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设计:如何超越教材

合集下载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使用教材、超越教材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使用教材、超越教材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使用教材、超越教材教材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依据,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和再创造。

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语文教学中具有大量具体形象的、带有个人情感和主观色彩的内容。

所以,语文教学特别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吃透教材的精神实质,并且在尊重教材的前提下,灵活恰当地对教材实行再加工、再处理。

教师不是教教材,而是要用教材教。

这不但是一个教学理念的转变问题,更是一个教学实践的操作问题。

对教师来说,既要使用教材,又要超越教材。

本文以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教材为例,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调整教材顺序要使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违背学生的身心发展和理解发展规律组织教学是行不通的。

所以处理教材时,我们要确定好教学内容的“顺序”。

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中的课文都是围绕“观察和发现”这个主题的。

一切教学活动都要围绕“协助学生理解观察的重要性、学会观察的方法、形成观察的水平和习惯”这个目的去展开。

为了完成本组的训练任务、达到训练目的,进入第二单元课文教学之前我就调整了教材顺序,在组织学生了解单元主题后,我先将易于操作的“泡豆子”,观察豆子变化的学习任务布置下去,指导学生泡豆子的方法,给学生留足观察、实践的时间,让学生从直观上把握植物生长变化过程、深切的体会到植物生长变化规律,为进一步学习本组课文,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奠定学习基础,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观察自然、体味生活的兴趣。

二、调整教材内容教材的普适性决定了语文教材有取舍增删的空间。

所以,教师可根据学校、教师自身、本班学生的实际特点选用教材内容,并以此来确定自己的教学内容。

(一)增补教材内容因为教材的相对稳定性,使得教材内容可能相对滞后于时代的发展。

但作为一门人文性学科,语文课的教学内容则必须紧跟时代和社会的变化与发展步伐。

这时,教师能够在使用教材时,适当补充与教材内容紧密联系、切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内容。

在教学第五单元《长城》一课时,鉴于我班学生生活经验的限制,我在课前搜集了很多相关长城的资料、视频。

活用教材超越教材

活用教材超越教材

活用教材超越教材数学教材是数学知识的重要载体,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工具。

随着新课程实验教材的实施,我们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既要尊重教材,又不能拘泥于教材,要防止教学中机械地“以教材为本,以教案为本”。

我们提倡在教学过程中贯彻课改的基本理念:教育要以人为本,教育要促进人的发展,要关注学生,关注过程,关注发展。

这就要求老师既应以实验教材为主要依据,也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灵活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

那么,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呢?对新课程实验教材实施的过程中,我体会到教师要立足于教材,超越教材,遵循的原则是“脑中有课标、心中有教材、眼中有学生”,避免盲目改编浪费工夫。

因此,使用教材时,我认为应该考虑到以下几方面的结合。

一、与学生学习兴趣相结合,让学生主动地学习众所周知,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最实际的内驱力,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体验。

因此,教师在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时,应该关注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教学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指也:“教材的创造应有助于确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够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数学活动。

”于是,我充分挖掘教材中潜在的因素,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让学生把学习当成一种兴趣,变传统的“要我学”为“我要学”“我想学”。

如,在教学加减法《小小图书馆》时,我把教材中的情境图改为实际借书情境。

在课前组织部分学生当图书馆管理员,其余同学可以自由借走喜爱的图书。

上课时,学生根据管理员汇报借书的数目,非常感兴趣地提出许多数学问题,并且积极地动手、动脑、动口解决问题。

特别在解决“自己喜爱的图书还剩几本?”时,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也获得了良好的情感体验。

例如,新教材中“分一分与除法”,教材中是先教学除法的含义,再出示除法算式,相对枯燥。

我进行尝试,从连减的算式直接引出除法算式。

灵活地使用教材 创造性地超越教材论文

灵活地使用教材  创造性地超越教材论文

灵活地使用教材创造性地超越教材摘要:《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促使学生主动发展,全面发展,终身发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做到利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做到了解学生,研究学生,分析学生,激励学生,做到根据数学课程目标的达成,付出针对性极强的创造性劳动。

关键词:创造性;教材灵活运用;享受学习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1)11-217-01一、灵活地使用教材在现行教科书中往往有这样的情况不同的两册书对同一类题目的解答中的统一环节。

