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初期症状及图片

合集下载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

如何教会家长早期识别重症病例
持续高热不退 精神差、呕吐、易惊、肢体抖动、萎软无力 呼吸、心跳增快 出冷汗、手脚发凉、皮肤花纹 头痛、呕吐、眼花,前囟突起,张力增高 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尤其是危重病例,所以每一名诊断为 手足口病的患儿均需行血常规检查 高血糖可有口渴、多饮多尿等 门急诊医师在接诊中要仔细询问病史,着重询问有无类 似病例接触史、治疗经过;体检时注意皮疹、生命体征、神 经系统及肺部体征。初次就诊时即需告知家长以上7种表现 或其他危急情况,提示重症病例可能,需再次就诊医院。

手足口病的临床诊治要点(一)
鉴别诊断:需注意以下几点
(一)手足口病在流行季节发病,常见于学龄前儿童,婴幼 儿多见。 (二)发热伴手、足、口、臀部皮疹,少数可无发热。 (三)有以下条件可确诊: 1、肠道病毒特异性核酸检测阳性, 2、分离出肠道病毒并鉴定出可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 3、急性期与恢复期血清CoxA16、EV71或其他可引起手 足口病的肠道病毒,中和抗体有4倍以上升高。
手足口病
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什么是手足口病?
图片资料认识手足口病 如何预防手足口病
如何早期识别手足口重症病例
手足口病的临床诊治要点
手足口病的中医中药治疗
手足口病
什么是手足口病
传染源 发病特点
传播途径
人群易感情况
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
手足口病的病理原因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 儿童发病率最高。(2008年5月2日纳入法定丙类)。 肠道病毒EV71是人肠道病毒的一种,简称为EV71,常引起儿童手足口病、病毒 性咽峡炎,重症患儿可出现为肺水肿、脑炎等,统称为肠道病毒EV71感染疾病。主 要感染对象是5岁以下婴幼儿。一年四季均可见到,以夏秋季较多。可以通过玩具、 食具、鼻咽分泌物、飞沫等途径传染。

手足口病初期症状及图片

手足口病初期症状及图片

手足口病初期症状临床表现预防及图片手口足病一年四季都可能发病,一般3、4月份患病儿童开始增多,夏季可达高峰。

手足口病通常是有潜伏期的,一般为3-4天,抵抗力好的宝宝,一般症状较轻并可自愈,但有些症状较重的多为突然发病,患儿常有发热,体温38C〜40 C,热程多为4〜7天,7天以上者少见。

病初部分患儿多伴有流涕、咽痛、厌食、呕吐、腹泻等症状。

病后不久在患儿手足远端部位如手指、手掌、足趾以及口腔出现红色小丘疹,并迅速转为小疱疹,直径2-4mm,如米粒大小,呈圆形、椭圆形,周围有红晕。

此种皮疹有时在患儿臀部及肛周也可见到。

在临床上本病以手、足、口腔疱疹为主要特征,故通称为手足口病。

口腔疱疹多分布在舌、颊黏膜、口唇、硬腭、咽、扁桃体等处,并很快变成小溃疡,患儿流涎(流口水),吃东西时痛,甚至影响进食。

皮疹在发病当天或第二天出现,1-2天后出齐,先是玫瑰色红斑或斑丘疹,1天后既有部分皮疹形成水疱,,主要见于手指或脚指掌面,指甲周围,以及足跟边缘,婴幼儿或皮疹多者,还见于手掌、足底、臀部、大腿内侧及会阴部,有时膝、肘部也可见到。

疱疹成卵圆形,内含浆液一般不破溃继发感染少见,可于2-4天后吸收干燥,成深褐色结痂,脱痂后不留瘢痕。

在口腔两颊粘膜与唇内舌边软腭也散在有红斑与疱疹,口腔疱疹易破溃出现溃疡,患儿吃东西疼痛,并拒绝进食,流口水等。

手口足病症状:1、大多数患儿是突然发病,首先表现为发高烧,体温多在38 度以上,同时伴有头痛,咳嗽,流涕等症状,体温持续不退,体温越高,病程越长,病情也就越重。

2、患儿发热的同时或发热1-2 天后,可在他们的口腔粘膜、唇内见到疱疹,疱疹破溃后会形成溃疡,疼痛感较重,患儿常表现出烦燥、哭闹、流口水,不吃饭等不适。

3、口腔疱疹后1-2 天可在患儿的手心、足心及小屁屁上看到皮肤斑丘疹,以脚心部最多,疱疹呈圆形或椭圆形扁平小至米粒,大至豌豆大,较硬并内有混浊液体疹子周围绕以红晕。

4、小儿手足口病的疹子较少出现在躯干及面部,一般7 天左右就能消退,不会造成瘢痕,更不会留下印迹。

最新手足口病初期症状及图片手足口病症状图片(精品收藏)

最新手足口病初期症状及图片手足口病症状图片(精品收藏)

足口病症状图片手足口病初期症状临床表现预防及图片手口足病一年四季都可能发病,一般3、4月份患病儿童开始增多,夏季可达高峰.手足口病通常是有潜伏期的,一般为3-4天,抵抗力好的宝宝,一般症状较轻并可自愈,但有些症状较重的多为突然发病,患儿常有发热,体温38℃~40℃,热程多为4~7天,7天以上者少见。

