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1

合集下载

实验一、网络认识实验

实验一、网络认识实验

EIA/TIA-232 EIA/TIA-449 X.121 V.24 V.35 HSSI
RJ-45 注意: 插脚引线不同于 典型网中用到的RJ-45
区分不同的WAN串行连接器
端接用户 设备 DTE 连接到路由器
CSU/ DSU
服务商
DCE
EIA/TIA-232
EIA/TIA-449
V.35
X.21
移动用户
分部
公司总部
因特网
LAN的物理层实现
• 物理层实现多种多样
• 有些物理层实现方式支持多种物理介质
数据链路层 (MAC子层) 10Base2 10Base5 10BaseT
802.3
10BaseF 802.3u 说明了100mb (快速) 以太网规范
物理层
DIX 标准
802.3 说明了10mb 以太网规范
位, 1个停止位, 不设流量控制
这是通过控制口的一种管外管理方式
AUX端口用于调制解调器的远程连接访问





当主机与router的console口用反转线连好后,启动 Window系统里的HyperTerminal程序即可对router 进行连接,其配置如下: 1.Bps:9600 2.Data bits:8 3.Parity:None (奇偶校验) 4.Stop bits:1 5.Flow control:none (流量控制)
以太网介质比较
10BaseT
双工型介质接口 连接器 (MIC) ST
区分不同的连接类型
ISO 8877 (RJ-45) 连接器和插孔比电话连接 器RJ-11和插孔略大 AUI 连接器是DB15
光纤连接器接口

操作系统安全实验1实验报告

操作系统安全实验1实验报告

操作系统安全实验1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操作系统安全实验的主要目的是让我们深入了解操作系统的安全机制,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掌握一些常见的操作系统安全配置和防护方法,提高对操作系统安全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二、实验环境本次实验使用的操作系统为Windows 10 和Linux(Ubuntu 2004),实验设备为个人计算机。

三、实验内容与步骤(一)Windows 10 操作系统安全配置1、账户管理创建新用户账户,并设置不同的权限级别,如管理员、标准用户等。

更改账户密码策略,包括密码长度、复杂性要求、密码有效期等。

启用账户锁定策略,设置锁定阈值和锁定时间,以防止暴力破解密码。

2、防火墙配置打开 Windows 防火墙,并设置入站和出站规则。

允许或阻止特定的应用程序通过防火墙进行网络通信。

3、系统更新与补丁管理检查系统更新,安装最新的 Windows 安全补丁和功能更新。

配置自动更新选项,确保系统能够及时获取并安装更新。

4、恶意软件防护安装并启用 Windows Defender 防病毒软件。

进行全盘扫描,检测和清除可能存在的恶意软件。

(二)Linux(Ubuntu 2004)操作系统安全配置1、用户和组管理创建新用户和组,并设置相应的权限和归属。

修改用户密码策略,如密码强度要求等。

2、文件系统权限管理了解文件和目录的权限设置,如读、写、执行权限。

设置特定文件和目录的权限,限制普通用户的访问。

3、 SSH 服务安全配置安装和配置 SSH 服务。

更改 SSH 服务的默认端口号,增强安全性。

禁止 root 用户通过 SSH 登录。

4、防火墙配置(UFW)启用 UFW 防火墙。

添加允许或拒绝的规则,控制网络访问。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一)Windows 10 操作系统1、账户管理成功创建了具有不同权限的用户账户,并能够根据需求灵活调整权限设置。

严格的密码策略有效地增加了密码的安全性,减少了被破解的风险。

账户锁定策略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阻止暴力破解攻击。

实验一 培养基的配制与灭菌

实验一 培养基的配制与灭菌

铁盐
有机物质 2,4-D
200倍液
100倍液 1.0 mg/ml
5 ml
10ml 1ml
——
5 ml
10ml ——
5 ml
10ml 1ml
NAA
KT 蔗糖
1.0 mg/ml
1.0 mg/ml 30 g
0.2ml
1.0ml 30 g
——
—— 30 g
0.1ml 30 g
琼脂
pH值
8g
5.8
8g
5.8
8g
五、作业要求:完成实验报告,回答下面的思考题 1、根据以下所给母液浓度、蔗糖和琼脂量,配制烟草愈伤组织诱 导和培养的培养基(MS1),按MS配方(Murashige and Skoog, 1962)计算各种母液吸取量或药品的直接称量量。 2、简述高压蒸气灭菌的步骤;培养基采用高压蒸气灭菌应注意哪 些事项?
药品名称
母液倍或母 液浓度 (mg/ml)
配制1 L培养基 配制0.25 L培养基所需母液量(ml) 所需母液量(ml) 或质量(g) 或直接称量量(g) MS 1 MS 2 MS 3
大量元素 微量元素 铁盐 有机物质 2,4-D NAA KT 蔗糖 琼脂 pH值
10倍液 100倍液 200倍液 100倍液 1.0 mg/ml 1.0 mg/ml 1.0 mg/ml 30 g 8g 5.8
5.8
——
5.8
1)在烧杯内放入一定量的蒸馏水,用量筒或移液枪按上述表 格内配方加入各种母液及激素。 2)加入蔗糖30g,待蔗糖溶解后(可搅拌)加水定容至1L。 3)调节PH值,用酸度计测量PH值至5.8,常用1mol/l的HCl或 NaOH调整。 4)在MS1和MS2中加入琼脂8g,加热溶解,溶解过程中不断 搅拌,加热时烧杯口上盖上锡箔纸,防止水分过度蒸发。 5)分装:将配好的培养基及时分装到小三角瓶中,防止凝固 ,每瓶约30ml-40ml(约覆盖瓶底),分装时不要沾壁口。 6)封口:用封口膜将将三角瓶封口。

实验一安全教育(认领化学实验仪器)

实验一安全教育(认领化学实验仪器)

