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第二课堂课件(一):三纲五常

合集下载

三纲五常 幻灯

三纲五常 幻灯

昏礼
• (1)纳采:采,即采择。纳采礼,男家派媒 人向女家提亲,女家同意后,男家备礼至女 家求婚。求婚的礼物是雁。 • (2)问名:男家派媒人持雁为礼到女家询问 女子的名字,问名的目的是便于男家在家庙 中卜问婚姻的吉凶(同性不婚) • (3)纳吉:男家获得吉兆后,派媒人持雁为 礼告知女家。
• (4)纳徵:徵即成。是男家派使者送给女家 的聘礼。聘礼有玄纁(红黑帛五匹)、束帛 (浅红帛五匹)、俪皮(鹿皮两张),聘礼的 厚薄依等级而定。纳徵礼类同于今天的订婚。 • (5)请期:男家卜得迎娶吉日,持雁为礼告 知女家。为表示对女家的尊重,男家不直接告 诉女家迎娶吉日,而先请于女家,然后告之, 故称请期。 • (6)亲迎:亲迎是昏礼中的重头戏。迎新成 员有新婿及随从。黄昏去,抢亲之礼,阴阳的 角度
五伦
五伦:古人所谓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五 种人伦关系。用忠、孝、悌、忍、善为‚五伦‛ 关系准则。
孟子认为:君臣之间有礼义之道,故应忠;父子 之间有尊卑之序,故应孝,兄弟手足之间乃骨肉 至亲,故应悌;夫妻之间挚爱而又内外有别,故 应忍;朋友之间有诚信之德,故应善;这是处理 人与人之间伦理关系的道理和行为准则。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季氏旅于泰山,子谓冉有曰:汝弗能救与?"对曰:"不 能."子曰;呜呼!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
魯哀公問於孔子曰:「子從父命,孝乎?臣從君 命,貞乎?」三問,孔子不對。孔子趨qu出以語子貢 曰:「鄉者,君問丘也,曰:『子從父命,孝乎?臣 從君命,貞乎?』三問而丘不對,賜以為何如?」子 貢曰:「子從父命,孝矣。臣從君命,貞矣,夫子有 奚對焉?」孔子曰:「小人哉!賜不識也!昔萬乘之 國,有爭臣四人,則封疆不削;千乘之國,有爭臣三 人,則社稷不危;百乘之家,有爭臣二人,則宗廟不 毀。父有爭子,不行無禮;士有爭友,不為不義。故 子從父,奚子孝?臣從君,奚臣貞?審其所以從之之 謂孝、之謂貞也。」

三纲五常 幻灯

三纲五常 幻灯

不死。”曰:“未仁乎?”子曰:“ 桓公九合诸

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 。如其仁。”
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
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
侯,一匡天下 ,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
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
渎而莫之知也?”


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讱。’曰:
五伦
五伦:古人所谓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五 种人伦关系。用忠、孝、悌、忍、善为“五伦” 关系准则。
孟子认为:君臣之间有礼义之道,故应忠;父子 之间有尊卑之序,故应孝,兄弟手足之间乃骨肉 至亲,故应悌;夫妻之间挚爱而又内外有别,故 应忍;朋友之间有诚信之德,故应善;这是处理 人与人之间伦理关系的道理和行为准则。

• “雍也仁而不佞。”子曰:“焉用佞?御 人以口给,屡憎于人,不知其仁。焉用 佞?”
• 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 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 焉而已矣.
• 原宪问:克伐怨欲不行焉,可以为仁乎?”孔 子曰:“可以为难矣,仁则 吾弗知也.”
•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 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三纲五常
冰经 涤涵小友
三纲五常出处
• 《春秋繁露》:推崇公羊学,发挥“春秋大一 统”之旨,阐述了以阴阳五行、黄老之学为 骨架,以天人感应为核心的哲学
• 孔子曾提出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和仁义礼 智等伦理道德观念。
• 孟子进而提出“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 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的“五伦”道 德规范。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季氏旅于泰山,子谓冉有曰:汝弗能救与?"对曰:"不 能."子曰;呜呼!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

三纲五常

三纲五常

三纲五常三纲五常(纲常)是中国儒家伦理文化中的架构。

三纲、五常来源于西汉董仲舒的《春秋繁露》一书,但最早渊源于孔子。

何晏在《论语〃为政》:“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中集解:“马融曰:‘所因,谓三纲五常也。