病初部分患儿多伴有流涕、咽痛、厌食、呕吐、腹泻等症状。

病后不久在患儿手足远端部位如手指、手掌、足趾以及口腔出现红色小丘疹,并迅速转为小疱疹,直径2-4mm,如米粒大小,呈圆形、椭圆形,周围有红晕。

此种皮疹有时在患儿臀部及肛周也可见到.在临床上本病以手、足、口腔疱疹为主要特征,故通称为手足口病。

口腔疱疹多分布在舌、颊黏膜、口唇、硬腭、咽、扁桃体等处,并很快变成小溃疡,患儿流涎(流口水),吃东西时痛,甚至影响进食.皮疹在发病当足口病症状图片天或第二天出现,1-2天后出齐,先是玫瑰色红斑或斑丘疹,1天后既有部分皮疹形成水疱,,主要见于手指或脚指掌面,指甲周围,以及足跟边缘,婴幼儿或皮疹多者,还见于手掌、足底、臀部、大腿内侧及会阴部,有时膝、肘部也可见到。

疱疹成卵圆形,内含浆液一般不破溃继发感染少见,可于2-4天后吸收干燥,成深褐色结痂,脱痂后不留瘢痕。

在口腔两颊粘膜与唇内舌边软腭也散在有红斑与疱疹,口腔疱疹易破溃出现溃疡,患儿吃东西疼痛,并拒绝进食,流口水等.手口足病症状:1、大多数患儿是突然发病,首先表现为发高烧,体温多在38度以上,同时伴有头痛,咳嗽,流涕等症状,体温持续不退,体温越高,病程越长,病情也就越重.2、患儿发热的同时或发热1-2天后,可在他们的口腔粘膜、唇内见到疱疹,疱疹破溃后会形足口病症状图片成溃疡,疼痛感较重,患儿常表现出烦燥、哭闹、流口水,不吃饭等不适.3、口腔疱疹后1-2天可在患儿的手心、足心及小屁屁上看到皮肤斑丘疹,以脚心部最多,疱疹呈圆形或椭圆形扁平小至米粒,大至豌豆大,较硬并内有混浊液体疹子周围绕以红晕。

手足口病初期症状及图片

手足口病初期症状及图片

手足口病症状及预防海口市灵山中学校医室胡海燕一、什么是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 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 71)最为常见。

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表现口痛、厌食、低热、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小疱疹或小溃疡,多数患儿一周左右自愈,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

个别重症患儿病情发展快,导致死亡。

目前缺乏有效治疗药物主要对症治疗。

二、主要传播途径:1、人群密切接触:是重要的传播方式,儿童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感染。

2、分泌物: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故与生病的患儿近距离接触可造成感染。

3、饮食:饮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食物,也可发生感染。

三、临床表现;手足口病主要发生在5岁以下的儿童,潜伏期:多为2~10天,平均3~5天。

1.普通病例表现急性起病,发热、口痛、厌食、口腔黏膜出现散在疱疹或溃疡,位于舌、颊黏膜及硬腭等处为多,也可波及软腭,牙龈、扁桃体和咽部。

手、足、臀部、臂部、腿部出现斑丘疹,后转为疱疹,疱疹周围可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

手足部较多,掌背面均有。

皮疹数少则几个多则几十个。

消退后不留痕迹,无色素沉着。

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

多在一周内痊愈,预后良好。

部分病例皮疹表现不典型,如单一部位或仅表现为斑丘疹。

2.重症病例表现少数病例(尤其是小于3岁者)病情进展迅速,在发病1~5天左右出现脑膜炎、脑炎(以脑干脑炎最为凶险)、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极少数病例病情危重,可致死亡,存活病例可留有后遗症。

(1)神经系统表现并发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时可见精神差、嗜睡、易惊、头痛、呕吐、谵妄甚至昏迷;肢体抖动,肌阵挛、眼球震颤、共济失调、眼球运动障碍;无力或急性弛缓性麻痹;惊厥。

查体可见脑膜刺激征,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巴氏征阳性。

手足口病初期症状与预防措施及症状图片

手足口病初期症状与预防措施及症状图片

手足口病初期症状及症状图片手足口病初期症状手足口病通常是有潜伏期的,一般为3-4天,抵抗力好的宝宝,一般症状较轻并可自愈,但有些症状较重的多为突然发病,多数患者出现地热,皮疹在发病当天或第二天出现,1-2天后出齐,先是玫瑰色红斑或斑丘疹,1天后既有部分皮疹形成水疱,,主要见于手指或脚指掌面,指甲周围,以及足跟边缘,婴幼儿或皮疹多者,还见于手掌、足底、臀部、大腿内侧及会阴部,有时膝、肘部也可见到。

疱疹成卵圆形,内含浆液一般不破溃继发感染少见,可于2-4天后吸收干燥,成深褐色结痂,脱痂后不留瘢痕。

在口腔两颊粘膜与唇内舌边软腭也散在有红斑与疱疹,口腔疱疹易破溃出现溃疡,患儿吃东西疼痛,并拒绝进食,流口水等。

手口足病症状:1、大多数患儿是突然发病,首先表现为发高烧,体温多在38度以上,同时伴有头痛,咳嗽,流涕等症状,体温持续不退,体温越高,病程越长,病情也就越重。

2、患儿发热的同时或发热1-2天后,可在他们的口腔粘膜、唇内见到疱疹,疱疹破溃后会形成溃疡,疼痛感较重,患儿常表现出烦燥、哭闹、流口水,不吃饭等不适。

3、口腔疱疹后1-2天可在患儿的手心、足心及小屁屁上看到皮肤斑丘疹,以脚心部最多,疱疹呈圆形或椭圆形扁平小至米粒,大至豌豆大,较硬并内有混浊液体疹子周围绕以红晕。

