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高考生物第一轮限时规范复习题22
2012届高考生物第一轮课后强化复习题3.doc
必考内容必修1 第2章第2讲一、选择题1.下列物质中都含有(—CO—NH—)的一类物质是( )A.酶、载体和抗体B.胰岛素、抗体和生长激素C.雄性激素、载体和酶D.维生素D、甲状腺激素和雌性激素答案 B解析综合考查蛋白质的结构和分类。
在有机物中含有—CO—NH—的主要是蛋白质和多肽,只有多数酶属于蛋白质,维生素D、性激素属于脂质,胰岛素和生长激素属于蛋白质类激素,所有的抗体、载体都属于蛋白质。
2.植物所吸收的N元素,可在植物体内合成的大分子物质是( )A.淀粉、纤维素、蔗糖B.核苷酸、抗体、NADPHC.载体蛋白、淀粉酶、DNAD.DNA、ATP、胰岛素答案 C解析A项都属于糖类,不含N元素;B、D项中的核苷酸、ATP、NADPH属于小分子有机物。
C项三种物质合成时都需要N元素,且都是大分子物质。
3.下列生理活动与蛋白质功能无关的是( )A.氧气在血液中的运输B.叶绿体色素吸收光能C.葡萄糖在细胞内氧化分解D.肾小管细胞对NaCl的重吸收答案 B解析氧气是通过红细胞中血红蛋白运输的;叶绿体色素的本质不是蛋白质;葡萄糖在细胞内的氧化分解是依靠酶的催化作用,酶绝大多数为蛋白质;肾小管细胞重吸收NaCl是依靠主动运输,而主动运输需要载体,载体的本质是蛋白质。
4.(2011·济南)人的某种缺钾症是由于基因突变造成的,患者合成K+载体的能力下降,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A.该患者应多吃含钾丰富的食物,否则心律失常B.K属于构成细胞的大量元素C.该病不会遗传给后代,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D.该患者应该大量补充氨基酸答案 B解析由题意可知,缺钾症是由于基因突变造成的,基因突变是一种可遗传的变异,故C错;患者合成K+载体的能力下降,所以患者即使多吃含钾丰富的食物也不能及时被吸收,故A错;患者是合成K+载体的能力下降,并不是缺乏合成载体的原料,补充氨基酸也是不对的,故D错;构成细胞的大量元素有:C、H、O、N、P、S、K、Ca、Mg等,故B正确。
2012届高考生物第一轮限时规范复习题21
(时间:5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0年8月中旬,媒体报道南亚出现了一种“超级细菌”,能够合成一种特殊蛋白质,可以水解抗生素,几乎使所有的抗生素对它都束手无策。
推测这种“超级细菌”是发生变异的结果,为了确定该推测是否正确,应检测和比较这类细菌细胞中() A.染色体的数目B.mRNA的含量C.基因的碱基序列D.非等位基因随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情况解析:“超级细菌”是一种细菌,没有染色体,不会发生染色体变异;“超级细菌”发生变异的来源是基因突变,所以应当检测DNA的碱基序列;非等位基因随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属于基因重组。
答案:C2.(2010·山东淄博一模)经过正常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产生的后A.基因突变B.基因重组C.染色体数目变异D.染色体结构变异解析: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其变异频率很低,一般是有害的;染色体数目变异以及结构变异,其频率也很低,很多是有害的,甚至是致死的;正常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产生的后代,发生的变异主要是基因重组,基因重组是生物变异的主要来源。
答案:B3.(2010·江苏盐城二次调研)右图表示某生物细胞中两条染色体及其部分基因。
下列四种情况的产生不属于该细胞染色体结构变异的是()A.①B.②C.③D.④解析:染色体结构变异指的是染色体某一片段的缺失①、增添②、倒位④;③是基因突变或是减数分裂四分体时期发生交叉互换所致。
答案:C4.(2010·山东潍坊一模)下列生物变异的实例中,与镰刀型细胞A.猫叫综合征B.21三体综合征C.无子西瓜D.高产青霉菌解析:猫叫综合征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21三体综合征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无子西瓜培育的原理是染色体数目变异;高产青霉菌株的培育原理是基因突变;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产生也是由于基因突变。
答案:D5.(2010·安微省合肥二模)5-BrU(5-溴尿嘧啶)既可以与A配对,又可以与C配对。
2012届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试卷(含答案)
2012届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试卷(含答案)专题五基因的本质与表达【专题知识网络】【高频考点汇编】考点一、DNA是遗传物质经典实验分析 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分析体内转化实验体外转化实验实验者格里菲思艾弗里及同事培养细菌用小鼠(体内)用培养基(体外)实验原则 R型细菌与S型细菌的毒性对照 S型细菌各成分作用的相互对照实验结果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能使R型细菌→S型细菌 S型细菌的DNA使R型细菌→S型细菌实验结论 S型细菌体内含有“转化因子” S型细菌的DNA是遗传物质两实验联系:①所用材料相同,都是肺炎双球菌R型和S型。
