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的听众》教学反思
《唯一的听众》教学反思(优秀7篇)
《唯一的听众》教学反思(优秀7篇)《唯一的听众》教学反思篇一一、教学中我着力要求学生在理解中感悟真情。
这篇课文两条主线,以老教授为主,我的变化为辅。
于是,学生划批、汇报时应以老人为主,辅之以我的变化。
学生在学习老教授的语言和神态描写时,也能够自然而然地联系“我”的心理和行动描写,从而较为清楚地体会老教授的言行给“我”带来多么大的影响。
二、对于本课理解上的另一个难点,也就是老教授的神态描写“她平静地望着我”这句话在文中重复出现了三次。
她为什么平静地望着“我”,她望着“我”的时候,在想些什么?而“我”从那平静的眼神里能看到些什么?这些,课文都没写。
怎么办呢?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我出示了寂静的树林、老教授“平静地望着我”、“我”在专心拉琴的图片,要求学生看着画面,展开想象的翅膀,设身处地去感受一下当时人物可能会说些什么,想些什么。
结果,学生的回答基本上能切合本文的主题,都能体会到老教授为了维持那个美丽的谎言,一再用平静的眼神鼓励作者的良苦用心。
《唯一的听众》教学反思篇二对语文教学而言,情是蕴涵在文本和生活中的情,认知是基于主体生活与心灵的认知。
本单元的教学充满了人间真情,《唯一的听众》这一课,确实让我们体会到:真情给一个初学小提琴者带来的自信,以及给师生阅读后带来的感动。
《唯一的听众》记叙了一个男孩在一位音乐教授真诚无私的帮助下,由没有信心学会拉小提琴,到能够在各种文艺晚会上为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的事。
这篇课文有两条线索,一条是“我”的心理、行动的变化,一条是老妇人的语言变化。
而之截然分开不可取,但又不能混为一谈。
于是,我让学生分别扮演“老人”和“我”,让孩子通过老人的语言、通过老教授的眼神以及我的心理、我的变化,设身处地地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和鼓励,同时提升到“我”对老教授的敬佩和感激。
从而做到“目中有人”的教学,让爱与真情贯穿始终。
一、力求让学生在想象中领悟和感受人物的内心世界。
对于本课理解上的另一个难点,也就是老教授的神态描写“她平静地望着我”这句话在文中重复出现了三次。
《唯一的听众》的课文教学反思(通用6篇)
《唯一的听众》的课文教学反思《唯一的听众》的课文教学反思(通用6篇)作为一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快速成长,我们可以把教学过程中的感悟记录在教学反思中,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唯一的听众》的课文教学反思(通用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唯一的听众》的课文教学反思篇1《唯一的听众》讲述的是“我”——一个琴艺糟糕、丧失自信的年轻人成长为一名出色的小提琴手的历程。
而创造这奇迹的幕后高手是一位耳“聋”的老人,她的真实身份是音乐学院的教授,乐团的小提琴手,她以一个美丽的谎言,在不知不觉中给予了作者真诚无私的帮助。
本课的重点是对老人语言和神态的体会和理解,老人对作者无声的教育技巧(即课文中三次“平静”的眼神)是本课的亮点,应让学生好好体会。
反思教在课堂教学中实现学生主体主动、自主地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实现素质教育的必经之路,是使教学目标的实现体现在学生发展之中的重要条件。
在课堂上,教师通过适当点拨,激励、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使学生在初步理解语言文字的基础上,反复诵读,加深对语言的理解和积累,从而自悟出文章表达的情感。
反思教师在课堂上引领学生对老人“平静”眼神的解读,可以看出教师能够在授课的过程中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环境,将发现的路让学生走。
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师提出阅读思维方向,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的主导作用之一,就是为学生带来思考,引发学习兴趣和内在思维的积极性,为学生创设出适合学生的心理情境,使学生以良好的心境进入学习状态。
教师提出的思维方向,是给学生创设出读思的广博空间,是启迪学生去发现,去感悟,去潜心读书的情趣,使每个学生都能以“我能行!”的意愿,投入到动脑、动口、动手的读思画批的读书实践中。
