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数学课程体系的衔接与教材建设

合集下载

中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标准与衔接体系研究

中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标准与衔接体系研究


施一体化教学计划 ,设计 中高职衔接一体化课程结 构,优化 高技能人 1 .国内外中高职衔接的现状分析 国外 的中高职课程衔 接研究始 于 2 O 世纪 6 O 年代 ,多以欧美等 经 才培养途径已迫在眉睫 。 3 . 1 搭建整体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 系 济发达 的国家和地区为代表。德 国中高职阶段的课程衔接 ,是靠在课 程上采用阶梯式综合性职业课 程模式 ,来 完善 中高职职业 教育体 系。 高职教育与中职教育在培养 目标 、培养模式上 既有 一致性 ,又有 美国实行的是将 中等职业教育与高中后技 术准备教育 紧密连 接在一起 着层次上 的差别 ,中职教育强调 的是有一技 之长 ,高职教育在高新技 的教育体制 , 并统一制定出 中高职相衔接 的教学大纲 ,采用课 程体系 能知识 、管理能 力、综合技 能和综 合素 质方 面要 比中职 教育要 求更 衔接的中高职衔接模式 。澳大利 亚通过 国家层 面组织开发 “ 培训包” 高。 特另 q 是要有更强的综合 素质与创新能力。 设计 中高职一体化课程结构 的前提 ,是专业设 置必须要适应 经济 将全 国中高职的课程衔接起来。英国的具体做法是把 中职课 程和高职 课程统一制定成了教学单元 的方法 ,避免 了任何 重复学习 ,教学单元 发展 ,与当前我 国产业结构和就业结 构变化相同步 。职业教育 的专业 设置的依据是就业 岗位 ,要 通过 广泛 的职业职 业调 查 、职业 岗位 分 之间逻辑顺序清晰 ,相互衔接紧凑 ,不重复,教学衔接适应性好o 在我国 ,对中高职课程衔 接研究 起步较 晚,比发达 国家晚 2 0年 析 ,依靠地方 和行业 ,规范职业教 育的专业设置 ,研究制定 出统 一的 左右 。《 面向 2 1 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 》 ( 国发 [ 1 9 9 9 ]4号 )首次 中高职专业 目录。 提出 “ 使初等、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与培训相 互衔接” 。直至 2 0 1 0年 3 . 2 实施 中高职一体 化教学计划 只有 真正的实现对 口衔接的教学一体化 ,才能使 中高 职衔 接达到 《 教育规划纲要》提 出 “ 中高职协调发展 ”的指导方 向 ,进一步引 领 中高职衔 接 的深 化和发 展。 《国家 中长 期教育 改革和 发展规 划纲要 理想 的效果。学校依据企业相应的职业 岗位 的工作 分析 ,按照相关行 ( 2 0 1 0— 2 0 2 0 年) 》提 出,要建立 中高职协 调发展 的现 代职业 教育 体 业标准和职业鉴定考核要求制定统一 的教学计 划和专业教学标准 。要 系。《 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 职业教育协调发 展的指导 意见》 第 科学划分教学单元 ,为有效衔接创造条件。 3 . 3制定中高职衔接 的接 口标准 十七条指 出,要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 ,鼓励毕业生在职继续 学习 ,完 需要 明确与中职所开专业 的对应关 系,以便 于在中职相关专业 教 善职业学校 毕业生直接升学制度 ,拓宽毕业生继续学 习通 道。探 索并 建立灵活多样的 中高职衔 接模 式 ,对于拓 宽 中职毕业 生继续 学 习通 学的基础上 ,研究设计高职的教学 ,才能做 到在人 才培养上 的逐级 递 道 ,增强职业教育 吸引力有着十分重要 的意义 。至此 ,关 于中高职教 进。专业部分接 口,按照国家相应 的职业 鉴定考核要求制定 ;文化 基 育衔接问题的研究 开始在 国内得到广泛开展 ,但是关 于中高职课程衔 础部分接 口标准 ,与当初招收中职毕业生的要求相一致 。 3 . 4 分层确立课程 目 标 鼓励校本教材开发 接 的研究较少。该研究 的实践意义在 于融合 中高职教 育的现有 资源 , 如何实现课程衔接 ,统筹中职 与高职课 程衔接 ,根据课程 实际合 采用模块化的课 程形式 、构建一体化 的课程标 准体 系 , 减 少两层次之 间的教学资源消耗 , 充分做好两者之 间的立交 桥工作 ,打破 目中高职 理采用课程衔接模式 , . 科 学确定相 关能力领 域 ,分层 确立课程 目标 , 教育之间 的屏障。满足社会对技能型人 才的需求 。最 终让中高职衔接 以及鼓励校本教材开发来解决。 在中职与高职课程衔 接 的大 背景下 ,宏 观统筹是 必要 和必须 的, 职业教育这条可持续发展之路 ,能够在我院长期可持续发展下去。 否则 中职与高职课程衔接将毫无保 障。但这种宏 观统 筹 ,宜在于课程 2 .我 国中 高 职 课 程衔 接 存 在 的 问 题 标准 、教学 目标和评价尺度层 面,做到 “ 管而不死 、放 而不乱 ” 。譬 2 . 1 突出问题 :学校之间培养 目 标 和专业设置标尺不一 彰显具体学校 的个性和特色 ,可鼓励其积 极开发校本教 学校开发课程 的能力高低 不一,专业建 设水平参差不齐 ,致使 各 如,为保存 、 校实际执行 的课程体系和所能达到的课程 目标差异 较大;同时 ,中高 材 ,在完成规定内容教学 的同时 ,辅以具有特 色内容的教学 ,从而 既 职两类学校都是依据各 自的教育 目 标 和培养对象的知能结构 要求 设置 保 障中职与高职课 程衔接 的顺利实现 ,又能尽量避免 “ 千校一 面” 现 课程 ,导致两类学校不可避免地存在 课程设置和课程 内容安 排上的重 象 的 出现 。 总的来说 ,我国的中职与高职教育课程体 系设置与建设是 中高职 复 、甚 至 倒 挂 的现 象 。 教育衔接 的重中之重 ,中高职课程 全面 彻底的衔接 ,必须保证 培养 2 . 2教学单元划分问题 职业教育衔接的关键是课程衔接 ,而课程衔接 的关键 和难点是教 目 标 、教学课时数和教学内容等 的衔接 。如何 妥善处理好这一衔 接问 学单元的划分。其教学单 元 的划 分 ,既可 以按 内容难 易程度 为标尺 , 题 ,不仅需要 职业院校 的努 力 ,也需要 职业 教育行 政部 门 的大力 支 也可 以按技术操作流程为标尺 ,还 可 以按项 目工作完 成 因素 为标尺 , 持 ,更需要行业企业 的积极参与 ,做好 这一衔接问题有利 于中等职业 各校甚至不同的教师 ,所划分 的教学单 元往 往不同 ,这些因素的客观 教育阶段的学生与高等职业教育阶段的学生获得从事各种不 同职业相 应 的职业资格证书 , 对提高他们的职业竞争力与提升 就业与创业能力 存 在,也为课程衔接带来一定 的困扰 。 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影 响意义 。 - 2 . 3专业契合度差 我 国高等职业学校生源 结构复 杂,既包括 中等职业 学校毕业 生 , 参考文献 : [ 1 ]丁金 昌.我 国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 的探 索 [ J ].中 又包括普通高 中生 。如此便导致了各学 院在课程开发时忽 略了与中等 职业教 育的衔接 ,课程 的起点与中职生源的基础素质不相适 应。课 程 国 高教 研 究 ,2 0 1 2年 O 2期 [ 2 ]王红梅 .试析应 用电子技 术专业 中、 高职对 口招 生衔接 的人 开发没有兼顾各类生源 的素质差异 , 从 而导致我们在 中高 职课 程衔接 J ]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 2 0 1 1 年3 2 期. 中的教学内容上 的重叠和断档。与中职衔接的高职开设 的专业 总体不 才培养模 式 [ 多 ,口径也相对 宽泛 。而 目前 中高职 教材很大 程度上存 在重 复现 象 , [ 3 ]姜洪文 .“ 校企联手 、三 阶递进” 人才培 养模 式的研 究与 实 践 [ J ].技术与教育,2 0 1 2年 0 1 期. 有 的课程重复率达到 了 6 0 %。 [ 4 ]张枝,刘雪晖 ,闰玉喜 ,李艳秋 .学分制模 式下的 中高职课 3 .构建一体化课程标准衔接体 系的途径 如果没有一体化 的课程标准的衔接 , 将 会导致非对 口专业 的衔接 程体 系衔 接 问题 及对 策研究 [ J ].吉林省 教 育 学院 学报 (中 旬) , 0 1 2年 o 9期 . 错位 ,也会导致对 口衔接课程 的重复 。严重影 响职业教育的质量 。实 2

