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法
中学语文教学法
Company Logo
中学语文教学法有什么特点?
中学语文教学法具有理论性、实践性、综合性、特殊性的特点。
Company Logo
Company Logo
第一节 语文与语文教育
对“语文”的涵义有哪些理解? 语言文字 语言文学 语言文章 包含语言文化在内
Company Logo
第二节 语文学科的性质和特点
语文学科的性质是什么(或语文学科应如何界说)? 语文学科是基础课; 语文学科是文化基础课; 语文学科是以培养读、写、听、说四项能力为主要目的和主要内容的文化基础课。
Company Logo
语文学科有什么特点?
语文学科的思想性和人文性,也正是语文作为交际工具的特殊性。语文是用来交流思想感情的,是负载文化的,这是语文学科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本质特点。 语文作为一种文化载体、文化现象,是构成人的文化环境最重要的因素,它塑造人的文化心理结构。语文教学本身就带有文化渗透的性质。语文素质的提高,是人的整个文化素质提高的基础。
Company Logo
语文教学法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
“语文教材教法”时期 1949年,中小学的“国语”统一为“语文”后,师范院校就相应开设了“小学语文教材教法”和“中学语文教材教法”。
Company Logo
语文教学法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
“语文教学法” 时期 1978年,编写了高等师范院校中文系教学法教材《中学语文教学法》。 “法”由指“教学方法”上升至指“法则、规律”;研究内容由“教材教法”上升至教学理论、教育原则。这门学科的科学性大大提高。
中学语文教材教法名词解释
中学语文教材教法名词解释1、中学语文教材教法:是研究中学语文实践的规律和方法的学科,是高师院校中文专业一门重要的教育专业必修课;2、红领巾教学法:是1953年北京师范大学苍岑教授接受苏联普希金的建议,在师大附中指导实习生试教《红领巾》(小说)注重用谈话启发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指出朗读,复述,分析课文时语文课的主要因素,不能片面强调思想政治教育,对改进语文教学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3、中学语文教学法:是研究中学语文教学实践和规律的科学,是一门应用教育理论来研究语文教学的应用理论学科。
4、理论性:把语文教学一切现象作为研究的客体,解释其内在规律获得指导语文教学实践的普遍法则。
5、实践性:表现在从生动丰富的中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探源穷理进行科学抽象,做出理论的概括,同时把科学抽象出的理论,有用来指导语文教学实践,并受其验证。
6、综合性:表现在研究的对象与多种学科有着血缘关系,教育学、心理学、语言学、文学、美学,哲学,都是相关的基础学科,他拥有了广泛而深厚的科学基础,但它们都指统摄与本学科研究对象之中,而不是简单的相加。
7、教学过程: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构成的一种双边活动,是教师以一定的语文知识武装学生,训练学生的语文技能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和构建学生完美的人格品质,从而实现语文教育的目的的过程;8、过程:就是指语文教学过程是一个包括认知,情感和行为等多种因素而统一开展的过程。
9、教授法:是教师以口述的方式传授知识和技能的方法,它是传统教学方法,至今仍被广泛采用,它的最大价值在于传授知识的系统性,高效性,示范性等方面。
10、议论法:是师生学生之间进行多向交流信息的教学法,议论法一般有提问法,谈话法和讨论法组成,是普遍受到重视的一种现代教学方法,但运用时要防止论题以偏概全,讨论放任自流,对于要学生幸福的基本知识,不宜滥用讨论法。
11、语文教学媒体:是储存和传递语文教学信息的载体,是教师用来直接或间接地向学生传递知识和情感信息的材料,工具和设备积极、合理地运用教学媒体开展语文教学,往往能够促使语文教学过程取得最优化的教学法效果。
中学语文教学法考点整理
实用文档文案大全中学语文教学法期末复习资料一.填空题1*15 二.名词解释5*5 三.简答题4*10四.教案设计(时间分配,必要环节,教学重难点,中心思想)一二1.什么是中学语文教学法的两层含义?答:一为方法论的含义,即我们对语文教学规律的认识和研究。
二指语文教学的具体的方法,方式,技能,技巧。
2.怎样学好中学语文教学法?答:运用中学语文教学法理论去分析实际的教学活动(理论与实际结合)。
二,应当充分利用它广泛二深厚的学科科学基础,学会准确而灵活地整合多种知识(整合多种知识)。
3.语文教师的三个基本素养(大的)?答:一专业知识素养。
二专业技能素养。
三专业情意素养4.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包括哪个方面?答:一教育信念的发展(一)掌握现代教育理念(二)形成语文教育专业理念二专业知能的发展(一)语文知识体系的重构(二)语文教学能力的提高三专业情意的发展实用文档文案大全专业的反思。
专业的创新5.专业语文教师形象具有的作用?答:(一)教师形象对学生具有教育作用。
1.教师形象对学生具有明显的示范作用。
2.教师形象可以感染学生。
3.教师形象可以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6.癸卯学制中国近代由国家颁布的第一个在全国范围内实行推行的系统学制。
1904年(清光绪三十年)1月13日清政府颁布。
因制定于1903年,为癸卯年,故又称“癸卯学制”。
该学制规定学堂的立学宗旨是“以忠孝为本,以中国经史文学为基,俾学生心术壹归于纯正,而后以西学瀹其知识,练其艺能,务期他日成才,各适实用”。
还规定了各级各类学堂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及相互衔接和关系。
7.中国现代语文教育发端的重要标志?通过癸卯学制的教育立法,确保了以分科教育为特征的中国现代教育的兴起。
语文教育独立设科就成了中国现代语文教育发端的重要标志。
8.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两部分)?白话文运动和现代白话文教学.国语统一运动与国语课程建设9.赫尔巴特的四个教学理论,莱茵的五阶段说(添加了哪个)答:(1)明了(2)联结(3)系统(4)方法实用文档文案大全莱茵:预备,提示,联系,比较,总结及应用10.五段式教学模式?五段教学法是指德国教育家戚勒和莱因基于赫尔巴特的形式教学阶段而提出的教学理论。
中学语文教学法试题及答案重点
1、《语文教学法》〔语文教学论〕及其体系:研究语文教学、教育现象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
其理论体系:①语文课程论;②语文教材论;③语文教学论;④语文教育论;⑤语文学法论;⑥语文教师论;⑦语文教史论;⑧语文教改论。
2、语文、大语文、唯语文、去语文:语文是关于中华民族通用语——汉言语的人文学科,语文教育是以汉言语文字为载体的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教育。
“大语文〞是20世纪80年代初张孝纯提出的。
它是指语文教学领域的“最大化〞。
具体地说,是指以课堂教学为主体的,包含课外语文教育,社会生活语文学习在内的“大语文〞教学理论。
“唯语文〞是指语文教学只限学校课堂的言语文字教学,语文教育不与其他学科结合、不与社会生活联系。
“去语文〞又称“泛语文〞,是指语文教育的无限“泛化〞,语文教学过程中失去“语文〞〔言语文字〕的本体,把语文课上成“大人文课〞。
3、言语、言语、语感:言语是与言语相对的概念,是指言语的运用及其结果〔话语与文章〕,具有个体性和实践性的特点。
言语是一套表达观念的符号系统,是言语的实践总结。
包含:语系;内核〔语音、语汇、语法〕。
具有集体性性和理论性的特点。
语感,即语文直觉,指对言语文字的感知能力。
就是在视听当下不假思索地从感知语音、字形而马上理解语音、字形所表示的意义的能力。
