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后语认知语言学研究
歇后语的研究意义
歇后语的研究意义摘要:一、歇后语的定义与特点二、歇后语的研究意义三、歇后语在语言学、文化学、心理学等领域的应用四、歇后语的研究方法与挑战五、结论与展望正文:歇后语是我国民间语言文化中的一种独特现象,它以其鲜明的民族特色和丰富的内涵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
歇后语通常由两部分组成:前半句是一个具体的情景描述,后半句是对前半句情景的隐喻性解释。
歇后语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歇后语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它以幽默、风趣的方式表达了人们对生活的理解和感悟,是我国民间智慧的重要体现。
通过对歇后语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民间语言艺术的魅力,丰富我们的语言文化。
其次,歇后语的研究有助于揭示语言的隐喻机制。
歇后语的后半句往往通过对前半句的隐喻拓展,形成了一种新的含义。
这为我们研究语言的隐喻性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有助于深化我们对语言本质的理解。
再次,歇后语的研究对教育、文化传播等领域具有现实意义。
通过对歇后语的整理、研究和传播,可以提高人们的文化素养,丰富民间语言教育的内容,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承。
此外,歇后语的研究还在心理语言学、社会语言学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通过对歇后语的理解和运用,可以揭示个体在社会交往中的心理状态,为心理辅导和人际关系研究提供参考。
然而,歇后语的研究也面临一些挑战,如歇后语的大量性和分散性,以及地域、文化背景对歇后语理解的影响等。
为了更好地开展歇后语研究,我们需要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如田野调查、语料库建设、跨文化比较等。
总之,歇后语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通过对歇后语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民间语言文化的丰富内涵,为语言学、文化学、心理学等领域的创新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汉语歇后语的理解
汉语歇后语的理解汉语歇后语是中华民族独特的一种语言形式,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歇后语通常是由两个部分组成,前半部分是形象的比方,后半部分是意义的解释,旨在通过生动形象的方式表达深刻的道理。
本文将从理解歇后语的关键概念、分类、深层次内涵和使用探究等方面,全面阐述汉语歇后语的文化魅力。
一、歇后语关键词的理解歇后语的两个部分缺一不可,前半部分通常是一种形象的比喻,而后半部分则是意义的解释。
因此,要理解歇后语,必须同时理解其形象比喻和意义解释两个方面的内涵。
此外,歇后语的使用通常受到文化、地域、时代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需要在特定的语境下对其进行分析和理解。
二、歇后语的分类歇后语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根据字面意义和引申义的不同,歇后语可以分为直接比喻和间接比喻两类。
直接比喻是指用直观、形象的方式表达所要表达的含义,如“老鼠过街——人人喊打”;间接比喻则是指用间接、抽象的方式表达所要表达的含义,如“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此外,还可以根据歇后语的来源、使用场景等因素对其进行分类。
三、歇后语的深层次内涵歇后语作为一种独特的话语形式,其背后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
每个歇后语所表达的概念都有其特定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渊源。
例如,“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体现了中华文化中的神仙信仰和世俗智慧的融合;“竹篮打水——一场空”则传达了一种人生哲理,即付出与收获往往并不成正比。
从语言学的角度来看,歇后语也是汉语语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了汉语的韵律、修辞和民间智慧等特点。
歇后语通常具有口语化、韵律和谐、简洁明快、幽默风趣等特点,这些特点使得歇后语在民间广泛流传,深受人们的喜爱。
四、歇后语的使用探究歇后语在现实生活中广泛使用,特别是在口语和民间文学中。
例如,在电视剧和电影中,导演常常运用歇后语来丰富人物形象和情节,使故事更具有表现力和观赏性。
如“蒙在鼓里——有苦说不出”在描绘人物的无奈和苦涩心理时显得格外生动贴切。
汉语歇后语的认知研究
汉语歇后语的认知研究本文采用定性分析的方法,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对歇后语进行研究。
目的在于揭露其认知特点,认知理据及认知语法意义。
歇后语俏皮幽默、通俗形象,是汉语所独有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
歇后语的前一部分像谜语里的“谜面”,是“引”,后一部分则像“谜底”,是“注”,是整个歇后语的本意所在。
作为一种重要的语言现象,歇后语在日常生活和文学作品中应用广泛。
自1920年以来,学者们对歇后语进行了诸多研究,但遗憾的是,这些研究大多停留在对歇后语的来源、命名、分类、结构以及功能层面。
从认知的角度对歇后语进行的研究很少。
到目前为止,更没有人运用图形/背景理论对歇后语进行过研究。
鉴于以前研究的不足,本文试图在认知语法的框架下,以完形心理学家所研究的图形一背景理论为主,同时结合Langacker的认知参照点,注意观,关联论等认知语言学中的相关理论,分别从歇后语中图形/背景的辨认,歇后语产生和理解的认知理据,以及歇后语的认知语法意义三个方面对歇后语进行了研究。
本文着重分析以下四个问题; (1)图形一背景理论是否能够有效地阐释语言现象,尤其是汉语歇后语?、 (2)汉语歇后语具有什么样的认知特征?(3)汉语歇后语产生和理解的认知理据是什么? (4)作为一种独特的语言形式,歇后语与汉语语法的总体认知特征之间的关系如何? 通过研究,本文得出如下四点结论; (1)图形/背景理论从人的认知的角度出发,是一种新的有效的阐释传统语言现象的理论,具有很强的解释力; (2)汉语歇后语作为一种特殊的句式结构,是图形/背景理论在语言中的现实化,呈现“背景—连接环节—图形”这样一种焦点靠后的认知结构; (3)歇后语遵循了人类普遍的认知特点和规律;歇后语的理解是一种明示—推理的过程。
(4)歇后语虽然句式结构特殊,但仍然符合汉语语法的基本认知模式和特点,是一种典型的体现形式。
This thesis conducts a qualitative study of Chinese Xiehouyu within a cognitive linguistic framework aiming at reveali。
歇后语的研究现状
歇后语的研究现状一、研究现状歇后语是一种文学形式,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
所谓歇后语,是一种由两句相对矛盾的语句组成,前一句为“引子”,后一句为“照应”。
它通常包含一些智慧或者者幽默,被视为一种有趣的文学形式。
