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理论基础知识重点总结

合集下载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点整理(完整版)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点整理(完整版)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点整理(完整版)教育理论基础教育学(所占比重较大,应重点复习)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二章教育的基本规律第三章教育目的与教育制度第四章教师与学生第五章课程第六章教学第七章德育第八章班主任与班级管理第九章课外、校外教育第十章教育研究及其方法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一、教育的概念、属性与基本要素(一)教育的概念教育是人类有目的(有意识的)地培养人(严格说,动物界没有教育)的一种社会活动(相对于先天而言,必须是后天获得的),是传承文化、传承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

例如:小孩生下来就会吸奶——不属于教育(先天的);小孩无意识间学会了用火——不属于教育。

基本属性:目的性、育人性、社会性“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

尽心上》——易出单选题。

从两种角度对教育的定义(社会角度和个体角度)广义的教育: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例如:三人行必有我师、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狭义的教育: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依据一定的社会要求,依据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其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变化的活动。

(名词解释)更狭义的教育:德育(思想品德课)个体角度:教育等同于个体学习与发展的过程综上,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体化的实践活动。

个体社会化的对立面是个体自由化(学习很多的社会规范)社会个体化——共同的社会规范在个体身上的个体化表现(二)教育的属性本质属性——育人性(教育的本质是育人,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单选教育具体而实在的规定性体现在:(多选题)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目的性)教育是人类有意识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社会性)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育人)教育的社会属性:(1)永恒性:只要有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着教育。

(教育与人类社会共始终)记住:此处不能换成“学校教育”。

(完整版)教育理论基础知识梳理汇总

(完整版)教育理论基础知识梳理汇总
社会本位论
荀子、赫尔巴特、涂尔干、纳托普、凯兴斯泰纳、孔德、巴格莱等
教育无目的论
杜威
文化本位论
——
生活本位论
斯宾塞
旧中国的学制沿革
1902年,壬寅学制颁布(以日本学制为蓝本)
1903年,“癸卯学制”颁布并实施
1912年,“壬子癸卯学制”(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学制)
1922年,“壬戌学制”又称“新学制”或“六三三学制”(以美国学制为蓝本)
柏拉图
《理想国》
教育目的是培养未来的统治者
亚里士多德(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
《政治学》
1.高度重视教育的地位和作用;2.首次提出教育要“遵循自然”
《论灵魂》
人的和谐发展和年龄分期
昆体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教育家)
《雄辩术原理》(《论演说家的教育》)
1.西方最早的教育著作,也被誉为古代西方的第一部教学法论著;
斯滕伯格的三元智力论
1.智力成分亚理论;2.智力情境亚理论;3.智力经验亚理论
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巴甫洛夫的经典型条件作用论
泛化与分化、消退、恢复
华生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频因律、近因律
桑代克的联结—试误说
准备率、练习律、效果律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正强化、负强化、惩罚)
重复、抄写、写记录、朗读、默写、画线
精加工策略
想象、口述、总结、做笔记、类比、答疑、提问、记忆术、生成性学习
组织策略
归类策略、纲要策略
元认知策略
计划策略
设置学习目标、浏览阅读材料、设置思考题、分析如何完成学习任务
监控策略
领会策略、策略监控、注意监控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点整理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点整理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点整理教育是一个广泛而复杂的领域,其理论基础涵盖了众多的学科和观点。

以下将对一些重要的教育理论基础知识点进行整理。

一、教育的本质和目的教育的本质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它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塑造人的品格、价值观和思维方式。

教育的目的在不同的理论和时代背景下有所不同。

从个人发展的角度来看,教育旨在帮助个体实现自我价值,充分发展其潜能,培养其成为有责任感、有创造力、能够适应社会并为社会做出贡献的公民。

从社会需求的角度,教育是为了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各类人才,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二、教育心理学1、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强调环境对学习的影响,认为学习是通过刺激和反应的联结形成的。

例如,通过奖励和惩罚来强化或削弱某种行为。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则关注学习者的内部心理过程,认为学习是个体对信息的加工和理解。

比如,学习者通过构建知识框架来理解新知识。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主张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强调学习者的原有经验和主动参与。

2、发展阶段理论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将儿童的认知发展分为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

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认知特点和发展任务。

维果斯基的社会文化发展理论强调社会文化对个体认知发展的影响,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概念,即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

三、教育方法1、讲授法这是最常见的教学方法之一,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

其优点是能够在短时间内传递大量的信息,缺点是可能导致学生被动接受,缺乏主动性。

2、讨论法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某个问题展开讨论。

这种方法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合作和交流能力,但需要教师有效地引导和控制讨论的进程。

3、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来探究和验证知识。

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非常有效,但需要具备相应的实验条件和安全保障。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考前必背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考前必背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考前必背教育理论基础知识考前必背教育理论基础知识是教育学习的核心内容之一,无论是进行教师资格证考试还是教育类专业的学习,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都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为大家总结和讲解教育理论基础知识的重要内容,供大家考前复习和备考使用。

一、教育学的定义和特点教育学是研究人类教育活动的理论和实际规律的学科,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目的性:教育学研究的是一种特定的目的,即通过教育来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

