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中学语文教学法重难点
中学语文教学的难点与重点
中学语文教学的难点与重点中学语文教学是学生语言能力、文化素养和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
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会遇到一些难以克服的困难,也有一些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中学语文教学的难点和重点,并讨论相应的解决方法。
一、难点1. 语文知识面广泛:中学语文教学涉及诗词、文言文、现代文、修辞手法、作文等多个方面。
不同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接受程度也不同,因此如何有效掌握大量知识成为难点之一。
2. 多层次思维要求:语文既包含表面理解,也需要深入思考,从而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分析与判断能力等。
然而,这种跨层次思维难以被一些学生所掌握,导致教学进展缓慢。
3. 书写与语法规范:中学语文教学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正确的书写技巧,还需要熟悉语法规则和表达方式。
然而,由于学生书写习惯和语法基础的不同,很多学生在这方面存在困难。
二、重点1. 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阅读和鉴赏文学作品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之一。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对作品的感知能力、理解能力和批判能力,通过导读、阅读指导和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2. 有效的写作能力训练:语文教学中,写作技能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表达能力,通过写作指导、例文分析和写作训练等方法,帮助学生提升写作水平。
3. 教学方法的创新:为了提高语文教学效果,教师应积极探索教学方法的创新。
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和多媒体手段,设计富有趣味性和互动性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三、解决方法1. 应用多元教学策略:因应学生不同的学习差异,教师可以采用多元化的教学策略,如分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和个性化学习,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2. 鼓励积极参与互动: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提问和回答问题,共同参与讨论,以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同时,教师还应给予正确的引导和肯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引导他们从课堂教学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自考 中学语文教学法 复习提要
中学语文教学法复习提要绪论1.传统写作教学的主要经验有哪些?①注重基本功训练;②多读、多写、多改;③从模仿入手;④先放后收。
2.中国古代语文教学有什么特点?语文教学与文史哲等教育综合在一起;发蒙先识字,后读经书;读经为主,文选为辅。
3.语文教学新理念的具体内容是什么?①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②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③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④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4.“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所追求的教育理念包括哪些内容?①教育民主;②多元主义价值观;③回归生活世界;④关爱自然;⑤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5.应该依据什么来进行语文教学方法的优化选择?①教学规律和教学原则;②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③具体的教学内容;④教师素质;⑤学生特点;⑥教学方法的适用性。
第一章语文课程的性质和任务1.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哪些实践应用能力?对于识字写字和汉语拼音教学来说,应强调能识、能写、能说;在阅读教学方面,要重点帮助学生丰富积累,形成语感,能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写作教学要培养实际的表达和交流能力;口语交际中强调文明的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能力;信息素养方面要强调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2.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具体任务有哪些?①热爱祖国语文的情感;②认识中华文化的博大;③关注当代文化生活;④培养科学态度;⑤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
3.认识语文课程性质有何意义?①认识语文课程的交际工具性,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语文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②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应用和综合性,强调结论与过程的统一;③认识语文课程的人文性,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强调认知与情意的统一;④认识语文课程的基础性,正确处理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关系,强调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语文的一般能力由哪些方面构成?运用检索工具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语感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5.积累语言材料有哪些具体要求?内容的广博性;过程的应用性;目标的定向性;态度的坚韧性;方法的多样性。
初中语文教学工作计划的重点难点解析
初中语文教学工作计划的重点难点解析2023年初中语文教学工作计划的重点难点解析随着时代的发展,初中语文教育也在不断地改进和完善,在掌握传统文化积淀的基础上,更要注重学生的实际需要和社会发展潮流。
为此,了解2023年初中语文教学工作计划的重点难点,是我们教师必不可少的一步。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教学重点1.语文素养作为一门语言学科,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
2023年初中语文教学工作计划的重点之一就是加强语文素养的培养。
语文素养既包括语文知识素养,也包括语文应用素养。
