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统筹视域下社区公共服务供给机制研究
城乡统筹发展视角下农村社区管理体制改革与制度创新
实 验工作 ,确 定 了34 国 家级实 验县 0个
( 、 )各 地 也确 定 了 不 同 层 次 的实 验 市 区 ,
委会 为农村社 区居委会 自治组 织 ,便 于
调统一的服务管理体制。 有些地方在农村社区运行机制上,
缺乏充满活力 、 热情的领导动员机制 , 村级组织 的号召力和 凝聚力弱 ,没有形成便捷有效的社区建设 的参与机制和系 统的社区规划体系。 3 公共服务 薄弱 , 务水平不 高。 . 服 城市 居民通过 城市社 区享受 到了社会 保障 、社会救
体 化 进程 。
Hale Waihona Puke 没有纳入 市政管理 范畴 , 能享受城 市社 区待 遇 , 村公 不 农
共服务提供 上仍显 不足 , 如农村 教育 、 卫生 、 化 、 会保 文 社 障以及农 民群众 日常生 活所必需 的便 民服务资 源相 对 比 较 薄弱 , 多数社 区服务 还停 留在传统性 、 里性 和救 助性 邻
随着农村 乡镇 体制改革 的不断深入发展 , 农村许 多社 区管理组 织 、 管理人员 的观 念仍 然 比较落后 。许多干部群 众对农村 社区建设 还 比较陌生 , 主动参与意识不强 。大部 分农 民在思想认识 上存 在一个误 区, 即认 为农村社 区建设
括 在这些辖 区 内进行 经济 、 治 、 化 、 政 文 社会活动 的社 会群体 。农村社 区建设是 在党 和政 府领导下 ,在行 政村的地域 范
堕 震l
4 ~ …… ~ 一 …一。…… … 一 ~ ~ ……’…~ 。 …~ ~ … … … 一… …
查 墨 襄 塑 垦露 誉
整体性治理视域下的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研究
整体性治理视域下的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农村公共服务是指政府对农村居民提供的各种具有公益性质的服务,包括医疗卫生、教育、文化体育、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服务。
随着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日益凸显,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短缺、质量差、覆盖面窄等问题亟待解决。
在当前整体性治理的理念下,探讨农村公共服务供给问题,对于促进农村全面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背景:近年来,我国农村地区面临着人口外流、资源匮乏、服务供给不足等诸多问题,导致农村居民生活质量和幸福感较低。
在加快实现农村复兴的进程中,提升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水平至关重要。
目前农村公共服务供给存在着供给不足、质量不高、服务不均等问题,如医疗资源不足、教育条件落后、文化设施不完善等。
通过整体性治理视域下的研究,探讨如何改善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状况,提高服务水平,实现农村全面发展,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和重要的政策价值。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整体性治理视域下的农村公共服务供给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如何提升农村地区的公共服务供给水平,解决农村地区存在的服务不足、服务质量低下等问题,促进农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具体目的包括:一是系统分析整体性治理视域下的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现状和问题,准确把握存在的矛盾和挑战;二是探讨解决问题的对策与措施,提出可行的政策建议和实施策略;三是评估整体性治理视域下的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改革的实施效果,总结经验教训;四是为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提高服务质量、促进农村地区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和政策支持,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本研究,旨在推动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机制的创新与完善,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促进农村地区经济社会全面进步。
1.3 研究意义农村公共服务的供给是关系到农村居民生活质量和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
在当前整体性治理视域下,研究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深入研究农村公共服务供给,可以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提供重要支撑。
社区治理下公共服务供给的研究与实践
社区治理下公共服务供给的研究与实践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社区已经成为城市化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基本单元。
同时,公共服务供给也逐渐成为社区治理的关键问题之一。
基于此,社区治理下公共服务供给的研究与实践变得尤为重要。
一、社区治理下公共服务的现状社区治理下的公共服务主要指的是给予社区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例如医疗、教育、环境、社会保障、交通等。
目前我国社区治理下的公共服务供给存在诸多问题。
首先,公共服务供给的质量不高,难以满足居民的需求。
例如,医疗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都是居民普遍关注的焦点。
其次,公共服务供给的不均衡性较为明显。
一些富裕社区可以享受更好的公共服务,而一些贫困社区则无法享受到相应的公共服务。
最后,公共服务的管理方式和居民参与度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些社区的公共服务管理方式混乱、效率低下,居民参与度不高。
二、社区治理下公共服务的改进途径针对上述问题,社区治理下公共服务供给的改进途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需要提高公共服务供给的质量。
这需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服务体系和提高服务质量。
例如,加强医疗设施的建设和医护人员的培养,改善环境质量等。
其次,需要加强公共服务的均衡性。
在公共服务供给的过程中,需要避免一些社区群众过度享受公共服务的情况出现,同时也需要使一些贫困社区居民的服务能够得到保障。
可以通过加强社区间的相互协作和资源共享来实现。
再次,需要提高居民参与度。
社区治理下的公共服务不仅仅是政府的责任,居民自身也需要积极参与。
加强社区居民的宣传,提高其对公共服务的认知度,让居民意识到他们的参与是改进公共服务供给的重要途径。
最后,需要创新公共服务的管理方式。
社区治理下公共服务的管理需要高效、简洁、透明。
可以通过建立社区服务中心、实现信息化管理等途径来改善公共服务的管理方式。
三、一些有效实践案例近年来,一些地区针对社区治理下公共服务供给的问题,采取了一些有效的实践措施。
