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理论基础知识

合集下载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点整理(完整版)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点整理(完整版)

教育理论基础教育学(所占比重较大,应重点复习)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二章教育的基本规律第三章教育目的与教育制度第四章教师与学生第五章课程第六章教学第七章德育第八章班主任与班级管理第九章课外、校外教育第十章教育研究及其方法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一、教育的概念、属性与基本要素(一)教育的概念教育是人类有目的(有意识的)地培养人(严格说,动物界没有教育)的一种社会活动(相对于先天而言,必须是后天获得的),是传承文化、传承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

例如:小孩生下来就会吸奶——不属于教育(先天的);小孩无意识间学会了用火——不属于教育。

基本属性:目的性、育人性、社会性“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

尽心上》——易出单选题。

从两种角度对教育的定义(社会角度和个体角度)广义的教育: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例如:三人行必有我师、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狭义的教育: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依据一定的社会要求,依据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其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变化的活动。

(名词解释)更狭义的教育:德育(思想品德课)个体角度:教育等同于个体学习与发展的过程综上,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体化的实践活动。

个体社会化的对立面是个体自由化(学习很多的社会规范)社会个体化——共同的社会规范在个体身上的个体化表现(二)教育的属性本质属性——育人性(教育的本质是育人,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单选教育具体而实在的规定性体现在:(多选题)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目的性)教育是人类有意识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社会性)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育人)教育的社会属性:(1)永恒性:只要有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着教育。

(教育与人类社会共始终)记住:此处不能换成“学校教育”。

(2)历史性: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等各不相同(纵向的不同,即不同的历史时期)。

教育教学理论基础知识复习题教育学...

教育教学理论基础知识复习题教育学...

教育教学理论基础知识复习题 教育学1 《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文献 比西方最早的古罗马的昆体良《论演说家的教育》早300多年。

“教学相长”“及时而教”不陵节而施 “长善而救失”“道而弗牵 强而弗抑 开而弗达”禁于未发。

2 近代最早的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专著——1632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大教学论》。

提出“泛智”教育思想。

3 杜威《民本主义与教育》提出 以儿童为中心、做中学“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生长”。

4 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 最早探讨教育学问题的是前苏联克鲁普斯卡娅《国民教育与民主制度》 马卡连柯《论共产主义教育》。

5 赞科夫的《教学与发展》认为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属 它包括智力、情感、意志品质、性格集体主义思想 “差生”发展。

6 苏霍姆林斯基的论著被誉为“活动的教育者“。

有《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

7 美国教育布鲁纳《教育过程》倡导“结构主义”“发现法”。

8 “六学二馆”中“二馆”指崇文馆和弘文馆。

9 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 教育的起源是 生产劳动。

10 我国奴隶社会的教育内容是 “六艺” 礼、乐、射、御、书、数 。

11 “狼孩”说明遗体本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不起决定作用。

12 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 造成人的片面发展的根本原因是社会分工。

13 最早提出美育一词的是席勒。

14 美育首次正式列入我国教育组成部分是在1912年。

15 中国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壬寅学制。

中国实行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葵卯学制。

16 新中国第一次学制改革是在1951年。

17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颁布于1985年。

18 教师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

19 教育学科知识包括在教育学、管理学、心理学中。

20 学生年龄特征包括生理和心理特征。

21 课的类型一般分为单一课和综合课。

22 教师各课三方面工作 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法。

23 教育过程以认识为基础 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教育学、教育心理学)资料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教育学、教育心理学)资料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本书适合考前两周复习专用第一部分教育学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或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我国春秋末年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比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早约三百年。

其中的主要思想有:“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了启发性教学原则);“教学相长”(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3、捷克夸美纽斯1632年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他提出了班级授课制。

4、美国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强调“儿童中心”,提出了“做中学”的方法,开创了“现代教育派”。

5、苏联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属。

6、美国布鲁纳的《教育过程》的主要思想是结构主义和发现法的教学方法。

7、苏联苏霍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其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和“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

8、教育的概念:广义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三个方面;狭义指学校教育;偏义指思想品德教育。

9、教育的社会属性有: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

10、我国封建社会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其贯穿了儒家思想。

11、遗传素质对人的身心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但环境决定论又是错误的,因为人接受环境影响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

12、我国普通中学的双重任务是:培养各行各业的劳动后备力量;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

13、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14、“双基”是指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

15、智育的任务之一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和注意力,其中思维能力是决定性的因素。

教育教学理论基础知识复习题

教育教学理论基础知识复习题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教学理论基础知识复习题:教师招聘考试教育教学理论基础知识复习题:教育学1.《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文献,比西方最早的古罗马的昆体良《论演说家的教育》早300 多年。

“教学相长”“及时而教”不陵节而施,“长善而救失”“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禁于未发。