语文知识素养的培养,不仅要重视传统文化的教育,还要紧密结合当代语言环境,注重语言应用技能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同时,学生还需要掌握信息技术知识,以便更好地使用网络语言,进行信息交流和接收。
语文应用素养的培养,则需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际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教师可以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堂演讲和小组讨论等方式,创设有利于学生发展语文应用素养的环境和情境,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和表达能力。
2.阅读能力阅读是语文教学的核心,也是重点之一。
通过阅读,学生可以增加文化素养,提高语言表达能力,锻炼思维能力。
在2023年初中语文教学工作计划中,阅读教学将成为教学重点之一。
阅读能力的培养需要注重学生的阅读习惯和技能的训练。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阅读技巧,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并且开展多种形式的阅读活动,为学生提供充足的阅读材料并引导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和分析,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教学难点1.文化传承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文化传承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难点之一。
文化传承不仅要求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还要注重传统文化的应用价值,更要注重现代文化的发展和创新。
在2023年初中语文教学工作计划中,文化传承将成为教学难点之一。
教师需要摒弃死板的教学方式,借助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在掌握传统文化知识的同时,注重传统文化的应用和发展,让学生产生兴趣和获得实际能力。
中学语文重难点解析
中学语文重难点解析导语: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中学语文的学习往往伴随着一些重难点问题。
本文将针对中学语文的重难点进行解析,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门学科。
一、文言文阅读理解文言文作为中学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一定的难度。
在阅读理解方面,学生往往面临以下问题:1. 词语理解困难:文言文中的词语往往与现代汉语有一定的差异,学生对于古代词汇的理解存在困难。
解决方法:学生需要通过大量的阅读来积累文言文词汇,同时可以借助词典等工具来解决生词问题。
2. 句子结构理解困难:文言文的句子结构与现代汉语有较大差异,学生往往难以理解句子的主谓宾关系以及修饰成分的作用。
解决方法:学生可以通过分析句子结构,理清主谓宾关系,辅助推测修饰成分的作用,从而帮助理解文言文的句子。
二、作文表达能力提升中学语文的另一个重难点是作文表达能力的提升。
学生往往面临以下问题:1. 内容贫乏: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往往难以拓展思路,写出富有内容的文章。
解决方法:学生可以通过广泛的阅读积累素材,从而拓展自己的思路,并通过写作练习提升自己的表达能力。
2. 文章结构混乱: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往往难以合理组织文章结构,导致文章逻辑不清。
解决方法:学生可以通过学习常用的写作结构,如总分总、并列等,从而帮助自己合理组织文章结构,提升文章的逻辑性。
三、古诗文鉴赏能力培养古诗文是中学语文中的重要内容,但学生在鉴赏古诗文方面往往存在以下问题:1. 诗句理解困难:古诗文中的诗句往往充满了深意和修辞手法,学生对于其中的意境和含义理解困难。
解决方法:学生可以通过注释和解读来帮助理解古诗文的意境和含义,同时也可以通过多次阅读和品味来提升自己的鉴赏能力。
2. 修辞手法辨析困难:古诗文中常常使用各种修辞手法,学生往往难以准确地辨析并理解其作用。
解决方法:学生可以通过学习修辞手法的基本概念和常见形式,辅以具体例子的分析,来提升自己对于修辞手法的辨析能力。
自考中学语文教学法重难点
---------------------------------------------------------------最新资料推荐------------------------------------------------------自考中学语文教学法重难点第一章中学语文课程的性质与目标(一)学习目的与要求理解中学语文课程的性质和地位;掌握中学语文课程的目标。
本章是本课程的重点部分,需要深入理解其中关于中学语文课程性质的分析以及中学语文课程目标的意义和体系。
难点在于对中学语文课程性质的理解。
学习时间不应少于 1 2 学时。
(二)课程内容第一节中学语文课程的性质一、中学语文课程的设立 1 、语文教育的含义 2、语文课的设立3、语文名称的含义二、中学语文课程的性质 1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2、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3、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三、中学语文课程的地位 1 、语文素质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 2、语文素养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第二节中学语文课程的目标一、中学语文课程目标的概念二、中学语文课程目标确立的依据 1 、国家的教育方针 2、中学阶段的教育目的 3、中学生的年龄特点 4、语文素养的基本内涵三、中学语文课程目标的意义 1 、中学语文课程目标是编制中学语文课程的依据2、中学语文课程目标是中学语文课程实施的依据 3、中学语文课程目标是中学语文课程评价的依据四、中学语文课程的目标体系 1 、中学语文课程目标的结构 2、初中语文课程目标的内1/ 13涵 3、高中语文课程目标的内涵(三)考核知识点 1 、中学语文课程的性质 2、中学语文课程的目标(四)考核要求1 、中学语文课程的性质(1 )识记:语文教育;语文课的设立:语文名称的含义。
(2)领会: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3)简单运用:中学语文课程的地位。
(4)综合运用: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2、中学语文课程的目标(1 )识记:中学语文课程目标的概念;中学语文课程目标确立的依据。
中学语文教学法自考知识点(湖北)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学语文教学法自考复习资料目录第零章绪论 (3)第一章语文教师专业化 (3)第二章语文课程百年沿革及其经验教训 (5)第三章语文课程的性质、目标 (5)第四章语文学习方式的转变和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 (6)第五章阅读教学 (7)第六章写作教学 (9)第七章口语交际——听话与说话能力的培养 (10)第八章语文课综合性学习——语文生活语文活动 (12)第九章语文课程知识的更新与教学 (13)第十章复习考试评价 (14)人的相互关系。
”师生之间这种活生生的人的相互关系就是对话关系。
4、教师成长中的自我更新持续的自我更新是许多优秀教师的共同特点。
当然,这种自我更新与他们的高远目标、不断反思、踏实行动是分不开的。
5、语文教研中的创新意识创新意识是语文科研的生命,没有创新意识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语文科研。