要表达的意思也相同,但文字的表述上发生了变化,学生心里产生疑惑,提出按照前面教材中的表达方式解答后面教材中的同类题目,不行吗?我的的回答是肯定的。

如,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教科书数学第六册第64页例6:一个数除以48得15,这个数是多少?在用列方程解答这道题,假设未知数时,形式是“设要求的数是x”而到了第八册第16页例4:一个数的6倍减去35,差是13,求这个数。

在用列方程的方法解答这道题,假设未知数时,形式是“设这个数是x。

”如果我们死套教科书,在第六、七册中用列方程的方法解这类题目时,就按第六册第64页例6的表达形式设未知数,到了第八册就按第16页例4的表达形式设未知数。

这样做不光给学生在死记形式上增加负担,而且束缚了学生的思维,误导学生形成只有按教科书上的形式做才对的思想。

所以对于这样的情况,我给学生的答复是:这两种表达形式都对,只要意思表达得准确,形式不局限。

又如,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教科书数学第八册第92页例5,求28和42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教科书上分别列出短除式,求这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

引导学生研究这个例题,找出了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异同点,学生提出:以后遇到这样题目,只列一个短除式,分别求这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不行吗?我的回答是肯定的,并表扬了他。

钻研教材 深化教材 超越教材

钻研教材 深化教材 超越教材

钻研教材深化教材超越教材王荐邓峰无锡市东林中学214002教材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依据,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和再创造。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我国实行“一纲多本”,这为各地因地制宜选用教材提供了可能性,但这并不能降低教材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对教师来说,首先还是要重提钻研教材,继而深化教材,最终实现超越教材。

1、钻研教材新一轮课改实验已成为当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热点和焦点。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教材改革势在必行,但任何改革都是继承和发展的矛盾运动,改革永远包含合理的继承。

作为一线教师首先应虚心地、深入地钻研教材,在实践中挖掘教材的优势,充分发挥教材的工具性、指导性,用足用好教材资源,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发现教材的不足和局限性,才能进一步完善它、丰富它。

目前,课程改革,要求教师积极参与课程的开发(特别是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这其中就包括教材的编写。

它能促使教师从课程的实施者转化为课程的开发者、构建者,但这些丝毫没有降低对教师钻研教材的要求,我们有必要重提钻研教材。

因为教材毕竟是教材编写人员集体智慧的结晶,凝聚着他们辛勤的汗水。

作为一线教师,在钻研教材时应做好以下几点:1.1 整体把握:首先要通读中学全部生物学教材(包括初高中),只有通读了全部教材才能对教材有一个整体把握和了解。

高中教师研读初中课本有助于了解学生知识储备,初中教师研读高中教材有助于准确掌握教学要求,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在此基础上教师应对照课标,仔细体会教材对课标的具体阐述,通过研读课标和教材,确立中学生物学的知识体系,做到既见主干,又见枝叶。

只有通读全部教材,教师才能心怀全局,居高临下,正确掌握各部分知识在知识体系中的作用:哪些是开宗明义的、哪些是精彩压轴的,哪些是相对独立的,哪些是前后联系、承前启后的,哪些应浓墨重彩,哪些应删繁就简。

1.2 深入钻研:深入钻研是对具体章节而言,应深入思考以下问题:本章节在教材中的地位;本章节的教学任务(包括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本章节要求学生具备哪些知识基础,还要补充哪些知识,重点如何突出,难点如何突破,理论与实际的结合点在哪,开发智力、发展能力的切入点在哪,培养学生学习方法的最佳点在哪等等。

教师超越教材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教师超越教材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理解 , 又要高居教材之上审视正在使用 的教材 。只有 当教师将 自 己变成教材 的主人 , 不 将 自己的视域 禁锢于教材文 本之 中, 教师 才能创造性地使 用教材 , 对学生进行 有价值 的引导 , 使学 生学到 的知识具有 立体感 、 层级感和连续性 。
2 把 握 教 材 知 识 内容 的 纵 横 向的 关 系
眼 光 来 审视 创 造 性 的使 用 教 材 。 关键词 : 理解教材 创 造性使 用教材 超越教材
中图分类 号 : G4 2
文献标识码 : A
DO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2 — 8 1 8 1 . 2 0 1 3 . 1 9 . 0 3 7
越o[ 1 1
能创造性的“ 浅 出” , 才能实现对教材 的“ 超越 ” 。 超越教材最 重要 的是要抓 住教材 的“ 灵魂 ” , 即探究能力 、 科 学思维能力 、 在情感态 度上理解教材 设计 的内涵 。 教 师要善于 挖掘、 精炼教材 的基本 内涵 , 为此 : 方面 , 教材 的背后实际隐含许 多的东西 , 如知识 的源头与
解和 应用 , 不 仅在 一定 程度 上反 映了教 师 自身 对教 材 的理 解程 度, 也体 现出 自身专业知识 和科 学素养的深度 。理解教材既是课
堂教学 的起始点 , 又是 有效教 学的关键 点 。教师要 尊重教材 , 因
为教材是教育理论 与教 育实践相互转化 的桥梁 , 教材 的内容编排 是专家 、 学者 、 有经验 的教师经过理 f 生的思考 而精 心设计 的 , 具有
突破思 维深度 , 达到质 的飞跃 。想让学 生在 思维深度 上有所 突 破, 教 师既要深入挖 掘和提炼教材 , 对教材 的内涵有广度 和深度

