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歌剧《木兰诗篇》的思考
歌剧《木兰诗篇》赏析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木兰诗篇》
• 歌剧简介 • 音乐篇章 • 木兰形象分析
歌剧简介
• 中国歌剧《木兰诗篇》是一部本土原创、展示英雄主 义精神、集中国妇女美德于一身的优秀作品。该剧以交响 乐和情景歌剧的崭新形式弘扬伟大的中国文化和民族精神, 展现中华儿女乃至全人类热爱生活、追求真善美、呼唤和 平与正义的崇高精神境界。该作品取材于在中国家喻户晓 的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古老故事,这个中国传说 中的动人故事也为世界人民所熟知和喜爱 。 “唧唧复唧 唧,木兰当户织”、“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的诗 句被一代代人经久传诵。《木兰诗》产生于1500多年前, 是一部以生命与爱呼唤和平正义的民族史诗。中国歌剧 《木兰诗篇》由作曲家关峡作曲,剧作家刘麟编剧,以 《木兰辞》为主要框架,又在古辞基础上对内容进行了引 申,注入全新内涵,赋予历史文化题材以更高的时代理念, 以现代人的视角和思维叙述历史,充分展现了战争与和平 的主题,表现了人类追求真、善、美的崇高境界,表达了 爱好和平的中国人民发自内心的和平宣言,从而使古老的 故事放射出时代的光彩。
•
第三乐章“酒歌与思乡曲”则以膘悍而充 满阳刚之气的男声酒歌合唱表达三军将士胜利 后的喜悦,以深情的思乡曲抒发木兰思念家乡、 思念亲人真切感人的女儿情怀,彰显她立下赫 赫战功却不慕荣华,甘愿回归田园生活的平民 意识。 • 第四乐章“俚歌、安魂曲与终曲”则以 “木兰诗”中有关的章节和颇具乡土气息的音 乐表现乡亲们迎接木兰凯旋归来时的喜悦心情 和木兰以女儿装扮与战友们重逢时谐谑生动的 戏剧性情景与盛大的婚礼场面。深沉凝重的安 魂曲插入喜庆的音乐空间,木兰与战友们在最 欢乐的时刻想起战争中死去的伙伴不禁思绪万 千……一曲充满对和平的向往与赞美人类之爱 的终曲《和平颂》以恢宏的气势将全剧推向高 潮。
浅析雷佳在歌剧《木兰诗篇》中塑造的艺术形象
艺术 形象 是 艺术 反应 社会 生 活 的特 殊方 式 ,也 是艺 术作 品的 充分彰显 了她演 唱的实力 。真声 、假声 、混合 声三种声 音相结 合 , 核心 。成功 的艺 术 形象 往往 是鲜 明而独 特 的 ,丰 富而广 泛 的 。南 吐字清 晰,气 息贯通 ,演 唱情真 意切 ,强弱抑扬 自如 ,艺术魅 力无 北朝 的 乐府 歌 《 木 兰诗 》讲 述 的花 木兰 替父 从 军 的故 事 ,中 国人 不令人称 赞 。在 演绎第 三乐章 三军 队列 时铿锵 有力 ,圆润 又不 失 民家喻 户晓 ,歌 剧 《 木 兰诗 篇 》便 是 以这 首 《 木 兰诗 》 为文 学基 戏剧张 力 ,将 木兰不输 男儿 的 巾帼情怀 展露无 疑 。声音低 时如娓娓 础 所创 作 的 民族 歌 剧 。歌剧 以独 唱 ,合 唱 ,重 唱 等多 种演 唱 形式 倾诉般亲切 ,高亢时又令人感到精神 上的振奋 。 于此 同时 ,她在演 将 木兰 的故 事 展现 在观 众 面前 。 不 同于之 前 《 米 脂婆 姨 绥德 汉》 唱 时的换气也 是一个 很大 的亮 点 ,在 各个乐 段的演 唱中 ,雷佳 的换
大 众 文 艺
・ 文 艺评 论 ・
浅析雷佳在歌剧 《 木兰诗篇 》中塑造的艺术形象
韩路 雨 (江 苏师 范大 学音 乐学院 江 苏徐 州 2 2 1 1 1 6 )
摘 要 :雷佳主 演 中国民族歌剧 《木 兰诗 篇 》,无论是在 通过音 的 女儿情 《 我 的爱将 与 你终 生 相伴 》 : “月亮 … … ,你听 啊 ,那
色 . 完善 当今 民族 歌 剧 的 艺术 性 与 时代 性 。
百灵 鸟 唱 的多 么动 听… … ” ,声音 统一 又 具有 穿透 力 ,动 听优 美 的旋 律 经过 这样 科 学厚 实又 深 情细 腻 的声音 表 达 ,更 加 让听 众无 法 忘怀 ,层 次 分 明地揭 示对 刘 爽爱 慕 却又 苦 于身份 不 能揭 穿 的复 杂 心理活 动 。
木兰诗读后感(优秀3篇)
木兰诗读后感(优秀3篇)木兰诗读后感篇一《木兰诗》是北朝乐府民歌,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乐观勇敢的爱国精神,以及对和平劳动生活的向往。
千百年来,木兰成了家喻户晓的巾帼英雄的形象。
这首叙事诗充满传奇色彩。
故事情节曲折,富有戏剧性。
叙述详略得当,如木兰沙场征战,思念亲人,心理描写细腻传神;而关山飞度,百战建功,却只用寥寥几句诗来概括。
这样写,使得木兰的形象真实感人,全诗显得简洁紧凑。
这首民歌刚健清新,表现了古代北方人民英武豪迈的气概。
它还成功的运用了对偶和排比等修辞手法,使得全诗气势雄浑,又易记易诵。
习诵时,要注意体会它的民歌特色。
《木兰诗》塑造了木兰这个不朽的人物形象。
木兰是一个少女,又是一个金戈铁马的英雄。
在国家需要的时候,她挺身而出,驰骋沙场,立下汗马功劳;胜利归来以后,返回家园,重新从事和平劳动。
她爱亲人也爱国家,把对国家对亲人的责任感融合到了一起。
木兰的形象,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勤劳、善良、机智、勇敢、刚毅、淳朴的优秀品质。