语文教师的创新意识,不仅体现在提出新观点建立新体系、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方面,更重要的是沉潜在对学生的引导之中。
第二节语文教师的基本素养语文教师的专业知识素养★★★语文教师的专业知识素养。
(简答题)1、语文知识素养语文教师的语文知识素养主要体现在语言学、文字学、文章学、文艺学等方面。
2、普通文化知识素养语文教师需要了解的普通文化知识包括思维科学知识、社会科学知识和自然科学知识。
3、教育学科知识素养教育学科知识,主要包括如下三个方面:(1)教育学(2)心理学(3)学科教育学语文教师的基本素养★★★★语文教师的基本素养。
(简答题)1、专业知识素养2、专业技能素养3、专业情意素养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
(简答题)1、教育信念的发展2、专业知能的发展3、专业情意的发展专业技能素养★★★★专业技能素养。
(简答题)1、教学技巧教学技巧的功能在于引导学生的学习活动,并控制课堂气氛与学生的注意力,使教学活动能顺利进行。
2、教学能力教学能力是教师为达到教学目标,顺利从事教学活动的本领。
语文教师的教学能力,一般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观察学生的能力。
中学语文教学法复习资料[自考汉语言文学专业]
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绪论 (1)第一章中学语文课程的性质与目标 (1)第二章中学语文课程的内容及文本 (2)第三章中学语文教学与学生的发展 (2)第四章中学语文教学与中学语文教师 (3)第五章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教学 (4)第六章中学的阅读教学 (4)第七章中学的作文教学 (6)第八章中学的口语交际训练 (8)第九章中学课外语文活动 (10)第十章中学语文课的复习与测试 (11)绪论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特定对象是中学语文的课程与教学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性质:具有明显的综合性和实践性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方法主要就是教育科学研究法,包括观察法、调查法、个案法、经验法、试验法等研究中必须遵循一些原则:1实事求是的原则2尊重联系的原则3注意发展的原则第一章中学语文课程的性质与目标第一节中学语文课程的性质1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2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3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三、中学语文课程的地位1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2语文素养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第二节中学语文课程的目标二、中学语文课程的目标确定的依据1国家的教育方针2中学阶段的教育目的3中学生的年龄特点4语文素养的基本内涵三、中学语文课程目标的意义1中学语文课程目标是编制中学语文课程的依据2中学语文课程目标是中学语文课程实施的依据3中学语文课程目标是中学语文课程评价的依据四、中学语文课程的目标体系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初中语文课程目标的内涵,主要如下:1精神陶冶2文化教育3习惯养成4智力发展5知识积累6能力培养高中语文课程目标的内涵:其目标体系包括五个方面:1积累与整合2感受与鉴赏3思考与领悟4应用与拓展5发现与创新第二章中学语文课程的内容及文本第一节中学语文课程内容的依据及构成一、中学语文课程内容组织的依据1课程理论依据2社会需求依据3学科规律依据4学生心理依据第二节中学语文课程的纲领性文件二、语文课程纲领性文件的内容一般应包括以下六个方面:1课程导引2课程性质3课程目标4课程内容5教学建议6相关附录三、中学语文课程纲领性文件的作用1中学语文教学活动的依据2中学语文课程管理及评价的基础第三节中学语文教材一、语文教材的意义1凭借功能2示范功能3教育功能4发展功能二、中学语文教科书其内容主要包括阅读、写作、口语训练、语文基础知识、语文综合活动项目等(一)中学语文教科书的构成:一般包含四个系统:1范文系统2知识系统3训练系统4助读系统(二)中学语文教科书的编排1分编型2合编型国家对语文教材的编写实际上有如下要求:1语文教材必须体现时代精神2语文教材必须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3语文教材必须能为学生的发展服务4语文教材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精神5语文材料必须为师生留有足够的空间四、中学语文材料的使用(一)语文教材的使用理念1从“教教材”到“用教材去教" 2从“学教材”到“用教材去学”(二)语文教科书的钻研第三章中学语文教学与学生的发展语文具有三种功能:使用功能、发展功能和调节功能。
中学语文教学法 自考辅导(一)
《中学语文教学法》自考辅导(一)考试题型•一、多选•二、单选•三、判断•四、名词解释•五、简答•六、论述•七、教例评析绪论第一节•中学语文教学法是研究中学语文教学的规律和方法的学科。
•19世纪末20世纪初,语文单独设科。
凡有语文教学,就有语文教学法的研究。
•中学语文教学法的任务:总结中学语文经验,探索中学语文教学规律为己任。
•简答:哪些是我们要着重理解和探索的语文教育规律?外部规律:语文教学的外部联系内部规律:1.语文教学的性质和特点;2.语文教学的目标、原则;3.语文教学规律;4.语文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编排。
中学语文教学原则•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和审美教育的原则•语文教学中发展智力的原则•读、写、听、说全面训练、协调发展的原则•语文课外活动和语文课堂教学互相配合的原则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和审美教育的原则•1、语文思想内容和语文形式统一的规律。
语文思想内容决定语文形式,一定的思想内容必须通过一定的语文形式表现出来。
语文形式为表达思想内容服务,思想内容要通过一定的语文形式来表现。
•2、语文教学中智育、德育、美育是紧密地融为一体的。
•3、语文教学中德育、美育的渗透性。
语文各个教学阶段、各种教学形式、各种训练方式中都渗透着德育美育因素。
语文教学中发展智力的原则•1、丰富语言,促进智力发展。
•2、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
•3、结合课文教学,组织必要的专门的智力训练。
•4、发展智力的各个组成因素。
•5、培养非智力因素。
•教例评析:《范进中举》这一案例符合了语文教学中发展智力的原则。
《范进中举》的教学中进行读、写、听、说的语文训练,例如,听写环节锻炼学生的记忆力,默读则是发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引导学生去概括、分析、比较、想象、思考,发展了学生的智力。
读、写、听、说全面训练、协调发展的原则•1读、写、听、说合理安排、全面训练•2. 把课文作为读、写、听、说训练的主要凭借•3.开展语文课外活动•4.寻找结合点,进行多项训练语文课外活动和语文课堂教学互相配合的原则•夸美纽斯班级授课制•语文教育的“一体两翼”•如何贯彻这一原则?1.语文课堂教学指导语文课外活动2.语文课外活动拓展语文课堂教学3.加强对课外活动的指导语文教学方法的多样配合原则•1、教学方法具有两重性。
自考汉语言文学课程重点难点举例点评
重点难点举例点评第一课汉字的结构与演变一、“六书”“六书”一词最早见于《周礼.地官.保氏》,但直到东汉许慎作《说文解字》才给六书的名目加以界说。
1.《说文解字•叙》:“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
