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学修养
传统文学修养展示
《兰亭集序》(神龙本)
我看书圣——王羲之
花开之瑰宝
一、羲之其人
一、羲之其人
王羲之(303—361),字逸少,琅邪临沂人(今属山东)。官至右军 将军,会稽内史,故后世称为“王右军”。他出身于两晋的名门望族。 王羲之十二岁时经父亲传授笔法论,“语以大纲”,即有所悟。他小时 候就从当时著名的女书法家卫夫人学习书法。以后他渡江北游名山,博 采众长,观摩学习“兼撮众法,备成一家”,达到了“贵越群品,古今 莫二”的高度。他的行草书最能表现雄逸流动的艺术美。
三、古往——天下第一
每当看到古人(对死生)发生感慨的原因,(和我所感慨的)像符契 那样相合,没有不面对他们的文章而感叹悲伤的,不能明白于心。本来就 知道,那种把死和生等同起来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命和短命等同起来 的说法是妄造的。后代的人看现在,也正如同我们今天看过去一样,这真 是可悲呀!所以我一个一个记下当时与会的人,抄录他们做的诗赋,即使 时代变了,世事不同了,但是人们兴发感慨的由缘,人们的思想情趣是一 样的。后世的读者,也将有感慨于这次聚会的诗文
一、羲之其事
袒 腹 东 床
一、羲之其事
因为这个典故,后来人们就把“东床”作为 女婿的美称,或称呼他人的女婿叫“令坦”。
问题思考
郗鉴何以选中王羲之?
因为其率真自然的气度,行为举止看似未 经修饰,却是毫无心机的真性情,而“真诚” 就是人最难能可贵的。
二、花开之下有“黑土”——两
晋
两晋政治恐怖,统治集团内部互相倾轧,残杀现 象时有发生。士大夫不满,普遍崇尚老庄,追求清静 无为自由放任的生活。玄学盛行,对士人的思想,生 活以及文学创作都产生了很复杂的影响。文学创作内 容消沉,出世入仙和逃避现实的情调很浓。东晋时期, 清谈老庄玄理的风气很盛,是玄言文学泛滥之时。但 王羲之一反“清虚寡欲,尤善玄言”的风气和追求骈 体的形式主义之气,抒写了一篇情真语笃,朴素自然 的优美散文《兰亭集序》,不但在东晋文坛上占有一 席之地,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声誉。
古代文人的文学修养
古代文人的文学修养在古代中国,文人是一个非常受人尊敬的社会角色,他们不仅在艺术创作方面有卓越的才能,还具备着深厚的文学修养。
文学修养不仅仅指对于文学的知识储备,更是一种心灵的教养和真正的艺术追求。
本文将探讨古代文人的文学修养,并探讨其对于当代文化的影响。
古代文人对于文学的态度和热爱是他们修养的核心。
文学是古代文人展示才华和情感表达的主要方式。
他们通过饱读诗书、广交文人、勤于思考,培养了对于文学的独特的情感和欣赏能力。
在古代文人的修养过程中,他们注重的不光是对于文学作品的研究和理解,更注重的是对于文学意义和价值的思考。
他们用心灵去感悟作品背后的深意,去领会作品所传达的情感和思想,从而拓展了自己的美学境界。
除了注重文学欣赏,古代文人也注重文学创作。
古代文人不仅仅是文化的接收者,更是文化的创造者。
他们通过自己的创作来表达个人的情感和思想,以及对于社会的观察和思考。
古代文人的文学创作不仅仅局限于诗词歌赋,也包括散文、小说等多种文学形式。
通过对于不同文学形式的创作,古代文人培养了自己对于语言和文字的驾驭能力,进一步提升了自己的文学修养。
古代文人的文学修养也表现在他们对于传统文化的重视和继承。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也是古代文人文学修养的重要部分。
古代文人通过学习经典著作和古代文化典籍,研究传统文化的精髓,并将其融入到自己的创作中。
他们通过对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使得自己的文学作品更具有独特的韵味和文化内涵。
古代文人的文学修养在一定程度上也对于当代文化产生了直接的影响,激发了对于传统文化的重新关注和研究。
古代文人的文学修养是他们作为文化精英的标志,也是他们在社会中发挥影响力的重要基础。
文学修养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才华和创作能力上,更体现在他们的人格修养和审美追求上。
古代文人注重自身的品德修养,追求高尚的情操和美好的人生境界。
他们通过文学修养,不仅在文学艺术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更在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引领了文化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中华传统文化修养
综合修炼: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中华传统文化修养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1.思想道德修养:中华传统文化注重道德修养,强调个人对社会的责任感和
奉献精神。
这种道德观念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传统文化能够持久传承的重要原因之一。
2.文化艺术修养:中华传统文化在文化艺术方面有着丰富的遗产。
从古代的
诗词、书法、绘画到现代的文学、戏剧、电影,都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价值。
通过学习和欣赏这些艺术形式,可以提高个人的文化艺术修养,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华文化的精髓。
3.历史文化遗产修养:中华传统文化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如古建筑、
古文物、传统手工艺等。
通过学习和了解这些历史文化遗产,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华文化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4.礼仪文明修养:中华传统文化注重礼仪文明,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
和社交礼仪。
通过学习和实践这些礼仪规范,可以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提高个人的社交能力和文明素养。
5.科技文化修养:中华传统文化在科技文化方面也有着独特的贡献。
通过学
习和了解古代科技文明的成就和现代科技的发展趋势,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科技知识,提高科技素养和创新能力。