本堂课教师在引领学生解读老人三次“平静”神态是在师生、生生共同探究学习了老人的语言的基础之上进行的,也就是说在具体放手让学生独立体会老人“平静”神态之前,教师已经做好了铺垫,已经教给了学生阅读和发现的方法。
唯一的听众教学反思精选5篇
唯一的听众教学反思精选5篇《唯一的听众》教学反思篇一这篇课文写了“我”——一个琴艺糟糕、丧失自信的年轻人成长为一名成功的小提琴手的历程。
而创造这奇迹的幕后高手是一位耳“聋”的老人,她的真实身份是音乐学院的教授,乐团的首席小提琴手,她以一个美丽的谎言,在不知不觉中给予了作者真诚无私地帮助。
课文情节很有戏剧性,极具感染力,很多孩子都很感兴趣。
在征询他们意见的前提下,决定和六(1)班的孩子们一起展示我们阅读的过程。
结合备课中教学设计的四个方面,即:学法自动化;朗读多样化;理解多元化;问题焦点化,反思如下:一、努力使学生在实践中运用学法:临近毕业的学生已经有六年的阅读经验了,足以掌握写人文章的方法了。
因此,课堂上学生的确是在实实在在实践着,他们用笔批注着老教授的语言、神态、动作,“我”的心理描写,并或多或少地在旁边写下自己的感受。
巡视的过程中,发现了很多学生精彩的。
批注,并及时表扬,对其他学生起到了引领的作用。
学生在发言的过程中抓住重点词、联系上下文、进行对比等等多种学习方法的综合运用,我及时进行了肯定与点拨,强化了学习行为,努力体现了六年级学生学习语文的特点。
当然,在巡视中过程的评价是否对学生思考有一些负面影响,比如造成学生的思维断路,这也是今后要研究的问题之一。
二、尽力使学生在朗读中提炼内涵:范读、默读、自由读、指名读、齐读、配乐读,这六种朗读形式交替使用,力求丰富多样,与教学需求密切联系。
思考划批时用默读;自由读易于打开思路;齐读增强气势;配乐读渲染气氛;示范读指明方向等等。
本课默读时学生能安静画批;指名读前学生带着体会可以自由自在地朗读;最后的部分,全班齐读,把气氛推向了高潮;张娜同学的配乐朗读,是本课的亮点,她那专业水准的朗读,伴着舒缓悠扬的小提琴曲,钻到了大家的心里,打动了每一个同学,每一个听课的老师,赢得了热烈的掌声;在梅雨薇同学朗读不够完美时,我及时范读,并让她再读,能让孩子们在本课的朗读中,明确了不同人物,有不同的口吻,应该用自己的声音去努力塑造人物形象,做到了一课一得。
《唯一的听众》教学反思(优秀7篇)
《唯一的听众》教学反思(优秀7篇)《唯一的听众》教学反思篇一《唯一的听众》是一篇新入选的文章,这篇课文写了“我”──一个琴艺糟糕、丧失自信的年轻人成长为一名成功的小提琴手的历程。
而创造这奇迹的幕后高手是一位耳“聋”的老人,她以一个美丽的谎言,在不知不觉中给予了作者真诚无私的帮助。
课文情节很有戏剧性,极具感染力,孩子们都很感兴趣,而且这个善意而美丽的语言,也感动了每一位学生。
作为六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有一定的阅读经验了,已经掌握了写人文章的许多方法。
因此,我没有指导学生如何去学,而是让学生自主学习,批注理解,由于我们已经尝试了一年的批注阅读,所以学生们也早就有话可写了,只见他们用笔批注着老教授的语言、神态、动作以及“我”的心理描写,并或多或少地在旁边写下自己的感受。
巡视的过程中,我发现了很多学生精彩的批注,并及时地表扬,对其他学生起到了引领的作用。
学生在发言的过程中抓住重点词、联系上下文、进行对比等等多种学习方法的综合运用,我也及时进行了肯定与点拨,既强化了学习行为,又实实在在地检验了学生对于学法的掌握水平。
这篇课文有两条主线,以老教授为主,“我”的变化为辅,两条主线截然分开不可取,但又不能混为一谈。
于是,我引导学生划批、汇报时以老人为主,以“我”的变化为辅,这样一主一次,一明一暗,既突出了重点,又无遗漏,学生也有的放矢,汇报起来也就颇为精彩,比如:“我”就是一匹“千里马”,幸运地是遇到了这么好的“伯乐”;老教授是高明的教育家,她没有给予“我”任何琴技上的指导,但给予了我源源不断的信心与勇气等等这样精彩的言论……在此基础上,孩子们也谈到了“我”成功的原因──自己不可获缺的努力。
更为可喜的是孩子们能联系自身,谈自己的亲身经历,不仅学会了感恩,更意识到自身的努力也是必不可少的……总之,这节课上下来我和孩子们都受益颇丰。
《唯一的听众》教学反思篇二我所执教的是人教版六(上)册小学语文《唯一的听众》,它是一篇新入选的文章,课文写了一个琴艺糟糕、丧失自信的年轻人成长为一名小提琴手的历程。
《唯一的听众》教学反思15篇
《唯一的听众》教学反思15篇《唯一的听众》教学反思2《唯一的听众》是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文章。
