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数学教案-乘法分配律-青岛版【小学学科网】
四年级下数学教案-乘法分配率 青岛版
四年级下数学教案-乘法分配律青岛版教学目标•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和原理。
•能够在计算中正确应用乘法分配律,并能够解释计算过程。
教学准备•教师:黑板、白板、彩色粉笔。
•学生:笔、纸、课本。
教学内容与教学步骤1.引入乘法分配律教师可利用手中资源,如张贴乘法分配律的海报等,把学生注意力引起。
教师可出示一组例子,如:2×(3+4)= 2×3+2×4 并鼓励学生想象两边呈现的图形或物品形状样式一致,引导他们理解到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和应用原理。
2.练习题教师可带领学生完成课本上 P25-26 的例题,同时把握学生的解题过程,查漏补缺,了解学生的学习巩固情况。
3.扩展活动为了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乘法分配率,教师可设计扩展活动,如:–教师可设计物品拼装游戏,让学生针对汇总器、打印机、键盘等办公室设备,从环节细节角度出发,进行物品的拆装、整装。
进而带领学生理解到物品拆装操作过程中需要遵循乘法分配律等数学操作原则。
–教师结合投影仪等现代教学工具,播放关于珠穆朗玛峰、亚马逊河等自然地理景观的影像画面,引导学生发掘画面中的图形和符号,并引导学生从法则原理角度,分析图中乘法分配律的实际应用并解释其原因。
教学效果及评估•学生们理解了乘法分配律的正确操作方法,并能够灵活地在计算中运用乘法分配律。
•学生们掌握了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复杂运算的技巧。
•学生可通过课堂上、下册测试、口头考核等方式进行评估。
总结反思教学活动是由教学素材(内容、手段、方法)构成的,而教学素材既要与社会实际联系,又要符合教育的规律和心理学的规律。
教师应把握好教学素材的选用,注重课堂教学与实际生活的结合,让学生感受到数学运用的便利,增强学习的兴趣和参与度,进而达到提高学生数学成绩的目的。
《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四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
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知道乘法分配律的定义和公式;2.能够熟练灵活地运用乘法分配律解决实际问题;3.能够发现生活中的乘法分配律。
2、教学内容本次教学的重点是乘法分配律。
具体内容如下:1.乘法分配律的定义和公式;2.乘法分配律的应用;3.生活中常见的乘法分配律。
3、教学方法本次教学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板书法:在黑板上演示乘法分配律的定义和公式;2.演示法:通过实例演示乘法分配律的应用;3.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乘法分配律。
4、教学过程步骤1:导入1.通过板书和图片,介绍本次课的主题——乘法分配律;2.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知识,与本次课的主题联系起来,帮助学生建立起一个基本的认识框架。
步骤2:讲授1.古代的计算法:回归到乘法的本质,通过竖式计算演示,引导学生发现乘法分配律;2.通俗易懂的定义与公式:通过案例,详细讲解乘法分配律的定义和公式;3.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进一步讲解乘法分配律的应用,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乘法分配律,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步骤3:巩固1.板书本节课的重点知识点,并进行提问;2.给学生布置相应的作业,以巩固所学知识:–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生活中的实际例子;–思考题:找出自己生活中的乘法分配律。
5、教学反思本次课通过多种教学方法,针对性强,生动有趣,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自主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本次课也有些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改进。
例如,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讨论和提问,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反思和思辨能力;同时,在习题布置方面,应该更加注重巩固性的作业,以此更好地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四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
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四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一、教学目标1.知道乘法分配律的定义和特点;2.能够运用乘法分配律解决实际问题;3.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数学分析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理解乘法分配律的定义和特点;2.运用乘法分配律解决问题。
三、教学方法1.教师讲授法:通过教师讲授相应的知识点,帮助学生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和原理。
2.课堂练习法:教师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帮助学生加深对乘法分配律的理解。
3.合作学习法: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加深学生对乘法分配律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道简单的问题进行导入。
问题:小明带了10元钱去超市买水果,苹果5元一斤,梨子3元一斤,如果他要买6斤,应该选择买几斤苹果,几斤梨子呢?通过这个问题导入课程的重点——乘法分配律。
2.教学内容2.1 乘法分配律的定义定义:乘法分配律是指:一个数乘以若干数的和等于这个数分别乘以这若干数之后的和。
例如:$a \\times (b + c) = a \\times b + a \\times c$2.2 乘法分配律的特点1.乘法分配律是乘法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性质之一。
2.是二项式的一个重要应用。
3.是解题的有力工具。
2.3 乘法分配律的运用例如:$4 \\times (3 + 2) = 4 \\times 3 + 4 \\times 2 = 20$这个例子说明了乘法分配律的实际应用。
3.实际操作1、口算。
小组内让学生口算乘法分配律的计算式。
2、实际应用。
通过举例,让学生实际应用所学知识。
例如:张明乘坐公交车,十趟车票共花费18元。
硬座票价为2元,硬卧票价为4元。
张明乘了几次硬座车,几次硬卧车?解:假设张明乘坐硬座车的次数为x次,又因为张明一共乘坐了十趟车,所以他乘坐硬卧车的次数为10−x次。
由乘法分配律,得到:硬座票价×硬座次数+硬卧票价×硬卧次数=总费用得到方程:$ 2×x+4×(10-x)=18 $解得x=4,所以张明乘坐硬卧车的次数为10−4=6次。
乘法分配律(教案)青岛版四年级下册数学
乘法分配律(教案)青岛版四年级下册数学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深知教案的重要性。
因此,我根据青岛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精心准备了一份关于乘法分配律的教案。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青岛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65页至67页,主要讲述乘法分配律的相关知识。