职业院校中高职衔接数学教学研究

职业院校中高职衔接数学教学研究

职业院校中高职衔接数学教学研究【摘要】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整体推进,职业院校作为培养职业教育人才的主要场所,加强“中高职”衔接课程教学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数学教学作为重要的基础学科,在职业教育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职业院校在“中高职”教育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完善数学教学的衔接,是提高职业教育有效性教学的重要部分。

本文通过分析中职学生升入高职院校的途径,立足于学生实际分析“中高职”衔接中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有效策略,为进一步提升职业院校“中高职”衔接数学教学有效性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高职;数学;衔接;探究自2007年开始,我国高职院校开始实施“单招”,在此背景下,对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同时,为满足社会职业人才的需求,不断提高职业教育水平,我国提出了到2020年基本形成中高职教育协调发展的职业教育体系,不断加强中高职课程的有效衔接,为职业院校学生职业专业发展奠定基础,使其成长为满足社会需求的高素质综合性职业人才。

基于此,职业院校在中高职衔接过程中,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数学课程教学的有效衔接,既是符合国家现代职业教育的要求,又是满足职业人才培养实际需求的关键内容。

现阶段,职业院校“中高职”衔接数学教学中仍旧存在一定的问题,影响了数学教学衔接工作的顺利开展。

因此,探究职业院校“中高职”衔接数学教学策略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中职学生升入高职院校的几个主要途径1.针对中职生的“三校生”高考针对中职生的升学问题,国家也出台了区别于普通高中生“高考”的“三校生”高考。

考试内容主要是文化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同时加上学生在中职阶段学习期间获得的职业资格证书和市级以上职业技能大赛获得三等奖以上的奖项加分。

