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学案

合集下载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导学案:第二章运动的世界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导学案:第二章运动的世界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导学案:第二章运动的世界一、教学内容本章主要内容包括:1. 机械运动;2. 直线运动;3. 曲线运动;4. 速度;5. 平均速度;6. 瞬时速度;7. 加速度。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机械运动的概念,能够判断物体是否发生机械运动。

2. 掌握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特点。

3. 理解速度的概念,能够计算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4. 掌握加速度的概念,能够判断物体速度的变化情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曲线运动的判断,瞬时速度的计算。

2. 教学重点:机械运动的概念,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特点,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挂图,模型,幻灯片。

2. 学具:笔记本,笔,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体,判断哪些物体发生了机械运动。

2. 概念讲解:讲解机械运动的概念,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特点。

3. 例题讲解:讲解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计算方法。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计算教室里物体的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5. 知识拓展:讲解加速度的概念,让学生判断物体速度的变化情况。

六、板书设计1. 机械运动2. 直线运动3. 曲线运动4. 速度5. 平均速度6. 瞬时速度7. 加速度七、作业设计1. 判断题:判断下列物体是否发生机械运动。

(对错)2. 计算题:计算教室里物体的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3. 应用题:判断物体速度的变化情况,并解释原因。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机械运动、直线运动、曲线运动、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掌握较好,但在曲线运动的判断和瞬时速度的计算上仍需加强练习。

2. 拓展延伸:让学生进一步学习匀速直线运动和匀速圆周运动的特点,了解实际生活中的运动情况。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曲线运动的判断1. 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的曲线运动实例,如抛物线运动的篮球、旋转的足球等,通过实际观察,让学生感受到曲线运动的存在。

2. 通过挂图、模型等教具,展示曲线运动的特点,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曲线运动的概念。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导学案:第二章运动的世界(全章习题课)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导学案:第二章运动的世界(全章习题课)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导学案:第二章运动的世界(全章习题课)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二章“运动的世界”的全章习题课。

教材中的主要内容包括:1. 描述物体运动的词汇和概念,如位置、距离、速度、加速度等。

2.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参照物的选择。

3. 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和区别。

4. 时间和时刻的概念,以及它们在运动描述中的应用。

5. 图表在物理运动描述中的应用,如速度时间图、位移时间图等。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熟练运用物理词汇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

2. 学生能够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并能正确选择参照物。

3. 学生能够分析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并判断物体的运动类型。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运动状态的描述,参照物的选择,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难点:时间和时刻在运动描述中的应用,图表在物理运动描述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学生手册,习题集,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播放体育比赛中运动员跑步的视频,让学生观察并描述运动员的运动状态。

2. 概念讲解:讲解描述物体运动的词汇和概念,如位置、距离、速度、加速度等。

3. 实例分析:分析运动员的运动状态,引导学生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并正确选择参照物。

4. 习题讲解:讲解教材中的例题,解释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5. 图表应用:讲解时间和时刻在运动描述中的应用,以及图表在物理运动描述中的应用。

6. 随堂练习:学生独立完成习题集上的相关题目,教师进行个别辅导。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运动的世界运动状态的描述位置距离速度加速度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参照物的选择匀速直线运动特点判断方法变速直线运动特点判断方法时间与时刻概念与应用图表应用速度时间图位移时间图七、作业设计1. 题目:描述下列物体的运动状态:一个跑步者在操场上跑步。

一辆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

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 全章学案

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  全章学案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第一节动与静学习目标1. 知道我们生活在一个运动的世界里,能举例说明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的自然现象与运动的关系。

2. 了解人们以多种方式描述运动的世界(如诗歌、绘画、音乐、词汇等),能说出一些常用的描述运动诗句和词语。

3. 知道如何科学描述物体的运动与静止;知道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

课前准备1.收集信息⑴请你收集古代描写运动的诗句,并记录下来。

⑵请你收集一些日常生活中运动和静止的例子(各个方面)并记录下来,准备课上与同学交流。

2.预习记录通过预习课文,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疑问,请简要记录下来:合作探究一、运动的世界活动1:阅读课本P18第一个段标——运动的世界,并观察图2-1、2-2、2-3,教材列举了自然界中的哪些运动?除此之外,请你举出一些你认为运动的例子。

二、运动的描述说明本环节意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世界的美好,若在课堂上播放有关音像资料效果更好活动2:人们描述运动的方式有多种多样,请你阅读课本19页第二个段标——运动的描述,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1.诗人,画家,音乐家是如何赞美运动的?2.科学家是用什么来描述运动呢?(也就是物理学中如何描述运动呢?)⑴请阅读课本上的“交流与讨论”并思考回答下列问题:为什么小明没有看见花花跑动却说花花跑得真快呢⑵看课本20页作业1,讨论并回答下列问题:对比(a)(b)两图,判断:哪个小孩运动了,哪个没动?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思考讨论:①李明背着书包向学校走去。

