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 一轮复习人教版高频考点专攻练9“三农”问题 学案+Word版含解析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三农问题》复习教学设计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三农问题》复习教学设计三农指农业、农民、农村。
“农业”指促进农业发展;“农民”指增加农民收入;“农村”指小城镇建设。
一、我国古代农业生产工具和技术的发展1、商周时期:绝大部分是木、石、骨、蚌所制,极少量青铜农具。
2、春秋战国时期:西周晚期铁器开始使用,春秋时开始使用铁制农具和牛耕,战国时期得到推广,中原地区普遍使用桔槔来灌溉农田。
3、秦朝时,铁器传到珠江流域。
4、两汉时期,西域用上了中原传去的铁农具。
5、魏晋南北朝时,马钧改进了翻车(灌溉用)。
水碓、水磨应用于谷物加工,西北嘉裕关已采用二牛一人或一牛一人犁耕法。
6、唐朝时:创制了曲辕犁、筒车(灌溉用)。
二、历代中央政府促进农业发展的措施1、春秋:齐国管仲改革内政,发展生产。
2、战国:秦国商鞅重农抑商,奖励耕战。
3、唐初:实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轻徭薄赋,保证农民得到一定土地和生产时间。
4、北宋中期:王安石变法推行农田水利法,鼓励垦荒和修水利。
5、明初:明太祖采取鼓励垦荒,减免赋役,休养生息;实行屯田,推广植棉等措施。
6、清初:鼓励垦荒;康熙实行更名田;雍正实行摊丁入亩和地丁银制度。
三、我国古代重大水利工程1、春秋时已经有邗沟;春秋楚国孙叔敖修芍陂。
2、战国时期,秦蜀守李冰在成都修筑都江堰。
郑国在咸阳附近修筑郑国渠。
3、秦朝开通了灵渠。
4、隋朝开通大运河①目的:巩固统治、对江南的掠夺、巡游,对高丽战争的需要等。
②概况A、构成: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B、规模:全长四五千里,以洛阳为中心,北通涿郡,南达余杭。
③影响 A、运河成为南北交通大动脉,有利于南北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巩固统治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B、开通运河带来沉重的徭役负担,导致阶级矛盾激化。
四、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基本条件1、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政治清明。
2、统治阶级注意调整统治政策,鼓励发展生产。
3、重视水利的兴修,改革生产工具和推广先进的生产技术。
4、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
2022年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高频考点专攻练 九 Word版含解析
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整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高频考点专攻练(九)工业区位与工业地域(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2021·成都模拟)下图是某企业厂址与原料和产品运费的关系,等值线数值表示每万元产值的运输费用。
读图完成1~3题。
1.该企业可能是( )A.石油化工厂B.家具厂C.水产品加工厂D.电子元件厂2.从运输费用而言,该企业最佳厂址应选在图中的( )A.甲B.乙C.丙D.丁3.若在乙、丙两地设厂,其生产每万元产值的运输费用可能相差( )A.680元B.1 250元C.1 840元D.2 420元【解析】1选C,2选D,3选B。
第1题,图中显示原料运费要远高于产品运费,则厂址应布局于原料地,属于原料导向型工业。
四个选项中水产品加工厂是典型的原料导向型工业。
第2题,依题意,原料和产品运费之和最小处是最佳厂址,经计算可知丁处每万元产值的运费小于1 000元,是四地中最少的。
第3题,乙处原料运费为2 000元,产品运费介于400~500元,则运费之和为2 400~2 500元;同理可算出丙地运费之和为900~1 400元。
故两地运费之和相差介于1 000~1 600元。
(2021·郑州模拟)企业总是布局在有利润空间的地方,这一原理通过空间成本曲线和空间收入曲线来反映。
下图示意某类企业收益性空间界限的区位模型(O代表市中心)。
据此回答4、5题。
4.当成本曲线由1变为2后,仍停留在AE区域的企业( )A.因离市场近,开头盈利B.因政策扶持,开头盈利C.因地租上涨,消灭亏损D.因交通不便,消灭亏损5.该类企业的最佳区位是( )A.A点B.E点C.D点D.F点【解析】4选C,5选C。
第4题,当成本曲线由1变为2后,仍停留在AE区域的企业由于成本高于收入,所以消灭亏损。
由于距离市中心较近,不行能是交通不便,只能是地租上涨。
高考一轮复习农业选择题专题训练-精选教育文档
高考一轮复习农业选择题专题训练红芸豆为山西特产,颗粒饱满、色泽鲜艳,有英国红、熊猫豆等多个品种,兼有营养药用价值。
晋西北岢岚县因其特殊的地理环境成为红芸豆种植的理想场所。
2019年该县开始把红芸豆列为“一村一品”建设项目,2019年4月,“岢岚红芸豆”通过了国家地理标志认证。
