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专题复习操作探究教案
九年级化学中考专题复习教案
九年级化学中考专题复习教案第一章: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计算一、教学目标:1. 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和步骤。
2. 能够正确计算化学方程式中的物质的质量比和反应的摩尔比。
二、教学内容:1.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反应物、物、反应条件。
2. 化学方程式的步骤:写、配、注、等。
3. 化学方程式计算:质量比、摩尔比。
三、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和步骤。
2. 练习法:学生练习书写化学方程式并进行计算。
四、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实际例子引导学生思考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计算的重要性。
2. 讲解:讲解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和步骤,举例说明。
3. 练习:学生练习书写化学方程式并进行计算,教师给予指导和反馈。
五、作业布置:1. 练习书写和计算化学方程式。
2. 复习相关概念和知识点。
第二章:物质的性质与鉴别一、教学目标:1. 掌握常见物质的性质和鉴别方法。
2. 能够运用物质的性质进行鉴别实验。
二、教学内容:1. 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2. 鉴别方法:物理方法、化学方法。
3. 鉴别实验:实际操作和观察。
三、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物质的性质和鉴别方法。
2. 实验法:进行鉴别实验,观察和分析实验结果。
四、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实际例子引导学生思考物质的性质和鉴别的重要性。
2. 讲解:讲解物质的性质和鉴别方法,举例说明。
3. 实验:学生进行鉴别实验,观察和分析实验结果,教师给予指导和反馈。
五、作业布置:1. 复习物质的性质和鉴别方法。
2. 完成鉴别实验报告。
第三章:质量守恒定律与化学反应一、教学目标:1. 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和实质。
2. 能够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变化。
二、教学内容:1. 质量守恒定律:含义、实质、例外情况。
2. 化学反应:反应物、物、反应条件。
3. 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计算反应物和物的质量比。
三、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和实质。
中考复习教案
中考复习教案教案标题:中考复习教案教学目标:1. 复习中考相关知识点,提高学生的学科能力。
2. 强化学生的解题思维和应试技巧。
3.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教学内容:根据学科需要,选择相关知识点进行复习,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等。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复习1. 回顾中考考试的形式和内容,分析中考考试的特点和要求。
2.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对照中考要求,找出自己的薄弱点。
第二步:知识点复习根据学科内容,安排合理的复习安排,可以按照以下模式进行:1. 教师讲解重点难点知识,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2. 学生自主学习,进行课后习题练习。
3. 学生合作学习,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答案。
4. 教师巡回指导和答疑解惑。
第三步:技巧训练1. 针对学科的解题技巧,进行详细的讲解和示范。
2. 配备足够的练习题,进行训练和巩固。
3.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解题演练,模拟中考情景。
4. 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反馈,指导学生如何提升解题效率和准确性。
第四步:答疑总结1. 教师针对学生反馈和出现的问题,进行答疑和总结。
2. 强调重要知识点和解题技巧,帮助学生形成全面的复习策略。
3. 提醒学生注意备考注意事项和时间安排。
教学资源:1. 学科课本和习题册。
2. 中考真题和模拟试卷。
3. 多媒体教学工具、电子课件等。
教学评价:1. 学生平时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
2. 同学互评和小组讨论的表现。
3. 模拟考试成绩和解题效率。
教学反思:及时收集学生的反馈和意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不断完善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应变能力。
初中中考专题备课教案
初中中考专题备课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现代文阅读的基本技巧和方法,提高理解、分析和评价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分析,引导学生运用阅读技巧,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语文阅读的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学重点:1、现代文阅读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2、提高理解、分析和评价的能力。
教学难点:1、如何运用阅读技巧,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如何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复习状态。
2、回顾已学的现代文阅读技巧和方法,为学生复习打下基础。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让学生自主选择一篇现代文进行阅读。
2、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注意运用已学的阅读技巧和方法。
三、实例分析(15分钟)1、教师选取一篇具有代表性的现代文,进行实例分析。
2、引导学生运用阅读技巧,分析文章的结构、内容、表达方式等。
3、教师进行讲解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四、小组讨论(10分钟)1、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篇现代文进行讨论。
