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教育理论基础知识必考重点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考前必背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考前必背教育理论基础知识是教师招聘考试、教师资格证考试等各类教育相关考试的重要内容。
在考前,对这些知识进行系统的梳理和重点记忆,有助于我们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一些考前必背的要点。
一、教育学1、教育的本质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也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2、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是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
3、教育的功能从作用的对象看,教育功能可分为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从作用的方向看,可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从作用的呈现形式看,可分为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
4、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是教育的核心问题,是国家对培养人的总的要求,它规定着人才的质量和规格,对教育工作具有全程性的指导作用。
5、教育制度学校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发展经历了前制度化教育、制度化教育和非制度化教育三个阶段。
6、课程课程的类型多种多样,如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等。
7、教学教学是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是教师教、学生学两方面活动的统一。
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是教学中的重要内容。
8、德育德育过程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受教育者品德形成规律,对受教育者有目的地施加教育影响,并引导受教育者进行自我教育,从而促进其品德发展的过程。
德育原则和德育方法也是需要重点掌握的。
二、心理学1、心理学的主要流派构造主义心理学、机能主义心理学、行为主义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精神分析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等。
2、感觉和知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3、记忆记忆是过去的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包括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三个基本环节。
4、思维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
5、想象想象是人脑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贵州2018年教师招聘测验教育理论基础知识必考的145个重点
③教育内容不同:应试教育紧紧围绕考试和升学需要,素质教育立足于学生全面素质。
④教育方法不同:应试教育大搞题海战术,素质教育重视启发诱导,因材施教。
⑤教育评价标准不同:应试教育以分数作为衡量学生和教师水平的唯一尺度,素质教育则立足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1)按教育功能作用的对象,可分为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
(2)按教育功能作用的方向,可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
(3)按教育功能作用呈现的形式,可分为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
3、教育的起源
(1)神话起源说,代表人物:朱熹.
(2)生物起源说,代表人物:法国的利托尔诺和英国的斐西。能.
(3)心理起源说,代表人物:美国的孟禄。
狭义的定义: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依据一定的社会要求,依据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其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变化的活动。
更狭义的定义:是指德育。
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
2、教育的功能
定义:是指教育者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通过教育媒介对受教育者的个性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和作用。
⑤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21、学校教育制度及学制
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具体规定了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要求、入学条件、修业年限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它是国民教育制度的核心与主体,由三个基本要素构成:学校的类型、学校的级别和学校的结构.
我国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壬寅学制。
⑤教育的国际交流加强。
⑥终身教育体系的建构。
⑦教育社会化和社会教育化。
①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必背考点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必背考点1. 教育学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教育学的概念及其特点
•教育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 教育学的发展和演变
•教育学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世界教育学派别及其代表人物
•中国近现代教育学的发展概况
3. 教育目的与确立
•教育目的的分类
•教育目的与价值观念
•教育目的之间的关系
4. 教育活动要素与方式
•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
•教育活动方式和形式
•教育活动评价指标
5. 教育方法与手段
•教育方法的种类及特点
•教育手段的分类与应用
•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
6. 儿童教育心理学
•儿童发展的基本规律
•儿童认知和情绪的发展特点
•儿童教育心理学理论
7. 教育管理与领导
•教育管理的内容和原则
•教育领导的基本要素及能力
•教育机构组织与管理模式
8. 教育制度与政策
•教育制度的组成和功能
•教育政策对教育发展的影响
•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及措施
9. 教育伦理与教育法律
•教育伦理的基本原则
•教育法律的内容和适用范围
•教育工作中的伦理和法律挑战
10. 教育学研究方法
•教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教育学研究的设计和实施
•教育学研究的应用与推广
以上是教育理论基础知识必背考点的相关内容,希望考生能够认真学习和掌握,为未来的教育工作和研究打下基础。
《教育理论基》必背知识点
《教育理论基》必背知识点一、教育基础知识1孔子的教学思想:学而知之、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学思并重、博约结合、学以致用、温故知新、有教无类、以身作则、诲人不倦、身体力行、“庶、富、教”2.《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著作,阐述的教育原则:教学相长、及时而教、不陵节而施、长善救失、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学不蹬等、藏息相辅等。
3.苏格拉底(妇产科医生)在教育理论上的最大贡献是“产婆术”。
4.柏拉图(游戏哥)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他的代表作《理想国》,“寓学习于游戏”的最早提倡者;亚里士多德(自然帝)是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首次提出了“教育遵循自然”的观点。
5.昆体良(辩论哥)是西方第一个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教育家,代表作《雄辩术原理》(《论演说家的教育》),是西方第一本教育专著,也是世界上第一本研究教学法的书。
班级授课制的萌芽。
【苏婆理柏政治德,传承自然教育性原则,昆体良雄辩西方第一】6.培根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提出来。
