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湘教版)龙天玖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必修1第三章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案(湘教版)

高中地理必修1第三章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案(湘教版)

高中地理必修1第三章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案(湘教版)第三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一、课程标准●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1)标准解读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形成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要真正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仅靠这样的解释是远远不够的。

所以,本条“标准”要求通过具体实例,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来加以理解。

关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义务教育阶段地理课程和本模块已涉及了许多内容,学习时只需要适当的复习和归纳;在此基础上,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关键是要落实到一定的区域,“标准”中要求的“举例”,即是指举一定的区域(最好是学生学习过的区域)为例。

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概念还应注意其“现状”和“变化”两方面的内涵: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

一方面,地理环境各要素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作为一个整体存在的;各要素在特征上保持协调一致,并与总体特征相统一。

例如,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因深居大陆内部、距海遥远,形成干旱的环境特征,其地貌、水文、植被、土壤等要素都体现出干旱环境的特征。

另一方面,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还表现为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以至整体环境状态的变化,即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应。

例如,滥伐森林和植树造林都会对地理环境带来一系列的不同影响。

由此,人类在改造某环境要素时,应注意对其他要素以至整个环境所带来的可能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空间尺度的区域,小到一个池塘、一块田地,大到全球,其地理环境都具有整体性,并因此形成一个有机的统一体——系统:系统与其外部环境存在着复杂的物质和能量交换。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是高中阶段自然地理部分学习的总结和提高,同时为认识人类活动的合理性以及正确处理人地关系打下基础。

从空间因素看,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是客观现实,但是从时间因素看,自然环境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一第三章 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一第三章 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互动·探究区
[反思归纳]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第二节
(1)每一要素都作为 整体 的一部分,与其他要素相 互联系、相互作用。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例如, 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是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干旱 是其最突出的环境特征;海南岛是典型的热 带季风气候, 湿热 是其环境的突出特点。 其整体
性表现如下表:
(3)图甲和图乙分别反映地理环境整体性的什么特点?
互动·探究区
第二节
答案
(2)C
(1)A—②
B—③
C—①
D—⑤
E—④
(3)图甲反映地理环境各要素并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而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是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发展变化的,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 的演化过程。图乙表示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 至整个地理环境状态的改变,即“牵一发而动全身”。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化学过程 的性质与强度。 ②间接影响: 气候通过影响 岩石风化过程 、 外力地貌形
态以及动植物和微生物的活动等,间接地影响土壤的形 成和发育。
4.生物与土壤
互动·探究区
5.地形与土壤
第二节
地形主要通过对物质、 能量的再分配间接地作用于土壤。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互动·探究区
互动·探究区
答案
第二节
(1)整体
(2)成土母质的粒度影响土壤质地,成土母质的化学成分, 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土壤的化学元素和养分;气候直接影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响土壤的水热状况和土壤中物理、化学过程的性质与强 度,通过影响岩石风化过程、外力地貌形态以及动植物和 微生物的活动等,间接地影响土壤的形成和发育。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A.蒸发量增加
B.降水量增多
C.地表径流变化增大 D.地下径流增多
课堂检测—拓展练
下图为湖泊演变为陆地的过程示意图。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A 3、湖泊演变为陆地的正确顺序是( )
A.③④①② B.①②③④ C.②④①③ D.③①④②
B 4、湖泊演变为陆地的过程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
A.区域性 B.整体性 C.差异性 D.开放性
水文变化
含沙量大,季节变化大
植被 破坏


