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当今世界政治多极化
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联合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
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
法兰西共和国
俄罗斯联邦 联合国五个常任理事国
美利坚合众国
联合国面临的挑战
恐怖主义 国 际 贩 毒
巴以冲突
节能减排 经济衰退
联合国
联合国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
获得1988年诺贝尔和平奖的维和部队人员 在联合国举行的庆功会上合影
联合国的维和活动
近代以来,世界格局发生了三次重要变化,请同学们 回想一下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一战后,形成了什么样世界政治格局? 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2)二战后,形成了什么样的世界格局? 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 (3)当今世界国际政治格局呈现出什么特征?
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但是一个新的相对稳定的世界格局迄今还没有定型
特点: 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
二、威胁当今世界安全的主要因素
1、地区冲突
2、民族矛盾
3、宗教纷争不断,成为威胁世界安全的因素 4、霸权主义利用并介入这些矛盾和纷争,将 其转化为国际冲突,直接威胁到世界和平。
美国轰炸南联盟的原因
第一,南联盟是北约东扩、南扩的最大障碍。近几 年来,中东欧国家改变政治制度后,在北约的诱惑下争 先恐后欲加入北约,惟有南联盟没有提出这个要求。 第二,南联盟是俄罗斯在巴尔干地区仍具影响的
最后一块阵地。
第三,北约要把科索沃变成它的新武器、新战术, 特别是“新战略概念”的试验场。
联合国
联合国会徽
联合国总部
联合国是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诞生的, 1945年2月,雅 尔塔会议决定成立联合国。同年10月24日,联合国正式成立。 1947年,联合国大会决定,10月24日为联合国日。联合国是当 今世界最大、最具普遍性的国际组织,目前有会员国190多个, 总部设在美国纽约,其主要机构是联合国大会和安全理事会 (简称“安理会)。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两极格局的形成过程
美国成为资本主义头号强国, 苏联成为唯一与之抗衡的政 治军事大国
“二战”后,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 经济与军事力量。军事上,美国不但 垄断了原子弹,还拥有1200多万军队, 30艘航空母舰和1000多艘其他战舰; 在世界各地建立了近500个军事基地。 经济上,美国拥有最雄厚的工业实力 和最丰富的黄金储备,建立了以美元 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美国还 确立了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 “美国今天是一个强大的国家,没有 任何一个国家比它强大。……这意 味着,我们拥有这样的力量,就得 挑起领导的担子并承担责任。” ——杜鲁门
都遏制苏联社会主义的影响,稳定 欧洲复兴计划 资本主义秩序,以达到称霸世界的 目的。但是杜鲁门主义是公开的反 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复兴。 共反苏,而马歇尔计划是采用隐蔽 美国杜鲁门政府在讨论援助欧洲计划 的经济手段控制西欧,联合西欧各 国共同反共反苏。 材料二:从 1948年到1950年,共有16个国家 接受了美国130多亿美元的援助,其中90%是 苏联针锋相对,联合东欧国家在 赠予, 10%是贷款。因此丘吉尔把“马歇尔计 1949年成立经互会 划”称为“人类历史上最慷慨的举动”。 思考:马歇尔计划又称作什么计划?
1953年,美国在停战协定上签字。
朝鲜战争: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发动的错误战争
4、越南战争:1961年—1975年
投下800万吨炸药,超过 二战各战场投弹量的总和, 造成越南160多万人死亡 和整个印度支那1000多万 难民流离失所;
美国自己也损失惨重,战 争长达12年,5.6万余人 丧生,30多万人受伤,耗 资4000多亿美元。
C 影响:
*不再受制于美国,在国际中与美国既有联盟 亦有摩擦。 *在资本主义世界,与美、西欧三足鼎立。 *提出“政治大国”的目标,促使世界向多极 化格局发展。
论当今世界政治多极化
论多极化发展的世界政治对中国的影响1. 多极化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特别是冷战结束后国际政治发展的一个主要趋势,是与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一道作用于世界历史发展的一种重要推动力量。
世界多极化主要是针对冷战时期美苏两国主导的两极格局而言的,是在冷战结束后迅速发展的一个政治经济概念。
但是作为一种重要的政治经济现象和历史发展趋势,多极化在冷战时期就已初见端倪了。
冷战对持格局并非将历史的发展孤投于美苏,无论是美苏控制的范围之内,还是从全球的政治经济发展形态来看,两极格局和雅尔塔体系不断地受到冲击,多极化的趋势已初见端倪。
在以美国为领导的西方阵营中,主要国家的自主倾向表现明显,而美国的实力相对衰落。
在经济领域,由于西欧国家和日本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布雷顿盛林体系的动摇,山姆大叔不仅在越战中遭受严重创伤,而且其同盟国的外交自主倾向显著增加,其中当属法国的自主外交和德国对东方国家的态度的调整以及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的外交努力最为典型。
在社会主义阵营内部,东欧各国的不断掀起反苏的浪潮,对华沙集团内部团结造成很大的影响,而中苏关系的破裂更大的扩大了这一阵营的分裂。
与此同时随着20世纪五六十年代民族解放运动的蓬勃发展,世界上出现了一大批新近获得独立的发展中国家,他们大多数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形成了不依附于两个超级大国的“不结盟运动”和争取独立发展的“七十七国集团”。
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在堪萨斯城的讲话中指出西安在世界上不再仅仅只有两个超级大国,而且有美国,苏联,欧洲,日本和中国五大力量中心,他们将决定本世纪最后三分之一时间里的世界前途。