例如,海南东方市通过建立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中心,组织居民自行开展小型医疗服务,有效解决了医疗资源不足的问题。
基于城乡统筹视角下我国居民社区规划研究进展
融合社会 、 经济、 法律和心理等要素的综合规划的动向 ; 通过对我 国社 区规划 中场所、 社会邻里 以及居民行为时空 间结构等研究的文献梳理 , 提 出居住 区和社 区一体化规 划更有利于社会单元的组织与管理。认为在我 国城 市化快
速 发展 阶段 , 社 区作 为 城 市居 住 区的 重要 载 体 , 应 强 调 生 态社 区 、 复 合 社 区和 健 康社 区 为导 向的 规 划模 式 , 为 未 来 城 市 可持 续和 全 方位 协调 发 展 提供 探 索与 尝试 。 [ 关键词] 城 乡统 筹 ; 安 置社 区; 城 市规 划
更加 注 重 人 文主 义 在社 区规划 中 的应 用 。
1 . 2 国外社 区规 划研 究 特 点
一
1 国外 社 区规划 研 究 进展
1 . 1 国外 社 区规 划理 论 的发 展 :
是 指 导思 想 与 规 划 理 念 的 不 断成 熟 与 深 入 , 为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社 区
规划提供了更科学 、 更广泛的发展思路 ; 二是多门学科参 与
物质环境方 面规划向包含社会 、 经济 、 法律和心理等方 面的
综 合 规 划 转 变 。研 究 内容 除 了 对 社 区 的 物 质 空 间 环 境 要
索、 社区内的社会、 文化 、 思想 意识 及居 民交往 等非物质空
问要 素 的研 究 外 , 更 呈 现 出通 过 研 究 居 民 日常 空 间 行 为 活
基本需求 。随着社会 与科学技术 的发展 , 人 对居住条 件及 居住功能的需求 会不断变 化。随着改革 开放的深入 , 城 镇 化速率 的不断加 快 , 人 口城镇化要 逐渐与 土地 城镇化协 调
发展 , 这 就 要求 广 大 城 市 需 要 不 断 规 划 更 多 的 居 民社 区 来 满 足 日益 增 长 的 新 居 民 的 居 住 要 求 。然 而 , 在 这 些 新 居 民
整体性治理视域下的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研究
整体性治理视域下的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研究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农村地区的公共服务供给一直备受关注。
农村地区作为我国的重要基本国情,其公共服务水平直接关系到广大农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社会稳定。
由于长期以来农村地区的资源、技术、管理等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导致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的不足和不均衡现象。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从整体性治理视域下研究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探索有效的解决方案,促进农村地区的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1.农村公共服务供给存在的问题农村地区与城市地区相比,其公共服务供给存在诸多问题。
首先是服务内容不完备,农村地区缺乏医疗卫生服务、教育服务等必要的公共服务设施和服务项目,人民群众的基本需求得不到满足。
其次是服务质量不高,农村地区现有的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设施滞后,服务质量不高,服务水平不尽如人意。
再次是服务供给不均衡,一些发达地区的公共服务供给充足,而一些贫困地区的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出现了明显的地区差异。
最后是服务体系不完善,农村地区缺乏配套的公共服务体系,导致服务功能不全面、不协调,无法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需求。
2.整体性治理视域下的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研究的必要性整体性治理视域是一种新型的治理理念,其核心思想是强调整体性、包容性和协同性,在解决复杂社会问题时更加注重整体性的协同治理。
农村公共服务供给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问题,如果采用单一的机械性治理手段进行解决往往难以有效,而整体性治理视域下的研究能够从整体上分析、协同、整合各种资源,形成完整的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体系,是当前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研究的必然选择。
1. 康德的整体性视角德国哲学家康德提出的整体性视角思想对整体性治理视域下的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康德认为,整体性视角是一种通过对整体进行观察、分析和研究,以便得知其内部结构和特征的思维方式。
在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研究中,需要通过整体性视角去观察和分析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的整体结构和特征,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
统筹城乡发展中农村公共服务供给问题研究一以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为例
一
( 清 垃圾 、 清路 障 、 清庭 院 ) 、 三改 ( 改厨 、 改厕 、 改圈) 、 三化( 绿化 、 洁化 、 亮化 ) ” 工程 , 实 现 环境 优美 、 庭 院 清洁, 街 巷 明亮 的 目标 。 2 . 新 型农村 牧 区合作 医疗 的基 本情 况 。包 头 市 2 O l 1 年末 总人 口为2 7 0 万人 ,其 中农业 人 口8 3 万人 。 2 o 1 2 年 参加新 型农 村 牧 区合 作 医疗 的人 数 达6 5 . 2 万 人, 经 费支 出情况 ( 见表1 ) 。
统筹城乡发展中农村公共服务供给问题研究
以 内蒙古 自治 区包头 市为例
口 李传 军 刘 拯
包头 市作 为 内蒙古 经济 总量最 大 的城 市 ,切实 加快 城 乡统筹协 调发展 ,是 包头市 深入贯 彻落 实科 学 发展观 , 推动 经济 的增长 和社会 的发展 , 全 面建设 富裕 民主文 明和谐包 头 的战略抉择 和重 要任务 。以 农 村公 共 服务设 施 的 均等 化来 统 筹 区域 的 发展 , 加 快 形成城 乡一体 化新 格局 ,也是 实现全 面建设 小康
表 1 包头 市 2 0 1 2年 新 型 农 村 牧 区合 作 医疗 各 级 财政 支 出状 况 表 单位: 万元
包头 市农村 公共服 务供给 水 平现状 ( 一) 包头市农 村公共 服务供 给基 本情 况
、
1 . “ 五大 ” 基础设 施 条件 明显 改善 。通 过财 政投
中央财 内蒙古 自 包头市财 旗县区 参与率 为
2 0 0 8年
2 0 0 9年
2 0 1 0 年
; 口 台 计 ● 国 家瞄 自 治区 1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及对策研究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及对策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是当前我国面临的重要社会问题之一。