”。

这种名教(名份与教化)观念是儒家政治思想的重要组成,即通过上定名份来教化天下,以维护社会的伦理纲常、政治制度。

简介三纲五常,发音 sān gāng wǔ cháng英文 the three cardinal guides (ruler guides subject, father guides son and husband guides w ife) and the five constant virtues (benevolence; righteousness, propriety, wisdom and fidelity) as specified in the feudal ethical code出处:《论语〃为政》“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何晏集解:“马融曰:‘所因,谓三纲五常也。

”“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是指“仁、义、礼、智、信”。

▲“三纲”是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要求为臣、为子、为妻的必须绝对服从于君、父、夫,同时也要求君、父、夫为臣、子、妻作出表率。

它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君臣、父子、夫妇之间的一种特殊的道德关系。

▲“五常”即仁、义、礼、智、信,是用以调整、规范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等人伦关系的行为准则。

名教观念是儒家政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名即名份,教即教化,名教即通过上定名份来教化天下,以维护社会的伦理纲常、政治制度。

泊静子曰:上文所引《论语〃为政》语,何晏集解所引马融注,实已为汉人之见解,不得谓之为孔子之本意。

故概述中所谓“源于孔子”,实为臆造。

三纲五常出处▲董仲舒在先秦儒家“五伦”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一套维护封建等级制度的三纲五常论。

中国古代的三纲五常思想

中国古代的三纲五常思想
影响政治制度:三纲五常对古代政治制度产生了影响,如君主集权、官僚制度等。
塑造民族性格:三纲五常对古代民族性格产生了影响,如勤劳、节俭、谦逊等。
三纲五常对古代政治制度 的影响
君臣关系:强调君主集权, 臣子服从
父子关系:强调父权至上, 子女孝顺
夫妻关系:强调夫权主导, 妻子顺从
政治制度:以三纲五常为 基础,建立严格的等级制 度和道德规范
实践应用:将 三纲五常的理 念应用到实际 生活和工作中, 推动社会和谐
发展
三纲五常在未来社会的展 望
三纲五常的传承: 在现代社会中, 三纲五常仍然具 有重要的道德规 范作用,可以指 导人们的行为和 价值观。
三纲五常的创新: 随着社会的发展 和变化,三纲五 常也需要不断地 创新和发展,以 适应现代社会的 需求。
三纲五常的观念可能引发性别 歧视、年龄歧视等问题,与现 代社会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等原则相违背
三纲五常的观念可能限制个人 的发展和创新,与现代社会的 进步理念相冲突
批判三纲五常的声音与观 点
批判者认为三纲五常思想过于保守,限制了人们的自由和个性发展。
有人认为三纲五常思想过于强调家庭和社会秩序,忽视了个人的权利和尊严。
发展:春秋战国时 期,儒家思想得到 广泛传播
完善:汉朝时期, 董仲舒提出“三纲 五常”理论
影响:成为中国古 代社会的道德准则 ,影响深远
三纲五常在古代社会中的 地位
三纲五常是古代社会的道德准则,被视为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工具。
三纲五常强调家庭、社会和国家的关系,强调个人对家庭、社会和国家的责任和义务。
忠诚:在现代社会中, 忠诚仍然是一种重要 的品质,无论是在工 作还是在人际关系中。
孝顺:在现代社会中, 孝顺仍然是一种重要 的价值观,尤其是在 家庭关系中。

【精品课件教案PPT】 创立三纲五常的伦理家 董仲舒共28页PPT

【精品课件教案PPT】 创立三纲五常的伦理家 董仲舒共28页PPT
1、不要轻言放弃,否则对不起自己。
2、要冒一次险!整个生命就是一场冒险。走得最远的人,常是愿意 去做,并愿意去冒险的人。“稳妥”之船,从未能从岸边走远。-戴尔.卡耐基。
梦 境
3、人生就像一杯没有加糖的咖啡,喝起来是苦涩的,回味起来却有 久久不会退去的余香。
【精品课件教案PPT】 创立三纲五常的伦 4、守业的最好办法就是不断的发展。 5、当爱不能完美,我宁愿选择无悔,不管来生多么美丽,我不愿失 去今生对你的记忆,我不求天长地久的美景,我只要生生世世的轮 回里有你。 理家 董仲舒
谢谢!
36、自己的鞋子,自己知道紧在哪里。——西班牙
37、我们唯一不会改正的缺点是软弱。——拉罗什福科
xiexie! 38、我这个人走得很慢,但是我从不后退。——亚伯力做你应该做的事吧。——美华纳
4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历史第二课堂课件(一):三纲五常