”2.《说文解字•叙》:“指示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
”3.《说文解字•叙》:“会意者,比类合谊(同“义”),以见指揭(同“挥”),武信是也。
”4.《说文解字•叙》:“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5.《说文解字•叙》:“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
”6.《说文解字•叙》:“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典型例题分析例下列属于会意字的是[ ]A。
水戈B.刃亦C.莫从D.江钱[解析]此题的关键在于记忆许慎关于六书的概念。
很明显,依据许慎对六书的定义,A属于象形字,B属于指事字,D属于形声字,只有C属于会意字。
[答案]C 二、汉字形体的演变过程汉字的形体发展可以分为两大阶段:古文字阶段和今文字阶段。
古文字阶段包括:以甲骨文为代表的殷商文字、以金文为代表的西周文字、书写载体多种多样和体系纷繁复杂的战国文字、以小篆为代表的的秦代文字。
今文字阶段包括:东汉文字为代表的隶书和孕育于汉末、通行于魏晋并一直使用到现代的楷书。
文字发展演变的顺序依次为:殷商甲骨文→西周金文→战国文字→小篆→隶书→楷书。
*典型例题分析例汉字发展的顺序是[ ]A。
甲骨文→金文→战国文字→小篆→隶书→楷书。
B.甲骨文→金文→战国文字→隶书→小篆→楷书。
C.金文→甲骨文→战国文字→小篆→隶书→楷书。
D.甲骨文→金文→战国文字→楷书→小篆→隶书。
[解析]在汉字形体的演变过程这一节申,重点要掌握由殷商甲骨文到楷书的演变顺序,并知道其中几个关键的步骤。
[答案]A第二课汉字的结构与词义的探索一、汉字形义统一的条件(1)只有早期汉字和有规律演变的字形才是形义统一的;(2)只有本字本义才是形义统一的。
弄清了上述两点,我们就可以通过六书来探求字的本义,如:纯表意字与词义的探求;形声字与词义的探求。
自考04579 《中学语文教学法》复习重点
中学语文教学法复习重点★中学语文教学法是研究中学语文教学的规律和方法的学科。
★教学法的“法”有两层含义,一是方法论的含义,我们对语文教学规律的认识和研究。
二是语文教学的具体的方法、方式、技能和技巧。
中学语文教学法课要培养学生的教学能力。
★“语文”实际上指的是汉语文。
汉语是中华民族的共同语。
“语文”作为一个学科名称,是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正式确定使用的。
中国历史上的语文教育,是综合在以儒家经典为基本内容的混合型的教育之中。
“五四”运动以后,言文一致,国语统一成了时代潮流。
在小学、初中设“国语”课,高中仍沿用“国文”。
叶圣陶先生曾作过说明:“什么叫语文?平常说的话叫口头语言,写到纸面上叫书面语言。
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就叫语文。
”★因此,对语文学科的性质,可作如下表述:语文学科以培养学生阅读、写作、听话、说话能力为主要目的和主要内容的文化基础课。
1、语文学科是基础课——是工作与学习的基础,是学习其他各学科的基础。
2、语文学科是文化基础课——指其饱含思想文化内涵。
3、语文学科以培养学生阅读、写作、听话、说话能力为主要目的和主要内容的文化基础课——强调这门学科主要在四项语文能力的培养而不在其他。
有关的语文知识、思想文化内涵、审美陶冶,要围绕和渗透在四项语文能力的培养之中。
★语文学科的特点:1、语文学科的技能性和实践性。
2、语文学科的思想性和人文性。
3、语文学科的社会性与综合性。
★根据什么来确定学科的目的任务呢?1、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有关的教育法规。
2、学科的内容和特点。
3、社会需要。
4、学生的年龄特征。
★正确理解中学语文学科目的任务,要注意以下各点:1、培养阅读、写作、听话、说话的能力,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是语文学科的基本任务、基本目标,是语文教学问题的中心所在2、围绕读写听说能力训练来进行。
3、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实践性。
4、重在打好基础。
★一份比较完备的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其基础内容应包括如下各项:1、语文学科的任务及其重要性;2、语文学科的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教学目的是依据学科教学的总任务来确定的。
自考 中学语文教学法
4.语文教师的教育创新应从哪些方面展开?(一)富有创新精神(1)必须加强学习,善于学习。
(2)必须不断改革,勇于探索。
(3)必须推进教学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
(二)善于利用教育环境(1)在教师与学生的位置上,传统的课程环境是以教师为中心,而新的课程环境是以学生为中心。
(2)在学生发展的关注范围,传统的课程环境是单方向发展,而新的课程环境是多方向发展(3)学习方式,传统的课程环境是独立学习,而新的课程环境是合作学习。
(4)学习态度,传统的课程环境是接受学习,而新的课程环境是探究式学习。
(5)学习反应,传统的课程环境是被动学习,而新的课程环境是有计划的行动(6)学习活动的内容,传统的课程环境是基于事实知识的学习,而新的课程环境是批判思维和基于选择、决策的学习。
(7)教学的背景,传统的课程环境是孤立的人工背景,而新的课程环境是仿真的、现实生活中的背景。
(8)教学媒体,传统的课程环境是单一媒体,而新的课程环境是多媒体。
(9)信息传递,传统的课程环境是单向传递,而新的课程环境是(多向)交换。
(三)善于发掘自身潜能。
语文新课程要求教师树立教学特色意识,形成个性化教学。
语文教师发掘自己的创新潜能,包括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反思,对大型教学情境进行行动研究。
教学的创新体现在对教材的处理,运用和优化教学,教师富有个性的教学风格。
5.教师设计中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发展状况包括哪些方面?对学生的了解包括成长背景、学习动机与需要、认知状况等。
期中,学生的认知发展状况是关键。
第一,学习者的认知现状及其学习风格。
认知状况就是他们知道了什么,不知道什么,渴望知道什么。
学习风格主要体现为学习者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内容、学习策略以及信道等的偏爱与选择。
第二,最近发展区。
学习者已有的、个人独立解决问题的水平;学习者可能具备的在他人帮助下能够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这两者水平之间的距离与空间即为最近发展区。
第三,了解学生的学习团队——学习者共同体的构成与智能状况。
中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分析
中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分析中学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的重要环节,其重点和难点是教师需要重视并克服的问题。
本文将从中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两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
