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高中数学基础知识归纳和常用公式及结论
高中数学公式及知识点总结大全(精华版)
高中数学公式及知识点总结大全(精华版)在高中数学学习中,掌握数学公式和知识点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为大家总结高中数学中常用的公式和知识点,旨在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学习和掌握数学知识,提高数学成绩。
一、基础知识点总结1. 直线与平面几何- 直线的方程:一般式、点斜式、两点式等- 直线与角的关系:平行线、垂直线等- 圆的性质:圆的方程、弧长、面积等2. 集合与不等关系- 集合的运算:并集、交集、差集等- 不等关系的性质:大于、小于、等于等3. 函数- 函数的性质:奇函数、偶函数、单调性等- 常用函数:一次函数、二次函数、指数函数等- 函数的图像及性质:拐点、极值点等二、常用公式总结1. 代数式与因式分解- (a+b)² = a²+2ab+b²- (a-b)² = a²-2ab+b²- a²-b² = (a+b)(a-b)2. 几何与三角函数- 三角函数基本关系:sin²θ+cos²θ=1- 角平分线定理:直角三角形中,垂直边上的高等于斜边上的高3. 二次函数与方程- 一元二次方程:ax²+bx+c=0- 二次函数顶点坐标:(-b/2a, -Δ/4a)三、高中数学实例应用1. 解析几何- 坐标系、直线、圆等的相关性质- 平面图形的运用: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等2. 统计与概率- 统计学基本概念:均值、方差、标准差等- 概率论基础知识:样本空间、事件的概率等通过本文的数学公式及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广大高中同学更深入地了解数学知识,提高学习成绩。
数学虽然有一定的难度,但只要勤奋学习、不断总结经验,相信大家一定能够在数学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祝各位同学学习进步,取得优异成绩!。
高中数学知识点全总结(7篇)
高中数学知识点全总结(7篇)必背公式篇一1、一元二次方程的解-b+√(b2-4ac)/2a-b-√(b2-4ac)/2a根与系数的关系x1+x2=-b/ax1x2=c/a注:韦达定理判别式b2-4a=0注:方程有相等的两实根b2-4ac>0注: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个实根b2-4ac0抛物线标准方程y2=2pxy2=-2px2=2pyx2=-2py直棱柱侧面积S=cxh斜棱柱侧面积S=c'xh正棱锥侧面积S=1/2cxh'正棱台侧面积S=1/2(c+c')h'圆台侧面积S=1/2(c+c')l=pi(R+r)l球的表面积S=4pixr2圆柱侧面积S=cxh=2pixh圆锥侧面积S=1/2xcxl=pixrxl弧长公式l=axra是圆心角的弧度数r>0扇形面积公式s=1/2xlxr锥体体积公式V=1/3xSxH圆锥体体积公式V=1/3xpixr2h斜棱柱体积V=S'L注:其中,S'是直截面面积,L是侧棱长柱体体积公式V=sxh圆柱体V=pixr2h3、图形周长、面积、体积公式长方形的周长=(长+宽)某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某4长方形的面积=长某宽正方形的面积=边长某边长三角形的面积已知三角形底a,高h,则S=ah/2已知三角形三边a,b,c,半周长p,则S=√[p(p-a)(p-b)(p-c)](海伦公式)(p=(a+b+c)/2)和:(a+b+c)x(a+b-c)x1/4已知三角形两边a,b,这两边夹角C,则S=absinC/2设三角形三边分别为a、b、c,内切圆半径为r则三角形面积=(a+b+c)r/2设三角形三边分别为a、b、c,外接圆半径为r则三角形面积=abc/4r常用的三角函数公式两角和公式sin(A+B)=sinAcosB+cosAsinB sin(A-B)=sinAcosB-sinBcosAcos(A+B)=cosAcosB-sinAsinB cos(A-B)=cosAcosB+sinAsinBtan(A+B)=(tanA+tanB)/(1-tanAta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ctg(A+B)=(ctgActgB-1)/(ctgB+ctgA) ctg(A-B)=(ctgActgB+1)/(ctgB-ctgA)倍角公式tan2A=2tanA/(1-tan2A) ctg2A=(ctg2A-1)/2ctgacos2a=cos2a-sin2a=2cos2a-1=1-2sin2a半角公式sin(A/2)=√((1-cosA)/2) sin(A/2)=-√((1-cosA)/2)cos(A/2)=√((1+cosA)/2) cos(A/2)=-√((1+cosA)/2)tan(A/2)=√((1-cosA)/((1+cosA)) tan(A/2)=-√((1-cosA)/((1+cosA))ctg(A/2)=√((1+cosA)/((1-cosA)) ctg(A/2)=-√((1+cosA)/((1-cosA))和差化积2sinAcosB=sin(A+B)+sin(A-B) 2cosAsinB=sin(A+B)-sin(A-B)2cosAcosB=cos(A+B)-sin(A-B) -2sinAsinB=cos(A+B)-cos(A-B)sinA+sinB=2sin((A+B)/2)cos((A-B)/2 cosA+cosB=2cos((A+B)/2)sin((A-B)/2)tanA+tanB=sin(A+B)/cosAcosB tanA-tanB=sin(A-B)/cosAcosBctgA+ctgBsin(A+B)/sinAsinB -ctgA+ctgBsin(A+B)/sinAsinB 高中复习数学方法篇二1.多动脑思考2.强化自己学习训练要是想学好高中数学,必须做的一件事就是做大量的题,数学不一定好,因袭要提高解题的效率,做题的目的在于检查你学的知识,方法是否掌握得很好。
高中知识点 高中数学常用公式及常用结论
1.元素与集合的关系U x A x C A ∈⇔∉,U x C A x A ∈⇔∉.2.德摩根公式();()U U U U U U C A B C A C B C A B C A C B == .3.包含关系A B A A B B =⇔= U U A B C B C A ⇔⊆⇔⊆U A C B ⇔=Φ U C A B R⇔= 4.容斥原理()()card A B cardA cardB card A B =+- ()()card A B C cardA cardB cardC card A B =++- ()()()()card A B card B C card C A card A B C ---+ .5.集合12{,,,}n a a a 的子集个数共有2n个;真子集有2n –1个;非空子集有2n–1个;非空的真子集有2n–2个.6.二次函数的解析式的三种形式(1)一般式2()(0)f x ax bx c a =++≠;(2)顶点式2()()(0)f x a x h k a =-+≠;(3)零点式12()()()(0)f x a x x x x a =--≠.7.解连不等式()N f x M <<常有以下转化形式()N f x M <<⇔[()][()]0f x M f x N --<⇔|()|22M N M Nf x +--<⇔()0()f x N M f x ->-⇔11()f x N M N>--.8.方程0)(=x f 在),(21k k 上有且只有一个实根,与0)()(21<k f k f 不等价,前者是后者的一个必要而不是充分条件.特别地,方程)0(02≠=++a c bx ax 有且只有一个实根在),(21k k 内,等价于0)()(21<k f k f ,或0)(1=k f 且22211k k a bk +<-<,或0)(2=k f 且22122k abk k <-<+.9.闭区间上的二次函数的最值二次函数)0()(2≠++=a c bx ax x f 在闭区间[]q p ,上的最值只能在abx 2-=处及区间的两端点处取得,具体如下:(1)当a>0时,若[]q p abx ,2∈-=,则{}min max max ()(),()(),()2bf x f f x f p f q a=-=;[]q p abx ,2∉-=,{}max max ()(),()f x f p f q =,{}min min ()(),()f x f p f q =.(2)当a<0时,若[]q p abx ,2∈-=,则{}min ()min (),()f x f p f q =,若[]q p abx ,2∉-=,则{}max ()max (),()f x f p f q =,{}min ()min (),()f x f p f q =.10.一元二次方程的实根分布依据:若()()0f m f n <,则方程0)(=x f 在区间(,)m n 内至少有一个实根.设q px x x f ++=2)(,则(1)方程0)(=x f 在区间),(+∞m 内有根的充要条件为0)(=m f 或2402p q p m ⎧-≥⎪⎨->⎪⎩;(2)方程0)(=x f 在区间(,)m n 内有根的充要条件为()()0f m f n <或2()0()0402f m f n p q p m n >⎧⎪>⎪⎪⎨-≥⎪⎪<-<⎪⎩或()0()0f m af n =⎧⎨>⎩或()0()0f n af m =⎧⎨>⎩;(3)方程0)(=x f 在区间(,)n -∞内有根的充要条件为()0f m <或2402p q p m ⎧-≥⎪⎨-<⎪⎩.11.定区间上含参数的二次不等式恒成立的条件依据(1)在给定区间),(+∞-∞的子区间L (形如[]βα,,(]β,∞-,[)+∞,α不同)上含参数的二次不等式(,)0f x t ≥(t 为参数)恒成立的充要条件是min (,)0()f x t x L ≥∉.(2)在给定区间),(+∞-∞的子区间上含参数的二次不等式(,)0f x t ≥(t 为参数)恒成立的充要条件是(,)0()man f x t x L ≤∉.(3)0)(24>++=c bx ax x f 恒成立的充要条件是000a b c ≥⎧⎪≥⎨⎪>⎩或2040a b ac <⎧⎨-<⎩.12.真值表pq非pp或qp且q真真假真真真假假真假假真真真假假假真假假13.常见结论的否定形式原结论反设词原结论反设词是不是至少有一个一个也没有都是不都是至多有一个至少有两个大于不大于至少有n 个至多有(1n -)个小于不小于至多有n 个至少有(1n +)个对所有x ,成立存在某x ,不成立p 或q p ⌝且q⌝对任何x ,存在某x ,不成立成立p 且q p ⌝或q⌝14.四种命题的相互关系原命题互逆逆命题若p则q若q则p互互互为为互否否逆逆否否否命题逆否命题若非p则非q互逆若非q则非p15.充要条件(1)充分条件:若p q ⇒,则p 是q 充分条件.(2)必要条件:若q p ⇒,则p 是q 必要条件.(3)充要条件:若p q ⇒,且q p ⇒,则p 是q 充要条件.注:如果甲是乙的充分条件,则乙是甲的必要条件;反之亦然.16.函数的单调性(1)设[]2121,,x x b a x x ≠∈⋅那么[]1212()()()0x x f x f x -->⇔[]b a x f x x x f x f ,)(0)()(2121在⇔>--上是增函数;[]1212()()()0x x f x f x --<⇔[]b a x f x x x f x f ,)(0)()(2121在⇔<--上是减函数.(2)设函数)(x f y =在某个区间内可导,如果0)(>'x f ,则)(x f 为增函数;如果0)(<'x f ,则)(x f 为减函数.17.如果函数)(x f 和)(x g 都是减函数,则在公共定义域内,和函数)()(x g x f +也是减函数;如果函数)(u f y =和)(x g u =在其对应的定义域上都是减函数,则复合函数)]([x g f y =是增函数.18.奇偶函数的图象特征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偶函数的图象关于y 轴对称;反过来,如果一个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那么这个函数是奇函数;如果一个函数的图象关于y 轴对称,那么这个函数是偶函数.19.若函数)(x f y =是偶函数,则)()(a x f a x f --=+;若函数)(a x f y +=是偶函数,则)()(a x f a x f +-=+.20.对于函数)(x f y =(R x ∈),)()(x b f a x f -=+恒成立,则函数)(x f 的对称轴是函数2b a x +=;两个函数)(a x f y +=与)(x b f y -=的图象关于直线2ba x +=对称.21.若)()(a x f x f +--=,则函数)(x f y =的图象关于点)0,2(a对称;若)()(a x f x f +-=,则函数)(x f y =为周期为a 2的周期函数.22.多项式函数110()n n n n P x a x a x a --=+++ 的奇偶性多项式函数()P x 是奇函数⇔()P x 的偶次项(即奇数项)的系数全为零.多项式函数()P x 是偶函数⇔()P x 的奇次项(即偶数项)的系数全为零.23.函数()y f x =的图象的对称性(1)函数()y f x =的图象关于直线x a =对称()()f a x f a x ⇔+=-(2)()f a x f x ⇔-=.(2)函数()y f x =的图象关于直线2a bx +=对称()()f a mx f b mx ⇔+=-()()f a b mx f mx ⇔+-=.24.两个函数图象的对称性(1)函数()y f x =与函数()y f x =-的图象关于直线0x =(即y 轴)对称.(2)函数()y f mx a =-与函数()y f b mx =-的图象关于直线2a bx m+=对称.(3)函数)(x f y =和)(1x fy -=的图象关于直线y=x 对称.25.若将函数)(x f y =的图象右移a 、上移b 个单位,得到函数b a x f y +-=)(的图象;若将曲线0),(=y x f 的图象右移a 、上移b 个单位,得到曲线0),(=--b y a x f 的图象.26.