具体内容包括:乘法分配律的定义、乘法分配律的证明、乘法分配律的应用等。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乘法分配律的概念,能够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乘法分配律的定义及其应用。
难点:乘法分配律的理解和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课件。
学具:教材、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假设有一个水果摊,苹果每千克3元,香蕉每千克2元,现在购买2千克苹果和3千克香蕉,请学生计算需要支付多少钱。
2. 例题讲解:3. 随堂练习:(1)计算:5×(8+4)(2)计算:7×(62)4. 乘法分配律的应用:(1)计算:25×44(2)计算:12×185.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并能够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六、板书设计乘法分配律:a×(b+c) = a×b + a×c七、作业设计(1)36×(12+5)(2)45×(83)2. 教材第67页练习题。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概念。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同时,通过随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拓展延伸:乘法分配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购物、计算工资等。
引导学生学会运用乘法分配律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关键的细节是我需要重点关注的。
实践情景的引入,这是激发学生兴趣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重要环节。
乘法分配律(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
乘法分配律(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我今天要为大家讲解的是乘法分配律,这是四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的一节课程。
教学内容: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教材是《数学四年级下册》,具体是第68页到第69页的内容。
这部分内容主要讲解乘法分配律的定义和运用。
乘法分配律是指:两个数的和乘以一个数,等于这个数分别乘以这两个数的和。
教学目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并能够灵活运用到实际的计算中。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让学生们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们能够灵活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计算。
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乘法分配律,我准备了一些图片和计算器。
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我会在黑板上写出乘法分配律的公式,并用一些例子来说明它的运用。
作业设计:25 × (8 + 4) = ?答案:25 × (8 + 4) = 25 × 8 + 25 × 4 = 200 + 100 = 30048 × (7 3) = ?答案:48 × (7 3) = 48 × 748 × 3 = 336 144 = 192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学生们对于乘法分配律的理解和运用都有了明显的提高。
但是在讲解例题的时候,我发现有些学生对于一些复杂的题目还是有些困难,因此在课后我可能会给他们一些额外的练习来进行巩固。
同时,我也会鼓励学生们在课后多进行一些数学的练习,以提高他们的数学水平。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重要的细节是需要我们重点关注的。
乘法分配律的概念理解和运用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因此,确保学生们能够理解和掌握这一概念是至关重要的。
如何通过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来巩固学生们的理解,以及如何设计作业来进一步加深学生们对于乘法分配律的掌握,也是我们需要关注的重点。
让我详细补充和说明一下乘法分配律的概念理解和运用。
乘法分配律(教案)青岛版四年级下册数学
乘法分配律(教案)青岛版四年级下册数学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掌握乘法分配律的表达方式,并能用字母表示乘法分配律。
2. 通过观察、分析、概括,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乘法分配律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二、教学内容1. 乘法分配律的意义。
2. 乘法分配律的表达方式。
3. 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乘法分配律的意义及表达方式。
2. 教学难点: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复习加法、乘法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发现乘法分配律。
2. 探究新知(1)出示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概括乘法分配律的意义。
实例:小明买了3本书,每本书的价格是4元,小红买了同样的3本书,每本书的价格也是4元。
他们一共花了多少钱?引导学生列出算式:3×4 3×4 = 24(2)引导学生发现乘法分配律的表达方式。
通过以上实例,引导学生发现: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
用字母表示乘法分配律:(a b)× c = a×c b×c3. 巩固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巩固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4. 应用拓展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感受乘法分配律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例:学校组织春游,共有45名学生参加,其中男生有25名,女生有20名。
每名学生需要支付10元交通费,请计算男生和女生分别需要支付的交通费。
引导学生运用乘法分配律解决问题:45×10 = 25×10 20×105. 课堂小结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对乘法分配律的理解。
6.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导入,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受乘法分配律的意义,通过观察、分析、概括,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第三单元 《乘法分配律》 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下册-青岛版