2、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和体验。
3、教师巡回指导,为学生提供帮助和建议。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让学生总结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2、引导学生反思如何改进自己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果。
3、教师进行点评和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教学评价:1、通过学生在自主学习、实例分析、小组讨论等环节的表现,评价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通过学生的总结与反思,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进步情况。
3、教师及时给予点评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效果。
人教版初中生物:探究实验专题复习(一)教案设计
到底要怎么提问呢?什么样的问题才是有价值的?一起来看第一点。
一、提出问题:(展示图片)2.有一些樟树、桂花树等树的茎上会出现一种下半截是“枯叶”,上半截是绿叶的特殊“枝条”,有同学一看而过,而有的同学却在认真观察,思考:小可想:这“枝条”为什么会长成这样呢?小俊想:这种“枝条”肯定是变异了!小欣想:这“枝条”是否是一种特殊植物呢?小策想:这“枝条”可能是人挂上去的装饰?(1)你认为上面哪位同学提出的问题更有价值,更适合我们进行探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当你看到这种现象后,你会提出怎样的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有一次小珊上街买回来一袋黄豆芽放在阳光下,下午去打开一看,发现许多黄豆芽变成了绿色,小珊觉得奇怪,想探究变色的原因,你能帮她提出问题吗?(注:植物呈绿色是因为有叶绿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总结:1、科学性; 2、可探究性。
二、作出假设:4.某兴趣小组在做“淀粉在口腔中的消化”的实验时,有四位同学做出了自己的假设:甲同学:馒头块被牙齿嚼碎是不是被消化。
乙同学:细嚼慢咽是为了保持自己的风度,和消化无关。
丙同学:淀粉在口腔中能够被唾液消化。
丁同学:不同量的唾液对淀粉消化有影响。
(1)你认为这四种假设中,最好的是_____。
(2)你还可以作出怎样的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同学做这个题时,是这样作答的,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5.【探究情景】菠萝酸甜多汁,可口开胃,但一次食用过多容易造成口腔黏膜破损,这种破损真的是由菠萝汁引起的吗?某班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与口腔黏膜相似的小肠黏膜开展了以下的探究实验。
初中中考专项复习教案
初中中考专项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巩固和提高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使学生掌握中考重点、难点知识。
2. 提高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熟练运用各种解题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数学科目中的重点知识点和难点知识。
2. 中考常见的题型和解题方法。
3. 数学思维方法的培养和应用。
三、教学过程:1. 复习导入:通过复习已学的知识点,帮助学生巩固基础,为后续的复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 知识梳理:对数学科目的重点知识点和难点知识进行系统的梳理,使学生对整个数学知识体系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3. 题型讲解:分析中考常见的题型和解题方法,引导学生学会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4. 课堂练习:布置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解题技巧,提高解题能力。
5. 解答疑惑:针对学生在练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解答和指导,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提高学习效果。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全面、系统的掌握。
7. 课后作业: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教学策略:1. 采用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由浅入深,让学生逐步掌握数学知识。
2. 运用实例教学,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3. 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数学学习中取得进步。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解题能力的提高情况。
3. 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情况。
4. 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六、教学资源:1. 教材和教辅资料。
2. 教学PPT和多媒体课件。
3. 练习题和模拟试题。
4. 网络资源和数学软件。
七、教学时间:1课时(45分钟)八、教学建议:1. 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果。
2. 加强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的布置,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中考专题复习材料探究之《信息提炼题》教案
中考专题复习材料探究之《信息提炼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信息提炼题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培养学生从文本中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信息提炼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信息提炼题的定义和分类。
2. 信息提炼题的解题步骤。
