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吹转炉吹炼工艺课件
顶吹转炉吹炼工艺
顶吹转炉吹炼工艺1. 引言顶吹转炉吹炼工艺是一种常用于钢铁冶炼的工艺方法。
它通过将氧气从炉顶喷吹到炉内,以加速燃烧和化学反应的进行。
本文将介绍顶吹转炉吹炼工艺的原理、特点以及工艺参数的控制。
2. 工艺原理顶吹转炉吹炼工艺的基本原理是在转炉顶部设计一个氧气喷嘴,通过喷吹氧气使炉内燃烧温度升高,并加快燃烧反应速率。
同时,顶吹转炉还可以通过调节氧气喷吹速度和位置,控制炉内气流和熔池运动,以提高炉内物料的混合程度,促进冶炼反应的进行。
3. 特点顶吹转炉吹炼工艺相比传统的底吹转炉有着以下特点:3.1 高温燃烧顶吹转炉通过喷吹氧气,可以使炉内燃烧温度达到更高水平,加速燃烧和还原反应的进行。
这样可以提高冶炼速度和效率,减少焦炭、助熔剂等辅助物料的消耗。
3.2 均质混合通过控制氧气喷吹速度和位置,顶吹转炉可以在转炉内形成旋转的气流,从而实现物料的均质混合。
这样可以提高冶炼反应的均匀性,减小冶炼过程中的不均匀性带来的负面影响。
3.3 炉渣处理顶吹转炉可以通过调整氧气喷吹位置和速度,将炉渣浮于熔池表面,有效地减少炉渣与熔池的接触面积,从而降低炉渣对冶炼过程的干扰。
这样可以提高冶炼过程的稳定性和控制精度。
4. 工艺参数控制顶吹转炉吹炼工艺中,需要控制的主要工艺参数包括氧气喷吹速度、氧气喷吹位置以及燃烧温度等。
4.1 氧气喷吹速度氧气喷吹速度决定了氧气进入炉内的速度和能量。
过高的喷吹速度会导致氧气无法有效混合,影响冶炼反应的进行。
而过低的喷吹速度则会导致燃烧不充分,影响冶炼速度和效率。
因此,控制合适的氧气喷吹速度对工艺的稳定性和冶炼效果具有重要影响。
4.2 氧气喷吹位置氧气喷吹位置决定了氧气进入炉内的位置和气流的运动情况。
不同的冶炼反应需要不同的氧气喷吹位置。
例如,在氧气位于熔池表面的情况下,可以加速还原反应的进行;而位于熔池中部时,可以提高燃烧温度。
因此,合理控制氧气喷吹位置可以调节冶炼反应的速率和效果。
4.3 燃烧温度燃烧温度对冶炼反应速率和效果有着直接影响。
GOR转炉炼钢PPT课件
底吹气体管道
将气体从气源输送到底吹气体 分配器和喷嘴。
底吹气体控制阀
控制底吹气体的流量和压力。
复合吹炼技术设备结构
顶吹氧枪和底吹气体喷嘴的复合配置
01
顶吹氧枪提供主要的氧气供应,底吹气体喷嘴提供搅拌作用,
促进熔池内的化学反应。
喷枪和氧枪的复合配置
02
喷枪向熔池喷入燃料和助燃剂,氧枪提供氧气供应,实现高温
介绍特殊钢的种类、成分特点及性能要求。
GOR转炉炼钢在特殊钢生产中的优势
分析GOR转炉炼钢在特殊钢生产中相比其他工艺的优势,如成分控制精确、生产效率高 等。
生产实践与案例分析
展示GOR转炉炼钢在特殊钢生产中的实际应用案例,并分析其生产效果与经济效益。
THANKS
感谢观看
,用于向熔池供氧。
喷枪系统
由喷枪、喷枪升降机构 、喷枪横移机构等组成 ,用于向熔池喷入燃料
和助燃剂。
倾动系统
由倾动装置、倾动电机 等组成,用于控制炉体
的倾动角度。
底吹气体搅拌装置结构
01
02
03
04
底吹气体分配器
将气体均匀地分配到熔池的底 部。
底吹气体喷嘴
将气体以一定的角度和速度喷 入熔池,实现搅拌作用。
强化冶炼
复合吹炼技术能够强化冶 炼过程,提高冶炼效率, 缩短冶炼周期。
改善钢质量
通过复合吹炼技术,可以 进一步降低钢中的杂质含 量,改善钢的纯净度和质 量。
03
GOR转炉炼钢设备结构
氧气顶吹转炉结构
炉体
包括炉壳、炉衬、炉底 和炉口等部分,承受高
温和高压的作用。
氧枪系统
由氧枪、氧枪升降机构 、氧枪横移机构等组成
转炉炼钢工艺课件(PPT 54页)
1)硅(Si)
硅是重要的发热元素,铁水中含Si量高,炉内的化学热增加,铁水中Si量增加
0.10%,废钢的加入量可提高1.3%-1.5%。 铁水含Si量高,渣量增加,有利于脱磷、脱硫。 硅含量过高会使渣料和消耗增加,易引起喷溅,金属收得率降低,同时渣中
是指终点温度和成分的控制。
脱氧及合金化
•脱氧:向钢液加入某些脱氧元素,脱除其中多余氧的操作。
•合金化:加入一种或几种合金元素,使其在钢中的含量达到钢种规格 要求的操作。
•区别:合金元素的价格通常较高,希望尽量少氧化;脱氧元素则比较便 宜,先加入,让其充分脱氧以免后加入的合金元素氧化。
•联系:二者都是向钢液加入铁合金,同时加入钢液的脱氧剂必然会有 部分溶于钢液而起合金化的作用,如使用Fe-Si、Fe-Mn脱氧的同时调整 钢液的硅锰含量;加入钢液的合金元素,因其与氧的亲和力大于铁也势 必有一部分被氧化而起脱氧作用。转炉的脱氧与合金化的操作常常是同 时进行的。
1951年碱性空气侧吹转炉炼钢法首先 在我国唐山钢厂试验成功,并于1952年 投入工业生产。1954年开始厂小型氧气 顶吹转炉炼钢的试验研究工作,1962年 将首钢试验厂空气侧吹转炉改建成3t氧气 顶吹转炉,开始了工业性试验。在试验取 得成功的基础上,我国第1个氧气顶吹转 炉炼钢车间(2x30t)在首钢建成,于 1964 年12月26日投入生产。
转炉冶炼中,高碳钢种时,使用含杂质很少的 石油焦作为增碳剂。
3 、氧化剂
氧气是转炉炼钢的主要氧化剂,其纯度达到或超过 99.5%,氧气压力要稳定,并脱除水分。
氧化铁亦称铁磷,是钢坯加热,轧制和连铸过程中 产生的氧化壳层,铁量约占70%-75%。氧化铁皮 还有助于化渣和冷却作用,使用时应加热烘烤,保 持干燥。
顶底复吹转炉相关知识课件
2
工艺的改进和新技术的应用
为了我们的未来,转炉工艺不断更新,如燃料型转炉等新技术的研发和运用已经 经过了初步的实践。
结论
顶底复吹转炉的优点和限制
顶底复吹转炉以高效、节能、低成本、环保等 优点受到广泛应用,但耐火材料的使用和炉衬 保护等问题亟待解决。
综合评价和展望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顶底复吹转炉工艺还将 继续更新换代,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
在冶炼过程中,为了进一步清洁
炉内的杂质,可以使用蒸汽吹氧
顶空吹氧
4
或水喷雾吹氧。
在炉底放空气,炉内钢水表面有
氧气分解盈出,形成金属氧化物、
氢气和炉
度。
把钢水倒进钢水包内并分离炉渣,
最后进行成品钢液的出钢。
物理化学反应
脱碳和还原反应
在转炉中,碳、硅、锰等元素参与了一系列 的物理化学反应,包括脱碳、脱硅、氧化、 还原等过程。
转炉的细节构造
转炉内部有较多的设施,如氧吹风头、喷水 装置等,以提高钢水质量。
