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第二单元

合集下载

哲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哲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哲学生活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知识点总结编制:王瑞丽使用说明:1、本单元包括两大部分:辩证唯物论和认识论。

四个关键词:物质、意识、实践、真理。

2、本单元重点把握唯物论原理、认识论原理(原理包括原理内容及其方法论)一、辩证唯物论(第四课、第五课)(一)物质的含义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是运动。

注意:1、物质的概念概括了宇宙间的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不是指某一种具体物质形态。

物质和物质的具体形态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而不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2、区别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唯一特性。

(二)世界的物质性1、自然界物质性原理(必背)(唯物论原理1)【原理内容】:①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②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③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

【方法论】:①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

②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必须承认自然界的客观物质性,不能随心所欲,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否会给人类带来无法挽回的后果。

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1)从产生看: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劳动起了决定性作用)(2)从存在看: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

构成物质世界的基本要素包括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这些要素都是客观的,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3、世界的物质性原理(唯物论原理2)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1)自然界具有物质性。

(2)人类社会具有物质性。

(3)人的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尊重物质世界的客观性,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三)物质是运动的1、运动、静止的含义(1(2化;二是空间位置基本没变。

2、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原理(必背)(唯物论原理3)【原理内容】①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哲学第二单元

哲学第二单元

问题与探究
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 利特:“火”是万物 的本原 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水” 是万物之原。
柳宗元“元气”才是唯一 的存在。
问题与探究
(1)运用所学知识回答,这些观点属于 什么哲学派别? (2)他们对物质的概念是怎么理解的?
问题与探究
让我们看看周围的世界: 在自然界中,既有姿态万千的山川湖海,荒漠、 自然界:山川、河流、树 高原,也有许多我们看不见、摸不着却又真实地存在 木、原子、磁场、紫外线、 着的事物和现象,如磁场、超声波、紫外线等; 超声波…… 在人类社会中,有我们经常看到的公路、桥梁、 共性: 客观实在性 铁路、火车、汽车等等,也有阶级,社会制度、国际 人类社会:公路、桥梁、 关系、人际关系等看不到却又实实在在存在的事物。 铁路及各种各样的交通工 万事万物共 从哲学的角度看,上述事物有什么共性呢? 具;阶级、政党、国家、 同的属性 国际关系、人际关系、社 会制度、……
自然界具有物质性。承认自然界的物质性是人类 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否认自然界 的物质性和发展的规律,则会给人类带来无法挽回的 后果。
结论(启示):自然界具有物质性,人类认识自 然和改造自然,不能随心所欲,必须承认自然界 的客观物质性,遵循自然界发展的规律。
人并没有创造物质本身。甚 至人创造物质的这种或那种生产 能力,也只是在物质本身预先存 在的条件下才能进行。
请判断哪些是规律的联系?哪些不是, 请说明理由。
A .水往低处流 B .春、夏、秋、冬四季变化 C .市场上商品价格涨落 D.种豆得豆、种瓜得瓜
现象的联系
1、万有引力
2、地球的自转、公转 3、价值规律 4、生物的遗传规律
本质的联系
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本质的联系 (非表象 的、非现象的)

高中政治哲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整理

高中政治哲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整理

哲学第二单元1.物质的定义:①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②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①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②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

3.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①任何具体的物质形态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②运动时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③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

④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4.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①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

②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

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的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5.什么是意识: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6.意识是人脑的机能:①人脑是高度发达的系统,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

②人脑结构的复杂性和组织的严密性,决定了它具有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

7.意识的本质—客观存在的反映物质世界是先于人的意识存在的,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

8.意识的作用: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

能动作用②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③意识活动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主导作用。

