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技术对TKA术后关节活动度的影响 二院 庞清江-3

合集下载

术前膝关节活动度对TKA术后关节功能的影响

术前膝关节活动度对TKA术后关节功能的影响

方法 :收集 6 O例 单 侧 全 膝 关 节 置 换 术 病 例 , 按术前膝关节活动度 ( r a n g e o f m o t i o n , R O M) 将所有病例 分为 A
时间 , 但 与皮 瓣坏 死 尚不存 在 明显 的 相关 性 。同 时 中 心 负压 能够定 量地 控 制 压力 , 是 不 需 要 用 手 间 断挤 压 的引流 装置 , 可 以减少 护士 的工作 量 , 缩 短病 人 的平均 住 院天数 , 促 进 创 口愈 合 。 因 此 , 中心 负 压 引 流 值
河 南 医 学 研究 2 0 1 4年 2月 第 2 3卷 第 2期
HE NA N ME D I C A L RE S E ARC H F e b 2 0 1 4, V o 1 . 2 3 ,N o . 2
大 量淋 巴管导 致淋 巴液 回流 障碍 , 淋 巴液 大量渗 出 , 即 使结 扎部 分淋 巴管道 , 但 由于大量 淋 巴管 网遭到破 坏 , 仍有 淋 巴液渗 出 ; 另 一 方 面原 因是 由 于乳 腺 癌 改 良根
治术 后创 面较 大 , 形 成潜在 腔 隙 , 而术 中用 电刀广 泛游
性, 可 能与 手术方 式 、 手术技 巧 、 皮瓣游 离方 法有 关 。
综 上所 述 , 中心 负压 引 流 能有 效 地 预 防 皮 下 积 液 的发生 , 能 明显地 缩短 置 管 时 间 、 创面愈合时间、 住 院
本研究 推荐 使用 中心负 压引 流 的方 法预 防乳腺 癌术 后
[ 2 ] 袁 海 娟 .乳 腺 癌 改 良根 治 术 后 两 种 负 压 引 流 方 法 效 果 对 比 [ J ] .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 2 0 1 1 , 1 5 ( 6 ) : 3 . 4 . [ 3 ] A r r a n g o i z R, P a p a v a s i l i o u P, D u s h k i n H,e t a 1 .C a s e r e p o  ̄a n d l i t e r —

影响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关节活动度的因素

影响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关节活动度的因素

影响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关节活动度的因素【关键词】膝关节置换术对于严重的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来说,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是一种疗效肯定、效果优良的治疗措施。

TKA手术目的是缓解膝关节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

TKA术后膝关节活动度是骨科医师和患者非常关心的问题之一。

影响TKA术后膝关节活动度的因素很多,本文通过回顾大量的相关文献,从术前因素、手术技术因素、术后理疗及假体设计等方面,对影响TKA术后膝关节活动度的因素进行了分析总结。

1 术前因素1.1 术前活动度膝关节术前活动度是影响TKA术后活动度一个重要因素。

一般认为,术前有良好屈曲度的膝关节,其术后屈曲度也将大于那些术前屈曲度差的膝关节。

术前屈曲度越小,其股四头肌就会越僵硬,对术后屈曲度的影响也就越大。

Lizaur等[1]对74例(83膝)保留后交叉韧带(PCL)TKA术后患者随访23.6个月后发现,术前屈曲度小于90°的膝的术后屈曲度为88°,而术前屈曲度大于90°的膝的术后屈曲度为103°。

Gatha等人观察了135例患者的年龄、性别、术前和术后活动度、术前术后膝关节评分及术前术后髌骨的厚度和高度,结果认为只有术前屈曲度可以预示术后屈曲度[2]。

但是也有相反的报道,Anouchi等[3]将257例TKA患者按其术前膝关节屈曲度分为3组:屈曲度<90°组,屈曲度91°~105°组和屈曲度>105°组,随访至少12个月。

结果发现,三组的平均术后屈曲度没有明显的差异,而且3组的术后屈曲度都趋向于一个中间值(107°±10°)。

1.2 不同膝关节疾病的影响Schurman等[4]用In sall―Burstein后稳定型假体行164例TKA手术,对影响膝关节术后活动度的因素评估发现,对于术前屈曲度大于78°的膝,诊断为RA、感染性关节炎或者缺血性坏死的膝的术后屈曲度平均为100°,而诊断为OA、创伤或者痛风性关节炎的膝的术后屈曲度平均为120°;对于术前屈曲度大于109°的膝,OA、创伤或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的术后屈曲度平均减少2°,而RA、感染性关节炎或缺血性坏死患者的术后屈曲度平均减少15°。

哪些因素影响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康复

哪些因素影响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康复

养生圈康复术后系统、连续地进行功能锻炼,是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恢复关节功能的重要基础。

既往有调查发现,大概1/3—2/3的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没有坚持进行功能锻炼。