地貌变化
侵蚀沟谷,沟壑纵横
流 失
土壤侵蚀
表土流失,肥力下降
加 剧
植被退化
覆盖率降低,逐渐消失
气候变化
蒸发加剧,趋于干旱
某一要素的改变会影响其他要素,进而影响整个地理环境。 整体性
自主学习 2、黄土高原区的水土流失,对黄河中下游地区又带来怎样的
影响?结合本节主题,通过以上案例你要得出什么样的结论?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会导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课程 运用图表并结合实例,分析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规律。
标准
学习 目标
基础性目标:
1、通过黄土高原千沟万壑景观及水土流失对黄河下游影响的案例,我能够认识地理环境 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构建起整体性的认知视角,提升综合思维能力和区域认知能力。
拓展性目标:
2、我能够举例说明,自然地理环境结构和功能的整体性效应和它的动态变化及其演替。 3、通过山西煤炭资源的开采案例,我能够从人地关系的角度,辩证分析自然环境与人类 活动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关系,树立人地协调观。
致黄河河流含沙量变大,黄
河流经下游地区,流速变慢,
成因
危害
泥沙就会在河床堆积,人工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自然地理环境 整体性的表现
水 文
气 候
自然地理要素 的相互作用
环境的整体性与 资源综合利用
地 形
土 壤 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有没有 联系?
根据描述,判断它们体现了哪些 要素之间的直接的关联性。 热带雨林——“地球之肺”
植物--- ---气候
根据描述,判断它们体现了哪些 要素之间的直接的关联性。
杨梅的生长环境
• 杨梅最适宜在海拔500m以下,山上长有蕨类、杜鹃等指示 植物,不积水,较阴湿的低山丘陵栽培。而慈溪南部丘陵 属翠屏山丘陵区,系四明山余脉,东西方向绵延40余公里, 东端海拔100m左右、中西部300~400m之间的低山丘陵。 • 慈溪气候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6.0℃,7月最 高,平均28.2℃,1月最低,平均3.8℃,大于10℃积温为 5130℃,全年无霜期长达250天,雨量充足,年平均降水量 1272.8mm。而杨梅就适宜生长在这种温暖湿润的,一般年 平均气温在15~21℃之间,最低气温在-8℃以上,年降水 量不少于1000mm的地区。 • 杨梅喜阴耐温、土层深厚、土质肥沃、排水良好、呈微酸 性的砂质黄土壤或砂质红壤土为好,尤其杨梅对土壤酸碱 度要求很严格,PH值要严格控制在4.5到6.5之间。而慈溪 PH值为6.0左右, 加上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丰富、有害 杂质少的红壤,这恰与杨梅所喜的土壤相一致。
自然地理要素 的相互作用
环境的整体性与 资源综合利用
自 然 地 理 要 素 之 间 关 系
陆地环境各要素的相互联系、相互 制约和相互渗透,构成了陆地环境 的整体性。
(二)不同尺度范围内各要素的关系
杨梅是慈溪的传统特 产,誉满浙东,驰名海外。 杨梅肉质细软,汁液充盈, 甜多酸少,颗大核小,果 肉离核性强。入夏,南部 群山翠岭间闪红烁紫,处 处飘溢着杨梅的馨香,游 客常惊呼:“慈溪杨梅冠 天下。”杨梅的缺点是采 摘后保鲜期较短,故偏远 地区难得享受。如今随着 交通的便利,慈溪杨梅已 空运远销至法国等地。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上课课件 ppt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上课课件 ppt
崖柏是一种史前植物,被称为“植物活化石”。生长和 死亡都极其缓慢。它一百年才长一尺,一千年才腐烂两公分。 “崖柏全国有,太行料为尊”这些生长在悬崖上的植株被疯狂 盗挖,不仅干枯的植株成了香饽饽,正在生长的“崖柏”植株
哭 也成了盗采者的发财对象。这些自然生长的“崖柏”是不可再 泣 生的森林资源,盗采毁灭的不仅仅是“崖柏”,还有太行山的 的 山体植被。----燕赵都市报 “ 山 崖 ”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学课件
人地和谐说崖柏
聚焦热点
2015年12月10日首届中国崖柏艺术展在北京国际 会议中心开展,崖柏制品《飞龙在天》标价3.8亿
元人民币,引起参观者的强烈好奇和疑问。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学课件
泣 的 “ 山
素整要整它?体素体地性甚性区表至表的现整现地二体三理:的:环某改某境一变一要要素素的的变变化化,,会还导会致影其响它其 崖柏(植被):生物多样性减少,植被率减少
崖 →1、水河源流地水破文坏特,征河变流化水(文含特沙征量变增化加→,山枯体水不期稳
” 定水,量极减易少滑,坡洪、水泥期石水流量等增地大质,灾水害质→变土差壤)流→失,
小组讨论 积极思考并联系身边实例 讨论解决崖柏等山区植被 破坏带来的危害的措施?
1.加强山区崖柏等植被保护,植 树造林,恢复原生植被
2.利用生态工程措施,护坡固沟, 加固山体。
3.加强市场监管,杜绝珍稀动植 物的买卖。
4.完善法律法规,提高全民生态 保护意意识
5.。。。。。。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学课件
诗情画意话自然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湘教版必修一教案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湘教版必修一教案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湘教版必修一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概念和内涵;2.掌握自然地理环境中各自然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及其对人类的影响;3.了解中国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特点和发展趋势;4.培养学生系统、全面、科学地认识自然地理环境的意识和能力,提高培养制定环境保护计划和环境安全评估报告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概念和内涵;2.自然地理环境中各自然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及其对人类的影响;3.中国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特点和发展趋势。

三、教学内容1.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概念自然地理环境是指由地球物理、气象、生物等自然要素所形成的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它是由各个自然要素之间相互作用所形成的一个系统。

内涵自然地理环境包括:1.地形地貌——由地表自然界各种自然要素相互作用之结果而形成的地球表面特征;2.气候——由地球表面辐射平衡的失调而引起的大气现象;3.水体——由水蒸气、云和降水组成的水循环系统,以及生物对水源、水循环的影响;4.生物——包括植物和动物两种要素,通过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它们与周围环境间的相互作用,形成了生态系统;5.地球内部和外部力量——包括地震、火山、风蚀、水蚀等现象。

2. 自然地理环境中各自然要素相互作用自然地理环境中各自然要素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形成一个整体系统,从而对人类生存和发展产生影响。

1. 地形地貌、气候和水文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地形地貌和气候紧密相连,是气候形成和演变的基础条件。

气候影响水文要素作用,既影响水的供应,也影响水的利用和有害辅导。

水文要素也影响气候和地形的发育。

2. 气候和生物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动植物对气候十分敏感,他们可以影响气候,参与形成气候。

例如:森林是地球上最大的绝对光合作用系,如果不善于保护,会加剧物候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不平衡,对气候产生影响。

3. 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的影响自然环境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生产区位和生产技术等方面,同时也对人类价值体系、文化传承和精神发展产生影响。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地理教案(新教材湘教版):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地理教案(新教材湘教版):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课时36自然环境的整体性1.自然环境的组成(1)自然环境:由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组成。

(2)自然地理要素:在以地球内能和太阳能为主的各种环境能量的作用下,形成了地形、气候、水文、生物和土壤等要素。

2.自然环境整体性的表现(1)自然环境内在联系的整体性①自然环境各组成要素或各组成部分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组成一个有机整体。

②某一要素或部分的变化,会影响其他要素或部分甚至整体的改变,即“牵一发而动全身”。

(2)自然地理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整体性(3)自然地理系统整体性的演替3.自然环境整体性与人类活动(1)人类利用自然资源,其实就是利用自然地理系统中的某些要素,并对自然环境产生影响。