这篇文章记叙了“我”在一位音乐教授真诚无私的帮助下,由没有信心学会拉小提琴,到能够在各种文艺晚会上为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的事,赞扬了老教授爱护、鼓励年轻人成才的美德,表达了“我”对德高望重的老教授的敬佩、感激之情。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从老教授的言行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两方面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他的敬佩、感激之情。
因此,课堂中,在出示导学提纲的基础上,让学生采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展示点评、训练提升的模式进行学教学习。
结束后,感受颇多。
纵观整节课,我想从得与失这两方面反思一下:一、成功之处1.力求让学生抓住人物的语言和神态领悟和感受人物的内心世界。
对于本课理解上的另一个难点,也就是老教授的神态描写“她平静地望着我”这句话在文中重复出现了三次。
她为什么平静地望着“我”,她望着“我”的时候,在想些什么?而“我”从那平静的眼神里能看到些什么?这些,课文都没写。
怎么办呢?为了解决这一难题,让学生找出这些句子后,让学生联系上下文,展开想象,设身处地去感受一下当时人物可能会说些什么,想些什么。
结果,学生的回答基本上能切合本文的主题,都能体会到老教授为了维持那个美丽的谎言,一再用平静的眼神鼓励作者的良苦用心。
2.读写整合,合理想象“我”的情感。
教学中,抓住重点词、联系上下文及对比等方法的综合运用,让学生进行合理想象,及时进行肯定与点拨,让学生们深入的体会到老教授给予“我”的鼓励以及“我”对老教授的敬佩。
尤其是文中省略号自然段的补白连写收到了好的效果。
然后通过原文的再现,体会省略号的妙处。
3.力求实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重学法指导,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师努力达到“三给”,即给方法(自学提纲呈现);给内容(抓住重点语段);给时间(留给学生充分的自读自悟的读书时间)。
学生在自主学习及合作交流的环节中,积极思考,讨论积极,敢于发表自己的阅读见解。
《唯一的听众》教学反思(15篇)
《唯一的听众》教学反思(15篇)《唯一的听众》教学反思1《唯一的听众》是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__。
第三单元的主题就是感悟真情,唱响心灵之歌。
而这篇__正是通过一位音乐老教授装聋对青年小提琴手进行鼓励、帮助从而使青年人获得成功来歌颂人间真情的。
__有两条线索,一条是“我”的心理行动的变化;一条是老妇人的语言变化。
全文围绕这两条线索展开,脉络清晰,层次分明。
而课文的理解重点就是通过老妇人的语言神态描写和“我”的心理行动变化描写感受老教授爱护、鼓励年轻人成材的美德。
因此,在学习课文时,着重品味描写老教授真诚的语言和神情的语句,展开合理想象,体会其心理及其对主人公一步步走向成功所起的巨大作用,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在教学中我以读画想问和讨论相结合,多给学生质疑的机会,努力使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得到提高。
在揭题以后,要求他们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然后带着问题自读课文。
在学习老教授的言行时,通过“读--画—想—交流”,我想,学生的自主提问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应该在这些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得以培养和提高。
教学中我着力要求学生在理解中感悟真情。
这篇课文两条主线,以老教授为主,我的变化为辅。
截然分开不可取,但又不能混为一谈。
于是,学生划批、汇报时应以老人为主,辅之以我的变化,一主一次,一明一暗。
学生在学习老教授的语言和神态描写时,也能够自然而然地联系“我”的心理和行动描写,从而较为清楚地体会老教授的言行给“我”带来多么大的影响。
老人对“我”的爱护和鼓励深藏在她的话语中,每句话的内容都是有指向性的,都是针对“我”不同情况而讲的,所以在教学中深入理解老人说的话就成为了这节课的重点了。
在具体的教学中,我让学生通过读—悟结合来明白这些问题,在明白了老人的话意后,再师生共读来进一步感悟课文中老人对“我”的爱护和鼓励,读中感悟老人四次说的话给了“我”不同的感受,正是在老人的帮助下“我”的琴声,“我”的心情才会产生那么大的变化。
《唯一的听众》教学反思通用15篇
