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必修二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教案
高中生物多样性教案
地理高中生物多样性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和重要性。
2. 掌握生物多样性的分类方法和测量指标。
3. 了解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和重要性。
教学重点:1. 什么是生物多样性?2. 生物多样性的分类方法和测量指标。
3.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
教学难点:1. 如何评价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2. 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平衡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入话题,让学生感受生物多样性的壮观和重要性。
二、讲解1. 什么是生物多样性?教师解释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和意义,包括生物多样性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人类的重要性。
2. 生物多样性的分类方法和测量指标。
教师介绍生物多样性的不同层次分类方法和测量指标,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等。
3.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
教师讲解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必要性和方法,包括建立自然保护区、限制资源开发和推广可持续发展等。
三、案例分析教师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让学生了解生态系统中物种灭绝和生态平衡破坏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性。
四、讨论交流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就如何保护生物多样性展开交流,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
五、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强调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生态保护的热情。
六、作业布置布置作业:让学生撰写一份关于如何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小短文,并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参与环保活动。
教学反思:生物多样性是地球上最宝贵的财富之一,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能够引起学生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激发他们参与环保活动的热情,共同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认识生物的多样性》教案
《认识生物的多样性》教案一、教学目标1、领悟生物多样性的涵义,列举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并能概述它们之间的关系。
2、对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丰富和独特性有初步的熟悉。
3、说明爱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
4、培育民族骄傲感和培育爱惜环境的意识。
二、重点难点1、生物多样性三个层次的关系。
2、理解基因多样性。
三、课前预备教师:1、收集有关我国生物多样性的典型事例。
2、搜集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方面的材料。
学生:1、搜集生物类群方面的材料。
2、复习生态系统的学问,明确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的联系。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五、教学设计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一、生物种类多样性1、我国生物资源特别丰富2、自然界中的生物资源特别丰富阅读课本供应的资料,小组之间进展争论,质疑,通过计算表中所列我国生物类群占世界的总百分比,认同我国生物资源丰富。
观看生物多样性的录像片,完成争论题3、并产生探究自然的愿望。
组织学生阅读分析答复,在此根底上介绍我国丰富的资源状况,激发学生的民族骄傲感。
组织沟通、评价。
播放录像片并介绍世界生物资源状况。
鼓舞学生立志投身到生物种类的发觉中。
二、基因的多样性1、基因多样性的意义。
2、基因多样性削减造成的危害。
3、每种生物是一个丰富的基因库。
种类的多样性实质是基因的多样性4、我国是世界上基因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
三、生态系统的多样性1、系统的概念2、列举生态系统的类型并举出所知道的局部相关生物。
3、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生物种类多样性的根本保证。
4、三个层次多样性之间的关系。
爱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分析案例并思索,小组成员相互沟通意见,能够得出产量提高主要缘由是杂交的结果,其根本缘由是这两种生物基因的多样性。
小组成员分析缘由,争论,质疑,达成共识,缘由是近亲生殖,根本缘由是基因多样性的丢失。
了解基因掌握生物特征并初步理解不同种生物之间、同种生物的个体之间基因是不同的。
分析物种个体数量与基因多样性之间的关系,理解种类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的关系。
2016-2017高中生物中图版必修2学案:4.2.1~2 生物多样性简介 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含解析
第一节生物多样性简介第二节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目标导航 1.结合实例,简述生物多样性的概念以及生物多样性三个层次之间的关系。
2.结合实例和探究活动,理解生物多样性与生物进化的关系。
一、生物多样性1.生物多样性的概念生物多样性反映了地球上的植物、动物、菌类等在内的一切生命各不相同的特征及其生存环境,他们相互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关系,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2.遗传多样性(1)概念:物种内不同种群和个体间的遗传变异总和,又称为基因多样性。
(2)层次:3个分子水平:分为DNA的多样性和蛋白质的多样性细胞水平:主要指染色体的多样性个体水平:指表现型的多样性(3)规律:一个物种的遗传多样性越丰富,对环境的适应性越广,同时反映了物种的进化潜力。
3.物种多样性(1)概念:是物种水平的生物多样性,是用一个区域的物种种类的丰富程度和分布特征来衡量的。
(2)内容:物种多样性的现状、物种多样性的形成、演化及维护机制。
(3)研究规律:一般说,一个物种的种群越大,它的遗传多样性就越大,但可使一个地区的物种多样性减少。
(4)意义:物种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最直观、最基本的表现。