互为反函数的两个函数的关系a b f b a f =⇔=-)()(1.27.若函数)(b kx f y +=存在反函数,则其反函数为])([11b x f ky -=-,并不是)([1b kx fy +=-,而函数)([1b kx fy +=-是])([1b x f ky -=的反函数.28.几个常见的函数方程(1)正比例函数()f x cx =,()()(),(1)f x y f x f y f c +=+=.(2)指数函数()xf x a =,()()(),(1)0f x y f x f y f a +==≠.(3)对数函数()log a f x x =,()()(),()1(0,1)f xy f x f y f a a a =+=>≠.(4)幂函数()f x x α=,'()()(),(1)f xy f x f y f α==.(5)余弦函数()cos f x x =,正弦函数()sin g x x =,()()()()()f x y f x f y g x g y -=+,()(0)1,lim1x g x f x→==.29.几个函数方程的周期(约定a>0)(1))()(a x f x f +=,则)(x f 的周期T=a;(2)0)()(=+=a x f x f ,或)0)(()(1)(≠=+x f x f a x f ,或1()()f x a f x +=-(()0)f x ≠,或[]1(),(()0,1)2f x a f x +=+∈,则)(x f 的周期T=2a;(3))0)(()(11)(≠+-=x f a x f x f ,则)(x f 的周期T=3a;(4))()(1)()()(212121x f x f x f x f x x f -+=+且1212()1(()()1,0||2)f a f x f x x x a =⋅≠<-<,则)(x f 的周期T=4a;(5)()()(2)(3)(4)f x f x a f x a f x a f x a +++++++()()(2)(3)(4)f x f x a f x a f x a f x a =++++,则)(x f 的周期T=5a;(6))()()(a x f x f a x f +-=+,则)(x f 的周期T=6a.30.分数指数幂(1)m n a =(0,,a m n N *>∈,且1n >).(2)1m nm naa-=(0,,a m n N *>∈,且1n >).31.根式的性质(1)n a =.(2)当na =;当n,0||,0a a a a a ≥⎧==⎨-<⎩.32.有理指数幂的运算性质(1)(0,,)r s r s a a a a r s Q +⋅=>∈.(2)()(0,,)r s rs a a a r s Q =>∈.(3)()(0,0,)rr rab a b a b r Q =>>∈.注:若a>0,p 是一个无理数,则a p表示一个确定的实数.上述有理指数幂的运算性质,对于无理数指数幂都适用.33.指数式与对数式的互化式log b a N b a N =⇔=(0,1,0)a a N >≠>.34.对数的换底公式log log log m a m NN a=(0a >,且1a ≠,0m >,且1m ≠,0N >).推论log log m na a nb b m =(0a >,且1a >,,0m n >,且1m ≠,1n ≠,0N >).35.对数的四则运算法则若a>0,a≠1,M>0,N>0,则(1)log ()log log a a a MN M N =+;(2)log log log aa a MM N N =-;(3)log log ()na a M n M n R =∈.36.设函数)0)((log )(2≠++=a c bx ax x f m ,记ac b 42-=∆.若)(x f 的定义域为R ,则0>a ,且0<∆;若)(x f 的值域为R ,则0>a ,且0≥∆.对于0=a 的情形,需要单独检验.37.对数换底不等式及其推广若0a >,0b >,0x >,1x a ≠,则函数log ()ax y bx =(1)当a b >时,在1(0,)a 和1(,)a +∞上log ()ax y bx =为增函数.,(2)当a b <时,在1(0,a 和1(,)a+∞上log ()ax y bx =为减函数.推论:设1n m >>,0p >,0a >,且1a ≠,则(1)log ()log m p m n p n ++<.(2)2log log log 2a a am nm n +<.38.平均增长率的问题如果原来产值的基础数为N,平均增长率为p ,则对于时间x 的总产值y ,有(1)x y N p =+.39.数列的同项公式与前n 项的和的关系11,1,2n n n s n a s s n -=⎧=⎨-≥⎩(数列{}n a 的前n 项的和为12n n s a a a =+++ ).40.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11(1)()n a a n d dn a d n N =+-=+-∈;其前n 项和公式为1()2n n n a a s +=1(1)2n n na d -=+211()22d n a d n =+-.41.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1*11()n nn a a a q q n N q-==⋅∈;其前n 项的和公式为11(1),11,1n n a q q s qna q ⎧-≠⎪=-⎨⎪=⎩或11,11,1n n a a qq q s na q -⎧≠⎪-=⎨⎪=⎩.42.等比差数列{}n a :11,(0)n n a qa d a b q +=+=≠的通项公式为1(1),1(),11n n n b n d q a bq d b q d q q -+-=⎧⎪=+--⎨≠⎪-⎩;其前n 项和公式为(1),(1)1(,(1)111n n nb n n d q s d q db n q q q q +-=⎧⎪=-⎨-+≠⎪---⎩.43.分期付款(按揭贷款)每次还款(1)(1)1nnab b x b +=+-元(贷款a 元,n 次还清,每期利率为b ).44.常见三角不等式(1)若(0,)2x π∈,则sin tan x x x <<.(2)若(0,)2x π∈,则1sin cos x x <+≤(3)|sin ||cos |1x x +≥.45.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22sin cos 1θθ+=,tan θ=θθcos sin ,tan 1cot θθ⋅=.46.正弦、余弦的诱导公式212(1)sin ,sin()2(1)s ,nn n co απαα-⎧-⎪+=⎨⎪-⎩212(1)s ,s()2(1)sin ,n n co n co απαα+⎧-⎪+=⎨⎪-⎩47.和角与差角公式sin()sin cos cos sin αβαβαβ±=±;cos()cos cos sin sin αβαβαβ±= ;tan tan tan()1tan tan αβαβαβ±±=.22sin()sin()sin sin αβαβαβ+-=-(平方正弦公式);22cos()cos()cos sin αβαβαβ+-=-.sin cos a b αα+=)αϕ+(辅助角ϕ所在象限由点(,)a b 的象限决定,tan baϕ=).48.二倍角公式sin 2sin cos ααα=.2222cos 2cos sin 2cos 112sin ααααα=-=-=-.22tan tan 21tan ααα=-.49.三倍角公式3sin 33sin 4sin 4sin sin()sin()33ππθθθθθθ=-=-+.3cos34cos 3cos 4cos cos()cos()33ππθθθθθθ=-=-+.323tan tan tan 3tan tan()tan()13tan 33θθππθθθθθ-==-+-.50.三角函数的周期公式函数sin()y x ωϕ=+,x∈R 及函数cos()y x ωϕ=+,x∈R(A,ω,ϕ为常数,且A≠0,ω>0)的周期2T πω=;函数tan()y x ωϕ=+,,2x k k Z ππ≠+∈(A,ω,ϕ为常数,且A ≠0,ω>0)的周期T πω=.51.正弦定理(n 为偶数)(n 为奇数)(n 为偶数)(n 为奇数)2sin sin sin a b cR A B C===.52.余弦定理2222cos a b c bc A =+-;2222cos b c a ca B =+-;2222cos c a b ab C =+-.53.面积定理(1)111222a b c S ah bh ch ===(a b c h h h 、、分别表示a、b、c 边上的高).(2)111sin sin sin 222S ab C bc A ca B ===.(3)OAB S ∆=54.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在△ABC 中,有()A B C C A B ππ++=⇔=-+222C A B π+⇔=-222()C A B π⇔=-+.55.简单的三角方程的通解sin (1)arcsin (,||1)k x a x k a k Z a π=⇔=+-∈≤.s 2arccos (,||1)co x a x k a k Z a π=⇔=±∈≤.tan arctan (,)x a x k a k Z a R π=⇒=+∈∈.特别地,有sin sin (1)()k k k Z αβαπβ=⇔=+-∈.s cos 2()co k k Z αβαπβ=⇔=±∈.tan tan ()k k Z αβαπβ=⇒=+∈.56.最简单的三角不等式及其解集sin (||1)(2arcsin ,2arcsin ),x a a x k a k a k Z πππ>≤⇔∈++-∈.sin (||1)(2arcsin ,2arcsin ),x a a x k a k a k Z πππ<≤⇔∈--+∈.cos (||1)(2arccos ,2arccos ),x a a x k a k a k Z ππ>≤⇔∈-+∈.cos (||1)(2arccos ,22arccos ),x a a x k a k a k Z πππ<≤⇔∈++-∈.tan ()(arctan ,2x a a R x k a k k Z πππ>∈⇒∈++∈.tan ()(,arctan ),2x a a R x k k a k Z πππ<∈⇒∈-+∈.57.实数与向量的积的运算律设λ、μ为实数,那么(1)结合律:λ(μa )=(λμ)a ;(2)第一分配律:(λ+μ)a =λa +μa;(3)第二分配律:λ(a +b )=λa +λb .58.向量的数量积的运算律:(1)a ·b=b ·a (交换律);(2)(λa )·b=λ(a ·b)=λa ·b =a ·(λb );(3)(a +b)·c=a ·c +b ·c.59.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如果e 1、e 2是同一平面内的两个不共线向量,那么对于这一平面内的任一向量,有且只有一对实数λ1、λ2,使得a=λ1e 1+λ2e 2.不共线的向量e 1、e 2叫做表示这一平面内所有向量的一组基底.60.向量平行的坐标表示设a =11(,)x y ,b =22(,)x y ,且b ≠0,则a b(b ≠0)12210x y x y ⇔-=.53.a 与b 的数量积(或内积)a ·b =|a ||b |cosθ.61.a ·b 的几何意义数量积a ·b 等于a 的长度|a |与b 在a 的方向上的投影|b |cos θ的乘积.62.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1)设a =11(,)x y ,b =22(,)x y ,则a+b=1212(,)x x y y ++.(2)设a =11(,)x y ,b =22(,)x y ,则a-b=1212(,)x x y y --.(3)设A 11(,)x y ,B 22(,)x y ,则2121(,)AB OB OA x x y y =-=--.(4)设a =(,),x y R λ∈,则λa=(,)x y λλ.(5)设a =11(,)x y ,b =22(,)x y ,则a ·b=1212()x x y y +.63.两向量的夹角公式cos θ=(a =11(,)x y ,b =22(,)x y ).64.平面两点间的距离公式,A B d=||AB ==11(,)x y ,B 22(,)x y ).65.向量的平行与垂直设a =11(,)x y ,b =22(,)x y ,且b ≠0,则A ||b ⇔b =λa 12210x y x y ⇔-=.a ⊥b(a ≠0)⇔a ·b=012120x x y y ⇔+=.66.线段的定比分公式设111(,)P x y ,222(,)P x y ,(,)P x y 是线段12PP 的分点,λ是实数,且12PPPP λ=,则121211x x x y y y λλλλ+⎧=⎪⎪+⎨+⎪=⎪+⎩⇔121OP OP OP λλ+=+ ⇔12(1)OP tOP t OP =+- (11t λ=+).67.三角形的重心坐标公式△ABC 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11A(x ,y )、22B(x ,y )、33C(x ,y ),则△ABC 的重心的坐标是123123(,33x x x y y y G ++++.68.点的平移公式''''x x h x x h y y k y y k⎧⎧=+=-⎪⎪⇔⎨⎨=+=-⎪⎪⎩⎩''OP OP PP ⇔=+ .注:图形F 上的任意一点P(x,y)在平移后图形'F 上的对应点为'''(,)P x y ,且'PP的坐标为(,)h k .69.“按向量平移”的几个结论(1)点(,)P x y 按向量a =(,)h k 平移后得到点'(,)P x h y k ++.(2)函数()y f x =的图象C 按向量a =(,)h k 平移后得到图象'C ,则'C 的函数解析式为()y f x h k =-+.(3)图象'C 按向量a =(,)h k 平移后得到图象C ,若C 的解析式()y f x =,则'C 的函数解析式为()y f x h k =+-.(4)曲线C :(,)0f x y =按向量a =(,)h k 平移后得到图象'C ,则'C 的方程为(,)0f x h y k --=.(5)向量m =(,)x y 按向量a =(,)h k 平移后得到的向量仍然为m =(,)x y .70.三角形五“心”向量形式的充要条件设O 为ABC ∆所在平面上一点,角,,A B C 所对边长分别为,,a b c ,则(1)O 为ABC ∆的外心222OA OB OC ⇔== .