超越教材 拓展教学空间

超越教材  拓展教学空间

超越教材拓展教学时空摘要:开展美术教育的学习是让学生多了解文化的内涵与意义。

了解多元文化的内涵,达到终生学习的目的。

关键词:艺术课程观新观念整合美术教育的目的,应该符合时代的潮流,社会的需求而定,现在的美术教育不再单纯只是为了艺术而艺术,更重要的是透过美术教育能让学生学习文化的内涵与意义。

了解多元文化的内涵,达到终生学习的目的。

在这一目标下,就要求我们对自己所掌握的教材要从多元的角度与观念中去思变,对课程进行开发和利用。

那么对“课程开发”的要求又有哪些呢?曾经有一位教育界的人士说过:“对课程的开发与利用,也就是拓展教材,它要求课程的内容本身应具有一定的弹性、有可选择、可深入、可开发的余地,难易度合理,能为每个学生提供充分表达自己的感受与艺术才能的机会”。

在目的与要求下,在美术课堂教学时,应怎样超越教材呢?一、更新课程观拓展与超越教材,其前提我们首先是改变旧的课程观,建立以下的新观念。

1“生成的课程观”课程是生成的,不是给定的,更不是社会制度化的一切的教育要素。

2“整合的课程观”课程是整合的,不是单一,分化的内容体系,每一个学科它所涉及的知识不可能包罗万象,但它决不是单一的,分化的,它总是与其它的学科有着千丝万缕,密切的联系。

3“实践的课程观”课程是用于实践的,可运作的,当然课程也是开放的,不是封闭的活动体系。

二、学科渗透“学科渗透”是要求教学内容能够反映传统的文化精华,反映当前社会的科技、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世界多元的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并能融合社会、自然、科技、音乐、人文等多学科的审美因素,让学生充分感受与体验,来满足学生多样发展的需要。

如我教学上沿海版第八册的《面具》一课之前,学生在预习的时候,产生了许多的问题。

有的学生对面具的起源发生了兴趣,有的人对面具与脸谱之间的联系产生了疑问,有的人对中国面具从古到今的发展状况来了兴趣,还有的人对欧洲的面具产生了好奇心等等许多问题,我感到学生对知识的索取面在悄悄地拓宽,学生的许多问题,我一时回答不上来,我顺水推舟地让他们自行组成各个小组,对他们所提出的问题进行研究,并告诉他们研究的方向与解决问题的途径。

立足课本 超越课本

立足课本 超越课本

立足课本超越课本高中数学课本从过去的“一纲多本”的理想变成今天的“一标多本”的现实,我们应该认真学习新课本,掌握新课本,既要立足于课本,又要凌驾于课本之上超越课本。

笔者从事数学教学工作多年,发现新课本在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数学素质、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探索能力、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方面都是非常好的,新课本分必修和选修两个模块,从近几年的高考来看,选修和必修内容所占比例均衡,因此教学中教师应该立足于必修和选修课本,去“用课本”而不是“教课本”、“套课本”。

