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在聚焦国家战略中提升大学自主创新能力_吴海江
提升我军自主创新能力马金友
Value Engineering0引言所谓的自主创新是指在一定环境条件下,创新主体依赖自身所具有的能力和资源进行努力并取得突破性进展,从而达到预期目标的实践活动。
[1]从全球的视角看,我军的自主创新能力仍较薄弱,还处在对外国技术的模仿或适应期。
自主创新是关国家安危、民族前途命运的大事,是国防竞争力的核心。
提高部队在信息化条件下的作战能力,关键在于提升我军高科技武器核心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
1高度重视潜人才培养,造就大批创新人才中国工程院院士、钢铁研究总院院长干勇指出:造就自主创新人才队伍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
[2]造就自主创新人才不能忽视潜人才培养。
1.1不少自主创新成果出自于潜人才所谓潜人才是指已经具备了某种创造才能,但暂时由于缺乏适当条件和机会,尚未在实践活动中做出实际贡献的人员。
潜人才是相对显人才而言的。
在世界科技史上,有许多自主创新的成果,甚至是对人类历史影响深远的重大成果,都是出自于起初并不为人所知的潜人才。
比如,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时,他只是专利局的一名审查员,根本不是科研院所的研究人员,自然也谈不上什么名气,是一名能力和成果都还没有得到社会承认的潜人才。
科学研究领域是这样,军事领域同样有创新的潜人才。
1793年的英法土伦之战,法军安放在船上的陆战炮,打得处于优势的英舰猝不及防,使英军最终败北。
陆战炮代替舰炮的打法是年仅24岁的少尉军官拿破仑的点子。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拉法格是一名普通的法军上尉,提出渗透战术,挑战当时盛行的“阵地战致胜”观念,德军第一次运用渗透战术就打败了俄国和意大利联军。
这些战争史上的创新之举,最初都是出自当时名不见经传的潜人才。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当时在法国军事学院学习的戴高乐还只是一名上尉,然而,他却预见到“下一次战争将是坦克———————————————————————作者简介:马金友(1964-),男,安徽肥东人,本科,军事经济学院襄阳士官学校勤务系讲师,研究方向为军事管理工作;吴时国(1965-),男,湖北襄阳人,本科,军事经济学院襄阳士官学校基础部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工作。
“创新型国家建设中的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研究”研究情况及最终成果
/GB/219506/16478073.html“创新型国家建设中的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研究”研究情况及最终成果简介2011年 12月 02日 13:21 来源: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中国科学院方新研究员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创新型国家建设中的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研究”近日已完成。
一、研究目的和意义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就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了精辟论述,强调指出: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
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顺应时代特征、事关中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全局的战略选择,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需要。
创新、自主创新、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创新型国家等主题一直以来都是各国政府和学者关注的焦点,也是当前我国急需深入研究的一个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的课题。
自主创新的研究不仅有利于我国制定正确适宜的科技政策,进一步推动其理论研究,而且可以为我国科技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运行环境和对策体系,有助于增强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进而推动科技进步,加速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
因此对自主创新的研究无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二、主要观点纵观我国 150年来的科技发展道路, 技术引进与科学传播一直占据着我国各阶段科学技术发展的主线,我国也始终在由技术引进带来的技术转移到自主创新的道路上不断尝试。
这一历史过程有两个特点,一是以近现代科学技术的传入及其制度化为基础。
随着近代科技的传入以及建国后的调整和完善,中国现代科技制度在 20世纪前半叶形成了基本框架,在 50年代后逐步成熟, 8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不断完善,为提升创新能力创造了制度条件。
二是通过技术转移,从模仿到创新。
这是后发国家发展的一种典型模式, 通过自强运动、民国时期以及新中国成立之后三个阶段的各有特点的技术转移,中国形成了尚不均衡的创新能力,在国防尖端领域,摸索出一套大科学管理体制下迅速实现自主创新的机制,但在其它领域,企业几乎还不是技术创新的主体,建设创新型国家尚须更多努力。
自然辩证法—浅谈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
浅谈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通过对自然辩证法的学习,对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有了一定认识,并且意识到:以“科学技术动力观”为构架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是纵观人类文明发展史确立起来的社会发展观;它全面、深刻地把握了科学技术的社会价值与多重职能,树立起“科学当然包括社会科学”的大科学观;是唯物史观的现代拓深形式。
“科学技术动力观”与科学发展观的辩证统一,开创了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科技革命与社会主义有效契合的新境界。
一、首先,先谈谈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技术思想。
(1)的科学技术思想。
的科学技术思想是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新中国科学技术相对落后的条件下,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科学技术发展的理论观点,形成了的科学技术思想。
1)科学技术促进生产力发展2)努力接近与赶上世界科学发展的先进水平3)开展群众性的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运动——指出“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运动现在已经成为一个伟大的运动,急需总结经验,加强领导,及时解决运动中的问题,使运动引导到正确的、科学的、全民的轨道上去”。
4)自力更生与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
5)建立宏大的工人阶级科学技术队伍——一再强调要造成一支宏大的工人阶级科技队伍。
为了建成社会主义,工人阶级不能没有自己的技术干部的队伍。
他指出:“无产阶级没有自己的庞大的技术队伍和理论队伍,社会主义是不能建成的”。
(2)的科学技术思想的科学技术思想是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结合改革开放和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新态势,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科学技术发展的理论观点,形成了的科学技术思想。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根据世界科学技术经济发展的新趋势,概括了人类实践所提供的新经验和新成果,第一次明确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这一当代马克思主义的重论命题,成为科学技术思想的理论核心。
2)科学技术为经济建设服务。
3)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4)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
5)进行科技体制改革。
6)学习和引进国外先进科学技术成果——指出:“科学技术是人类共同创造的财富,任何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都要学习别的民族、别的国家的长处,学习人家的先进科学技术”。
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战略的浅析
影 响 自主 创新 能 力提升 因素 的 S WOT矩 阵
重 点 实 验 室 作 为 国家 科 技 创 新 体 系 的
机会 ( Op p 0 r t u n ni e s )
不 可 控 但 可 利 用 的 外 在 积 极 因 素
( 1 ) 创 新 驱 动 型 战 略 的 国 家 发 展
( 2 ) 协 同 创 新 的 科 技 资 源 整 合 邹
势。
2 S WO T 分析影响重点实验室的 自主创新
能力提升 的因素…。
根据态势矩阵S WO T的 内 部优 势 和 劣 势、 外 部 机 会 和 威 胁的 四 个 构 成部 分 , 从 以 下几 个 方 面 具 体 分 析 了影 响 重 点 实 验 室 在 重点实 验 室 自主创新 能力 提升 战略 的 S WO T矩阵 劣势( We a k n e s s e s )
~ 内部 因 素
二 外 部 因 素
~
Hale Waihona Puke 科 技 教 育 S C I E N C E &T E C H N 0 L 0 G Y .