目前,“岢岚红芸豆”已经打入欧盟、俄罗斯、美国和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的市场。
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下列关于岢岚红芸豆生长地区地理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 晴天多,光照充足B. 黑土肥沃深厚C. 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D. 地形以平原为主2.岢岚县红芸豆采用“一村一品”这种发展模式的意义在于发挥本地资源优势增加市场竞争力提高城市化水平提高产品知名度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有利于产业集聚A. B. C. D.3.近年来,岢岚县发展以红芸豆为主的小杂粮农产品开发、以红芸豆为原料的化妆品开发等加工工业,其对该县产生的影响最小的可能是A. 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B. 增加红芸豆附加值C. 有利于扩大市场销售D. 增加就业机会【答案】1.A2.C3.A【解析】1. 岢岚县位于晋西北黄土高原中部,降水较少且相对集中,晴朗天气多,光照充足有利于红芸豆着色和营养物质的积累,根据材料颗粒饱满、色泽鲜艳,A正确;山西位于黄土高原,土壤为黄土,B错误;该地为温带季风气候,C错误;山西位于黄土高原,地势崎岖不平,D错,故该题选A。
2.“一村一品”是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以村为基本单位,按照国内外市场需求,充分发挥本地资源优势,通过大力推进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和市场化建设,使一个村(或几个村)拥有一个(或几个)市场潜力大、区域特色明显、附加值高的主导产品和产业,C正确;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是指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城市用地面积扩大,一村一品产业集聚度不高,选项带有的错误,即A、B、D错误;故该题选C。
3.根据题干材料为以红芸豆为主的小杂粮农产品开发、以红芸豆为原料的化妆品开发等加工工业,对生态环境改善影响较小,A正确;延长了产业链,增加了附加值,由单一的农产品到多样开发,利于扩大市场销售和增加就业机会,B、C、D不符合题意;故该题选A。
2019届 一轮复习 通用版 农业地域类型 学案 Word版含解析
农业地域类型【考纲细化考题预测】——考纲解读细化面向高考一、高考考点统计分析二、考纲细化高考预测【构建知识网络体系】——知识纵横联系融汇贯通横向联系纵向联系【直击真题剖析高考】——感受真题体会命题方向(2018·天津卷)14.(21分)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了京、津、冀在协同发展中的战略定位。
(如图12文字所示)河北省为落实“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的定位,因地制宜采取了相应措施。
(3)为保护生态环编,河北省的山区和平原地区在农业方面应分别采取何种措施?(6分)【答案】(3)山区:扩大林业比例(建防护林;退耕还林、还草)。
平原地区:发展节水农业(发展生态农业;保护湿地;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
【解析】考点定位: 该题考查京津冀协同发展,河北省的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试题点评】举一反三: 京津冀的协同发展要依据各自优势发展,其中,天津的港口功能要加强,北京的科技优势要发挥,河北作为产能转移地和京津的生态屏障,既要做好承接产业转移的各项准备,也要做好生态保护工作。
(2017•海南卷)云南元阳位于横断山脉南部,当地著名的哈尼梯田是世界文化遗产。
哈尼族人民种植的红米稻是经过长期耕种、筛选的特色品种,稻米色泽暗红,富含多种营养元素,品质优良。
1980年以后,为了提高粮食产量,当地逐渐推广种植杂交水稻。
下图示意目前当地三种发展类型村落的农作物种植结构。
据此完成3~5题。
3. 1980年以后,当地红米稻面积逐渐减少的主要原因是种植红米稻杂交稻杂交稻杂交稻红米稻红米稻红米稻玉米玉米玉米豆类豆类豆类水果类蔬菜类 蔬菜类其他甲 自给自足村落 乙 观光农业类村落 丙 商品农业类村落A.技术要求高B.劳动力投入大C.种子成本高D.单位面积产量低4.乙类村红米稻种植规模较大的主要目的是A.提供粮食深加工原料B.开发特色旅游产品C.建设特色商品基地D.满足村民膳食需要5.根据农作物种植结构,可以推断目前A.甲类村位置较偏僻B.乙类村坐落于山顶C.丙类村地形较平坦D.当地商品粮以旱地作物为主【答案】3.D 4.B 5.A【解析】考点:农业、农作物和农业类型。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三农问题专题复习导航》复习教学设计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三农问题专题复习导航》复习教学设计“三农”问题专题复习导航“三农”问题(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由于涉猎学科的广泛性、综合性,成为高考命题的热点和焦点,备考复习中需要特别重视。