康德最早在大学开设教育学讲座。
7.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开山老祖)被称为“教育学之父”,其著作《大教学论》是教育学开始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最主要的教育观点是:提出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提出“泛智”教育;提出教育应适应自然的思想;首次从理论上论述班级授课制;8.卢梭(孩子王):法国教育家,代表作《爱弥儿》提出自然主义教育,儿童本位思想;【爱自然】裴斯泰洛奇:瑞士教育家,教育史上小学各科奠基人,在其代表作《林哈德与葛笃德》中最早提出“教育心理学化”,倡导自然主义教育,提倡情感教育、爱的教育;洛克(绅士):英国教育家,代表作《教育漫画》,提出“绅士教育”和“白板说“;【在白板上画绅士漫画】第斯多惠:德国教育家,被称为“德国教师的教师”,代表作《德国教师培养指南》;斯宾塞:英国教育家,最早提出“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代表作《教学论》,提出“教育是为幸福生活做准备”。
乌申斯基:苏联教育家,代表作《人是教育的对象》,将教育学称作艺术。
【精编】2018-2019教师招聘教育理论基础知识(史上最全)
2018-2019教师招聘教育理论基础知识(史上最全) 【第一部分教育学】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我国春秋末年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比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早约三百年。
其中的主要思想有:“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了启发性教学原则);“教学相长”(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3、捷克夸美纽斯1632年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他提出了班级授课制。
4、美国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强调“儿童中心”,提出了“做中学”的方法,开创了“现代教育派”。
5、苏联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属。
6、美国布鲁纳的《教育过程》的主要思想是结构主义和发现法的教学方法。
7、苏联苏霍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其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和“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
8、教育的概念:广义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三个方面;狭义指学校教育;偏义指思想品德教育。
9、教育的社会属性有: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
10、我国封建社会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四书”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 (诗、书、礼、易、春秋)。
其贯穿了儒家思想。
11、遗传素质对人的身心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但环境决定论又是错误的,因为人接受环境影响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
12、我国普通中学的双重任务是:培养各行各业的劳动后备力量;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
13、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14、“双基”是指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
15、智育的任务之一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和注意力,其中思维能力是决定性的因素。
2018年教师招考教育基础知识复习资料必背
教师招聘:公共基础知识1、制度化教育阶段开始于:近代。
2、各国的学校教育系统基本形成于:19世纪末。
3、现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义务教育年限在:9年或9年以上。
4、“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教学法的最早倡导者是:孔子。
5、“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提示了教育重要性和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6、建国初期,对我国教育理论体系影响较大的苏联教育家:凯洛夫。
7、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
产生于奴隶社会初期。
8、古代中国学校教育主要内容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9、在古代印度,能够享受最好教育的是当时的最高种姓——婆罗门。
10、制度化教育或正规教育形成主要标志是形成近代:学校教育系统。
11、中国的科举制度开始于:隋唐时期。
12、战国后期,我国出现的具有世界影响的教育文献——《学记》。
13、在古希腊,最早提出发现法的大教育家——苏格拉底。
14、古希腊著名思想家柏拉图的教育代表作:《理想国》。
15、在人类教育史上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学说的教育思想家是古希腊——亚里士多德。
16、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资本主义社会初期夸美纽斯的《大教育学论》。
(首先提出普及教育思想的教育家及其著作) 17、强调教育学的心理学和伦理学基础,奠定了科学教育学基础的教育家:赫尔巴特。
18、资产阶级传统教育学的代表人物:赫尔巴特。
19、20世纪初实用主义教育学代表人物和作品:杜威《民本主义与教育》。
20、主张教师应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以儿童中心主义著称的美国教育家:杜威。
实用主义21、制度化教育是指具有:层次结构和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
22、普通教育主要是指以升学为目标,以基础科学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
23、职业教育是以生产劳动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以就业为主要目标的学校教育。
24、英国教育家洛克将那种既有贵族气派,又有资产阶级创业精神和才干,还有强健的体魄的人称之为绅士。
25、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和现象的根本特征,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是指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2018年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知识点归纳完整版
第一章教育基礎知識和基本原理(一)教育の產生與發展1教育の涵义廣義の教育:凡是增進人の知識和技能、發展人の智力與體力、影響人の思想觀念の活動。
它包括社會教育、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狹義の教育:指以人の身心發展為直接目標の社會活動,主要指學校の教育,是教育者根據一定社會發展の要求,有目の、有計畫、有組織地通過學校教育の工作,對受教育者の身心施加影響,以使他們朝著社會期望方向變化の活動。
2教育の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響,教育者是指對受教育者在知識、技能、思想、品德等發麵起到教育影響作用の人。
學校教師是教育者の主體,在教育活動中起著主導作用。
特點目の性和專業性。
受教育者是學習の主體,是在教育活動中承擔學習の責任、以一定方式接受教育影響の人。
特點有發展性和不成熟性、可塑性和可教性、能動性和主動性。
教育影響是教育實踐活動の手段,是置於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間並把他們聯繫起來の紐帶,主要包括教育內容、教育措施等。
三要素の關係:在三要素中,教育者與受教育者の關係是學校教育過程中最主要の關係和矛盾3教育の属性本質屬性:教育是有目のの培養人の社會活動,這是教育區別於其他事物現象の根本特徵,是教育の質の規定。
社會屬性:永恆性(教育是人類所特有の社會現象,只要人類存在,就存在教育);歷史性(在不同の社會或者同一社會の不同歷史階段,教育の性質、目の、內容等各不相同);相對獨立性(教育具有繼承性;教育要受其他社會意識形態の影響;教育與社會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
4教育の起源與發展教育の起源說有三種觀點生物起源說:利托爾諾,最明顯の錯誤就是把動物の本能等同於教育,否認了教育の社會性心理起源說:孟祿,教育起源於兒童對成人無意識の模仿,沒有認識到教育の目の性勞動起源說:在馬克思主義歷史唯物論の指導下形成の,認為教育起源於人類社會の生產勞動實踐之中。