从课本本身出发,笔者谈谈如何超越课本?一、立足课本知识点、超越知识点课本的知识点,成了课本的正文,是主线。

所谓忌套课本的知识点,也就是说课本中的一些知识点不能机械地去理解和传授,要注意延伸和比较,超越知识点教学,让学生充分理解知识点的内涵并加以运用。

由于是新课本,更要注意比较新旧课本知识点的变更,毕竟最小的自然数为1的时代也经历过很多年,后来也变革了。

例如北师大版课本数学必修3第8页:简单随机抽样方法中的抽签法:“每次随机地从中抽取一个,然后均匀搅拌,再进行下一次抽取。

如此下去,直至抽到预先设定的样本数。

根据实际需要,如果每次抽取后再放回,就称为有放回抽取;如果每次抽取后不放回,就称为无放回抽取。

”阅读这段课本中的知识点后,让学生甚至新教师理解成简单随机抽样既可以是有放回也可以是无放回抽样。

查阅大量资料以及课改前人教版了解:简单随机抽样是一种无放回抽样。

教学中就应该讲清楚,防止学生错误理解。

毕竟有些学生在做题的时候,手头上还有一些老版习题资料,所以教师应该在课堂上给学生解疑惑。

一次,一位学生拿这样的一个题目来问我:已知是三个向量,以下命题:①若且,则②若,则或③若,则④若=0,均为非零向量,且,则其中真命题的序号是当时我选择了③④,学生却告诉我答案书上是④,我看了一下答案解析以及资料书的年份—2005年出版的,我才明白是课本知识点的变革。

三超越:超越教材 超越课堂 超越自我——“现代教学”新理念

三超越:超越教材 超越课堂 超越自我——“现代教学”新理念
过 程 和 掌 握 学 习 方 法 是 显 性 的 ,直 接 体 现 在 教 材 之 中 i
不会束 手无策 。学生 的头脑 不是知识 的容器 ,而是知识 和信 息的处理 和加工 中心 ,他应 该懂得 知识和信 息怎样 归类 ,怎样 取舍 ,怎样加 工整合成 新 的知 识 ,教 师在教
学 过 程 中 要 注 意 培 养 学 生 这 种 处 理 和 加 工 的 能 力 。 第

超 越 教 材
传 统 的 教 材 观 认 为 , 教 材 凝 聚 了人 类 文 明 和 人 类 知
识 的精华 ,具有权 威性 、学术性和 知识 性 的特 征 ,教 学 就 是把这 些文 明和 知识 的精华 教授给学 生 ,学生 的学 习
过 程 就 是 对 这 些 知 识 的 获 取 和 积 累 的过 程 , 这 种 模 式 是
三 ,学 生 是 一 个 个 有 血 有 肉 的 、 活 生 生 的 人 ,在 学 习过
态度 、情感和 价值观 则是 隐性 的 ,是活 的教 学 内容 ,需
要 教 师 在 教 材 中 发 掘 , 并 结 合 学 生 的 具 体 情 况 进 行 教
学。
程 中 , 不 只 是 机 械 地 、被 动 地 接 受 ,而 是 在 原 有 思 维 逻
至是 不确定 的 ,只是 提供广 泛的背景 素材和 知识 ,提供
解 决 问 题 种 种 途 径 的 可 能 性 ,这 样 做 是 为 了促 进 和 发 展
学 生的个性 化思考 ,而不是 已经暗 示或提供 了明确 的答
案 ,只 是 让 学 生 复 述 或 依 既 定 的 思 路 思 考 , 求 得 一 致 的 答 案 。 如 数 学 教 材 中 经 常 有 这 样 的 问 题 : “ 一 算 ,你 算

拓展教案:引导孩子超越课本知识学习

拓展教案:引导孩子超越课本知识学习

拓展教案:引导孩子超越课本知识学习对于很多学生来说,学校课本上所讲授的知识是他们所有的知识来源。

想要成为卓越的学生,仅仅掌握课本知识是远远不够的。

拓展教育,也即引导孩子超越课本知识学习,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这一进程能够提升学生领悟力、创造力以及独立性,更有利于他们将学习扩展到项目与生活等方面。

下面我们将探讨拓展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有效地引导孩子超越课本知识学习。

为什么拓展教育如此重要?拓展教育可以助力学生真正类比实际生活,而不仅仅是相信教室中所教授的书本知识。

拓展教育可以有助于吸收多元文化,同时也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那些对生活涉及影响的事情。

拓展教育还能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

在缺乏足够的拓展教育的情况下,学生容易产生厌倦感,因为他们没有被多样的导师和教学风格所吸引。

拓展教育还能够提高学生的自发性。

通过这个过程,他们可以学会更好地理解自己的优点和兴趣爱好。

这样能够激发他们在未来的职业中更好地认识自己,以及更好地理解他人。

拓展教育可以带来很多不同的经验,从而增强他们的自我意识。

如何有效地引导孩子超越课本知识学习?多元化的教师:教师在拓展教育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不只是需要多元化的师生互动,同时课外活动的安排、计划也必须充满趣味性。