匪圆
高校 国家 重点 实 验 室 自主 创 新 能 力提 升 战 略 的浅 析 ①
汪 敏 娟 ( 南 京工业 大学材 料 化学工 程国 家重点 实验 室 江苏 南京 2 1 0 0 0 9 ) 摘 要: 自主创新 能力的提 升是 国家竞争力的核心 力量 , 依托 大学建立的 高校 国家重点 实验 室作 为 国家科技体 系创新的重要组 成部分 , 研 究提升 创新能 力的战略具有 十分 必要 的意义 。 本 文运 用态势矩 阵S W O T ( 优 势S t r e n g t h s 劣势We a k n e s s e s 、 机会O p p o r t u n i t i e s 和威胁T h r e a t s ) 分析法 分析 了影响高校 国家重点实验 室 自主 创新 能力提升 的内外 因素 , 结合 高校 国家重点实验室 自身特有 的特 点, 提 出 了提 升高校国家 重 点 实 验 室 自主 创 新 能 力 的 几 点 建 议 与 对 策 。 关键词 : 国 家 重 点 实 验 室 自主 创 新 能 力 S WO T 中 图分 类 号 : G 3 2 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 编 号 : 1 6 7 2 - 3 7 9 1 ( 2 0 1 3 ) 0 6 ( a ) 一 0 1 8 5 -0 2
浅谈创新思政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中国校外教育圃教学研究浅谈创新思政教学中的几点体会◆孙学梅【摘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改革,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学工作的一项战略性措施。
创新思想政治教学,需要教师在围绕教学目标的基础上,通过创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体系、调整评价体系、加强实践环节、改革授课和考试方法等途径,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能力思想政治教学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就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了精辟论述,强调指出:“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
”建设创新型国家,关键在人才。
高等学校既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摇篮,又是高层次创新人才集聚的战略高地。
在校大学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人才之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的中坚力量,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因此,对大学生进行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已成为我国高校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和切入点。
一、创新的内涵创新,在英文中是I nnovat i on,这个词起源于拉丁语其原意有三层含义:第一,更新;第二,创造新的东西;第三,改变。
在这里,我们取第二种意思,创新,即是指在前人或他人已经创造出来的成果的基础上,做出新的突破包括做出新的发现、提出新的见解、开拓新的领域、解决新的问题、创造新的事物或做出创造性的应用。
概言之,创新就是指发现了前人没有发现的事物。
创造了过去并不存在的事物。
二、创新思想政治教学的原因长期以来,思想政治教学(以下简称“思政教学”)一直陷入“应试教育”的窘境之中。
教师教时画框框,考前背条条,这种“灌输”教学,使思政课堂枯燥乏味。
这种教学模式阻碍了学生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发展。
从教学领域看,陈旧的教学观念。
传统单一的教学方式和方法。
落后的教学手段.严重制约着思政教学质量的提高。
创新思政教学势在必行。
三、创新思政教学体系(一)教学目标:思政教育的功用在于“教化”思政教学的总目标是帮助学生学会做一个促进社会健康发展的。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__实施人才强省战略(毛概演讲稿)
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
经济 增长 方式
粗放型:即依靠资本、劳动力的投入和资源的消耗, 依靠生产规模的扩大,实现经济增长。 (量的积累) 集约型:即在不扩大生产规模的情况下,依靠技术 进步,降低资源消耗,提高生产效率,实 现经济增长。(质的飞跃)
一、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重大战略意义
“运十”的悲剧
二、提高我省自主创新能力的对策思路
将全国 31 个地区的科技进步总体水平划分为六类(2004): 第一类:北京和上海(高于60%) 第二类:天津和广东(高于50%) 第三类:江苏、辽宁和浙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41.51% ) 第四类:陕西、福建、山东、重庆、黑龙江、湖北、四川(高于33.33%) 第五类:吉林、山西、湖南、海南、内蒙古、新疆、河北、安徽、广西、 河南(第24位)、江西、甘肃、青海、贵州、云南、宁夏 (高于25%) 第六类:西藏
一是实现科研院所和企业的结合 二是实现区域间的技术合作 三是实现军民结合
二、提高我省自主创新能力的对策思路
(二)大力提高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 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
二、提高我省自主创新能力的对策思路
(二)大力提高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 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
“象棋中的‘车’是勇往 直前的,‘马’是与日俱进 的,‘炮’是跨越式跳动的。 我们的企业要像车马炮一样, 勇往直前,与日俱进,跨越 发展。‛ ——温家宝
中国 科技投入占 总产值比重 1%强
中等发达国 家
2%-3%
世界500强企 业
5%-10%
二、提高我省自主创新能力的对策思路
(三)大力实施支持企业自主创新的六大政策
1、推进风险投资 2、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3、实行财政税收扶持政策
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是提升高校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
科教 动
态
① 实施 知识 产权 战 略 是提 升 高校 自主创 新 能 力的 关 键
吴树 山 顾来 红 戴蓉 ( 南京理 工大学 知识产 权学 院 南京 2 0 4 9 ) 1 0
摘 要 : 章从 我 国高校 自 创新 的理 念 , 式和产 出等方 面深入 阐述 了提 升高校 自主创新 能 力的 紧迫 性 , 出应 当 以实施 知识产权 战 文 主 方 指 略作 为引领 , 支撑 和提 升高校 自主创新 能力的 引擎, 而构建 高校实施 知识 产权 战略 的新理念 从 新规 划和新机 制 , 以确保 高校 自 创新 主
响 高校 自主 创 新 能 力 的 诸 因素 中 , 力 资 更 重 要 的 是 确 立 高 校 自主 创 新 的 新 理 念 、 智 家 知识 产 权 战 略 纲要 》 布 实 施 以来 , 识 源 特 别 是 掌 握 核 心知 识 产 权 资 源 是 最 重 要 新 思 路 和 新 方 法 , 要 影 响 自主 创 新 能 力 颁 知 只
办 学 质 量 , 强 办 学 实 力 , 现 高 等教 育 的 创 新 能 力 的 提 升 又 与 其 所 拥 有 的 智 力 资 经 济 发 展 的 贡献 率 不 高 , 专 家称 , 增 实 有 中国 高
1 提升 高校 自主创新 能力 的紧迫性
部 环 境 因素 影 响 , 高 校 自主 创 新 能 力 的 产 业 化 的不 足 5 与发 达 国 家 近 8 %的 转 各 %, 0 党 的 十 七 大 报 告 指 出 , 高 自主 创 新 提 升 和 发 挥 , 受到 不 同程 度 的 制 约 , 就 化 率 相 距 甚 远 0 这 说 明 提 升 高 校 自主 创 提 都 这 。
“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实施方案
“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实施方案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各个领域的竞争越来越激烈,高等学校的创新能力成为本科教育改革中重要的方向和领域之一。
为了加强高等教育创新能力的发展,教育部提出了“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本文将围绕该计划的实施方案展开讨论。
一、方案背景在“中国制造2025”等科技创新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高等教育创新能力的提升迫在眉睫。
现阶段,高等学校应该积极探索创新,不断创新发展,推动高等教育的持续发展。