这首诗在叙事上有详有略,对木兰的从军缘由、离别、辞官和还家都写得比较详细,淋漓尽致地写出人物的思想感情;对出征前的准备和军旅生活则写得比较简略,前者只有四句,后者也仅有六句。
详略分明、得当,是这首诗写作上的一个显著特点。
《木兰诗》说明了一个事实:妇女一样能够尽忠,一样能够为国家效力。
现代男女都平等了,花木兰们都可以为国家做出自己的贡献了!花木兰的故事能流传千古,显示了人们对花木兰的喜爱、敬仰以及这位奇女子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
木兰诗读后感篇二本是一个依靠织布而生计的普通少女,整日在织布机的声音下度过,上有父母,日子还算平静温馨,没料想好景不长,皇上大规模征兵,征兵名册上有父亲的名字。
只可惜木兰的爹爹已年迈,又没有长兄可替代爹爹去。
这一切没有难倒木兰,为了保家为国,木兰毅然决定代父从军。
读到这里,我不禁为木兰的大无畏精神所折服。
一路上可谓遭受了千难万险,夜宿黄河边,跨过一道道的关,越过一座座的山,更不必说,还得女扮男装,强忍着远离家乡和亲人的痛苦,这一切足以说明木兰有着坚强的心理素质。
从《木兰诗篇》看歌剧创作
在人 民大会 堂 再次 演 出 ,2 0 0 8 年 《 木兰 诗 篇》 登 陆欧洲 ,李心 草 大 势所 趋 ” ,音 乐语 言 与音 乐风 格 的不 断融 合 必然 是未 来 发展 之
指挥 维 也纳 交 响乐 团、维 也 纳皇 家合 唱 团 与 中国歌 唱 家彭 丽媛 、
戴 玉 强 等 合 作 在 维 也 纳 国 家 歌 剧 院演 出 。这 部 作 品( 如刘 爽 与木 兰 的谐 趣二 重 唱 《 假如 你 是个 女人 》 ),这 对
在 本 世 纪 ,越 来越 多优 秀 的 中 国 音 乐 作 品 走上 了世 界 的 舞 “ 歌 剧 中 ……如 能将 重 唱 和对 唱组 合 ,可 能 更具 表现 力 ” 的观 点
台, 歌剧 当然 是 其 中非 常 重要 的大 型 体裁 ,为世 界 歌剧 艺 术注 入 是很 好 的 印证 。演 唱 中 ,木兰 的 角色 更 多地 体现 中 国传 统特 色 ,
心邀 请 ,2 0 0 5 年在 纽 约首 登 国 际舞 台 ,2 0 0 6 年 这部 歌 剧 由著 名指 国歌剧 的 发展 道路 提 供 了宝 贵经 验 。 “ 2 O 世 纪 ,人 类从 间 隔到 接
挥家米歇尔・ 海 尔 马 斯 与德 国交 响乐 团、 美 国 、 中 国歌 唱 家合 作 触 ,从 陌 生到 熟悉 ,从地 方 主义 到全 球 主义 ,融合 是文 化发 展 的
的范式与语 言 ,同时强调 中国传 统音乐风格 ,这是歌剧创作进一步发 而 是结 合 西方 的语 言 范式 说 自己的话 。 《 木 兰 诗篇 》 以歌 剧 的形
在世 界 艺术 日新 月异 发展 的今天 ,东西 方 艺术 也 在寻 找 各 自 部 的作 用 ,在 合 唱 衬 托 下 推 进 每 一 幕 背 景 和戏 剧 的变 换 。 比如 发展 方 向 的路 上相 互 借鉴 和 影 响 ,这成 为 艺术 发展 的必然 因素 。 说 ,歌剧 中 的合 唱形 式 与乐 府诗 《 木兰 辞 》 的结合 ,既体 现 了 中 歌剧 艺术 作 为 音乐 、 戏剧 和舞 蹈 艺术 的结合 体 , 同样 在东 西方 艺 国古诗 的 音韵 之美 ,展现 了中华 千 年文 化 的精 华 ,又使 用 西 方多
木兰诗读后感
木兰诗读后感《木兰诗》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民歌,它讲述了一个女子代替父亲从军,以男儿身份战斗的故事。
这首诗以其激昂的词句和感人至深的情感,深受人们的喜爱。
读完《木兰诗》,我深受感动,不禁感慨万千。
首先,木兰的坚韧和勇敢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古代中国,女子的地位并不高,她们被束缚在家庭和社会的角色中,很少有机会展现自己的才华和勇气。
但木兰却打破了这种束缚,她不顾一切地代替父亲从军,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女性也可以有男子般的勇气和决心。
她不畏艰险,不惧危险,一心只想保家卫国,这种坚韧和勇敢让我深受感动。
其次,木兰的孝心和责任感也让我感动不已。
在那个时代,孝顺父母是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而木兰却做到了超越常人的地步。
她不顾自己的安危,只为了替父从军,为了家庭的荣誉和尊严。
她的孝心和责任感让我深受感动,也让我思考自己是否有足够的孝心和责任感,是否能够为家庭和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
最后,木兰的爱国情怀也让我深受感动。
作为一个中国人,木兰对自己的国家和民族有着深厚的感情,她不惜一切代替父亲从军,只为了保家卫国,保家乡的安宁和和平。
她的爱国情怀让我深受感动,也让我更加热爱自己的国家和民族,更加珍惜和平的生活。
总的来说,读完《木兰诗》,我深受感动,也受到了很多启发。
木兰的坚韧和勇敢、孝心和责任感、爱国情怀都让我深受感动,也让我思考自己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是否能够像木兰一样坚韧勇敢,是否能够像木兰一样孝顺和负责,是否能够像木兰一样爱国爱家。