总之,中华传统文化修养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涵盖了思想道德、文化艺术、历史文化遗产、礼仪文明和科技文化等多个方面。
通过学习和实践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传统,可以提高个人的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中国古代文人墨客的艺术修养与品味
中国古代文人墨客的艺术修养与品味中国古代文人墨客是受到极高崇拜和推崇的文化人士,他们以其卓越的才干和高尚的情操,成为了当时社会的风流人物。
他们不仅在文学创作上有所建树,还在艺术修养和品味方面具备深厚的造诣。
本文将就中国古代文人墨客的艺术修养与品味进行探讨。
一、艺术修养1.文学修养中国古代文人墨客的艺术修养首先体现在他们对文学的熟悉和深入研究上。
他们秉承儒家思想,注重经典的阅读与理解。
他们通常会广泛涉猎不同领域的经典著作,如诗词、史书、哲学等。
这使得他们拥有丰富的文化素养和广博的知识储备,进而在文学创作中有所借鉴和发挥。
2.书法修养中国古代文人墨客注重艺术修养的另一个方面就是书法。
书法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了文人们修身养性以及展示自我才华的一种载体。
文人墨客通过课文,模仿名家,参观名胜古迹等方式,不断丰富自己的书法技巧,并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
3.绘画修养除了书法,绘画也是中国古代文人墨客所追求的艺术之一。
他们会从大量的学习和实践中汲取灵感,形成自己独特的绘画风格。
中国古代文人墨客擅长山水画、花鸟画等,他们注重画面的构图、笔墨的运用以及气韵的表达,通过画作传达出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二、品味1.审美品味中国古代文人墨客独特的审美品味体现在他们对自然美、文化美的敏感和追求上。
他们常常游历名山大川,欣赏自然风光,并将其融入到自己的诗歌和绘画中。
另外,他们对于历史文化的研究和尊重,也使得他们能够深刻领略传统文化的魅力。
2.生活品味中国古代文人墨客追求简约、精致的生活品味。
他们通常选择居住在静谧的山水之间,远离尘嚣,在舒适的环境中进行艺术修炼。
他们钟爱文人雅居,注重家居环境的布置和物品的摆放,以体现自己的品味与气质。
3.人文品味中国古代文人墨客对人文精神的崇尚也是其品味的体现。
他们重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推崇礼义廉耻等传统道德观念。
他们在文学创作中,将自己的社会责任与个人感悟相结合,通过艺术作品传递出对社会、人性的思考与关怀。
古代文人的文化修养与人格品质
古代文人的文化修养与人格品质作为古代社会的一部分,文人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他们不仅在文学、艺术和学问方面有出色表现,而且在其独特的修养和高尚的品质方面也备受赞誉。
本篇文章将探讨古代文人的文化修养以及他们所追求的人格品质。
文化修养儒家思想对文化修养的影响儒家思想在古代中国发挥了重要作用,深刻影响了文人的文化修养。
儒家强调道德伦理原则、礼仪规范和思想诚信,在形成了一种高度道德标准的同时,也塑造了古代文人高尚的行为举止。
文字学习与精神追求古代文人以文字为工具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思考和理念。
因此,文字学习是他们必备的技能之一。
通过对经典著作、历史记录和先贤智慧进行广泛阅读,他们得以培养自己丰富的知识储备和卓越的表达能力。
同时,文人还追求深思熟虑、入木三分的思考和表述方式,以体现自己的个性和独特见解。
修身养性与审美追求古代文人注重自我修养,强调内在品质和精神境界的提升。
他们努力追求心灵的宁静、情感的高尚,并通过艺术欣赏、音乐演奏、书法练习等形式来实现。
这些活动旨在培养文人优雅的气质,以及对美感、雅致和精神寄托的高度敏感。
人格品质忠诚与担当古代文人注重忠诚于国家、君主和道德原则。
他们视忠诚为一种品质上乘的行为,并将其视为维护社会秩序和正义的责任所在。
同时,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他们也展示出勇于承担责任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正直与谦逊古代文人倡导正直与谦逊作为核心价值观。
他们认为一个人应该始终保持清廉正直,不违背真理和正义。
并且,他们也认识到自己的有限性,并持以谦逊和谨慎态度对待自身成就。
崇尚艺术与文化古代文人将艺术和文化视为灵魂的滋养,并以此作为评价一个人的修养和品质高低的标准。
他们热爱绘画、音乐、书法、诗词等艺术形式,并追求高雅、精致和内涵丰富的艺术体验。
道德感和社会责任古代文人强调道德感及社会责任意识的重要性。
他们致力于改善社会道义风俗,通过自己的言行影响他人,培养公德心和行为操守,努力推动社会进步、人伦关系和道德规范。
传统文学修养
小子何莫学夫诗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论语》里,孔子引《诗》与论及诗就有十多处。
中华民族数千年历史,虽无数次乱政,无数次战争,无数次改朝换代,但中华民族不散,始终不散的是民族心。
民族心是什么?民族心就是民族文化。
具体说就是儒家文化,以及用以运载儒家文化的诗歌﹙水墨大略还谈不到与诗歌齐肩的地位﹚,始终凝聚着民族心。
看看中国历史人物,不管是流芳百世的,还是遗臭万年的,只要是民族子孙,谁不会做诗?不做也爱!逃到台湾那位蒋先生,他,以及他手下那帮人,就是写不出毛泽东《沁园春•雪》那么大的气度,但是,他死后,却在棺材里放上他一生钟爱的唐诗书册。
蒋介石不台独,唐诗还是他的民族心。
陈水扁那个龟孙子,他就不爱唐诗,要弄台独,所以蒋先生的后人都要杀他的头。
而今,不仅“小子何莫学夫诗?”甚至连学府膏药混混,也挡架不住孔子向他们发问:“小子何莫学夫诗?”为什么?因为学府膏药那点思想水平太浅薄了,中华民族历史上无数次政乱而民族文化心未乱的常识,他就没闹清楚。
民族文化心乱了的后果,世界民族文化史有的是前车之鉴。
古埃及文化被阿拉伯文化扫荡之后,已不存在了。
古印度文化被阿拉伯文化入侵之后,灿烂的佛教文化已残缺了,研究古佛经还得到中国。
佛教文化却被中国民族文化同化了。
失去了自己文化的民族,民族会不会四分五裂,在世界上到底还有个什么地位,这些问题不需要谁来指点,是个常识。
学府膏药混混连这些常识都忘乎所以了。
他们只知道向西方学点膏药小技,就敢大言不惭地说做诗是弱智。
他们那点膏药小技,可能还自以为比大思想家孔子还要大智大慧。
正如孔老夫子所说:“不学诗,不以言。