为此,教育部制定了提升高等教育创新能力的“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旨在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和为国家战略服务的高等教育班子。
二、方案目标1、提高高等教育的创新发展能力,加强学校的科技创新能力。
2、探索并完善高等教育的教育体制和方法,加强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果,以培养更多的科技领袖和创新创业人才。
3、改革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纠正教育内部发展不平衡的现象,构建具有高水平的现代大学管理体系。
4、提升国际竞争力,将一批高等学校打造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一流大学。
三、方案内容1、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支持高等学校开展前沿研究项目和创新团队建设。
2、加强人才培养和创新创业教育,建立现代创新创业中心和跨学科研究中心,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升。
3、推动高等教育改革,建立全国高等教育协调发展机制,探索新型大学制度和教育评价体系。
4、加强国际合作,开展多学科交流、联合培养项目和人才引进计划,提高国际化程度。
五、方案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是2017年——2020年,这个阶段主要是进行政策制定、资源调配和基础建设;第二个阶段是2020年——2025年,这个阶段主要是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和科技创新工作;第三个阶段是2025年——2030年,这个阶段是评估和反馈的阶段,整个方案实施完毕,可以得到一个成果与收获的结论。
六、方案意义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至关重要,为构建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体系,提高国家创新竞争力,推动整个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浅谈大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现状及应对措施
浅谈大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现状及应对措施2023-10-27•引言•大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现状•应对大学生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的目录措施•案例分析•结论与展望01引言03大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性自主创新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提升国家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背景介绍01全球竞争形势的变化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发展,国家之间的竞争越来越体现在创新能力和人才素质上。
02我国大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现状虽然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迅速,但大学生自主创新能力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
研究目的了解当前大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探讨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研究意义提高大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为国家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推动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研究目的与意义02大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现状大学生自主创新能力是指大学生在学术、科技、文化、体育等领域中,通过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和实践活动,实现新知识的发现、新技术的发明和新问题的解决等创新成果的能力。
定义大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具有主动性、综合性、实践性和可持续性的特点,它不仅要求大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还要求他们具备跨学科的综合素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特点大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定义现状虽然大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在各个领域都有一定的提升,但总体来说,仍存在一些问题,如缺乏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缺乏实践经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分析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有多方面,包括教育体制不完善、教育方式单一、缺乏实践平台、缺乏创新氛围等。
大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现状分析教育体制教育体制的弊端是影响大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目前,一些高校仍存在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问题,导致学生缺乏实践机会和独立思考的空间。
传统的教育方式过于注重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这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
缺乏实践平台是影响大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学生缺乏实践机会,无法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中,难以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对高校教学中如何提高大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几点思考
对高校教学中如何提高大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几点思考(浙江中医药大学浙江杭州310053)基金项目:浙江中医药大学教改项目(no.11089)【摘要】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是我国应对未来挑战的重大选择。
高校应充分分析目前大学生的自主创新学习现状,大力开展教学模式、方法等改革,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培养创新型社会人才,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
【关键词】自主创新;创新能力;教学改革【中国分类号】r6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4-0626-01 国家的发展、科技的进步需要技术的创新,创新人才是技术创新的带头人,决定了国家未来技术的创新能力。
作为高校从培养创新型社会人才的目标出发,应充分调研大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现状,充分了解和关注现有大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通过教学方式、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等改革,改变高校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完善、创新对大学生的评价标准,利用现代媒体等技术提供自主创新平台,提供充足的课外创新机会,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以培养面向科研、生产、管理第一线的一流创新性复合型人才。
目前大学生具有自主创新意识,但缺乏自主创新动力和能力。
大学是科技进步和人才培养的结合点,培养大学生的自主创新素质是大学教育的重要使命。
大学生处于青年早中期,创造性思维能力发展很快,自我意识逐渐成熟,这是发展自主创新能力的最好时期。
