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Ubiquitous社会》袁晓燕
论文学作品艺术阐释的未定性
定性。传统阐释 中的那种章句训诂式的抱残守缺 , 狭隘单
一
来 了。 ( 茅盾《 读( 呐喊) 》 ) 阿 Q性格的特殊并不在 于他所代
表 的农 民 以外 的人群 而 言 , 而 是就 在 于他 所 代表 的农 民 中 , 他 也 是 一人 特 殊 的存 在 。 ( 周扬《 现 实主 义试 论》 ) 阿 Q 的精 神 胜利 法 是奴 隶 的 失败 主义 精 华 , 奴 隶 的被 压迫 史 , 才正 是 阿 Q 主 义 的产 生 史 。( 冯雪 峰 《 过 来 的时 代》 ) 对 阿 Q 的“ 大 团圆” 的 结局 , 至 少在人 格 上不统 一 , 似乎 是两 个 ( 郑振 铎 《 呐 喊》 ) 当前 , 文 艺研 究 者 认 为阿 Q 是一 个 呈 对立 统 一 的 喇形
莎士 比亚的夏洛克却是悭吝 、 机灵、 复仇心理重 , 热爱子女
而 锐 敏 多智 。 ”
肯定 。文学艺术的活动,一方面要获得对于客观世界真理
性 的人识 , 另一 方 面也 是 为 了显 示 自己的智 慧 和理 想 , 以至
以上 二 点 , 是我 对 语 文课 堂教 学 有 效性 的思 考 。 总之 ,
动, 应该 以学生为主体 , 学生在课堂学习的基础上, 丰动 自
题 意 蕴 的模 糊性 、审美 个 体 的差 异性 决 定 了 艺术 阐释 的 未
二百多篇分析评论, 不少高等院校 曾举行过阿 Q典型性 问 题的讨论 , 众说纷纭 。综合起来, 有 以下几种 : “ 阿 Q相” 末 必全然是中国民族所特有的,似乎是人类普遍的弱点的一
种, 至少 , 在“ 色 厉 内荏 ” 这 一 点上 , 写 出了人 性 的普 遍 弱 点
作品的美感因素。 形成文学作品阐释的未定性 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本文
精神烛照下的新都市人
。陈刚:《大众文化与当代乌托邦》,北京:作家出版社1996年,第33页。
2
精神烛照下的新都市人——精神生态批评与“70年代后”女性写作
引言
注重个体的自由、以“快乐哲学”作为人生观和价值观。而本文所论及的“70年代 后’女性写作”,含有两重内容:一是指写作的主体即作家是女性,而且是70年代以 后出生。二是指写作的对象即作品的主要人物以女性为主(除了戴来更多地聚焦男性 世界外)。论文涉及的主要代表作家有卫慧、棉棉、周洁茹、朱文颖、魏微、戴来、 赵波等。她们大多为南方城市里年轻时尚的女J性,在两家以上大型文学杂志上发表过 三篇或以上代表性作品,她们各自的风格和水准也在读者中获得了一定的认可,达到 一个公认的高度,出生时间从1970到1977年不等。可以说,论文中这批“70年代 后”的女性作家及其作品主人公形象,就是现代都市中“新都市人”的典型代表。通 过她们无所顾忌的心灵剞白和欲望的表达,从都市的各个角度反映了现代入的种种精 神面貌:物欲横流下精神的贫瘠和道德的沦丧;技术理性下人性的泯灭和灵魂的扭曲; 商业化时代的欲望消费和金钱至上、快乐主义……。“社会进入市场经济时代之后, 文学艺术进一步被商品化了;同时高科技的发展,知识的膨胀,图像艺术的流行,使 得整个社会风尚、人的生存方式发生了急剧的变化,……也使原有的价值取向、伦理 原则发生了裂变。”…时代的前进和物质文明的发展并非总是与人类的精神文明的发展 同步一致的。20世纪之交这个技术和商品结合的时代,是市场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 诬方的种种生存理念和价值观的引入,不可避免地导致了我国传统优秀道德的日渐消 逝和人文精神的日益没落。由于技术和理性的主导地位,不仅使得我们的自然在走向 荒芜,而且入的精神也在逐渐走向绝地或边缘。所以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我们关注“70 年代后”的女性写作,感兴趣的并不是她们的文学价值、写作风格、语言格调等艺术 手法,而是试图运用精神生态批评的方法,把女性写作及其作品当作社会文本做进一 步的分析和阐释,在此过程中考察现代人的精神危机,陈说精神危机的种种表现,追 溯精神危机发生的根源,以期能对世人予以警示和劝诫。
论文学作品艺术阐释的未定性
论文学作品艺术阐释的未定性作者:原晓芸来源:《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2014年第17期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7-0002-02文学艺术世界是一个恢弘博大的世界,它包含了作者的人生体验和审美追求,成为读者作无限品味的自由广阔的天地。
古人云:“声无听一,物无文一,味无果一”(《国语?郑语》)今人曰:“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
”精确地阐释之于文学艺术何其难矣!对文学作品作艺术的把握,是一个复杂的审美过程,文学作品的典型形象的复杂性、主题意蕴的模糊性、审美个体的差异性决定了艺术阐释的未定性。
传统阐释中的那种章句训诂式的抱残守缺,狭隘单一的明白无误,只能肢解、扭曲作品的审美价值,误导读者,销蚀掉文学作品无限的丰富性、生动性及深刻性。
研究文学作品的艺术阐释的未定性,正是为了使读者从评论家的视野中跳出来,在由读者积极参与的阅读过程中进入作品无限丰富的自由天地。
从而深刻地把握美感效应的多样性,更好地发挥欣赏主体的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地发挥文学作品的美感因素。
形成文学作品阐释的未定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主要从典型形象、主题意蕴、审美个体几个方面予以论述。
1.典型形象的复杂性文学作品中的典型形象是作家对现实生活艺术发现的结晶,是作品处于最高审美层次的艺术形象,是“理想艺术表现的真正中心”。
它除了一般艺术形象的特点外,还具有高度的审美独创性和丰富多彩的个别性。
关于艺术典型复杂性,歌德精粹地概括为“单一的杂多”。
在中国古典典型理论中,脂砚斋最是反对“恶则无往不恶,美则无一不美”的单薄浅显。
成功的典型形象,总是呈现出多侧面的立体结构,表现出“单一杂多”,人物的性格以复杂性、流动性、以至于矛盾的对立性而存在。
普希金曾将莎士比亚和莫里哀创造的人物形象作比较道:“莫里哀的悭吝人只是悭吝而已;莎士比亚的夏洛克却是悭吝、机灵、复仇心理重,热爱子女而锐敏多智。
理性的神秘世界——论韩少功小说中的神秘现象
[作者简介]杨慧玲,女,湖南新化人,湖南娄底市第一小学语文教师,研究方向:现当代文学; 康江昆,男,湖南新化人,湖南长沙市长郡双语实验中学语文教师,文学硕士,研究方向:现当代文学。
理性的神秘世界 ———论韩少功小说中的神秘现象○杨慧玲1 康江昆2(1.湖南娄底市第一小学,湖南 娄底 417000;2.湖南长沙市长郡双语实验中学,湖南 长沙 410013)[摘 要] 韩少功是一个清醒的理性主义者,在他理性的王国里,有一个以巫楚文化为根基,以楚湘农村为据点,以民间传说和个人想象为依托建构起来的神秘世界。
在神秘的背后,流露出作者对人性丧失、精神枯萎的警惕,隐匿着反思现代性、探讨生命价值的真意。
[关键词] 韩少功; 神秘; 巫楚文化; 理性[中图分类号]I20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10(2014)07-0086-02 在中国当代文坛,韩少功是一个以思想性见长的作家。
考察韩少功的创作,我们会发现,韩少功虽然是一个清醒的理性主义者,但他的作品,从早期的《孩子与牛》、《归去来》、《爸爸爸》、《女女女》、《蓝盖子》,到九十年代的《余烬》、《暗香》、《马桥辞典》,以及新世纪以来的《山南水北》、《第四十三页》等,都有许多神秘、超验、荒诞的成分,对世界做了一些超现实的想象,他似乎还是一个万物有灵论者、一个自然崇拜者、甚至是一个神秘主义者。
可以说,在韩少功理性的王国里,还有一个以巫楚文化为根基,以楚湘农村为据点,以民间传说和个人想象为依托建构起来的神秘世界。
韩少功在《文学的根》中追问:“绚丽的楚文化到哪里去了?”他惊喜地看到在湘西的崇山峻岭里,还有鲜活的巫楚文化。
湘西历来为蛮荒之地,生产力水平极为低下,自然环境恶劣,巫文化得以在民间保存。
韩少功曾这样来谈论巫楚文化:“楚文化与中原文化当然也有交流,曾被中原文化所吸收,又受到排斥,是一种不够正统的文化,至今主要藏于民间。
尤其是湘西的苗、侗、瑶、土家等少数民族,由于躲在深山老林,由于被孔孟之道洗脑较少,保存的古文化遗迹就更多些。
一个“局外人”的后殖民写作
[ 关键词 ] 奈保尔; 后殖民; 边缘生存; 失落
中图分类 号 :16 4 I0 . 文献标识 码 : A 文章编 号 i6 2— 6 0 20 )0— 14— 2 17 8 1 (0 9 1 0 3 0
民在异邦生存 的艰难与痛苦 , 确立 自己地位 的坎坷与曲折。
他得 以站在 “ 边缘” 眼透视 “ 冷 中心 ” 的图景 , 又能从 “ 中心” 批判性地 审视“ 边缘” 的政 治、 经济、 文化及 其生存 状态。
本 文 以奈保 尔的 两部 作 品 为例 , 感 受 作 家根 基 丧 失 、 去 归属 不 定 的 虚 无 感 以及 对 祖 国印 度 严 重 颓 败 停 滞 的 精 神 状
明了这个 外来 者追求 自己的独立与地位的艰辛与 曲折。