一、中学语文教学的重点1.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中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之一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文学阅读、作文写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引导学生进行经典名篇的分析和模仿,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2.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中学语文教学的另一个重点是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通过文学作品的阅读和研讨,教师应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学作品的情感、思想和艺术特点,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同时,教师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常识,帮助学生了解中国文学的历史发展和经典作品。
3. 发展学生的批判思维:中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之三是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
教师应引导学生对文学作品进行思辨和批判,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和批判能力。
通过对作品的阅读分析和讨论,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并能够有理有据地进行论证。
二、中学语文教学的难点1. 文学作品理解的难度:中学语文教学的重难点之一是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难度。
文学作品中常有深层含义和隐蔽的表达方式,学生容易产生困惑。
教师应针对不同作品设置适当的导读和分析环节,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作品,并提供多角度的思考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索。
2. 诗词鉴赏的技巧:中学语文教学的另一个难点是学生对诗词鉴赏技巧的掌握。
古代诗词常常采用象征、写景和修辞手法,对学生的感知和理解提出了较高要求。
教师应结合文学史和修辞手法等知识,教导学生分析诗词的意境、艺术特点和修辞技巧,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水平。
3. 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中学语文教学的难点还包括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
语文知识是以词汇、语法、修辞和作文等形式存在的,学生在实际运用时可能存在困难。
教师应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将语文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中,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河北省自学考试中学语文教材教法考试大纲
河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课程名称:中学语文教材教法课程代码:05186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学习目的一、课程性质与特点本课程是一门专业课,它与师范生将来从事的教师职业有直接的密切关系。
该课程是以语文教育为研究对象的应用理论学科,具有很突出的实践性特点。
它又教育学是的一个分支学科,教育学研究的是一般的教学现象与教学规律而语文教育学研究的是语文教育的特殊规律。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和要求本课程的主要目的、任务是:使学生了解语文教学的基本理论;使其具备一定的语文教育理论修养;训练他们从事语文教育的基本技能;使他们了解中学语文教师的职业特点。
培养他们的职业情感,使学生具有较稳固的专业思想。
三、与其它课程的关系学习本课程时,要求学生已具备中文专业的基本知识与能力。
于本课程同时开的专业选修课有:中学语文教学技能训练;在学完本课后程接下来的一个学期,将进行语文教育实习及毕业论文的撰写,同时开设一些选修课,于本学科联系最密切的是专业选修课:语文教育中的文学教育、文言文教学研究、语文教育学专题研究、语文教育科研方法论等。
这些都是本学科的后续课程。
第二部分课程内容与考核要求绪论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求明确本学科的性质、任务和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理指导下认真学好本课程。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第一节中学语文教学法学科建设的沿革1.古代语文教学法。
〔重点〕2.近代语文教学法。
〔次重点〕3.现代语文教学法。
〔一般〕4.当代语文教学法。
〔重点〕第二节中学语文教学法学科的性质1.教学法正名。
〔一般〕2.学科性质的特点。
〔重点〕第三节中学语文教学法的地位和任务1.中学语文教学法的地位。
〔一般〕2.中学语文教学法的任务。
〔重点〕第四节中学语文教学法研究的对象和方法1.中学语文教学法研究的对象。
〔次重点〕2.中学语文教学法的研究方法。
〔重点〕第一章语文学科的性质一、学习目的与要求语文学科的性质决定语文学科教学的目的、任务、内容、方法和效果等,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本章学习,要求明确语文学科的性质。
湖北自考04579中学语文教学法重点知识点汇总速记宝典
中学语文教学法(04579适用湖北)速记宝典简答题命题来源:围绕学科的内涵、类型、特点、优缺点、注意问题等。
答题攻略:(1)不能像名词解释那样简单,也不能像论述题那样长篇大论,但需要加以简要扩展。
(2)答案内容要简明、概括、准确,即得分的关键内容一定要写清楚。
(3)答案表述要有层次性,列出要点,分点分条作答,不要写成一段;(4)如果对于考题内容完全不知道,利用选择题找灵感,找到相近的内容,联系起来进行作答。
如果没有,随意发挥,不放弃。
考点1:简述教学法的“法”的含义。
答:教学法的"法"有两层含义。
第一层方法论的含义,即我们对语文教学规律的认识和研究。
第二层含义,是指语文教学的具体的方法、方式、技能和技巧。
考点2:简述如何学好中学语文教学法。
答:(1)首先,应当运用中学语文教学法理论去分析实际的教学活动。
(2)其次,本门课程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课程,它利用诸多学科的成果,来解决语文教学的问题,推动着语文教学的进步。
①作为学科教学理论与方法,中学语文教学法属于教育科学范畴。
教育学特别是其中的教学论是其重要的理论基础。
②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是心智活动的过程。
学习过程又有大量非智力因素的参与,心理科学就必然成为语文教学法的理论基础。
③语文专业的理论和知识与语文教学法联系更为密切。
④语言学的各学科和语文教学关系密切。
⑤中文专业所学的文学类各学科,也与语文教学有着密切联系。
⑥美学、美育渗透学校教育的一切方面一切环节。
语文教学是其中闪亮的一环。
考点3:简述设计教学法试验的优点。
答:(1)教学贴近儿童生活,学用结合;(2)学生能在兴趣支配下充分活动;(3)有利于训练知行合一的态度和随机应变的能力;(4)在活动中能养成学生互助合作精神;(5)活动步骤符合人们的认识历程。
考点4:简述《国文百八课》进步性的主要表现。
答:(1)编辑旨趣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给予国文科以科学性,以培养学生语文技能为中心,一扫从来玄妙笼统的观念。
自考中学语文教学法学习重点一
第一章语文课程的哲学思考第一节语言与文化:“背景”与“领域”法国结构主义人类学家列维。
施特劳斯对语言与文化的关系作过这样的归纳:语言作为文化的一个结果;语言作为文化的一个部分;语言作为文化的一个条件(首先,这是从历时性方面来看文化的条件,因为我们学习我们自己的文化大多是通过语言;另外,从理论性更强得多的观点来,语言之所以可以说是文化的条件,是因为语言所赖以建立的材料同文化所赖以建立的材料是属于同一类型:逻辑关系、对位、相关性,等等。