主要是指:〔1〕对言语结构、运用模式的掌握;〔2〕良好的言语反响机制。
4、语文素养、语文意识:语文素养是一个人语文方面诸多素养的整合,是语文知识、语文能力、语文感情、语文态度、语文习惯、语文方法,甚至文化素养、审美情趣、人格个性、思想道德等各方面的融合。
语文意识是我们在听、说、读、写的过程中,对如何运用言语文字正确表达,如何遣词造句,如何布局谋篇的一种自觉的、有意识的关注。
5、综合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紧密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表达对语文综合运用的学习形态。
主要有四种形式:〔1〕语文知识综合运用〔2〕听说读写整体开展〔3〕与其他学科沟通〔4〕与社会生活结合。
汉语言文学-《中学语文教学法》--复习资料
《中学语文教学法》复习资料一一、名词解释1.语文素养:语文素养,也就是对语文有长久的修养和训练的意思。
是指学生在语文方面表现出的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学识、能力、技艺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丰富内涵2.导入:导入是教师在进行新课题教学时,运用建立问题情境的教学方式,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兴趣,明确学习目标,形成学习动机和建立知识联系的教学行为.3.说课:说课是让对教材的某章节有准备的教师,依据新课程标准、教学理论,对教材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方面的内容进行全面的设计与阐述,不仅要层次清晰地说明这节课怎样教,而且要简练精辟地揭示这节课为什么要这样教,然后由评委评说,提出改进意见,再由授课教师修改,完善其教学设计的教研形式。
4.语文教学设计: 语文教学设计是指语文教师根据正确的教育思想和语文教育原理,按照一定的教学目标和要求,针对具体教学对象,运用系统方法合理利用和开发语文课程资源,并对语文教学的整个程序及其具体环节所作出的预期的行之有效的策划。
二、简答题1.新课程标准阐述的语文教育的特点有哪些?(1)语文课程的感染熏陶与学生独特、多元反应的有机结合。
(2)注重语文课程的实践性与学生的言语实践能力。
(3)儿童母语学习重在感性把握。
(4)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语文教育具有重要的影响。
2.语文教材的功能有哪些?(1)能力历练功能。
(2)知识积累功能。
(3)育德功能。
(4)启智功能。
(5)审美功能。
3.简述口语交际教学的理念。
(1)淡化知识教学,注重实践锻炼。
(2)引导多向互动,突现交际功能。
(3)精心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4)加强指导示范,培养良好习惯。
三、论述题结合你对语文课程性质的理解以及你学习语文课程的经验,谈谈语文教学实践中应如何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答案要点: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中学语文教学法》课件
特点
注重过程,及时反馈,调整教学 。
终结性评价
目的
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总结性 反馈。
方法
考试、作品评定等。
特点
注重结果,总结性评价。
学生自评与互评
目的
培养学生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的能力,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 作学习能力。
方法
学生自我评价、小组互评等。
生的学习动力和自信心。
THANK YOU
宽自己的视野。
06
中学语文教学法的教 学改革与发展趋势
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适应教育现代化发展
随着教育现代化的推进,传统的教学方法已无法满足现代教育的 需求,需要改革以适应时代发展。
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教学改革,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提 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培养创新型人才
教学改革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为培养创新型 人才奠定基础。
社会实践资源
中学语文课堂
01
学生可以通过实习或观摩的方式,深入中学语文课堂,了解实
际教学情况,提高自己的教学实践能力。
教育机构
02
学生可以参与教育机构组织的中学语文教学实践活动,如支教
、志愿者活动等,通过实际教学锻炼自己的能力。
学术交流活动,了解最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拓
特点
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应用性和 发展性,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语言运用 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中学语文教学法的重要性
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培养语言运用能力
通过科学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 写作、口语表达和文学鉴赏能力,丰富学 生的语文知识和文化底蕴。
中学语文教学法复习重点
简答论述★教学法的“法”有两层含义?一是方法论的含义,即我们对语文教学规律的认识和研究。
二是语文教学的具体的方法、方式、技能和技巧。
中学语文教学法课要培养学生的教学能力。
★语文学科的性质,可作如下表述:语文学科以培养学生阅读、写作、听话、说话能力为主要目的和主要内容的文化基础课。
1、语文学科是基础课——是工作与学习的基础,是学习其他各学科的基础。
2、语文学科是文化基础课——指其饱含思想文化内涵。
3、语文学科以培养学生阅读、写作、听话、说话能力为主要目的和主要内容的文化基础课——强调这门学科主要在四项语文能力的培养而不在其他。
有关的语文知识、思想文化内涵、审美陶冶,要围绕和渗透在四项语文能力的培养之中。
★语文学科的特点:1、语文学科的技能性和实践性。
2、语文学科的思想性和人文性。
3、语文学科的社会性与综合性。
★根据什么来确定学科的目的任务呢?1、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有关的教育法规2、学科的内容和特点。
3、社会需要。
4、学生的年龄特征。
★正确理解中学语文学科目的任务,要注意以下各点:1、培养阅读、写作、听话、说话的能力,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是语文学科的基本任务、基本目标,是语文教学问题的中心所在。
2、围绕读写听说能力训练来进行。
3、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实践性。
4、重在打好基础。
★一份比较完备的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其基础内容应包括如下各项:1、语文学科的任务及其重要性;2、语文学科的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3、语文学科的教学内容。
4、语文学科的教学法提示。
★学科的教学法提示,在内容上有哪些基本要求?1、紧扣学科教学的特点2、是文字准确简明。
★教学目的是依据学科教学的总任务来确定的。
确定的方向主要有哪些?1、知识积累,2、能力形成,3、思想培育。
★语文教材的功能特点主要体现在?1、智德启迪。