4、小儿手足口病的疹子较少出现在躯干及面部,一般7天左右就能消退,不会造成瘢痕,更不会留下印迹。

5、小儿手足口病是一种病情较轻的自愈性疾病,绝大部分患儿预后较好,少数重症患儿可合并心肌炎、脑炎、但这种可能很小。

6、整个病程大约在1周左右结束,一般不会并发什么严重的后果,只要护理得当,不会在皮肤上留下任何色素痕迹或疤痕。

如何预防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一种病毒性感染,最常见的病原体是甲类柯萨奇病毒,属于肠病毒的一种。

手足口病多发生在夏天和初秋。

一、传染源:人是本病的传染源,隐性感染者和无症状带毒者为该病流行的主要传染源。

二、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人群间的密切接触。

小儿手足口病症状及症状图片(内容详实)

小儿手足口病症状及症状图片(内容详实)

小儿手足口病症状及症状图片(含早期症状图)小儿手足口病普通的发病周期在一周左右,而且大多患儿为突然发病。

手、足、口各部位的疹子不一定都会同时出现在生病宝宝身上。

这种疹子叫做疱疹,就是高出皮肤表面有隆起,内有清亮或浑浊的液体,不会感觉到痒。

通常发于手、足、口、臀四个部位。

★★★★★★普通手足口病基本的症状为:主要就是手、足、口腔黏膜和唇内出现疱疹。

手掌、足底、臀部、大腿内侧及会阴部,有时候也会在膝、肘部等都会出现。

同时生手足口病的宝宝还会伴随烦躁、咳嗽、头痛、流鼻涕、哭闹、流口水、厌食等症状。

以上就是手足口病手部的症状图片,最右侧的是早期症状图片★发热:大多数患有手足口病的宝宝伴随发热持续1~2天,发烧的体温大约在38℃左右(宝宝的正常体温和大人是一样的,都在36~37℃),并且出现丘疹或疱疹。

(如有体温持续不退,持续高温,建议尽早就医,以防引发并发症。

)★厌食:在口腔两颊粘膜与唇内舌边软腭(如下图)也散在有红斑与疱疹,口腔疱疹易破溃出现溃疡,所以在吃东西格外疼痛,患儿因而出现拒绝进食,流口水等症状。

因此建议可以吃一些流质食物。

★口腔:口腔粘膜疹出现比较早,有疼痛,像绿豆大小散落在口腔内的水疱,周围有红晕,主要位于舌及两颊部,唇齿侧也常发生。

同时口腔里的水疱很快破溃而形成灰白色的小点或灰白色的一层膜其周围有红晕,在灰白色的膜下可以见到点状或片状的糜烂面。

2-4天后吸收干燥,成深褐色结痂。

口腔部位的症状图片★手足臀疱疹:手、足等远端部位出现或平或凸的斑丘疹(下图)或疱疹,初起为斑丘疹,后转变为疱疹,圆形或椭圆形。

然后水疱的中心凹陷变黄、干燥、脱掉。

斑丘疹在5天左右由红变暗,然后消退。

除手足口外,亦可见于臀部及肛门附近,偶可见于躯干及四肢,数天后干涸、消退,皮疹无瘙痒,无疼痛感。

斑丘疹图片以上就是手足口病脚部的症状图片,其中最右边的是早期症状图重症患儿手足口病症状:少数病例(尤其是小于3岁者)可出现脑炎、脑脊髓炎、脑膜炎、肺水肿、循环衰竭等。

手足口病初期症状及图片

手足口病初期症状及图片

手足口病初期症状临床表现预防及图片手口足病一年四季都可能发病,一般3、4月份患病儿童开始增多,夏季可达高峰。

手足口病通常是有潜伏期的,一般为3-4天,抵抗力好的宝宝,一般症状较轻并可自愈,但有些症状较重的多为突然发病,患儿常有发热,体温38℃~40℃,热程多为4~7天,7天以上者少见。

病初部分患儿多伴有流涕、咽痛、厌食、呕吐、腹泻等症状。

病后不久在患儿手足远端部位如手指、手掌、足趾以及口腔出现红色小丘疹,并迅速转为小疱疹,直径2-4mm,如米粒大小,呈圆形、椭圆形,周围有红晕。

此种皮疹有时在患儿臀部及肛周也可见到。

在临床上本病以手、足、口腔疱疹为主要特征,故通称为手足口病。

口腔疱疹多分布在舌、颊黏膜、口唇、硬腭、咽、扁桃体等处,并很快变成小溃疡,患儿流涎(流口水),吃东西时痛,甚至影响进食。

皮疹在发病当天或第二天出现,1-2天后出齐,先是玫瑰色红斑或斑丘疹,1天后既有部分皮疹形成水疱,,主要见于手指或脚指掌面,指甲周围,以及足跟边缘,婴幼儿或皮疹多者,还见于手掌、足底、臀部、大腿内侧及会阴部,有时膝、肘部也可见到。