操作步骤
1
装料和开炉
将生铁、废铁或废钢铁、助熔剂
初吹氧气和延迟吹氧
2
等物料投入转炉中,然后点燃炉 内燃料,使炉内温度上升。
把氧气吹入转炉进行初吹,同时
通过调整吹氧量和时间的方法,
使得炉料熔化和成为钢水。
3
蒸汽吹氧和水喷雾吹氧
还原次数的控制
通过控制还原次数,可以在不同程度上调节 氧分压,炉内还原和氧化作用达到平衡。
熔池的理论
转炉中的熔池是各种物理化学反应的中心, 理解和控制熔池的流动和结构对于炼钢过程 至关重要。
控制和后处理
炉况指标的监测
通过对转炉炉温、炉内压力、各种气体含量、炉渣性质等指标的监测,及时调整操作参数, 保证钢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
《顶底复吹转炉培训》课件
考核与评估
理论考试
通过书面或在线测试的形式,对 学员在理论培训阶段所学的知识 和技能进行考核,确保学员掌握
必要的理论知识。
实操考核
观察学员在实操培训过程中的实 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评
估学员的实际操作水平。
综合评估
结合理论考试和实操考核的结果 ,对学员进行综合评估,为学员 提供有针对性的反馈和建议,帮
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
转炉不启动
检查电源是否正常,检 查电机、传动系统是否 正常,排除故障后重新
启动。
炉体漏水
检查冷却水系统是否正 常,更换密封圈或修复
漏水部位。
电极异常
检查电极是否松动或损 坏,调整电极位置或更
换电极。
炉渣堵塞
及时清理炉渣,检查排 渣系统是否正常。
04
顶底复吹转炉培训内容
理论培训
关闭
在完成吹炼任务后,按照操作规程关闭转炉,并确保各系统 处于安全状态。
操作步骤
加料
根据生产计划和原料条件,合 理配比加入铁水和废钢,并确
保加入量准确。
熔炼
通过吹氧和加入其他辅助材料 ,使铁水和废钢充分熔化,形 成钢水。
吹炼
通过顶底复吹转炉的特殊结构 ,使氧气与钢水充分混合,完 成钢水的脱碳、脱磷和脱硫等 过程。
故障案例解析
案例一
某钢铁企业顶底复吹转炉出现炉衬侵蚀严重问题,导致生产中断 。
案例二
某铝业公司顶底复吹转炉发生喷溅某铜冶炼企业顶底复吹转炉出现冷却水漏入炉内事故,导致设备损 坏和生产中断。
经验教训总结
1 2
经验一
加强设备维护和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设备故障 和隐患。
顶底复吹转炉工作原理
详细介绍顶底复吹转炉的结构、工作 原理及工艺流程,使学员了解设备的 基本知识和运行机制。
氧气顶底复吹转炉炼钢课件PPT
2021/3/10
3
2021/3/10
4
9.2.3 氧气底吹转炉与顶吹转炉的比较
2021/3/10
5
9.4 顶底复合吹炼转炉炼钢法
·1978年4月,法国钢铁研究院(IRSID)在顶吹转炉
2021/3/10
18
2 复吹转炉渣中∑(FeO)含量变化
复吹转炉渣
中∑(FeO) 从吹
炼初期开始到
中期逐渐降低,
中期变化平稳,
后期又稍有升
高,其变化的
曲线与顶吹转
炉有某些相似
2021/3/10
之处。 19
2 顶吹. 复吹.底吹转炉渣中 (FeO)比较
就渣中 (FeO)含量而 言,顶吹转 炉>复吹转炉 >底吹转炉。
底部中心管供氧,环管供冷却剂。
(3)喷吹石灰型K—BOP
在吹氧的同时,还可以喷吹石灰等熔剂。
4)喷吹燃料型
顶底侧三向以氧气作载流喷吹煤粉、燃油或燃气。
2021/3/10
12
9.3.1 顶底复合吹炼法的种类及其特、底吹惰性或中
性或弱氧化性气体的转炉。此
法除底部全程恒流量供气和顶
吹枪位适当提高外,冶炼工艺
制度基本与顶吹相同。底部供
气强度属于弱搅拌型。由于底
部供气的作用,强化了熔池搅
拌。图27a、b分别为顶吹和
复合吹炼转炉主要元素的浓度
变化。
(2)顶、底均吹氧的转炉。20
~40%的氧由底部吹入熔池
,其20余21/3的/10 氧由顶枪吹入。
13
转炉炼钢主要工艺介绍(PPT 68页)
6
1.金属料
• 1)铁水:占钢铁料的(75~100%) 主要要求 成分:[Si]、[Mn]、[P]、[S] 温度: T
7
铁水成分及温度影响
• Si影响 • 转炉炼钢重要发热元素,[Si]↑0.1%,废钢比↑1.0%。 • 铁水合适的[Si]0.3-0.5%。 • [Si] >0.6%,渣量增加并引起喷溅;渣中(SiO2)↑。 • 石灰加入量=(2.14×R× [Si] )×1000 /(石灰CaO
• 热来源于:
• 转炉炼钢不需要外来热源;
铁水物理热及元素氧化化学热。 铁水及废钢的合理配比须根据炉子的热平衡计算确定。 • 硅的作用 优点:因发热量大,增大废钢加入量,一般铁水中Si增 加0.1%,废钢比增大1%。 缺点:增大渣量,侵蚀炉衬一般控制在0.3-0.5%。
29
转炉兑铁水操作现场图示
一范围 0.75-1.1Mpa。 • 枪位,由冲击深度决定,1/3-1/2。 • 供氧强度(Nm3/t.min) 决定冶炼时间,但太大,喷溅可
能性增大,一般3.0-4.0。
34
氧枪
氧枪是转炉供氧的 主要设备,它是由 喷头、枪身和尾部 结构组成。 喷头是用导热性良 好的紫铜经锻造和 切割加工而成,也 有用压力浇铸而成 的。喷头的形状有 拉瓦尔型、直筒型 和螺旋型等。目前 应用最多的是多孔 的拉瓦尔型喷头。
30
2.2造渣制度
• 造渣制度就是确定合适的造渣方法、渣料加入量和时 间,以及如何快速成渣。
• 炼钢就是炼渣。通过造渣,快速脱P、脱S,减少喷溅, 保护炉衬,降低终点氧含量。
• 石灰的熔解: 加开石始灰后吹,氧由时2渣Fe中O·主Si要O2是→CSaiOO·2F,eOM·nSOi,O2F→eO2,C是aO酸·S性iO渣2 ,, 2CaO·SiO2难熔渣,石灰溶解有些停滞,出现返干。
《转炉顶底复吹技术》课件
2 提高钢液品质
3 减少转炉热损失
复吹氧气可以改善钢液 的成分和含氧量,提高 钢液的稳定性和均匀性。
通过合理控制顶底复吹 的氧气流量和时间,可 以减少转炉热损失,提 高能源利用率。
4. 特殊情况下的转炉顶底复吹技术
铁水中含硫量高的时候应该如何操作
当铁水中含硫量较高时,可以适当调整顶底复吹的氧气流量和时间,以降低硫的含量。
《转炉顶底复吹技术》 PPT课件
您好!欢迎来到《转炉顶底复吹技术》的PPT课件。本课程将带您深入了解 该技术的原理和应用,帮助您掌握炼钢过程中的技术要点。
1. 简介
什么是转炉顶底复吹技术?