(5)濒危原因:人口的压力,栖息地的破坏,环境的污染。
4.生态系统多样性(1)概念:是指生物圈内生境、生物群落和生态过程的多样化,以及生态系统内生境差异和生态过程的多样性。
(2)生境的含义及意义①生境主要指无机环境,如地貌、气候、土壤和水文等。
②生境多样性是生物群落多样性甚至整个生物多样性的基本条件。
5.生物多样性三个层次的关系从某种意义上看,一个物种有其独特的遗传多样性。
一般说一个物种的种群越大,它的遗传多样性就越丰富。
遗传多样性导致了物种多样性,物种多样性与多种多样的生境构成了生态系统多样性。
二、生物多样性的形成1.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物种是生物存在的基本方式,物种的形成是新基因库产生和发展的基础,生物多样性的形成集中反映在物种形成上。
2.物种形成的方式(1)渐变式物种形成一个物种的种群生存条件发生变化,它的命运决定于它的遗传多样性。
高一教学设计必修2第六章第1节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第六章第1节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教学设计一、指导思想新课程注重使学生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生物学,倡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生物学的核心概念,并能运用生物学的原理和方法参与公众事物的讨论或作出相关的个人决策。
二、教学背景分析1.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生物必修2第7章第2节的最后一部分内容。
课程标准对本节内容的具体要求是:概述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探讨生物进化观点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
本节的知识目标主要有两个:生物进化的历程和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相对知识目标,本节课的能力目标的情感价值观目标更是本节课的重点。
2.学生背景分析:高二学生已经能够适应“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得出结论”这样的教学模式。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对生物进化的历程也有了自己的理解。
所以本节内容以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模式学习。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说出协同进化的概念2.举例说明共同进化和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生物进化历程的短片、图片观察和文字资料的阅读,发展学生分析资料、交流信息、获取信息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和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的观念2.通过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的认识,使学生增加环保意识四、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说明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
2.难点:共同进化概念的理解。
五、课时安排1课时六、板书设计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1.协同进化(1)生物之间的共同进化(2)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共同进化2.生物多样性的形成(1)生物多样性的内容(2)生物多样性形成的进化历程3.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1)核心:自然选择学说中性突变理论(2)发展:中性突变理论和间断平衡学说五、教学设计。
第二章认识生物的多样性教案
第二章理解生物的多样性1.列举生物多样性三个层次,概述它们之间的关系。
2.理解我国生物多样性的现状及其独特性。
3.说明保护多样性的重要意义。
水平目标1.通过对课本资料分析,培养学生思考分析、归纳总结水平,学会收集和整理信息的方法。
2.培养学生在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获取新知识的水平、综合使用知识水平。
情感目标1.通过本章学习,主要在同学心目中建立起生物(包括人)与环境相适合的辩证观点。
2.激发同学们保护生物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的热情、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1.生物多样性的三个方面内容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基因多样性。
3.说明保护多样性的意义。
4.培养学生收集和整理信息的水平。
●教学难点1.生物多样性的三个方面内容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基因多样性。
●教学方法多媒体演示、引导启发、对比分析归纳等多种教学方法。
●教具准备1.教师准备:相关生物多样性三方面内容的多媒体片断或图片。
2.学生准备:(1)复习已学过的植物、动物及微生物的种类。
(2)生物的性状是基因控制的内容收集。
(3)生态系统的概念及种类。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创设问题情境,抓住重点,直接导课]教师:请问“生物的多样性”这个词侧重于哪个字?学生:“多”字。
教师:那自然界里的生物是怎样一个“多”法呢?有几个层次内容呢?“多”的意义何在呢?好,先请同学们看一段多媒体片断。
请注意收集信息即时记录。
投放多媒体课件,相关内容如下:画外音:“自然界存有着形形色色的生物。
”画面中出现:游戈的鱼群、飞翔的海鸥、扑腾入水的企鹅、跳跃的猴群、飞跑的麋鹿、追逐的猎豹、悠然的丹顶鹤、开屏的蓝孔雀、快速旋转运动的草履虫、成片的森林(配有节奏较快的背景音乐随画面一幅幅闪过)学生:积极思维,收集信息,即时记录。
教师:从刚才的片断中,你收集到多少种生物?学生:近十种。
(注意:可适当的增加播放次数)教师:自然界里的生物远不止这些,到底有多少,请同学们看书P90页图表。
生物高中必修2第七章第二节《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教学设计
生物高中必修2第七章第二节《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教学设计《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遗传与进化》(人教版)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第二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的第三部分知识。
本节主要包括共同进化、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和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等知识点。
学情分析关于“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内容的教学,可以学生自学为基础,教师提出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师生共同归纳总结的方式推进教学过程。