德,在这里主要是指思想品德修养,其中包括对国家、民族、社会、自然、事业、他人的正确认识和爱憎分明的感情,以及基于这种认识和感情所产生的坚定的纯正的、高尚的行为。
以学生为中心的中学语文教学法
以学生为中心的中学语文教学法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逐渐不适应现代学生的需求。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法则应运而生,它强调教师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求,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动性,提高语文教学的效果。
本文将探讨几种以学生为中心的中学语文教学法。
一、任务型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是一种通过给学生指派任务,让他们以实际问题为导向进行学习的教学模式。
在中学语文课堂中,可以通过设计一些实际问题或情境,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和合作解决问题。
例如,通过讨论一篇文章的主题,学生可以自主思考和分析,从而深入了解文章的内涵和要义。
任务型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合作学习法合作学习法是一种通过小组合作进行学习的教学模式。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相互交流和合作完成一些任务或作业。
例如,可以让学生分组朗读一篇文章,然后进行讨论和分享。
合作学习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三、个性化教学法个性化教学法是一种根据学生的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设计个性化学习任务的教学模式。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和特点,设置不同的学习任务和评价标准。
例如,对于喜欢阅读的学生,可以提供更多的阅读材料和挑战;对于喜欢写作的学生,可以鼓励他们进行创作。
个性化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四、情感教学法情感教学法是一种通过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他们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情感和兴趣的教学模式。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讲解优秀文学作品、开展情感教育活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情感体验。
情感教学法可以提高学生的情感投入度,加深他们对语文学习的理解和认同。
总之,以学生为中心的中学语文教学法是一种迎合学生需求的教学模式。
教师应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求,通过任务型教学法、合作学习法、个性化教学法和情感教学法等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提高语文教学的效果。
湖北自考04579中学语文教学法重点知识点汇总速记宝典
中学语文教学法(04579适用湖北)速记宝典简答题命题来源:围绕学科的内涵、类型、特点、优缺点、注意问题等。
答题攻略:(1)不能像名词解释那样简单,也不能像论述题那样长篇大论,但需要加以简要扩展。
(2)答案内容要简明、概括、准确,即得分的关键内容一定要写清楚。
(3)答案表述要有层次性,列出要点,分点分条作答,不要写成一段;(4)如果对于考题内容完全不知道,利用选择题找灵感,找到相近的内容,联系起来进行作答。
如果没有,随意发挥,不放弃。
考点1:简述教学法的“法”的含义。
答:教学法的"法"有两层含义。
第一层方法论的含义,即我们对语文教学规律的认识和研究。
第二层含义,是指语文教学的具体的方法、方式、技能和技巧。
考点2:简述如何学好中学语文教学法。
答:(1)首先,应当运用中学语文教学法理论去分析实际的教学活动。
(2)其次,本门课程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课程,它利用诸多学科的成果,来解决语文教学的问题,推动着语文教学的进步。
①作为学科教学理论与方法,中学语文教学法属于教育科学范畴。
教育学特别是其中的教学论是其重要的理论基础。
②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是心智活动的过程。
学习过程又有大量非智力因素的参与,心理科学就必然成为语文教学法的理论基础。
③语文专业的理论和知识与语文教学法联系更为密切。
④语言学的各学科和语文教学关系密切。
⑤中文专业所学的文学类各学科,也与语文教学有着密切联系。
⑥美学、美育渗透学校教育的一切方面一切环节。
语文教学是其中闪亮的一环。
考点3:简述设计教学法试验的优点。
答:(1)教学贴近儿童生活,学用结合;(2)学生能在兴趣支配下充分活动;(3)有利于训练知行合一的态度和随机应变的能力;(4)在活动中能养成学生互助合作精神;(5)活动步骤符合人们的认识历程。
考点4:简述《国文百八课》进步性的主要表现。
答:(1)编辑旨趣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给予国文科以科学性,以培养学生语文技能为中心,一扫从来玄妙笼统的观念。
中学语文教材教法名词解释
中学语文教材教法名词解释名词解释:1、中学语文教材教法:是研究中学语文实践的规律和方法的学科,是高师院校中文专业一门重要的教育专业必修课。
2、红领巾教学法:是1953年北京师范大学苍岑教授接受苏联普希金的建议,在师大附中指导实习生试教《红领巾》(小说)注重用谈话启发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指出朗读,复述,分析课文时语文课的主要因素,不能片面强调思想政治教育,对改进语文教学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3、中学语文教学法:是研究中学语文教学实践和规律的科学,是一门应用教育理论来研究语文教学的应用理论学科。
4、理论性:把语文教学一切现象作为研究的客体,解释其内在规律获得指导语文教学实践的普遍法则。
5、实践性:表现在从生动丰富的中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探源穷理进行科学抽象,做出理论的概括,同时把科学抽象出的理论,有用来指导语文教学实践,并受其验证。
6、综合性:表现在研究的对象与多种学科有着血缘关系,教育学、心理学、语言学、文学、美学,哲学,都是相关的基础学科,他拥有了广泛而深厚的科学基础,但它们都指统摄与本学科研究对象之中,而不是简单的相加。
7、教学过程: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构成的一种双边活动,是教师以一定的语文知识武装学生,训练学生的语文技能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和构建学生完美的人格品质,从而实现语文教育的目的的过程;8、过程:就是指语文教学过程是一个包括认知,情感和行为等多种因素而统一开展的过程。
9、教授法:是教师以口述的方式传授知识和技能的方法,它是传统教学方法,至今仍被广泛采用,它的最大价值在于传授知识的系统性,高效性,示范性等方面。
10、议论法:是师生学生之间进行多向交流信息的教学法,议论法一般有提问法,谈话法和讨论法组成,是普遍受到重视的一种现代教学方法,但运用时要防止论题以偏概全,讨论放任自流,对于要学生幸福的基本知识,不宜滥用讨论法。
11、语文教学媒体:是储存和传递语文教学信息的载体,是教师用来直接或间接地向学生传递知识和情感信息的材料,工具和设备积极、合理地运用教学媒体开展语文教学,往往能够促使语文教学过程取得最优化的教学法效果。
中学语文教学法教案