转炉顶底复吹技术是一种在炼钢过程中采用 顶吹和底吹氧气的技术,以改善钢水质量和 炉温分布。
该技术的意义和优势
转炉顶底复吹技术能够提高钢液的温度,改 善钢液的品质,减少转炉的热损失,提高生 产效率和质量。
6. 总结
转炉顶底复吹技术的优势转炉顶底 Nhomakorabea吹技术是一种提高炼钢效率和质 量的重要方法,通过合理的操作和控制,可 以实现较好的效果。
未来发展趋势
随着炼钢技术的不断发展,转炉顶底复吹技 术将会越来越广泛应用,并在效果和操作上 做出进一步改进。
铁水中含磷量高的时候应该如何操作
在铁水中含磷量较高时,可以增加复吹氧气的时间和流量,有助于降低磷的含量。
5. 转炉顶底复吹技术实践案例
案例一:某钢厂实际应用效果
通过引进转炉顶底复吹技术,某钢厂成功提高了 钢水的温度和品质,并减少了能源损失。
案例二:某钢厂引进该技术前后钢水品 质对比
该钢厂引进转炉顶底复吹技术后,钢水品质得到 了明显改善,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2. 转炉顶底复吹技术流程
第4章 氧气顶吹转炉
控制:取决于铁水P含量:脱磷任务
通常:0.40 ~ 0.80% (目前有降低的趋势) 非正常:2%Si
P:来源于矿石
影响:氧化放热:被动因素
增加石灰消耗:需要大渣量 延长冶炼周期:多次拉碳 导致严重后吹:多次拉碳
范围:生产中不作规定
省内: 0.050 ~ 0.120 %
控制:减少矿石含P量:炼铁厂
终点C:终点C低,氧化量大
三.炉渣成分变化
(CaO):石灰熔化,逐渐升高,最终50%左右 (SiO2):与石灰熔化相关
前期:Si氧化导致SiO2上升 中期及后期:石灰不断熔化,导致持续下降
终渣含量:10~20%
(MnO):与石灰熔化相关
前期:Mn氧化MnO含量高 中期及后期:石灰熔化,导致MnO含量持续下降
结束供氧
氧枪升起 自动关闭供氧
吹炼结束
拉碳:根据操作因素和钢种要求,确定吹炼终点,提起
氧枪停止吹O2,倒炉、测温、取样化验钢水成分 倒炉:炉体向加料跨倾动,方便测温、取样 测温:测温枪 + 热电偶,由炉口插入钢水 钢水取样
目的:化验钢水成分
方法:♣ 样勺:钢水倒入样模,钢水凝固放出钢花
减少喷煤S含量 减少烧结用煤S含量
提高高炉炉温
铁水预处理:普遍应用 用于高附加值钢种
(二)废钢
用量:< 30%
前提条件:必须满足终点温度要求 影响因素:实际生产中影响因素很多
钢种:高碳钢用量少 铁水温度:温度低用量少 浇注条件:开浇炉次用量少 铁水包容量:限制铁水用量 废钢供应:废钢短缺 原料条件:生烧石灰用量少 铁水成分:Si低时用量少 ★废钢熔化吸热
二.熔池内成分变化
[Si]
开始氧化时间:供氧后,最先氧化
《GOR转炉炼钢》课件
轧制与热处理
将经过精炼处理的钢水连续浇注成一定规格的钢坯,并进行必要的切割和表面清理。
将连铸后的钢坯或钢材通过轧机加工成各种规格和形状的成品钢材,以满足不同领域的应用需求。
轧制工艺
连铸工艺
转炉炼钢技术参数
氧气顶吹转炉炼钢技术是一种以氧气为主要吹炼气体的炼钢方法,通过向熔池中吹入氧气,使铁水中的杂质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气体和炉渣,从而达到去除杂质、提高钢水纯净度的目的。
危险源监控
对于转炉炼钢过程中的危险源进行实时监控和预警,如高温、高压、有毒有害气体等。同时建立应急预案,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采取有效措施,降低事故风险和损失。
个人防护措施
为员工配备符合要求的个人防护用品,如防护服、手套、口罩等,以降低职业病和事故对员工身体健康的影响。同时加强工作场所的通风和照明,提高工作环境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铁水预处理
通过加入脱硫剂,降低铁水中硫的含量,以满足产品标准和提高钢材质量。
脱硫
去除铁水中的硅元素,以调整钢的合金成分。
脱硅
降低铁水中磷的含量,以防止后续炼钢过程中出现热脆性。
脱磷
将预处理后的铁水装入转炉中,并加入适量的废钢和造渣材料。
装料
将经过初步炼制的钢水倒入钢包中进行精炼,进一步调整钢的成分和温度,并进行去除杂质和夹杂物等操作。
顶底复合吹炼转炉炼钢技术参数包括顶部氧气流量、底部气体流量、压力、温度、顶吹时间、底吹时间等,这些参数的选择和调整对炼钢效果和产品质量有着重要影响。
顶部氧气流量和底部气体流量是顶底复合吹炼转炉炼钢过程中的重要参数,它们决定了气体与铁水的接触时间和程度,从而影响杂质去除的效率和钢水的质量。
顶底复合吹炼转炉冶炼工艺.ppt
我国概况
种类特征
冶金特点
前言
底吹转炉克服了顶吹转炉吹 炼不平稳,后期钢渣反应远离 平衡的主要缺点,但其本身也 存在着熔池热效率低(缺乏二 次燃烧),化渣困难(需采用 喷粉工艺)和炉底喷枪烧损严 重、寿命低的缺点。进一步解 决上述问题发明了氧气转炉顶 底复合吹炼工艺。
转炉复合吹炼工艺最初是沿 袭顶吹和底吹两种吹炼工艺逐 步发展完善:即在顶吹转炉底 部喷吹惰性气体和在底吹转炉 上部安装顶吹氧枪。实践证明 ,复吹转炉基本保留了顶吹转 炉和底吹转炉的优点,避免各 自的缺点,成为当代转炉的基 本操作工艺。
• 1965年加拿大液化空气公司成功研制了双层 管氧气喷咀
• 1967年西德马克西米利安公司引进了此喷咀 技术,成功开发了底吹氧气转炉炼钢技术, 称之为法( )。与此同时,比利时,法国 研制成功与 相似的方法,法国命名为法(采 用液态的燃料油作为氧气氧气喷嘴的冷却介 质)
• 1971年美国合众钢铁公司引进了法,成功采 用喷石灰粉吹炼高磷铁水,命名为Q-法 (),如图5-1所示。
钢中残锰控制
采用复吹工艺加强了 转炉熔池搅拌,使钢渣反 应接近平衡,有利于提高 终点钢水残锰含量。如图 所示,顶吹转炉由于钢渣 反应不平衡,钢中残锰含 量与终点碳含量基本没有 关系。采用复吹工艺后, 钢中残锰与终点碳含量呈 强相关关系。控制终点碳 含量大于0.04%,钢残锰 量高于0.08%。
图 复吹与顶吹转炉终点[]-[C]关系
(2)顶、底复合吹氧工艺(60~95%的顶吹氧+5~40%的底吹 氧) 。其代表方法有、、、、等。顶部供氧比为60%~95%, 底部供氧比为40%~5%,底部的供氧强度在0.2~2.5m3/(t·) 范围,属于强搅拌类型。增大供氧强度,强化冶炼为目的
顶底复吹转炉培训PPT课件
图4吹炼终点[C]和[O]之间的关系
第16页/共71页
图5渣中铁含量与终点碳的关系
第17页/共71页
图6 终点[c]和吹炼终点[Mn]的关系
第18页/共71页
残锰的变化大
后期温度
终碳 过程返干
0.14%
铁水锰 2007.2 取样分析 铁水锰0.20% 残锰 ?
铁水锰0.32% 残锰 ?