②体内转化实验是基础,仅说明S型细菌体内有“转化因子”,体外转化实验进一步证明“转化因子”是DNA。
③两实验都遵循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
注意:①格里菲思的体内转化实验只提出“S型细菌体内有转化因子”,并没有具体证明哪种物质是遗传物质。
最终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是艾弗里。
②格里菲思实验第4组小鼠体内分离出的细菌和艾弗里DNA+R型活菌培养基上生存的细菌都是R型和S型都有,但是R 型多。
③DNA+DNA水解酶+R型活菌培育只有R型细菌,该实验是从另一个角度进一步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而不是为了证明DNA的水解产物――脱氧核苷酸不是遗传物质,尽管此实验可以证明该问题,但不是该实验的实验目的。
④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的对照设计 2.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1)实验思路及方法 S是蛋白质特有的元素,P几乎都存在于噬菌体DNA分子中,用放射性同位素32P和35S 分别标记DNA和蛋白质,直接单独地观察它们的作用。
(2)侵染特点及过程①进入细菌体内的是噬菌体的DNA,噬菌体蛋白质留在外面不起作用。
②噬菌体侵染细菌要经过吸附→注入核酸→合成→组装→释放五个过程。
噬菌体增殖场所是大肠杆菌细胞内,除噬菌体的DNA做模板起指导作用外,其余的原料――脱氧核苷酸和氨基酸、合成蛋白质的场所核糖体、ATP和相关酶全由大肠杆菌提供。
2012年高考理综生物试卷和答案汇总(上)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生物部分80分)第一部分(选择题共120分)本部分共20小题,每小题6分,共1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题目要求的一项。
1.细胞中不能..合成ATP的部位是A.线粒体的内膜B.叶绿体中进行光反应的膜结构C.内质网的膜D.蓝藻(蓝细菌)中进行光反应的膜结构2.从生命活动的角度理解,人体的结构层次为A.原子、分子、细胞器、细胞B.细胞、组织、器官、系统C.元素、无机物、有机物、细胞D.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3.金合欢蚁生活在金合欢树上,以金合欢树的花蜜等为食,同时也保护金合欢树免受其他植食动物的伤害。
如果去除金合欢蚁,则金合欢树的生长减缓且存活率降低。
由此不能..得出的推论是A.金合欢蚁从金合欢树获得能量B.金合欢蚁为自己驱逐竞争者C.金合欢蚁为金合欢树驱逐竞争者D.金合欢蚁和金合欢树共同(协同)进化4.下图所示实验能够说明A.病毒抗原诱导B细胞分化的作用B.浆细胞产生抗体的作用C.病毒刺激淋巴细胞增殖的作用D.效应T淋巴细胞的作用5.高中生物学实验中,在接种时不进行严格无菌操作对实验结果影响最大的一项是A.将少许干酵母加入到新鲜的葡萄汁中B.将毛霉菌液接种在切成小块的鲜豆腐上C.将转基因植物叶片接种到无菌培养基上D.将土壤浸出液涂布在无菌的选择培养基上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180分)29.(18分)为研究细胞分裂素的生理作用,研究者将菜豆幼苗制成的插条插入蒸馏水中(图1)。
对插条的处理方法及结果见图2。
(1)细胞分裂素是一种植物激素。
它是由植物体的特定部位_____________,再被运输到作用部位,对生长发育起______________作用的______________有机物。
(2)制备插条时除去根系和幼芽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插条插在蒸馏水中而不是营养液中培养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2届高考生物第一轮课时跟踪复习题附答案
适用精选文件资料分享2012 届高考生物第一轮课时追踪复习题(附答案)( 时间: 30 分钟,满分: 100 分)一、选择题 ( 每题 4 分,共 48 分) 1.(2010?巢湖质检 ) 细胞之间依靠细胞膜进行信息交流,以下详尽案例与之不符的是 ( ) A .细胞膜将细胞与环境分分开 B .相邻细胞的细胞膜接触 C.激素与细胞膜表面受体联合 D.植物细胞的胞间连丝分析:细胞膜能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分开,保证了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固,这不属于细胞之间进行信息交流的案例。
答案: A 2.染色体和染色质是同一物质在细胞周期不一样期间的两种存在形态,此中() A .间期为染色体,分裂期为染色质 B .间期为染色体,分裂后期为染色质 C.间期为染色质,分裂期为染色体 D.分裂中期为染色体,后期为染色质分析:间期和不分裂状态时以染色质的形式存在,分裂期以染色体的形式存在。