自我效能可以理解成人们对自身能否成功完成某项任务或达成某一行为目标所持有的信念,具有调控个人行为方式的作用,影响着人们对行为方式的选择、实际努力程度及行为的坚持性等。

自我效能与全膝关节置换术(T K A)康复锻炼行为之间存在着一定相关性,T K A术后患者的自我效能直接或间接影响其肢体康复效果,通过增强自我效能,能够使患者坚持锻炼,提升关节康复效果。

什么是T K AT K A实质上就是运用人工生物材料去置换膝关节发生病变的软骨与骨,切除掉前期发生磨损、破坏的关节面,利用新的人工材料将其取而代之。

故而,在临床上T K A又被叫作膝关节表面置换术,通过置换病变的全膝关节,能够在较短时间内有效重建下肢力线,诱导骨关节炎出现力线的变化。

膝内翻与膝外翻均是下肢力线异常的外在表现,通过采用膝关节置换手术,能够顺利重建正常的下肢力线,恢复软组织平衡状态,使人体膝关节在置换治疗后相对稳定。

T K A术后患者自我效能的现状分析站在某个角度分析,自我效能对个体的行为方式、习惯养成等起到决定性作用,影响着患者行为的选择及坚持程度。

锻炼自我效能,实质上就是功能锻炼领域对外体现出自我效能感的主要形式。

T K A术后患者的功能康复训练自我效能主要由躯体锻炼及应对自我效能两大部分构成,前者对外呈现出的是病患对本体完成伸腿、抬腿、屈腿、站立位以及行走过程的主观自信程度;后者通常是指人们处于情绪消沉、乏累等富有挑战性的情景下对自身能够坚持完成功能康复锻炼的自信心。

T K A术后患者康复锻炼自我效能的影响因素1.年龄既往有研究发现,不同年龄患者接受T K A治疗后,术后的康复锻炼自我效能水平有差异,数据差异达到了显著性水平。

经过比较发现,80岁患者术后的康复锻炼自我效能水平最低,这预示着年龄是影响T K A术后患者锻炼自我效能水平的主要因素哪些因素影响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康复姻张顺马汾君张河坚(同济大学附属杨浦医院)84之一,和国外部分学者提出的观点相契合。

31-全膝关节置换术的常见问题及处理二院庞清江(最新整理)

31-全膝关节置换术的常见问题及处理二院庞清江(最新整理)