2. 实践性:教育学是一门应用性学科,其目的是为了指导和改进教育实践。

3. 学科性:教育学具有自身的独立性和完整性,它以教育活动为研究对象,包括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等方面的研究。

二、教育学的基本理论1. 基本含义与分类: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包括教育目标论、教育内容论、教育方法论和教育评价论等。

这些理论构成了教育学的基本框架。

2. 教育目标论:教育目标论研究教育的目标与价值取向,包括教育目标的分类、层次和实现途径等。

3. 教育内容论:教育内容论研究教育的内容选择和组织原则,包括认知、情感、态度和技能等方面的内容。

4. 教育方法论:教育方法论研究教育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包括教学设计、教学组织和教学方式等方面的内容。

5. 教育评价论:教育评价论研究教育的评价标准和方法,包括评价的对象、方式和效果等方面的内容。

三、教育学的学派与理论家1. 教育学的学派:教育学的发展历程中出现了多个学派,如进化论教育学派、实验心理学教育学派、人本主义教育学派等。

2. 代表性理论家:教育学发展过程中涌现出众多的理论家,如杜威、皮亚杰、芒罗、弗洛伊德等,他们的理论对于教育学理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四、教育学的研究方法1. 理论分析方法:通过理论分析,揭示和探索教育现象背后的规律性与内在联系。

2. 实证研究方法:通过实证研究手段,如实验、问卷调查、观察等,验证和检验教育理论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3. 比较研究方法:通过比较研究,了解和学习不同地区和国家的教育制度和教育实践经验。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考前必背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考前必背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考前必背教育理论基础知识是教师招聘考试、教师资格证考试等各类教育相关考试的重要内容。

在考前,对这些知识进行系统的梳理和重点记忆,有助于我们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一些考前必背的要点。

一、教育学1、教育的本质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也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2、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是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

3、教育的功能从作用的对象看,教育功能可分为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从作用的方向看,可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从作用的呈现形式看,可分为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

4、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是教育的核心问题,是国家对培养人的总的要求,它规定着人才的质量和规格,对教育工作具有全程性的指导作用。

5、教育制度学校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发展经历了前制度化教育、制度化教育和非制度化教育三个阶段。

6、课程课程的类型多种多样,如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等。

7、教学教学是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是教师教、学生学两方面活动的统一。

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是教学中的重要内容。

8、德育德育过程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受教育者品德形成规律,对受教育者有目的地施加教育影响,并引导受教育者进行自我教育,从而促进其品德发展的过程。

德育原则和德育方法也是需要重点掌握的。

二、心理学1、心理学的主要流派构造主义心理学、机能主义心理学、行为主义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精神分析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等。

2、感觉和知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3、记忆记忆是过去的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包括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三个基本环节。

4、思维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

5、想象想象是人脑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总结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总结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总结教育理论基础知识总结教育是人类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有目的的、系统的和有计划的社会交往活动。

教育理论是对教育活动的规律进行研究和总结,以指导教育实践。

本文将简要总结教育理论的基础知识。

1. 教育的定义和特点: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导向的社会活动,通过有意识的行为进行,旨在培养人们的知识、能力、态度和价值观。

教育活动具有社会性、有周期性、有计划性等特点。

2. 教育目标和功能:教育目标是指教育活动所追求的最终结果,包括智力目标、能力目标、德育目标和美育目标等。

教育功能是指教育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和作用,包括实现个性发展、促进社会进步和培养创新意识等。

3. 教育学派和理论:教育学派是对教育问题进行研究的不同学术观点或思潮。

常见的教育学派包括进化主义教育学派、功能主义教育学派、人本主义教育学派和认知主义教育学派等。

4. 教育理论的发展:教育理论的发展经历了不同的阶段。

最早的教育理论是传统教育理论,其核心是“传道、授业、解惑”,侧重于知识传授。

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发展,出现了现代教育理论,强调个体发展和创造力的培养。

5. 个体差异与个性发展:个体差异是指每个人在智力、能力、兴趣和性格等方面的不同,个性发展则是指个体在这些方面的成长和进步。

教育理论关注如何充分发展个体潜能,尊重个体差异,并提供个性化的教育。

6. 教育方法和教学策略:教育方法是指在教育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学习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和手段。

教学策略指教师在特定教学活动中所采取的教育手段和方法。

7. 评价和衡量教育效果:评价教育效果是对教育活动进行客观的衡量和评估。

常见的评价方法包括考试、作业、实验、观察和问卷调查等。

8. 教育问题和挑战:教育理论也关注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挑战,例如教育公平问题、教育质量问题、教育改革问题等。

教育理论试图通过研究和探索解决这些问题,以提高教育质量和效果。

总之,教育理论是对教育活动进行深入研究和总结的学科,旨在指导教育实践。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点整理(完整版)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点整理(完整版)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点整理(完整版)教育理论基础教育学是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学科,包括教育的基本规律、目的、制度、师生关系、课程、教学、德育、班级管理、课外校外教育、教育研究及其方法等内容。

以下是教育学的主要章节。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教育是一种目的性、育人性、社会性的有意识的社会活动,其目的是促进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体化。

