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表格式)【独家原创】

合集下载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教案一:整体设计课程目标:1.使学生能够掌握数的认知与数的计算,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2.培养学生良好的解题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学习,使学生懂得团队协作,互相帮助和尊重。

教材: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学重点:数的加减法、数与算式的关系教学难点:加法与减法的应用教学方法:讲授与讨论相结合,师生互动教学资源:黑板、教学课件、学生练习册教学时间:每节课45分钟教学过程:课程安排:共10节课课时安排:第一节课:数1-10的认识与写第二节课:数1-10的顺序与大小比较第三节课:数的加法第四节课:数的减法第五节课:对称与建模第六节课:数字的组成第七节课:数的名称和数的总数与退位第八节课:数的加法与减法第九节课:数的应用与解决问题第十节课:复习与总结一、第一节课:数1-10的认识与写教学目标:1.认识数1-10,掌握其大小和顺序。

2.掌握数的写法3.能够用手指、图形及物品等进行数的塑造。

4.能够将数找出。

5.发展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数1-10的大小、顺序和写法教学难点:1-10数的写法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引入数的概念,让学生尝试进行数的划分和分类。

- 师生讨论,引出数1-10的内容- 展示投影片,出示数1-10的图像2. 让学生观察并记录- 出示图片,让学生观察图像并尝试写出相应的数。

3. 导入写法- 介绍数的写法(用数字和字母表示)。

- 学生跟读写法,并模仿老师的写法进行书写。

4. 让学生进行数的塑造和认知- 学生进行手指塑造数的活动。

- 学生进行图形塑造数的活动。

- 学生进行物品(如积木、糖果等)塑造数的活动。

5. 小结与评价- 回顾数1-10的大小、顺序和写法。

- 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活动表现。

二、第二节课:数1-10的顺序与大小比较教学目标:1.认识数1-10,掌握其大小和顺序。

2.掌握数的写法3.能够用手指、图形及物品等进行数的塑造。

新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5篇】

新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5篇】

新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5篇】新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精选篇1教学内容: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会用米厘米量,认识线段量画线段。

教学目标:知识点:1使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在活动中,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3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4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习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

能力点:1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

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能力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德育点:1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树立自信心。

2养成认真一丝不苟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1在活动中,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2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

教学难点:1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学习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

2建立长度观念,会初步的估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课时安排:4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教材第1~3页。

教学目标:知识点:1使学生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体的长度。

3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

能力点: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的能力。

德育点:使学生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各种尺子硬币回形针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师:妈妈需要买一截松紧带,需要多长呢?老师量过了,和你们桌上的小棒一样长,请每个小组选择一种实物量一量。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第一课:认识数字教学目标:- 通过游戏活动,让学生认识数字1-10- 帮助学生理解数字的含义和概念- 培养学生对数字的观察力和记忆力教学步骤:1. 创设情境:老师向学生展示一些有趣的数字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

2. 数字认识游戏:老师用图片或卡片展示数字,让学生快速辨认并报出数字名称。

3. 自由游戏:将一些数字图片和卡片散布在教室里,让学生自由选择数字并报出。

4. 数字接龙:老师说出一个数字,学生要紧接着说出下一个数字。

逐渐增加数字的难度。

5. 数字排列:老师将数字卡片打乱,让学生重新将其排列成从小到大的顺序。

教学评价:- 老师观察学生的表现,评价他们在游戏中的数字识别能力。

- 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对错检查。

第二课:加法概念初步认识教学目标:- 帮助学生初步认识加法的概念和意义- 培养学生对加法的理解和运算能力- 通过实物和图形教具,让学生体验加法操作教学步骤:1. 加法定义:老师简单解释加法的概念,以及加法符号"+"的含义。

2. 数字配对游戏:老师准备一些数字牌,让学生通过配对找到能相加等于一定数值的数字。

3. 操作加法教具:老师引导学生使用图形教具进行加法操作,例如使用圆圈图形进行加法运算。

4. 练运算:老师出示一些简单的加法算式,并让学生用图形教具进行实际操作和计算。

5. 游戏练:教师设计一些加法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加法的概念和运算能力。

教学评价:- 老师观察学生在图形教具操作中的准确性和熟练度。

- 学生通过游戏练,提高加法计算能力。

第三课:认识几何图形教学目标:- 让学生认识常见的几何图形,如圆形、三角形、矩形等- 帮助学生区分不同的几何图形,并了解它们的特点和属性- 培养学生对几何图形的观察和描述能力教学步骤:1. 几何图形展示:老师展示不同的几何图形卡片,让学生观察、辨认,并说出图形的名称。

2. 图形分类:老师引导学生将几何图形分类,让他们发现相同形状的图形并归类。

最新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最新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最新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教案的教学,学生应当达到以下目标:1.掌握数的读写和顺序;2.学会用1~10的数字表示图形;3.熟练掌握加减法的计算方法;4.学会测量长度和重量。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数的顺序和加减法的计算。