希望通过不断地努力和奋斗,我也能够成为一个对家庭和社会有所贡献的人,成为一个有责任感和爱国情怀的人。
木兰诗读后感
木兰诗读后感
《木兰诗》是中国古代名篇之一,诗中讲述了一个女子花木兰代父从军,化装成男子上阵征战的英雄故事。
这首诗歌描绘了木兰顶礼踌躇、武艺高强、英勇无畏的形象,展现了她顽强坚毅、勇往直前的精神品质。
《木兰诗》通过赞美木兰的英勇行为,表达了对忠孝节义、勇敢无畏的人格品质的崇敬和歌颂。
阅读完《木兰诗》,我被木兰的坚毅勇敢所打动。
在面临重大选择时,木兰没有被社会规范、性别桎梏所束缚,而是为了家国情怀,毅然决定代父从军,作出了勇敢的抉择。
她用实际行动展示了一个女性的力量和智慧,同时也表达了对家庭和国家的忠诚与担当。
这首诗歌引发了我对忠诚、勇气和责任的思考。
木兰为家尽孝、为国出力的精神令人折服,激励着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要保持乐观、勇敢,肩负起自己的责任和使命。
通过木兰的故事,我深刻体会到,一个人的价值不仅仅取决于外在的条件,更要看他们内在的品质和修养。
阅读《木兰诗》让我对自己的人生态度和追求有了新的认识,激励着我勇敢面对困难,坚定信念,敢于担当,不断追求更高的境界和自我提升。
歌剧《木兰诗篇》的艺术特色与演唱分析——以《我的爱将与你相伴终生》为例
2020-08文艺生活LITERATURE LIFE歌剧《木兰诗篇》的艺术特色与演唱分析———以《我的爱将与你相伴终生》为例班玉玲(石河子大学,新疆石河子832000)摘要:音乐作品《我的爱将与你相伴终生》是我国大型民族歌剧《木兰诗篇》中花木兰的经典唱段,歌曲作为新时期民歌音乐作品将中国传统戏曲与西方歌剧相融合,深深受到了人们的欢迎和喜爱。
本文以个人实践演唱为基础,通过对歌剧的创作背景以及《我的爱将与你相伴终生》的音乐风格、曲式结构、演唱技巧等艺术特色方面进行分析,以期对广大声乐爱好者提供理论依据,使歌者能够更准确的对作品进行诠释。
关键词:《木兰诗篇》;音乐风格;艺术特色;演唱分析中图分类号:J61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20)24-0139-02DOI:10.12228/j.issn.1005-5312.2020.24.100一、《木兰诗篇》的创作背景歌剧是一种能够把戏剧、音乐、文学、舞蹈、美术等集于一身的一门综合性艺术创作形式。
早在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出现,在传入中国的历史发展中不断吸收融入中国的民族特色,从而也形成了独具一格的中国化风格。
随着民族歌剧的兴起与发展,人民群众精神层面的提升,使得歌剧创作拥有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木兰诗篇》是中国新时期出现的一部大型情景交响歌剧,取材于宋朝时期郭茂倩所撰的《木兰辞》,由关峡作曲高牧坤执导,吸收并融入了大部分河南戏曲的元素,充分展示了中国故事与西方歌剧的融合,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也是对中华文化艺术的创新。
它昭示着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表达了全人类呼吁和平与正义的心愿。
完整的呈现了中西方文化的融汇,用优美的音乐语言演绎出中国古老的故事。
民族歌剧的产生与发展伴随着诸多的争议,歌剧《木兰诗篇》的产生,使民族歌剧有了新的希望,其中彭丽媛饰演的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报效祖国的英勇形象深入人心,而花木兰“巾帼不让须眉”的形象也被全世界熟知。
浅谈歌剧《木兰诗篇》中花木兰的人物形象
文学评论·影视文学浅谈歌剧《木兰诗篇》中花木兰的人物形象谭聪颖 宁夏幼儿师范高等学校摘 要:《木兰诗篇》是我国传统歌剧的重要代表,也是展现我国歌剧水平的一个经典作品,这部歌剧的诞生与北朝乐府民歌《木兰辞》有着密切关系,在塑造花木兰这一鲜明女性形象方面具备独特魅力和艺术表现,称得上是新世纪中国民歌歌剧舞台之上的璀璨新星。
本文首先对《木兰诗篇》这部歌剧作品的主要内容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之上剖析花木兰的音乐形象以及演唱特点,为我国歌剧艺术的繁荣和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关键词:歌剧;《木兰诗篇》;花木兰;人物形象作者简介:谭聪颖(1986-),女,汉族,河南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学前声乐。
[中图分类号]:J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9)-27-166-01《木兰诗篇》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歌剧作品,取材于《木兰辞》,在实际创作过程当中运用了独特技法和音乐表现形式,最终使得刻画出来的人物形象生动,也述说了感人而又传奇的故事。
