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城市建设史

合集下载

中外城市建设史-题库

中外城市建设史-题库

中外城市建设史-题库XXX《中外城市建设史》题库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0个小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

)1、城市作为人类文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产生于:(。

)(J)A.自然的狩猎与采集活动时期B.农业与牧业分离时期C.剩余产品出现时期D.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答案:D2、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的建筑结构形式属于:()(J)A.抬梁式B.干阑式C.穿斗式D.混合式答案:B3、下列关于古希腊希波丹姆城市布局模式的表述,正确的是(。

)(N)A.该模式在雅典城市布局中得到了最为完成的体现;B.该模式的城市空间中,一系列公共建筑围绕广场建设,成为城市生活的核心;C.皇宫是城市空间组织的关键性节点;D.该形式的城市空间以道路划分;答案:B4、我国的最早采用榫卯手艺构筑木结构衡宇的建筑遗址是()(J)A.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B.XXX母系氏族部落聚落遗址C.连云港藤花落龙山文化遗址D.西安客省庄龙山文化遗址答案:A5、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城市的表达,错误的是()(Z:2018)A.夏代的城市建设已使用陶制的排水管及采用夯打土坯筑台技术等;B.西周洛邑所肯定的城市形制已基本具有了今后都城建设的特征;C.“象天法地”的理念在咸阳的规划中的得到了运用;D.XXX的布局按照《周礼·考工记》的形制形成了贯穿全城的中轴线;答案:D6、1929年,XXX对无锡做了都市计划,把城市分为6个区域,下面哪个不属于这些区域?()(N)A.行政区B.工业区C.田园区D.生活区答案:D7、下列不属于外国独占城市的特点是()(J)A.城市打算与建设意图明确B.引进本国的建筑形式C.规划图的分析D.城市建设中标准与设施水平基本相同答案:D8、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Z:2018)A.《大上海计划》代表着近代中国城市规划的最高成就。

B.重庆《陪都十年建设打算》将城区划分为中心政治区、市行政区、工业区、贸易区、文教区、室庐区等六大功用区。

中外城市建设史-题库

中外城市建设史-题库

中外城市建设史-题库1、城市作为人类文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最早产生于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

2、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的建筑结构形式属于干阑式。

3、古希腊希波丹姆城市布局模式的正确表述是,城市空间中一系列公共建筑围绕广场建设,成为城市生活的核心。

4、我国已知的最早采用榫卯技术构筑木结构房屋的建筑遗址是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

5、关于中国古代城市的表述,错误的是汉长安城的布局按照《周礼·考工记》的形制形成了贯穿全城的中轴线。

6、1929年,XXX对无锡做了都市计划,把城市分为6个区域,其中生活区不属于这些区域。

7、外国独占城市的特点包括城市规划与建设意图明确、引进外国的建筑形式、规划图的分析。

8、正确的表述是,1929年南京的《首都计划》的部分地区采用美国当时最为流行的方格网加对角线方式,并将古城墙改在成环城大道。

1)这些城市是帝国主义国家直接控制的城市,具有明显的殖民地色彩;2)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上,帝国主义国家强制推行自己的文化和建筑风格,导致城市呈现出异国情调;3)这些城市的经济主要由帝国主义国家掌控,本地居民往往只能从事低端劳动;4)这些城市的社会结构极度不平等,帝国主义国家和本地居民之间存在着深刻的阶级对立。

比性。

广场中央是圣马可教堂和两座高塔,周围是建筑群和柱廊,形成了独特的文艺复兴风格。

(3)罗马的西班牙广场是文艺复兴时期最大的广场,采用了古典的椭圆形平面,中央是一座巨大的喷泉,周围是柱廊和建筑群,形成了宏伟壮观的景象。

2、巴洛克时期:广场建设更加注重视觉效果和雕塑艺术,强调对称和尺度感。

(1)罗马的圣彼得广场是巴洛克时期最著名的广场之一,采用了古典的椭圆形平面,中央是一座巨大的石柱,周围是柱廊和建筑群,形成了宏伟壮观的景象。

广场两侧是双排的柱廊,形成了对称的效果。

(2)巴黎的路易十四广场是巴洛克时期的代表作之一,采用了古典的矩形平面,中央是一座巨大的喷泉,周围是建筑群和雕塑,形成了宏伟壮观的景象。

中外城建史考点

中外城建史考点

梁陈方案:1950年,梁思成与陈占祥先生提出从整体保护的构思出发,主张离开旧城新建行政中心。

瓦子:古代聚会玩闹的场所。

形成于北宋时期。

勾栏:宋元时百戏杂剧演出的场所。

后来指妓院。

瓮城:古代城墙的主要防御设施之一,在城门外加筑小城,墙体与城墙相连,其形或圆或方,圆者似瓮,故城瓮城,方者亦称方城。

马面:城墙外侧每隔一定距离,就会有凸出城墙外侧的一段。

箭楼:建在瓮城门正中,与城门楼正对,对向城门外的三侧设有对外攻击的箭窗。

翼城:城门附近伸出一字型城墙,便于组织侧火力。

四水贯都:是指汴河、蔡河、五丈河、金水河四河的主要河道环绕或穿过北宋东京城。

三横四直:宋代平江城内的河道和街道都是南北、东西的直线,东西向有三条、南北向有四条较大的河道。

关厢:是指城市建筑密度提高,用地向城门外,沿道路扩张,形成新的城区。

九边重镇:明朝的时候为了加强对长城的防守在长城沿线划分了九个防守区——镇。

◎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市朝一夫◎明清北京城特点1.城市布局:恢复传统的宗教礼制思想,继承了历代城市规划的思想。

2.城市布局艺术:重点突出,主次分明,运用了强调中轴线的手法,造成了宏伟壮丽的景象。

3.城市街道:沿用元大都的基础。

4.市肆:行会制度发展,同类商业相对集中,城市内有些地区形成集中交易或定期交易的市。

5.居住区:以胡同划分为长条形的居住地段。

6.水系:沿用元大都。

◎曹魏邺城1.规划特点:中轴线对称严格,左祖右社;功能分区明确,前朝后市;宫苑结合;道路系统采用传统经纬涂制,呈方格网形,分布均衡,功能明确。

2.地位影响:(1)中轴线的运用从建筑群到整个城市。

(2)宫城由多宫变成单一宫城,且位于城北正中(3)宫城与坊里不相参(4)方格网道路(5)与自然相结合的城市园林,把园林建设摆在城市建设的重要地位。

1.城市有明确的功能分区,统治阶级与一般的平民阶级严格分开,一方面是继承了古代城与郭的区别,也直接继承了汉代宫城与外城的区别。

中外建筑史总结知识点.