“学不遢等”属于循序渐进原则2.近代最早的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专著——1632 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大教学论》。

提出“泛智”教育思想。

3.杜威《民本主义与教育》提出:以儿童为中心、做中学“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生长”。

4.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最早探讨教育学问题的是前苏联克鲁普斯卡娅《国民教育与民主制度》,马卡连柯《论共产主义教育》。

5.赞科夫的《教学与发展》认为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属,它包括智力、情感、意志品质、性格集体主义思想,“差生”发展。

6.苏霍姆林斯基的论著被誉为“活动的教育者“。

有《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

7.美国教育布鲁纳《教育过程》倡导“结构主义”“发现法”。

8.“六学二馆”中“二馆”指崇文馆和弘文馆。

9.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教育的起源是:生产劳动。

10.我国奴隶社会的教育内容是:“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11.“狼孩”说明遗体本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不起决定作用。

12.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造成人的片面发展的根本原因是社会分工。

13.最早提出美育一词的是席勒。

14.美育首次正式列入我过教育组成部分是在1912 年。

15.中国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壬寅学制。

中国实行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葵卯学制。

16.新中国第一次学制改革是在1951 年。

17.《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颁布于1985 年。

18.教师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

19.教育学科知识包括在教育学、管理学、心理学中。

20.学生年龄特征包括生理和心理特征。

21.课的类型一般分为单一课和综合课。

22.教师上课三方面工作: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法。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点整理(完整版)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点整理(完整版)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点整理(完整版)教育理论基础教育学是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学科,包括教育的基本规律、目的、制度、师生关系、课程、教学、德育、班级管理、课外校外教育、教育研究及其方法等内容。

以下是教育学的主要章节。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教育是一种目的性、育人性、社会性的有意识的社会活动,其目的是促进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体化。

教育的属性是育人性,即教育的本质是育人。

教育具体而实在的规定性体现在目的性、社会性和育人三个方面。

教育的定义可以从社会角度和个体角度两种角度来看。

广义的教育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狭义的教育指学校教育。

更狭义的教育是德育,即思想品德课。

个体角度上,教育等同于个体研究与发展的过程。

教育的社会属性是永恒性、历史性、继承性、长期性、相对独立性和生产性。

教育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必然现象,不同历史时期的教育都前后相继,教育有其自身的规律,特定的教育形态不一定跟其当时的社会形态保持一致。

第二章教育的基本规律教育的基本规律是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包括教育的普及规律、发展规律、差异规律和相互作用规律。

教育的普及规律是指教育的普及程度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成正比;教育的发展规律是指教育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教育的差异规律是指教育的发展不同于地区、不同于个体;教育的相互作用规律是指教育与社会、教育与教育之间的相互作用。

第三章教育目的与教育制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合格的公民和有用的人才。

教育制度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实现方式,包括教育的类型、层次、阶段和课程设置等。

第四章教师与学生教师是教育实践的主体,学生是教育实践的客体。

教师应当具备专业知识、教育素养和创新能力,学生应当具备自主研究、批判思维和创造能力。

第五章课程课程是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的有机结合。

课程的设计应当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兴趣爱好和实际需求。

第六章教学教学是教育实践的核心环节,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

教育教学理论基础知识

教育教学理论基础知识

教育教学理论基础知识1.《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文献,比西方最早的古罗马的昆体良《论演说家的教育》早300多年。

“教学相长”“及时而教”不陵节而施,“长善而救失”“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禁于未发。

2.近代最早的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专著——1632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大教学论》。

提出“泛智”教育思想。

3.杜威《民本主义与教育》提出:以儿童为中心、做中学。

“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生长”。

4.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最早探讨教育学问题的是前苏联克鲁普斯卡娅《国民教育与民主制度》,马卡连柯《论共产主义教育》。

5.赞科夫的《教学与发展》认为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属,它包括智力、情感、意志品质、性格集体主义思想,“差生”发展。

6.苏霍姆林斯基的论著被誉为“活动的教育者“。

有《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

7.美国教育布鲁纳《教育过程》倡导“结构主义”“发现法”。

8.“六学二馆”中“二馆”指崇文馆和弘文馆。

9.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教育的起源是:生产劳动。

10.我国奴隶社会的教育内容是:“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11.“狼孩”说明遗体本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不起决定作用。