如果说语言是文化的产物,强调的是文化对语言的决定作用;语言是文化的一个部分,强调的是文化的从属关系;那么,语言是文化的一种条件这一观点,强调的则是文化对语言的依赖性,强调的是语言对文化的决定作用)。
美国人类学家本杰明。
沃尔夫认为语言是文化的“背景”,他称之为“背景现象”或“背景知识”。
他的“语言决定论”和“语言相对论”认为:语言决定人们的思维方式,语言提供人们认识世界、思考问题的“陈规”,即既定规则。
沃尔夫的回答是:因为语言是一切文化类型生长和发展的“共有知识背景”于是,我们获得关于语言与文化的一种新型关系的理解:语言是文化的“条件”或“背景”,人类所有的文化活动都是在语言提供的平台与基础上展开的,都是隐闭地受到语言本身制约的。
(语言是人类的表达系统,它表达人类对世界的“切分与轮廓”。
不同的语言对世界的“切分与轮廓”是不一样的。
这就是所谓“语言世界观”。
语言的本质,就在人的认识系统与表达系统的关系之中。
第二节审美文化:文学作为一个文化领域文化的核心是人的活动,文化即是人的活动的产物。
文化最基本的分类大致有三种:一是科学、二是哲学、三是文学文学的本质是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这是文学与哲学、科学的最大不同。
文学是人在审美领域的文化活动。
但这里所谓的“现实”是通过语言的折射获得的;因此,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在相当程度上转化成人与语言的审美关系。
文学的审美在相当程度上是通过对语言的审美实现的。
自考中学语文教学法学习重点三
自考中学语文教学法学习重点三第十一章语文教学设计第一节语文教学设计的依据教学设计:把“学习与教学的原理转换成教学材料、活动、信息资源和评价方案的系统化和反思性的过程。
”第一,语文教师是设计者;第二、语文教学设计,说到底就是学程设计。
一定要坚持以学习者及其活动为中心;第三、语文教师作为教学设计者,要不断学习和吸收教学设计的相关研究成果,特别是要了解本学科在教学设计方面的最新进展和发展走向。
目前教学设计有多种模型及其变式,例如过程展开型、问题解决型等。
一、研读语文课程标准(语文课标是国家或地区颁布的指导和规范语文学科教学的纲领性文献,它具有法规性和强制性,代表着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某一个时期对语文教育的要求与规定。
语文课标集中体现和反映了特定时期人们的语文观是当下国人语文生活对语文教学要求的学科自觉。
具体而言,语文课标对学科教学的目标、内容、要求等都作出了具体明确的规定,因此,它是进行语文教学设计的指导性文献和重要依据。
语文课标的研读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洞悉语文与生活的联系2、建构新的语文观3、了解学科知识结构,把握所教学段的目标。
)二、充分了解学生(要树立“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理念,就必须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建立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世界、都具有自己的发展优势和潜能的观点,并以此指导语文学科的教学设计。
对学生的了解包括成长背景、学习动机与需要、认知状况等。
其中学生的认知发展是关键。
第一、学习者的认知现状及其学习风格;第二、最近发展区;第三、了解学生的学习团队——学习者共同体的构成与智能状况。
)三、正确选择和使用教材(对学科内容的透彻理解是进行教学设计的基本前提,它主要体现在对教材的解读和加工上。
首先,能够确认并解释本学科的关键概念和基本技能。
其次,了角本学科的全部知识和细节。
最后,是对当前学科内容的课程方法的熟悉程度。
)四、教师对自身的认知与了解(第一、教学效能感,只有中等强度的教学效能才是最有利于教学实施的。
自考中学语文教学法
自考中学语文教学法第一章语文课程的哲学思考第一节语言与文化:“背景”与“领域”一、语文课程的核心内容:语言与文学二、语文课程的思考起点: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列维·斯特劳斯的归纳——语言作为文化的一个结果(历时的角度);语言作为文化的一个部分(共时的角度);语言作为文化的一个条件(传承的角度)。
列维·斯特劳试图用结构主义语言学原理来分析古希腊神话《俄狄浦斯》的深层文化含义,他关注的不是故事本身的内容,而是要检验故事要素之间的潜在关系结构三、本杰明·沃尔夫(Benjamin Lee Whorf)的假设(“沃尔夫假设”)——1、语言是文化的“背景”;2、语言决定人们的思维,语言提供人们认识世界、思考问题的“陈规(既定规则)”3、语言是一切文化类型生长和发展的“共有知识背景”人们以在其本族语言中设立好了的分类和区分的方式认识世界,由于文化的差异,某种语言中的发现也许不会出现在另一种语言中。
语言与文化关系的最新理解:语言是文化的“条件”或“背景”,人类所有的文化活动都是在语言提供的平台与基础上展开的,都是隐蔽地受到语言本身的制约的。
第二节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一、语言在文学中是作为一种“直接现实”而存在的东西,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人们用语言来反映生活、反映现实、表达思想并抒发情感,它构成了文学的客观和基本的存在方式。
简言之,语言是文学的直接现实。
高尔基:“语言是文学的基本工具和第一要素”二、文学与语言有一种特殊关系:文学总是关于语言的,总是对于语言本身的性质的独特显示。
人们称伟大的作家、诗人为“语言大师”、“语言巨匠”,正是出于他们对语言的卓越贡献。
文学比语言的其它功能都更为重要,因为它能真正使我们明白语言的性质。
三、语言是读者欣赏文学作品的窗口第三节课程论的选择:分立与组合语文课=语言课+文学课文学课教学目标:审美教育(文学阅读教学+文学写作教学)、文学知识教育(文学史知识+文学理论知识)语言课教学目标:语用知识教学(汉语语用知识教学+文章教学)第二章语文课程的心理学基础第一节行为主义心理学与语文课程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学习是主动(桑代克的实验)或被动(巴甫洛夫的实验)行为的改变,而行为的改变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系而建立的联结行为主义心理学创始人——华生二、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语文课程观(一)把语文课程的基本目标确定为使学生获得一定的言语行为(或语言习惯)(二)语文课程内容的组织需要根据程序教学原理编制教材1.小步子原则2.促进学生积极反应原则3.提供及时反馈原则(三)强调模仿练习和强化在课程实施方面的运用:背诵与仿写(四)语文课程应测量和评价学习的外显行为,进行客观测验第二节人本主义心理学与语文课程一、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一)以人为本,强调人的尊严和价值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二)关注每一个人,强调个体差异(三)研究方法要去研究对象相适应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语文课程观(一)语文课程的根本目标就是使每个学生能够挖掘自身潜能,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满足自我实现的人生需求(二)语文课程内容的确定以选择对学生具有个人意义的材料为原则(三)语文课程的实施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1. 教师是学习的促进者2. 学生独立或与他人协同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3. 创设一种真诚、和谐、被人关怀和理解的学习氛围4. 课堂时间和上课形式的自由5. 异质分组6. 着眼于学习过程的学习7. 