在文学作品中,歇后语常常被用作添加情趣或者在情节上起到承前启后、照应前文的作用。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歇后语这一独特的文学形式。
他们着重分析了歇后语的语言特点、文化背景、历史渊源和语用功能等方面。
从语言学的角度来看,歇后语通常使用简洁、生动、形象和富有反差的语言手法。
歇后语的结构和语调都有其独特之处。
比如,“一箭双雕”、“井底之蛙”、“一叶知秋”等等,这些词语使用得当,能够给人以深刻的形象印象。
从文化学的角度来看,歇后语是中国语言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歇后语中体现了中国的传统文化、风俗习惯、历史人物、传说典故等等。
但是,随着社会变革,一些传统的歇后语已经逐渐被人们遗忘。
因此,研究歇后语是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民间智慧的一个重要途径。
从功能语用学的角度来看,歇后语具有独特的语用功能。
在口头交流和文学创作中,歇后语常常被用作表达某种情感或者理念,比如谈论人生哲理、宣扬正义、鼓励士气等等。
二、未来研究方向尽管目前已经有很多学者对歇后语进行了详细、深入的研究,但是仍然有一些值得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以下是一些未来的研究方向:1.歇后语的跨文化研究。
如何将中国的歇后语介绍给外国人,使其具有可读性和可理解性,这是一个有待研究的问题。
同时,还可以分析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歇后语,探讨其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表现和语用功能。
2.歇后语的语言教学应用研究。
歇后语不仅可以用于文学创作和口头交流,还可以在语言教学中得以应用。
通过教授歇后语,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化理解能力。
3.歇后语的多样性研究。
尽管歇后语是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但是在不同地区和不同民族中,其表现形式和语言风格也会有所不同。
因此,研究歇后语的多样性,可以丰富我们对于语言文化多样性的认识。
关于中国歇后语的研究报告
关于中国歇后语的研究报告中国歇后语研究报告1. 研究背景中国歇后语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表达形式,自古就在中国民间流传。
它巧妙地运用了形象、寓意和幽默等元素,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然而,歇后语的起源、发展和研究成果仍然不完善,因此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深入了解中国歇后语的形式、内容以及在语言、文化等方面的价值,为进一步推广和保护中国歇后语提供理论和实证支持。
3.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多种研究方法,包括文献综述、实地调查和语言分析等。
首先,对相关文献进行综述,总结中国歇后语的起源、发展和分类等信息。
然后,进行实地调查,搜集不同地区的歇后语实例。
最后,对搜集到的歇后语进行语言分析,研究其形式、含义和神韵等方面。
4. 研究内容本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歇后语的定义和分类: 对歇后语的定义进行讨论,并根据其表达形式、内容和含义等特点进行分类研究。
(2) 歇后语的语言特点: 分析歇后语的语言结构、借句和象征等特点。
(3) 歇后语的文化价值: 研究歇后语与中国文化的关系,探讨其在文化传承和认知方式上的价值。
(4) 对歇后语的保护和传承: 提出对中国歇后语的保护和传承措施,包括建立歇后语数据库、开展歇后语教育和推广等。
5. 研究意义通过对中国歇后语的深入研究,可以加深对中国文化和语言的理解,推动文化传承和认知方式的创新。
此外,对歇后语的保护和传承有助于维护中国传统文化的多样性和独特性。
6. 结论中国歇后语作为一种独特的语言表达形式,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价值。
通过对其形式、内容和语言特点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并为其保护和传承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注:该报告仅为模拟生成内容,信息内容可能不准确或过时。
汉语歇后语认知心理表征之探究
汉语歇后语认知心理表征之探究1.引言歇后语是一种特殊言语形式,它是我国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创造出来的,凝结了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
歇后语具有浓厚的民族色彩、浓郁的生活气息和独特的结构形式,以描写浅显事象,富含深奥哲理,耐人寻味,因而为广大人民所喜闻乐见。
特别是其独特的语言结构赋予了汉民族极强的思想内容,这是其它语言所没有的。
长期以来,我国学界一直把歇后语归入到修辞中去研究,或对之进行翻译方面的研究。
因此,通过认知理论对歇后语作心理认知表征的探究尤为必要。
传统上,歇后语一般由两个部分构成,前半截是形象的比喻,像谜面;后半截是解释、说明,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
从结构上来说,歇后语分为前后两部分:前部分一般是一个比喻(喻体);后部分说明本意(本体)。
就结构联系方式而言,歇后语大致分为两大类:比喻式和谐(同)音式。
尽管有不同的分类,它们仍共享同一个语义结构特征:歇后语的前文可视为能指,后文可视为所指。
以下我们将运用概念隐喻、概念合成以及关联等理论对歇后语的认知心理过程作一探讨。
2.现代认知隐喻理论对歇后语的静态认知心理表征两千多年来对语言感兴趣的学者,诸如修辞学家、文学批评家都对隐喻做了诸多的研究。
传统上隐喻被看作是在有限条件下使用的非常规语言。
认知语言学的当代隐喻理论提出,广义的隐喻是语言和思想的最基本的成分,是构成常规理性认知活动的概念系统。
这也为歇后语的认知静态理解提供了理论框架。
2.1 现代隐喻理论概述现代隐喻理论的划时代著作是Lakoff 和Johnson合著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
他们认为,隐喻不仅仅是语言本身的问题,而且还是一个思维问题,因此从广义上来说,隐喻普遍存在于语言与思维之中。
人类的概念系统是通过隐喻构建的,人的行为是通过隐喻构建的,因此,语言也是通过隐喻构建的。
Lakoff 认为隐喻是概念系统中从一个认知域“源域”向另一个认知域“目标域”的跨域结构投射,即一个范畴赖以得到解释的概念域是用另一个概念域来解释的。
汉语歇后语的认知解读——基于概念整合理论
( )汉 语 歇 后 语 一
合 网络 模 式 。如 下 图 所示 :
l 0l 。 坤 l
歇后 语 , 产生 于 中国 中古 社 会 , 汉 民族 独 有 的一 种 言 语 是 形 式 。其 形 式 简 短 、 意 丰 富 , 有 诙 谐 、 默 和 通 俗 易 懂 等 寓 具 幽 特 点 , 现 实 生 活 中被 广 泛 使 用 。 歇 后 语 独 特 的语 言 结 构 赋 在 予 了汉 民族 极 强 的思 想 内容 , 是 其 他 语 言所 没 有 的 。它 在 这 长 期 的 历 史 发展 变 化 过 程 中从 形 式 到 内 容 都 日臻 完 善 , 淀 积 了 十分 丰 富 的文 化 信 息 , 称 为 中华 语 言 文 化 的活 化 石 。 可 歇 后语 是 由连 接 号相 连 的 前 后 两 部分 构 成 。前 半部 分 称
Vo . 3 NO 4 12 .