李明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书包呢?③正在行驶的汽车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汽车上的坐椅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通过对以上问题的讨论,你对运动和静止的描述有什么看法?你能总结一下什么是静止?什么是运动了吗?三.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3、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观察右图:在商场买东西的时候,小明、小民和小刚发现有一家三口在自动扶梯上,于是便有了下面的争议:小民:他们一家三口都在向下运动小明:他们一家三口都没动小刚:可以说他们都没动,也可以说他们都在运动对于他们三人的认识,你是怎么认为的呢?结合课本20页内容,你能改进一下他们的说法吗?本环节采用设疑,提问讨论的方法,要完全交给学生,可采用小组互相置疑,在矛盾碰撞中理解“参照物”,从而明白分析运动静止是离不开参照物的小民:,一家三口向下运动。

2022年沪科版物理中考一轮复习学案:第二章运动的世界

2022年沪科版物理中考一轮复习学案:第二章运动的世界

2022年沪科版物理中考一轮复习学案:第二章运动的世界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深知教育的重要性,尤其是在孩子们成长的早期阶段。

因此,我设计了一节生动有趣的课程,旨在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运动的基本概念。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和互动式教学法,以孩子们日常生活中熟悉的场景为背景,通过观察、实践和交流,引导他们理解和掌握运动的概念。

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同时提高他们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运动的基本概念,包括速度、加速度等。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提高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运动的基本概念,包括速度、加速度等。

难点:如何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场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运动的概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课件、实物模型等。

学具:笔记本、彩笔等。

五、活动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动画短片,让孩子们观察和描述其中的运动场景,引导他们思考和讨论运动的概念。

2. 理论讲解:通过课件,简要介绍运动的基本概念,包括速度、加速度等,并结合实例进行讲解,让孩子们更容易理解和掌握。

3. 实践环节:让孩子们分组进行实验,通过观察和记录实验数据,让他们亲身体验和理解运动的概念。

4. 交流分享:每组选取一名代表,向全班同学分享他们的实验成果和感受,引导大家相互学习和交流。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运动的基本概念,包括速度、加速度等。

难点:如何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场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运动的概念。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认真反思了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认为孩子们在观察、实践和交流的过程中,较好地理解和掌握了运动的概念。

但同时,我也发现部分学生在实验操作中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和练习。

为了拓展延伸,我布置了一个小作业:让孩子们回家后,观察和家人一起进行的运动活动,并记录下来,下次上课分享。

运动的世界导学案

运动的世界导学案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2.1 动与静1. 一个物体相对于另外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叫做________________,(1)参照物选取时,要能够使被研究对象的运动状态简单、清楚、容易描述;(2)不能选取研究对象作为参照物;(3)研究对象为多个时,应选取同一个参照物。

2.运动和静止具有相对性典型实例(1)同步卫星。

(相对于地球静止)(2)飞机空中加油。

(两架飞机处于相对静止状态才能加油)(3)接力赛跑交接棒。

(接棒运动员要边跑边接棒,这样接棒运动员和交棒运动员处于相对静止状态)(4)宇宙飞船空中对接。

(两飞船处于相对静止状态)【点拨】两个物体运动的快慢相同,运动的方向相同时,这两个物体间就处于相对静止3.一位跳伞运动员在下落过程中,看到身旁的直升飞机在向上运动,直升飞机相对地面的运动是( )A.一定上升 B.一定下降 C.一定静止 D.无法判定4.电影《闪闪的红星》主题歌中有句这样的歌词:“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其中“竹排江中游”是以为参照物,“青山两岸走”是以为参照物.5.我们曾听到鸟与飞机相撞而引起机毁人亡的报道,空中飞翔的鸟对飞行构成了巨大威胁。

鸟与飞机相撞引起机毁是因为()A.鸟飞行的速度很大B.鸟飞行的速度很小C.以飞机为参照物,鸟的速度很小D.以飞机为参照物,鸟的速度很大6.关于参照物,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研究物体的运动,必须选择参照物 B.研究物体的运动,有时可以不选择参照物 C.只有不动的物体才能作参照物 D.在研究火车车厢里人的运动时,一定要选择车厢作参照物7.下列说法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A.地球的公转 B.汽车在行驶中 C.冰化成水 D.飞机从北京飞到广州8.一人骑自行车由南向北行驶,这时有一辆汽车也由南向北从他身旁疾驶而去,若以这辆汽车为参照物,此人 ( )A.向北运动 B.向南运动 C.静止 D.运动方向无法确定9.在松花江上,有一人乘橡皮船顺水下漂,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以江岸为参照物,船是静止的 B.以船为参照物,人是运动的C.以人为参照物,江岸是运动的 D.以江水为参照物,船是运动的10.航天飞机在太空与宇宙空间站对接时,两者在空中飞行的速度大小和方向必须_______,此时两物体间彼此处于相对_______状态。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运动的世界 》精品学案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运动的世界 》精品学案