12.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造成人的片面发展的根本原因是社会分工。

13.最早提出美育一词的是席勒。

14.美育首次正式列入我过教育组成部分是在1912年。

15.中国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壬演学制。

中国实行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葵卯学制。

16.新中国第一次学制改革是在1951年。

17.《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颁布于1985年。

18.教师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

19.教育学科知识包括在教育学、管理学、心理学中。

20.学生年龄特征包括生理和心理特征。

21.课的类型一般分为单一课和综合课。

22.教师各课三方面工作: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法。

23.教育过程以认识为基础,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

24.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理解教材、形成概念。

教育教学理论基础知识

教育教学理论基础知识
23、教师劳动的特点:(1)复杂性、创造性;(2)时间上的连续性、空间的广延性;(3)长期性、间接性;(4)主体性、示范性。
24、教师的素养:职业道德素养、知识素养、能力素养。
25、学生是教育的客体、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是发展中的人。
26、我国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是:(1)尊师爱生;(2)民主平等;(3)教学相长。从根本上说,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取决于教师的教育水平。
27、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成的传递和掌握社会经验的双边活动。
28、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工作心须坚持以教学为主,全面安排的原则。
29、教学过程是教学信息反馈和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教学中教师起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不是包办代替。
30、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是学校培养未来人才的蓝图。
3、捷克夸美纽斯1632年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他提出了班级授课制。
4、美国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强调“儿童中心”,提出了“做中学”的方法,开创了“现代教育派”。
5、苏联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属。
6、美国布鲁纳的《教育过程》的主要思想是结构主义和发现法的教学方法。
39、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1)备课;(2)上课(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3)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4)课外辅导;(5)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40、一节好课的基本要求:(1)教学目的明确。(2)内容正确。突出重点,难点,抓住关键。(3)结构合理。上课有高度计划性、组织性、效率高、效果好。(4)方法恰当。(5)语言艺术。(6)板书有序。(7)态度从容自如。
14、“双基”是指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教育理论基础知识教育理论是由教育概念、教育命题和一定的推理方式构成的。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教育理论基础知识,希望大家认真阅读!一、教育理论基础知识考哪些内容1、教育学的考查重点在哪些章节?教育学的章节可以分为宏观教育原理、中观教育系统、微观教育实践三大部分。

其中宏观教育原理(教育与教育学、教育与社会、教育与个体发展)多考查客观题,常出现细节识记型选择题或填空题;中观教育系统(教育目的、教育制度、课程)识记型、理解性题目都有涉及,还是以客观题为主,最多考查到简答题层面;微观教育实践(学生与教师、教学基本理论、德育基本原理、班级管理)更侧重于考查理解分析型题目,尤其是教学和德育两大部分。

其中德育与教学的原则、方法,教学过程,个别教育等知识点是材料分析题的高频考点。

在复习过程中,对核心的理论和观点深入理解,需具备联系实际以及较强的分析能力。

2、心理学的考查重点是什么?心理学内容相对较少,重点在心理过程中的认知过程、意志过程、个性心理部分的个性心理特征等章节。

心理学主要集中在客观题上考查,较少出现案例分析题。

在复习过程中,需要重视细节知识点的识记与理解。

3、教育心理学的考查重点是什么?教育心理学是所有学科中难度相对最大的学科,涉及的章节内容也很多。

其中学习理论、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学习心理等章节的知识是考查的重点。

教育心理学的考查题型较为广泛,主客观题都有所涉及,主观题一般以简答题和论述题的形式出现。

在复习过程中,除了识记重点知识理论之外,还要能举例子并联系实际,达到掌握应用的水平。

4、教育政策法规考什么?教育政策法规包括两方面内容的考查,一方面是法理学基础知识,一方面是重要法律条款。

法理学基础知识往往只在浙江、四川等地的考试中涉及到,大多数地区的教育政策法规以重要法律条款的识记、应用为主,主要以客观题的形式出现,难度不大。

常考的教育政策法规有《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等。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
教育实践为教育理论提供改进方向
• 发现教育理论的问题与不足 • 指导教育理论的完善与深化
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相互促进
教育理论推动教育实践的发展
• 提供科学的教育理念与指导原则 • 促进教育实践活动的改革与创新
教育实践推动教育理论的发展
• 提供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与案例 • 促进教育理论的创新与完善
05
• 心理防御机制理论 • 强调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的关系 • 倡导“精神分析式教育”的辅导方法
03 阿德勒与个体心理学教育理论
• 自卑心理理论 • 强调儿童个性发展与教育的关系 • 倡导“优势教育”的辅导方法
02
教育理论的基本概念与范畴
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
教育目的
• 规定教育的发展方向与价值取向 • 反映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与期待 • 指导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
教育理论的未来发展趋势
教育理论的全球化与本土化融合发展
教育理论的全球化发展
• 借鉴国际先进的教育理念与经验 • 促进教育理论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教育理论的本土化发展
• 结合本国实际与教育国情 • 促进教育理论的本土创新与实践
教育理论的创新与跨学科交叉研究
教育理论的创新
• 突破传统教育理论的框架与局限 • 提出新的教育观念与理论观点
行为主义教育理论
• 强调通过外部刺激与条件反射来改变学生的学习行为 • 倡导“刺激-反应”的学习机制 • 注重教育实践活动的操作性与实用性
行为主义教育理论的影响
• 推动了教育心理学的发展与教育实验的开展 • 影响了教育技术的创新与教育方法的改革 • 为行为主义教育模式提供了理论支持
认知主义教育理论及其影响
教育理论的跨学科交叉研究
• 结合其他学科的理论与方法 • 促进教育理论的多元化与综合化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包括什么知识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包括什么知识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包括什么知识教育理论是教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研究教育的本质、原则、规律,对教育实践起着指导作用。