教育的属性是育人性,即教育的本质是育人。

教育具体而实在的规定性体现在目的性、社会性和育人三个方面。

教育的定义可以从社会角度和个体角度两种角度来看。

广义的教育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狭义的教育指学校教育。

更狭义的教育是德育,即思想品德课。

个体角度上,教育等同于个体研究与发展的过程。

教育的社会属性是永恒性、历史性、继承性、长期性、相对独立性和生产性。

教育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必然现象,不同历史时期的教育都前后相继,教育有其自身的规律,特定的教育形态不一定跟其当时的社会形态保持一致。

第二章教育的基本规律教育的基本规律是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包括教育的普及规律、发展规律、差异规律和相互作用规律。

教育的普及规律是指教育的普及程度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成正比;教育的发展规律是指教育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教育的差异规律是指教育的发展不同于地区、不同于个体;教育的相互作用规律是指教育与社会、教育与教育之间的相互作用。

第三章教育目的与教育制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合格的公民和有用的人才。

教育制度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实现方式,包括教育的类型、层次、阶段和课程设置等。

第四章教师与学生教师是教育实践的主体,学生是教育实践的客体。

教师应当具备专业知识、教育素养和创新能力,学生应当具备自主研究、批判思维和创造能力。

第五章课程课程是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的有机结合。

课程的设计应当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兴趣爱好和实际需求。

第六章教学教学是教育实践的核心环节,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

教育理论教学知识点总结

教育理论教学知识点总结

教育理论教学知识点总结一、教育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内涵教育理论是研究教育现象的一门学科,其基本概念和内涵主要包括教育的内涵、教育的目的、教育的对象、教育的方法和教育的价值观等方面。

1. 教育的内涵教育是一种有意识的影响和引导,是对个体的思想、情感、意志、品质和行为进行调适和引导的过程。

教育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是社会中个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的产物。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活动,其目的是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和自我实现。

2. 教育的目的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提高个体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教育的目的包括个体的智力、情感、意志和品质方面的发展,培养个体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3. 教育的对象教育的对象是人类,特别是儿童和青少年。

教育的对象包括个体的智力、情感、意志和品质等方面。

教育的对象是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的个体,其特点是发展潜力大、塑造可能性大、教育效果好。

4. 教育的方法教育的方法包括教学方法、教育手段和教育途径等方面。

教育的方法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手段和路径,包括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途径等方面。

教育的方法是对教育过程中的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互动进行规范和指导。

5. 教育的价值观教育的价值观是教育的理念和观念,包括教育的价值目标和教育的价值取向。

教育的价值观是教育实践活动的核心和灵魂,是教育活动的根本价值取向。

二、教育理论的发展历程教育理论的发展历程主要包括教育理论的形成、发展和变革三个阶段。

1. 教育理论的形成教育理论的形成是现代教育理论的起源和奠基阶段,主要表现为教育思想的萌芽和初步形成。

2. 教育理论的发展教育理论的发展是现代教育理论的成立和完善阶段,主要表现为教育理论的系统建构和内涵深化。

3. 教育理论的变革教育理论的变革是现代教育理论的更新和拓展阶段,主要表现为教育理论的创新和拓展。

三、教育理论的主要内容和典型代表教育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教育学派、教育学说和教育学说派,并且介绍了教育理论的典型代表。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必背考点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必背考点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必背考点1. 教育学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教育学的概念及其特点
•教育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 教育学的发展和演变
•教育学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世界教育学派别及其代表人物
•中国近现代教育学的发展概况
3. 教育目的与确立
•教育目的的分类
•教育目的与价值观念
•教育目的之间的关系
4. 教育活动要素与方式
•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
•教育活动方式和形式
•教育活动评价指标
5. 教育方法与手段
•教育方法的种类及特点
•教育手段的分类与应用
•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
6. 儿童教育心理学
•儿童发展的基本规律
•儿童认知和情绪的发展特点
•儿童教育心理学理论
7. 教育管理与领导
•教育管理的内容和原则
•教育领导的基本要素及能力
•教育机构组织与管理模式
8. 教育制度与政策
•教育制度的组成和功能
•教育政策对教育发展的影响
•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及措施
9. 教育伦理与教育法律
•教育伦理的基本原则
•教育法律的内容和适用范围
•教育工作中的伦理和法律挑战
10. 教育学研究方法
•教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教育学研究的设计和实施
•教育学研究的应用与推广
以上是教育理论基础知识必背考点的相关内容,希望考生能够认真学习和掌握,为未来的教育工作和研究打下基础。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梳理汇总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梳理汇总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梳理汇总一、教育理论基础的起源教育理论基础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哲学和教育思想。

古希腊的柏拉图提出了“教育是见识舍弃的艺术”,将教育视为个体内在潜能的开发。

在中国,儒家思想强调“教育教导,使之有敬畏之心”,注重人的品德培养和道德修养。

二、教育理论基础的理论体系1.心理学理论心理学是教育理论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育心理学研究学习、记忆、思维、情感等过程,为教育提供科学的指导。