中外建筑史总结知识点.

古代希腊建筑一、古代爱琴海地区建筑:公元前3世纪出现于爱琴海岛屿、希腊半岛和小亚细亚西海岸地区,以克里特岛和希腊半岛的迈西尼为中心,又称克里特——迈西尼文化。

克里特、克里特岛的建筑全是世俗性的、著名的克诺索斯的米诺王宫。

空间高低错落。

依山而建,规模很大;建筑风格精巧纤丽、房屋开敞、色彩丰富。

宫殿西北有世界上最早的露天剧场。

迈西尼。

其文化略晚于克里特,主要是城市中心的卫城。

迈西尼卫城及泰仑卫城。

风格粗犷,防御性强。

迈西尼卫城的城门因其雕刻得名为“狮子门”。

二、古代希腊建筑:古希腊是欧洲文化的发源地,古希腊建筑是欧洲建筑的先河,范围包括巴尔干半岛南部、爱琴海诸岛屿、小亚细亚西海岸,以及东至黑海,西至西西里的广大地区。

历史分期古风时期:世纪,希腊文化传播到西亚、北非,并同当地传统相结合。

石梁柱结构体系的演进及神庙制型早期的建筑是木构架结构,以后用石材代替柱子、檐部,从木构过渡到石梁柱结构。

型制脱胎于贵族宫殿的正厅以狭面为正面并形成三角形山墙。

为保护墙面而形成柱廊。

庙宇只有一间圣厅、平面为长方形,以其窄端为正面。

布局制型有端墙列柱式、端柱式、围柱式(包括双重围柱式、假围柱式等。

古希腊柱式古希腊的庙宇除屋架外全部用石材建造。

柱子、额枋、檐部的艺术处理基本上确定了庙宇的外貌。

希腊建筑在长期的推敲改进中稳定了一整套做法后即形成了不同的柱式(Order盛期的两大柱式,各有自己强烈的特色。

爱奥尼(Ionic柱式产生于小亚细亚地区,特点是比例较细长,开间较宽,柱头有精巧如圆形涡卷、柱身带有小圆面的凹槽,柱础为复杂组合而有弹性,柱身收分不明显,檐部较薄,使用多种复合线脚。

总体上风格秀美、华丽,具有女性的体态与性格。

晚期成熟的科林斯(Corinthian柱式柱头由毛茛叶组成,宛如一个花篮,其柱身、柱础与整体比例与爱奥尼柱式相似。

美学思想与风格特征反应出贫民的人文主义世界观。

认为“美是由度量和秩序所组成的”,而人体的美也是由和谐的数的原则统辖着,故人体是最美的。

中外城建史

中外城建史

中国城市建设史第一篇古代部分绪论一、城市的起源1、在原始社会,随着农业的出现为标志的第一次人类劳动大分工,逐渐产生了原始的固定的居民点;2、最早的城市是人类社会在第二次劳动大分工的产物(商业、手工业是从农业中分离出来的)3、出现在从原始社会走向奴隶社会过渡到时期;4、城市是伴随着私有制和阶级产生的二、城市概念的变迁1、城与廓、市与井的区别城廓——城郭:城墙城郭之别: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守民内之为城,外之为郭2、城市的原始定义:防御功能、商品交换的职能、固定的居民点3、城市社会时期城市定义的延伸城市的原始职能、一级法律实体、精神寓意4、现代城市的定义:*聚集一定数量的人口,以非农业活动为主*区别于农村的社会组织形式*是一定地域中经济、政治、文化的中心*要求相对集中*城市必须提供必要的物质设施及良好的生态环境*根据共同的社会需要而进行各方面协调运转的社会实体*有继承和延续文化传统的使命第一章我国原始居民点的形成一、原始居民点的特点:1、选址原则:(1)择高而居,都位于较为高爽、土壤肥沃松软的地段。

(2)临近自然水源,一般均靠近河湖水面。

(3)村落周围必须有一定范围的适宜农业生产的平原或小盆地。

2、布局特征:(1)规模普遍较大。

原始的居民点都是成群的房屋及穴居的组合,一般规模较大。

(2)村落平面形状复杂多样。

以方形、长方形居多,也有一些圆形的。

(3)功能分区。

分区较为简单,首先有住宅区与墓葬区之分,还有手工业区(一般为制陶器,相应有窑地)。

城内没有“市”,商业贸易尚未形成。

4)建筑布局。

为适应当时部落的生活方式,聚落的中心是氏族成员集合的大房子(即公共建筑),周围环绕着小的住所,其门往往都朝着大房子。

(5)防御设施。

如壕沟、夯土墙、石墙。

二、中国城市的形成我国城市是在原始社会群体并向奴隶社会过渡的时期产生(公元前3000年——公元前2000年)大概在夏朝后期已基本形成(约公元前17世纪左右)河南偃师市二里头村古城——我国古代城市形成的城市商朝城市实例(公元前6—11世纪)河南偃师市乡沟商城总体布局:宫城居中、三套城墙、追求方正开创了以后历代都城多道城墙和宫城局中的先河。