答案: C 3.能使植物细胞壁和细胞膜结构均破坏的一组酶是() A.淀粉酶、纤维素酶、溶菌酶 B .纤维素酶、果胶酶、蛋白酶 C.果胶酶、溶菌酶、纤维素酶 D.磷脂酶、淀粉酶、蛋白酶分析: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所以需要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来催化水解,相同细胞膜主要成分是磷脂和蛋白质,要用磷脂酶和蛋白酶来促进其水解。
答案: B 4.科学家用显微技术除去变形虫的细胞核,发现其新陈代谢减弱,运动停止;当重新植入细胞核后,发现其生命活动又恢复到正常状态。
这说明 ( ) A.细胞核是细胞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 B .细胞核是遗传物质的储蓄和复制场所 C.细胞核是细胞遗传特征的控制中心 D.人工去核的细胞一般不可以存活很长时间分析:经过题干信息可知是“有无细胞核”“新陈代谢发生变化”,所以说明的是细胞核与代谢活动的关系。
答案: A 5. (2011? 合肥检测 ) 如图为细胞间信息交流的一种方式,以下有关表达不正确的选项是 ( ) A.图中反响了细胞膜拥有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 B .图中乙细胞表示靶细胞 C.图中 a 表示信号分子 ( 如激素 ) D.图中 b 表示细胞膜上的载体分析:题图为细胞间进行信息交流的间接传达方式。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生物(全国卷1)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生物试题(全国卷)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同一物种的两类细胞各产生一种分泌蛋白,组成这两种蛋白质的各种氨基酸含量相同,但排列顺序不同。
其原因是参与这两种蛋白质合成的()A.tRNA种类不同B.mRNA碱基序列不同C.核糖体成分不同D.同一密码子所决定的氨基酸不同2.下列关于细胞癌变的叙述,错误..的是()A.癌细胞在条件适宜时可无限增殖B.癌变前后,细胞的形态和结构有明显差别C.病毒癌基因可整合到宿主基因组诱发癌变D.原癌基因的主要功能是阻止细胞发生异常增殖3.哺乳动物因长时间未饮水导致机体脱水时,会发生的生理现象是()A.血浆渗透压降低B.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C.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的刺激减弱D.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减弱4.当人看到酸梅时唾液分泌会大量增加。
对此现象的分析,错误..的是()A.这一反射过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B.这是一种反射活动,其效应器是唾液腺C.酸梅色泽直接刺激神经中枢引起唾液分泌D.这一过程中有“电—化学—电”信号的转化5.取生长状态一致的燕麦胚芽鞘,分为a、b、c、d四组。
将a、b两组胚芽鞘尖端下方的一段切除,再从c、d两组胚芽鞘中的相应位置分别切取等长的一段,并按图中所示分别接入a、b两组胚芽鞘被切除的位置,得到a′、b′两组胚芽鞘。
然后用单侧光照射,发现a′组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b′组胚芽鞘无弯曲生长,其原因是()A.c组尖端能合成生长素,d组尖端不能B.a′组尖端能合成生长素,b′组尖端不能C.c组尖端的生长素能向胚芽鞘基部运输,d组尖端的生长素不能D.a′组尖端的生长素能向胚芽鞘基部运输,b′组尖端的生长素不能6.某岛屿上生活着一种动物,其种群数量多年维持相对稳定。
该动物个体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6个月。
下图为某年该动物种群在不同月份的年龄结构(每月最后一天统计种群各年龄组的个体数)。
高三一轮限时规范训练 必修2 1-3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高三一轮限时规范训练必修二遗传与进化第3讲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时间:45分钟)A级基础演练1.(2013·豫南四校调研)细胞分裂的方式中,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共有的特点是( )。
①DNA复制②纺锤体出现③联会④着丝点分裂⑤基因重组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①④⑤ D.①②④解析联会、基因重组是减数分裂过程中特有的。
答案 D2.(2013·衡阳联考一)某同学总结了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和着丝点的数量关系,其中正确的是( )。