中学语文教学法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中学语文教学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2. 掌握中学语文教学的设计与评价技巧。
3. 培养中学语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素养。
二、教学内容1. 中学语文教学的基本原则2. 中学语文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3. 中学语文教学设计的基本步骤4. 中学语文教学评价的方法与原则5. 中学语文教师的素养与专业发展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教学原则、方法和评价技巧。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教学案例,讨论教学问题。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教学设计、评价等方面的议题。
4. 实践演练法:模拟教学,提高教学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材:中学语文教学法相关教材、案例资料。
2. 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音响等。
3. 教学工具:黑板、白板笔、教案本等。
五、教学进程1. 第一课时:中学语文教学的基本原则a. 讲解教学原则的概念和作用。
b. 分析具体的教学案例,阐述教学原则的运用。
2. 第二课时:中学语文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a. 介绍常用的中学语文教学方法。
b. 分析如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c. 讨论教学方法的运用技巧。
3. 第三课时:中学语文教学设计的基本步骤a. 讲解教学设计的原则和流程。
b. 分析具体的教学案例,阐述教学设计的方法。
c. 进行实践演练,让学生模拟教学设计。
4. 第四课时:中学语文教学评价的方法与原则a. 介绍中学语文教学评价的方法。
b. 分析评价原则和注意事项。
c. 讨论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评价。
5. 第五课时:中学语文教师的素养与专业发展a. 讲解中学语文教师的基本素养。
b. 分析如何提升教师的专业发展。
c. 分享优秀教师的经验和教学心得。
六、教学评估1. 评估方式:过程性评估与终结性评估相结合。
2. 评估内容: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的运用能力。
3. 评估方法:课堂观察、学生反馈、教学案例分析等。
七、教学实践与反思1. 组织学生进行教学实践,如模拟教学、课堂演示等。
中学语文教学法教案
中学语文教学法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中学语文教学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2. 掌握中学语文教学的设计与实施技巧。
3. 培养中学语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素养。
二、教学内容:1. 中学语文教学的基本原则:思想性、科学性、趣味性、实践性。
2. 中学语文教学的方法:讲授法、讨论法、阅读法、写作法、实践法。
3. 中学语文教学的设计与实施: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评价。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中学语文教学的基本原则、方法和技巧。
2. 教学难点:如何设计和实施中学语文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四、教学准备:1. 教材:中学语文教学法相关教材或参考书。
2. 教具:投影仪、黑板、粉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入实际案例,引发学生对中学语文教学的兴趣和思考。
2. 讲解:讲解中学语文教学的基本原则、方法和技巧。
3. 实践:学生分组讨论,设计一份中学语文教学方案,并进行演示。
4. 总结:教师点评学生的教学方案,总结教学要点。
5. 作业:让学生编写一份中学语文教学设计,下周进行交流。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自评:学生根据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自我评价,反思教学效果。
2. 同伴评价:学生之间相互评价,给出意见和建议。
3. 教师评价:教师根据学生的教学设计、教学演示和作业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评价,给出指导和改进建议。
七、教学拓展:1. 开展中学语文教学观摩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实际教学过程和效果。
2. 邀请中学语文教师进行讲座,分享他们的教学经验和心得。
3. 组织学生进行中学语文教学研究,深入探讨教学理论和实践。
八、教学反馈与改进:1. 根据学生评价和教师评价,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2. 针对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措施和方案。
3. 在后续教学中,实施改进措施,提高教学效果。
九、教学案例分析:1. 选择一个中学语文教学案例,进行深入分析。
2. 分析案例中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
3. 从中总结教学经验和教训,为自身教学提供借鉴。
中学语文教学法朱绍禹读书笔记
中学语文教学法朱绍禹读书笔记《中学语文教学法》是朱绍禹先生的经典之作,全书分为六个部分,内容丰富,思想深刻。
本文将结合自己的学习和教学经验,对其中的一些重要观点进行阐述。
首先,朱绍禹先生在书中强调了语文教材的选择和使用。
他指出,语文教材应该具有一定的思想性、艺术性和实践性,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思考能力。
他还提出了一种“选教材、布教材、读教材”的教学方法,即首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教材,然后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特点进行材料的布置,最后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阅读和思考。
这种方法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还能够培养他们的思辨和表达能力。
其次,朱绍禹先生还提出了一种有效的语文教学方法,即“导学示范法”。
他认为,语文教学应该是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
教师应该以学生为中心,通过给出问题、引导讨论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示范写作、朗读等方式来引导学生,提高他们的语文表达能力。
这种方法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此外,朱绍禹先生还在书中提出了一些对学生语文素养培养的重要观点。
他认为,学生的语文素养应该包括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文化意识和价值判断能力。
为了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他主张在教学中注重语法和写作的教学。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语法分析、填空、改错等方式来让学生掌握语言文字的运用规则。