中外城建史——中国古代城市建设史资料_2022年学习资料

中外城建史——中国古代城市建设史资料_2022年学习资料

到-孤竹-河-北唐-汾-薄姑-过-邢-济-水-每-谭俗-纪-路-徐-计斤-鄂-招-《唐-东-宿-曲泉-泾-(锋)-浓卫-夜-央-。向-(宙沃-雍-●极-西犬丘秦-西洗-周●-·管-花-(镐-郑-宋-0宗周-丰j 洛-雍丘-商丘-,邳-陈-·监-·应-孩-汝-胡水-江-邓-吴-厉-,舒鸠-祚离-龙舒-汉-●周都-●大者 国都国都名-·小诸候国都(国都名)-西周正要都色分布示意图-据〔?中国历史地图集第一册、《中因史稿地图集多 册绘制
北-10-11i-1110-8-1010-9-9 i-2-6-4-3-5-城-垣-10110-7-三-经纬 干道-7i-环-涂-图3-29-西周王城规划结构示意图-1一官城;2-外朝;3一宗庙;4一社稷;5一府库; 一厩;7一官署;-8一市;9一国宅;10一间里;11一仓廪
西周的城市建设-周代城市规划-王宫(宫城-的规划:-“内有九室、九嫔居之。外有九室,九卿朝焉。”-王宫分内 后)外(前),-前朝后寝的制度。贵族士大夫则-为“前堂后寝”。以住宅为本的规划思想-道路规划制度:-“经涂 轨,环涂七轨,野涂五轨。”-“环涂以为诸侯经涂,野涂以为都经涂。”-王城内大道宽九轨,环城道路宽七轨,郊外 路宽五轨。-诸侯城内大道宽度是王城环涂的宽度,宽七轨;其它的邑城-内大道宽度是王城郊外道路的宽度。
西周的城市建设-营国制度的内涵--礼制营建制度。-·以二为公差的等级差数,来表达三级城邑的营建-差的。“九 为数之极,故王城用“九”,以示-尊尊。诸侯城降一等用“七”,采邑又降一等用-“五”-·各级等第分明,不许僭 。-“经涂九轨,环涂七轨,野涂五轨。”(王城)-“环涂以为诸侯经涂,野涂以为都经涂。”(封国、采邑)-城市 小因受封者等级而异,包括道路的宽度、城墙的高度和建筑-物的颜色都有等级区分。

中外城建史——中国古代城市建设史.ppt

中外城建史——中国古代城市建设史.ppt
中国城市建国时期城市建设 – 社会背景 • 东汉末年镇压黄巾军,各地豪强地主都组织武 装,形成不同规模大小的地方割据势力,灵帝 为加强控制郡县,任用亲信大臣为州刺史,总 揽一州军政大权,造就一批割据军阀。 • 袁绍、曹操、公孙瓒、袁术,刘表、孙策等割 据势力为争夺地盘开始了纷争混战的局面。 • 通过战争兼并,形成三个偏安割据政权——刘 汉、曹魏、孙吴,中国由统一走向分裂。
三国时期的城市建设
• 三国时期城市建设 – 社会背景 • 刘汉 • 刘备驱走刘璋,取得益州,后自称汉帝 • 诸葛亮为丞相协助执政,“西和诸戎,南抚夷 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开发蜀地 • 诸葛亮讲求法治,制定汉科作为蜀国的法度, 蜀国社会秩序安定,风纪亦严;治军有方;网 罗人才 • 后主刘禅宠信宦官,国力日益衰落,后为司马 氏所灭
• 魏晋南北朝的城市建设
– 社会背景 • 司马氏篡夺曹魏政权建立晋朝,短暂的 统一。隐患:推行九品中正制保障士族 政治特权,强调门阀;恢复分封制,封 皇族及异姓士族,为后来的八王之乱埋 下祸根。 • 北方五胡(匈奴、鲜卑、氐、羌、羯) 十六国(少数民族割据政权)政权割据 的混乱时代;南方,东晋政权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城市建设
• 魏晋南北朝的城市建设
– 社会背景 • 北魏统一北方,刘宋取代东晋——南北 对峙,鲜卑族和汉族的对峙。北:魏、 齐、周;南:宋,齐,梁,陈 • 佛教兴盛,北朝洛阳永宁寺,南朝建初 寺 • 结束——隋取代北周并南下灭陈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城市建设
– 北魏洛阳规划背景
• 北魏是以鲜卑贵族为主,联合北方汉族士大 夫阶级组成的割据政权,与雄踞江南的刘宋 政权形成南北朝对峙的局面
• 文昌殿中轴线 实为城市规划 主轴线
• 经纬涂制道路, 全城道路分布 均衡,划分各 用地较规整

1中外城建史

1中外城建史

外国城市建设史(高南希)第一篇古代的城市1.古埃及的城市建设成就1)用地选择上因地制宜。

村镇庙宇修筑于尼罗河畔的高地上,解决水源与交通运输;金字塔修筑于远离河道的高地沙漠上,免受水患。

2)最早运用城市分区(不是功能分区),如卡洪城分两区,阿玛纳分三区3)最早运用棋盘式路网,对希伯丹姆规划型式有重要的影响4)出色的建筑群落与景观设计,规划中应用对称、序列、对比、主题等构图手法。

2.希波丹姆规划型式及其演变、影响、米利都城规划要点a.希波丹姆规划型式特点希波战争前,希腊大多数城市都是自发形成。

希波丹姆采用了一种几何形状的,以棋盘式路网为骨架的规划结构型式。

希波丹姆最早从理论上予以阐述,在希波战争后大规模用于城市建设中。

1)几何形式,以棋盘路网为城市骨架2)两条垂直大街从城市中心通过,中心大街一侧布置中心广场,中心广场占1个或1个以上街坊。

3)城市分为三个主要部分:圣地、公共建筑区、私宅地段。

私宅地段划分为3种住区。

b.米利都城规划要点(希波丹姆的规划思想在米利都城的建设工作中得到完整的体现)1)三面临海,四周筑城墙,城市采用棋盘式路网。

2)两条主要大街垂直从城市中心穿过,中心开敞空间呈“L”型,有多个广场3)城市中心分为四个功能区。

东北及西南为宗教区,其北与南为商业区,东南为公共建筑区。

城市用地选择适合于港口运输与商业贸易要求。

c.演变希波丹姆规划系统,在古希腊长期实践过程中有所发展,这就是从米利都城单纯的棋盘式街道,发展到赛里纳斯城的有显著的城市轴线,更进而到普南城的道路与建筑之有计划的配合3.希腊化时期城市建设的特点1)希腊化时期,城市建设大都按照希波丹姆规划形式来建造,布局规整,模式统一2)城市广场整齐划一,从城市功能分区,道路系统,邻里住区的划分都是按照几何和数的规律进行规划建设。