教学难点:长度和重量的测量。

三、教学方法本教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听说结合、动手操作、观察比较等方式,旨在让学生在听、看、说、做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四、教学内容第一课数字 0~9学习目标1.认识数字0~9;2.学会读写数字;3.掌握数字的大小关系。

教学内容1.数字0~9的写法和读法;2.数字的大小关系。

教学重点数字0~9的大小关系。

教学难点认识数字5~9的大小关系。

第二课图形与数字学习目标1.能用数字1~10表示基本图形;2.会用数字1~10拼出简单图形。

教学内容1.数字1~10表示基本图形;2.数字1~10拼出简单图形。

教学重点用数字1~10表示基本图形。

教学难点用数字1~10拼出简单图形。

第三课加法初步学习目标1.掌握加法的基本方法;2.熟练掌握1~10的加法计算。

教学内容1.加法的概念和符号;2.1~10的加法计算。

教学重点1~10的加法计算。

教学难点较大数的加法计算。

第四课减法初步学习目标1.掌握减法的基本方法;2.熟练掌握1~10的减法计算。

教学内容1.减法的概念和符号;2.1~10的减法计算。

教学重点1~10的减法计算。

教学难点较大数的减法计算。

第五课长度初步学习目标1.能够准确地测量简单物体的长度;2.掌握长度计量单位。

教学内容1.长度的概念和计量方法;2.常用长度计量单位。

教学重点常用长度计量单位。

教学难点较小物体的长度测量。

第六课重量初步学习目标1.能够准确地测量简单物体的重量;2.掌握重量计量单位。

教学内容1.重量的概念和计量方法;2.常用重量计量单位。

教学重点常用重量计量单位。

教学难点较小物体的重量测量。

五、教学评估本教案包括笔头作业、小组讨论、自主学习和统一考试等多种评估方式,以期全面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进一步完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篇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篇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篇一份有创意的教案才能在教学中起到作用,优秀的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下面是无忧文档我为您分享的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篇,感谢您的参阅。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篇1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直观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形状以及特征。

2、通过学生动手拼一拼、摆一摆,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能辨认和区别这两种图形。

教学重点: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形状以及特征教学难点:能辨认和区别教学方法:引导探究法教学准备:长方形、正方形纸片、小棒教学过程:一、复习。

1、出示一些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实物。

让学生指出哪些是长方体,哪些是正方体。

2、在长方体下面的括号里面画“ ”,正方体的下面括号里面“√”。

3、口答。

长方体有几个面?正方体有几个面?二、新授。

1、取出两个正方体,可以拼成什么图形?2、取出三个正方体,可以拼成什么图形?3、取出八个正方体,可以拼成什么图形?教师:通过学生自由拼摆,让学生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区别以及之间的关系。

4、取出四个长方体,如:可以拼成什么图形?(一种拼成长方体,一种拼成正方体)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p5、1。

2、完成教科书p5第5题。

学生自立完成,全班讲评。

3、完成教科书p7第7题。

先让学生观察长方体的上面、前面和右面,并懂得上下、前后以及左右之间的关系,然后进行正确的划线连接。

4、完成教科书p6第五题。

观察:(1)第一行和第三行有什么关系?(2)第一行和哪几行有关系?(3)第二行和哪几行有关系?(4)你发现了什么?(5)图中缺了几块?你是怎样得出来的?5、完成教科书p7第六题。

6、完成教科书p7第8题根据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让学生想象正方体的六个面上分别标的是哪些数字,教师出示实物演示。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篇2?教学目标1.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在辨认方向的活动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结合具体情境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能辨认其余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新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优秀9篇)

新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优秀9篇)

新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优秀9篇)精选数学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能够学会使用不同的分类方法对事物进行统计。

2、能力目标:能够运用统计的方法对日常生活中的事物进行整理。

能根据统计表提出问题。

3、情感目标:认识到统计的价值,感受到统计对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能够使用不同标准的分类方法对事物进行分类统计。

教学过程:一、课前活动教师:“今天是孙老师第一天给同学们上课,孙老师非常高兴,你们能告诉老师今天与老师合作的同学有几个吗?”(学生数,并回答:“30个”)教师:“女同学有几个?男同学有几个?”(学生数,回答:“男生有15个,女生有15个)教师:“同学们数的真认真,老师把我们的30位同学分成了八个小组,今天八个小组进行一个比赛,看哪个小组表现得好,就得老师手中的金星,本节课得星最多的将是我们的小擂主。

”二、导入教师:“现在我们这儿的天气已经非常冷了,可是在美丽的海南岛却十分温暖,大家想不想跟老师一起到哪里的海滨浴场游览一下?”生:“想。

”三、新授1、初次接触师:“大家请看大屏幕。

”(出示图片)教师:“来到美丽的海南岛,你都看到了些什么?”(学生回答)教师:“同学们观察的真是太仔细了,现在你能不能将海滨浴场的游人按照性别,也就是男、女进行分类,数一数男的有几人?女的有几人?”(学生开始动手数,并汇报)教师:“我们一起验证一下。

