;一林松,一丛竹,红叶纷纷。

”“催催催!是车轮还是光阴?”诗人在这首诗中描写的交通工具应该是()
A.公共汽车B.飞机
C.火车D.轮船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是车轮还是光阴”可供选择的是汽车和火车,但依据材料信
息“匆匆匆!催催催!”可以判断这是对火车的描述。

【答案】 C
2.喷气式支线客机ARJ21—700和“和谐号”动车组列车能够研制成功,主要得益于()
①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②外国先进技术的运用
③日益强大的国力的支撑④科技人才的刻苦攻关
A.①②③④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解析】喷气式支线客机ARJ21—700和“和谐号”动车组列车分别是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客机和首列国产化时速300公里的列车,与外国先进技术关系不大。

【答案】 C
3.电视剧《闯关东》讲述了济南章丘朱家峪朱开山一家,从清末到九一八事变爆发闯关东的前尘往事。

下图是朱开山一家从山东辗转逃亡到东北途中可能用到的四种交通工具。

依据材料概括晚清时期中国交通方式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解析】《闯关东》的热播,重新勾起了人们对那段历史的关注和审视,也为历史命题提供了很多很好的素材。

要注意结合时代的特点分析原因。

【答案】(1)特点:新旧交通工具并存(或:传统的帆船、独轮车,近代的小火轮、火车同时使用)。

(2)原因:①近代西方列强的侵略加剧了中国的贫困,阻碍社会发展;
②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与示范;
③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与发展;
④政府及各阶层人士的提倡与推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