意识反作用④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⑤意识具有能动性。

9.怎样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①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②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哲学第二单元复习.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哲学第二单元复习.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人类需要通过实践和反 思,不断深化和发展自己的认识,不断追求更高层次的真 理。
04
方法论意义
实事求是的方法论原则
实事求是,就是从客观存在的事 实出发,按照事物的本来面貌来 认识事物,并从中引出正确的结
论。
实事求是要求我们在实践中不断 追求真理,反对主观主义和教条
主义。
实事求是要求我们在认识世界和 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不断深化对 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反对
浅尝辄止和片面性。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论原则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指在分析和解决问题时,要深入了解问题的实际情况,把握 问题的本质和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和方法。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求我们不能一刀切,不能简单套用理论或经验,要根据实际情 况灵活应对。
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意识是本 原的,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 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分歧:物 质和意识何者为本原。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辩证法的观点
01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普遍联系的、变化发展的,事物的内部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形而上学的观点
02
真理的发现及发展
真理的相对性和绝对性
真理既有相对性,也有绝对性,相对性是指真理会受到人 类认识能力的限制,绝对性是指真理本身是客观存在的, 不会因为人类的认识而改变。
真理的发展过程
真理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深化的,随着实践的深入和扩 展,人类的认识也会不断深化和发展,从而推动真理的发 展。
追求真理的过程
真理的客观性要求我们尊重事实和证据
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尊重事实和证据,不能主观臆断或歪曲事实。

哲学第二单元(唯物论)

哲学第二单元(唯物论)

自己的存在,运动是物质的
,因此,
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a注意: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客观实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根本特性)
b. 离开运动谈物质,陷入 形而上学。
规律 意识
(2)运动是 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 ,因此, 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a. 离开物质谈运动,陷入 唯心主义 。
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第二单元
对哲学的理解
第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 时代精神
哲学是什么 哲学的基本问题 时代精神的精华
辩证唯物论 第四、五课
马 克
辩证唯物主义
认识论
第六课
思 主
唯物辩证法 第三单元



历史唯物主义
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 价值选择
(1)哲学的物质概念 自然界的物质性 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2)哲学的运动概念 运动和物质的关系 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
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一切从实际出发
错误倾向 唯心主义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
c 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其中,“客观实
在”是从:
A、自然界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共同属性 B、社会事物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共同属性 C、万事万物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共同属性 D、万事万物的总和
(09海南20)2009年事达尔文诞辰200周年,他发 表于1859年的《物种起源》至今深刻影响着人们对 生命起源和进化历程的认识,尽管人们对其进化假 说一直存在争议,但他的基本观点还是闪烁着真理
哲学上讲的运动就是指
A、自然界和社会的显著变化和发展 B、物质的存在方式和固有属性,它包括宇 宙间的一切变化和过程
C、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 D、物体空间位置的移动
(2010年高考·江苏卷27)子在川上曰:“逝者 如斯夫,不舍昼夜”。这句话蕴含的道理是

政治必修四哲学_第二单元_世界的物质性

政治必修四哲学_第二单元_世界的物质性

(2)在自然界中,既有姿态万千的山川湖海,也有许 多看不见、摸不着却又真实地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如 磁场、超声波、紫外线等。从哲学的角度看,这些事物 有什么共性呢?
(2)这些事物虽看不见、摸不着,但却真实地存在着,从哲 学上说,那就是它们都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客观实在。
万事万物共同的属性和本质 客观实在性:
物质的概念及其理解
物质有客观性,无论 人们是否感受到,它都 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 意志为转移(与唯心主义 划清了界限)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 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①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 在性,是属性或性质,而不是 具体的物质形态,是万事万 物共同的属性(与旧唯物主 义划清了界限) ②物质和意识的唯一区别

ADEFH
判断物质的依据不在于它是否有形,只要它具有 “客观实在性”就属于物质范畴
课堂练习
甲说:“物质是永恒的,不生不灭。” 乙说:“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生有灭,都有产生、 发展和灭亡的过程。”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的观点正确,乙的观点错误
B.甲的观点错误,乙的观点正确
C.两人观点都正确
D.两人观点都错误
[答案]C [解析]两人的观点都是正确的。甲的观点是相对于物 质概念而言的;乙的观点是就物质的具体形态而言的。
有人说,自然界的存在是客观的,人类社 会是人有意识的活动,是主观的。你认为呢? 1:说明自然界是客观的原因
2:说明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从人类社会产生看 从人类社会本质看 从人的意识产生看
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 展是客观的)
合作探究2.(教材 P29)(1)古代的哲学家为什么会把 水、火、原子等看作世界的本原?
他们对客观世界追根究底试图说明世界的物质性,这在本质上 是正确的,但是这些观点并没有科学的依据,也没有被科学所 证实。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某种或某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这 就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了,表明当时人们的抽象思维水平的局限 性

