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及单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
锯齿波同步触发电路移相范围的调试方法
锯齿波同步触发电路移相范围的调试方法
锯齿波同步触发电路是一种常用的电路,在调试时需要调整移相范围。
下面是一种常见的锯齿波同步触发电路移相范围的调试方法:
1. 连接锯齿波发生器:将锯齿波发生器的输出连接到同步触发电路的输入端。
2. 调整基准电压:根据需要,调整同步触发电路的基准电压,使其与锯齿波的波峰或波谷对齐。
调整基准电压通常使用移位电阻或电位器来实现。
3. 调整同步触发电路的移相电压:使用移位电阻或电位器调整同步触发电路的移相电压,使得当锯齿波的斜率达到特定阈值时,触发电路的输出触发。
通过调整移相电压,可以调整触发点在锯齿波上的位置。
4. 观察输出信号:连接示波器或其他信号监测设备,观察同步触发电路的输出信号。
根据需要调整移相电压,直到输出信号在所需的位置触发。
5. 测试和调整移相范围:在调试过程中,使用不同频率和振幅的锯齿波进行测试,确保同步触发电路在不同情况下都能正常触发。
如果需要调整移相范围,可以微调基准电压和移相电压,直到所需的移相范围达到。
注意事项:
- 在调试过程中,注意锯齿波和触发电路的电压匹配,确保输入信号在电路的工
作范围内。
- 调整移相电压时要小心,避免过高或过低的电压,可能导致触发不准确或损坏电路。
- 在调试锯齿波同步触发电路时,可以借助示波器等测试设备来实时监测信号,更加方便和准确地调整参数。
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实验
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实验一、实验实训目的1.加深理解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的工作原理和各元件的作用。
2.掌握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的调试步骤和方法。
二、实验实训设备DJK01电源控制屏 1块DJK03 晶闸管触发电路 1块双踪示波器 1台万用表 1块三、实验实训线路及原理实验原理如图5-56所示。
其原理参看教材相关的内容。
图5-56 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原理图四、实验实训内容及步骤1.按图接好线后,接通电源,用示波器观察各观察孔的电压波形,并与理论波形比较。
1)同时观察1、2孔的电压波形,了解锯齿波宽度和1孔电压波形的关系。
2)观察3~5孔电压波形和输出电压U g的波形,记下各波形的幅值与宽度,并比较3孔电压U3与5孔电压U5的对应关系。
2.调节触发脉冲的移相范围。
将控制电压U ct调至零(调电位器RP1 ),用示波器观察1孔电压U1和U5的波形,调节偏移电压U b(即调节RP2)使α=180º,其波形如图5-57 所示。
3.调节U ct(调节RP1),使α=60º,观察并记录面板上观察孔1~5及输出脉冲电压波形,标出其副值与宽度并记录在表5-2中(可在示波器上直接读出,读数时应将示波器的“V/cm”和“t/cm”的旋钮放置在校准位置,以防读数误差)。
表5-2U1U2U3U4U5U g 幅值(V)宽度(ms)图5-57 锯齿波同步触发电路移相范围五、实验实训注意事项1.观察输出脉冲电压U g时,应将输出端G、K分别接到晶闸管的门极和阴极,否则,无法观察到U g波形。
2.第3点没有波形时,请调节RP2、RP3。
六、实验实训报告1.画出α=60º时,观察孔1~5及输出脉冲电压波形。
2.指出U ct增加时,α应如何变化?移相范围大约等于多少度?指出同步电压的哪一段为脉冲移相范围。
3.分析RP3对输出脉冲宽度的影响。
4.写出本次实验实训的心得与体会。
实验实训二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实训(实验实训一、实验实训二选做一个)一、实训目的1.加深理解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的工作原理和各元件的作用。
实验一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与单相桥式半控整流电路实验
• 实验报告: • 1.整理,描绘实验中记录的各点波形,并标出幅值与 宽度。 • 2.总结锯齿波同步触发电路移相范围的调试方法,移 相范围的大小与哪些参数有关? • 3.如果要求Uct=0时,=90O,应如何调整? • 4 .讨论分析实际移相范围能否从 =0O 调起及其它实 验现象
U1
360°
ωt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U5
180° ωt
30°