汉语歇后语的认知解读
— —
基 于概 念整合 理论
李 莹莹
( 广西师 范大学 外 国语 学院 ,广西 桂 林
摘
5 10 ) 4 0 4
要 : 图运 用 概念 整 合 理 论从 认 知 的 层 面对 汉 语 歇后 语 的意 义 构建 进 行 动 态分 析 , 试 旨在 说 明概 念 整合 理 论 对 歇 后语 同 样具 有 极
保 。谐 音歇 后 语 , 的后 一 部 分 借 助 音 同 或 音 近 的 现 象 表 达 它
院学 报 ( 文科 学 版 ) 人
J u n lo b iUnv riyo o omis Huma iisS in e) o r a fHu e iest fEc n c( nte ce c s
歇后语研究报告文章范文
歇后语研究报告文章范文摘要:歇后语是中华民族独有的形式短语,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地域特色。
本研究旨在探索歇后语的起源、特点以及其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
通过收集大量的歇后语例子,本报告分析了歇后语的形式结构和语义特征。
研究结果表明,歇后语通过简洁的表达形式传递着智慧和幽默,成为中国人民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
歇后语在语言学、社会学以及文化研究领域具有重要价值,对于人们了解中国文化和思维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部分:引言歇后语作为独特的形式短语,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它以简练的语言和独特的表达方式,传递着丰富的文化信息。
在日常生活中,歇后语被广泛使用,成为人们交流、表达思想和传递心情的有效工具。
本报告旨在对歇后语进行全面研究,探索其形成原因、语义特征及其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
第二部分:歇后语的形式结构歇后语是由两个部分组成的,分别是"上联"和"下联"。
上联是问题部分,往往是一个隐喻、比喻或者类比,常常给人以谜题般的感觉。
下联是答案或解答部分,起到了解谜疑、点题、解释或者概括的作用。
歇后语的"上"和"下"之间通过语义的相关性将两者联系在一起,以完成意思的表达。
第三部分:歇后语的语义特征歇后语的语义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借物象人:歇后语常常借用生活中的动物、植物、器物等具体事物,来暗示或比喻某个人、某种情境或某种行为。
例如,“狐假虎威”中的狐狸和老虎就是具体形象,用来暗示某人借势欺人的行为。
2. 巧妙运用语法:歇后语的语法结构多种多样,有的借用了动词、名词、成语等,通过巧妙的语法运用使得整个词语具有隐喻或比喻的含义。
3. 微妙的幽默:歇后语通常用简洁、富有想象力、幽默而又具有意味深长的语言表达,通过引人发笑的方式来传递智慧。
第四部分:歇后语的文化意义歇后语作为中国特有的表达形式,深深扎根于中国的文化土壤中。
它是中国智慧和幽默的结晶,代表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幽默感。
汉语歇后语的认知语用解读_基于关联理论和概念合成理论
收稿日期:2008-05-19 修回日期:2008-10-21作者简介:蒋向勇(1974-),男,湖北黄冈人,副教授,从事语言学和外语教学研究;邵娟萍(1976-),女,湖南邵阳人,讲师,从事英美文学和外语教学研究。
汉语歇后语的认知语用解读———基于关联理论和概念合成理论蒋向勇1,邵娟萍2(11江西蓝天学院外语系,江西南昌 330098;21南昌工程学院外语系,江西南昌 330099) 摘 要:歇后语是由近似谜面,谜底两部分组成的带有隐语性质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
之前对歇后语的研究多集中在对歇后语的来源、命名、分类、结构以及修辞功能等方面的探讨上。
基于认知主义哲学观的概念合成理论和关联理论是当前两大主要的认知语用推理理论。
认知主义的哲学观认为语言意义存在于一种复杂的认知活动中。
歇后语的解读涉及复杂的幕后认知,是在给出的显性信息中寻找最佳关联并进行概念合成和推理的结果,语境在歇后语成功解读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歇后语;关联;概念合成;推理 中图分类号:H0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448(2009)01-0144-04 “歇后语是由近似谜面,谜底两部分组成的带有隐语性质的口头用语。
前一部分是比喻或说出一个事物,像谜语里的“谜面”;后一部分像“谜底”,是真意所在.”[1]歇后语可分为两大类:喻意歇后语和谐音歇后语。
喻意歇后语的前一部分是一个比喻,后一部分是对前一部分的解释。
有的释义为其字面上的意义,例如:大海里捞针———无处寻;飞蛾扑火———自取灭亡。
有的解释则是它的转义,例如:大路上的电杆———靠边站(失去权力);快刀切豆腐———两面光(两面讨好)。
谐音歇后语的后一部分借助音同或音似现象表达意思,是一种“言在此而意在彼”,妙语双关的现象。
例如:孔夫子搬家———尽是书(输);旗杆上绑鸡毛———好大的掸(胆)子。
歇后语俏皮幽默,通俗形象,说话或写文章中恰当地运用歇后语,能深入浅出地说明事理,生活形象地刻画人物,使语言清新活泼,富于表现力和感染力。
[歇后语,语言学]用认知语言学中的“隐喻”观察歇后语
用认知语言学中的“隐喻”观察歇后语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发展,它给语言学界带来的新的视角和观念给了语言学者新的研究空间,并且也因此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而认知语言学中隐喻理论更是得到了重视,它的研究已然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学问。
歇后语是汉语中最具特色的语言现象之一,语言诙谐幽默、口口相传且富有丰富的内涵。
这种思想内涵就主要靠隐喻和转喻来体现。
本文基于前人研究的基础,从认知语言学的隐喻角度观察,同时关联认知语义学和认知语用学的理论,对歇后语中存在的隐喻现象进行分析。
以便更深刻地体会歇后语的内涵和意蕴。
歇后语是人类对世界认识经验的基础之上建立的,而认知方法也从经验主义的角度出发,所以从认知隐喻的角度研究歇后语是有一定的理论价值的,存在着共同的经验主义的哲学基础为从认知语义学角度研究歇后语提供了可能性[1]。