疱疹成卵圆形,内含浆液一般不破溃继发感染少见,可于2-4天后吸收干燥,成深褐色结痂,脱痂后不留瘢痕。

在口腔两颊粘膜与唇内舌边软腭也散在有红斑与疱疹,口腔疱疹易破溃出现溃疡,患儿吃东西疼痛,并拒绝进食,流口水等。

手口足病症状:1、大多数患儿是突然发病,首先表现为发高烧,体温多在38度以上,同时伴有头痛,咳嗽,流涕等症状,体温持续不退,体温越高,病程越长,病情也就越重。

2、患儿发热的同时或发热1-2天后,可在他们的口腔粘膜、唇内见到疱疹,疱疹破溃后会形成溃疡,疼痛感较重,患儿常表现出烦燥、哭闹、流口水,不吃饭等不适。

3、口腔疱疹后1-2天可在患儿的手心、足心及小屁屁上看到皮肤斑丘疹,以脚心部最多,疱疹呈圆形或椭圆形扁平小至米粒,大至豌豆大,较硬并内有混浊液体疹子周围绕以红晕。

4、小儿手足口病的疹子较少出现在躯干及面部,一般7天左右就能消退,不会造成瘢痕,更不会留下印迹。

手足口病初期症状及图片

手足口病初期症状及图片

手足口病初期症状临床表现预防及图片手口足病一年四季都可能发病,一般3、4月份患病儿童开始增多,夏季可达高峰。

手足口病通常是有潜伏期的,一般为3-4天,抵抗力好的宝宝,一般症状较轻并可自愈,但有些症状较重的多为突然发病,患儿常有发热,体温38℃~40℃,热程多为4~7天,7天以上者少见。

病初部分患儿多伴有流涕、咽痛、厌食、呕吐、腹泻等症状。

病后不久在患儿手足远端部位如手指、手掌、足趾以及口腔出现红色小丘疹,并迅速转为小疱疹,直径2-4mm,如米粒大小,呈圆形、椭圆形,周围有红晕。

此种皮疹有时在患儿臀部及肛周也可见到。

在临床上本病以手、足、口腔疱疹为主要特征,故通称为手足口病。

口腔疱疹多分布在舌、颊黏膜、口唇、硬腭、咽、扁桃体等处,并很快变成小溃疡,患儿流涎(流口水),吃东西时痛,甚至影响进食。

皮疹在发病当天或第二天出现,1-2天后出齐,先是玫瑰色红斑或斑丘疹,1天后既有部分皮疹形成水疱,,主要见于手指或脚指掌面,指甲周围,以及足跟边缘,婴幼儿或皮疹多者,还见于手掌、足底、臀部、大腿内侧及会阴部,有时膝、肘部也可见到。

疱疹成卵圆形,内含浆液一般不破溃继发感染少见,可于2-4天后吸收干燥,成深褐色结痂,脱痂后不留瘢痕。

在口腔两颊粘膜与唇内舌边软腭也散在有红斑与疱疹,口腔疱疹易破溃出现溃疡,患儿吃东西疼痛,并拒绝进食,流口水等。

手口足病症状:1、大多数患儿是突然发病,首先表现为发高烧,体温多在38度以上,同时伴有头痛,咳嗽,流涕等症状,体温持续不退,体温越高,病程越长,病情也就越重。

2、患儿发热的同时或发热1-2天后,可在他们的口腔粘膜、唇内见到疱疹,疱疹破溃后会形成溃疡,疼痛感较重,患儿常表现出烦燥、哭闹、流口水,不吃饭等不适。

3、口腔疱疹后1-2天可在患儿的手心、足心及小屁屁上看到皮肤斑丘疹,以脚心部最多,疱疹呈圆形或椭圆形扁平小至米粒,大至豌豆大,较硬并内有混浊液体疹子周围绕以红晕。

4、小儿手足口病的疹子较少出现在躯干及面部,一般7天左右就能消退,不会造成瘢痕,更不会留下印迹。

手足口病初期症状及图片

手足口病初期症状及图片

手足口病初期症状手足口病通常是有潜伏期的,一般为3-4天,抵抗力好的宝宝,一般症状较轻并可自愈,但有些症状较重的多为突然发病,多数患者出现地热,皮疹在发病当天或第二天出现,1-2天后出齐,先是玫瑰色红斑或斑丘疹,1天后既有部分皮疹形成水疱,,主要见于手指或脚指掌面,指甲周围,以及足跟边缘,婴幼儿或皮疹多者,还见于手掌、足底、臀部、大腿内侧及会阴部,有时膝、肘部也可见到。

疱疹成卵圆形,内含浆液一般不破溃继发感染少见,可于2-4天后吸收干燥,成深褐色结痂,脱痂后不留瘢痕。

在口腔两颊粘膜与唇内舌边软腭也散在有红斑与疱疹,口腔疱疹易破溃出现溃疡,患儿吃东西疼痛,并拒绝进食,流口水等。

手口足病症状:1、大多数患儿是突然发病,首先表现为发高烧,体温多在38度以上,同时伴有头痛,咳嗽,流涕等症状,体温持续不退,体温越高,病程越长,病情也就越重。

2、患儿发热的同时或发热1-2天后,可在他们的口腔粘膜、唇内见到疱疹,疱疹破溃后会形成溃疡,疼痛感较重,患儿常表现出烦燥、哭闹、流口水,不吃饭等不适。

3、口腔疱疹后1-2天可在患儿的手心、足心及小屁屁上看到皮肤斑丘疹,以脚心部最多,疱疹呈圆形或椭圆形扁平小至米粒,大至豌豆大,较硬并内有混浊液体疹子周围绕以红晕。