5.绘出单相桥式半控整流电路供电给 电阻负载,电阻—电感性负载以及反 电势负载情况下,当α=60°时的Ud、 id、UVT、iVD等波形图并加以分析。 6.作出实验整流电路的输入—输出特 性Ud=f(Uct),触发电路特性Uct=f (α)及Ud/U2=f(α)曲线。 7.分析续流二极管作用及电感量大小 对负载电流的影响。
• • • • • •
实验报告 1.画出电路的移相特性Ud=f()曲线 2.作出整流电路的输入—输出特性Ud/U2=f(α) 3.画出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时,角为 30O 、60O 、90O时的ud、uVT波形 4.简单分析模拟故障现象 •
五.实验接线图
实验一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与单相桥 式半控整流电路实验
一.实验目的 1.加深理解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的工作原理及各元件的作用。 2.掌握锯齿波同步触发电路的调试方法。 3.研究单相桥式半控整流电路在电阻负载,电阻—电感性负载及 反电势负载时的工作。 4.进一步理解可控硅的开关条件,了解续流二极管在电路中的作 用。 5.掌握双踪示波器在电力电子线路实验中的使用特点与方法。 。 二.实验内容
1.锯齿波同步触发电路的调试。 2.锯齿波同步触发电路各点波形观察,分 析 3.单相桥式半控整流电路供电给电阻性负 载。 4.单相桥式半控整流电路供电给电阻—电 感性负载(带续流二极管)。 5.单相桥式半控整流电路供电给反电势负 载(带续流二极管)。 6.单相桥式半控整流电路供电给电阻—电 感性负载(断开续流二极管)
#一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
实验一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实验一、实验目地(1>加深理解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地工作原理及各元件地作用.(2>掌握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地调试方法.二、实验所需挂件及附件三、实验线路及原理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地原理图如图1所示.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由同步检测、锯齿波形成、移相控制、脉冲形成、脉冲放大等环节组成,其工作原理可参见电力电子技术教材中地相关内容.图1四、实验内容(1>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地调试.(2>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各点波形地观察和分析.五、预习要求(1>阅读电力电子技术教材中有关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地内容,弄清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地工作原理.(2>掌握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脉冲初始相位地调整方法.六、思考题(1>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有哪些特点?(2>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地移相范围与哪些参数有关?(3>为什么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地脉冲移相范围比正弦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地移相范围要大?七、实验方法(1>在“DZSZ-1型电机及自动控制实验装置”上使用时,通过操作控制屏左侧地自藕调压器,将输出地线电压调到220V左右,然后才能将电源接入挂件),用两根导线将200V交流电压接到DJK03地“外接220V”端,按下“启动”按钮,打开DJK03电源开关,这时挂件中所有地触发电路都开始工作,用双踪示波器观察锯齿波同步触发电路各观察孔地电压波形.①同时观察同步电压和“1”点地电压波形,了解“1”点波形形成地原因.②观察“1”、“2”点地电压波形,了解锯齿波宽度和“1”点电压波形地关系.③调节电位器RP1,观测“2”点锯齿波斜率地变化.④观察“3”~“6”点电压波形和输出电压地波形,记下各波形地幅值与宽度,并比较“3”点电压U3和“6”点电压U6地对应关系.(2>调节触发脉冲地移相范围将控制电压U ct调至零(将电位器RP2顺时针旋到底>,用示波器观察同步电压信号和“6”点U6地波形,调节偏移电压U b(即调RP3电位器>,使α=170°,其波形如图2所示.