《唯一的听众》教学反思通用15篇《唯一的听众》教学反思1虽说之前已经上了一些课,但是这篇课文《唯一的听众》算是我第一次上的课本课文内容,所以在之前我也做了比较充分的准备,所以这篇课文上得也算是比较顺利,但是问题也有很多。
跟老师讨论的时候老师指出了我的问题,就是我自己说得太多,学生讲得太少,因为课堂是以学生主体,老师起的是引导作用。
有同学回答问题的时候我不应该着急,不要抢在学生面前将答案说出来,如果他们不能回答,就要做适当的引导了。
另一个问题就是我在课上的朗读环节比较少。
实际上朗读的作用要比我想象中的要大。
我一直都以为朗读不过是一个拖延时间或者酝酿情感的环节和方式而已,非常无聊。
实际上我的想法是错误的。
和我想象的相反,朗读的效果和作用要大得多。
它可以让学生领会课文情感的同时获取课文信息,从而能够得到回答问题的思路。
要不要专门设置一个朗读的环节呢?老师说涉及朗读环节并不需要太刻意,相反,优秀的老师会将朗读环节穿插在课堂的细节之中,使得朗读能够更加好的和课堂融为一体,滴水不漏,可以将朗读课文的环节放在同学回答完问题之后,这既是一次朗读的机会,同时又是对刚刚思考过程的一种巩固和反思,达到一石二鸟的效果。
在上课的时候我让学生朗读课文,刘辉同学(班上的一位后进生)将一个问句读得颇有意味,我就下意识表扬了他。
老师在课后也跟我说这个表扬是比较到位的,但是你表扬了他之后可以让他单独再读一遍,可以让同学们向他学习,从而让这个偶尔的闪光点效果达到最大化,而且被表扬的学生的自豪感也会得到满足。
事实上我在第一课时表扬了他之后,他居然在第二课时主动回答了一个问题,这着实让我惊讶,也验证了我的猜想和老师的观点。
或许一个表扬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什么,但是如果可以让一个学生对一节课或者是一篇课文产生持续的关注和专注,那么表扬的作用和意义也就显现出来了。
“问题可以少一点,解题的'过程可以长一点。
”我在设计课堂的时候总是担心撑不满40分钟,老师就给了我这个建议。
《唯一的听众》教学反思
《唯一的听众》教学反思《唯一的听众》教学反思(15篇)身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课堂教学,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快来参考教学反思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唯一的听众》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唯一的听众》教学反思1学校李校长在10月11日听了我《唯一的听众》第二课时的教学,对于设计以及完成情况作如下反思:我认为本课较好的完成了教学目标,达到了设计的教学要求。
学生掌握了写人文章的特点,体会到了老人的良苦用心,从而学会了感恩,懂得了关爱;从学生的朗读和课上情绪,可以看出学生感到了文章语言文字的美;阅读能力、赏析能力、写作意识等得到良好的培养。
本课的德育实施点很多,如:老人的平易近人,体贴入微,我的刻苦努力,坚持不懈等等,但是统观起来就是两个字—关爱,所以,实施过程中,我每一次的小结中都照顾到双方人物的感受,并在小结中提升感情,板书中体现出来。
通过分组学习,将两条线索向前推进。
虽有这些可喜的火花,但是纵观本课堂的教学,还是有不少遗憾之处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一、朗读形式较少,指导不够深入,学生虽然能够理解老教授是一个懂得教育方法、关心爱护年轻人成才的慈祥的老人,但是对角色的情感把握还不够大胆和准确,所以朗读老教授的语言时放不开,朗读语气不够。
二、课堂环节不够紧凑,学生对个别句子的理解上还存在着一定的'障碍,因此产生了拖堂现象。
比如,“她说我的琴声能给她带来快乐和幸福”这一句,老人为什么会这么说,他为什么感到快乐和幸福?学生在这句话上,纠缠了好久也没有切入主题。
问题出在哪儿呢?我想,应该是从一开始,对老教授的良苦用心的感悟就只停留在表面,没有深入走进她的内心世界去。
所以,一遇到含义较深的句子,就出现拖堂毛病。
三、课堂上的语文味的体现,虽然课堂上,我一直引领学生朗读品悟,但练习不够。
虽说课堂上,我安排了一个句式转换,省略号的补白,预设中有个练笔,但是由于课堂容量较大,没让学生动手写,匆匆说一说过场,这一工具性体现的就不够了。
《唯一的听众》教学反思15篇
《唯一的听众》教学反思15篇《唯一的听众》教学反思1《唯一的听众》是一篇新入选的文章,这篇课文写了“我”──一个琴艺糟糕、丧失自信的年轻人成长为一名成功的小提琴手的历程。
而创造这奇迹的幕后高手是一位耳“聋”的老人,她以一个美丽的谎言,在不知不觉中给予了作者真诚无私的帮助。
课文情节很有戏剧性,极具感染力,孩子们都很感兴趣,而且这个善意而美丽的语言,也感动了每一位学生。