3. 常用的信息提炼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信息提炼题的解题步骤和常用的信息提炼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信息提炼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具体案例,掌握信息提炼题的解题技巧。
2. 采用讨论法,引导学生交流信息提炼心得,提高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
3. 采用实践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运用信息提炼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解信息提炼题在考试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信息提炼题的定义和分类,让学生了解信息提炼题的基本概念。
3. 讲解信息提炼题的解题步骤,让学生掌握解题方法。
4. 讲解常用的信息提炼方法,并示例说明。
5. 进行案例分析,让学生通过分析案例,巩固所学知识。
6. 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信息提炼心得,提高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
7. 布置实践任务,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运用信息提炼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9.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10. 课后辅导,解答学生疑问,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中的参与情况,评估学生对信息提炼题的兴趣和积极性。
3. 课后作业:通过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信息提炼题解题步骤和常用方法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资源1. 案例分析资料:提供不同类型的信息提炼题案例,供学生在课堂分析和实践中使用。
3. 课后作业练习册:设计不同难度的信息提炼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信息提炼题的基本概念和特点,讲解解题步骤。
2. 第二课时:讲解常用的信息提炼方法,进行案例分析。
中考专题复习教学案 空气的组成与氧气的性质
步骤所需仪器玻璃棒作用1、溶解:取粗盐于一中,然后倒入约ml的水,并用玻璃棒至食盐完全溶解。
①②2、过滤:制好过滤器后,即可过滤,但要做到一贴:;二低:,;三靠:,,。
过滤后,留在滤纸上的部分叫,流到下烧杯里的部分叫。
①②③④⑤3、蒸发:将2所得倒到里(液体体积不能超过容积的),装置好后加热,一边加热一边用玻璃棒不断搅拌至为止。
热的蒸发皿用夹取,放在上冷却。
①②③④教学目标:1.了解空气的组成,并能通过试验证明空气中氧气含量2.了解组成空气气体的性质和主要用途3.了解空气的污染原因和防治污染的措施教学重点:通过实验证明空气中氧气含量空气各组分气体的性质及其用途教学过程:一、空气的组成第六课时空气的组成与氧气的性质人类每时每刻都离不开空气,没有空气就没有生命,也就没有生机勃勃的地球。
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
二百多年前,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
他把少量的汞放在密闭的容器里连续加热12 天。
发现有一部分银白色的液态汞变成了红色粉末,同时容器里空气的体积差不多减少了1/5 体积。
他研究了剩余4/5 体积的气体,发现这部分气体既不能供给呼吸,也不能支持燃烧,他误认为这些气体全部都是氮气(拉丁文原意是“不能维持生命”)。
拉瓦锡又把在汞表面上所生成的红色粉末收集起来,放在另一个较小的容器里再加强热,得到了汞和氧气(化学符号为O2),而且氧气的体积恰好等于密闭容器里所减少的体积。
他把得到的氧气加到前一个容器里剩下的4/5 体积的气体中,结果所得气体跟空气的性质完全一样。
通过这些实验,拉瓦锡得出了空气由氧气和氮气(化学符号为N2)组成,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的结论。
在19 世纪末以前,人们深信空气中仅含有氧气和氮气。
后来陆续发现了氦、氖、氩、氪、氙等稀有气体,才认识到空气中除了氧气和氮气外,还有其他的成分。
目前,人们已能用实验方法精确地测定空气的成分。
实验表明,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确使用等。
考语文试卷,词语运用考查主要有以下特点:值得关注的是,成语的考查可以说占识:同义词、近义词、多义词、反义词,比如“生日”和“诞辰”词一定要联系例如“宽”就有以下几种意义。
词了。
“鼓励”与“怂恿”等。
有些词语在特定的语境中,其本来的感情色彩会发生改变。
事传说、古诗文、寓言“唯)注意成语的感情色彩的变化:如“明哲保身的人能保全自己,是褒义;现在则是指因为怕犯错检查病句,判明原因。
先阅读原句,看断词)调整字词的顺序拟仿写。
这种题型,看似容易,得都能做出,其实很难,得分率极低,所以,只有把握住仿写的要一般说来,要根据提供的语言材料,从形式(结构、修辞、句式、(二)常见的仿写题型主要有以下三种:续写式;话题式;开放式。
”“对即上下联的意思要有一定的关联,握并运用各种答题技巧。
作者把自己对生活的感悟或至深的生活经验,握顺序 6了解散文语言、艺术手法、感受体会的考查角度;三、教学一、品味散文语言。
二、赏析艺术手法0 (一)考查角度:谈谈对文中内容或情感等的感受、体会。
六、教师小结。
七、布置作业。
见题型。
二、教学重点难点山西中考题《唐家寺的雨伞》第小说的主旨是文章的核心,只有主旨把握正确了,人物、环境二、教学重点难点分析进半个身子,一看是我,竟缩了回去,还轻轻地带上了门离杨老师没骂他,还帮他捡瓶子!单位。
教师节那天,遇到了李老师,我问起老头子的事。
李.请用简洁的语言在方框内写出相关的故事情节(每处不同学帮老头.小说主要刻画了两个人物,一个是老头,一,你最欣赏哪个人物?请说明理由。
()一看,又是那老头。
小说的部分内容前后情节的相互交错,还得注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
人物就应把他们放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去理解。
示人物心境,表现人物性格;的伤势不轻,他的头被打像一名从战场上归来的伤员,教室里响起一阵巨大的哄笑声。
又是一个炎热的下午他的突然出现分)、假如惹是生非的小强是你班的同学,。
初中中考生物实验操作教案
初中中考生物实验操作教案
实验目的:通过实际操作观察植物细胞的结构,了解植物细胞的组成和功能。
实验器材:显微镜、刀片、玻璃片、尖头镊子、苹果或洋葱片
实验步骤:
1. 将刀片切成薄片后,用尖头镊子将薄片取出放在玻璃片上。
2. 将玻璃片放在显微镜平台上,调节显微镜的倍率至400倍。
3. 观察切下的植物组织薄片,找到植物细胞。
4. 仔细观察植物细胞的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部分。
5. 记录观察到的植物细胞结构,并写下相关的观察与体会。
实验注意事项:
1. 切割物体时要小心,以避免受伤。
2. 操作显微镜时要注意调节倍率,以获得清晰的观察结果。
3. 观察时要注意细胞的形态和结构,做到仔细观察。
实验结果分析:
通过观察植物细胞的结构,我们可以发现植物细胞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组成部分。
细胞壁是植物细胞的保护壁,细胞膜是细胞的外膜,细胞质中包括细胞器,细胞核是控制细胞生长和遗传信息的核心部分。
通过这次实验,我们了解了植物细胞的结构组成,加深了对细胞的认识和理解。
中考专题复习材料探究之《信息提炼题》教案
中考专题复习材料探究之《信息提炼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信息提炼题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培养学生从文本中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信息提炼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4. 提高学生在中考中的信息提炼题得分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信息提炼题的定义和分类2. 信息提炼题的解题步骤3. 信息提炼题的常用技巧4. 典型中考信息提炼题案例分析5. 针对性练习和总结三、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信息提炼题在中考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讲解:讲解信息提炼题的定义、分类和解题步骤。
3.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中考信息提炼题,让学生了解解题方法。
4. 课堂练习:设计针对性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技巧。
5. 总结提升:总结信息提炼题的解题策略,指导学生如何在实际考试中运用。
四、教学评价1. 课堂练习:检查学生对信息提炼题的掌握程度。
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题目,让学生进一步巩固知识点。
3. 中考模拟题:定期进行模拟测试,检验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中考信息提炼题相关内容。
2. 课件:用于展示典型案例和讲解解题技巧。
3. 练习题:用于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
4. 中考真题:用于模拟测试和学生分析。
六、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中考信息提炼题,让学生了解解题方法。
2. 练习法:设计针对性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信息提炼技巧。
3. 讨论法:鼓励学生相互交流解题心得,提高解题能力。
4. 反馈法:及时给予学生反馈,指导其调整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信息提炼题的解题步骤和常用技巧。
2. 教学难点:如何从文本中准确、快速地提取关键信息。
八、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教材、课件、练习题和中考真题。
2. 设计好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
3. 准备好模拟测试卷。
九、教学时间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信息提炼题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第二课时:讲解信息提炼题的解题步骤和常用技巧。
九年级化学中考专题复习教案
九年级化学中考专题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复习,使学生掌握九年级化学的重点知识,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
2. 巩固学生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操作,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针对中考题型进行专项训练,提高学生的应试技巧和得分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第一章:物质的组成、分类和性质复习内容:物质的组成、元素周期表、物质的分类、物质的性质、化学反应等。
2. 第二章:化学方程式与化学计算复习内容:化学方程式的写法、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化学计算的方法、物质的量的计算、溶液的计算等。
3. 第三章:氧气与燃烧复习内容:氧气的性质、氧气的制取、燃烧的条件、燃烧的类型、灭火的方法等。
4. 第四章:金属与酸碱盐复习内容:金属的性质、金属的制取、酸碱盐的性质、酸碱盐的制取、金属的腐蚀与防护等。
5. 第五章:化肥与农药复习内容:化肥的分类、化肥的作用、农药的性质、农药的使用方法等。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问答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 针对不同章节的特点,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如实验演示、小组讨论、习题训练等。
3.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课件、视频等,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四、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提问、作业批改、实验报告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反馈。
2. 定期进行章节测试,检验学生的复习效果,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
3. 中考模拟考试,全面检查学生的复习成果,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五、教学时间:1. 每章复习时间安排为2课时,共计10课时。
2. 每章课后安排1次作业,共计5次作业。
3. 安排1次中考模拟考试,时间为1课时。
教学评价:通过本复习教案,旨在帮助学生系统地复习九年级化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和应试能力。
教案中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紧密结合中考要求,教学方法多样,既注重知识的传授,也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和思维训练。
中考材料探究题专题复习教案
中考材料探究题专题复习教案中考材料探究题专题复习教案济南六十八中学吕洁[教学目标]1、了解探究题的特点及题型。