历史第二课堂课件(一):三纲五常

• • • •
四、理论发展 1、董仲舒在先秦儒家“五伦”观念。 2、班固“二纲”、“六纪”的伦理金条。 3、朱熹三纲五常。
• 五、对历史文化的影响 • 1、三纲五常观念起到了一定的维护社会秩序、 规范人际关系的作用。 • 例:可是像我这样出身名门,幼读诗书,对圣 人三纲五常之教,不敢稍忘。(姚雪垠《李自 成》) • 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 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三字 经》)
• 六、批判地继承 • 三纲五常为封建阶级统治和等级秩序的神圣 性和合理性而辩护,成为中国封建专制主义统治 的基本理论,为历代封建统治阶级所维护和提倡。 它们作为封建社会的最高道德原则和观念,被写 进封建家族的族谱中,起着规范、禁锢人们思想、 行为的作用。2000多年来,它一直影响着中国人 的国民性。当然,这种思想在一定时期也起到了 维护社会秩序、规范人际关系的作用,如其提倡 孝道,诚信至今仍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我们应该 批判地继承。
• 三、五常 • “五常”即仁、义、礼、、信,是用以调整、 规范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等人伦关系 的行为准则。 • “五常”又称“五典”,即五种行为规则。语出 《尚书·泰誓下》:“狎辱五常”。唐孔颖达疏 云:“五常即五典,谓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 孝。” • 常是不变的意思,这里指一定准则。五常就是五 条准则,也叫“五伦”。这是封建礼教。
• 2、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 们的自然欲求,产生了消极影响。 • 例: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每叶上都写 着“仁义道德”几个字。仔细看了半夜, 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宇, 是“吃人”。(鲁迅《狂人日记》) • 3、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积极作用:如重 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自我 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 史使命等。

三纲五常

三纲五常

蒃基本信息莁读音膆sān gāng wǔ cháng螄含义蒃三纲五常:三纲即“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五常指“仁、义、礼、智、信”。

螂袈三纲五常螇2详细解释薃三纲衿三纲:君臣义,即君臣之间要讲信义;父子亲;夫妇顺,即夫妻要和顺。

《礼纬·含文嘉》云:三纲,谓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矣。

五常(1)五常:仁、义、礼、智、信。

五常又称“五典”,即五种行为规则。

语出《尚书·泰誓下》:“狎辱五常”。

[唐]孔颖达疏云:“五常即五典,谓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

”(2)五常:另一说为“五伦”,即古人所谓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五种人伦关系。

用忠、孝、悌、忍、善为“五伦”关系准则。

孟子认为:君臣之间有礼义之道,故应忠;父子之间有尊卑之序,故应孝,兄弟手足之间乃骨肉至亲,故应悌;夫妻之间挚爱而又内外有别,故应忍;朋友之间有诚信之德,故应善;这是处理人与人之间伦理关系的道理和行为准则。

演变董仲舒的“五伦”三纲、五常这两个词,来源于西汉董仲舒的《春秋繁露》一书。

但作为一种道德原则、规范的内容,它渊源于先秦时代的孔子。

孔子曾提出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和仁义礼智等伦理道德观念。

孟子进而提出“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的“五伦”道德规范。

董仲舒按照他的大道“贵阳而贱阴”的阳尊阴卑理论,对五伦观念作了进一步的发挥,提出了三纲原理和五常之道。

董仲舒认为,在人伦关系中,君臣、父子、夫妻三种关系是最主要的,而这三种关系存在着天定的、永恒不变的主从关系:君为主、臣为从;父为主,子为从;夫为主,妻为从。

亦即所谓的“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这三纲。

三纲皆取于阴阳之道。

具体地说,君、父、夫体现了天的“阳”面,臣、子、妻体现了天的“阴”面;阳永远处于主宰、尊贵的地位,阴永远处于服从、卑贱的地位。

董仲舒以此确立了君权、父权、夫权的统治地位,把封建等级制度、政治秩序神圣化为宇宙的根本法则。

国学常识(三)———三纲五常

国学常识(三)———三纲五常

国学常识(三)———三纲五常三纲五常(纲常)是中国儒家伦理文化中的重要思想,儒教通过三纲五常的教化来维护社会的伦理道德、政治制度,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图片发自简书App“三纲”,即所谓“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纲”的本义为提网的总绳,其比喻义为事物中占据支配和控制地位的关键成分。