但目前大学生对科学创新的崇尚意识与行为能力之间存在较大反差,大部分大学生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渴望自己能提高自主创新素质,但实践参与度低,缺乏创新的毅力,同时在周围环境的影响下,阻碍了创新技能的培养,学科之间缺乏合理的整合,导致思考问题缺乏灵活性和全面性,对自身发展缺乏明确的方向,因此大学生自主创新素质现状有待改善。
1.转变创新理念,提高教师自身创新素质教师自身的基本素质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基础,教师应注重自身能力的培养,不但要具备较为扎实的本学科专业技能,具备心理学和教育学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还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树立较强的创新理念,把握学术前沿、学术研究动态的能力,明确教师自身创新素质在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素质中的重要性,具备较强的责任心和奉献精神,积极探索培养具较强自主创新素质人才的策略、方法。
在聚焦国家战略中提升大学自主创新能力
模式。西蒙诺 夫说 ,俄罗斯联邦 知识产权 、专利与 商标局~ 年中收到了 1 2万多 件 申请 ,其 中约 5 5万 至 5 7万 件 申请 属 . . 于 知 识产 权 和 工业 产 权 范 畴 ,包括 技 术 发 明 、新 型 工 业 品 等 。 西蒙诺夫表示 ,为 了让网家 经济稳步地走一 . LI 新轨道 ,申请 I 的数 量还 必 须 增 加 至 少 一 倍 。 他 认 为 , “ 一 进 程 将 是 不 可 这 逆转 的。俄联邦知识产 权 、专利与商标 局已经为此做好 了准 备 。 20 ” 0 8年 5月 ,俄 罗 斯政 府批 准 了 2 1 前 创 新 经 济 发 0 1年 展方案。俄罗斯联邦经济发 展部部长利维拉 ・ 比乌林娜认 纳
l 创 新经济 时代与创 新型 国家建设
进入 2 世纪 ,世界经 济开 始向刨新经 济转移。联 合田于 1 20 0 8年 4月发布 了 ( 08创新经济报 告》 20 ,这是联合 囡第 一 份关 于这 一 新 兴 领 域 的 研 究 报 告 。 该报 告 指 出 ,创 新 产 业 是
全球 贸易 中最 具 活 力 的 产 业 之 一 。2 0 0 0年 至 2 0 0 5年 问 , 全 球 与创 新 产 业 有 关 的 商 品 和 服 务 贸 易 额 年 均 增 长 8 7 。 .% 20 05年 ,创 新 产 品 和服 务 的 全 球 出 口额总 计 为 424亿 荚 元 , 4 占全球 贸易 额 的 3 4 报 告 说 ,虽 然 在 还 没 有 一 个 统 一 .% 的 “ 新 经 济 ” 或 “ 新 产业 ” 定 义 ,但 其均 具 有 一 个 本 质 创 创 特征即 “ 创造 力 ” ,它 i ' 来 技 术 』的 进 步 并 且 使 余 业 和 囤 tl l ' 二 家经济具有竞争优势 。香 港咆汛 科拓腱集 团的主席李 洋楷 先生 在 《 经 》 2 0 年 会 1- 出 ,人 类 的 文 明 本 身 就 是 财 0 8年 :I t - 不断 的 创 新 【 发展 和 成 熟 ,2 } 1 1世 纪经 济最 大 的 新 参 与 就 是 刨 新 经 济 。 创造 新 的 产 业 和 新 的 市 场 ,实 现 新 的社 会 经 济 价 值 ,创 造高 价 值 高 收 入 的 职 、 和 [ 岗化 ,这 对 于 闻家 、产 『 作 业 、公 司干 个 人 都 具有 深 远 的 礼 会 意 义 干经 济 意 义 。 ¨ ¨ 所 滑 “ 新经济” 创 ,就 足 以 刨 新 为 主 导的 经 济 ,它 不 问 于 产 业经 济 和 信 息经 济 ,拱 至 电不 ㈧ 于 I经 济 ,它 是 “ ; 刨 造力经 济” ,是由想象力 、刨造 力 和创意主 事的 新经 济 ,足 通过创新来推动 的经济 。 史上 ,包括技术 创新 、管 仓 1 新 、制度创新在 内的创新活动 足美 劳动生产率提 高的主要 原 动 力 ,发 州创 新 是 荚 田绎 济 的 竞 争 优 坍 所 正 曳 美 闻麻 【 1
实施科教兴国 人才强国战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1)
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1)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第一章引言在当今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对每个国家来说,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才能在国际社会中占据更有竞争力的地位。
因此,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成为了每个国家必然的选择。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如何通过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迈向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道路。
第二章科教兴国战略的内涵与必要性科教兴国战略是指通过加强科学技术和教育的领域,促进国家发展。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升国家综合实力:科技和教育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不断提高科技水平和教育质量,才能使国家在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具备竞争力。
2.促进经济增长:科技创新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通过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可以培养和引进更多的高级人才,推动技术创新,提升产业竞争力,进而促进经济增长。
3.增强国际竞争力:只有拥有自主创新能力的国家,才能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通过加强科教兴国战略,国家能够培养出大量优秀的科学家和工程师,提高自己在科技领域的国际声誉和竞争力。
第三章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路径与重点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路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加大对科学研究的支持:国家应该加大对基础科学研究的投入,培养一批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科学家。
同时,要加强对应用型科学研究的支持,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的生产力和经济效益。
2.优化教育体制和课程设置:改革教育体制,构建适应国家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体系。
优化课程设置,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使他们能够适应国家创新发展的需求。
3.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大对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力度,建立一套完善的人才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吸引优秀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回国工作。
同时,加强对青年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为未来的自主创新打下坚实的基础。
面向国家战略的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探索
面向国家战略的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探索作者:胡寻寻方志孙大坤闫晓军来源:《课程教育研究》2021年第12期【摘要】随着我国航空发动机事业从测绘仿制向着自主研发转型,对航空发动机人才的创新能力要求愈发强烈,传统的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亟待改革。
基于对当前本科生科研实践现状分析,北航“吴大观英才班”大胆改革,提出“导师制、小班化、全程化、进团队”的人才培养模式。
学生的创新水平、升学质量以及示范引领作用显著提升,为高校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本科生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12-0184-032010-202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特别强调,高等教育要支持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创立高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