第54页/共71页
第55页/共71页
济钢三炼钢副枪系统 副枪
第56页/共71页
探头
第57页/共71页
副枪夹持器
第58页/共71页
副枪与探头连接
第59页/共71页
副枪准备测量旋转过程中
第60页/共71页
副枪测量过程中
第61页/共71页
测量完毕从副枪孔拔出
第62页/共71页
测量完毕旋转至取枪位
第23页/共71页
第24页/共71页
第25页/共71页
(二) 底吹供气模式 • 1.底部供气采用N2、Ar2切换方式,根 据吹炼期的不同循环供气;底部供气总 管压力应≥1.2MPa。 • 2. 供气强度调节范围从0.005m3/ min.t到0.10m3/min.t。 • 3.冶炼的绝大多数钢种,供气强度最大 值在0.07~ 0.10m3/min.t。
缺点: 底吹转炉成渣困难,但可以通过底部供气喷
嘴向熔池喷入石灰粉,从而改善了脱P、S的 条件。由于从转炉底部供入氧气,喷嘴需要 冷却,一般是用碳氢化合物为冷却介质,所 以冶炼终点钢中氢含量较高。
第5页/共71页
氧气顶吹转炉 氧气底吹转炉 氧气侧吹转炉
顶底复吹转炉
第6页/共71页
3、顶底复合吹炼的种类 • 迄今为止用来作为搅拌钢水的气体: • 氧气
(工艺技术)氧气顶吹转炉炼钢工艺
第四章氧气顶吹转炉炼钢工艺内容提要一炉钢的吹炼过程装入制度供氧制度造渣制度温度制度终点控制和出钢脱氧合金化吹损与喷溅操作事故及处理转炉炼钢仿真操作训练§4—1 一炉钢的吹炼过程一.钢与铁的区别及炼钢的任务1.钢与铁的性能比较钢和铁都是铁碳合金,同属于黑色金属,但它们的性质有明显不同.生铁硬而脆,焊接性差.钢具有很好的物理化学性能与力学性能,可进行拉,压,轧,冲,拔等深加工,其用途十分广泛; 用途不同对钢的性能要求也不同,从而对钢的生产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2.钢与铁性能差别的原因:碳和其它合金元素的含量不同.在钢中碳元素和铁元素形成Fe3C固熔体,随着碳含量的增加,其强度,硬度增加,而塑性和冲击韧性降低.钢和生铁含碳量的界限通常是:生铁: [C]=1.7~4.5%钢: [C]≤ 1.7%生铁和钢的化学成分材料化学成分%CSiMnPS炼钢生铁3.5~4.00.6~1.60.2~0.80.0~0.40.03~0.07碳素镇静钢0.06~1.500.1~0.370.25~0.80≤0.045≤0.05沸腾钢0.05~0.27≤0.070.25~0.70≤0.045≤0.053.炼钢的基本任务:⑴脱碳;将铁水中的碳大部分去除,同时随着脱碳的进行,产生大量CO气泡,在CO排出过程中,搅拌熔池促进化渣,同时脱除[H],[N]和夹杂.⑵去除杂质(去P,S和其它杂质);铁水中[P],[S]含量高,而钢中[P]会造成"冷脆",[S]造成"热脆".通常大多数钢种对P,S含量均有严格要求,炼钢必须脱除P,S等有害杂质.⑶去除气体及夹杂物;在炼钢过程中通过熔池沸腾(碳氧反应,底吹惰性气体搅拌)脱除H],[N]和非金属夹杂物.⑷脱氧合金化;在炼钢过程中因为脱碳反应的需要,要向钢液中供氧,就不可避免地使后期钢中含有较高的氧,氧无论是以液体形态还是以氧化物形态存在于钢中都会降低钢的质量,所以必须在冶炼后期或出钢过程中将多余的氧去除掉.在冶炼过程中,铁水中的Si, Mn大部分氧化掉了,为了保证成品钢中的规定成分,要向钢水中加入各种合金元素,这个过程与脱氧同时进行,称为合金化.⑸升温(保证合适的出钢温度).铁水温度一般在1250~1300℃,而钢水的出钢温度一般在1650℃以上,才能顺利浇注成铸坯,因此炼钢过程也是一个升温过程.3.完成炼钢各项任务的基本方法⑴氧化为了将铁水等炉料中的硅,锰,碳等元素氧化掉,可以采用"吹氧"方法,即直接喷吹氧气,或加入其它氧化剂,如铁矿石,铁皮等.⑵造渣为了去除炉料中的P,S等杂质,在炼钢过程中加入渣料(石灰,白云石,熔剂等),形成碱度合适,流动性良好,足够数量的炉渣,一方面完成脱除P,S的任务,同时减轻对炉衬对侵蚀.⑶升温转炉主要是依靠碳,硅,锰等元素氧化放出等热量,以及铁水的物理热实现升温.⑷加入脱氧剂和合金料通过向炉内或钢包内加入各种脱氧剂和合金料的方法,完成脱氧及合金化的任务.二.金属成分和炉渣成分的变化规律1.Si在吹炼前期(一般在3~4分钟内)即被基本氧化.在吹炼初期,铁水中的[Si]和氧的亲和力大,而且[Si]氧化反应为放热反应,低温下有利于此反应的进行,因此,[Si]在吹炼初期就大量氧化.[Si]+O2=(SiO2) (氧气直接氧化)[Si]+2[O]= (SiO2) (熔池内反应)[Si]+(FeO)=(SiO2)+2[Fe] (界面反应)2(FeO)+(SiO2)=(2FeO·SiO2)随着吹炼的进行石灰逐渐溶解,2FeO·SiO2转变为2CaO·SiO2,即SiO2与CaO牢固的结合为稳定的化合物,SiO2活度很低,在碱性渣中FeO的活度较高,这样不仅使[Si]被氧化到很低程度,而且在碳剧烈氧化时,也不会被还原,即使温度超过1530℃,[C]与[O]的亲和力也超过[Si]与[O]的亲和力,终因(CaO)与(SiO2)结合为稳定的2CaO.SiO2,[C]也不能还原(SiO2).硅的氧化对熔池温度,熔渣碱度和其他元素的氧化产生影响:[Si]氧化可使熔池温度升高;[Si]氧化后生成(SiO2),降低熔渣碱度,熔渣碱度影响脱磷,脱硫;熔池中[C]的氧化反应只有到[%Si]P0.⑵喷嘴前氧压P0:其选用应考虑以下因素:A.氧气流股出口速度要达到超音速(450~530cm∕s),即M=1.8~2.1.B. 出口的氧压应稍高于炉膛内气压.通常P0=0.784~1.176MPa.⑶出口氧压P:应稍高于或等于周围炉气的压力.通常P=0.118~0.125MPa.六.枪位及其控制所谓枪位,是指氧枪喷头端面距静止液面的距离,常用H表示,单位是m.目前,一炉钢吹炼中的氧枪操作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恒压变枪操作,一种是恒枪变压操作.比较而言,恒压变枪操作更为方便,准确,安全,因而国内钢厂普遍采用.1.枪位的变化范围和规律关于枪位的确定,目前的做法是经验公式计算,实践中修正.一炉钢冶炼中枪位的变化范围可据经验公式确定:H=(37~46)P×D出式中 P——供氧压力,MPa;D——喷头的出口直径,mm;H——枪位,mm.具体操作中,枪位控制通常遵循"高-低-高-低"的原则:⑴前期高枪位化渣但应防喷溅.吹炼前期,铁水中的硅迅速氧化,渣中的(SiO2)较高而熔池的温度尚低,为了加速头批渣料的熔化(尽早去P并减轻炉衬侵蚀),除加适量萤石或氧化铁皮助熔外应采用较高的枪位,保证渣中的(FeO)达到并维持在25~30%的水平;否则,石灰表面生成C2S 外壳,阻碍石灰溶解.当然,枪位亦不可过高,以防发生喷溅,合适的枪位是使液面到达炉口而又不溢出.⑵中期低枪位脱碳但应防返干.吹炼中期,主要是脱碳,枪位应低些.但此时不仅吹入的氧几乎全部用于碳的氧化,而且渣中的(FeO)也被大量消耗,易出现"返干"现象而影响S,P的去除,故不应太低,使渣中的(FeO)保持在10~15%以上.⑶后期提枪调渣控终点.吹炼后期,C-O反应已弱,产生喷溅的可能性不大,此时的基本任务是调好炉渣的氧化性和流动性继续去除硫磷,并准确控制终点碳(较低),因此枪位应适当高些.⑷终点前降枪点吹破坏泡沫渣.接近终点时,降枪点吹一下,均匀钢液的成分和温度,同时降低炉渣的氧化铁含量并破坏泡沫渣,以提高金属和合金的收得率.2.枪位的调节⑴开吹前必须了解的情况A.喷嘴的结构特点及氧气总管氧压情况;B.铁水成分,主要是Si,P,S的含量;C.铁水温度,包括铁水罐,混铁炉或混铁车内存铁情况及铁水包的情况;D.