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乡之间的发展差距逐渐凸显,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享受的基本公共服务存在很大的差异,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亟待解决。
在我国,城市地区的基本公共服务设施齐全,服务质量高,覆盖面广,而农村地区的基本公共服务设施不足,服务质量低,覆盖面窄。
这种城乡之间的基本公共服务不均等现象,不仅影响了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也影响了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研究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提出合理有效的对策,对于实现城乡统筹发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为了解决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加大政府引导和监管力度,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优化资源配置和服务供给,建立健全的评价体系,才能最终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
【研究背景】中的内容就到这里,接下来我们将继续探讨【研究意义】。
1.2 研究意义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的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城乡之间的差距一直是我国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之一,改善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可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资源优化配置,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关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不均等会导致资源浪费、社会不公平、群众满意度低下等问题,对人民群众的生活造成直接影响。
研究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可以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要内容。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强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这也是党中央制定的一项重要政策。
开展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的研究,对于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正文2.1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分析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是指城乡之间在教育、医疗、就业等方面的基本公共服务不平等现象。
公共服务供给视角下的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问题研究——以杭州为例
2 0 1 3年 3月
浙
江
工
商
大
学
学
报
No 2 Vo 1 . 1 l 9
Ma r .2 Ol 3
J oURNAL OF Z HE l J I ANG GONGS HANG UNI VERS I T Y
公 共 服 务 供给 视 角下 的农 村 社 区 服 务 中 心建 设 问题 研 究
一
,
2 0 0 8 年 中央1 号 文件 《 中共 中央 国务 院关 于切 实加强 农业基 础建设 进 一 步促进 农 业发 展农 民增 收
的若 干意见 》 把进 一步 完善农 村社 区公共 服务体 系建设 , 视 为逐 步解决 “ 二 三 农” 问题 和实现城 乡统筹 的 有效 途径 。 文件首 次将 农村社 区公 共服 务 分 为两类 : 生产 性 ( 经 济性 ) 公共 服 务 和 生活 性 ( 社 会性 ) 公 共服 务 , 即便 农利 农服 务和 便 民利 民服务 ; 首 次提 出有 条件 的地 方 建 立 便 民利 民 的农 村社 区服 务 中
胡 锦涛 同志 在 十七大 报告指 出 , “ 社会 建设 与人 民幸 福安康 息 息相关 。 必 须在 经济 发 展 的基 础上 ,
更 加 注重社 会建 设 , 着 力保 障 和改 善 民生 , 推 进社 会 体 制 改革 , 扩 大 公共 服 务 , 完 善社 会 管 理 , 促 进社 会 公平 正义 , 努力 使 全体人 民学 有所 教 、 劳有所得、 病有所医、 老有所养 、 住有所居 , 推 动 建 设 和 谐社 会。 ” 建 设农 村社 区服 务 中心 , 完 善公共 服 务体 系 , 是 推进 基本公 共 服务均 等 化 , 实 现城 乡统筹 发 展 , 是 9 2 浙江工商大
乡村振兴背景下“村改居”社区如何提升公共服务供给
乡村振兴背景下“村改居”社区如何提升公共服务供给作者:易丹丹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22年第02期摘要:“村改居”是城鎮化推进的重要举措。
“新社区”的公共服务发展,不仅是社区治理的重点关注内容,也是惠民、稳定民心的重要安全器。
基于文献的研究,发现以土地扭转型的纯农村型“村改居”社区公共服务供给亟须关注。
通过对G社区公共服务供给的现状调查,发现G 社区在公共服务供给过程的主体单一、内容碎片化、供给过程效率较低。
因此,结合社区实际情况,给社区公共服务供给提出构建政府+居民+社会组织+市场+社区能人的多元供给主体和监督机制,以合作社转动公共服务发展解决供给中的资金、人才困境等解决思路。
关键词:村改居;公共服务;公共服务供给中图分类号:D42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2)02-0024-03公共服务是指公民生活、生存与发展所需的基础城建设施、教育医疗、就业保障、文化娱乐等。
“村改居”是推进城镇化进程、城乡统筹的重要途径,加速促进了农村向城市的融合。
“新社区”有效的公共服务供给有利于居民对新身份的认同以及追求个人更好的发展。
根据区位形态、土地整理方式、城市化模式等因素,将“村改居”社区分为城市扩张型、新城开发型、土地扭转型三种类型。
Y县G社区是典型的土地扭转形成的纯农村型社区,乡村振兴在即,需要筑巢引凤,充足有效的公共服务供给有利于乡村产业生态文化发展。
本文经过调查走访G 社区,对其现有公共服务的现状进行分析,结合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的七条路径给“村改居”社区公共服务发展提出建议,以期该类型“村改居”社区的公共服务供给得到有力改善。
一、G社区的公共服务供给的发展(一)“村改居”社区基本情况Y县L镇的G社区于2016年响应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在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战略,推进城中村、城郊村和城边村“村改居”的进程中诞生。
从学术研究的方向来说它属于土地扭转型“村改居”,也可以说是人口大村,然后“村改居”就地城镇化,所以“新社区”人口分布较分散。
我国城市社区公共服务的供给机制研究