1、从歇后语的类别的实例中观察其中的隐喻现象1.1谐音歇后语谐音歇后语是实际意义和字面意义毫无关系,需要用语音的象似性(也就是修辞学中所讲的谐音)来构建语音隐喻。
比如和尚打伞无法(发)无天是利用发和法谐音来达到语音隐喻的;外甥打灯笼照旧(舅),就是利用旧和舅的谐音;孔夫子搬家尽是输(书)是利用输与书的谐音来达到语音隐喻的效果的;灯盏无油太费心(芯)是通过芯与心的谐音来达成效果的,类似的歇后语还有很多。
歇后语的语音隐喻是由Ivan fonagy(1999)提出的,主要是从语音或发音方式与其所表达的意义的相关性这一角度进行论述,和认知语言学中的提出的隐喻是不一样的,语音隐喻实际上是关于语音与其所指对象或所表达的意义之间象似性的问题。
[2]1.2喻意歇后语喻意类的歇后语更接近歇后语的定义:谜底谜面或者说引子注释这一结构概念。
这类歇后语大多都是利用隐喻的方式构建而成的。
如:骑驴看唱本走着瞧:前面的引子部分说骑着驴看唱本,古人也有骑驴当马,把驴当做代步工具的情况,那么驴在走,骑在驴上看唱本是什么样呢?后面的注释给出了答案走着瞧。
谐音歇后语的研究报告五年级
谐音歇后语的研究报告五年级一、引言随着科技的进步,经济的发展,语言也在不断的进步,歇后语这种语言现象早已为人所知,已经成为了一种智慧的象征。
不仅有着深邃的文化底蕴,也隐含着幽默风趣的情调。
在众多歇后语中,谐音歇后语所占的比例很大,本文旨在以谐音歇后语为分析对象,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利用跨域映射理论对这一语言现象进行探讨,分析谐音歇后语存在的认知语言学基础。
谐音歇后语能为枯燥的生活以及日常会话带来轻松和趣味。
本文从众多的歇后语中,归类和整理了一些为大家熟知和使用的谐音歇后语,将其作为个案研究对象进行分析。
这些歇后语极具诙谐、幽默、风趣,除受社会文化背景等原因影响之外,谐音歇后语之所以在众多歇后语中脱颖而出,能够吸引人的注意力,是因为其内在隐含了深厚的认知语言学基础。
二、理论背景1.歇后语歇后语是中国劳动人民在日常生活中创造的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
它一般由两部分组成,前半部分是形象的比喻,像谜面,后半部分是解释、说明,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
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部分,“歇”去后半部分,就可以领会和猜出来它的本意,所以称它为歇后语。
歇后语也叫俏皮话,有谚语的作用。
常见的歇后语一般分为四类:第一类,谐音歇后语,如,小葱拌豆腐——一清(青)二白;和尚打伞——无法(发)无天。
第二类,喻事歇后语,如,一个巴掌拍不响——孤掌难鸣;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没恒心。
第三类,喻物歇后语,如,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粪坑里的石头——又臭又硬。
第四类,故事歇后语(典故,成语等),如,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半路杀出一个程咬金——突如其来。
2.谐音谐音,是以语言的语音为联想的基础,通过读音联想到读音相近的词语是汉语联想中经常用到的方法。
汉语的拼音由声母和韵母组成,一般情况下,判断词语和词语之间是否是谐音,就看它们的读音是否相同或相近,声调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
如:明——鸣(语音语调完全相同);明——命(语音相同语调不相同)。
汉语歇后语的认知性探究
实证研究歇后语的认知性特点
为了深入探究歇后语的认知性特点,我们可以结合具体的歇后语实例进行分 析。一项基于100个常用歇后语的实证研究显示,大多数歇后语都具有上述的认 知性特点。在隐喻性方面,70%的歇后语需要通过隐喻来理解;在象征性方面,
60%的歇后语具有明显的象征意义;在文化传承性方面,90%的歇后语都反映 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价值观、习俗或故事。
3、通过各种媒体平台宣传歇后语文化,举办歇后语比赛和文化节等活动, 提高公众对歇后语的认知度和认同感。
4、鼓励语言学家、文化学者和社会学家等对歇后语进行深入研究,挖掘其 更多认知性特点和价值,为歇后语的传承和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参考内容
本次演示旨在探讨课堂提问的认知性研究现状、挑战及解决方案。通过深入 了解课堂提问的行为,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
歇后语是中国民间语言文化中一种独特的表达形式,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和 丰富的文化内涵。歇后语通常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句组成,前一部分是形象 的比喻或描述,后一部分是简洁明了的解释或寓意,通过巧妙的谐音、对比、夸 张等修辞手法,
让听者或读者在思考与想象中体会其幽默风趣或寓意深刻的内涵。
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来看,汉语歇后语具有鲜明的认知特点。首先,歇后语 是一种基于相似性联想的语言表达形式,通过寻找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将 它们在一起,形成有趣且富有哲理的表述。这种联想方式不仅体现了人类思维的 基本过程,
在现代社会中,随着全球化和网络化的加速发展,歇后语的使用和传承也面 临着新的挑战。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歇后语这一文化遗产,我们建议采取以下 措施:
1、加强歇后语教育,将其纳入学校教育体系,让学生从小接触和学习歇后 语,培养他们对民间语言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认知视角下歇后语语音隐喻及其教学研究
认知视角下歇后语语音隐喻及其教学研究歇后语是中国古代一种传统儿童游戏,又称“顺口溜”。
它存在于古代,并伴随着历史长河,流传至今。
歇后语不仅有趣,而且有启迪、富有寓意的作用。
解决歇后语的关键是要将它放在自己领域的语境之中,把它当成一种信息传播的手段,运用它来表达思想、行动,以达到目的。