“三纲”的提法并非出于儒家,而是始于韩非:“臣事君,子事父,妻事夫,三者顺则天下治,三者逆则天下乱,此天下之常道也。

”孔子对君臣关系的看法是:“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而孟子则认为:“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可见,孔子、孟子所言的君臣关系是相互的、双向的对等关系,而韩非所言的君臣关系以及父子关系、夫妻关系则是单向的、一方对另一方具有控驭权的服从关系。

韩非将君臣完全对立起来,倡扬权术和法制的重要性,而儒家则强调亲情和仁义是维持社会关系的根本。

“三纲”的正式提出者是西汉时期的董仲舒,他在《春秋繁露》中说:君臣、父子、夫妇之义,皆取自阴阳之道:君为阳,臣为阴;父为阳,子为阴;夫为阳,妻为阴。

”又言:“阴者阳之合,妻者夫之合,子者父之合,臣者君之合。

”“合”,是配合的意思,也就是被支配的一方。

这也就是后来统驭中国社会思想两千余年的“王道三纲”。

而三纲成为封建统治者用于奴化人民的工具,则在宋明以后。

以等级名分教化社会的观点被称作“天理”,成为禁锢人们言行的桎梏。

如违犯封建伦理纲常,即被视为“罪人”。

这种说法扭曲了孔子“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夫夫、妇妇'之说。

其核心是从于正理或无条件服从于上下关系,三纲立足于关系下的服从,而孔子立足于正理,倡导无论地位都该依正理尽本分。

“三纲”虽然打着儒家的旗号,但与孔孟之学相去甚远,实则是后来君主专制社会的思想家为迎合政治需要而制定的伦理规范。

图片发自简书App五常:仁、义、礼、智、信。

中国古代礼仪三纲五常

中国古代礼仪三纲五常

中国古代礼仪三纲五常礼仪一直是我国注重点,中国古代礼仪中,三纲五常你了解的有多少呢?下面由店铺给大家整理了中国古代礼仪三纲五常相关知识,希望可以帮到大家!中国古代礼仪三纲五常“三纲五常”是儒家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重要伦理原则和道德规范。

“三纲”是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要求为臣、为子、为妻的必须绝对服从于君、父、夫,同时也要求君、父、夫为臣、子、妻作出表率。

它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君臣、父子、夫妇之间的一种特殊的道德关系。

“五常”即仁、义、礼、智、信,是用以调整、规范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等人伦关系的行为准则。

三纲五常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道德原则和规范。

三纲、五常这两个词,来源于西汉董仲舒的《春秋繁露》一书。

但作为一种道德原则、规范的内容,它渊源于先秦时代的孔子。

孔子曾提出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和仁义礼智等伦理道德观念。

孟子进而提出“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的“五伦”道德规范。

董仲舒按照他的大道“贵阳而贱阴”的阳尊阴卑理论,对五伦观念作了进一步的发挥,提出了三纲原理和五常之道。

董仲舒认为,在人伦关系中,君臣、父子、求全责备三种关系是最主要的,而这三种关系存在着天定的、永恒不变的主从关系:君为主、臣为从;父为主,子为从;夫为主,妻为从。

亦即所谓的“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这三纲。

三纲皆取于阴阳之道。

具体地说,君、父、夫体现了天的“阳”面,臣、子、妻体现了天的“阴”面;阳永远处于主宰、尊贵的地位,阴永远处于服从、卑贱的地位。

董仲舒以此确立了君权、父权、夫权的统治地位,把封建等级制度、政治秩序神圣化为宇宙的根本法则。

董仲舒又认为,仁、义、礼、智、信五常之道则是处理君臣、父子、夫妻、上下尊卑关系的基本法则,治国者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