世界政治多极化是指一定时期内对国际关系有重要影响的国家和国家集团等基本政治力量相互作用而朝着形成多极格局发展的一种趋势。
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同时,我们生活其中的世界正在变成一个平等交往的世界.由一个国家主宰他国命运和左右世界形式的局面已经不符合社会发展的潮流,所以政治多极化成为当代世界发展的趋势.政治多极化是指一种趋势,一个动态发展过程。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美国通往世界霸权道路上的“最主要障碍”,⑥美国正积极
扩充军备,准备针对苏联的战争。 ——苏联驻美大使诺维科夫
【信息解读】 抓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①反映了二战后世 界主要国家政治力量的对比发生了极大改变;②反映了二战 后美国确立了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③表明苏联努力扩大自
己在世界上的影响;④反映了战后美苏同盟关系破裂;⑤⑥
(1)开始标志: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提出以“遏制共产主义”
为指导思想的“ 杜鲁门主义”。
雅尔塔体系
1.概念: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在雅尔塔等国际会议上, 美、英、苏等国讨论了结束战争、处理战争遗 留问题和战后和平等问题,达成若干协议,形 成的以美、苏为主导的国际关系新体系。 美苏均势 2.基础: 3.实质: 美苏两分天下(划分势力范围) 4.作用: 奠定了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框架。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 多极化趋势加强
西欧、日本迅速 崛起,第三世界 登上历史舞台, 社会主义阵营瓦 解,中国恢复在 联合国的合法席 位,冲击了两极 格局,形成了多 极化趋势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 格局瓦解,“冷战”结束, 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跨 世纪的世界格局处于新旧交 替时期,“一超多强”是当 今世界格局的基本特点;世 界局势呈现缓和与动荡并存 的局面,和平与发展成为时 代的主题
20世纪四五十年代 两极格局形成 美国和苏联成为主宰世界的两 大主要力量,国家利益和意识 形态的矛盾,导致美苏同盟关 主要 系破裂,“杜鲁门主义”“马 表现 歇尔计划”相继出笼,1949年 北约成立、1955年华约成立, 美苏两极格局形成,并相互对 峙,“冷战”局面出现
20世纪六七十年 代 多极化趋势出现
远影响。(2)从社会史观角度考查马歇尔计划对欧洲的影响。
论当今世界政治多极化
论当今世界政治多极化自70年代中后期以来,邓小平以极大精力关注、研究国际问题和世界形势。
他根据世界各种势力的实力对比的消长与变化,根据世界经济、科学技术及发展趋势和走向以及由此产生的新问题、新矛盾,对国际形势做出以下四点新的科学判断:(1)世界大战是可以避免的。
(2)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
(3)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是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
(4)世界正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进入二十一世纪后,世界发展变得更加迅速。
世界格局也正逐步形成,世界政治呈现多极化趋势。
下面就来谈谈和世界多极化。
而当今世情是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世界经济格局发生新变化,国际力量对比出现新态势,全球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呈现新特点,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义务论、威胁论、危机论此起彼伏,遏制与反遏制、渗透与反渗透、分化与反分化从未间断。
当今世界格局堪比战国时代各国背旧盟结新盟,合纵连横.它表现为一超突显、多元借重、多重制衡的立体复合状态。
这是大国博弈的结果 .世界政治格局是世界上主要政治力量通过一系列的抗衡、分化组合而形成的一种结构. 这种结构在一定时期内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但又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
【1】美国仍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但不是唯一的大国也无法主宰世界;国际关系中的军国主义化重新抬头,当代世界将变得更不安全;世界政治中的单极时期已经结束,并非是由于美国的衰弱,而是新的世界力量中心的崛起。
中国短期内不具备与美国抗衡的实力。
国际关系中的军国主义化重新抬头。
与冷战时期的世界相比,当代世界没能变得更安全。
这一点表现为战争的数量没有减少,战争中死亡的人数没有下降,反而上升了。
世界格局虽未最终确立,但已呈现相对稳定的力量对比态势,这就是一超多强。
一超,是指美国;多强即多种重要力量,不仅包括中、俄、日、欧盟等主要大国和集团,也有印度、巴西、南非等发展中大国和其他力量。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3、影响: (2)双方势均力敌,避免了新世界大战的爆发
(3)推动了各国进行改革和世界的整体发展
(4)亚非拉不结盟与动的发展壮大和第三世界崛起 (5)客观上促进了科技的发展(第三次科技革命)
课程标准
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
直接原因:促使法德和解。
推动“欧共体”成立的根本原因是:( ) A.欧洲国家间的联系在经济发展过程日益密切 B.面对美苏争霸维护自身安全的需要 C.在资本主义世界想与美、日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D.想摆脱美国的控制
A
1967年欧共体成立时,不包括: • A.欧洲煤钢共同体 B.欧洲联盟 • C.欧洲经济共同体 D.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C