”(教师指,学生一起数)教师:“男的有15人,女的有14人,那么合计,也就是一共有多少人呢?”(学生回答:“29人”)教师:“同学们数的真是太仔细了,那你能不能把这些数据填在这样的表格中?”(教师出示幻灯片)教师:“好,拿出表1,开始填,看谁填的好,填的准。

”(学生填表1)教师:“那位同学上台展示一下自己的作品?(学生展示)教师:“这位同学真勇敢,我们给他鼓励一下,哪位同学再上来展示一下?”(随时加星)教师:“同学们表现的真是太棒了,刚才我们用的这种整理数据的方法,就是统计,也就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新内容。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全套】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全套】
3、揭示课题:连加、连减
二、自主探索
1、教学例1
出示例1的挂图,谈话: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一幅图,从图中你能知道些什么?要求三人一共折了多少只纸船,可以怎样列式?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19+27+26
启发:这是一道三个两位数连加的算式,想一想,要先算什么?你能列竖式算出结果吗?
学生尝试用竖式计算,教师巡视,并让计算出现错误的和一名计算正确的学生把计算过程写在黑板上。
教学准备:课件、圆片、小棒、
课时安排:6课时
1、连加连减、加减混合…………………………………………2课时
2、练习一…………………………………………………………1课时
3、简单的加减法实际问题………………………………………2课时
4、练习二…………………………………………………………1课时
课题:连加、连减第(1)课时课型:新授
你打算怎样算?
可能说从左到佑依次计算;
也就是说先算,再算
追问:你怎么想到这样算的
都想到了吗?请听好老师的要求:可以直接在作业本上列竖式;觉得有困难的同学打开书P3完成填空,动手吧。
动手计算与板演(师巡查,关注不同方法)
自评与互评,比较哪种方法更简便。
注意:解决问题时,得数后面带上单位,齐答。
看来,你们已经会用学过的方法解决遇到的新问题,老师真的是心服口服。下面请看:
根据题意,你能列出算式吗?
列式38+42-33=
“说说为什么这样列?”(理解题意,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二、探究算法,比较评价:
(1)比较、探究、出示课题
耳朵请听好
这道题与昨天所学的有什么不同?含有哪几种运算?
直接口算容不容易?怎么办?
这就是今天要学的加减混合运算的笔算方法。分两次完成[板书课题]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全套】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全套】

第三课时:练习一
教学内容:练习一
教学三维目标:
1、 使学生掌握 100 以内连加、 连减、 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 2、 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发展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巩固估算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题卡练习
教学过程:
一、口算下面各题。
4+26 35-7 35+6
第 19 页 共 15 页
2、 通过情境培养学生知识的应用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加减混合运算 难点: 理解算理 教学准备: 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1、 45+28+16 92-44-23 2、 9+4-6 16-7+8 二、 学习新知 1、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让我们先来看一副图, 谁能来说一说画面中说了些什么? 你能根据这条信息来编一道题吗? 根据这些信息你想到哪些数学问题? 由学生独立计算一步计算的笔算。 2、 探索新知 男生一共折了 38 只, 女生一共折了 42 只, 送给幼儿园 33 只,还剩多少只? 谁来说一说,你打算怎么算?请学生试算, 并请学生上台板演, 可能会有出 现书写格式的错误,由其他学生对其完成的情况进行评价。及时评价学生的方 法。比较两种方法, 你发现了什么? 你喜欢用哪种方法计算? 用你喜欢的方 法让我们一起来试一试。 3、 出示试一试
第 15 页 共 15 页
以内数的认识,感受不同的计算策略,发展数感和初步的抽象思维,提高运算 能力。 2.在认识图形、 测量长度经及观察物体等活动中, 感受简单平面图形的特征, 初步体会物体与它相适应视图之间的联系, 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在用乘法口诀计算表内乘、 除法, 解决简单的乘、 除法实际问题, 求比一 个数多(少) 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测量、 估计物 体(或线段) 长度的过程中, 进行简单的、 有条理的思考, 并尝试表达自 己的思考过程, 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 (三)解决问题方面 1. 在都是的指导下, 联系学过的数与数的计算、 图形等知识和方法, 从现实 情境中提出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发展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 2.经历从现实情境中收集和整理信息、 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借助 摆学具、画图形等方法理解题中的数量关系,初步学会根据要解决的问题选择 合适的已知条件, 积累一些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测 量物体(或线段)长度的过程中, 初步学会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 计量单位 和测量方法,积累一些测量长度的经验,初步建立长度观念。 3.在拼图形、 测量长度, 以及观察物体等活动中, 初步体会一些简单的图形 变换的方法, 感受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之间的联系; 进一步学会与同伴合作, 学会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想法和做法。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并在交流中加深体验,提升认识。 (四)情感态度方面 1.在教师的指导下, 主动参与编制乘法口诀、 观察和发现简单平面图形的特征、 测量物体或线段的长度等活动, 获得一些学习成功的体验, 感受乘法口诀的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连加、连减。