教案:《乘法分配律》【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概念,能够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提高学生的交流能力。
【教学内容】1. 乘法分配律的概念2. 乘法分配律的应用3. 乘法分配律的简便计算方法【教学重点】1. 乘法分配律的概念2. 乘法分配律的应用【教学难点】1. 乘法分配律的理解2. 乘法分配律的简便计算方法【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案、PPT、练习题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计算器【教学过程】一、导入1. 复习乘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
2. 引导学生思考:在进行乘法运算时,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二、新课讲解1. 讲解乘法分配律的概念: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等于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加起来,结果不变。
2. 举例说明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3. 讲解乘法分配律的简便计算方法。
三、课堂练习1. 教师出示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2.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答案进行讲解和评析。
四、合作学习1. 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2. 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五、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和应用。
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
六、作业布置1. 课本练习题2. 家庭作业:自主探究乘法分配律的更多应用实例。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举例、练习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和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重点关注的细节:乘法分配律的理解与应用乘法分配律是数学中一个重要的运算定律,它揭示了乘法与加法之间的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重点关注如何帮助学生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概念,以及如何指导他们运用乘法分配律解决实际问题。
一、乘法分配律的理解1. 概念解释乘法分配律可以表述为:对于任意的实数a、b和c,有(a b)×c = a×c b×c。
乘法分配律(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
乘法分配律(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及作用;
2.能够用乘法分配律解决相关问题;
3.能够归纳总结乘法分配律的应用场合。
教学重难点
1.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和运用;
2.数字与字母间的乘法分配律。
教学过程
导入新知识
通过课堂演示法,让学生认识生活、运动、历史等方面的乘法分配律体验。
例如:小朋友们每个人修一个课程的学费是10元,如果一个人同时学两门课,他需
要花费多少钱呢?
新知探究
1.通过具体的实例和探究,让学生自己发现乘法分配律的规律。
2.引入字母和数字混合的分配,例如:5(a+b)这个式子如何计算。
归纳总结
1.让学生自主完成练习,巩固知识点;
2.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乘法分配律的应用场合,深化他们的理解。
教学评价
1.观察学生学习的动态,及时纠正他们犯的错误,鼓励他们自主学习;
2.集中召开小组讨论会,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下一轮教学做出调整;
3.板书记录,供学生和老师回顾和复习。
教学效果评估
1.随堂测试,检验学生掌握情况;
2.课后作业,查漏补缺;
3.召开家长会,让家长能够更清楚的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帮助孩子加强学习。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乘法分配律二》青岛版
《乘法分配律二》青岛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能够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能力,提高学生运用乘法分配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
2.教学难点:灵活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让学生观察并回答:图中有几个相同的图形?每个图形的面积是多少?(二)探究新知1.引导学生回顾乘法分配律的定义,即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等于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加起来,结果不变。
2.出示例题:计算(25+35)×4。
a.让学生尝试独立计算,引导学生发现可以运用乘法分配律简化计算。
3.练习:出示几道类似题目,让学生独立计算并交流解题过程。
(三)巩固提高1.出示练习题,要求学生在限定时间内完成。
a.(12+18)×5b.(36+64)×3c.(25+15)×82.学生展示解题过程,教师点评并指导。
(四)拓展延伸1.出示拓展题目:计算(99+1)×33。
a.让学生尝试独立计算,引导学生发现可以运用乘法分配律简化计算。
2.练习:出示几道类似题目,让学生独立计算并交流解题过程。
(五)课堂小结2.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中的收获和感悟。
(六)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练习题:完成课后练习第1、2题。
2.思考题:运用乘法分配律计算下列各题,并比较原计算方法与简便方法的区别。
a.(17+23)×6b.(56+44)×2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乘法分配律,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提高。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能力,提高学生运用乘法分配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年级下数学教案-乘法分配率青岛版
四年级下数学教案-乘法分配率青岛版教学内容本节课将向学生介绍乘法分配率的概念,并通过具体实例帮助学生理解乘法分配率的含义及其在数学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将围绕乘法分配率的定义、性质以及其在解决问题中的具体运用展开。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乘法分配率的定义,并能够运用乘法分配率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运算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1. 乘法分配率的定义及其性质的理解。
2. 乘法分配率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乘法分配率的示例题目。