哲学生活第二单元复习提纲

哲学生活第二单元复习提纲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和追求真理(辩证唯物论和认识论部分)一、辩证唯物论(一)四个概念:物质、意识、运动、规律1、物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1)独立性:不依赖于人的意识。

物质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人们只能依据其固有的属性和规律改变其存在的具体形式。

(2)可知性:“世界上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没有不可被认识的事物。

”在此问题上我们要坚持可知论,反对形而上学的不可知论。

(3)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唯一能把物质于意识区别开来的属性。

但并不意味着物质只有这一属性,物质的属性还有可知性、运动性等。

(4)“客观实在”与“客观存在”是两个不能等同的概念,它们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客观实在只包括物质现象,客观存在既包括物质现象,又包括精神、意识现象(梦)。

(5)世界的本质(本源)是物质,或世界统一于物质。

①自然界是物质的;②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都具有客观的物质性。

③意识根源于客观存在。

【小结】: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6)物质与物质具体形态的关系:【区别】:①物质是指各种物质具体形态的共性------客观实在性;物质具体形态是物质的具体表现,它不仅具有共同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还具有自己的个性。

②物质不能被创造、改变和消灭,而物质的具体形态则可以被创造、改变和消灭。

我们既不能用物质去代替物质具体形态而看不到物质世界的多样性,也不能用物质的具体形态去代替物质而看不到世界的统一性。

【联系】①物质是从各种物质具体形态中概括和总结出来的,没有物质的具体形态就没有物质。

②物质只能存在于物质的具体形态之中,而万事万物都是物质的具体体现。

③二者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特殊的关系。

(7)哲学上的物质概念与自然科学的物质概念的关系:【区别】:自然科学的物质概念只涉及物质世界中一部分物质形态的具体特征;哲学上的物质概念则囊括了整个世界万事万物共同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

哲学复习第二单元上课用PPT课件

哲学复习第二单元上课用PPT课件

7
5.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本
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
普遍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但人们可以认识
和利用规律。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
事,实事求是。反对不讲科学,不顾客观规律的冒险蛮干的
主观主义。
6.规律的客观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规律是客
①区别:两种作用性质不同,不能等量齐观 1)物质的决定作用是第一位的,是基础是前提。
2)意识的能动作用受物质的决定作用的制约,是 第二位的。
②联系:两种作用不可分割,割裂二者关系会导致形
而上学或唯心主义
2021/3/12
6
( 3 )区别:“物质与意识的关系”和“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① 前者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后者是马克思主义对哲学 基本问题作出的回答。
易错点4:错误的意识不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从意识的本质看,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意 识有正确与错误之分,人们意识中的那些错误的思想、 片面的认识,也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只是这种 反映是歪曲的,有时甚至是虚幻的。
易错点5:意识总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有正反两个方面,即积极作用和 消极作用。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 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歪曲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 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观的,要遵循规律,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
和前提;认识和利用规律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方法论:必须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结合起
来。
2021/3/12
8

高中政治哲学第二单元

高中政治哲学第二单元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1、世界的物质性的原理和方法论:基本原理: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是物质的,人的意识依赖于物质。

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

2、物质的含义: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4、人类社会的物质性(1)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人类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由古猿发展而来的一个特殊的生物种群。

在从猿到人的演化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因此,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2)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环境、人口要素和生产方式。

这三者都是客观的物质的要素。

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5、运动的含义: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6、运动和物质的关系:(1)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反对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7、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关系8、规律的含义:规律是指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9、规律的特点:(1)普遍性: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2)客观性: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10、规律客观性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1)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要求我们要承认规律的客观性,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2)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

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3)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11、意识的本质(1)从意识的起源看,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2);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意识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人脑的机能;(3)从意识的内容看,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总之,意识的本质: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

哲学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哲学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哲学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首先是伦理学,伦理学是研究道德、价值观和行为的学科。