、
《 毕司沃斯先生的房子》 —— 边缘生存 的困难与痛苦
无论 是图尔西家族最初的拒绝融入最后 的被迫 融人 , 还
是毕司沃斯 先生 的积极探 求 , 最终都没 有获得 真正 的幸 福。 于是 , 人们把希望放在了第三代人—— 阿南德身上 。很小 的
的创作 因此 构 成 了最 丰 富、 杂 、 人 的文 化 景 观之 一。 复 迷 2 0 年获诺 贝尔文学奖 的英 国作 家维 ・ ・ 01 苏 奈保尔 ( .S V .
N ia1 即是这些作家 中的杰出代表。奈 保尔的作 品可 以归 a u) p 属于后殖民地 文学 范畴 , 谓后殖 民地文学 是指 “ 所 原先 的欧
更为熟悉也更为遥 远的印度。他不再眷 恋本土 , 而是 自愿地
在外漂流 , 并在这种 漂流生 活 中, 写下 了很多文 化考察 性 的 旅行志体小说和 自传体 小说 。其 中, 毕司沃斯 先生 的房 子》 《 和《 幽暗 国度 : 记忆 与现实交错的 印度之旅》 最能反映出奈保 尔的 内心世界。
“微时代”外国文学课堂教学的重塑
摘要:在“微时代”的背景下,外国文学课堂教学改革迫在眉睫,亟待在秉持师德为先、以人为本、能力为重、终生学习等理念基础上顺势而为,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增加学生的实践教学活动,提升大学生的专业理解和实践技能,培育大学生的人文修养和艺术品位,合力重塑“微时代”外国文学课堂教学。
关键词:“微时代”;外国文学;教学改革;课堂中图分类号:G 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4107(2018)05-0018-02随着互联网技术、移动终端与社交媒体特别是微博、微信的出现,当今社会进入了“微时代”。
一方面,“微时代”改变了信息的生成、分享与传播机制,与“微时代”相伴随的即时性、交互性、个性化、日常化和碎片化特点改变着教育的形态;另一方面,以多媒体计算机、移动终端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结合,改变了传统的课堂讲授模式,正在构建4A (A nybody ,A ny-t i m e ,A nywher e ,A ny cont ent )模式: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说教式教学、分学科定时教学、集体化的无个性的个体学习行为等为代表的教学模式正逐渐转变为基于网络的教学模式、以学生探究为主、强调交互式学习、多学科综合的问题解决式学习、多样化个性化的合作学习行为等为主要特征的信息时代基于网络的教学模式[1]。
鉴于此,主动适应信息时代中的“微时代”的教学改革是从教者无法回避的必然要求。
而在“微时代”的背景下,文学阅读已经呈现出显著的即时性、交互性、碎片化和去中心化等特质。
因而,各式文学类课程的教学也不得不与时俱进,进行改革和调整。
一、“微时代”外国文学课堂教学面临的挑战我国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和对外汉语专业学生的主干课程和必修课程———“外国文学”(主要体现为《外国文学史》和《外国文学作品选》)。
一方面,“外国文学”课程涵盖了外国文学发展历史和重要的作家作品(包括大量外国文学经典),所涉及的内容既多又广,其中的信息含量极大、历史内涵极其丰富,很难在有限的“外国文学”课程教学时数中完成教学目标,因此教师在讲授过程中容易顾此失彼或浅尝辄止;加之学生对外国文化和外国文学的接触、认识本就有限,其基本的教学效果尚不易保证,遑论陶冶情操、升华情感、完善人格的目标。
“微时代”青年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探析
V ol .32N o.5M ay 2016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J our nalofChi f eng U ni ver s i t y (N at ur alSci ence Edi t i on )第32卷第5期(下)2016年5月“微时代”青年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探析周菲(西安理工大学,陕西西安710054)摘要:随着互联网和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以微信、微博为新媒介的微时代深刻的影响和改变着青年学生的思想行为以及生活方式,而青年学生作为微时代的主力军,担负着社会整体道德责任形成的重任.如何在微时代背景下培养青年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关键词:微时代;社会责任;责任感中图分类号:G 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 (2016)05-0231-02当前我们生活的时代是一个以互联网和移动通信技术为基础,以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为主要工具,通过微信、微博等应用软件为基础媒介,用微信公众号,朋友圈,微博热文等表现形式表达出来的新的传播时代.在微时代中网络将人和社会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深刻的改变了青年学生的思想行为以及生活方式.分析微时代对青年学生的影响,可以及时了解青年学生思想行为的新动向,有利于探索新的培养方法,增强青年学生社会责任感.1“微时代”的青年学生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调查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12月,在全中国6.49亿网民中,青少年网民规模达到2.77亿,占中国全体网民的42.7%,占青少年人口总体79.6%.中国青少年新增网民为2072万,增长率为8.1%.青少年群体的网络使用行为对网络娱乐的发展,网络文化的走向,以及手机上网的推广都有着重要的影响.2015年青少年每天上网时长为240.78分钟,比2010年的140.57分钟增加了将近一倍,且依然保持着上升趋势.而在上网的大部分时间中,社交A PP 的使用率高达88.7%,其中Q Q 使用率达97.8%位居第一,其次是占比86.8%微信,占比69.1%微博和占比66.4%的百度贴吧.在这个微时代中微博、微信、微电影、微小说、微支付、微广告等等所有这些以去中心化、碎片化、零散化、即时化为特征的新兴文化形态、传播方式乃至经济生活动形态、生活形态,已经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可以说我们的思想行为生活方式都跟这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而青年学生是微时代的主力军,是祖国的希望民祖的未来,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青年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确立决定了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况且青年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对一些问题的认识比较片面,极易受到社会各个方面的影响,所以在微时代背景下加强培养青年学的社会责任感尤为重要.2微时代与青年学生的社会责任感2.1“微时代”对青年学生责任养成的积极作用“微时代”的特点就是信息获便捷、及时、全面,以微媒介为基础平台有利于青年学生更好的认识社会.青年学生能借助这中以微信为代表的强关系社交媒介帮助自己了解社会全方位的动向,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更加自由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增加了社会政治文化生活的参与感;同时微时代中的微媒介形成了人与人、人与社会沟通的桥梁.青少年可以利用社交媒体增加自己与亲友间的亲密感,通过分享信息、结交新朋友、表达意见、展演自我,来缓解成长中的孤独感.在微时代背景下青年学生更好地认识到自己在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对于社会参与也表现出了极大地热情.但是由于青少年正处于成长学习阶段,对事物的认识比较感性,不能及时辨清网络信息真伪,容易被表面现象所迷惑,对他们形成误导进而对青少年社会责任感收稿日期:2016-03-06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期青少年责任伦理建构研究(12X K S042);陕西省社科界2015年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项目:当代大学生道德价值观生成机制与培育路径研究(2015C 043);西安市社科规划基金:大学生网络舆情生成机制与西安高校应对策略研究(15F96)231--. All Rights Reserved.