3. 数学练习本和笔。
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出乘法分配率的概念,让学生初步感知乘法分配率的意义。
2. 讲解:详细讲解乘法分配率的定义和性质,通过示例题目帮助学生理解乘法分配率的含义。
3. 练习:让学生进行乘法分配率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应用: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验乘法分配率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板书设计1. 板书乘法分配率。
2. 板书内容:乘法分配率的定义、性质以及示例题目。
作业设计1. 基础练习:让学生完成乘法分配率的练习题目。
2. 拓展练习:让学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运用乘法分配率进行计算。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实际问题,让学生初步感知乘法分配率的意义,然后通过详细的讲解和练习,帮助学生理解乘法分配率的定义和性质。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运用乘法分配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作业设计既包括基础练习,又包括拓展练习,能够全面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总体来说,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得到了较好的实现,但在教学过程中,还需要进一步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重点细节关注:教学难点教学难点详细补充和说明教学难点是教学过程中学生难以理解或掌握的知识点或技能,对于本节课而言,乘法分配率的定义及其性质的理解,以及乘法分配率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是学生可能遇到的主要困难。
四年级下数学教案-乘法分配率青岛版
四年级下数学教案乘法分配率青岛版一、教学内容我们今天使用的教材是青岛版的四年级下数学教材。
主要内容是乘法分配率,即a×(b+c)=a×b+a×c。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率的含义和应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让学生们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率的原理和应用。
难点是让学生们在实际问题中能够灵活运用乘法分配率。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已经准备好了PPT和一些实际问题的例子,以及白板和记号笔。
学生们需要准备笔记本和笔,以便记录重要的知识点。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我会在PPT上展示一些实际问题,例如购物时如何计算总价,让学生们尝试解决。
通过这个问题,我会引导学生发现乘法分配率的原理。
2. 讲解:我会用PPT和白板,详细讲解乘法分配率的原理和推导过程。
我会用一些实际问题来说明乘法分配率的运用。
3. 练习:我会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们运用乘法分配率来解决实际问题。
我会挑选一些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和讲解。
六、板书设计我会用白板和记号笔,将乘法分配率的公式和重点内容写在白板上,以便学生们随时查看和复习。
七、作业设计a) 25×(8+3) =b) 36×(4+5) =c) 49×(2+6) =答案:a) 25×(8+3) = 25×8 + 25×3 = 200 + 75 = 275b) 36×(4+5) = 36×4 + 36×5 = 144 + 180 = 324c) 49×(2+6) = 49×2 + 49×6 = 98 + 294 = 392a) 为什么12×20+12×30 = 12×(20+30) ?b) 为什么15×45+15×55 = 15×(45+55) ?答案:a) 因为根据乘法分配率,12×(20+30) = 12×20 + 12×30b) 因为根据乘法分配率,15×(45+55) = 15×45 + 15×55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对乘法分配率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乘法分配律(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
教案:乘法分配律年级:四年级下册科目:数学版本:青岛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概念。
2. 培养学生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总结的能力。
教学重点:1. 乘法分配律的概念。
2. 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1. 乘法分配律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导学生回顾乘法的意义和性质。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乘法分配律吗?二、新课讲解1. 讲解乘法分配律的概念。
乘法分配律是指: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等于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加起来,结果不变。
用字母表示为:a×(b c) = a×b a×c2. 通过实例演示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例如:计算3×(4 5)按照乘法分配律,可以拆分为:3×4 3×5计算结果为:12 15 = 273. 通过练习题巩固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例如:计算6×(7 8)、5×(3 4)等。
三、课堂练习1. 教师出示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2.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答案进行讲解和点评。
四、总结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和应用。
2. 强调乘法分配律在简便计算中的重要作用。
五、作业布置1. 请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
2. 家长签字确认。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演示、练习和总结,让学生掌握了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和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总结,培养学生的简便计算能力。
同时,要注意课后作业的布置和家长的签字确认,确保学生对乘法分配律的理解和应用。
附:课后练习题1. 计算7×(8 9)、8×(5 6)。
2. 计算4×(7-3)、5×(9-2)。
3. 计算9×(4 6) - 3×(2 3)。
4. 计算6×(7 8) 4×(5 2)。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3 乘法分配律-青岛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3 乘法分配律-青岛版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介绍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原理和应用。