4、小儿手足口病的疹子较少出现在躯干及面部,一般7天左右就能消退,不会造成瘢痕,更不会留下印迹。

5、小儿手足口病是一种病情较轻的自愈性疾病,绝大部分患儿预后较好,少数重症患儿可合并心肌炎、脑炎、但这种可能很小。

6、整个病程大约在1周左右结束,一般不会并发什么严重的后果,只要护理得当,不会在皮肤上留下任何色素痕迹或疤痕。

如何预防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一种病毒性感染,最常见的病原体是甲类柯萨奇病毒,属于肠病毒的一种。

手足口病多发生在夏天和初秋。

一、传染源:人是本病的传染源,隐性感染者和无症状带毒者为该病流行的主要传染源。

二、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人群间的密切接触。

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

手足口病初期症状及图片修订稿

手足口病初期症状及图片修订稿

手足口病初期症状及图片Document number【SA80SAB-SAA9SYT-SAATC-SA6UT-SA18】手足口病初期症状临床表现预防及图片手口足病一年四季都可能发病,一般3、4月份患病儿童开始增多,夏季可达高峰。

手足口病通常是有潜伏期的,一般为3-4天,抵抗力好的宝宝,一般症状较轻并可自愈,但有些症状较重的多为突然发病,患儿常有发热,体温38℃~40℃,热程多为4~7天,7天以上者少见。

病初部分患儿多伴有流涕、咽痛、厌食、呕吐、腹泻等症状。

病后不久在患儿手足远端部位如手指、手掌、足趾以及口腔出现红色小丘疹,并迅速转为小疱疹,直径2-4mm,如米粒大小,呈圆形、椭圆形,周围有红晕。

此种皮疹有时在患儿臀部及肛周也可见到。

在临床上本病以手、足、口腔疱疹为主要特征,故通称为手足口病。

口腔疱疹多分布在舌、颊黏膜、口唇、硬腭、咽、扁桃体等处,并很快变成小溃疡,患儿流涎(流口水),吃东西时痛,甚至影响进食。

皮疹在发病当天或第二天出现,1-2天后出齐,先是玫瑰色红斑或斑丘疹,1天后既有部分皮疹形成水疱,,主要见于手指或脚指掌面,指甲周围,以及足跟边缘,婴幼儿或皮疹多者,还见于手掌、足底、臀部、大腿内侧及会阴部,有时膝、肘部也可见到。

疱疹成卵圆形,内含浆液一般不破溃继发感染少见,可于2-4天后吸收干燥,成深褐色结痂,脱痂后不留瘢痕。

在口腔两颊粘膜与唇内舌边软腭也散在有红斑与疱疹,口腔疱疹易破溃出现溃疡,患儿吃东西疼痛,并拒绝进食,流口水等。

手口足病症状:1、大多数患儿是突然发病,首先表现为发高烧,体温多在38度以上,同时伴有头痛,咳嗽,流涕等症状,体温持续不退,体温越高,病程越长,病情也就越重。

2、患儿发热的同时或发热1-2天后,可在他们的口腔粘膜、唇内见到疱疹,疱疹破溃后会形成溃疡,疼痛感较重,患儿常表现出烦燥、哭闹、流口水,不吃饭等不适。

3、口腔疱疹后1-2天可在患儿的手心、足心及小屁屁上看到皮肤斑丘疹,以脚心部最多,疱疹呈圆形或椭圆形扁平小至米粒,大至豌豆大,较硬并内有混浊液体疹子周围绕以红晕。

手足口病初期症状及图片

手足口病初期症状及图片

手足口病初期症状临床表现预防及图片手口足病一年四季都可能发病,一般3、4月份患病儿童开始增多,夏季可达高峰。

手足口病通常是有潜伏期的,一般为3-4天,抵抗力好的宝宝,一般症状较轻并可自愈,但有些症状较重的多为突然发病,患儿常有发热,体温38℃~40℃,热程多为4~7天,7天以上者少见。

病初部分患儿多伴有流涕、咽痛、厌食、呕吐、腹泻等症状。

病后不久在患儿手足远端部位如手指、手掌、足趾以及口腔出现红色小丘疹,并迅速转为小疱疹,直径2-4mm,如米粒大小,呈圆形、椭圆形,周围有红晕。

此种皮疹有时在患儿臀部及肛周也可见到。

在临床上本病以手、足、口腔疱疹为主要特征,故通称为手足口病。

口腔疱疹多分布在舌、颊黏膜、口唇、硬腭、咽、扁桃体等处,并很快变成小溃疡,患儿流涎(流口水),吃东西时痛,甚至影响进食。

皮疹在发病当天或第二天出现,1-2天后出齐,先是玫瑰色红斑或斑丘疹,1天后既有部分皮疹形成水疱,,主要见于手指或脚指掌面,指甲周围,以及足跟边缘,婴幼儿或皮疹多者,还见于手掌、足底、臀部、大腿内侧及会阴部,有时膝、肘部也可见到。