实验一安全教育(认领化学实验仪器)2实验一安全教育(认领化学实验仪器)Exp.1 Safety Practices in the Chemistry Laboratory一、实验目的1.基础化学实验(I)的意义和任务2.安全教育3.本学期实验的大致安排4.认领、清洗化学实验仪器二、安全教育(一)实验室规则1.课前应认真预习,明确实验目的和要求,了解实验的内容、方法和基本原理。

2.进入实验室的每位同学都必须穿工作服,必要时佩戴防护眼镜、手套和口罩,请不要穿拖鞋、背心。

3.实验时应遵守操作规则,注意安全、爱护仪器、节约药品和水、电、煤气。

4.遵守纪律,不迟到,不早退、保持室内安静。

5.实验中要认真操作,仔细观察各种现象,将实验中的现象和数据如实记在报告本上。

根3据原始记录,认真地分析问题,处理数据,写出实验报告。

6.实验过程中,随时注意保持工作环境的整洁,火柴、纸张和废品等必须丢入废物缸内。

7.实验完毕后,将玻璃仪器洗净,公用仪器放回原处,把实验台和药品架整理干净,清扫实验室。

最后应检查门、窗、水、电、煤气是否关好。

(二)化学实验室内的安全操作在进行化学实验时,需经常使用水、电、煤气,并常碰到一些有毒、有腐蚀性或者易燃、易爆的物质。

不正确和不经心的操作以及忽视操作中必须注意的事项都能够造成火灾、爆炸和其它不幸的事故发生。

发生事故不仅危害个人,还会危害周围同学,使国家财产受到损失,影响工作的正常进行。

因此,重视安全操作,熟悉一般的安全知识是非常必要的。

我们必须从思想上重视安全,决不要麻痹大意,但也不4能盲目害怕而缩手缩脚,不敢大胆做实验。

为了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必须熟悉和注意以下安全措施:1.熟悉实验室及其周围环境和水、电、煤气、灭火器的位置。

2.使用电器时,要谨防触电,不要用湿的手、物去接触电源,实验完毕后及时拔下插头,切断电源。

3.一切有毒的、恶臭气体的实验,都应在通风橱内进行。

4.为了防止药品腐蚀皮肤和进入体内,不能用手直接拿取物品,要用药勺或指定的容器取用。

最新实验一实验报告

最新实验一实验报告

最新实验一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探究特定条件下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并分析影响反应速率的各种因素。

通过对实验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加深对化学反应动力学的理解。

实验材料:1. 0.1M的硫酸铜溶液2. 0.1M的锌硫酸溶液3. 磁力搅拌器4. 恒温水浴5. 滴定管6. 温度计7. 计时器8. pH计9. 电导率仪10. 实验室常规仪器和安全设备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所需的所有溶液和仪器,并确保仪器校准准确。

2. 将一定体积的硫酸铜溶液倒入锥形瓶中,并置于磁力搅拌器上。

3. 使用恒温水浴调整溶液温度至预设值(如25°C)。

4. 同时,将锌硫酸溶液吸入滴定管中,并调整至初始读数。

5. 开始计时,立即将锌硫酸溶液缓慢滴入锥形瓶中,同时记录反应开始的时间。

6. 观察并记录反应过程中溶液颜色的变化,以及沉淀物的生成情况。

7. 使用pH计和电导率仪定期测量溶液的pH值和电导率,记录数据。

8. 当反应接近完成时,停止滴定,并记录总耗时和消耗的锌硫酸溶液体积。

9. 清理实验现场,处理废液,并确保所有仪器设备得到妥善保管。

实验结果:1. 记录实验过程中的所有观察数据,包括时间、溶液颜色变化、沉淀物的量、pH值和电导率的变化。

2. 根据消耗的锌硫酸溶液体积和反应时间,计算化学反应的速率。

3. 分析温度、浓度、pH值和电导率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实验讨论:1. 分析实验结果,讨论实验中观察到的化学反应速率与预期的关系。

2. 探讨实验条件(如温度、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具体影响。

3. 对实验中可能出现的误差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实验的建议。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地测量了在特定条件下的化学反应速率,并通过数据分析,验证了影响反应速率的关键因素。

实验结果与化学反应动力学的理论相符合,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预测化学反应的行为。

实验一-种子活力测定

实验一-种子活力测定

高级植物生理实验报告种子生理农学院农药学东保柱20132020542013年12月27日种子活力种子活力即种子的健壮度,是种子发芽和出苗率、幼苗生长的潜势、植株抗逆能力和生产潜力的总和,是种子品质的重要指标。

长期以来都用发芽试验检验种子的质量,生产实践表明,实验室的发芽率与田间的出苗率之间往往存在很大差距。

由于种子活力是一项综合性指标,因此靠单一活力测定指标判定其总活力水平或健壮度是不科学的。

实验 1 种子活力的测定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的测定(垂直板发芽法)一 原理种子在适宜的水分、氧气、温度条件下经一段时间可以萌发。

在最适宜条件和规定天数内,发芽的种子数与供试的种子的百分比,叫发芽率。

为了表示萌发速度与整齐度,反映种子活力程度,规定在短时间内能正常萌发的种子数叫发芽率(测定发芽与发芽天数可参看下述的《种子发芽试验的技术规定》)。

发芽数与发芽相应天数之比的和叫发芽指数。

二 材料与设备1 材料 :小麦种子。

2 设备:玻璃板 滤纸或湿沙 恒温箱 镊子3 药品: 1%次氯酸钠(NaClO ) 三 实验步骤1 选取完整健壮的种子10-15粒,三个重复,用1%次氯酸钠消毒0.5—1min,将种子均匀地排列在有滤纸的培养皿中,种子之间留有一定距离,加入适量蒸馏水,放于所需温度条件下萌发。

2 每天定时记录发芽粒数。

根据附表《种子发芽试验的技术规定》计算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和发芽指数。

3 计算正常发芽的种子数 1、发芽率(%)= ×100供试种子数 2、发芽指数(∑=Dt GtGi )式中:Gi —发芽指数Gt ——在时间t 日发芽日数 Dt ——相应的发芽日数四 注意事项1 对于1—2天内全部萌发的迅速发芽类型种子,不适用上述公式计算,宜采用简化活力指数(见实验21)。