的培养产生一定的影响.2.2微时代对于青少年社会责任感培养的不利因素(1)不利于道德认知的形成.“微时代”典型的特征就是信息的虚拟性,我们获取到的信息主要通过手机上的A PP客户端来浏览瞬息万变的信息,对于信息的来源和准确性无从求证.在微时代中每个人可以作为信息的发布者和接收者,这些信息有可能已经被转载成千上万次已经失去了真实性.但是这些信息会对青年学生道德认知产生一定的影响,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在不知不觉中会误导正确价值观念的形成.当然正面积极的信息,可以调动青年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养成的积极性,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社会实践中去,但是按照社会发展潮流的引领,人们对负面消息比如说负面新闻、评价的关注度要高于对正面新闻、评价的关注度.而负面的新闻、评价往往带有商业特点和极大的个人主义色彩.而青年学生由于对问题的认识不够全面,极易受到这种虚假信息的误导,不利于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从而导致青年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减弱.(2)不利于道德责任的形成.微博、微信、Q Q等新媒介的使用不当会严重影响青年学生的思想行为和生活方式,这种新的微媒介将人们从封闭的信息世界中解放出来,同时又在人与人之间形成了一种难以逾越的屏障.青年学生沉浸在自己的网络世界中,形成一种自我封闭,手机成了他们认识社会的主要方法渠道.生活中我们可以到处看到低头玩手机的学生,甚至上课时都不忘刷微博,刷朋友圈,影响了学习.比起参加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他们更愿意拿着自己的手机看看最近又发生了什么社会新闻,看到不文明、不道德的事件,不是上前主动制止而是先发微博,朋友圈给予自己的评论.这样脱离实际的社会参与方式,非常不利于青年学生的社会责道德任感的养成.3紧搭微时代载体平台培养青年学生社会责任感“微时代”是互联网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网络信息时代的印证,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我们生活在“微时代”中衣食住行都离不开这个新时代.所以在这个新时代背景下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以科学、合理的方法加强对青年学生的培养教育.3.1转变传统培养理念,创新培养新思路“微时代”带来的是信息的便利化,更是对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各个方面的改变.传统的培养理念是以学校教育为主,社会其他方面的影响是次要的,其中学校的教育者是教育培养的主体,学生是被动的接受的客体,极大的限制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导致学生对社会价值的实现,对社会责任感重视程度不高.而“微时代”中学生与社会关系变得更加密切,学生可以通过微博、微信等公众平台及时掌握社会动向,学生的责任主体意识增强.所以我们需要转变传统的教育培养理念,充分肯定学生的主体作用,尊重他们的主体地位,积极引导他们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去,使其认识到社会责任感对于社会的重要性,主动提高自觉能动性.3.2有效利用“微平台”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教育模式“微时代”信息的特点:一是发展迅速,从进入中国到拥有数亿受众群体,微博只用了不到三年,内容包罗万象.二是影响广泛,全新的传播方式凸显出前所未有的影响力.三是制传便捷,在微传播中每个人都是自媒体,都是信息制造者和消费者.基于微时代的这些特点,以微信、微博等新媒介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广泛传播提供了一个基础平台.一方面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使广大青年学生了解基本国情和国际形势政策,另一方面要充分认识到社会发展的现状的需要.使其认识到国家社会的发展与个人前途,个人利益息息相关.社会是个人的共同体,需要每一个人的艰苦奋斗,献策出力才能和谐美满.3.3加强对微信息的管理,营造良好的培养环境微博、微信等已经悄然成为建言献策,促进发展的重要载体,反映民情的主要渠道,也是公民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重要平台.青年学生更是依赖于此来实现自己参与社会事务的权利.所以需要加强对微信息的管理,发挥出微博、微信等在青年学生接受与传播信息的突出作用,传播社会正能量.以积极的,先进的,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流思想与价值观念形成一定的引导作用.同时,要按照社会啊互易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去管理规范信息,要及时做好维信息的监督管理工作.对一些网络谣言和恶意批评要及时制止处理,防止其不断传播,误导青年学生的价值判断,为其营造一个良好的微环境.———————————————————参考文献:〔1〕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三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2〕汪民安,盖其.“微时代”的文化与艺术[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6).〔3〕余彪,蒙冰峰.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视域中的青少年责任感的培育[J].统计与管理,2015(2).〔4〕谢宏治.新闻宣传与管理:以怎样的姿态走进“微时代”传播正能量[J].中国记者,2013(11).〔5〕毛俊,双传学.“微时代”青年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J].江苏高教,2015(4).232--. All Rights Reserved.。
论21世纪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工作
第33卷第6期河南图书馆学刊2013年6月论21世纪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工作刘 芬(中州大学图书馆,河南郑州 450052)关键词:图书馆;信息服务工作摘 要:文章论述了21世纪我国图书馆信息服务的走向、图书馆用户信息需求的特点,图书馆信息服务工作的特点及图书馆应拓展深化信息服务工作,为科技兴国战略实施和目标实现作出贡献。
中图分类号:G25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88(2013)06-0105-04收稿日期:2013-05-16作者简介:刘芬(1971-),中州大学图书馆馆员。
1 21世纪我国图书馆信息服务的走向1.1 信息服务社会化信息服务社会化,主要是指用户信息需求的社会化,越来越多的信息,在网络环境中进行广泛交流,图书馆传统的信息服务模式越来越难以满足广大用户的信息需求,导致用户从面向图书馆的信息需求向面向社会的信息需求模式转变。
即从“1→n”向“n →1”的模式。
所谓“1→n”是指,传统图书馆文献信息的传播是1点对多个用户,“n →1”是指多个图书馆共同对应1个用户。
此外,网络技术的发展为用户提供了开放化信息需求的客观环境,同时加速了用户信息需求社会化的进程。
1.2 信息服务一体化信息服务一体化,对信息用户而言,主要是指参考咨询功能、文献检索功能和文献提供功能为一体的最理想的信息服务体系,对图书馆而言,它包括提供最直观和最直接的全文信息浏览、数据文件下载、信息传递和专门信息咨询,还包括信息发送、网页制作等。
1.3 信息服务集成化信息服务集成化,其一是指提供服务的网络化信息资源的全面性、丰富性。
如Internet 上,每天约有14万件的信息公布发表,全网提供的信息总量超过约30TB 以上。
它可向用户提供所需领域的最新动态,帮助用户缩小研究对象的范围,帮助用户拓宽有限的专题,帮助用户连接到图书馆或档案馆的论文处,帮助用户找到文献中的插图或图形,或直接连接拷贝,或者通过E -mail 给用户一个方向或查询信息来源的方法,或确认信息;其二是指能够满足用户对信息类型和信息媒体多样化的需求。
加快提升科学管理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质量水平
CHINA MANAGEMENT INFORMATIONIZATION /不管伊尼斯“传播有偏向”、麦克卢汉“媒介即讯息”的学术论断有多大争议,也不论“技术决定论”受到的批评与指责有多强烈,传播新技术对于社会发展进程的影响还是有目共睹的。