A.次级精母细胞中核DNA分子数和正常体细胞中核DNA分子数不相同B.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核中DNA分子数等于正常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C.初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数和核内DNA分子数相同D.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和着丝点数目总是相同的解析次级精母细胞中核DNA分子数和正常体细胞中核DNA分子数相同;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核中DNA分子数是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的2倍;初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数是核内DNA分子数的一半。
答案 D3.在果蝇卵巢中不能观察到的细胞分裂图像是( )。
解析果蝇含4对同源染色体,卵巢中既可以进行有丝分裂,也能进行减数分裂。
A图可表示卵原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的图像;B图可表示第一极体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图像;C图可表示卵原细胞有丝分裂中期的图像;D图因为不是8条染色体,不是有丝分裂的细胞,又因为含同源染色体且不含姐妹染色单体,所以也不是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的细胞。
答案 D4.一个基因型为AaX b Y的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由于染色体分配紊乱,产生了一个AAaX b的精子,则另外三个精子的基因型分别是( ) A.aX b,Y,Y B.X b,aY,YC.AX b,aY,Y D.AAaX b,Y,Y解析由于产生的这个精子中只有X,没有Y,说明减数第一次分裂时XY发生了分离;由于产生的这个精子中有A和a,说明减数第一次分裂时A、a没有分离而进入到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含AAaaX b X b的次级精母细胞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两个A基因移向同一极形成了基因型分别是AAaX b 和aX b的精子;含YY的次级精母细胞,则形成两个基因型为Y的精子。
2012届高考生物第一轮限时规范复习题3
(时间:5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三鹿奶粉的三聚氰胺事件后,2010年在甘肃、青海、吉林竟然再现三聚氰胺超标奶粉。
三聚氰胺的化学式:C3H6N6,其结构如右图,俗称密胺、蛋白精,正是因为它含有氮元素,才让唯利是图的人拿它来冒充蛋白质。
下列有关它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组成细胞的有机物中含量最多的是蛋白质B.高温使蛋白质变性,肽键断裂,变性后的蛋白质易消化C.核糖体、线粒体、叶绿体中都含有蛋白质且蛋白质的合成方式都为脱水缩合D.蛋白质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而三聚氰胺不能解析: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肽键的化合物皆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蛋白质具有这一反应条件而三聚氰胺没有。
高温使蛋白质变性时,破坏的是蛋白质的空间结构而不是肽键。
答案:B▲(2010·浙江温州适应Ⅱ)下列物质或结构中含胸腺嘧啶“T”的是()A.DNA聚合酶B.烟草花叶病毒C.ATPD.B淋巴细胞中的线粒体解析:胸腺嘧啶“T”是DNA的组成部分。
DNA聚合酶是一种蛋白质,烟草花叶病毒含有蛋白质和RNA,ATP是三磷酸腺苷,含有腺嘌呤,不含胸腺嘧啶。
线粒体中含有DNA。
答案:D1.(2010·汕头模拟)如图表示细胞中5类有机化合物的关系,每个椭圆代表一类有机物,下列列出这5类化合物名称中最合理的一组是()A.①~⑤:维生素、脂质、酶、蛋白质、激素B.①~⑤:维生素、脂质、激素、蛋白质、酶C.①~⑤:酶、蛋白质、激素、脂质、维生素D.①~⑤:激素、脂质、维生素、蛋白质、酶解析:本题的解答,首先在理解图中有机物之间关系的基础上,确定解答本题的两类关键性物质,即激素和酶。
绝大多数的酶是蛋白质,激素有的是蛋白质,有的是脂质等。
答案:B2.如图为人体中的两种重要有机物B、E的组成及相互关系图,关于此图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E和G在同一个体的不同细胞中含量基本相同B.G是遗传物质,在细胞核中合成C.B是细胞中含量最多的有机物D.鉴定B时需要水浴加热解析:从元素的种类和E、G、B的关系上分析可知,E代表DNA,G代表RNA,B代表蛋白质。
2012届高考生物第一轮限时规范复习题25
(时间:5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0·宿州一调)有关人体细胞外液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人体内细胞外液构成了人体内环境B.人体的细胞外液主要包括组织液、血浆和淋巴C.人体的所有液体统称为细胞外液D.人体内细胞通过细胞外液与外界环境交换物质解析:人体内消化道中的液体、胆汁、泪液、汗液等属于外界环境,既不是内环境,也不能称为体液。
另外,人体内还含有大量细胞内液。