2 种子发芽试验的技术规定(附表)实验2 种子活力指数的测定一 原理萌发种子幼根的生长势是反映活力的一个较好生理指标,如将发芽指数与幼苗生长量联系起来(二者的乘机),以活力指数(Vl )来表示,可以作为种子的活力指标。

实验一(一) 熔点的测定(毛细管法)

实验一(一) 熔点的测定(毛细管法)

***[JimiSoft: Unregistered Software ONLY Convert Part Of File! Read Help To Know How To Register.]***
本实验采用简便的毛细管法测定熔点,实际上由此法测得的不是一个温度点,而是熔化范围,所得的结果也常高于真实的熔点,但作为一般纯度的鉴定已经可以了。
用毛细管法测定熔点时,温度计上的熔点读数与真实熔点之间常有一定的偏差,原因是多方面的,温度的影响是一个重要因素。如温度计中的毛细管孔径不均匀,有时刻度不精确。温度计刻度有全浸式和半浸式两种。全浸式温度计的刻度是在温度计的汞线全部均匀受热的情况下刻出来的,在使用这类温度计测定熔点时仅有部分汞线受热,因而露出来的温度当然较全部受热者为低。另外长期使用的温度计,玻璃也可能发生体积变形使刻度不准。
实验一(一) 熔点的测定(毛细管法)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熔点测定的意义。
2、掌握用毛细管法测定熔点的操作。
二、基本原理
物质的熔点是指物质的固液两相在大气压下达成平衡时的温度TM。当温度高TM时,所有的固相将全部转化为液相;若低于TM时,则由液相转变为固相。
纯粹的固态物质通常都有固定的熔点,但在一定压力下,固液两相之间的变化对温度是非常敏锐的,从开始熔化(始溶)至完全熔化(全熔)的温度范围(熔程)较小,一般不超过0.5—1℃。若该物质中含有杂质时,则其熔点往往较纯粹物质的熔点低,而且熔程也较大。因此,熔点的测定常常可以用来识别和定性地检验物质的纯度。若测定熔点的样品为两种不同的有机物的混合物(如肉桂酸和尿素),他们各自的熔点均为133℃,但把它们等量混合,再测其熔点,则比133℃低得多,而且熔程较大。这种现象叫做混合熔点下降,这种实验叫做混合熔点实验,是用来检验两种熔点相同或相近的有机物质是否为同一种物质的简便的物理方法。

实验1实验报告

实验1实验报告

实验1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实验设计、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和实验结果分析的理解,培养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

二、实验原理
(根据实际实验内容填写对应的实验原理)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
1.(列出所用仪器的名称)
2.(列出所用材料的名称)
四、实验步骤
1.(详细描述实验的各个步骤,注意顺序和细节)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
1.(列出实验数据,并进行必要的数据处理)
2.(根据实验结果进行分析与讨论,可以进行图表展示)
六、实验结论
(根据实验结果和分析得出结论)
七、实验总结
1.(对实验过程进行总结,包括实验的优点和不足之处)
2.(提出改进的建议或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八、参考文献
(列出实验中参考的文献或资料,按照规定格式书写)
以上是实验1的实验报告的基本框架,具体的实验内容和格式要求请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不同学校、不同实验室对实验报告的要求可能有所不同,请务必在撰写实验报告前仔细阅读所提供的实验指导书或相关规定,并根据要求进行合理的修改和调整。

实验报告的质量和完整性对于实验成果的总结和学习效果的评估都至关重要,希望您认真对待每一次实验报告的撰写。

experiment1

experiment1

实验一 电位、电压的测量和叠加定理的研究一、实验目的1.熟悉实验台的整体布置及交、直流电源和交、直流仪表的使用。

2.学会测量电路中各点的电位和电压的方法。

3.掌握线性电路的叠加定理。

二、实验设备实验箱(EEL-51)(EEL-53)、恒压源、直流电压表、直流电流表 三、实验内容1.熟悉实验台的整体布局、记录实验台的主要设备和仪表的参数。

要求记录:设备的名称、规格、量程及精度。

2.熟悉直流恒压源、恒流源和直流电压表、电流表的使用。

(a)自行设计一个电路,以某点为参考点,测量电路各点的电位和两点之间的电压。

具体要求:①用三个电阻和一个电源(电压不超过8V )组成一个简单电路; ②由附录中实验箱选择电阻元件的阻值,并画出电路; ③选择参考点计算各点的电位和两点之间的电压,自行设计一个表格,将所计算的数据填入表格中。

然后实际连接电路,测量电位和电压。

(b)叠加定理的研究使用EEL-53实验箱,按叠加原理图1-1进行实验,测量每个电源(VU S 121=,VUS 62=)单独作用时和共同作用时各支路电流值,填入表1-1中。

表1-1图1-1 4 5四、实验注意事项1.测量直流电压应并联在被测元件上,注意正负极性。

测量直流电流时应串联在被测支路中,要注意电流的方向。

2.选择测量仪表的量程,根据估算选择稍大的量程,如电流偏小,再降低量程,以保证测量的精度。

注意测量仪表报警铃响时,应关闭仪表的电源,检查原因,改正后重新合上仪表的电源。

3.正确使用可调直流恒压源和恒流源,正确读数(读数以电压表测量为准,而不以电源表盘指示值为准)。

4.使用电流插头测量时应注意仪表的极性的正确连接,以及读数时"",""-+号的记录。

5.叠加定理实验中,每个电源单独作用时,去掉另一个电源,是由开关S 1 ,S 2 操作完成,而不能将直流电源短路。

五、预习思考题1.叠加定理实验中1S U,2S U分别单独作用时实验中应如何操作?2.如将叠加定理中电阻R 3改为二极管D 时,叠加定理是否成立?3.电路中各点电位与选择的参考点有什么关系?任意两点之间的电压与参考点的选择有关系吗?六、实验报告要求1.预习报告内容的要求:实验目的、实验设备(写出具体实验箱的型号和测量仪表的型号)、实验内容及步骤、根据实验内容,具体画出线路及实验参数,计算结果,以及设计出测量用的记录表格。

