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壁垒构建_人才产业云_体系创新机制引领_人才大数据_时代_罗丽娟

合集下载

2024年河北省继续教育公需科目答题活动题及答案

2024年河北省继续教育公需科目答题活动题及答案

2024年河北省继续教育公需科目答题活动题及答案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号:________一、单选题(20题)1.单位或个人接受其他单位或个人委托所完毕的发明发明,若没关于专利权归属的协议,则申请专利权的权利属于()。

A.委托人B.受托人C.委托人和受托人D.双方均不能申请专利2.以下不属于专利法律关系的主体是?()A.发明人B.后申请人C.职务发明人D.专利权人3.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促进人才区域合理布局和()发展,着力形成人才国际竞争的比较优势。

A.均衡B.协调C.高速D.平稳4.根据《关于破除科技评价中“唯论文“不良导向的若干措施(试行)》,对中央级科研事业单位绩效评价突出()。

A.创新质量B.综合绩效C.支撑服务能力D.使命完成情况5.美术作品不涉及?()A.电影B.雕塑C.绘画D.书法6.《中国制造2025》中指出,()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

A.工业B.制造业C.农业D.服务业7.瞄准东盟市场需求,强化与大湾区产业链上下游深度对接和分工协作,加快构建()跨区域跨境产业链供应链。

A.“两国双园”B.“北部湾经济区”C.“粤港澳大湾区—北部湾经济区—东盟”D.粤港澳大湾区8.(),通俗地说就是数据的中心A.大数据B.数据中心C.物联网D.工业互联网9.出版者权的保护期为多少年?()A.5.0B.10.0C.15.0D.20.010.()“大数据“第一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标志着我国对大数据产业顶层设计的开始A.2014年B.2015年C.2016年D.2017年11.《关于充分发挥市场作用促进人才顺畅有序流动的意见》提出,把()和社会组织人才开发纳入各级政府人才发展规划,一视同仁、平等对待。

A.公有制经济组织B.非公有制经济组织C.中外合资经济组织D.外资经济组织12.《关于深化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的意见》提出,针对自然科学、哲学社会科学、军事科学等不同学科门类特点,建立()指标体系和评价程序规范。

关于提升电力企业高端人才选拔实效的探索

关于提升电力企业高端人才选拔实效的探索
从国家大型企业发展层面来看,其承载着“大国重器” 和“顶梁柱”的作用,关系到我国重点产业的发展。而国家 大型企业在对标世界一流企业的建设道路上,要着力建设高 素质人才队伍,全力打造高端人才团队,使高端人才成为引 领企业发展的重要支撑,面对“卡脖子”技术难题时能充分 发挥“排头兵”作用,攻坚克难,为企业创新创造、战略升 级等方面凝聚力量。
高端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
从国家层面来看,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人才是第 一资源”“人才强国战略”“人才引领驱动”等关于人 才的重要论述,将人才工作提到新的战略高度。全面建 设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 复兴需要大量拔尖创新人才的有力支撑。2021 年,中 央人才工作会议召开,系统总结了新时代人才工作的新 理念新战略新举措,进一步深化了对我国人才事业发展 的规律性认识,并提出人才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 重要指标,人才是自主创新的关键,顶尖人才具有不可 替代性,推进高端人才队伍建设是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 要抓手。
提升高端人才选拔质效的措施与建议
发挥专业选用主体作用。结合电力企业的专业构成, 应将人才建设的主导权交给专业的业务部门,并从专业发 展、业务实际出发,打造经受过企业实践的历练、熟悉专 业业务领域、具有战略思维和国际视野、能带头破解难题 的高端人才队伍,为实现企业战略目标发挥带动作用。企 业需认真分析其在高端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劣势,做好内部 和与其他同行业企业的优势专业的对比分析,锚定特定重 点领域,精准确定高端人才逐步选拔的方向。对于确定的 重点领域和专业,要多科会诊,以重大科技项目攻关、重 大工程建设、重大设备隐患治理等业绩成果为导向,挖掘 出最有潜力和竞争优势的拔尖人才。
专业选人育人目标不够聚焦。随着人才强企战略在电 力企业内部的部署和推进,同一企业内部专业间也开启人才 资源的竞争,各专业本应协同合作的关系逐渐转变成非良性 竞争。对企业内各专业、同业而不同分支方向的人才发展 缺乏综合考量和年度规划,选拔目标与选拔标准难以明确,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高端人才选育质量。

搭建“五个平台”

搭建“五个平台”

搭建“五个平台”打造“一带一路”技能人才汇聚新高地文 / 云南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职业能力建设处处长 洪胜云南的发展依靠人才,发展的云南呼唤人才!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实践平台,也为云南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新机遇。

近年来,云南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深入实施“人才强省”战略,锚定把云南建设成为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人才新高地和区域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着力点,以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大力发展技工教育,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广泛开展职业技能竞赛,持续健全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机制,技能人才队伍总量不断扩大、素质稳步提升、活力充分释放。

2023年9月,云南省深化产教融合政校企合作推介会在天津举行一、搭建“培训平台”,提高技能人才“成长率”技能人才之高,不仅要看规模结构,更要看技能水平和业绩贡献。

职业技能培训,是提升技能人才专业素质、技艺水平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云南先后实施“技能提升行动”“技能云南行动”,构建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结合产业发展动态发布培训补贴目录和重点产业急需紧缺高技能人才目录,提高培训补贴标准,加大企业职工、高校毕业生和农村转移劳动力等群体培训力度,培养各领域技能人才。