3)城市中心由广场取代卫城和庙宇4)城市广场普遍设敞廊,讲究气势和透视效果。

5)城市环境卫生条件好4.罗马营寨城布局特点及典型城市a.布局特点:1)有方整的城墙,城市平面为正方形,朝向罗盘的基本方位2)中央十字交叉道路通向方城的东西南北四门3)在道路交叉处建神庙b.典型城市:北非提姆加德(罗马帝国时期)1)平面正方形2)两条垂直干道成十字相交,交点处是城市的中心广场3)城市道路网为方格形4)城市有剧场、浴场等大型公共建筑5)在主要道路起迄点和交叉处,有壮丽的凯旋门,它们之间有列柱街5.罗马共和时期与罗马帝国时期广场建设的异同1)罗马共和时期广场是城市社会经济政治的中心,罗马帝国时期广场是皇帝树碑立传的纪念地2)共和时期广场建筑连续形成不相协调,帝国时期通过柱廊得到统一3)广场由开敞走向封闭,有自由走向严整,目的在于塑造一个供人观赏的三维空间4)共和时期广场组织较乱,帝国时期通过多个彼此垂直轴线组成一个整体6.维特鲁威《建筑十书》主要内容1)城市选址。

中外城建史

中外城建史

同时也指这时商业、手工业与农业分开,而需要专门的固定的交 易场所。
私有制及阶级产生后,需要用城垣保护似有财产。也指商业 城市
手工业需要专门的固定的交易场所。
1
廓比城大,或城在廓内,城廓均是防御性的。这时已有阶级 城与廓
分化,奴隶主贵族居城内,一般人民居城外廓内。
西周
(前 11 世纪~771BC)
市指交易场所,城指防御城垣,有城的不一定全是市,市也 不一定全有城墙。 而且,城市的经济性质不同于农村居民点,城市代表这种居民点 城与市 产生的时代,即私有制及阶级产生后,需要用城垣保护私有财产。
城市条件 1、聚集性;2、经济性;3、社会性

一说起源于三皇五帝时代;一说起源于夏鲧时期 中国城市 的起源 1、“断代工程”;2、夏始祖:大禹;夏王朝:中国历史上的第一
(前 22~16 世纪)
国家 3、“夏有万国”、“夏有城郭”——《史记》
商城
目前中国发现最早城市遗址。奴隶主住宅白灰面夯土建筑。
(郑州) 等级明显,奴隶住穴居。建造房屋活人尚未发现屋瓦(茅茨土
殷墟 阶),会测水平,注意朝向,布局。仍以陪葬奠基,王宫外围有

(安阳小屯) 密集居住区,仍有半穴居,穴居,已有木构架建筑,有手工业作
(前 16~11 世纪)
殷商时 代城市 的特点
坊,有贵族墓葬。 殷商时代已出现为考古证实的城市,城市往往是奴隶主的驻
地,因此宫殿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城市中集中着为奴隶主服务 的各种手工业和商业,如青铜器、骨器、陶器等。从发掘出的奠 基的奴隶遗骨可以看出城市中明显的阶级差别和对立。
丰京镐京
西安西南,范围及有无城墙不确定,发现瓦片,已非草屋顶。
邑与都
邑泛指所有的居民点,都指奴隶主的驻地。

中外城市建设史与规划史复习大纲精选全文

中外城市建设史与规划史复习大纲精选全文

精选全文完整版(可编辑修改)
中国城市建设史与规划史
1、跟《周礼考工记》相关的内容
2、周代的都城城制
3、陵邑制(熟悉)
4、邺城(熟悉)
5、辽代五京
6、长安城的规模、布局特点
规划思想及其影响
7、宇文恺
8、宋朝城市变化体现、城市建设特点
9、瓦子
10、南宋开封(了解)
11、北宋汴梁城
12、平江图
13、闾里制、里坊制
14、厢与关厢
15、元大都城市布局特点
16、元大都在哪些方面体现了周礼·考工记
17、了解明清北京城,熟记明清北京城的规划特点及其规划的意义
18、古代城市发展与河流的关系(熟记)
19、古代城市的防御设施(了解)
20、我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的产生、发展(了解)外国城市建设史
1、雅典卫城的布局特点(熟记)
2、希波丹姆斯式
3、罗马营寨
4、卡洪城
5、建筑十书
6、圣地形制
7、田园城市产生背景、理论要点、指导作用、典型的田园城市案例等等
8、卫星城市
9、马丘比丘宪章(了解)
10、雅典宪章(了解关于功能分区内容)
11、圣马可广场、罗马市政广场
12、罗马时期和帝国时期的广场的不同
13、柯布西埃的城市规划思想、建筑观、明日城市等等。

中外城市建设史

中外城市建设史

《中外城市建设史》课程大纲“Urban History of China and the Abroad”Course Syllabus董卫东南大学建筑系教授DONG WeiProfessor, SEU-ARCH课程编号01320课程类型Classification·城市规划专业本科生必修课程 A required course for undergraduate studentsmajor in Urban Planning课程目标Aims·通过学习城市发展过程、比较城市变迁经历理解如何认知城市及其空间。

·了解和初步掌握基本的城市历史研究方法。

·学习不同城市理论与思想的特点及其变迁过程。

课程框架Structure·本课程是一门以研究为导向的理论课程(research oriented course),要求学生随课程进程开展初步和独立的城市历史研究,开展讨论,提交报告。