在他看来,人不同于其他生物的一个重要特点,在于人类具有与生俱来的五常之道。

坚持五常之道,就能维持社会的稳定和人际关系的和谐。

从宋代朱熹开始,三纲五常联用。

中国古代礼仪三纲五常

中国古代礼仪三纲五常

中国古代礼仪三纲五常礼仪一直是我国注重点,中国古代礼仪中,三纲五常你了解的有多少呢?下面由店铺给大家整理了中国古代礼仪三纲五常相关知识,希望可以帮到大家!中国古代礼仪三纲五常“三纲五常”是儒家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重要伦理原则和道德规范。

“三纲”是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要求为臣、为子、为妻的必须绝对服从于君、父、夫,同时也要求君、父、夫为臣、子、妻作出表率。

它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君臣、父子、夫妇之间的一种特殊的道德关系。

“五常”即仁、义、礼、智、信,是用以调整、规范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等人伦关系的行为准则。

三纲五常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道德原则和规范。

三纲、五常这两个词,来源于西汉董仲舒的《春秋繁露》一书。

但作为一种道德原则、规范的内容,它渊源于先秦时代的孔子。

孔子曾提出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和仁义礼智等伦理道德观念。

孟子进而提出“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的“五伦”道德规范。

董仲舒按照他的大道“贵阳而贱阴”的阳尊阴卑理论,对五伦观念作了进一步的发挥,提出了三纲原理和五常之道。

董仲舒认为,在人伦关系中,君臣、父子、求全责备三种关系是最主要的,而这三种关系存在着天定的、永恒不变的主从关系:君为主、臣为从;父为主,子为从;夫为主,妻为从。

亦即所谓的“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这三纲。

三纲皆取于阴阳之道。

具体地说,君、父、夫体现了天的“阳”面,臣、子、妻体现了天的“阴”面;阳永远处于主宰、尊贵的地位,阴永远处于服从、卑贱的地位。

董仲舒以此确立了君权、父权、夫权的统治地位,把封建等级制度、政治秩序神圣化为宇宙的根本法则。

董仲舒又认为,仁、义、礼、智、信五常之道则是处理君臣、父子、夫妻、上下尊卑关系的基本法则,治国者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

在他看来,人不同于其他生物的一个重要特点,在于人类具有与生俱来的五常之道。

坚持五常之道,就能维持社会的稳定和人际关系的和谐。

从宋代朱熹开始,三纲五常联用。

成语系列课件模板-三纲五常

成语系列课件模板-三纲五常
: 清规戒律、三从四德。
谢谢!
三纲五常 sān gāng wǔ cháng
成语课件模板
成语课件:三纲五常
用法: 联合式;作主语、宾语;指封建的道德规 范。
成语课件:三纲五常
解释: 三纲: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五常:指仁、义、礼、智、信。封建礼教 提倡的人与人之间的道德规范。
成语课件:三纲五常
出处: 先秦·孔子《论语·为政》:“周因于殷 礼,所损益可知也”。何晏集解:“马融 曰:‘所因,谓三纲五常也。’”。
成语课件:三纲五常
举例: 先生九经皆通,无书不读,岂不晓~之理? (元·贾仲名《萧淑兰》第二折)。
成语课件:三纲五常
典故:
春秋时期,孔子带领弟子周游列国碰壁后, 在冉求的帮助下回到了鲁国,他与季康子 是不相为谋。于是专心著述,编辑整理 《诗》《书》《礼》《乐》《春秋》,同 时又开坛讲学,与弟子们坐而论道,正式 总结出三纲五常等社会规范。

被阉割的《三纲五常》

被阉割的《三纲五常》

被阉割的《三纲五常》《三纲五常》,三纲原文如下:君为臣纲,君不正,臣投他国。

国为民纲,国不正,民起攻之。

父为子纲,父不慈,子奔他乡。

子为父望,子不正,大义灭亲。

夫为妻纲,夫不正,妻可改嫁。

妻为夫助,妻不贤,夫则休之。

五常为:爱之仁,正之义,君之礼,哲思智,情同信。

(出自《韩非子·忠孝》)(我们常说的“五常”、还有一个比较普遍说法,五常是“仁、义、礼、智、信”。

)此为中国儒家伦理文化中的重要思想《三纲五常》原文,由此可见中华传统文化 ️三纲宣讲的是:君义、国正、父慈、夫和、子正、妻贤、君臣义、父子亲、夫妇和,又说如果君不义、国不正、父不慈、夫不和、子不正、妻不贤,则臣可叛君、民可攻国、子可逃父、父可惩子、妻可离夫、夫可休妻。