通过这种途径进入高职阶段学习的中职生,虽然在备考期间系统复习了中职阶段数学知识,数学基本功较为扎实,可是因为专业的不同和学校的差异,有可能造成学生数学知识的衔接性出现问题。

2.五年一贯制联合办学五年一贯制是具有中高职两种办学模式的高职院校主要面向初中阶段毕业生进行自主招生。

中职与高职教育中数学课程的衔接问题

中职与高职教育中数学课程的衔接问题
H UANG Li
( n io me tl n g me t olg {C ia, ih a g a b i0 6 0 ) E vrn na Ma a e n le eo hn Q n u n d oHee 6 0 4 C
Ab ta t W ih t ed v lp e to c n my a d t ep o rs fs ce y,v c t n l d c to src : t h e eo m n fe o o n h r g e so o it o ai a u ain o e
Mah mai ,b igab s u jc , h c nicjiigo tu tr ,mo e,a dc ne t t e t s en ai s bet t esi t i onn f r cue c c e f s d l n o tn s if e csdrcl h ec ig q ai n c o l g efc.C n enn b u h onn nl n e i t t etahn u ly a d sh oi f t o cr ig a o tt ejiig u e y t n e
Ke od :o ain l d ct n sc n ayv ct n lhg e o ain lmah mai ; iig yw rs v ct a e uai ;eo d r o ai a; ih rv ct a; te t sj nn o o o o c o
职业 教育是 与 经 济 建设 和社 会 发 展 密不 可 分
tn st e e pfo alwe tg ih r n .Th iigo eo d r o ain l d — e d od v l rm o o r a et ahg e e s o o e onn f c n ayv ct a e u j s o

关于中高职课程体系的衔接

关于中高职课程体系的衔接

关于中高职课程体系的衔接职业教育承担着国家转方式、调结构、惠民生、促升级的重要任务,也是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提高中等收入劳动者比重的重要目标。

当前,职业教育面临着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任务,也面臨着转变自身发展方式、提高科学发展水平的严峻挑战。

职业教育进入改革“深水区”,加快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我国目前职业教育的迫切任务。

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三个基本特征。

统筹协调推动中高职教育有机衔接,以课程衔接体系为重点,促进培养目标、专业设置、教学资源、招生制度、评价机制、教师培养、行业指导、集团化办学等领域相衔接,切实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系统性和多样化;推动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继续教育相互沟通,实行全日制教育与非全日制教育并重,探索建立职业教育人才成长“立交桥”,系统提升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支撑国家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能力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内涵体现。

全国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国家试点以来,许多地方已将中高职衔接列为重大改革项目,中高职衔接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在课程体系衔接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

本文以中职与高职数控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为例,探索研究中高职课程体系应如何有效衔接的问题。

一、中高职课程设置存在的主要问题中高职教育衔接的关键是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的衔接。

长期已来,“职业教育是一种教育类型,而不是一种教育层次”并没有得到真正体现,中职与高职在学制、培养目标、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材、教学模式、考核制度等方面均缺乏科学的系统性,没有真正意义上达到中高职的实质性、内涵式衔接。

目前中职和高职课程设置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有的中高职学校还存在重学科系统化、轻职业岗位能力综合性的问题,以“能力本位”为核心的职业教育思想没有得到真正体现;而有的中高职学校则过分注重技能训练,轻视学生专业基础理论培养,造成学生毕业后职业提升困难,终生教育理念未得到落实和体现。

中高职数学课程衔接方案剖析

中高职数学课程衔接方案剖析

中高职数学课程衔接方案剖析一、从中高职教育的异同谈中高职衔接了解中高职这两类职业教育的异同,是探讨二者衔接问题的前提。

中职与高职教育是同类性质的两个不同阶段和层次的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不同时期担当起应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任。

进入21世纪,随着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调整,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结构的改变,人才需求趋向高层次已成为不争的事实,经济的发展对职业技术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同时,如何做好中、高职之间的衔接已经成为关系到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重要而迫切的问题。

职业教育的基本目标既是职业性的,也是教育性的,在这一点上,高职教育与中职教育有其共通性,但在培养目标、培养模式上二者又有着层次上的差别。

了解中高职这两类职业教育的异同,是探讨二者衔接问题的前提。

故而,中职与高职教育是同类性质的两个不同阶段和层次的教育,具体比较来看:(一)中等职业教育是在高中教育阶段进行的职业教育,目的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数以亿计的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

中等职业教育是目前我国职业教育的主体,主要由中等职业学校实施,招生对象主要是初中毕业生和具有初中同等学历的人员,基本学制以三年制为主。

分类: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职业高级中学、成人中等专业学校。

(二)高等职业教育是职业技术教育的高等阶段。

高职高专教育由省级人民政府管理。

在国家宏观政策的指导下,省级政府根据本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为主,结合招生能力、就业状况等综合情况,确定年度招生计划、招生办法、专业设置、收费标准和户籍管理,颁发学历证书,指导毕业生就业,确定生均教育事业费的补贴标准等,并同时负有保证教育质量、规范办学秩序和改善办学条件等职责。

高职高专是高等教育中专科教育的两种实现方式,高等专科学校(简称高专)和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简称高职),两者只是侧重不同,无本质差别,前者重能力(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后者重技术(如水利职业技术学院)。

中职数学初高中衔接教案

中职数学初高中衔接教案

中职数学初高中衔接教案
1. 掌握初中数学与高中数学的衔接知识;
2. 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3.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 初中数学知识的回顾与扩展;
2. 高中数学概念的引入与解释。