1、(10年广东卷)22. 1959年,美国国家展览会在莫 斯科举办。对于榨汁机和洗碗机等展品,赫鲁晓夫表示 工人阶级决不会购买这些无用的小器具,当场引起了美 国副总统尼克松的反对。这反映了当时 A. 美苏冷战的重点从军事领域转向经济领域 B. 美国霸主地位动摇.急需打开苏联市场 C. 苏联轻工业发达,不需要进口这些器具 D. 经济文化交流没有改变两国意识形态的对立
欧洲煤钢共同体(1951年)
欧共体的成立: (1967年) 欧洲经济共同体 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1958年)
1973年英国、丹麦和爱尔兰加入欧共体。 1981年1月1日,希腊成为欧共体第10个成员国。 1986年1月1日,葡萄牙和西班牙加入欧共体,使欧共体成员 国增至12个。
发展:
经济一体化
(1)戴高乐提出
1、雅尔塔体系的本质含义是 A 资本主义体制
B 社会主义体制
C 确立美国世界霸主地位体制 D 美苏主导下的国际关系体制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第 二 次 世 界 大 战
雅 尔 塔 体 系 为 两 极 格 局 奠 基
苏 美 铁 幕 演 说 发 信 号
冷 战 军 事 北 约 组 织 的 建 立
政 治 杜 鲁 门 主 义 开 始
苏 东 剧 变 两 极 格 局 结 束 新 格 局 未 形 成
一 超 多 强 下 , 多 极 化 趋 势 进 一 步 加 强
• 反共产主义的观点认为“苏联的极权主义,共产主义 意识形态的扩张”是冷战产生的根源; • 较公正的观点则认为:对于冷战的产生,美、苏都应 承担责任。 • 其实美国和苏联都想“领导世界”。美国要独霸世界, 而苏联决不准许美国任意主宰世界。美国要使东欧变 成自由世界,而苏联决不容许美国插足苏联的势力范 围。美国要关心和扩展自己的经济利益,而苏联要保 障自己的安全利益。美国要在全世界推行资本主义, 包括西方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而苏联要在全世界推 行社会主义,包括推行无产阶级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 • 美、苏都认为在刚刚经历二战后必须避免双方直接交 战,但是,它们之间的战略目标,战略构想,战略利 益的冲突和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两种制度的对立,必 然导致昔日盟友反目成仇。于是,冷战是不可避免的。 这是冷战的根本起因。 而杜鲁门政府在战略态势上采取攻势,制定和推行了 遏制苏联的冷战政策,则是冷战的直接起因。
• 极权政制的种子,是靠悲惨和匮乏滋养发育的。它们在 贫穷和动乱的灾难土地上蔓延滋长。当一个民族对于较 好生活的希望绝灭之后,这类种子便会长大成株。我们 一定要使那种希望存在下去。全世界的自由人民期待我 们支持他们维护自由。如果我们在起领导作用方面迟疑 不决,我们可能危及世界和平--而且一定会危及本国 的繁荣昌盛。
• 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各自由民族,他们抵抗着企图征 服他们的掌握武装的少数人或外来的压力。我们必须帮 助自由民族通过他们自己的方式来安排自己的命运。我 们的帮助主要是通过经济和财政的支持,这对于经济安 定和有秩序的政治进程来说,是必要的。如果希腊陷于 掌握武装的少数人控制下,对它的邻国土耳其,就会有 直接和严重的影响。混乱和骚动就可能遍布整个中东。 如果我们在这个关系重大的时期不去帮助希腊和土耳其, 其影响不仅殃及东方,而且远及西方。我们必须采取立 即的和果断的行动……
当今世界政治的多极化格局
两极世界的形成1、雅尔塔体系(1)概念二战后,在雅尔塔国际会议上,美、英、苏等国讨论了结束战争、处理战后遗留问题和战后和平问题,达成了若干协议。
这样,以美、苏为主导的国际关系新体系——雅尔塔体系确立。
(2)形成条件1)西欧在战争中受到严重削弱。
2)美国经济、军事实力空前膨胀,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
3)苏联壮大了自己的政治、军事力量,成为世界上唯一能够和美国抗衡的国家。
4)二战后初期,新独立的发展中国家还没有形成抗衡美苏的力量。
(3)实质按美苏一直划分势力范围。
(4)内容惩治战败国,防止法西斯主义东山再起;重新确定战后欧亚的政治版图;重划法西斯战败国及其所占领地区的疆界;建立联合国等。
(5)评价1)积极作用:倡导和平、民主,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了人民民主、社会主义和民族解放事业的发展和胜利,并为世界经济发展和科技革命创造了条件。
2)消极作用:体现了大国强权政治,重划国界、分裂国家,形成和保持不平等的国际关系和经济秩序,给许多国家的政治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造成军事上的两极化和两大军事集团的对立,成为战后国际局势紧张的根源。
2、“冷战”(1)含义“冷战”泛指美苏之间除了直接对战即“热战”以外的一切敌对活动。
(2)表现1)资本主义阵营:二战后形成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它以“冷战”形式对抗社会主义阵营。
对抗措施:提出杜鲁门主义、实施“马歇尔计划”、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2)社会主义阵营:为抗衡资本主义阵营,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通过条约、协定等形式加强在政治、经济、军事等领域的合作,社会主义阵营形成。
对抗措施:建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和华沙条约组织。
(3)原因美苏两国国际利益冲突和意识形态的差异。
3、马歇尔计划又称“欧洲复兴计划”。
1947年6月,由美国国务卿马歇尔在哈佛大学发表演说时提出。
其目的在于复兴西欧经济,稳定资本主义制度,控制西欧,进而使西欧成为对抗苏联的“冷战”堡垒,以遏制共产主义,同时还有扩大美国商品市场、拉动经济发展的企图。
原创1:第15课 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北约轰炸我驻南联盟使馆致三人牺牲 中国学生抗议美轰炸我驻南使馆
美英对伊拉克发动战争(2003.3.20~2003.4.9)
2003年8月在北京举行的由中、朝、美、韩、日、俄参加的 朝核问题六方会谈
愿望(漫画)
握(漫画)
本课小结
极世 化界 趋政 势治
格 局 的 多
1.一超多强 (1)当今世界格局的特点:一超多强 (2)世界格局发展的趋势:多极化趋势 (3)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根源 2.科索沃战争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⑤
4.当今世界,为什么会出现世界格局多极化的趋势?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标志着战后美苏两极格局走向崩溃,世界 处于新旧格局交替的动荡时期;冷战结束后国际力量对比出现了 “一超”与“多强”并存局面,多个力量中心的存在和发展促进了 世界格局向多极化趋势发展。