炉役期为多少,是否补炉,相应的装入量是多少,上炉钢水是否出净,是否有残渣;E.吹炼钢种及其对造渣和温度控制的要求;F.上一班操作情况,并测量熔池液面高度.⑵枪位的调节生产条件千变万化,因此具体操作中还应根据实际情况对枪位进行适当的调节.A.铁水温度:若遇铁水温度偏低,应先压枪提温,而后再提枪化渣,以防渣中(FeO)积聚引发大喷,即采用低-高-低枪位操作.铁水温度高时,碳氧反应会提前到来,渣中∑(FeO)降低,枪位可稍高些,以利成渣.B.铁水成分:铁水硅,磷高时,若采用双渣操作,可先低枪位脱硅,磷,倒掉酸性渣;若单渣操作,由于石灰加入量大,应较高枪位化渣.铁水含锰高时,有利于化渣,枪位则可适当低些.C.装入量变化:炉内超装时,熔池液面高,枪位应相应提高,否则,不仅化渣困难而且易烧坏氧枪.D.炉内留渣:采用双渣留渣法时,由于渣中(FeO)高,有利于石灰熔化,因此吹炼前期的枪位适当低些,以防渣中(FeO)过高引发泡沫喷溅.E.供氧压力:高氧压与低枪位的作用相同,故氧压高时,枪位应高些.F.废钢中生铁块多导热性差,不易熔化,应降低枪位,以防吹炼后期没有完全熔化.G.炉龄a 开新炉,炉温低,应适当降低枪位;b 炉役前期液面高,可适当提高枪位;c 炉役后期装入量增加,熔池面积增大,不易化渣,可在短时间内采用高低枪位交替操作以加强熔池搅拌,利于化渣.H.渣料a 石灰质量差和加入量多,则渣量大,枪位应相应提高;b 使用活性石灰成渣快,整个过程枪位都可以稍低些;c 铁矿石,氧化铁皮和萤石用量多时,熔渣容易形成,同时流动性较好,枪位可适当低一些. I.钢种炼高碳钢时,由于脱磷困难,应采用较高的枪位,特别是在吹炼后期.同理,在吹炼含磷很低的钢种时,应采用较高枪位.七.恒压变枪操作的几种模式由于各厂的转炉吨位,喷嘴结构,原材料条件及所炼钢种等情况不同,氧枪操作也不完全一样.现介绍如下几种氧枪操作方式.1.高—低—高的六段式操作开吹枪位较高,及早形成初期渣;二批料加入后适时降枪,吹炼中期炉渣返干时又提枪化渣;吹炼后期先提枪化渣后降枪;终点拉碳出钢.2.高—低—高的五段式操作五段式操作的前期与六段式操作基本一致,熔渣返干时可加入适量助熔剂调整熔渣流动性,以缩短吹炼时间,见下图.3.高一低一高一低的四段式操作在铁水温度较高或渣料集中在吹炼前期加入时可采用这种枪位操作.开吹时采用高枪位化渣,使渣中含(FeO)量达25~30%,促进石灰熔化,尽快形成具有一定碱度的炉渣,增大前期脱磷和脱硫效率,同时也避免酸性渣对炉衬的侵蚀.在炉渣化好后降枪脱高—低—高五段式操作示意图碳,为避免在碳氧化剧烈反应期出现返干现象,适时提高枪位,使渣中(FeO)保持在10~15%,以利磷,硫继续去除.在接近终点时再降枪加强熔池搅拌,继续脱碳和均匀熔池成分和温度,降低终渣(FeO)含量.例:马钢一钢厂95T转炉氧枪操作A.全程枪位:高—低—高式或高—高—低式过程枪位:要力求稳定,尽量少波动,每次动枪波动范围≯200mm.补吹枪位:必须按最低枪位控制(1.1m).B.高枪位:1.7~2.0m;基本吹炼枪位:1.4~1.7m;拉碳枪位:1.2~1.4m;吹炼中,高碳钢拉碳枪位应提高0.1~0.2m.例:马钢一钢厂95T转炉开吹枪位的确定(a)铁水Si>0.70%时渣量大,易喷溅,枪位应比正常情况下低0.1~0.2m;铁水Si ,P含量低,特别是Si1%),P,S较高,或生产优质钢时采用.倒渣时机:这是双渣法操作的关键.选择在渣中含P量最高,含铁量最低的时刻,以获得高脱磷率和低铁损的效果.同时,应在Si已氧化完毕,炉渣已基本化好,P在渣钢之间的分配已接近平衡时进行.生产实践证明,顶吹转炉在吹炼时间25%左右,复吹转炉为30%左右时倒渣脱磷率最高;若是因铁水硫高而采用双渣法,则应在吹炼10min左右倒渣.注意:倒渣前1分钟适当提枪或加些熔剂改善炉渣的流动性,以便于倒渣操作.3.双渣留渣法定义:将上一炉的终渣(高碱度,高温度和较高(FeO)含量)部分地留在炉内,并在吹炼中途倒出部分炉渣再造新渣的操作方法.特点:初渣早成而前期的去硫及去磷效率高,总去硫率可达60%~70%,总去磷率更是高达95%,适合于吹炼中,高磷铁水.注意:装料时应先加一批石灰稠化所留炉渣,而且兑铁水时要缓慢进行,以防发生爆发性碳氧反应而引起喷溅.若上一炉钢终点碳过低,不宜进行留渣操作.应当指出,顶吹转炉虽能将高磷铁水炼成合格的钢,但技术经济指标较差,与吹炼中,低磷铁水相比,每吨钢的金属料消耗高30~100kg,石灰多用40~100kg,炉龄大幅降低;产量也仅为吹炼低磷铁水时的70%~80%;另外,单渣法生产稳定,操作简单,便于实行计算机控制.因此,对于含硅,磷及硫较高的铁水,入炉前进行预处理使之达到单渣法操作的要求,不仅技术上可行而且工艺上经济合理.七.渣料的加入方法关于渣料的加入,关键是要注意渣料的分批和把握加入的时间.1. 渣料分批加入目的:渣料应分批加入以加速石灰的熔化(否则,会造成熔池温度下降过多,导致渣料结团且石灰块表面形成一层金属凝壳而推迟成渣).批次:单渣操作时,渣料通常分成两批:第一批1/2~2/3及白云石全部(冶炼初期炉衬侵蚀最严重);第二批1/2~1/3.2. 加料时间⑴第一批渣料在开吹的同时加入.⑵第二批渣料,一般是在硅及锰的氧化基本结束,头批渣料已经化好,碳焰初起的时候(30吨的转炉开吹6 min左右)加入(如果加入过早,炉内温度还低且头批渣料尚未化好又加冷料,势必造成渣料结团难化;反之,如果加入过晚,正值碳的激烈氧化时期,渣中的(∑FeO)较低渣料亦难化.问题的关键是正确判断炉况,头批渣料化好的标志是:火焰软且稳定,炉内发出柔和的嗡嗡声,喷出物为片状,落在炉壳上不粘贴;未化好的情况是:炉口的火焰发散且不稳定,炉内发出尖锐的吱吱声,喷出物是金属火花和石灰粒).有的厂二批料分小批多次加入以利熔化,但最后一小批料必须在终点前3~4分钟加入八.石灰,白云石加入量的确定加入炉内的渣料主要是石灰和白云石,还有少量的萤石或氧化铁皮等熔剂.1. 石灰加入量的确定⑴首先根据铁水的硅,磷含量和炉渣碱度计算A.铁水含磷较低([P]<0.3%)时,(kg∕t铁)%CaO有效—石灰中的有效CaO,%CaO有效=(%CaO)石灰-R×(%SiO2)石灰废钢,生铁块也应根据上式计算需补加的石灰量.例:B. 铁水含磷较高([P]≥0.3%)时,(kg∕t铁)⑵其次,当加入含(%SiO2)的辅助原料时(如:矿石,白云石萤石,菱镁矿等),应补加石灰. 例: 铁矿石中SiO2的含量为8%,碱度按3.0控制,石灰的有效氧化钙为80%,则每kg矿石补加石灰量 = 8×3.0/80 = 0.3(kg)⑶石灰加入总量废钢中含有一定量的Si,但成分通常不知,一般按每吨废钢补加石灰15~20kg.2.白云石用量的确定白云石的加入量应根据炉渣要求的饱和MgO含量来确定.通常渣中MgO含量控制在8%~10%,除了加入的白云石含有MgO外,石灰和炉衬也会带入一部分.理论用量W(kg/t)=实际加入量W/=W-W灰-W衬3.熔剂的用量萤石用量:尽量少用或不用,部标要求≤4kg/t.矿石用量:铁矿石及氧化铁皮也具有较强的化渣能力,但同时对熔池产生较大的冷却效应,其用量应视炉内温度的高低,一般为装入量的2~5%.4.计算举例例题1:1t金属料中铁水占85%,废钢占10%,生铁块占5%,每T金属料加矿石5kg,萤石3kg,铁水带渣比为0.5%,石灰熔化率为85%,各原材料成分列在下表中.炉渣碱度为3.5.