我国城市社区公共服务的供给机制研究作者:吴楠来源:《学理论·上》2013年第08期摘要:根据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历程,将我国城市社区公共服务供给机制的演变过程以20世纪80年代为界分成两个阶段,分别是之前的行政型供给机制和之后的多元化供给机制。
公共服务供给机制在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亟须处理的问题。
通过借鉴发达国家城市社区公共服务供给机制,对我国城市社区公共服务供给机制改革提出新思路。
关键词:城市社区;公共服务;供给机制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2-0093-02一、我国城市社区公共服务供给机制的内涵与发展历程(一)城市社区公共服务概念一个名词的定义是研究展开的基础,研究城市社区公共服务的供给机制,首先需要搞清楚什么是城市社区公共服务。
从财政学角度上将,公共服务即为政府对社会公民免费提供的产品和劳务,也包括公共产品。
广义上的社区公共服务包含了社区提供的公共产品,还包括社区安全宣传、免费教育等服务。
城市社区公共服务的提供主体主要是政府机关和各类社区组织。
城市社区作为政府与居民之间的中间环节,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但同时它所提供的公共服务也是非全面的,所以,我国城市社区公共服务的供给机制的完善对我国城镇进程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关键性影响。
(二)我国城市社区公共服务供给机制的演变过程根据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历程,将我国城市社区公共服务供给机制的演变过程以20世纪80年代为界分成两个阶段,分别是之前的行政型供给机制和之后的多元化供给机制。
在行政型供给机制体系下,政府承担了大部分的城市公共服务供给任务,政府通过行政力量对社会公共资源进行配置和供给,以社区办事处、街道居委会的基层组织进行辅助。
在新中国成立初,社区办事处和街道居委会所能发挥的作用还是十分薄弱的,公共服务供给的资金来源都是来自于财政支出。
随着我国城镇化程度的提高,单一的由政府直接供给城市社区公共服务的机制越来越不适宜时代变迁和市场经济体制,政府单方面的决策未必全部满足社区公众的偏好,并且行政供给机制必然存在资源浪费的问题。
城乡统筹下创新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探析
学 术 论 坛 AA E C O U C D MI F R M
N0. 2 1 4. 0 2
( u uai l N . 5 C m lt ey O2 ) v 5
城 乡统筹下创 新农村公 共产 品供给机制探 析
彭 尚平 , 张 涛 , 嫱 英 程
品 ,如 江 河治 理 、环 境 污染 治 理 工程 以及农 村科
公 共 产 品供给 方 面不 仅数 量 上 不 足 ,而 且 存在 着
供 给 结构 的失 衡 ,已严 重 制 约 农村 经 济 社 会 的发
教、 医疗卫 生 等基础 设施 建设 等 。软公共产 品主要 包 括公共 服 务 类 的公 共 产 品 。 农 村 义务 教育 、 如 农 村 文化建 设 以及农 村公 共管 理等 。
、
引
言
党 的十六 大 以来 , 筹 城 乡 经济 发 展 、 乡基 统 城 本公 共 服务 均等 化 等观 念 逐 渐 明晰 .国 家也 相应
采取 了 一系 列政 策调 整 城 乡 之 间 的差距 。并 取得
了一定 的成果 。但是 , 目前 我 国城 乡在公 共产 品供 给方 面 的差距 未 能从 根本 上得 以解 决 。城 乡公 共
产 品供 给 决 策 机 制 的 弊端 导致 的决 策 困境 表 明 . “ 自上 而下 ” 策 机制 已不适 应 农 村经 济 社 会发 展 决 要求 , 待改进 。 亟
( ) 村 公 共 产 品 供 给 主 体 单 一 . 致 供 给 二 农 导
总量不足
涉及 到农 民如何表 达 真实偏 好 的问题 。对此 , 要统
筹 城乡 发展 ,必须 对 我 国现行 农 村 公共 产 品供 给
城乡统筹视角下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以重庆市为例开题报告.pdf
3、设计(研究)的重点与难点,拟采用的途径(研究手段): (一)重点与难点 1、公共服务的涵义与分类 2、均等化的涵义与标准 3、我国公共服务均等化中存在的问题 4、对我国推行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建议 (二)研究途径 1、文献阅读 2、网络查阅 3、实证研究、比较研究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为动力,以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为支撑,遵循“统筹兼顾、 科学规划、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原则,积极稳妥地推进改革试验。着力调整国 民收入分配格局,构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差距不断缩小的长效机制;着力 探索富有西部特色的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模式,推进自主创新,构建大城 市带动大农村、促进城乡经济社会逐步一体化的良性机制;着力推进三峡库区移民 安稳致富和生态环境保护,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发展持续、社会和谐的科学 发展新机制,全面加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加快把重庆建设成为西部地 区的重要增长极、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和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在西部地区 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努力为全国统筹城乡发展探索新路子。一般地 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指重庆市政府要为社会成员提供基本的、与经济社会发 展水平相适应的、能够体现公平正义原则的大致均等的公共产品和服务,是人们生 存和发展最基本的条件的均等。从我国的现实情况出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内 容主要包括:一是基本民生性服务,如就业服务、社会救助、养老保障等;二是公 共事业性服务,如公共教育、公共卫生、公共文化、科学技术、人口控制等;三是 公益基础性服务,如公共设施、生态维护、环境保护等;四是公共安全性服务,如 社会治安、生产安全、消费安全、国防安全等。这些基本公共服务做好了,才能使 全体社会成员共同享受改革开放和社会发展的成果。
城乡统筹视域下 社区公共服务供给机制研究——基于成都市新都区的调查分析
1 1 9 3 66 1 46
为 当前社 区亟待解决 的
问题主要是绿化 、卫 生
和污染等环境 问题 、交
通 问题 以及体育休 闲设
其他
有 难 事 无 处 求 助 或 无 法 解 豫
施不足等 问题 ( 见 图
2) 。另一方面则表现 为
水 电等 维修 不方便 拄 下 刮 台 墙 的 钟 点 工 衷 中痛残 ^ _ 役人照 顾
在被调查 的1 4 2 人 中, 在性别方面 , 男 女 比例相 当 , 均在 5 0 %左右。 在年龄 方面 ,
频数 百分比 ( %) 6 5 7 7 4 5 8 5 4 2 1 4
7 8
境的需求。居 民对于生 活环境的需求 ,一方面
表现为完善基本 生活设 施 的需 求,当地居 民认
分 别占 1 7 . 6 %和 1 1 3 %;在职业方面 , 在
年龄
3 1 — 4 0 4 1 — 5 0 5 1 — 6 。 6 1 以上
2 4 6 4 3 3 8
仃 4 5 2 3 _ 2 56 职业
事业单位或政 府 2 个体 经营户 打零工 其他 2 7 5 2 2 0