作为六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有一定的阅读经验了,已经掌握了写人文章的许多方法。
因此,我没有指导学生如何去学,而是让学生自主学习,批注理解,由于我们已经尝试了一年的批注阅读,所以学生们也早就有话可写了,只见他们用笔批注着老教授的语言、神态、动作以及“我”的心理描写,并或多或少地在旁边写下自己的感受。
巡视的过程中,我发现了很多学生精彩的批注,并及时地表扬,对其他学生起到了引领的作用。
学生在发言的过程中抓住重点词、联系上下文、进行对比等等多种学习方法的综合运用,我也及时进行了肯定与点拨,既强化了学习行为,又实实在在地检验了学生对于学法的掌握水平。
这篇课文有两条主线,以老教授为主,“我”的变化为辅,两条主线截然分开不可取,但又不能混为一谈。
于是,我引导学生划批、汇报时以老人为主,以“我”的变化为辅,这样一主一次,一明一暗,既突出了重点,又无遗漏,学生也有的放矢,汇报起来也就颇为精彩,比如:“我”就是一匹“千里马”,幸运地是遇到了这么好的“伯乐”;老教授是高明的教育家,她没有给予“我”任何琴技上的指导,但给予了我源源不断的信心与勇气等等这样精彩的言论……在此基础上,孩子们也谈到了“我”成功的原因──自己不可获缺的努力。
更为可喜的是孩子们能联系自身,谈自己的'亲身经历,不仅学会了感恩,更意识到自身的努力也是必不可少的……总之,这节课上下来我和孩子们都受益颇丰。
《唯一的听众》教学反思《唯一的听众》是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文章。
第三单元的主题就是感悟真情,唱响心灵之歌。
最新唯一的听众教学反思三篇(优质)
最新唯一的听众教学反思三篇(优质)唯一的听众教学反思篇一教学中我紧紧围绕老教授的言行及神态来展开教学,引导学生感受老教授保护、鼓励年轻人成才的美德。
在教学中力求表达以读为本,以读代讲,以读激思,以读促悟;让学生在读中感悟体验,在读中培养语感、学习语言,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
反思本课教学,个人认为有以下几点比较成功:一、比照导入二、尽力使学生在朗读中提炼内涵:默读、自由读、指名读、齐读、引读、男女同学分角色读、师生比照读,这七种朗读形式交替使用,力求丰富多样,与教学需求亲密联络。
考虑划批时用默读;自由读易于翻开思路;齐读增强气势;男女同学分角色,适时追问促进理解。
本课默读时学生能安静画批;指名读前学生带着体会可以自由自在地朗读;的部分,全班齐读,把气氛推向了高潮;特别是教师的引读把学生带入老教授的心灵。
三、补白训练恰到好处缺乏之处:1、理解老人平静的眼神所包含的不同含义,是课文的难点。
学生在这里纠结了很久。
假设在教学中先理解老人的语言,为理解“平静”做好充分的铺垫,我想学生就会比较顺利的理解“平静”了。
课堂的节奏也就会把握得更准。
2、整节课教师讲多了,给学生的时间和空间不是很多。
唯一的听众教学反思篇二目前,课堂教学中学生提出问题的情况很令人担忧,特别是农村小学。
年龄小的学生提问还算活泼,但随着年龄的增加,学生主动提问题的人数和次数逐年下降。
这学期,我接手了六年级一个班的语文教学。
学生没有问题意识,课堂上完全是被动学习,他们只满足于听懂教师的讲课,把自己当作知识的接收机。
也有的学生存在心理障碍,就是有了问题,也不愿向教师提出。
孩子们根底差,更令人担忧的是缺乏主动学习的意愿。
我想,孩子们的语文根底,我不可能在短短的一年改变,但事关一生的学习习惯与方法,尤其是主动学习的问题意识,我不能坐以待毙。
日前,笔者就和学生们在《唯一的听众》一文中经历了一节“问题”课。
《唯一的听众》是一篇感人肺腑的课文,文章留下了许多耐人深思疑点。
《唯一的听众》教学反思范文6篇
《唯一的听众》教学反思《唯一的听众》教学反思范文6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我们的教学经验,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唯一的听众》教学反思范文6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唯一的听众》教学反思范文6篇1《唯一的听众》是一篇写人的文章,文章通过对老人的语言,神态的变化表现了一位知名的音乐教授对“我”的真诚无私的帮助,表达了“我”对老教授的敬佩和感激之情。
课文两条主线,以老教授为主,“我”的变化为辅。
本文的重点是品味描写老教授真诚的语言和神情的语句,体会其心理及其对主人公一步步走向成功所起的巨大作用,进而体会老教授对主人公无私的关爱和主人公对老教授的感激、敬佩之情。