①在资源开发利用的过程中,改变了某种要素,会影响到其他要素甚至自然环境。

②各地区之间的环境状况是相互影响的。

③非可再生资源的利用,需要其他资源的配合,也影响到其他环境要素。

(2)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要有综合的考虑和对策。

1.自然地理各要素间相互作用实例要素相互影响典例气候与地貌气候→地貌云贵高原的喀斯特地貌形成于湿热的气候环境中;我国西北内陆的风沙地貌形成于干旱的气候环境中地貌→气候横断山区山高谷深,气温和降水的垂直差异大,形成“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气候气候与水文气候→水文我国北方河流大多有结冰期,温带海洋性气候区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小水文→气候在湖泊、水库周围,空气湿度大,昼夜温差小气候与生物气候→生物赤道附近为雨林,动物耐热;亚寒带地区则为针叶林,动物耐寒生物→气候森林茂密的地方,周围的气候相对湿润;我国西北地区植被稀少,加剧干旱程度气候与土壤气候→土壤我国东北地区气候冷湿,土壤有机质分解慢,形成肥沃的黑土;东南丘陵地区气候湿热,有机质分解快,形成贫瘠的红壤土壤→气候冻土加剧气候的寒冷地貌与水文地貌→水文刚果河的向心状水系与盆地地形有关;北欧高地上多湖泊,由冰川地貌积水形成水文→地貌黄土高原的沟壑地表是流水侵蚀的结果;长江三角洲是河流堆积作用形成的地貌与生物地貌→生物阴坡与阳坡植物不同,如马尾松生长在阳坡,冷杉生长在阴坡生物→地貌生物对地貌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一方面加剧岩石的风化过程,改变地貌形态;另一方面又具有保持水土、减少侵蚀的作用,保护了原始地表形态水文与生物水文→生物骆驼刺生长在干旱的环境中;芦苇生长在水湿的环境中生物→水文水生生物通过生命活动,不断改变水的化学成分土壤与生物土壤→生物南方低山丘陵的酸性红壤适合茶树的生长生物→土壤生物在土壤形成过程中起主导作用2.自然环境整体性的分析思路分析角度解题方法分析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特征主要从地理位置入手,抓住区域内的地貌、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等环境要素进行分析,点明每一要素呈现的主要特点即可解释区域内某种地理现象的形成原因区域地理现象往往是由不同地理要素间的因果联系导致的,其中气候、地貌是许多地理现象形成的基础因素,分析时应理清要素间的因果联系链,由因到果步步推理,完整呈现因果关系分析区域环境的变化过程及特点区域内某要素的变化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区域其他要素的变化,乃至整个区域环境的整体变化分析区域间的环境联系主要从自然环境的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的角度分析不同区域间存在的因果联系,组织成思路清晰的因果链条,规范学科语言的使用(2022·山东地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3.2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湘教版高中地理中高级教师答辩简单教案)

3.2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湘教版高中地理中高级教师答辩简单教案)

3.2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学习目标:理解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含义。

了解影响土壤发育的主要因素。

理解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相互作用的关系。

学习重点:理解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含义,理解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相互的关系。

一、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一)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概念:岩石圈、大气圈、水圈、土壤圈、生物圈人类圈等自然地理圈层组成的有机整体。

(二)表现:1.每一个要素都作为整体的一部分,与其他要素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通过大气循环、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地质循环进行着物质运动和能量的传输与交换,实现了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案例:西北地区的地理要素特点和干旱的特点一致。

各要素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2.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体的改变。

开垦坡地、过度放牧、砍伐森林后,地表地下径流、形成过程变化,土壤贫瘠,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减弱,空气质量变差等。

如:黄土高原植被破坏引起了地貌、大气、水、生物的恶化。

恢复植被,以便改善整个生态环境。

3.某一要素的变化,不仅影响当地的整个自然地理环境,还会对其他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如河流中上游水土流失,下游河道淤积,河道泄洪能力降低,发生洪灾几率增加。

河床抬高,下游地下水位上升,如果蒸发量大于降水量,下游会出现土壤盐渍化。

所以要特别重视上中游地区制备的回复、保护以及水土流失的治理。

如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使得下游华北平原洪涝灾害多发和土地盐碱化严重。

实践活动:如何保持土壤不被冲刷没有覆盖草皮的土堆,边缘泥土较多,草皮覆盖能减弱流水侵蚀,防止水土流失。

只要有覆盖,哪怕是纸片、树叶或者秸秆都能保持土壤不被冲刷。

填表植被破坏的影响:河流流量变化增加、含沙量增加、易产生洪涝。

动物减少。

土壤侵蚀退化。

地下水水量减少,地下水位下降。

所以保护斜坡上土壤不被冲刷的最好办法是增加植被。

二、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土壤是自然地理环境的一面镜子,不同土壤,能反映出不同的气候、地表物质、水文、生物和人类活动。

高中地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教案(湘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教案(湘教版必修1)

第三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一、课程标准●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1)标准解读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形成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要真正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仅靠这样的解释是远远不够的。

所以,本条“标准”要求通过具体实例,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来加以理解。

关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义务教育阶段地理课程和本模块已涉及了许多内容,学习时只需要适当的复习和归纳;在此基础上,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关键是要落实到一定的区域,“标准”中要求的“举例”,即是指举一定的区域(最好是学生学习过的区域)为例。

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概念还应注意其“现状”和“变化”两方面的内涵: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

一方面,地理环境各要素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作为一个整体存在的;各要素在特征上保持协调一致,并与总体特征相统一。

例如,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因深居大陆内部、距海遥远,形成干旱的环境特征,其地貌、水文、植被、土壤等要素都体现出干旱环境的特征。

另一方面,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还表现为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以至整体环境状态的变化,即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应。