【背景材料】中共十七大报告中再次强调:“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2007年12月22日至23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
会议回顾总结了过去5年的农业农村工作,重点研究了加强农业基础建设、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政策措施,安排部署了2008年及今后一个时期的农业农村工作。
【考点整合】1、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1)历代统治者促进农业发展的措施春秋:齐国管仲改革内政,发展生产,齐国很快成为东方强国。
战国:秦国商鞅变法实行重农抑商,奖励耕织,以法律形式确立土地私有制度,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
明朝:明太祖采取鼓励垦荒,推广植棉,增加经济立法等措施,促进农业生产发展。
清朝:清初鼓励垦荒,康熙实行更名田,雍正实行摊丁入亩等措施。
(2)生产工具的进步夏商周:主要是木、石、骨和蚌所制,仅有少量青铜农具。
春秋:出现铁农具。
战国:铁农具使用范围扩大。
耕犁出现,使耕作效率大大提高。
牛耕的运用,是我国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
三国:曹魏马钧创制了先进的灌溉工具翻车,水碓、水磨等广泛用于谷物加工。
西北嘉峪关都采用二牛一人或一牛一人的耕作方式。
唐朝:创制了灌溉工具筒车,出现了曲辕犁。
(3)水利的兴修春秋战国:中原地区用桔槔来灌溉农田;春秋时楚相孙叔敖修建芍陂;战国时秦国蜀守李冰修建都江堰;水工郑国修建郑国渠。
秦朝:兴修灵渠,沟通了湘水和离水。
隋朝:开通了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连成贯通南北的大运河。
唐朝:设专职官员管理水利事业,兴修的水利工程仅江南就超过六朝的总和。
2019年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练习:第九章 第1讲 农业的区位选择 Word版含解析
2019年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练习:第九章第1讲农业的区位选择 Word版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2019·陕西西北九校联考)甘草是中医使用最多的药材之一,在食品加工和烟草制造中也有重要作用。
下图为我国甘草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1.根据甘草的分布特点,推测甘草的生长习性是()A.喜光、喜酸、喜砂质土、耐寒B.喜干、耐热、耐酸、怕风C.喜光、耐寒、耐旱、耐盐碱D.喜热、喜光、喜温差大、忌积水2.甲、乙两地的甘草品质差异及其主要原因分别是()A.甲地优于乙地甲地土质疏松、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B.甲地优于乙地甲地土壤酸性强、土层深厚、光照充足C.乙地优于甲地乙地地势平坦、土层深厚、降水丰富D.乙地优于甲地乙地热量充足、气温变化幅度小、土壤肥沃解析:第1题,据图可知,甘草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区,这些地区大多具有降水稀少、土壤盐碱化严重、夏季酷热、冬季严寒、昼夜温差大等特点,故C正确;A项中“喜酸”、B项中“耐酸、怕风”、D项中“喜热”的说法均不正确。
第2题,甲地气候干旱,气温年较差与日较差均较大,光照充足;土质疏松,排水透气性好,适宜甘草的生长。
乙地湿润多雨,气温年较差与日较差较小,光照条件欠佳;地势低平,排水条件差,土壤含水量大,故甘草品质不及甲地。
答案:1.C 2.A问题,因此选A。
第5题,尼日利亚的地带性植被是热带草原带,所以大力发展花生种植业造成的生态问题就是草原退化,选C。
答案:3.D 4.A 5.C(2019·福建南安一中模拟)2016年2月23日,我国农业部正式发布《关于推进马铃薯产业开发的指导意见》,将马铃薯作为主粮产品进行产业化开发。
马铃薯是喜冷凉的作物。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储藏马铃薯不受欢迎,市场对新鲜马铃薯的需求越来越大。
西南地区马铃薯生产最大的特点是周年生产、周年供应。
读西南地区马铃薯周年生产表,完成6~7题。
6.西南地区各个季节都有当地时鲜马铃薯上市,主要原因是() A.地形复杂,气候多样B.种植经验丰富,技术成熟C.光热充足,降水丰富D.国内市场需求量大,政策支持7.西南地区种植小春马铃薯的主要制约因素是()A.洪涝B.霜冻C.干旱D.光照解析:第6题,西南地区地形复杂,气候垂直变化显著,气候多样,适合多种马铃薯的种植,因此各个季节都有当地时鲜马铃薯上市。
三农问题复习学案
关注三农情系民生【热点时政】热点一2011年12月27日,中央农村工作会在北京举行。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出席会议并讲话。
他在讲话中系统回顾总结了党的十六大以来农业农村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阐述了在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继续做好“三农”工作需要把握好的若干重大问题,对做好明年农业农村工作提出了要求。