我们学习了伦理学的各种流派
和观点,比如德尔塔伊伦理学、功利主义、自然法、伦理相对主义等。

其中最有名的莫过
于伦理相对主义和功利主义。

伦理相对主义主张没有绝对的伦理标准,一切都是相对的,
而功利主义则认为最大化幸福是道德行为的最高准则。

这两种流派的对立和融合,让我们
思考了道德和行为的真正意义。

此外,政治哲学也是我们必须了解的重要内容。

政治哲学是研究政府、权力和公共事务的
学科。

在哲学二课程中,我们学习了社会契约论、自由主义、共产主义、法治主义等不同
的政治哲学理论。

社会契约论认为政府是由人民自愿建立的,政府权威来源于人民的授权;自由主义强调个体自由和个人权利的重要性;共产主义则主张消除私有制和阶级分化,追
求社会的公平和平等。

这些理论对我们理解政治制度和社会运行方式都有深远的影响。

最后,美学是我们需要认识的重要知识。

美学是研究美、艺术和美感的学科。

我们学习了
美学的基本理论,包括审美经验、艺术哲学、美的定义和艺术表现形式等。

在美学课程中,我们也学习了艺术家的生平、作品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这些内容让我们了解到美的多样性
和艺术的丰富性,从而将我们的审美观念拓展到更广阔的范围。

通过哲学二的学习,我们对伦理学、政治哲学和美学都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这三个方面的
知识不仅丰富了我们的人文素养,也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认识这个世界。

希望我们可以继
续在哲学道路上前行,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不断探索真理和意义。

哲学第二单元易错易混点

哲学第二单元易错易混点

哲学唯物论易错易混点
1、说哲学或世界观或意识或认识:正确,科学,决定,支配,推动,精华,物质力量都是错误的。

2、物质是……总和;是看得见或看不见的事物。


3、哲学是……总汇,总和,科学之科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


4、规律:创造,改变,突破客观条件。

有好坏之分。

永恒不变。


5、物质与意识密不可分,相互依赖。

错。

1.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的反作用
2. 意识的反作用≠意识促进事物发展(或阻碍事物发展)
3.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意识都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4.精神可以变物质≠精神本身变物质.
5.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意识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
6. 人能够能动的改造世界≠意识能够能动的改造世界
7. 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有指导作用≠意识直接改造或作用于客观事物
8. 主观符合客观≠客观符合主观
9.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10.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
11.正确的意识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错:一切从实际出发)
12.只有正确意识才对事物有反作用。

(错:不论意识正确与否都有反作用)
13. 是否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办事情能否取得成功的决定性因素
(错:是否符合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
1、物质的唯一特性和固有的根本属性的区分。

2、运动和静止的特点的区分。

★哲学第二单元

★哲学第二单元

(2009·江苏高考 “少年安能长少年,海波尚变为桑田。” 江苏高考)“少年安能长少年,海波尚变为桑田。 江苏高考 唐代诗人李贺的这一诗句体现了 ( )
D
A.运动是永恒的、绝对的和有条件的 运动是永恒的、 运动是永恒的 B.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C.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D.运动是静止的特殊状态 运动是静止的特殊状态
自然界客观性原理
• • • • 【原理内容】 原理内容】 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方 法 论】 ①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 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 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 • ②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时候,务必 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时候, 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 自然和谐相处。 自然和谐相处。
考点三: 考点三:规律
1.规律的含义 规律的含义 2.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
•【原理内容】 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 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 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是 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 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 被消灭。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 被消灭。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 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规律是不可抗 拒的。 拒的。 •【方 法 论】 •①必须遵循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 ①必须遵循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 •②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人可以在认识和把 ②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 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 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 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做到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统一。 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做到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统一。 •【错误倾向】 •反对否认规律的客观性和企图创造规律或消灭规律的唯心主 反对否认规律的客观性和企图创造规律或消灭规律的唯心主 义观点,反对不讲科学,不顾客观规律的冒险盲干的主观主义。 义观点,反对不讲科学,不顾客观规律的冒险盲干的主观主义。

哲学第二单元基础知识总结

哲学第二单元基础知识总结

哲学第二单元基础知识的总结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原第一框世界的物质性1、物质的含义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物质:概括了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客观实在性。

是抽象的,永恒的、不生不灭的;物质的具体形态:除了具有万事万物的共性(客观实在性),还有自身的个别属性。

是具体的,多变的,有生有灭的。

2、世界的物质性1)自然界的产生和发展都是客观的,都是按照自身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2)(1)从产生看,人类社会的产生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

(从猿到人的演化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2)从本质上看: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

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都是客观的物质要素,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3)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

小结: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及方法论:原理: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使主观符合客观。