勞動為教育提供了客觀需要和現實條件教育の發展階段原始社會教育:(1)沒有階級性(2)傳遞生產經驗(3)在生產生活實踐中進行古代教育:包括奴隸社會教育和封建社會教育(奴隸社會教育)我國4000多年前の夏朝已有了名叫“庠”、“序”、“校”の施教機構,(封建社會教育)到了殷商和西周又有“學”、“瞽宗”、“辟雍”、“泮宮”等。
2018年教师资格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教育学重点笔记
教育的属性教育的本质属性:育人(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的社会属性:永恒性、历史性、继承性、长期性、相对独立性、生产性、民族性古代教育的特征:阶级性、道统性、等级性、专制性、刻板性、象征性(主导)“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六学二馆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崇文馆、弘文馆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七艺三科:文法、修辞、辩证法四学:算数、几何、天文、音乐骑士七技骑马、游泳、击剑、打猎、投枪、下棋、吟诗马永健猎枪骑诗20世纪后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特点:教育的终身化、教育的全民化、教育的民主化、教育的多元化、教育的现代化、教育的全球化、教的信息化、教育的科学化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学科社会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改全体内幕决定教育的领导权、决定受教育权决定教育目的、决定着教育内容的取舍、决定着教育体制、制约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教育对社会经济制度的影响(教育的政治作用)教育培养出政治经济制度所需要的人才;教育通过传播思想、形成舆论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制度;教育促进民主化进程,但对政治经济制度不起决定性作用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速结婚、转内容制约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制约着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制约着学校的专业设置;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教育再生产劳动力、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教育的文化功能)传承文化;改造(选择、整理、提升)文化;传播、交流和融合文化;更新和创造文化内法论(遗传决定论)内蒙四耳佛孟子、弗洛伊德、威尔逊、高尔顿、格塞尔、霍尔外铄论(环境决定论)外出寻找落花生荀子、洛克、华生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遗传、环境、教育(学校教育)、个体主观能动性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个别差异性教育目的的作用(功能)导向功能、激励作用、评价的重要标准、调控功能个人本位论梦露佩服马斯洛孟子、卢梭、裴斯泰洛齐、福禄贝尔、马斯洛社会本位论荀子、柏拉图、赫尔巴特、涂尔干、凯兴斯泰纳、巴格莱教育无目的论(内在目的论与外在目的论)杜威教育准备生活说斯宾塞教育适应生活说杜威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德育(首位、灵魂、方向、动力);智育(核心、认识和基础)体育(物质保证);美育 [蔡元培提出“以美育代宗教”(超美育)]素质教育的内涵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学制(学校教育制度)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要求、入学条件、修学年限及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2018年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必考知识点总结
2018年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必考知识点总结 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2018年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必考知识点总结《教育知识与能力》教材考点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专题一教育的产生和发展◆考点 1:“教育”一词的由来:“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
◆考点 2:教育的概念都称之为教育。
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活动。
◆考点 3:学校教育的三要素1.教育者(主导)--学校教师是教育者主体2.受教育者(主体)3.教育影响(中介)--教育内容和教育措施◆考点 4:教育的属性1.教育的本质属性○辨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它有以下四方面的特点:(1)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是个体在社会的生存需要。
(2)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3)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自觉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
(4) 在教育这种培养人的活动中存在着教育者、受教育者及教育影响三种要素之间的矛盾活动。
2.教育的社会属性(1)永恒性(2)历史性(3)相对独立性○辨—教育具有继承性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教育内容和教育观点会不同)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可能超前或者落后)◆考点 5:教育的起源○单※巧记:“本能生利息(西),心源美梦(孟),劳动没(米)懦夫”◆考点 6: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1)具有目的性,但无严密计划。
(2)无等级性(阶级性);(3)教育内容简单,教育方法单一。
(4)教育目的一致,教育权利平等。
(5)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生活融洽在一起----紧密集合;◆考点 7:古代社会的教育古代学校教育的基本特征是:(1)产生了学校,教育成为社会专门职能。
2018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基础知识必考的145个重点
2018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基础知识必考的145个重点(2)环境决定论,代表人物:荀子、洛克、华生。
(3)多因素共同作用论。
9、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遗传、环境、学校教育、个体主观能动性。
10、学校教育在人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原因①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
②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
③学校教育能有效地调控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11、教育万能论的代表:洛克、康德、华生、爱尔维修。
12、个体身心发展规律及其教育要求①顺序性不陵节而施,遵循量力性原则②阶段性不一刀切,一锅煮③不平衡性抓关键期④互补性长善救失⑤个体差异性因材施教13、教育目的的意义教育目的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核心,是教育活动的依据和评判标准、出发点和归宿。
它贯穿于教育活动的全过程,对一切教育活动都有指导意义,也是确定教育内容,选择教育方法和评价教育效果的根本依据。
14、教育目的的作用①对教育工作者具有导向作用。
②对贯彻教育方针具有激励作用。
③对教育效果具有评价作用。
15、确立教育目的的依据①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
②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和需要。
③人们的教育理想。
④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途径,也是唯一途径。
16、有关教育目的确立的理论(1)个体本位论它认为确立教育目的的根本依据是人的本性,教育目的是培养健全发展的人,发展人的本性,挖掘人的潜能,增进受教育者的个人价值,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
(代表人物:孟子、卢梭、裴斯泰洛齐、马斯洛)(2)社会本位论它认为确立教育目的的根据是社会的要求,个人的发展必须服从社会需要。
(代表人物:荀子、赫尔巴特,涂尔干)(3)教育无目的论(代表人物:杜威)(4)生活本位论(代表人物:斯宾塞)1957年我国颁布了第一个教育方针。