温家宝说,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三农”工作,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在经济快速增长、国力不断增强的背景下,我们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坚持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初步形成了强农惠农富农的政策体系,基本建立起符合统筹城乡发展要求的制度框架。
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三农”发展进入又一个“黄金期”。
粮食生产实现“八连增”,今年总产达到11424亿斤。
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多年较快增长,预计今年为6900多元。
农村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农村面貌加快改善,呈现和谐稳定的新气象。
热点二龙年伊始,万象更新。
2012年2月1日,《人民日报》全文发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这是新世纪以来党中央连续发出的第九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
文件紧紧围绕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这个中心任务,突出强调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提出一系列新观点、新论述,出台一系列新政策、新举措,必将大大推动农业科技的创新和发展,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注入强劲动力。
2012年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同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围绕强科技保发展、强生产保供给、强民生保稳定,进一步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奋力夺取农业好收成,合力促进农民较快增收,努力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考点链接】1.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开始实施土地改革,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高三政治-“三农”问题专题训练-人教版 最新
“三农”问题专题训练1.材料一:2001和2002年我国农产品出口状况年代出口总额占农业总产值占中国出口总额占世界出口总额2001年170亿美元 5.4% 6.6% 3%2002年1—11月160.9美元 4.8% 5.48% 2.9.%注:20世纪80年代末,我国主要农产品产量已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农产品产量第一大国。
材料二:近年来我国农产品价格不断下降,但仍高于国际市场价格的20%—40%。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人们期盼的农产品出口大量增加的局面没有出现,却频繁传来出口农产品遭遇退货的消息。
一些发达国家凭借在科技、管理、环保等方面的优势,对我国农产品的出口设置了新的“门槛”,这些“门槛”正在削弱或部分抵消我国传统出口产品的优势。
材料三:十六届三中全会指出:“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保证国家粮食安全。
”温家宝总理多次重申这一原则,并要求坚决制止一些地方乱批滥占耕地行为,采取各种措施,重点放在保护粮食主产区和农民种粮食积极性上。
(1)材料一、二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2)上述结论对我国农业生产有什么警示?(3)为长期稳定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国家制订了《农村土地承包法》。
试述这一举措的经济政治意义。
答案:(1)材料一说明我国是农业大国,但不是农业强国,农产品出口所占份额偏少;材料二说明我国农产品的质量偏低,生产成本较高,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不强。
(2)①坚持走“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发展道路;②实施科教兴国,提高农产品质量;③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降低生产成本;④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充分发挥产品优势,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⑤进一步学习,掌握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则,利用规则维护自身利益,主动适应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把握世界市场动向,提高农业对外开放水平。