(教材第1、第2页的内容)1. 结合具体情境,经历自主探索三个数连加、连减的计算过程,使学生学会灵活地进行计算。

2. 让学生会用自己的方法计算100以内的连加、连减。

3. 培养学生书写工整、计算认真的好习惯。

竖式的写法。

连加、连减竖式的简便写法。

课件。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折纸船吗?老师告诉你们这有三个好朋友在折纸船呢!课件出示:教材第1页例1情景图。

师:你从图中知道了什么?生:他们三个人折的数目不一样多,最左边的小朋友折了19只,中间的小朋友折了27只,最右边的小朋友折了26只。

师:同学们发现的信息真不少。

【设计意图:由学生比较熟悉和感兴趣的活动(折纸船)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 教学例1。

师:你想到了什么问题呢?对于学生提出的比较简单的问题就当场解决,如果学生能提出“三人一共折了多少只?”的问题就进入下一环节的探究;如果学生没有提出这个问题教师就作为参与者,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探究。

师:求三人一共折了多少只?该用什么方法计算呢,谁能列出算式?生:19+27+26师:想一想,先算什么,再接着算什么?自己试一试怎样列竖式计算。

学生尝试自己列竖式计算,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学生交流,可能出现的算法有:(1)(2)(3)这几种方法都是计算连加的基本方法,教师应给予肯定。

三个数连加的竖式,学生以前没有用过,如果交流不出来,教师可作为参与者交流。

【设计意图:个性化算法的交流是学生体验成功的平台,同时,也是互相学习的方式。

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学习新知识,培养学生优化自己算法的意识和能力,体验算法多样化】2. 教学试一试。

师:同学们,学习了连加竖式的计算,你能试试用竖式计算90-25-28吗?学生尝试自己独立计算,教师巡视,指导个别有困难的学生,并了解情况。

组织交流,展示学生的方法:(1)(2)(3)重点让学生说说第(1)种和第(2)种算法,是怎样想的。

如果学生交流时,没有出现第(3)种方法,教师就作为参与者,引导学生思考:可以先算出两个减数的和,再从被减数中减去这两个减数的和,这是为什么呢?【设计意图: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愿望和兴趣应贯穿在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中。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新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一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第 1 教时一、内容:连加连减(书P1—2例题1)二、目标:1.会用竖式笔算100以内连加,连减,掌握两个竖式连写的计算方法,正确进行100以内连加、连减的计算.2.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体会连加、连减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快乐.三、重点:掌握两个竖式连写的计算方法.难点:体会连加、连减意义和理解运算顺序.四、教程 .(一)复习.1、竖式计算. 45+17 80-59指名板演,并说用竖式计算加、减法时注意什么.2、口算.2+4+3 30+40+20 2+30+5 70-30-20 17-7-5 14-9-2提问:在计算连加、连减的算式时,要按怎样的顺序进行计算?(二)揭示课题:连加、连减(三)探究新知.1、探究连加.(1)出示例1图,生说图意.师:从图上你知道了什么?,可以提什么数学问题?(一共有多少只纸船)生:复述图意.(2)尝试列式.师:求一共有几只,你们会列式计算吗?用什么方法?(加法)为什么?生答、师板书:(1) 19+27 46+26 (2)19+27+26或27+26+19 26+19+27(3)尝试竖式计算.师:这是一道两位数连加的算式,要先算什么?19+27能口算吗?竖式该怎么列?再算什么?又该怎么计算?(生尝试用竖式计算)(4)交流计算方法:如果出现第一种,引导生再想第二种竖式书写方法,如果两种都有,要理解每一步算的是什么.(5)比较:两种算法,哪种更便捷?2、探究连减.(1)出示试一试 : 90 – 25 – 28 =师:这是一道怎样的算式?计算时,要先算什么?用竖式计算时,算式该怎么写,自己先试试,再小组交流.(2)生尝试计算,师巡视、指导。