图2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3>调节U ct<即电位器RP2)使α=60°,观察并记录U1~U6及输出“G、K”脉冲电压地波形,标出其幅值与宽度,并记录在下表中(可在示波器上直接读出,读数时应将示波器地“V/DIV”和“t/DIV”微调旋钮旋到校准位置>.八、实验报告(1>整理、描绘实验中记录地各点波形,并标出其幅值和宽度.(2>总结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移相范围地调试方法,如果要求在U ct=0地条件下,使α=90°,如何调整?(3>讨论、分析实验中出现地各种现象.九、注意事项1.双踪示波器有两个探头,可同时观测两路信号,但这两探头地地线都与示波器地外壳相连,所以两个探头地地线不能同时接在同一电路地不同电位地两个点上,否则这两点会通过示波器外壳发生电气短路.为此,为了保证测量地顺利进行,可将其中一根探头地地线取下或外包绝缘,只使用其中一路地地线,这样从根本上解决了这个问题.当需要同时观察两个信号时,必须在被测电路上找到这两个信号地公共点,将探头地地线接于此处,探头各接至被测信号,只有这样才能在示波器上同时观察到两个信号,而不发生意外.(2>因为脉冲“G”、“K”输出端有电容影响,故观察输出脉冲电压波形时,需将输出端“G”和“K”分别接到晶闸管地门极和阴极<或者也可用约100Ω左右阻值地电阻接到“G”、“K”两端,来模拟晶闸管门极与阴极地阻值),否则,无法观察到正确地脉冲波形.。
电力电子实验报告
第三章实验十二单相交流调压电路实验
一、原理概述
通过改变反并联晶闸管或双向晶闸管的控制角α,从而改变交流输出电压的大小。因为触发脉冲为窄脉冲时,会造成晶闸管工作不对称,所以交流调压电路通常采用宽脉冲或脉冲列触发。
二、实验报告
(2)α=30°时
α=60°时α=90°时
阻感性负载和阻性负载波形相同在此略
(3)在负载侧并联一个续流二极管,使负载电流通过续流二极管续流,而不再经过T1、D1或T3、D2这样可使晶闸管恢复阻断能力。
三、思考题
(1)电路在正常运行情况下,突然把触发脉冲切断或者α角增大到180°,就会产生“失控”。
三、思考题
实现有源逆变的条件有两个
(1)外部条件:外部有一个直流电势,方向与晶闸管导通方向一致,值稍大于变流器侧输出的平均电压。
(2)内部条件:逆变电路的主电路为全控结构,α>90°,处于逆变区。
本电路直流电势由整流输出电压提供,使用心式变压器进行升压,使直流电势值稍大于变流器侧输出的平均电压。
第三章实验八三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实验
二、实验报告
(1)当α=90°时,Ud、UVT波形如图所示。
(2)
(3)由波形可以看出当晶闸管导通时输入电压全部加在输出电压Ud两端,当晶闸管截止时,输入电压全部加在晶闸管两端;带感性负载时,由于电流不能突变,输出电压出现负压,此时电压由变压器提供。
三、思考题
(1)由 知C1越大, 越小,反之,C1越小, 越大。
实验二 单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 一、实验目的
图 2 单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
五、实验方法 (1)锯齿波触发电路的调试 将 DJK01 电源控制屏的电源选择开关打到“直流调速”侧使输出线电压为 200V,用两 根导线将 200V 交流电压接到 DJK03-1 的 “外接 220V” 端, 按下 “启动” 按钮, 打开 DJK03-1 电源开关,用示波器观察锯齿波同步触发电路各观察孔的电压波形。调节 RP1、RP2、RP3 观察对各点波形的影响。利用示波器观察同步电压信号和“TP6”点触发信号,调节 RP3 到 适量的值,保证只调整 RP2 调相范围可达到 0°~180°。 (2)单相全桥可控整流电路的调试 按图 2 接线,按下“启动”按钮,保持 RP2 或 RP3 中一个不变(由第一个调试结果而 定) ,调整另外一个变阻器,在α=60°、90°、120°时,用示波器观察电阻负载两端电压 波形,并记录电源电压 U2 和负载电压 Ud 的数值于下表中。 表 1 电源电压 U2 和负载电压 Ud α U2 Ud(计算值) Ud(记录值) 其中 Ud 的计算值应为: 60° 90° 120°
1 cos U d 0.9U 2 2
(1-1)
六、实验报告撰写要求 (1) 写出实验目的、实验所需挂件及附件; (2) 画出实验整体原理图; (3) 画出α=60°时,锯齿波触发电路的 TP1、TP2、TP3、TP4、TP5、TP6 的波形; (4) 填写表 1 中的数据; (5) 画出α=60°时,电阻性负载 Ud 的波形; (6) 回答思考题: a. 在锯齿波触发电路中,在控制移相电压端,为什么需要有两个变阻器(RP2、RP3) 来控制? 七、注意事项 (1) 示波器在没有“共地”的情况下,不能同时直接测量两处信号,尤其是控制电路和 主电路; (2) 在实验中,触发脉冲是从外部接入 DJK02 面板上晶闸管的门极和阴极,此时,应将 所用晶闸管对应的正桥触发脉冲或反桥触发脉冲的开关拨向“断”的位置,避免误 触发。 (3) 在主电路未接通时,首先要调试触发电路,只有触发电路工作正常后,才可以接通 主电路。