对于写作教学,他强调了写作的规范性和创造性的结合,教师可以通过给学生提供写作素材、指导写作过程、修改作文等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同时,朱绍禹先生还特别强调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他认为,好的语文教学应该是能够让学生真正掌握知识并能够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的。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和人文问题,培养他们的批判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教师还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中学语文教学法教案
中学语文教学法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中学语文教学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2. 掌握中学语文教学的设计与评价。
3. 培养教师对中学语文教学的热情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中学语文教学的基本原则2. 中学语文教学的方法与技巧3. 中学语文教学的设计与实施4. 中学语文教学的评价与反思5. 中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教学原则、方法和评价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教学案例,讨论教学效果。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教学设计、评价和反思。
4. 实践教学法:模拟教学,体验教学过程。
四、教学准备1. 教材:中学语文教学法相关教材。
2. 课件:教学PPT,包含案例分析和教学设计。
3. 教学资源:相关教学视频、文章和教学素材。
4. 实践教学场地和设备:模拟教室、教学工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中学语文教学法的重要性和适用范围。
2. 基本原则:讲解中学语文教学的基本原则,如启发式教学、因材施教等。
3. 教学方法:介绍常用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实践教学法等。
4. 教学设计:讲解如何设计一节中学语文课,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等。
5. 教学评价:介绍教学评价的方法和技巧,如课堂观察、学生反馈、成绩评定等。
6.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教学案例,讨论教学效果和改进措施。
7.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教学设计和评价,分享教学心得。
8. 实践教学:模拟教学,体验教学过程,互相观摩和评价。
六、教学评估1. 评估目的:检查学生对中学语文教学法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实际应用能力。
2. 评估方式:课堂参与度、小组讨论、模拟教学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
3. 评估内容:教学原则的理解、教学方法的应用、教学设计的能力、评价与反思的深度等。
4. 评估反馈:及时给予学生反馈,指出其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七、教学拓展1. 推荐阅读:提供相关的书籍、文章、教育心理学资料,供学生深入研究。
2.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学校,观察实际的教学环境,了解教学现状。
中学语文教学法
中学语文教学法语文教学一直是中学教育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它不仅涉及学生语言文字的学习和运用能力,还涉及学生思维能力和人文素养的培养。
因此,如何有效地进行语文教学成为教师们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介绍一种高效的中学语文教学法,并探讨如何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激发学生兴趣,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语文教学需要激发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并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样的教学手段,如讲解、示范、讨论、互动游戏等来吸引学生的兴趣。
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入优秀的文学作品、生动的语言材料和多媒体技术,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视听上的享受。
二、提倡多样性学习活动,培养综合语文能力中学语文教学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而不是只关注知识的灌输。
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小组合作学习、辩论赛、演讲比赛等活动,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并培养他们的合作与竞争精神。
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综合实践活动,如写作、课外阅读、文学创作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语文知识。
三、注重运用启发性教学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语文教学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使他们能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教师可以采用启发性教学法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如提出问题、引导发现、让学生自主归纳总结等。
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文本解读和分析,培养他们对于语言文字的深入思考和理解。
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形成自己的思维方式,并进一步提高语文素养。
四、强调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中学语文教学不仅要关注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还要注重培养他们的文化素养和情感体验。
教师可以通过文学阅读、文化讲座、参观考察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科的魅力,并引发他们对于文化的思考和感悟。
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文学作品欣赏、情感表达和文化创造,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创造力。