名言警句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
课堂训练
1.当今世界的格局是( C )
A.“冷战”格局
B.“一超多强”格局
C.无极格局
D.单极格局
2.当今世界惟一的超级大国是( B )
A.俄罗斯
B.美国
C.日本 D.中国
3.当今世界格局“一超多强”中的“多强”是指 ( C )
①欧盟 ②中国 ③俄罗斯 ④日本 ⑤加拿大⑥德国
A.①②⑤⑥
B.③④⑤⑥
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江泽民
更多精彩内容请登录:
指点迷津
两极格局时期的“极”与多极化趋势的“极”
极是指综合实力强,对国际事务影响大的国家或国家集团。 多极化是指世界上出现了多极并存的发展趋势。世界格局是指一 定时期内国际力量对比所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结构或体系。
历史讲义——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专题八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高考考纲】1、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2、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3、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专题线索】线索: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过程(三阶段)。
第一阶段:战后初期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战后——1991年)。
第二阶段:两极格局下新兴力量的崛起,多极化趋势出现(20世纪60、70年代)。
第三阶段:两极格局瓦解后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极化发展。
一、战后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1、背景:(1)根本原因——美苏国家利益和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矛盾加剧。
(2)美苏均势——二战改变了世界各国政治力量的对比变化(欧洲衰落、美苏两国实力均衡)。
(3)历史:雅尔塔体制,奠定了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框架。
【美国独占鳌头】:垄断了原子弹,拥有1200多万军队,30艘航空母舰,1000多艘其他战舰,近500个军事基地;工业生产量占世界2/3,外贸出口额占世界1/3,黄金储备量占世界3/4;控制操纵联合国。
“美国今天是一个强大的国家,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比它强大。
……这意味着,我们拥有这样的力量,就得挑起领导的担子并承担责任。
”——杜鲁门2、形成发展过程(1)初步形成:雅尔塔体系勾画了战后两极格局的基本轮廓;(体系的实质:美苏两分天下)。
(2)开始形成:杜鲁门主义。
(3)正式形成:1955年,华沙条约组织成立。
这样战后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相对峙的局面形成,也标志着两极格局最终形成。
(4)遭到冲击:新兴力量的崛起(多极化趋势出现)。
(5)结束:苏联解体①解体原因:直接原因—戈尔巴乔夫背离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和方向的政治体制改革;(1987年开始进行政治改革:戈尔巴乔夫在其《改革与新思维》一书中,指导思想:“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路线;主要内容:取消共产党领导,实行多党制)。
历史原因—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出现严重的弊端,已无法适应苏联社会的发展;外部原因—西方国家“和平演变”;②解体过程:八一九事件——改变了国内政治力量的对比。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一两极格局形成的原因两极格局的形成是二战后美、苏两国共同作用的结果。
战后的西欧各国普遍衰落,而美国因为其经济、军事、科技实力无可匹敌而成为全球性的超级大国,充当着资本主义的霸主;苏联成为横跨欧亚大陆的社会主义强国,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
随着战时共同敌人的消失,这两个主要的战时盟国因意识形态、社会制度、国家利益的不同开始反目。
它们各自操控下势力集团不断加强政治、经济、军事联系,日益形成以欧洲为重点的全球性的严重对峙局面。
这给整个国际关系带来深刻影响,形成了战后新的国际关系格局──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的对立格局。
二美国冷战政策1、美国实施冷战的原因(1)战后,美国凭借军事、经济、政治上的优势,企图称霸世界。
(2)当美国的实力和野心达到空前高度时,苏联的影响和各国人民的革命运动也在世界范围日益扩大。
(3)美国把称霸的障碍归罪于共产主义和苏联,但又不敢贸然越过美苏划定的势力范围界限。
(4)美国在战略重点地区欧洲,采取以遏制苏联为中心的冷战政策。
2、冷战政策的定义和表现美国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冷战,是指采取除战争以外的一切敌对活动和对抗形式进行遏制的政策。
杜鲁门主义的提出、马歇尔计划的实施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等都是冷战的表现。
(1)杜鲁门主义指美国总统杜鲁门1947年国会咨文的主要思想。
在咨文中,杜鲁门以维护美国的安全为幌子,公然把干涉他国内政作为既定方针。
因此杜鲁门主义是美国在全球扩张势力的宣言书。
美国开始由局部扩张转变为全球扩张。
在咨文中,杜鲁门公开把昔日的盟友苏联作为美国的主要敌人,并采取非战争的方式进行遏制。
所以杜鲁门主义是对苏联发动全面冷战的宣言书,是冷战全面开始的标志。
也是美苏战时同盟彻底破裂的标志。
(2)马歇尔计划的提出及其作用美国从1946年秋开始发生了生产过剩的危机。
而饱受战争浩劫的西欧经济困难,工人运动蓬勃发展,资产阶级惶恐不安。
在这种形势下,1947年6月,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了“欧洲复兴计划”,即马歇尔计划。
多极化趋势