教师应该了解到每一位学生的兴趣爱好,并且制定出不同的课外计划和活动。

例如,一些学生可能热爱音乐和艺术行业,而另一些学生则喜欢运动或科学技术。

开设拓展教育课程:家长和学生一般会依赖学校来提供课本以外的教学。

学校应该开设拓展教育课程以满足孩子们的需求。

课外活动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社会实践、文化探索、科技研究等。

课下留出时间:学校应该拓宽时间概念,给孩子们足够的时间去尝试拓展教育。

如果不能在课后学习,学生将无法获得拓展教育的机会。

学校应该留出足够的时间来鼓励并支持学生主动学习。

为什么拓展教育如此重要?拓展教育对于孩子们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它能够帮他们超越课本知识,获取多元化的视角和知识。

突破教材束缚,开发创新思维,打造看家教案设计

突破教材束缚,开发创新思维,打造看家教案设计

突破教材束缚,开发创新思维,打造看家教案设计。

一、突破教材束缚,满足学生需求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教材作为重要的教学资源,是我们必须考虑的因素之一。

然而,仅仅依靠教材,可能会导致教学内容单一、缺少足够的针对性等问题。

因此,在突破教材束缚的同时,我们也需要同时考虑到学生的需求,从而更好地实现有效教学。

具体而言,我们可以采用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1.教学任务的设计应该贴近学生实际需求,并尽可能地展现出学习内容与学生生活之间的联系。

2.可以利用多种多样的教学资源,如课外读物、互联网、视频资料等,从而形成多样化、创新性的课程内容。

3.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因材施教,采用个别化教学模式,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二、开发创新思维,提升教学质量创新思维是教育工作者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其主要作用在于刺激学生的思考、增强对于自主学习的兴趣以及提升教师的教学效率。

在教案设计中,我们同样需要依靠创新思维来设计教学内容、探索教学方式,甚至是开发新的教学资源。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让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富有启迪性。

1.设计教学内容时,可以探索多种教学模式,如声光互动、模拟实验、小组讨论等,从而形成创新性的教学方案。

2.通过引入新的教学资源,如在线教育、多媒体教学等,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同时也能够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

3.在开展课堂教学时,可以通过互动授课、小组讨论等多种策略来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和主动思考,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主学习的兴趣。

三、打造看家教案,提高教学水平教案作为教学活动的具体化,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工具。

因此,教案的设计质量和使用效果,将直接关系到教学活动的成效。

为了打造看家教案,有以下几个方面可以供参考:1.设计教案时要注重实用性,即教案的设计需要具有可操作性、可见度和可转化性等特征,从而方便教师的教学工作。

2.在教案的设计过程中,需要依据教材的整体框架,从而形成完整、系统、可操作的教学方案。

3.对于教案的实施和评估,也需要加强教师自身的培训和促进,提高教师对于教学方案的控制力和判断力,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超越教科书的教学一位教师的实践策略

超越教科书的教学一位教师的实践策略

超越教科书的教学一位教师的实践策略超越教科书的教学:一位教师的实践策略教育是社会进步的关键,而教师是教育领域的中坚力量。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教育理念的更新,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

教师作为教育改革的实施者,需要超越教科书的束缚,采用创新的教学策略,以提升教学质量。

一、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起着知识传递者的角色,而学生则被动接受知识。

然而,这种被动式的教学方式并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

因此,教师应该改变角色,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

为了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教师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的方法。

通过提出问题、引导思考、展开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此外,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自主合作,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因此,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为了做好学生的全面培养,教师可以采用多元评价的方式。

除了传统的考试评价外,教师可以通过项目制学习、小组合作、实践活动等方式,评价学生的能力和综合素质。

此外,教师还应该充分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鼓励他们参加课外活动,拓宽视野,培养专长技能。

三、借助科技手段提升教学效果科技的不断发展为教育带来了许多新的教学方式和手段。

教师可以借助科技手段,提升教学效果。

首先,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丰富课堂内容。

通过图像、动画、音频等多种形式,呈现知识,使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和掌握。

其次,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资源丰富教学素材。

通过搜索引擎、在线图书馆等工具,教师可以及时获取各种参考资料,与学生共同探索知识。

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开设在线讨论和学习小组,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四、促进师生互动教学不应该只是单向的知识传递,而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