《木兰诗篇》这一歌剧作品主要描绘的是花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故事,塑造形成的是一个女英雄的鲜明形象。
可以说《木兰诗篇》虽然以我国的传统文化作为基础,但是还以此为根基进行创新发展,融入了中西方的音乐艺术元素,让整部作品给人以更广阔的空间。
1、《木兰诗篇》内容简介《木兰诗篇》是我国著名作曲家关峡作曲,剧作家刘麟编剧的经典作品,也是一部大型的传统歌剧巨著。
《木兰诗篇》正是从我们比较熟知的《木兰辞》这一长篇叙事民歌当中取材创作出来的民歌,所讲述的是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征战沙场,屡屡建立战功,最后拒绝给予的封赏,辞官还乡。
《木兰诗篇》当中的故事情节,虽然以《木兰辞》故事为基础,但是在此基础之上还进行了创新改编,仍旧是把花木兰替父从军征战沙场作为主线,但是同时还增加了一个人物刘爽,这个人物是原著当中不存在的。
在多年的沙场征战之中,花木兰和刘爽经历无数个生死关头,产生了深厚情谊,征战结束之后花木兰恢复女装和刘爽结为连理。
歌剧《木兰诗篇》艺术美之探析
歌剧《木兰诗篇》艺术美之探析
歌剧《木兰诗篇》是一部以我国民间传说“花木兰”为题材的作品。
这部歌剧通过对传说中的人物、事件进行现代诠释,描绘出花木兰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展现出中华民族崇尚英雄、崇尚劳动的精神风貌。
在视觉上,歌剧《木兰诗篇》运用了极具东方特色的舞美,通过精致的服饰、舞台布景、灯光和影像等元素,展现出传统的中国文化和风情。
在音乐上,歌剧融合了中西方的音乐元素,既有传统的民乐器演奏,也有西方古典乐的编曲与演奏,给观众带来了全新的听觉体验。
此外,歌剧作为大型团体综合艺术形式,舞美和音乐之外,演员的表演功底也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他们的表演,在观众面前呈现出了一个个鲜活真实,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在人文情感上,歌剧《木兰诗篇》讲述了一个中国女性追求自由、奋斗成功的励志故事。
木兰在家族贵族的阻碍下,依靠自身的力量和努力,最终担当起一方军队的责任,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完成了国家的重任。
这种女性意识的体现,既符合当下社会的价值观,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女性形象。
总之,歌剧《木兰诗篇》是一部极具艺术魅力,富有表现力的艺术作品。
它呈现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女性英雄形象,既有现代文化的内涵,又秉承传统文化的精神,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
中国歌剧《木兰诗篇》的演唱赏析
中国歌剧《木兰诗篇》的演唱赏析
中国歌剧《木兰诗篇》的演唱赏析
中国歌剧《木兰诗篇》,由罗莱陆采和梅王诗词填写,歌曲由胡安强音乐家谱曲,于1956年在北京首演,是中国现代歌剧的代表作。
此歌剧的演唱赏析,主要归纳如下:
一、戏曲性试演
《木兰诗篇》采用融合了西洋歌剧和中国戏曲的综合形式,以现代的美术手法叙述一段充满爱国情怀的民族传奇故事,体现了共产主义的思想理念和现代文艺的特点。
此歌剧中采用中国戏曲的旵歌、小唱、大唱技巧,搭配西洋歌剧的融合,给观众呈现出朴实、素雅的演唱风格,将古典戏曲的美深深地诠释出来。
二、歌剧的演唱技巧
《木兰诗篇》歌剧中有许多丰富多彩的演唱技巧,歌者在演唱中运用多种声乐技巧,如压音、伸音等,使歌曲唱出更加跳跃动人的旋律,给观众带来更加悠扬动听的歌曲。
此外,歌手还可以运用变化的演唱技巧,演唱出不同的音色表情,表达出不同的情感。
三、演出应当保持准确
在演出歌剧《木兰诗篇》时,歌者应当注重歌词的准确性,把握着歌曲的重音,严格按照音乐的编排,以保证歌曲的准确性与美感。
同时,歌者还应当有感染力,能够以自己的完美表演,使观众从内心有所感受。
总之,《木兰诗篇》歌剧是中国文艺复兴的重要标志,演唱赏析
主要依据歌曲的戏曲性,歌剧的演唱技巧及演出保持准确的方面。
只有把这些要素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把歌剧的精髓表现出来,使观众有所感受。
中国情景交响歌剧《木兰诗篇》
中国情景交响歌剧《木兰诗篇》摘要:《木兰诗篇》是中国著名的文学作品,它描述了一个勇敢而坚强的女子为了保卫祖国的安宁和尊严,化身为男子的故事。
本篇论文将探讨如何将《木兰诗篇》转化为中国情景交响歌剧的艺术形式。
关键词:中国;情景交响;歌剧;木兰诗篇;艺术形式。
正文:在中国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中,长期以来,戏曲艺术一直是中国文化中的珍品,其中正剧、闹剧、说唱剧等不同类型的戏曲以其独具风味的艺术表现形式赢得了广泛关注。
随着时代的发展,新的艺术形式进入了舞台,情景交响则因其浪漫、激情、雄伟的音乐气氛而受到了观众的欢迎。
情景交响歌剧是舞台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可以很好地传达情感和思想,因此被认为是向观众展现歌剧精华的最佳途径之一。