行为主义心理学强调外部刺激对行为的影响,认为教育应该通过激励和惩罚来引导学生行为。

认知心理学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理解,注重学习过程中的意义建构和知识转化。

2.社会学理论社会学理论研究个体在社会环境中的行为和互动。

社会学理论对教育研究提供了社会化、社会控制、社会结构和社会不平等等方面的观点。

功能主义强调教育的社会功能,认为教育可以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冲突理论认为教育体制反映了社会的阶级冲突,教育应该起到解放和解决社会矛盾的作用。

3.哲学理论哲学理论研究一切存在的基本规律和原理。

教育哲学研究教育的本质、目的和价值。

唯物主义哲学认为教育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传承。

唯心主义哲学强调教育对人的灵魂和智力的培养。

实用主义哲学注重实际生活中的教育经验和效果。

4.教育学理论教育学是研究教育过程和教育实践的学科。

教育学理论研究教育的目的、原则和方法。

教育学理论体系包括教育学的基本概念、教育学的对象和范畴、教育学的方法和教育学的原则。

教育学理论对教育实践起到指导作用。

三、教育理论基础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1.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法和教学手段,提高学习效果。

2.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

3.根据社会和文化的要求,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4.构建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氛围,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支持和保障。

5.关注教育的公平和公正,消除教育阶层差异,为每个学生提供平等的机会和资源。

《教育理论基》必背知识点

《教育理论基》必背知识点

《教育理论基》必背知识点一、教育基础知识1孔子的教学思想:学而知之、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学思并重、博约结合、学以致用、温故知新、有教无类、以身作则、诲人不倦、身体力行、“庶、富、教”2.《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著作,阐述的教育原则:教学相长、及时而教、不陵节而施、长善救失、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学不蹬等、藏息相辅等。

3.苏格拉底(妇产科医生)在教育理论上的最大贡献是“产婆术”。

4.柏拉图(游戏哥)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他的代表作《理想国》,“寓学习于游戏”的最早提倡者;亚里士多德(自然帝)是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首次提出了“教育遵循自然”的观点。

5.昆体良(辩论哥)是西方第一个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教育家,代表作《雄辩术原理》(《论演说家的教育》),是西方第一本教育专著,也是世界上第一本研究教学法的书。

班级授课制的萌芽。

【苏婆理柏政治德,传承自然教育性原则,昆体良雄辩西方第一】6.培根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提出来。

康德最早在大学开设教育学讲座。

7.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开山老祖)被称为“教育学之父”,其著作《大教学论》是教育学开始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最主要的教育观点是:提出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提出“泛智”教育;提出教育应适应自然的思想;首次从理论上论述班级授课制;8.卢梭(孩子王):法国教育家,代表作《爱弥儿》提出自然主义教育,儿童本位思想;【爱自然】裴斯泰洛奇:瑞士教育家,教育史上小学各科奠基人,在其代表作《林哈德与葛笃德》中最早提出“教育心理学化”,倡导自然主义教育,提倡情感教育、爱的教育;洛克(绅士):英国教育家,代表作《教育漫画》,提出“绅士教育”和“白板说“;【在白板上画绅士漫画】第斯多惠:德国教育家,被称为“德国教师的教师”,代表作《德国教师培养指南》;斯宾塞:英国教育家,最早提出“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代表作《教学论》,提出“教育是为幸福生活做准备”。

乌申斯基:苏联教育家,代表作《人是教育的对象》,将教育学称作艺术。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点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点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点教育是一个广泛而复杂的领域,其中的教育理论基础为教育实践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和支持。

以下将为您介绍一些关键的教育理论基础知识点。

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外部环境对学习的影响。

它认为学习是通过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而发生的。

例如,当学生做出正确的反应时,给予奖励,以强化这种行为;而当学生做出错误的反应时,给予惩罚,以减少这种行为。

在教学中,行为主义主张明确的教学目标、及时的反馈和强化练习。

然而,行为主义理论也有其局限性。

它过于强调外部刺激和行为的塑造,而忽视了学习者的内部心理过程和主观能动性。

二、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关注学习者的内部心理过程,如感知、注意、记忆、思维等。

它认为学习是个体对信息的加工和理解,而不仅仅是对外部刺激的反应。

例如,在记忆方面,认知主义提出了有意义学习的概念,强调将新知识与已有的知识结构建立联系,以增强记忆效果。

在问题解决方面,它强调学习者对问题的分析、推理和策略运用。

与行为主义相比,认知主义更注重学习者的主动参与和思维过程,但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对情感等因素的考虑不足。

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

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通过与环境的交互作用,构建自己对世界的理解。

在建构主义的课堂中,教师更多地扮演引导者和促进者的角色,鼓励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式来建构知识。

例如,小组讨论可以让学生分享不同的观点,从而丰富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建构主义强调学习的情境性和社会性,认为真实的情境和与他人的交流对于学习至关重要。

四、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的个人价值和情感因素。

它认为学习应该以学习者为中心,关注学习者的兴趣、需求和自我实现。

比如,在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提供自由、宽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能够自主地选择学习内容和方式。

人本主义还强调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自我意识。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归纳整理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归纳整理

第一部分教育学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我国春秋末年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比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早约三百年。