第二框认识运动把握规律1、运动的含义: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2、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 :运动和物质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承担者)。

[方法论] :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注意:离开物质谈运动—唯心主义;离开运动谈物质—形而上学观点。

3、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区别:1)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静止,一是说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二是说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的运动;2)特点不同: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

哲学第二单元知识清单

哲学第二单元知识清单

哲学第二单元知识清单一、辩证唯物论1、世界物质性原理: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规律客观性普遍性原理:中观——规律具有客观性与普遍性,要求我们遵循规律,按规律办事。

微观——①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

②规律是普遍的,一切事物的运动都是有规律的。

③我们要遵循规律,按规律办事。

④在规律面前,人不是无能为力的,人们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起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世界,造福人类。

3、意识能动作用原理:中观——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正确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起促进作用,落后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起阻碍作用),要求我们树立正确意识、克服错误意识。

微观——(1)、能动认识世界,意识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2)、能动改造世界,①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有指导作用(促进,阻碍)。

②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有调节作用。

高昂的精神,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3)、要求我们重视精神的作用,树立正确意识、克服错误意识4、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原理:中观——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具有能动作用,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微观——(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有指导作用(正确意识起促进作用,落后意识起阻碍作用)要求我们树立正确意识、克服错误意识。

(3)、既要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5、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中观——要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6、微观——(1)、规律具有客观性与普遍性,要遵循规律,按规律办事。

(2)、认识和把握规律,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3)、要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1、实践特点原理:(1)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