五、注重评价与反馈,促进学生的进一步发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评价与反馈是促进学生进一步发展的重要环节。
中学语文教学法教案
中学语文教学法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中学语文教学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2. 掌握中学语文教学的设计和实施技巧。
3. 提高中学语文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二、教学内容:1. 中学语文教学的基本原则:思想性、科学性、趣味性、实践性。
2. 中学语文教学的方法:讲授法、讨论法、阅读法、写作法、实践法。
3. 中学语文教学的设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
4. 中学语文教学的实施:教学步骤、教学策略、教学手段。
三、教学重点:1. 中学语文教学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2. 中学语文教学的设计和实施技巧。
四、教学难点:1. 如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实现思想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2. 如何设计和实施有效的中学语文教学。
五、教学准备:1. 教案、教材、参考资料。
2. 教学设备: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性和方法。
2. 讲解:讲解中学语文教学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3. 讨论:分组讨论中学语文教学的设计和实施技巧,分享经验和心得。
4. 实践:分组进行中学语文教学的实践操作,教师进行指导和评价。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讨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了解了中学语文教学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掌握了教学的设计和实施技巧。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高课堂互动性,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实践环节的积极参与程度,以及提问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七、作业布置:2. 要求方案中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方面内容。
八、教学拓展:1. 深入了解不同教育理念对中学语文教学的影响。
2. 探索信息技术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和策略。
九、课程反馈:1. 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满意度:了解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学习效果和满意度,以便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2. 学生对课程难度的感知:了解学生对课程难度的感受,以便适时调整教学进度和难度。
中学语文教学法整理笔记
中学语文教学法整理笔记中学语文教学法导论一、何为中学语文教学法?中学语文教学法是研究中学语文教学的规律和方法的学科,是高等师范院校中文系在各门公共课、专业课教学的基础上,为了培养学生语文教学的职业能力而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
本课程学习的预期目标:1、掌握中学语文教学的基础理论,了解传统的以及当前最新的语文教育的思想和理念。
2、具有一定的语文教学的实践能力,熟悉并能操作整个的语文教学过程,掌握语文教学的基本方法。
3、熟悉各种文体的特点,把握各种文体的基本教学思路和教学过程。
4、了解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并为此作出努力。
二、中学语文教学法的学科性质1、理论性A、语文课程论通过此理论系统,了解语文学科的性质、目的、任务,基本的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了解语文教学的基础理论和指导思想。
B、语文教学论主要了解具体如何上语文课:怎样备课,怎样制定教学计划,怎样组织好课堂教学活动?如何处理不同的课文?如何处理课文的重点等等。
C、语文教师论(1)地位、作用、素养能力(2)教学基本功2、实践性第一章语文教师的基本素质一、语文教师的基本素质(一)、知识素养(1)精深的语文专业知识语言学(语言学概论、现代汉语、古代汉语等)文学(古典文学、现代文学、当代文学、外国文学等)文章学(文章写作理论、文本知识、文章赏析知识等)文艺理论(文学概论、古代文论、马列文论、美学等)。
(2)与语文课文内容相关的学科知识(3) 与语文教学有较密切关系的新兴学科及其研究现状。
(二)能力要求1、口头表达的能力(1)准确性:使用正确流利规范的汉语普通话。
(2)得体性:在课堂教学中使用适当得体的言语。
(3)流畅性:表情达意清楚明白,利于学生接受。
(4)自控性:语量多少,声音高低,语速快慢2、阅读能力(1)语文教师要有广泛阅读的习惯和能力(2)阅读中的领会、分析和评价能力A、领会B、分析C、评价3 写作能力①会写记叙文,散文、回忆录、通讯、报道、游记等。
中学语文教学法讲授法,问答法,讨论法,练习法的各自优缺点
中学语文教学法讲授法,问答法,讨论法,练
习法的各自优缺点
1、讲授法讲授法是教师通过简明、生动的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发展学生智力的方法。
它是通过叙述、描绘、解释、推论来传递信息、传授知识、阐明概念、论证定律和公式,引导学生分析和认识问题。
2、讨论法讨论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以全班或小组为单位,围绕教材的中心问题,各抒己见,通过讨论或辩论活动,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
优点在于,由于全体学生都参加活动,可以培养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独立性。
一般在高年级学生或成人教学中采用。
3、直观演示法演示法是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展示各种实物、直观教具或进行示范性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获得感性认识的教学方法。
是一种辅助性教学方法,要和讲授法、谈话法等教学方法结合使用。
4、练习法练习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
在教学中,练习法被各科教学广泛采用。
5、读书指导法读书指导法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或参考书,以获得知识、巩固知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种方法。
6、实验法这种教学方法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利用一定的仪器设备,进行独立操作,通过观察研究获取知识,培养技能、技巧的方法。
中学语文教学法
中学语文教学法1、中学语文教学法:是研究中学语文教学的规律和方法的一门学科,是高等师范院校中文专业在各门公共课、专业课教学基础上,为培养学生语文教学的职业能力而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2、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个体专业水平提高的过程以及教师群体为争取教师职业的专业地位而进行努力的过程,前者是指教师个体专业化,后者是指教师职业专业化,两者共同构成了教师专业化3、教师形象对学生的教育作用(1)教师形象对学生有明显的示范作用(2)可以感染学生(3)可以促使学生素质的提高。