答案:C2.下列能在内环境中存在的物质是()①呼吸氧化酶②抗毒素、外毒素③血红蛋白④神经递质⑤解旋酶⑥淋巴因子A.①②③B.②③④C.④⑤⑥D.②④⑥解析:呼吸氧化酶、血红蛋白、解旋酶都是细胞内的成分,抗毒素、外毒素、神经递质、淋巴因子都可在内环境中存在。
答案:D3.(2010·朔州二模)根据下图判断,正确的描述是()①对于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活动,过程a较过程b和c更为重要②组织液中的CO2有害无益③组织液中的物质是有变化的④过程b或c受阻可导致组织水肿A.①③B.①②C.②④D.③④解析:对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活动过程,过程a提供物质和能量,过程b排出代谢废物,过程c回流组织液中的大分子物质,三者都比较重要。
组织液中的CO2可调节呼吸运动,可作为缓冲物质。
组织液处在动态平衡中,组成物质是变化的;过程b或c受阻可导致组织液渗透压升高,组织液增多而出现组织水肿。
答案:D4.(2010·苏州模拟)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血浆的主要成分包括水、葡萄糖、血红蛋白和激素等B.免疫对内环境稳态具有重要作用C.HCO-3、HPO2-4等参与维持血浆pH相对稳定D.淋巴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是淋巴、血浆等解析: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属于细胞内液的组成成分。
答案:A5.(2010·济南模拟)关于动物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A.血浆渗透压与蛋白质、无机盐等物质的含量有关B.缓冲物质可以维持细胞外液的pH稳定C.寒冷环境中肾上腺素分泌增多,将引起骨骼肌不自主战栗D.运动后水分排出较多,此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解析:血浆渗透压与其中的蛋白质、无机盐等物质的含量有关,故A 项正确;缓冲物质是维持细胞外液的pH稳定的关键因素,故B项正确;运动后水分排出较多,此时体内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故D正确;寒冷环境中肾上腺素分泌增多,促进新陈代谢,增加内脏器官的产热,而骨骼肌不自主战栗是由神经调节控制的,与肾上腺素无关,故C项错误。
2012届高考生物第一轮限时规范复习题10
(时间:5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原创题)如图甲为叶绿体结构模式图,图乙是从图甲中取出的部分结构放大图。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甲中生物膜的面积主要靠内膜向内折叠成嵴而增大B.乙图所示的结构来自甲图中的③C.③中的所有色素分子都可以吸收、传递和转化光能D.ATP的合成场所是④,分解场所是③解析:甲图中的①②③和④分别是叶绿体内膜、外膜、基粒和基质,乙所示的膜结构来自甲图中的③。
叶绿体扩大膜面积主要靠片层结构中的类囊体薄膜。
③中的色素分子只有少数叶绿素a才可以将光能转化成化学能。
ATP的合成场所是③,消耗部位是④。
答案:B2.下图为植物的某个叶肉细胞中的两种膜结构以及发生的生化反应。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图甲、乙中的两种生物膜分别存在于叶绿体和线粒体中B.图乙中的[H]主要来自于葡萄糖的分解C.甲、乙两种生物膜除产生上述物质外,还均可产生ATPD.影响甲、乙两种膜上生化反应的主要环境因素分别是光照和温度解析:题干图甲中色素分子吸收光可将H2O光解产生[H]和O2,表明该生物膜为叶绿体类囊体薄膜;由图乙中[H]+O2形成H2O表明图乙为线粒体内膜,图乙中的[H]主要来自H2O。
答案:B3.(2010·东营胜利一中阶段检测)将可见光通过三棱镜后照射到绿色植物叶片的哪种色素提取液上,可获得该吸收光谱(图中的暗带表示溶液吸收该波长的光后形成的光谱)()A.类胡萝卜素B.叶黄素C.胡萝卜素D.叶绿素a解析:叶绿体中的色素包括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
其中,叶绿素包括叶绿素a和叶绿素b,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类胡萝卜素包括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主要吸收蓝紫光。
从图中可以看出,该色素主要吸收了红光和蓝紫光,所以该色素为叶绿素a。
答案:D4.如图为光合作用过程示意图,在适宜条件下栽培的小麦,如果突然将c降低至极低水平(其他条件不变),则a、b在叶绿体中的含量变化将会是()A.a上升、b下降B.a、b都上升C.a、b都下降D.a下降、b上升解析:根据题干图示信息可推出,c是CO2,a、b分别是[H]和ATP。
2012届高考生物第一轮限时规范复习题4
(时间:5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细胞膜对物质进出细胞的控制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①细胞需要的营养物质可以从外界进入细胞②细胞产生的代谢产物也要排出细胞③细胞内的核酸等重要成分不会流出细胞④环境中一切有害的物质都不能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解析:细胞膜对物质进出细胞的控制作用是相对的,环境中一些有害物质也能进入细胞,如CO、某些病菌和病毒等。