《木兰诗篇》作为中国古代文学名篇,也适合运用情景交响歌剧来呈现。
在创作《木兰诗篇》情景交响歌剧时,我们应该着重考虑方式和方法:首先,我们需要具体的场景,通过布景、服装和灯光的设计来表达剧中角色的心情和情节的发展;其次,歌剧应该利用音乐来体现剧中角色的心理变化和情感表达,这样可以增强观众的情感体验;此外,在表演上,演员应该充分展现角色个性和特点。
通过运用情景交响歌剧的艺术形式,我们可以将《木兰诗篇》的故事更加深入人心,同时也可以向观众展示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的魅力,促进文化交流和促进世界和平发展。
案例:在2016年的昆明国际戏剧节上,由北京文艺中心创作的情景交响歌剧《木兰诗篇》获得了广泛的赞誉。
这部歌剧将木兰的故事转化为歌剧舞台上的艺术表现形式,通过精美的布景、华丽的服装和优美的音乐氛围,向观众展示了一个极具观赏性和感染力的木兰,深受观众的喜爱和赞赏。
结语:《木兰诗篇》的故事已经广为人知,而将其转化为情景交响歌剧的艺术形式,则为观众提供了一种新的、更加丰富多彩的视觉和听觉享受。
同时,情景交响歌剧也有利于推动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和交流,让更多的人领略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独具特色。
在中国文化传统中,情景交响歌剧是一种极富艺术性和观赏性的表现方式。
歌剧《木兰诗篇》的民族化创作研究
歌剧《木兰诗篇》的民族化创作研究
《木兰诗篇》是中国传统民间故事中著名的代表作之一,而歌剧则是西方音乐艺术中的一种形式。
如何在歌剧《木兰诗篇》中进行民族化创作,成为了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首先,音乐风格上可以在西方的歌唱技巧和器乐演奏中融入中国的民族乐器和音调,这样的处理可以让观众更好地感受到中国的音乐特色,同时也可以提高受众的接受度。
其次,在舞美和服装设计上应该多加考虑和运用中国传统的艺术元素,如红色和黄色的象征意义、云龙等民族图案和花卉等元素,这些设计会使观众产生熟悉感,也为演出注入中国的传统元素。
最后,在剧本和表演中,选用中国传统的意象和概念,比如封建社会中的父权制度、男权社会中的女性反抗、将个人荣誉置于国家荣誉之上等等,这些都是《木兰诗篇》中的经典元素,这样的安排会为剧情添加深层次的中国文化内涵,也可以让观众记忆深刻。
在歌剧《木兰诗篇》的民族化创作中,我们需要更好地融合传统文化和现代艺术,用现代的表现形式展示中国的传统文化内涵,为中国的文化产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木兰诗篇 歌剧
木兰诗篇歌剧
《木兰诗篇》是一部中国歌剧,它以交响乐和情景歌剧的形式,展现了中华儿女乃至全人类热爱生活、追求真善美、呼唤和平与正义的崇高精神境界。
歌剧以木兰替父出征为故事背景,展现了木兰在面临种种问题时的思想斗争和最终决定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过程,这一过程充满了戏剧矛盾,也推动了剧情的发展。
歌剧通过音乐动机的戏剧化来加强音乐的戏剧冲突,使歌剧中人物形象的塑造更为立体,为观众带来了听觉上的冲击。
例如,“和平”是序曲中的第一个主题,而紧接着第二个“战争”主题的呈现,与前面的“和平”音乐主题形成了强烈对比,展现了不一样的色彩。
歌剧还以木兰和刘爽的爱情为线索进行创作,小提琴的音色代表木兰,而大提琴的音色则代表刘爽,两种不同音色相互辉映,更以木兰的咏叹调《木兰花》的旋律不断变化、反复的方式游移在全剧之中,这种平静温馨的音乐与战争的残酷音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产生了戏剧性的矛盾冲突。
歌剧《木兰诗篇》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深刻的主题表现,成为了一部备受赞誉的作品。
浅谈歌剧《木兰诗篇》中刘爽人物形象
歌剧《木兰诗篇》中刘爽人物形象“神仙弹指人间变,兵马俑里古今嫁。
”木兰诗篇不仅仅是一部以古代中国民间故事为题材的歌剧作品,更是一场视听盛宴。
在其千姿百态的舞蹈、精彩绝伦的音乐、优美动人的唱词之中,众多角色形象各异,各有千秋。
其中,刘爽的人物形象被视为是该剧最为精彩的一部分之一。
刘爽,本是一名小提琴家,在遭遇一番波折后加入了木兰的队伍,经过一场硬仗,威武的武将之后,她终于成为了军中一员,并在战争中表现出非凡的勇气和才干,因此成为众人的焦点之一。
刘爽的人物形象首先体现在她的才华和勇气上。
在长成美丽的她开始从事音乐事业时,她就表现出了无比的才华,她的演奏让大家陶醉,神醉,许多大师都为她创作了一系列独奏曲,以示敬意。
但是,她的父亲并不认同女儿从事这样的事情,因此,她不得不逃离家庭并请求加入木兰军。
毕竟,做出这种选择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加入军队的过程中,刘爽非常勇敢,始终领导其他人。
她训练自己的身体,提高了战斗能力和应变能力,这一切都让人们对她的才华和勇气感到非常折服。
此外,刘爽的人物形象塑造得非常立体。
从她的外表到内心,都是极其丰富和细致的。