疱疹成卵圆形,内含浆液一般不破溃继发感染少见,可于2-4天后吸收干燥,成深褐色结痂,脱痂后不留瘢痕。

在口腔两颊粘膜与唇内舌边软腭也散在有红斑与疱疹,口腔疱疹易破溃出现溃疡,患儿吃东西疼痛,并拒绝进食,流口水等。

手口足病症状:1、大多数患儿是突然发病,首先表现为发高烧,体温多在38度以上,同时伴有头痛,咳嗽,流涕等症状,体温持续不退,体温越高,病程越长,病情也就越重。

2、患儿发热的同时或发热1-2天后,可在他们的口腔粘膜、唇内见到疱疹,疱疹破溃后会形成溃疡,疼痛感较重,患儿常表现出烦燥、哭闹、流口水,不吃饭等不适。

3、口腔疱疹后1-2天可在患儿的手心、足心及小屁屁上看到皮肤斑丘疹,以脚心部最多,疱疹呈圆形或椭圆形扁平小至米粒,大至豌豆大,较硬并内有混浊液体疹子周围绕以红晕。

4、小儿手足口病的疹子较少出现在躯干及面部,一般7天左右就能消退,不会造成瘢痕,更不会留下印迹。

手足口病初期症状与预防措施以及症状图片

手足口病初期症状与预防措施以及症状图片

手足口病初期症状及症状图片手足口病初期症状手足口病通常是有潜伏期的,一般为3-4天,抵抗力好的宝宝,一般症状较轻并可自愈,但有些症状较重的多为突然发病,多数患者出现地热,皮疹在发病当天或第二天出现,1-2天后出齐,先是玫瑰色红斑或斑丘疹,1天后既有部分皮疹形成水疱,,主要见于手指或脚指掌面,指甲周围,以及足跟边缘,婴幼儿或皮疹多者,还见于手掌、足底、臀部、大腿内侧及会阴部,有时膝、肘部也可见到。

疱疹成卵圆形,内含浆液一般不破溃继发感染少见,可于2-4天后吸收干燥,成深褐色结痂,脱痂后不留瘢痕。

在口腔两颊粘膜与唇内舌边软腭也散在有红斑与疱疹,口腔疱疹易破溃出现溃疡,患儿吃东西疼痛,并拒绝进食,流口水等。

手口足病症状:1、大多数患儿是突然发病,首先表现为发高烧,体温多在38度以上,同时伴有头痛,咳嗽,流涕等症状,体温持续不退,体温越高,病程越长,病情也就越重。

2、患儿发热的同时或发热1-2天后,可在他们的口腔粘膜、唇内见到疱疹,疱疹破溃后会形成溃疡,疼痛感较重,患儿常表现出烦燥、哭闹、流口水,不吃饭等不适。

3、口腔疱疹后1-2天可在患儿的手心、足心及小屁屁上看到皮肤斑丘疹,以脚心部最多,疱疹呈圆形或椭圆形扁平小至米粒,大至豌豆大,较硬并内有混浊液体疹子周围绕以红晕。

4、小儿手足口病的疹子较少出现在躯干及面部,一般7天左右就能消退,不会造成瘢痕,更不会留下印迹。

5、小儿手足口病是一种病情较轻的自愈性疾病,绝大部分患儿预后较好,少数重症患儿可合并心肌炎、脑炎、但这种可能很小。

6、整个病程大约在1周左右结束,一般不会并发什么严重的后果,只要护理得当,不会在皮肤上留下任何色素痕迹或疤痕。

如何预防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一种病毒性感染,最常见的病原体是甲类柯萨奇病毒,属于肠病毒的一种。

手足口病多发生在夏天和初秋。

一、传染源:人是本病的传染源,隐性感染者和无症状带毒者为该病流行的主要传染源。

二、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人群间的密切接触。

手足口病初期症状及图片

手足口病初期症状及图片

手足口病初期症状及图片手足口病初期症状及图片手足口病通常是有潜伏期的,一般为3-4天,抵抗力好的宝宝,一般症状较轻并可自愈,但有些症状较重的多为突然发病,多数患者出现地热,皮疹在发病当天或第二天出现,1-2天后出齐,先是玫瑰色红斑或斑丘疹,1天后既有部分皮疹形成水疱,,主要见于手指或脚指掌面,指甲周围,以及足跟边缘,婴幼儿或皮疹多者,还见于手掌、足底、臀部、大腿内侧及会阴部,有时膝、肘部也可见到。

疱疹成卵圆形,内含浆液一般不破溃继发感染少见,可于2-4天后吸收干燥,成深褐色结痂,脱痂后不留瘢痕。

在口腔两颊粘膜与唇内舌边软腭也散在有红斑与疱疹,口腔疱疹易破溃出现溃疡,患儿吃东西疼痛,并拒绝进食,流口水等。

手口足病症状:1、大多数患儿是突然发病,首先表现为发高烧,体温多在38度以上,同时伴有头痛,咳嗽,流涕等症状,体温持续不退,体温越高,病程越长,病情也就越重。

2、患儿发热的同时或发热1-2天后,可在他们的口腔粘膜、唇内见到疱疹,疱疹破溃后会形成溃疡,疼痛感较重,患儿常表现出烦燥、哭闹、流口水,不吃饭等不适。

3、口腔疱疹后1-2天可在患儿的手心、足心及小屁屁上看到皮肤斑丘疹,以脚心部最多,疱疹呈圆形或椭圆形扁平小至米粒,大至豌豆大,较硬并内有混浊液体疹子周围绕以红晕。

4、小儿手足口病的疹子较少出现在躯干及面部,一般7天左右就能消退,不会造成瘢痕,更不会留下印迹。

5、小儿手足口病是一种病情较轻的自愈性疾病,绝大部分患儿预后较好,少数重症患儿可合并心肌炎、脑炎、但这种可能很小。

6、整个病程大约在1周左右结束,一般不会并发什么严重的后果,只要护理得当,不会在皮肤上留下任何色素痕迹或疤痕。

如何预防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一种病毒性感染,最常见的病原体是甲类柯萨奇病毒,属于肠病毒的一种。