八年级上册 第 4页
②小明在测量一木块长度的实验中,得到如下记录:l1 =12.41cm,l2 =12.42cm,l3 =12.44cm,则木块的长度应为
,小明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③用量程为 20cm 的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如图所示。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物体的长度
,他
用这把刻度尺测得物理课本的宽度为 18.51cm、18.49cm、19.51cm、18.50cm,则物理课本的宽度应为
解: t 10 min 1 h 6
60km / h 40km / h
v

s t

10km 1h

60km /
h
6
答:在此路段他超速了。
3 人步行的速度大约是 1.2 m/s,某同学家距学校 0.6 km,他以此速度从家步行至学校需要多少时间?
4 喜羊羊发现后方 100 m 处的灰太狼正以 15 m/s 的速度向自己猛扑过来,此时喜羊羊与前方的羊村相距 200
B.站在正在上升的观光电梯上的乘客认为电梯是静止的,是因为他以所乘坐的电梯为参照物。
C.站在地球上的人认为地球同步卫星在空中静止不动,是因为他以自己为参照物。
D.飞机在空中加油时,若以受油机为参照物,加油机是运动的。
14 观察图中的烟和小旗,甲、乙两车相对于房子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多选)
②大表盘指针旋转一周测量的时间是 60 秒,一个大格是 5 秒,一个小格是 1 秒。
机械停表使用注意事项:
使用前上紧“发条”,注意调零,按表时不要用力过猛,以防损坏机件。
1 如图 1 停表的读数是

秒.如图 2 停表的读数是

9.同步训练 ①如图,用刻度尺测量一木块的长度,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一线教师整理】八年级物理沪科版全册导学案:第二章运动的世界

【一线教师整理】八年级物理沪科版全册导学案:第二章运动的世界

【一线教师整理】八年级物理沪科版全册导学案:第二章运动的世界一、教学内容本章主要内容包括:机械运动、参照物、速度、匀速直线运动、曲线运动、相对运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等。

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机械运动的概念,学会选择参照物,掌握速度的计算,理解匀速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特点,了解相对运动的概念,学会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机械运动的概念,能正确选择参照物。

2. 让学生掌握速度的计算方法,理解匀速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特点。

3. 让学生了解相对运动的概念,学会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机械运动的概念,速度的计算,匀速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特点。

难点:相对运动的概念,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PPT学具:笔记本、笔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同学的运动情况,引导学生思考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2. 知识讲解:讲解机械运动的概念,速度的计算方法,匀速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特点。

3. 例题讲解:举例讲解如何选择参照物,如何计算速度,如何判断匀速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老师进行点评。

5. 知识拓展:讲解相对运动的概念,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1. 机械运动的概念2. 速度的计算方法3. 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4. 曲线运动的特点5. 相对运动的概念6.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七、作业设计1. 请描述你在教室里看到的运动情况,并选择合适的参照物。

2. 根据速度的计算公式,计算你从家到学校的平均速度。

3. 举例说明匀速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特点。

4. 请画出一个人在跑步时的相对运动图。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直观地理解了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在讲解知识时,通过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让学生掌握了机械运动的概念和速度的计算方法。

在知识拓展环节,让学生了解了相对运动的概念和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八年级物理沪科版教案学案汇总第二章运动的世界

八年级物理沪科版教案学案汇总第二章运动的世界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第一节动与静教学目标1、知道我们所生活的世界是一个运动的世界,能举例说明生活中一些常见的自然现象与运动的关系。

2、了解人们以多种方式描述运动的世界。

能说出一些常用的描述运动的词语或诗句。

3、知道科学描述物体运动、静止的方法;知道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

4、对学生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重点、难点重点:知道我们所生活的世界是一个运动的世界;科学描述物体运动、静止的方法。

难点:科学描述物体运动、静止的方法。

教具多媒体资料: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视频材料。

教具:多媒体资料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多媒体展示:1.介绍宇宙在运动①星系图像(书图2-1)。

②太阳系图像(挂图)。

③大陆板块的运动图像。

2.生命的运动(1)动物奔跑图像。

(2)奥运会径赛刘翔获得110m跨栏世界冠军。

由此可见物体的运动是非常普遍的现象。

二、投放学案,引导自学让学生自己根据学案自己阅读课本内容并将相关空白填充,并讨论弄清各知识点的含义。

然后讨论完成学案中合作探究内容。

此部分根据情况可在教师指导下完成。

三、合作共建,经历过程【问题一】什么是运动和静止?(学生见学案共同讨论)(1)我们用比较的方法来研究这个问题(2)设疑提问讨论a)李明背着书包向学校走去。

李明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b)小王骑自行车上街。

自行车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小王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c)正在行驶的汽车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汽车上的坐椅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3)分析:上面的三个场景中有不少的物体,我们看书包对李明位置不变小王对自行车位置不变静止坐椅对汽车位置不变↓↓物体物体―――――――――――――――――李明对学校位置改变自行车对树木位置改变运动汽车对电线杆位置改变↓↓物体物体【问题二】(师生共同讨论,可以讨论的比较热烈一些。