”膏药混混不学诗,所以尽说些混话,如此之人,人们的确没兴趣与其言。
说实在的,那点膏药也未弄纯熟,又要创造膏药漫画了。
漫画是什么艺术?如果能理解孔夫子的话,“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就很容易理解漫画的本质了,漫画与诗就有这么亲密的关系。
传统文学修养笔记
诗经《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11篇,又称《诗三百》。
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诗经》共有风、雅、颂三个部分。
思想内容《诗经》全面地展示了中国周代时期的社会生活,真实地反映了中国奴隶社会从兴盛到衰败时期的历史面貌。
艺术特色:《诗经》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
在结构上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加强抒情效果。
每一章只变换几个字,却能收到回旋跌宕的艺术效果。
在语言上多采用双声叠韵、叠字连绵词来状物、拟声、穷貌。
“以少总多,情貌无遗”。
此外,《诗经》在押韵上有的句句押韵,有的隔句押韵,有的一韵到底,有的中途转韵,现代诗歌的用韵规律在《诗经》中几乎都已经具备了。
赋、比、兴手法的成功运用,是构成《诗经》民歌浓厚风土气息的重要原因.有些诗,如《魏风?硕鼠》等,以冷嘲热讽的笔调形象地揭示出奴隶主贪婪成性、不劳而获的寄生本性,唱出了人民反抗的呼声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显示了奴隶制崩溃时期奴隶们的觉醒;有些诗,如《小雅?采薇》等写征夫思家恋土和对战争的哀怨。
它们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西周时期不合理的兵役制度和战争徭役给人民带来的无穷痛苦和灾难。
有些诗,如《周南?芣苢》完整地刻画了妇女们采集车前子的劳动过程;《豳风?七月》记叙了奴隶一年四季的劳动生活。
还有不少诗表现了青年男女的爱情生活,如《秦风?兼葭》表现了男女之间如梦的追求;《郑风?溱洧》、《邶风?静女》表现了男女之间戏谑的欢会;《王风?采葛》表现了男女之间痛苦的相思;《卫风?木瓜》、《召南?摽有梅》表现了男女之间的相互馈赠;《庸风?柏舟》、《郑风?将仲子》则反映了家长的干涉和社会舆论给青年男女带来的痛苦;我看《诗经》爱情诗《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代表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创作,其中描写爱情的篇幅占了很大比重。
爱情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之一,《诗经》中的爱情诗,热烈而浪漫,清纯而自然,是心与心的交流,情与情的碰撞。
传统文学修养对艺术创作的影响
传统文学修养对艺术创作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学的修养对艺术创作的影响
说起传统文字的修养,想必大家一定不会给出什么模糊的回答,毋庸置疑,传
统文字的修养是人类长久以来一直在传承着的文化遗产,就像大家都知道学习书法是一种艺术,写作上也是需要一定的文章修养的,其中也包括了许多的文学气质,所以传统文学修养对于艺术创作也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从学术角度来看,历史上有许多优秀的文人墨客,他们用其深厚的文学修养让
传统文字活跃起来,这就可以感受到传统文字修养是多么重要。
传统文学修养不仅仅使用起来更为得心应手,而且还带来一种艺术气息,让创作的文章更有深度和感情,不仅是有技巧,而且也有厚重的文字修养。
此外,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互联网的兴起,也大大的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但同时
也带来了一些问题,比如文明文化的糅合问题,有时甚至丢失了传统文学修养。
这时候就有必要提醒大家,我们应该继续努力保留传统文学修养,在读写过程中学习更多的知识,因为它可以为创作者带来无穷的艺术创作灵感,磨砺出更优秀的作品。
综上所述,传统文学修养对艺术创作的影响重大,它可以提升文字表达的深度
与细节,同时也可以给予更多的艺术灵感,使艺术创作的精彩无穷。
因此,作为一名在校学生,我们应该努力学习传统文学,以青春朝气的勇气和精彩无穷的激情。
这样才能增强自身文学修养能力,在未来为自己的艺术创作注入无限的可能性。
古代文人的文学修养
古代文人的文学修养在古代,文人是指具有一定文学造诣和修养的人士。
他们以才情出众、文采斐然而闻名于世,为当时社会的文化繁荣作出了巨大贡献。
古代文人的文学修养既体现在对文学艺术的理解和创作上,也包括他们对文字的使用和修辞手法的熟练掌握。
本文将从古代文人的文学修养的方方面面进行探讨。
一、修养思辨,温故知新古代文人的文学修养首先体现在他们对于历史文化的温故知新。
他们要通过广泛的阅读和研究,对历代文学作品有较为全面的了解,能够从中汲取灵感,丰富自己的创作。
在文学创作中,他们能够融会贯通,吸收并继承前人的成果,同时又能够有所创新,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
二、修辞熟练,语言优雅古代文人的文学修养在语言运用上有着严格的要求。
他们善于运用修辞手法,使文章或诗词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
他们熟练运用象征手法和隐喻语言,巧妙地运用比喻和夸张等手法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同时,他们对于文字的运用也非常讲究,注重于辞章之美,以求达到语言的优雅和音韵的和谐。
三、格律精准,艺术完美古代文人的文学修养还在于他们对于文学的格律要求。
在古代文学创作中,有着严格的节律和韵律要求。
无论是诗或是词,都需要符合一定的格式和韵律。
文人必须熟练掌握各种诗体的韵律和格律,以便能够自由驾驭文学的形式和结构,使作品更加饱满圆融,达到艺术的完美。
四、意境深远,情感丰富古代文人的文学修养中,注重对意境的塑造和情感的表达。
他们通过对事物的深层次思考和感悟,能够使作品具有较高的哲理性和艺术性。
他们善于通过虚实相生、情景交融的手法,表达自己内心深处的思想和情感。
他们对自然景物和人情世故的描绘也非常细腻,使作品更具有感染力和艺术性。
五、人格完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古代文人的文学修养不仅仅是对文学艺术的修养,也包括他们的道德修养。