其中的主要思想有:“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了启发性教学原则);“教学相长”(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3、捷克夸美纽斯1632年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他提出了班级授课制。

4、美国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强调“儿童中心”,提出了“做中学”的方法,开创了“现代教育派”。

5、苏联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属。

6、美国布鲁纳的《教育过程》的主要思想是结构主义和发现法的教学方法。

7、苏联苏霍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其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和“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

8、教育的概念:广义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三个方面;狭义指学校教育;偏义指思想品德教育。

9、教育的社会属性有: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

10、我国封建社会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其贯穿了儒家思想。

11、遗传素质对人的身心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但环境决定论又是错误的,因为人接受环境影响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

12、我国普通中学的双重任务是:培养各行各业的劳动后备力量;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

13、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14、“双基”是指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

15、智育的任务之一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和注意力,其中思维能力是决定性的因素。

16、体育的根本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基础知识必考的145个重点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基础知识必考的145个重点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基础知识必考的145个重点1、教育的定义广义的定义:教育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狭义的定义: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依据一定的社会要求,依据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其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变化的活动。

更狭义的定义:是指德育。

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2、教育的功能定义:是指教育者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通过教育媒介对受教育者的个性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和作用。

(1)按教育功能作用的对象,可分为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

(2)按教育功能作用的方向,可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

(3)按教育功能作用呈现的形式,可分为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

3、教育的起源(1)神话起源说,代表人物:朱熹。

(2)生物起源说,代表人物:法国的利托尔诺和英国的斐西.能。

(3)心理起源说,代表人物:美国的孟禄。

(4)劳动起源说,代表人物:马克思,马克思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所特有的生产劳动。

4、现代教育的特点(1)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

(2)教育的公共性、普及性和多样性日趋突出。

(3)教育的科学化水平日益提高。

5、学习教育学的意义①有利于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掌握教育规律,指导教育实践。

②有利于树立正确的教学观,掌握教学规律,提高教学质量。

③有利于掌握学生思想品德发展规律,做好教书育人工作。

④有利于构建教师合理优化的知识结构,提高教育理论水平和实践技能。

⑤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积极投身教育改革。

6、教育的政治功能①教育培养出政治经济制度所需要的人才。

②教育通过传播思想,形成舆论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制度。

③教育促进民主化进程。

7、教育的经济功能①教育再生产劳动力。

②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8、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1)遗传决定论,代表人物:孟子、弗洛伊德、威尔逊、高尔顿。

(2)环境决定论,代表人物:荀子、洛克、华生。

(3)多因素共同作用论。

9、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遗传、环境、学校教育、个体主观能动性。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史上最全最完整)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史上最全最完整)

教师招聘考试必备辅导教材教育理论基础知识教育学必考知识点心理学必考知识点新课程理论知识教育心理学与教材教法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教育法规基础知识说课基础知识汇编第一部分教育学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我国春秋末年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比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早约三百年。

其中的主要思想有:“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了启发性教学原则);“教学相长”(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3、捷克夸美纽斯1632年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他提出了班级授课制。

4、美国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强调“儿童中心”,提出了“做中学”的方法,开创了“现代教育派”。

5、苏联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属。

6、美国布鲁纳的《教育过程》的主要思想是结构主义和发现法的教学方法。

7、苏联苏霍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其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和“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

8、教育的概念:广义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三个方面;狭义指学校教育;偏义指思想品德教育。

9、教育的社会属性有: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

10、我国封建社会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其贯穿了儒家思想。

11、遗传素质对人的身心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但环境决定论又是错误的,因为人接受环境影响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

12、我国普通中学的双重任务是:培养各行各业的劳动后备力量;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

13、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14、“双基”是指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

教育理论必考知识点总结

教育理论必考知识点总结

教育理论必考知识点总结一、基本概念教育理论是研究教育的本质、规律和方法的学科,它包括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方面的理论研究。

教育理论的核心是教育的本质和规律问题,它涉及到教育的哲学基础、认知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

在教育领域,教育理论对于指导教育实践和提高教育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二、主要理论1. 动机理论动机理论是教育心理学的一大重要理论,它研究的是人的行为动机和动机的来源。

动机理论认为,人的行为是由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综合作用的结果,而教育的目的就是要调动学生的内在动机,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学习理论学习理论是教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研究的是学习的过程和规律。

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一种积极的认知活动,学习者通过感知、体验、思考和记忆等过程,不断地获取新的知识和技能。

3. 教学理论教学理论是教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研究的是教学的本质、规律和方法。

教学理论认为,教学是一种有目的的学习活动,它需要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合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学习。

4. 教育评价理论教育评价理论是教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研究的是教育质量的评价标准和方法。

教育评价理论认为,教育评价是对教育过程和结果的科学评判,它应该以学生为中心,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宗旨,运用多种评价方法和手段,全面、客观地评价教育质量。

三、教育学家1. 杜威杜威是美国著名的教育学家,他提出了“经验主义教育理论”,强调教育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兴趣和体验,倡导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 孟德尔松孟德尔松是德国著名的教育学家,他提出了“教育是生活本身”的教育理论,认为教育不仅是一种学习活动,更是一种生活体验,教育应该在生活中展开,学生应该在生活中学习。