(2)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③依据中国的国情和发展规律提出中国梦,体现了坚持一切从 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一、世界的物质性
考点1: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a)
客观性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的客观实在。 可知性
唯一特性
考点2: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C)
(1)自然界是物质的(形成、发展、规律) (2)人类社会是物质的(产生存在发展、构成要素、发展规律) (3)人的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提示】 A、坚持实践的主观能动性就是在实践问题上贯彻了辩证法的思想。 B、实践的主观能动性受实践的客观物质性的制约,正确发挥实践 的主观能动性受实践的客观物质性的制约。 (3)社会历史性 第一、社会性:不是单个人的孤立活动,而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 的人的活动。 第二、历史性:不同历史发展阶段,人类实践的内容、形式、规模 和水平各不相同。 (4)实践的三个基本特征的关系: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三者的统一体现了在实践问题上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体 现了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中贯穿着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
C.感觉是事物作用于人脑形成的,思维 的内容则是人脑的产物 D.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二、意识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用
怎样认 识呢 ?
考点1:人能够能动地 认识 和改造世界(C) 目的性 计划性 主动创造性 自觉选择性 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不同于动物无目的本能活动)
②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 创造性
错误、萎靡的意识
阻碍倒退
精神不是万能的,但没有精神是万万不能的
1、成语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之一,如“画饼充饥” 和“望梅止渴”非常富有哲理。据此回答: 这两个成语都强调了 A、物质的作用 B 、意识的作用 C、意识对物质的决定作用 D、物质的反作用
B
2、实际上,我们知道“画饼”并不能真正“充饥”, “望梅”也不能真正“止渴”,这是因为 A 、 意识不能代替物质 B、 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C、 物质比精神更重要 D 、 物质和意识没有区别
2、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 • 原理内容: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的,违背规律将遭到规律的惩罚,规律又是普遍的; 人能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 • 方法论要求: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 观能动性,改造世界、造福人类。把尊重客观规律 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和 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1、“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人一次也不 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两种观点 A 前者是唯物主义观点 B 前者承认物质运动是绝对的, 后者否认了相对静止夸大了运动的绝对性 C 两者都正确说明了物质和意识关系 D 两者都割裂了物质和运动关系
B
2、古希腊哲学家克拉底鲁认为,万物只是一种不可名 状的“旋风”,瞬息万变。他拒绝给事物以名称,主 张对客观事物“什么都不能说”。他错误在于
考点2: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d)
怎样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
A.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 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 我们行动的依据。 B、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 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 践。 C.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把高度的革命 热情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相结合。 D.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 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一、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考点1:实践的含义和特点(b)
1、实践的含义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它有两层基本含义: (1)是一种物质性活动。(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 (2)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 变为现实的存在) 以上两个方面是实践活动与认识活动的根本区别
①从材料1可见,生态环境的恶化、自然灾害频发与 人类没有从根本上尊重客观规律有关。规律具有客观 性、普遍性。人类如果违背了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 惩罚。地球生态环境恶化就是客观规律对人类的惩罚。 ②材料2说明,人的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能动作用。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 择性。中国人民在党和政府领导下从实际出发,制定 切实可行的拯救计划,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生产自 救,重建家园,最终取得了抗灾救灾的重大胜利。 ③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关系的原理要求我 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把革命的热情和科学 的态度结合起来,才能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
一、意识的本质 考点1、2:意识的起源、生理基础和内容(b) 物质决定意识(C) 起源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意识
本 质
生理基础
内容
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1、下列关于意识的说法正确的是
A.意识是人脑的生理基础,是人脑的特 有功能 B.人脑会思考,有了人脑就会有意识
二、认识运动、把握规律
考点1:物质与运动、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b)
1、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和过程。 2、物质与运动的辩证关系: (1)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 性和存在方式 。 否认运动谈物质是形而上学的观点 例: “天不变、道亦不变”;刻舟求剑 (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否认物质谈运动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例:“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1、历史上,作为丝绸之路重要交通枢纽的楼兰古国因为树木和水 源的破坏导致生态恶化,从绿洲变成了荒漠。为了不让敦煌重演楼 兰悲剧,敦煌近年来把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作为头等大事来抓。酒 泉市正在着力进行“引哈济党”调水工程,把青海省大哈尔腾河的 水引入党河。这告诉我们: A.实践是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 B.实践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 C.实践是人类特有的能力和活动 D.实践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②动者恒动,静者恒静
D
③一切皆变,瞬息万变,不可捉摸
④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A、①② B、①③ C、 ②④ D、 ①④
3、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1)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根本性质没有发 生变化 (2)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体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 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的运动 4、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 (1)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中,运动是绝对的、 无条件的、永恒的。 (2)物质具体的存在方式又有静止的一面,静止是相对的、有 条件 的、暂时的。 (3)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 统一。 (4)只承认静止,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观点;只承认运动、 否认静止是相对主义的诡辩论。
2、我国古代思想家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 不为桀亡”,“天不为人之恶寒而辍冬,地不为人 之恶辽远而辍广。”这些话说明
C
A、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有规律的 B、自然规律具有客观性,社会规律不具有客性 C、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具有客观性 D、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
3、 “揠苗助长”的错误主要在于: C A.夸大的规律的客观性 B.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C.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忽视了规律的客观性 D.夸大了客观条件对主观能动性的制约
A
总结:1、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 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人能够在意识的指 导下能动地认识世界、能动地改造世界。正确的意 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 的发展。
方法论要求:这一原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做 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同时要重视意识的 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 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A 否定了事物的客观性 C 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
C B 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D 割裂了物质与运动的关系
考点2: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及要求(C) (1) 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 然的、稳定的联系 (2)规律的客观性: 规律是客观 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既不能 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人若违背规律,就会遭到规 律的惩罚。 (3)规律的普遍性: 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其运动变化和发展, 都遵循固有的规律。 (4)规律客观性、普遍性的要求(方法论) 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不能违背规律,否 则就要遭到规律的惩罚。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本单元总体线索
物质决定意识 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 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
实践决定认识 认识随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解放思想 与时俱进
求真务实
1、简述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及方法论 2、什么是意识?简述意识的作用 3、怎样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4、简述规律的客观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 理及方法论 5、简述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能够反映事物的现象、本质规律、当前 过去未来,不同于动物的适应性活动)
③意识活动的目的性和创造性是人 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
2、人能够能动地 改造 世界
(1)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指导 创造出
怎样改造 呢 ?
意识----- --实践--------新东西
(2)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正确、高昂的意识 激励向上
6、简述认识的特点及方法论
7、简述联系的特点及方法论
8、简述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及方法论
9、简述系统优化法
导引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B A D B D C B A D C C D A B D
16、①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实现中国梦是为了中华民族的 伟大复兴,体现了意识活动的目的性;提出和实现中国梦是历 史和现实的选择,为人类发展创造新模式,体现了意识活动具 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②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中国梦对中国的建设和发展具有指 导意义,体现了意识对人们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