他们追求的不仅是个人的情感表达和艺术追求,更追求的是人格的完善和道德修养。
古代文人秉持着儒家思想,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他们用自己的才华和学识来影响社会,为社会的进步和繁荣贡献力量。
古代文人的文化修养
古代文人的文化修养古代文人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独特的群体,他们以才华横溢、思想超脱为标志,以文化修养为重要内容。
文人们注重自我修养与人际交往,通过艺术创作与思想表达来展现自身的文化修养。
本文将从古代文人的礼仪修养、文学修养和思维修养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古代文人的礼仪修养古代文人十分注重礼仪修养,他们认为,文人应该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和文化修养。
在行为举止方面,文人们追求庄重、端庄的形象,注重细节,力求言谈举止符合礼仪规范。
他们讲究穿着整洁,讲话委婉有度,不轻易引起争论。
古代文人在交际中注重以礼待人,彬彬有礼,善于与人交流,待人友善,尊重他人,维护自身的形象和名誉。
二、古代文人的文学修养古代文人的文学修养是他们最为重视和追求的方面。
文人们擅长诗词、文章的创作,以及书法、绘画等艺术形式。
在文学方面,他们追求真情实感的表达,注重意境的烘托和形象的描绘,追求柔和、流畅的句式和抒情的词藻。
他们用文字表达自身的情感和对社会现象的思考,通过文学作品传播自己的思想和价值观。
同时,古代文人也常常进行文学研究,涉猎古今中外的名著,以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进一步提升文学修养。
三、古代文人的思维修养古代文人注重思维修养,他们追求深度思考,培养独特的思维方式和独立的见解。
在古代,文人常常以自然界为素材,通过观察、体验和思考,以富有哲理的方式来描绘自然现象和人生之道。
他们重视对道德伦理、宇宙构造以及人性心理的思辨,通过对生活的思考和体验,追求内心的宁静和智慧的境界。
他们以批判性思维对社会现象进行分析和评价,旨在寻求社会进步和人类幸福的出路。
总结:古代文人以其独特的文化修养为世人所称道,他们通过礼仪修养、文学修养和思维修养来展现自身的品质和才华。
文人注重知识学习,追求真理,以文化修养为基石,创作了众多经典作品,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今天,我们也应该从古代文人身上汲取智慧和灵感,注重自我修养,培养更加优秀的文化素养,以更加优雅的姿态面对现代社会的挑战。
了解古代文学的必备修养
了解古代文学的必备修养古代文学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通过了解古代文学,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精髓。
然而,要真正理解古代文学,我们需要具备一定的修养。
首先,了解古代文学需要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
古代文学作品往往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创作的,其中蕴含着时代的风貌和社会的风气。
比如《红楼梦》这部伟大的古代小说,通过对贾府的描写,展现了封建社会的种种矛盾和弊端。
只有了解了封建社会的历史背景,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小说中人物的性格和行为。
因此,对于古代文学,我们需要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储备。
其次,了解古代文学需要具备一定的文学常识。
古代文学作品往往采用特定的艺术手法和文学形式,如诗、词、曲等。
了解这些文学形式的特点和规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欣赏和理解古代文学作品。
比如,了解古代诗词的格律和韵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领略其音韵之美。
同时,了解古代文学作品的流派和风格,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作品的主题和意境。
因此,对于古代文学,我们需要具备一定的文学常识。
再次,了解古代文学需要具备一定的人文素养。
古代文学作品往往反映了人们的情感和思想,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
比如《论语》这部古代经典,通过对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记录,展现了他们对于道德和人伦关系的思考。
只有具备一定的人文素养,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些作品。
因此,对于古代文学,我们需要具备一定的人文素养。
最后,了解古代文学需要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
古代文学作品往往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着读者,其中蕴含着美的享受和审美的愉悦。
比如《西游记》这部古代神话小说,通过对孙悟空等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故事情节的安排,展现了中国古代文学的独特魅力。
只有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我们才能更好地领略和体味这些作品。
因此,对于古代文学,我们需要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
了解古代文学是一项需要长期学习和积累的过程,需要我们不断地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提升自己的文学修养。
通过了解古代文学,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也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文化根源。
传统文学修养
—— 苏轼