多极化趋势多极化趋势指的是全球力量分布日趋均衡的趋势。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新兴经济体的崛起,世界格局正面临着巨大的变革。
下面将从政治、经济和文化三个方面来探讨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在政治方面,多极化趋势意味着世界上存在多个强大的国家和地区,并且它们之间的实力对比日益接近。
传统的超级大国如美国、俄罗斯和中国在经济、军事和科技方面的发展使得它们对世界事务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与此同时,新兴国家如巴西、印度和南非等也正在崛起,它们的经济增长和地区影响力不断扩大。
这种多极化趋势在国际关系中的影响将逐渐减少对美国的依赖,推动全球治理格局朝着更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在经济方面,多极化趋势表现为全球贸易和投资的新格局。
随着新兴经济体的崛起,全球经济中心正在逐渐转移。
许多传统的经济大国正在经历经济增长放缓和结构调整的阶段,而新兴市场国家则在全球化过程中充满活力。
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以及俄罗斯和印度等国的崛起,正在改变全球经济的格局。
此外,新技术的发展如人工智能、区块链和无人驾驶等也在加速全球经济的多极化进程。
多极化趋势将促使各国加强经济合作和开放,推动区域贸易协定和自由贸易的发展。
在文化方面,多极化趋势意味着越来越多的文化交流和多样性。
全球媒体、互联网和移民等因素正在促进各国之间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人们越来越容易接触到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信息和产品,这使得世界更加多元化。
人们对多元文化的接受和尊重程度也在提高,这有助于打破文化隔阂和促进人类共同发展。
多极化趋势使得各国文化更加平等和互动,为世界和平与繁荣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总之,多极化趋势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要变革之一。
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多极化趋势推动着全球力量的重新分配和国际关系的重构。
虽然多极化趋势在某种程度上带来了挑战和焦虑,但它也为促进全球合作、平等和繁荣创造了机会。
我们应该积极倡导和适应多极化趋势,以求建立更加平衡、和谐和稳定的世界秩序。
世界多极化的影响和意义
世界多极化是指国际体系中的权力、经济和地缘政治影响力分散到多个国家或地区的趋势。
这种多极化的发展对世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和意义,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权力平衡:多极化使得世界上的权力不再集中在少数国家手中,而是分散到多个国
家或地区。
这种权力平衡有助于防止单一国家或联盟的垄断和滥用权力,有利于维护国际社会的稳定和安全。
2.经济发展:多极化促进了全球经济的繁荣和发展。
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的竞争与合
作,推动了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市场的开放,为各国提供了更多的经济机会和选择。
同时,多极化也降低了对单一国家或地区经济的依赖风险,提高了全球经济体系的韧性和稳定性。
3.地缘政治平衡:多极化使得不同地区的地缘政治力量相对均衡,减少了地缘政治冲
突和对抗的可能性。
各个地区的国家在平衡自身利益的同时,也需要考虑到其他地区的影响力和利益,从而促进了地缘政治的稳定与合作。
4.文化多样性:多极化使得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得以充分表达和发展。
不同的文化
背景、价值观和传统在国际舞台上相互交流和碰撞,为世界带来了更加丰富多元的文化体验和理念。
这种文化多样性有助于促进文化的创新和进步,推动人类社会的共同发展。
总的来说,世界多极化的影响和意义体现在权力平衡、经济发展、地缘政治平衡和文化多样性等方面。
多极化的趋势有助于构建一个更加公正、稳定和繁荣的国际秩序,为各国和地区提供更多的机遇和选择,推动人类社会的共同发展。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7、 运动的兴起: (1) 时间:1961年,发起者:南斯拉夫的铁托、 印度的尼赫鲁和埃及的纳赛尔 (2)内容:奉行独立自主和 的宗旨和原则; 把反对美苏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作为重要任务; 将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作为不结盟运动的行动纲 领。 (3)作用:标志第三世界兴起,冲击两极格局。
8、两极格局的瓦解: (1)瓦解标志: (1989年起)、经互会 解体,华约解散(1991年)、苏联解体(1991 年底) (2)瓦解影响: ①使世界总趋势走向缓和,但呈现缓和与紧张、和 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 ②造成东西方力量失衡,国际社会主义力量遭受重 大挫折,发展中国家面临西方大国更大压力。 ③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出现“ ”的 局面。 ④国际竞争的重点转向综合国力尤其经济较量, 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加速发展。
对德国及其柏林的分区占领
思考:造成德国和朝鲜分裂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美、苏两国不同的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
2、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时间:20世纪六十七十年代 表现: ①欧洲共同体的形成 ②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 ③中国的振兴 ④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3、欧洲共同体的形成: (1)经济一体化方面: ①1951年欧洲煤钢共同体 ②1958年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③1967年 欧洲共同体 目标:实现商品、人员、劳务、资本的自由交流 (2)政治一体化方面: ① 戴高乐提出:“欧洲是 的欧洲”(外 交) ②1973年提出 “用一个声音说话”(外交) ③1975年 “欧洲议会”成立(立法) ④20世纪80年代防务合作加快(军事)