在视觉上,刘爽出现在歌剧中时利用了非常多的表现手法,她同时着红,黑,白一身,让她看上去非常出色。
除此之外,她的面容也有一种很明显的神态——帅气的英雄。
而在内心,她经历了许多激动人心的变化。
在她父亲不接受她的选择时,她挣扎,她痛苦,她绝望。
但她毕竟是一个非常坚强的人,最终她选择了和匪徒斗争,希望证明自己。
这一经历不仅是她个人内心上的考验,而且是对她的毅力和决心的巨大考验,其结果是她最终成功了,并获得了自己希望的结果。
在另一处情感层面上,她和其他队友之间还有一种特别的情感——友谊。
她和飞鸟一起习武,一起走过坎坷,一起战斗。
这份友谊在整个剧目中也如鲠在喉,时刻提醒着我们,那就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
刘爽的人物形象很好地解决了歌剧中所呈现的复杂性问题。
她是这个故事中相比其他人物角色而言最具代表性的一位,具有独特的性格和历经许多苦难之后的坚韧气质。
《木兰舞台艺术方面谈谈对歌剧的认识
《木兰舞台艺术方面谈谈对歌剧的认识《木兰诗篇》以一种全新的思维,从歌剧的思想内容和音乐的表述方式,在音乐演奏和演唱方面对歌剧艺术的民族化进行了深入地探索,以交响乐为主体,吸纳了歌剧、音乐剧、戏曲、清唱剧、舞蹈等元素,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魅力。
别出心裁的舞台设计。
音乐是流动的建筑,建筑是凝固的音乐。
《木兰诗篇》的演出舞台仿佛一个立体建筑:交响乐队在建筑的最底层,作为根基支撑着整个建筑;合唱队在T型台的两侧半腰处。
台上是三军将士:建筑的最上端是苍穹般的屋顶,墙壁上美丽的木兰花象征着花木兰的美丽和坚强,建筑上一个个美丽的舞者仿佛是一尊尊塑像,音乐响起时,这一尊尊“雕塑”在灯光的切合、间离及色彩变幻中翩翩起舞,而丁型台两侧的双臂在伸缩中演绎人间的悲欢离合。
交响乐队与合唱队由乐池和幕后来到舞台,这是一种全新的改革与突破,这种形式带给我们来崭新的视听效果。
如诗如画的舞美设计营造艺术氛围,为其注入新的内涵,通过具有民族特色的乐器演奏,使得作品情景交融、声乐、器乐、舞蹈三者相互交叉,发挥彼此的优势。
音乐素材的民族性。
《木兰诗篇》不仅融入了民族民间音乐元素,而且成功借鉴了河南豫剧的音乐特征,使音乐表现更加多样化,人物性格更加鲜明,下行的小六度音程是豫剧特有的音程色彩,把木兰的俏皮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五声音阶具有浓郁的豫剧音乐特征,明亮的大调色简约而具有中原色彩,不但有浓郁的民族音乐个性,又有清新的现代气息;在配器上,《木兰诗篇》也创新使用了民族因素,用交响乐进行伴奏,同时还加入了琵琶、二胡等中国民族乐器,充分发挥了不同乐器的声音色彩效果;《木兰诗篇》大多采用的是散文诗的语言风格,在一些抒情唱段中还融入了中国古典诗词元素,充分运用了对比,比喻,比兴等修辞手法,既达到了一种均匀平衡和颇具方正感的效果,更为词句增添了不少韵味,地方音乐的融入使作品的音乐性格呼应了北方民族人们性格豪爽、不拘小节的性格特征,使作品更具有民族意义。
木兰诗篇观后感
木兰诗篇观后感花木兰代父从军的精神很值得我们。
我们应该像花木兰一样,孝顺父母,从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让我们的家庭变得更温馨温馨纯真。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木兰诗篇评析吧!木兰诗篇观后感【1】北朝民歌《木兰诗》,讲起两千多年的是千百年前闺门女子花木兰的故事。
故事对我来说并不生疏,小时候听父母叙说过,后来上学时也段小宇。
可我每次读起《木兰诗》的时候,都深受感动,今天再次读它亦感触颇深。
木兰乃一名普通“当户织”的劳动妇女。
因为天子征兵,父亲在被征之列。
父亲已年老,家中又无长男,木兰于是下定决心舍弃女儿身,替父从军。
木兰骑上战马,渡过黄河,越过燕山,经过了重重困难才返回军营。
在夜晚,“凛冽的朔风传送着刁斗的打更声,寒光映照着身上冰冷的铠甲。
”将士们十年征战,历经一次次残酷的战斗,有的战死,有的归来。
而英勇善战的聚花,则是有幸生存、胜利归来。
凯旋归朝,木兰放弃功名利禄,愿回家过耕织的婚姻生活。
当她一身女儿妆出来和昔日战友相见时,人们都十分吃惊。
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成为一段佳话,从古至今,无人知晓有多少巾帼英雄成为文武双全女中豪杰,人中大丈夫!从欧美国家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上所到到八十年代的中国保尔张海迪,真可谓是巾帼不让须眉!欧美当代青年张海迪9岁时高位截瘫,多病缠身,每行一断路都要洒下比别人多的汗水,每做一件事都要付出比常人多得多的代价,然而她并吓退没法被病魔所吓倒,而是向悲情所挑战,每天坚持在家里钻研,而且坚持学习各国语言,并且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卓越一所名牌大学,而且还翻译了许多英文、日文版的文学学术著作,为社会做出了贡献。
她虽然是一个残疾人,但她凭着达到的毅力战胜困难的信心都自己了常人难以办到的事情。