17、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区别①教育目的的不同:应试教育着眼于分数和选拔,素质教育旨在提高国民素质。
[精品]2018-2019教师招聘教育理论基础知识(史上最全)
2018-2019教师招聘教育理论基础知识(史上最全) 【第一部分教育学】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我国春秋末年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比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早约三百年。
其中的主要思想有:“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了启发性教学原则);“教学相长”(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3、捷克夸美纽斯1632年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他提出了班级授课制。
4、美国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强调“儿童中心”,提出了“做中学”的方法,开创了“现代教育派”。
5、苏联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属。
6、美国布鲁纳的《教育过程》的主要思想是结构主义和发现法的教学方法。
7、苏联苏霍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其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和“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
8、教育的概念:广义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三个方面;狭义指学校教育;偏义指思想品德教育。
9、教育的社会属性有: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
10、我国封建社会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四书”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 (诗、书、礼、易、春秋)。
其贯穿了儒家思想。
11、遗传素质对人的身心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但环境决定论又是错误的,因为人接受环境影响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
12、我国普通中学的双重任务是:培养各行各业的劳动后备力量;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
13、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14、“双基”是指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
15、智育的任务之一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和注意力,其中思维能力是决定性的因素。
2018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基础知识重点总结
2018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基础知识重点总结【教育学】一、教育学及其发展1.教育学的概念: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2.教育学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教育学的萌芽、教育学的创立、教育学的发展3.教育学发展中的教育专著:(1)中国先秦时的《学记》,是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2)教育学史上,一般认为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于1632年撰写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本教育学专著;(3)从一门规范学科的建立,从独立的教育学诞生的角度看,通常以德国教育学家赫尔巴特1806年出版的《普通教育学》为标志。
赫尔巴特本人被视为“传统教育派”的代表;(4)杜也被视为现代教育的代言人二、教育及其发展1.教育的概念:广义的教育,是指增进人们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思想观念的活动;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通过学校教育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的方向变化的活动2.教育的发展经历的阶段:教育的发展经历了古代教育、文艺复兴后的欧洲教育、近代教育、20世纪以后的教育等几个阶段三、教育的基本要素及其关系1.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其中,教育者是教育举动的主体;受教育者是指在社会教育举动中从事进修的人;教育影响是置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一切“中介”的总和2.教育要素之间的关系:1.教育者是教育影响和学生间的中介;2.受教育者是教育者选择和使用教育影响的依据;3.教育影响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的桥梁四、教育与社会的发展(一)教育与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1.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的权利;(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4)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2.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1)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需要的人才;(2)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3)教育可以增进民主(二)教育与社会生产力教育与社会生产力的关系:1.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1)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2)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3)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4)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1)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1)教育再生产劳动力;2)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2)教育通过提高国民素质来提高劳动生产力(三)教育与科技文化1.教育与科技的关系(1)科技对教育的影响:1)科技能够改变教育者的观念;2)科技能够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3)科技能够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2)教育对科技发展的作用:1)教育能够完成科技知识的再生产;2)教育可以推进科学体制化;3)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4)教育具有推进科技研究的功能(3)息技术与教育:1)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知识的观念;2)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研究和教育的观念;3)息技术的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第三次飞跃提供了平台2.教育与文化的关系(1)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1)文化本身具有教育力量;2)教育具有双重文化属性(2)教育与文化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五、教育与个体发展(一)个体身心发展的涵义、个体身心发展的理论1.个体身心发展的涵义:个体身心发展是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生命入手下手至结束的全部过程中,身心不断发生变革的过程,特别是指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的方面变革的过程2.个体身心发展的理论:内发论、外铄论、多因素相互作用论内发论认为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外铄论认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多因素相互作用论认为,人的发展是个体内在因素与外部环境在个体活动中相互作用的结果(二)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个别差异性(三)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及其作用1.