例如,滥伐森林和植树造林都会对地理环境带来一系列的不同影响。

由此,人类在改造某环境要素时,应注意对其他要素以至整个环境所带来的可能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空间尺度的区域,小到一个池塘、一块田地,大到全球,其地理环境都具有整体性,并因此形成一个有机的统一体——系统:系统与其外部环境存在着复杂的物质和能量交换。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是高中阶段自然地理部分学习的总结和提高,同时为认识人类活动的合理性以及正确处理人地关系打下基础。

从空间因素看,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是客观现实,但是从时间因素看,自然环境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

人类活动不仅要遵循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而且应预测因人类活动影响后的自然环境的发展变化趋势。

湘教版高中地理3.2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湘教版高中地理3.2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二、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
(一)成土母质与土壤
读图及课本材料 2.在图中你能找到成土 母质吗?
二、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
(一)成土母质与土壤
读图及课本材料 3.土壤的组成物质有哪 些? 矿物质、水分、空气。
(二)气候与土壤
阅读课本材料,完成问题。 有人说,热带地区的土壤层厚度比温带和寒带
地区的要大,这种说法对不对?说明你的理由。
3.2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一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说出下图中字母所代表的自然地理要素
1.各自然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2.某一要素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体发生变化。 砍伐森林、开垦坡地、过度放牧 植被减少
下渗减少…… 水土流失 土壤贫瘠 空气质量下降……
3.某一要素变化,不仅影响当地的整个自然环境,还会对其 他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上游、中游:水土流失
下游
下游淤积;洪涝灾害;地上河;土壤盐渍化…… 如何治理: 上游、中游恢复植被、保持水土。
活动:如果植被遭受大量破坏,自然地理环境将发生哪些变化?
水位季节变 化大,含沙 量增加,易 发生洪涝灾 害。
生物多样性 减少。
地下水位下降。
水土流失严重, 土壤肥力下降。
二、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
不对。土壤中物理、化学过程的性质与强度, 既与温度有关,又与降水有关.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 地带,化学与生物风化强,有机残体归还多,风化壳 厚,因而土壤层厚度较大;干旱或寒冷地区风化壳 薄,发育的土壤层也较薄。
(三)生物与土壤
成土过程:




露 风化作用 土 苔藓类生物 始 高等植物 熟

地理ⅰ湘教版3.2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学案2

地理ⅰ湘教版3.2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学案2

地理ⅰ湘教版3.2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教案 2教课过程第 2课时导入新课【师】(复习发问)1.自然地理环境是由哪些自然地理圈层构成旳?2.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旳表现是什么?【生】(回答) 1.由岩石圈、大气圈、水圈、土壤圈、生物圈等自然地理圈层构成2.( 1)地理环境每一因素都作为整体旳一部分:( 2)某一因素旳变化会以致其余因素甚至整体旳改变,即“牵一发而动浑身”. ;(3)不一样地区之间互相联系,某一因素旳变化还会对其余地域旳自然地理环境产生必定旳影响 .投影:“大尺度范围各自然地理因素旳互相作用表示图”【师】处在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互相密切接触地带旳自然地理因素是什么?【生】土壤 .(承转)土壤与四周环境进行着物质和能量旳交换,也是反应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旳一面“镜子”. 土壤旳形成受天气、地表物质、地形、水文条件、生物乃至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旳影响,是各自然地理因素综合作用旳产物 .板书:二、自然地理因素旳互相作用推动新课投影:第一幅画面:地表裸露旳岩石投影:第二幅画面:用动画演示风吹、雨打、日晒地表裸露旳岩石,与此同时,岩石渐渐风化,在风化作用下形成松散旳成土母质.板书:(一)成土母质活动:比较成土母质与土壤旳差别与联系.【生】阅读教材“成土母质与土壤”部分,思虑回答,并填写下表内容投影:.【师】不一样旳母质成土过程不一样,使土壤旳质地、土壤中旳化学元素和养分也不一样.问题商讨: 1.成土母质旳粒度与土壤质地有什么关系?2.土壤中旳化学元素和养分是由什么决定旳?.(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成土母质旳粒度与土壤质地(土壤粗细状况)关系亲密投影:成土母质旳化学成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土壤中旳化学元素和养分.(承转)土壤是由矿物质、有机物、水分和空气四种物质构成旳,土壤中旳水分和空气拥有很大旳流动性,与天气旳关系也最亲密.板书:(二)天气和土壤【师】(发问) l_ 天气对土壤有哪些直接影响?2.天气是如何间接影响土壤旳形成和发育旳?【生】阅读教材“天气与土壤” ,总结回答:1.经过土壤与大气之间不停进行旳水分和热量互换,天气直接影响土壤旳水热状况和土壤中物理、化学过程旳性质与强度.2.天气还经过影响岩石风化过程、外力地貌形态以及动植物和微生物旳活动等,间接地影响土壤旳形成和发育.【师】 1.我国东北黑土和南方红壤,哪一种有机质含量高?为何?2.为何从热带到寒带,风化壳渐渐变薄?学生先回答,教师概括总结:1.我国东北黑土旳有机质含量高. 因为在严寒蒙气侯条件下,土壤冻结时间长,微生物分解作用特别迟缓,使有机质累积起来:在常年暖和润湿旳天气条件下,微生物活动旺盛,整年都能分解有机物,使有机质含量趋于减少.2.从干燥旳沙漠地带或苔原地带,到高温多雨旳热带雨林地带,跟着温度、降水、蒸发以及不一样植被生产力旳变化,化学与生物风化渐渐加强,有机残体送还渐渐增加,风化壳(风化产物残留原地)渐渐加厚.(承转)生物是土壤有机质旳根源,也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旳因素. 土壤肥力旳生产与生物作用亲密有关.板书:(三)生物与土壤投影:“土壤旳形成和发育表示图”【师】为何说生物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旳因素?【师】为何不一样旳植被种类土壤旳有机质含量不一样?【生】绿色植物有选择地汲取母质、水体和大气中旳养分元素,并经过光合作用制成有机质,而后以枯枝落叶和残体旳形式,将有机养分送还给地表 . 不一样旳植被种类有不一样旳养分送还方式,所形成土壤旳有机质含量也是不一样旳.投影:图片“乔木发达旳根系”读图剖析:为何丛林土壤旳有机质含量低于草地?【生】(研究后回答)丛林土壤旳有机质含量一般低于草地,这是因为草类根系茂盛且集中在近地表旳土壤中,向下则根系旳集中程度递减,进而为土壤表层供应了大批旳有机质;树木旳根系散布很深,直接供应给土壤表层旳有机质不多,主假如以落叶旳形式将有机质送还到地表.【师】地形对土壤也有影响,主要经过对物质、能量旳再分派间接地作用于土壤. 在山区,土壤旳成分和性质为何发生明显旳垂直分化?板书:(四)地形和土壤【生】在山区,因为温度、降水和湿度跟着地势高升旳垂直变化,形成不一样旳垂直天气带和植被带,以致土壤旳构成成分和理化性质发生明显旳垂直分化.问题: 1.坡度旳陡缓对土壤旳发育有什么影响?2.坡向如何影响土壤旳发育?(学生阅读教材, 概括)【生】在峻峭旳山坡上,地表松散物质旳迁徙速度较快,很难发育成深沉旳土壤;在平展旳地方,地表松散物质旳侵害速率较慢,成土母质能在稳固旳天气、生物条件下渐渐发育成深旳土壤 .【生】坡向可改变水热条件和植被状况进而影响土壤旳发育. 阳坡因为接受太阳辐射能多于阴坡,温度状况比阴坡好;阳坡旳蒸发量相对较大,水分状况比阴坡差.【师】(概括)总之,在上述各样成土因素中,母质和地形是比较稳固旳影响因素,天气和生物则是比较活跃旳影响因素. 土壤是一个构成复杂、不停变化旳自然综合体,其形成过程是相当迟缓旳 .投影资料:鄂尔多斯旳毛乌素沙地,原是一块殷实旳草原 . 在清光绪末年,大片草原被开垦,并且只用不养 . 最先产量很高,随后就急剧降落,几年后即行撂荒,再开新荒地,以致本来旳生荒地变为熟荒地,熟荒地又变为老轮荒地,最后成为流动沙地.【师】经过以上资料,你获取哪些信息?【生】人类活动也存心或无心地参加土壤旳形成过程.板书:(五)人类活动与土壤【师】人类生产活动主要经过改变为土因素作用于土壤旳形成与演化,此中以改变地表生物状况旳影响最为突出. 人类是如何改造土壤旳?【生】议论后回答.【师】(总结)人类经过耕作改变土壤旳构造、保水性、通气性,经过浇灌改变土壤旳水分、温度状况,经过农作物旳收获剥夺本应送还土壤旳部分有机质,进而改变土壤旳营养元素构成、数目和微生物活动等,最后将自然土壤改造或各样耕种土壤. 如我国北方黑土、南方水稻土旳形成,就是我国劳感人民长久耕种和培养形成旳人工土壤,那么有没有相反旳状况呢?请举例说明.【生】不合理旳耕种经营,会惹起土壤退化,如水土流失、、盐碱化、沙漠化等.【生】人类活动能够损坏土壤肥力.【生】人类大批喷洒农药造成土壤污染.【师】人们在利用土壤旳同时,应重视土壤旳保护和培养,做到用养联合,促进土壤不停改良 . 同时,土地资源数目有限,我们应十分合理地珍惜和利用每一寸土地,确实保护耕地 .从土壤形成与自然地理因素旳关系中,我们能够看出,各样自然地理因素旳互相作用造就了地理环境旳整体特色. 这类整体特色不单表现为自然地理环境拥有全部因素各自旳属性,并且拥有它们互相作用而产生旳更多属性:认识自然地理环境旳整体性,对我们利用自然资源、修复生态系统和改良环境质量,都拥有重要意义.板书:三、自然地理环境旳整体性与资源综合利用【师】人类利用自然资源,其实就是利用自然地理系统中旳某些因素,进而对自然地理环境产生影响 .(投影资料) 1.塔里木河上中游过分引水,造成下游径流量减少,河床干枯,植被枯败,动物死亡,生态环境更为干旱 .2.黄土高原土地过分开垦,水土流失加剧,生态恶化,农业减产,也是造成黄河下游地域形成“地上河” 、洪涝、盐碱化等灾祸旳重要原由 .3.每生产出 1 吨铜,需要耗费相当于 35 吨煤炭旳能源,会产生 142 吨废渣 . 同时,.开采矿石使土地荒弃,排出废物和耗费能源也不行防止地会给环境带来不利影响【师】上述资源旳开发利用,分别是如何反应地理环境整体性旳?【生】(议论总结,回答)1.资源开发利用改变了某一种自然资源或自然地理环境中旳某种成分,这必定要影响到四周旳其余环境因素.2.各地域之间旳自然资源是互相影响旳.3.不行更新资源旳利用,需要其余资源旳配合,也影响其余环境因素.【师】所以,自然资源旳开发利用要有综合旳考虑和对策. 如,在河流上修筑大型水利工程,既要考虑发电、供水、防洪、航运等效益和该工程对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旳有益方面,也要考虑其地质基础、吞没范围以及对河流上下游水文、生物、泥沙、河岸侵害等生态环境旳影响,甚至要考虑到国际安全等方面旳因素.讲堂小结在利用资源、改造自然旳过程中,要充足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理论,学以致用,综合剖析当地生态环境特色、地质背景、资源和人文条件,就地取材,研究合适当地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旳模式.板书设计 3.2 自然地理环境旳整体性(第 2 课时)作业部署1.作业本2.活动与研究研究课题:土壤剖面察看研究研究内容:( 1)联合天气和植被条件,判断当地土壤种类,其特色如何?( 2)察看当地土壤剖面,拥有几个土层?研究过程、方法:收集各土层旳土样,取各土层土壤溶液,化验土壤旳酸碱度.研究结果:解答土壤旳各样问题,依据土壤旳肥力特色,给当地农民供应各种土壤合适栽种何种农作物旳建议.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章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优质课件(共50张PPT)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章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优质课件(共50张PPT)