教学难点:
1. 初中数学与高中数学知识之间的连接与转化;
2. 学生对高中数学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初中数学知识(10分钟)
1. 让学生回顾初中数学所学的重点知识点,并进行简单的练习;
2. 老师做相关知识点的讲解和总结。

二、引入高中数学概念(15分钟)
1. 引导学生了解高中数学的概念和重点内容;
2. 讲解高中数学知识点,简单示范计算方法和答题技巧。

三、巩固和拓展(25分钟)
1. 组织学生进行高中数学概念的应用练习;
2. 老师针对学生掌握情况进行辅导和指导;
3. 分组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四、教学反馈(10分钟)
1. 老师评价学生的表现,点评学生的优缺点;
2. 学生互相交流学习心得和体会;
3. 整理学习笔记和总结高中数学知识点。

五、课堂作业(5分钟)
1. 布置相关练习并要求学生认真完成;
2. 下节课核查作业情况并巩固知识点。

教学评价: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初中数学与高中数学的衔接知识,掌握相关概念和技巧。

同时,学生能够在课后进行相关练习和巩固,提高数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中高职贯通背景下数学教学衔接研究

中高职贯通背景下数学教学衔接研究

数学教学衔接是中高职贯通背景下的一个重要课题,它涉及到中高职教育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把握和教学方式等诸多方面。

首先,要改台中高职课程设置,合理地将数学课程分为不同的阶段,每一阶段的数学课程要有明确的目标和内容,使学生们清楚地了解自己学习的路径,为今后的学习做好准备。

其次,要把握好教学内容,确保数学课程的内容紧扣中高职贯通的要求,在课程的内容安排上有一定的规划,同时要注意合理的时间安排,不要过于拉长或拉短,以保证课程的完整性。

最后,要注重数学教学方式的调整,在数学教学中应该更多地运用实践性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数学知识,加强学生对数学的理解,促进数学知识的深入学习。

总之,要实现中高职贯通背景下的数学教学衔接,必须从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三方面入手,加强数学教学的全方位规划,更好地为学生提供数学学习的支持。

浅谈高职高专中高等数学与中学数学教育的衔接

浅谈高职高专中高等数学与中学数学教育的衔接
维普资讯
第 1卷 第 1 4 期 20 06年 0 1月
河南 机电高等专科 学校学报
Junl fH nnMehncladEetcl nier gC l g ora ea caia n l r a E gnei ol e o ci n e
在脱节现象, 因此做好高等数学与中学数学不同方面地衔接, 对高等数学的教与学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关键词: 高等数学; 中学数学; 衔接
中圈分类号 : 6 2 G 4 文献 标识码 : A 文章 编号 :( 82 9 (0 6 0 -100 lo _0 3 2 0 ) 1 1-2 】 0

收稿 日期 :0 50 -0 20 .92 .
作者 简介: 李爱真 (99)女 , 17 一 , 河南登封人 , 助教 , 本科 。 研究方 向: 数学教学 。
lO l
维普资讯
李爱真等 : 浅谈高职高专 中高等数学与 中学数学教育 的衔接
和拓展 ; 其次, 思想方法上是 中学数学的因袭和扩张 ; 想 ; 帮助学生提高抽象思维能力 , 由质 点做 曲线 并 如 而在观念上是中学知识的深化和发展。因此 , 做好衔 运动的瞬时速度、 曲线在一点切线的斜率抽象 出导数 接能更好地 利用 中学数学 的基础提高对高等数学学 的概念等。 习的质量。可以说 , 运用高等数学 的知识能将中学数 32 教学方法的衔接 . 学 中不能或很难彻底解决 的基本理论加 以严格地证 相对于高 中数学的教学而言 , 高等数学更注重对 明; 反过来 , 中学数学 中的问题也为高等数学 的理论 基本概念的理解和对知识 的应用 。而且教学 进度 明 显加快 , 课堂容量大大提高, 前后知识更新速度加快 , 提供可靠的背景和模型。 在高等数学学习中, 加强高等数学与中学数学在 学生感到很不适应 , 前面学不好 , 后边学不会 , 形成恶 知识背景上的联系 , 能够改变以往高等数学 与中学数 性循环 , 以致产生厌 学情绪。作为教师 , 帮助学生 应 学脱节的现象; 也使 学生 的知识结 构很好地 衔接起 熟悉高等数学的教与学 , 使学生尽快步入高等数学 的 来, 提高高等数学的学习质量 , 也为他们应用数学解 学习轨道 , 为此 , 教师应注意处理好 以下两种关 系: 首 决问题打下很好的基础。 先注意正确处理新与旧的关系, 因为新知识是建立在 加强高等数学与中学数学内容的联 系, 有利于学 旧知识之上 的, 备课 时, 就要 了解 中学数学有关 知识 生将数学知识系统化 , 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的地位与作用及与高等数学知识 内在的密切联系 , 这 2 3 搞好与 中学数学的教学衔接可 以避免重 复性 。 样才能对教材做恰 当处理 ; . 上课时 , 注意联旧引新 , 使 中学数学知识成为学 习高等数学 的增长点。 其次 , 教 节省课时。 提高教学的效率 师在教学中应遵循 “ 由浅入深 , 深入浅出” 的原则 , 备 在高职高专教育教学模式下 , 由于加大了实践教 学环节 , 相对来说 , 数学课 时较 少 , 因此 , 做好 与中学 课时一定要 深得进 去, 要浅得 出来。做 到收放 自 更 内容的衔接 , 就可以节省部分学时 , 另外 , 利用节省的 如 , 处理教材得心应手 。这样就能使学生较快理解所 学时, 可以增加一些 其他知识 , 高学生用数学解 决 学的知识 , 提 并产生极大的兴趣和求知欲。 实际问题的能力, 扩展学生 的视 野。比如导数 , 中学 3 3 学 习方法的衔接 . 的要求是 : 了解导数概念 的某些实 际背景 ( 如瞬时速 高职 高专 中, 学生学 习数 学 的 目的不 如高 中明 度、 加速度 、 光滑 曲线切线 的斜率等 ) 掌握 函数在一 确 , ; 动力相对不足 , 仅靠课堂上 听一听就把知识全部 点处的导数的定义和导数的几何意义 ; 理解导 函数的 掌握是不现实 的, 因此教师应指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 概念。而高等数学这部分 内容 与中学数 学要求基 本 和课后复习。课前预习, 可提高学生听课的积极性增 致, 因此 , 在讲这部分 内容时, 只需对 中学 的内容进 加听课的选择性, 克服一些学生对教师 的过分依赖 , 行巩固和复习, 避免了重复 , 提高了教学 的效率。 增强学生学习的 自信心 ; 课后 复 习, 让学生学会概括 和总结 , 将知识整理成 系统的知识体系 , 增强对知识 3 做 好与中学数 学衔接 的途��

中高职数学教学衔接的探讨

中高职数学教学衔接的探讨
教学 中 占有重 要的地位 。学好数学 ,对 于其他学 科尤其是 理
与本科 ): 中专部 的部分学生通 过对 口高考升 入本校大 学部
或其他 高等院校 ,五专部的学生 学习两年后直接进入 本校大 学部 ,大 学部新生包括 普通高 中参加 高考考入 的学生、 中等 职业学校 考入的学生 以及五专部 升学的学生 。这几 类学生 的
的是潍坊科 技学院中高职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潍 坊科技 学院下设 中专 部、五专部 、大 学部 ( 包含专科
育与高等 职业教 育,职业教 育与普通教 育、成人教 育的衔接
与 沟通 ,建立 人才成 长 ‘ 立交桥 ’。要扩大 中等职业 学校 毕 业生进 入高等 学校尤其 是高等职业 学校继续 学习 的比例 ,建 立 中等职业教 育与高等 职业教 育相衔接 的课 程体系 。”数 学
论知识加深 理解 ,同时也对 自己今后进行 正确的无 菌操作奠
“ 教 、学 、做 ”为一体 ,使 学生的知识和能 力得 到养成 。 E A R循环教 学模式主 要让 学生所 学知识和技 能在建 立、 调整 、形成 中呈螺旋式循环 ,在螺旋 中上升 ,在循环中发展。 鉴于此 ,在微生物 学教学 中,把 课堂教学与实 验实训教学 的 课 时 比例 设定为 1 : 1 ,为 E A R循环 教学模 式做好准 备,通过 该教学模 式 的实施 ,学生也能很好 地进行教学 知识和实践技
中与 中等职 业学校 的教学 目标不 同,普通 高 中的课程 学习是
作为基 础课程之 一,在 中等 职业学校 和高等职业 学校 的学科 数 学基 础和 学 习能力有 很大 不 同,造原 因在于 :1 )普通 高 工类专业 学科 的学习可 以起 到非 常大 的促进作用 。下文研 究 为 了升学 的需要,而 中等 职业学校除 了升学之外 ,更 多的是

中高职衔接五年制高职数学课程体系建设探究

中高职衔接五年制高职数学课程体系建设探究
导致 他们 的教学 行 为变 形 , 给学 生 的学
准, 让每 个学生都 能扬 长避 短, 发 挥出 自 己最大 的潜 能。 ( 二) 分类教 学, 相 互渗 透。五年制高 职 教学是为社会 培养 实用性 人才 的专职 学校, 所 以其专业课 所 占的比重 较大 , 如
学存在的问题 , 结合 高职数 学教学课 程 的 改革 , 探 索中高职衔接 五年 制高职数 学课

了我 国现代化 建设 和谐 稳定与发展 的要
求, 也 符 合 家长 和学 生 的心 理需 求 。本
械专业 的学生 因为要进行 机械制 图等专 业课 程 的学 习 , 而数 学 教学 中也 有立体 几何 的 章节 , 这 时专业 老师 就可 以与 数 学老 师 相协调 , 把 立体几 何这一 章节优
生摸 不 着头脑 。 为此 , 教 师 要 对 课 程 的 安排及 删 减进 行合 理 的布 置 , 一定 要根 据其专 业课 的需 要进 行 适 当的删减 , 还 可 以进 行 跳跃 式 的教 学 , 也 就是 说可 以 进 行 分类 教学 , 把 握 好其 深度 和广 度 , 采用分 类 推进 的教 学方 式 , 使 每个 专业 的 学生 都能 得 到相 应 的发 展 。比如 , 机
二 、五年制高职 数 学教 学问题 的整
有一 种 ‘ ( 上气不接下气”的感觉 。
改措 施