(3)①这一举措有利于保护农民合法权益,进一步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②有利于巩固农业基础地位,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
③有利于维护农村乃至全国的社会稳定。
2019届 一轮复习 人教版 区域农业发展学案 Word版含解析
【考纲细化考题预测】——考纲解读细化面向高考一、高考考点统计分析【构建知识网络体系】——知识纵横联系融汇贯通横向联系纵向联系【直击真题剖析高考】——感受真题体会命题方向(2018·新课标Ⅲ卷)大别山区某国家级贫国县农民可分为跨村种田大户农民、种植自家承包地农民、本地务工务农兼业农民和常年外出务工农民等类型,该县以当地优势资源为基础的加工企业在县城活力较弱,但在中心集镇活力较强,图1示意该县居民点的等级结构,据此完成3~5题。
图13.与县城相比,中心集镇以当地优势资源为基础的加工企业活力较强的主要原因是A.基础设施较完善B.更接近消费市场C.资金供应较充裕D.更易招募劳动力4.面向某类型农民的需求,有专家建议在该县推进“村—中心集镇双栖”居住模式,这种模式旨在方便该类型农民A.从事商业活动B.留守子女上学C.兼顾务工务农D.扩大种田规模5.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带领农民脱贫致富,该国家级贫困县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是①推广大规模机械化种植②鼓励外出务工农民回乡创业③引导传统农民多种经营④推进中心集镇房地产开发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3.D 4.C 5.B【解析】精准分析:工企业应是以农产品加工业为主,其产品附加值低,需要低成本的劳动力,而中心集镇更靠接近农村,贫困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多且人力成本低,农民进企业工作的同时也方便照顾家里,所以中心集镇更易招养劳动力,D正确。
4.从材料里可以看出该国家级贫困县的农民大多以种田或务工为主,并没有提到经商,A不符合;根据材料可知该地中心集镇加工企业活力较强,从业人员为附近的农民,而推行的居住模式也是便于农民在村和中心集镇都能得到休息,所以应该是便于该类农民兼顾务工务农,C符合;双栖居住的模式是中心集镇与农村都有住房,可能会占用一部分土地,不利于扩大种田规模,再者扩大种田规模也没有必要到集镇上去住呢,D不符合;留守子女是指因父母或家人外出务工等而不在家里,因为生活及学习而留在老家的孩子,留守子女上学一般是在校内住宿或回家住宿,没有必要村——中心集镇双栖,B不符合。
2019届 一轮复习 通用版 农业-3年高考2年模拟1年备战2019高考精品系列之地理 学案 Word版含解析
3年高考2年模拟1年原创高考精品系列专题8 农业【聚焦考点突破核心】一、农业区位因素1.在农业区位因素中自然因素仍占有重要地位,但社会经济因素对其影响越来越大,各因素对农业的影响具体如下: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很多,在进行区位选择时应抓住主导区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
一般来说,自然因素中的气候和地形,人文因素中的市场和交通,往往成为农业区位选择中的主要因素。
1.从宏观角度对大范围地区进行区位分析和选择:首先根据经纬度位置及其他信息确定各地的气候特征;根据等高线等信息分析各地的地形特征;结合各种作物的生长习性进行区位选择。
2.在进行局部地区农业区位选择时,应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三、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农业生产的地域类型是指在一定的地域内形成的比较稳定的、成型的、区域性的农业生产类型,同一农业地域内,农业生产的条件、结构、经营方式、发展方向等具有相同的特征。
1.亚洲水稻种植业的区位分析、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1)亚洲水稻种植业的两大优势:一是优越的气候条件,季风气候区的水热组合;二是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2)该区农业和经济发展存在的三大问题:一是农产品的商品率低,农业结构单一;二是劳动生产率低,农民收入增长有限;三是科技水平低。
(3)对策:一是调整农业生产方式和农业结构,实行联产承包和多种经营,农林牧渔业综合发展;二是发展农产品系列加工业,把农业生产从自给经济转到商品生产上来;三是加大科技投入,向优质、高效、高产农业方向发展。
2.美国的商品谷物农业与我国东北商品粮基地的比较和借鉴(1)我国东北国营农场与美国商品农场的区位共同之处。
(2)美国高度发达的工业、先进的科技、农工商一体化是其特殊区位条件。
(3)大面积可垦荒地是东北商品粮基地的区位优势。