(3)反馈:谁能说说自己是怎样计算的?(四)巩固.1、想做第1题 . 生在书上填写,并说两个竖式连写要注意什么.2、想做第3题. 生观察,再说图意.(1)师:在图上能知道什么?根据你看到的,可以提什么数学问题?(一共有多少人)(2)生复述图意,尝试列式.(3) 反馈:谁能说说是怎样计算的?3、想做第4题. 生仔细观察,再说图意.(1)师:从图上你能知道什么?求一共摘了多少个,你们会列式计算吗?生计算,师巡视、指导.(2)反馈:谁能说说自己是怎样计算的?(3)师:还剩多少人?我们用什么方法做?(减法)为什么?你们会列式计算吗?生尝试计算,师巡视.(4)反馈:谁能说说自己是怎样计算的?(五)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谁能说说该怎么计算连加和连减呢?(六)作业:第2页第2题第 2 教时一、内容:不带小括号的加、减两步运算(书P3—4例2)二、目标:1.掌握不带小括号的加减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2.用竖式会计算加减混合两步式题,提高计算能力.三、重点:掌握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式题.四、教程.(一)复习.1、板演 . 26+25+38 = 70-18-26 =指名板演,要用竖式计算,用简便方法书写.2、口算:生说出口算过程.12+8+20 = 50-30-6 = 42+8-30 = 52-12+8 =(二)学习新知.1、师:我们已经会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式题.老师这里有一道题,看谁会做?2、出示例3,生观察、说图意.师:你能知道哪些条件?要求什么问题,怎么列式呢?3、生列式、师启发:(1)这道题有哪些运算?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2)用竖式怎样计算?指名到黑板前试算,其余在位上计算.4、小结提问:(1)加减混合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是什么?(2)竖式计算加减混合式题应注意什么?5、生计算“试一试”: 60 – 38 + 40 =师:这道题有什么特点?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三) 巩固.1.基本练习.2.想做第2、3题.3、想做第4题.(1)师:从图上你知道什么?求还剩多少棵,你们会列式计算吗?(2)生列式计算,师巡视.(3)师:求一共多少棵,又该怎样列式计算?(4)生计算、师巡视.4、想做第5题.(1)师:从图上你知道什么?求全班共栽树多少棵,你们会列式计算吗?(2)生列式计算,师巡视..c Om(3)师:女生栽树多少棵?又该怎样列式计算?(4)生计算,师巡视.(四)作业:想做第1题第 3 教时一、内容:练习一(书P5)二、目标:1.通过多种形式练习,达到对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正确、熟练计算. 2.通过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乐趣.三、重点:正确、熟练计算.四、教程.(一)基础练习.1、口算.(书第5页第1题)2、出示口算卡片:(二人合作:一人读算式,一人作答)强调先想什么,再想什么,练习过程中,从中抽出个别题目,让生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加强对口算方法的具体指导.(二)提高练习.1、书第5页第2题.(1)让生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2)指名板演,其余在位上练习、反馈.2、书第5页第3题(1)生理解题意.(2)引导生用竖式计算每一条线上三个数的和.3、书第5页第4题.(1)生理解表格.(2)师:怎么计算三天一共拾了多少个?(3)生独立计算、评价.(三)拓展练习:思考题读题审题,理解“尝试---调整”的策略解决(四)课堂小结.(五)作业:数补第3页第 4 教时一、内容:简单的加减法实际问题(书P6--8例3)二、目标:1.通过操作让生用不同方法解决使两个数量同样多的实际问题.2.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体会数学的乐趣.三、重点:掌握增加和减少及移多补少的方法.四、教程:(一)出示例3. 生读题、审题.(二)探究新知.1、师:谁能说从图中知道了什么,根据条件能提出什么问题?同位交流:明确:芳芳和小军穿的两串彩珠相差4个,在此基础上,提出“要让两串彩珠同样多,你有什么办法”的问题.2、生用圆片摆一摆.3、反馈三种摆法:(1)增加法(2)减少法(3)移多补少法4、生对三种方法回顾和反思,整理思考方法.(三)巩固.1、基础练习.(1)想做第1题,生读题审题,根据题中每一问摆小棒,填空.(2)反馈、讨论:多多少根,就增加多少?减少多少?就要把多出来的怎样移多补少.2、提高练习.(1)想做第2题. 生读题审题,根据题意填空.①反馈、讨论:多多少根,就增加多少?减少多少?②比较(1)和(2)提问:这一题中为什么不能把多的再移多补少?引导生得出:多的双数可以移多补少,单数不能.(2)想做第3、4题.①生读题审题,独立思考.②生独立完成,师巡查.③反馈、让生说出理由.(四)作业:数补第4页.第 5 教时一、内容: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书P8—10例4)二、目标:1.通过操作,探索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问题解决方法,会解答实际问题.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三、难点:理解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量关系.四、教程.(一) 复习.1、师在黑板上摆8个正方形和5个三角形.(一对一摆)2、师:谁能提出一个用减法解决的数学问题吗?(生提出问题并说出算式)3、谈话:三角形和正方形一对一各摆成一排,三角形摆完了,正方形还余3个,我们就说正方形比三角形(多3个),或者说三角形比正方形(少3个)。

(数学教案)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数学教案)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苏教版二班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做一份好的教案,可以让老师在教学中游刃有余,显现出足够强大的自信。

使同学生疏质量单位千克、克。

一起看看最新苏教版二班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欢送查阅!最新苏教版二班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1克和千克:第一课时克和千克的生疏教学内容:课本P85~86页,及第88~89页的第3~6题。

教学目标:1、使同学生疏质量单位千克、克。

2、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了解用天平和台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感受1克和1千克的实际质量,建立1克和1千克的实际概念并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

3、通过从实际生活中引出质量单位的观念,让同学生疏到质量单位与时间生活是紧密联系的,在时间生活中格外有用的。

教学重点:1、把握质量单位:克、千克。

2、把握克和千克的换算关系:1千克=1000克。

教学难点:建立克和千克的时间概念,并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人新知1、拿出一本数学教课书,和一只笔,提问:哪个重有些2、确定同学的答复,并让同学“掂一掂〞,然后让同学说说有什么样的感觉。