五年制高职 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 三) 提 高数学教 师的素质 。 在 整 个 教育体 制改 革 中, 老师 可 以说 是 课 程改 革 的主 要推 动力 , 作为五 年制高 职 数 学 老师 , 如果 在对 数学 教 学的认 识 上不 到 位, 专业 素质不进行提 升, 就会直 接影 响

五年制高职数学与中学数学的衔接

五年制高职数学与中学数学的衔接

五年制高职数学与中学数学的衔接随着我国职业院校的迅速发展,高等职业院校与中等职业院校两者的教育模式也在不断完善,而随着我国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人们也开始关注高职数学、高中数学与中职数学三者之间的衔接性。

而只有做好这三者之间的衔接,才能够有效地实现我国职业学校中数学教学的基本目标,才能够使学生掌握好相关的数学知识。

1.1教学目标脱节高中数学、高职数学与中职数学这三者之间的教学目标有著很显著的差异,通常情况下,高中数学的教学目标就是使学生能熟练地掌控有关的解题方法,并著重对有关数学知识点的掌控,其最终目的就是同时实现学生成绩的下降,并为日后的中考奠定较好的基础。

在我国应试教育的背景之下,高中数学的教学主要侧重于学生们对于解题方式的把握住以及对题型的概括。

而中职数学与高职数学的教学目的则就是充份培育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对所科学知识的实际应用领域能力。

而职业院校中的数学教学则主要侧重于并使学生能熟练地运用有关的数学理论知识回去化解实际中存有的问题,注重学生们化解实际问题的能力。

1.2教学的内容相对脱节高职数学的教学通常比较侧重于研究变量的数学内容,比如说函数或者微积分等;其难度相对很大;高中的数学教学则将重点放到了定量运算上面;而中职院校的数学教学则著重一些数学基础排序科学知识的教学。

就教学内容来说,高职院校的数学教学所牵涉的方面很多,而且数学的理论性也相对较强,其实用性弱。

高中的数学教学相对比较生动形象,而且其掌控程度也较为简单。

中职院校的数学教学内容最为直观,且只是一些比较常見的数学基础,其教学目的也就是并使学生在日常的生活工作中能化解一些相对直观的数学问题。

1.3教学手段严重脱节高职数学、高中数学与中职数学这三者在课程设置方面有著非常大的区别,因此其所须要的教学手段也不尽相同。

高职数学在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的就是其数学知识的实用性,但是高职院校的数学内容相对较多,而目前高职院校的数学课时非常有限,因此许多教师往往使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去展开教学,这样就可以并使学生失去自学数学的能力,进而大大降低整个高职教学环节中数学教学的效率。

中高职衔接背景下中职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中高职衔接背景下中职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中高职衔接背景下中职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摘要:国内对职业教育的规划与发展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强调中高职教育之间需要进行良好衔接,使专业人才的培养更加全面与系统。

通过提高中职生进入高职院校的比例,使之进行持续学习,这就需要中职和高职之间的课程建设工作做好衔接,使学生可以在良好的课程学习过渡中做好基础课程内容学习的转化。

中高职衔接的教育背景下,中职数学教学工作与课程建设工作应树立明确的目标,并做好后续课程教学的细化衔接,以此使学生可以在课程衔接的桥梁中适应新的学习内容与环境。

关键词:中高职;衔接;教学改革一、引言中高职衔接的教学改革工作中,课程的教学衔接是其中主要的改革内容之一。

中高职阶段的课程理论内容学习随着理论内容愈加系统与规范化,对学生的学习要求也明显提升。

部分学生在课程学习的过渡阶段还存在适应能力较差的情况,并且前期也缺乏较好的理论基础作为铺垫,导致在新阶段的课程理论内容学习中还存在较大困难。

为使学生在课程学习的过渡阶段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学校方面应在课程教学工作上做好衔接工作,使学生可以在学习思维与学习方法上适应内容的变化。

中高职衔接的背景也强调课程教学工作的合理衔接,数学教学工作的改革,需要中高职学校在教学目标、教学方法与教学评价模式上作出相应的转变,以此适应当前的教学发展环境。

二、教学目标的衔接工作课程教学工作的开展目标是后续教学工作开展的主要依据。

中高职数学课程在教学目标的制定上,应结合现有的教材体系与学生培养方向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避免在后续的数学教学工作展开存在目标制定混乱、工作开展方向不够明确等情况,影响课程教学工作的开展质量。

根据数学课程的理论内容性质,中高职的数学教学工作应基于总体目标与素养教育目标,使教学工作在理论教学工作的优化基础上,可以融入学科素养教育,使学生可以具备较好的数学理论知识同时,也可以在学科素养方面得到较好培育。

从现阶段的人才发展需求上看,中高职的学生不仅需要具备较好的专业理论基础,同时还要具备较好的文化素养与理论应用能力。

浅谈中高职对接班数学课程体系建设

浅谈中高职对接班数学课程体系建设

浅谈中高职对接班数学课程体系建设发表时间:2020-08-19T06:28:23.075Z 来源:《当代教育家》2020年15期作者:李娜吕晟三[导读] 数学是中等职业学校中高职对接班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学习数学既可以提升数学文化素质,也为学习相关专业课进行知识和能力储备。

如何进行数学课程体系设置,满足学生专业成长需要至关重要。

本文主要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结构、教学方式、考核评价几个方面对数学课程体系建设进行研究。