服务 、残疾人服务和医疗保健服务。
( 三 )新繁 镇新 型社 区基 本公共服 务
供 给 内容
内容摘 要 :本文 以四川成都 市新都 区
调查 显示 ,新繁镇新型社区 为居 民提 供 的基本公共服务主要有低保 、环境卫生 整治 、 下 岗再就业培训和调 解邻 里纠纷等 。 通过表 2可见 ,社区主要提供的是 民生类 的基本公共服务。
第三 ,强化基本社会保障服务的需求。
调查显示 , 新繁镇新型社 区居民面临巨大的
新时代公共服务供给如何优化
新时代公共服务供给如何优化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公共服务的供给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如何优化公共服务供给,以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
公共服务是指由政府或其他公共机构提供的,旨在满足社会公共需求、保障公民基本权利和促进社会发展的服务。
它涵盖了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公共交通、环境保护等多个领域,与人民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
然而,当前公共服务供给还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公共服务供给存在不均衡的现象。
在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数量存在较大差距。
例如,一些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师资力量薄弱;一些偏远地区的医疗设施简陋,医疗水平有限。
这种不均衡不仅影响了社会公平,也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其次,公共服务供给的效率有待提高。
一些公共服务机构存在职能不清、管理不善、资源浪费等问题,导致服务提供的成本过高,效果不佳。
例如,一些行政审批流程繁琐,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一些公共设施的维护和管理不到位,影响了其使用效率。
此外,公共服务供给与公众需求的对接不够精准。
由于缺乏有效的需求调研和反馈机制,一些公共服务提供的内容和方式不能很好地满足公众的实际需求。
比如,一些社区的文化活动形式单一,不能吸引居民参与;一些就业培训课程与市场需求脱节,无法提高劳动者的就业能力。
那么,如何优化新时代的公共服务供给呢?一是要加强统筹规划,促进公共服务均衡发展。
政府应制定科学合理的公共服务发展规划,加大对农村和欠发达地区的投入,缩小城乡和地区之间的差距。
通过政策引导和资源配置,推动优质公共服务资源向基层和薄弱环节倾斜。
例如,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农村教师的待遇和素质;加大对偏远地区医疗卫生事业的支持,改善医疗条件,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二是要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提高公共服务供给效率。
深化公共服务领域的改革,明确各部门的职责,优化工作流程,减少不必要的环节。
引入市场竞争机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服务的提供,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乡村治理中的公共服务供给与居民福祉研究
乡村治理中的公共服务供给与居民福祉研究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乡村治理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乡村治理的核心问题之一就是如何提供公共服务,以促进居民的福祉。
本文将探讨乡村治理中的公共服务供给与居民福祉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一些改进措施。
首先,公共服务供给是乡村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乡村地区相较于城市,资源相对匮乏,公共服务的供给存在一定的困难。
例如,医疗卫生、教育、交通等方面的公共服务在乡村地区往往比城市地区要滞后。
这导致了乡村居民在享受公共服务方面存在一定的不便。
其次,公共服务供给与居民福祉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公共服务的供给水平直接影响着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如果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居民将面临着医疗难题、教育困扰以及交通不便等问题,这将直接影响到他们的生活和工作。
因此,提高公共服务供给水平是提升乡村居民福祉的重要途径。
然而,乡村治理中的公共服务供给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是资源分配不均。
由于乡村地区资源有限,公共服务供给往往集中在城市地区,乡村地区的公共服务供给相对较少。
其次是服务质量不高。
乡村地区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相对滞后,服务质量不高,这也限制了居民的福祉提升。
此外,乡村地区人才流失严重,导致公共服务供给的能力不足。
针对乡村治理中的公共服务供给问题,可以采取一些改进措施。
首先,应加大对乡村公共服务的投入。
政府可以通过增加财政投入,加大对乡村公共服务的补贴力度,提高公共服务供给水平。
其次,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对乡村地区交通、医疗、教育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提高服务质量,满足居民的需求。
此外,还可以加强人才引进政策,吸引更多的人才来到乡村地区从事公共服务工作。
除了政府的努力,还需要社会各界的参与。
乡村治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多方合作。
政府应当加强与企业和社会组织的合作,共同推动乡村公共服务供给的改善。
企业可以积极参与乡村公共服务的提供,通过社会责任项目来改善乡村居民的福祉。
统筹城乡视角下农村公共品有效供给机制
研究意义
研究统筹城乡视角下农村公共品有效 供给机制有助于优化资源配置,促进 城乡协调发展,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 质量。
研究范围与限制
研究范围
本研究主要关注农村公共品的有效供给机制,包括供给主体、供给方式、供给 效率等方面的研究。
研究结论
农村公共品供给现状
当前农村公共品供给存在不足,如基础设施、教育、医疗等方面的 短板,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统筹城乡发展的必要性
统筹城乡发展是实现城乡一体化、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途径, 而农村公共品的有效供给是其中的关键环节。
有效供给机制的构建
通过完善供给主体、优化供给结构、创新供给方式等措施,构建农 村公共品的有效供给机制,提高供给效率和效益。
统筹城乡视角下农村公共品 有效供给机制
汇报人: 2024-01-06
目录
• 引言 • 农村公共品供给现状及问题 • 统筹城乡视角下农村公共品供
给的理论基础 • 统筹城乡视角下农村公共品供
给的实践探索
目录
• 统筹城乡视角下农村公共品有 效供给机制的构建
• 结论与展望
01
引言
研究背景与意义
研究背景
02
农村公共品供给现状及问题
农村公共品供给现状
农村基础设施