人物简介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 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 士”,世称“苏东坡”。眉州眉山(今四 川眉山,北宋时为眉山城)人,祖籍河北 栾城。北宋散文家、书画家、文学家、词 人、政治家、诗人,是豪放派词人的主要 代表.他和父亲苏洵,弟苏辙合称为唐宋 八大家中的“三苏”,与欧阳修合称“欧 苏”,与辛弃疾合称“苏辛”。与黄庭坚 的并称“苏黄”,与陆游并称“苏陆”。 后代文人称其为“坡仙”“诗神”“词圣” 等。1057年(嘉祐二年),苏轼与弟弟苏 辙同登进士。唐宋八大家之一。曾在立新 法中与王安石发生不快,被罢免官职。 《饮湖上初晴后雨》是描写西湖的古诗中 无人能超越的。世人说:“门下三父子, 都是大文豪。”但在父子三人中,苏轼的 成就是最高的,胜过苏洵和苏辙。清人敬 称说:“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 家。”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料峭”、“微冷“ 表面上些天气的寒 冷,实写作者突然想到自己被贬表现出 的淡淡失意。 从“山头斜照却相迎”看出作者的内心 “已而放晴”,面对官场的失败,作者 表现出了豁达超然的态度,还有喜பைடு நூலகம்的 情绪。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 晴。
表层意义上写狂风大作,骤雨肆虐的情形都 归于平静。其深层含义是无论人生遭遇多少 苦难,只要坦然面对,一切苦难都会成为过 去。 作者认识到政治舞台上的晴雨表升沉不定, 只要经得起狂风暴雨的吹打,必有清风丽日 的一天。体现了作者超脱、旷达、自适。但 不颓丧沉沦的态度。
一方面写出了狂风暴雨的客观环境,另一方 面“莫听”表现出作者外物不足以萦怀的心 境。 诗人面对这种疾风骤雨的环境,并不慌张, 而是吟诗长啸,缓慢的行走。表现了作者意 态闲适的心情。
古代文人的生活与修养
古代文人的生活与修养在古代,文人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角色,他们以文学才华和修养闻名于世。
古代文人的生活和修养包含了许多方面,如居住环境、行为举止、兴趣爱好等。
本文将探讨古代文人的生活与修养,以展现他们独特的风貌。
1. 居住环境古代文人追求宁静和淡泊的生活态度,因此他们常常选择远离喧嚣尘世的地方居住。
他们喜欢在山水环境优美的地方建造别墅或庐舍,以便与自然融为一体。
这样的居住环境可以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写作和思考条件,也有助于他们净化心灵,修身养性。
2. 饮食起居古代文人注重饮食起居的节制和品质。
他们追求清淡健康的饮食,强调细嚼慢咽,享受食物的美味。
他们崇尚素食,并注重食物的质量和新鲜度。
在起居方面,他们倡导养生之道,如按时作息、适度运动等,以保持身心的健康和活力。
3. 行为举止古代文人以文雅的行为举止为人称道。
他们讲究言谈举止的文雅和得体,注重礼仪规范。
他们常常参加文艺聚会和文化交流活动,与同道中人互相交流、切磋学问。
古代文人还喜欢穿着华丽的服饰,以彰显自己独特的个性和身份。
4. 文学修养文学修养是古代文人的核心素养之一。
他们精通古文、诗词、书法等文学形式,以此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他们热爱学习,潜心研究经典著作,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学修养。
古代文人常常自成一派,创作出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5. 兴趣爱好古代文人有丰富的兴趣爱好,如音乐、绘画、园艺等。
他们喜欢品味古典音乐和演奏乐器,以此陶冶情操。
绘画是古代文人常用来表达自己情感和观点的一种艺术形式,他们擅长山水画、人物画等。
此外,古代文人还热衷于园艺,他们修建花园、种植花草树木,以赏心悦目之景来陶冶情操。
总之,古代文人的生活与修养是一种高贵、典雅、自由的境界。
他们追求自然、追求内心的净化,同时注重学识修养和艺术修养。
古代文人以其卓越的才华和独特的境界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他们的精神财富将永远传世。
古代文人的境界与修养研究
古代文人的境界与修养研究在古代,文人是扮演着重要角色的知识分子,他们以才情超群的诗文才华成为社会的榜样。
然而,仅仅具备卓越的才华还不能完全定义一个古代文人,他们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境界和修养。
这两个方面的研究关乎文人素养的形成以及其表现出来的品性与智慧。
境界是指一个人的心境、情操和气质,它体现了一个人独特的个性与感悟能力。
古代文人追求的境界并非世俗中功名利禄,而是超然物外,追求内心的价值和情感。
一个文人的境界,往往取决于他对世界的观察和感悟。
他们深入生活,观察自然和人类,然后用心体悟,发现人生的哲理和道理。
境界的高低是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决定着文人的独特性和创作的深度。
修养是一个人修身养性的过程,它包括了文学修养以及品德修养。
文学修养是指一个文人对文学艺术的熟悉和理解,他们要能够深入理解古代经典作品,善于运用修辞手法,以及具备一定的写作技巧。
只有通过对文学的不断学习和实践,一个文人才能成为卓越的文学家。
而品德修养则是一个人遵守道德规范,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
古代文人以德立身,他们讲究仁义礼智信,追求和谐、宽容、淡泊的人生态度。
他们善于与人共处和交往,在言行举止中以一种高尚的道德标准示范他人。
境界和修养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
境界决定了修养的方向和目标,而修养则是达到境界的手段和方式。
一个文人的修养是通过不断学习和思考来达到的,这个过程需要深入自己的内心世界,与自我进行对话。
只有真正理解自己的才华和局限,修正自己的缺点,才能够达到更高的境界。
对于一个文人来说,修养是一个不断进化的过程,需要通过不断的自我反思和精神上的淬炼。
只有通过修养,文人才能够在创作中表现出深度的思想和感情,以及稳重和高风亮节的气质。
古代文人境界与修养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虽然古代文人的时代早已过去,但他们对于文学创作、人文精神的追求以及对人格塑造和审美观的影响仍然存在。
研究古代文人的境界和修养,不仅仅是了解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的途径,更是发现我们内心世界的启发和指引。
(整理)学习传统文学修养的收获.