充分发挥学生的作用)有一次巴黎报纸上登出一则广告,说是每人花四分之一法郎,就可作一次的长途旅行。

许多人把钱寄了去,结果每人只得到一封回信。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二章《运动的世界》学案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二章《运动的世界》学案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导学案动与静2.下列现象中不是机械运动的是()A. 划破夜空的流星运动B. 奔驰骏马的运动C. 植物开花结果D. 地球绕太阳公转3、“刻舟求剑”的故事中楚人之所以没找到剑是因为他不懂得。

4、敦煌曲子词中有这样的词句:“满眼风波多闪灼,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

”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和“是船行”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A.船和山 B.山和船 C.地面和山 D.河岸和流水5、放暑假了,小明乘坐“和谐号”动车组外出旅游。

列车开动后,小明看到窗外的人群在往后退,这是以为参照物;若以站台为参照物,则小明是的。

6、在2008北京奥运圣火传递活动中,现场某记者同时拍下了固定在地面上随风飘动的旗帜和附近的甲、乙两火炬照片,如图所示。

根据它们的飘动方向,可以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火炬一定静止 B. 乙火炬一定向左运动C.乙火炬一定静止D. 甲火炬一定向右运动7、甲、乙两列火车在两条平行的铁轨上匀速行驶,两车交汇时,甲车座位上的乘客从车窗看到地面上的树木向北运动,看到乙车向南运动.由此可判断A.甲、乙两车都向南运动 B.甲、乙两车都向北运动C.甲车向南运动,乙车向北运动 D.甲车向北运动,乙车向南运动8、在南北方向的平直公路上,有a、b、c三辆汽车,a车上的人看到b车匀速向南,c车上的人看到a车匀速向北,b车上的人看到路旁的建筑物匀速向南,这三辆车中相对于地面可能静止的是()A. 只有a车B. 只有bC. 只有cD. A车和c车长度与时间的测量一、知识提纲1、长度的单位(1)国际单位:_____符号____,测量工具________(2)换算关系:1km=___m 1m=___dm=___cm=___mm=____μm=______nm2、时间的单位(1)国际单位:______符号________;测量工具_________(2)换算:1h=___min 1min=_____s 1s=____ms 1ms=_______μs。

八年级物理 沪科版 教案学案汇总 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

八年级物理 沪科版 教案学案汇总 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

单元备课(一)单元教材分析本章涉及机械运动的描述与探究方面的知识与技能。

主要包括运动、静止、参照物、运动的相对性、速度、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等基本物理概念和知识,以及长度、时间、速度的测量等基本物理实验方法和技能。

本章分为四节。

第一节“动与静”主要内容包括运动的世界、运动的描述。

主要讲述不同的运动形式以及人类文化中描述运动的不同方式,从而引出科学描述运动的方法。

第二节为“长度与时间表的测量”,包括测量单位、测量方法和测量活动三个小节。

主要内容为长度的估测、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时间的估测,用停表或手表测时间等;并通过“信息窗”、“交流与讨论”等栏目介绍测量的方法及测量的误差。

第三节“快与慢”介绍速度的基本概念及研究物体运动速度的方法。

主要包括速度、路程与时间的关系,速度的测量方法,匀速和变速直线运动的特征及研究方法。

第四节“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主要内容为探究物体作直线运动速度的变化情况。

本章中,学生将学习到第一个物理公式——v=s/t。

良好的开端是今后学习物理的基础,因而一开始就必须加强规范化的训练,告诉学生,v=s/t,它不仅仅是一个数学演算,它反映了一个物理规律,是今后学习物理经常使用的一种方法。

本章教学的重点是描述物体运动和静止的方法以及速度的概念。

教学难点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以及速度单位的换算。

在本章教学中,所有探究的实验,一定要引导学生首先明确探究的目的,然后设计探究的方法(方案),最后再让学生去探究,切不可把探究性实验做成验证性实验。

否则,就违背了课标要求。

本章中涉及的基本概念较多,得出概念的方法并不相同,如速度的概念是用比较法得出的,匀速运动的概念是用理想化方法得出的。

在教学中,要注意渗透科学方法的教育,并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

(二)单元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我们所生活的世界是一个运动的世界,能举例说明生活中一些常见的自然现象与运动的关系.知道科学描述物体的运动、静止;知道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2、通过观察、实验了解时间与长度测量的初步知识,知道时间尺;会正确读取、记录实验数据。