·课程安排课程分二个学期进行,分别讲授中国和外国城市建设史,共64学时。

每个学期有相对独立的课程练习(历史研究报告和文献翻译)。

中国城市部分:城市起源早期城市及其演变第一城市时代:秦汉-六朝第二城市时代:隋唐-宋元第三城市时代:明清-民国现代城市:殖民地-转向西方外国城市部分:多元化的文明与城市起源早期城市及其演变人文城市与社会: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宗教城市与社会:中世纪-市民社会王权城市与社会:文艺复兴工业城市与社会:资产阶级空间现代城市与社会:全球化与地方化课程总结:中文城市的历史比较·课程练习1,历史研究报告 (占成绩的30%)结合课程进程选择典型历史城市或典型空间环境进行剖析,研究报告分为二个部分,即历史城市3D空间模型和文献研究。

研究报告选题应与教师商讨后确定。

2,文献翻译(占成绩的30%)选择有关学术文献进行研究性翻译(3000-4000中文字符/人)。

中外城市建设史

中外城市建设史

一、名词解释1、城与廓:都城一般都有城与廓之分:有的相重,如齐临淄;有的内外两重,如鲁国都城;有的并列,如燕下都。

城为贵族王宫,城中一般都有王宫,修筑在人工夯筑的高台上,目的是防卫及显示其威严。

廓主要是工商业者、平民、农民居住的地方,以及商市的集中地。

城是保护国君的。

郭是看管人民的。

也就是说,城是国君所住的地方,也称子城、内城、厥城。

郭是外城,人民住的地方。

2、里坊制:春秋至汉,把全城分割为若干封闭的“里”作为居住区,商业与手工业则限制在一些定时开闭的“市”中。

“里”和“市”都环以高墙,设里门与市门,由吏卒和市令管理,全城实行宵禁。

3、闾里制:汉代实行闾里制,25家为一闾,闾里的街道称闾巷,每个闾里用高墙将数十百家围在一个方正的院里。

院里四面或两面有门,叫里门。

门巷修直,闾里设里正管理,早晚定时启闭里门。

4、厢坊制:由于经济的发展,城镇人口增长迅速,而城市内部用地不足,于是沿城门外道路形成新的发展带,起初这些发展带并无城垣,随后为了便于统治阶级的管理,便修筑城垣加以包围。

特点:自发性建设5、雅典卫城:1.雅典全盛时期的纪念碑。

2.希腊战争后历经40年建造叫“卫城”实为圣地建筑群和平民公众活动地。

3.祭奠守护神——雅典娜女神。

4.陡峭山地建筑群、按行进路线视线来设计、建筑类型多样。

5.体现希腊民主政治的进步,平民对现实生活的讴歌、和城邦对自己力量的信心。

6、圣地建筑群:1.利用利用复杂的地形和自然景观,构成活泼多姿的建筑群空间构图。

2.以神为构图中心。

3.贵族寡头专政时期的产物。

4.公众场所。

7、希波丹姆规划型式:希波战争前,希腊大多数城市都是自发形成,建设时没有统一的规划,路网不规则。

战后重建时希波丹姆采用了一种几何形状的,以棋盘式路网为骨架的规划结构型式。

他遵循古希腊哲理,探求几何和数的和谐,以取得秩序和美。

城市建设的主要的形式为:1)几何形式,以棋盘路网为城市骨架2)两条垂直大街从城市中心通过,中心大街一侧布置中心广场,中心广场占1个或1个以上街坊。

中外城市建设史(全套课件595P)

中外城市建设史(全套课件595P)
2021/2/21
第一节 原始居民点的形成及其特征
二、原始居民点的特点
1、位置:一般都选在背山面水的高爽地段,靠近河流的多选在二级阶地 上,这样既便于取水,又防备水患。 2、规模:规模大小不等,一般范围较大,分布和居住也比较密集。 3、由成群成片房屋建筑组合而成:房屋建造具有代表性的有两种方式: 一种是木骨泥墙房屋,一种是杆栏式桩上建筑, 4、开始形成一定的功能分区:原始村落晚期,就已由于生产及生活的需 要而产生简单的分区,出现了住址、墓葬区及窑址的分区。另外,建筑 也有了一定的分工及组合,聚落的中心是供氏族成员集合的大房子(公 共建筑),在其周围则环绕着小住所(住宅),其门往往都朝着大房子 。
中外城市建设史
2021/2/21
为什么要学习《城市建设史》? 第一部分 中国城市建设史 第二部分 外国城市建设史
2021/2/21
中国城市建设史 第一章 中国城市的产生与先秦时期的城市 第二章 秦汉时期的城市 第三章 魏晋至隋唐时期的城市 第四章 五代宋元时期城市 第五章 明清(至鸦片战争)时期的城市 第六章 中国古代城市发展与规划建设总结 第七章 中国近代城市 第八章 新中国成立后50年中国城市
2021/2/21
第二节 中国城市的产生 一、中国城市产生的时期
1、根据现有史料和考古实物证明,我国最早的城市是产生于距今4000多 年的原始社会末期,也即是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 2、如果把我国最早城市产生的时间与国外城市相比较,也是差不多的, 美国著名城市规划理论家刘易斯·芒福德在《城市发展史》一书中谈到国 外最早城市产生的时期时这样写道:“城市,作为一种明确的新事物, 开始出现在旧—新石器文化社区中。”又说“目前已知的最古老的城市 遗址,大部分都起始于公元前3000年,前推后移不多的几个世纪。”