人类社会已经进入到互联网时代,随着媒介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传统的依靠印刷品、广播、电影、电视等为传播媒介的中心扩散式单向传播已经向以3G、移动互联网为传播介质的互动式双向传播发展。
在最近的10年里,人们通过网络满足自己的文化需求已较为普遍。
同时,对文化产品的评鉴和介绍也不仅仅限于在正规出版的报纸期刊上。
伴随着BBS、博客、微博的兴起,评论主体多元化发展,其价值观与评论质量也鱼龙混杂,文化管理的门槛逐步放低。
在这个“变幻的年代”,如何把握时代的特点,倾听不同群体的声音并加以正确引导,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1文化管理主体的新构成在以单向传播渠道为主的年代,文化的管理者主要为党政机关,对文化思想的宣传、管理、控制主要依靠党政机关报刊杂志及正规出版物,带有浓浓的意识形态色彩,这也加大了“把关人”的权责。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文化体制改革进入深水区,文化实践上出现百花齐放的局面,呈现多元化的发展。
一些报刊杂志上,“读者来信”的版面也有所增加,使得“大众”口味逐渐渗透到时代进程中。
互联网等新媒体技术的兴起,让公众能够随时随地享有便捷公共文化服务的同时,也使得文化批评权力不再限于主流媒体。
在天涯论坛、豆瓣等网站上出现一个又一个文艺评论小组,这种小组的版主或者网络编辑成为新基层文化管理的“第一道门”。
而在以前,这种“把关人”都由有一定文化素养的专业人士组成,无论是审美鉴赏能力还是理论储备都要达到一定的水平,但随着传播渠道的增多,这个主体不再是专家学者的专利,主体的专业身份也不再是衡量正确与否的标准。
例如,尽管发表在传统报刊杂志的文艺评论也可以借助网络得以传播,也会起一定的引领作用,但互动媒体的发展使得主动搜索这类评论的受众越来越少,大部分真正能产生影响的文艺评论往往出现在社区论坛甚至是微博之上。
主流媒体融合转型中的共情传播实践——读《奇云:媒介即存有》有感
融媒体时代,主流媒体的融合转型已触至深层。
用户、技术和数据已经成为主流媒体融合发展的关键因素,基于此打造的共情传播直抵受众内心,成为驱动主流媒体融合转型发展的重要力量和方式。
然而,如何践行共情传播,推动主流媒体的融合转型,仍需要不断探索和分析。
《奇云:媒介即存有》(作者:美,约翰·杜海姆·彼得斯,邓建国译;2020年12月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一书,阐述了媒介传播的要义及其元素融合和自然叙述的艺术建构。
这为主流媒体的融合转型及践行共情传播提供了新思维。
感想一:技术驱动下情感与叙事的融通。
在媒介深度融合中,主流媒体已经由单纯传播模式转向全方位立体传播矩阵的打造,数据新闻、直播、H5、短视频及VR动画等传播形态,彰显出了传播的新态势。
大数据技术、推荐算法等现代技术的驱动,实现了共情式交流与算法互动的融合,超越了物理时空、语言间的壁垒、国家民族的差异性和精神文化等的叙事策略。
在传播关系上,该传播方式比较简单便捷,仅是将具有共同兴趣的信息聚集于一起。
然而,正如《奇云:媒介即存有》一书所言,怎样让异质化传播主体间形成相同、近似共情的中介物,则是践行共情传播的关键所在。
此中介物是传播主体双方的共同认可,在传播主体中很容易形成共享性表征,实现共情传播。
如在2022年2月份的北京冬奥会报道中,许多新闻以中国美食作为沟通情感的中介物,外籍运动员珍妮丝·斯皮特里“口袋里的半个豆包”,以及其对着镜头吃豆包的新闻,以中国常见面食豆沙包为传播主体间的中介物,给受众带来了神奇关联,使其成为中国网友眼中极具亲切感的“豆包姐”。
可以说,豆沙包这一中介物拉近了中外文化的距离,拉近了“豆包姐”与受众间的距离,也拉近了媒体与受众的距离,消解了高语境和残酷竞技运动同受众的疏离感。
无疑,借助中介物连接传播主体的共情传播是成功的。
感想二:共情是驱动共情传播的根本力量。
共情可以理解为移情、同理心,是理解他人独特经历并对此有一定的反应能力。
《女子世界》在辛亥革命时期对妇女解放话语的建构
作 者 姓 名 : 余若瑶 指 导 教 师 : 杨晓娟 教授 学科专业名称: 新闻学 论文完成日期: 2018 年 3 月
二〇一八年 三月 二十二日
中图分类号: UDC:源自G210 070密级: 学校代码:
公开 11832
河北经贸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学历硕士)
《女子世界》在辛亥革命时期对妇女 解放话语的建构
V
Chinese women (actually female students). They desperately need ethnic fighters who can fight with men and begin to call on women to fight for equality and freedom. "Women's World" is the theme of the dissemination of women's emancipation thoughts, and it is unique in its editorial thinking. The text-based, image-assisted ancient design layout facilitates reading for female students. The genre mainly based on arguments facilitates the impact of women’s emancipation on women, and the rapid expression of women’s liberation discourse promotes the rapid dissemination of ideas. The content construction of Women's Liberation Discourse in Women's World is the focus of this article. Women's World constructs women's studies from women's revolutionary education, physical liberation education, and physical education. Through the example of Western feminist movement, the women of the country Yingzi serves as a model for building awareness of women's rights in two aspects, and constructs the concept of equality for women through the perspective of "humanization" and "feminization" of marriage conception through the necessity and key of disseminating free marriage, with a view to affecting women through various aspects of their lives. Women's thoughts, the construction of a true concept of women's liberation and the realization of women's true freedom and independence. The women's liberation discourse of "Women's World" will inevitably have a certain social impact. Women's national consciousness will continue to deepen under the collision of the old and new ideological trends, and women's awareness of democracy will continue to increase in the convergence of East and West cultures. "Women's World" not only promotes the formation of women's national democratic consciousness during The Xinha Revolution, but also constructs a "women's world" in political discourse in their historical mission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male power, "female myths" are constructed, affecting Xinhai. Women 's thought and culture during the revolutionary period .