1-实验一 尺寸测量

1-实验一 尺寸测量

实验一 尺寸测量一.实验目的1. 了解测量尺寸的常用仪器量具等的用途及使用方法;2. 学会用立式光学计测量轴径和用内径百分表或卧式测长仪测量轴套内径。

二.实验介绍尺寸的测量在技术测量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一般分绝对测量和相对测量。

绝对测量如用外径千分尺、游标卡尺和测长仪等测量长度尺寸。

相对测量是指从测量器具的读数装置上得到的是被测量相对标准量的偏差值,如用比较仪、内径百分表测量尺寸。

本实验介绍用立式光学计测量外径、用内径百分表或测长仪测量内径的方法。

三.测量仪器及测量原理(一)立式光学计结构及原理立式光学计主要用途是利用量块和零件相比较的方法,来测量物体外形的微差尺寸,首先根据被测工件的基本尺寸L 组成量块组,然后用此量块组将立式光学计的标尺调到零位。

若从该仪器刻度尺上获得的被测长度对量块尺寸的偏差为L Δ,则被测工件的长度为L +L Δ。

是一种精度高、结构简单的光学量仪。

该仪器分度值为 0.001毫米,示值范围±0.1毫米,最大测量长度180毫米。

仪器外形及主要部分见图1-1。

仪器测量原理: 立式光学计是利用光学杠杆放大原理(光线反射现象产生放大作用)进行测量的仪器。

其光学系统如图1-2所示。

光线经反射镜1及三角棱镜照射到刻度尺8上,再经过直角棱镜2、物镜3,照射到反射镜4上。

从刻度尺8上发出的光线经物镜3后成为平行光束到达反射镜4。

若被测尺寸变动使测杆5推动反射镜4绕支点转动某一角度a ,如图1-3a ,则反射光线相对于入射光线偏转2a 角度,从而使刻度尺7产生位移t 如图1-3b ,它代表被测尺寸的变动量。

若物镜至刻度尺8间的距离为物镜焦距f ,设b 为测杆中心至反射镜支点间的距离,s 为测杆5移动的距离,则仪器的放大比K 为:ab a f s t K tan 2tan == 当a 很小时,a a 22tan ≈,a a ≈tan ,因此 bf K 2= 光学计的目镜放大倍数为12,f =200mm, b =5mm, 则放大比K =80。

实验一-减数分裂

实验一-减数分裂

玉米大喇叭口期
玉米雄花序
玉米小穗
玉米的雄花序及花药
三、实验用品
1. 试剂:卡宝品红染色剂 2. 仪器及器具:显微镜、镊子、解剖针、载
玻片、盖玻片等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
1. 取幼小花蕾置载玻片上,用解剖针剥取长大约12mm的花药2-3枚。
2. 加1滴卡宝品红染色剂后,用镊子充分挤压花药, 使其内的花粉母细胞释放出来。
3. 将大片的残渣去掉后。 4. 染色约5-10分钟,加盖玻片。 5. 用吸水纸包住载玻片,用大拇指垂直向下压片。 6. 显微镜下观察,先在10×物镜下观察概况,找到
合适的目标后再换40×物镜观察并绘图。(注意区 分体细胞、花粉母细胞、幼小花粉粒及成熟花粉粒 个时期的细胞学特征。 实验报告要求绘(至少6个)不同减数分裂
普通遗传学实验一
玉米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制片与观察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植物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全过程及各个 时期染色体的行为变化特征。
2. 从遗传学角度,熟悉减数分裂各个时期的细 胞学特点,加深对减数分裂的认识。
3. 掌握植物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的取材、固定 染色及制片方法
二、实验材料
1. 实验材料:玉米的雄花序(玉米2n=20)
的盖玻片丢弃。 使用过的纱布、滤纸、盖玻片放到废品杯或垃圾
桶,不得直接冲入水池。
值日生打扫卫生、检查仪器及门窗。
附:显微镜操作和使用
开关显微镜,移动显微镜。 调节目镜间距和目镜微调,使两个眼睛视野相同和
清晰,防止眼睛疲劳。 先低倍镜,后高倍镜观察,高倍镜下不准用粗调。 高倍镜下不得取放载玻片。 使用结束:电压或光亮度调至最小,关闭并拔下
电源,降低载物台,最低倍物镜或无目镜的镜筒居 中,防尘罩,填写使用记录,请老师验收方可离开。

北师大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设计-实验一实验教案

北师大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设计-实验一实验教案

北师大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设计-实验
一实验教案
实验目的
学生通过本次实验,能够了解水的三态变化,并能够观察和记
录水从液态到固态的变化过程。

实验材料
- 水
- 火眼纸
- 冰块
实验步骤
1. 老师向学生介绍实验的目的和材料。

2.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

3. 每个小组拿到水和火眼纸,将火眼纸放在一个干净的桌面上。

4. 将水倒入火眼纸上,观察水的状态,并记录。

5. 将冰块放在火眼纸上,观察冰块的状态,并记录。

6. 讨论和总结观察到的现象。

实验结果和讨论
1. 学生观察到水在倒入火眼纸上时呈现液态,冰块放在火眼纸上时呈现固态。

2. 学生通过实验认识到水可以在不同条件下呈现不同的状态,液态和固态是水的两种常见状态。

3. 学生了解到水从液态到固态的过程称为凝固,从固态到液态的过程称为融化。

实验心得
通过本次实验,学生对水的三态变化有了初步的了解,并通过观察和记录的方式培养了科学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同时,学生也认识到科学实验的重要性,能够通过实践来研究和探索科学知识。

实验一

实验一

实验一Spring环境配置一、实验目的1、掌握Spring框架的基本结构;2、掌握Spring框架的基本用法;3、掌握Spring配置文件的编写方法;4、理解Spring框架中IOC、DI、容器等核心概念。