2、掌握材料探究题的解题方法,并灵活运用方法解答实际题目。
一、新课导入:近年来,材料探究题,成为中考语文开放性试题中一道亮丽的风景。
这种题型考查了学生整理和筛选、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体现了课标的新理念,成为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变革的强劲动力。
很多同学对这类题目有畏难心理,其实只要我们掌握了它的答题规律,加以适当的训练,就一定能作好探究题。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首先要认清我们的对手:二、初探敌营:什么是探究试题所谓探究题,实际上就是材料比较题。
命题者给出一段或几段文字(或者图片、表格)材料,要求考生通过对材料的阅读、分析,比较、研究,从而有所发现,写出发现、探究的结果。
学生解题的过程,也就是研读材料、分析处理材料、归纳整合得出信息、作出判断、形成自己的观点的过程。
主要考点:①阅读相关材料,筛选出材料中的主要信息。
②结合材料反映的社会现象,提炼观点,得出结论。
③阅读几则材料,结合个人实际,写出自己的感想体会。
三、深入虎穴:题型概说探究题的考查方式比较灵活,它可以单独出现,也可以放在阅读或综合性学习中出题。
按照题干情况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单项探究题与多项探究题。
(一)单项探究题如:下图是北京奥运会的会徽,它是从1985件全球应征的有效作品中脱颖而出,并在众多专家的帮助下进行了多次修改而最终产生的。
它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当世界另一端的人第一眼看到它的时候,就会感觉到这是中国的,能传达出基于悠久历史传统沉淀之上的现代感”。
请你探究一下该会徽是如何传达出我国悠久历史传统文化的。
这是一道单项探究题,我们通过仔细观察分析题图,并且认真把握题干的内容,来确定答题的角度。
此题的要点在于“如何传达出我国悠久历史传统文化”,也就是说,解答此题应该到图中找到与“我国悠久历史传统文化”有关的内容,然后,再组织语言明白表述。
初中数学中考专题总复习教案
初中数学中考专题总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进行初中数学中考的专题总复。
通过本次复,学生应能够:- 熟练掌握中考所涉及的各个数学知识点;- 掌握解决中考相关数学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提高数学解题的能力和应试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数与式- 负数的概念与运算;- 带有括号的四则运算;- 一元一次方程与代数式。
2. 几何与图形- 平面图形的性质与计算;- 空间几何体的性质与计算;- 解决平面图形与空间几何体的实际问题。
3. 数据与概率-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统计图表的制作与分析;- 概率的概念和计算。
4. 函数与方程- 点与直线的位置关系;- 函数的概念和性质;-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三、教学方法- 理论结合实际:通过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引导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应用;- 归纳总结:帮助学生理清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强化记忆;- 练与巩固:提供大量的相关题目和练,帮助学生熟练掌握解题方法和技巧;- 互动合作:通过小组讨论、合作解题等方式,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促进研究效果。
四、教学步骤1. 根据教材和中考大纲,编制专题复资料,并分类整理;2. 分阶段进行专题复,注重基础知识的巩固和综合能力的培养;3. 针对每个知识点,分别进行讲解、示范和练,提高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4. 布置相关作业和练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加强巩固;5. 定期进行提醒复和知识点检测,查漏补缺;6. 辅导学生解答疑惑,激发研究兴趣和主动性;7. 设计模拟试题,让学生熟悉中考考试的题型和答题方式;8. 整理总结,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为中考做最充分的准备。
五、教学评估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小测验等方式综合评估学生的研究情况和水平。
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提高研究效果。
六、教学资源本教案所需教学资源包括:- 教科书和教辅资料;- 相关题和练册;- 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 模拟试卷和答题卡等。
生物中考实验复习:《探究蚂蚁的觅食行为》教案
探究蚂蚁的觅食行为一、教材分析教材引导学生通过探究性实验不仅发展了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体现了《生物课程标准》中“倡导探究性学习”的理念。
而且也让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体验到小组合作的重要性以及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结合实验及自身生活经验明确蚂蚁的觅食行为。
2.能力目标通过探究性实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之间的团队协作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明确蚂蚁觅食行为的特点以及该行为对于自身的意义。
四、教学方法多媒体展示与学生小组合作实验相结合。
五、实验器材不同气味的食物如食盐、白糖、白醋、红糖、冰糖、馒头等,清水、不同颜色的纸、烧杯、玻璃棒、镊子、棉球、剪刀等六、教学过程生活动谜语:远看芝探究问题中其实有味有关。
新课程标准中有三大理念,其中之一就是倡导探究性学习。
我们知道课堂教学是一种师生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一种互动活动,而探究性学习就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本节探究蚂蚁的觅食行为的实验教学也能达到这样的一个要求。
我觉得本节实验有以下几点可取之处:1.本节的实验教学打破了传统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这样的氛围学生往往是处于被动的地位,思维也受到抑制,主观能动性也不易调动起来。
所以在本节探究性教学活动中,我努力营造自然、宽松、活泼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在这种教学氛围中可以使学生由以前的“配角”转变成为课堂上的“主角”,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2.课堂上我尽可能多的让学生互相交流,自由、大胆地提出自己的问题,互相讨论。