根据这一重点,在深入学习时,引导学生抓住老教授的语言、动作、神态,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课上,不仅注重引导学生体会老教授对“我”的关爱、鼓励和帮助,还引导学生学习体会老教授那诗一般的语言,使语文课重语言感悟的同时,又注意语言的表达,语文课上充满语文味。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能找到相应的句子,但对于随着“我”的表现不断变化以及老教授的言辞不同,学生体会不到,只是停留在句子意思上。
先从语言入手,再从神态这方面入手理解,缺少整体性把握。
也许正是因为理解、体会不到位,使得学生想象老教授当时心里想的内容显得单调、空洞。
王燕骅老师在评课时也指出,解读文本是教学的第一步,教师先要对课文有感悟,才能引导学生感悟。
老师在备课时,要问问自己“什么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王老师的“问程”问题引起我的思考。
“‘问程’越长,空间越大;‘问程’越短,空间越小。
”是呀,课堂上,一个具有一定的思想深度和思考的价值教学问题,可以影响学生的思维走向,能引起学生思考和讨论的兴趣,能充分发挥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学习的自主性,会使课堂思维集中、深入,从而达成学习目标,才能够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效率。
《唯一的听众》教学反思【优秀3篇】
《唯一的听众》教学反思【优秀3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合同协议、条据文书、策划方案、总结报告、党团资料、读书笔记、读后感、作文大全、教案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planning plans, summary reports, party and youth organization materials, reading notes, post reading reflections, essay encyclopedias, lesson plan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唯一的听众》教学反思【优秀3篇】身为一名人·民老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对学到的教学新方法,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好呢?本店铺为您精心收集了3篇《《唯一的听众》教学反思》,如果能帮助到亲,我们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唯一的听众》教学反思【优秀7篇】
《唯一的听众》教学反思【优秀7篇】唯一的听众教学反思篇一《唯一的听众》是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三主题单元“变化”的一篇主体课文。
它叙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我”开始拉琴像锯木头,被众人嘲笑。
在一个老音乐家的关怀下,“我”的自信心增强了,坚持天天练琴,迅速成长为在各种文艺晚会上演奏的小提琴家。
上课一始,我引导学生从课题目入手,何为“唯一的听众”?继而让学生明白此文是写人的文章,从而复习写人的文章应该注意什么?于是学生针对课题提出了问题:这个唯一的听众是谁?她是一个怎样的人?接着就让学生边自读,边找答案。
然后让学生汇报,我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出示相关重点词句进行点拨,并进行指导朗读。
最后总结写作方法——语言、神态和心理的描写。
在教学中我也能注意到单元主题“变化”。
引导学生从课文来找到变化。
如刚开始“我”拉得怎样?在老妇人的指导下,最后“我”拉得怎样?刚开始家人听“我”拉琴的态度如何?一段时间后,家人对“我”的态度又是如何?虽说在教学中自己能注意到的都尽量注意到了,但还是有不足之处。
比如课文留白处很多,理应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以深入人物内心,但在操作中,由于时间关系这方面就匆匆带过,以致于当“我”知道老妇人的真实身份后,学生没有办法与文中人物产生共鸣。
反思的目的就是为了让自己的课今后能上得更精彩,好好努力吧。
唯一的听众教学反思篇二本文的重点是品味描述老教授真诚的语言和神情的语句,展开合理想象,体会其心理及其对主人公一步步走向成功所起的巨大作用,进而体会老教授对主人公无私的关爱和主人公对老教授的感激、敬佩之情。