中外建筑史第3章城市建设

中外建筑史第3章城市建设
大家的床位的设置与睡觉时的方位是怎样的?
风水学的三大原则:
A、天人合一 B、阴阳平衡 C、五行相生相克
风水中往往用天上的四个星宿即青龙、白虎、朱 雀、玄武来表示东西南北四个方位。在住宅设计 中认为左有流水,当作青龙,右有长道,当作白 虎,前有污池,当作朱雀,后边有丘陵,当作玄 武,并且把符合这种要求的地称为最好的风水吉 地。
加明晰,明、清都 城北京的建设就是 典型例子。
3、中国古代城市建设若干问题
(1)选址:
古代都城选址受古代阴阳、五行五方哲学思 想影响颇深。历代王朝对都城的选址都很重视, 要派遣亲信大臣,勘察地形与水文情况,主持营 建。
“风水”一词来源:
晋代郭璞《葬书》中 记载:气乘风则散,界水 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 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
A、宫居城北,市在城南,突破了《周礼》 “面朝后市”的规定。市里及作坊布置在临渭 河的城南,可充分利用渭水,既方便生活,有 有利于城市工商经济的发展;
B、将宫和官办手工业作坊按生产专业分区布 置,分区规划合理;
C、规划布局受《周礼.考工记》都邑营建制度 的影响,但基本体现了从实际出发,“就地利” 的原则。
(4)隋初,隋文帝杨坚建造了规模宏大的大兴城 和东都洛阳城。大兴城的设计继承和发展了前代 的规划经验,宫殿、官署、居民区分布有序,互 不干扰,街道呈方格网状,平直宽阔。既注重几 何构图原则,又充分结合地形,使城市不乏自然 情趣。
隋大兴城是唐长安城 发展的基础,唐代虽 基本沿用了隋的城市 布局,但主要宫殿向 东北移至大明宫。长 安城的规划继承了古 代城市规划的传统, 平面布局方正规则, 每面开三门,皇城左 右有祖庙及社稷,与 《周礼考工记》中的 布局接近。
长安城采用严格的里坊制,全城划分为108个坊,里坊大 小不一:小坊约1里见方,和传统尺度相似;大坊则成倍 于小坊。坊的四周筑高厚的坊墙,有的坊设2门,有的设 4门。坊内有宽约15米的东西横街或十字街,再以十字小 巷将全坊分成16个地块,由此通向各户,坊里有严格的 管理制度。

中外城市建设史Lecture3两周时期

中外城市建设史Lecture3两周时期

两周即东周和⻄西周(即春秋战国时期)第⼀一次:新建城市第⼆二次:春秋战国"礼崩乐坏",城市建设不收礼制限制原有城市获得进⼀一步发展。

武⺩王伐纣。

⻄西周向东军事胜利后,意识到原来的都城远离东⼟土,武⺩王认为应在"天下之中"建城。

在东部⼤大量分封诸侯,诸侯⾸首都纷纷建⽴立,有的是在已有城市基础上,很多都是新建。

⻄西周天⼦子的都城:取名的⽅方式:以"周"结尾,意为曾为周朝的都城-岐周:岐⼭山附近。

周⼈人发源于岐⼭山。

-宗周:⻄西安附近。

因将宗庙、牌位等祖宗的象征物迁⾄至此。

-成周:今天的洛阳城。

灭商后东迁。

取名原因:周天⼦子此时为周成⺩王;⼤大事已成。

先后发展,但三个城市很可能在⻄西周时同时存在。

最重要的都城。

#"六⼤大古都":⻄西安、洛阳、北京、南京、开封、杭州#"六⼤大古都":⻄西安、洛阳、北京、南京、开封、杭州安阳(和叶城⼀一起)第七?⼤大同第九?⼀一、岐周周原遗址,陕⻄西扶⻛风、岐⼭山⼀一带图为原野上的考古⼯工地,远处为岐⼭山。

图为原野上的考古⼯工地,远处为岐⼭山。

这⼀一带地下埋藏很多,出⼟土很多⻘青铜器。

岐周应建在这⼀一地区的某个位置。

周原是北⼤大考古⽂文博学院重要基地。

太庙、社稷均为北⼤大考古学院发掘。

还曾出⼟土周代的甲⾻骨⽂文。

1、已有影壁墙作为内外分隔。

左右对称,有回廊。

建筑格局与之后宫殿建筑基本没有区别,只是建筑材料主要为泥、茅草、⽊木头。

形态已⾮非常成熟,可⻅见⻄西周⽂文明程度很⾼高。

"太庙"即供奉祖宗的庙宇。

这类建筑应位于都城地带。

指⽰示了岐周的⼤大概位置2、根据⽴立起来的⽯石条,推测为社稷遗址。

太庙和社稷在之后的都城中都可⻅见,为重要的象征性建筑。

eg北京的太庙:今劳动⼈人民⽂文化宫;北京的社稷:今中⼭山公园内,社稷坛上摆五⾊色⼟土。

故⽽而推测此即为岐周的所在地。

中外城市建设史 文艺复兴时代的西欧 笔记心得

中外城市建设史 文艺复兴时代的西欧 笔记心得

中外城市建设史文艺复兴时代的西欧
笔记心得
西欧具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从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兴盛,到文艺复兴时期科学、文学、艺术的繁荣,对西欧各国的建筑乃至城市的建设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至今西欧各国仍保存着大量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古建筑,这些古建筑是西欧各国历史的缩影和文化的精华。

建筑风格是15〜19 世纪先后产生、时而并行地流行于欧洲各国的艺术风格。

其中文艺复兴与巴洛克建筑风格源于意大利,古典主义建筑风格源于法国。

也有人广义地把这三者统称为文艺复兴建筑。

14 世纪意大利开始了资本主义因素的萌芽,15世纪以后遍及西欧大部分地区。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的中世纪以来的市民阶层同封建制度在宗教、政治、思想文化等各个领域斗争。

这个时期里,生产技术和自然科学的重大进步,以意大利为中心的思想文化领域里的人文主义运动,因为它以复兴古典文化为重要方式,被称为“文艺复兴”运动。

我深刻的觉得中外建筑史是门非常有意义的课,经过阅读了解了这本书后,分别初步的了解到中国建筑史的原始社会、夏、商、周、秦、汉建筑,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建筑,宋、辽、金、西夏建筑,元、明、清建筑,近、现代建筑。

还有外国建筑史的古代建筑,中世纪至18世纪建筑,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建筑
和近现代建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城市建设史】⒈原始社会居民居住点的特点⑴由成群成片的房屋建筑组成。

到新石器时代,聚居点房屋比较密集,由于气候、地理、材料的不同,房屋也有所不同,最具代表性的有两种:木骨泥墙半地穴式建筑和干栏式桩上建筑;前者是长江中下游洞穴发展的,后者是长江流域以南的建筑。