3、从刚刚的实践得出结论:物体有轻有重。

板书课题。

二、观看、操作领悟新知1、出示主题挂图,物体的轻重的计量。

观看主题挂图。

(1)请同学们观看一下,这幅图画的是什么(2)这幅图中的小伴侣和阿姨在说什么(3)前几天,老师让大家广泛收集、调查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物品的质量,我们现在来沟通以下好吗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和千克单位来表示。

(4)在同学说的同时,老师拿出有预备的东西呈现。

2、克的生疏。

(1)提问:通过调查我们知道了一些物品的质量,你们知道1克、1千克各有多重吗要知道物品的质量,应当怎么办呢(2)出示天平,简洁介绍天平的结构,并说明使用方法。

(3)将一个2分皮放在左边盘内。

1克砝码放在右盘内,让同学观看。

提问:你们发觉了什么这个2分皮重多少克板书:克(4)“1克有多重〞我们来掂一掂好吗3、千克的生疏。

(1)出示盘称。

大家生疏这称吗(2)看看盘称的使用方法。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备全册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备全册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备全册第一单元:认识数字第一课:认识0、1教学目标•认识数字0、1•掌握0、1的写法和读法•能正确辨认和书写数字0、1教学重点•认识数字0、1•掌握0、1的写法和读法教学准备•数字卡片•黑板•彩色粉笔教学过程1.导入:出示数字卡片0和1,展示给学生。

2.引入:教师展示数字0和1的写法和读法,并让学生模仿读写。

3.讲解:教师简要解释数字0和1的意义,并与学生分享这两个数字存在于生活中的例子。

4.练习:教师出示数字卡片,让学生互相辨认和书写,引导学生在纸上反复书写数字0和1。

5.总结:让学生总结认识到的数字0和1的写法和读法。

第二课:认识2、3教学目标•认识数字2、3•掌握2、3的写法和读法•能正确辨认和书写数字2、3教学重点•认识数字2、3•掌握2、3的写法和读法教学准备•数字卡片•黑板•彩色粉笔教学过程1.导入:出示数字卡片2和3,展示给学生。

2.引入:教师展示数字2和3的写法和读法,并让学生模仿读写。

3.讲解:教师简要解释数字2和3的意义,并与学生分享这两个数字存在于生活中的例子。

4.练习:教师出示数字卡片,让学生互相辨认和书写,引导学生在纸上反复书写数字2和3。

5.总结:让学生总结认识到的数字2和3的写法和读法。

第二单元:数数第三课:认识4、5教学目标•认识数字4、5•掌握4、5的写法和读法•能正确辨认和书写数字4、5教学重点•认识数字4、5•掌握4、5的写法和读法教学准备•数字卡片•黑板•彩色粉笔教学过程1.导入:出示数字卡片4和5,展示给学生。

2.引入:教师展示数字4和5的写法和读法,并让学生模仿读写。

3.讲解:教师简要解释数字4和5的意义,并与学生分享这两个数字存在于生活中的例子。

4.练习:教师出示数字卡片,让学生互相辨认和书写,引导学生在纸上反复书写数字4和5。

5.总结:让学生总结认识到的数字4和5的写法和读法。

第四课:认识6、7教学目标•认识数字6、7•掌握6、7的写法和读法•能正确辨认和书写数字6、7教学重点•认识数字6、7•掌握6、7的写法和读法教学准备•数字卡片•黑板•彩色粉笔教学过程1.导入:出示数字卡片6和7,展示给学生。

【新版】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

【新版】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

第一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三)第一课时:连加、连减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2页教学三维目标:1、使学生掌握笔算连加、连减的方法,能正确地笔算100以内的连加、连减算式。

2、通过情境培养学生知识的应用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连加、连减的笔算方法难点:理解算理教具准备:情境图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8+9+5 7+3+619-6-7 17-9-52、用竖式计算19+27 90-25二、学习新知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让我们先来看一副图,谁能来说一说画面中说了些什么?你说的真好,瞧,小朋友们正在折纸船比赛,小红折了19只,小紫折了27只,小兰折了26只。

根据这些信息你想到哪些数学问题?由学生独立计算一步计算的笔算。

这有个问题要我们求三人一共折了多少只纸船?这怎么算呢?28+34+232、探索新知三个数字连加,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谁来说一说,你打算怎么算?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并指导笔算书写格式。

比较两种方法,你发现了什么?你喜欢用哪种方法计算?用你喜欢的方法让我们一起来试一试。

3、试一试出示试一试:90-25-28=如果要笔算,怎样计算?让我们来试一试。

三、巩固练习1、独立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2、独立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指名回答,集体评议。

3、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四、总结提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连加、连减运算的计算顺序,是按从左向右的顺序进行计算的。

连续竖式比两步竖式更简便。

还要注意数位要对齐,还要看清运算符号,以及进位加法的进位以及退位减法的退位问题。

五、布置作业:想想做做第2题。

课后反思:第二课时:加减混合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4页教学三维目标:1、使学生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能正确地笔算10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算式。