使学生理解共同进化的含义,无机环境的变化、无机环境的复杂化和多样化、有性生殖的出现和生态系统结构的复杂化和多样化对生物多样性形成的作用。
最后组织学生讨论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说明共同进化的概念2、说明生物多样性产生的原因能力目标:通过图片观察和文字阅读,发展学生分析资料、交流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教学活动,学生形成“生物是进化来的”“生物的进化与环境密切相关”的思想观点,树立辨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观。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说明共同进化的概念教学难点:说明共同进化的概念教学方法探究法、讨论法、讲授法等相结合。
教学资源教材、课件教具准备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2、学生准备:上网查阅本节的有关资料,增加一些感性认识。
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 1课时板书设计三、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1、共同进化(1)生物之间的共同进化(2)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共同进化2、生物多样性的形成(1)生物多样性的内容(2)生物多样性形成的进化历程3、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1)核心:自然选择学说中性突变理论(2)发展:中性突变理论和间断平衡学说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1创设情境,导引言: 入新课学生根据生活经从学生已有我们居住的星球是美丽的、丰富验进行猜想的生活经验多彩的,目前已经知道的生物大约有出发,创设 200万种,你知道这些美丽的,丰富情境的生物类型是如何从最简单的类型产生出来的呢,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讨论这一问题一、共同进化分析事例一 (1)生物之动物学家对生活在非洲大草原奥间的共同进兰治河两岸的羚羊进行研究时发现,化东岸的羚羊群的奔跑速度比西岸的羚羊每分钟竟快13米。
中图版必修2 进化与生物多样性 学案
第二章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第一节生物多样性简介第二节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教师用书独具)●课标要求评述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课标解读1.了解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及相互关系。
2.通过探究活动,阐述生物的遗传多样性。
3.了解物种形成的两种方式。
4.了解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原因。
●教学地位本课时是中图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四单元第二章“进化与生物多样性”,包括共同进化、生物多样性形成和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三部分内容。
本节是在学习了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解释物种以上分类类群的的宏观进化历程。
通过化石所记录的生命进化历程,寒武纪生物大爆发、生物大灭绝等重大进化事件,使学生理解物种形成和物种进化的机制。
通过几个典型事例的分析,理解共同进化的两点含义,理解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关系,说明进化理论在不断发展,使学生理解生物进化理论不仅是科学事实,也是科学理论,同时还是一个不断发展的理论。
●教法指导1.以学生自学生物进化的历程为基础,教师提出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师生共同讨论归纳总结的方式推进教学过程。
2.通过资料分析使学生理解共同进化的含义,无机环境的变化,无机环境的复杂化和多样化,有性生殖的出现和生态系统结构的复杂化和多样化对生物多样性形成的作用。
3.通过媒体演示、资料分析,调动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通过观察获得感性认识,再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如寒武纪生物大爆炸,通过深入分析事件特征从而理解生物与地球无机环境的共同进化关系,生物大灭绝对地球上生物多样性形成的意义,培养学生辩证思维方式。
(教师用书独具)●新课导入建议2010年是多灾多难的一年,地震、火山爆发、洪灾、泥石流。
同学们都看过科幻电影《2012》,说到2012人们脑海中不禁浮现的是天崩地裂、山呼海啸的场景。
其实这个场景并不陌生,早在五十亿年前,我们的地球就是这个样子的。
然后多媒体展示图片:原始地球、原始海洋和现在的地球、海洋和草原。
《生物的多样性》教学教案
《生物的多样性》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层次和价值;(2)掌握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及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相关政策。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调查、分析等方法,了解生物多样性的现状;(2)学会运用生物多样性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意识;(2)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念。
二、教学内容1. 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及层次: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2.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直接价值、间接价值、潜在价值3. 生物多样性的现状:全球生物多样性状况、我国生物多样性状况4.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就地保护、迁地保护、利用生物技术保护5. 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政策与法规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层次和价值;(2)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及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相关政策。
2. 教学难点:(1)生物多样性的价值;(2)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及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相关政策。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层次、价值、现状、保护措施及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政策与法规;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生物多样性保护案例,引导学生运用生物多样性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3. 讨论法:组织学生就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性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保护意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生物多样性,激发学习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层次、价值、现状、保护措施及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政策与法规。