在这样的教学氛围里一方面有利于教师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另一方面更有利于推动学生敢想、敢问、敢于解决问题,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从而使他们独立思考和主动学习的能力得到提高。
3.本节实验课运用了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它的使用也改变了传统封闭式的课堂结构和沉闷的学习氛围,使整个实验教学更加具有活力和生机,也大大提高了生物课堂教学效果。
初中中考语文复习教案
初中中考语文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巩固和提高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包括字词、语法、修辞等;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系统的复习,使学生掌握学习语文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复习效率。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1. 回顾和巩固初中阶段所学的语文基础知识,包括字词、语法、修辞等。
2. 分析和总结阅读理解、写作和口语表达的技巧和方法。
3. 针对中考题型进行专项训练,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简单的测试或提问,了解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为复习指明方向。
2. 教学环节一:回顾和巩固基础知识a. 字词:通过听写、默写等方式,检查学生对字词的掌握情况,及时纠正错误。
b. 语法:梳理和总结初中阶段所学的语法知识,如词性、句式、成分等,并通过实例进行分析。
c. 修辞:回顾常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分析其作用和效果。
3. 教学环节二:分析和总结技巧和方法a. 阅读理解:引导学生掌握阅读理解的方法,如快速阅读、重点阅读、推理判断等,并通过对中考题型的分析,总结解题技巧。
b. 写作:分析中考作文的要求和评分标准,引导学生掌握写作的技巧,如选材、构思、表达等,并进行作文训练。
c. 口语表达:通过模拟面试、演讲等形式,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并给予针对性的指导。
4. 教学环节三:专项训练a. 根据中考题型,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如古诗文阅读、现代文阅读、作文等。
b. 分析训练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及时进行针对性的辅导。
c. 总结训练经验,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阅读理解、写作和口语表达方面的进步情况。
3. 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五、教学建议:1. 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关注和指导。
数学复习中考教案七篇
数学复习中考教案七篇数学复习中考教案七篇数学复习中考教案如何写?数学科学家们不断争论计算机辅助认证的严谨性。
当大量计算难以验证时,很难说证明是有效的和严谨的。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数学复习中考教案七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数学复习中考教案篇1一、内容简介本节课的主题: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引导学生从计算结果中总结出完全平方公式的两种形式。
关键信息:1、以教材作为出发点,依据《数学课程标准》,引导学生体会、参与科学探究过程。
首先提出等号左边的两个相乘的多项式和等号右边得出的三项有什么关系。
通过学生自主、独立的发现问题,对可能的答案做出假设与猜想,并通过多次的检验,得出正确的结论。
学生通过收集和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方法、态度特别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发展。
2、用标准的数学语言得出结论,使学生感受科学的严谨,启迪学习态度和方法。
二、学习者分析:1、在学习本课之前应具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①同类项的定义。
②合并同类项法则③多项式乘以多项式法则。
2、学习者对即将学习的内容已经具备的水平:在学习完全平方公式之前,学生已经能够整理出公式的右边形式。
这节课的目的就是让学生从等号的左边形式和右边形式之间的关系,总结出公式的应用方法。
三、教学/学习目标及其对应的课程标准:(一)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完全平方公式的过程,进一步发展符号感和推力能力。
2、会推导完全平方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二)知识与技能: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符号的过程,认识有理数、实数、代数式、防城、不等式、函数;掌握必要的运算,(包括估算)技能;探索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能运用代数式、防城、不等式、函数等进行描述。
(四)解决问题:能结合具体情景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尝试从不同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有效地解决问题,尝试评价不同方法之间的差异;通过对解决问题过程的反思,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
(五)情感与态度:敢于面对数学活动中的困难,并有独立克服困难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有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并尊重与理解他人的见解;能从交流中获益。
中考复习规律探究专题复习教案(最新整理)
3
………
.
【答案】
.
【变式练习】
.试观察下列各式的规律,然后填空:
,
,……
则.2.观察:
=225=100×1+25,=625=100×2+25,=12225=100×3+25,=
20225=100×4+25,……, 则(1)=5625=
;
=7225=
.
(2)用字母 a 表示上面的规律为
中考复习规律探究专题复习教案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XX年中考复习专题(五)