计算:1t金属料所需石灰加入量为多少原料成分铁水废钢生铁块铁水带渣石灰矿石萤石[%Si]0.500.101.40%CaO37.583%SiO2362.56.05.0解:石灰加入量铁水带渣量为:1000×85%×0.5% = 4.25 (kg)铁水带渣带入的SiO2应考虑铁水渣中CaO相当的SiO2量:辅助原料及铁水带渣需补加石灰量(kg))例题2:用轻烧白云石作为调渣剂其成分如下表:原料成分石灰轻烧白云石炉衬%CaO%SiO2%MgO832.54.09502.03777计算条件:终渣成分要求(MgO)=9.66%,渣量为金属装入量的8.2%,炉衬侵蚀量是装入量的0.05%,其它条件同上述例题.解题思路:终渣(MgO)来源:A. 加入的轻烧白云石.B.石灰中的MgO.C.炉衬被侵蚀下来的MgO.⑴计算轻烧白云石加入量由例题1计算的结果是不加轻烧白云石时石灰加入量为68.39kg∕t.石灰带入MgO量:68.39×4.09% =2.80 (kg)炉衬蚀损带入MgO量:1000×0.05%×77%=0.385 (kg)根据1t装入量计算终渣MgO量:1000×8.2%×9.66%=7.92 (kg∕t)⑵计算轻烧白云石需补加石灰量⑶计算轻烧白云石相当的石灰量石灰加入总量= 68.39 - 8.62 + 1.21= 60.98 (kg)例题3:某转炉铁水装入量为100t,铁水含Si:0.4%,P:0.1%.采用单渣法造渣,终渣碱度为3.5,每炉加矿石3000kg,为保证渣中MgO,每炉加轻烧白云石2500kg.已知:石灰:CaO: 91.6% SiO2: 1.6%矿石:SiO2: 8%轻烧白云石:MgO:35% CaO:55% SiO2: 2%计算石灰加入量(单位kg,保留整数).解:⑴计算未加白云石时石灰加入量⑵计算轻烧白云石需补加石灰量⑶计算轻烧白云石相当的石灰量⑷计算石灰加入总量石灰加入总量= 5454+203-1599 = 4085 (kg)九.渣量计算渣量可以用元素平衡法计算.由铁水炼成钢,各元素一部分被氧化,一部分残留在钢中.如果知道某一元素在钢中的数量,该元素其余部分全部进入了熔渣,则通过这个元素在渣中的百分含量,就可以计算出熔渣的数量.Mn和 P两元素,从渣料及炉衬中的来源很少,其数量可以忽略不计.因而可以用Mn或 P的平衡来计算渣量.例:渣量计算(单渣法)装入量 Mn P Fe装 (kg) % kg % kg % kg入铁水28000 0.40 112 0.20 56料废钢4000 0.50 20 0.02 0.8数铁矿石1000 0.30 3 0.10 1.0 56.0 560据小计 135 57.8 560(MnO)% [%Mn] (P2O5)% [%P]终点钢水 0.12 0.03数炉渣 3.30 2.56 2.86 1.25据金属装入量 28000+4000+560=32560kg出钢量(按装入量的90%计算)32560×90%=29304kg钢水中Mn 量 29304×0.12%=35.16kg钢水中P量 29304×0.03%= 8.79kg进入渣中Mn 量 135-35.16=99.84kg进入渣中P量 57.8 - 8.79=49.01kg用Mn 平衡法熔渣占装入量的百分比用P平衡法熔渣占装入量的百分比习题:1名词解释:泡沫渣,单渣法双渣法双渣留渣法2造渣方法如何选择采用双渣法操作时,倒渣的时间应如何掌握3石灰加入量如何计算渣料如何加入4影响石灰溶解的因素有哪些5炉渣严重泡沫化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控制泡沫渣6.吹炼过程中为什么会出现炉渣"返干"现象§4—5 温度制度氧气转炉的温度制度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准确控制终点温度,二是恰当控制冶炼过程温度.温度对于转炉吹炼过程既是重要的热力学参数,又是重要的动力学参数.它既对各个化学反应的反应方向,反应程度和各元素之间的相对反应速度有重大影响,又对熔池的传质和传热速度有重大影响.因此,为了快而多地去除钢中的有害杂质,保护或提取某些有益元素,加快吹炼过程成渣速度,加快废钢熔化,减少喷溅,提高炉龄等,都必须控制好吹炼过程温度.此外,对各钢种都有其要求的出钢温度.出钢温度过低会造成回炉,短锭,包底凝钢及钢锭的各种低温缺陷和废品;过高则会造成跑漏钢,钢锭上涨,粘模及钢锭的各种高温缺陷和废品,并影响炉衬和氧枪的寿命.一.转炉温度控制的目标及温度控制内容1.目标希望吹炼过程中均衡升温,吹炼终点时钢水的温度和化学成分同时命中钢种要求的范围.2.内容⑴确定合适的钢种出钢温度;⑵确定熔池富裕热量的数值,选择冷却剂并确定其冷却效果和加入量;⑶掌握影响熔池温度变化的因素,及进行温度控制操作.二.热量来源与热量支出1.热量来源氧气转炉炼钢的热量来源主要是铁水的物理热和化学热.物理热是指铁水带入的热量,它与铁水温度有直接关系,化学热是铁水中各元素氧化后放出的热量,它与铁水化学成分直接相关. 在炼钢温度下,各元素氧化放出的热量各异,它可以通过各元素氧化放出的热效应来计算确定.例如铁水温度1200℃,吹入的氧气25℃,碳氧反应生成CO时:[C]1473+{O2}298={CO}1473 ΔH1473K= -137520 J/mol则1kg[C]氧化生成CO时放出的热量为137520/12≈11300kJ/kg.现以100kg金属料为例,计算各元素的氧化热能使熔池升温多少.设炉渣量为装入金属料的15%,炉衬吸热为装入金属料的10%,计算热平衡公式如下:Q=∑MCT式中 Q—1kg元素氧化放出的热量,kJ/kg;M——受热金属液,炉衬和炉渣重量,kg;C——各物质比热,已知钢液CL为0.84~1.0kJ/kg·℃,炉渣和炉衬的CS为1.23kJ/ kg·℃. 计算在1200℃时C—O反应生成CO时,氧化1kg碳可使熔池温度升高数为:℃1kg元素是100kg金属料的1%,因此,根据同样道理和假设条件,可以计算出其它元素氧化1%时使熔池的升温数.碳完全燃烧生成CO2时其发热量最高,使熔池升温数最大,其次是磷和硅.但是碳大部分没有完全燃烧,因此,在氧气转炉吹炼中采用双流氧枪,可有助于CO进一步燃烧生成CO2,使转炉热效率提高.哪些元素是转炉炼钢的主要热源,不仅要看其热效应大小,还要视其氧化总量的多少而定.例如,在1400℃时,硅氧化0.5%,碳氧化3%,则分别使熔池升温数为71℃和249℃,可见碳氧化产生的总热量要比硅的总热量多得多.2.热量支出热量支出主要包括:钢水物理热;炉渣物理热;炉气物理热;烟尘物理热;渣中金属铁珠物理热;喷溅金属物理热;矿石分解热;废钢物理热(见热平衡表).其中,钢水的物理热约占70%,这是一项主要的支出,熔渣带走的热量大约占10%,它与渣量的多少有关.因此在保证去除P,S的条件下,采用最小的渣量.渣量过大不仅增加渣料的消耗,也增加热量的损失,所以要求铁水进行预处理,这样既可实现少渣操作;同时在吹炼过程中也可减少喷溅,缩短吹炼时间,减少炉与炉的间隔时间,减少热损失,提高转炉的热效率.转炉热效率提高以后,可以提高废钢比.3.转炉炼钢的热平衡指炼钢过程的热量来源与支出之间的平衡关系(见热平衡表).为了准确的控制转炉的吹炼温度,需要知道铁水中各成分氧化反应放出的总热量;这些热量除了把熔池加热到出钢温度外,富余多少热量需要加多少冷却剂这要经过热平衡计算才能得出,具体物料平衡,热平衡计算参看教材中物料平衡与热平衡计算内容.热平衡表的分析:根据转炉吹炼过程中热量的收入与支出,作出热平衡计算列出热平衡表,得出氧气转炉热工特点如下:⑴热量收入主要是铁水的物理热和化学热;⑵尚有大量的富余热量,必须加入冷却剂;⑶元素氧化放热中,C,Si,P都是重要的发热元素,其中碳占有主要地位(占氧化总放热的一半以上).⑷转炉热效率为60~70%左右.转炉总热效率计算公式如下:总热效率=×100%在转炉炼钢过程中,真正有用的热量占整个热量收入的70%左右,在热量的利用上还是有一定潜力的,应努力提高热效率.三.