学习《传统文学修养》的收获褚超(信息学院03级)可以自豪地称为“诗国文海”的中华民族,有着大约三千年的文字史,是一个具有悠久文化传统和广泛审美情趣的伟大民族。
历代文人学士发挥才情睿智,运用独具特色的汉语言文字,创造了浩如烟海的文学名篇,传世佳作,其中尤以诗词文赋丰富多彩,流传广泛,家传户习,影响深远,可说是中华民族最喜闻乐见的传统文艺形式,是我们丰富和建设现代精神文明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化艺术资源。
通过一个学期传统文学修养课的学习,我感觉不仅自己的文学水平有了较大提高,而且对人生、对生活有了不少新的认识。
传统文学修养课真是一门相当好的课程。
传统文学修养课上,摆在我们面前的诗歌,传人我们耳中老师精辟的讲解,云蒸霞蔚,千姿百态,美不胜收。
或如醇酒之浓郁,或如幽泉之清甘或如山岳之雄峻,或如碧海之浑浩,或如明月之纯净,或如浮云之缥缈,或如阳春之温馨,或如清秋之萧爽,或哲思深邃,或激情坌涌,或奇想落天外,或平语话家长……总之,呈献给我们的是用激情的心灵所感受的五彩缤纷的人问世界,是多样神采的艺术天地。
在这门课中,我们怡悦了性情,增益了睿智,受到高洁的情思洗礼,获得健康的艺术享受,进而增强了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提高了我们的文化素养和写作水平。
通过这门课,我明白了: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诗、词、文、赋都是以汉语言文字为基本表达手段的艺术珍品。
汉字多为单文独义,一字一音,而音调又讲究四声阴阳。
基于这些特点,传统诗文逐渐形成了追求齐均和参差的建筑美,讲究音律和节奏的音乐美。
与之同时,古代作家艺术思维的习惯和采撷语辞的好尚,还形成了重视写景和造景,喜用语典和事典的写作传统。
其中所蕴含的建筑美、音乐美、画意美和别于现代作品的古典美尤为鲜明,触目可见。
它是我国珍贵文学遗产所特有的形式美。
如此种种赏心悦目的形式美,再结合上文体诗型的缤纷繁富,风格神韵的多姿多彩,这就使我国古典诗文累积汇合而成为浩渺无垠、瑰奇璀璨的艺术渊薮。
中国传统文学修养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
春秋、战国时期,用于记载文字的物品还未被发明,记载文字用的是竹简、丝绸等物,而丝绸价格昂贵、竹简笨重且记录的字数有限,为能在“一卷”竹简上记下更多事情,就需将不重要的字删掉。
后来当“纸”大规模使用时,统治阶级的来往“公文”使用习惯已经定型,会用“文言文”已经演变成读书识字的象征。
文言文是相对白话文而来的,其特征是以文字为基础来写作,注重典故、骈骊对仗、音律工整且不使用标点,包含策、诗、词、曲、八股、骈文古文等多种文体。
文言文文体分类:中国历代学者对于文体都有不同的分类法。
魏晋南北朝:魏晋南北朝,是文体分类研究的开始,相关著作有曹丕的《典论·论文》、李充的《翰林论》、挚虞的《文章流别志论》、刘勰的《文心雕龙》、昭明太子主导的《昭明文选》等。
其中《典论·论文》将文体分为4类:奏议书论铭诔诗赋而《昭明文选》是一本分类很繁杂的选集,将所选的文章分成37类之多。
明朝:明朝的吴讷著《文章辨体》、徐师曾著《文体明辨》,清朝姚鼐编《古文辞类纂》,都是讨论文体的重要著作。
其中《古文辞类纂》将文体分为13类:论辨序跋奏议书说赠序诏令传状碑志杂记箴铭颂赞辞赋哀祭现代:由郭锡良等人编著的《古代汉语》修订本中分析,文体分类有三种标准:依语言形式分、依内容分、依应用范围分。
依语言形式,《古代汉语》先将古代文体分为3大类:散文韵文:包括诗词歌赋、铭箴颂赞骈文:讲究平仄对仗却不押韵,不能归于散文也不能归于韵文,自成一类在此分类之下,古典散文又可以分为4类:史传文说理文杂记文应用文文言文阅读考察类型及应对策略:初中语文中考中文言文阅读是必考内容,通常考察以下几方面:1、能正确地理解文言词语(文言实词、文言虚词、通假字等)的含义。
2、能正确地将文言语句译成现代汉语。
3、能理解并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4、能把握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思想感情,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
传统文学修养论文4000字_传统文学修养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传统文学修养论文4000字_传统文学修养毕业论文范文模板传统文学修养论文4000字(一):传统文学修养课对大学语文的创新与改革论文摘要:传统文学修养课程的定位是大学生的人格素质培养和人文精神熏陶。
其教学目的不是语文知识的传授和写作能力的培养,虽然它也兼有这方面的内容,但仅属于辅助性的元素。
传统文学修养也不是一般泛泛的人文素质教育课,而是从大学生人格成长这个具体、明确的目标出发,有针对性地实施的人格教育课程。
关键词:传统文学修养;人格教育;古今对话山东大学遵照教育部《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指示的精神,依托本校“文史见长”的学科优势,于2002年对大学语文课实行较大幅度的改革,创立了“传统文学修养”这门新型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
历经5年的教学实践和探索,传统文学修养课正在走向成熟和完善,目前已成为我校最受大学生欢迎的课程之一。
前不久得到了教育部有关领导的肯定,并于2006年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
事实证明,在社会对大学生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的形势下,对大学语文这门课程进行改革是十分必要的,我校在这方面的实验仅仅是开始,它属于大学语文改革进程中的一种模式。
一、课程的定位和教材的编排大学语文课是一门兼语文知识与写作训练为一体的文化基础类课程。
近年来,这门课出版了一批质量很高的教材,这些教材精心挑选的作品本身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教育意义。
但是,由于该课程的性质决定语文知识的传授和写作能力的培养才是教学的中心;因此人文精神的熏陶、人格素质的培养只能处于次要的、从属的地位。
尽管有一些教材宣称,把情操之陶冶、修养之提高放在内容设计的首位,但实际上很难真正做到。
从课文的体例上就能清楚地看出这一点。
所有的大学语文课本都是以文体为单元编排的,每个单元当中,课文与课文之间在内容上并不具备内在的连贯性和统一性,单元和单元的关系也是如此。
即是说,从作品内涵的角度来考察,教材的编排其实是无序的、散在的和随意的。
这样,人文素质培养在实施过程中必然受到相当的限制。
《中国古代文学修养》学习总结