她以“人残志不残”的信心创造了生命的辉煌,成为了生活中的强者,谁说女子不如男?传统道德上的意识偏见,早就应该被历史的车轮辗碎,君不见商海女强人,各国女魔头政要中也有女强人的身影出现吗?这个世界本来就有我们女人男人的一半,凭什么把和成绩都说成是男人创造的,我一定要争做一名出色的中学生,在不远的有朝一日将来也能成为一名美男子!木兰诗篇观后感【2】许久许久以前,有一个名叫短瓣的女子,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十余年。
木兰诗篇歌剧观后感
木兰诗篇歌剧观后感引言近日,我有幸观看了一场精彩纷呈的木兰诗篇歌剧表演。
作为一部中国传统故事的改编作品,该歌剧以其精美的舞台设计、感人的音乐和出色的演员表现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本篇观后感中,我将分享我对该歌剧的整体评价以及对其中一些关键要素的分析和思考。
歌剧概述木兰诗篇歌剧讲述了一个崇高的英雄故事。
故事发生在古代中国,主角是一位年轻的女子木兰。
面对家国安危,她代父从军,化身为一名勇敢的战士,最终成功地保卫了国家。
该歌剧通过精心编排的舞台设计、优美动人的音乐和演员们的出色表演,生动地展现了木兰的勇敢与坚毅,以及她对家国的忠诚和奉献。
舞台设计木兰诗篇歌剧的舞台设计令人叹为观止。
舞台呈现了一个精致的古代中国村落,背景布景细腻地展示了古代中国的建筑和风情。
同时,舞台也通过变换装置和灯光效果展示了战争和战场的场景,使观众沉浸在故事情节之中。
尤其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木兰化身为男子之后的舞蹈场景,她的坚毅和勇敢通过舞蹈的表现得以充分展现。
整个舞台设计不仅精美细致,而且紧密结合剧情,为观众创造了逼真的观赏体验。
音乐和配乐作为一部歌剧,木兰诗篇歌剧的音乐无疑是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要素之一。
音乐融合了中国传统音乐和西方歌剧的元素,既有悠扬的古典旋律,又有震撼人心的合唱和交响乐。
特别是木兰的主题曲,在她决定代父从军的时刻被演唱出来,这首曲子旋律婉转,表达了木兰内心的挣扎和决心,引起了观众的共鸣。
整个配乐贯穿了整个歌剧,增强了观众对故事情节的投入和感受。
音乐与舞台表演的完美结合,使得整个演出更加震撼人心。
演员表演演员们的出色表演也是这部歌剧成功的关键之一。
特别是扮演木兰的女演员,她通过精湛的表演技巧将木兰这个人物栩栩如生地呈现在观众面前。
她展示了木兰的坚毅、勇敢和聪明才智,使观众感受到了这个角色内心的矛盾和挣扎。
此外,其他演员们也给角色赋予了生动的个性,并展现出了各自的表演才华。
他们的精彩表演使得整个故事更加真实和动人。
总结木兰诗篇歌剧是一部令人难忘的演出。
《木兰诗》主题思想之我见.doc
《木兰诗》主题思想之我见-〈木兰诗〉是选入初中语文第二册的一篇课文。
对这首北朝乐府民歌的主题思想,一直都争论不休,众说纷纭,其焦点就是主人公木兰之形象的问题。
归纳一下,不外乎有如下几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作者通过叙述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把木兰塑造成一个忠孝节义齐全的奇女子形象。
他们认为忠孝节义是封建社会吹捧标榜的道德规范,在木兰身上都一一体现了出来,这是封建文人为封建社会统治服务的表现。
另一种意见认为木兰是位爱国英雄,《木兰诗》主要表现巾帼英雄的崇高思想境界。
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木兰作为一个云鬓花黄的少女,在国家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驰骋沙场,立下了汉马功劳,表现了古代劳动人们乐观勇敢的爱国精神。
还有一种观点则认为《木兰诗》主要歌颂木兰是个奇女子,说明男人能做到的事,女人也能做到,女人能顶半边天,为妇女争了一口气。
甚至有人据此认为,这是作者呼吁男女平等进步思想的表现。
那么教材的意见呢?“阅读提示”是这样说的:“《木兰诗》是北朝乐府民歌,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乐观勇敢的爱国精神,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千百年来,木兰成了家喻户晓的巾帼英雄的形象。
”很明显,教科书偏向于第二种观点。
我认为以上对《木兰诗》主题思想的分析都值得商榷。
众所周知,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礼法森严,有“男治乎外,女治乎内”之戒律。
女扮男装,是被视为反常的现象。
木兰违反戒律,秘密代父从军,并发挥出她潜在的军事才能,那完全是当时政治环境逼迫的结果,并不是她内心的愿望。
诗歌开头“叹息”一词可看出木兰作为一个弱女子是多么的无奈,也难怪“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之后,木兰即刻回乡,“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还己女儿之身了。
另外,南北朝是我国历史上分烈动荡时期,军阀割据,小国相争,难以论说孰是孰非。
文中所言“可汗大点兵”,怎能说明其就是一次正义的军事活动呢?“从此替爷征”中的“征”一词就有“用武力制裁”之含义,“可汗大点兵”之目的难免有侵略之嫌疑。