据资料记载,三纲五常既有儒家的观念,也有法家观念。

东汉马融将“三纲”同“五常”相提并论,合称为“三纲五常”,造成了人们对孔孟之道的误解。

不得不说传统文化还是很全面的,但是为什么在具体的教导过程中就只片面强调:臣必须要忠于君;子必须要孝于父;妻必须要顺于夫了呢?实际上古代也是反对愚忠愚孝的,看看完整版的三纲五常:这里没有纯粹的忠孝,都是相对的,我们平时看到都是阉割版的。

孔子从没要求“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孔子有言:“君待臣以礼,臣事上以忠”。

孟子则更进一步阐述:“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孟子˙离娄下》第三章)不是古人愚昧迂腐,实为今人不学无术;不是孔孟之道险恶,实为有人蓄意曲解。

结论很显然。

中华文化被那些既得利益者们有意识的阉割了,目的是为了树立起绝对的权威以维护自身的权益,其用心卑鄙、狭隘、自私,其作为傲慢而残酷。

梁启超说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统治者名曰“君主”,实为“民贼”,意在于此吧!。

【成语故事】三纲五常

【成语故事】三纲五常

【成语故事】三纲五常古代中国的儒家思想中有一套重要的伦理道德准则,即"三纲五常"。

三纲指的是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指的是仁、义、礼、智、信。

这些准则被看作是社会秩序和个人道德的基石,对于中国古代社会的稳定和文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古代中国社会,君臣、父子、夫妻等关系是十分重要的。

而个体在这些关系中所扮演的角色也是有规范的。

君主作为国家的统治者,就如同父亲一样,应该关心百姓的福祉,体恤百姓的疾苦,以仁爱的态度对待臣民。

而臣子则应该忠诚地侍奉君主,尽心尽力为国家和人民服务。

子女则应该尊敬父母,孝敬他们,并承继家族的衣钵。

夫妻之间应该互相尊重,相互关怀,共同经营家庭。

除了三纲,五常的准则也是非常重要的。

仁,即为仁爱,指的是对人的关爱和善良的品质。

义即正义,指的是遵守道德规范,做到公正无私。

礼即为礼仪,倡导人们守礼仪、尊重传统风俗,以维护社会秩序。

智即智慧,要求人们具备批判思维和辩证思维的能力,以明辨是非,做出明智的决策。

信即诚信,要求人们言行一致,言出必行,讲真话,做诚实守信的人。

"三纲五常"的意义不仅仅在于指导个人的行为,更重要的是塑造了一个和谐的社会秩序。

在这种秩序下,人们可以相互依存、互相尊重,从而形成稳定的社会关系。

君臣、父子、夫妻的角色都得到规范,使得社会中的权力和责任能够有序地进行。

而五常的准则则引导个体的行为,让人们在道德准则的指引下,做出正确的选择。

一个社会如果缺乏这样的准则,就可能陷入混乱和无序。

君臣关系可能被滥用,致使国家无法治理,社会无法安宁。

家庭关系可能破裂,父母子女之间可能互不相信,夫妻关系可能变得不稳定。

在这样的情况下,社会秩序就无法得到维护,人们之间的信任和团结也会受到严重的破坏。

"三纲五常"的思想被看作是中国社会发展历程中的一种重要思想,不仅有助于个体的成长和发展,更有助于整个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在当代中国,"三纲五常"的精神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教育和社会建设中仍然需要加以传承和弘扬。

【成语故事】三纲五常

【成语故事】三纲五常

【成语故事】三纲五常
三纲五常,是中国封建社会中的一种思想体系。

它强调了家庭、社会和国家三个不同的层面上应该遵守的规范和常识,同时也是中国传统道德和文化的核心之一。

“三纲”指的是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在封建社会中,各个阶层都有自己的职责与义务,三纲则是贯穿这个社会体系的重要纽带之一。