高等学校是创新人才成长的摇篮、是科技创新的主力军和核心力量,而本科教育是高等教育的根[1],是大学教育体系中最关键的一环[2]。
其中,以面向国家战略的航空发动机创新人才培养的本科教育是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环节。
在这种背景下,如何有效提升高校本科生科技创新能力成为新时代高等教育的重要工作,意义重大。
一、国内外开展本科生科研的现状分析19世纪初,德国柏林大学提出了“教学与研究的统一”原则,提倡科研是最好的教学,开启了本科生参与科研的尝试。
麻省理工学院于70年代启动“本科生研究机会计划”。
此后,清华大学借鉴国外经验,实施了“大学生研究训练”项目(SRT),继清华之后,1998年浙江大学启动了由校、院(系)、省创、国创四个层次组成的“大学生科研训练项目”(SRTP)。
2011年我国开始在各高校推行“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
从本科生参与科研活动的形式来看,主要包含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本科生自主申请科研基金(大创基金、校创基金)以及参加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三种形式。
落实科学发展观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落实科学发展观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吴胜蓝
【期刊名称】《福建理论学习》
【年(卷),期】2008(000)004
【摘要】科学发展观就是要可持续发展,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可持续发展的生命和源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的技术构成发生了重大变化,劳动力素质也有了相当提高。
但总的来看,面对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变革,面对日益强化的资源环境约束,面对以创新和技术升级为主要特征的激烈国际竞争,我国自主创新能力薄弱的问题已经日益成为发展的瓶颈制约。
【总页数】3页(P19-21)
【作者】吴胜蓝
【作者单位】福建师大经济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124.3
【相关文献】
1.落实科学发展观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J], 邓凌
2.落实科学发展观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坚持又快又好发展努力扩大保险覆盖面--王虎林同志在2006年全省保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J],
3.落实科学发展观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J], 高晓平
4.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J], 王占臣
5.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J], 王占臣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如何提高大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做贡献
如何提高大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做贡献如何提高大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做贡献?【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核心竞争力,是我国应对未来挑战的重大选择。
当代大学生的创新意识比较弱,我们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大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提高大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高校责任重大。
高校应该在教学方式、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改革,为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大学生而努力。
【关键词】大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创新型国家;高校党的十七大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
美国纽约科技大学校长张钟浚认为“大陆学生普遍存在创新能力不够的问题,而中国学生存在的创新性不足,主要是在大学阶段形成的。
”大学生是建设中国社会主义的后备军,可见要想培养出创新型人才,关键就是要从大学生抓起。
大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体现了我国高等院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成果。
根据一些对大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调查中,通过调查分析,目前大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普遍比较低下,但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已经意识到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并试图从各方面来提高自身的创新素质。
面对这种现状,我们应该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大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
对于大学生个人来说,我们要了解自身的特点,包括优点和缺点。
大学生创新的优势在于总体素质较高,理论知识丰富,善于接受新事物,能够抓住变化的趋势。
劣势则是经验非常不足,而且创新多凭一时激情,较冲动,不够成熟和系统化,心高气傲,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
我们大学生应提高自主创新的意识。
另一方面,学校作为向社会输送人才的主要场所,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上发挥着重要的引导作用。
我们高校应该结合实际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高校要优化课程体系设置。
研究表明,人的创新能力来源于创新思维,而创新思维是建立在合理的知识结构之上的。
因此,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必须通过优化课程体系,使大学生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
2010在聚焦国家战略中提升大学自主创新能力_吴海江
2010 年第 1期 文章编号 :
科技管理研 究 Science and T echno logy M anage m ent R esearch
知识的创造及其 创造性应用 将成为 经济增 长的重要 源泉 , 那 么集教学、科研和社会 服务三 项基本功 能于一 身的现 代大学 将具有举足轻重 的作用。大学 所进行的 科学研 究本身 就是知 识的创造与知识 的创造性应 用 , 如果说 创新是 创新经 济的电 流 , 那么大学就是产生这 种电流的 发 电机 之 一。创新经 济时代 , 大学尤其是研 究型大 学与经济 发展的 关系将 越来越 密切 , 其推动经济发 展的作 用也越 来越明 显 , 如斯坦 福大学 与 硅谷 、剑 桥大学的 科技 园 , 我 国北 大 方正、 清华 紫光 等就很好地说明 了这个 问题。早在 20 世 纪 40 年代 , 时 任斯 坦福大学副校长 的特曼就指出 : 大学不 仅是求 知识的 处所 , 它们对一个国家 工业的发 展、工业 的布局、人 口的密 度和所 在地区的声望 , 都可以发 挥巨大的 经济影 响。 [ 3] 事实上 , 大 学为本国和本地 区的经济发 展服务 的功能 , 已 经成为 国家和 地区经济社会发 展的重要支柱。 第三 , 大学是培养高 素质的创造性人才的摇篮。 创新是当 今 社会 经 济 发展 和 社会 进 步 的最 根 本 的 原动 力 , 创新人才是国家 核心竞 争力的 关键 , 一个 拥有持 续创新 能力和足够的创 新人力资源 的国家 , 将 具有发 展创新 经济的 巨大潜力 , 从而有足够 的能力 迎接创新 经济带 来的机 遇和挑 战。提升自主创新 能力 , 建 设创新型 国家 , 离 不开 人才。胡 锦涛总书记在 2006 年 6 月召开的两院院士大会 上强调 : 必须 坚持人才资源是 第一资源 , 科技进步和创新的关键是人才。 大学首先是 人才特别是 高层次人 才培养 的摇篮。一 些世 界著名大学 , 都为其本 国经济 社会的发 展贡献 了大批 的杰出 人才。诺贝尔奖代表了世 界科学领域的最高水准和最高荣誉 , 大学 , 特别是世界一流 的著名 大学培养 了一大 批诺贝 尔奖的 得主。