3.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生物多样性保护案例,让学生了解生物多样性的实际应用。
4. 讨论:组织学生就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性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保护意识。
六、教学评价1. 知识与技能:评估学生对生物多样性概念、层次和价值的理解,以及对其保护措施的掌握。
2. 过程与方法:评价学生通过观察、调查、分析等方法了解生物多样性现状的能力,以及运用生物多样性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2.1、2生物多样性简介 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课件(中图版必修2)
进化与生物多样性
第一节 生物多样性简介 第二节 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1.阐述生物多样性的概念。 2.识别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说出多样性三个层次之
间的关系。
3.概述生物多样性与生物进化的关系。 4.通过探究活动“温室效应对落叶松种群发展趋势的影 响”,提高学生根据资料信息作出合理判断的能力。
一、生物多样性
早古生代生物 (寒武纪) 进入早古生代,一些大型的古生物相继出现,如三叶虫、鹦鹉螺等。 出现了生命演化史上的第一次繁荣景象。在中国云南澄江发现的寒武纪古 生物是最有代表性的寒武纪生物群.
晚古生代生物 晚古生代泥盆纪生物登陆,蕨类植物、总鳍鱼;石炭纪 裸子植物,到处是绿色的世界,是煤炭形成的主要地质年代; 二叠纪以生物大量灭绝为特征,可能是由于环境的变迁。
通小麦、棉花、甘蔗、香蕉等。
远源杂交实验:
黑麦(2n=14) × 普通小麦(6n=42)
杂种一代4n=(7+21) 秋 染 水 色 仙 体 素 加 处 倍 理 小黑麦8n=56
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的进化历程
化石——埋藏在地层中的古 代生物的遗体、遗迹和遗物,
石化后形成的。
是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的证 据
中生代陆地和海洋中的情况
新 生 代 少 女 化 石 和 复 原 图
三、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
1.生物都生活在一定的生态环境中,不但要受到无机环境 的影响,还要受到其他生物的影响,并与其他生物发生关 联,与其他生物保持相互协调,相互选择,协同进化。
在自然界,一种植物专门由一种昆虫传粉的情形很常见
协同进化(共同进化):
2.物种形成的方式
骤变式的物种形成
(1)渐进式的物种形成 遗传多样性导致物种形成 一个物种的种群生存条件发生变化,它的命运就会发生变 化,也许灭绝,也许进化成为新物种,也许分布的范围会 发生变化,这一切都决定于物种的遗传多样性。即遗传多
高中生物生物多样性教案
高中生物生物多样性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和重要性。
2. 掌握生物多样性的分类和保护方法。
3. 培养学生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和责任感。
教学内容及步骤:一、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讨论什么是生物多样性,为什么生物多样性对人类和地球环境的重要性。
二、讲解生物多样性的概念(10分钟)1. 生物多样性的定义和范围。
2. 生物多样性的种类,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三、生物多样性的分类(15分钟)1. 基因多样性:指同一物种内个体间基因型的差异。
2. 物种多样性:指生物体系中不同物种的数量和种类。
3. 生态系统多样性:指不同生态系统类型和内部生态系统结构。
四、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10分钟)讨论生物多样性对人类和地球环境的重要性,包括生态平衡、资源供给、生态修复和生物科技等方面。
五、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方法(15分钟)1. 保护物种多样性:包括建立自然保护区、开展物种保护计划等。
2. 保护生态系统多样性:包括保护森林、湿地和海洋等不同生态系统。
六、活动与讨论(10分钟)在课堂上讨论什么是每个人可以为保护生物多样性做出的贡献,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实践活动。
七、总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布置相关作业,鼓励学生进一步了解和关注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问题。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和保护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培养了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责任感。
同时,通过讨论和活动,激发了学生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兴趣和热情。
希望能够进一步扩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关注并积极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活动。
生物:4.2.2《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课件1(中图版必修2)
2.骤变式的物种形成
由于个体的染色体结构变异、染色体加倍 以及远源杂交,再经自然选择而成为新的 物种。 这是一种只经过一、两代就能产生新物种 的方式。由于多倍体一旦形成,它和原来 的物种就发生生殖隔离,因而成了新物种。 多倍体在动物界极少发生,在植物界却相当 普遍,例如普通小麦、棉花、甘蔗、香蕉等。
远源杂交实验:
黑麦(2n=14) X 普通小麦(6n=42)
杂种一代4n=(7+21)
染 秋 色 水 体 仙 加 素 倍
小黑麦8n=56
二 生物都生活在由生物因素和 非生物因素组成的生态因素中
生物都生活在一定的生态环境中,不但要 受到无机环境的影响,还要受到其他生物 的影响,并与其他生物发生关联,保持相 互协调,相互选择,协同进化。
“收割理论”:捕食者往往捕食个体数量多的物 种,这样就会避免出现一种或几种生物在生态 系统中占绝对优势的局面,为其他物种的形成 腾出空间有利于增加物种的多样性。
共同进化的含义1:不同物种间的共同进化
地球形成时原始大气中是没有氧气的,但是 随着光合细菌的出现,使得大气中有了氧气 共同进化的含义2:生物和无机环境间也 存在共同进化。
综上所述:
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 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共同进化.