《中国古代文学修养》学习总结在学习中国古代文学修养时,先秦文学是一个重要的阶段,涵盖了诸多经典作品和文学流派。
先秦时期是中国文学发展的起点,其文学作品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先秦文学以《诗经》、《楚辞》、《论语》、《道德经》等经典作品为代表,这些作品传承着古代先贤的智慧和思想,反映了当时社会风貌和人们的生活状态。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包含了风、雅、颂三类诗歌,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风貌和人们的情感体验。
《楚辞》则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和浓厚的地方色彩,展现了楚国人民的悲壮命运和爱国情怀。
《论语》和《道德经》则代表了儒家和道家的思想精华,对后世哲学和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学习先秦文学时,我们不仅要了解这些经典作品的内容,还要深入挖掘其中蕴含的思想内涵和艺术特点。
通过阅读和分析,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代先贤对人生、道德、政治等方面的思考,领悟到他们对人类命运的关怀和对社会现实的反思。
同时,我们也可以从中汲取到宝贵的人生智慧和处世哲学,指导自己的成长和修养。
除了对文学作品本身的学习,我们还应该关注先秦文学与当时社会、历史背景的关系。
只有了解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其中所蕴含的意义和价值。
通过对先秦文学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渊源和发展脉络,增进自己的人文素养和文学修养。
总的来说,学习先秦文学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特点,还可以启迪我们的智慧,提升我们的人文素养。
通过深入研读经典作品,我们可以感受到先贤们的智慧和情感,汲取到他们的人生哲学和处世智慧,为我们的成长和修养提供宝贵的借鉴和指导。
我会在学习先秦文学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学修养,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古代文学素养
古代文学素养
勤学苦练,培养古代文学素养
古代文学是古代文化的核心,它令人流连忘返,震撼心灵,开拓思维,像清泉舒爽一样滋
养灵魂,它才华横溢,歌颂大自然,是一个重要的智慧宝库,是文化传承的储物柜,也是
我们培养文学素养的重要源泉。
因此,我们要珍惜古代文学,深入了解,培养文学素养。
我们可以从各种古典文学中汲取文学养料,如《诗经》、《尚书》、《孟子》、《庄子》、《论语》、《楚辞》等,阅读这些古典文学,可以让自己更深刻地感受至真至深的古代文
化而丰富自己深厚的文化素养。
阅读大量的古典文学,可以让自己更加熟练地掌握古代文学的美学表达方式,使自己的表
达能力得到提升,从而拓宽自己的视野和思维,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
此外,也需要练习写作。
古代文学中有大量优美、经典的句子及段落,从中提炼、摘录,
运用文学修辞,写一些有哲理感悟的文章,可以让自己更好地训练文学表达能力,并让思
维更加敏锐,增强思考能力。
古代文学之美蕴含了千言万语,培养文学素养,就要为自己将其真谛挖掘出来,才能提升
自己的文学素养,不断开拓自己的文学航程,开篇宏工,壮举炉火。
山东大学《中华传统文学修养》教学大纲
《中华传统文学修养》教学大纲一、教学目的《中华传统文学修养》是山东大学的特色课程之一,属通识核心类课程,是全校本科生的必选课程之一,在学校学科体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职能。
该课程是为了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发挥山东大学文史见长的优势和特色,以适应社会可持续发展对高素质人才要求而开设的。
通过对那些内涵深刻、意存高远的古代优秀文学作品的学习,引导大学生有选择地汲取一切优秀文化成果,领略到神游于中国古代文学珍品之林的乐趣,在政治思想方向的选择和价值取向上打下文化基础和审美基础,从根本上增强文化品味、格调和情感。
二、教学方法本课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教学中应注意深入浅出,观点和材料的统一,在保证科学性的前提下,加强其趣味性。
另外,根据教学实际,辅以适量的其他方法。
1.讨论的方法。
教学经验表明,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是巩固知识、开拓思路、培养能力的一种较好的学习方式。
就“修养”课的内容来说,比较适合课堂讨论。
例如古代文学作品中反映出来的人生理想、为人处世的情操,虽然它们产生于遥远的过去,但对我们今天仍具有启迪意义,而且也很容易与当前社会中的一些热点问题相联系。
在讲授到有关的内容时,利用适当的时间组织讨论。
根据该课是“大课”的实际,组织好讨论有一定难度,老师可事前确定一个主题,以作业的方式布置给学生,让其写出文章,从中选出若干篇立意深刻,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且有独到见解的文章,以演讲的形式,限定时间让学生发言,最后教师总结。
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提高了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口头表达的能力。
2.观赏的方法。
为了使学生学好“修养”课,应充分利用电化教学这个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组织学生观看那些讴歌我国古代著名文学家和以其作品改编的电影、电视片,通过那一个个感人的形象、逼真的画面,使学生对教材中所涉及的作家生活时代获得感性认识,并对其作品的内容、艺术特色加深理解。
3.启发的方法。
教学过程中,怎样才能调动起学生听课的积极性,使学生的思路和教师的思路吻合在一起,这是“大课”讲授中一直困绕教师的一个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社会学
10级社会学二班杜君斐 201000012007
回答题目第161页第5小题:
魏晋南北朝近四百年的纷乱动荡,令百姓疲惫不堪,但它却在文化艺术领域衍化出一种独特的风范。
那么,你怎样理解战争,怎样理解战争笼罩下的人呢?