慕课与慕课后时代引发的思考
Vol.30No.10Oct.2014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of Chifeng University (Natural S cience Edition )第30卷第10期(上)2014年10月1慕课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 即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简称MOOCs ,音译为慕课.这个术语是加拿大爱德华王子岛大学网络传播与创新学院主任和国家人文教育技术应用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于2008年共同提出来的.慕课不是面对面的传统教学模式,它“是面向世界,免费开放社会所需的高等教育课程,实现在线学习和分享.”[1]因此,它拥有丰富而庞大的教育资源作为有力支撑,只要有电脑和网络,就可以利用与共享这些散布于互联网的教育资源.目前,慕课平台主要有Udacity,Coursera 与edX 三大家,几十所世界著名大学参与其中,数以万计的网民注册了慕课课程学习.2012年被《纽约时报》称为“慕课元年”.2013年,我国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和浙江大学等部分C9高校、“985工程”、“211工程”这类名牌高校也纷纷加入了慕课大军.在人类教育史上正悄然上演着一场“数字海啸”.1.1慕课的三大优势2011年秋,由斯坦福大学S ebastian Thrun 与Peter Norvig 联合开发的《人工智能导论》一门课程就有高达16万人注册学习.2001年至2011年的十年里,麻省理工学院发布了共约2000门课程于慕课平台,获得了超过1亿人次的访问量.如此巨大的吸引力让慕课热潮来势汹涌.1.1.1名校名师名课名校名师名课是慕课“大规模”表象背后的核心竞争力,成为推动慕课快速发展的三大法宝.名校为名师提供优越的政策扶持,规范的管理,充足的资金支持,先进的技术设备,在教学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占有明显优势.名师拥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他们在专业领域有一定的成绩,对问题的探析深入浅出,浅显易懂,因此,名师是慕课专业致胜的保障,名校名师倾力打造的名课是慕课课程资源优质性的核心招牌.在教育资源和教育权利存在极大不公平不平等的今天,渴望享受更高等的教育资源是世界各国人们,特别是各级各类高校在校大学生梦寐以求的,因此,名校名师名课自然而然铸就了慕课强大的品牌效应和蓬勃的生命力.1.1.27×24小时在线传统高等教育是面对面的教学,师生双方必须约定在某个时间段在某个教室同时在座,在时间、人物、地点上都有极大限制,而慕课教育模式打破了传统象牙塔的围墙制约,7×24小时的网络在线可以随时随地点击进入学习,不受时空的限制.慕课让教学做到了跨越国界超越时空,消除了名牌高校在优质师资等优质教育资源方面的垄断和教育资源不平等享有的“顽疾”,同时也减少了教育资源的重复投入和浪费,进一步实现了教育事业低碳化.1.1.3免费共享慕课实现了只要一台电脑接入互联网,即刻享受到慕课平台上发布的任何课程资源,无需给慕课平台供应商、课程版权法人等支付任何费用.任何人都可以通过这个简单的途径轻而易举的获取这些免费的知识饕餮大餐.在经济利益至上的时代里,非营利性能够迅速集聚很高的人气,吸引着世界各地的人们特别是正处于人生学习阶段的在校大学生们的热烈欢迎和积极参与.因此,慕课来袭呈现“雪崩式”,或说“一场数字海啸”也在情理之中.1.2慕课对高校传统教学的冲击2013年7月,我国以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为首的十几所高校纷纷加入慕课阵营.随着我国地方高校也陆续开始蠢蠢欲动、着手慕课建设,我们对慕课给高校传统教学带来的影响应该不可小觑.首先,在慕课平台上,同时选修某一位教师的某一门课程的学生数量可以高达几万甚至十几万,慕课空前规模的慕课与慕课后时代引发的思考郑晓静,孙志宜(合肥师范学院艺术传媒学院,安徽合肥230061)摘要:慕课热潮来袭,世界各大高校积极响应并主动参与其中,传统大学各个学科与课程建设面临人类教育史上的伟大革新与挑战.在新形势下,面对慕课,理性思考和辩证认识慕课与传统教学的对决,不能盲目一刀切抹杀传统教学,科学分析慕课和慕课后时代的发展.关键词:慕课;慕课后时代;高校;教师;学生;挑战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 (2014)10-0269-03基金项目:艺术设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2012zy062);安徽省成人高等教育教学模式改革及信息化建设项目,《广告设计》课程资源建设269--. All Rights Reserved.群体教学是当今任何传统高校教育都无法企及;其次,现行教学模式中教师的讲授占主导地位,不能顾及所有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感受,学照本宣科和满堂灌让学生一直处于被动状态,而慕课操作简单,可无限重复温故,便于学生理解掌握学习重难点,根除了传统教学在这方面的一块硬伤;第三,慕课的革命性在于强调一个“学”字,这样便肯定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权.[2]慕课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体验和互动打破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绝对话语权,巩固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权.这种由“授”到“学”的主导关系的颠覆,呈现了新的教学价值取向和教学评价标准.慕课优于传统教学和其他网络教程的关键不是免费开放和品牌效应,而是慕课强调教师的讲授与学生的体验互动,动静结合的学习方法.强调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交流讨论,建立起学习的独立认知和感悟.即便如此,慕课课程考试阶段,“作弊”和“替考”是目前网络技术无法杜绝的现象.犹如美国的公众投票几经辗转,仍然采用人工投票.诚然,包括慕课在内的各类在线课堂不可能完全取代传统课堂,但它们给当今高校教育教学改革施加了压力、提供改革思路与发展方向、共同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等方面功不可没. 2慕课给高校教师带来的挑战面对慕课教学模式的冲击,教师在专业水平、教学方法和科研能力等将面临更多更大的挑战.2.1教师将不断扩大自身专业的深度与广度毫无疑问,深受广大学生喜爱的某门课程必然是其主讲教师知识水平和人格魅力的综合体现.一名优秀的教师应该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知识和专业素养,形成饱满的专业学科知识(能教),灵活的教育专业知识(会教)和高尚的教育专业精神(愿教).美国将大学教师知识结构归纳为学科性知识、跨学科知识、实践性知识和条件性知识.[3]学科性知识是教师的专业知识;跨学科知识是多种学科知识的交叉或融合;实践性知识是运用学科性知识和跨学科性知识所获得的技能知识;条件性知识是从事高校教师职业所具备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能力知识,这四个方面共同作用于教师教学的良性循环发展.近年来,我国高校教师队伍呈现高学历高学位、在职教师积极进修深造的可喜现象.