答案:A2.(2010·广东省湛江中学模拟改编)如下图,用动物受精卵做下列三个实验。
以下实验不能说明的是()A.提取受精卵的核单独培养,不久就退化消失,说明缺少细胞质的细胞核不能生存B.去掉核的细胞单独培养,不久也消失,说明缺少细胞核的细胞也不能存活太久C.给去核的细胞重新移入细胞核,细胞不仅能正常生活而且能进行有丝分裂,说明细胞只有保持完整性才能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D.实验说明,细胞核是系统的控制中心,细胞质是系统的代谢中心解析:图中所做的三个实验是:①单独培养离开细胞的细胞核→细胞核消失;②单独培养去核的细胞→细胞核消失;②单独培养去核的细胞→细胞消失;③给去核的细胞以新的细胞核→细胞能生存并且繁殖后代。
实验①、②分别说明细胞核和细胞质不能单独生存,实验③说明细胞保持完整性才能正常生存和繁殖。
综合分析三个实验,可以说明细胞核和细胞质具有相互依存的关系,但不能说明细胞核和细胞质的具体功能,因此D错。
答案:D3.(情景分析题)在抗震救灾中,每一个活下来的生命都给我们以感动和惊喜,同时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生命的奇迹,细胞作为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在其结构和功能上的完善,为奇迹的发生提供条件,如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在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
分析下列各选项,与糖蛋白功能无关的是()A.胃黏膜上皮细胞的保护作用和呼吸道上皮细胞的润滑作用B.血红蛋白运输氧气C.卵细胞膜表面对同种精子的识别D.记忆细胞对抗原的记忆解析:本题考查细胞膜上糖蛋白的生理功能,A、C、D项均与糖蛋白有关,而B项中的血红蛋白在红细胞内,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无关。
齐市一中2012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综合训练(一)
齐市一中2012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综合训练(一)一、选择题1.右图中甲、乙、丙表示生物个体或结构,①~③表示相应过程,下列叙述与图示不符的是()A.甲为成熟哺乳动物个体,乙为配子,丙为受精卵,基因重组发生在②过程中B.甲为植物体一部分,乙为愈伤组织,丙为丛芽,①过程通常在避光的条件下进行C.甲为二倍体植株,乙为花粉粒,丙为单倍体,③过程需要用秋水仙素处理D.甲为成年母羊,乙为去核的卵母细胞,丙为重组细胞(胚胎),③过程的核心技术是胚胎移植2.下列有关免疫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可导致靶细胞裂解死亡B.再次受到同种抗原刺激时,记忆细胞可迅速产生大量抗体C.T细胞可以产生淋巴因子,刺激B细胞增殖和分化D.吞噬细胞在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中都发挥作用3.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时,以“研究××病的遗传方式”为子课题。
下列子课题中最为简单可行且所选择的调查方法最为合理的是()A.研究猫叫综合症的遗传方式,在学校内随机抽样调查B.研究青少年型糖尿病,在患者家系中调查C.研究艾滋病的遗传方式,在全市随机抽样调查D.研究红绿色盲的遗传方式,在患者家系中调查4、血糖的平衡对于保证高等动物体内各种组织和器官的能量供应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下图表示某高等动物体内血糖平衡的调节示意图(图中甲、乙、丙表示结构:①、②、③表示激素;“(+)表示促进作用”,“(—)表示抑制作用”)。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结构甲是胰岛B细胞,结构乙是胰岛A细胞,结构丙是肾上腺B. 结构乙增加分泌激素②会抑制结构甲分泌激素①C. 结构丙分泌的激素③和结构乙分泌的激素②在调节血糖浓度方面是协同作用D. 血糖平衡的调节方式包括激素调节和神经调节5.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科学方法。
下列属于孟德尔在发现基因分离定律时的“演绎”过程的是()A.若遗传因子位于染色体上,则遗传因子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B.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后代会出现两种性状比接近1:1C.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则F2中三种基因型个体比接近1:2:1D.由F2出现了“3:1”推测生物体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6.将牛的胚胎分割后进行移植,可孕育出多头性状一致的小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时间:5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单基因遗传病就是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B.适龄生育对于预防遗传病和防止先天性疾病患儿的出生具有重要意义C.禁止近亲结婚是预防遗传性疾病发生的最简单有效的方法D.21三体综合征和猫叫综合征患者都属于染色体数目异常遗传病解析:21三体综合征是由染色体数目异常引起的,但猫叫综合征却属于染色体结构异常遗传病。