电力电子实验指导书(东华大学)
东华大学信息学院电力电子技术实验指导书2014年4月目录实验一晶闸管触发电路研究实验二单相桥式半控整流电路实验三三相桥式整流电路实验四三相有源逆变电路附录一固纬GRS-6032A示波器使用简介附录二固纬GRS-6032A示波器面板图片《电力电子实验》一般注意事项:1.每次合、分主回路电源前要将各高、低压调压器(如:三相交流调压器、G给定Ug电位器)旋至最小位置,电阻器置最大值。
2.晶闸管控制极内部已连线至触发电路,面板上插孔禁止连接导线。
3. 使用双踪示波器时两个探头的接地线要共点,以免因电压差造成过流。
测量Ud时示波器探头的正极(红线)置晶闸管共阴极,负极(黑线)置晶闸管共阳极;UVT是晶闸管阳极对阴极的电压,测量时探头红线置阳极,黑线置阴极。
4. 交直流表要分清,选择量程要符合要求。
5.“主电源送电”的含义是:按下交流电源“闭合“的绿色按钮。
6. 数字表计的读数显示滞后于调节进程,因此相应的操作宜缓。
固纬GRS-6032A示波器的使用1.示波器调节的主要目标显示为:屏幕上方显示信息:“ smpl ”屏幕下方显示信息:“DC 2V(或5V) 2 mS (或5mS) LINEf AC”2.测量前扫描线居中校准:对“CH1”/ “CH2”通道选择“GND”方式后,调节“POSITION”使扫描线居中。
3. TIME/DIV一般选择5mS,正弦波一个周期在水平方向占4格(90°/格)4.测试过程LEVEL、POSITION、TIME/DIV、X1/MAG等功能键钮均不能随意操作,以免引起波形在水平、垂直方向的移动,影响测量结果。
实验一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实验一.实验目的1.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的工作原理。
2.掌握锯齿波同步触发电路的调试方法。
3.测试锯齿波同步触发电路各点波形及移相特性。
二.实验内容1.锯齿波同步触发电路的调试。
2.锯齿波同步触发电路各点波形观察,分析。
三.实验线路及原理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主要由同步电源、同步信号、锯齿波形成、脉冲移相、脉冲形成、脉冲放大、脉冲输出七个环节。
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
V3 的 ue3 与 ub3 差一个 PN 结电压 ②V2 饱和导通时: R4 较小,C2 通过 R4、V2 很快放电,形成锯齿波下降段
3.移相控制
图 4 移相控制环节工作波形
①up(初始调整电压)
uco=0 时,改变 up 的大小,V4 开始导通的时刻也随之改变。
②uco(控制电压)
up 调好后固定不动,改变 uco 即可改变输出脉冲相位。
③uh(锯齿波电压)
uh 为锯齿波电压 ue3 单独作用在 V4 基极上时的电压,其减小了控制回路电流对锯齿波
电压 ub3 的影响。
图 5 移相调节电压等效电路
利用叠加原理,考虑三个电压作用结果: u′ h = ue3 u′ p = up R 7 //R 8 R 6 + (R 7 //R 8 ) R 6 //R 7 R 8 + (R 6 //R 7 ) R 6 //R 8 R 7 + (R 6 //R 8 )
四、实验内容 1.当α = 30°、45°、60°、90°、130°时,Uct 的值
α Uct/V 30° 7.01 45° 6.38 60° 6.00 90° 4.39 130° 3.15
2.观察并记录α = 60°时图 1 中①②③④⑤⑥的波形
已知①为 uTS ②为 uQ ③为 ub3 ④为 ub4 ⑤为 ub5 ⑥为 uC5 观察到的波形如下:
电力电子技术实验报告答案
实验一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实验一、实验目的(1)加深理解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的工作原理及各元件的作用。
(2)掌握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的调试方法。
三、实验线路及原理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的原理图如图1-11所示。
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由同步检测、锯齿波形成、移相控制、脉冲形成、脉冲放大等环节组成,其工作原理可参见1-3节和电力电子技术教材中的相关内容。
四、实验内容(1)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的调试。
(2)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各点波形的观察和分析。