(2)O 为ABC ∆的重心0OA OB OC ⇔++=.(3)O 为ABC ∆的垂心OA OB OB OC OC OA ⇔⋅=⋅=⋅.(4)O 为ABC ∆的内心0aOA bOB cOC ⇔++=.(5)O 为ABC ∆的A ∠的旁心aOA bOB cOC ⇔=+.71.常用不等式:(1),a b R ∈⇒222a b ab +≥(当且仅当a=b 时取“=”号).(2),a b R +∈⇒2a b+≥(当且仅当a=b 时取“=”号).(3)3333(0,0,0).a b c abc a b c ++≥>>>(4)柯西不等式22222()()(),,,,.a b c d ac bd a b c d R ++≥+∈(5)b a b a b a +≤+≤-.72.极值定理已知y x ,都是正数,则有(1)若积xy 是定值p ,则当y x =时和y x +有最小值p 2;(2)若和y x +是定值s ,则当y x =时积xy 有最大值241s .推广已知R y x ∈,,则有xy y x y x 2)()(22+-=+(1)若积xy 是定值,则当||y x -最大时,||y x +最大;当||y x -最小时,||y x +最小.(2)若和||y x +是定值,则当||y x -最大时,||xy 最小;当||y x -最小时,||xy 最大.73.一元二次不等式20(0)ax bx c ++><或2(0,40)a b ac ≠∆=->,如果a 与2ax bx c ++同号,则其解集在两根之外;如果a 与2ax bx c ++异号,则其解集在两根之间.简言之:同号两根之外,异号两根之间.121212()()0()x x x x x x x x x <<⇔--<<;121212,()()0()x x x x x x x x x x <>⇔--><或.74.含有绝对值的不等式当a>0时,有22x a x a a x a <⇔<⇔-<<.22x a x a x a >⇔>⇔>或x a <-.75.无理不等式()0()0()()f xg xf xg x≥⎧⎪>⇔≥⎨⎪>⎩.2()0()0()()0()0()[()]f xf xg x g xg xf xg x≥⎧≥⎧⎪>⇔≥⎨⎨<⎩⎪>⎩或.2()0()()0()[()]f xg x g xf xg x≥⎧⎪<⇔>⎨⎪<⎩.76.指数不等式与对数不等式(1)当1a>时,()()()()f xg xa a f x g x>⇔>;()0log()log()()0()()a af xf xg x g xf xg x>⎧⎪>⇔>⎨⎪>⎩.(2)当01a<<时,()()()()f xg xa a f x g x>⇔<;()0log()log()()0()()a af xf xg x g xf xg x>⎧⎪>⇔>⎨⎪<⎩77.斜率公式2121y ykx x-=-(111(,)P x y、222(,)P x y).78.直线的五种方程(1)点斜式11()y y k x x-=-(直线l过点111(,)P x y,且斜率为k).(2)斜截式y kx b=+(b为直线l在y轴上的截距).(3)两点式112121y y x xy y x x--=--(12y y≠)(111(,)P x y、222(,)P x y(12x x≠)).(4)截距式1x ya b+=(a b、分别为直线的横、纵截距,0a b≠、)(5)一般式0Ax By C++=(其中A、B不同时为0).79.两条直线的平行和垂直(1)若111:l y k x b=+,222:l y k x b=+①121212||,l l k k b b⇔=≠;②12121l l k k⊥⇔=-.(2)若1111:0l A x B y C++=,2222:0l A x B y C++=,且A1、A2、B1、B2都不为零,①11112222||A B Cl lA B C⇔=≠;②1212120l l A A B B⊥⇔+=;80.夹角公式(1)2121tan ||1k k k k α-=+.(111:l y k x b =+,222:l y k x b =+,121k k ≠-)(2)12211212tan ||A B A B A A B B α-=+.(1111:0l A x B y C ++=,2222:0l A x B y C ++=,12120A A B B +≠).直线12l l ⊥时,直线l 1与l 2的夹角是2π.81.1l 到2l 的角公式(1)2121tan 1k k k k α-=+.(111:l y k x b =+,222:l y k x b =+,121k k ≠-)(2)12211212tan A B A B A A B B α-=+.(1111:0l A x B y C ++=,2222:0l A x B y C ++=,12120A A B B +≠).直线12l l ⊥时,直线l 1到l 2的角是2π.82.四种常用直线系方程(1)定点直线系方程:经过定点000(,)P x y 的直线系方程为00()y y k x x -=-(除直线0x x =),其中k 是待定的系数;经过定点000(,)P x y 的直线系方程为00()()0A x x B y y -+-=,其中,A B 是待定的系数.(2)共点直线系方程:经过两直线1111:0l A x B y C ++=,2222:0l A x B y C ++=的交点的直线系方程为111222()()0A x B y C A x B y C λ+++++=(除2l ),其中λ是待定的系数.(3)平行直线系方程:直线y kx b =+中当斜率k 一定而b 变动时,表示平行直线系方程.与直线0Ax By C ++=平行的直线系方程是0Ax By λ++=(0λ≠),λ是参变量.(4)垂直直线系方程:与直线0Ax By C ++=(A≠0,B≠0)垂直的直线系方程是0Bx Ay λ-+=,λ是参变量.83.点到直线的距离d =(点00(,)P x y ,直线l :0Ax By C ++=).84.0Ax By C ++>或0<所表示的平面区域设直线:0l Ax By C ++=,则0Ax By C ++>或0<所表示的平面区域是:若0B ≠,当B 与Ax By C ++同号时,表示直线l 的上方的区域;当B 与Ax By C ++异号时,表示直线l 的下方的区域.简言之,同号在上,异号在下.若0B =,当A 与Ax By C ++同号时,表示直线l 的右方的区域;当A 与Ax By C ++异号时,表示直线l 的左方的区域.简言之,同号在右,异号在左.85.111222()()0A x B y C A x B y C ++++>或0<所表示的平面区域设曲线111222:()()0C A x B y C A x B y C ++++=(12120A A B B ≠),则111222()()0A x B y C A x B y C ++++>或0<所表示的平面区域是:111222()()0A x B y C A x B y C ++++>所表示的平面区域上下两部分;111222()()0A x B y C A x B y C ++++<所表示的平面区域上下两部分.86.圆的四种方程(1)圆的标准方程222()()x a y b r -+-=.(2)圆的一般方程220x y Dx Ey F ++++=(224D E F +->0).(3)圆的参数方程cos sin x a r y b r θθ=+⎧⎨=+⎩.(4)圆的直径式方程1212()()()()0x x x x y y y y --+--=(圆的直径的端点是11(,)A x y 、22(,)B x y ).87.圆系方程(1)过点11(,)A x y ,22(,)B x y 的圆系方程是1212112112()()()()[()()()()]0x x x x y y y y x x y y y y x x λ--+--+-----=1212()()()()()0x x x x y y y y ax by c λ⇔--+--+++=,其中0ax by c ++=是直线AB 的方程,λ是待定的系数.(2)过直线l :0Ax By C ++=与圆C :220x y Dx Ey F ++++=的交点的圆系方程是22()0x y Dx Ey F Ax By C λ+++++++=,λ是待定的系数.(3)过圆1C :221110x y D x E y F ++++=与圆2C :222220x y D x E y F ++++=的交点的圆系方程是2222111222()0x y D x E y F x y D x E y F λ+++++++++=,λ是待定的系数.88.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点00(,)P x y 与圆222)()(r b y a x =-+-的位置关系有三种若d =d >点在圆外;r ⇔点P 在圆上;d r <⇔点P 在圆内.89.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直线0=++C By Ax 与圆222)()(r b y a x =-+-的位置关系有三种:0<∆⇔⇔>相离r d ;0=∆⇔⇔=相切r d ;0>∆⇔⇔<相交r d .其中22BA CBb Aa d +++=.90.两圆位置关系的判定方法设两圆圆心分别为O 1,O 2,半径分别为r 1,r 2,dO O =21条公切线外离421⇔⇔+>r r d ;条公切线外切321⇔⇔+=r r d ;条公切线相交22121⇔⇔+<<-r r d r r ;条公切线内切121⇔⇔-=r r d ;无公切线内含⇔⇔-<<210r r d .91.圆的切线方程(1)已知圆220x y Dx Ey F ++++=.①若已知切点00(,)x y 在圆上,则切线只有一条,其方程是0000()()022D x xE y y x x y yF ++++++=.当00(,)x y 圆外时,0000()()022D x x E y y x x y y F ++++++=表示过两个切点的切点弦方程.②过圆外一点的切线方程可设为00()y y k x x -=-,再利用相切条件求k,这时必有两条切线,注意不要漏掉平行于y 轴的切线.③斜率为k 的切线方程可设为y kx b =+,再利用相切条件求b,必有两条切线.(2)已知圆222x y r +=.①过圆上的000(,)P x y 点的切线方程为200x x y y r +=;②斜率为k 的圆的切线方程为y kx =±.92.椭圆22221(0)x y a b a b +=>>的参数方程是cos sin x a y b θθ=⎧⎨=⎩.93.椭圆22221(0)x y a b a b+=>>焦半径公式(21c a x e PF +=,)(22x ca e PF -=.94.椭圆的的内外部(1)点00(,)P x y 在椭圆22221(0)x y a b a b +=>>的内部2200221x y a b ⇔+<.(2)点00(,)P x y 在椭圆22221(0)x y a b a b+=>>的外部2200221x y a b ⇔+>.95.椭圆的切线方程(1)椭圆22221(0)x y a b a b +=>>上一点00(,)P x y 处的切线方程是00221x x y ya b +=.(2)过椭圆22221(0)x y a b a b+=>>外一点00(,)P x y 所引两条切线的切点弦方程是00221x x y ya b+=.(3)椭圆22221(0)x y a b a b+=>>与直线0Ax By C ++=相切的条件是22222A a B b c +=.96.双曲线22221(0,0)x y a b a b -=>>的焦半径公式21|()|a PF e x c =+,22|()|a PF e x c=-.97.双曲线的内外部(1)点00(,)P x y 在双曲线22221(0,0)x y a b a b -=>>的内部2200221x y a b ⇔->.(2)点00(,)P x y 在双曲线22221(0,0)x y a b a b-=>>的外部2200221x y a b⇔-<.98.双曲线的方程与渐近线方程的关系(1)若双曲线方程为12222=-b y a x ⇒渐近线方程:22220x y a b -=⇔x aby ±=.(2)若渐近线方程为x aby ±=⇔0=±b y a x ⇒双曲线可设为λ=-2222b y a x .(3)若双曲线与12222=-b y a x 有公共渐近线,可设为λ=-2222by a x (0>λ,焦点在x轴上,0<λ,焦点在y 轴上).99.双曲线的切线方程(1)双曲线22221(0,0)x y a b a b-=>>上一点00(,)P x y 处的切线方程是00221x x y y a b -=.(2)过双曲线22221(0,0)x y a b a b-=>>外一点00(,)P x y 所引两条切线的切点弦方程是00221x x y ya b-=.(3)双曲线22221(0,0)x y a b a b-=>>与直线0Ax By C ++=相切的条件是22222A a B b c -=.100.抛物线px y 22=的焦半径公式抛物线22(0)y px p =>焦半径02p CF x =+.过焦点弦长p x x px p x CD ++=+++=212122.101.抛物线px y 22=上的动点可设为P ),2(2y py 或或)2,2(2pt pt P P (,)x y ,其中22y px = .102.二次函数2224(24b ac b y ax bx c a x a a-=++=++(0)a ≠的图象是抛物线:(1)顶点坐标为24(,)24b ac b a a --;(2)焦点的坐标为241(,)24b ac b a a-+-;(3)准线方程是2414ac b y a--=.103.抛物线的内外部(1)点00(,)P x y 在抛物线22(0)y px p =>的内部22(0)y px p ⇔<>.点00(,)P x y 在抛物线22(0)y px p =>的外部22(0)y px p ⇔>>.(2)点00(,)P x y 在抛物线22(0)y px p =->的内部22(0)y px p ⇔<->.点00(,)P x y 在抛物线22(0)y px p =->的外部22(0)y px p ⇔>->.(3)点00(,)P x y 在抛物线22(0)x py p =>的内部22(0)x py p ⇔<>.点00(,)P x y 在抛物线22(0)x py p =>的外部22(0)x py p ⇔>>.(4)点00(,)P x y 在抛物线22(0)x py p =>的内部22(0)x py p ⇔<>.点00(,)P x y 在抛物线22(0)x py p =->的外部22(0)x py p ⇔>->.104.