2、通过情境培养学生知识的应用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加减混合运算难点:理解算理教学准备:情境图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45+28+16 92-44 -232、9+4-6 16 -7+8二、学习新知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让我们先来看一副图,谁能来说一说画面中说了些什么?你能根据这条信息来编一道题吗?根据这些信息你想到哪些数学问题?由学生独立计算一步计算的笔算。

最新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学案

最新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学案

最新苏教版⼆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学案1 连加、连减项⽬内容1.算⼀算。

9+3+4= 8+6+9= 3+2+7=10-8-2= 13-2-7= 19-6-5=2.计算:28+34+22。

3.计算:84-40-26。

4.通过预习,我知道了计算连加和连减时,按照从( )往( )的顺序计算,列式时列⼀个竖式简单些。

5.两位数的连加计算,相同数位( ),从( )位加起,个位相加满⼗,向( )位进1,按照运算顺序列成⼀个竖式计算⽐较简便。

6.列竖式计算。

7.算⼀算。

54+20+6= 46+25+17= 7+59+20=90-58-30= 75-28-19= 72-6-44=温馨提⽰知识准备:两位数加减法的相关知识。

1.16 23 12 0 4 82.84 62 84 62 843.18 184.左 右5.对齐 个 ⼗6.42 83 65 81 28 11 39 14 80 897.80 88 86 2 28 221.算⼀算。

32+40+7= 60-40-15=20+6-7= 73-40+20=2.⼩华有4⽀铅笔,他⼜买了3⽀,⽤去了5⽀,他还有多少⽀?3.加减混合运算。

67-25+28=4.通过预习,我知道了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按照从( )往( )的顺序计算。

5.我还有( )不明⽩。

6.列竖式计算。

56+34-20= 32+55-46=78-24+39= 43-13+42=7.公园⾥开设了⼀个“垂钓⾓”供游⼈钓鱼。

某周六早上池中共有53条鱼,晚上⼯作⼈员统计出总共被游客钓⾛28条鱼。

为了保障周⽇正常的垂钓,⼯作⼈员⼜放进42条鱼,这时池中共有多少条鱼?温馨提⽰知识准备: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相关知识。

1.79 5 19 532.4+3-5=2(⽀)3.70 42 42 70 42 704.左 右5.略6.70 41 93 727.53-28+42=67(条)3 使两个量⼀样多的实际问题项⽬内容1.算⼀算。

25+25= 20+20= 47-25= 30+40=50+20= 50-30= 60-20= 38+22=(1)⼩军芳芳想:芳芳⽐⼩军多( )个,再给⼩军补( )个,他们的彩珠就同样多,都是( )个。

新苏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新苏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新苏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根据输入的信息,我为您提供以下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的一个示例:教学目标:通过本教材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加法、减法的基本步骤和口算技巧,能够熟练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

第一课:认识数0-20教学内容:认识数0-20的大小和顺序。

教学步骤:1. 师生互动:教师问学生能够认识多少个数字,让学生来回忆,并口头报出正确的数,教师耐心提醒并帮助。

2. 游戏活动:教师将数字卡片(0-20)贴在墙上,要求学生分组,每组一人过来触摸一个数,并口说出来,其他组员回应是比它大还是比它小,并以此类推。

3. 认知巩固:教师分发课本,并组织学生跟读和朗读课文中的数字,并进行相关练习。

第二课:加法运算教学内容:认识加法的符号“+”,学会加法运算的基本步骤。

教学步骤:1. 导入新知: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加法口算,通过星星、花朵等多种方式将加法带入学生的生活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 学习加法:教师通过具体的教具物品,如果冻、豆子等,进行加法实物演示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3. 操练巩固:教师分发练习册,让学生自主完成一些简单的加法运算,学生完成后相互交换检查答案,并教师进行相关解释。

第三课:减法运算教学内容:认识减法的符号“-”,学会减法运算的基本步骤。

教学步骤:1. 导入新知:通过图片的方式,教师让学生了解减法的概念,并引导学生对减法的运算结果有个初步的认识。

2. 学习减法:教师通过具体的教具物品,如水果等,进行减法实物演示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3. 操练巩固:教师出示一些简单的减法口算题,鼓励学生进行口算并回答,教师进行反馈和指导。

以上是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的一个示例,具体教学内容和步骤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础练习
1、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直接在书上填写,并说说怎样用竖式计算连加 连减的,两个竖式连写时,要注意什么。
提高练习
2、想想做做第3题
请学生仔细观察,让学生说图意。
学生复述图意,指名说,同桌说,齐说。
反馈:谁来和大家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3、想想做做第4题
请学生仔细观察,让学生说图意。
(1)师:在图上你能知道了什么?
(1) 随生答板书:(1)19+27 46+26
(2)19+27+26或27+26+19 26+19+27
3尝试竖式计算:
师:,你准备怎么计算算出来的?
4、比较两种算法,哪种更便捷?
探究连减
出示试一试 90-25-28=
提问:这是一道怎样的算式?计算时,要先算什么?
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视
反馈:谁来和大家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出示口算卡片:
30+40= 45+20= 81-30= 64-4=
3+74= 26+70= 53-10= 97-70=
1、“想想做做”第1、2题
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订正。
2、“想想做做”第3题
说说哪一步可以口算。
3、“想想做做”第4题
求还剩多少棵用什么方法计算?你是怎样想的?
引导学生答:用减法计算,用原来的减去吃了的。
要求一共摘了多少个?小朋友们会列式计算吗?
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视
反馈:谁来和大家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2、师:还剩多少人?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做?小朋友们会列式计算吗?
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视
反馈:谁来和大家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课题
加减混合运算的竖式计算
课时数
课时总数
2