但与美国大学教师相比,我们的高校教师除了具有高深的专业理论知识外,严重忽视教育学、心理学和教学法等跨学科性知识的学习,为教而教,满堂灌;其次,许多年轻教师大学毕业就直接进入教学岗位,在校学习阶段没有相关企业实践的经历,当走上教学岗位后,由于教学、科研和职称评审的压力而无心进入企业锻炼,使得照本宣科的现象较为普遍.2.2教师将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能力慕课的革命性是将满堂灌和填鸭式的教学彻底从高校摈弃,实现了以教师的“授”为主导的绝对话语权到以学生的“学”为主体的课堂教学价值取向和课堂教学效果评价体系的转移.陈旧老套的教学方法在万人瞩目的慕课平台会遭人唾弃,因材施教、灵活多变、常学常新的教学方法才能吸引人们特别是年轻人的欢迎.慕课根据人的大脑认知活动的规律,设置了人性化的“微课程”,把一个主题的讲析、一个问题的解决时间控制在十分钟之内.因此,教师对重难点的理解和分析必须恰到好处,重视教学环节问题的启发性和师生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2.3教师将不断提高科研创新能力,提升个人在专业领域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业务,那你就应该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道路上来.”“以教立研,以研促教,教研结合”号召和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科研工作,让教科研工作成为促进教师发展的重要途径.开展课题研究、参加学术团体研讨会、撰写论文、参加专业教材的编写等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提升教师在专业领域的影响力.同时,教师通过科研探索教育规律,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质量,科研兴教,进而促进学生的发展.2.4对教师的综合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的综合能力素养体现在一言一行当中.信息技术融入学科和教学之中,教师使用先进设备和资源的能力需要加强培训和实践,高校必须着手促进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提升,适应当前“云课堂”资源数字化,线上、线下一体化的互动教与学形态.慕课要求教师不仅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丰富的企业实践经历,积极参加专业研讨会扩大专业视野,还必须掌握教育学、教学法和心理学交叉领域的知识,一定程度上还要求具有面对镜头的“表演能力”.慕课重新整合高校教师队伍,鞭策教师提升教师整体教学能力和水平.从长远来看,这种影响是全新的、深远的,引导着高校教师队伍优质化和高校教学资源利用的高效化. 3慕课对在校大学生的挑战与机遇慕课跨国界、越时空的特点让热爱学习的当代大学生成为慕课浪潮中的最大获益者.学习知识是当代大学生生活的主题,有了上网工具就能够随时随地上网学习慕课平台里的任何课程,充分利用慕课的优势,学习知识和培养能力.3.1学习驱动力和意志力的挑战大学生在学习慕课的过程中,需要具备强烈的学习驱动力和意志力才能学完一门课.即使慕课设置了游戏通关般的学习模式,但是慕课没有网络游戏一样的趣味和刺激.虽然慕课如同传统教学一样都是定期开课,如果错过了就只能等下次;同时为了符合信息时代人们碎片化的阅读特点,慕课课程视频也度缩短至十分钟左右,但是网络视频缺少270--. All Rights Reserved.现场教学浓厚的氛围和人气,因此它不能完全替代现场.《金融时报》专栏作家迈克尔·斯卡平克曾公开撰文认为网络公开课是“名过其实”.人们的注意力等生理特点决定了人们不可能平静的看完视频,对世界充满好奇的年轻人坚持不了多久,就会切换至Facebook等其他领域.人们具有强烈的学习兴趣和毅力是慕课向前发展的动力.3.2有利于课余时间的有效利用当前,自主就业的大学生就业模式要求学生积极学习文化知识,自觉提高实践综合能力.功在平时.大学生的知识积累和能力提升的关键时期不是课内四十五分钟,而是课外.空闲的寒暑假是知识和能力提升的大好实践时间.只有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利用“人家喝咖啡功夫”好好学习,才能提升个人文化水平和能力素养.4慕课引发的思考虽然“这场在美国发起的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其运作模式已在根本上开始触动传统高等教育的根基,将引起大学的重新洗牌,最终形成全新的大学格局.”[4]但是,慕课后时代自身的发展必将面临各种考验.4.1慕课后时代的名师力量的培养在网络信息化时代,实体商铺被电子商务猛烈冲击,但是,电子商务没有也可不能将实体商铺全部“赶尽杀绝”,正如轰隆隆规模化标准化的工业化生产大运动迄今没有全部取代手工业一样,手工制品反而愈发显得弥足珍贵,实体商铺更彰显出拥有“眼见为实”等多种用户体验的各方面优势而欣欣向荣.从这个意义上讲,慕课虽有传统教学所不具备的巨大的互补优势,但它不可能完全取代传统课堂.慕课初期的名师有着几十年或者大半辈子的丰富的传统课堂教学经验,才成就了今天的慕课风暴.这些名师都是从传统大学培养出来的这是不争的事实,可是再过十年五十年,当慕课强大到急剧减少了传统大学里师资力量和学生数量的时候,慕课后时代的教师将会是从什么样的教育机构走出来的呢?他们是慕课平台上名师名课培养出来的优秀生吗?他们有当前慕课名师一般的实力吗?4.2慕课后时代的名课资源的维护今天的慕课有名师的名课支撑,但是,慕课后时代的名师在哪里已经不得而知,那么慕课后时代的名课也就下落不明.也许在以后几十年里,名师的名课都不会短缺.试想我们的学生都在慕课里学习、获取知识,并取得证书,我们传统大学里的教师没有实战的教学阅历和教学经验,那么,慕课后时代的名课又如何延续?慕课的“仁慈”极大限度地满足着受众人群免费的“各取所需”,是不是忽略了施授者(名师)的养育土壤?名师从传统大学教育中走出来,如今可能要打破传统大学教育,这不是慕课的初衷,但也不排除慕课后时代将带来这种可能.从慕课当前的发展来看,势头大好.甚至有教授预言:50年后,世界只有10所大学在传递高等教育.也就是说传统大学不仅仅是围墙被打破,甚至许多C9中国常青藤高校、“985高校”“211高校”都将不复存在.网络游戏的吸引力应该高于稍显枯燥的慕课课程学习,从网络游戏的发展来看,强大的网络游戏团队以惊人的速度淘汰、更新和开发新的游戏以稳固和扩大网游爱好者,那么,很难保证慕课仅依靠学习者本身有限的自觉性就能完成大学本科阶段某个专业的全部课程学习.如果慕课让传统高校大量锐减,那么慕课背后的课程教学投入、技术维护等并非轻而易举的事情.慕课的发展会不会是雷声大雨点小,它未来发展真正如何也有待时间和事实证明.4.3慕课生的综合素质能力与未来发展首先,从慕课平台培养出来的慕课生,在文化知识水平、智商方面有目共睹,但是,缺乏传统高校人与人接触的交互摩擦,熄灯后对人生、对梦想、对现实面红耳赤的讨论,慕课网络教学如何确保慕课生在性格、交际、情感等情商方面的塑造和提高?其次,慕课需要与世界各地慕课生的所在地的企业等机构联手,为慕课生提供合适的实践基地,联合培养既具有国际化、又能适应当地经济发展的人才,打造网络时代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不失为一条好的出路.最后,面对汹涌的慕课热潮,全国各大高校积极响应并参与其中.虽然慕课目前呈现了高退学率、学生替考的可能、对知识产权的保护薄弱等短处,但慕课已经搅动现有大学教育.在新形势下,高校教师需要做出理性的思考,科学的分析,各个学科与课程建设要主动接受人类教育教学史上的伟大革新与挑战,方能在大学格局的重新洗牌中不乱方寸,找准自己的定位.———————————————————参考文献:〔1〕2011EDUCAUSE.Things You Should Know about MOOCs[EB/OL].[2014-02-28]cause.edu/ir/library/pdf/ELI7078.pdf.〔2〕杜杨.关于网络公开课“慕课”对高校体制的五大挑战[N].光明日报,2013-08-21.〔3〕熊华军,丁艳.当前美国大学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探微[J].中国高教研究,2012(08):84-87.〔4〕曹继军,颜维琦.“慕课”来了中国大学怎么办[N].光明日报,2013-07-16.271--. All Rights Reserved.。