遗传对个体发展的影响:(1)遗传是人身心发展的前提;(2)遗传的差异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3)不能夸大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2.成熟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教育受成熟制约,成熟对人的发展有积极的能动作用,教育以成熟为前提,同时又要积极、能动的促进个体成熟;3.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1)环境为个体发展供给了机会,条件和对象;(2)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3)人在接受环境影响和作用时,也不是消极、被动的4.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非凡功能:(1)学校教育标准了个体的发展的方向与方面;(2)学校教育加速了个体的发展;(3)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的发展不仅具有即时价值,还有延时价值5.个体发展中主观能动性的作用:主观能动性对个体发展起决定性作用,因此学校和社会要重视对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培养。
2018年教育知识重点归纳
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第一节教育的产生与发展(选择题、辨析题)1教育的涵义(掌握)广义的教育: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与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
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狭义的教育:指以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的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发展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以使他们朝着社会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2教育的构成要素(掌握)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教育者是指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发面起到教育影响作用的人。
学校教师是教育者的主体,在教育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
特点目的性和专业性。
受教育者是学习的主体,是在教育活动中承担学习的责任、以一定方式接受教育影响的人。
特点有发展性和不成熟性、可塑性和可教性、能动性和主动性。
教育影响是教育实践活动的手段,是置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并把他们联系起来的纽带,主要包括教育内容、教育措施等。
三要素的关系:在三要素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是学校教育过程中最主要的关系和矛盾3教育的属性本质属性:教育是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
它有四个方面的特点:1,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是个体在社会的生存需要。
2,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自觉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
3,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4,在教育这种培养人的活动中,存在着教育者、受教育者及教育影响三种要素之间的矛盾运动。
社会属性:永恒性(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只要人类存在,就存在教育);历史性(在不同的社会或者同一社会的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等各不相同,每个时期的教育具有自己的特点);相对独立性教育具有继承性;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4教育的起源与发展教育的起源说有三种观点生物起源说:法国利托尔诺,美国的桑代克,英国的沛西能最明显的错误就是把动物的本能等同于教育,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心理起源说:孟禄,把教育看成简单的模仿,没有认识到教育的目的性,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
2018教育理论基础知识必考重点
实用标准文档2018年教育理论基础知识必考重点(一)1、教育的定义:广义的定义:教育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狭义的定义: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依据一定的社会要求,依据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其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变化的活动。
更狭义的定义:是指德育。
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2、教育的功能:定义:是指教育者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通过教育媒介对受教育者的个性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和作用。
(1)按教育功能作用的对象,可分为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
(2)按教育功能作用的方向,可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
(3)按教育功能作用呈现的形式,可分为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
3、教育的起源;(1)神话起源说,代表人物:朱熹。
(2)生物起源说,代表人物:法国的利托尔诺和英国的斐西.能。
(3)心理起源说,代表人物:美国的孟禄。
(4)劳动起源说,代表人物:马克思,马克思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所特有的生产劳动。
4、现代教育的特点:(1)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
(2)教育的公共性、普及性和多样性日趋突出。
(3)教育的科学化水平日益提高。
5、学习教育学的意义:①有利于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掌握教育规律,指导教育实践。
②有利于树立正确的教学观,掌握教学规律,提高教学质量。
③有利于掌握学生思想品德发展规律,做好教书育人工作。
④有利于构建教师合理优化的知识结构,提高教育理论水平和实践技能。
⑤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积极投身教育改革。
6、教育的政治功能:①教育培养出政治经济制度所需要的人才。
②教育通过传播思想,形成舆论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制度。
③教育促进民主化进程。
7、教育的经济功能:①教育再生产劳动力。
②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8、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1)遗传决定论,代表人物:孟子、弗洛伊德、威尔逊、高尔顿。
(2)环境决定论,代表人物:荀子、洛克、华生。
(3)多因素共同作用论。
9、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遗传、环境、学校教育、个体主观能动性。
2018年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重点
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专题一教育的产生和发展◆考点 1:“教育”一词的由来:“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
◆考点 2:教育的概念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和品德的活动都称之为教育。
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活动。
◆考点 3:学校教育的三要素1.教育者(主导)--学校教师是教育者主体2.受教育者(主体)3.教育影响(中介)--教育内容和教育措施◆考点 4:教育的属性1.教育的本质属性○辨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它有以下四方面的特点:(1)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是个体在社会的生存需要。