手足口病多发生在夏天和初秋。

一、传染源:人是本病的传染源,隐性感染者和无症状带毒者为该病流行的主要传染源。

二、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人群间的密切接触。

小儿手足口病初期症状表现及症状图片

小儿手足口病初期症状表现及症状图片

小儿手足口病症状表现及症状图片每年的5到7月份都是小儿手足口病的发病高峰,尤其是学龄前儿童及3岁以下的小儿最感觉感染此病,因此家长们这段时间一定要密切关注。

如果发现家中小儿出现手足口病初期症状,要及时就病并果断的采取隔离措施。

手足口病(HandfootandmouthdiseaseHFMD)是一种儿童传染病,又名发疹性水疱性口腔炎。

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

个别重症患儿如果病情发展快,导致死亡。

该病以手、足和口腔粘膜疱疹或破溃后形成溃疡为主要临床症状。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最为常见。

手足口病是一种由数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侵犯5岁以下的宝宝。

手足口病具有流行强度大、传染性很强、传播途径复杂等特点。

病毒可以通过唾液飞沫或带有病毒之苍蝇叮爬过的食物,经鼻腔、口腔传染给健康儿童,也可因直接接触而传染小儿手足口病初期症状表现小儿手足口病通常会有3~4天潜伏期,有此抵抗力好的宝宝症状较轻并可自愈,抵抗力差的宝宝则会表现为突然发病,发病患儿的主要症状表现如下——多数患儿表现为发高烧,体温多在38度以上,同时伴有头痛,咳嗽,流涕等症状,体温持续不退,体温越高,病程越长,病情也就越重。

小儿手足口病手部症状小儿手足口病足部症状患儿会在发病当天或第二天出现皮疹,先是出现玫瑰色红斑或斑丘疹,1天后就会有部分皮疹形成卵圆形水疱,主要见于患儿的手指或脚指掌面、指甲周围、以及足跟边缘。

婴幼儿或皮疹多者还见于手掌、足底、臀部、大腿内侧及会阴部,有时膝、肘部也可见到。

小儿手足口病口部症状另外,患儿的口腔两颊粘膜与唇内舌边软腭也散在有红斑与疱疹,口腔疱疹易破溃出现溃疡,患儿表现为吃东西疼痛、拒绝进食、流口水等症状。

疹子“四不像”:不像蚊虫咬、不像药物疹、不像口唇牙龈疱疹、不像水痘。

手足口病初期有什么症状

手足口病初期有什么症状

手足口病初期有什么症状文章目录*一、手足口病初期有什么症状1. 手足口病初期有什么症状2. 手足口病的病因3. 手足口病的食疗方*二、如何预防手足口病*三、手足口病的并发症手足口病初期有什么症状1、手足口病初期有什么症状手足口病发病初期,孩子会先有发热、咳嗽流涕和流口水等像上呼吸道感染一样的症状。

有的孩子可能有恶心、呕吐等症状,以后手、足的指及趾背部出现椭圆形或梭形的水泡,疱的周围有红晕水疱的液体清亮,水疱的长轴与皮纹是一致的。

然后水疱的中心凹陷变黄、干燥、脱掉(脱屑),另外指、趾端有散在的比较坚硬的淡红色丘疹或者疱疹。

同时在口腔里,如嘴唇、舌口腔粘膜、齿龈上也有散在的水疱,但口腔里的水疱很快破溃而形成灰白色的小点或灰白色的一层膜其周围有红晕,在灰白色的膜下可以见到点状或片状的糜烂面。

2、手足口病的病因有数种病毒可引起手足口病,最常见的是柯萨奇病毒A16型,此外柯萨奇病毒A的其他株或肠道病毒71型也可引起手足口病,柯萨奇病毒是肠道病毒的一种,肠道病毒包括脊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奇病毒和埃可病毒,其感染部位是包括口腔在内的整个消化道,通过污染的食物,饮料,水果等经口进入体内,并在肠道增殖。

3、手足口病的食疗方 3.1、冬瓜粥食材:冬瓜300克、粳米180克、猪肉(瘦)100克、淀粉3克、盐2克、香油5克、大葱3克。

3.1.1、冬瓜削皮,洗净,切片。

3.1.2、将猪肉洗净,剁茸,加盐、水淀粉拌匀。

3.1.3、粳米淘净入锅,加适量水煮约25分钟。

3.1.4、放猪肉茸、冬瓜片,再用小火煮几分钟。

3.1.5、待粥液浓稠后即可盛出,淋上香油,撒上葱花即可。

推荐理由:本粥荤素兼备,既有肉类营养,又有冬瓜的减肥作用;既可补充营养,又不至于增加体重。

3.2、胡萝卜山药粥食材:排骨适量、山药30克、胡萝卜30克、稀饭30克、姜适量、盐适量。

3.2.1、胡萝卜切块。

3.2.2、排骨过水,去味去血水,烧好热水入生姜备用,放入已过水的排骨,加入食盐,大火烧开后,转文火慢炖30分钟左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手足口病初期症状临床表现预防及图片手口足病一年四季都可能发病,一般3、4月份患病儿童开始增多,夏季可达高峰。

手足口病通常是有潜伏期的,一般为3-4天,抵抗力好的宝宝,一般症状较轻并可自愈,但有些症状较重的多为突然发病,患儿常有发热,体温38℃~40℃,热程多为4~7天,7天以上者少见。