全膝关节置换术的常见问题及处理庞清江宁波市第二医院在全膝关节置换术(TKA)中常遇到许多问题或难题,若认识不足或处理不当都会直接影响手术的最终效果。

下面就几个常见问题探讨如下。

切口的选择TKA术后的切口坏死可带来严重灾难,它可导致继发的感染,甚至全膝关节置换术的失败。

坏死大多数发生在已有膝部手术切口的病人。

与髋关节手术不同,膝部不能采用平行切口或交叉切口。

如果膝部既往未做过手术,则理想的皮肤切口应是垂直且相对直的。

常规的皮肤切口为髌骨旁,绕髌骨的内侧缘,成为一以外侧为基底的皮瓣。

膝部皮肤的血供内侧皮瓣好于外侧皮瓣。

最容易发生皮肤坏死的膝关节为已有一长的外侧切口后,又在内侧作一平行的切口。

当需要采用平行的切口时,医生应使两切口间的皮肤尽可能宽,或者考虑做外侧切口,将皮瓣翻向内侧,如对病情不清楚,可考虑采用“预切口”或“延期切口”技术。

“预切口”技术:作皮肤切口后,提起皮瓣以备切开关节。

如使用止血带,不充气。

皮瓣两侧边缘仔细检查有无活动性出血。

如果血供不明确,取消手术。

“延期切口”技术:行皮肤切口后,提起皮瓣切开关节,然后关闭切口,如果没有发生皮肤坏死,4~6周后经同一切口行膝关节置换术。

韧带损伤髌韧带撕裂首先,关键是要避免髌韧带的撕裂。

首先应预见这一问题,在暴露时可采取两个重要的措施:第一是及早行股四头肌倒“V”字形松解或股四头肌剪开;其次是用钉子固定于胫骨结节,阻止肌腱撕裂的扩大。

如果肌腱可能发生撕裂,注意保护胫骨内侧关节囊切开边缘的完整性。

将髌韧带肌腱固定到其在胫骨上原来的附着点,来加强这种修复作用。

分离半腱肌肌腱,保留它在胫骨的附着点,向上缝到髌骨下极的髌韧带内侧,然后向下缝到胫骨结节的外侧。

修复后至少保护4周。

通过屈曲重力试验来测试其初始牢固性,并且记录引起修复处过载时的最大屈曲度。

术后4周的膝关节屈曲不应超过该限度的10°。

内侧副韧带的损伤内侧副韧带损伤最易发生在行胫骨近端内侧关节囊暴露与截骨、内侧半月板后角的切除、股骨髁远端和后侧截骨时。

TKA中软组织平衡的原则

TKA中软组织平衡的原则
股骨外髁后侧 的磨损将导致 股骨假体的内 旋
股骨截骨—双重参考
保证正确的外旋角 以股骨髁上连线为标志 确定外旋角度 同时参考胫骨截骨平面
股骨截骨----前后大小
使用前参考 相对准确,但后髁截骨较多, 增加屈曲间隙
使用后参考 不太准确,产生前侧notching 容易导致假体选择过大或过小
平衡韧带的再截骨要遵循 屈伸间隙相等原则
伸直间隙小于屈曲间隙
股骨远端再截骨
切除内侧未被覆盖的胫骨边缘
胫骨假体选择与安放
胫骨假体选择:尽量完全覆盖,否则选稍小者 胫骨假体安放:避免偏前、偏内,去除未覆盖
部分骨质 中心位于胫骨结节内
1/3前缘与胫骨前缘 平齐稍外移或外旋, 后外缘可以外悬
1.髁假体+平台厚度 增加胫骨切骨
屈曲过紧
2.平台后倾+平台厚 度
3. PCL切除或松解
1.平台后倾+平台厚 度
屈曲稳定 2. 髁假体 + 平台厚

1. 髁远端切骨 2. 后方软组织松解
1. PCL切除或松解 2. 髁假体 3. 平台后倾
合适
过伸畸形的平衡
总的原则:要像伸直间隙 大于屈曲间隙的情况处理
外侧紧通常要按照下面的顺序松解
外翻膝的松解顺序
髂胫束(只影响屈曲间隙) 外侧支持带 腘肌腱(造成屈曲时外侧不稳) 后外侧关节囊(股骨侧) 腓骨侧外侧副韧带(屈膝状态下
到腓骨头前侧) PCL 股二头肌腱腓骨头止点(极少数
情况采用)
严重外翻膝的原因
胫股关节旋转对线异常 股骨外侧髁缺损 髌骨畸形 外侧软组织结构紧张
(p<0.05) 数据表明,大多数情况下患者内外侧副韧带没有延长或挛缩
内侧副韧带复合结构是固定的(静 态),术中见到的内侧稳定程度,也 即是今后所能获得的最大程度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术后疼痛的护理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术后疼痛的护理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术后疼痛的护理人工全膝关节置换(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是治疗晚期膝关节病变的有效方法。

其目的在于减轻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的疼痛刺激症状,改善下肢负重力线,恢复膝关节的活动度。

疼痛是术后最常见的早期并发症,骨科患者手术后麻醉作用消失,疼痛常常难以自控,而且敷料包扎过紧也可引起患肢肿胀和疼痛。

疼痛影响着机体局部或整体的功能,给患者带来痛苦,甚至危及生命。

在临床护理中,疼痛已成为继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生命体征之后的第五生命体征,日益受到重视[1]。

因此,做好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疼痛护理显得尤为重要。

标签: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疼痛;护理疼痛是机体受到损伤时发生的一种不愉快的感觉和情绪性体验,是一组复杂的病理、生理改变的临床表现,疼痛可以是局部的,也可以是全身性疾病的反映。

在各种常见骨科手术的术后疼痛程度中,骨肿瘤手术,关节置换术,骨折内固定术,截肢术等属于重度疼痛。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手术的目的在于解除疼痛,恢复关节稳定性,增大关节活动度,提高生活质量。

1评估准备做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多因膝关节的退行性病变导致膝关节变形、疼痛。

疼痛不仅给患者躯体带来不适,而且对精神、心理等方面也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和生存质量。

因此,做好术后疼痛的评估和控制是十分必要的。

常用的术后疼痛的评估方法1.1自我评估法包括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 AS)、数字评定量表(numeric rating scale,NRS)、”长海痛尺”评估法。

1.2面部表情量表(facial scale)最常用的有Wong Banker面部表情疼痛评定量表和面部表情疼痛量表。

1.3行为测定法护士评估时常选择行为中的哭闹、惊叫、易受刺激、面部表情、言语表达、躯干运动、触摸伤口的企图、下肢运动等6项加以评估。

2超前镇痛随着急性疼痛机制和神经生理学的研究进展,提出了”超前镇痛”或”先发制镇痛”的新概念,常用的超前镇痛方法有硬膜外镇痛、外周神经阻滞,以及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小剂量氯胺酮或阿片类药物局部及全身使用[2]。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影响膝关节功能恢复的非手术相关因素的分析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影响膝关节功能恢复的非手术相关因素的分析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影响膝关节功能恢复的非手术相关因素的分析随着膝骨性关节炎的普遍发生,人工膝关节置换术(TKA)已成为治疗中晚期膝骨性关节炎的一种有效方法。

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是膝关节功能障碍,将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虽然目前手术技术及假体设计做了许多改善,但仍不能保证术后关节活动度达到满意效果。