当前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如道路 、供水、供电等方面存在不足。
农村医疗卫生
农村地区的医疗卫生条件较差,医疗设施和医护 人员不足,难以满足农民的基本需求。
ABCD
农村教育资源
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较为匮乏,师资力量薄弱, 教育设施不完善。
统筹城乡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创新问题探析
统筹城乡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创新问题探析论文报告:关于统筹城乡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创新问题探析一、题目:现状及问题分析中国是一个大国,城乡差距明显。
以往城市化建设一直是重点,但是缺乏完善的统筹规划,导致诸多问题,如城市人口过度聚集,农村人口流失,城市贫困问题等,因此,城乡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创新问题亟待解决。
二、题目:城乡公共产品供给制度现状城乡公共产品供给制度是指政府为城市和农村提供的各种公共服务与产品的机制。
在现实生活中,城市和农村的公共产品供给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主要表现在物质条件、技术水平、服务质量等方面。
三、题目:城乡公共产品供给制度的重要性及创新点城乡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对于城乡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必须进行创新,做到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城乡共同发展。
四、题目:创新路径创新路径主要指在城乡公共产品供给方面的改革,例如公共资源的配置、政策支持、建立健全的保障体系、实现城市规划的统筹管理等。
五、题目:经验与借鉴从国外先进城乡一体化的经验中可以得到许多启示,如完善社会福利机制,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促进城乡融合等。
以上是关于统筹城乡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创新问题的分析报告,下面我们列举五个案例并进行相关分析。
案例一:巩义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巩义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是典型的城乡公共产品统筹建设。
该中心占地面积达23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1600平方米,主要为居民提供基本医疗服务。
该中心的建设为该市的基层医疗服务提供了重要保障,标志着城乡医疗服务水平的普遍提升。
案例二:天然气管道建设天然气管道建设是城乡公共产品供给一体化的方向之一。
我国目前正在积极推行城乡天然气管道建设,建立直接向农村供气体系,这将有效促进城乡公共服务的统一和城市及其周边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案例三:农村电商发展农村电商是城乡公共产品供给制度的另一种创新模式。
由于我国农村消费市场蕴涵着巨大的商机,发展农村电商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建立电商平台,消除地域障碍,打造全新的电子商务模式,将推进城乡发展取得导向为农业和农村,并实现城乡公共产品供给的统一。
公共服务统筹供给制度建设分析
模式,发挥各自优势,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以需求为导向
02
关注公众需求,以需求为导向,优化公共服务供给结构和质量
,提高服务效率。
信息化和智能化
03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智能化手段,提高公共服务供给的精准度
和便捷性。
公共服务统筹供给制度创新的路径与方法
完善政策法规
强化监管机制
制定相关政策法规,明确各方职责和权利义 务,为公共服务统筹供给制度创新提供法制 保障。
协同合作
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各方在公 共服务供给过程中相互配合、协同 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公众参与
公共服务供给充分尊重公众的参与 权和表达权,通过公众参与提高公 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公共服务统筹供给制度的重要性
满足公众需求
公共服务统筹供给制度能够满足公众对基本公共服务的多元化需 求,提高公众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强化监管评估
建立健全公共服务供给的监管评估机制,对服务提供方进行全面 、客观、公正的评估,确保服务质量和效果。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成果
建立了完善的公共服务统筹供给制度,包括需求调查、计划制定、服务提供、效果评估等环节;实现 了公共服务的多元化供给,满足了不同群体的需求;建立了公共服务提供主体的协同合作机制,提高 了服务质量和效率。
实践意义
公共服务统筹供给制度的建立,有利于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标 准化和普及化;有利于推动政府职能转变,提高政府的社会治理能力;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与和谐, 提高社会整体福利水平。
• 定义:公共服务统筹供给制度是指政府为了满足公众对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的多元化需 求,通过统筹规划、资源整合、优化配置等手段,实现公共服务均衡、高效、优质供给的一种制度安排。
统筹城乡视角下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以成都市为例的开题报告
统筹城乡视角下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以成都市为例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城市和农村日益融合,城乡差距逐渐缩小。
然而,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城市和农村之间的不平衡问题仍然存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BPS)均等化难度较大,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数存在差距。
因此,必须研究如何在城乡统筹视角下进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成都市是一座具有代表性的城市。
以成都市为例,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研究可以为其他城市提供指导和借鉴。
本研究旨在研究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关键因素、机制和政策取向,为促进城乡一体化和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理论基础和政策建议。