战争这件不小的事儿
战争,总让人感受到冷酷、血腥与痛苦,自人类产生以来,战争就从未停止过。
魏晋南北朝经历了四百年的战争,四百年,说着轻松,其实不然。
但历史总归存在,我们总该正视,当回顾这段历史时我们发现它不仅仅有战争的频繁,还有熠熠生辉的文化艺术,形成了一种特有的磊落的“魏晋风度”……
翻开魏晋南北朝的历史,迎面而来的是战争的激烈和艺术的伟大。
我们文学史上所说的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指从东汉建安年代到隋统一这一历史阶段。
这是中国历史上分裂时间最长的一个时期。
四百年里,各种力量为了争夺统治地位或扩大统治范围,展开了激烈的斗争,政权更迭十分频繁,社会动荡不安,民族矛盾尖锐。
战争着实是件不小的事儿,关于战争,有很多话要说,那就从魏晋南北朝的战争说起。
“战争”是有超过一个的团体或组织,由于共同关心的权利或利益,在正常的非暴力手段不能够达成和解或平衡的状况下,而展开的具有一定规模的以初期暴力活动为开端,以一方或几方的主动或被动丧失暴力能力为结束标志的活动,在这一活动中精神活动以及物质的消耗或生产共同存在。
从战争的定义就可以看出,战争必然带来伤亡与毁灭,回头再看历史上的种种战争,再一次印证了战争所带来的毁灭与灾难,这是战争带给我的第一印象。
所以,从一开始对战争我就心存恐惧,战争的残忍让我曾一度不肯谈及。
但是,现在我又重新说起战争这件不小的事儿,是出于理性的思考,而不仅仅是感性的认识。
无可厚非的是,战争带给社会和人民巨大的伤害,破坏了社会的正常秩序,百姓痛苦不堪,承受着饥寒交迫、颠沛流离、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的痛苦。
它解决的是两个甚至多个团体或组织的利益问题,但是是以牺牲社会安定以及百姓痛苦为代价的,总有中得不偿失的感觉,所以,我们不提倡这种解决方式。
但是事
实上有些问题单靠非暴力手段是解决不了的,所以,战争在某种层面上是必然的不可替代的,也就是说在历史的发展中,战争的出现有一种必然性和不可替代性。
审视魏晋四百年的动荡以及人类历史上的各种战争发现,战争的最终受害者是百姓。
战争笼罩下的百姓苦不堪言,生命受到严重威胁,使我印象最深刻的倒不是魏晋南北朝的四百年战争,而是我们八年的抗日战争。
虽然魏晋的战争时间远远超过了抗日战争,但是毕竟八年的抗战离我们并不遥远,我们听着那些抗战的故事长大,总是刻骨铭心的。
我们同胞死于敌人的长刀之下,我们战场上的英雄豪杰牺牲于敌人的炮火中。
战争笼罩下的人们承受的不仅有身体的伤痛还有心理的阴影,可是作为最普通的人他们是无辜的,这本不该是他们要承受的。
战争的可怕就在于它给社会和百姓带来的伤害,这样的伤害是无法弥补的,也成为人们厌恶战争的主要原因。
其实,四百年的魏晋南北朝朝值得我们注意的除了战争还有他那磊落的“魏晋风度”,人的觉醒,文的自觉,散发出一种颖悟、旷达、率真、自然的美学风貌。
这样的一种风度真真切切产生于战火纷飞的年代,有着鲜明的时代特点。
我在想四百年的纷争动荡是不是给魏晋风度提供了适合的土壤让她产生发展?
在中国文学史上,魏晋南北朝是一个酝酿着新变的时期,许多新的文学现象孕育着、萌生着、成长着,透露出新的生机。
一种活泼的、开拓的、富于创造力的文学冲动,使文坛出现一幕接一幕新的景观,魏晋南北朝文学的魅力就在于此。
各种学说同时并兴,某些异端思想也得以流行,带来了社会思想和学术文化的相对自由及多元化。
玄学的兴起,佛教的兴盛,道教的风行,有力地促进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艺术的发展。
尤其是诗歌,在这一时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题材方面,出现了咏怀诗、咏史诗、游仙诗、玄言诗、宫体诗,以及陶渊明创造的田园诗,谢灵运开创的山水诗等;诗体方面,五古更加丰富多采,七古也有明显进步,还出现了作为律诗开端的“永明体”,中国古代诗歌的几种基本形式如五律、五绝、七律、七绝等,在这一时期都有了雏形;辞藻方面,追求华美的风气愈来愈甚。
藻饰、骈偶、声律、用典,成为普遍使用的手段。
文学创作不仅逐渐摆脱大量引经据典的陋习,重视作家情感的自由抒发,而且在作品的表现形式上有多方面的探索。
这些到底是不是因为战争而产生的呢?我无法确定。
但是我确信它们受了战争的影响。
文学家经历战争以战争为载体书写心中的爱恨情仇,政治家置身于战争中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和崇高理想。
战争下的人有太多的话想说,所以一部分人选择了艺术来宣泄,创造了新的作品形成了独特的风格,给人以特殊的美感。
在频繁的战争之下,文人们毅然选择了文学艺术来抒写他们的情怀。
我们回过头来看建安文学,建安年间和魏朝前期的文坛以曹氏父子为中心,在他们周围集中了王粲、刘桢等一批文学家。
与两汉的儒生相比,他们是在动乱中成长的一代新人。
既有政治理想和政治抱负又有务实的精神、通脱的态度和应变的能力;他们不再拘于儒学,表现出鲜明的个性。
他们的创作反映了动乱的时代,政治理想的高扬、人生短暂的哀叹、强烈的个性、浓郁的悲剧色彩,这些特点构成了“建安风骨”这一时代风格。
“建安风骨”被后世的诗人们追慕着,并成为反对淫靡柔弱诗风的一面旗帜。
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战争给了艺术灵感,有很多作品来源于战争,但是这样的灵感是以血与泪,悲与苦,仇与恨为代价的,太沉重,我们承受不起……我宁愿要一个毫无艺术成就苍白的时代,也不愿要一个战火纷飞血腥的世界。
诚然,残忍的历史,不堪回首,带血的艺术,不忍欣赏。
可是,当这样的文化艺术呈现在我们面前时,我们倍受震撼,不得不被他们的魅力折服,不得不感叹这样的成就。
他们创造了一个时代的文化,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不可磨灭的印迹。
毕竟诗人歌者没有错,他们只是在书写自己的情怀,唱出一个时代的最强音……
战争是人类的灾难,它使民不聊生,可是在这一特殊时期有衍生出特有的艺术,这样的艺术同样精彩,同样值得肯定,同样震撼人心。
事实上,不管艺术怎么伟大,我们不愿看到战争,我们虔诚地企盼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