⑵居民聚居点范围较大,分布和居住比较密集。

⑶开始形成一定的功能分区。

这些居民点按照一定的生产生活方式布局,如半坡原始村落分为居住、制陶、墓葬三个区,居住区是村落的主体。

村落的选址土壤肥沃,靠近河流湖泊,在向阳高地上。

⒉周礼考工记的影响以及周王城复原图⑴为后世都城树立了一个样板,堂堂正正、四四方方、纵横如棋盘的城市。

⑵是中国古都王权礼制的标准模式,是其当时政治、经济、宗法、礼制、等级等制度的产物。

⑶确立了择中立都的原则。

《吕氏春秋〃慎势》云:“古之王者,择天下之中而立国,择国之中而立宫,择宫之中而立庙。

”⒊曹魏邺城的布局特点以及影响布局特点:邺城位于河北漳县附近,城市平面呈长方形,史称“东西七里,南北五里”,东西长3000米,南北长2160米,全城有七个城门。

城内有一个横贯东西,连接东西城门的道路,将城市分为南北两城。

北部是统治阶级的专用地区,正中为宫城。

在宫城东部为官署建筑,官署东是王公贵族们的戚里。

西部是专用园林。

南部称为外城,为官衙、手工业、商业和居民区。

道路——南北三条道路,与东西道路相交。

河流流入铜雀苑与宫殿,另分流至坊里区。

宫殿建筑布置严整,中间为宫殿。

东部前半部分为官署衙役,后半部分为后宫。

前朝后寝。

深远影响:⑴城市明确分区,统治阶级与平民分开。

⑵城与郭的区分,继承了汉代外城与宫城的区分,并更加明确。

⑶等级森严,城市带有明显的防御性。

⑷中轴线对称布局手法。

⒋唐朝城市特点及其影响特点:⑴象征皇权的宫城、皇城、衙役仍是城市的主要建筑,占城市的主体地位,都城实行严格的官民分区。

⑵棋盘式的格局。

⑶城市内有专门的市,无论是京城还是地方县城,都划有一定的区域作为市。

⑷城市街道宽阔,重视环境卫生和美化。

⑸建筑工艺精湛,建筑构件和用法都已经规格化:木架建筑结构施工技术有了巨大发展。

影响:⒌宋朝之后城市建设与之前城市建设特征比较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从宋代开始,中国城市建设中延绵了千年的里坊制度逐渐被废除,在北宋中叶的开封城中开始出现了开放的街巷制。

这种街巷制成为中国古代后期城市规划布局与前期城市规划布局区别的基本特征,反映了中国古代城市思想重要的新发展。

⒍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建设秉承思想体系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受儒家社会等级和社会秩序而产生的严谨、中轴线对称规划布局外,中国古代文明的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大量可见的是反映“天人合一”思想的规划理念,体现的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观念。

⒎元大都、明清北京城市的规划建设思想与城市格局(周代洛邑城——曹魏邺城——隋唐长安)周代洛邑城——按照周礼的设想规划城市布局,有着严格的等级制度,城市格局: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

国中有九纬,经涂九轨。

左祖右社,面朝后市。

市朝一夫。

曹魏邺城——以宫城为中心的规划思想,采用城市功能分区的布局方法,分区明确,结构严谨,城市交通干道轴线与城们对齐,道路分级明确。

吴国金陵——金陵城市用地依自然地势发展,以石头山、长江险要为界,依托玄武湖防御,皇宫位于城市南北的中轴上,重要建筑以此对称布局。

“形胜”是对周礼制城市空间规划思想的重要发展,金陵是周礼制城市规划思想与自然结合理念思想综合的典范。

隋唐长安——吸取了曹魏邺城的经验并有所发展。

除了城市空间规划的严谨外,还规划了城市建设的时序:先建城墙,后劈干道,再造居民区的坊里。

整个城市布局严整,分区明确,充分体现了以宫城为中心,宫民不相参和便于管制的指导思想。

元大都、明清北京——城市布局更强调中轴线对称,在几何中心建中心阁,在很多方面体现了《周礼。

考工记》上记载的王城的空间布局制度。

同时,城市规划中又结合了当时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的要求,并反映了选址的地形地貌特点。

⒏唐长安和汉长安的比较汉长安城市布局并不规则,没有贯穿全城的对称轴线,宫殿与居民区相互穿插,说明周礼制布局在汉朝并没有在国都规划实践中得到实现唐长安城布局规则,有贯穿全城的对称轴线,分区明确,充分体现了以宫城为中心,宫民不相参和便于管制的指导思想。

⒐中国古代规划思想以及典型城市(匠人营国思想)匠人营国思想——按照封建等级制度,不同级别的城市在用地面积,道路宽度、城门数目、城墙高度等方面的均有差异,布局特点“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

国中有九纬,经涂九轨。

左祖右社,面朝后市。

市朝一夫”。

典型城市为周代洛邑城管子城市建设思想——“因天材,就地利,故城廓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从思想上完全打破了《周礼》单一模式的束缚。

典型城市为鲁国国都曲阜。

⒑中国古代规划重要著作周礼考工记——“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

国中有九纬,经涂九轨。

左祖右社,面朝后市。

市朝一夫”。

体现了等级制度。

是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最早形成的时代。

管子——“因天材,就地利,故城廓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从思想上完全打破了《周礼》单一模式的束缚。

是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发展史上一本革命性的也是极为重要的著作。

孙子兵法——根据自然地形布局,强调防御功能,打破了严格的对称布局。

商君书——从城乡关系、区域经济和交通布局的角度,对城市的发展以及城市管理制度等问题进行阐述。

分析了粮食共给、人口增长与城市发展规模之间的关系,开创了我国古代区域城镇关系研究的先例。

⒒平江城规划以及平江图、平江城的意义平江城规划:⑴苏州城市在原址上不断建设的,河道在城市的发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⑵是结合自然环境的具有代表性的地方特色城市。