从做中学(四)实施“情境性测量”和自我评价第三节认知心理学与语文课程一、认知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一)已有知识决定人的行为和认知活动,只有在外部信息与已有知识形成一定联系的时候,才能产生意义(二)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运用已有知识去加工由外部环境输入的新信息的过程二、认知学习理论的语文课程观(一)语文课程的设计应遵循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发展规律,有助于学生通过知识的学习获得合理的认知结构,做到目标设置三维化,教材编制序列化(螺旋型结构)(二)语文课程中要按照学生加工语言文字信息的规律和认知活动特点展开教学活动,为学生创造适宜的外部条件(三)在测量评价方面注重评估个体的认知结构和这种结构的功能与外在表现第四节建构主义心理学与语文课程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内涵(一)复杂的学习环境和真实的任务情境(二)学习依赖于共有的理解,这种共同理解来自社会协商(三)主张以多种方式表征教学内容(四)强调让学生经历知识建构的过程,重视学习者对自己认知过程的意识和监控(五)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中心,让学习者建构起自己的意义(六)强调“少就是多”和“学会如何学习”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语文课程观(一)语文课程的设置要反映复杂问题和真实情境,变事实性知识为解决问题的工具;努力为学生提供认知工具,拓展学习时空,开拓课程资源;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体验,通过社会实践学习知识;充分利用多媒体和超文本,为学生提供跨学科、跨时空和面向真实世界的桥梁和纽带(二)语文教学设计应有所改变:教学目标有师生共同协商制定;教学任务和内容应该开放而灵活,能随学习进程的变化而变化;教学方法的设计应基于具体的学习情境(三)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将强调以学生自主发现、自我探究为主的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四)评价标准上将标准参照、常模参照和个人发展参照结合起来;评价方式上将结果评价和过程评价、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教师评价和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以及学生的自我评价结合起来;评价方法上将考试、考核、学习档案的建立有机结合起来三、建构主义的语文教学评价基本原则:1. 以知识建构为评价标准;2. 以意义的建构过程和结果为评价依据;3. 强调教学评价的真实性和情境性;4. 评价必须考虑学习发生时的具体背景;5. 评价标准应该多元化;6. 既重视评价中的个性化反映,又倡导让学生在评价中学会合作第三章语文课程的性质、理念及目标第一节语文课程性质一、语文课程性质的世纪之争关于“语文”课程性质的五种说法: 5.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一)20世纪前50年——“文言”与“白话”民国时期国文课的主要教学目标:1. 使学生从本国语言文字上,了解固有文化,以培养其民族精神2. 养成运用语体文及语言说事说理表情达意之技能3. 养成了解平易的文言文之能力4. 养成阅读书籍之习惯与欣赏文艺之兴趣——1932年《初级中学国文课程标准》(二)新中国成立以后17年——“文”与“道”建国初期的主话题是“文”与“道”,即语文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立统一1. 1956年汉语文学分科教学大纲规定:汉语是对青年一代进行社会主义教育的一种重要的有力工具文学是帮助年轻一代进行社会主义教育的有力工具2. 1961年《文汇报》社论“试论语文教学的目的任务”:语文教学的目的任务应当是:使学生正确、熟练地掌握与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培养与提高学生的阅读和表达能力,并通过教学内容的教育和感染,培养学生正确的观点、健康的思想和高尚的品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资料推荐------------------------------------------------------自考中学语文教学法重难点第一章中学语文课程的性质与目标(一)学习目的与要求理解中学语文课程的性质和地位;掌握中学语文课程的目标。
本章是本课程的重点部分,需要深入理解其中关于中学语文课程性质的分析以及中学语文课程目标的意义和体系。
难点在于对中学语文课程性质的理解。
学习时间不应少于 1 2 学时。
(二)课程内容第一节中学语文课程的性质一、中学语文课程的设立 1 、语文教育的含义 2、语文课的设立3、语文名称的含义二、中学语文课程的性质 1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2、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3、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三、中学语文课程的地位 1 、语文素质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 2、语文素养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第二节中学语文课程的目标一、中学语文课程目标的概念二、中学语文课程目标确立的依据 1 、国家的教育方针 2、中学阶段的教育目的 3、中学生的年龄特点 4、语文素养的基本内涵三、中学语文课程目标的意义 1 、中学语文课程目标是编制中学语文课程的依据2、中学语文课程目标是中学语文课程实施的依据 3、中学语文课程目标是中学语文课程评价的依据四、中学语文课程的目标体系 1 、中学语文课程目标的结构 2、初中语文课程目标的内1/ 13涵 3、高中语文课程目标的内涵(三)考核知识点 1 、中学语文课程的性质 2、中学语文课程的目标(四)考核要求1 、中学语文课程的性质(1 )识记:语文教育;语文课的设立:语文名称的含义。
(2)领会: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3)简单运用:中学语文课程的地位。
(4)综合运用: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2、中学语文课程的目标(1 )识记:中学语文课程目标的概念;中学语文课程目标确立的依据。
(2)领会:中学语文课程目标的结构;语文素养的内涵。
(3)简单运用:中学语文课程目标的意义。
(4)综合运用:初中语文课程目标的内涵,高中语文课程目标的内涵。
第六章中学的阅读教学(一)学习目的与要求理解阅读的本质特征,认识中学阅读教学的作用和地位,理解中学阅读教学的目的和内容,掌握中学阅读教学的过程和方法,熟练掌握中学---------------------------------------------------------------最新资料推荐------------------------------------------------------ 各类文体的特点及教学要领,具备中学阅读教学的基本技能。
本章是本课程的重点部分,既要掌握中学阅读教学的基本理论,又要具备中学阅读教学的基本技能。
难点在于理解和掌握中学阅读教学的过程和方法,以及各类文体教学的要领。
学习时间不应少于 1 2 学时。