2019年以来,全省累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494.8万人次,技能人才队伍规模持续壮大。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将聚焦云南高原特色农业8大优势产业,采取“一县一业+若干特色项目”和“项目式”培训评价方式,着力构建“培训+评价+就业+增收”全链条工作体系。

二、搭建“互动舞台”,提高技能人才“贡献率”技能人才是我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支撑中国制造和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

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充分激发技能人才创造活力,是构筑技能人才制度优势的战略之举。

十载砥砺奋进_赋能科创企业成长

十载砥砺奋进_赋能科创企业成长

十载砥砺奋进 赋能科创企业成长文/陈邦平 李丽娜2012年,在呼唤创新、支持创业的时代背景和社会氛围下,科技部牵头会同财政部、教育部、全国工商联等国家部委共同组织举办首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

2013年,广东正式启动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广东赛区)赛事活动,广泛组织和动员广东省内企业、团队积极参赛,广东大赛正式登上历史舞台。

十年来,广东大赛参赛企业数量呈“井喷式”增长,2022年参赛企业数量为2013年参赛企业数量的7倍,呈现出强大的社会号召力、吸引力,打响了“东西南北中,创新创业来广东”的品牌。

经历十年的探索与实践,广东大赛平台有效地将政府部门、专业机构、产业园区、金融机构、高校院所、新闻媒体等多方优势力量集聚整合,形成了强劲的“双创”组织合力,为参赛企业提供全方位、一体化、高质量的创新创业服务。

十年来,广东企业在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以下简称“国赛”)的舞台上战果丰硕,累计获得国赛各类奖项超600项,成绩常年稳居全国第一梯队。

伴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家战略的纵深推进,广东区域创新能力连续六年领跑全国,企业创新实力显著提升,在国赛舞台上大放异彩、成绩喜人。

十年来,广东大赛始终坚持强化政策支持、完善服务体系、创新赛事组织机制、优化人才培养模式,精准匹配科技企业创新创业服务需求,充分发挥高端资源枢纽平台作用和平台影响力,在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推动科技金融结合、提高创新资源配置效率、引育高端科技人才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创新是民族的灵魂,创业是发展的根基。

党的十八大以来,创新创业成为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旋律和主引擎。

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广东赛区)(以下简称“广东大赛”或“大赛”)自2013年启动以来,已走过十年蓬勃发展之路。

十年来,广东大赛始终坚持“市场主导、以赛代评,政府搭台、多方参与”的办赛理念,构建最新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要素集聚平台,让优秀科技项目展示最新成果、让资本市场和银行机构发掘优质项目,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壮大赋能,为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助力。

2023广西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公需科目及答案96分(11月13日)

2023广西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公需科目及答案96分(11月13日)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的重要论述(共80题,共100分一.单项选择题(共40题,共40分)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指出,要为各类人才搭建干事创业的平台,构建充分体现知识、技术等()要素价值的收益分配机制,让事业激励人才,让人才成就事业。

[1分]〇A资本◎B创新〇C文化〇D经济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强调,把培育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政策重心放在()上,支持青年人才挑大梁、当主角。

[1分]◎A青年科技人才〇B高层次人才〇C科研人才〇D急需紧缺人才根据《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 “打破户籍、地域、身份、学历、人事关系等制约”属于()方面的措施内容。

[1分]◎A健全人才顺畅流动机制〇B创新人才评价机制OC强化人才创新创业激励机制OD改进人才培养支持机制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指出,各级党委(党组)要完善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格局。

[1分] OA机关单位◎B社会力量OC国有企业〇D志愿队伍《关于优化科研管理提升科研绩效若干措施的通知》明确,科研项目实施期间,科研人员可以在研究方向不变、不降低申报指标的前提下自主调整研究方案和(),报项目管理专业机构备案。

[1分]〇A研究目标〇B经费预算◎C技术路线OD团队组成()认为人才聚集有五大推动力:即创造性工作的丰富性;企业家能力生产的可能性;容易识别知识的消费者;容易识别知识的供应者;未来提升空间。

[1分]〇A佩鲁的增长极理论◎B泰勒的人才聚集动因理论OC戈特利布的舒适度人才聚集理论OD 凯恩斯的就业与经济增长理论2021年9月27日至28日中央人才工作会议在()召开。

[1分]◎A北京〇B上海〇C武汉〇D广州《关于充分发挥市场作用促进人才顺畅有序流动的意见》提出,把()和社会组织人才开发纳入各级政府人才发展规划,一视同仁、平等对待。

[1分]OA公有制经济组织◎B非公有制经济组织OC中外合资经济组织OD外资经济组织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根据需要和实际向用人主体充分授权,发挥用人主体在人才()中的积极作用。

试论通信企业“移动互联网+ 党建”工作

试论通信企业“移动互联网+ 党建”工作

企业党建MODERNENTERPRISECULTURE习近平指出,全球数据爆发增长,对经济的发展、社会的治理、国家的管理、人民的生活产生重大影响,尤其是国内的大数据战略的不断实施,大数据技术下的“互联网+党建”,逐步成为了通信企业提升党建工作水平的根本措施。