论《失乐园》的末三卷
论《失乐园》的末三卷
彭晓娥;吴玲英
【期刊名称】《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4(000)002
【摘要】史诗《失乐园》的最后三卷是史诗不可分离的组成部分。
史诗主人公亚当夏娃在前九卷里因屈服于撒旦的诱惑而堕落并失去伊甸园,但在最后三卷里获得以“谦卑”“忍耐”和“信仰”为核心的“内在精神”之“英雄知识”的装备,成长为弥尔顿始终倡导的“基督式英雄”,以怀着“心中远为快乐的乐园”,迎向孤寂艰难的未来。
由此,史诗的最后三卷为堕落世界里那些已经堕落或可能堕落的人树立了“英雄精神追寻”的范式。
【总页数】7页(P172-178)
【作者】彭晓娥;吴玲英
【作者单位】湖南商学院外语系,湖南长沙,410004;中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南长沙,41008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106
【相关文献】
1.见缝插针看《失乐园》——浅谈弥尔顿在《失乐园》中所忽略的 [J], 靳爱荣
2.从失乐园到复乐园——电影《少年的你》创伤叙事解读 [J], 宁微雅
3.《失乐园》的诗歌叙事与伦理嬗变 [J], 罗诗旻
4.从失乐园到复乐园
——电影《少年的你》创伤叙事解读 [J], 宁微雅
5.《失乐园》的诗歌叙事与伦理嬗变 [J], 罗诗旻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解读《瓦尔登湖》中梭罗的“人本真生活之道”
解读《瓦尔登湖》中梭罗的“人本真生活之道”
李永婵;袁晓艳
【期刊名称】《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2(026)002
【摘要】追求人自身的和谐统一是梭罗代表作《瓦尔登湖》展现的重要主题之一。
借助道家“天人合一”思想中有关人的思想理论,其中以老庄的哲思为主,力图系统地解读梭罗“人本真生活之道”的含义,进而更深入、更全面地解读梭罗哲学思想体系中该概念的内涵。
【总页数】4页(P61-64)
【作者】李永婵;袁晓艳
【作者单位】广东培正学院英语教育中心,广东广州510830;广东培正学院英语教
育中心,广东广州51083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712.6
【相关文献】
1.梭罗的低碳生活——《瓦尔登湖》生态解读 [J], 郭旭明
2.《瓦尔登湖》中梭罗的个人主义思想 [J], 徐丽超;张志刚
3.梭罗与林语堂:寻找内心的天堂r——浅析大卫·梭罗《瓦尔登湖》与林语堂《生
活的艺术》中的闲适哲学 [J], 林中花
4.在平凡与简单中感受生活——论梭罗《瓦尔登湖》的审美价值 [J], 李新艺
5.梭罗与林语堂:寻找内心的天堂——浅析大卫·梭罗《瓦尔登湖》与林语堂《生活的艺术》中的闲适哲学 [J], 林中花[1]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谈谈对袁厉害的抒情式调查和想象性报道---此篇文章算是从另一个角度看《厉害的袁厉害》,新闻的边界在哪里
对于袁厉害的脸谱化写作,正在引发一场讨论,这场讨论无疑是有意义的,它关系到,在这个时代,对于调查性新闻的重新定义。
也关系到我们对于新闻的底线如何定义。
人物杂志在公开发表全文之前,对民间普遍认为的“善人”袁厉害下了一个定义,“【厉害女士】袁厉害收养了一百多个弃婴,又将他们按优劣分级;她拥有好人的声望,又将声望转化为生意。
她财产众多,却无法声张。
她并不高尚无私,只是一个精明又普通、善心和私欲共存的农妇。
成为今天的"厉害女士",她除了凭借在中国传统人情社会里翻滚半生获得的经验,还有身后浓厚的文化与政治土壤。
”下这样一个大胆的结论,无论在新闻产品的销售以及引发公众关注方面,无疑都是成功的,因为挑战了人们一贯的认知,必然引起诸多的非议和轰动,但是人物杂志的成功也仅限于此。
为了解袁厉害是怎样的一个人,我专门阅读了人物杂志所刊发的全文。
随即发现这是一篇漏洞百出,无凭无据,依靠揣测和“这个世界哪有好人”这样的编辑自我认知而凑成的一篇文章。
这引发了我的愤怒,相比媒体报道的其他公众人物,袁厉害是一个没有多少资源,包括话语权资源、财富资源以及知识资源的人。
媒体对她的任何一次定义,都可能会直接影响她未来的生活,以及她抚养的那些儿童未来的生活,并且影响到很多人的价值观。
我这里简要谈谈《人物》杂志的文章中,关于袁厉害的报道,四个方面硬伤!首先是袁厉害对孩子分等级:这一点是很多媒体人非常反感的。
但是我想问你们一个问题,如果你手头的粮食,只够养10个孩子,而你却有20个孩子,这时候你怎么办?你会不会为了让一部分孩子活下去,把孩子进行分级,让一部分孩子有饭吃?让你做这样残酷的选择,你有勇气吗?袁厉害的分级制度,与当局对弃婴的分级制度直接相关,首先,福利院等机构对于重度瘫痪的弃婴根本不收,《邵氏弃儿》中调查得知,福利院往往只带走那些“最好”的孩子,好将他们卖给美国人,收取抚养费。
如果土匪来抢你家粮食,你会不会把最好的藏起来?这时候你谴责土匪,还是谴责那位藏匿身体健康的孩子的母亲?袁厉害以行善始,然后被动卷入商业化弃儿(或者以抚养弃婴为名收取捐赠)这个产业链中,邪恶从国家行政体系那里传导到了行善个体的身上,这时候,谁该受到谴责?第二、袁厉害的20处房产通篇文章不见证据,房产证是否查证?如果是铁皮房,地址在哪?何时盖?产权归谁,现在什么用途?这个硬伤不用我多说,已经是诸多媒体同仁指责的地方,别告诉我你把这些证据藏在编辑部了,这么重要的证据不在文章中显现——就相当于两军打战,把火箭炮留在家里,扛着小米加步枪上战场一样,属于精神不太正常。
3408502_消失的乌托邦___
87畅想美好未来是人类的特点。
想象一个比当前世界更好的时空在人类历史上绵延不绝,乌托邦思想能揭示一个时代:想象更公平的组织,更安全的社会,更和谐的环境,显示了当时社会的缺陷,更能测试当前时代的思想深度。
现在我们正处于石油开采的最高峰、冰川在消失,90亿人口拥挤在地球,气候改变无可挽回。
乌托邦反而成了一个棘手的问题,人们认为乌托邦太斯巴达气了,太少狂欢,这种观念意味着禁欲,严峻,没有幽默感。
当前人们对于美好的乌托邦是什么样的达不成共识。
这个问题不得不让人深思……所谓乌托邦是建立在现实的可操作性和无限的可能性之上的一种意识形态。
在希腊古典时代,斯巴达的政治家和立法者吕库古改革的目标是让斯巴达“思想自由、自给自足和中庸”,这种思想为18世纪的启蒙思想家卢梭提供了重建社会秩序的思想基础。
文艺复兴版本的乌托邦被称为安乐乡——饕餮乐园和物产富饶的神秘土地。
桥梁是意大利腊肠建的,河里流的是葡萄酒和牛奶。
山头覆盖着奶油。
这让19世纪英国乌托邦式都市建设比如索尔泰尔相形见绌。
西约克郡的索尔泰尔是19世纪下半叶的工业城镇。
里面的纺织厂、公共建筑和工人住宅风格和谐统一,建筑质量高超。
城镇布局至今完整地保留着其原始风貌,生动再现了维多利亚时代慈善事业的家长式统治。
1973年欧佩克限制石油产量的风波之后,能源日益减少的问题成了很多人的心病。
有人认为解决的方案不是减少在这个星球上的人类足迹,而是跃出蓝色的小球。
于是出现了太空殖民的想法。
美国的太空殖民地运动可能是人类向往太空生活的最野心勃勃的计划。
美国人的目标是以20世纪70年代的的技术和材料建造一个能够让1万人居住的太空轨道社区。
对这个疯狂计划最热心的就是NASA恩慈研究中心,这个位于斯坦福大学旁边的研究中心,当时可能是世界上最酷的地方。