4、教师的人格形象:做一名理想的经师和人师是语文老师奋斗的目标。
5、语文教师的基本素养:○1、专业知识素养(包括语文知识素养、普通文化知识素养、教育学科知识素养)○2、专业技能素养(包括教学技巧、教学能力、教学研究能力)○3、专业情意素养:(包括专业理想,专业情操)6、现代的教育理念的核心内容:教育意识、课程意识、学生意识、服务意识、发展意识8、语文教师的专业知识体系重构:由片面到全面、由封闭到开放、由单纯接受到批判接受9、语文教育独立设科过程:(1)前哨战:康梁为首的维新派力主废八股、停科举。
(2)奠基:洋务派兴办新式学堂,颁布现代学制、启动现代学科教学奠定基础。
(3)癸卯学制的教育立法《奏定学堂章程》,确保了以分科教育为特征的中国现代教育的兴起。
语文教育独立设科成了中国现代语文教育发端的重要标志。
10、课程设置:依据1904、1、14颁发的《奏定学堂章程》。
(1)初等小学堂语文教育课程:“读经讲经”“中国文字”(2)高等小学堂语文教育课程:“读经讲经”(《诗》《书》《易》)“中国文学”(3)中学堂语文教育课程:“读经讲经”(《春秋左传》《周礼》)中国文学”11、早期国文学科教材:(1)《最新国文教科书》:由高凤谦、张元济、蒋维乔合编的《最新国文教科书》,是我国实行新学制后供全国统一使用的第一部脱离蒙学读物性质的语文教材,也是我国第一套形式和内容都比较完善的教科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插上想象的翅膀,自由翱翔语文教学的蓝天[内容摘要]:想象是思维的翅膀,想象是艺术的殿堂。
学生的想象力犹如一个尚未开发的宝藏。
只要善于挖掘,就会找到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如果没有挖掘,那么就可能把宝藏埋没于地底。
如何挖掘这些宝藏,发挥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呢?在以生为本的语文课堂中我尝试利用媒体从巧用多媒体,激发想象的兴趣;活用多媒体,培养敏锐的观察能力;妙用多媒体,拓展想象的空间三方面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关键词语]:巧用、多媒体、培养、想象能力想象是思维的翅膀,想象是艺术的殿堂。
爱因斯坦说过:“一切创造性劳动是从创造性的想象开始的。
”想象是一种立足现实而又跨越时空的思维,它能结合以往的知识和经验,在头脑中形成创造性的新形象,把观念的东西形象化,把形象的东西丰富化,从而使创造活动顺利展开。
在想象的天空中自由翱翔,学生可以打开思维的闸门,由一人一事想到多人多事,由花草树木想到飞禽走兽;从一个思路跳到另一个思路,从一种意境跳到另一种意境;是狭隘单薄的扩大充盈,使互不相连的聚合黏结……想象能力渗透在小学生活的一切方面。
郭教授曾说过:儿童的天性是活动的、创造的,儿童是天生的学习者,这种天性既是一种人类的生存逻辑,也可以是从大自然为人提供的种种未确定中找到的信息。
学生的想象力犹如一个尚未开发的宝藏。
只要善于挖掘,就会找到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如果没有挖掘,那么就可能把宝藏埋没于地底。
如何挖掘这些宝藏,发挥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呢?在以生为本的语文课堂中我尝试利用媒体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一、巧用多媒体,激发想象的兴趣。
列宁曾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
”学生是最富有情感的,真情总是激荡在他们纯真的心灵间,但是因为生活经验不足,对事物的认识不深,对于一些意境优美的课文所蕴含的情感难以深入领会。
教师只有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结合教材内容,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引学生入情入景,才能让他们插上美丽的翅膀,翱翔在想象的广阔天空里。
1、创设情景,引发想象。
语文课文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有悲怆壮烈的英雄故事,有妙趣横生的神话传说,有如诗如画的山水景致,也有激情满怀的时代颂歌。
我们根据教材的这些不同特点创设情景,营造相应的氛围,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调动学生丰富的想象,从而有力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如在教学《繁星》的开头导入时,先出示许多形象逼真的星空图,这样既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到什么是星空,又激发了学生探索星空奥妙的兴趣。
当学生陶醉在这一幅幅美丽的星空图中时,教师启发道:“同学们,看到这些星空图,你想到了什么?”这时学生们放飞了想象的翅膀,争先恐后地说:“我想和月亮姐姐打电话。
”“我想飞到天上看看星空。
”“我想去和人造卫星聊聊天!”……就这样,学生们在抒情的音乐声中尽情地展开了想象的翅膀……2、动画激趣,展开想象。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多媒体的运用深深地吸引着学生,它那栩栩如生的动态画面,抑扬顿挫的情感语言,悠扬动听的情景音乐,迅速地拉近了书本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使他们有了亲临其境的感受。
例如:在《海底世界》这堂课中,老师可以首先以一名导游的身份用亲切的语言对学生说:“小朋友们,你可知道,大海深处是什么样的﹖今天,我们一同潜入海里去探索海底的秘密,好吗﹖”话音未落,学生情不自禁地拍起手大叫:“好 ”紧接着,屏幕上立刻呈现出一幅幅美丽的海景图:海参伸缩着肌肉慢慢地爬行着,小鱼快活的在水草中穿梭行进,鲨鱼张开了大嘴在捕捉食物,还有一些五彩的贝类悠然地巴在轮船底下做免费旅行……侧耳细听,它们好像在窃窃私语——有蜜蜂一样的嗡嗡声,有小鸟一样的啾啾声,热闹极了!3、图画描摹,丰富想象。
绘画是一种非常形象化的认知手段,它可以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形象化和具体化。
适度运用这一手段,可以诱发灵感,丰富学生的想象。
比如《坐井观天》一开始就以多媒体的形式呈现井沿、青蛙、小鸟,以及《井底之蛙》的乐曲,创设了一个生动有趣的场景,为学生展开故事想象创造了条件。
在安排了绘图想象的环节:即引导学生画出青蛙跳出井沿后所见到的美妙世界,以此帮助学生体验青蛙对自己目光短浅自以为是的反思及羞愧之情,领悟文章的主旨。
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培养里他们的想象能力,收到一举两得的效果。
4、闭目遐思,放飞想象。
有些课文意境深远,文字凝练,有广阔的想象空间,但难以语言或绘画等方式直观表述。
因而,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轻音乐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的和谐的氛围,引导学生闭目暇思,将朦胧的画面在脑中一幕幕呈现。
这种脑中过电影的方式最能感悟“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境界,这也是一种简便易行的体验方式。
又如在讲授《夜莺之歌》一课时,利用课件3次播放夜莺清脆、悦耳的鸣叫声,让学生闭目遐思,每一次出现各有作用,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都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了学生主动学习的良好氛围,使师生仿佛身临其境。