据统计 , 自 20 世 纪初 该 奖设 立以 来 , 剑 桥 大学 共有 62 人获此殊荣 , 哈佛大 学获 得诺 贝尔 奖的 有 35 人 , 伯 克利 加州 大 学有 21 人 , 耶 鲁 大学 有 20 人 , 麻省 理 工学 院有 15 人。第二次世界大战 以后 , 美国 已经基 本上垄 断了诺 贝尔科 学类奖。对美国科学 发展的 社会环 境进行 综合分析 , 我们不 难发现 , 除了充裕的 经费和 优越的 研究条 件、激励创 新的科 研体制以及宽松 自由的学术 环境以 外 , 源源不 断的高 素质的 人才队伍也 是美 国 盛产 诺贝尔 奖得 主的一 个重 要因 素。 美国有着良好的教育传统 , 早在独 立之前 , 就有了哈佛大学、 耶鲁大学、普林斯 顿大学、布 朗大学、哥 伦比亚 大学等 著名 高等学 府。 1855 年美国已有大专院校 150 所 , 到 1885 年猛增 至 500 多所 , 这些大学培养了大批的高层次人才 , 为 20 世纪 美国的科技和经 济起飞准备了充分的人才资源 [ 4] 。 总之 , 创新竞争力 是推动 创新经济 发展的 重要 源泉 , 也 是创新型国家的 重要标志。创 新竞争力 源于四 个相互 依存的 要素的紧密结合 , 即 通过科 学研究 创造知 识、通过教 育和培 训传授知识、利用信 息和通 信技术 传播知 识、在技术 创新中 应用知识 , 大学在这 些方面 都扮演 着十分 重要的角 色 , 在建 设创新型国家中 有着极其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提高大学生自主创新能力,为创新型国家做贡献
提高大学生自主创新能力,为创新型国家做贡献——党校第五单元学习体会国家安监总局党校第61期1班苗志全在党校第五单元学习中,我们学习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问题研究、提高战略思维能力、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大国崛起中的软实力建设等方面内容,还选修了一些人文素养方面的课程,感受颇深,结合自己工作谈一下提高大学生自主创新能力方面的问题。
创新是一个国家进步的灵魂、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源泉。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着力培养信念执着、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
可见党和国家对创新人才的重视,然而,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导致高校学生创新能力欠缺。
为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方面,我们高校应该从以下入手:一、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从努力改善课堂教学做起1.适应社会需求,转变教学观念由于我国中庸保守的文化习惯,导致教育观念比较僵化,因此教育出来的人才和国外相比缺乏创新性。
对于高校大学生,毕业以后将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如果高校培养出来的产品(大学生)不懂创新,那么国家何谈创新呢?因此高校必须重视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这就对高校教师在人才培养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
首先,师生关系应该从传统的“上级对下级”向“民主平等”转变。
传统的教师和学生之间并不是平等的关系,教师是上级,学生是下级,教师要求学生不能迟到、早退、讲话,一旦违反了教师要求和规定的,学生将受到批评或体罚,这种做法显然不符合时代的潮流。
师生双方都需要转变这样的观念,从“上级对下级”这种不合理的关系向朋友间“民主平等”的关系转变。
其次,教师应该引领学生从固守成规向独创性和开拓性思维转变。
在教学过程中,首先是教,其次是学,这就要求教师一定要做好引路人。
传统的教与学之间,教师按照书本给学生讲课,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学生机械地记忆书中的公式和内容。
创新型的教学观念要求教师除了给学生讲授书本中现有的知识外,还应当重视学生评判性思维和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得学生基于课本知识的学习外敢于超越课本,独立思考并提出自己对新问题的看法。
论技术预见在自主创新中的作用
论技术预见在自主创新中的作用吴亚力(渤海大学政法学院,辽宁锦州121013)摘要: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已经成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的主要推动力,特别是自主创新能力成为国家间竞争的重要因素。
实施自主创新战略是我国新时期的重要战略选择,而技术预见作为对科学、技术、环境和社会的远期未来所做出的战略规划,对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技术预见;自主创新;国家关键技术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成为推动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
科学技术成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科技创新能力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莺要指标。
因此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要认真思考和亟待解决的一个核心问题。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同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实施自主创新是我国新世纪发展的战略选择,也是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建立基于技术预见的自主创新模式,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发展具有前瞻性的关键技术和通用技术,是实现我国科技进步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因素。
1技术预测和技术预见预测是在相对高的可信程度上对未来的发展做出可能性的论断,技术预测是对长远未来的技术发展的预测。
技术预测开始于“二战”期间,美国军方通过技术预测为决策提供依据。
20世纪40年代,军事和经济竞争的需要促进了技术预测研究的发展,40—60年代定量预测在军事和航天领域倍受重视,它在确定研究开发的优先领域、投资规模和时间进度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到70年代技术预测方法已经发展得相当成熟。
由于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市场竞争口趋激烈,商业活动的不确定性增强,需求拉动与技术推动共同决定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传统的预测方法难以适应瞬息万变得市场环境,导致技术预测,特别是定量的技术预测活动逐步减少。
基于德尔菲法的技术预见逐渐受到政府和学术界的关注。
技术预见是对科学、技术、经济、环境和社会的远期未来所进行的有步骤地探索过程.其目的是选定可能产生最大经济与社会效益的战略研究领域和通用新技术。
我国高校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出版物刊名: 中国高教研究
页码: 83-83页
年卷期: 2010年 第2期
主题词: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改革
摘要:在200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授奖项目中.全国高等学校作为第一完成单位摘取国家技术发明奖通用项目31项.占授奖总数的79.5%.表明我国高校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国家技术发明奖2项一等奖均由高校获得.分别是中国海洋大学管华诗院士等完成的“海洋特征寡糖的制备技术(糖库构建)与应用开发”项目、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张军等完成的“空地协同的民航空域监视新技术及装备”项目。
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对策建议
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对策建议
武玲
【期刊名称】《皖西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6(22)4
【摘要】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十一五"时期的主要任务之一.全面落实这一战略任务具有重大意义.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就必须坚持正确的方向和路径.只要全社会都积极投身创新、支持创新,我们的国家就必将获得不竭的发展动力.