一、准确把握重大意义用好互联网、大数据现代技术,加快推动新时期“互联网+党建”工作模式,充分体现了现代通信企业的党建工作水平,能够提升各级党组织工作能力。

1.开展党的建设工作,可以通过互联网、大数据技术获取价值信息。

能够从各类复杂多样的信息中,改变长期依靠经验的方式,使精准分析成为工作开展的主要方式。

舍恩伯格表示,大数据的技术并不是通过随机取样的方式,他是通过对全体数据进行处理,尤其是对混杂性强的大容量数据进行处理。

在党的建设工作中,只有收集处理到足够的信息,才能够最准确的感知基层最根本的需求,能够真正做到和人民群众接触,搭建起纽带桥梁,不断提升通信企业党建工作水平。

通过大数据、互联网技术进行实时采样,抓取针对性强的数据,对一段时间的群干关系进行关注追踪,推动形势任务工作和思想理论建设科学性、实效性发展。

通过大数据、互联网的预测功能,将大量的数据系统分析、客观分析,确保通信企业党组织开展工作、服务群众的能力有质的变化。

2.开展党的建设工作,可以通过互联网、大数据技术加强党员管理。

当前各级党组织的重要工作内容,是如何加强流动党员的管理。

特别是当前复杂形势下,对于基层、流动党员进行有效管理,能够更为精细的进行管理。

面对这种管理诉求,大数据、互联网技术使党务管理满足个性化需求。

可以推动通信企业党组织建设科学化发展,将党组织的通知决策传达到党员,搜集获取各项活动信息,能够更好的管理流动党员,可以大幅度的提高党组织的战斗力。

3.开展党的建设工作,可以通过互联网、大数据技术完善各级管理。

大数据、互联网技术有助于实现党的建设工作科学化发展,提升通信企业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不断加强各级党组织的建设,评估建设状况,查摆问题不足。

2022年中国移动网上大学数字赋能数智化转型题库

2022年中国移动网上大学数字赋能数智化转型题库

2022年中国移动网上大学数字赋能数智化转型题库()和5G、智慧中台协同构成“连接+算力+能力”的新基建A.算力网络B.云网融合C.算网融合D.算网一体参考答案: A()是2022年5GtoB发展的第一主题, 要立足战略高度, 抓住时间窗口A.强能力B.占高地C.上规模D.争领先参考答案: C“力量大厦”的着力点是“转型升级: 基于规模的(), 改革创新: 高效协同的组织运营体系”A.价值经营体系B.组织运营体系C.“管战建”协同体系D.运营管理体系参考答案: A“力量大厦”的总体目标是“创世界一流企业, 做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A.建设者B.主力军C.参与者D.领军者参考答案: B“三力”中合力包含分工明确、力出一孔的“管-战-建”()A.组织合力B.文化合力C.生态合力D.发展合力参考答案: A“三力”中合力包含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A.组织合力B.文化合力C.生态合力D.发展合力参考答案: C“三力”中合力包含战略统一、凝聚共识的()A.组织合力B.文化合力C.生态合力D.发展合力参考答案: B“三力”中能力包含以创新为第一动力, 增强()A.发展能力B.创新能力C.队伍能力D.技术能力参考答案: B“三力”中能力包含以发展为第一要务, 增强()A.发展能力B.创新能力C.队伍能力D.技术能力参考答案: A“三力”中能力包含以人才为第一资源, 增强()A.发展能力B.创新能力C.队伍能力D.技术能力参考答案: C“十四五”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指出, 到2025年每万人拥有5G基站数()个A.10B.18C.26D.32参考答案: C00M入城后带宽有限、2.6G()未来会存在容量风险。

A.低流量区域B.高流量区域C.弱覆盖区域D.室外区域参考答案: B022年CHN产品要增收()亿?A.150B.180C.200D.250参考答案: ACHBN产品体系全视图主要包括()类型产品A.5B.6C.7D.8参考答案: BCHBN协同要以具体项目促融合, 2022年将以()个项目为抓手, 推动CHN与B的深度融合发展?A.2B.3C.4D.5参考答案: DG网络计划在()年之前完成升级。

2022年继续教育答案及试题

2022年继续教育答案及试题

《《数字经济技能培训专题》》课后测验考试人员:试卷总分:100分及格分数:分考试总时长:分钟1《“十四五”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发展规划》指出,面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需求,培育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

A 服务业B 制造业C 农业D 新兴产业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批注内容2大数据中心的发展趋势有()。

A 加快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和产业化B 提高数据中心的效率,降低数据中心的PUEC 统筹布局,加强数据中心的绿色集约建设D 支持龙头企业的全球化布局,提高国际化的竞争力E 完善政策标准体系,引导产业良性发展正确答案:ABCDE 我的答案:ACDE批注内容3当前,我国大数据在互联网、金融、电信等领域的应用占比超过()。

A 50%B 60%C 70%D 80%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批注内容4《“十四五”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发展规划》指出,实施“超高清视频+4G+AI+VR”融合创新应用工程。

正确答案:错误我的答案:错误批注内容5《“十四五”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发展规划》提出的保障措施具体包括()。

A 健全组织实施机制B 加大财税资金支持C 加快人才队伍培养D 优化融合发展环境E 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正确答案:ABCDE 我的答案:ABCDE批注内容6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夯实“四大基础”的具体内容。