通过漫长的共同进化过程,地球上不仅出现了 千姿百态的物种,而且形成了多种多样的生态 系统,也就是形成了生物的多样性.
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形成
地球上的所有生物彼此之间有着或远或 近的亲缘关系,都起源于共同的祖先。 在适应不同环境和向不同方向发展的过 程中形成了多彩多姿、千变万化的生物 世界。 实质上,物种形成过程就是生物多样性 增加的过程,随着物种多样性的增加, 生物的分布范围增大,分布的生境类型 增多,从而形成了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教案
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主要涵盖共同进化、生物多样性形成和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等知识点。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共同进化的概念,掌握生物多样性产生的原因。
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动画、图片和文字阅读,培养学生分析资料和交流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形成“生物是进化来的”和“生物的进化与环境密切相关”的思想观点,树立辨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观。
三、教学重点难点:理解共同进化概念和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
四、学情分析:学生对本节内容了解较少,需要教师准备大量素材,让学生了解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
五、教学方法:1.学案导学2.探究法、讨论法、讲授法六、课前准备:1.学生的研究准备:预共同进化和生物多样性形成的知识,了解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
2.教师的教学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课前预学案、课内探究学案和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检查、总结疑惑:检查学生的预情况并了解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教师通过观看XXX演化之旅、未来狂想曲片段,提出问题:“地球上是如何产生如此丰富多彩的生物类型的?” 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进行猜想,创设情境。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教学内容:共同进化1.生物之间的共同进化2.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共同进化分析事例一:动物学家对生活在非洲大草原奥兰治河两岸的羚羊进行研究时发现,东岸的羚羊群的奔跑速度比西岸的羚羊每分钟竟快13米。
为什么差距如此之大?经过观察和科学实验,动物学家终于明白,东岸的羚羊之所以强健,是因为它们附近有一个狼群,生存时时处于危险之中。
思考:1.捕食者的存在对被捕食者有害无益吗?2.你还能举出一些事例吗?实际上,捕食者一般不能将所有的猎物都吃掉,否则自己也无法生存,这就是所谓的“精明的捕食者”策略。
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交流,谈谈“精明捕食者”策略对人类利用生物资源的启示。
生物多样性生物科学教案
生物多样性生物科学教案一、引言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各种生物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了解和保护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持生态平衡、保护自然资源以及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因此,本教案旨在通过生物科学教学,培养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和理解。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和重要性。
2. 引导学生探索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原因和现状。
3.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责任感。
三、教学重点1. 生物多样性的定义和种类。
2. 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原因和现状。
3.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方法和措施。
四、教学内容第一节:生物多样性的定义和种类1. 前置知识回顾:复习生物分类和物种概念。
2. 导入新知:介绍生物多样性的定义和种类,如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3. 讲解与讨论:通过示例和图表解释不同种类生物的具体案例,引发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兴趣。
第二节: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原因和现状1. 导入新知:了解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原因,如进化、自然选择和适应环境。
2. 探究与讨论:学生小组合作,研究各种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分享调查结果,并进行班级讨论。
3. 展示与总结:每个小组展示其调查结果,并通过讨论总结各种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
4. 分析现状:向学生展示当前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和挑战,如栖息地破坏、气候变化和生物非法贸易。
第三节: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方法和措施1. 导入新知:介绍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性,以及国际上的相关保护法律和公约。
2. 探究与讨论:学生小组合作,研究各种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方法和措施,并总结提出自己的观点。
3. 讲解与引导:教师引导学生了解传统知识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作用,引导学生思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责任和行动。
4. 拓展与应用: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自然保护区或相关机构,加深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实践认识。