露风化作用土苔藓类生物始 高等植物 熟








思考:
为什么说生物在土壤形成过程中起 到主导作用?生物对成土母质的改造作 用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三)生物与土壤 土壤的表层为有机质(腐殖
质),它是土壤具有肥力能够生长 植物的最主要原因,是土壤的本质 属性。思考回答:土壤的有机质是 怎么形成的?为什么不同的植被类 型土壤有机质含量不同?
三、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资源综合利用
(一)对单项资源的利用 (二)对区域资源的利用 (三)对不可更新资源的利用
(一)对单项资源的利用
活动:
人类仅利用某种单项资源或单项资源的某一 部分,能否影响到其它环境要素?为什么?
读雨林破坏对环境影响示意图,回答
(1)右侧未受破坏的雨林,树 林覆盖使土壤免受暴雨冲刷 和 烈日暴晒 。 (2)树林要吸收土壤中的营养 物质,可以靠不断形成的








2、影响因素:
成土母质、气候、生物、地形、人类活动
(一)成土母质与土壤
阅读教材,思考:裸露的岩石经过风化作用后,形成 1.何谓成土母质?的结构疏松的风化物。 2.成土母质和土壤有何区别和联系?
区别:成土母质是岩石的风化物,不具有肥力。
而土壤具有肥力。 联系:成土母质是土壤的初始状态,是土壤形成的
灌溉——改变土壤水分、温度状况
不合理的灌溉引起土壤盐碱化。
收获——剥夺归还土壤的部分有机质,改变土 壤的养分循环状况
施肥——改变土壤的营养元素组成、数量和微 生物活动
长期施用化肥会引起土壤板结。

【地理】湘教版必修第三章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案)

【地理】湘教版必修第三章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案)

第三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别性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一、课程标准●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各因素的互相作用,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 1)标准解读地理环境各因素互相联系、互相作用、互相限制,形成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要真实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仅靠这样的解说是远远不够的。

所以,本条“标准”要求经过详细实例,从地理环境各因素的互相作用来加以理解。

对于地理环境各因素的互相作用,义务教育阶段地理课程和本模块已波及了很多内容,学习时只要要适合的复习和概括;在此基础上,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要点是要落实到必定的地区,“标准”中要求的“举例”,即是指举必定的地区(最好是学生学习过的地区)为例。

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观点还应注意其“现状”和“变化”双方面的内涵: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能够从两个方面来理解。

一方面,地理环境各因素其实不是相互孤立的,而是作为一个整体存在的;各因素在特点上保持协调一致,并与整体特点相一致。

比如,我国西北内地地域因深居大陆内部、距海遥远,形成干旱的环境特点,其地貌、水文、植被、土壤等因素都表现出干旱环境的特点。

另一方面,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还表现为某一因素的变化会致使其余因素以致整体环境状态的变化,即拥有“牵一发而动浑身”的效应。

比如,滥伐丛林和植树造林都会对地理环境带来一系列的不同影响。

由此,人类在改造某环境因素时,应注意对其余因素以致整个环境所带来的可能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空间尺度的地区,小到一个池塘、一块田地,大到全世界,其地理环境都拥有整体性,并所以形成一个有机的一致体——系统:系统与其外面环境存在着复杂的物质和能量互换。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别性是高中阶段自然地理部分学习的总结和提升,同时为认识人类活动的合理性以及正确办理人地关系打下基础。

从空间因素看,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别性是客观现实,可是从时间因素看,自然环境处在不停的发展变化之中。

人类活动不单要按照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别性,并且应展望因人类活动影响后的自然环境的发展变化趋向。

5-1自然环境的整体性(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

5-1自然环境的整体性(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

环境的整体性?分析其
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主要改变了 “植被”这一要素。人类的定居和生存,需要占用一定的 空间,会改变地表植被的分布状况(用于建筑和生产)。植被破坏则会 影响当地的生态环境,例如减少了树袋熊食物来源等;人类活动则会改 变树袋熊的栖息环境,如对其产生惊吓等。
一、自然环境的组成
1.自然环境的组成部分(宏观)
气候 地形
水文 生物
土壤
地球内能 太阳能
二、自然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1.自然环境内在联系的整体性
(1)整体性的含义气




地 形



二、自然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1.自然环境内在联系的整体性
(1)整体性的含义 指自然环境各组成要素以及各组成部分之间内在联系的规律性。
二、自然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1.自然环境内在联系的整体性
(2)整体性的表现
②某一要素或部分的变化,会影响其他要素或部分甚至整体的改变,
“牵一发而动全身”。
水文变化
含沙量大,季节变化大