二、研究问题与内容1. 研究问题(1)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的定义和特征是什么?(2)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现状是什么?(3)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关键因素是什么?(4)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优化机制是什么?(5)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政策取向是什么?2. 研究内容(1)对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的定义和特征进行研究,为后续研究提供基础理论。
(2)调查和分析成都市城乡居民基本公共服务的现状,探究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现状和难点。
(3)通过构建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模型,分析和探究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关键因素。
(4)总结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优化机制及其运行机理。
(5)基于理论研究和实证数据,探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政策取向,为政策制定者提供决策参考。
三、研究方法和步骤本研究采用实地调查、文献综述和模型分析等方法,具体步骤如下:1. 实地调查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了解成都市居民对基本公共服务的需求和满意程度,分析城乡公共服务的供需状况。
2. 文献综述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分析和梳理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的现状和相关理论,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指导。
3. 模型分析基于调查数据和文献综述,构建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模型,分析和探究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关键因素和优化机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乡统筹视域下社区公共服务供给机制研究本文以四川成都市新都区新繁镇的新型社区为研究对象,探究如何在城乡统筹进程中实现新型社区基本公共服务的有效供给。
关键词:城乡统筹公共服务供给机制研究成都新繁镇新型社区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现状分析新都区作为成都市城乡统筹的示范区,在提供基本公共服务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也取得了一定的实效。
(一)样本概况本次问卷调查选取新都区新繁镇新型社区作为调查对象。
对于样本的抽取采用多段抽样的方法,首先抽取了北街社区、西街社区、南街社区、黄泥社区的社会公众,然后采取定额抽样的方式抽取样本。
调查对象的基本构成情况详见表1。
在被调查的142人中,在性别方面,男女比例相当,均在50%左右。
在年龄方面,41-50岁占了近一半的比例;其次是51-60、31-40岁均占20%左右;30岁及以下、60岁及以上所占比例相对较小。
在文化程度方面,初中及以下的比例最高,达70.4%;其次是高中、中专,大专及以上,分别占17.6%和11.3%;在职业方面,在企业工作及打零工的比例最高,分别占28.8%和36.6%。
可以看出,本次调查中,不同自然、社会特征者的样本比例适当。
(二)新繁镇新型社区基本公共服务的居民需求分析为了保证公共服务的及时、有效供给,政府必须明确不同社区公共服务需求当量(顾骏,2008)。
因此,通过问卷调查,对新繁镇新型社区基本公共服务的居民需求做如下分析:第一,就业培训的需求。
家庭经济状况较差是新型社区居民调研样本中普遍反映的问题(见图1),收入低成为当地居民面临的最大困难。
由于拆迁安置和集中居住,多数居民基本上实现了农转非的身份跨越,但是其经济收入增长方式并未相应转变,导致当地居民收入较低,养家糊口困难。
为解决低收入问题,当地居民渴望改变现状,希望通过一定的培训提高自身能力、转变个人生产方式。
因此,需要新型社区经常组织各种类型的岗位(技术)培训,以满足社区居民的就业需要,提高新型社区居民收入。
第二,良好生活环境的需求。
居民对于生活环境的需求,一方面表现为完善基本生活设施的需求,当地居民认为当前社区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是绿化、卫生和污染等环境问题、交通问题以及体育休闲设施不足等问题(见图2)。
另一方面则表现为社会综合治安环境的需求,34%的调研对象认为社区治安环境较差,严重影响人们正常的生产、生活。
第三,强化基本社会保障服务的需求。
调查显示,新繁镇新型社区居民面临巨大的社会保障压力,其一是当地潜在的老龄化的发展趋向,随机样本中,41-50岁占了近一半的比例,51-60岁占20%;其二是当地居民受教育水平较低,调研显示,在文化程度方面,初中及以下的比例达70.5%,技能匮乏,难以适应农转非后的职业转型需要,而已就业者的工作则主要集中在较为低端的行业(见图4),收入过低,家庭生活困难。
在此情况下,新型社区农民对较高社会保障产生渴求,但现行社会保障却难以满足他们的这种愿望。
由于受到当前生活环境的影响,当地居民认为需要强化的公共服务(见图3)按照顺序分别为老年人服务、劳动就业服务、残疾人服务和医疗保健服务。
(三)新繁镇新型社区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内容调查显示,新繁镇新型社区为居民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主要有低保、环境卫生整治、下岗再就业培训和调解邻里纠纷等。
通过表2可见,社区主要提供的是民生类的基本公共服务。
(四)新繁镇新型社区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评价第一,对社区管理的满意度。
在被调查的142人中,对社区管理的质量不满意的社区居民占22.5%,认为社区管理质量一般的占47.2%,问题主要集中在对于社区在绿化、卫生和污染、社会综合治安环境等方面的管理不是很完善,进而影响到了其正常的生产、生活,因而,社区居民对于需要进一步加强社区管理的愿望表现的比较强烈,详见表3。
第二,社区培训的效果评价。
调研显示,有74%的社区居民没有参加过社区组织的培训,而参加过培训的人亦对培训效果提出质疑(见图5、图6)。
第三,社区公益活动或志愿服务的效果。
在被调查的142人中,尽管有近41%的人认为社区开展各种公益活动或志愿服务的效果好,能提供一定的帮助。
但又有30%认为作用不大,没有得到什么帮助。
社区的志愿服务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志愿者组织在社区公共服务过程中面临着身份不明的尴尬境地,志愿精神并未广泛渗入社区居民内心,志愿服务仍然发展缓慢,详见表4。
第四,信息公开与居民满意度。
在“信息化服务”方面,新繁镇镇政府是比较重视的。
按规定制订完善了《新繁镇政府信息公开查询点岗位职责》、《新繁镇政府信息公开查询点服务流程》,并在42个村(社区)成立了政府信息公开查询点,对各种重要信息进行公布。
但公众持比较满意的却只有29%(见表5)。
其原因可能是公众受文化水平限制不会使用电子平台,或根本不具备浏览政府信息的条件(家中或周围无电脑)。
成都新繁镇新型社区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存在问题分析(一)供给主体单一通过调查发现,目前新繁镇的基本公共服务,政府作为唯一的供给主体,公共服务供给活动明显缺乏效率与有效性。