五、预习要求(1)阅读本教材1-3节及电力电子技术教材中有关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的内容,弄清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的工作原理。
(2)掌握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脉冲初始相位的调整方法。
六、思考题(1)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有哪些特点?(2)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的移相范围与哪些参数有关?(3)为什么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的脉冲移相范围比正弦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的移相范围要大?七、实验方法(1)将DJK01电源控制屏的电源选择开关打到“直流调速”侧,使输出线电压为200V(不能打到“交流调速”侧工作,因为DJK03-1的正常工作电源电压为220V 10%,而“交流调速”侧输出的线电压为240V。
如果输入电压超出其标准工作范围,挂件的使用寿命将减少,甚至会导致挂件的损坏。
在“DZSZ-1型电机及自动控制实验装置”上使用时,通过操作控制屏左侧的自藕调压器,将输出的线电压调到220V左右,然后才能将电源接入挂件),用两根导线将200V交流电压接到DJK03-1的“外接220V”端,按下“启动”按钮,打开DJK03-1电源开关,这时挂件中所有的触发电路都开始工作,用双踪示波器观察锯齿波同步触发电路各观察孔的电压波形。
①同时观察同步电压和“1”点的电压波形,了解“1”点波形形成的原因。
②观察“1”、“2”点的电压波形,了解锯齿波宽度和“1”点电压波形的关系。
③调节电位器RP1,观测“2”点锯齿波斜率的变化。
实验一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
实验一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可以用于控制交流电源的电压、电流、功率,通过对电压进行调整,可以实现互感器的接口对靠近完美的匹配,保证改进系统的响应倍率与稳态误差。
本实验采用Intersil公司的ICL8038作为电路的核心元件,利用其输出的锯齿波信号为基准信号,通过电容的充放电来控制相位移动,从而实现同步移相效果。
1. 实验原理1.1 ICL8038简介ICL8038是一个集成了三角波发生器、正弦波发生器、方波发生器、同步移相、调制等多种功能于一身的高性能集成电路。
它的主要用途是作为信号发生器和调制器,可广泛应用于精密测试设备、声音设备、电子管组成音频系统等领域。
1.2 同步移相同步移相是指在同一时刻对多种波形进行相位移动,使它们能够按照特定的规律呈现出合成波形,用于多路信号输入、混频器等电路中。
在此实验中,通过电容的充放电来控制相位,从而实现同步移相效果。
2. 实验电路实验电路图如下:其中,U1为ICL8038,C1为3.3μF电容器,C2为0.01μF电容器,R1为22kΩ电阻,R2为50kΩ电阻,R3为100kΩ电阻,P1为可调电位器,D1为1N4148二极管,V1为12V 交流电源。
3. 实验步骤3.1 按照电路图连接电路。
3.2 调节可调电位器P1,使输出的锯齿波信号的频率为1kHz左右。
3.3 将示波器探头分别接到U1的引脚3(VCO)和引脚5(SYNC IN)上,观察锯齿波的变化。
3.4 调节可调电位器P1,观察SYNC OUT引脚上的输出波形,当SYNC OUT的两个锯齿波相位差为180°时,可调电位器P1的位置即为同步移相的最佳位置。
3.6 调节电路参数,观察波形的变化。
4. 实验结果经过调节实验电路,可以得到如图4所示的同步移相输出波形:图4 同步移相输出波形从图5中可以看出,当电容器C1的值较小时,同步移相输出波形的变化比较明显,而当电容器C1的值较大时,同步移相输出波形的变化比较平滑。
实验三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实验
实验三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实验一、实验目的(1)加深理解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的工作原理及各元件的作用。
(2)掌握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的调试方法。
二、实验所需挂件及附件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I、II由同步检测、锯齿波形成、移相控制、脉冲形成、脉冲放大等环节组成,其原理图如图3-6所示。
图3-6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I原理图由V3、VD1、VD2、C1等元件组成同步检测环节,其作用是利用同步电压UT来控制锯齿波产生的时刻及锯齿波的宽度。