(2)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3)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自觉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
(4) 在教育这种培养人的活动中存在着教育者、受教育者及教育影响三种要素之间的矛盾活动。
2.教育的社会属性(1)永恒性(2)历史性(3)相对独立性○辨—教育具有继承性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教育内容和教育观点会不同)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可能超前或者落后)◆考点 5:教育的起源○单※巧记:“本能生利息(西),心源美梦(孟),劳动没(米)懦夫”◆考点 6: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1)具有目的性,但无严密计划。
(2)无等级性(阶级性);(3)教育内容简单,教育方法单一。
(4)教育目的一致,教育权利平等。
(5)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生活融洽在一起----紧密集合;◆考点 7:古代社会的教育古代学校教育的基本特征是:(1)产生了学校,教育成为社会专门职能。
(2)古代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具有非生产性。
(3)具有阶级性;封建社会的学校还具有等级性。
(4)适应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表现出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和象征性。
2018年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重点
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专题一教育的产生和发展◆考点 1:“教育”一词的由来:“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
◆考点 2:教育的概念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和品德的活动都称之为教育。
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活动。
◆考点 3:学校教育的三要素1.教育者(主导)--学校教师是教育者主体2.受教育者(主体)3.教育影响(中介)--教育内容和教育措施◆考点 4:教育的属性1.教育的本质属性○辨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它有以下四方面的特点:(1)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是个体在社会的生存需要。
(2)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3)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自觉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
(4) 在教育这种培养人的活动中存在着教育者、受教育者及教育影响三种要素之间的矛盾活动。
2.教育的社会属性(1)永恒性(2)历史性(3)相对独立性○辨—教育具有继承性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教育内容和教育观点会不同)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可能超前或者落后)◆考点 5:教育的起源○单※巧记:“本能生利息(西),心源美梦(孟),劳动没(米)懦夫”◆考点 6: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1)具有目的性,但无严密计划。
(2)无等级性(阶级性);(3)教育内容简单,教育方法单一。
(4)教育目的一致,教育权利平等。
(5)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生活融洽在一起----紧密集合;◆考点 7:古代社会的教育古代学校教育的基本特征是:(1)产生了学校,教育成为社会专门职能。
(2)古代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具有非生产性。
(3)具有阶级性;封建社会的学校还具有等级性。
(4)适应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表现出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和象征性。
2018年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必考知识点整理
2018年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必考知识点整理2018年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必考知识点整理《教育知识与能力》教材考点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专题一教育的产生和发展◆考点1:“教育”一词的由来:“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
◆考点2:教育的概念都称之为教育。
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活动。
◆考点3:学校教育的三要素1.教育者(主导)--学校教师是教育者主体2.受教育者(主体)3.教育影响(中介)--教育内容和教育措施◆考点4:教育的属性1.教育的本质属性○辨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它有以下四方面的特点:(1)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是个体在社会的生存需要。
(2)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3)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自觉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
(4) 在教育这种培养人的活动中存在着教育者、受教育者及教育影响三种要素之间的矛盾活动。
2.教育的社会属性(1)永恒性(2)历史性(3)相对独立性○辨—教育具有继承性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教育内容和教育观点会不同)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可能超前或者落后)◆考点5:教育的起源○单※巧记:“本能生利息(西),心源美梦(孟),劳动没(米)懦夫”◆考点6: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1)具有目的性,但无严密计划。
(2)无等级性(阶级性);(3)教育内容简单,教育方法单一。
(4)教育目的一致,教育权利平等。
(5)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生活融洽在一起----紧密集合;◆考点7:古代社会的教育古代学校教育的基本特征是:(1)产生了学校,教育成为社会专门职能。
(2)古代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具有非生产性。
(3)具有阶级性;封建社会的学校还具有等级性。
(4)适应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表现出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和象征性。
2018年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重点
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专题一教育的产生和发展◆考点 1:“教育”一词的由来:“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
◆考点 2:教育的概念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和品德的活动都称之为教育。
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活动。
◆考点 3:学校教育的三要素1.教育者(主导)--学校教师是教育者主体2.受教育者(主体)3.教育影响(中介)--教育内容和教育措施◆考点 4:教育的属性1.教育的本质属性○辨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它有以下四方面的特点:(1)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是个体在社会的生存需要。
(2)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3)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自觉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
(4) 在教育这种培养人的活动中存在着教育者、受教育者及教育影响三种要素之间的矛盾活动。