在临床中观察对比后,发现影响术后关节功能活动的因素有很多,手术只是提供了患者改善功能的条件,功能恢复程度直接可以反映手术的成功与否。

使膝关节功能最大限度恢复,必须在治疗全程综合干预,通过治疗技术的不断改善和有效康复指导才能实现。

该文就影响TKA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的诸多因素中的非手术因素做了简单综述。

膝關节是人体中最大、最复杂的关节,膝关节的病损将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膝骨性关节炎的发病率也在明显的增加[1]。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是近代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治疗骨性膝关节炎的新方法,它不仅能有效的根除膝关节疼痛、矫正关节畸形,同时还能达到相对满意的功能重建,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2-3]。

随着置换术患者数量的增加,术后关节功能恢复程度更加受到重视,功能恢复情况是评价治疗的关键。

笔者通过不断的临床观察和术后患者跟踪随访分析膝关节功能恢复的情况,查阅相关研究发现影响膝关节术后关节功能恢复的因素很多,手术的操作和方式是其主要作用,而非手术因素也有很大的影响。

本文就简单分析总结了非手术相关因素对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

1 个人因素对术后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1.1 年龄文献[4]研究报道膝骨性关节炎的患病率与年龄呈正相关,年龄在15~45岁的人群中发病率低于5%,而在65岁以上人群中,膝骨性关节炎发病率高达85%[5]。

随着年龄的增加,关节内软骨退变、骨质疏松,关节受损程度加重;关节周围肌肉力量减弱、韧带松弛,导致关节稳定性减弱等,这些因素都会促进膝骨性关节炎的发病。

高龄患者关节稳定性、活动能力减弱,对膝关节置换术后关节功能恢复造成一定的影响。

TKA术后踝关节痛,你遇到过吗?

TKA术后踝关节痛,你遇到过吗?

TKA术后踝关节痛,你遇到过吗?随着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手术技术和假体设计的提高,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术后患者相关结果令人满意,假体存活率不断提高。

下肢关节在功能层面上彼此紧密相连,对单个关节所做的改变也会对相邻关节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

例如,有报道称膝关节胫骨高位截骨术成功地改善踝关节症状。

临床经验表明,膝关节过度外翻的患者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后,经常抱怨踝关节症状。

因此,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评估严重外翻骨关节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踝关节的中期临床结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术前表现为膝关节外翻骨关节炎并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

根据术前胫骨近端内侧角(MTFA),将患者分为4组:(1)0°~<5°,(2)5°~<10°,(3)10°~<15°,(4)≥15°。

最终纳入36名术前外翻≥15°的患者。

然后,根据年龄和体重指数(BMI)将36例患者的特征与第1~3组(外翻<15°)进行匹配。

本研究分析术前1周的影像学分析和随访时的影像学和临床结果。

测量指标包括MTFA和踝关节线与地平线夹角(G-AJLO)。

此外,还测量了机械性股骨远端外侧角(MLDFA)和胫骨远端外侧角(LDTA),以说明膝关节和踝关节表型的变化和差异。

内翻角度为正值,外翻角度为负值。

在随访中,根据术后踝关节疼痛是否比全膝关节置换术前更高,患者被细分为两组:术后踝关节疼痛无增加的患者(A组)和有踝关节疼痛增加的患者(B组)。

A组76例。

B组20例。

患者的基线特征如图1所示。

图1结果B组MTFA矫正度和术前MTFA明显高于A组(图2)。

散点图和相关分析显示,术后FFI总分与手术矫正程度呈显著正相关(R=0.95p<0.001)。

B组踝关节和距下关节活动度明显减小(图3)。

距下关节活动度降低与手术矫正程度显著相关(R=0.76p<0.001)。

骨科基础TKA常见并发症汇总和应对策略

骨科基础TKA常见并发症汇总和应对策略

骨科基础TKA常见并发症汇总和应对策略来源:网络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的并发症,分为全身性并发症和局部并发症,由膝关节置换所引起的全身性并发症由脂肪栓塞,心肌梗死,尿道感染等,但与髋关节置换术相比较为少见。

腓总神经损伤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腓总神经损伤发生率为1%~5%,其症状多出现在术后头3天。

腓总神经损伤后主要表现为胫前肌和趾长伸肌功能障碍。

大多发生在严重屈膝挛缩畸形,和(或)膝外翻的矫形过程中。

1原因1.术中拉钩对神经的直接挤压牵拉2.过度牵拉或延长下肢3.术后局部敷料、血肿、石膏压迫4.术后镇痛,肢体的敏感度下降,保护反射丧失,腓总神经受压后不易被患者觉察5.止血带使用不当,压力过高或持续止血时间过长2处理•保守治疗:解除所有敷料,使膝屈曲<30°,并应用神经营养药物•手术探查:如腓总神经收到进行性增大的血肿的压迫,或保守治疗持续3个月以上神经功能无恢复,应进行手术,切开神经减压•腓总神经在恢复前,使用踝-足支架,对足有支托,并进行踝关节被动背伸活动,防止足下垂畸形3预防•对有严重屈膝和(或)严重膝外翻畸形的病人,手术中要充分暴露,松解腓总神经,并加以保护•术中对腓总神经避免直接牵拉挤压•对膝有严重屈曲和(或)外翻畸形进行矫正时,为防止腓总神经损伤,对软组织要彻底松解,截骨要足够•术后包扎制动时注意勿压腓总神经,尤其是术后采用硬膜外插管镇痛的病人,用软垫垫高臀部,防止下肢外旋,腓骨头受压。