A 建设新型信息基础设施B 提升关键核心技术支撑能力C 推动工业大数据创新发展D 构建面向装备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孪生系统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批注内容7我国大数据中心发展面临哪些问题与挑战?A 规模优势不明显,供需结构性失衡B 人才储备不足,财政支持力度不够C 数据中心能耗大,PUE提升空间较大D 关键技术受制于人,缺乏全球竞争力E 缺乏大数据中心建设标准,运维管理能力相对滞后正确答案:ACDE 我的答案:ABDE批注内容8数字化转型热潮方兴未艾,越来越多的企业和政府将()作为未来发展的核心战略,驱动与数字化相关的IT采购需求加速释放。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三个维度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三个维度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三个维度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三个维度分别是:
1. 广纳天下英才:这意味着要打破地域、领域和行业的限制,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人才。

这需要建立一个开放、包容、多元的人才引进机制,以吸引更多的人才。

2. 发挥人才优势: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才能和技能,关键是如何将他们的优势发挥出来。

这需要提供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让每个人都能发挥自己的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

3. 建立人才队伍:人才引进不是一时的行为,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需要建立一个稳定、高效、充满活力的人才队伍,以应对各种挑战和机遇。

这需要制定长期的人才发展规划,并不断优化和调整人才结构。

总的来说,“聚天下英才而用之”需要从多个维度入手,建立一个完整的人才管理体系,以吸引、培养和留住优秀人才。

一核多元融合共育人才培养新模式研究

一核多元融合共育人才培养新模式研究

一核多元融合共育人才培养新模式研究作者:杨会伟程鸿芳郎璐红周先飞来源:《现代商贸工业》2024年第15期摘要:紧紧围绕地区产业,立足岗位需求,真正将理论和企业实践融会贯通起来,为地方产业培养专业的技能人才,以综合素养为核心,凝聚融合各类组织、多元力量,聚焦为师大格局,聚焦智能化手段,科技赋能教育,聚焦多要素融合,深入推进资源共享以及聚焦“就业率”,构建一核多元、融合共育的信息技术类人才培养新模式,打造融合企业、学校、人才培养和地方产业发展为一体的协同发展“产业生态链”。

既能提高學生创造力和实践技能,又利于地方产业良性发展,实现学生与企业无缝对接。

关键词:融合;多元化;FPGA;生态链中图分类号:F24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ki.16723198.2024.15.0470引言信息技术融合于职业教育实施的全过程中,并赋予职业和职业教育新的内涵和要求。

运用信息化条件下混合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相关专业课程中进行有效性教学探索。

以“双高”建设为背景,紧紧围绕地方产业,研究产教深度融合的智能产品开发与应用专业课程体系多元化教学开发实践模式,打通教育链与产业链衔接“最后一公里”,具有很重要的研究价值:(1)通过产教融合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造力;(2)学校教师利用假期时间走进企业实践,将实践经验和实践参与项目融入课堂实践教学,围绕企业需求,对标培养技能人才;(3)通过校企合作互通,有助于技术人员双向培养;(4)有效利用学校资源和企业资源,充分发挥学校教师和学生的潜能,为地方产业培养专业的技能人才,有利于地方产业的良性发展,实现学生与企业生产的无缝对接。

1研究现状和方案设计1.1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1.1.1现有教学设备不足一方面专业课程通常需要依托项目化案例、项目创新实践才能掌握相关技术应用要领。

目前的教学资源虽然比以前有了很大提升,具有多媒体教室和相应的实训室,但是还缺少教、学、做一体化教室,教与学脱离,学生无法趁热打铁通过实践验证自己的所学知识,另外,实验室的实验设备和配套实验案例更新慢,滞后于新产品的新技术,使所学知识无法与时俱进。

牢牢抓住算力赋能产业三个关键

牢牢抓住算力赋能产业三个关键

牢牢抓住算力赋能产业三个关键数字蓝海风云激荡,能否锚定发展目标、保持战略定力,认清数字化形势、发挥数字化优势,牢牢抓住算力、赋能、产业三个关键,形成促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的“双轮驱动”,成为贵州从首个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加速迈向数字经济发展创新区的现实考验。

5月26日至28日,2023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将在贵阳举办。

作为展示中国大数据发展成就、汇聚全球大数据资源的国际性盛会、世界级平台,从2023年初夏首届启幕,到如今再次如约而至,数博会见证了举办地贵州从无到有再到强的大数据发展实践,也必将为新征程上贵州推动数字经济更好服务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汇聚广泛智慧和无限力量。

信息时代,数字不再是0和1的简单排列,而是一股可以改变生产生活、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力量。

在高质量发展的新赛道上,谁把握住数字经济发展先机,谁就能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

大数据产业的蓬勃发展,为贵州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然而,数字蓝海风云激荡,能否锚定发展目标、保持战略定力,认清数字化形势、发挥数字化优势,牢牢抓住算力、赋能、产业三个关键,形成促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的“双轮驱动”,成为贵州从首个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加速迈向数字经济发展创新区面临的现实考验。

算力是支撑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重要“底座”。

面对数字化时代新挑战,构建算力网络业务、技术、生态三位一体的创新体系,成为各地抢新机的新聚焦点。

近年来,贵州加快推进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贵州)枢纽节点建设,算力基础设施“软硬件”越来越完善。

目前,全省建成“中国南方数据中心示范基地”、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成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8个国家级枢纽节点之一,全投运及在建重点数据中心达到37个,是全球集聚大型和超大型数据中心最多的地区之一、继续加快推进“东数西算”工程,优化数据中心建设,加强算力通道建设,强化算力资源调度,优化通算、智算、超算算力结构,不断提高综合算力水平,我们就能化先天优势为后发动能,让数字经济“沃土”越来越厚实、市场应用“蓝海”越来越广阔。