九年级复习运动的世界 复习学案.doc

九年级复习运动的世界  复习学案.doc

班级小组姓名九年级物理复习第二章运动的世界【复习目标】1.熟练掌握机械运动、参照物的概念,会选择参照物,会判断物体的动与静。

2.知道长度、时间的基本单位及与常用单位的换算;会使用刻度尺进行长度的测量。

3.掌握速度概念及物理意义;理解v=S/t并进行简单的计算;能进行速度的测量。

【重点难点】1.参照物的选择;物体动与静的判断。

2.刻度尺的使用方法、刻度尺读数方法。

3.利用速度公式v=S/t进行计算。

4.设计并进行速度的简单测量。

【知识要点】1.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改变称为,简称运动。

这里的“另一个物体”被作为参照标准,叫做。

同一个物体的运动,选取的参照物不同,运动的情况也不同。

2.测量长度的工具有刻度尺、米尺等,长度的国际单位是,比“米”大的单位有,比“米”小的单位有、、、、等,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为1m= dm= cm= mm= μm= nm。

3.测量时间的工具有钟表、秒表等,时间的国际单位是,比“秒”大的单位有“时(h)”、“分(min)”,它们间的换算关系为1h= min;1min= s;比“秒”小的单位有、。

它们间的换算关系为1s= ms,1ms= μm4.速度的物理意义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

在数值上等于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国际单位为,读作。

生活中还常用“km/h”读作,两者之间的换算关系为1 km/h= m/s;速度、路程与时间之间的关系为(用符号表示)。

5.物体运动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叫,该运动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速度变化的直线运动称为,该运动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6.速度公式和路程公式时间公式7.一些物体运动的大致速度为:人步行速度为m/s ,自行车速度为m/s,声速m/s。

光速为m/s。

【知识点拨】1:机械运动部分:要求知道机械运动的定义,会根据所选择的参照物判断物体所处的状态;会根据物体所处的状态判断所选的参照物,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例1:(2013庆阳)一千多年前,唐朝的大诗人李白曾感叹长江的壮美景观:“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导学案

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导学案

沪科版初中物理总复习导学案第二章《运动的世界》仁怀市坛厂中学罗昌勇一、复习目标:1.能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

2.能根据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测时间。

会使用适当的工具(如:秒表、时钟、手表等)测量时间。

能通过日常经验或物品粗略估测长度。

会选用适当的工具(如:直尺、三角板、米尺、卷尺等)测量长度。

3.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二、知识再现:1.长度的单位:长度的基本单位是,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1km=m;1m= dm= cm= mm=μm= nm。

2.长度的测量: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

使用前,注意观察刻度尺的、和。

使用时,尺要沿着所测的直线,不利用磨损的,读数时视线要与垂直。

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的下一位。

测量结果由和组成。

3.时间的基本单位是,通常在实验室中用_________测量时间。

4.机械运动:物理学把物体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不变、沿着_ 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5.速度:表示物体运动的物理量。

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由单位和________单位组合而成的,写作___ ___,读作_____ _____,可用符号“m/s或m.s-1”表示。

日常生活中速度的单位还常用km/h,1m/s=km/h。

6.速度的计算:从速度公式v =变形得到公式s =、t =。

解题时要注意:(1)公式中的v、s、t三个物理量必须是同一物体在同一运动过程。

(2)三个物理量的单位要对应,如速度单位用m/s,路程、时间单位应该分别用和。

三、课堂检测:1.关于参照物的选择,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A.必须选择地面上不动的物体才能作为参照物B.对于同一物体,选择的参照物不同,运动和静止的情况是相同的C.参照物可以任意选择,但所选参照物不同,运动和静止的情况可能不同D.以上说法都不对2.节日期间从仁怀到赤水旅游,为测乘车时间采用的测量工具较恰当的是()A.摆钟B.秒表C.石英表D.日晷仪3.若以秒为单位,正常人心脏跳动的间隔时间约为()A.103B.102C.101D.1004.下列四个速度中,最大的是( ) A.750m/min B.15m/s C.36㎞/h D.425㎝/s5.如图3所示的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木板的长度为 ㎝。

2018学年初二(上)物理沪科版《第二章运动的世界》学案

2018学年初二(上)物理沪科版《第二章运动的世界》学案

2018学年初二(上)物理沪科版《第二章运动的世界》学案作为一位幼儿园教师,我始终坚信,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有着自己的兴趣、能力和学习方式。

因此,我的教学设计始终以孩子为中心,尊重他们的个性,激发他们的潜能。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和游戏教学法,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和游戏,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掌握知识。

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了解和掌握运动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激发孩子们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热情。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运动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难点:运动状态的判断和运动规律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课件、故事书、游戏道具。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贴纸。

五、活动过程1. 情境引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让孩子们了解运动的概念。

故事结束后,引导孩子们思考:什么是运动?运动有哪些形式?2. 知识讲解(10分钟)利用课件,详细讲解运动的基本原理和规律。

在讲解过程中,引导孩子们进行观察和思考,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和观点。

3. 游戏教学(10分钟)4. 表达与交流(5分钟)让孩子们用彩笔和贴纸,绘制一幅关于运动的画。

同时,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画中的运动场景,并与同学分享。

5. 团队协作(5分钟)分组进行团队协作,让孩子们共同完成一个运动项目。

在协作过程中,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和沟通能力。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运动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难点:运动状态的判断和运动规律的应用。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孩子们对运动的概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他们在游戏中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