乘法分配律是数学中一个基本且重要的性质,它描述了乘法在加法或减法运算中的分配特性。
具体来说,乘法分配律可以表述为:对于任何实数a、b和c,有a×(b c) = a×b a×c和a×(b-c) = a×b - a×c。
这一性质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非常有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乘法。
教学目标1. 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和原理。
2. 学会运用乘法分配律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运算能力。
教学难点1. 乘法分配律的理解和应用。
2. 解决实际问题时,如何正确运用乘法分配律。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PPT课件、教学视频、练习题。
2. 学生准备:练习本、笔。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课件,展示一些与乘法分配律相关的实际例子,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2. 新课讲解:详细讲解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原理和应用。
通过教学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乘法分配律。
3. 课堂练习: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指导。
4.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如何运用乘法分配律解决实际问题。
5. 成果展示:邀请各小组代表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
6. 总结:对乘法分配律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强调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板书设计1. 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和原理。
2. 乘法分配律的应用举例。
3. 练习题和答案。
作业设计1. 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和原理填空题。
2. 乘法分配律的应用题。
3. 提高题:解决一些较复杂的实际问题,运用乘法分配律。
课后反思1. 学生对乘法分配律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否正确运用乘法分配律。
3. 教学过程中,哪些方法有效,哪些需要改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掌握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原理和应用,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运算能力,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青岛版乘法分配律教案
青岛版乘法分配律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青岛版乘法分配律的概念;2. 掌握青岛版乘法分配律的具体运用方法;3. 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青岛版乘法分配律的运用;2. 解决实际问题时如何应用乘法分配律。
三、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2. 白板、黑板;3. 习题集。
四、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知1. 让学生回顾乘法基本概念,复习乘法的计算方法。
2. 出示乘法分配律的公式(a × (b + c) = a × b + a × c),引导学生思考乘法分配律的作用。
Step 2 引入主题1. 根据粗测题,让学生观察例子:“3 × (7 + 4) = 3 × 7 + 3 × 4”是成立的,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会这样。
2. 解释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和意义:“乘法分配律是指把一个数和两个或多个数的和相乘,可以先把这个数和其中一个数相乘,然后再乘第二个数,一直这样下去。
”Step 3 练习运用1. 出示题目:“7 × (8 + 5) = 7 × 8 + 7 × 5”,让学生通过计算验证乘法分配律。
2. 继续出示题目:“(3 + 2)× 6 = 3 × 6 + 2 × 6”,指导学生应用乘法分配律解题。
3. 让学生自主完成其他练习题,进行加深巩固。
Step 4 拓展应用1. 提供一个实际问题:“小明每天上学走两条路,第一条路长3公里,第二条路长5公里。
如果小明上学上了7天,从家到学校一共走了多少公里?”2. 引导学生一步一步解决这个问题,要求学生利用乘法分配律来计算。
3. 让学生找一些实际问题,自己设计并解决,加深对乘法分配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Step 5 总结提高1. 让学生总结乘法分配律的具体运用方法;2. 针对乘法分配律的常见错误进行分享与讨论。
五、课堂作业1. 完成课堂练习题;2. 设计一个实际问题,并利用乘法分配律来解答。
青岛版乘法分配律教案
青岛版乘法分配律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的意义和形式。
2、能够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运算,提高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和概括的能力,以及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掌握乘法分配律的表达式。
2、难点能正确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运算。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练习法、讨论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复习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乘法分配律。
例如:先计算 25×4×7 和 25×(4×7),让学生观察结果是否相同,从而复习乘法结合律。
再计算 5×8 和 8×5,复习乘法交换律。
然后提问:如果有这样一个算式(5 + 3)×4,我们应该怎么计算呢?能不能找到一种更简便的方法?2、新授(1)出示实际问题:学校购买校服,上衣每件 50 元,裤子每件 30 元,购买 4 套一共需要多少钱?让学生用两种方法列式计算。
方法一:先分别算出 4 件上衣和 4 条裤子的价钱,再相加。
列式为:50×4 + 30×4 = 200 + 120 = 320(元)方法二:先算出一套校服的价钱,再乘以 4。
列式为:(50 + 30)×4 = 80×4 = 320(元)(2)引导学生观察两个算式的结果,发现它们是相等的,即 50×4 + 30×4 =(50 + 30)×4 。
(3)再让学生自己举例,如:(6 + 4)×5 和 6×5 + 4×5 ;(8 +2)×3 和 8×3 + 2×3 等,计算并比较结果。
(4)通过多个例子,引导学生总结乘法分配律的概念: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相加,这叫做乘法分配律。
用字母表示为:(a + b)×c = a×c + b×c 。
四年级下数学教学设计-乘法分配率 青岛版