抛物线的切线方程(1)抛物线px y 22=上一点00(,)P x y 处的切线方程是00()y y p x x =+.(2)过抛物线px y 22=外一点00(,)P x y 所引两条切线的切点弦方程是00()y y p x x =+.(3)抛物线22(0)y px p =>与直线0Ax By C ++=相切的条件是22pB AC =.105.两个常见的曲线系方程(1)过曲线1(,)0f x y =,2(,)0f x y =的交点的曲线系方程是12(,)(,)0f x y f x y λ+=(λ为参数).(2)共焦点的有心圆锥曲线系方程22221x y a k b k+=--,其中22max{,}k a b <.当22min{,}k a b >时,表示椭圆;当2222min{,}max{,}a b k a b <<时,表示双曲线.106.直线与圆锥曲线相交的弦长公式AB =1212||||AB x x y y ==-=-(弦端点A ),(),,(2211y xB y x ,由方程⎩⎨⎧=+=0)y ,x (F b kx y 消去y 得到02=++c bx ax ,0∆>,α为直线AB 的倾斜角,k 为直线的斜率).107.圆锥曲线的两类对称问题(1)曲线(,)0F x y =关于点00(,)P x y 成中心对称的曲线是00(2-,2)0F x x y y -=.(2)曲线(,)0F x y =关于直线0Ax By C ++=成轴对称的曲线是22222()2()(,0A Ax By C B Ax By C F x y A B A B++++--=++.108.“四线”一方程对于一般的二次曲线220Ax Bxy Cy Dx Ey F +++++=,用0x x 代2x ,用0y y 代2y ,用002x y xy +代xy ,用02x x +代x ,用02y y +代y 即得方程0000000222x y xy x x y yAx x B Cy y D E F ++++⋅++⋅+⋅+=,曲线的切线,切点弦,中点弦,弦中点方程均是此方程得到.109.证明直线与直线的平行的思考途径(1)转化为判定共面二直线无交点;(2)转化为二直线同与第三条直线平行;(3)转化为线面平行;(4)转化为线面垂直;(5)转化为面面平行.110.证明直线与平面的平行的思考途径(1)转化为直线与平面无公共点;(2)转化为线线平行;(3)转化为面面平行.111.证明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思考途径(1)转化为判定二平面无公共点;(2)转化为线面平行;(3)转化为线面垂直.112.证明直线与直线的垂直的思考途径(1)转化为相交垂直;(2)转化为线面垂直;(3)转化为线与另一线的射影垂直;(4)转化为线与形成射影的斜线垂直.113.证明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思考途径(1)转化为该直线与平面内任一直线垂直;(2)转化为该直线与平面内相交二直线垂直;(3)转化为该直线与平面的一条垂线平行;(4)转化为该直线垂直于另一个平行平面;(5)转化为该直线与两个垂直平面的交线垂直.114.证明平面与平面的垂直的思考途径(1)转化为判断二面角是直二面角;(2)转化为线面垂直.115.空间向量的加法与数乘向量运算的运算律(1)加法交换律:a +b =b +a .(2)加法结合律:(a +b )+c =a +(b +c ).(3)数乘分配律:λ(a +b )=λa +λb .116.平面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向空间的推广始点相同且不在同一个平面内的三个向量之和,等于以这三个向量为棱的平行六面体的以公共始点为始点的对角线所表示的向量.117.共线向量定理对空间任意两个向量a 、b (b ≠0),a ∥b ⇔存在实数λ使a =λb .P A B 、、三点共线⇔||AP AB ⇔AP t AB = ⇔(1)OP t OA tOB =-+.||AB CD ⇔AB 、CD共线且AB CD 、不共线⇔AB tCD = 且AB CD 、不共线.118.共面向量定理向量p 与两个不共线的向量a 、b 共面的⇔存在实数对,x y ,使p ax by =+.推论空间一点P 位于平面MAB 内的⇔存在有序实数对,x y ,使MP xMA yMB =+,或对空间任一定点O,有序实数对,x y ,使OP OM xMA yMB =++.119.对空间任一点O 和不共线的三点A 、B 、C ,满足OP xOA yOB zOC =++(x y z k ++=),则当1k =时,对于空间任一点O ,总有P、A、B、C 四点共面;当1k ≠时,若O ∈平面ABC,则P、A、B、C 四点共面;若O ∉平面ABC,则P、A、B、C 四点不共面.C A B 、、、D 四点共面⇔AD 与AB 、AC 共面⇔AD x AB y AC =+⇔(1)OD x y OA xOB yOC =--++(O ∉平面ABC).120.空间向量基本定理如果三个向量a 、b 、c 不共面,那么对空间任一向量p ,存在一个唯一的有序实数组x,y,z,使p =x a +y b +z c .推论设O、A、B、C 是不共面的四点,则对空间任一点P,都存在唯一的三个有序实数x,y,z,使OP xOA yOB zOC =++.121.射影公式已知向量AB =a 和轴l ,e 是l 上与l 同方向的单位向量.作A 点在l 上的射影'A ,作B点在l 上的射影'B ,则''||cos A B AB = 〈a ,e 〉=a ·e122.向量的直角坐标运算设a =123(,,)a a a ,b =123(,,)b b b 则(1)a +b =112233(,,)a b a b a b +++;(2)a -b =112233(,,)a b a b a b ---;(3)λa =123(,,)a a a λλλ(λ∈R);(4)a ·b =112233a b a b a b ++;123.设A 111(,,)x y z ,B 222(,,)x y z ,则AB OB OA =-=212121(,,)x x y y z z ---.124.空间的线线平行或垂直设111(,,)a x y z =r ,222(,,)b x y z =r,则a b r r P ⇔(0)a b b λ=≠r r r r ⇔121212x x y y z zλλλ=⎧⎪=⎨⎪=⎩;a b ⊥r r ⇔0a b ⋅=r r⇔1212120x x y y z z ++=.125.夹角公式设a =123(,,)a a a ,b =123(,,)b b b ,则cos〈a ,b.推论2222222112233123123()()()a b a b a b a a a b b b ++≤++++,此即三维柯西不等式.126.四面体的对棱所成的角四面体ABCD 中,AC 与BD 所成的角为θ,则2222|()()|cos 2AB CD BC DA AC BDθ+-+=⋅.127.异面直线所成角cos |cos ,|a b θ=r r=||||||a b a b ⋅=⋅r rr r (其中θ(090θ<≤oo)为异面直线a b ,所成角,,a b r分别表示异面直线a b ,的方向向量)128.直线AB 与平面所成角sin ||||AB m arc AB m β⋅=(m为平面α的法向量).129.若ABC ∆所在平面若β与过若AB 的平面α成的角θ,另两边AC ,BC 与平面α成的角分别是1θ、2θ,A B 、为ABC ∆的两个内角,则2222212sin sin (sin sin )sin A B θθθ+=+.特别地,当90ACB ∠=时,有22212sin sin sin θθθ+=.130.若ABC ∆所在平面若β与过若AB 的平面α成的角θ,另两边AC ,BC 与平面α成的角分别是1θ、2θ,''A B 、为ABO ∆的两个内角,则222'2'212tan tan (sin sin )tan A B θθθ+=+.特别地,当90AOB ∠=时,有22212sin sin sin θθθ+=.131.二面角l αβ--的平面角cos||||m n arc m n θ⋅= 或cos ||||m narc m n π⋅-(m ,n 为平面α,β的法向量).132.三余弦定理设AC 是α内的任一条直线,且BC⊥AC,垂足为C,又设AO 与AB 所成的角为1θ,AB 与AC 所成的角为2θ,AO 与AC 所成的角为θ.则12cos cos cos θθθ=.133.三射线定理若夹在平面角为ϕ的二面角间的线段与二面角的两个半平面所成的角是1θ,2θ,与二面角的棱所成的角是θ,则有22221212sin sin sin sin 2sin sin cos ϕθθθθθϕ=+-;1212||180()θθϕθθ-≤≤-+ (当且仅当90θ= 时等号成立).134.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若A 111(,,)x y z ,B 222(,,)x y z ,则,A B d =||AB = =.135.点Q 到直线l 距离h =(点P 在直线l 上,直线l 的方向向量a =PA ,向量b =PQ ).136.异面直线间的距离||||CD n d n ⋅=(12,l l 是两异面直线,其公垂向量为n ,C D 、分别是12,l l 上任一点,d 为12,l l 间的距离).137.点B 到平面α的距离||||AB n d n ⋅=(n 为平面α的法向量,AB 是经过面α的一条斜线,A α∈).138.异面直线上两点距离公式d =.d =d =('E AA F ϕ=--).(两条异面直线a、b 所成的角为θ,其公垂线段'AA 的长度为h.在直线a、b 上分别取两点E、F,'A E m =,AF n =,EF d =).139.三个向量和的平方公式2222()222a b c a b c a b b c c a ++=+++⋅+⋅+⋅ 2222||||cos ,2||||cos ,2||||cos ,a b c a b a b b c b c c a c a=+++⋅+⋅+⋅ 140.长度为l 的线段在三条两两互相垂直的直线上的射影长分别为123l l l 、、,夹角分别为123θθθ、、,则有2222123l l l l =++222123cos cos cos 1θθθ⇔++=222123sin sin sin 2θθθ⇔++=.(立体几何中长方体对角线长的公式是其特例).141.面积射影定理'cos S S θ=.(平面多边形及其射影的面积分别是S 、'S ,它们所在平面所成锐二面角的为θ).142.斜棱柱的直截面已知斜棱柱的侧棱长是l ,侧面积和体积分别是S 斜棱柱侧和V 斜棱柱,它的直截面的周长和面积分别是1c 和1S ,则①1S c l =斜棱柱侧.②1V S l =斜棱柱.143.作截面的依据三个平面两两相交,有三条交线,则这三条交线交于一点或互相平行.144.棱锥的平行截面的性质如果棱锥被平行于底面的平面所截,那么所得的截面与底面相似,截面面积与底面面积的比等于顶点到截面距离与棱锥高的平方比(对应角相等,对应边对应成比例的多边形是相似多边形,相似多边形面积的比等于对应边的比的平方);相应小棱锥与小棱锥的侧面积的比等于顶点到截面距离与棱锥高的平方比.145.欧拉定理(欧拉公式)2V F E +-=(简单多面体的顶点数V、棱数E 和面数F).(1)E =各面多边形边数和的一半.特别地,若每个面的边数为n 的多边形,则面数F 与棱数E 的关系:12E nF =;(2)若每个顶点引出的棱数为m ,则顶点数V 与棱数E 的关系:12E mV =.146.球的半径是R,则其体积343V R π=,其表面积24S R π=.147.球的组合体(1)球与长方体的组合体:长方体的外接球的直径是长方体的体对角线长.(2)球与正方体的组合体:正方体的内切球的直径是正方体的棱长,正方体的棱切球的直径是正方体的面对角线长,正方体的外接球的直径是正方体的体对角线长.(3)球与正四面体的组合体:棱长为a 的正四面体的内切球的半径为612a ,外接球的半径为64a .148.柱体、锥体的体积13V Sh =柱体(S 是柱体的底面积、h 是柱体的高).13V Sh =锥体(S 是锥体的底面积、h 是锥体的高).149.分类计数原理(加法原理)12n N m m m =+++ .150.分步计数原理(乘法原理)12n N m m m =⨯⨯⨯ .151.排列数公式mnA =)1()1(+--m n n n =!!)(m n n -.(n ,m ∈N *,且m n ≤).注:规定1!0=.152.排列恒等式(1)1(1)m m n nA n m A -=-+;(2)1m m n n n A A n m -=-;(3)11m m n n A nA --=;(4)11n n n n n n nA A A ++=-;(5)11m m m n n n A A mA -+=+.(6)1!22!33!!(1)!1n n n +⋅+⋅++⋅=+- .153.组合数公式m n C =m n m m A A =mm n n n ⨯⨯⨯+-- 21)1()1(=!!!)(m n m n -⋅(n ∈N *,m N ∈,且m n ≤).154.组合数的两个性质(1)m n C =m n n C -;(2)m n C +1-m n C =m n C 1+.注:规定10=n C .155.组合恒等式(1)11mm n n n m C C m --+=;(2)1m m n n n C C n m -=-;(3)11m m n n n C C m --=;(4)∑=n r r n C=n 2;(5)1121++++=++++r n r n r r r r r r C C C C C .(6)n n n r n n n n C C C C C 2210=++++++ .(7)14205312-+++=+++n n n n n n n C C C C C C .(8)1321232-=++++n n n n n n n nC C C C .(9)r n m r n r m n r m n r m C C C C C C C +-=+++0110 .(10)n n n n n n n C C C C C 22222120)()()()(=++++ .156.排列数与组合数的关系m m n nA m C =⋅!.157.单条件排列以下各条的大前提是从n 个元素中取m 个元素的排列.(1)“在位”与“不在位”①某(特)元必在某位有11--m n A 种;②某(特)元不在某位有11---m n m n A A (补集思想)1111---=m n n A A (着眼位置)11111----+=m n m m n A A A (着眼元素)种.