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研究

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研究

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研究作者:郑祖玄来源:《产业经济评论》2024年第01期摘要:2023 中国产业经济研究学术年会以“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为主题,在河南大学郑州校区召开。

专家学者们围绕产业经济、创新创业、公司金融、绿色发展、数字经济、区域经济等重大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和热烈交流。

关键词:产业经济;创新创业;公司金融;绿色发展;数字经济;区域经济由电子工业出版社华信研究院主办,河南大学、河南大学国际商学院、中原发展研究院承办,《产业经济评论》编辑部协办的“2023 第十届中国产业经济研究学术年会”于2023 年12 月9 日在河南大学郑州校区顺利召开。

河南大学副校长傅声雷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郑世林研究员、河南大学国际商学院党委书记王创峰出席了开幕式并为大会致辞。

河南大学国际商学院院长李春涛教授主持了开幕式;河南大学中原发展研究院院长高保中教授和《产业经济评论》编辑部副主任姚尧主持了主旨发言;《产业经济评论》编辑部责任编辑冯艳玲主持了闭幕式。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张军,武汉大学中国中部发展研究院院长宋敏、中国人民大学首都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张杰、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杨光普、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倪红福、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经济贸易学院教授魏作磊等6 位专家学者围绕“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的主题做了大会主旨报告。

本次年会共收到来自全国各地专家学者投寄的学术论文263 篇,电子工业出版社和《产业经济评论》论文评审委员会的专家学者们遵循客观公正的评审原则,在263 篇年会投稿中评选出第十届中国产业经济研究学术年会优秀论文一等奖1 篇、二等奖3 篇和三等奖及优秀奖8 篇。

武汉大学李旭超、刘华珂、宋敏三位学者合著的《知识产权人才供给与企业创新》一文获得第十届中国产业经济研究学术年会优秀论文一等奖。

此外,本次年会还评选出了2023 年《产业经济评论》最佳论文奖1 篇和优秀论文奖11 篇。

人才政治引领方面的举措申论

人才政治引领方面的举措申论

人才政治引领方面的举措申论
人才政治引领方面的举措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发展和稳定具有
重要意义。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举措:
1. 建立完善的人才和规划:制定和实施一系列的人才和规划,
包括人才引进、培养、使用、激励和评价等方面,以激发人才活力和
创造力。

2. 加强基础教育和职业培训:投入更多的资源来改善基础教育
和职业培训体系,提高人才的素质和能力,为国家和地区的发展培养
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3. 鼓励科技创新和创业精神:加大对科技创新和创业的支持力度,培育和吸引更多的科技创新人才和创业人才,推动经济的转型和
升级。

4. 加大对留学人才的吸引和引进力度:通过提供更好的奖学金
和研究经费等措施,吸引海内外优秀人才回国发展,并提供更好的工
作和创业环境。

5.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和管理:建立健全的人才评价和管理体系,重视人才的价值评价和激励机制,打破部门之间的壁垒和人才流动的
障碍,鼓励人才的跨领域和跨界合作。

6. 建立人才服务体系:建立全方位、多层次、多渠道的人才服
务体系,为人才提供包括招聘、咨询、培训、创业孵化等在内的一站
式服务,提高人才的工作和生活满意度。

7. 加强对人才的宣传和培训:加大对人才的宣传推广力度,提
高人才的透明度和可预测性,同时加强相关部门和人才管理者的培训,提升他们的专业素养和服务能力。

总之,人才政治引领方面的举措应该兼顾领导引导和市场导向,
注重公平公正和激励激励,通过各种手段和措施,培育和吸引更多的
高素质人才,为国家和地区的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基础。

2024年海南省继续教育公需科目应知应会考试题及答案

2024年海南省继续教育公需科目应知应会考试题及答案

2024年海南省继续教育公需科目应知应会考试题及答案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号:________一、单选题(20题)1.要为各类人才搭建干事创业的平台,构建充分体现知识、技术等()要素价值的收益分配机答案:D要积极为人才松绑,完善人才管理制度,做到()为本、信任人才、尊重人才、善待人才、包容人才。

制,让事业激励人才,让人才成就事业。

A.资本B.创新C.文化D.经济2.出版别人享有专有出版权的图书并获得较大数额的违法所得,应如何处罚?()A.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B.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C.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D.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3.一些()也要着力建设吸引和集聚人才的平台,开展人才发展体制机制综合改革试点。

A.一线城市B.大型城市C.省会城市D.高层次人才集中的中心城市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软基础设施投资的是()。

A.环保B.教育C.国防基础设施D.服务业5.集中国家优质资源重点支持建设一批(),发起国际大科学计划,为人才提供国际一流的创新平台。

A.双一流大学B.985院校C.国际智库D.国家实验室和新型研发机构6.我们的目标是:到2030年,在()有一批开拓者。

A.新兴前沿交叉领域B.人文领域C.教育领域D.外交领域7.《关于优化科研管理提升科研绩效若干措施的通知》提出,由科技部会同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科院、工程院及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在2018年底前对项目、人才、学科、基地等科技评价活动中涉及()的做法进行清理,建立以创新质量和贡献为导向的绩效评价体系。

A.评价标准不科学B.评价流程不透明C.评价结果不公开D.简单量化8.()“大数据“第一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标志着我国对大数据产业顶层设计的开始A.2014年B.2015年C.2016年D.2017年9.《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意见》提出,以()为目的,建立科学化、规范化、社会化的职称制度,为客观科学公正评价专业技术人才提供制度保障。