规律探究
教学目标:通过训练,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
----探究猜想”这一系列的活动逐步找出题目中存
在的规律,最后归纳出一般的结论,并能够加以运用.
教学重、难点: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仔细审题,合理推测,归纳规律,认真验证,从而得出问题的结论.
;
请计算的值为
.
3.已知
,......,
若
,则 a+b=
.
4.先观察下列等式,然后用你发现的规律解答下列问
题.
,
,
┅┅ 计算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探究
.(用含有的式子表示)
(3)若
的值为,求的值.
(二)定义运算规律
【例 2】观察下列等式: 已知:
1!=1,2!=2×1,3!=3×2×1,4!=4×3×2×1,……
计算:=
.
【分析】解决此类题,就是现学现用即可:根据式子中的“!”是一种数学运算符号,可得
00!=100×99×98×…×3×2×1,98!=98×97×96×…×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全套(一)章节:现代文阅读教学目标:1. 理解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观点。
2. 掌握分析文章结构的方法。
3.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能够准确理解文章中的信息。
教学内容:1. 文章主旨和作者观点的识别。
2. 分析文章结构的方法。
3. 阅读理解技巧的练习。
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一篇现代文文章,引导学生思考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观点。
2. 讲解:讲解如何识别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观点,如何分析文章结构。
3. 练习:让学生练习阅读一篇现代文文章,找出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观点,分析文章结构。
4. 反馈:给予学生反馈,纠正他们的错误。
教学评估:通过学生在练习中的表现来评估他们的学习效果。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全套(二)章节:古诗文阅读教学目标:1. 理解古诗文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2. 掌握翻译古诗文的方法。
3. 提高古诗文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内容:1. 古诗文意境和作者情感的识别。
2. 翻译古诗文的方法。
3. 古诗文阅读理解技巧的练习。
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一首古诗文,引导学生思考古诗文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2. 讲解:讲解如何识别古诗文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如何翻译古诗文。
3. 练习:让学生练习阅读一首古诗文,找出古诗文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翻译古诗文。
4. 反馈:给予学生反馈,纠正他们的错误。
教学评估:通过学生在练习中的表现来评估他们的学习效果。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全套(三)章节:写作技巧教学目标:1. 学习不同的写作技巧。
2. 提高写作能力。
教学内容:1. 写作技巧的介绍。
2. 写作技巧的练习。
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一篇优秀的文章,引导学生思考作者使用了哪些写作技巧。
2. 讲解:讲解不同的写作技巧,如何运用这些技巧来提高写作能力。
3. 练习:让学生练习使用一种或多种写作技巧进行写作。
4. 反馈:给予学生反馈,纠正他们的错误。
教学评估:通过学生在练习中的表现来评估他们的学习效果。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全套(四)章节:语言运用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方位教学辅导教案学科:数学任课教师:授课时间:2012年4月日星期学号:姓名性别年级初三总课时: 第次课教学内容操作探究重点难点H 操作探究的方法教学目标掌握操作探究的方法教学过程课前检查与交流作业完成情况:交流与沟通:针对性授课课前练习:一、选择题1. 在二行三列的方格棋盘上沿骰子的某条棱翻动骰子(相对面上分别标有1点和6点,2点和5点,3点和4点),在每一种翻动方式中,骰子不能后退.开始时骰子如图(1)那样摆放,朝上的点数是2;最后翻动到如图(2)所示的位置,此时骰子朝上的点数不可能...是下列数中的()A.5 B.4 C.3 D.12. 如图,将一张正方形纸片剪成四个小正方形,得到4个小正方形,称为第一次操作;然后,将其中的一个正方形再剪成四个小正方形,共得到7个小正方形,称为第二次操作;再将其中的一个正方形再剪成四个小正方形,共得到10个小正方形,称为第三次操作;...,根据以上操作,若要得到2011个小正方形,则需要操作的次数是( ) .A. 669B. 670C.671D. 672图(1)图(2)GBCADEF3.如图所示,如果将矩形纸沿虚线①对折后,沿虚线②剪开,剪出一个直角三角形,展开后得到一个等腰三角形.则展开后三角形的周长是( ).A .2+10B .2+210C .12D .18例题讲解:例1. 如图,在一块正方形ABCD 木板上要贴三种不同的墙纸,正方形EFCG 部分贴A 型墙纸,△ABE 部分贴B 型墙纸,其余部分贴C 型墙纸。
A 型、B 型、C 型三种墙纸的单价分别为每平方60元、80元、40元。
探究1:如果木板边长为2米,FC =1米,则一块木板用墙纸的费用需 元; 探究2:如果木板边长为1米,求一块木板需用墙纸的最省费用; 探究3:设木板的边长为a (a 为整数),当正方形 EFCG 的边长为多少时?墙纸费用最省;如要用这 样的多块木板贴一堵墙(7×3平方米)进行装饰, 要求每块木板A 型的墙纸不超过1平方米,且尽量 不浪费材料,则需要这样的木板 块。