二战后,西欧国际地位下降,只得依附 于美国以恢复经济和对抗苏联。20世 纪50年代,西欧各国生产力得到较快 的发展,强烈要求从美国的阴影下走 出来。但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与美国 和苏联相比,只有联合起来,才能保 障自身的安全与发展。———岳麓版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随着世界各国不断发展和崛起,当今世界的政治格局也在发生着变化。
相比于过去以美国为首的单极世界格局,当前的世界政治格局正逐渐呈现多极化趋势。
这一趋势已经逐渐显现出来,并且正在影响着全球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个领域。
本文将分析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的原因、表现和影响等相关内容。
多极化的原因多极化的形成是由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以下是造成多极化的主要原因:经济因素作为一个国家在国际上的重要地位,经济的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实力的重要指标。
以中国为例,经济的快速发展已经使得其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这使得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中国的政治地位也逐渐提升,这也促进了多极化趋势的形成。
信息技术的进步随着全球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信息交流日益便利。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人们日益关注世界各地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问题。
这也使得国际关系愈加复杂,各国政治地位和实力的对比不再像以前那样单一,经济发达和技术水平高的国家有更多的话语权。
这就是为什么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多极化趋势密不可分的重要原因。
世界观的改变随着人们的世界观不断更新,世界格局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在过去的单极时代,美国是世界领袖,其他国家则相对较弱,但随着新兴国家不断发展,这种极权主义世界观正在被摒弃。
如今,人们更加追求平等、公正、合作和共赢的国际关系,多极化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
多极化的表现在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下,一些大国的地位和影响力得到了提升,一些地区性的国家也逐渐走向崛起。
以下是多极化的主要表现:国际体系的变化笔者认为,世界多极化的主要体现之一是国际体系的变化。
目前,世界上还没有真正的国际组织或体系,但是多边机制和国家间的合作已经非常普遍。
除了联合国这个较为权威的国际组织之外,G20、APEC等国际组织也正在成为当今国际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国际组织的存在,可以有效帮助各国进行政策协调和磋商。
国际格局的变化随着大国在国际上争夺的加剧,国际格局也在发生着变化。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25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一,两极世界的形成:
1两极格局框架始于两极格局形成于
2冷战开始的标志冷战目的
3美国冷战措施:政治经济军事
苏联对策:政治经济军事
4冷战的双重影响:全面和局部
消极影响:A:造成国家分裂:和分裂;
B引发局部战争:战争和战争
C引发军备竞赛:危机
积极影响:美苏两国未发生大规模的直接,从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二,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1,欧盟形成经过:
年三个共同体合并为欧共体,在年发展为欧盟,加强了合作,年发布欧元
2日本崛起原因:(1)
(2)
(3)
(4)
3不结盟运动兴起标志
主要任务
4中国的迅速崛起
三,两极格局瓦解标志
当今世界格局世界格局发展趋势。
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发展趋势浅析
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发展趋势浅析:伴随着苏东剧变的发生,冷战最终拉下了帷幕,世界政治格局从原来的两极格局形式进入新旧交替的时期,朝着一超多强的态势发展,呈现出一种多极化的发展趋势,本文在分析历史事实的基础上对世界政治格局的走向作出分析。
【关键词】: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发展一、重构后世界政治格局的走向及其深层动因世界政治格局的形成从根本上来说是世界各国和各种力量的对比而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分配不同的政治与经济利益,是国际关系的一种总的框架,它在一定历史时期具有相对稳定性和客观性。
“相对稳定性是指世界格局以国际上各种基本力量经过不断的比那话消长和分化组合而形成的一种均势平衡为基础,只要世界基本力量的对比配置没有发生重大比那话,世界格局就不会发生根本性变化。
客观性是指世界格局总是由大国力量的对比所决定的。
”从本质上看,国际关系中的各国在各种基本矛盾的经济不平衡的综合作用之下,量变总是在层级积累的,不断地改变着世界上各种政治力量的对比,在政治力量对比达到一定程度之后酝酿着质变即政治格局的变化。
从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历史总是层级积累而且有其发展的客观必然性,因而冷战后两极格局的变化已经蕴含在其发展的过程之中。
从二战结束后,旧的世界格局被打破而建立起以美苏两国为首的两大军事集团相互对峙的格局,在世界上形成了三大势力,其组合的情况如下,其一为美国,其二为苏联,其三为第三世界的力量。