传统公共服务供给模式的核心部门是政府,公共服务从筹资到生产到提供都由政府垄断,市场和社会组织均被排除在体制之外。
这种政府干预基于一种传统理念:公共物品因其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而可能导致“搭便车”行为。
市场机制趋于无效,需要由政府提供。
然而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情况却暴露了传统以政府为主导的公共服务供给模式的一系列弊端,“政府失灵”的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主体单一,直接导致了新型社区对于基本公共服务信息的获取缺乏滞后性,政府也在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过程中,因为缺乏相应的回应机制和问责制度,而使得新型社区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出现低效的状态。
(二)财政支持不足虽然政府所掌握的财力已大大超越了当代中国经济的发展水平,但是政府的财力大都是投入经济活动领域而非公共服务领域,政府本应提供的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长期处于匮乏状态。
由于公共财政制度和运行机制不完善,往往不能满足政府基本公共服务的支出。
调研中得知,虽然近些年来,政府在逐步加大对社区基本公共服务的投入力度,但在基层政府特别是乡镇一级政府缺乏相应的财政收入来源,在财力有限的情况下,没有足够能力提供基本公共服务。
这样,必然导致在新型社区无法提供与城市社区一致的基本公共服务,从而影响新型社区的发展。
我国的城乡二元社会经济结构也导致了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偏向城市社区,而农村社区和新型社区的公共服务供给严重不足。
(三)缺乏考核机制当前我国的政府绩效评估从评估内容到评估程序,都没有形成一套规范的体系。
而且我国实行的是自上而下的在政府内部的以政府部门为主导的绩效评估,缺乏社会组织和社会公众的参与。
评估主体以政府部门为主的主体单一状况,忽略社会其他组织和公众的监督,不利于维护政府形象,不利于政府指导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通过调研发现,就新繁镇新型社区目前的基本公共服务而言,由于是政府单一供给,对于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实效性,往往是政府考核政府,这种考核流于形式,而作为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对象——社区居民往往对于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好坏没有过多的发言权。
(四)缺乏专业人员社区管理主要由支委和村委(居委)承担,党支部发挥领导核心力量,村(居)委会在党支部的领导下开展工作,村(居)民自治也只有在党的领导下才能顺利进行。
但目前,新繁镇新型社区的人员配备不足且素质不高。
虽然设立了社区管理中心,但并没有专业人员从事社区管理工作,无法为新型社区居民提供完善的公共服务。
从而形成了社区居民与社区组织、基层政府的对立、不信任,甚至冲突。
总之,政府作为服务者的角色扮演不到位,极大地阻碍了新型社区社会管理职能的发挥。
城乡统筹背景下新型社区基本公共服务有效供给路径(一)界定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主体由政府单一提供公共服务的供给机制存在效率低下和质量差等问题。
我国的公共服务体系需要重新构建各种非营利组织、事业单位和政府的关系,将各种组织统一纳入到公共服务的提供体系中,从而构建一个全新的合作多元的公共服务框架(汪锦军,2010)。
因此,在公共服务供给中,政府可以是提供者即政府可以为公共服务买单,但政府不一定是直接的生产者,政府可以通过合同承包、特许经营、补助、凭单等方式委托企业生产公共服务产品,由政府付费,从而实现公共服务产品的供给。
市场可以弥补政府缺陷并解决一些问题,但市场也不足于解决所有问题,必须在单纯依靠政府或市场之外探索更新的供给方式。
这种方式就是依靠第三部门来供给公共服务(王绍光,1999)。
因此,应重新界定新型社区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主体,形成多元化的供给机制(见图7)。
通过实行政府购买、特许经营、合同外包等方式,逐步建立由政府主导、市场引导、社会充分参与的新型社区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机制(徐琴,2011)。
在新型社区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过程中,政府、市场和社会组织、公众各方因素互补、扬长避短、各取所需、协同管理,使得合作项目整体的风险降低,各方用于防范风险的成本减少,最终使新型社区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变得更加经济。
政府作为供给主体的前提下,在公共服务供给领域中引入适当的市场竞争机制。
企业可以在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公开、平等地参与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
不仅仅是新型社区辖区内的公共企业,所有的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都可以参与到新型社区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当中来。
同时,还要重视并充分授权各种非政府组织在新型社区提供基本公共服务,使其自觉承担公共服务责任。
(二)进行基本公共服务的财政体制改革只有将政府间财权事权、转移支付制度的规范以及城乡统筹的政策支持,纳入到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体系中,重构政府间关系,提升基层政府的公共财政能力,才可能从根本上使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在实质上得以整体推进(陈振明,2011)。
针对新型社区基本公共服务的有效供给,需要做好以下工作:建立事权与财权相匹配的公共财政制度;加大政府对社区基本公共服务投入;建立公共服务多元供给机制,促进城乡公共服务更加均衡。
建立以公共服务为导向的公共财政支出体系,一方面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可以考虑适当减少政府财政的经济建设支出比例,大幅增加基本公共服务支出比例,尽快完成从投资型财政体制向公共服务型财政体制转型;另一方面要建立财政对新型社区基本公共服务投入的增长机制,不断扩大公共财政覆盖新型社区基本公共服务领域的范围。
(三)建立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绩效考核体系为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在新型社区的供给,应建立政府基本公共服务绩效评估机制和效果跟踪反馈制度。
在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绩效评估机制中应当注重国家权力机关、政党、社会组织、企业和公众等多方的参与,借助政府以外力量来推动基本公共服务绩效的有效评价。
围绕基本公共服务领域的发展状况,将诸如入学率、社会保障覆盖率、城镇登记失业率、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等重要指标纳入政府绩效考核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