二、实验要求1、根据实验步骤中提出的要求,使用Eclipse编写相应的Java程序;2、根据实验步骤中提出的要求,使用Eclipse编译、运行自己所编写的Java程序;3、根据编译与运行过程中所获得的错误信息修改程序直至获得正确的结果;4、记录实验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并以及解决办法。

三、实验步骤1、准备工作(1)安装Java JDK与Eclipse开发工具;(2)在任意路径下创建springframework文件夹,然后在该文件夹之下再创建spring与dependency子文件夹;(3)下载Spring框架jar包及其依赖jar包,并将这些jar包分别拷入spring与dependency子文件夹中;(4)启动Eclipse并选择Window —Preferences打开Preferences对话框窗口;选择Java —Build Path —User Libraries 打开User Libraries选项页;在该选项页中新建(New …)两个User Library,一个名为spring,另一个名为dependency,然后分别将Spring框架jar包及其依赖jar包加入(AddJARs …)其内;2、类之间的依赖与耦合(1)假设你在编写一个游戏,游戏中有一个“骑士”角色,骑士需要去完成各种各样的任务,如“营救行动”、“圆桌任务”、“屠龙任务”等等,那么你应该如何去设计骑士类以及这些任务类?(2)写出你的解决方案,并设计一个主类说明这个过程。

(以下给出了部分参考代码,请在其基础上完成)//任务接口public interface Task {void perform();}//骑士类public abstract class Knight {protected String name;protected Task task;public void setTask(Task task) {this.task = task;}public Knight(String name){=name;}public abstract void performTask();}//主类public class BraveKnightMain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ask task = new RescueTask("Tom");BraveKnight knight = new BraveKnight("Jerry");knight.setTask(task);knight.performTask();}}3、Spring框架的使用(1)在Eclipse中创建Java工程,工程名为helloapp;(2)在工程上右击右键并选择Properties,弹出工程属性对话框;在对话框中选择Java Build Path —Libraries;使用Add Libraries添加在第1步中所创建的两个User Library,即spring与dependency;(3)在工程中编写以下类以及Spring配置文件;package springlab.hello;public interface Hello {public void sayHello();}package springlab.hello;public class HelloBean implements Hello{private String someone;private String title;private String greetings;public void setGreetings(String greetings) {this.greetings = greetings;}public HelloBean(String title,String someone){this.title = title;this.someone=someone;}public void sayHello() {System.out.println(greetings+", "+title+" "+someone + "!");}}package springlab.hello;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context.ApplicationContext;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context.support.ClassPathXmlApplicationContext;public class HelloApp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ApplicationContext context =new ClassPathXmlApplicationContext("hellospring.xml");Hello hello = (Hello)context.getBean("hello");hello.sayHello();}}<?xml version="1.0" encoding="UTF-8"?><beans xmlns="/schema/beans"xmlns:xsi="/2001/XMLSchema-instance"xsi:schemaLocation="/schema/beans/schema/beans/spring-beans-3.0.xsd"><bean id="hello" class="springlab.hello.HelloBean"><constructor-arg value="Mr." /><constructor-arg value="Lee" /><property name="greetings" value="Good morning"/></bean></beans>(4)上面的XML文件名应是什么?程序的运行结果是什么?如何修改使其输出为“Hello, Miss Green!”4、IOC与DI(1)请指出第2步中的代码有哪些依赖?(2)什么是IOC与DI?(3)请指出第3步中的spring配置文件中使用哪两种注入方式?它们分别会调用什么方法?(4)如何利用Spring中提供依赖注入方式将第2步中的各个类进行解耦?请参照第3步实现,并注意,如果属性是对象的引用请将Spring配置文件中的value改为ref。

实验一:产生式系统实验

实验一:产生式系统实验

实验一:产生式系统实验一、实验目的:熟悉和掌握产生式系统的运行机制,掌握基于规则推理的基本方法。

二、实验原理产生式系统用来描述若干个不同的以一个基本概念为基础的系统,这个基本概念就是产生式规则或产生式条件和操作对。

在产生式系统中,论域的知识分为两部分:用事实表示静态知识;用产生式规则表示推理过程和行为。

产生式系统是由一组规则组成的、能够协同作用的推理系统。

其模型是设计各种智能专家系统的基础.产生式系统主要由规则库、综合数据库和推理机三大部分组成。

本实验环境主要提供一个能够实现模拟产生式专家系统的验证、设计和开发的可视化操作平台。

学生既能用本系统提供的范例进行演示或验证性实验,也能够用它来设计并调试自己的实验模型。

三、实验条件:1、产生式系统实验程序。

2、IE6.0以上,可以上Internet四、实验内容:1.对已有的产生式系统(默认的例子)进行演示,同时可以更改其规则库或(和)事实库,进行正反向推理,了解其推理过程和机制。