一、引导学生回忆写人文章的学习方法学生默读,画批人物的言、行、神。
(主要人物:语言、神态、动作。
次要人物:心理描述。
)二、重点交流1、品味老妇人对“我”讲的话,想一想她是在什么状况下讲的?体会每句话的含义:透过研读使学生明白:听到了“我“糟糕的琴技,老妇人的语言里充满了尊重和明白。
她故意装聋,是为了让我练琴时无所顾忌,减轻负担,鼓足勇气。
《唯一的听众》教学反思15篇
《唯一的听众》教学反思15篇《唯一的听众》教学反思1《唯一的听众》是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__。
第三单元的主题就是感悟真情,唱响心灵之歌。
而这篇__正是通过一位音乐老教授装聋对青年小提琴手进行鼓励、帮助从而使青年人获得成功来歌颂人间真情的。
在教学时我采用启发式教学模式,学生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读中感悟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
教学之后感受颇多,纵观整节课有以下几方面可谈:一、本节课较为成功之处。
1、音乐导入揭示课题、质疑,这一形式比较亲切自然。
一节课的导入是非常关键的,它关系到学生是否能很好的进入学习状态开始新的学习。
根据课题的特点,我采用音乐导入的方式,让学生比较自然的进入课堂,由学生是听众而引出课题。
由学生对课题质疑,一方面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的主动学习奠定基础,另一方面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通过质疑课题来进行阅读的方法训练。
2、教学设计重点突出,目标落实比较到位。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因此,这一环节中先让学生根据自学提示默读课文采用圈点勾画的方式自主学习作批注,而后小组交流学习成果,再全班交流,主要抓住老妇人的语言进行深入品读,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学习老妇人在什么情况下讲的这些话,引导学生抓住老妇人讲话的内容再联系课文内容揣摩老妇人为什么讲这些话,用换位思考的方式体会“我”听了老人的话以后又有何心理变化及行为变化,从而感悟老妇人使用与众不同的方式来帮助我、鼓励我、使我重树自信心。
进而突破教学重难点。
3、注重在读中理解,在读中内化情感。
在整节课的教学中,我自始至终用充满激情的语言激发学生的情感。
注重在读中感悟,范读、默读、自由读、指名读、齐读、配乐读,这六种朗读形式交替使用,思考划批时用默读;自由读易于打开思路;齐读增强气势;配乐读渲染气氛;示范读指明方向等等。
本课默读时学生能安静画批;最后的部分,全班齐读,把气氛推向了高潮;这种表达形式的多样性,既给了语文阅读宣泄情感的空间,又给了学生升华课文内涵的境地。
唯一的听众教学反思6篇-最新
唯一的听众教学反思6篇作为一位刚到岗的教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课堂教学,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为朋友们整理了6篇《唯一的听众教学反思》,希望朋友们参阅后能够文思泉涌。
《唯一的听众》教学反思篇一《唯一的听众》是一篇新入选的文章,这篇课文写了“我”──一个琴艺糟糕、丧失自信的年轻人成长为一名成功的小提琴手的历程。
而创造这奇迹的幕后高手是一位耳“聋”的老人,她以一个美丽的谎言,在不知不觉中给予了作者真诚无私的帮助。
课文情节很有戏剧性,极具感染力,孩子们都很感兴趣,而且这个善意而美丽的语言,也感动了每一位学生。
作为六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有一定的阅读经验了,已经掌握了写人文章的许多方法。
因此,我没有指导学生如何去学,而是让学生自主学习,批注理解,由于我们已经尝试了一年的批注阅读,所以学生们也早就有话可写了,只见他们用笔批注着老教授的语言、神态、动作以及“我”的心理描写,并或多或少地在旁边写下自己的感受。
巡视的过程中,我发现了很多学生精彩的批注,并及时地表扬,对其他学生起到了引领的作用。
学生在发言的过程中抓住重点词、联系上下文、进行对比等等多种学习方法的综合运用,我也及时进行了肯定与点拨,既强化了学习行为,又实实在在地检验了学生对于学法的掌握水平。
这篇课文有两条主线,以老教授为主,“我”的变化为辅,两条主线截然分开不可取,但又不能混为一谈。
于是,我引导学生划批、汇报时以老人为主,以“我”的变化为辅,这样一主一次,一明一暗,既突出了重点,又无遗漏,学生也有的放矢,汇报起来也就颇为精彩,比如:“我”就是一匹“千里马”,幸运地是遇到了这么好的“伯乐”;老教授是高明的教育家,她没有给予“我”任何琴技上的指导,但给予了我源源不断的信心与勇气等等这样精彩的言论……在此基础上,孩子们也谈到了“我”成功的原因──自己不可获缺的努力。