【总页数】3页(P13-15)
【作者】武玲
【作者单位】中共六安市委党校,安徽,六安,237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062.3
【相关文献】
1.大连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对策建议 [J], 王玉霞
2.提高我省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对策建议 [J], 黎秀娥;李为
3.关于切实提高哈尔滨市非公经济自主创新能力的对策建议 [J], 于睿;
4.提高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对策建议 [J], 韩锋
5.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支撑安徽快速崛起的对策建议 [J], 沙其富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
2 现代大学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中的基础作用
创新不是空中楼 阁 , 它必然 根植于 知识和 科技的基 础之 上 , 与社会的教 育体 系挂 钩。 20 世 纪 80 年 代以 来 , 全 面介 入社会的经济、科技、文 化的发 展已成 为现代 大学社 会功能 的基本走向 , 大学不 仅是知 识传授 和培养人 才的基 地 , 更是 推动知识创新、促进经济增长 以及引领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 现在国际上有高等教 育是未 来社会 轴心、大学 是经济 与社会 发展的 发动机 等看法 , 这是一 种先进 的思想和 观念 , 而 且在实践中有积极的 体现。美国 硅谷 的迅 猛发展 表明现 代大学正从经济舞台 的幕后 走向前 台 , 业已成 为知识 经济乃 至创新经济的发动机 。现代大学 在国家 创新体 系中占 据基础 性地位 , 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 重要力量。 首先 , 现代大学是国家开 展基础研究的主要机构。 当今世界 的 一流 大 学 无一 例 外都 有 很高 的 基 础 研究 水 平。世界一流 大学 具有 优良 的学 术传 统和 宽松 的学 术环 境 , 拥有世界公认的学术 权威和知名学 者。 20 世纪以来 , 基础研 究领域中具有划时代 意义的重大 科学成 就大多 是在大 学里完 成的 , 如作为现代物 理学革 命两大 理论之一 的量子 论 , 其创 立者是德国 柏林 大学 的普 朗克 教授 ; 提出 氢原 子结 构理 论 , 以后又提出 互补原 理、创 建 哥本 哈根 学派 , 使 量子 力学 最终得以建立的是丹 麦哥本 哈根大 学的玻尔 教授 ; 量 子力学 的波动方程是由奥地 利物理 学家、时任 瑞士苏 黎世大 学教授 的薛定谔建立的 , 他还 将量子力 学原理 运用到 生物学 领域从 而开创了分子生物学 ; 提出大陆 漂移假 说这一 地学革 命理论 的是德国 马 尔 堡学 院 的魏 格 纳 ; 标 志 着分 子 生物 学 诞生 的 DNA 双螺旋结构模型 , 是由美国遗 传学家沃 森和英国 物理学 家克里克在剑桥大学 合作完 成的 ; 基本 粒子结 构的夸 克模型 是由美国加利福尼亚 理工学院盖尔曼教授提出的。 现在世界发达国 家科学体 制的一 个重要 变化 , 就是 公共 科学与产业科学的相 对分化。产 业科学 的直接 目标是 为企业 的技术创新服务的 , 而 公共科学 则主要 为公共 目标服 务即为 国家的整体与长远 利益服 务。从经 济学的意 义上 , 基 础研究 更多地是一种提供 公共产 品 的活动 , 西方 发达国 家的这 类研究主要集中在大 学 , 国家将 基础研 究经费 也主要 投入到 大学。现代大学是国家开展基 础研究的 主要机构 , 全 世界 2 / 3 的 ! N ature∀ 和 ! Science∀ 论文出自大学 , 3 /4 的 诺贝尔科 学奖由大学教授获得 。 第二 , 大学是承担 重大科技 项目、推 进高技 术产业 化的 重要力量。 大学既是开展基 础研究的 主要机 构 , 也是 承担重大 科技 项目、为社会发展解 决重大 问题、推进 高新技 术产业 化的重 要力量。世界一流大学 一般都具 有较坚 实的物 质基础 和完善 的、规模宏大的教学 科研设 施 , 往往集 中了重 要的国 家实验 室 , 这也是进行知识 创新所 需要的 物质条件。 正是因 为拥有 第一流的人才、充足 而先进 的科研 设施 , 在大 学中产 生了许 多举世瞩目的科技成 果 , 如世界 上第一 台回旋 加速器 及第一 批运载火箭的诞生、青 霉素的合 成以及 影响深 远的凯 恩斯理 论都是在大学中产生 的。 世界一流大学不 仅在知识 创新方 面发挥 重要作 用 , 而且 在知识 的转 化方 面 扮演 着主 要 的 孵 化器 和 辐射 源 的角 色 , 推动着高技术的 迅速发 展。通过 知识创新 , 进而创 造新 的产业和新的市场 , 推动社 会财富 的创造 , 实 现新的 社会经 济价值 , 是 21 世纪创新经济的基本内涵。既然在创新经济中
知识的创造及其 创造性应用 将成为 经济增 长的重要 源泉 , 那 么集教学、科研和社会 服务三 项基本功 能于一 身的现 代大学 将具有举足轻重 的作用。大学 所进行的 科学研 究本身 就是知 识的创造与知识 的创造性应 用 , 如果说 创新是 创新经 济的电 流 , 那么大学就是产生这 种电流的 发 电机 之 一。创新经 济时代 , 大学尤其是研 究型大 学与经济 发展的 关系将 越来越 密切 , 其推动经济发 展的作 用也越 来越明 显 , 如斯坦 福大学 与 硅谷 、剑 桥大学的 科技 园 , 我 国北 大 方正、 清华 紫光 等就很好地说明 了这个 问题。早在 20 世 纪 40 年代 , 时 任斯 坦福大学副校长 的特曼就指出 : 大学不 仅是求 知识的 处所 , 它们对一个国家 工业的发 展、工业 的布局、人 口的密 度和所 在地区的声望 , 都可以发 挥巨大的 经济影 响。 [ 3] 事实上 , 大 学为本国和本地 区的经济发 展服务 的功能 , 已 经成为 国家和 地区经济社会发 展的重要支柱。 第三 , 大学是培养高 素质的创造性人才的摇篮。 