2.自己建造产生式系统(包括规则库和事实库),然后进行推理,即可以自己输入任何的规则和事实,并基于这种规则和事实进行推理。

这为学生亲手建造产生式系统并进行推理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实验环境。

五、实验步骤:1.定义变量,包括变量名和变量的值。

2.建立规则库,其方法是,(a) 输入规则的条件:每条规则至少有一个条件和一个结论,选择变量名,输入条件(符号);选择变量值,按确定按钮就完成了一条条件的输入。

重复操作,可输入多条条件;(b) 输入规则的结论:输入完规则的条件后,就可以输入规则的结论了,每条规则必须也只能有一个结论。

选择变量名,输入条件(符号),选择变量值,按确定按钮就完成了一个结论的输入。

重复以上两步,完成整个规则库的建立。

3.建立事实库(总数据库):建立过程同步骤2。

重复操作,可输入多条事实。

4.然后按“开始”或“单步”按钮即可。

此外,利用实例演示,可以运行系统默认的产生式系统,并且可以进行正反向推理。

实验1

实验1
2、热敏电阻阻值与温度的关系
实验表明,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半导体材料的电阻率 和绝对温度T的关系可表示为:
,其中 为常数,仅与材料的物理性质有关。由欧姆定律得热敏电阻的阻值
-----------------(1) 其中 , S、L分别为热敏电阻的横截面积和电极间的距离。
三、实验原理
1、热敏电阻的分类
热敏电阻是对温度变化非常敏感的一种半导体电阻元件,它能测量出温度的微小变化,并且体积小,工作稳定,结构简单。因此,它在测温技术、无线电技术、自动化和遥控等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热敏电阻按其电阻随温度变化的典型特性可分为三类:负温度系数(NTC)热敏电阻,正温度系数(PTC)热敏电阻和临界温度电阻器(CTR)。PTC和CTR型热敏电阻在某些温度范围内,其电阻值会产生急剧变化,适用于某些狭窄温度范围内的一些特殊应用,而NTC热敏电阻可用于较宽温度范围的测量。
3. 调零点:将游码移至“0”刻度,空载时旋转升降旋钮,支起横梁(起动),若不平衡,制动,调节平衡螺母。重复操作直到平衡。
二、 密度的计算
4. 用螺旋测微计测量钢球的直径并记录,计算出其体积。
5. 用游标卡尺测量圆柱体的高及底面圆的直径并记录,计算出其体积。
6. 用物理天平测量钢球及圆柱体的质量,并记录。
4 根据等位线和电力线互相垂直的关系画出各组电极的电力线。
五 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
将处理好的坐标纸粘贴于此!
六 注意事项
1 水槽由有机玻璃构成,注意小心轻放,如有破裂,及时处理。
2 实验过程中探针移动要缓慢,不要将水溅到桌面上。
3 记录电位相同的各点坐标位置时,要垂直观测,不要斜视。
对上式取对数有: -------- (2)

实验一 实验报告

实验一 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一、实验名称:实验1 Linux文件与目录管理二、实验目的及要求掌握文件与目录管理命令掌握文件内容查阅命令三、实验环境硬件环境:计算机软件环境:linux操作系统四、实验内容及方法1. 文件与目录管理(1) 查看根目录下有哪些内容?(2) 进入/tmp目录,以自己的学号建一个目录,并进入该目录。

(3) 显示目前所在的目录。

(4) 在当前目录下,建立权限为741的目录test1,查看是否创建成功。

(5) 在目录test1下建立目录test2/teat3/test4。

(6) 进入test2,删除目录test3/test4。

(7) 将root用户家目录下的.bashrc复制到/tmp下,并更名为bashrc(8) 重复步骤6,要求在覆盖前询问是否覆盖。

(9) 复制目录/etc/下的内容到/tmp下。

(10) 在当前目录下建立文件aaa。

(11)查看该文件的权限、大小及时间(12) 强制删除该文件。

(13) 将/tmp下的bashrc移到/tmp/test1/test2中。

(14) 将/test1目录及其下面包含的所有文件删除。

2. 文件内容查阅、权限与文件查找(1) 使用cat命令加行号显示文件/etc/issue的内容。

(2) 反向显示/etc/issue中的内容。

(3) 用nl列出/etc/issue中的内容。

(4) 使用more命令查看文件/etc/man.config(5) 使用less命令前后翻看文件/etc/man.config中的内容(6) 使用head命令查看文件/etc/man.config前20行(7) 使用less命令查看文件/etc/man.config后5行(8) 查看文件/etc/man.config前20行中后5行的内容(9) 将/usr/bin/passwd中的内容使用ASCII方式输出(10) 进入/tmp目录,将/root/.bashrc复制成bashrc,复制完全的属性,检查其日期(11) 修改文件bashrc的时间为当前时间五、实验原理及实验步骤1. 文件与目录管理(1) 查看根目录下有哪些内容?ls /(2) 进入/tmp目录,以自己的学号建一个目录,并进入该目录。

实验一实验报告表

实验一实验报告表

实验一实验报告表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探究_____在_____条件下的_____变化规律,并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验证相关理论和假设,为进一步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支持。

二、实验原理本实验基于_____原理,该原理指出_____。

在实验中,我们通过控制_____变量,观察_____因变量的变化情况,从而揭示其内在的规律和机制。

三、实验设备与材料1、实验设备主要设备:_____,其型号为_____,精度为_____,用于_____。

辅助设备:_____,用于_____。

2、实验材料材料名称:_____,其规格为_____,纯度为_____。

材料用量:_____。

四、实验步骤1、实验准备检查实验设备是否正常运行,确保仪器的精度和准确性。

准备实验所需的材料,按照规定的用量和规格进行称量和配制。

2、实验操作步骤一:_____。

步骤二:_____。

步骤三:_____。

(详细描述每个步骤的具体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3、数据记录在实验过程中,按照规定的时间间隔和测量指标,准确记录实验数据。

数据记录表格如下:|时间|测量指标 1 |测量指标 2 |测量指标 3 |||||||||||||||||||||五、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1、数据处理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和筛选,去除异常值和错误数据。

采用合适的数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如平均值、标准差等,以提高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2、数据分析绘制实验数据的图表,如折线图、柱状图等,直观地展示数据的变化趋势和规律。

通过对图表的分析,找出数据之间的关系和趋势,并与实验预期结果进行比较。

(结合具体数据和图表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讨论)六、实验结果与讨论1、实验结果本次实验得到的主要结果如下:结果一:_____。

结果二:_____。

结果三:_____。

2、结果讨论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解释结果产生的原因和机制。

与相关理论和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比较,讨论实验结果的一致性和差异性。

实验一 实验室环境和人体表面的微生物检查

实验一 实验室环境和人体表面的微生物检查

实验2 实验室环境和人体表面的微生物检查13生物基地刘洋201300140059一、实验目的1.证实实验室环境与人体表面存在微生物2.体会无菌操作的重要性3.观察不同类群微生物的菌落形态特征4.掌握生理生化反应培养基的配置原理和一般方法步骤5.巩固无菌操作技术二、实验器材1.肉膏蛋白胨琼脂平板牛肉膏1.05g、蛋白胨3.5g、NaCl 1.75g、琼脂7g、水350ml、pH 7.0~7.2、121 ℃灭菌20min。