(4)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的可借鉴之处:大规模经营在市场竞争中占有优势;先进的科技和一流的科技服务体系,值得我国广大农区借鉴;加强农业一体化经营,延长生产链,提高经济效益。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高频考点专攻练 专题9“三农”问题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高三全册地理试题
高频考点专攻练(九) “三农”问题(2017·莆田质检)下图为我国某年粮食供需空间分布示意图。
读图,完成1~3题。
1.我国粮食供需空间分布特点( )A.西部缺粮,东部余粮B.南方缺粮,北方余粮C.山地丘陵多缺粮D.平原地区多余粮2.我国西北多余粮区的主要原因是( )A.耕地比重大B.水热组合好C.人口密度小D.生产能力低3.东南沿海在水稻成熟期需防范的主要自然灾害有( )①洪涝②寒潮③台风④干旱⑤沙尘暴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④⑤D.①②⑤答案 1.D 2.C 3.B解析第1题,从图中看我国西北和东北是余粮区,西南和东南是缺粮区,平原多余粮区,D项正确。
第2题,我国西北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高温但降水少,水热组合不好;余粮多的原因是人少地多,人口密度小,C项正确。
第3题,东南沿海水稻成熟期为秋季,多洪涝、台风或干旱灾害,B正确;纬度较低受寒潮影响小;降水丰富,湿润地区不受沙尘暴的影响。
(2017·烟台一模)农业生产往往需要改造自然条件,为农作物生长提供最优环境。
“畎(沟)亩(垄)法”是在我国北方地区最早出现的耕作方法,这种耕作法对土地的利用包括“上田弃亩(图a),下田弃畎(图b)”两种方式。
据此完成4~6题。
4.“上田弃亩”最主要的目的是( )A.增加土层深度B.为农作物提供更多养分C.增加耕地面积D.减少土壤湿度的变化5.我国南方地区的经济作物普遍种植在垄上,主要是因为南方地区( ) A.土层较薄B.光照充足C.降水多D.温度高6.“畎亩法”不能用于季风水田农业,因为( )A.水稻生产需要大量劳动力B.水稻生长需要高温多雨的气候C.水田管理要求土地平整D.水稻生长需要强烈光照答案 4.D 5.C 6.C解析第4题,图中可以看出,“上田弃亩”主要是把庄稼种在沟内,而不是种在高出的垄上,结合我国北方地区旱田缺水严重,沟内地势低洼,可以保持水分,从而减少土壤湿度的变化。
第5题,我国南方地区的经济作物普遍种植在垄上,符合b图,主要是减轻涝灾,因此主要原因是降水多。
人教版高三历史专题一复习资料:三农问题
專題一三農問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Ⅰ.中國古代農業的發展一、農業生產工具和技術的發展1、春秋戰國:開始使用並推廣鐵農具和牛耕。
2、秦朝:鐵器傳到珠江流域。
3、兩漢:西域用上了中原傳去的鐵農具。
4、魏晉南北朝:馬鈞改進翻車;水碓、水磨加工穀物;西北嘉峪關採用二牛一人或一牛一人犁耕法。
5、唐朝:創制曲轅犁、筒車;圍湖造田和向山要田。
6、總結生產技術的作品:北朝的《齊民要術》;明朝的《農政全書》。
二、重農抑商——政府採取促進農業發展的措施1、春秋:齊國管仲改革內政,發展生產。
2、戰國:秦國商鞅重農抑商,獎勵耕織。
3、隋朝:沿用均田制和租調製,部分推行以庸代役。
4、唐初:實行均田制和租庸調製,輕徭薄賦,發展生產。
5、北宋:王安石變法推行農田水利法,鼓勵墾荒和興修水利。
6、明朝:推行“一條鞭法”,引進玉米和甘薯,推廣植棉。
7、清初:康熙實行“更名田”;雍正實行“推丁入畝”和地丁銀制度。
三、修建重大水利工程1、春秋:邗溝和芍坡。
2、戰國:秦國:都江堰、鄭國渠;魏國:西門豹渠。
3、秦朝開通了靈渠。
4、隋朝開通大運河。
5.唐朝設專官管理水利。
6.王安石變法推行農田水利法。
Ⅱ.中國古代經濟重心的南移1、商周:經濟重心在河南、陝西一帶。
2、春秋戰國:南方的諸侯國(楚、吳、越等)對江南一些地區有所開發,經濟開始發展。
3、秦漢:經濟重心在關中一帶,但珠江流域和長江流域經濟有所發展。
4、魏晉南北朝:經濟重心在關中和中原地區,但江南經濟逐漸開發,南北經濟趨向平衡,為經濟重心南移打下基礎。
5、隋唐:安史之亂後,我國經濟重心開始南移。
6、南宋:南移完成。
標誌:“蘇湖熟,天下足”。
7、明清:南方經濟重心得到鞏固與發展。
表現:江南出現了資本生義生產關係的萌芽並緩慢發展。
Ⅲ. 中國歷代土地制度一、封建社會1、地主土地所有制(戰國時確立,1952年底廢除)2、封建國家土地所有制(如屯田制、均田制)3、自耕農土地所有制(個體農民土地所有制)(1)特點:男耕女織、自給自足。
2019届一轮复习 2019版高考地理(课标版):专题九 农业生产活动 学案 Word版含答案.doc
专题九农业生产活动考纲解读主题内容考点要求高考示例常考题型预测热度农业生产活动农业区位因素。
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农业区位因素Ⅲ2017课标Ⅲ,37(2)(3),14分2016课标Ⅰ,36(1)(2),14分2015课标Ⅰ,36,22分2015课标Ⅱ,2—3,8分2013课标Ⅰ,1、3,8分综合题选择题★★★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2.农业地域类型Ⅲ2017课标Ⅲ,36,24分2015重庆文综,6—9,16分2015福建文综,1—2,8分2015安徽文综,29,4分选择题综合题★★★分析解读农业及农业生产问题是高考中永恒的热点和重点,在考试大纲中要求的级别很高,在高考中没有哪一套高考试卷不涉及农业问题,随着我国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和“三农政策”逐步落实,新背景下的农业考题也会出现,同学们在复习时还应夯实基础知识,总结不同问题的答题思路;同时强化获取图文信息、科学组织语言、规范答题等方面的练习。