以产业集聚人才靠人才引领产业充分发挥人才在动能转换中的作用

以产业集聚人才靠人才引领产业充分发挥人才在动能转换中的作用

以产业集聚人才靠人才引领产业充分发挥人才在动能转换中的作用产业集聚是指一定地域范围内,同一或相近产业企业在同一地区集中发展。

产业集聚可以促进经济效益的提升和减少资源的浪费,其中人才的引领作用极为重要。

下面将从人才引领产业、人才在动能转换中的作用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首先,人才引领产业的作用是产业集聚的重要因素。

人才作为推动产业发展的核心力量,对于产业集聚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在一个地区,人才聚集的产业往往相对集中,因为人才的集聚会形成良性的竞争和协同效应。

有经验丰富、专业技能高超的人才加入到同一产业中,能够形成技术积累、技术创新的良性循环,进而带动整个产业的发展和提升。

其次,人才在动能转换中的作用是产业集聚的重要推动力。

动能转换是指从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的转变过程,包括技术创新、产品升级、产业结构调整等。

在这个过程中,人才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人才具有创新能力,能够引领产业技术的革新和升级,推动动能的转换。

其次,人才具备行业经验和专业知识,能够洞察行业发展的趋势和方向,为产业的转型提供战略指导。

此外,人才通过自身的人脉资源和影响力,可以促进产业间的互动和合作,加速产业的发展和集聚。

总之,人才的引领作用对于产业集聚和动能转换都至关重要。

只有在人才的引领下,单一的产业才能形成集聚效应,实现产业链的完整,同时人才也能够在动能转换中发挥重要的推动作用,推动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的转型升级。

因此,需要重视培养和引进高素质的人才,为产业集聚和动能转换提供坚实的人力保障。

同时,也需要改革人才培养机制,加强与产业的深度融合,使人才培养更加符合实际需求,为产业集聚和动能转换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

继续为您写相关内容:人才引领产业的作用不仅仅体现在产业集聚上,还可以在创新能力、竞争优势和区域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关键作用。

首先,人才引领产业具有创新能力。

在一个产业集聚的地区,聚集了大量具有各种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

这些人才的创新能力可以为整个产业带来新的技术、新的产品和新的商业模式。

2023年公需课完善软件产业标准体系,聚焦重点领域,加快制定技术、产品、服务、管理

2023年公需课完善软件产业标准体系,聚焦重点领域,加快制定技术、产品、服务、管理

2023年公需课完善软件产业标准体系,聚焦重点领域,加快制定技术、产品、服务、管理标准,加强关键标准研制,提升标准对软件产业发展的基础性、引领性作用。

同时,我国将重点推进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领域标准研制,推动重点标准实施应用,提升关键软件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

加强开源软件标准化工作,促进软件企业与开源社区协同创新。

加强标准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动中国标准与国际先进标准接轨,提升中国软件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此外,我国还将加强软件人才培养和产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加快培育壮大软件产业生态。

同时,也将继续推进软件产业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升级。

广东省职业技能培训“十四五”规划

广东省职业技能培训“十四五”规划

SPECIAL COVERAGE专题策划编辑 祁 娜19OCCUPATION 2022 02技能提升工程,加强全民数字技能培训、“四新经济”职业培训、创业培训等,通过强化职业院校培训能力建设,推行中国特色学徒制、“互联网+”职业技能培训,推进民办职业培训机构规范化发展,健全职业技能培训公共实训网络体系等,提高职业技能培训质量。

推进建设崇尚技能的技能型社会“十四五”时期,广东将推动企业、院校、社会培训评价组织等用人主体、培养主体、评价主体协调配合,互相赋能,构建多方参与、协调推进、合作共赢的良性技能生态系统,通过深化技能人才评价制度改革、畅通技能人才成长发展通道、完善优秀技能人才选拔机制、加大优秀技能人才激励力度等,全面做好技能人才培养、评价、使用、激励等工作,打通培训、使用、评价、成长的人才发展链条,形成有利于技能人才发展的制度体系和社会环境。

(来源:广东省人社厅)广东省职业技能培训“十四五”规划2021年12月30日,经广东省政府批准,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印发《广东省职业技能培训“十四五”规划》,提出了“十四五”时期广东职业技能培训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任务目标。

这是广东职业技能培训领域的第一个省级专项规划。

“十四五”时期,广东将支持龙头企业和技工院校、职业院校、优质培训机构合作,建设产业就业培训基地、新技能学院等,开展高质量的职业培训、技能人才评价认定等。

健全产业导向的职业技能培训制度《规划》坚持围绕广东制造强省战略,推动职业技能培训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

“十四五”时期,广东将全面推进职业技能培训市场化社会化改革,围绕产业链打通招生、培训、评价、就业的技能人才供应链,促进产业链与技能人才供应链有效融合;将充分发挥企业培训主体作用,支持龙头企业面向社会开展培训,推动龙头企业备案成为社会培训评价组织、开发职业标准和评价规范等,使评价标准发端于产业、反映岗位需求;将建立与产业联动的培训动态调整机制,创新就业导向的职业培训补贴机制,推动职业技能培训与产业发展、市场需求协调联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方日报/2015年/3月/27日/第A07版专题第二届“中山人才节”即将拉开帷幕打破壁垒构建“人才产业云”体系创新机制引领“人才大数据”时代通过“云平台”融合人才、项目、资金、产业等促进各种资源和要素在线上、线下实时匹配对接实现人才共聚、智慧共享、价值共创、发展共赢撰文罗丽娟统筹项俊波编辑统筹李劲香山染绿春风过,千花百卉明媚争。