君臣关系中,君主有权力与责任,而臣子则要忠诚于君主。

父子关系中,父亲对子女的教育、抚养和照顾,子女则要顺从父亲的指示,尊重父母。

夫妻关系中,夫妻间应该相互尊重、互相帮助,共同生活、发展家庭。

“五常”是仁、义、礼、智、信。

它们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视为道德、文化和政治的准则,也是一种为人处世的指南。

仁是指人之善心、慈悲、宽容和爱心。

义是指人应该讲究公正、廉洁,不偏私、不亏欠。

礼是指人应该遵循的社会规范,体现了尊卑、敬重和感恩的重要价值。

智是指人应该有足够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社会做出贡献。

信是指人必须言行一致,保持真实可靠的品德。

三纲五常是中国封建社会中非常重要的治国思想。

它强调了尊重传统、维护家庭、促进社会和国家发展的重要性,是中国古代精神文化和文明的卓越代表。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也可以通过遵循三纲五常这些准则来提高自己的道德品质,走向更加有意义的人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东实验中学顺德学校历史第二课堂 中国传统文化要略》 《中国传统文化要略》
三纲五常
• 一、什么是三纲五常 • 三纲五常(纲常) 三纲五常(纲常)是中国儒家伦理文化中的 架构。三纲、五常来源于西汉董仲舒的《 架构。三纲、五常来源于西汉董仲舒的《春秋繁 一书,但最早渊源于孔子。何晏在《论语·为 露》一书,但最早渊源于孔子。何晏在《论语 为 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中集解: 政》:“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中集解: 马融曰: 所因,谓三纲五常也。 “马融曰:‘所因,谓三纲五常也。”。这种名 名份与教化) 教(名份与教化)观念是儒家政治思想的重要组 即通过上定名份来教化天下, 成,即通过上定名份来教化天下,以维护社会的 伦理纲常、政治制度。 三纲” 伦理纲常、政治制度。“三纲”即“君为臣 ”“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五常” 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是指 “仁、义、礼、智、信”。
• 六、批判地继承 • 三纲五常为封建阶级统治和等级秩序的神圣 性和合理性而辩护,成为中国封建专制主义统治 的基本理论,为历代封建统治阶级所维护和提倡。 它们作为封建社会的最高道德原则和观念,被写 进封建家族的族谱中,起着规范、禁锢人们思想、 行为的作用。2000多年来,它一直影响着中国人 的国民性。当然,这种思想在一定时期也起到了 维护社会秩序、规范人际关系的作用,如其提倡 孝道,诚信至今仍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我们应该 批判地继承。
• 二、三纲 • “三纲”是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 三纲”是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 夫为妻纲” 要求为臣、为子、 夫为妻纲”,要求为臣、为子、为妻的必 须绝对服从于君、 同时也要求君、 须绝对服从于君、父、夫,同时也要求君、 夫为臣、 妻作出表率。 父、夫为臣、子、妻作出表率。它反映了 封建社会中君臣、父子、 封建社会中君臣、父子、夫妇之间的一种 特殊的道德关系。 特殊的道德关系。
• 三、五常 • “五常”即仁、义、礼、智、信,是用以调整、 规范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等人伦关系 的行为准则。 • “五常”又称“五典”,即五种行为规则。语出 《尚书·泰誓下》:“狎辱五常”。唐孔颖达疏 云:“五常即五典,谓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 孝。” • 常是不变的意思,这里指一定准则。五常就是五 条准则也叫“五伦”。这是封建礼教。
• 2、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 们的自然欲求,产生了消极影响。 • 例: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每叶上都写 着“仁义道德”几个字。仔细看了半夜, 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宇, 是“吃人”。(鲁迅《狂人日记》) • 3、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积极作用:如重 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自我 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 史使命等。
• • • •
四、理论发展 1、董仲舒在先秦儒家“五伦”观念。 2、班固“二纲”、“六纪”的伦理金条。 3、朱熹三纲五常。
• 五、对历史文化的影响 • 1、三纲五常观念起到了一定的维护社会秩序、 规范人际关系的作用。 • 例:可是像我这样出身名门,幼读诗书,对圣 人三纲五常之教,不敢稍忘。(姚雪垠《李自 成》) • 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 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三字 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