(2)紧贴与插空(即相邻与不相邻)①定位紧贴:)(n m k k ≤≤个元在固定位的排列有k m k n k k A A --种.②浮动紧贴:n 个元素的全排列把k 个元排在一起的排法有kk k n k n A A 11+-+-种.注:此类问题常用捆绑法;③插空:两组元素分别有k 、h 个(1+≤h k ),把它们合在一起来作全排列,k 个的一组互不能挨近的所有排列数有k h h h A A 1+种.(3)两组元素各相同的插空m 个大球n 个小球排成一列,小球必分开,问有多少种排法?当1+>m n 时,无解;当1+≤m n 时,有n m n nn m C A A 11++=种排法.(4)两组相同元素的排列:两组元素有m 个和n 个,各组元素分别相同的排列数为n n m C +.158.分配问题(1)(平均分组有归属问题)将相异的m 、n 个物件等分给m 个人,各得n 件,其分配方法数共有m n n n n n n mn n n mn n mn n mn C C C C C N )!()!(22=⋅⋅⋅⋅⋅=-- .(2)(平均分组无归属问题)将相异的m ·n 个物体等分为无记号或无顺序的m 堆,其分配方法数共有m n n n n n n mn n n mn n mn n m mn m C C C C C N )!(!)!(!...22=⋅⋅⋅⋅=--.(3)(非平均分组有归属问题)将相异的) 12m P(P=n +n ++n 个物体分给m 个人,物件必须被分完,分别得到1n ,2n ,…,m n 件,且1n ,2n ,…,m n 这m 个数彼此不相等,则其分配方法数共有!!...!!!!...21211m n n n n p n p n n n m p m C C C N m m =⋅⋅=-.(4)(非完全平均分组有归属问题)将相异的) 12m P(P=n +n ++n 个物体分给m 个人,物件必须被分完,分别得到1n ,2n ,…,m n 件,且1n ,2n ,…,m n 这m 个数中分别有a 、b 、c 、…个相等,则其分配方法数有!...!!!...211c b a m C C C N m m n n n n p n p ⋅⋅=-12!!!!...!(!!!...)m p m n n n a b c =.(5)(非平均分组无归属问题)将相异的) 12m P(P=n +n ++n 个物体分为任意的1n ,2n ,…,m n 件无记号的m 堆,且1n ,2n ,…,m n 这m 个数彼此不相等,则其分配方法数有!!...!!21m n n n p N =.(6)(非完全平均分组无归属问题)将相异的) 12m P(P=n +n ++n 个物体分为任意的1n ,2n ,…,m n 件无记号的m 堆,且1n ,2n ,…,m n 这m 个数中分别有a 、b 、c 、…个相等,则其分配方法数有!...)!!(!!...!!21c b a n n n p N m =.(7)(限定分组有归属问题)将相异的p (2m p n n n = 1+++)个物体分给甲、乙、丙,……等m 个人,物体必须被分完,如果指定甲得1n 件,乙得2n 件,丙得3n 件,…时,则无论1n ,2n ,…,m n 等m 个数是否全相异或不全相异其分配方法数恒有。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及公式大全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及公式大全1、常用数学公式表(1)乘法与因式分解a2-b2=(a+b)(a-b);a3+b3=(a+b)(a2-ab+b2);a3-b3=(a-b)(a2+ab+b2)。
(2)三角不等式|a+b|≤|a|+|b|;|a-b|≤|a|+|b|;|a|≤b-b≤a≤b;|a-b|≥|a|-|b|-|a|≤a≤|a|。
(3)一元二次方程的解:-b+√(b2-4ac)/2a-b-b+√(b2-4ac)/2a。
(4)根与系数的关系:X1+X2=-b/aX1*X2=c/a,注:韦达定理。
(5)判别式1)b2-4a=0,注:方程有相等的两实根。
2)b2-4ac\u003e0,注:方程有一个实根。
3)b2-4ac\u003c0,注:方程有共轭复数根。
2、三角函数公式(1)两角和公式sin(A+B)=sinAcosB+cosAsinB;sin(A-B)=sinAcosB-sinBcosA;cos(A+B)=cosAcosB-sinAsinB;cos(A-B)=cosAcosB+sinAsinB;tan(A+B)=(tanA+tanB)/(1-tanAtanB);tan(A-B)=(tanA-tanB)/(1+tanAtanB);ctg(A+B)=(ctgActgB-1)/(ctgB+ctgA);ctg(A-B)=(ctgActgB+1)/(ctgB-ctgA)。
(2)倍角公式tan2A=2tanA/(1-tan2A);ctg2A=(ctg2A-1)/2ctga;cos2a=cos2a-sin2a=2cos2a-1=1-2sin2a。
(3)半角公式sin(A/2)=√((1-cosA)/2);sin(A/2)=-√((1-cosA)/2);cos(A/2)=√((1+cosA)/2);cos(A/2)=-√((1+cosA)/2);tan(A/2)=√((1-cosA)/((1+cosA));tan(A/2)=-√((1-cosA)/((1+cosA));ctg(A/2)=√((1+cosA)/((1-cosA));ctg(A/2)=-√((1+cosA)/((1-cosA))。
高中数学公式大全(完整版)
155.组合恒等式(1) ;(2) ;(3) ; (4) = ;
73.排列数与组合数的关系 .
74.单条件排列以下各条的大前提是从 个元素中取 个元素的排列.
(1)“在位”与“不在位”
①某(特)元必在某位有 种;②某(特)元不在某位有 (补集思想) (着眼位置) (着眼元素)种.
59共线向量定理
对空间任意两个向量a、b(b≠0),a∥b 存在实数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使a=λb.
三点共线 .
60.向量的直角坐标运算
设a= ,b= 则
(1)a+b= ;(2)a-b= ;(3)λa= (λ∈R);
(4)a·b= ;
61.设A ,B ,则 = .
62.空间的线线平行或垂直
设 , ,则 .
63.夹角公式
(2)若渐近线方程为 双曲线可设为 .
(3)若双曲线与 有公共渐近线,可设为 ( ,焦点在x轴上, ,焦点在y轴上).
55.抛物线 的焦半径公式
抛物线 焦半径 .
过焦点弦长 .
56.直线与圆锥曲线相交的弦长公式 或
(弦端点A ,由方程 消去y得到 , , 为直线 的倾斜角, 为直线的斜率).
57(1)加法交换律:a+b=b+a.(2)加法结合律:(a+b)+c=a+(b+c).(3)数乘分配律:λ(a+b)=λa+λb.
设a= ,b= ,且b 0,则
A||b b=λa .
a b(a 0) a·b=0 .
37.三角形的重心坐标公式
△ABC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 、 、 ,则△ABC的重心的坐标是 .
设 为 所在平面上一点,角 所对边长分别为 ,则
高中数学公式总结与知识点归纳
高中数学公式总结与知识点归纳高中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强、应用性广泛的学科,公式是数学学习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下面是高中数学常用公式总结与知识点归纳。
一、函数与方程1.直线方程:一般式、点斜式、两点式、截距式2.二次函数:顶点式、轴对称式、一般式3.分式函数:定义域、值域、图像性质4.指数函数:指数函数的性质、常用公式5.对数函数:对数函数的性质、常用公式6.幂函数:幂函数的性质、常用公式7.三角函数:正弦、余弦、正切等的定义、性质、常用公式二、数列与数学推理1.数列的概念:通项公式、递推公式、求和公式2.等差数列:常用公式、等差数列的性质3.等比数列:常用公式、等比数列的性质4.递归数列:斐波那契数列、倒数数列等的定义与性质5.数学推理:数学归纳法、逻辑推理等方法三、平面几何与立体几何1.二次曲线: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等的定义、性质、常用公式2.三角形:三角形的性质、重要定理(如海伦公式、三角形内切圆、外接圆性质等)3.圆:圆的定义、性质、弦、弧、切线公式4.立体几何:立体图形的面积与体积计算公式四、概率与统计1.概率:事件的概率计算、事件的并、交、补等运算2.统计:频率、频数、均值、中位数、众数的计算与应用五、解析几何1.点、直线、平面、坐标系等基本概念2.直线的位置关系:平行、垂直、相交等3.抛物线、椭圆、双曲线等的解析方程六、数论与离散数学1.数论基本概念:素数、公倍数、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等2.基本性质:同余、模运算等3.离散数学:排列、组合、概率论等的基本概念与计算公式以上只是高中数学公式和知识点的简单总结与归纳,实际上高中数学知识非常广泛深入,需要详细学习和掌握。
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总结公式与知识点,将其应用于解题,深化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高中数学重点知识点总结与常用公式整理
高中数学重点知识点总结与常用公式整理数学作为一门基础科学,对于高中学生来说,是一门重要的学科。
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掌握一些重点知识点和常用公式。
本文将对高中数学的一些重点知识点进行总结,并整理常用的公式。
一、代数与函数1. 平方差公式:(a + b)^2 = a^2 + 2ab + b^2(a - b)^2 = a^2 - 2ab + b^22. 二次根式化简:√(ab) = √a × √b√(a^2 + b^2) 通常化简成√a^2 + √b^2 = a + b3. 一元二次方程的求解公式:对于方程ax^2 + bx + c = 0,有:x = (-b ± √(b^2 - 4ac)) / 2a4. 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sin^2θ + cos^2θ = 1tanθ = sinθ / cosθcotθ = 1 / tanθsecθ = 1 / cosθcosecθ = 1 / sinθ二、数列与数学归纳法1.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a_n = a_1 + (n - 1)d2. 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a_n = a_1 × r^(n - 1)3.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S_n = n/2 × (a_1 + a_n)4.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S_n = a_1 × (1 - r^n) / (1 - r)三、平面几何1. 三角形的内角和公式:α + β + γ = 180°2. 三角形的面积公式:S = 1/2 × a × hS = √[s(s - a)(s - b)(s - c)] (海伦公式)3. 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a^2 + b^2 = c^24. 三角形余弦定理:a^2 = b^2 + c^2 - 2bc × cosα5. 三角形正弦定理:a/sinα = b/sinβ = c/sinγ6.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切线斜率 = 圆上点的斜率7. 长方形的性质:对角线相等,且相互垂直四、立体几何1. 立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 V = a^3S = 6a^22. 圆柱的体积和表面积:V = πr^2hS = 2πrh + 2πr^23. 圆锥的体积和表面积:V = 1/3πr^2hS = πr (l + r)4. 球的体积和表面积:V = 4/3πr^3S = 4πr^2五、概率与统计1. 基本概率公式:P(A) = 所求事件A的可能性数 / 总的可能性数2. 随机事件的相互关系:交集:A∩B并集:A∪B互斥事件:A∩B = ∅3. 正态分布:标准正态分布:μ = 0,σ = 1一般正态分布:μ为平均值,σ为标准差4. 统计指标:平均数: (x1 + x2 + ... + xn) / n中位数:将一组数据从小到大排列后的中间值众数:数据集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值极差: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方差:各个数据与平均数之差的平方和的平均数标准差:方差的平方根通过对以上重点知识点和常用公式的整理,我们可以更加方便地应用数学工具解决实际问题。
高考数学知识点总结及公式大全(实用)
高考数学知识点总结及公式大全(实用)高考数学必备公式1、函数的单调性(1)设x1、x2[a,b],x1x2那么f(x1)f(x2)0f(x)在[a,b]上是增函数;f(x1)f(x2)0f(x)在[a,b]上是减函数.(2)设函数yf(x)在某个区间内可导,若f(x)0,则f(x)为增函数;若f(x)0,则f(x)为减函数.2、函数的奇偶性对于定义域内任意的x,都有f(-x)=f(x),则f(x)是偶函数; 对于定义域内任意的x,都有f(x)f(x),则f(x)是奇函数。
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偶函数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