伤口愈合不良伤口愈合不良包括伤口边缘坏死,皮肤坏死,皮肤糜烂,窦道形成,切口裂开,血肿形成,这种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37%。

1原因1.周身因素:病人服用激素,糖尿病等皮肤营养不良的高危因素2.手术局部因素:包括选择切口不当,皮下潜行剥离过多等2处理一旦发生伤口愈合不良迹象,应及时处理,方法:•血肿较小时可保守治疗,较大的予以清除•切除伤口坏死的边缘,坏死皮肤,窦道,彻底清创闭合伤口。

创面较大,直接闭合困难者可行植皮,用皮瓣,筋膜皮瓣和肌皮瓣转位覆盖3预防应做膝前正中切口或轻度弧形切口,对原手术切口尽可能沿用:•手术操作尽量少作皮下潜行剥离,减少外侧髌骨支持带松解•切口关闭前应彻底止血,防止血肿形成•闭合伤口时,膝关节应屈曲35度。

膝关节置换术后减少出血方法研究进展

膝关节置换术后减少出血方法研究进展

膝关节置换术后减少出血方法研究进展何国忠;庞清江【期刊名称】《现代实用医学》【年(卷),期】2012(024)006【总页数】3页(P718-720)【作者】何国忠;庞清江【作者单位】315211宁波,宁波大学医学院;宁波市第二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6.1膝关节置换术的主要特征为创面大、出血多,且术后出血常多于术中出血,影响患者术后康复,甚至需要输血治疗。

一侧人工膝关节置换术中平均出血量约为208.3 ml,术后平均引流量为773~910 ml。

目前,随着膝关节置换的广泛开展,如何减少膝关节置换术后出血成为骨关节外科研究的重要课题。

现将膝关节置换术后减少出血方法相关进展综述如下。

1 术中采用的方法1.1 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有多种手术入路,不同的手术入路对软组织的损伤也相应不同,对术后出血量可能也会有影响。

关节囊的切开方式主要有内侧髌旁入路、正中入路、外侧髌旁入路、股内侧肌下方入路、经股内侧肌入路及“V-Y”形入路等。

由 Hofmann提出的经股内侧肌下方关节囊入路可保留股内侧肌,保留膝上动脉的髌骨上半部血供,使髌骨血供损伤减小。

Jung等[1]认为该手术入路与内侧髌旁入路比较,术后出血少。

经股内侧肌关节囊入路与内侧髌旁经典入路相比,减少对股四头肌的损伤,并可避免对膝降动脉的损伤,减少术中、术后出血[2]。

所以,术者可根据自己经验和患者情况,尽量选择股内侧肌下方或股内侧肌入路,以便减少对膝关节周围动脉的损伤,有助于TKA术后出血减少。

1.2 减少损伤膝关节血管网熟悉掌握膝关节血管网解剖,有利于术中减少血管损伤并快速寻找出血点进行彻底止血,减少术后出血。

膝关节的动脉网由腘动脉的膝上内侧动脉、膝上外侧动脉,膝下内侧动脉、膝下外侧动脉、膝中动脉以及由膝降动脉关节支、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和胫前返动脉等支组成;腘动脉的五分支大而恒定,且除膝下外侧动脉越过腘肌腱外,其余动脉皆紧贴骨面绕行;膝下外侧动脉位置较高,贴外侧半月板绕行,膝下内侧动脉绕胫骨内侧髁前行,两者在髌韧带下方形成髌下动脉丛;上述各动脉在髌骨前形成髌网。

TKA 术后康复研究进展

TKA 术后康复研究进展

TKA 术后康复研究进展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hiparthroplastyTHA)是采用假体关节代替严重受损关节的一种关节功能重建手术,可以显著缓解膝关节疼痛和改善膝关节功能,但TKA患者年龄普遍较高,术后易出现伸膝肌力下降、肌肉僵硬等,甚至有DVT、肺栓塞等并发症。

一项调查[1]表明,83.7%患者术后需要康复器械使用指导,帮助其自主康复锻炼。

因此术后科学护理干预对术后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1TKA术后康复方法1.1持续被动锻炼。