但在运动状态的判断和运动规律的应用方面,部分孩子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关注这部分孩子的学习情况,给予他们更多的指导和帮助。

同时,我也会充分利用课后时间,组织一些拓展延伸活动,让孩子们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培养。

运动的世界学案

运动的世界学案

第二章第一节动与静学案【学习目标】1、知道科学家是怎样描述运动的,记住机械运动的定义。

2、知道什么是参照物,明确研究物体运动为什么要选择参照物3、能够正确选择参照物来研究物体的运动【重点和难点】能够正确选择参照物研究物体的运动【学习内容】一、运动的世界:阅读课本第18页,体会自然界的运动现象1.世界是___________的,运动的形式是_______________,宇宙间不存在______________的东西。

二、运动的描述:阅读课本第19页。

【我能行】1、人类对运动的描述有那些类型?说出你知道的有关描述运动的诗、词。

2、物理学科对运动的描述是: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机械运动,这另一个物体也就是事先被选作标准的物体,也叫____________。

3、如果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_________发生改变,我们就说它是运动的,如果这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_________没发生改变,我们就说它是_________的。

【议一议】在课本19页“交流与探讨”的栏目中,小明是以___________发现花花运动了,他两次看见的都是不动的花花,可却说花花跑得真快。

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加油站】我们平常所说的运动和静止是___________,(选填“绝对的”“相对的”)。

它们都是相对于___________而言。

为什么行人说乘客运动得“真快”,而司机却说乘客“没动”乘客到底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RealPlayer3、完成课本第20页作业第一题,并说明你判断的依据。

学习小结:1、通过刚才的学习讨论,可以得出:生活中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看它的是否改变。

【反馈练习】1、上面的第2题中小明判断花花运动是以什么为参照物?2、第3题中判断编号运动是以什么为参照物?三、参照物的选择:自学指导:先独立完成下面问题,然后前后桌四位同学为一个小组进行交流讨论,形成共识,有争议的问题记录下来,最后班级交流讨论。

2020八年级物理全册 第2章 运动的世界学案 (新版)沪科版

2020八年级物理全册 第2章 运动的世界学案 (新版)沪科版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一、知识梳理1.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2. 参照物及其选择3.长度和时间的测量4.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5.速度及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6.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二、题型、技巧归纳1.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判断标准是:看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有没有发生改变,如果有则。

2.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

在日常生活中,还常用到其它的长度单位。

3.长沙市万家丽路快速高架桥建成后,极大地方便了市民南北向的通行,一辆汽车正在高架桥上向北行驶,则()A.以该汽车为参照物,司机是运动的B.以为高架桥参照物,该汽车是静止的C.以桥上路灯为参照物,该司机向南运动D.以该司机为参照物,桥上路灯是运动的4“满眼风波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这段诗词蕴含多个科学道理.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所选取的参照物是().A.山 B.船 C.地面 D.河岸5.小明用刻度尺测得一支水性笔的长度为15.10,但漏写了单位,这个单位应是()A.Cm B.Km C.m D.mm归纳小结1.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物体位置的改变2、参照物:选来作为参照标准的物体(1)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判断标准是:看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有没有发生改变,如果有则说明物体是运动的。

(2)注:那么这里的位置改变又是如何理解呢?那么这里的位置指的是相对位置,如果要研究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首先是选参照物,那么这里指的位置变化就是物体和参照物之间的位置变化,如果参照物选的不一样,当然位置变化也就不一样,所以是相对位置。

那么如何判断物体和参照物之间有没有位置变化呢?这里可以看它们之间的距离,如果距离改变那么,位置就发生变化,那么物体肯定是运动的。

那么距离不变的时候有没有可能是运动的呢?有可能,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方向发生变化,这个时候物体也是运动的。

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还是静止,我们要从参照物的角度去看。

沪科版全册八年级物理同步导教学设计:第2章运动的世界

沪科版全册八年级物理同步导教学设计:第2章运动的世界

沪科版全册八年级物理同步导教学设计第2章运动的世界本文档是针对沪科版全册八年级物理教材中第2章《运动的世界》的同步导教学设计。

通过本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运动的概念、运动的类型以及运动的描述方法,并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以下是各个知识点的具体教学内容和教学步骤。