“中山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洽谈会暨第二届中山人才节”即将再一次带来高规格的智慧盛宴:两岸四地40多所高校、3万多名海内外人才、1000多家企业及科研院所将齐聚于此,共同开启历时5天的第二届“中山人才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才是创新的根基,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

”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在参加今年全国人大广东代表团的讨论时提到,希望广东要当好创新驱动发展的排头兵。

不可否认的是,无论是从适应、引领新常态的外在动力来看,还是从转型升级的内在要求而言,抑或是从中山市正在力推的新型专业镇建设来说,创新驱动发展都是贯穿其中最大的共识。

当创新成为推动产业和城市双转型的引擎之时,人才无疑成为其中最核心的因素。

从2010年开始,中山市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培养引进紧缺适用人才的意见》等“1+30”的人才政策体系,开创了既用好“家中儿子”又广招“上门女婿”、既盘活人才存量又激活人才增量、突破体制藩篱和身份障碍的育才、引才、用才新局面。

通过对传统的人才工作机制的大胆突破,实现了外来引进人才与本地培养人才待遇一样,体制外人才与体制内人才待遇一样,市属人才与央属、省属人才待遇一样,形成各类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各种创新要素高度集聚、各方创业活力充分激发的生动局面。

人才群+产业链+云平台新常态:人才集聚与产业升级高度对接人才战略之于产业升级的意义不言而喻,但同样不容忽视的是,只有人才的创新力与当地的产业发生共鸣后,后者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腾飞。

中山专业镇产业特色鲜明,古镇灯饰、大涌红木等名闻天下,传统优势产业的转型升级需要更加多元的人才支撑。

结合民营经济活跃、特色产业发达的实际,中山市努力实现人才政策与产业需求对接、人才服务与产业平台对接、人才集聚与产业升级对接,形成人才引领创新、创新驱动发展的局面。

在人才政策与产业需求对接方面,该市根据《中山市产业发展导向目录》定期发布《中山市人才发展导向目录》,制定包含产业行业分布、人才类别、需求数量以及学历、能力和经历要求等方面内容的“人才开发路线图”,增强培养引进创新型紧缺适用人才的指导性和靶向性;在人才服务与产业平台对接方面,该市依托紧缺适用高层次人才“一站式”服务中心、各园区产业平台的创业服务中心,有针对性地建设引进与重点产业密切相关的创新科研平台和团队;在人才集聚与产业升级对接方面,该市制定《中山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实施人才支撑发展工程、海外人才引进工程重大人才工程,为重点区域、重点产业、重点项目、重点企业配人才,产生“引进一个高端人才、带来一个创新团队、支撑一个产业、培育一个经济增长点”的“衍生效应”。

基于对产业发展要求进行无缝对接,第二届“人才节”打出“人才产业云”的主题,将横向的“人才群”与纵向的“产业链”联结一体,通过“云平台”融合人才、技术、项目、资金和产业,促进各种资源要素在线上、线下实时匹配对接,努力实现人才共聚、智慧共享、价值共创、发展共赢。

同时,通过建立“中山市人才库”,用信息化手段,与社保系统、税务申报系统对接,对人才信息进行动态统计分析,全面掌握市内各类人才的分布、流动与发展规律,为人才工作决策提供重要参考,促进人才合理良性流动。

这是对人才资源和产业平台进行深度结合的又一次探索,是在“人才—产业”生态链条的又一次延伸。

从人才创新力到产业发展,从信息共享到按需引育人才,从单向用才到良性流动,“人才产业云”体系的构建,宣告了中山育才、引才、用才“大数据”时代的来临。

人才节+高才会+人才池新动力:打破用才壁垒激活人才能动性如果说,坚持人才与产业的对接和融合是中山市人才工作的核心导向,那么搭建多层次、立体化的育才、引才、用才平台,则是该市集聚、激发人才创造性和能动性的主要路径。

充分意识到人才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的关键作用,中山市把打造人才工作品牌作为实施人才发展战略的重要抓手,不断拓展人才工作的广度和深度,打造了“中山人才节”、“中山高才会”、“中山人才池”等在全省乃至全国有一定影响力的工作品牌。

在2012年起连续两年举办“中山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洽谈会”的基础上,中山市委、市政府研究决定,从2014年起每年3月28日,以打造“人才的节日・智慧的盛会”为宗旨,固定举办综合性大型人才节。

2014年第一届“中山人才节”共吸引两岸四地30多所高校、2.6万多名海内外人才、1000多家企业和科研院所参加,正式签约人才项目59个,既实现了人才引进、项目对接和平台合作的“硬效果”,又提升了中山人才工作在海内外人才和社会各界中的知名度、美誉度等“软实力”。

而该市坚持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并举的做法,也被评为“全省组织系统特色工作”。

为了把散落在市内各行各业中的高层次人才团结凝聚起来,2014年1月8日成立了中山市高层次人才联谊会,通过举办丰富多彩的专题活动,为高层次人才量身打造联谊交流、修身提升、共谋发展的“人才之家”。