因此,歇后语是以语音隐喻的形式来传播的。
一、歇后语语音隐喻特征1、押韵特点:歇后语采用押韵,可能是最重要的特征。
自明代以来,押韵一直是社会上口头信息传播重要的工具。
押韵,也就是将句子中不同字拼成一句话,这吸引了听众,让歇后语更有趣、更抢眼、更容易被记住。
2、押韵头特点:歇后语句首经常是定语或名词,或者含有动词动宾结构的谓词,把句子的轻重点和主要信息突出出来,这种隐喻令对话更加生动有力。
3、词语特点:歇后语运用了许多特殊词语,这些词语不同于一般说话者使用的词语,和传统汉语保留了许多特殊的汉字。
它们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语言特征,使歇后语的意思更加浓缩,更容易被记住。
4、叵见隐喻特点:歇后语把上句、下句和语言艺术变成了一个整体,叵见跟语言技巧的互动,为歇后语的表达增加了趣味性、深入性和超出性。
二、歇后语语音隐喻教学研究1、通过看图猜歇后语引发学生兴趣:选一些有趣的图片作为素材,学生可以通过看图来联想歇后语,这样学生可以更容易理解歇后语,也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边聊话边学歇后语:教师可以布置简单的问题,学生以小组方式相互讨论,在讨论中能够产生几个歇后语。
这样学生们就可以从实际的谈话当中掌握歇后语知识。
3、通过歌曲学习歇后语:利用学生喜欢听歌,老师可以选择容易懂的歌曲,这样学生们在认识歌曲当中也可以学习歇后语。
4、歇后语趣味小游戏:老师可以布置一些有趣的问题,允许小组或整个班级一起参与竞猜歇后语,运用不同的技巧推测歇后语,在解答的过程中,学生也可以学习歇后语的表达方式及隐义,这样不仅可以强化学生内容懂得,还可以让学生感受歇后语的乐趣。
歇后语语节构成上的语用、认知研究
歇后语语节构成上的语用、认知研究歇后语是中国最古老和最流行的谜语游戏,它以其独特的结构,在中国的社会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力。
近年来,歇后语的语言和认知研究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其中一个研究重点是语节构成上的研究。
本文旨在从语节构成上对歇后语进行分析,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歇后语的语节构成特征、歇后语的褒义认知功能及歇后语的意义转换作用。
歇后语的语节构成特征是指其由一联句和二联句构成,一联句通常给出提示词,而二联句则是答案,因此歇后语主要是对答案的提示。
歇后语的语节构成特征还可以分析出若干语言特征,包括句子结构、词汇表达、词义认知和语用层面上的特征。
此外,歇后语也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即歇后语用比喻、隐喻等文化因素来调节语义,因此也可以看出歇后语对文化传承和影响有着重要的作用。
歇后语语节构成上的褒义认知功能是指,歇后语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褒义语义的浅层转换及其表达方式,同时也有助于口头表达的记忆和复述。
通过褒义认知功能,人们可以学习正确的表达方式,从而有助于他们理解正常的言论表达和掌握正确的文化知识。
歇后语语节构成上的意义转换作用是指,歇后语不仅具有褒义认知功能,还可以帮助人们理解意义的深层转换,也就是套用、转换和扩展语义的能力。
这种能力不仅提高了读者的语义解码能力,同时也提升了读者的语义理解能力,因此歇后语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背景知识,从而有助于他们更好地获取正确的文化知识和理解正确的文章信息。
以上就是关于歇后语语节构成上的语用、认知研究的概述,可以看出歇后语在中国文化传承和影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不仅可以帮助人们认知和理解褒义语义、还可以有助于人们理解更多深层含义,因此值得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
首先,我们可以从一些大众文化话语中总结和归纳歇后语的语义转换特征,从而检验歇后语的褒义认知功能;其次,我们也可以把歇后语的内容作为研究对象,以更为深入的视角来研究它的语义和意义转换作用;最后,我们也可以利用计算机知识和数据挖掘技术来研究歇后语,挖掘出其中语义和认知特征,从而更好地解读歇后语的文化价值。
歇后语认知语言学研究
歇后语的认知语言学初探贵州大学外语学院曾贤模提要:本文拟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汉语中歇后语现象进行初步探讨。
主要讨论歇后语的隐喻类别和认知机制。
歇后语是一个隐喻的宝库,其使用的隐喻类别多样,主要有语音隐喻、拟形隐喻、语义隐喻和语法隐喻。
其认知机制涉及到了人的经验、注意角度、突显程度等各个方面。
关键词:歇后语隐喻类别认知机制A Brief Study of Chinese Two-part AllegoricalSayingsin the Perspective of CognitiveLinguisticsAbstract: This paper will briefly discuss Chinese two-part allegorical sayings in the perspective of cognitive linguistics. It focuses on the discussion of types of metaphors used in Chinese two-part allegorical sayings and their cognitive bases. Chinese two-part allegorical sayings are a treasury of metaphors. Metaphors used in Chinese two-part allegorical sayings are diversiform, and mainly there are four types:phonological metaphors, semantic metaphors, form-imitating metaphors andgrammatical metaphors. The cognition of Chinese two-part allegorical sayingsconcerns with salience of the entities and people’s experiences and attention.Key words: Chinese two-part allegorical sayings types of metaphorscognitive mechanism1. 引言1.1. 自1924年白启明先生在《歌谣周刊》上发表《采集歌谣所宜兼收的---- 歇后语》以来,许多学者对歇后语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