过度放牧

地貌变化
侵蚀沟谷,沟壑纵横
砍伐森林
植被 破坏
流 失
土壤侵蚀
表土流失,肥力下降
开垦坡地

植被退化
覆盖率降低,逐渐消失
的桉树林中,主要以桉树叶为食。树袋熊集中分布区也是人类喜欢的定居之地。因
受人类活动的干扰,树袋熊面临很大的生态威胁。当地居民认为,人类集中居住干
扰了树袋熊的生活,于是把房屋分散修建于桉树林中。可事与愿违,分散居住的结
果,反而对树袋熊栖息地造成更大的威胁。
2.人类改变了树袋熊生
存环境中的哪些因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纪星实验学校高一地理备课组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 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理解地理环 境的整体性。 境的整体性。
本条课程标准内容表达了三个要点: 本条课程标准内容表达了三个要点: 1、自然地理环境要素(岩石圈、大气圈、水圈、土壤圈、生物圈、 、自然地理环境要素(岩石圈、大气圈、水圈、土壤圈、生物圈、 人类圈) 人类圈) 2、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 、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3、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含义 、
植 物 生 物
草类 森林
根系密集集中地表 枯枝落叶 有 机 质 土 壤
动 物 微 生 物
排泄物、分泌物、 排泄物、分泌物、残体 搅动土体,改变土壤结构、空隙度 搅动土体,改变土壤结构、
分解转化有机残体, 分解转化有机残体,合成腐殖质
(四)地论回答: 地形是从哪些方面来影响土壤形成的? 地形是从哪些方面来影响土壤形成的?具体是怎么样来 影响的? 影响的?
(一)成土母质与土壤
阅读教材,思考: 阅读教材,思考: 1.裸露的岩石经过风化作用后,形成的结 裸露的岩石经过风化作用后, 裸露的岩石经过风化作用后 构疏松的风化物称为成土母质 成土母质。 构疏松的风化物称为成土母质。 1.何谓成土母质? 何谓成土母质? 何谓成土母质 2.成土母质和土壤有何区别和联系? 成土母质和土壤有何区别和联系? 成土母质和土壤有何区别和联系 (提示:从土壤的物质基础和化学成分上思考) 提示:从土壤的物质基础和化学成分上思考)
过度放牧 砍 伐 森 林
水 土 流 失 加 剧
水文变化 地貌变化 土壤侵蚀 植被退化 气候变化
含沙量大, 含沙量大,季节变化大 侵蚀沟谷, 侵蚀沟谷,沟壑纵横 表土流失,肥力下降 表土流失, 覆盖率降低, 覆盖率降低,逐渐消失 蒸发加剧, 蒸发加剧,趋于干旱
植被 破坏
开垦坡地
黄土高原地理环境各要素变化示意图
二、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 ————以土壤的形成为例 以土壤的形成为例
有机质
气候 地形 生物 水文
岩石风化物
1、成土过程: 、成土过程:
裸 成 成 原 露风化作用土苔藓类生物始 高等植物 熟 岩 母 土 土 石 质 壤 壤
2、影响因素: 、影响因素:
成土母质、气候、生物、地形、 成土母质、气候、生物、地形、人类活动
河流; 河流;水位季节变化 河流含沙量增加, 大,河流含沙量增加, 易发生洪涝灾害 地下水: 地下水:渗入的地下 水减少, 水减少,地下水位降 低 动物;失去栖息地, 动物;失去栖息地, 被迫迁移
土壤:水土流失严重, 土壤:水土流失严重, 土壤变的贫瘠
这是一片备受世人关注的土地, 这是一片备受世人关注的土地,从自然环 境到人类文明的演进,无不留下深深的印记。 境到人类文明的演进,无不留下深深的印记。 自然地理环境又是由大气、 自然地理环境又是由大气、水、岩石和生物圈 组成的整体。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组成的整体。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1)由图中资料,分析推断该区域商周时期与现 (1)由图中资料, 由图中资料 在气候特征的差异。 在气候特征的差异。 (2)结合所学地理知识 结合所学地理知识, (2)结合所学地理知识,解释该区域水土流失形 成的自然原因。 成的自然原因。 (3)请你根据统一变化的原理分析在水土流失的 (3)请你根据统一变化的原理分析在水土流失的 过程中,本区域各地理要素是如何统一变化的。 过程中,本区域各地理要素是如何统一变化的。
思考:那么在这种干旱环境下的植被、地貌、土壤以及河流的状况如何呢? 思考:那么在这种干旱环境下的植被、地貌、土壤以及河流的状况如何呢?
一、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我国西北内陆地区
气 干旱 候
河流少 水文 内流河
发育差 土壤 肥力低
少数耐 生物( 植被) 生物( 植被) 旱植物
地貌 风蚀地貌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表现之一 每一要素都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发展和变化, 每一要素都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发展和变化,并与 整体的自然环境特征保持一致。 整体的自然环境特征保持一致。
活动: 活动: 1.覆盖一层草皮的土堆边缘沉积的泥土少,而未覆盖草 覆盖一层草皮的土堆边缘沉积的泥土少, 覆盖一层草皮的土堆边缘沉积的泥土少 皮的土堆边缘沉积的泥土多。 皮的土堆边缘沉积的泥土多。这说明草皮能减弱流水的 侵蚀作用,防止水土流失。 侵蚀作用,防止水土流失。 2.只要在土堆上放置一些覆盖物,就可以保持土壤不被 只要在土堆上放置一些覆盖物, 只要在土堆上放置一些覆盖物 水冲走。 水冲走。 3.最好办法是增加地表植被。 最好办法是增加地表植被。 最好办法是增加地表植被
从有文字记载开始, 从有文字记载开始, 黄土高原就属于森林 草原区, 草原区,在西周春秋 时期, 时期,森林覆盖率达 53%,当时河流众 , 多比较清澈,枯水季 多比较清澈, 节流量也较大。 节流量也较大。但随 着人口的增加,放牧、 着人口的增加,放牧、 农垦活动等加大, 农垦活动等加大,到 宋代以后“郁郁葱葱, 宋代以后“郁郁葱葱, 绿荫冉冉”的景观就 绿荫冉冉” 消失了。到了明清 消失了。 以后, 以后,已经达到无地 不耕的地步, 不耕的地步,且大量 陡坡被开垦, 陡坡被开垦,水土流 失大大加强。森林只 失大大加强。 零星的分布在偏僻的 山区。 山区。
裸 成 成 原 露风化作用土苔藓类生物始 高等植物 熟 岩 母 土 土 石 质 壤 壤
肥土
退化
盐碱化 不合理利用 水土流失 沙漠化 耕作 人 类 活 动 灌溉 施肥 收获 改 变 土 壤 结构、保水性、 结构、保水性、通气性 水分、湿度状况 水分、 营养元素组成、 营养元素组成、数量 微生物活动 养分循环状况 合理耕作经营 土壤肥沃 耕 作 土 壤 土壤退化
答案: 答案: (1)商周时期:气候温暖湿润;现在: (1)商周时期:气候温暖湿润;现在:气候较商 商周时期 周时期干冷;这说明气候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 周时期干冷;这说明气候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 (2)该区域降水集中,多暴雨;黄土土质疏松, (2)该区域降水集中,多暴雨;黄土土质疏松, 该区域降水集中 多垂直节理; 多垂直节理;气候逐渐干冷的变化趋势导致植被覆 盖率逐渐降低,植被保持水土的功能逐渐下降。 盖率逐渐降低,植被保持水土的功能逐渐下降。 (3)水土流失导致以下各地理要素发生变化: (3)水土流失导致以下各地理要素发生变化: 水土流失导致以下各地理要素发生变化 土壤变化:肥力下降; 土壤变化:肥力下降; 地貌变化:地表多沟谷,平坦高原呈现破碎状; 地貌变化:地表多沟谷,平坦高原呈现破碎状; 植被变化:自然植被分布的高原覆盖率下降; 植被变化:自然植被分布的高原覆盖率下降; 气候变化:地方气候趋于干旱,降水变率增大; 气候变化:地方气候趋于干旱,降水变率增大; 水文变化:河流含沙量增大,水量季节变化增大。 水文变化:河流含沙量增大,水量季节变化增大。
黄土高原的环境变迁
过度砍伐、 过度砍伐、开 垦、放牧等 植被 破坏 土壤贫瘠 沟壑纵横 生态恶化 水土流失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表现之二 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体的改变
“牵一发而动全身” 牵一发而动全身” 牵一发而动全身
河流 上、 中游 砍伐 森林
河流 上、 中游 水土 流失
河流 含沙 量增 加
物质基础 岩 风化作用 石
成 土 母 质
粒度 化学成分
质地 养分