3. 皮亚杰皮亚杰是瑞士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他提出了“认知发展理论”,强调学生的认知发展是教育的重点,教育应该促进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点总结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点总结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点总结:一、教育学1.《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文献,比西方最早的古罗马的昆体良《论演说家的教育》早300多年。

“教学相长”“及时而教”不陵节而施,“长善而救失”“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禁于未发。

2.近代最早的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专著——1632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大教学论》。

提出“泛智”教育思想。

3.杜威《民本主义与教育》提出:以儿童为心、做学“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生长”。

6.苏霍姆林斯基的论著被誉为“活动的教育者“。

有《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

9.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教育的起源是:生产劳动。

10.我国奴隶社会的教育内容是:“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11.“狼孩”说明遗体本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不起决定作用。

12.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造成人的片面发展的根本原因是社会分工。

13.最早提出美育一词的是席勒。

14.美育首次正式列入我过教育组成部分是在1912年。

15.国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壬演学制。

国实行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葵卯学制。

16.新国第一次学制改革是在1951年。

17.《共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颁布于1985年。

18.教师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

19.教育学科知识包括在教育学、管理学、心理学。

20.学生年龄特征包括生理和心理特征。

21.课的类型一般分为单一课和综合课。

22.教师各课三方面工作: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法。

23.教育过程以认识为基础,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

24.教学过程的心环节:理解教材、形成概念。

25.知识能力谁为主两种教育论:形成教育论(能力为主 )、实质教育论( 知识为主)。

26.《学记》:“学而等”体现循序渐进原则。

《学记》:“不陵节而施”体现循序渐进原则。

28.班级授课制在我国正式实行在清朝末年。

29.德育是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教育。

30.我国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基本方法是说服教育法。

31.学校德育的基本途径是教学。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考前必背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考前必背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考前必背教育理论基础知识考前必背教育理论基础知识是教育学专业考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教育学生必须要掌握的基本理论和概念。

掌握教育理论基础知识不仅对于考试备考有着重要的作用,更对于日后从事教育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本文将从教育的定义、教育思想流派、教育学派、教育目标以及人格教育等方面进行介绍,帮助考生做好考前复习的准备。

1. 教育的定义教育是指通过有意识有计划地引导和促进个体的个性、能力和素质全面发展的过程和活动,是社会对个体的有意识的影响和引导。

2. 教育思想流派2.1 教育主义教育主义是强调以教育为中心的一种思想流派,代表人物有孔子、庄子、孟子等。

他们认为教育是人的本质需求、人格修养和社会责任的体现,强调文化教育和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2.2 心理主义心理主义是强调以心理学为基础的一种思想流派,代表人物有皮亚杰、弗洛伊德等。

他们认为教育应该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科学地引导和促进学生的认知、情感和社会发展。

2.3 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是强调以社会为基础的一种思想流派,代表人物有马克思、恩格斯等。

他们认为教育是社会经济形态的产物,教育应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培养社会主义建设所需要的合格劳动者和公民。

2.4 人本主义人本主义是强调以人为本的一种思想流派,代表人物有罗杰斯、马斯洛等。

他们认为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个体需求和情感体验,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

3. 教育学派3.1 行为主义行为主义是强调行为塑造和条件反射的教育学派,代表人物有斯金纳、沃特森等。

他们认为教育应该通过外部刺激来引导学生的行为,培养学生正确的习惯和技能。

3.2 认知主义认知主义是强调思维过程和知识建构的教育学派,代表人物有皮亚杰、维果茨基等。

他们认为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造力。

3.3 心理主义心理主义是强调情感体验和人格发展的教育学派,代表人物有罗杰斯、马斯洛等。

他们认为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和人格发展,培养学生的自尊和自我实现的能力。

教育理论基础考点要点整理完整版

教育理论基础考点要点整理完整版

教育理论基础考点要点整理完整版一、教育的概念1.教育的本义与现代教育概念的区别2.教育的客体、目的、内容、方法和过程3.教育与社会、文化及价值观的关系二、教育学的起源与发展1.教育学的起源及其发展的历史阶段2.学派:进化论学派、实证学派、批判理论学派、社会重构主义学派、后现代学派3.当代中国教育学的主流学派三、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1.教育与人的本质及其关系2.教育与生理发展、心理发展、智力发展、道德发展、精神发展的关系3.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与要求四、教育的价值体系与价值教育1.教育的价值及其构成2.教育的价值体系:人本主义、民主平等、科学文化、经济发展、国家安全3.价值教育的目标、内涵、方法和策略五、教育的社会功能与现代化进程1.教育的社会功能:人力资源、社会控制、文化传承与创新、社会变革、国家发展2.教育的现代化进程及其特征3.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历史进程及现状六、教育方法与教育手段1.教育方法的概念、种类和原则2.教育手段的概念、种类和评价3.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分类和应用七、教育评价与教育质量1.教育评价的基本概念和方法2.教育质量的内涵和评价3.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及其建设八、教育实验、研究与发展1.教育实验的概念、种类和意义2.教育研究的概念、分类和方法3.教育发展的战略目标和路径以上内容涵盖了教育理论基础的具体考点和要点,包括教育概念、教育学起源与发展、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教育的价值体系与价值教育、教育的社会功能与现代化进程、教育方法与教育手段、教育评价与教育质量以及教育实验、研究与发展等方面的内容。