关于汉字歇后语的研究报告的研究结论
关于汉字歇后语的研究报告的研究结论
一、问题的提出
通过第三单元的学习,我对歇后语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歇后语是怎么发明出来的?歇后语有哪些好处?歇后语的类别有哪些?我对这些问题展开了一次调查。
二、研究方法
1.查询资料
2.查阅书籍
3.询问他人
三、研究过程
1.对歇后语做初步的研究
2.从书和百度上了解相关知识
3.资料整理
四、研究结论
1.歇后语是一种风趣、俏皮的语句,早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
它由前半截做比喻,后半截起解释说明的作用。
2.歇后语可以分成谐音类、喻事类、喻物类和故事类。
3.歇后语可在日常说话和写作时使用,不宜在严肃的场合使用。
4.要选择积极向上的歇后语,不能用落后庸俗的歇后语。
歇后语的研究报告
歇后语的研究报告《歇后语的研究报告》摘要:本研究论文主要研究歇后语,探讨歇后语在语言表达中的独特魅力和作用。
通过对歇后语的定义、特点、分类等方面的分析,发现歇后语是一种独特的语言形式,能够在幽默和智慧表达中起到重要作用。
本研究通过收集大量的歇后语案例,并进行归纳总结和比较分析,提炼出了一些常见的歇后语模式和智慧内涵。
同时,本研究还对歇后语的使用范围和潜在价值进行了探讨,认为歇后语可以在教育、文化传播等领域发挥积极作用。
通过本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歇后语,丰富语言表达的方式和效果。
关键词:歇后语、独特魅力、智慧表达、幽默、语言形式一、引言歇后语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是中国文化独有的表达方式之一。
它由两个或多个相互呼应、含义相近的词组组成,常常具有幽默和智慧的双重内涵。
在日常交流中,歇后语能够使人笑中带泪,不仅能传递信息,还能体现智慧和深层次的思考。
本研究旨在对歇后语的特点、分类和内涵进行深入研究,探讨歇后语在语言表达中的作用。
二、歇后语的定义和特点1. 歇后语的定义歇后语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由两个或多个词组组成,前一词组为引子,后一词组为搭腔,两者之间存在相似、呼应的关系,形式上常常采用对偶的结构。
歇后语常常具有隐晦的表达方式,需要借助联想和运用智慧来理解。
2. 歇后语的特点(1)幽默性:歇后语常常以幽默的方式呈现,在简短的语句中展现出高超的智慧和趣味。
(2)双关性:歇后语存在一种隐晦的双关关系,需要通过联想和运用智慧来理解其深层含义。
(3)形式化:歇后语有一定的形式和结构,常常采用对偶的语言形式,具有艺术感和美感。
三、歇后语的分类和智慧内涵1. 分类根据歇后语的用途和形式特点,可以将其分为对句、转插、三句半等多种类型。
(1)对句:由两个相对独立的词组组成,形成一个完整的句子。
如“狐狸之类,不可以聊天”,寓意不可与虚伪之人过多交流。
(2)转插:将一个句子中的某一部分替换成另一句话,起到增强表达效果的作用。
歇后语小型研究报告
歇后语小型研究报告
歇后语是中国民间流传的一种特殊语言现象,形式上是一句短小精悍的语句,包含两个相对矛盾的意义。
这种语言现象,有助于表达一种隐晦的幽默感,能够引发读者或听者的思考和想象,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和教育意义。
本次小型研究报告对歇后语进行了基本的介绍和分析。
在本次研究中,我收集了10个不同的歇后语例子,包括“不是我葡萄酸,我只是提醒你葡萄酸”、“看尽世情,半部破纸;历尽人性,一段碎布”等。
通过这些例子,我观察到歇后语的特
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首先,歇后语具有一定的双关意义。
通过简洁的语句,既表达了文字表面上的含义,又透露出某种深层次的意思。
这种双关意义使得歇后语具有一定的智力挑战和思考性,读者或听者需要通过思考和想象来理解其真正的含义。
其次,歇后语具有直接的表达方式和形象的描述。
通过简洁明了的语句,歇后语往往可以直接表达一种想法或思考。
这种直接的表达方式能够有效地传递信息,引发读者或听者的共鸣。
再次,歇后语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和教育意义。
歇后语常常与生活、社会以及人生智慧相关联,通过对这些语言现象的分析和理解,读者或听者能够获得一种更深刻的思考和认识。
例如,“看尽世情,半部破纸;历尽人性,一段碎布”这句歇后语通过简洁的描述,启示读者或听者对于“人情世故”的认知。
综上所述,歇后语作为中国民间的语言现象,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和教育意义。
通过对歇后语的研究和理解,我们能够更好地欣赏和体验这种隐晦的幽默感,同时也能够获得一种更深层次的思考和认识。
在今后的研究中,可以进一步探索歇后语的发展和演变,以及对于不同地域和文化背景下的歇后语的比较和分析。
歇后语的研究报告
歇后语的研究报告摘要本研究报告对歇后语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通过对歇后语的起源、特点和使用方式进行探讨,明确了歇后语在语言交流和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
研究发现,歇后语作为一种特殊的表达形式,在幽默、警示和启发等方面发挥着独特的功能。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应该重视和保护歇后语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
1. 引言歇后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它是通过一种特殊的表达形式传递信息,引起听者的思考和共鸣。
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歇后语被广泛应用于语言教育、社交礼仪和智慧传播等方面。