2.教育的社会属性(1)永恒性(2)历史性(3)相对独立性○辨—教育具有继承性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教育内容和教育观点会不同)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可能超前或者落后)◆考点 5:教育的起源○单※巧记:“本能生利息(西),心源美梦(孟),劳动没(米)懦夫”◆考点 6: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1)具有目的性,但无严密计划。
(2)无等级性(阶级性);(3)教育内容简单,教育方法单一。
(4)教育目的一致,教育权利平等。
(5)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生活融洽在一起----紧密集合;◆考点 7:古代社会的教育古代学校教育的基本特征是:(1)产生了学校,教育成为社会专门职能。
(2)古代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具有非生产性。
(3)具有阶级性;封建社会的学校还具有等级性。
(4)适应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表现出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和象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教育理论基础知识必考重点(一)1、教育的定义:广义的定义:教育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狭义的定义: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依据一定的社会要求,依据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其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变化的活动。
更狭义的定义:是指德育。
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2、教育的功能:定义:是指教育者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通过教育媒介对受教育者的个性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和作用。
(1)按教育功能作用的对象,可分为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
(2)按教育功能作用的方向,可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
(3)按教育功能作用呈现的形式,可分为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
3、教育的起源;(1)神话起源说,代表人物:朱熹。
(2)生物起源说,代表人物:法国的利托尔诺和英国的斐西.能。
(3)心理起源说,代表人物:美国的孟禄。
(4)劳动起源说,代表人物:马克思,马克思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所特有的生产劳动。
4、现代教育的特点:(1)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
(2)教育的公共性、普及性和多样性日趋突出。
(3)教育的科学化水平日益提高。
5、学习教育学的意义:①有利于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掌握教育规律,指导教育实践。
②有利于树立正确的教学观,掌握教学规律,提高教学质量。
③有利于掌握学生思想品德发展规律,做好教书育人工作。
④有利于构建教师合理优化的知识结构,提高教育理论水平和实践技能。
⑤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积极投身教育改革。
6、教育的政治功能:①教育培养出政治经济制度所需要的人才。
②教育通过传播思想,形成舆论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制度。
③教育促进民主化进程。
7、教育的经济功能:①教育再生产劳动力。
②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8、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1)遗传决定论,代表人物:孟子、弗洛伊德、威尔逊、高尔顿。
(2)环境决定论,代表人物:荀子、洛克、华生。
(3)多因素共同作用论。
9、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遗传、环境、学校教育、个体主观能动性。
10、个体身心发展规律及其教育要求:①顺序性不陵节而施,遵循量力性原则②阶段性不一刀切,一锅煮③不平衡性抓关键期④互补性长善救失⑤个体差异性因材施教11、教育目的的意义:教育目的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核心,是教育活动的依据和评判标准、出发点和归宿。
它贯穿于教育活动的全过程,对一切教育活动都有指导意义,也是确定教育内容,选择教育方法和评价教育效果的根本依据。
12、教育目的的作用:①对教育工作者具有导向作用。
②对贯彻教育方针具有激励作用。
③对教育效果具有评价作用。
13、确立教育目的的依据:①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
②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和需要。
③人们的教育理想。
④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途径,也是唯一途径。
14、有关教育目的确立的理论:(1)个体本位论它认为确立教育目的的根本依据是人的本性,教育目的是培养健全发展的人,发展人的本性,挖掘人的潜能,增进受教育者的个人价值,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
(代表人物:孟子、卢梭、裴斯泰洛齐、马斯洛)(2)社会本位论它认为确立教育目的的根据是社会的要求,个人的发展必须服从社会需要。
(代表人物:荀子、赫尔巴特,涂尔干)(3)教育无目的论(代表人物:杜威)(4)生活本位论(代表人物:斯宾塞)1957年我国颁布了第一个教育方针。
15、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区别:①教育目的的不同:应试教育着眼于分数和选拔,素质教育旨在提高国民素质。
②教育对象不同:应试教育重视高分学生,忽视大多数学生和差生,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
③教育内容不同:应试教育紧紧围绕考试和升学需要,素质教育立足于学生全面素质。
④教育方法不同:应试教育大搞题海战术,素质教育重视启发诱导,因材施教。
⑤教育评价标准不同:应试教育以分数作为衡量学生和教师水平的唯一尺度,素质教育则立足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⑥教育结果不同:应试教育使多数学生受到忽视,产生厌学情绪,个性受到压抑,素质教育使全体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
16、什么是素质教育?它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是指向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是发展学生个性的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素质教育的理论依据:全面发展教育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素质教育的三大基本任务: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任务。
17、素质教育的意义:①它有助于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提高综合国。
②它是克服应试教育弊端,深化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
③它有助于受教育者全面发展的落实。
18、实施素质教育的措施:①改变教育观念。
②转变学生观。
③加大教育改革的力度。
④建立素质教育的保障机制和运行机制。
⑤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19、学校教育制度及学制: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具体规定了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要求、入学条件、修业年限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它是国民教育制度的核心与主体,由三个基本要素构成:学校的类型、学校的级别和学校的结构。
我国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壬寅学制。
我国第一个实行的现代学制是癸卯学制。
我国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学制是壬子癸丑学制。
1922年颁布壬戍学制又称为六三三学制。
20、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①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②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③中等教育中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④高等教育的规模的扩展、大众化及类型日益多样化。