四年级下数学教学设计-乘法分配率青岛版教学目标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将能够:•学习乘法分配率的概念•能够灵活运用乘法分配率,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进行运用•加深对乘法的理解,掌握乘法基本法则教学重点乘法分配率的运用及基本法则的掌握。
教学难点乘法分配率的概念及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乘法分配率的概念板书、实物模型、白纸、笔等教学过程本节课将采用导入 - 讲解 - 实践 - 归纳总结的教学方式,具体内容如下:一、导入(10 分钟)1.教师导入教学内容,通过分享/提问等方式,引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能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2.引导学生想想生活中有哪些例子可以用乘法分配率进行解决。
二、讲解(20 分钟)1.教师简要介绍什么是乘法分配率,并在黑板上进行板书教学。
2.通过生活中实际例子的讲解,让学生理解乘法分配率的概念。
3.教师向学生举例介绍乘数分别为单项式和多项式时的乘法分配率。
三、实践(60 分钟)1.让学生自主或分组完成乘法分配率的各种练习,用板书录入、讲解,辅助学生掌握知识点。
2.指导学生应用乘法分配率,解决真实生活问题,如用乘法分配率推算一个披萨店一周的销售额。
四、归纳总结(10 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实践练习总结乘法分配率的运用方法,概念、以及注意事项等;2.学生通过讲解、墨菲法则等方式将所学知识点总结梳理,巩固知识。
教学作业1.完成老师布置的乘法分配率练习。
2.思考并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尝试并运用乘法分配率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反思本课程教学中通过采用生活实例教学的方式,引起了学生的浓厚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实践环节,学生完成了多样的乘法分配率练习并解决实际问题,促进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践的能力。
但有些学生在实践运用中出现了一些困难,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注重实践环节的练习。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3.2 《乘法的分配律》 青岛版
《乘法的分配律》教案教学内容:教材24-25页内容。
教学目标:1、在利用情境图解决实际问题中,理解乘法分配律的算理并会用字母表示。
2、借助已有经验和具体运算,初步学会猜想、验证、归纳等数学方法学习知识。
3、掌握乘法分配律,在老师的指导下能运用它使计算变得简单。
4、培养合作交流共同探究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在具体情境中理解乘法分配律的算理,并概括其规律。
教学难点:能灵活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
教学过程一、问题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同学们,你们了解我国高速公路的情况吗今天老师带你们认识山东境内的几条高速公路。
教师出示图片,做简单介绍。
济青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思考、交流•思考:要解决这个问题,你打算•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怎样列式子?济南90千米/时110千米/时大巴中巴?千米青岛要求全长多少米,可以先求两辆车1小时行驶的……(110+90)×2=200 ×2=400(千米)?千米中巴大巴济南青岛还可以先求每辆车分别行驶的路程……110 ×2+90 ×2=220+180=400(千米)×153m ×47=□ × □ □本题是对乘法分配律的理解与结构进行熟悉和巩固,学生独立完成,同桌间交流检查。
2、探讨简便计算方法。
A :264×8+36×8(25+11)×40B: 85×199+85C: 45×102用简便方法计算:A 组题目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同桌交流,相互评价。
B 组题目请一名较好的学生板演,说一说怎样想的,教师细致讲解此类题目的做法。
C 组题目小组内讨论怎样计算简便,在尝试计算。
教师订正时概括:把102分成100和2的和,再用乘法分配律计算要简便一些。
3、课件出示新课堂18页第3题图:(下图)观察图中的信息,能解决这个问题吗?说一说你的做法。
四、课堂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怎样用字母表示乘法分配律?。
青岛版四年级下册数学乘法分配律教案
快乐农场——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探索并了解运算律,在解答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乘法分配律。
2.借助已有经验和具体运算,初步学会用猜想、举例、验证的数学推理思想。
3.掌握合作意识和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探索归纳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
教学难点:运用乘法分配律解决实际问题并会为第二课时简便运算做好准备。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出示信息窗同学们,从这个月开始,我们一起走进了农场,学习了哪些运算律?为什么要学习它们?这节课我们再为自己的快速计算增加一项本领,学习一种新的运算律。
二、自主探究、导入新课1.(1)来看这幅信息图,谁来说一下你看到的数学信息。
根据这些信息,谁来提一个混合运算的数学问题?板书:芍药和牡丹一共多少棵? 种植面积一共多少平方米?当然还可以提很多数学问题,这节课我们主要研究这两个问题。
(2)第一个:“芍药和牡丹一共多少棵?”独立思考一分钟,谁来列算式?先求什么,再求什么?谁还有其他方法?先求什么,再求什么?下面拿出练习本,算出这两个算式的得数。
有什么发现?(相等)我写成这样的一个等式。
(3)再来看第二个:“种植面积一共多少平方米?”独立思考一分钟,谁来列算式?先求什么,再求什么?谁还有其他方法?先求什么,再求什么?下面拿出练习本,算出这两个算式的得数。
有什么发现?(相等)我写成这样的一个等式。
2.总结规律(1)学生观察比较大家来看这两个等式,算式不同,结果相同,能不能猜一猜这是为什么?(这可能又是一个规律!)刚才同学们猜想了很多,是不是这样呢?下面我们就来验证一下。
A、小组合作,举例验证出示要求(组长分工,开始讨论)B、学生汇报交流( 哪个小组上台展示你们的研究成果?你们同意他们总结的规律吗?)(2)师总结:同学们真了不起,你们都由自己举的例子,我们称作个性,归纳出了一个共性规律(板书)数学上它有一个自己的名字,叫乘法分配律(板书)出示:两个数的和乘一个数,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3 乘法分配律青岛版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介绍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并通过具体例子讲解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乘法分配律是小学数学中重要的运算定律之一,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和今后的数学应用都有重要意义。
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的概念。
2. 能够运用乘法分配律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1. 乘法分配律的理解和运用。
2. 解决实际问题时,如何正确运用乘法分配律。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教学PPT、乘法分配律的例题、练习题。