然而,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文化的多样化,歇后语逐渐被人们遗忘和淡化。
本研究旨在重新关注歇后语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分析其特点和应用,并探讨其在现代社会中的保护意义。
2. 起源与发展歇后语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表达形式,起源于古代民间。
它以两句相对独立但又紧密联系的话语构成,通过暗示、对比、比喻等手法传递信息。
歇后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汉代,当时的人们通过歇后语进行智慧和知识的传播。
随着时间的推移,歇后语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特色鲜明的语言形式,并深入融入中国人的生活和文化传统中。
在古代,歇后语被广泛应用于戏曲、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等方面。
3. 特点与分类歇后语有许多独特的特点,使其在语言交流中具有特殊的魅力。
首先,歇后语通常以简短而有趣的形式呈现,能够吸引听者的注意力。
其次,歇后语往往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如对比、夸张和比喻等,使其表达更加丰富多彩。
此外,歇后语还具有深度和多义性,引人深思并激发听者的思考。
根据歇后语的主题和表达方式,可以将其分为趣味性歇后语、教育性歇后语和典故性歇后语等不同类型。
4. 应用与价值歇后语在语言交流和文化传承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首先,歇后语可以用作幽默表达,增添沟通的趣味性和活力。
在交流中使用适当的歇后语,不仅可以缓解紧张气氛,还可以拉近与他人的距离。
其次,歇后语经常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人生智慧,可以用于启发和教育。
通过分享和解读歇后语,可以帮助人们思考生活中的问题,提高人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歇后语的认知语言学初探贵州大学外语学院曾贤模提要:本文拟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汉语中歇后语现象进行初步探讨。
主要讨论歇后语的隐喻类别和认知机制。
歇后语是一个隐喻的宝库,其使用的隐喻类别多样,主要有语音隐喻、拟形隐喻、语义隐喻和语法隐喻。
其认知机制涉及到了人的经验、注意角度、突显程度等各个方面。
关键词:歇后语隐喻类别认知机制A Brief Study of Chinese Two-part AllegoricalSayingsin the Perspective of CognitiveLinguisticsAbstract: This paper will briefly discuss Chinese two-part allegorical sayings in the perspective of cognitive linguistics. It focuses on the discussion of types of metaphors used in Chinese two-part allegorical sayings and their cognitive bases. Chinese two-part allegorical sayings are a treasury of metaphors. Metaphors used in Chinese two-part allegorical sayings are diversiform, and mainly there are four types:phonological metaphors, semantic metaphors, form-imitating metaphors andgrammatical metaphors. The cognition of Chinese two-part allegorical sayingsconcerns with salience of the entities and people’s experiences and attention.Key words: Chinese two-part allegorical sayings types of metaphorscognitive mechanism1. 引言1.1. 自1924年白启明先生在《歌谣周刊》上发表《采集歌谣所宜兼收的---- 歇后语》以来,许多学者对歇后语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
(夏雪峰,2004:86) 《现代汉语词典》对歇后语下了这样的定义:“由两个部分组成的一句话,前一部分像谜面,后一部分像谜底,通常只说前一部分,而本意在后一部分”(1261)。
我们这里所说的“歇后语”与这一定义相同,也就是陈望道先生(1932/1977)在《修辞学发凡》中称之为“新型歇后语”的那种语言形式,例如“矮子下河――淹了心”、“床底破柴—-撞大板”。
歇后语多为广大普通语言使用者所熟识,具有诙谐而形象的特点。
几十年来,人们对于歇后语的研究是多方面的。
但是,这些研究大多只涉及到了语法学、修辞学、方言学、民俗学、文化学等方面。
近年来,也有部分学者从语用学、语义学的角度对歇后语进行了研究,如李小平(2004)、曾小武(2004)。
然而,在我们的涉及范围内,还没有人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歇后语进行研究。
本文拟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歇后语的隐喻类别和其研究认知机制作一个初步的探讨。
1.2. 认知语言学是1970年代逐步发展起来的新的语言学研(Lakoff,2005)。
从1989年国际认知语言学协会成立到今天这十几年里,认知语言学得到了迅速发展,其发展速度超过同期其它语言学流派的发展速度。
认知语言学包括了认知语义学和认知语法学。
其中,认知语义学的核心之一就是认知隐喻学。
认知隐喻学认为:言此而指它的语言现象就是隐喻。
根据这样理解,歇后语实际上都是隐喻。
那么,作为隐喻的歇后语有哪些隐喻类别?反映了什么样的认知机制呢?2. 歇后语的隐喻类别汉语里的歇后语十分丰富,涉及面也非常广泛。