1. 运动的概念1.1 运动的基本概念教学内容:运动的定义、物体运动的两个必要条件、参照系和移动参照系的概念。

教学步骤: 1. 运动的定义:运动是指物体在空间中位置的变化。

通过举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理解运动的概念,并区分运动和静止。

2. 物体运动的两个必要条件:通过实验设计,让学生通过观察记录来发现并总结物体运动的两个必要条件:位置的改变和时间的改变。

3. 参照系的概念:介绍参照系的概念,并通过生活中的例子来解释物体的运动是相对于参照系而言的。

4. 移动参照系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如果参照系也在运动,物体的运动会有什么变化,介绍移动参照系的概念,并通过实验观察来帮助学生理解。

2. 运动的类型2.1 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教学内容: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概念,以及生活中的实际例子。

教学步骤: 1. 直线运动的定义:介绍直线运动的概念,并通过生活中的列子来让学生理解和感知直线运动。

2. 曲线运动的定义:介绍曲线运动的概念,并通过生活中的列子来让学生理解和感知曲线运动。

3. 实际例子:通过动画、图片或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展示生活中的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实际例子,并让学生观察和描述这些运动。

2.2 匀速运动和变速运动教学内容:匀速运动和变速运动的概念,速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教学步骤: 1. 匀速运动的定义: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理解匀速运动的概念,并通过实验观察来发现匀速运动的特点。

2. 变速运动的定义:介绍变速运动的概念,并通过生活中的例子来让学生理解变速运动。

3. 速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引导学生理解速度的概念,并通过公式 v = s/t 来计算速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
第一节动与静
学习目标
1. 知道我们生活在一个运动的世界里,能举例说明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的自然现象与运动的关系。

2. 了解人们以多种方式描述运动的世界(如诗歌、绘画、音乐、词汇等),能说出一些常用的描述运动诗句和词语。

3. 知道如何科学描述物体的运动与静止;知道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

课前准备
1.收集信息
请你收集一些日常生活中运动和静止的例子(各个方面)并记录下来,准备课上与同学交流。

2.预习记录
通过预习课文,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疑问,请简要记录下来:
合作探究
一、运动的世界
活动1:请看教材图2-1~图2-3,日出日落、月盈月亏、星移斗转,冬去春来、风起云涌、潮涨潮落,说明了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请举出一些你认为运动的例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二、运动的描述
活动2:①阅读课本15页内容,思考:
(1)诗人画家音乐家如何赞美运动的?
(2)科学家是用什么来描述运动呢?(也就是物理学中如何描述运动呢?)②阅读课本上的“交流与讨论”思考:
为什么小明没有看见花花跑动却说花花跑得真快呢
说明
本环节意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世界的美好,若在课堂上播放有关音像资料效果更好
本环节意在从“生活”走向“物理”通过
本环节采用设疑,提问讨论的方法,要完全交给学生,可采用小组互相置疑,在矛盾碰撞中理解“参照物”,从而明白分析运动静止是离不开参照物的
这里可以引导学生举例说明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分析的结果是不同

第二节长度与时间的测量学习目标
1.知道国际单位中长度与时间的基本单位;会进行常用长度、时间单位的换算;能利用生活常见的一些周期现象估测时间。

2.会正确使用手表或停表测量时间,.会正确使用毫米刻度尺测量长度
3.能利用生活中已知长度的物品进行长度的估测。

4.会正确记录测量所得的数据,知道测量存在误差.
课前准备
2.家庭实验:
请你测量:1、你的拇指指甲的宽度,中指和手臂的长2、你的脉搏跳动一次的时间,并记录下来,准备课上与同学交流。

2.预习记录
通过预习课文,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疑问,请简要记录下来:
合作探究
一、测量单位
活动1:阅读课本p17p18思考下面的问题:
⑴为什么要制定国际单位制?各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你会吗?
50 nm= m 5 h= s
⑵观察三角板和米尺看看1cm.,1dm,1m究竟有多长?
⑶填写单位:啤酒瓶高29 珠峰高8.84
二、测量活动
活动2:想一想为什么要选择适当的测量工具测物体?说说你了解的测量工具:
活动3:1.阅读课本P20, 掌握刻度尺的使用方法后,测量课本的长度和宽度并填表。

2.练一练::①.如图2-2-1所示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这把刻度尺的分度值是,所测物体的长度是cm。

②图2-2-2所示的刻度尺来测金属块的长度,下列测量结果正确的是()
说明
本环节意在通过学生自己的动手操作及练习达到以下目的:知道常见长度,对单位大小有个感性认识
本环节教师可以出示不同的测量工具例如,皮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等,让学生了解要根据不同的测量要求选择不同的测量工具,并不是越精确越好。

本环节是本节课的难点也是重点,学生在做测量实验时,教师要注意巡视及时发现学生操作和记录数据中的错误,并注意纠正,总结及巩固练习,用实物投影效果好。

本环节意在让学生
学会“估测”
活动4:⑴完成‘活
动2’长度估测和课后作业1, ⑵ 完成‘活动3’时间的测量, ⑶ 完成课后作业4 三、测量误差 :
活动5:交流并思考:
⑴你与其它同学对比测量数据,结果相同吗?为什么不同?怎样才能减小误差? ⑵李明同学对于同一物体进行五次测量,记录如下:15.2cm 15.1cm 15.3cm 17.3cm 15.3cm 其中有一次测量明显错误,它是( ),该物体的长度为( )。