命题探究五年高考考点一农业区位因素河南淅川是我国南橘北种的最后一站,因其个大、质优、早熟,深受消费者喜爱。
下图为“汉中、淅川位置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1.(2017江苏单科,15,2分)与同纬度汉中相比,淅川柑橘上市较早的优越自然条件是( )A.北部山地阻挡南下冷空气,冬季气温高B.地处山间谷地,云雾多,气温日较差小C.位置偏东,受东南季风影响大,降水多D.临近水库,水体对当地气候调节作用强答案 D2.(2017江苏单科,16,2分)最适宜种植柑橘的地区是( )A.①B.②C.③D.④答案 A下图所示区域中,秋明、汉特—曼西斯克等城市的蔬菜供应主要依靠进口,波动较大。
2014年起,这些城市郊区以及周边地区采用荷兰等国的技术,修建了大型温室蔬菜培植基地,生产的蔬菜可满足当地约20%的需求。
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3.(2016海南单科,4,3分)该地区蔬菜种植的限制性自然因素是( )A.热量B.水分C.光照D.土壤答案 A4.(2016海南单科,5,3分)该地区利用温室培植蔬菜的优势条件是( )A.劳动力成本低B.生产技术先进C.种植历史悠久D.能源供应充足答案 D5.(2016海南单科,6,3分)该地区扶持温室蔬菜培植基地建设的直接目的是( )A.减少蔬菜对外依赖B.增加农业经济收入C.改善当地种植结构D.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答案 A桑基、蔗基、果基鱼塘是珠江三角洲地区传统的农业景观和被联合国推介的典型生态循环农业模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频考点专攻练(九)“三农”问题
(2017·莆田质检)下图为我国某年粮食供需空间分布示意图。
读图,完成1~3题。
1.我国粮食供需空间分布特点()
A.西部缺粮,东部余粮B.南方缺粮,北方余粮C.山地丘陵多缺粮D.平原地区多余粮
2.我国西北多余粮区的主要原因是()
A.耕地比重大B.水热组合好
C.人口密度小D.生产能力低
3.东南沿海在水稻成熟期需防范的主要自然灾害有()
①洪涝②寒潮③台风④干旱⑤沙尘暴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②④⑤D.①②⑤
答案 1.D 2.C 3.B
解析第1题,从图中看我国西北和东北是余粮区,西南和东南是缺粮区,平原多余粮区,D项正确。
第2题,我国西北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高温但降水少,水热组合不好;余粮多的原因是人少地多,人口密度小,C项正确。
第3题,东南沿海水稻成熟期为秋季,多洪涝、台风或干旱灾害,B正确;纬度较低受寒潮影响小;降水丰富,湿润地区不受沙尘暴的影响。
(2017·烟台一模)农业生产往往需要改造自然条件,为农作物生长提供最优环境。
“畎(沟)亩(垄)法”是在我国北方地区最早出现的耕作方法,这种耕作法对土地的利用包括“上田弃亩(图a),下田弃畎(图b)”两种方式。
据此完成4~6题。
4.“上田弃亩”最主要的目的是()
A.增加土层深度B.为农作物提供更多养分C.增加耕地面积D.减少土壤湿度的变化
5.我国南方地区的经济作物普遍种植在垄上,主要是因为南方地区
() A.土层较薄B.光照充足
C.降水多D.温度高
6.“畎亩法”不能用于季风水田农业,因为()
A.水稻生产需要大量劳动力
B.水稻生长需要高温多雨的气候
C.水田管理要求土地平整
D.水稻生长需要强烈光照
答案 4.D 5.C 6.C
解析第4题,图中可以看出,“上田弃亩”主要是把庄稼种在沟内,而不是种在高出的垄上,结合我国北方地区旱田缺水严重,沟内地势低洼,可以保持水分,从而减少土壤湿度的变化。
第5题,我国南方地区的经济作物普遍种植在垄上,符合b图,主要是减轻涝灾,因此主要原因是降水多。
第6题,“畎亩法”使土地垄沟相间,土地不平整,不利于水田的管理,因此不适合季风水田农业。
“畎亩法”不影响劳动力,不改变气候和光照。
(2017·河南九校联考)读“我国江苏省某县级市农业多种经营及农作物面积与2015年每亩年纯收入统计图”,完成7、8题。
7.该县级市稻麦种植优势区位是()
A.季风气候,雨热同期B.气候干旱,光照资源丰富C.生长期长,稻米品质好D.地形崎岖,土地类型多样8.该县城城郊地区稻麦面积不断减少,蔬菜、花木、葡萄等种植面积不断增加,其主要影响因素及适宜推广的农业地域类型分别是
() A.劳动力季风水田农业B.政策乳畜业
C.市场混合农业D.交通商品谷物农业
答案7.A8.C
解析第7题,江苏省位于我国季风气候区,雨热同期,夏季高温多雨是该地稻麦种植的优势;位于东部人口密集区,劳动力丰富,种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也是优势,A项正确。
降水较多,热量充足,B 项错误;水热配合好,稻麦生长快,生长周期短,C项错误;主要以平原为主,地势平坦,D项错误。
故选A项。
第8题,由于花卉、蔬菜、葡萄等利润高,稻麦利润低,所以当地为满足市场需求,应该
兼顾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统一,发展多种经营的混合农业。
(2017·广西模拟)“第六产业”是指不仅种植农作物(第一产业),而且从事农产品加工(第二产业)与销售农产品(第三产业),以获得更多的增值价值,同时将第一、二、三产业相加正好等于六,故名“第六产业”。