矿物养分(氮除外) 矿物养分(氮除外)

(二)气候与土壤
红壤的基本特 通过土壤与大气间不断进行的水分和热量交换直 征是呈酸性, 征是呈酸性, 接影响其水热状况;间接通过影响岩石风化, 接影响其水热状况;间接通过影响岩石风化,动 肥力较低有机 植物和微生物的活动等来影响土壤的有机质含量 质含量在2% 质含量在 以下。 以下。原因是 和其形成发育过程。 和其形成发育过程。
P75活动: 活动: 活动 1、生物在生长过程中,尤其是绿色植物有选择地吸 、生物在生长过程中, 收母质、水体和大气中的养分元素, 收母质、水体和大气中的养分元素,并通过光合作用 制造有机质,然后以枯枝落叶和残体的形式, 制造有机质,然后以枯枝落叶和残体的形式,将有机 质再归还给地表,从而形成土壤肥力。 质再归还给地表,从而形成土壤肥力。 2、冲积土为黄河大量泥沙堆积发育而成,发育最好; 、冲积土为黄河大量泥沙堆积发育而成,发育最好; 青藏高原地势高、气温低,这里的寒漠土发育程度差; 青藏高原地势高、气温低,这里的寒漠土发育程度差; 江南丘陵属亚热带季风气候, 江南丘陵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化学与生物风化作用较 强,红壤发育较好 3、黄土疏松多孔,质地均匀,垂直节理发育,直立 、黄土疏松多孔,质地均匀,垂直节理发育, 性强
地势 坡度 坡向
气候和植被 陡坡很难发育成深厚的土壤 平地容易发育成深厚的土壤 阳坡 阴坡
山地
温度 降水 湿度 陡坡
气候带 植被带 侵蚀多 沉积多
土壤 土壤浅薄 土壤深厚
地 坡度 形
平地 阳坡 坡向 阴坡
辐射多, 辐射多,温度高 蒸发少, 蒸发少,水分状况好
(五)土壤与人类活动
农业生产:耕耘 改变土壤结构、 农业生产:耕耘——改变土壤结构、保水性、通气性 改变土壤结构 保水性、 灌溉——改变土壤水分、温度状况 改变土壤水分、 灌溉 改变土壤水分 收获——剥夺归还土壤的部分有机质 收获 剥夺归还土壤的部分有机质 施肥——改变土壤的营养元素组成 施肥 改变土壤的营养元素组成
(三)生物与土壤
土壤的表层为有机质(腐殖质), ),它 土壤的表层为有机质(腐殖质),它 是土壤具有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最主要 原因,是土壤的本质属性。阅读课本思 原因,是土壤的本质属性。 考回答:土壤的有机质是怎么形成的? 考回答:土壤的有机质是怎么形成的?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 机质,以枯枝落叶和残体形式, 机质,以枯枝落叶和残体形式, 将有机养分归还地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