(二)课程内容第一节中学阅读教学的作用和地位一、中学阅读教学的作用 1 、开发智力,发展思维,提高理解事物和认识世界的能力 2、获得综合文化素养,丰富个人精神世界,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操 3、建立丰厚的语言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获得语言文字信息加工处理能力二、中学阅读教学的地位 1 、阅读教学为整个语文教学提供识字写字基础2、阅读教学为整个语文教学提供一般知识和能力基础 3、阅读教学为口语交际教学提供练习机会,为写作教学提供借鉴和模仿的范例 4、阅读教学是发展学生思维、拓展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综合文化素养、对学生进行审美情操教育的主要阵地第二节中学阅读教学的目的和内容一、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目的 1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2、构成阅读能力的心理因素分为:感知认读能力;理解能力;鉴赏评价能力二、中学阅读教学的内容 1 、培养阅读兴趣 2、传授阅读知识 3、传习阅3/ 13读方法 4、养成阅读习惯第三节中学阅读教学的过程和方法一、中学阅读教学过程 1 、一般文章阅读的心理过程 2、学习课文的行为阶段二、中学阅读教学的方法 1 、一般阅读方法 2、常规的阅读教学方法 3、阅读教学的多媒体方式 4、阅读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第四节各类课文的阅读教学一、实用文的阅读教学 1 、记叙文的阅读教学 2、说明文的阅读教学 3、议论文的阅读教学 4、应用文的阅读教学二、文学作品的阅读教学 1 、诗歌的阅读教学 2、小说的阅读教学3、散文的阅读教学 4、剧本的阅读教学三、文言文的阅读教学第五节中学阅读教学的备课一、备课的意义 1 、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 2、备课有助于提高教师业务修养二、备课的内容和步骤 1 、熟悉大纲 2、钻研教材 3、了解学生4、设计教学三、教案的编写和使用 1 、教案的种类 2、教案的格式 3、教案编写的注意事项 4、教案的使用(三)考核知识点 1 、中学阅读教学的作用和地位。
2、中学阅读教学的目的和内容。
3、中学阅读教学的过程和方法。
4、各类课文的阅读教学。
5、中学阅读教学的备课。
(四)考核要求 1 、中学阅读教学的作用和地位(1 )识记:阅读的定义。
---------------------------------------------------------------最新资料推荐------------------------------------------------------ (2)领会:中学阅读教学的地位。
(3)简单应用:中学阅读教学的作用。
2、中学阅读教学的目的和内容(1 )识记:阅读能力;中学阅读教学的内容。
(2)领会:中学阅读教学的目的。
(3)简单应用:在阅读教学中培养阅读兴趣,传授阅读知识,传习阅读方法,养成阅读习惯。
3、中学阅读教学的过程和方法(1 )识记:一般文章阅读的心理过程;中学阅读教学的方法。
(2)领会:学习课文的行为阶段。
(3)简单应用:中学阅读教学过程的设计;中学阅读教学方法的应用。
(4)综合应用:中学阅读教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应用。
4、各类课文的阅读教学(1 )识记:实用文、文学作品、文言文的含义。
5/ 13(2)领会:各种实用文、文学作品以及文言文教学的地位。
(3)简单应用:各种实用文、文学作品以及文言文教学的要领。
(4)综合应用:各种实用文、文学作品以及文言文教学的设计。
5、中学阅读教学的备课(1 )识记:备课;课型。
(2)领会:备课的意义;备课的内容和步骤。
(3)简单应用:教学设计的分项练习。
(4)综合应用:教案的编写和使用。
第三章中学语文教学与学生的发展(一)学习目的与要求理解语文教学的教育功能,掌握中学语文德育、智育、美育和情感教育的依据、特点和内容。
本章是本课程的次重点部分,需要理解中学语文教学与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在联系。
难点在于理解和掌握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德育、智育、美育和情感教育的特点。
学习时间不应少于 8 学时。
---------------------------------------------------------------最新资料推荐------------------------------------------------------ (二)课程内容第一节语文教学的教育功能一、语文教育的基础性二、语文教育的整体性三、语文教育的终身性第二节中学语文教学与德育一、语文德育的依据 1 、从我国基础教育的培养目标看 2、从语文课程的特点和教学过程看二、语文德育的特点 1 、情与理的结合 2、德育内容的明朗性与隐蔽性三、语文德育的内容 1 、培养学生优秀的思想品质 2、培养学生优良的政治品质 3、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第三节中学语文教学与智育一、语文智育的依据1 、从语言和思维的关系看 2、从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看二、语文智育的特点 1 、语文智育与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水平关系紧密 2、语文智育与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关系紧密三、语文智育的内容 1 、培养观察力 2、培养记忆力 3、培养思维能力 4、培养想象力 5、培养注意力第四节中学语文教学与美育一、语文美育的依据 1 、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 2、语文学科的优越条件二、语文美育的特点 1 、形象生动性2、情感愉悦性 3、个性鲜明性 4、和谐统一性三、语文美育的内容 1 、自然美 2、社会美 3、艺术美第五节中学语文教学与情育一、语文情育的依据 1 、语文情育是培养人全面发展的需要 2、语文学科具有丰富的情育因素 3、学生情感活动特点为情育提供条件二、语文情育的特点 1 、语文情育以语言为媒介 2、语文情育始终伴随认知教育进行 3、语7/ 13文情育与认知教育相互促进、相互制约三、语文情育的内容1 、良好的情感品质 2、积极的情感倾向 3、高尚的情感 4、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三)考核知识点 1 、语文教育功能的特殊性。
2、中学语文教学与德育的关系。
3、中学语文教学与智育的关系。
4、中学语文教学与美育的关系。
5、中学语文教学与情育的关系。
(四)考核要求 1 、语文教学的教育功能。
(1 )识记:语文学科的三种功能。
(2)领会:语文教育功能特殊性的三个方面。
(3)简单应用:语文教育各种功能在教学中的体现。
(4)综合应用:语文教育功能在教学中的综合发挥。
2、中学语文教学与德育(1 )识记:德育;语文德育的内容。
(2)领会:语文德育的依据。
(3)简单应用:---------------------------------------------------------------最新资料推荐------------------------------------------------------ 语文德育特点在教学中的体现。
(4)综合应用:遵循语文德育特点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德育。
3、中学语文教学与智育(1 )识记:智育;语文智育的内容。
(2)领会:语文智育的依据。
(3)简单应用:语文智育特点在教学中的体现。
(4)综合应用:遵循语文智育特点在语文教学中实施智育。
4、中学语文教学与美育(1 )识记:美育;语文美育的内容。
(2)领会:语文美育的依据。
(3)简单应用:语文美育特点在教学中的体现。
(4)综合应用:遵循语文美育特点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美育。
5、中学语文教学与情育(1 )识记:情育;语文情育的内容。
9/ 13(2)领会:语文情育的依据。
(3)简单应用:语文情育特点在教学中的体现。
(4)综合应用:遵循语文情育特点在语文教学中实施情育。
第七章中学的作文教学(一)学习目的与要求认识中学作文教学的目的和内容,明确中学作文训练的要求及方式,理解中学作文训练的科学序列,掌握中学作文教学的过程和课型,具备中学作文教学的基本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