答案:D2.下列人群中哪类病的传递符合孟德尔的遗传规律()A.单基因遗传病B.多基因遗传病C.染色体异常遗传病D.传染病解析:孟德尔的遗传规律研究的是一对或多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而且每一对相对性状是由一对或主要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而多基因遗传病是由多对基因控制的遗传病,各对基因单独作用微小,因而多基因遗传病不符合孟德尔的遗传规律;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疾病,与遗传无关;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包括由染色体结构和数量的改变引起的遗传病,而染色体结构和染色体非整倍数增加或减少,也不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
答案:A3.如图是人类某遗传病的系谱图(该病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A.X染色体上显性遗传B.常染色体上显性遗传C.X染色体上隐性遗传D.常染色体上隐性遗传解析:根据Ⅱ1和Ⅱ2都患病而他们的女儿Ⅲ3表现正常,可首先判断为显性遗传病,假设该显性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Ⅲ3是患者,与图谱矛盾,假设不成立,从而确定为常染色体遗传病。
答案:B4.(新题快递)我国人群中高度近视的发病率为1%,某班级的同学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调查,下面的方法中哪种是不正确的()A.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并计算发病率B.保证被调查的群体足够大C.在患者家系中调查并计算发病率D.在患者家系中调查研究遗传方式解析:计算遗传病的发病率应采取在人群中随机调查的方法,而不是在某患者家系中调查,而且被调查的群体应该足够大;而遗别为X b X b、X B Y,后代男性一定为患者,女性一定为携带者,所以不需基因检测。
当丈夫为患者时,妻子有可能是携带者,所以后代无论男女均有可能为患者。
答案:D6.人口调查中,发现某种疾病在女性中的发病率高,在男性中的发病率低,则可初步判断该病属于()A.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B.常染色体隐性遗传C.常染色体显性遗传D.伴Y染色体遗传解析:该病在男女中的发病率不同,可确定为伴性遗传,伴X 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发病率女性高于男性,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发病率女性低于男性,伴Y染色体遗传只在男性中表现。
答案:A7.(2010·山东淄博一模)A~D中,一定是由常染色体隐性基因决解析:A~D中只有A肯定为隐性,且父亲正常、女儿患病,则一定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答案:A8.在下列人类生殖细胞中,哪两种生殖细胞的结合会产生先天性愚型的男患儿()①23A+X②22A+X③21A+X④22A+Y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解析:先天性愚型也叫21三体综合征,是由于体细胞中多了一条染色体(第21号染色体有3条),其原因是经减数分裂形成精子或卵细胞时,第21号同源染色体没有分开,产生了异常的生殖细胞。
答案:C9.在所列举的人类疾病中,均属于血液遗传病的一组是()①镰刀型细胞贫血症②白血病③白化病④坏血病⑤败血症⑥血友病A.③⑤B.①⑥C.①④D.③④解析:血液遗传病的症状表现为血液异常,致病基因来自其父母,且有可能将致病基因遗传给后代。
白化病的症状表现为皮肤、毛发发白,但血液正常;②④⑤的症状表现为血液异常,但致病因素不是父母的遗传基因导致的,是后天的物理、化学、生物因素导致的血液异常。
答案:B10.(2010·临沂模拟)如果通过转基因技术成功改造了某血友病女性的造血干细胞,使其凝血功能全部恢复正常。
当她与正常男性结婚,婚后所生子女的表现型为()A.儿子、女儿全部正常B.儿子、女儿中各一半正常C.儿子全部有病,女儿全部正常D.儿子全部正常,女儿全部有病解析:该女子的造血干细胞基因改变了,但她的卵原细胞的基因未改变,其基因型仍为X h X h,故X h X h×X H Y→X H X h,X h Y,所生儿子全有病,女儿全正常。
答案:C11.某校学生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时,进行了人类遗传病方面的调查研究,发现一家族中有的成员患甲种遗传病,有的成员患乙种遗传病。