持续被动锻炼(CPM)是用特定器械在较长时间使关节保持缓慢的被动运动,可防止关节粘连,促进关节软骨的修复与再生。

研究表明[2],TKA术后应用CPM机时间越早膝关节KSS评分越高。

初次锻炼活动范围逐渐增加,不宜超过40°~45°,以防手术部位氧供减少延缓愈合[3,4]。

屈膝角度以5°~10°/d的速度逐渐增加,第1周可逐渐增加到60°,第2周可达90°。

2冷热疗法在术后尽早施行CPM的基础上[5],配合冷热疗法可减少术后出血、肿胀、疼痛,促进患者膝关节功能的康复。

上述两种方法均可减轻疼痛,减少出血量,改善膝关节功能。

赵丽敏[6]在施行CPM前先热敷患处20min,结果第3-7天关节活动度较对照组明显增加。

1.3中医疗法中医疗法主要技术包括穴位按摩、中药熏洗等。

临床上部分患者疼痛耐受差,自觉训练意识不强,将中医手法与CPM结合科保证训练质量[7]。

此外,术后服用中药活血通络汤对术后止痛、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也有积极作用[8]。

2下肢康复效果2.1主观指标。

2.1.1疼痛TKA术后不同程度的疼痛,妨碍患肢功能的恢复。

研究表明,以护士为主导的疼痛管理模式是目前最佳的疼痛管理模式[9]。

研究表明[10],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心理、行为、认知、药物等联合护理,可以减轻患者疼痛,同时提升患者满意度。

1.2满意度目前对于护理满意度的评价仍没有专门的评估量表,多采用自制问卷进行评估。

对人工膝关节置换术(TKA)的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后对其关节肿胀的影响

对人工膝关节置换术(TKA)的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后对其关节肿胀的影响

对人工膝关节置换术(TKA)的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后对其关节肿胀的影响发布时间:2021-07-20T14:46:25.077Z 来源:《护理前沿》2021年10期作者:胥亚玲范海飞李丽[导读] 分析人工膝关节置换术(TKA)后针对性护理应用效果,并明确护理方案对患者关节肿胀程度的影响。

胥亚玲范海飞李丽射洪市中医院四川遂宁 629200【摘要】目的分析人工膝关节置换术(TKA)后针对性护理应用效果,并明确护理方案对患者关节肿胀程度的影响。

方法于本院2019年11月-2020年12月接受TKA手术治疗患者中筛选90例开展研究。

随机单盲法均分两组,对照组及观察组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及针对性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及术后关节肿胀情况。

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关节肿胀度低于对照组,关节活动度高于对照组,住院治疗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

结论 TKA手术治疗时实施针对性护理措施,可改善患者术后关节肿胀程度,提升关节活动度并缩短住院治疗时间,应用价值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人工膝关节置换术;针对性护理;膝关节肿胀严重膝关节疾病存有严重疼痛感及运动限制,对正常生活存在不利影响。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是近代兴起的治疗膝骨关节病的重要医疗手段。

对于晚期膝关节骨关节炎以及膝关节退行性病变等有确切治疗效果。

而临床研究显示,本种术式治疗后极易发生关节肿胀,会延长术后关节功能恢复时间,因此在围术期需要实施切实有效护理干预措施,有助于巩固手术治疗效果,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确保关节功能良好恢复[1]。

本次研究中对本院接受TKA手术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分析围术期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术后关节肿胀恢复的影响。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于本院2019年11月-2020年12月接受TKA手术治疗患者中筛选90例开展研究。

随机单盲法均分两组,各45例。

对照组,男25例,女20例,年龄56-78岁,中位(68.79±3.41)岁。

TKA术后康复

TKA术后康复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 的康复及功能锻练
郭晓忠 北京积水潭医院矫形骨科
TKA术后的康复及功能锻练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人工全膝关节术 后的康复及功能锻练术是一项系统而艰 巨的任务。做得好,可起到锦上添花 的作用,做得不好,可能前功尽弃。 周密而系统的术前术后的病人教育、康 复及功能锻练计划,是取得最佳手术疗 效的基本前提。
TKA术后康复小结
• 术前术后周密计划减少致病率
和致死率 • 病人教育 • 不同的骨科团队可能有不同的 术后康复计划
TKA术后功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锻练---决定因素
• • • • 术前疾病的性质及严重程度 术前膝关节的功能状况 手术技术和假体设计因素 病人的疼痛耐受、主观意愿和施练 时间 • 医生的指导督促和亲自实施练习 • 术前术后镇痛药物和麻醉
术后第1--7天检查
• 病人能下床时,拔除尿管 • 注意下肢肿胀情况 • 注意绷带的松紧度,第二天拔
除引流管时,去除绷带
术后第1—7天的病人教育
• • • • • • • 给予适量的麻醉镇痛药物 提示发烧或出汗的相关问题 三天后卧床时膝后不用枕头 提醒下床后,小腿和踝关节可能肿胀 指导股四头肌和小腿前后肌群练习 开始膝关节功能锻练 可坚持服用镇痛药:最长3-4周
术前术后镇痛药物和麻醉
• 术前术后系统地给予非甾体(Cox-2)药