创新是当 今 社会 经 济 发展 和 社会 进 步 的最 根 本 的 原动 力 , 创新人才是国家 核心竞 争力的 关键 , 一个 拥有持 续创新 能力和足够的创 新人力资源 的国家 , 将 具有发 展创新 经济的 巨大潜力 , 从而有足够 的能力 迎接创新 经济带 来的机 遇和挑 战。提升自主创新 能力 , 建 设创新型 国家 , 离 不开 人才。胡 锦涛总书记在 2006 年 6 月召开的两院院士大会 上强调 : 必须 坚持人才资源是 第一资源 , 科技进步和创新的关键是人才。 大学首先是 人才特别是 高层次人 才培养 的摇篮。一 些世 界著名大学 , 都为其本 国经济 社会的发 展贡献 了大批 的杰出 人才。诺贝尔奖代表了世 界科学领域的最高水准和最高荣誉 , 大学 , 特别是世界一流 的著名 大学培养 了一大 批诺贝 尔奖的 得主。据统计 , 自 20 世 纪初 该 奖设 立以 来 , 剑 桥 大学 共有 62 人获此殊荣 , 哈佛大 学获 得诺 贝尔 奖的 有 35 人 , 伯 克利 加州 大 学有 21 人 , 耶 鲁 大学 有 20 人 , 麻省 理 工学 院有 15 人。第二次世界大战 以后 , 美国 已经基 本上垄 断了诺 贝尔科 学类奖。对美国科学 发展的 社会环 境进行 综合分析 , 我们不 难发现 , 除了充裕的 经费和 优越的 研究条 件、激励创 新的科 研体制以及宽松 自由的学术 环境以 外 , 源源不 断的高 素质的 人才队伍也 是美 国 盛产 诺贝尔 奖得 主的一 个重 要因 素。 美国有着良好的教育传统 , 早在独 立之前 , 就有了哈佛大学、 耶鲁大学、普林斯 顿大学、布 朗大学、哥 伦比亚 大学等 著名 高等学 府。 1855 年美国已有大专院校 150 所 , 到 1885 年猛增 至 500 多所 , 这些大学培养了大批的高层次人才 , 为 20 世纪 美国的科技和经 济起飞准备了充分的人才资源 [ 4] 。 总之 , 创新竞争力 是推动 创新经济 发展的 重要 源泉 , 也 是创新型国家的 重要标志。创 新竞争力 源于四 个相互 依存的 要素的紧密结合 , 即 通过科 学研究 创造知 识、通过教 育和培 训传授知识、利用信 息和通 信技术 传播知 识、在技术 创新中 应用知识 , 大学在这 些方面 都扮演 着十分 重要的角 色 , 在建 设创新型国家中 有着极其重要的、不可替学作为国家创新体系中 的重要组成部分 , 在建设创新 型国家中发 挥着十分重 要的作用 。 进一步提升大学的自主创新能力 , 需要在发展意识上充分认识聚焦建设创新 型国家战略为大学带来的发展机遇 ; 在 人才培养上树立以创造性人才为培养 目标的 新的人才 观 ; 在体 制机制 上完善大 学的创 新平台 , 着力推进 产学研 合 作 ; 在文化建设上大力营造和发展创新文化 。 关键词 : 创新经济 ; 创新型国家 ; 大学 ; 自主创新 中图分类号 : G 64 文献标识码 : A 今天 , 我们正处 在一个 以创新 经济为主 导的时 代。所谓 发展 , 首先是由想象 力和创 造力为 引擎 , 通过 创新来 推动发 展的概念 , 它需要通 过不断 地产生 新的创 意、新的 构想、新 的思维方式和新的行 动纲领 来实现。中 国大学 教育要 跟上创 新经济时代 , 就需要 确立一 种新的 发展理念。 这就是 要紧紧 抓住建设创新型国家 战略为 大学带 来的发展 机遇 , 发 挥人才 培养与科学研究相辅 相承的 优势 , 努力 培养造 就创造 性的人 才 , 大力提升自主创 新的能 力 , 积极支 撑国家 和区域 经济的 发展 , 为推进创新型国家的建 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到 , 他们无法在劳动 力成本 上与中 国、印度和 其他发 展中国 家竞争 [ 2] 。 创新 已经成为现代经济生 活的主 题词 , 创新经 济 已成为发展的主旋律。 2008 年 11 月 , 俄 罗斯联 邦知识 产权、 专利与商标局局 长鲍里斯 # 西蒙 诺夫在 题为 知 识产权 : 从 有效保护到积极 管理 的会 议上称 , 俄 罗斯工 业中实 际应用 的发明应该再多 出一倍以上 , 以便使国 家经济 转向创 新经济 模式。西蒙诺夫说 , 俄 罗斯联 邦知识 产权、专利 与商标 局一 年中收到了 12 万多件申请 , 其中约 5 5 万至 5 7 万 件申请属 于知识产权和工业产权范 畴 , 包括 技术发明、新型工业品等。 西蒙诺夫表示 , 为了 让国家 经济稳 步地走 上创新轨 道 , 申请 的数量还必须增 加至少 一倍。他 认为 , 这 一进 程将是 不可 逆转的。俄联邦知识 产权、专利 与商标 局已经 为此做 好了准 备。 2008 年 5 月 , 俄罗斯政府批 准了 2011 年 前创新 经济发 展方案。俄罗斯联邦经济 发展部 部长利 维拉 # 纳比乌 林娜认 为 , 俄罗斯必须致力于发 展创新经 济 , 并称 除了创 新经济 外 , 我们别无它择 。 随着创新经 济时代的到 来 , 为了在 激烈的 国际竞争 中赢 得主动 , 依靠 科技 创新 提升 国家 的综 合国 力和 核心 竞争 力 , 走自主创新道路 , 建 设创新 型国家 , 已 成为世 界许多 国家政 府的共同选择。国 际上一般 认为 , 所 谓创新 型国家 , 主 要体 现在国家发展不 是通过要素 驱动 , 而是 通过自 主创新 实现经 济社会持续和协 调发展。当 今世界 的发展 , 主 要是由 创新型 国家主导的。这 样 的 国家 有 20 多个 , 包 括美 国、英 国、法 国、德国、日 本、丹麦、 芬兰、瑞 典、韩国、 新加坡 等。这 些国家都是以科 技创新作为 基本战 略 , 通过各 种手段 大幅度 地提高科技创新 能力 , 体现 在国家 竞争力 上 , 形成了 日益强 大的竞争优势。他们 的共同 特征是 , 科 技进步 贡献率 大约都 在 70 % 以上 , 研发 投入占 GDP 的 比例一般在 2% 以上 , 对外 技术依存度指标 一般在 30% 以下。相比之 下 , 我国科 技部副 部长马颂德在一 个科技创新论坛上表示 , 中国目 前的 GDP 占 世界的 7% , 而科技投入只占世界的 2% , 用 2 % 来带动 7% , 这很不正常。马颂德指出 : 中国 已经生 产了 全世 界 70% 的 鞋子 , 组装了世界上 三分之 二的复 印机、微波 炉和世 界上一 半的个人计算机 。然而 , 靠产 品组装 式的高 技术产 业 , 中国 的发展空间 将变得 非常 有限。 因此 , 我国 产品 要从 中国 制造 转 为 中国 创造 , 就必须 尽快 转变 经济驱 动力 , 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