2. 学生准备:练习本、铅笔、橡皮。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乘法进行计算,从而引入乘法分配律的概念。
2. 新课讲解:详细讲解乘法分配律的定义,并通过具体的例题进行演示,让学生理解乘法分配律的运算规则。
3. 课堂练习:让学生完成一些基础的乘法分配律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案例分析:通过一个复杂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尝试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解决,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总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乘法分配律的重要性。
板书设计1. 乘法分配律2. 定义:乘法分配律的定义3. 例题:乘法分配律的例题4. 练习题:乘法分配律的练习题5. 总结:乘法分配律的重要性作业设计1. 基础练习:完成乘法分配律的基础练习题。
2. 提高练习:完成一些稍微复杂的乘法分配律的练习题。
3. 思考题:完成一道需要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解决的思考题。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练习,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了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和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我可以了解学生对乘法分配律的理解和应用程度,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重点细节:教学难点教学难点详细补充和说明教学难点主要包括乘法分配律的理解和运用,以及解决实际问题时如何正确运用乘法分配律。
青岛版数学四年级下册运算律第2课时 乘法分配律教案教学设计
第2课时乘法分配律教学目标:1、理解乘法分配律,掌握乘法分配律的成立条件,能初步应用乘法分配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亲历观察、猜测、验证、归纳、推理等学习活动,形成对乘法分配律的认识,同时感受乘法分配律的意义。
培养学生的符号感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3、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并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难点:理解乘法分配律的含义教学过程:一、旧知链接1、说说我们之前学过的运算律有哪些?用字母怎样表示?2、举例说说这些运算定律的应用。
二、新知速递1、算一算,比一比5×(3+6)9×(10+5)3×2+3×35×3+5×6 9×10+9×5 3×(2+3)口算出每组中两题的计算结果。
观察各组算式的结果有什么特点?2、阅读教材第28页,说说你的收获?三、课堂练习1、在□里填上合适的数,在○里填上合适的运算符号(1)(42+35)×2=42×□+35×□(2)27×12+43×12=(27+□)×□(3)72×(30+6)=□○□○□○□2、填一填(1)(12+40)×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5×(40+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78×23+22×23=_______________________(4)63×28+63×32=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说一说下面一组中的两道题,那道题算法比较简单,为什么? (1)125×8+75×8和(125+75)×8(2)(209-9)×11和209×11-9×114、试一试(1)103×12 (2)99×35(3)36×35+36×65 (4)265×105-265×5四、课堂总结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有哪些收获?哪些地方还有疑问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乘法分配律》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
【教材简析】
本信息窗是学生在学习乘法结合律和乘法交换律的基础上进行的,是乘法运算规律的一个完善。
本节课充分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以济青高速公路为素材,通过行驶在高速公路上的两辆汽车提供的信息,引出了对乘法分配律的探索,让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注重知识的内在联系,让学生利用自己已学的知识体验推动新知识的学习,从而发展了学生的迁移能力。
【教学目标】
1.结合相遇问题的情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亲历观察、猜想、验证、归纳、推理等数学活动,发现并理解乘法分配律。
2.学生在发现乘法分配律的过程中,发展比较、分析、抽象和概括的能力,增强用符号表达数学规律的意识,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生对乘法分配律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
3.学生感受数学规律的确定性和普遍适用性,获得发现数学规律的愉悦感和成功感,增强合作学习的意识。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亲历探索乘法分配律的过程,在猜想验证等自主探索活动中得出乘法分配律,使学生对分配律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
【教学难点】
清楚地表述自己发现的规律,理解及应用乘法分配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规律
1.提出问题,列出算式。
出示情境图
谈话:瞧,这是济青高速公路!在这里,还藏着许多数学信息,让我们一起来找找吧!请你仔细观察,从图片和文字中你能发现什么数学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信息预设:大巴的速度是每小时行110千米,中巴的速度是每小时行90千米,两车同时相向而行,大约2小时相遇。
问题预设:济青高速公路全长约多少千米?(板书)
谈话:请你试着用两种方法在答题纸上解答。
生独立解答。
预设:
2.结合情境,感知规律。
提出要求:结合线段图说说算式每一步的含义。
回答预设:①我先算出1小时两辆客车一共行驶多少千米,然后再求两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也就是济青高速的全长是多少千米。
②我先求这辆大客车2小时行驶的路程;小客车2小时行驶的路程。
然后把这两部分加起来就是济青高速公路的全长。
【设计意图:把相遇问题通过学生的理解转化成数学问题,这是思维的抽象,也是数学化的过程,既能激发学生研究的欲望,营造研究的氛围,又使学生探究的问题清晰明了。
结
合情境理解算的合理性,利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初步感知乘法分配律的存在。
】
二、研究素材,猜测规律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算式谈发现。
预设发现:两个算式结果相等。
可以用等号连接。
教师引导学生从算式结构和计算方法的特点观察算式的左边和右边有什么不同。
预设区别:①左边有3个数,右边有4个数,两个乘法算式中都有相同的因数2。
②左边有小括号,应该先算加法,再算乘法;右边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谈话:根据前面运算律的学习,你有什么想法?