如图是该校学生根据调查结果绘制的该家族遗传系谱图,现已查明,Ⅱ6不携带致病基因。
下列对该家族系谱的分析判断中,正确的是()A.甲、乙两病均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B.Ⅲ8的致病基因中有一个来自Ⅰ1C.甲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乙病是常染色体遗传病D.若Ⅲ8和Ⅲ9婚配,则后代患乙病概率为1/8解析:根据Ⅱ3、Ⅱ4、Ⅲ8,“无中生有”为隐性及利用反证法确定乙病不可能是伴X遗传病,只能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根据Ⅱ5、Ⅱ6、Ⅲ9,“无中生有”为隐性,又知道Ⅱ6不携带致病基因,所以甲病只能为伴X隐性遗传病。
用X b来表示甲病基因,a表示乙病基因,则Ⅲ8基因型为aaX B X b(1/2)或aaX B X B(1/2);Ⅲ9基因型为:AaX b Y(1/2)或AAX b Y(1/2),两者后代患甲病的概率为:1/2×1/2=1/4,患乙病的概率为:1/2×1/2=1/4。
答案:C12.下列哪种人不需要进行遗传咨询()A.孕妇孕期接受过放射照射B.家族中有直系旁系亲属生过先天畸形的待婚青年C.35岁以上的高龄孕妇D.孕妇婚前得过甲型肝炎病)并计算发病率。
(2)控制甲病的基因最可能位于________染色体上,控制乙病的基因最可能位于________染色体上。
(3)假设被调查群体中患甲病的纯合子为200人,则被调查的人群中显性基因(A)的基因频率是________%。
(4)图是该小组的同学在调查中发现的甲病(基因为A、a)、乙病(基因为B、b)的家庭系谱图。
请据图回答:①Ⅲ2的基因型是________。
②如果Ⅳ6是男孩,则该男孩同时患甲病和乙病的概率为________。
③如果Ⅳ6是女孩,且为乙病的患者,说明Ⅲ1在有性生殖产生配子的过程中发生了________。
④现需要从第Ⅲ代个体中取样(血液、皮肤细胞、毛发等)获得乙病致病基因,提供样本的合适个体为________。
(5)若要快速检测正常人群中的个体是否携带乙病致病基因,可利用特定的分子探针进行检测,这一方法依据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对于甲病和乙病的发病情况,为避免人为因素,确保调查结果的正确性,应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并计算发病率。
(2)根据表中数据,甲病的男女比例接近于1∶1,与性别无关,乙病的发病率男大于女,且与性别有关,因此可得出控制甲病的基因最可能位于常染色体上,控制乙病的基因最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
(3)调查总人数是10000人,患病总人数是570人,纯合子是200人,杂合子是370人,显性基因(A)的基因频率是(200×2+370)/20000=3.85%。
(4)①由遗传系谱图可得,甲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由Ⅲ3患乙病,其父母均表现正常,可推知Ⅲ2的基因型可能为aaX B X B或aaX B X b。
②由题意推知Ⅲ1的基因型为AaX B Y,而Ⅲ2的基因型为1/2aaX B X b,二者婚配所生的男孩同时患甲病和乙病的概率为1/2×1/2×1/2=1/8。
③Ⅲ1的基因型为AaX B Y,Ⅲ2的基因型可能为aaX B X B或aaX B X b,其后代女孩的基因型为AaX B X B或AaX B X b,aaX B X B或aaX B X b后代无乙病患者,因此可推测此病的发生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④由遗传系谱图可知,Ⅲ3是乙病患者,另外Ⅲ4的父亲是乙病患者也一定会将乙病基因传递给她,因此从第Ⅲ代个体中取样(血液、皮肤细胞、毛发等)获得乙病致病基因,提供样本的合适个体为Ⅲ3、Ⅲ4。
(5)要快速检测正常人群中的个体是否携带乙病致病基因,可利用特定的分子探针进行检测,其原理是应用分子探针与致病基因发生碱基互补配对,可将其检测出来。
答案:(1)随机抽样(2)常X(3)3.85(4)①aaX B X B或aaX B X b ②1/8③基因突变④Ⅲ3、Ⅲ4(5)碱基互补配对原则14.(20分)已知某种遗传病是由一对等位基因引起的,但是不知道致病基因的位置,所以动员全体学生参与该遗传病的调查,为调查的科学准确,请你完善该校学生的调查步骤,并分析致病基因的位置。
(1)调查步骤:①确定要调查的遗传病,掌握其症状及表现;②设计记录表格及调查要点如下:④数据汇总,统计分析结果。
(2)回答问题:①请在表格中的相应位置填出可能的双亲性状。
②若男女患病比例相等,且发病率较低,可能是________遗传病。
③若男女患病比例不等,且男多于女,可能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④若男女患病比例不等,且女多于男,可能是________遗传病。
⑤若只有男性患病,可能是________遗传病。
解析:双亲是否患病的组合方式共有4种,根据表格特点分析最后一行应填写各数据的统计。
常染色体遗传病男女患病率相当,但显性发病率高于隐性;伴X染色体遗传病男女患病率不等,显性时女多于男,隐性时男多于女;伴Y染色体遗传病患者只有男性。
解题时应根据各遗传病的特点进行分析。
答案:(2)①如下表:京翰教育高中生物辅导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