对于教育理论基础的学习和考试备考都具有很好的帮助。

教育基础知识考点总结

教育基础知识考点总结

教育基础知识考点总结教育基础知识对于教师招聘考试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内容,考察考生对教育理论、教育法律法规等方面的掌握程度。

下面将对教育基础知识的相关考点进行总结。

一、教育理论1. 教育的定义和特征:教育是通过有意识的活动,使受教育者的人格得到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教育的特征包括普遍性、有计划性、社会性等。

2. 教育目标: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发展人的智育、德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等。

3. 教育规律:包括教育发展规律、教育活动规律和教育效果规律等。

4. 教育方法:包括启发式教学法、问题导向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

二、教育心理学1. 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社会学习理论等。

2. 学习风格:包括视觉型、听觉型、动觉型等。

3. 学习动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的区别与关系。

4. 儿童发展:包括儿童认知发展、情感发展、社会发展等方面。

三、教育法律法规1. 义务教育法律法规:《义务教育法》、《教育法实施条例》等。

2. 中小学教育法律法规:《中小学教师法》、《中小学课程标准》等。

3. 儿童保护法律法规:《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

四、教育制度与改革1. 教育制度:包括九年义务教育制度、高等教育制度等。

2. 教育改革:包括课程改革、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等。

五、教育评价与质量监测1. 教育评价:包括课堂教学评价、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等。

2. 教育质量监测:包括教育督导、教育评估等。

六、教育信息化1. 教育信息化的概念和特点。

2. 教育信息化的应用:包括教育管理信息系统、网络教育等。

七、教育经济与管理1. 教育经济学:包括教育资源配置、教育投入产出等方面。

2. 教育管理:包括学校管理、教师管理、质量管理等。

以上是教育基础知识的一些重要考点总结,希望对您的备考有所帮助。

祝您考试顺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教学理论基础知识——教育学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我国春秋末年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比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早约三百年。

其中的主要思想有:“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了启发性教学原则);“教学相长”(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3、捷克夸美纽斯1632年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他提出了班级授课制。

4、美国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强调“儿童中心”,提出了“做中学”的方法,开创了“现代教育派”。

5、苏联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属。

6、美国布鲁纳的《教育过程》的主要思想是结构主义和发现法的教学方法。

7、苏联苏霍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其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和“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

8、教育的概念:广义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三个方面;狭义指学校教育;偏义指思想品德教育。

9、教育的社会属性有: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

10、我国封建社会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其贯穿了儒家思想。

11、遗传素质对人的身心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但环境决定论又是错误的,因为人接受环境影响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

12、我国普通中学的双重任务是:培养各行各业的劳动后备力量;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

13、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14、“双基”是指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

15、智育的任务之一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和注意力,其中思维能力是决定性的因素。

16、体育的根本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

17、蔡元培于1912年最早提出美育,并主张“以美育代宗教”。

18、美育的任务:(1)使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和感受美、鉴赏美的知识与能力;(2)培养学生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心灵美和行为美。

19、劳动技术教育的任务:(1)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养成正确的劳动态度和习惯;(2)教育学生初步掌握一些基本生产知识和劳动技能。

20、义务教育是依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义务教育是一种强制性教育。

21、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22、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根本任务。

23、教师劳动的特点:(1)复杂性、创造性;(2)时间上的连续性、空间的广延性;(3)长期性、间接性;(4)主体性、示范性。

24、教师的素养:职业道德素养、知识素养、能力素养。

25、学生是教育的客体、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是发展中的人。

26、我国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是:(1)尊师爱生;(2)民主平等;(3)教学相长。

从根本上说,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取决于教师的教育水平。

27、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传递和掌握社会经验的双边活动。

28、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工作心须坚持以教学为主,全面安排的原则。

29、教学过程是教学信息反馈和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教学中教师起主导,学生是主体。

教师的主导作用不是包办代替。

30、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是学校培养未来人才的蓝图。

31、编写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应遵循的原则:思想性和科学性统一;理论联系实际;稳定性和时代性结合:系统性和可接受性结合。

32、知识不等同于智力,掌握知识的多少并不能标志智力发展的水平。

教学过程中要把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结合起来,只重视能力培养的形式教育论(英国洛克)和只重视知识传授的实质教育论(英国斯宾塞)都是错误的。

33、赫尔巴特提出了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34、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1)激发学习动机;(2)感知教材,形成表象;(3)理解教材,形成概念,这是中心环节;(4)巩固知识;(5)运用知识,形成技能技巧。

35、主要的教学原则:(1)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2)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3)直观性原则:(4)启发性原则;(5)循环渐进原则;(6)巩固性原则;(7)因材施教原则。

36、两种对立的教学方法思想是启发式和注入式。

我们应当提倡启发式,反对注入式。

37、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课堂教学。

38、常用的教学方法:(1)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①讲授法;②谈话法;③讨论法;④读书指导法。