由V1、V2等元件组成的恒流源电路,当V3截止时,恒流源对C2充电形成锯齿波;当V3导通时,电容C2通过R3、V3放电;调节电位器RP1可以调节恒流源的电流大小,改变对电容的充电时间,从而改变了锯齿波的斜率;控制电压Uct 、偏移电压Ub和锯齿波电压在V5基极综合叠加,从而构成移相控制环节,RP2、RP3分别调节控制电压Uct和偏移电压Ub的大小;V6、V7构成脉冲形成放大环节,C5为强触发电容用于改善脉冲的前沿,由脉冲变压器输出触发脉冲,电路的各点典型波形如图3-7所示。
本装置设有两路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分别为I和II,它们在电路上完全一样,只是锯齿波触发电路II输出的触发脉冲相位与I恰好互差180O,供完成单相整流及逆变电路实验用。
电位器RP1、RP2及RP3均已安装在挂箱的面板上,同步变压器副边已在挂箱内部接好,所有的测试信号均在面板上引出。
四、实验内容(1)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的调试。
(2)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各点波形的观察和分析。
五、思考题(1)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有哪些特点?答:其基本构成与正弦波触发器相似,包含同步移相、脉冲形成与脉冲输出三大基本部分。
其不同之处在于以锯齿波同步信号电压代替正弦波同步信号电压,以及增设了双脉冲环节、脉冲封锁环节及强触发环节等辅助环节。
这种电路需要的触发功率较小,并且电路简单,工作可靠,使用也比较方便。
(2)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的移相范围与哪些参数有关?答:与控制电压Uct、偏移电压Ub、及锯齿波电压在VT4基极的电压有关(3)为什么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的脉冲移相范围比正弦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的移相范围要大?答:在正弦波触发电路中直接一同步变压器的二次绕组所输出的同步电压与Uc,Ub叠加来进行移相控制,而锯齿波触发电路则通过锯齿波形成电路将正弦波同步电压变成锯齿波同步信号电压。
实验三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实验
实验三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实验一、实验目的(1)加深理解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的工作原理及各元件的作用。
(2)掌握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的调试方法。
二、实验所需挂件及附件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I、II由同步检测、锯齿波形成、移相控制、脉冲形成、脉冲放大等环节组成,其原理图如图3-6所示。
图3-6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I原理图由V3、VD1、VD2、C1等元件组成同步检测环节,其作用是利用同步电压UT来控制锯齿波产生的时刻及锯齿波的宽度。
由V1、V2等元件组成的恒流源电路,当V3截止时,恒流源对C2充电形成锯齿波;当V3导通时,电容C2通过R3、V3放电;调节电位器RP1可以调节恒流源的电流大小,改变对电容的充电时间,从而改变了锯齿波的斜率;控制电压Uct 、偏移电压Ub和锯齿波电压在V5基极综合叠加,从而构成移相控制环节,RP2、RP3分别调节控制电压Uct和偏移电压Ub的大小;V6、V7构成脉冲形成放大环节,C5为强触发电容用于改善脉冲的前沿,由脉冲变压器输出触发脉冲,电路的各点典型波形如图3-7所示。
本装置设有两路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分别为I和II,它们在电路上完全一样,只是锯齿波触发电路II输出的触发脉冲相位与I恰好互差180O,供完成单相整流及逆变电路实验用。
电位器RP1、RP2及RP3均已安装在挂箱的面板上,同步变压器副边已在挂箱内部接好,所有的测试信号均在面板上引出。
四、实验内容(1)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的调试。
(2)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各点波形的观察和分析。
五、思考题(1)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有哪些特点?答:其基本构成与正弦波触发器相似,包含同步移相、脉冲形成与脉冲输出三大基本部分。