教师应该积极与学生互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

一种促进师生互动的方式是采用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

超越教材边界各版本教材在各年级科目中的拓展学习方法

超越教材边界各版本教材在各年级科目中的拓展学习方法

超越教材边界各版本教材在各年级科目中的拓展学习方法超越教材边界:各版本教材在各年级科目中的拓展学习方法教材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工具,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是否应该在教材的基础上进行更进一步的拓展学习呢?本文将探讨各版本教材在各年级科目中的拓展学习方法,帮助学生在学习中超越教材的边界。

法语科目在法语科目中,学生可以通过拓展学习来提高他们的语言能力。

除了教材中的课文和练习,学生可以通过听法语歌曲、看法语电影等方式来增加对法语的接触。

此外,学生还可以利用互联网资源,如法语新闻网站、交流平台等,与母语为法语的学生进行交流。

这些拓展学习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听力和口语能力,还能加深对法语文化的了解。

数学科目数学是一个需要反复练习的科目。

为了超越教材的边界,学生可以通过答疑社区或线上课程来解决自己在数学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同时,学生还可以参加数学竞赛或数学俱乐部等活动,与其他对数学感兴趣的同学进行交流和竞争,激发学习的兴趣。

此外,学生还可以通过阅读数学相关的书籍和文章,了解数学在实际中的应用,进一步提高数学的学习效果。

历史科目历史是一个广阔而深奥的学科,教材所能包含的内容是有限的。

为了提供更多的历史知识,学生可以通过参观博物馆、查阅相关的历史资料和文献等方式来进行拓展学习。

此外,学生还可以利用互联网资源,如历史纪录片、历史讲座等,了解更多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这些拓展学习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的发展,培养对历史的兴趣。

地理科目地理是一个与生活紧密相关的学科,学生可以通过实地考察来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

教材中提供的地图和图表只能提供有限的信息,因此学生可以通过实地考察地理景点、参与地理实验等方式来丰富自己的地理知识。

同时,学生还可以关注地理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通过阅读地理论文和科普书籍,了解地理学的前沿知识。

英语科目英语是一门需要大量阅读和写作的学科。

为了提高英语水平,学生可以通过阅读英语原著、报纸、杂志等方式来拓展阅读能力。

突破传统的中学语文教材设计思路

突破传统的中学语文教材设计思路

突破传统的中学语文教材设计思路在当今教育领域,教材设计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尤其是针对中学语文教材的设计,如何突破传统,满足学生的需求,成为了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突破传统的中学语文教材设计思路。

1. 引入多媒体元素随着科技的进步,多媒体元素的引入对于学生的吸引力和学习效果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传统的中学语文教材以纯文字为主,缺乏视听体验,容易使学生失去兴趣。

因此,在教材设计中引入多媒体元素是一个重要的思路。

可以通过插入图片、音频、视频等形式,来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和理解力,使内容更加生动有趣。

2. 融入实际应用语文教材往往以文言文和古代文学为主导,忽略了语言的实际应用价值。

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实践能力,教材设计应该更加注重实际应用。

可以通过引用当代文学作品、社会热点话题、新闻报道等,以及与现实生活中相关的课堂文本,来增强学生对语言运用的兴趣和理解。

3. 强化批判思维语文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新能力。

然而,传统的中学语文教材往往以教师的解释和权威性为重,缺乏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批判思考。

因此,在教材设计中,应该强化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

可以通过提问、讨论、分析不同观点等方式,来引导学生思考并形成自己的见解。

4. 注重跨学科融合语文教育与其他学科的融合是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

然而,传统的中学语文教材往往将语文与其他学科割裂开来,导致学生对语文的学习缺乏兴趣和意义。

因此,在教材设计中应该注重跨学科融合。

可以将文学与历史、文化、哲学等学科联系起来,通过多角度、多维度的方式,来增加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热情和理解。

5. 引入个性化学习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特点和兴趣。

然而,传统的中学语文教材往往以标准化的方式来设计,忽略了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

因此,在教材设计中应该引入个性化学习。

可以通过设置不同的学习模块、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等方式,来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和兴趣。

超出教材

超出教材

“超出教材”所谓“超出教材”,就是开发课程资源和整合课程资源的过程。

在实际教学中主要有以下几种做法:一是替换教材的例子。

为了说明基本概念,教材中往往选用一些例子。

尽管教材的编写者力求选用那些不同地区学生都熟悉的例子,但仍然不能照顾到每个地区和所有学生,所以新课程提倡要开发课程资源,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自身体验学习知识。