更为可喜的是孩子们能联系自身,谈自己的亲身经历,不仅学会了感恩,更意识到自身的努力也是必不可少的……总之,这节课上下来我和孩子们都受益颇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唯一的听众》教学反思
高县第二实验小学校李正平2012年10月12日,我上了一节示范课《唯一的听众》,上课前,我进行了精心的教学准备,但面对无数的同事,语文教学的“精英”,我深感诚惶诚恐,上完课我感受颇多。
纵观整节课,我反思了自己的教学,有成功之处,也有不足之处。
首先,我认为这节课做得比较好的方面是:
一.着力培养学生质疑问难,整堂课围绕一个重要问题展开教学。
为了克服语文教学中细碎的问题太多,教学的目的不明确,我设计了学生在课初质疑的环节。
引导学生在回顾主要内容和上节课已学内容的基础上提出自己最感兴趣的问题:为什么我能从一个“音乐白痴”成为一名真正的小提琴手呢?学生围绕这一问题读书、思考、交流、得出结论。
我想,质疑真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教学思路清晰,围绕课文中的“听众”这条主线展开教学。
这篇课文两条主线,以老教授为主,我的变化为辅,截然分开不可取,但又不能混为一谈。
在设计时我在思考,是谁让作者在音乐道路上产生质的飞跃?是这位自称聋子的“老人”,课文中——唯一的听众。
于是我确定教学中让学生划批、汇报应以老人为主,辅之以我的变化,这样一来一主一次,一明一暗,重点突出了,又无遗漏。
教学时,我紧紧抓住老人的三次语言和三次眼神的变化展开教学,大力使学生在理解中感悟真情:在此基础上,我们师生共同总结出:是文中的“我”遇到了伯乐——这位装聋的音乐教授,她用爱心和耐心,让我最这个当初毫无曙光的寻梦者,站在了万众瞩目的舞台中央。
三.以读代讲,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读书。
默读、自由读、指名读、男女生读、齐读、配乐,这六种朗读形式交替使用,思考勾画时用默读;自由读易于打开思路;齐读增强气势;配乐读渲染气氛;示范读指明方向等等。
本课默读时学生能安静勾画;最后的部分,全班齐读,把气氛推向了高潮;这种表达形式的多样性,既给了语文阅读宣泄情感的空间,又给了学生升华课文内涵的境地。
四.重视语言文字的训练。
在教学中我适时渗透了多种语言训练内容。
如,引导学生说好排比句,学会将转述句转换为直述句等,使课堂教学更加扎实有效。
五.读写结合,合理想象,体会编者的意图
语文教学的训练:听说读写是永恒的主题。
每一节课,都应该给学生练笔机会。
因此这节课,我设计了让学生想象:当一切真相大白时,作者再一次走进树林时的所思所想。
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老人的良苦用心,和一颗博大的爱心,
以及编者的意图。
在教学中真正实现了“教师、学生、文本、编者,四者之间的一次真诚对话。
”
六.师生回归问题,拓展升华主题
如果说在语文教学中,质疑是学习一篇课文的出发点,那么释疑就是学习课文的落脚点。
学完课文后,我先让学生自己释疑,教师再深情总结,最后再出示一首紧贴课文内容的小诗。
这样既锻炼了学生归纳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升华了课文的主题。
课堂教学永远充满遗憾。
我认为这节课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课堂上老师的评价语言不到位。
在体会老人的眼神时,教师没有注意根据课文内容创设合理的情境,一次一次引导学生体会老人眼神里包含的用意,导致没有充分让学生体会老人的良苦用心。
二.学生小练笔后老师的点评不到位,也没有发动学生进行评价互动。
学生才是课堂真正的主人,可是小练笔后,老师只是简要进行了评价,没有引导生生互动,剥夺了学生的发言权。
三.板书出示的时机不恰当
本来在学生质疑的环节我设计就在“音乐白痴”和“真正的小提琴手”之间打上一个箭头,上面再打上一个问号,用意在于提示让学生带着问题思考,可是我却忘记了,课文要上完了,我才想起,所以在总结板书时我才弥补了课初的不足。
总之,教学的初衷我想追求的是一种实实在在的课堂教学,让学生能在轻松、民主、乐思、善学的氛围中朝着轻负高效的课堂迈进!但是,古人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我希望在座的领导、同仁能不吝赐教,提出宝贵意见,谢谢大家!
2012.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