李娜吕晟三大庆技师学院黑龙江大庆 163255摘要:数学是中等职业学校中高职对接班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学习数学既可以提升数学文化素质,也为学习相关专业课进行知识和能力储备。

如何进行数学课程体系设置,满足学生专业成长需要至关重要。

本文主要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结构、教学方式、考核评价几个方面对数学课程体系建设进行研究。

关键词:中高职;数学;课程体系中等与高等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

中高职对接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增强职业教育支撑产业发展的能力,实现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关键。

研究中高职对接班数学课程体系建设,可以使数学课程更符合职业教育的需求,还能为今后数学课程体系进一步发展提供合理的思路。

1.中高职对接班的产生 1.1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是为初中毕业生开设的基础性的教育,等同于普通教育中的高中阶段教育。

重点培养技能型人才,发挥基础性作用。

高等职业教育是指高等教育阶段的职业教育,属于高中后职业教育。

重点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发挥引领作用。

1.2中高职对接班发展方向中高职对接是指按照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要求,推动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系统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技能型特别是高端技能型人才。

中高职对接班的学生除了要学习语文、数学、英语三种文化基础课外,还要学习相关专业理论与技能课。

三年学习后,他们可以参加全国中职生对口升学考试,考入理想的高职院校继续学习相关专业,为今后成为高端技能型人才而努力。

中高职课程体系建设与教学衔接的探索精品文档5页

中高职课程体系建设与教学衔接的探索精品文档5页

中高职课程体系建设与教学衔接的探索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推进,高等职业教育也迎来了大扩招和大发展,在招生人数、在校生人数、高职院校数等方面都获得了一定的增长。

同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高职院校扩招步伐的前进及终身教育思潮的影响,劳动者对于自身不断学习发展的需求日益增长,中职毕业生也不再满足于仅仅获取中等职业学校毕业证书和中等职业资格证书。

中职升入高职院校继续深造的人数持续不断地增长。

中高职衔接无疑已成为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早在1985年已指出;“要建立一个从初级到高级、行业配套、结构合理又能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这是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课程的设置是任何教学过程中都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在中高职衔接的过程中,课程的衔接自然也成为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衔接过程中的重要一环。

由于中职与高职的课程是相互分离、自成一体的两个独立的体系,因此在中职和高职的衔接过程中难以避免地出现一些间题。

如何解决职业教育衔接过程中存在的课程结构不合理,课程内容重复浪费、实践能力脱节等问题,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重大难题.事实上,我国已经在中高职贯通上做了一定的尝试。

但在这些尝试中,部分职业学校在课程设置上的不合理和在课程内容上的重复现象普遍存在,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整体办学效益的下降从而制约了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

分析和研究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解决中高职在课程上各自独立、相互分离的问题,已势在必行.本文试图在国内外职业教育研究的理论基础上,结合社会经济的发展及当前我国中高职的发展现状,针对中高职衔接过捏中在课程体系衔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护理专业为例,探求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方法。