用学生熟悉的例子和情境学习新知识,学生更容易理解,对学习更有兴趣,也更容易记忆。

如小学《数学》中有一节教材是“找规律”,教材中选用了一些花朵、几何图形、人物图像等,让学生探索这些图案的排列有什么规律。

有些教师在教学时照本宣科,按照书上的图案制作成幻灯片、剪纸、图画、学具等,在备课时费了很大的工夫。

其实教师在教学时可以不用这些图案,因为教室里就有活生生的例子,教师可以启发学生寻找:同学们,你们观察一下教室里的桌子排列有什么规律?窗户排列有什么规律?电扇排列有什么规律?同学们很快就会发现:教室里每排课桌的数量是一样的,间隔距离差不多;教室里的窗户南北都是对称的,窗户之间的间距差不多;每排电扇的数量是一样的,间隔的距离也差不多。

通过这一引导,学生大致知道了什么是“有规律”。

然后教师再引导学生观察一下,教室里还有哪些东西的排列是有规律的?学生就会发现:老师和同学衣服上的图案是有规律的,人的五官的排列是有规律的……再进一步启发学生想像:马路上会有哪些有规律的事情?学生就会联想到:马路旁路灯的排列是有规律的,树木的排列也是有规律的;十字路口的红绿灯是有规律的,汽车和自行车的行走是有规律的……这样逐步拓展,学生从眼前看到的,到脑子里想到的,对概念的理解越来越清晰,越来越深刻。

这样的例子比教材上的例子更熟悉、更丰富,更符合学生认识和记忆的规律,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放学后,学生走在路上、回到家里都会自觉不自觉的找规律,这就是新课程所提倡的让学生体验课程。

二是拓展教材的主题。

一般说来,文科教材的主题是比较明确的。

超越教材

超越教材

超越教材
语文教材是教育的物质基础,它为语文教学提供了优秀的教学资源,是编者不断地去粗取精、苦心经营的知识读本。

但它只是为教者提供了范本,教师需要广泛吸取营养,不仅要依据教材,更重要的是超越教材。

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材的使用和开发上,由“教教材”向“用教材教”转变。

因为课程结构的国际性和内容的开放性,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留下了足够的空间。

教师教学的创造性首先体现在对教材的处理上,教师应多方创造性地开发教学素材,使课本上的知识“活”起来,这就是一个教学再创造的过程。

所以,从事历史与社会学科教学的教师,要摒弃唯教材是用的本本主义,灵活变通教材中与学生口味不相符或滞后于学生发展的内容,及时关注时代发展的新动向,吸收生活中鲜活的素材,及时地整理、融合到自己的教学中。

教师只有把自己变成教材的主人,依据课程标准对教材进行重组再创造,并不断开发新的教学素材,才能使教学达到新的境界。

善于利用教材超越教材

善于利用教材超越教材

善于利用教材,超越教材
由于地理位置、学生经验等方面的不同,教材中的有些活动材料不可能适应任何地区的所有学生,更不可能对任何教师和学生都具有典型性,而活动材料一旦失去典型性,整个活动开展起来就不可能达到最佳效果。

如八年级第八单元第二课“社会规则与正义”中有一个情景剧场:王莹大学毕业,聪明伶俐,能力强,但身材矮小,多家公司因此不聘用她。

要求学生讨论:王莹该怎么办?该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体会面对社会中存在的不公平,不正义的事,自己该怎么做,是非常值得也是非常有必要讨论的。

在八(3)班的课堂上,我让学生对该部分内容进行课堂讨论时,发现学生讨论气氛不够热烈,一部分学生无话可说,正当我觉得纳闷时,有一个学生站起来问道:“老师,我们无法想象,因为我们没看过也没听人讲过这样的事。

”这个学生的话让我如梦初醒:这里的学生大部分身处偏僻地区,与外界接触少,见识面窄,连电视也少看,叫他们讨论王莹应聘失败的原因,可谓是“无米之炊”,当然就会觉得无话可说。