乌托邦也有阴暗的一面。
因为乌托邦有可能演变为反乌托邦,自亚里士多德批评柏拉图的《理想国》开始这种诱惑就一直存在。
现代史证明了还存在比幻想的反乌托邦更可怕的事实,实际上从某种意义上世界上的一半人口曾经生活在乌托邦主义推导出的集权主义体系之下。
听说过谷歌、特斯拉创始人那些改变世界的“狂想”吧现在,中国也出了个这样的牛人
听说过谷歌、特斯拉创始人那些改变世界的“狂想”吧现在,
中国也出了个这样的牛人
佚名
【期刊名称】《中国机电工业》
【年(卷),期】2015(000)002
【总页数】1页(P26-26)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极客改变世界从特斯拉、斯塔克到伊隆·马斯克 [J], 刘强
2.特斯拉创始人的弟弟:用食物改变世界 [J], 裘成
3.米莱改变孩子,就可以改变世界——专访普润园食育工坊创始人米莱 [J], 袁征; 杜芸
4.全球风险世界:现在与未来——德国著名社会学家、风险社会理论创始人乌尔里希·贝克教授访谈录 [J], 薛晓源;刘国良
5.c中军雀鬟霎芋竺雯蓑篙雾装体,无论什么论坛,在探讨中国少儿出版的B,1tL~,都使用了这个词汇,给出了斩钉截铁的结论。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新闻出版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童书出版界更是处于历史最好时期。
在全国580多家出版
社中,有530多家出版少儿图书,被称为“举国体制”。
2011年,全国上报图书选题总量206720~~,少儿类图书选题突破4万种,达到41664种,占总量的20%。
现在,少儿图书出版已经成为继教育图书、社科图书之后的第三大图书板块,其拉动图书市场经济规模的作用十分明显。
所以,毫无疑问地说,从数量上看,中国少儿出版已告别“短缺出版”现象,中国已进入童书出版大国的行列 [J], 杨
小彤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后现代女性主义视阈下阿特伍德“使女两部曲”的颠覆策略
后现代女性主义视阈下阿特伍德“使女两部曲”的颠覆策略杨小艳
【期刊名称】《菏泽学院学报》
【年(卷),期】2022(44)6
【摘要】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在反乌托邦两部曲《使女的故事》及其续集《证言》中控诉了家长制社会对女性的控制和压迫,提出女性书写和建立姐妹情谊的颠覆策略,与后现代女性主义代表埃莱娜·西苏的思想不谋而合。
女性通过书写/讲述重回身体,从而确立主体性,而建立超越女性差异的姐妹情谊是共同颠覆男性霸权的必经之路。
【总页数】6页(P100-104)
【作者】杨小艳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711.45
【相关文献】
1.他者视角下的受害者觉醒与自我重建——评生态女性主义作家阿特伍德小说《浮现》、《使女的故事》
2.他者视角下的受害者觉醒与自我重建——评生态女性主义作家阿特伍德小说《浮现》、《使女的故事》
3.后人类时代的种群危机——阿特伍德异乌托邦三部曲的生态女性主义研究
4.阿特伍德小说《使女的故事》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
5.玛格丽特·阿特伍德《使女的故事》中的双重叙事进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未来的生态城市
文化宫校区四年级李玟乐指导老师:袁晓燕同学们,你们知道Ubiqitous吗?我告诉你们,Ubiqitous就是超越时间和空间的“无所不在、无处不在”的意思。
未来的我已经是一位令人敬佩的科学家。
我利用计算机,在Ubiqutous技术上加入亲环境技术,开发了拥有先进的绿化科技,一流的基础、休闲设施,舒适而便利的22世纪型尖端城市,简称为生态城市,也叫Ecocity。
在未来的生态城市里,人们可以享受什么样的绿化科技和尖端技术呢?请乘坐我的超时空观光车去参观一下吧!
游客们,现在我们已经到达生态城市。
你们请看,这里虽然空中到处都是飞天汽车,但是交通秩序却井井有条,那是因为机器人交警在认真地指挥着,每辆汽车都不敢违反。
这些汽车用的是特制的太阳能,所以排放出来的是清新的水果香气,很神奇很环保吧。
你们再看看大街上的绿化:到处绿草如茵,绿树成排,百花齐放,鸟语花香……街道上有许多漂浮的自动迷你吸尘器。
当垃圾、落叶或废气一出现,吸尘器就会马上飞过去,张开“大嘴”,一秒钟就把它们吸到“肚子里”,再经过太阳能自动导热系统,对它们进行分解,使它们转化成清新的空气释放出来。
所以在生态城市里生活的人们时时刻刻都呼吸到新鲜的负离子氧气,再也不会受雾霾之苦了。
在生态城市里,人们都住上了高楼大厦,每家大门都安装了摄像头。
家里配备的防盗系统把全家人的头像都记录下来。
如果是陌生人,大门是绝对开不了的,除非经过主人的同意。
每个家庭都有一两个机器人帮忙管家。
当你
下班累了,他们就会为你倒水、按摩,做家务;当你饿了,它们会为你端上已经煮好的、香碰碰的饭菜,让主人吃得开心。
房子还可以根握主人的需要,自动调节室内的温度变化;根据主人的心情,自动调节室内的颜色和图案,让主人住得舒心。
在生态城市里,学生再也不用家长辛苦天天接送。
因为每间学校都有光速通道通到每个学生的家楼下,使学生可以很快就回到学校,再也不用担心迟到了。
假如有事不能去学校,不用担心哦,因为通过U-school系统,在家也可以很方便地接受远程教育。
游客们,请你们细看,在生态城市的人们穿的衣服款式多变,颜色各异。
说出来你们会觉得惊讶,在这里生活的每个人其实只有几件衣服。
因为每一件衣服都可以根据你的心情自动变换款式和图案,衣服内还能自动调节温度呢!衣服沾上脏东西,不用担心,因为衣服布料是特制的,能在一秒钟之内自动把脏东西消除掉,神奇吧!
游客们,生态城市里还有很多奇特的东西,等会你们就自己好好去看看吧。
看完以后,相信你们一定很想也来生态城市居住。
放心吧,只要你想来,我们会利用Ubiqutous技术使生态城市随时随地出现在你的面前……
怎么样?这个海底城市很好吧?其实,如果要创造出海底城市,我们最先要做的就是爱护海洋和海底资
我暗下决心,一定要把未来世界的高科技知识带回地球,造福人类,让地球上的每一个人都享受到未来世界、未来城市的多姿多彩的所有生活!让我们对未来充满
正看电影看得起劲的时候,妈妈叫醒了我“洪帛,快起床了,今天我们去姥姥家。
”哦,原来还是南柯一梦啊!真希望多在梦里呆会儿,好好地看看我们未来的城市的模样。
我相信我们未来的城市一定会建设得比梦里更好!
城市的未来与我们的未来生活相关,绿色是人们永恒的主题,构建绿色环境是我们每一个公民应尽的责任。
我们应当美化环境,改善生活环境。
我走进一栋房子:真有意思!房子的客厅里放着一个图案,图案上写着:便利购物。
只要你写上物品名称,图案上就会出现价格。
这时,你把你的信用卡在图案上刷一下,就OK了!物品这时就会出现在你家的某一个
我暗下决心,一定要把未来世界的高科技知识带回地球,造福人类,让地球上的每一个人都享受到未来世界、未来城市的多姿多彩的所有生活!让我们对未来充满信心吧!!!
点评:
本文是小作者的一篇幻想习作,有两点是值得肯定的。
一是环保意识。
小作者能从生活的现实出发,将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日益严重的问题,提到人类生存环境的高度来认识。
二是想象合理而大胆。
人类生活在城市里,需要清洁、美好的环境,未来城市“废气”、“废水”处理,新型的小汽车等,既是小作者的天真幻想,同时也确实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内在联系。
旁边还有一行小字:如果你浪费水,那么不久的将来,当人类由于缺乏水资源而走向灭亡之时,世界上的最后一滴水将是人们痛苦的眼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