• 术后留置股神经管或硬膜外管(避免应 用抗凝药)阻滞麻醉,有助于早期无痛 练习,使关节功能恢复最大化 • 麻醉泵有助于减轻术后疼痛,但作用有 限,且有副作用(意识淡默、抽搐等)
多元化镇痛方案
• 术前给药: 西乐葆 1 片 Qd 1- 3天 • 关节周围注射: 关闭伤口前 • 股神经留管:2-3天: 每日4次,定期推 药:罗派卡因 • 术后常规止痛药物: 西乐葆 1 片 Qd,或泰诺林1-2片q8h 必要时给与美施康定

关节松动术对膝关节炎患者的膝关节屈曲活动范围的影响

关节松动术对膝关节炎患者的膝关节屈曲活动范围的影响

关节松动术对膝关节炎患者的膝关节屈曲活动范围的影响膝关节骨关节炎(OAK)是一种由于年龄增长而引起的一种严重的关节变性疾病。

膝骨性关节炎对病人的生活质量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它的症状包括了膝关节疼痛、僵硬、关节间隙变窄以及软骨组织损伤等。

目前,关节松动术作为膝骨性关节炎治疗的手段之一,已经被广泛应用。

有许多文献报道了关节松动术对于膝骨性关节炎患者膝关节活动范围的影响,但是其结果存在较大的差异。

一、研究现状(一)国外研究现状骨关节炎又称骨质增生、骨关节病,是由于关节软骨的完整性被破坏,关节边缘软骨下骨板发生病变,导致关节症状和体征的一种异质性疾病。

其损害表现为局部的,渐进的,软骨下的骨密度增高;因骨质增生及关节畸形而导致的。

骨性关节炎的发病率呈现出一种随年龄增大而升高的显著趋势,据调查,在国外,45岁以下的妇女在骨性关节炎中的发病率为2%,而45~65岁的妇女在骨性关节炎中的发病率为30%,65岁以上的妇女在骨性关节炎中的发病率高达68%。

这可能是由于软骨细胞在衰老过程中对促进修复的生长因子的响应能力降低,导致韧带松弛,关节不稳定,肌肉力量降低,进而导致骨性关节炎的发生。

根据美国的数据,大部分年龄在65岁以上的人都受到了影响,75岁以上的人中有80%的人受到了影响,并且已经变成了继缺血性心脏病之后的第二大疾病,这对整个社会的劳动力以及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二)国内研究现状已有研究表明,塞来昔布用于膝关节骨关节炎(OA)的临床疗效显著,且比非甾体抗炎药(NSAIDs)的胃肠副作用小。

由于塞来昔布为COX-2特异性抑制剂,塞来昔布在保持NSAIDs疗效的基础上,其在消化道副作用显著低于常规NSAIDs。

炎性介质可释放COX-2,上调pGE2等炎症因子,导致炎症、水肿及疼痛。

塞来昔布具有显著的抗炎、止痛效果,其机制与其对COX-2的活性密切相关。

Mastbergen等人使用塞来昔布治疗早、晚期膝骨性关节炎,发现该药物能增加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的软骨基质中的蛋白质聚糖水平,并能减缓其退行性病变进程;可以在某种程度上修补损伤的软骨,还能促进关节软骨的新陈代谢。

分析行全膝关节置换术(TKA)的患者实行手术室护理配合的效果杨娟_1

分析行全膝关节置换术(TKA)的患者实行手术室护理配合的效果杨娟_1

分析行全膝关节置换术(TKA)的患者实行手术室护理配合的效果杨娟发布时间:2023-06-19T13:45:58.825Z 来源:《护理前沿》2023年08期作者:杨娟[导读] 分析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治疗期间行手术室护理配合的重要性江南大学附属中心医院江苏无锡 214000【摘要】目的:分析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治疗期间行手术室护理配合的重要性。

方法:从我院2022年1月~2022年12月间收治的行TKA治疗患者中随机选取68例作为研究对象,经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手术期间分别予以常规手术室护理、优质手术室护理,每组34例,对比两组手术室护理配合效果。

结果:观察组切口愈合程度评估结果为甲级例数多于对照组,P<0.05。

术前两组患者疼痛程度评分无组间对比差异,P>0.05;术后48h时可见观察组疼痛程度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手术室护理服务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TKA治疗中,优质手术室护理配合工作的开展可促进患者术后切口愈合,并缓解其疼痛感,深受认可。

【关键词】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手术室护理;配合效果在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加深的过程中,越来越多问题出现,其中就包括与老年人相关疾病发生率在不断提升,比如骨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膝关节严重畸形等病症,已经严重影响到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同时也增加了患者家庭、社会压力[1]。

基于此,在面对上述疾病时,予以及时有效的治疗很关键。

全膝关节置换术(TKA)作为上述病症临床治疗的主要手段,能够极大程度地促进患者膝关节功能的恢复,但在人工膝关节与患者自身骨骼结合期间,患者会感受到明显疼痛感,而且手术操作难度较大,需要搭配一定的手术室护理干预,以此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降低患者应激反应的出现[2]。