2.溶液和试剂无菌水3.仪器和其他用品灭菌棉签(装在试管内)、试管架、煤气灯或酒精灯、记号笔和废物缸等。

三、实验原理通过培养的方法使肉眼看不见的单个菌体在固体培养基上,经过生长繁殖形成几百万个菌聚集在一起的肉眼可见的菌落。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1.在标签纸上做好标记并贴在培养皿侧面。

2.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的制备:(1)称量:准确称取牛肉膏1.05g、蛋白胨3.5g、NaCl 1.75g放入烧杯中。

(2)熔化:在上述烧杯中加入少于所需的水量(所需水量为350ml),用玻璃棒搅匀,补充水到所需的总体积350ml。

(3)调pH:用1mol/L NaOH和1mol/L HCl进行调节,直至溶液pH达到7.0~7.2。

(4)分装:将其中200ml溶液装入500ml三角瓶中,向三角瓶中加入4.0克琼脂,向烧杯剩余液体中加入3.0克琼脂,在石棉网上加热烧杯,使琼脂溶解,将烧杯中溶液分装到10支试管中,每支试管中加入体积为试管总体积的1/5左右。

(5)加塞:在三角瓶口上塞上棉塞,防止外界微生物进入造成污染。

(6)包扎:加塞后,在棉塞外包一层牛皮纸,将全部试管用麻绳捆好(还有一支装有无菌水的试管),同样的方法把三角瓶包好,扎好。

用记号笔注明培养及名称、组别、配制日期。

(7)灭菌:将上述培养基以0.1MPa,121℃,90min高压蒸汽灭菌。

(8)搁置斜面:将灭菌的试管培养基冷却至50℃左右,将试管口端搁在玻璃棒或其他合适高度的器具上,搁置的斜面长度以不超过试管的总长的一般为宜。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实验1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实验1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实验1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实际操作和编程实现,深入理解和掌握常见的数据结构,如线性表、栈、队列等,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实验环境本次实验使用的编程环境为Visual Studio 2019,编程语言为C++。

三、实验内容与步骤(一)线性表的实现与操作1、顺序表的实现定义一个固定大小的数组来存储线性表的元素。

实现插入、删除、查找等基本操作。

2、链表的实现定义链表节点结构体,包含数据域和指针域。

实现链表的创建、插入、删除、遍历等操作。

(二)栈的实现与应用1、栈的实现使用数组或链表实现栈的数据结构。

实现入栈、出栈、栈顶元素获取等操作。

2、栈的应用利用栈实现表达式求值。

(三)队列的实现与应用1、队列的实现使用循环数组或链表实现队列。

实现入队、出队、队头元素获取等操作。

2、队列的应用模拟银行排队系统。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一)线性表1、顺序表插入操作:在指定位置插入元素时,需要移动后续元素,时间复杂度为 O(n)。

删除操作:删除指定位置的元素时,同样需要移动后续元素,时间复杂度为 O(n)。

查找操作:可以直接通过索引访问元素,时间复杂度为 O(1)。

2、链表插入操作:只需修改指针,时间复杂度为 O(1)。

删除操作:同样只需修改指针,时间复杂度为 O(1)。

查找操作:需要遍历链表,时间复杂度为 O(n)。

(二)栈1、表达式求值能够正确计算简单的四则运算表达式,如 2 + 3 4。

对于复杂表达式,如(2 + 3) 4,也能得到正确结果。

(三)队列1、银行排队系统模拟了客户的到达、排队和服务过程,能够反映出队列的先进先出特性。

五、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一)线性表1、顺序表的空间浪费问题问题描述:当预先分配的空间过大而实际使用较少时,会造成空间浪费。

解决方法:可以采用动态分配空间的方式,根据实际插入的元素数量来调整存储空间。

2、链表的指针操作错误问题描述:在链表的插入和删除操作中,容易出现指针指向错误,导致程序崩溃。

实验报告一

实验报告一

实验一交换机的配置一、VLAN的配置1.1实验目标1.掌握交换机基本信息的配置管理。

2.理解虚拟LAN(VLAN)基本配置;3.掌握一般交换机按端口划分VLAN的配置方法;4.掌握Tag VLAN配置方法。

1.2实验背景某公司新进一批交换机,公司内财务部、销售部的PC通过2台交换机实现通信;要求财务部和销售部的PC可以互通,但为了数据安全起见,销售部和财务部需要进行互相隔离,现要在交换机上做适当配置来实现这一目1.3 技术原理1.交换机的命令行操作模式主要包括:1)用户模式 Switch>2)特权模式 Switch#3)全局配置模式 Switch(config)#4)端口模式 Switch(config-if)#2. VLAN是指在一个物理网段内。

进行逻辑的划分,划分成若干个虚拟局域网,VLAN做大的特性是不受物理位置的限制,可以进行灵活的划分。

VLAN具备了一个物理网段所具备的特性。

相同VLAN内的主机可以相互直接通信,不同VLAN 间的主机之间互相访问必须经路由设备进行转发,广播数据包只可以在本VLAN 内进行广播,不能传输到其他VLAN中。

Port VLAN是实现VLAN的方式之一,它利用交换机的端口进行VALN的划分,一个端口只能属于一个VLAN。

Tag VLAN是基于交换机端口的另一种类型,主要用于是交换机的相同Vlan 内的主机之间可以直接访问,同时对不同Vlan的主机进行隔离。

Tag VLAN遵循IEEE802.1Q协议的标准,在使用配置了Tag VLAN的端口进行数据传输时,需要在数据帧内添加4个字节的8021.Q标签信息,用于标示该数据帧属于哪个VLAN,便于对端交换机接收到数据帧后进行准确的过滤。