出钢温度的确定出钢温度的高低受钢种,锭型和浇注方法的影响.1.出钢温度的确定依据:⑴保证浇注温度高于所炼钢种凝固温度20~30℃(小炉子偏上限,大炉子偏下限).⑵考虑出钢过程和钢水运输,镇静时间,钢液吹氩时的降温,一般为80~120℃.⑶考虑浇注方法和浇注锭型大小所用时间的降温.2.确定出钢温度T出钢T出钢 =T凝 +△t过热+△T总式中 T凝——钢液的熔点即液相线温度,根据钢种的化学成分而定.T凝=1539-∑△ti×[%i]-7 ℃;△t过热—钢水过热度,℃.即高于熔点的温度值,与钢种,坯型有关.△T总—从出钢→精炼→浇注过程中的温降值.△T总=△t1+△t2+△t3+△t4+△t5△t1—出钢过程温降,℃.△t2—出钢毕至精炼开始之前的温降,℃.△t3—钢水精炼过程温降,℃.△t4—钢水精炼完毕至开浇前的温降,℃.△t5—钢水从钢包至中间包的温降,℃.四.确定冷却剂用量1.冷却剂及其特点转炉炼钢的冷却剂主要是废钢和矿石.比较而言,废钢的冷却效应稳定,而且硅磷含量也低,渣料消耗少,可降低生产成本;但是,矿石可在不停吹的条件下加入,而且具有化渣和氧化的能力.因此,目前一般是矿石,废钢配合冷却,而且是以废钢为主,且装料时加入;矿石在冶炼中视炉温的高低随石灰适量加入.另外,冶炼终点钢液温度偏高时,通常加适量石灰或白云石降温(前两种均不能用).2.各冷却剂的冷却效应冷却效应是指每kg冷却剂加入转炉后所消耗的热量,常用q表示,单位是kJ/kg.⑴矿石的冷却效应:矿石冷却主要靠Fe2O3的分解吸热,因此其冷却效应随铁矿的成分不同而变化,含Fe2O370%,FeO10%时铁矿石的冷却效应为:q矿=1×C矿×△t+λ矿+1×(Fe2O3%×112/160×6456+FeO%×56/72×4247)=1×1.02×(1650-25)+209+1×(0.7×112/160×6456+0.1×56/72×4247)=5360 kJ/kg⑵废钢的冷却效应:废钢主要依靠升温吸热来冷却熔池,由于不知准确成分,其熔点通常按低碳钢的1500℃考虑,入炉温度按25℃计算,于是废钢的冷却效应为:q废=1×[C固(t熔-25)+λ废+ C液(t出-t熔)]=1×[0.7×(1500-25)+272+0.837(1650-1500)]=1430 kJ/kg⑶氧化铁皮的冷却效应:计算方法同矿石,对于50%FeO,40%Fe2O3 的氧化铁皮,其冷却热效应为:q皮=5311 kJ/kg以废钢的冷却效应为标准1,则各种冷却剂的相对冷却能力见教材(表4—9).3.冷却剂用量的确定:关于冷却剂加入量的确定,有两种方案.一种是定废钢,调矿石(废钢:开吹前加入.铁矿石(铁皮):随造渣剂加入,采用分批加入方式.其中关键是选好二批料加入时间,即必须在初期渣已化好,温度适当时加入.) ;另一种是定矿石,调废钢.现以第一种方案为例说明冷却剂用量的确定:国内目前的平均水平是,废钢的加入量为铁水量的8~12%,取10%.则矿石用量为:。
转炉生产工艺介绍PPT课件
块度要求:<300×800×1800mm,单重<1.0吨
薄板、钢丝、盘丝、 机械打包 绳及民用薄废钢
尺寸:<800×500×400mm,比重>2.5吨/米3
3
生产工艺流程介绍—装入制度
300吨转炉对高炉铁水的要求
1、高炉铁水受入目标成份及入炉硫要求:单位:%
C
Si
4.00~4.50 0.25~0.80
出钢后倒渣或溅渣护炉
1、出钢结束后,若不需溅渣护炉炉座,摇炉工根据炉况,决定是 否倒净或挂渣护炉。 2、对于需溅渣护炉炉座,需注意以下要点: (1)钢水未出完,又无其它措施处理,禁止溅渣; (2)炉渣中MgO含量控制在8~10%; (3)溅渣炉座如有底吹,底吹流量要控制在800~1000Nm3/h; (4)溅渣时间控制在2~4分钟内,最长不超过5分钟。
6
生产工艺流程介绍—供氧制度
2、氧枪间隙 (1)若氧枪间隙设置不当,会造成如下图所示情况:
因各炉子的条件而不同,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废钢未熔 (特别是冶炼钢种能力操作稳定性)
软吹 渣过氧化
喷溅
能 力
O2流速 L/LO up(max0.8)
适当地范围
的
硬吹
炉底熔损 喷孔破损 喷溅激烈
提
高
炉龄
确保对钢水的搅拌
(2)L、L0基本计算式 <O2流股穿透深度(L)>﹡考虑超音速的实验式 L=LHOexp(-0.78h/Lho) Lho=63.0(FO2/nd/k)2/3
9
生产工艺流程介绍—温度制度
一、 目标停吹温度的制定。 1、目标停吹温度计算方式
目标停吹温度=目标钢包温度+钢包温度修正值+温度下降量 2、目标钢包温度、目标停吹温度决定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顶吹转炉吹炼工艺1、装入制度包括哪些容?装入制度是确定转炉合理的装入量,合适的铁水废钢比。
转炉的装入量是指主原料即铁水和废钢的装入数量。
2、什么是转炉的炉容比,影响转炉炉容比的因素有哪些?新转炉砌砖完成后的容积称为转炉的工作容积,也称有效容积,以“V”表示,公称吨位用“T”表示,两者之比值“V/T”称之为炉容比,单位为(m3/t)。
一定公称吨位的转炉,都有一个合适的炉容比,即保证炉有足够的冶炼空间,从而能获得较好的技术经济指标和劳动条件。
炉容比过大,会增加设备重量、厂房高度和耐火材料消耗量,因而使整个车间的费用增加,成本提高,对钢的质量也有不良影响;而炉容比过小,炉没有足够的反应空间,势必引起喷溅,对炉衬的冲刷加剧,操作恶化,导致金属消耗增高,炉衬寿命降低,不利于提高生产率。
因此在生产过程中应保持设计时确定的炉容比。
影响炉容比的因素有:(1)铁水比和铁水成分。
随着铁水比和铁水中Si、P、S 含量增加,炉容比应相应增大。
若采用铁水预处理工艺时,可以小些。
(2)供氧强度。
供氧强度增大时,脱碳速度较快,为了不引起喷溅就要保证有足够的反应空间,炉容比应增大些。
(3)冷却剂的种类。
若使用以铁矿石或氧化铁皮为主的冷却剂,成渣量大,炉容比也需相应增大些;若使用以废钢为主的冷却剂,成渣量小,则炉容比可适当小些。
炉容比还与氧枪喷嘴的结构有关。
转炉的炉容比一般在0.85~1.0m3/t,为减少喷溅,炉容比应不低于0.90m3/t。
3、确定装入量的原则是什么?在确定合理的装入量时,除了考虑转炉要有一个合适的炉容比外,还应保持合适的熔池深度。
以保证炉底不受氧气射流的冲声,熔池深度必须超过氧流对熔池的最大穿透深度。
对于模铸工艺,装入量还应与锭型相配合。
装入量减去吹损及浇注必要损失后的钢水量,应是各种锭型的整数倍,尽量减少注余。
对连铸车间,转炉装入量可根据实际情况在一定围波动。
此外,确定装入量时,既要考虑发挥现有设备潜力,又要防止片面不顾实际的盲目超装,以免造成事故和浪费。
4、生产中应用的装入制度有哪几种类型,各有什么特点?氧气顶吹转炉的装入制度有:定量装入制度、分阶段定量装入制度和定深装入制度。
其中定深装入制度是每炉装入量均使熔池深度保持不变,由于生产组织的制约,实际上难以实现。
(1)定量装入制度。
在整个炉役期间,每炉的装入量保持不变。
这种装入制度的优点是:发挥了设备的最大潜力,生产组织、操作稳定,有利于实现过程自动控制。
但炉役前期熔池深、后期熔池变浅,只适合大、中型转炉。
国外大型转炉已广泛采用定量装入制度。
(2)分阶段定量装入制度。
在一个炉役期间,按炉膛扩大的程度划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为定量装入。
这样既大体上保持了整个炉役中具有比较合适的炉容比和熔池深度,又保持了各个阶段中装入量的相对稳定;既能增加装入量,又便于组织生产。