因此就妄断木兰是个爱国英雄,似乎过于牵强。
木兰诗篇歌剧观后感
木兰诗篇歌剧观后感
它讲的是花木兰的爸爸花狐接受了保卫国家的重任。
可是花狐的腿曾经受过伤,走起路一瘸一拐,花木兰很不放心,所以,她半夜起来把自己的头发剪短,偷了父亲的盔甲和宝剑,替父亲从军。
经过十二年的刻苦训练,终于上战场了。
敌人的兵力很强大向花木兰的军队冲过来,就在这时,只见花木兰抱着火药跑到山头,朝对面的山发生了火药,制造了雪崩,使敌军全部覆灭。
花木兰也因为这次行动受伤而暴露了身份,但她却靠自己的机智和勇敢救了天下的老百姓。
成了大家心目中的女英雄。
这部电影告诉我们:应该学习花木兰的,机智,勇敢,报效祖国的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歌剧《木兰诗篇》的思考
作者:韩东
来源:《艺海》2009年第08期
歌剧《木兰诗篇》,初看感觉耳目一新,可是又说不出新在什么地方,思考到现在,感觉可以写点东西了。
一、强大的明星阵容,以及官方的大力支持
当今世界是一个开放而多变的世界,一个新的产品,如果没有媒体的宣传,就很难有市场效益。
“顺应时代的发展,利用时代的媒体中介,加大歌剧的宣传力度,做好歌剧的普及工作”(丁炎《论莫扎特的歌剧贡献及其对我国歌剧现状的思考》,载于《湖南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5月),这是必备的。
《木兰诗篇》的创作和演出,集中了一批在音乐和舞台艺术方面比较著名的艺术家和专家。
花木兰的扮演者彭丽媛是这部歌剧的一大亮点,曲作者关峡享有世界声誉,编剧刘麟、导演高牧坤、指挥姜金一等人也是较有影响的专家,其他演员也多在国内或省内具有较大影响力。
如此强大的明星阵容,加上河南省政府和宣传部的大力支持,媒体的宣传,可以想象结果会是什么。
也许,在中国,歌剧的未来成长和发展会更加离不开官方的大力支持。
二、中西结合
中西方音乐家合作演出中国歌剧,是东西方文明相互交融、交相辉映的充分体现。
担任该剧伴奏的是1866年成立的德国勃兰登堡国家交响乐团,担任剧中前半部分男主角的是维也纳歌剧院男高音演员米歇尔•奥斯汀。
用久负盛名的外国乐团担任伴奏,再加上彭丽媛、戴玉强等国内著名的歌唱家出场,自必引起世人的关注。
这也是在歌剧方面的一种尝试性的探索,是让世界了解中国歌剧的一条捷径。
三、创新而不高雅,继承而不脱俗
动用中国的音乐元素,使用中国传统的故事题材,表现优美的东方故事,是中国艺术家多年来的强烈愿望。
该剧在古辞的基础上对内容进行了引申,注入新的内涵,富于时代的理念。
作品每个乐章的开始都用了“木兰诗”的原词句,使得观众思维徜徉于往事,眼前看到的却是现代的内容。
在中西方艺术家的合作下,花木兰成了穿越时空的符号。
例如:花木兰对小提琴、刘爽对大提琴,他们之间的对话是以音乐符号的形式出现的,音乐符号传递二人之间的恋情。
另外,“歌剧通俗化得到了大幅度的解决 ,歌剧中的弱势——重唱,在《木兰诗篇》中得到了初步的发挥”(丁炎《论莫扎特的歌剧贡献及其对我国歌剧现状的思考》)。
舞蹈、合唱、乐器等在戏曲和以往的歌剧中,是处于伴奏地位的。
但在这里,它们都出现在舞台上面,处于主要的角色地位,三者相互配合,表达着共同的主题和共同的思想感情:爱好和平、憎恶战争、珍惜亲情、重视友情。
例如:表现残酷的战争时,舞台上面以相应的战争场面相配,乐器用浑厚和不协调的音响表现战争对人心的震撼,舞者用肢体语言展现着战争的境况,三者配合得体,充分渲染了战争的残酷和战友之间的感情。
东方戏剧的虚拟表意和西方歌剧中的实物传情相互结合出现在舞台上,现代化的舞美设计用四季的变化形象而逼真地展现着舞台上面的悲欢离合以及自然界的一切,这种创新尝试使得雅俗共赏的受众面进一步扩大了。
四、不落伍的主题,贴切时代的呼唤
《木兰诗篇》以交响乐为主题,吸收融汇了歌剧、戏曲、音乐剧、清唱剧、舞蹈、情景剧等适合情景表演的元素,以如诗如画的舞美设计营造艺术氛围,为其注入新的内涵,通过具有民族特色的乐器演奏,使得作品情景交融。
声乐、器乐、舞蹈三者相互交叉,发挥彼此的优势,使得这种称为情景交响乐的具有现代特色的《木兰诗篇》获得了比较成功的演出,预示着中国歌剧下一步的发展道路。
其主题主要是弘扬中国文化和民族精神,展现中华儿女乃至全人类热爱生活,追求真、善、美,呼唤和平与正义的崇高境界。
从中可以看到,中国歌剧探索的“主题方向没有偏离,一直探索中西结合,走出一条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歌剧之路。
歌剧的创作观念和美学观念顺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
(丁炎《论莫扎特的歌剧贡献及其对我国歌剧现状的思考》)
最后,笔者提一点自己的看法,希望和各位探讨:1、中西结合固然好,古今的同现是不是一种创新呢?比如,合唱中有穿古装的,也有现代服装的。
2、中国的骨肉和西方的皮,感觉结合得不是那么融洽,特别是乐器、乐队方面,如,琵琶最善于表现古代战场的境况,而且在中国好多戏剧、影视作品中的运用都发挥了很好作用,但是在此剧中好像没有突出。
(作者单位:河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责任编辑:尹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