在军事上,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军事力量远超其他各国的总和,在国际政治中掌握着绝对的话语权,但由于意识形态的冲突以及现实利益的矛盾,美苏两国以强大的军事力量为后盾,建立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对峙的两大阵营,在经济、政治和文化上进行全方位的对抗,美苏矛盾在此时成为国际关系中的重要矛盾,也给世界带来了相对的和平,因而在这种力量均势格局被打破之前,两极化的政治格局本身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由于世界政治力量在动态中不断消长,因而这种稳定性在国际政治活动中不断被消磨,直到其完全走向崩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当今世界政治多极化多极化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特别是冷战结束后国际政治发展的一个主要趋势,是与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一道作用于世界历史发展的一种重要推动力量。
世界多极化主要是针对冷战时期美苏两国主导的两极格局而言的,是在冷战结束后迅速发展的一个政治经济概念。
但是作为一种重要的政治经济现象和历史发展趋势,多极化在冷战时期就已初见端倪了。
冷战对持格局并非将历史的发展孤投于美苏,无论是美苏控制的范围之内,还是从全球的政治经济发展形态来看,两极格局和雅尔塔体系不断地受到冲击,多极化的趋势已初见端倪。
在以美国为领导的西方阵营中,主要国家的自主倾向表现明显,而美国的实力相对衰落。
在经济领域,由于西欧国家和日本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布雷顿盛林体系的动摇,山姆大叔不仅在越战中遭受严重创伤,而且其同盟国的外交自主倾向显著增加,其中当属法国的自主外交和德国对东方国家的态度的调整以及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的外交努力最为典型。
在社会主义阵营内部,东欧各国的不断掀起反苏的浪潮,对华沙集团内部团结造成很大的影响,而中苏关系的破裂更大的扩大了这一阵营的分裂。
与此同时随着20世纪五六十年代民族解放运动的蓬勃发展,世界上出现了一大批新近获得独立的发展中国家,他们大多数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形成了不依附于两个超级大国的“不结盟运动”和争取独立发展的“七十七国集团”。
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在堪萨斯城的讲话中指出西安在世界上不再仅仅只有两个超级大国,而且有美国,苏联,欧洲,日本和中国五大力量中心,他们将决定本世纪最后三分之一时间里的世界前途。
世界政治多极化是指一定时期内对国际关系有重要影响的国家和国家集团等基本政治力量相互作用而朝着形成多极格局发展的一种趋势。
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同时,我们生活其中的世界正在变成一个平等交往的世界.由一个国家主宰他国命运和左右世界形式的局面已经不符合社会发展的潮流,所以政治多极化成为当代世界发展的趋势.政治多极化是指一种趋势,一个动态发展过程。
到目前为止,多极化并没有定型为某一基本的世界新格局。
就当今世界实际情况来看,国际政治关系中存在美国、日本、西欧、中国、俄罗斯五个力量中心。
五个力量中心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世界各个地区和许多国家。
五个力量中心之间存在的相互竞争、相互制约的关系,使军事霸权主义受到更多的制约和限制,有利于世界的安全与稳定。
但是多极化趋势与美国单极霸权企图之间的斗争远未结束,反而愈演愈烈;②世界多极化中的任何一“极”或者具有强大的经济实力,或者具有巨大的国际政治影响力,这两者通常是相辅相成的,构成了综合国力的两大方面。
所以对多极化可以主要从经济上实力的增强和政治上国际影响力的提高两个侧面去理解;③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主要包括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实力的相对衰落趋势,欧洲、日本的迅速崛起态势和中国、第三世界国家兴起的上升趋势,具体表现为西欧、日本随着经济实力与美国的差距逐步缩小,在政治上对美国的离心倾向也在不断加强;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和第三世界国家的发展壮大并走向联合。
2008年,金融危机严重冲击了西方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软硬实力遭到重创,对国际关系的主导力明显减弱。
相比之下,新兴经济体继续保持比较强劲的群体性崛起态势,在金融危机背景下仍能保持较快增长,显示出巨大发展潜力,世界主要国家之间的力量差距缩小的趋势尤其明显。
2009年全球国内生产总值降至0.5%,呈近50年的最低点.从国民生产总值看,截至2009年底,新兴经济体九国GDP总量占全球GDP的比重已从2000年的11%升至17.2%,西方七国占全球GDP的比重却相应地从77%降到47.28%;新兴经济体九国与西方七国的GDP比值从2000年的0.14增长为0.36;“金砖四国”(中国、俄罗斯、巴西、印度)的GDP所占美国GDP的比重,分别从2000年的12.2%、2.6%、6.8%、4.7%上升到36.3%、12.3%、11.6%、8.6%。
从经济拉动力看,2009年美国、西方七国和“金砖四国”对全球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约为7%、20%和51%。
实际上,2004-2009年“金砖四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每年都达到了50%(按购买力平价计算),而全球石油金属消费和粮食消费增幅的90%和80%都来自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
特别是金融危机发生以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等重要机构的评估报告几乎一致显示,2009年发达国家出现了二战以来的首次负增长,这意味着新兴经济体已成为拉动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
从政治上看,美国的全球主导力进一步减弱,由单边主义转向多边主义的趋势更加明显;欧盟和日本积极调整政治策略,加强周边合作,以保持自身优势,谋求与美国的“平等协作”地位。
以“金砖四国”和“展望五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发展迅速,复苏明显,推动建立以联合国和国际法为依据的“全球安全新架构”,在全球性问题中的话语权明显增加。
全球权利格局相对平等化趋势加速。
主要国家战略的相继调整,使国际战略格局与大国关系呈现出两大趋势:第一,美国等发达国家越来越倚重新兴大国。
面对新兴大国在国际体系中的地位日益上升,特别是在金融危机爆发后的影响力越发彰显,发达国家的对外战略普遍加大了对新兴大国的倾斜力度,在国际金融体系变革等重大议题上对新兴大国的倚重和拉拢明显增加。