(2)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①演示法;②参观法。

(3)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①练习法;②实验法:⑧实习作业法;④实践活动法。

(4)以探究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发现法。

(5)以情感陶冶(体验)为主的教学方法:①欣赏教学法;②情境教学法。

39、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1)备课;(2)上课(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3)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4)课外辅导;(5)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40、一节好课的基本要求:(1)教学目的明确。

(2)内容正确。

突出重点,难点,抓住关键。

(3)结构合理。

上课有高度计划性、组织性、效率高、效果好。

(4)方法恰当。

(5)语言艺术。

(6)板书有序。

(7)态度从容自如。

41、德育教育一般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法纪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四个基本方面。

42、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培养提高的过程。

知、情、意、行是品德心理的四要素。

行是学生思想品德形成与否的关键,也是衡量一个人思想品德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志。

德行过程是沿着知、情、意、行的顺序发展的,但其中任何一个要素都可以作为品德培养的开端,即思想品德教育具有多端性,即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教师应“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

43、活动与交往是形成学生思想品德的源泉和基础。

44、德育原则:社会主义方向性原则;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原则;知行统一的原则;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尊重信任和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45、马卡连柯的平行教育理论: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46、德育的途径:思想政治课是特别重要的途径,其它各科教学是最经常、最基本途径。

47、陶冶教育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艺术陶冶三种。

48、班主任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带好班级、教好学生。

49、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是有效地进行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其中观察法是一种最基本的了解方法。

50、组织和培养班集体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

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和优良的班风,这是衡量班集体是否形成的重要标志之一。

教育教学理论基础知识复习题(精选)(一)教育学1.《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文献,比西方最早的古罗马的昆体良《论演说家的教育》早300多年。

“教学相长”“及时而教”不陵节而施,“长善而救失”“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禁于未发。

2.近代最早的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专著——1632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大教学论》。

提出“泛智”教育思想。

3.杜威《民本主义与教育》提出:以儿童为中心、做中学。

“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生长”。

4.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最早探讨教育学问题的是前苏联克鲁普斯卡娅《国民教育与民主制度》,马卡连柯《论共产主义教育》。

5.赞科夫的《教学与发展》认为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属,它包括智力、情感、意志品质、性格 集体主义思想,“差生”发展。

6.苏霍姆林斯基的论著被誉为“活动的教育者“。

有《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

7.美国教育布鲁纳《教育过程》倡导“结构主义”“发现法”。

8.“六学二馆”中“二馆”指崇文馆和弘文馆。

9.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教育的起源是:生产劳动。

10.我国奴隶社会的教育内容是:“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11.“狼孩”说明遗体本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不起决定作用。

12.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造成人的片面发展的根本原因是社会分工。

13.最早提出美育一词的是席勒。

14.美育首次正式列入我过教育组成部分是在1912年。

15.中国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壬演学制。

中国实行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葵卯学制。

16.新中国第一次学制改革是在1951年。

17.《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颁布于1985年。

18.教师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

19.教育学科知识包括在教育学、管理学、心理学中。

20.学生年龄特征包括生理和心理特征。

21.课的类型一般分为单一课和综合课。

22.教师各课三方面工作: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法。

23.教育过程以认识为基础,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

24.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理解教材、形成概念。

25.知识能力谁为主两种教育论:形成教育论(能力为主 )、实质教育论( 知识为主).26.《学记》中:“学而 等”体现循序渐进原则。

《学记》中:“不陵节而施”体现循序渐进原则。

27.教学方法是师生共同活动方式。

28.班级授课制在我国正式实行在清朝末年。

29.德育是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教育。

30.我国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基本方法是说服教育法。

31.学校德育的基本途径是教学。

32.德国赫尔巴特的德育原则:教学的教育性原则。

33.马卡连柯提出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德育原则。

34.对学生的知、情、意 行的培养顺序,就具体情况,有多种开端。

35.在活动中让学生自己设计、动手、检查,特点是实践性。

36.课外校外教育特点是自愿、灵活、实践。

37.班主任是负责一个班学生工作的教师。

38.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组织培养班级体。

39.班集体形成的主要标志之一:形成正确的舆论。

40.班主任了解学生的基本方法是观察法。

(二)心理学1.个性心理特征构成:能力、气质、个性。

2.人的心理反映的最高形式是意识。

3.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个性心理。

4.第二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谈梅生津。

5.人的一切心理活动按其生产方式来说都是脑的反射活动。

6.个性积极性的源泉与人的活动的基本动力是需要。

7.马斯洛需要层次中最低是生理需要,最高是自我实现需要。

8.根据动机的性质和社会价值不同,动机分高尚和低级。

9.兴趣的稳定性是持久性的品质特征。

10.人脑对直接作用感言的客观学习的综合整体反映是知觉,如看见红旗、立即认识它。

12.“一心二用”是有条件的。

“人”写成“丫”对比。

13.远物模糊,近物清楚是空气透视。

14.感觉限与感受性是反比关系。

15.看书用红笔划重点,利用知觉选择性。

16.坐车,近物快,远物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