① ② 3 410例2. 问题再现现实生活中,镶嵌图案在地面、墙面乃至于服装面料设计中随处可见.在八年级课题学习“平面图形的镶嵌”中,对于单种多边形的镶嵌,主要研究了三角形、四边形、正六边形的镶嵌问题.今天我们把正多边形....的镶嵌作为研究问题的切入点,提出其中几个问题,共同来探究.我们知道,可以单独用正三角形、正方形或正六边形镶嵌平面.如右图中,用正方形镶嵌平面,可以发现在一个顶点O 周围围绕着4个正方形的内角.试想:如果用正六边形来镶嵌平面,在一个顶点周围应该围绕着 个 正六边形的内角. 问题提出如果我们要同时用两种不同的正多边形镶嵌平面,可能设计出几种不同的组合方案? 问题解决猜想1:是否可以同时用正方形、正八边形两种正多边形组合进行平面镶嵌?分析:我们可以将此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来解决.从平面图形的镶嵌中可以发现,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分析能同时用于完整镶嵌平面的两种正多边形的内角特点.具体地说,就是在镶嵌平面时,一个顶点周围围绕的各个正多边形的内角恰好拼成一个周角.验证1:在镶嵌平面时,设围绕某一点有x 个正方形和y 个正八边形的内角可以拼成一个周角.根据题意,可得方程:()82180903608x y -⨯+ = ,整理得:238x y +=,我们可以找到惟一一组适合方程的正整数解为12x y =⎧⎨=⎩ .结论1:镶嵌平面时,在一个顶点周围围绕着1个正方形和2个正八边形的内角可以拼成一个周角,所以同时用正方形和正八边形两种正多边形组合可以进行平面镶嵌.猜想2:是否可以同时用正三角形和正六边形两种正多边形组合进行平面镶嵌?若能,请按照上述方法进行验证,并写出所有可能的方案;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验证2:结论2: . 上面,我们探究了同时用两种不同的正多边形组合镶嵌平面的部分情况,仅仅得到了一部分组合方案,相信同学们用同样的方法,一定会找到其它可能的组合方案. 问题拓广请你仿照上面的研究方式,探索出一个同时用三种不同的正多边形组合进行平面镶嵌的方案,并写出验证过程.猜想3: . 验证3: O例3. 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a ,等腰直角三角形FAE 的斜边AE b = (a b 2<),且边AD 和AE 在同一直线上 .小明发现:当b a =时,如图①,在BA 上选取中点G ,连结FG 和CG ,裁掉FAG ∆和CHD ∆的位置构成正方形FGCH .(1)类比小明的剪拼方法,请你就图②和图③两种情形分别画出剪拼成一个新正方形的示意图.(2)要使(1)中所剪拼的新图形是正方形,须满足=AEBG.例4. 如图,二次函数c x y +-=221的图象经过点D ⎪⎭⎫ ⎝⎛-29,3,与x 轴交于A 、B 两点. ⑴求c 的值;⑵如图①,设点C 为该二次函数的图象在x 轴上方的一点,直线AC 将四边形ABCD 的面积二等分,试证明线段BD 被直线AC 平分,并求此时直线AC 的函数解析式;⑶设点P 、Q 为该二次函数的图象在x 轴上方的两个动点,试猜想:是否存在这样的点P 、Q ,使△AQP ≌△ABP ?如果存在,请举例验证你的猜想;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图②供选用)练习:1.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放置一矩形ABCO ,其顶点为A (0,1)、B (-33,1)、C (-33,0)、O (0,0).将此矩形沿着过E (-3,1)、F (-433,0)的直线EF 向右下方翻折,B 、C 的对应点分别为B ′、C ′. (1)求折痕所在直线EF 的解析式;(2)一抛物线经过B 、E 、B ′三点,求此二次函数解析式;(3)能否在直线EF 上求一点P ,使得△PBC 周长最小?如能,求出点P 的坐标;若不能,说明理由.2. 类比学习:一动点沿着数轴向右平移3个单位,再向左平移2个单位,相当于向右平移1个单位.用实数加法表示为 3+(2-)=1.若坐标平面上的点作如下平移:沿x 轴方向平移的数量为a (向右为正,向左为负,平移a 个单位),沿y 轴方向平移的数量为b (向上为正,向下为负,平移b 个单位),则把有序数对{a ,b }叫做这一平移的“平移量”;“平移量”{a ,b }与“平移量”{c ,d }的加法运算法则为}{}{}{d b c a d c b a ++=+,,,.解决问题:(1)计算:{3,1}+{1,2};{1,2}+{3,1}.(2)①动点P 从坐标原点O 出发,先按照“平移量”{3,1}平移到A ,再按照“平移量”{1,2}平移到B ;若先把动点P 按照“平移量”{1,2}平移到C ,再按照“平移量” {3,1}平移,最后的位置还是点B 吗? 在图1中画出四边形OABC . ②证明四边形OABC 是平行四边形.(3)如图2,一艘船从码头O 出发,先航行到湖心岛码头P (2,3),再从码头P 航行到码头Q (5,5),最后回到出发点O . 请用“平移量”加法算式表示它的航行过程.(第7题)yO图2Q (5, 5)P (2, 3)yO 图111 xx图1 图2 图3 图4ααααθ4θ6θ5θ3HHHHB 4A 4B 2B 3B 3B 4B 5A 5A 4B 3A 3A 3A 3A 2A 2A 2B 2B 2B 1B 1B 1A 0A 0A 1A 1A 1A 2B 2A 0B 1A 1A 03. 课题:两个重叠的正多边型,其中一个绕某一顶点旋转所形成的有关问题。
实验与论证设旋转角∠A 1A 0B 1=α(α< A 1A 0A 2), θ3,θ4,θ5,θ6,所表示的角如图所示。
(1) 用含α的式子表示角的度数:θ3=___________θ4=_____________θ5=____________ (2)图1-图4中,连接A 0H 时,在不添加其他辅助线的情况下,是否存在与直线A 0H 垂直且被它平分的线段?若存在,请选择期中的一个图给出证明;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归纳与猜想设正n 边形A 0A 1A 2…A n -1与正n 边形A 0B 1B 2…B n -1重合(其中,A 1与B 1重合),现将正n 边形A 0B 1B 2…B n -1绕顶点A 0逆时针旋转α(n1800<<α). (3)设θn 与上述“θ3,θ4,…”的意义一样,请直接写出θn 的度数;(4)试猜想在正n 边形的情形下,是否存在与直线A 0H 垂直且被它平分的线段?若存在,请将这条线段用相应的顶点字母表示出来(不要求证明);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4.探究 (1) 在图1中,已知线段AB ,CD ,其中点分别为E ,F . ①若A (-1,0), B (3,0),则E 点坐标为__________; ②若C (-2,2), D (-2,-1),则F 点坐标为__________;(2)在图2中,已知线段AB 的端点坐标为A (a ,b ) ,B (c ,d ), 求出图中AB 中点D 的坐标(用含a ,b ,c ,d 的 代数式表示),并给出求解过程.归纳 无论线段AB 处于直角坐标系中的哪个位置, 当其端点坐标为A (a ,b ),B (c ,d ), AB 中点为D (x ,y ) 时, x =_________,y =___________.(不必证明) 运用 在图2中,一次函数2-=x y 与反比例函数xy 3=的图象交点为A ,B .①求出交点A ,B 的坐标;②若以A ,O ,B ,P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请利用上面的结论求出顶点P 的坐标.xy y =x3 y =x -2A BO图3O xyDB图2A 图1OxyDB A C5. 分别按下列要求解答:(1)在图1中,将△ABC先向左平移5个单位,再作关于直线AB的轴对称图形,经两次变换后得到△A1B1 C1.画出△A1B1C1;(2)在图2中,△ABC经变换得到△A2B2C2.描述变换过程.课堂检测课后作业签字教研组长:教学主任:学生:教务老师:家长:老师课后评价下节课的计划:学生的状况、接受情况和配合程度:给家长的建议:第18题图1 第18题图20 1 2 3 4 5 6 7 8 9 10 1211121110987654321A BCA2B2C20 1 2 3 4 5 6 7 8 9 10 1211121110987654321A 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