联谊会成立以来,已经举办活动200场,平均每周举办活动3.2场,累计9000多人次参与活动,他们对各项活动满意度超过95%。

而根据全市25个镇区干部队伍素质参差不齐的实际,创新推出基层适用人才储备计划,通过建池、入池、储池、出池等步骤,用3年时间在市内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中选拔约100名优秀人才到镇区挂职锻炼,优化镇区干部队伍结构。

2014年,该市启动实施了第一期基层适用人才储备计划,首批30名人才进入“人才池”,年龄均为38周岁以下,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或担任单位中层副职以上职务,主要安排到镇区部门挂任中层副职。

挂职期满后根据人才挂职锻炼的表现、镇区编制职数情况及工作需要,实行“双向选择”决定去留。

以上述三大人才工作品牌为核心,包括科研人才、能工巧匠等在内的中山市人才有了不同层次的培育、引进、使用空间,进而支撑起具有开放性、灵活性、个性化和多元化的人才集聚体系,为人才更好地融入城市与产业发展提供有效平台。

重实效+拓空间+优服务新生态:重奖高才建人才综合服务体系合理的人才导向和完整的人才工作品牌是引进、培育人才的“硬支撑”,完善的服务体系则是留才、用才的“软环境”。

在努力开拓引育人才新局面的同时,中山市也在积极探索人才发展规律,重点在人才集聚、流动配置、评价激励等方面下功夫,着力健全更加开放兼容、充满活力、富有效率的人才发展体制机制。

为进一步让人才与产业同频共振,中山市于近年优化了高层次人才评价机制,向企业优秀人才倾斜,实行企业高层次人才认定与评定相结合,充分考虑人才的工作经历、紧缺适用程度、专利技术情况、纳税贡献情况和行业社会评价;同时,从政治、名誉、财富等方面激励人才,让人才始终保持创新创业的激情和动力。

在激励机制方面,该市通过设立“创新型科技人才突出贡献奖”,重奖为中山做了突出贡献的科技人才或团队,设置从100万元到500万元不等的奖金,并首创“爱才重才奖”,评选表彰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表现突出的创新型企业,给予一次性奖励50万元。

该项奖励也被评为全省人才工作“十大精品”项目;在资金投入方面,该市为人才工作提供充足财力保证和科学制度保障。

根据人才、团队和载体的培养引进情况,建立了合理的资金增长机制,并实行人才投入“上不封顶”。

据统计,2014年,中山市镇两级投入人才发展经费约2.5亿元。

为把中山市建成创新的“策源地”、创造的“集聚地”,中山市还着力营造更加适合产业、企业、人才创新发展的综合环境:如建设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在翠亨新区探索建设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实行含金量高、吸引力强的政策措施,给予比市内其他区域资金总额上浮20%的人才津补贴和科研经费资助;如重点扶持“新三百”企业培养人才、引进人才、用好人才和留住人才,对企业纳税情况进行积分,每年每缴纳国地两税3000万元即拥有1个人才入户指标和1个人才入学指标;如为加快新型专业镇发展,该市把建立产业集群人才发展联盟作为加快新型专业镇发展的重要抓手,以产业集群为主体抱团引才,将行政区人才工作模式转化为经济区人才工作模式。

为营造宜居宜业的人才发展环境,中山市将人才服务的触角延伸到人才入户、子女教育、配偶就业、社会保障、医疗保健等方面,努力构建专业化、精细化、个性化的创新人才综合服务体系。

实施“人才安居工程”,通过提供人才公寓,以公共租赁房和租房补贴等方式,为中山市紧缺适用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解决住房需求。

第二届“中山人才节”六大特色区域合作共赢——打造珠三角创新型人才圈本次人才节将承办珠三角人才工作联盟第三次会议,举办“创新驱动人才引领”主题论坛、珠三角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项目路演,积极打造珠三角创新型人才圈和自主创新示范基地。

加快整合珠三角九市人才工作资源要素,加强在人才发展事业上的交流与合作,推动形成区域人才协调发展格局。

人才产业共振——据产业需求广发“英雄帖”围绕“一带一路”战略实施,邀请海洋工程技术领域的高校、科研院所专家,与中山新能源、海洋工程、船舶制造等重点产业相对应;邀请文化创意、程序设计类高校、企业、人才参与,重点推介发展中山市游戏游艺、文化创意产业。

人才集聚与产业升级对接,为加快中山市新型专业镇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人才科技互促——力促“海归”携项目中山找“婆家”举办“智慧城市”海外博士创新创业推介会暨技术项目对接会,组织海外高层次人才,携带技术、专利或项目前来考察对接,力争引进一批高端人才、聚集一批高端项目、共建一批高端载体,为中山产业转型升级注入核心动力,实现创新驱动发展。

智本资本融合——资源要素实现实时对接举行人才科技金融合作高峰论坛,探索通过“云平台”融合人才、科技、项目、资金和产业,促进各种资源要素在线上、线下实时匹配对接。

智网智库共享——多元化人才网络向两岸四地开放与国内一流大学签订全面合作协议,组织两岸四地知名高校博士生及高级工程师到中山考察交流,成立中国社会创新(中山)基地暨博士后研究基地,促进海内外智库与本地人才资源深度融合,构建多元化人才网络,促进人才资源共享。

创新创业并举——创业大赛激发全民创新活力举办青年人才创业计划大赛,加速中山市科技创业人才培养步伐,放飞青年创业梦想,激发青年人才创新创业热情,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社会氛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