预设回答:这可能又是一个规律。
【设计意图:抛开情境,观察算式,使学生初步感受到两种方法的结果一样。
通过观察算式结构和计算方法的不同,渗透规律特点。
使学生建立“猜想是探究获得结论的前提”这样的研究意识。
】
三、讨论交流,验证规律
1.举例验证规律。
谈话:这只是我们的一个猜想,你能再举一些这样的例子来进行验证吗?如果有需要,可以用计算器进行举例。
学生独立计算举例。
指生代表板演,再指一名学生举例。
其余学生同位交流,并用计算器帮助同位验证。
谈话:请你先和同位交流你举的例子,并用计算器帮同位验证一下他的等式是否成立。
预设举例:(25+35)×4=25×4+35×4
(60+50)×2=60×2+50×2
(65+55)×42=65×42+55×42
……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像这样的例子举不完,可以用省略号表示。
2.观察几组等式的相同点。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这几组等式的左边和右边分别有什么相同点。
预设回答:①这几组等式的左边都是两个数的和乘一个数。
②这几组等式的右边都是把两个数分别与第三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
3.总结规律。
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规律。
谈话小结:刚刚我们通过猜想、验证得出的结论就是乘法分配律。
教师出示乘法分配律。
谈话:请你边读边理解,并把它记在心里,比比谁记得又快又准确。
生按要求说什么是乘法分配律。
谈话:我们用这么多的算式和文字来表示它,麻不麻烦?有没有简便的方法?
预设回答:可以用字母表示。
教师要求学生在答题纸上试着用字母abc来表示乘法分配律。
学生试着在答题纸上写字母表达式。
指生板演(a+b)c=ac+bc。
谈话:对于乘法分配律用字母来表示,感觉怎么样?
预设回答:简洁、明了,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这就是数学的美,一种清晰而简洁的语言!
教师小结:刚刚我们经历了猜想、验证、得出结论的过程,探究出了乘法分配律,还能
用字母把这么多的算式写成一个算式。
【设计意图:让学生举例说明规律的存在,鼓励学生表达这个规律,从具体的实例中抽象概括出乘法分配律,学生经历观察、描述、操作、思考、推理、概括从“非正规化”到“正规化”的学习过程。
】
四、巩固拓展,应用规律
1. 连一连。
2.在□里填上合适的数或字母。
3.火眼金睛辨对错。
4. (5-2)×3 ○5×3-2×3
(10-4)×25 ○10×25-4×25
你发现了什么规律?用字母表示:。
5.教师利用课件展示在以往学习的过程中对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①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长×2+宽×2
②
25×(2+30)=25×2+25×30
【设计意图:习题是本着加深规律的理解,提高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设计的,并与学生以前学习的长方形的周长,乘数是两位数的笔算乘法进行联系,从多角度来让学生们理解运用乘法分配律解决问题。
】
五、课堂总结,回顾提升
谈话: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老师希望你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交流。
课件出示:你学会了什么知识?获得了什么数学方法?学习过程中有什么感受?
学生畅谈收获。
教师适时指导。
预设收获:
①我学会了乘法分配律,知道了两个数的和乘一个数等于把它们分别乘这个数再把积相加。
我还知道了乘法分配律的字母表达式。
②我们通过猜想验证得出的乘法分配律。
③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学到了新知识,感觉很愉快。
……
【设计意图:通过全面回顾本节课收获,关注知识、方法和学生的感受。
通过反思,培养了学生梳理知识、概括知识的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