其不同之处在于以锯齿波同步信号电压代替正弦波同步信号电压,以及增设了双脉冲环节、脉冲封锁环节及强触发环节等辅助环节。
这种电路需要的触发功率较小,并且电路简单,工作可靠,使用也比较方便。
(2)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的移相范围与哪些参数有关?答:与控制电压Uct、偏移电压Ub、及锯齿波电压在VT4基极的电压有关(3)为什么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的脉冲移相范围比正弦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的移相范围要大?答:在正弦波触发电路中直接一同步变压器的二次绕组所输出的同步电压与Uc,Ub叠加来进行移相控制,而锯齿波触发电路则通过锯齿波形成电路将正弦波同步电压变成锯齿波同步信号电压。
锯齿波同步触发电路移相范围的调试方法
锯齿波同步触发电路移相范围的调试方法锯齿波同步触发电路是一种常见的电子电路,用于将一个周期锯齿波信号与一个参考信号同步,并产生一个相位差可调的输出信号。
调试锯齿波同步触发电路的移相范围是为了使得输出信号的相位差能够在所需的范围内进行调整,下面将介绍一种常见的调试方法。
首先,为了调试锯齿波同步触发电路的移相范围,我们需要了解锯齿波信号和参考信号之间的相位关系。
假设锯齿波信号的频率为f1,周期为T1,参考信号的频率为f2,周期为T2。
参考信号的相位角为θ1,锯齿波信号的相位角为θ2。
相位差Δθ=θ2-θ1。
接下来,我们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调试:步骤1:将锯齿波信号和参考信号通过信号发生器输入锯齿波同步触发电路。
确保锯齿波信号和参考信号的幅值、频率和波形正常。
步骤2:使用示波器监测锯齿波同步触发电路的输出信号。
调节锯齿波同步触发电路中的移相器,改变移相器的移相量。
可以使用电位器或设置开关来实现移相器的移相调整。
步骤3:观察输出信号的相位差是否随着移相器的调整而变化。
通过调整移相器,我们可以改变输出信号的相位差。
步骤4:调整移相器,使输出信号的相位差在所需的范围内变化。
根据具体的应用需求,可以将输出信号的相位差设置为任意值。
步骤5:使用示波器监测输出信号的波形、频率和幅值。
确保输出信号的波形与预期一致,并且幅值和频率的变化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通过以上调试方法,我们可以实现锯齿波同步触发电路移相范围的调整。
需要注意的是,调试过程中应小心地调节移相器,避免干扰其他电路元件或损坏设备。
另外,根据实际情况,可能需要结合其他电路调节相位差,比如使用配电器、运算放大器等。
总结起来,锯齿波同步触发电路移相范围的调试方法包括:输入信号的设置、移相器的调整、输出信号的监测和波形分析。
通过逐步调整移相器,我们可以达到所需的相位差范围,并保证输出信号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但需要注意的是,在调试过程中,应小心操作以防止损坏电路元件和设备。
锯齿波移相触发电路
锯齿波移相触发电路
锯齿波移相触发电路是一种用于产生相位差的电路。
它通常由锯齿波产生器和移相器组成。
锯齿波产生器是一个产生锯齿波形的电路,它通常由一个集成电路或者操作放大器和一些电阻、电容组成。
锯齿波的频率和振幅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节。
移相器是用于改变锯齿波相位的电路。
它通常由一个电阻、电容和一个可变电阻组成。
通过调节可变电阻的值,可以改变锯齿波的相位。
锯齿波移相触发电路的工作原理如下:首先,锯齿波产生器产生一个锯齿波形信号。
然后,该信号经过移相器,移相器根据可变电阻的值改变锯齿波的相位。
最后,移相后的锯齿波信号可以用于触发其他电路或者进行其他需要相位差的操作。
锯齿波移相触发电路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广泛的用途,例如在音频处理、信号调制、频率合成等领域。
经典版 锯齿波同步移向触发电路
图 2.1 α=180°时同步电压信号波
形
将移相控制电压 Uct(即电位器 RP2)调至零(电位器 RP2 顺时针旋到底), 观察同步电压信号及⑥点的波形,调节偏移电压 Ub(即调 RP3 电位器),使 α=180°, 其波形如图 2.1 所示。
3、调节 Uct 使 α=60°,观察并记录①~⑥点及输出“G、K”之间脉冲电压 的波形,标出其幅值与宽度,并记录在表 2.2 中(可在示波器上直接读出,读数时 应将示波器的“V/DIV”和“t/DIV”微调旋钮旋到校准位置)。
六、思考题
1、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有哪些特点? 2、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的移相范围与哪些参数有关?