3、判别式b2-4ac=0 注: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根b2-4acgt;0 注:方程有两个不等的实根b2-4aclt;0 注:方程没有实根,有共轭复数根4、两角和公式sin(A+B)=sinAcosB+cosAsinB sin(A-B)=sinAcosB-sinBcosAcos(A+B)=cosAcosB-sinAsinB cos(A-B)=cosAcosB+sinAsinBtan(A+B)=(tanA+tanB)/(1-tanAta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ctg(A+B)=(ctgActgB-1)/(ctgB+ctgA) ctg(A-B)=(ctgActgB+1)/(ctgB-ctgA)5、倍角公式tan2A=2tanA/(1-tan2A) ctg2A=(ctg2A-1)/2ctgacos2a=cos2a-sin2a=2cos2a-1=1-2sin2a6、抛物线1、抛物线:y=ax__+bx+c就是y等于ax的平方加上bx再加上c。
agt;0时,抛物线开口向上;alt;0时抛物线开口向下;c=0时抛物线经过原点;b=0时抛物线对称轴为y轴。
2、顶点式y=a(x+h)__+k就是y等于a乘以(x+h)的平方+k,-h是顶点坐标的x,k是顶点坐标的y,一般用于求最大值与最小值。
数学高考知识点及公式总结
数学高考知识点及公式总结在高中数学的学习过程中,我们需要掌握各种各样的知识点和公式。
这些知识点和公式是我们高考备考的重要基础,也是我们在数学考试中的得分点。
下面,我们就来总结一下数学高考中常见的知识点和公式,希望对大家备考有所帮助。
一、代数与函数1. 方程与不等式- 一元二次方程:$ax^2 + bx + c = 0$- 二次函数图像的特征:顶点、对称轴、开口方向- 一元二次不等式:$ax^2 + bx + c > 0$ 或 $< 0$ 的解集2. 数列与数列极限- 等差数列通项公式:$a_n = a_1 + (n-1)d$- 等比数列通项公式:$a_n = a_1 \cdot q^{n-1}$- 递推关系与通项公式的转化- 数列极限的概念与计算3. 函数与图像- 一次函数:$y = kx + b$- 二次函数:$y = ax^2 + bx + c$- 指数函数:$y = a^x\ (a > 0,\ a \neq 1)$- 对数函数:$y = \log_a{x}\ (a > 0,\ a \neq 1)$- 三角函数: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等二、平面几何1. 图形的性质- 四边形性质:平行四边形、矩形、正方形、菱形等- 三角形性质: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 圆的性质:圆的周长、面积、弦长、弧长等2. 相似与全等- 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条件-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条件3. 向量与坐标- 向量的基本运算:加法、减法、数乘- 向量的模、平行、垂直等概念- 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点与向量的关系三、空间几何1. 空间图形的性质- 空间几何体:球、圆柱、圆锥、棱柱、棱锥等- 空间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2. 空间直角坐标系- 空间直角坐标系的建立与应用- 斜率与二维、三维直线的关系3. 空间平面与直线- 空间平面的方程与性质- 空间直线的方程与性质四、概率与统计1. 随机事件与概率- 随机事件的概念与性质- 概率的基本性质及其计算方法- 排列与组合的概念与计算2. 数据处理与统计- 数据分布的统计指标: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极差等- 统计图表的绘制与分析以上就是数学高考中常见的知识点和公式的总结。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及公式大全完整版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及公式大全完整版一、函数1.函数概念函数是一种基本的数学工具,它是一种特殊的关系,用于将一组输入值映射到唯一的输出值上。
2.函数表示方法函数可以用各种不同的符号表示。
其中最常见的是:f(x)表示函数名为f,它的自变量为x,它的值为f(x)。
y=f(x)也表示函数名为f,它的自变量为x,它的值为y。
3.常见函数类型及其特征函数有各种不同的类型,包括:线性函数:y=kx+b,其中k和b是常数。
二次函数:y=ax²+bx+c,其中a、b和c是常数。
指数函数:y=aⁿ,其中a是常数,n是自变量。
对数函数:y=logaⁿ,其中a是常数,n是自变量。
三角函数:包括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和正切函数。
常数函数:f(x)=c,其中c是常数。
二、微积分1.导数导数是微积分的一个基本概念,它表示函数在某点的切线的斜率。
导数可以用极限的形式来定义:f’(x) = lim h→0 [f(x+h) - f(x)] / h其中,f’(x)表示函数f在点x处的导数,h是一个无穷小,表示x的变化量。
2.微分微分是导数的一种形式化表示。
如果f(x)是一个可导函数,那么它的微分可以用以下符号表示:dy/dx = f’(x)dx其中,dy/dx表示函数f在点x处的微分,dx是x的变化量。
3.积分积分是微积分的另一个基本概念,它代表了一个函数下方面积的大小。
积分可以用无限小的长方形面积的方式来定义:∫a^b f(x) dx = lim n→∞ Σ i=1->n [f(xi)∆x]其中,∫代表积分,a和b是积分区间的上下界,f(x)是被积函数,n是区间上长方形的数量,xi是每个长方形的左端点,∆x是区间的步进值。
三、三角学1.基本三角函数三角函数是指正弦、余弦和正切函数。
正弦函数的符号是sin(x),余弦函数的符号是cos(x),正切函数的符号是tan(x)。
2.三角恒等式三角恒等式是一组数学公式,可用于简化三角函数之间的关系。
高考数学所有公式及结论总结大全
高考数学所有公式及结论总结大全高考数学涉及到的公式和结论非常多,无法一一列举。
以下是一些高中数学中较为常用的公式和结论的总结,能够帮助你备考:1.二次方程: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为:ax^2 + bx + c = 0,其中a、b、c为实数,a ≠ 0。
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为:x = (-b ± √(b^2 - 4ac))/2a。
2.一元二次不等式: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可以通过判别式和一次项系数的正负情况确定。
3.三角函数:正弦函数的定义域为实数集R,值域为[-1,1]。
余弦函数的定义域为实数集R,值域为[-1,1]。
正切函数的定义域为{x,x≠(2k+1)π/2,k∈Z},值域为实数集R。
4.平面几何: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两点之间的距离公式为:AB=√((x2-x1)^2+(y2-y1)^2)。
5.空间几何:空间直角坐标系中,两点之间的距离公式为:AB=√((x2-x1)^2+(y2-y1)^2+(z2-z1)^2)。
6.相似三角形:相似三角形的三边成比例,相应的三个角相等。
7.对数运算:loga (x·y) = loga x + loga y。
loga (x/y) = loga x - loga y。
loga (x^k) = k·loga x。
8.复数:复数的表示形式为:z = a + bi,其中a为实部,b为虚部。
两个复数的加减法:(a + bi) ± (c + di) = (a ± c) + (b ±d)i。
两个复数的乘法:(a + bi) · (c + di) = (ac - bd) + (ad +bc)i。
两个复数的除法:(a + bi) ÷ (c + di) = [(ac + bd) ÷ (c^2 +d^2)] + [(bc - ad) ÷ (c^2 + d^2)]i。
9.概率统计:事件A发生的概率:P(A)=n(A)/n(S),其中n(A)为事件A的样本点数,n(S)为样本空间的样本点数。
高考数学知识点总结及公式大全免费
高考数学知识点总结及公式大全免费高考数学重要知识点( 一 ) 导数第一定义设函数 y=f(x) 在点 x0 的某个领域内有定义,当自变量 x 在 x0 处有增量△x(x0+△x 也在该邻域内 ) 时,相应地函数取得增量△y=f(x0+△x)-f(x0); 如果△y 与△x 之比当△x→0 时极限存在,则称函数 y=f(x) 在点 x0 处可导,并称这个极限值为函数 y=f(x) 在点 x0 处的导数记为 f'(x0), 即导数第一定义( 二 ) 导数第二定义设函数 y=f(x) 在点 x0 的某个领域内有定义,当自变量 x 在 x0 处有变化△x(x-x0 也在该邻域内 ) 时,相应地函数变化△y=f(x)-f(x0); 如果△y 与△x 之比当△x→0 时极限存在,则称函数 y=f(x) 在点 x0 处可导,并称这个极限值为函数 y=f(x) 在点 x0 处的导数记为 f'(x0), 即导数第二定义( 三 ) 导函数与导数如果函数 y=f(x) 在开区间 I 内每一点都可导,就称函数 f(x) 在区间 I 内可导。
这时函数 y=f(x) 对于区间 I 内的每一个确定的 x 值,都对应着一个确定的导数,这就构成一个新的函数,称这个函数为原来函数 y=f(x) 的导函数,记作y',f'(x),dy/dx,df(x)/dx 。
导函数简称导数。
( 四 ) 单调性及其应用1. 利用导数研究多项式函数单调性的一般步骤(1) 求 f ¢ (x)(2) 确定 f ¢ (x) 在 (a , b) 内符号 (3) 若 f ¢ (x)0 在 (a , b) 上恒成立,则 f(x) 在 (a , b) 上是增函数 ; 若 f ¢ (x)0 在 (a , b) 上恒成立,则f(x) 在 (a , b) 上是减函数2. 用导数求多项式函数单调区间的一般步骤(1) 求 f ¢ (x)(2)f ¢ (x)0 的解集与定义域的交集的对应区间为增区间 ;f ¢ (x)0 的解集与定义域的交集的对应区间为减区间全国卷高考数学知识点必修一: 1 、集合与函数的概念 ( 这部分知识抽象,较难理解 )2 、基本的初等函数 ( 指数函数、对数函数 )3 、函数的性质及应用 ( 比较抽象,较难理解 ) 必修二: 1 、立体几何 (1) 、证明:垂直 ( 多考查面面垂直 ) 、平行 (2) 、求解:主要是夹角问题,包括线面角和面面角这部分知识是高一学生的难点,比如:一个角实际上是一个锐角,但是在图中显示的钝角等等一些问题,需要学生的立体意识较强。
高中数学常用公式及知识点总结
高中数学常用公式及知识点总结一、代数与函数1. 一次函数:y = kx + b,其中k为斜率,b为截距。
2. 二次函数:y = ax^2 + bx + c,其中a、b、c为常数,a≠0。
3. 三角函数:常见的三角函数有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和正切函数。
4. 幂函数:y = x^n,其中n为常数。
5. 对数函数:y = loga(x),其中a为底数,x为真数。
6. 复数:形式为a+bi,其中a为实部,b为虚部,i为虚数单位。
7. 不等式:常见的不等式有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二次不等式和绝对值不等式。
二、几何与图形1. 平面几何基本公式:包括点、线、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如点到直线的距离、直线的斜率等。
2. 三角形:包括三角形的周长、面积、勾股定理等。
3. 圆:包括圆的周长、面积、弧长、扇形面积等。
4.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包括相交、相切、相离等情况。
5. 空间几何基本公式:包括空间点、直线、平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如点到平面的距离、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等。
6. 立体几何:包括长方体、正方体、棱柱、棱锥、球体等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公式。
三、概率与统计1. 概率:包括事件、样本空间、概率的计算公式,如加法原理、乘法原理等。
2. 离散型随机变量:包括随机变量的期望、方差等。
3. 连续型随机变量:包括随机变量的概率密度函数、累积分布函数等。
4. 统计:包括样本、总体、统计量、抽样等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如均值、标准差、相关系数等。
四、数列与数学归纳法1. 等差数列:包括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等。
2. 等比数列:包括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等。
3. 数学归纳法:包括数学归纳法的基本思想和应用。
五、数论与整除性质1. 质数与合数:质数只能被1和自身整除,合数能被除了1和自身之外的数整除。
2. 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最大公因数是两个或多个整数共有的因数中最大的一个,最小公倍数是能被两个或多个整数整除的最小的一个数。
高考数学公式总结大全
高考数学公式总结大全数学在高考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而数学公式更是考试中必不可少的部分。
掌握好数学公式,对于高考取得好成绩至关重要。
因此,我将在这里为大家总结一些高考数学中常用的公式,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备战高考。
一、代数部分。