我知道再讨论下来也是枉然。

于是,我决定把王莹应聘失败问题留在课后解决,马上换上自己积累的活动材料:前两天,学校广播站招收播音员,本班有三位同学没有应聘成功。

让他们讨论应聘失败的原因。

结果,学生思维马上活跃起来,讨论的气氛非常热烈,说得也很全面、深刻,达到了讨论的目的。

可见,在课堂上,要尽量让学生来做主人,从学生的感受出发,从学生的经验出发,才能展开学生思维的翅膀,才能让学生觉得有话可说,有话要说,有话会说,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业设计:如何超越教材
河南省夏邑县高级中学王小卫
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总目标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表现在:对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能力;对信息及信息活动的过程、方法、结果进行评价的能力;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并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等等。

作业是课堂教学中很重要的环节,在语数课堂里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信息技术又不同于其他学科,长期以来,信息技术被认为是没有作业的学科,或者被简单地认识为信息技术作业就是做作品。

其实,信息技术科不单有作业,而且作业的形式还可以很灵活化和多样化。

但课程独有的特点使得信息技术课堂上很难完整的完成一个作业,因此如何合理地设计作业就成了当前比较重要的问题。

随着新课标的实施和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教育创新的意识已经深入课堂,针对教学设计中重要的一个环节----作业设计,不仅要顾及作业的一般作用与功能,更要注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改革作业的形式与水平,创新作业的设计,从而是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挥,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都得到提高。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我国实行“一纲多本”,这为各地因地制宜选用教材提供了可能性,比如本地区就选用了由南京师大李艺教授主编的信息技术教材(教科版),所以对教师来说,首先还是要重提钻研教材,继而深化教材,最终实现超越教材。

下面我就作业布置方面如何超越教材谈一下自己的看法和做法。

如何改变传统的信息技术作业,关键在于消除其中的弊端,打破那种单一、枯燥的作业模式,重新构建一种知识与能力,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学生乐于接受的,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作业模式。

具体的说,应把握一下几点:
1、 变通
在讲《信息技术基础》教科版第二章第二节《因特网信息的查找》时,可以布置:如何更有效更快速的搜索《再别康桥》的英译稿。

当然所有同学都能完成这个作业,但谁能做到最快呢?在此可以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准确提取搜索关键词”的重要性。

你可以直接输入:“《再别康桥》 英译稿”、“再别康桥 英文版”、“康桥 英文版”、“ googbye Cambridge ”等等,没有必要一定要用“《再别康桥》 英译稿”,你可以学会变通用一下其他的关键词,可能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 类比
在讲《信息技术基础》教科版第四章第二节《表格信息加工》时,可以布置:A 、B 两个同学在数学考试中谁进步的快?请说明理由。

该题没有统一的答案,同样的数据不同的学生可以从不同的侧面进行说明,比如有学生说B 同学进步快,因为B 同学分数提高35分
进步了30名,而A同学分数只提高25分进步了20名。

也有学生说A同学进步快,因为A的进步空间已满,他还列出数据加以说明A同学第二次考试进步了50%、第三次考试进步了100%,而B同学第二次考试只进步了37.5%、第三次考试进步了60%。

通过这样的训练可以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思维去加工处理信息,对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从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3、迁移
在讲信息加工的时候也可以给学生留“统计1976 年以来中国发生六级以上大地震的时间地点并从中得出自己的结论”的作业,从而提高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同时也与地理学科进行交错,培养学生使用信息技术工具处理其他学科问题的能力。

4、自由
结合学生实际,比如在学习完WORD和POWERPOINT后,设计了自主开放型作业,这类作业是信息技术实践性作业的重点内容。

自主开放型作业面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领域,通过“制作电子报纸、电子报刊”等活动,让学生不再感到作业是封闭的,这种面向学生学习和生活领域的作业,引领学生进入现实的社会生活,增加作业的情趣。

这样一来,作业就变成学生多种能力的训练。

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去做,在做中学,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形成能力,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快乐和喜悦。

以上四种方式并不是截然分开的,只是在布置与处理上各有侧重而已。

信息技术作业无论采用怎样的形式,最终都是立足于教学目的、
教学内容、学生学有所得,即以最大效益的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提高综合运用信息技术工具学科的能力,不断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总而言之,新课改下,信息技术作业的设计和评价显得更为重要,同时对此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们应不断探索和发现新方法去更好地实施新课改。

本文仅是笔者个人的一些尝试,有待于更深入地探讨和研究,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以共同促进信息技术教学的发展和提高,学生信息技术能力和素养的发展与提升。

参考文献:
1、《新课改下信息技术课堂作业的设计与评价》浙江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丁芳
2、《信息技术教学指引》佛山市南海区教研室2006年8月
3、《新课程与学习方式的转变》左敬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