七、实验方法
1、 将 DJK01 电源控制屏的电源选择开关打到“直流调速”侧,使输出线电 压为 200V(不能打到“交流调速”侧工作,因为 DJK03-1 的正常工作电源电压 为 220V10%,而“交流调速”侧输出的线电压为 240V。如果输入电压超出其 标准工作范围,挂件的使用寿命将减少,甚至会导致挂件的损坏)。用两根导线 将 200V 交流线电压接到 DJK03-1 的“外接 220V”端为挂件提供电源,并为触 发电路引入同步信号。按下“启动”按钮,打开 DJK03-1 电源开关,这时挂件 中所有的触发电路都开始工作。
6、接入挂件 DJK03 的电压不要超过 220V。
四、实验内容
1、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的调试。 2、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各点波形的观察和分析。
调试正弦波
锯齿波的实物图
产生的负波形
实验最后的脉冲图
五、预习要求
1、阅读教材中有关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的内容,弄清锯齿波同步移相 触发电路的工作原理。
2、掌握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脉冲初始相位的调整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三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及单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一.实验目的
1.熟悉正弦波同步触发电路的工作原理及各元件的作用。
2.掌握正弦波同步触发电路的调试步骤和方法。
3.加深理解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的工作原理及各元件的作用。
4.掌握锯齿波同步触发电路的调试方法
5.对单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在电阻负载及电阻电感负载时工作情况作全面分析。
6.了解续流二极管的作用
二.实验内容
1.锯齿波同步触发电路的调试。
(一) 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实验
1.将MCL-05面板上左上角的同步电压输入接MCL —18的U 、V 端,“触发电路选择”拨向“锯齿波”。
2.三相调压器逆时针调到底,合上主电路电源开关,调节主控制屏输出电压U uv =220v ,并打开MCL —05面板右下角的电源开关。
用示波器观察各观察孔的电压波形,示波器的地线接于“7”端。
注:如您选购的产品为MCL —Ⅲ、Ⅴ,无三相调压器,直接合上主电源。
以下均同
同时观察“1”、“2”孔的波形,了解锯齿波宽度和“1”点波形的关系。
观察“3”~“5”孔波形及输出电压U G1K1的波形,调整电位器RP1,使“3”的锯齿波刚出现平顶,记下各波形的幅值与宽度,比较“3”孔电压U 3与U 5的对应关系。
3.调节脉冲移相范围
将MCL —18的“G ”输出电压调至0V ,即将控制电压Uct 调至零,用示波器观察U 2电压(即“2”孔)及U5的波形,调节偏移电压Ub (即调RP ),使α=180O ,其波形如图4-4所示。
调节MCL —18的给定电位器RP1,增加Uct ,观察脉冲的移动情况,要求Uct=0时,α=180O ,Uct=Umax 时,α=30O ,以满足移相范围α=30O ~180O 的要求。
4.调节Uct ,使α=60O ,观察并记录U 1~U 5及输出脉冲电压U G1K1,U G2K2的波形,并标出其幅值与宽度。
用导线连接“K1”和“K3”端,用双踪示波器观察U G1K1和U G3K3的波形,调节电位器RP3,使U G1K1
5
图3-3 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
5.锯齿波触发电路各测试点波形
co
(二)单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
1.带电阻性负载
锯齿波触发电路“G ”、“K ”分别接至(MCL —33的)VT1晶闸管的控制极和阴极,注意不可接错。
负载R d 接可调电阻(可把MEL —03的900Ω电阻盘并联,即最大电阻为450Ω,电流达0.8A ),并调至阻值最大。
合上主电源,调节主控制屏输出电压至U uv =200V ,调节脉冲移相电位器RP ,分别用示波器观察α=30°、60°、90°、120°时负载电压U d ,晶闸管VT1的阳极、阴极电压波形U Vt 。
并测定U d 及电源电压U 2,验证
2
cos 1245.0α+=U U d 测试的波形
U
U
U
U
U
U
ωt
ωt
ωt
ωt ωt
ωt
表二
图3-4 单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
2.带电阻—电感性负载,无续流二极管
串入平波电抗器,在不同阻抗角(改变Rd 数值)情况下,观察并记录 =30O 、60O 、90O 、120O 时的U d 、i d 及Uvt 的波形。
注意调节R d 时,需要监视负载电流,防止电流超过R d 允许的最大电流及晶闸管允许的额定电流。
3.单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带电阻,电感性负载,有续流二极管。
接入续流二极管,重复“3”的实验步骤。
六.实验报告
1.根据表一,整理,描绘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实验中记录的各点波形,并标出幅 值与宽度。
2.总结锯齿波同步触发电路移相范围的调试方法,移相范围的大小与哪些参数有关? 3.单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带电阻负载,在α=30o 、60o 、90o 、120o 时,输出电压Ud 的波形,在表二记录相应的Ud 数值。
4.讨论分析其它实验现象
七.注意事项
参见实验一的注意事项
~200V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