1.4实验步骤1.新建Packet Tracer拓扑图;2.划分VLAN;3.将端口划分到相应VLAN中;4.测试图 1-1 VLAN拓扑图1.5实验结果:1.5.1对交换机进行配置1.5.2配置交换机:通过“show VLAN”命令,查看交换机VLAN的配置1.5.3划分两个VLAN ,VLAN10和VLAN20配置交换机,在pc0上使用ping命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一:认识DBMS系统
1、实验目的
(1)通过对SQL Server 2005/2008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使用,了解DBMS的工作原理和系统构架。

(2)熟悉SQL Server提供的管理工具
(3)熟悉使用SQL Server Management Studio创建数据库对象
2、实验平台
2.1 操作系统:
Windows XP或者Windows 2003 Server。

2.2 数据库管理系统:
选择安装数据库管理系统之前,请仔细看清硬件的配置要求以及操作系统的版本,确定安装哪个版本的SQL Server。

3 实验内容及要求
3.1 安装SQL Server
1.在安装过程中记录安装的选择,并且对所作的选择进行思考,为何要进行这样的配置,对今后运行数据库管理系统会有什么影响。

2.理解默认实例、命名实例的含义
3.了解SQL Server的身份认证模式,初步了解SQL Server的安全性。

4.了解SQL Server提供的服务。

5.检查SQL Server安装是否成功。

3.2 管理和使用SQL Server
了解SQL Server如何通过它提供的工具对数据库服务器进行管理和使用的。

1、启动、暂停和停止SQL Server
学会运用SQL Server配置管理或SQL Server Management Studio启动和停止SQL Server的各种服务。

2、了解SQL Server的管理工具
初步了解SQL Server的提供了哪些主要管理工具和它们的功能。

3、学会使用SQL Server联机丛书
学会SQL Server联机丛书查询SQL命令语法格式、SQL Server数据库的概念、术语等内容。

3.3 熟悉使用SQL Server Management Studio
了解SQL Server Management Studio的基本用法,能熟练使用它管理数据库服务器和数据库对象。

1、可视化图形界面的操作
熟悉使用SQL Server Management Studio中的对象资源管理器,熟悉其中列出的各类信息的含义,学会查看各种信息。

2、查询编辑器的使用
熟悉使用查询编辑器,了解如何编写SQL脚本,如何运行SQL脚本。

3.4 创建SQL Server数据库
通过创建数据库,掌握使用SQL Server Management Studio创建数据库的方法,了解SQL Server数据库的构成。

3.1 创建数据库
1.使用图形界面创建数据库系
创建一个数据库,掌握使用图形界面创建数据库的步骤,了解其中各参数的含义。

2.使用SQL语句创建数据库
使用查询编辑器编写并运行创建数据库的SQL语句,掌握SQL语句的语法格式和主要参数的含义。

3.2 了解数据库系统的构架
1.了解数据库系统的逻辑组件:
它们主要是数据库对象,包括基本表、视图、触发器、存储过程、约束等。

今后将学习如何操作这些数据库对象。

2.了解数据库的物理组件:
思考数据库物理存储的存储单位是什么,数据主要以什么方式存放,如何确定数据的存放位置。

3.5 创建SQL Server数据库中的表
通过创建表,掌握使用SQL Server Management Studio创建表方法,了解SQL Server数据库的数据类型,以及表中数据的维护。

3.1 创建数据库表
1.使用图形界面创建表
在数据库中创建Student、Course和SC表,掌握使用图形界面创建表的方法。

2.掌握如何查询表的各种信息。

3.了解SQL Server提供的数据类型
通过查询联机手册,了解SQL Server提供了哪些数据类型,以及他们的用法。

3.2 维护表中的数据
使用图形界面在Student、Course和SC输入分别输入若干行数据,熟练掌握数据输入、修改和删除的方法。

使用SSMS创建数据库和表示例:
1.连接到服务器
在”Microsoft SQL Server 2008”程序组中选择”SQL Server Management Studio”, 进入如下的”连接到服务器”界面:
选择要连接的服务器名称, 点击“连接”按钮。

若使用“SQL Server身份验证”,则需要输入用户名和密码。

连接成功则进入SSMS。

2.创建数据库
鼠标右击“数据库”弹出快捷菜单。

选择“新建数据库”,进入“新建数据库”界面:
在“数据库名称”输入框中输入数据库名称:test,点击“确定”,即可创建数据库。

展开“数据库”,创建的数据库将显示在列表中,如下图中的“test”。

3.创建表
创建学生-课程数据库中的三个表student、course和sc。

展开“test”,鼠标右击“表”弹出快捷菜单,
选择“新建表”,进入“表设计器”窗口,如下图。

在“表设计器”窗口中,在“列名”列中输入列名称,在“数据类型”列中选择列的数据类型,在“允许Null值”列中选择是否允许空值。

每一行定义一列。

输入完后,关闭“表设计器”窗口,系统提示:
选择“是”,进入“选择名称”窗口:
展开“test”下的“表”,若创建成功,则可显示出创建的表,如下图:
新建表
同样的方式,创建Course和SC表。

4.输入、修改和删除数据行
(1)输入:将student、course和sc三个表的数据输入到数据库中。

鼠标右击“Student”表,弹出快捷菜单。

选择“编辑前200行”,进入“表编辑”窗口:
在“表编辑”窗口中,将鼠标定位到第一行,依次输入各列的值。

当第一列输入完后,将鼠标移到第二行,即可开始输入新行。

此时第一行的数据已保存在数据库中。

同样可依次输入其它行。

(2)修改:“表编辑”窗口是一个交互式编辑窗口,可直接修改其中的数据。

当鼠标离开所修改的行后,该行的数据将保存到数据库中。

(3)删除:
选择要删除的行,鼠标右击该行,弹出快捷菜单,选择“删除”:
SSMS提示:
选择“是”将删除指定的行。

同样,输入Course和SC表中的数据。

5.查看数据
鼠标右击要查看的表,在快捷菜单中选择“选择前1000行”,
进入如下的查询窗口,其中显示出了表中的数据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