1. 二次函数的顶点坐标公式:对于二次函数y=ax^2+bx+c,其顶点坐标为,(-b/2a, -Δ/4a),其中Δ=b^2-4ac。
2. 二次方程求根公式:对于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其根的公式为,x1,2=(-b±√Δ)/2a,其中Δ=b^2-4ac。
3. 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对于等差数列an=a1+(n-1)d,其前n项和Sn=(a1+an)n/2。
4. 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对于等比数列an=a1q^(n-1),其前n项和Sn=a1(1-q^n)/(1-q)。
5. 二项式定理:(a+b)^n = C0n a^n + C1n a^(n-1)b + C2n a^(n-2)b^2 + ... + Cnn b^n。
二、几何部分。
1. 直角三角形斜边长公式:对于直角三角形,斜边长c的计算公式为,c=√(a^2+b^2)。
2. 圆的面积和周长公式:圆的面积公式为,S=πr^2,周长公式为,C=2πr。
3. 三角形面积公式:对于三角形,其面积S可以通过海伦公式计算,S=√[p(p-a)(p-b)(p-c)],其中p为半周长,a、b、c为三边长。
4. 直线斜率公式:直线斜率的计算公式为,k=(y2-y1)/(x2-x1)。
5. 圆锥、圆柱、圆球体积公式:圆锥体积V=1/3πr^2h,圆柱体积V=πr^2h,圆球体积V=4/3πr^3。
三、概率与统计部分。
1. 事件的概率公式:对于事件A发生的概率P(A)的计算公式为,P(A)=n/N,其中n为A发生的次数,N为总次数。
2. 期望值公式:对于随机变量X的期望值E(X)的计算公式为,E(X)=∑(xP(x)),即所有可能取值的乘积再求和。
高中数学知识点要点梳理及常用公式总结
高中数学知识点要点梳理及常用公式总结在高中阶段,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占据了学生学习的重要位置。
高中数学知识点繁多,公式众多,对于学生来说有时候难免会感到困惑。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高中数学知识,我将在本文中对高中数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要点梳理,并对常用公式进行总结。
1. 代数与函数1.1 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是高中数学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其标准形式为:ax^2 + bx + c = 0。
常用公式包括求根公式、判别式等。
1.2 函数与方程:函数是数学中的重要概念,常见的函数有一次函数、二次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等。
要熟练掌握各种函数的性质、图像和变形。
2. 三角函数2.1 基本概念:三角函数是高中数学中另一个重要的内容,包括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等。
要熟悉三角函数的定义、性质和图像。
2.2 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熟悉三角函数之间的基本关系,如正弦、余弦、正切之间的互逆关系、互余关系等。
3. 数列与数学归纳法3.1 数列的定义:了解数列的定义和性质,包括等差数列、等比数列、斐波那契数列等,并能够求解数列的通项公式。
3.2 数列的求和:熟练掌握数列的求和方法,包括等差数列求和、等比数列求和等。
3.3 数学归纳法:数学归纳法是证明数学命题的一种重要方法,要熟悉数学归纳法的基本思想和应用。
4. 导数与微分4.1 导数定义:导数是微积分的基本概念,要理解导数的定义和几何意义,熟悉常见函数的导数公式。
4.2 微分与微分中值定理:熟悉微分的定义及其性质,掌握微分中值定理的应用方法。
5. 不等式与极限5.1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熟悉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包括加减法、乘除法等,了解常见不等式的求解方法。
5.2 极限概念与性质:了解极限的定义和性质,掌握常见函数的极限运算法则。
6. 统计与概率6.1 统计基本概念:了解统计的基本概念,包括样本、总体、频数等,熟悉统计的常用方法。
6.2 概率基本概念:了解概率的基本概念,包括试验、样本空间、事件等,并掌握常见概率计算方法。
高中数学公式及知识点总结大全
高中数学公式及知识点总结大全高中数学是一门基础性强的科目,学好高中数学对于通识科学和深入学习其他专业课程都有很大帮助。
下面将为大家总结高中数学中的常用公式和知识点。
一、函数1、基本函数公式:①y=kx:直线函数,其中k为斜率,x为自变量,y为因变量。
②y=x²:二次函数,开口朝上,开口为a。
③y=-x²:二次函数,开口朝下,开口为-a。
④y=√x:开口朝上的平方根函数,变化率最大的点为(0,0)。
⑤y=-√x:开口朝下的平方根函数,没有定义域对应值为负数。
⑥y=a⁽ˣ⁾:指数函数,a>0且a≠1,a>1开口朝上,0<a<1开口朝下,变化率最大的点为(0,1)。
⑦y=logₐx:对数函数,a>0且a≠1,其中a称为底数,x称为实参,y称为虚参,定义域为x>0,变化速率最大的点为(1,0)。
2、函数的性质:①奇偶性:对于函数f(x),若f(-x)=f(x),则称f(x)为偶函数;若f(-x)=-f(x),则称f(x)为奇函数。
二次函数和正弦、余弦函数平移后仍为自身即线对称的,即偶函数。
②单调性:单调递增指自变量增大时,因变量也增大,反之为单调递减。
③最值点:函数图像上最高点和最低点,即最大值和最小值,由函数的导数为0时得到。
④零点:函数值为0的点。
⑤导数:函数在一点的切线斜率,表示为y=Δy/Δx,y'=f⁽x⁾表示x变化一单位,函数值变化的速率。
二、三角函数1、基本定义:弧度制:弧长等于半径的一部分。
三角函数:正弦、余弦、正切、余切、正割、余割2、基本公式:①正弦函数:y=Asin(Bx+C)+D②余弦函数:y=Acos(Bx+C)+D③正切函数:y=Atan(Bx+C)+D3、三角函数的运算:①和差化积公式:sin(a±b)=sinacosb±cosasinb,cos(a±b)=cosacosb-正bsinasinb②积化和差公式:sinacosb=1/2[cos(a-b)+cos(a+b)],sinasinb=1/2[cos(a-b)-cos(a+b)],cosacosb=1/2[cos(a+b)+cos(a-b)],sinacosb=1/2[sin(a+b)+sin(a-b)]4、三角函数的图像:正弦函数的图像为一条周期为$2π$的连续的曲线,最大值为1,最小值为-1;余弦函数也是周期为$2π$的连续曲线,最大值为1,最小值为-1;正切函数为无界函数,当$x=kπ-1/2π(k∈Z)$时,函数值不存在。
高中数学知识点和常用公式
1.正弦余弦常用公式sin(-a)=-sin(a) cos(-a)=cos(a) sin(π2-a)=cos(a)cos(π2-a)=sin(a) sin(π2+a)=cos(a) cos(π2+a)=-sin(a)sin(π-a)=sin(a) cos(π-a)=-cos(a) sin(π+a)=-sin(a)cos(π+a)=-cos(a)2.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sin(a+b)=sin(a)cos(b)+cos(α)sin(b)cos(a+b)=cos(a)cos(b)-sin(a)sin(b)sin(a-b)=sin(a)cos(b)-cos(a)sin(b)cos(a-b)=cos(a)cos(b)+sin(a)sin(b)tan(a+b)=tan(a)+tan(b)1-tan(a)tan(b)tan(a-b)=tan(a)-tan(b)1+tan(a)tan(b)3.和差化积公式sin(a)+sin(b)=2sin(a+b2)cos(a-b2)sin(a)−sin(b)=2cos(a+b2)sin(a-b2)cos(a)+cos(b)=2cos(a+b2)cos(a-b2)cos(a)-cos(b)=-2sin(a+b2)sin(a-b2)4.二倍角公式sin(2a)=2sin(a)cos(b)cos(2a)=cos2(a)-sin2(a)=2cos2(a)-1=1-2sin2(a )5.半角公式sin2(a2)=1-cos(a)2cos2(a2)=1+cos(a)2tan(a2)=1-cos(a)sin(a)=sina1+cos(a)6.万能公式sin(a)=2tan(a2)1+tan2(a2)cos(a)=1-tan2(a2)1+tan2(a2)tan(a)=2tan(a2)1-tan2(a2)7.其它公式(推导出来的)a⋅sin(a)+b⋅cos(a)=a2+b2sin(a+c) 其中tan(c)=baa⋅sin(a)+b⋅cos(a)=a2+b2cos(a-c) 其中tan(c)=ab1+sin(a)=(sin(a2)+cos(a2))21-sin(a)=(sin(a2)-cos(a2))2 乘法与因式分解a^2-b^2=(a+b)(a-b)a^3+b^3=(a+b)(a^2-ab+b^2) •a^3-b^3=(a-b(a^2+ab+b^2)三角不等式|a+b|≤|a|+|b| |a-b|≤|a|+|b| |a|≤b<=>-b≤a≤b |a-b|≥|a|-|b| -|a|≤a≤|a|一元二次方程的解-b+√(b^2-4ac)/2a -b-√(b^2-4ac)/2a根与系数的关系X1+X2=-b/a X1*X2=c/a 注:韦达定理判别式b^2-4ac=0 注: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根b^2-4ac>0 注:方程有两个不等的实根b^2-4ac<0 注:方程没有实根,有共轭复数根三角函数公式两角和公式sin(A+B)=sinAcosB+cosAsinBsin(A-B)=sinAcosB-sinBcosAcos(A+B)=cosAcosB-sinAsinBcos(A-B)=cosAcosB+sinAsinBtan(A+B)=(tanA+tanB)/(1-tanAtanB)tan(A-B)=(tanA-tanB)/(1+tanAtanB)cot(A+B)=(cotAcotB-1)/(cotB+cotA)cot(A-B)=(cotAcotB+1)/(cotB-cotA)倍角公式tan2A=2tanA/[1-(tanA)^2]cos2a=(cosa)^2-(sina)^2=2(cosa)^2-1=1-2(sina)^2半角公式sin(A/2)=√((1-cosA)/2)sin(A/2)=-√((1-cosA)/2)cos(A/2)=√((1+cosA)/2)cos(A/2)=-√((1+cosA)/2)tan(A/2)=√((1-cosA)/((1+cosA))tan(A/2)=-√((1-cosA)/((1+cosA))cot(A/2)=√((1+cosA)/((1-cosA))cot(A/2)=-√((1+cosA)/((1-cosA))和差化积2sinAcosB=sin(A+B)+sin(A-B)2cosAsinB=sin(A+B)-sin(A-B) )2cosAcosB=cos(A+B)-sin(A-B)-2sinAsinB=cos(A+B)-cos(A-B)sinA+sinB=2sin((A+B)/2)cos((A-B)/2cosA+cosB=2cos((A+B)/2)sin((A-B)/2)tanA+tanB=sin(A+B)/cosAcosB某些数列前n项和1+2+3+4+5+6+7+8+9+…+n=n(n+1)/21+3+5+7+9+11+13+15+…+(2n-1)=n2 -2+4+6+8+10+12+14+…+(2n)=n(n+1) 51^2+2^2+3^2+4^2+5^2+6^2+7^2+8^2+…+n ^2=n(n+1)(2n+1)/61^3+2^3+3^3+4^3+5^3+6^3+…n^3=n2(n+1) 2/41*2+2*3+3*4+4*5+5*6+6*7+…+n(n+1)=n(n +1)(n+2)/3正弦定理a/sinA=b/sinB=c/sinC=2R 注:其中R 表示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余弦定理b^2=a^2+c^2-2accosB 注:角B 是边a和边c的夹角圆的标准方程(x-a)^2+(y-b)^2=^r2 注:(a,b)是圆心坐标圆的一般方程x^2+y^2+Dx+Ey+F=0 注:D^2+E^2-4F>0抛物线标准方程y^2=2px y^2=-2px x^2=2py x^2=-2py直棱柱侧面积S=c*h 斜棱柱侧面积S=c'*h正棱锥侧面积S=1/2c*h' 正棱台侧面积S=1/2(c+c')h'圆台侧面积S=1/2(c+c')l=pi(R+r)l 球的表面积S=4pi*r2圆柱侧面积S=c*h=2pi*h 圆锥侧面积S=1/2*c*l=pi*r*l弧长公式l=a*r a是圆心角的弧度数r >0 扇形面积公式s=1/2*l*r锥体体积公式V=1/3*S*H 圆锥体体积公式V=1/3*pi*r2h斜棱柱体积V=S'L 注:其中,S'是直截面面积,L是侧棱长柱体体积公式V=s*h 圆柱体V=pi*r2h常用导出公式1.y=c(c为常数) y'=02.y=x^n y'=nx^(n-1)3.y=a^x y'=a^xlnay=e^x y'=e^x4.y=logax y'=logae/xy=lnx y'=1/x5.y=sinx y'=cosx6.y=cosx y'=-sinx7.y=tanx y'=1/cos^2x8.y=cotx y'=-1/sin^2x9.y=arcsinx y'=1/√1-x^210.y=arccosx y'=-1/√1-x^211.y=arctanx y'=1/1+x^212.y=arccotx y'=-1/1+x^2复数代数形式三角形式a+bi=c+di a=c,b=d(a+bi)+(c+di)=(a+c)+(b+d)i(a+bi)-(c+di)=(a-c)+(b-d)i (a+bi)(c+di )=(ac-bd)+(bc+ad)i a+bi=r(cosθ+isinθ)r1=(cosθ1+isinθ1)•r2(cosθ2+isinθ2)=r1•r2〔cos(θ1+θ2)+isin(θ1+θ2)〕〔r(cosθ+sinθ)〕n=rn(cosnθ+isinnθ)四、不等式1、若n为正奇数,由可推出吗?(能)若n为正偶数呢?(均为非负数时才能)2、同向不等式能相减,相除吗(不能)能相加吗?(能)能相乘吗?(能,但有条件)3、两个正数的均值不等式是:三个正数的均值不等式是:n个正数的均值不等式是:4、两个正数的调和平均数、几何平均数、算术平均数、均方根之间的关系是6、双向不等式是:左边在时取得等号,右边在时取得等号。