这是适应性较强的一种装入制度。
我国各中、小型转炉普遍采用这种装入制度。
5、供氧制度包括哪些容,它有什么重要性?供氧制度的主要容包括确定合理的喷头结构、供氧强度、氧压和枪位控制。
氧气顶吹转炉炼钢的供氧制度是使氧气射流最合理地供给熔池,创造良好的物理化学反应条件。
它是控制整个吹炼过程的中心环节,直接影响吹炼效果和钢的质量。
供氧是保证杂质去除速度、熔池升温速度、造渣速度、控制喷溅和去除钢中气体与夹杂物的关键操作。
此外,它还关系终点碳和温度的控制以及炉衬寿命;对转炉强化冶炼、扩大钢的品种和提高质量也有重要影响。
6、什么是拉瓦尔型喷头,它有什么特点?拉瓦尔喷头是收缩—扩型喷孔,当出口氧压与进口氧压之比p出/p O<0.528时才能够形成超音速射流。
在拉瓦尔喷头中,气流在喉口处速度等于音速,在出口处达到超音速。
由于氧气是可压缩流体,当高压低速氧气流经拉瓦尔管收缩段时,氧流速度提高,在到达音速时若继续缩小管径,氧流速度并不再增高,只会造成氧气密度增大;此时要继续提高氧流速度,只能设法增大管径,使其产生绝热膨胀过程,氧压降低,密度减小、体积膨胀。
当氧压与外界气压相等时,就可以获得超音速的氧射流,压力能转变为动能。
扩大管径。
拉瓦尔型喷头能够把压力能(势能)最大限度地转换成速度能(动能),并能获得比较稳定的超音速射流,在相同射流穿透深度的情况下,它的枪位可以高些,这就有利于改善氧枪的工作条件和炼钢的技术经济指标,因此拉瓦尔型喷头被广泛应用。
7、氧气自由射流的运动规律是怎样的?气体从喷孔向无限大的空间喷出后,喷出气体与空间气体的物理性质相同时,所形成的气流称为自由射流或自由流股。
氧气从喷孔喷出后,形成超音速射流。
从喷孔喷出的氧气射流,在一段长度其流速不变为等速段。
由于射流边缘与周围介质气体发生摩擦,卷入部分介质气体并与之混合而减速;随着射流向前运动,到达一定距离后,射流中心轴线上的某一点速度等于音速,即马赫数Ma=1,在这点以前的区域,包括等速段,称为射流的超音速核心段,又称为首段。
首段长度大约是喷孔出口直径的6倍。
此点以后的区域,氧流的速度低于音速,称为亚音速射流段,又称为尾段。
当射流截面上的速度与周围介质一样时,射流就沉没在周围介质之中。
在超音速区域,等速段以后射流周围有亚音速气流,射流的扩角较小,为10°~12°;亚音速区域无超音速气流,射流的扩角较大,为22°~26°。
超音速核心段的长度一般随出口马赫数成正比例增加。
超音速核心段的长度是决定氧枪高度的基础,也关系到射流对熔池的冲击能量。
高速氧气从喷孔喷出后,形成的射流与周围的气体相接触,由于射流气体的静压低于外界静止气体的压强,周围的气体被卷入。
距喷孔出口的距离越远,被卷入的气体数量越多。
因此射流的流量不断增加,横截面不断扩大,同时流速不断降低,此现象称做射流的衰减。
在同一横截面上速度的分布特点是射流中心轴线上的速度最大,离中心轴线越远,各点的速度逐渐降低一直到零。
在速度等于零的部位是射流的界面。
射流中心速度的减小速率也称射流的衰减率,射流截面直径增大速率也称射流扩展率,这两个参数是自由射流的基本特征。
8、多孔喷头氧气射流运动有什么特点?从多孔喷头喷出的氧气流是多股的,增加了与熔池的接触面积,使氧气逸出更均匀,吹炼过程更平稳。
多孔喷头的每一股氧流在与其他各股氧流相汇交之前,保持着自由射流的特性。
当各股氧流开始相交后,就有了动量的交换,相互混合,这种混合从射流的边缘逐渐向中心轴线发展,各单股氧流所具有的自由射流特性逐渐消失。
如果多股氧流在汇合前就与熔池液面相接触,对熔池的冲击力减小,冲击面积增大,枪位操作稳定,利于吹炼。
多股氧流是从其侧开始混合的,混合后的射流侧边缘卷入周围介质气体的数量比外侧少,侧氧流速度降低慢,外侧氧流速度降低快,于是每股氧流的最大速度点就偏离了氧流的几何中心轴线位置,偏向氧枪的轴线。
这样就出现了各股氧流的轴线逐渐向氧枪中心线靠拢的趋势。
若喷孔与中心线夹角过小,多股氧射流过早汇合,就与单个自由射流一样,减小了对熔池的冲击面积,对吹炼不利。
因此在设计多孔喷头时,要合理选择每个拉瓦尔喷孔与氧枪中心轴线的夹角,保证各股氧流在到达熔池液面以前,基本上不汇合,这样就能充分发挥多孔喷头的优越性。
多孔喷头有三孔、四孔、五孔、六孔、七孔、甚至八孔等类型。
小型转炉使用三孔拉瓦尔喷头;而中型和大型转炉普遍采用四孔、五孔及五孔以上喷头。
与单孔喷头相比,多孔喷头有许多突出优点:如可以提高供氧强度和冶炼强度,可以增大冲击面积,利于成渣,操作平稳不易喷溅。
但是,多孔喷头端面的中心区域(俗称鼻子尖部位)冷却效果较差,吹炼过程中该区域气压较低,钢液和熔渣易被吸入并黏附到喷头上而被烧坏。
为了加强这个区域的冷却,采用中心水冷铸造喷头,可延长多孔喷头的使用寿命。
锻压组合式氧枪喷头能有效地改善喷孔之间的冷却效果,提高喷头寿命。
9、什么是氧气流量,确定氧气流量的依据是什么?氧气流量(Q)是指在单位时间(t)向熔池供氧的数量(体积)V,常用标准状态下体积(标态)量度,其单位是m3/min 或m3/h。
氧气流量是根据吹炼每吨金属料所需要的氧气量、金属装入量、供氧时间等因素确定的。
式中:Q——氧气流量(标态),m3/min或m3/h;V——炉钢的氧气耗量(标态),m3;t——炉钢吹炼时间,min或h。
氧流量过大,就会使化渣、脱碳失去平衡,造成喷溅。
氧流量过小,会延长吹炼时间,降低生产率。
对于一定的原料成分、造渣工艺及供氧制度,应根据冶炼实践总结出氧流量最佳控制围。
10、什么是供氧强度,确定供氧强度的依据是什么?供氧强度是单位时间每吨钢的氧耗量,它的单位(标态)是Nm3/(t·min),可由下式确定:式中I——供氧强度(标态),Nm3/(t·min);Q——氧气流量(标态),Nm3/(t·min);T——出钢量,t。
供氧强度的大小应根据转炉的公称吨位、炉容比来确定。
供氧强度过大,会造成严重的喷溅,供氧强度过小延长吹炼时间。
通常在不产生喷溅的情况下,尽可能采用较大的供氧强度。
目前国中、小型转炉的供氧强度(标态)为2.5~4.5 Nm3/(t·min),大于120t转炉的供氧强度(标态)为2.8~3.6 Nm3/(t·min);国外转炉供氧强度(标态)波动在2.5~4.0 Nm3/(t·min)之间。
11、如何确定每吨金属料的氧气耗量?吹炼1t金属料所需要的氧气量可以通过计算求出来。
其步骤是:首先计算出熔池各元素氧化所需氧气量和其他氧耗量,然后再减去铁矿石或氧化铁皮带给熔池的氧量。
12、如何确定氧压,氧压过高或过低对氧气射流有何影响?炼钢操作氧压是测定点的氧压,以p用表示;氧气经过管道、金属软管及氧枪中心管,才能到达喷头喷孔前沿,氧气从测定点到喷头喷孔前这段距离,会有一定的氧压损失。
其氧压损失数值是可以测定出来的。
喷孔前的氧压用p o表示,出口氧压用p出表示。
p o和p 都是喷头设计的重要参数。
喷孔最佳操作氧压应等于或稍出大于设计氧压,绝对不能在低于设计氧压下吹炼。
在设计压力下操作时,喷孔出口的氧压p出等于炉环境压力,可以获得稳定的射流,不会产生激波。
如果操作氧压高于设计氧压过多,则气流在到达喷孔出口时,尚未完成膨胀过程,仍然具有一定的压力能没有转换,这时氧流离开喷孔出口后继续进行膨胀,形成膨胀波系,射流会产生激波,使得氧流很不稳定,射流的能量损失比较大,不利于吹炼。
导致这种情况的喷头叫做“膨胀不足的喷头”。
如果操作氧压低于设计氧压,氧流未到达出口之前就完成膨胀,且气流离开喷孔管壁,这时出口氧压小于环境压力,射流能量在喷孔部由于激波的产生而损失比较大,氧流出喷孔后形成收缩波系使射流轴心速度衰减加快,导致这种情况的喷头叫做“过度膨胀喷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