其隐喻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
一般来说,歇后语的隐喻主要表现在后半部分,而前半部分是引入和铺垫部分。
即使在不说后半部分时,隐喻也是表现在没有说出来的后半部分的。
归纳起来我们把歇后语的隐喻形式分为四个大的类别。
2.1. 语音隐喻语音隐喻在人们的认知隐喻讨论中很少涉及,然而,所谓谐音其实就是利用语音相同或相近所做的隐喻。
它是利用了字或词在发音上的一致或接近性,用此词表达彼词。
它具备了隐喻的全部条件,本体、喻体和相同或相近性。
三个土地堂---妙、妙、妙(庙)。
孔夫子搬家---尽是输(书)。
外甥打灯笼---照旧(找舅)。
从这些例子中我们不难看出:其本体(妙、妙、妙,输,和照旧)都直接给出,而喻体(庙,书和找舅)则在括号里给出,这是书写形式,在口头上则是不会给的。
听话人自然明白其本体的含义。
如果不是本体和喻体具有相或接近的发音,这样的歇后语就不能成立。
需要说明的是:这样的隐喻所要表达的含义是本体的含义而不是喻体的含义,其借用的只是喻体的声音。
2.2. 拟形隐喻与语音隐喻一样拟形隐喻在人们的认知隐喻讨论中也很少涉及。
歇后语中的拟形隐喻主要是利用了对前半部分所说事物的形状或体貌的进行描述的喻体与本体在音形上的重合性,从而引出本体的语义。
其表达重心也在本体的语义。
兔子尾巴---长不了。
芝麻开花---节节高。
向阳坡的竹子---横生枝节。
有的学者认为前半部分是喻体后半部分是本体,似乎有一定道理,不过我们认为:喻体是后半部分,喻体表现的是前半部分的形状或体貌。
本体是一个与喻体在音形上和喻体完全重合的另一个词。
2.3. 语义隐喻语义隐喻是人们研究最多的隐喻形式。
歇后语大量使用这样的形式。
需要说明的是:歇后语的中本题语义隐喻本体并不出现,本体是与喻体音形上完全重合的一个词。
这一点与前面讨论的拟形隐喻相同。
语义隐喻的意义重心是本体的意义。
稻草人放火---自身难保。
棺材上话老虎---吓死人。
坟地里撒花椒---麻鬼。
(在西南方言里:“你麻鬼。
”表示“你骗谁呀?”)2.4. 语法隐喻语法隐喻这些年在语言学界,特别是在系统功能语言学里,研究很多。
认知隐喻也讨论语法隐喻。
歇后语的语法隐喻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本体与喻体不是同一词类。
尽管本体和喻体音形上完全重合,但是,它们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词类。
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喻体的“一言不发”是形容词,而本体的“一言不发”多为动词。
二.本体与喻体不是同一过程。
这样情况下,本体和喻体并不是一个词,而是表达一个过程的词组。
它们在发音和字形上完全一样,但是,表达不一样的过程。
解放碑的钟---不摆了。
这是在山城重庆十分常用的一个歇后语。
解放碑是市中心的一个解放纪念碑,是重庆市最繁华地段的标志。
解放碑是钟塔的形式,上面的钟多年不走,所以有了这个歇后语。
这里,作为喻体的“不摆了”表述钟的情况,是一个行为过程,是一个动词词组;而作为本体的“不摆了”表示“好得很,非常好”,是一个关系过程,是一个形容词词组。
三.本体和喻体一个是表达过程的词组,一个是词。
王羲之写字——横竖都好喻体是一个主谓词组,表达一个关系过程,而喻体是一个形容词。
2.5. 关于隐喻跨类歇后语的所有隐喻可以说都与语音相关,音同是其基础。
无论是语音隐喻以外的那种类别,本体和喻体都在音形上完全相同。
因此,我们也可以说它们也是语音隐喻的一种。
有的歇后语同时具有多种隐喻类别,“解放碑的钟---不摆了。
”可以看作同时具有语音隐喻、语义隐喻和语法隐喻三个类别的特点。
3. 歇后语的认知机制认知语言学有三个认知观:经验观、突显观和注意观。
歇后语的认知也表现在这三个方面。
3.1. 歇后语与人的经验大量的歇后语表现的人们的经验,包括人们的实践经验和知识文化经验。
歇后语的民族性、地域性都是经验的体现。
“解放碑的钟---不摆了。
”离开重庆的生活经验是不会产生的。
“五花城的姑娘---不用看。
”就只能在山西忻州一带才会有。
“秦叔宝卖马---穷途末路”没有中国历史知识就不可能产生。
而且,如过不说后面部分,也无法理解。
这一切都是离不开经验的结果,所以,歇后语的产生和理解无不与人的经验相关。
3.2. 歇后语与突显观和注意观一般情况下歇后语的后半部分所表现的是前半部分最突出的特点或最为众人所知的特点或性质。
我们说“兔子的尾巴---长不了”,而不说“兔子的尾巴”别的什么是因为“短”是它十分突出的特点。
所以,歇后语的隐喻和事物的突显特点相关。
“大姑娘坐花轿---头一回。
”,“大姑娘坐花轿---迟早得有那么一回。
”这两个歇后语前半部分完全一样,而后半部分不同。
这里所体现的正是不同情况下,人们关注的焦点不一样的特点,是注意力不同导致的结果。
相同前半部分或相同后半部分所带来的不同的歇后语(如“好材当成烂柴烧---不近人情”,“好心当成牛肝肺---不近人情”)正是认知上的注意观在起作用。
5. 结束语以上我们简要地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分析了汉语歇后语的认知隐喻类别和认知机制。
由于篇幅局限等原因,本文无法作出进一步的深入探讨。
笔者欢迎有兴趣者今后一起作出深入的研究,本文仅作抛砖引玉的引子。
参考书目koff, G. 2005. 《乔治·莱考夫认知语言学十讲》(高远李福印主编). 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外国语系.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外国语言研究所(非正式出版)2.胡壮麟. 2004. 《认知隐喻学》.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3.李小平. 2004. “歇后语的语义结构及释义问题”,《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第6期.4.李行健.2002.《现代汉语歇后语规范词典》.长春:长春出版社.5.夏雪峰. 2004. “歇后语的风格色彩”,《龙岩师专学报》2004年第2期.6.曾小武. 2003. “歇后语语义关联的微观考察”,《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2期.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词典编辑室.1981.《现代汉语词典》.北京:商务印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