1、能够正确计算出加减混合运算的结果,知道哪些算式可以口算,且能口算的要口算。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出示例2.
读题,说一说:求还剩多少只怎样列式?指名回答,板书:38+42-33=
提问:这是什么样的算式?
想一想: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你能根据前面的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用竖式算一算吗?学生尝试完成,然后指名交流。
提问:你是怎样想的?
追问:你们计算的顺序都是这样的吗?你是怎样写的呢?追问:还有其他的写法吗?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程序
师生活动
教学手记
(一)复习导入
(二)揭示课题:
(三)结合情境、探究新知
(四) 巩固练习
(五)全课总结、延伸课外
1、用竖式计算
45+17 80-59
指名板演,并说一说用竖式计算加法和减法时注意什么?
2、口算下面各题
2+4+3= 30+40+20= 2+30+5=
70-30-20= 17-7-5= 14-9-2=
2、感知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培养独立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难点
在混合运算中,遇到能口算的要口算。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程序
师生活动
教学手记
一、先学探究
二、思索探究,交流共享:
三、反馈完善:
出示连加、连减的算式。
72-16-25= 14+57+22=
(2)我们来看右图中的数,你发现了什么?
指出:在连加算式中,如果发现两个数相加得整十数时,可以先算,这样更简便。
1、出示教材第5页第4题。
提问:你知道了什么?求三天一共拾了多少个怎样想?
学生回答后,提问:算式怎样写?学生独立完成。
八、期末复习
课题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三)
课时数
课时总数





1、使学生学会用竖式笔算100以内的连加,连减,掌握两个竖式连写的计算方法,会正确进行100以内连加、连减的计算。
2、使学生在理解和掌握知识的同时,体会连加、连减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快乐。
重、难点
掌握两个竖式连写的计算方法,会正确进行100以内连加、连减的计算。
课时总数
3




1、进一步巩固三个数的连加、连减以及加减混合运算的知识,提高计算水平。
2、通过交流、讨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简单接触同样多的知识,为下节课的学习作准备。
3、培养独立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难点
进一步巩固三个数的连加、连减以及加减混合运算的知识。
教学准备
最新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全册)(表格式)
特别说明:教案为本人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使用,各单元教学内容如下
一、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三)
二、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
●有趣的七巧板
三、表内乘法(一)
四、表内除法(一)
五、米和厘米
●我们身上的“尺”
六、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二)
七、观察物体
提问:在计算连加、连减的算式时,要按怎样的顺序进行计算?
探究连加
1、出示例1,请学生仔细观察。让学生说图意。
(1)师:在图上你能知道了什么?
(2)师:根据你看到的,你可以提什么数学问题?学生复述图意,指名说,同桌说,齐说。
2、尝试列式。
师:要知道一共有几只,小朋友们会列式计算吗?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做?(加法)为什么?
课件
教学程序
师生活动
教学手记
一、知识再现
二、基本练习
三、综合练习
四、全课总结:
五、作业
(出示口算卡片)
4+26= 35-7= 35+6=
45-20= 68+9= 70-8=
比一比,哪组的火车开得又快又稳!
让学生开火车口答。
1、出示教材第5页第2题。
让学生先算一算,然后交流:你是按照什么顺序计算的?(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运算。)
求现在一共有多少棵用什么方法计算?你是怎样想的?
引导学生答:把剩下的和又买来的合起来。
4、“想想做做”第5题
求全班一共栽树多少棵怎样想?你知道用什么方法计算吗?独立完成,交流算式。
求女生栽树多少棵?需要知道哪些条件?你是怎样想的呢?
四、全课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课题
练习一
课时数
提问:你的竖式是怎样写的?哪些可以直接口算?
(其中第1题第二步口算,第2题第一步口算,第3题第二步口算。)
提醒学生:能口算的就口算。
2、出示教材第5页第3题。
(1)提问:算出每条线上三个数的和是什么意思?
学生完成后,交流:有用一步计算的吗?是哪些情况?
指出:当第一步算出是整十数时,第二步加法可以口算。这样更简便。
学生齐读两组算式,教师再次板书。3 8
3 8 8 0 +4 2
+ 4 2 –3 3 ──
── ── 8 0
8 0 4 7 –3 3
──4 7
提问:你认为哪种写法简便些?(学生交流)
试一试。
出示60-38+40=
你会计算吗?下面请大家先计算第一步,板书:
接下来应该算什么?(22+40)
指出:在计算中,遇到能口算的就口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