在成都温江区万春一个叫“土豆传奇”的基地,每亩每年的综合产值近10万元。
他们在农业发展中坚持一、二、三产业整合发展,形成了集紫色马铃薯种植、副食品加工、游客体验和农家乐等于一体的现代化生产基地。
据此完成9、10题。
9.发展“第六产业”能显著()
①扩大农产品出口②提高机械化水平
③增加就业机会④提升产品附加值
A.①②B.②③
C.①④D.③④
10.“土豆传奇”的成功对我国现代化农业发展的启示是() A.大力发展信息化农业B.促进农业向多元化发展C.提高农产品的销售价格D.发展集约型的生态农业
答案9.D10.B
解析第9题,结合“第六产业”的概念,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及销售,因此延长了产业链,促进了经济发展,增加了就业。
但对于农产品的出口和机械化水平则没有显著的影响。
第10题,“土豆传奇”形成了集紫色马铃薯种植、副食品加工、游客体验和农家乐等于一体的现代化生产基地,因此主要体现了农业的多元化发展。
(2017·天一联考)农业土地集约利用,是指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集中地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和生活劳动,使用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方法,以求在较小面积的土地上获得高额产量和收入的一种农业经营方
式。
下图为我国黑龙江省各地区土地利用集约度区域差异分布图。
据此完成11~13题。
11.黑龙江省土地利用()
A.中部地区集约程度最高
B.东部地区基本集约
C.比较集约的地区以水稻种植为主
D.高度集约的地区经济效益高
12.图中甲地区土地利用集约水平一般的主要原因有()
①纬度高,气候寒冷②地处山区,以林业为主
③降水强度大,水土流失严重④交通落后,距市场远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13.提高图中乙地区耕地利用集约度的合理措施是()
A.增加农药、化肥的适用
B.毁林开荒,增加耕地面积
C.实行土地流转,提高机械化水平
D.建造大棚,改变气候条件
答案11.D12.A13.C
解析第11题,由材料可知,农业土地集约利用的目的是在较小面积的土地上获得高额产量和收入,因此土地利用集约程度高低直接决定了单产的高低和经济效益的高低。
第12题,根据图中经纬度和甲地区相对位置可以看出,甲区域位于黑龙江省西北部的大兴安岭地区,纬度高,气候寒冷,且位于山区,因此土地利用集约水平一般。
第13题,增加农药、化肥的使用容易造成环境问题,降低农产品品质,不可取;毁林开荒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建造大棚无法改变气候条件。
阳台农业不仅指单纯地在阳台空间进行农业活动,也包括在屋顶、露台等空间的农业,栽培模式更趋无土性,生产产品趋观赏性与自给性,是现代都市农业中的一种形式。
读下图回答14、15题。
14.阳台农业与传统农业相比,更加注重()
A.土地B.市场
C.技术D.劳动力
15.阳台农业的发展,可能产生的影响有()
①对农业生产带来冲击较小
②提高生产效率和农业商品率
③美化环境,减缓城市热岛效应
④节约耕地,降低农产品生产成本
A.①③B.②③
C.①④D.③④
答案14.C15.A
解析第14题,阳台农业与传统农业相比,因空间面积小,更加注重技术,C项正确,D项错误。
根据材料,阳台农业更趋无土性,A 项错误。
主要是观赏或自给性,B项错误。
第15题,阳台农业的发展,因面积小,自给性强,对农业生产带来的冲击较小,①对。
不能提高生产效率和农业商品率,②错。
能够美化环境,减缓城市热岛效应,③对。
与节约耕地,降低农产品生产成本关系不大,④错。
2016年4月24日李克强总理在四川芦山县康源农业生态园,了解到企业名“康源”寓意“大众健康源泉”。
总理说,这个“康”是健康,也是小康:让吃的人健康,种的人小康。
回答16、17题。
16.下图是农业生产活动场景,其中与四川芦山县的传统农业地域类型最相似的是()
A.甲B.乙
C.丙D.丁
17.康源农业生态园发展的是生态农业。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生态农业兼顾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B.生态农业用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来增加农业产出
C.发展生态农业可以解决传统农业所产生的全部生态问题
D.与传统农业相比,生态农业主要关注环境保护
答案16.B17.A
解析第16题,四川芦山县属于我国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传统农业地域类型为季风水田农业。
读图可知,甲为放牧业,乙为季风水田农业,丙为商品谷物农业,丁为热带种植园农业。
第17题,生态农业兼顾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来增加农业产出,属于集约农业;生态农业要求把发展粮食与多种经济作物生产结合起来,发展水田种植与林、牧、渔业结合起来,发展大农业与第二、三产业结合起来,利用传统农业经验和现代科技成果,通过人工设计生态工程、协调发展与环境之间、资源利用与保护之间的矛盾,并不能解决传统农业生产的所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