病初部分患儿多伴有流涕、咽痛、厌食、呕吐、腹泻等症状。

病后不久在患儿手足远端部位如手指、手掌、足趾以及口腔出现红色小丘疹,并迅速转为小疱疹,直径2-4mm,如米粒大小,呈圆形、椭圆形,周围有红晕。

此种皮疹有时在患儿臀部及肛周也可见到。

在临床上本病以手、足、口腔疱疹为主要特征,故通称为手足口病。

口腔疱疹多分布在舌、颊黏膜、口唇、硬腭、咽、扁桃体等处,并很快变成小溃疡,患儿流涎(流口水),吃东西时痛,甚至影响进食。

皮疹在发病当天或第二天出现,1-2天后出齐,先是玫瑰色红斑或斑丘疹,1天后既有部分皮疹形成水疱,,主要见于手指或脚指掌面,指甲周围,以及足跟
边缘,婴幼儿或皮疹多者,还见于手掌、足底、臀部、大腿内侧及会阴部,有时膝、肘部也可见到。

疱疹成卵圆形,内含浆液一般不破溃继发感染少见,可于2-4天后吸收干燥,成深褐色结痂,脱痂后不留瘢痕。

在口腔两颊粘膜与唇内舌边软腭也散在有红斑与疱疹,口腔疱疹易破溃出现溃疡,患儿吃东西疼痛,并拒绝进食,流口水等。

手口足病症状:
1、大多数患儿是突然发病,首先表现为发高烧,体温多在38度以上,同时伴有头痛,咳嗽,流涕等症状,体温持续不退,体温越高,病程越长,病情也就越重。

2、患儿发热的同时或发热1-2天后,可在他们的口腔粘膜、唇内见到疱疹,疱疹破溃后会形成溃疡,疼痛感较重,患儿常表现出烦燥、哭闹、流口水,不吃饭等不适。

3、口腔疱疹后1-2天可在患儿的手心、足心及小屁屁上看到皮肤斑丘疹,以脚心部最多,疱疹呈圆形或椭圆形扁平小至米粒,大至豌豆大,较硬并内有混浊液体疹子周围绕以红晕。

4、小儿手足口病的疹子较少出现在躯干及面部,一般7天左右就能消退,不会造成瘢痕,更不会留下印迹。

5、小儿手足口病是一种病情较轻的自愈性疾病,绝大部分患儿预后较好,少数重症患儿可合并心肌炎、脑炎、但这种可能很小。

6、整个病程大约在1周左右结束,一般不会并发什么严重的后果,只要护理得当,不会在皮肤上留下任何色素痕迹或疤痕。

手部
足部图片:
口部图片:
人群密切接触是重要的传播方式
儿童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感染。

2.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故与生病的患儿近距离接触可造成感染。

3.饮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食物,也可发生感染。

幼托机构如何预防?幼托机构一旦发现出现发热、皮疹等不适症状的孩子,应做到以下几点:1.患儿用过的物品要彻底消毒,可用含氯的消毒液浸泡,不宜浸泡的物品可放在日光下曝晒。

其房间要定期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温度适宜。

2.加强学生晨检、因病缺勤登记工作,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属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3.注意教室换气通风,特别是幼托机构要每日对玩具、用具等进行清洗消毒,减少间接接触传播的机会。

对住校学生及幼儿宿舍的被褥、衣服要放在阳光下曝晒。

4.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活动,与家长一起教育学生及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重点是饭前便后要洗手;同时建议家长不要让孩子在地上摸爬玩耍,更不要用家长自己嚼过的食物喂食孩子
家庭如何预防小儿手足口病
1、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和饮食习惯,如饭前便后洗手、勤洗澡等,要饮开水,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剩饭剩菜要完全加热后再食用。

2、家长要经常对孩子居住的房间进行通风换气,尽量少带孩子去拥挤的公共场所,特别是尽量避免与其他有发热、出疹性疾病的儿童接触,减少被感染的机会。

3、注意孩子营养的合理搭配,还要让孩子休息好,适当晒晒太阳,增强自身的免疫力。

4、家长要注意家庭室内外的清洁卫生,家庭成员的衣服、被褥要在阳光下曝晒。

家禽、家畜要圈养,避免人、畜混住一处,尤其要减少儿童与家禽、家畜的直接接触。

预防手足口病要保持手的清洁
养成“勤洗手、勤通风、喝开水、吃熟食、晒衣被”的良好卫生习惯,能够较好地预防手足口病。

治疗及护理患儿因发热、口腔疱疹,胃口往往较差,不愿进食。

对此,可以给孩子吃一些清淡、温性、易消化、柔软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但禁食冰冷、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患儿要保持口腔清洁。

饭前饭后用生理盐水漱口,对不会漱口的患儿,家长可以用棉棒蘸生理盐水轻轻清洁口腔。

口腔有疱疹可以喷
利巴韦林气雾剂或口腔炎气雾剂,以减轻疼痛,促使病变早日愈合。

必要时可服用中成药,如小儿咽扁冲剂、清开灵口服液等药物。

另外,患儿的衣服、被褥要清洁,衣着要舒适、柔软,且经常更换。

剪短患儿的指甲,必要时包裹双手,防止抓破皮疹。

对于臀部有皮疹的患儿,应随时清理大小便,保持清洁干燥。

11 / 11文档可编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