这种以声音、图形创设课堂情境,代替枯燥乏味的口授,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效率。
二、活用多媒体,培养敏锐的观察能力。
观察是思维的触角,是智慧的眼睛,是儿童认识世界、增长知识的重要开端。
观察能力是认识事物的基础,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观察训练,使学生的观察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
培养敏锐的观察能力,对于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1、选择图象,指导观察。
小学语文教材所配插图是课文重点内容的直观表象。
教学时,教师应在引导学生通过看图学文、弄清文章思路、理解课文内容和写作方法的基础上,让学生回看图、说图、议图、思图,丰富和再现画面所表现的内容,然后进行口头表述,在进行文字加工。
如看单幅图,应注意指导学生观察图中事物之间的联系,了解事物的发展变化,把图意弄清楚。
如学习《观潮》一课时,可以引导学生先看图,理解课文内容,在弄清作者是按时间顺序观察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情景的基础上,再回头观察课文插图。
可引导学生按由远及近的顺序观察,想象画面中潮来时的情景以及观潮的人们的心情。
让钱塘江大潮壮观的场面重现于学生眼前,使学生从心里发出感叹:钱塘江大潮不愧为“天下奇观”,从而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然后教师可以抓住契机引导学生仿照本课作者的观察方法,口述一种事情的动态变化,在用文字表述出来。
例如,描述“朝霞”或者“夕阳”。
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使全体学生都得到了发展。
2、利用资源,学会观察。
在现实生活中,却难以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为学生提供好的观察对象。
于是,在教学中,我运用了电教媒体来解决这一难题。
在《菊花》的教学中,多媒体又一次展现了它的魅力: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写菊花,在屏幕上出示一幅幅五颜六色的菊花图,引导学生按顺序观察,由花朵——花瓣——花蕊,为了让学生抓住各部分的特点,利用投影将各部分层层放大,使学生做到了有顺序有重点的观察。
如一位学生写到:“小野菊像一个擦着脂粉的姑娘的小脸,它是由许多个尖尖的花瓣组成。
花瓣粉里泛白,白里又微微透着粉,它们层层叠叠像一队队士兵保卫着黄色的花蕊。
”还有一朵菊花的形态很特别,学生们纷纷议论着——有的说:“它像茜茜公主漂亮的卷发。
”有的说:“它像汩汩的山泉在向外涌出。
”有的说:“它像国庆夜空绽放的礼花。
”有的说:“它像一个个小勺子。
”还有的说:“它像老龙王弯弯的胡子。
”真是一个比一个精彩,一个比一个形象。
3、依据素材,细心观察。
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培养学生的观察素质,使其观察能力得到提高。
如《日月潭》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
在教学时,先用录象放日月潭的资料片,让学生仔细观察,然后提出观察的重点让学生边思考边观察:一是日月潭的位置;日月潭名字的来历及清晨和下午,日月潭的风光怎么样?观察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分别进行描述。
描述后,再指导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描述的,体会作者对事物观察的准确、描述的恰当、传神。
最后指导学生分别谈谈自己的观察后的感受。
通过活用多媒体,不仅训练了学生观察能力,而且使学生的观察素质得以提高,还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这对他们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有很重要的意义。
三、妙用多媒体,拓展想象的空间。
想象是思维的体操,是拓展思维空间的内躯力,是人们对头脑记忆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建立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因素,经常进行想象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广远性、深刻性和创造性。
1、捕捉细节,扩展想象。
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可以给学生提供大量的视觉、听觉形象,能使学生简便、快捷地直观现象,感觉真切、自然,甚至可以身临其境,进入由形象、色彩、声音等混合构成的氛围,使教学过程情境化、趣味化、形象化,诱发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加大了有效信息的接受量。
这为丰富学生的表象,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提供了物质基础。
这样在语文教学时,可突破时空的限制,将人、事、物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既丰富了他们的生活,又开辟了多向立体的思维通道,还促进学生观察分析能力的形成、联想想像力的增强、审美能力的提高。
如《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教师放映一段电影录象,一团烈火将邱少云整个包围住的画面,生动再现了当时的情景,教师用一段精彩、感人的导语把学生引入情境,学生仿佛身临其境,看完录象后,老师让学生根据画面中邱少云的目光、神情动作展开想象,邱少云当时可能会想些什么?他是怎样做的?这样,不但为学生提供了想象的材料,而且提供了想象的空间,又帮助学生体会到了英雄人物崇高的思想境界和顽强的意志。
又如在教学《捞铁牛》一课时,通过多媒体动画演示怀丙和尚利用水的浮力巧妙地捞起沉在黄河中的铁牛的过程,使学生由衷地感受到怀丙和尚不愧是我国古代出色的工程家,同时,也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求索精神,学习中,学生指出了怀丙和尚的做法中有不合理的地方,说:“怀丙和尚捞一只铁牛需要将两船泥沙铲到黄河里去,捞八只铁牛需要把16船泥沙铲到黄河,这样做既费事,又可能将河套堵塞。
”在教师的启发下,他们议论纷纷,自由讨论,纷纷为怀丙和尚出谋划策,找到了更完善的捞铁牛的方法。
这时候,教师请学生将他们想出的好办法输入电脑演示出来,学生的创新成果得到及时反馈,学生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更增添了自主探究的热情。
2、抓住空白,启发想象。
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体现在他们丰富的想象力上。
古诗贵在含蓄,意在言外,给读者许多补白、想象、玩味的空间。
古诗语言十分精练,一首诗便是一个故事,一个景象。
我充分抓住这些契机,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活跃思维,展开丰富的想象,填补诗中空白,充实诗的画面,用自己的话描写诗中的景象。
如教学《咏柳》这一首古诗时,可以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联系生活体验,借助图片,展开想象,感悟诗句的意境。
同学们很快就能说出初春柳树的特点。
有的同学说:“柳枝在春风的吹拂下变绿了”;有的同学说:“细细的嫩叶像是巧手剪裁出来的。
”我还重视指导学生有感情地反复诵读,抓住诗中景物特点,边读边展开想象,在头脑中形成绚丽多彩的画面,体会诗人愉悦心情,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