记“特殊的测
量方法”
----以多求少法,应注意不仅让学生说出结果更要说
出所采用的
方法,采用小
组合作的方
法效果会更好
本环节
采用交流讨
论的方式完
成,注意让学
生区分“误差”和“错误”
第三节 快与慢
学习目标
1.知道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2.理解速度的概念,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并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3.能够科学的判断物体是匀速直线运动还是变速直线运动。

课前准备
3. 家庭实验
估测你家到学校的路程,用表测出你上学路上所用的时间。

2.自带物品
玩具汽车、手表
3.预习记录
通过预习课文,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疑问,请简要记录下来:
合作探究
一、怎样比较运动的快慢
活动1:把你家庭实验测的数据和同学们的相比较,讨论以下问题:
1.你和同学谁从家到学校运动的快?
2.你认为比较物体运动快慢,需比较什么物理量?
3.如何比较这两个物理量,更容易比较出物体运动的快慢?
4.认真观察图和同学讨论:
图甲是采用什么方法比较运动员的快慢的?
图乙是采用什么方法比较运动员的快慢的?
活动2:阅读教材第23页,第一部分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速度是指,它是采用
的方法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

2.公式为。

3.国际单位制中是,常用单位有。

4.请试着推导出它们的换算关系1m/s= Km/h。

5.计算出你上学路上的速度,并与同学比较运动的快慢。

6.速度的变形式为:、。

活动3:测量你带的玩具汽车的速度
原理:
需测量的物理量:
速度的大小:
活动4:阅读教材第25页,《信息窗》的内容,了解其他测速度的方法。

二、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活动5:回忆日常生活中,你见到的各种物体运动的特点,思考以下问题。

说明
复习巩固路程、时间的测量;从实际问题出发,激发学习兴趣,也容易让学生找出比较快慢的两个因素。

巧合的话,有的路程、时间相同,可以降低比较快慢的难度。

既巩固公式的计算,又明确速度大小和运动快慢的关系。

教师提供直尺
学会观察生活、思考生活,
物理
1.按照物体运动路线的曲直,可把物体的运动分为哪两类?你能举出实例吗?
2.在直线运送中,按照速度是否改变,又可分为哪两类?你能举出实例吗?
3.观察图2-26,并计算出速度。

你能判断出汽车做的什么运动吗?它的运动有有什么特点?
4. 观察图2-27,并计算出速度。

你能判断出天鹅做的什么运动吗?它的运动有有什么特点?
5.你上学路上的运动是怎样的?我们求出的速度是你上学路程上的什么速度?来源于生活细心的观察。

第四节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学习目标
1、学习采用将路程或时间分成若干段的方法来研究速度的变化。

2、认识科学探究活动。

3、培养对物体运动快慢判断的能力。

课前准备
1.收集信息
在乘车时,认真观察、体验汽车的行驶情况,通过速度仪记录下当时的速度。

2.自带物品
手表
3.预习记录
通过预习课文,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疑问,请简要记录下来:
合作探究
一、问题的提出:
如下图,一辆小车从斜面上滑下
问题:小车的速度是怎么变化的呢?
二、猜想与假设: 根据你的生活经验,你做出的猜想是: 三、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
1、制订计划:根据我们前面的学习,我们要想研究小车在斜面上速度的变化,我们可以采用分段的方式把斜面 ,然后分别测量小车运动的 ,再利用速度公式 计算出小车的 。

(在上图画出示意图)因为要计算小车的速度,根据速度公式需要测量小车运动的 和 ,我们要选择的实验器材是。

2、思考: 1)、小车运动的距离是哪一段呢?请你在右图中标出来
2)、在我们分的时候,你是把时间分成两段还是把路程分成两段?在图上标出来并写上分得的大小。

3)、你是如何测量上边一段的时间的?
4)、我们该如何测量下面一段的时间?是把小车放在中间松手后直接测量吗?
3、实验表格: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应该测量什么?需要计算什么?你觉得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应该包含有哪些项目?请把实验表格画在下面的空白处。

说 明 学生初次经历科学探究,所以设计一个比较简单的、容易测量的实验进行探究,目的是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详细的计划和步骤,可以降低难度,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

四、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根据刚才的分析与研究,进行实验,把测得的数据记录入刚才设计的表格
注意:对于在实验中的发现、心得以及什么改进方法可以记录在下面的空格处,实验后与同学们交流。

五、处理数据、分析论证、得出结论:
根据自己记录的结果,把小车不同时候的速度计算出来,得出结论。

我的结论是:
六、评估交流:
1、对比其它同学的结论,看是否与你相同?
2、与同学交流一下实验的经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