中高职课程设置基本实现了两层次学校衔接过程中的资源损耗,提高了衔接的效率,节约了教学资源。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起步较晚,中高职衔接工作更是刚刚起步,因此更需要客观地比较发达国家职业教育的衔接模式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结合自身发展的规律,探索出适合自身发展的中国特色道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出了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中高职衔接经验,从模式上讲一是层级衔接.中职和高职同属于职业教育,它们属于同源教育,只是在层次上有高低之分,但毕竟是职业教育体系中两个相邻的层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现代化技术使用上存在着差异 “中职数学新大纲”提出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 建议,指出:“教师应更新观念,优化传统的教学方 法,充分发挥计算机、互联网等现代媒体技术的优 势,重视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努力推进现 代教育技术在职业教育教学中合理的应用。 ”并强 调:“数字化教学资源(如教学演示软件、虚拟仿真 软件等)可作为辅助教学的工具。 在教学过程中, 将数字化教学资源与各种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进 行有机的结合,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 通过连续三年的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 赛的推动,中职数学教学中,信息化技术与课程的 整合得到不断推进,教学工具软件(如 Excel、几何 画板等)应用面越来越广泛,“做中教、做中学”蔚 然成风,教学仿真和网络课程,使得数学课程的教 学由“讲授”为主向“助学”为主转变,“一支粉笔, 一块黑板”的传统数学教学模式逐渐得到改变。 但 是 ,全 国 除 上 海 外 , 考 试 中 都 限 制 使 用 “ 计 算 器 ”, 一些应试型题目(如比较 sin42°和 sin136°大小)的 出现,违背了职业教育的总体目标,干扰就业教育 的大方向。 有些高职院校的数学教师,缺乏现代教育技术 培训, 甚至连含数学公式及图形的 word 文档都不 能正确录入,这方面与中职学校存在差距。 例如,厦 门市在 2010 年全员培训后, 在全市中职学校进行 师生数学文档录入比赛, 扫除了网络交流的障碍, 大大提高了师生的信息化技术水平。 但是,有些高 职学校的数学课程,仍然摆脱不了“一支粉笔,一块 黑板”的传统数学教学模式,只是在公开课或示范 课上,使用 PPT 演讲文稿。 “mathematica”、“matlab” 和“maple” 等软件得不到推广,信息技术对课程缺 乏支撑作用。 学生到高职后感到学习枯燥,不适应, 影响了高职数学课程的学习。 4.教材编写体例上存在着差异 “中职数学新大纲”指出,“教材内容的呈现形 式要多元化,要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展现数学 的概念和结论的形成过程”,“要利用多种形式,图 文并茂、生动有趣地呈现真实素材,内容的表述要 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具有科学性与可读性”。 中职数学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 体现了 “中职数学新大纲”的要求,符合“普及化”教育特
2012 年第 29 期
教学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Chinese Vocational and Technic数学课程体系的衔接与教材建设
薛春玲
(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 100029)
摘 要:本文对我国中职升入高职的几种模式及中、高职的数学课程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做好中职、高职数学
— 78 —
都有具体的规定,完成两个学段的学习,各阶段考 试合格后,分别获得中职和高职的学历文凭。
3.“对口升学”模式 中职与高职各自根据自己的学制年限进行教 育,中职毕业生(含中专、技校、职高毕业生)完成三 年中职阶段的学习, 通过对口升学考试进入专业 对口的高职院校接受二至三年的高职教育。 中职 毕业生可以自由选择报考高职院校,中、高职学校 没有合作协议,不具备联合办学的关系。 4.“继续教育”模式 中职毕业生在生产岗位工作一段时间后,有 继续学习的愿望和需求,参加成人升学考试,升入 成人专科学校学习,完成相关课程学习,考试合格 获得成人专科文凭。 二、中职与高职数学课程衔接方面的几个问题 1.高职入学招生考试存在着差异 “五年一贯制”模式,不需要中职升入高职的招 生入学考试。 其他三种模式都需要参加招生入学考 试,而三种模式的考试也存在比较大的差异。 “三二 分段制” 模式一般由相应的高职学校提出考核要 求,自主命题考试;“对口升学”模式一般由省(或地 区)考试院教学命题考试;“继续教育”模式则需要 参加全国统一的成人高等学校招生考试。 尽管 2009 年教育部颁布了《中等职业学校数
学教学大纲》(下称“中职数学新大纲”),但是由于 组织命题的单位不同,缺乏统一的要求,影响“中 职数学新大纲”的落实,同时三种升学考试在数学 课程中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三二分段制”模式下的升学考试,名为选拔 性考试,实际为水平性考试,因此大部分考的都是 应知应会内容和基本技能与能力,试题相对容易。 “对口升学”模式具有选拔性,相对增加了难度,出 现了一些技巧型的应试题目;“继续教育” 模式则 没有考虑“中职数学新大纲”的变化,而依照普通 高中的数学大纲进行命题, 如所考核的复数内容 就超出“中职数学新大纲”。
课程衔接的几点建议及教材建设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五年一贯制;三二分段制;对口升学;整体设计;统筹安排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9290(2012)0029-0078-04
《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下 称 “教 育 十 二 五 规 划 ”)提 出 ,到 2015 年 要 建 立 现 代职业教育体系, 并指出:“要加强职业教育内部 的有机衔接”,“积极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下 称中职和高职)在人才培养目标、专业结构布局、 课程体系和教材、教育教学过程、信息技术应用、 人才成长途径、教师培养培训、行业指导作用、校 企深度合作和教育评价改革等方面的衔接”。
为了应试, 不少中职教师都要围绕各类考试 进行相关教学与模拟训练, 这冲击着中等职业教 育的数学课程教学目标, 影响着中职数学课程的 教学和高职数学课程的学习。
2.课程内容上存在差异 “中职数学新大纲”明确指出,中等职业学校 数学课程的教学目标: 一是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 上, 使学生进一步学习并掌握职业岗位和生活中 所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 二是培养学生的计算技 能、计算工具使用技能和数据处理技能,培养学生 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 和数学思维能力; 三是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 学习习惯、实践意识、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 态度,提高学生就业能力与创业能力。 “中职数学新大纲”构建了基础模块、职业模 块和拓展模块的课程结构体系。 基础模块是不同 的人学习相同的内容, 达到社会发展对中职层次 学生的数学素质的基本需求, 体现国家对课程的 最低要求;职业模块是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内容, 适应不同专业发展的数学素质需求; 拓展模块是 为升入高等学校继续学习奠定基础, 做好高等数 学学习的准备。 而高职高专数学教学改革与中职不同步,目 前尚没有与“中职数学新大纲”相对应的全国统一 教学大纲, 教学内容基本上与普通高中数学大纲 衔接,这样在课程内容的衔接上存在问题。 例如, 中 职 删 掉 的 “ 反 函 数 的 内 容 ”, 而 高 职 数 学 仍 然 在 使用这段知识,这样,中职毕业生升入高职后,很 难适应高职数学课程的学习。
数学课程作为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要课程, 能否做好中职和高职的衔接,将直接影响到“教育 十二五规划”的落实。 本文通过对目前中职和高职 衔接现状的分析, 研究探讨了中职和高职数学课 程衔接方案与教材建设需注意的问题。
一、我国中职升入高职的几种模式 1.“五年一贯制”模式 高职院校直接招收义务教育阶段的毕业生, 相继连续进行中职阶段与高职阶段的教育, 根据 需要整合教学内容,完成衔接,学制为五年,毕业 后发给高职院校学历文凭。 2.“三二分段制”模式 高职院校与中职学校签订合作协议, 联合办 学的模式。 通常叫做“3+2”模式。 学生首先在中职 学校接受 3 年教育, 然后再到高职学校接受 2 年 教育, 这种模式的人才培养计划对两个教学阶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