⑤教育的国际交流加强。
⑥终身教育体系的建构。
⑦教育社会化和社会教育化。
⑧非学历教育与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①学会共同生活②学会认知③学会做事④学会生存。
21、教师的作用:①教师是人类文化的传播者,在社会发展和人类的延续中起桥梁与纽带作用。
②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塑造年轻一代的品格中起着关键性作用。
③教师是人的潜能的开发者,对个体发展起促进作用。
22、教师的职业角色:①传道者角色②授业、解惑者角色③示范者角色④教育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管理者角色⑤家长代理人、父母、朋友角色⑥研究者、学习者、学者角色。
23、教师劳动的特点:①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和创造性②教师劳动的连续性和广延性③教师劳动的长期性和间接性④教师劳动的主体性和示范性⑤教师劳动方式的个体性和劳动成果的群体性24、教师的职业素养:(1)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①对待事业,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②对待学生,热爱学生。
(核心)③对待集体,团结协作。
④对待自己,为人师表。
(2)教师的知识素养:①政治理论修养②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③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④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⑤丰富的实践知识(3)教师的能力素养:①语言表达能力②组织管理能力③组织教育和教学的能力④较高的教育机智(4)职业心理健康:①高尚的师德②愉悦的情感③良好的人际关系④健康的人格25、教师威信:是指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望和信誉。
分类:权力威信和信服威信结构:包括人格威信、学识威信和情感威信26、建立教师威信的途径:①培养自身良好的道德品质②培养良好的认知能力和性格特征③注重良好仪表、风度和行为习惯的养成④给学生以良好的第一印象⑤做学生的朋友和知己27、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①师范教育②新教师的入职培训③教师的在职培训④教师的自我教育28、学生的特点:①学生是教育的对象。
②学生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
③学生是发展中的人。
29、现代学生观:(1)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要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学生。
①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
②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③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④学生的发展是全面的发展。
(2)学生是独特的人。
①学生是完整的人。
②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
③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巨大的差异。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①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头脑之外,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②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③学生是责权主体。
30、师生关系的内容:①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结成授受关系。
②师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关系。
③师生在社会道德上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31、师生关系的基本类型:①专制型②放任型③民主型师生关系的作用:①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保障。
②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础。
③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实现教学相长的催化剂。
④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够满足学生的多种需要。
32、怎样建立新型师生关系:(1)教师方面:①了解和研究学生②树立正确的学生观③提高教师自身素质④热爱和尊重学生,公平对待学生⑤发扬教育民主⑥主动与学生沟通,善于与学生交往⑦正确处理师生矛盾⑧提高法制意识,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
(2)学生方面:①正确认识自己②正确认识老师(3)环境方面: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33、课程的意义:①是学校培养人才蓝图的具体表现。
②是教师从事教育活动的基本依据。
③是学生吸取知识的主要来源。
④合理的课程设置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决定作用。
⑤是评估教学质量的主要依据。
34、课程的类型:①从课程内容的固有属性来看,可分为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
②从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来看,可分为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
③从对学生的学习要求的角度来看,可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
④从课程的呈现方式来看,可分为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
⑤从课程任务来看,可分为基础性课程、拓展性课程和研究性课程。
⑥从课程设计、开发和管理主体来看,可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
35、三维课程目标:①知识与技能②过程与方法③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是一个整体)36、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37、教科书编写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与要求:①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②强调内容的基础性和适用性③知识的内在逻辑和教学法要求的统一④理论与实践统一⑤教科书的编排形式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⑥注意与其他学科的纵向和横向联系⑦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38、新课程结构的主要内容:①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
②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
③从小学到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并作为必修课程。
④农村中学课程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39、三级课程管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
学校课程即校本课程,是学校在确保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有效实施的前提下,针对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结合学校的传统和优势以及办学理念,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的课程资源,自主开发或选用的课程。
40、课程资源的分类:①按照课程资源空间分布的不同,分为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
②按照课程资源的功能特点,分为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
③按照课程资源的存在方式,分为显性课程资源和隐性课程资源。
41、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途径与方法:①进行社会调查②审查学生活动③开发实施条件④研究学生情况⑤鉴别利用校外资源⑥建立资源数据库42、教学的本质与特点:本质:它是一种特殊的认识、交往和实践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