同时,在现代医学技术的改变下,临床护理模式也发生了一定变化,常规护理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实际需求,为此我院也进行了优化,强调优质手术室护理配合工作的开展,并进行了相关对比分析,如下报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手术技术对TKA术后关节活动度的影响
庞清江
宁波市第二医院骨科中心
20世纪70年代中期出现的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成为了人工膝关节技术史上的重大突破。

TKA术后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是在保持膝关节稳定性的条件下增加膝关节活动度,这对满足病人的日常生活需求尤为重要。

TKA术中的手术技术直接影响着术后膝关节活动度,行TKA时手术技术对膝关节活动度的影响,提出4个避免:避免关节力线不良,避免屈曲间隙过紧,避免后方撞击,避免前方填塞。

一避免关节力线不良
1 膝关节力线对位膝关节力线对位决定膝关节载荷分布情况和股胫关节稳定性,是决定TKA远期疗效的重要因素。

膝关节力线对位常用3种方法,第1种即常规外翻5~6°股骨截骨。

第2种即根据下肢全长X线片个体化外翻角度截骨。

第3种为使用计算机导航辅助。

即使是经验丰富的外科医生行TKA,力线对位不良超过3°的发生率也高于10%。

2 关节线高度关节线高度的改变会改变膝关节的力学,恢复关节线高度是TKA获得成功的必要条件。

Shoji等对231例TKA术后患者研究后发现,如果术后关节线升高在10mm以下,那么32%的膝关节屈曲度可超过120°;如果术后关节线的升高超过10mm,则只有7%的膝关节屈曲度可超过120°。

二避免屈曲间隙过紧
1屈伸间隙不平衡伸屈膝间隙的平衡和等化,非常重要。

如果屈曲间隙<伸直间隙,刚会导致屈曲受限。

出现这种情况时,可采取减小股骨假体尺寸、增加胫骨假体后倾、或切断后交叉韧带(PCL)、远端再截骨、使用薄衬垫等方法进行调整。

2后交叉韧带挛缩PCL挛缩常见于严重骨关节炎和HTO术后病人。

在TKA术中屈膝时,如果股骨假体过度后滚或聚乙烯垫片前翘,则考虑有PCL 挛缩。

一般通过PCL松解或PCL切除解决。

3胫骨后倾不足如果胫骨组件放置后倾不足,会使屈曲间隙的后面变紧,限制了股骨后滚,从而导致膝关节屈曲度下降。

后倾增加6°,屈曲度数可以增加10°。

不过TKA的胫骨平台后倾角不应超过7°,过度后倾会导致前方不稳和所谓的“mid-flexion laxity”。

三避免后方撞击
1机械阻挡如果出现后方骨赘、残存半月板、增生滑膜及肥厚关节囊、胫骨假体后份突出等情况时,则可能造成后方撞击,在膝关节屈曲时形成机械阻挡。

2股骨后髁偏心距减小股骨后髁偏心距这一概念最早在2002年由Bellemans提出,他指出恢复股骨后髁偏心距可以减少碰撞。

Eellemans等的研究通过透视录影看到了蹲下时胫骨撞击股骨后皮质,还得出股骨后髁偏心距每下降1mm,最大屈曲度就平均下降6.1°的结论,建议在CR型手术中尽量恢复股骨后髁偏心距。

四避免前方填塞
1避免假体前置前方填塞将导致屈膝时前方软组织结构张力过大,从而影响屈曲度数。

如果股骨假体前移,将导致伸膝装置张力升高;如果胫骨假体前移,导致屈膝时髌韧带和脂肪垫撞击垫片前方,引起膝前痛和屈曲受限。

在行TKA时应避免将假体前置。

2避免髌股运动轨迹不良如果髌股运动轨迹不良,将导致髌股关节应力增加,从而出现屈曲受限、膝关节前部疼痛、假体松动、髌骨骨折等情况。

假体安放位置:假体旋转对位不良是髌骨不稳定的主要因素。

研究表明,股骨假体5°的内旋将会导致髌骨5mm的错位,使得“Q”角明显增大和半脱位倾向增大,目前大多数膝关节假体系统都以股骨后髁为参考点有3~5°的外旋。

同样,胫骨假体也应避免内旋和胫骨假体放置时不应偏内侧,否则会增大“Q”角。

髌骨厚度:髌骨过渡填赛增加关节囊的张力,增加作用于髌骨的应力,TKA 术中应恢复髌骨厚度。

外侧支持带松解:外侧韧带松解可以促进髌股轨迹的恢复,但也有学提出由于外侧韧带松解会使得髌骨骨折、伤口感染等并发症增加,所以应慎重对待外侧韧带松解。

3 屈膝位缝合股四头肌腱建议采用屈膝位闭合切口,以避免伸肌装置相对缩短和皮肤紧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