⑶创建了水路和陆路两套相辅相成互相结合的交通系统。

⑷政治军事为主导——宋廷南迁以后,平江城就成了临安北面的重要屏障,形势更为险要,故城墙建造略呈曲折。

城墙每间隔一定距离便筑有“马面”突出部分,四周共有多个。

⑸经济文化并重——从《平江图》中可见,当时的城内南园一隅有“府学”为范仲淹所创,是平江地区的最高学府。

此外,《平江图》在西城墙下还标有“贡院”,为科举考试之地。

平江图意义:保存至今的《平江图》,是在南宋绍定二年(1229年)刻成的石碑,是我国最早、最详细准确的平面图,在世界上也是较早的作品。

这张宋代城市现状的实录,正确地反映了当时中国城市的面貌,并为我们提供了研究古代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重要依据,更是研究古代城市建设和建筑历史方面的珍贵资料。

更是研究古代城市建设和建筑历史方面的珍贵资料。

《平江图》的绘制,运用了我国传统的古代地图的画法,即在平面位置上画出所有表达对象的简洁形象,这样就把建筑物和建筑物的外形轮廓,规模,立面造型等都有了生动的描绘,使我们能清晰地了解当时城市风貌及一些细部内容。

平江城意义:从平江城可以约略看出南方一般地区性城市的特点。

南方城市一般不同于古代北方城市平面那样的规划方正,这与水网地区河道纵横的自然地形有关;而且平江没有严格的坊里制,而是不规则的街巷。

这也说明在宋以前,这两种不同类型的城市是并存的,各有着不同的特点。

⒓中国古代城墙的防御设施的演变栅栏→石头垒→夯土→砖砌城的出现是在人类定居以后,为了自身的安全所建造的防御性构筑物。

最早人类在定居点周围靠挖一条沟或者修筑栅栏来作为居民点的防御,这也成为了城墙构筑的物质雏形。

之后由于古代版筑技术的应用,使一般建筑从半地下发展到地面建筑,而且也广泛应用到了筑城。

尤其是夯土技术随工具的进步而提高,夯层也逐渐加厚。

宋代以前的城墙包砖很少,而在宋代前后,火药的发明及战争应用使得宋代的重要的城或城墙上重点的防御地段(如城门)开始包砖及砖砌。

城门也大多以砖拱券城门出现,逐渐改变了之前朝代采用的木架简支结构。

城墙整体结构为了更好防御开始变的复杂,出现了二重城、瓮城、翼城等多种形式。

明代以后城墙包砖更为普遍。

主要形式有:三合土双面包砖石、夯土单面包石、夯土双面包石等。

⒔中国古代不同类型城市选址特征及其原因⒕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特点⑴城市布局严整,整体呈中轴线对称布局。

(小的县城无法考究)⑵以大突出主要建筑,特别总以宽大的道路来突出城市主要建筑群。

⑶由低层木构架建筑形成院落群组,室内外形成有机联系,用廊、墙进行分隔形成变化和对比。

⑷建筑和树木、绿化结合,形成良好的城市、院落的环境。

⑸城市绝大部分建筑为底层平房的院落式住宅,只有庙宇、宫殿、官府等大型院落式建筑群。

(突出官府在封建社会城市建设中的绝对控制权)⑹城门往往是道路的起点,成为道路的对景。

⑺用色彩对建筑进行装饰,色彩严格遵守封建等级制度规定。

(色彩是等级制度的产物。

汉:黑红,清:黄紫)⑻城市的水系成为影响城市经经济、交通运输、居民生活发展的重要因素。

⑼在地形起伏的城市,城市建设利用地形,顺地形、山势而建。

(南京)⑽反映了统治阶级的意志、等级制度的规制。

⑾体现了封建儒家礼教尊卑的哲学思想。

⑿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

(长安城:八卦;秦:天相)(以上特点县城、地级市不一定有,都城一定是。

)【外国城市建设史】⒈古埃及城市建设成就⑴在用地选择上,注意因地制宜,村镇庙宇建于高地,有利于解决水源和运输,金字塔建于远离尼罗河的高地沙漠,免受泛滥之灾。

⑵最早运用功能分区的原则。

入卡洪城,阿玛那。

⑶最早应用棋盘式路网,对希波丹姆模式有影响。

⑷早期规划的“死者之城”以及新王国时期规划的阿玛纳城均出色地进行了建筑群与城市景观设计。

应用了对称,序列,对比,主题,尺度等手法。

⑸古代埃及早期城市是作为防御攻势要塞堡垒而出现的。

⑹古代埃及最早的城市多半是作为行政中心,作为国家的首都而兴起的,如孟菲斯。

⑺古代埃及早期城市是作为神庙所在地,作为祭祀中心而出现的。

⒉希波丹姆规划模式及其演变,典型城市模式:城市典型模式为两条垂直大道交于城市中心,在道路一侧布置广场,一般占一个或一个以上街区。

全城为棋盘式格局,城市一般分为三个区:圣地、主要公共建筑区,住宅私地。

演变:米利都城(单纯棋盘式)→塞里纳斯城(有显著城市轴线)→普南城(建筑与道路有机结合)⒊古希腊城市特点荷马时期古风时期古典时期希腊化时期⑴遵循:严格的几何数的规律与秩序,规整划一。

⑵城市中心:由庙宇卫城转变为城市中心广场。

⑶广场周边设有敞廊,讲求透视效果和气势。

⑷在平地建设,突出建筑本身。

⑸城市街道,规模变大。

⑹城市绿化环境、卫生情况得到改善。

⒋古罗马不同时期城市特点伊达尼亚时期:均建于山岩与高地上,以宗教思想为指导,地区划分很明显(马尔扎波多)罗马共和时期:城市较多的是营寨城,而且一般以广场为城市中心(庞贝城)罗马帝国时期:特色集中在中心地区广场群与建筑群,但城市总体布局比较混乱,是由许多点凑合而成,并未形成完整体系。

(罗马城)⒌营寨城特点及其演变,典型城市方整的城墙,平面为正方形,中间为十字交叉路网直通各边,交叉口处建神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