五、教学方法1. 导入与讨论:通过提问、观察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兴趣。
生物中图版2学案:第四单元第二章第一节生物多样性简介第二节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含解析
第一节生物多样性简介第二节生物多样性的形成1.描述生物多样性的概念。
2.识别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说出三个层次之间的关系。
3.概述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4.探讨生物进化理论与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关系,进一步树立生物进化的观点。
1.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1)遗传多样性.①遗传多样性也称基因多样性,主要是指物种内不同种群和个体间的遗传变异总和。
②遗传多样性包括分子水平、细胞水平、个体水平三个层次的多样性。
③分子水平的多样性主要是指DNA的多样性和蛋白质的多样性;细胞水平的多样性主要是指染色体的多样性;个体水平的多样性主要是指表现型的多样性。
(2)物种多样性。
①物种的多样性用一个区域的物种种类的丰富程度和分布特征来衡量。
②物种的多样性和种群大小的关系:如果一些物种的种群过大,该地域物种多样性可能减少.③生物多样性最直观的表现为物种的多样性。
④造成物种多样性减少的原因:人口的压力、栖息地的破坏、环境污染。
思考:导致物种多样性锐减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提示:生物生存环境的改变和破坏。
(3)生态系统多样性。
①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指生物圈内的生境、生物群落和生态过程的多样化,以及生态系统内生境差异和生态过程的多样性。
②生境多样性是生物群落多样性甚至整个生物多样性的基本条件.2.生物多样性三个层次之间的关系遗传多样性导致了物种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又与多种多样的生境构成了生态系统多样性。
3.一个物种的种群生存条件发生变化,那么这个种群将如何变化?(1)可能灭绝.(2)可能成为新物种。
(3)可能分布范围发生变化。
思考:人们评价一个地区生态环境是否良好的指标是什么?提示:该地区物种的丰富度。
4.物种形成的方式(1)一般是由长期的地理隔离而达到生殖隔离。
(2)不需地理隔离,而直接达到生殖隔离,如:由于①染色体结构变异;②染色体数目加倍;③远缘杂交,再经自然选择而成为新的物种。
5.举例(1)地雀:长期的地理隔离→生殖隔离。
(2)普通小麦:形成原因是远源杂交和染色体数目加倍。
《生物多样性》教案设计
《生物多样性》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层次和价值。
2. 让学生掌握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和意义。
3.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生物多样性的概念: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2.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直接价值、间接价值、潜在价值。
3.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就地保护、迁地保护、法律法规保护、公众教育。
4. 生物多样性的意义:维持生态平衡、促进生态系统的稳定、提供人类生活所需资源。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层次、价值、保护措施和意义。
难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和意义。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层次、价值、保护措施和意义。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生物多样性保护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保护措施的实际应用。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就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和意义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生物多样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层次、价值、保护措施和意义。
3.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生物多样性保护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保护措施的实际应用。
4. 讨论:组织学生就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和意义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意义和学生的责任。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准确地描述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层次和价值。
2. 学生能理解并阐述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和意义。
3. 学生能积极参与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七、教学资源:1. 图片或视频素材:展示不同生物种类、生态系统等,以直观的方式呈现生物多样性。
2. 案例资料:收集典型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案例,供学生分析和讨论。
3. 教材或参考书:提供有关生物多样性的基础知识,供学生查阅和参考。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层次和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说明生物多样性产生的原因
2.能力目标:
通过图片观察和文字阅读,发展学生分析资料、交流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教学活动,学生形成“生物是进化来的”“生物的进化与环境密切相关”的思想观点,树立辨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观。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说明生物多样性产生的原因
三、板书设计
1、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1)生物多样性的内容
(2)生物多样性形成的进化历程
2、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
(1)核心:自然选择学说中性突变理论
(2)发展:中性突变理论和间断平衡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