高中数学大章节常用公式及知识点总结
高中数学大章节常用公式及知识点总结
在高中数学中,有一些大章节包括了许多常用的公式和重要的知识点。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大章节及其相关的公式和知识点总结:
1. 函数与方程:
- 一次函数:y = kx + b
- 二次函数:y = ax^2 + bx + c
- 指数函数:y = a^x
- 对数函数:y = log_a(x)
- 三角函数:sin, cos, tan
2. 数列与数学归纳法:
- 等差数列:an = a1 + (n - 1)d
- 等比数列:an = a1 * r^(n-1)
- 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
3. 三角函数:
- 基本三角函数关系:sin^2θ+ cos^2θ= 1
- 三角函数的基本性质:周期性、对称性、奇偶性
- 三角函数的和差化积公式、倍角公式、半角公式
4. 解析几何:
- 直线方程:斜截式、点斜式、两点式
- 圆的方程:一般式、标准式、参数方程
- 曲线的方程:椭圆、双曲线、抛物线
5. 导数与微分:
- 导数的定义:f'(x) = lim(h→0) [f(x + h) - f(x)] / h
- 基本求导法则:常数、幂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三角函数、反三角函数
- 微分的定义:dy = f'(x)dx
6. 不等式与线性规划:
- 一元一次不等式:ax + b > 0
- 二元一次不等式:ax + by ≥c
- 线性规划问题的建模与求解
这只是一个简单的总结,实际上高中数学涉及的知识点非常广泛。
每个章节都有更多的公式和知识点需要掌握。
建议你参考教材或课堂笔记来获取更全面的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高中数学基础知识归纳第一部分 集合1、理解集合中元素的意义.....就是解决集合问题的关键:元素就是函数关系中自变量的取值?还就是因变量的取值?还就是曲线上的点?…2 、数形结合....就是解集合问题的常用方法:解题时要尽可能地借助数轴、直角坐标系或韦恩图等工具,将抽象的代数问题具体化、形象化、直观化,然后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解决3、(1)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U x A x C A ∈⇔∉,U x C A x A ∈⇔∉、(2)德摩根公式: ();()U U U U U U C A B C A C B C A B C A C B ==I U U I 、(3)A B A A B B =⇔=I U U U A B C B C A ⇔⊆⇔⊆U A C B ⇔=ΦI U C A B R ⇔=U注意:讨论的时候不要遗忘了φ=A 的情况、(4)集合12{,,,}n a a a L 的子集个数共有2n 个;真子集有2n –1个;非空子集有2n –1个;非空真子集有2n–2个、4.φ就是任何集合的子集,就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第二部分 函数1.映射:注意: ①第一个集合中的元素必须有象;②一对一或多对一、2.函数值域的求法:①分析法 ;②配方法 ;③判别式法 ;④利用函数单调性 ;⑤换元法 ; ⑥利用均值不等式 2222b a b a ab +≤+≤; ⑦利用数形结合或几何意义(斜率、距离、 绝对值的意义等);⑧利用函数有界性(x a 、x sin 、x cos 等);⑨平方法;⑩ 导数法3.复合函数的有关问题:(1)复合函数定义域求法:① 若f(x)的定义域为[a,b ],则复合函数f[g(x)]的定义域由不等式a ≤ g(x) ≤ b 解出② 若f[g(x)]的定义域为[a,b],求 f(x)的定义域,相当于x∈[a,b]时,求g(x)的值域、(2)复合函数单调性的判定:①首先将原函数)]([x g f y =分解为基本函数:内函数)(x g u =与外函数)(u f y =②分别研究内、外函数在各自定义域内的单调性③根据“同性则增,异性则减”来判断原函数在其定义域内的单调性、4.分段函数:值域(最值)、单调性、图象等问题,先分段解决,再下结论。
5.函数的奇偶性:⑴函数的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就是函数具有奇偶性的必要条件....⑵)(x f 就是奇函数)()(x f x f -=-⇔;)(x f 就是偶函数)()(x f x f =-⇔、⑶奇函数)(x f 在0处有定义,则0)0(=f⑷在关于原点对称的单调区间内:奇函数有相同的单调性,偶函数有相反的单调性⑸若所给函数的解析式较为复杂,应先等价变形,再判断其奇偶性6.函数的单调性:⑴单调性的定义:①)(x f 在区间M 上就是增函数,,21M x x ∈∀⇔当21x x <时有12()()f x f x <;②)(x f 在区间M 上就是减函数,,21M x x ∈∀⇔当21x x <时有12()()f x f x >;⑵单调性的判定:①定义法:一般要将式子)()(21x f x f -化为几个因式作积或作商的形式,以利于判断符号;②导数法(见导数部分);③复合函数法;④图像法注:证明单调性主要用定义法与导数法。
7.函数的周期性:(1)周期性的定义:对定义域内的任意x ,若有)()(x f T x f =+ (其中T 为非零常数),则称函数)(x f 为周期函数,T 为它的一个周期。
所有正周期中最小的称为函数的最小正周期。
如没有特别说明,遇到的周期都指最小正周期。
(2)三角函数的周期:①π2:sin ==T x y ;②π2:cos ==T x y ;③π==T x y :tan ; ④||2:)cos(),sin(ωπϕωϕω=+=+=T x A y x A y ;⑤||:tan ωπω==T x y (3)与周期有关的结论: )()(a x f a x f -=+或)0)(()2(>=-a x f a x f ⇒)(x f 的周期为a 28.基本初等函数的图像与性质:㈠、⑴指数函数:)1,0(≠>=a a a y x ;⑵对数函数:)1,0(log ≠>=a a x y a ;⑶幂函数:αx y = ()R ∈α ;⑷正弦函数:x y sin =;⑸余弦函数:x y cos = ;(6)正切函数:x y tan =;⑺一元二次函数:02=++c bx ax (a ≠0);⑻其它常用函数: ① 正比例函数:)0(≠=k kx y ;②反比例函数:)0(≠=k x k y ;③函数)0(>+=a x a x y ㈡、⑴分数指数幂:mn a =1mn mn a a -=(以上0,,a m n N *>∈,且1n >)、⑵、①b N N a a b =⇔=log ; ②()N M MN a a a log log log +=; ③N M N M a a a log log log -=; ④log log m n a a n b b m=、⑶、对数的换底公式:log log log m a m N N a =、对数恒等式:log a N a N =、 9.二次函数:⑴解析式:①一般式:c bx ax x f ++=2)(;②顶点式:k h x a x f +-=2)()(,),(k h 为顶点;③零点式:))(()(21x x x x a x f --= (a ≠0)、⑵二次函数问题解决需考虑的因素:①开口方向;②对称轴;③端点值;④与坐标轴交点;⑤判别式;⑥两根符号。
二次函数c bx ax y ++=2的图象的对称轴方程就是ab x 2-=,顶点坐标就是⎪⎪⎭⎫ ⎝⎛--a b ac a b 4422,。
10.函数图象:⑴图象作法 :①描点法 (特别注意三角函数的五点作图)②图象变换法 ③导数法⑵图象变换:① 平移变换:ⅰ))()(a x f y x f y ±=→=,)0(>a ———左“+”右“-”;ⅱ))0(,)()(>±=→=k k x f y x f y ———上“+”下“-”;② 对称变换:ⅰ))(x f y =−−→−)0,0()(x f y --=;ⅱ))(x f y =−→−=0y )(x f y -=; ⅲ) )(x f y =−→−=0x )(x f y -=; ⅳ))(x f y =−−→−=xy ()x f y =; ③ 翻折变换:ⅰ)|)(|)(x f y x f y =→=———(去左翻右)y 轴右不动,右向左翻()(x f 在y 左侧图象去掉); ⅱ)|)(|)(x f y x f y =→=———(留上翻下)x 轴上不动,下向上翻(|)(x f |在x 下面无图象);11.函数图象(曲线)对称性的证明:(1)证明函数)(x f y =图像的对称性,即证明图像上任意点关于对称中心(对称轴)的对称点仍在图像上;(2)证明函数)(x f y =与)(x g y =图象的对称性,即证明)(x f y =图象上任意点关于对称中心(对称轴)的对称点在)(x g y =的图象上,反之亦然。
注:①曲线C 1:f(x,y)=0关于原点(0,0)的对称曲线C 2方程为:f(-x,-y)=0;曲线C 1:f(x,y)=0关于直线x=0的对称曲线C 2方程为:f(-x, y)=0;曲线C 1:f(x,y)=0关于直线y=0的对称曲线C 2方程为:f(x, -y)=0;曲线C 1:f(x,y)=0关于直线y=x 的对称曲线C 2方程为:f(y, x)=0②f(a+x)=f(b-x) (x∈R)⇔y=f(x)图像关于直线x=2b a +对称; 特别地:f(a+x)=f(a -x) (x∈R)⇔y=f(x)图像关于直线x=a 对称、③()y f x =的图象关于点(,)a b 对称⇔()()b x a f x a f 2=-++、特别地:()y f x =的图象关于点(,0)a 对称⇔()()x a f x a f --=+、④函数()y f x a =-与函数()y f a x =-的图象关于直线x a =对称;函数)(x a f y +=与函数()y f a x =-的图象关于直线0=x 对称。
12.函数零点的求法:⑴直接法(求0)(=x f 的根);⑵图象法;⑶二分法、(4)零点定理:若y=f(x)在[a,b]上满足f(a)·f(b)<0 , 则y=f(x)在(a,b)内至少有一个零点。
第三部分 三角函数、三角恒等变换与解三角形1.⑴角度制与弧度制的互化:π弧度ο180=,1801π=ο弧度,1弧度ο)180(π='1857ο≈ ⑵弧长公式:R l θ=;扇形面积公式:22121R lR S θ==。
2.三角函数定义:角α终边上任一点(非原点)P ),(y x ,设r OP =||则:,cos ,sin r x r y ==ααxy =αtan 3.三角函数符号规律:一全正,二正弦,三正切,四余弦;(简记为“全s t c ”)4.诱导公式记忆规律:“奇变偶不变,符号瞧象限”5.⑴)sin(ϕω+=x A y 对称轴:令2x k πωϕπ+=+,得;Λ=x 对称中心:))(0,(Z k k ∈-ωϕπ; ⑵)cos(ϕω+=x A y 对称轴:令πϕωk x =+,得ωϕπ-=k x ;对称中心:))(0,2(Z k k ∈-+ωϕππ;⑶周期公式:①函数sin()y A x ωϕ=+及cos()y A x ωϕ=+的周期ωπ2=T (A 、ω、ϕ为常数,且A ≠0)、②函数()φω+=x A y tan 的周期ωπ=T (A 、ω、ϕ为常数,且A ≠0)、 6.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x x x x x tan cos sin ;1cos sin 22==+ 7.三角函数的单调区间及对称性:⑴sin y x =的单调递增区间为2,222k k k Z ππππ⎡⎤-+∈⎢⎥⎣⎦,单调递减区间为32,222k k k Z ππππ⎡⎤++∈⎢⎥⎣⎦,对称轴为()2x k k Z ππ=+∈,对称中心为(),0k π()k Z ∈、 ⑵cos y x =的单调递增区间为[]2,2k k k Z πππ-∈,单调递减区间为[]2,2k k k Z πππ+∈, 对称轴为()x k k Z π=∈,对称中心为,02k ππ⎛⎫+⎪⎝⎭()k Z ∈、 ⑶tan y x =的单调递增区间为,22k k k Z ππππ⎛⎫-+∈ ⎪⎝⎭,对称中心为⎪⎭⎫ ⎝⎛0,2πk ()Z k ∈、 8.两角与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①sin()sin cos cos sin αβαβαβ±=±;cos()cos cos sin sin αβαβαβ±=m ;tan tan tan()1tan tan αβαβαβ±±=m 、 ②22sin()sin()sin sin αβαβαβ+-=-;22cos()cos()cos sin αβαβαβ+-=-、③sin cos a b αα+)αϕ+(其中,辅助角ϕ所在象限由点(,)a b 所在的象限 决定,tan b aϕ= )、 9.二倍角公式:①αααcos sin 22sin =、2(sin cos )12sin cos 1sin 2ααααα±=±=±②2222cos 2cos sin 2cos 112sin ααααα=-=-=-(升幂公式)、 221cos 21cos 2cos ,sin 22αααα+-==(降幂公式)、 10.正、余弦定理:⑴正弦定理:R Cc B b A a 2sin sin sin === (R 2就是ABC ∆外接圆直径 ) 注:①C B A c b a sin :sin :sin ::=;②C R c B R b A R a sin 2,sin 2,sin 2===;③CB A c b aC c B b A a sin sin sin sin sin s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