第二,大国关系形态更加复杂。
直接对抗的危险进一步下降,伙伴与对手关系的界限更加模糊,分化组合更动态化,合作暗含激烈角力,多边协调力度明显加大。
这些特点表明,在全球化进程日益加深国际相互依赖的大背景下,多极化进程的深入发展不仅并未导致主要大国之间的矛盾过度激化,而且有助于国际格局转换在平稳与可控状态下实现。
多极化趋势无论在全球或地区范围内,在政治、经济等领域都有新发展。
这是因为:第一,经济全球化进程使单极世界构筑的可能性大大降低,科技和经济实力成为越来越重要的因素,在科技与经济的迅速发展中,已没有哪一种力量能够全方位占据绝对优势,随心所欲地控制世界。
经济多极化是政治多极化的基础,政治多极化是世界经济多中心和区域化趋势在世界政治发展中的体现。
第二,世界政治多极化是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作用的结果。
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的较量,必然导致世界政治的多极化格局。
第三,各国文明的多样性成为世界多极化重要的社会基础。
第四,多极化趋势必然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各大力量都要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决不会牺牲或放弃自己的国家利益,屈服于别国利益。
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既是一个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趋势,也是除美国以外的国家和国家集团所追求的目标。
世界多极化的发展不可逆转。
世界发展的客观进程表明,多极化是当今世界政治发展的必然趋势。
其基本依据有以下几点,第一,科技和经济因素是影响世界格局变化的决定性因素。
这里有两层含义:其一,在经济与科技的迅猛发展中,国际力量对比此消彼长,综合国力竞争激烈。
在当今世界,已没有哪一种力量能够全方位占据绝对优势,随心所欲地控制世界。
反对构筑单极世界的各种力量共同推动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极化发展。
其二,世界经济的多极化必然推动世界政治的多极化。
世界经济的多极化作为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必然产物出现于冷战时期,从而对两极世界政治格局形成强有力的冲击。
冷战后,随着经济因素对世界政治影响力的增大,以及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的迅速发展,“多极化趋势在全球或地区范围内,在政治、经济等领域都有新的发展”。
第二,经济全球化进程使单极世界构筑的可能性大大降低。
全球化使各国、各地区经济相互依存程度不断加深,由此而形成的相互影响、制约也大大增强,这对超级大国以实力和强权推进单极进程无疑会起到牵制作用。
同时,由全球化带来的许多全球性问题也是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单独处理的,必须通过各国间的广泛合作才能妥善解决。
这在客观上推动了更多国家在国际事务中作用的发挥和地位的展现,有利于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第三,世界要和平、国家要发展的时代潮流要求建立多极格局。
超级大国建立单极世界的战略目标是确立其世界霸权,而霸权主义常常使世界不得安宁,严重阻遏世界和平与发展的进程。
国际社会称霸与反霸的斗争表明,霸权主义不得人心,是违背时代发展潮流的。
尽管多极格局并非在任何情况下都对世界和平与稳定起促进作用,但从冷战后的世界政治看,多极化有利于各种力量间的相互制衡,有利于遏制超级大国的霸权图谋,因而也有利于全球的和平与稳定。
为此,越来越多的国家明确倡导多极格局的建立,以推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进程。
第四,大国关系的深刻调整有利于多极化的发展。
大国关系的调整是在世界多极化趋势下进行的,反过来又会加速多极化进程。
这是因为:倡导建立多极世界成为大国关系调整中以中、俄、法等国为代表的大多数国家的共同立场;各种关系组合的交叉互动,对构筑单极世界的外交行为产生制衡作用;在相互尊重和平等协商条件下建立新型国家关系已成为各国的共识。
世界政治走向多极化是必然趋势,但其发展不会一帆风顺。
多极化格局的形成将是一个曲折的、长期的过程。
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多极格局的形成是世界各种力量重新组合和利益重新分配的过程,由此将产生多种不确定因素。
冷战结束后,各种国际政治力量重新分化组合,在此过程中,各国都把国家利益摆在对外关系的首位,谋求在新的世界格局中的最佳位置。
因此,相互间利益的冲突与整合是必然的,世界多极化进程中将充满矛盾和斗争。
第二,美国的霸权主义和构建单极世界的图谋,是多极化趋势发展的最大障碍。
尽管美国的力量相对下降,但目前它毕竟是世界上惟一的超级大国,其绝对实力和对世界的影响力是其他国家和力量所无法相比的。
美国借助其强大实力谋求霸权、构建单极世界,逆时代潮流而动,为多极化进程增添了障碍。
第三,世界上冷战思维的继续、南北贫富差距的扩大,以及民族分裂和宗教纠纷等,也会对多极化趋势产生各种干扰和冲击。
对世界多极化发展要有足够的认识。
由于多极化进程中充满单极化与多极化的较量,而建立多极化格局的保障机制尚未形成,真正能对霸权主义形成制约的力量还是有限的,所以多极化发展过程有时也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反复,使单极化暂居上风。
但多极化的是当今世界政治格局演变的客观进程,因此,世界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
当前多极化趋势的发展表明,多极化获得了与以往不同的表现形态,其主要特征不在于采取公开的方式反对超级大国的霸权作风和强权政治,而是通过国家发展,地区组织的构建,国际事务的共同治理等非对抗形式扎扎实实的推进多极化进程。
正如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所指出“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给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有利条件”,因此“我们愿与国际社会共同努力,积极促进世界多极化,推动各种力量和谐共存”。
美国想建立单极世界,但力不从心。
欧盟一体化使欧盟的力量壮大;日本加速了由经济大国向政治大国迈进的步伐;俄罗斯虽丧失了苏联超级大国的地位,但仍不失为世界强国;中国改革开放的发展,在国际舞台上的作用大大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