了解教育理论的基础知识对于教育工作者和教育研究者都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教育理论基础知识包括的内容,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教育学的理论基础。

教育理论的概念和分类教育理论是指对教育活动进行系统的、有条理的思考和总结的理论体系。

它主要包括教育的定义、目的、原则、方法等内容。

根据研究的内容和方法不同,教育理论可分为教育哲学、教育心理学、教育社会学等不同的分支学科。

教育哲学教育哲学是对教育观念、价值和目标进行哲学思考的学科。

它探讨教育的本质、目的、规律等问题,旨在指导和评价教育实践。

教育哲学的内容包括教育的定义、教育目标的确定、教育方法的选择等。

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学习和教育活动中心理过程的学科。

它探讨人的学习过程、思维方式、情绪变化等内容,帮助教育者更好地理解学生,指导教学实践。

教育心理学的内容包括学习理论、认知发展、情绪调节等。

教育社会学教育社会学是研究教育与社会相互关系的学科。

它关注教育与社会、文化、政治等方面的互动与影响,探讨教育在社会中的功能、作用和变革。

教育社会学的内容包括教育的社会功能、教育不平等、教育改革等。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的重要性了解教育理论基础知识对于教育工作者和教育研究者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教育理论可以指导教育实践,帮助教育工作者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

其次,教育理论可以促进教育研究,为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最后,教育理论可以启发思考,促进教育者对教育问题的深入思考和探讨。

结语教育理论是教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教育哲学、教育心理学、教育社会学等不同分支。

了解教育理论的基础知识,可以帮助教育工作者更好地理解教育的本质和原则,指导教育实践。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能够对教育理论基础知识有更深入的了解,为自己的教育工作提供更好的指导。

教育综合基础理论知识

教育综合基础理论知识

教育综合基础理论知识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教育基础理论知识模块一 教育学考点·学校教育的三要素考点·教育的功能1.按教育功能作用的对象划分——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2.按教育作用的性质划分——正向功能与负向功能3.按教育功能呈现的形式划分——显性功能与隐性功能 考点·教育的起源 考点·教育学的萌芽阶段1.《学记》:不仅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着。

2.孔子: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他和弟子的言论专着《论语》中。

孔子的学说是以“仁”为核心和最高道德标准;继承西周六艺教育传统,教学纲领是“博学于文,约之以礼”,教学基本科目是诗、书、礼、乐、易、春秋;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强调“学而知之”,重视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的基本方法是启发 诱导。

3.墨家的墨翟:墨翟以“兼爱”和“非攻”为基本主张,同时注重文史知识的掌握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还注重实用技术的传习,重视实践。

同时认为获得知识的途径“亲知”、“闻知”和“说知”三种途径。

4.苏格拉底的产婆术:第一步是讥讽;第二步是助产术;第三步是归纳;第四步是定义。

5.柏拉图的《理想国》:柏拉图是“寓学习于游戏”的最早的提倡者。

6.亚里士多德:在历史上首次提出了“教育遵循自然”的原则7.古罗马的昆体良:着有《论演说家的教育》(又称:《雄辩术原理》)是西方最早的教育着作,也是世界上第一部研究教学法的书。

在这一着作中昆体良将学习过程概括为“模仿—理论—练习”三阶段。

考点·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考点·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1.遗传--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2.环境--使遗传提供的发展可能性变成现实3.学校教育--主导作用4.个体的主观能动性--促进个体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考点·学生的主要权利作为社会权利主体,青少年儿童主要享有受教育权、人身权、财产权等。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高频考点之教学原则(优秀5篇)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高频考点之教学原则(优秀5篇)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高频考点之教学原则(优秀5篇)教学原则有哪些篇一一、直观性原则(对应: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规律)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尽量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和已有的经验,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比较全面、深刻地掌握知识。

直观手段种类繁多,一般分为三大类:实物直观、模象直观、语言直观。

二、启发性原则(对应:双边性规律,即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相统一规律)教学的启发性原则是根据教学过程中教师教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学的主体性相统一的规律提出来的。

教学活动要靠教师的启发诱导,使学生处于积极的状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因此,教学中教师要把学生置于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引导他们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技能,发展自己的能力。

同时,教师要善于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创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

三、巩固性原则(名言俗语,例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巩固性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基本技能,长久地保持在记忆中,在需要的时候,能够准确无误地呈现出来。

四、循序渐进原则(对应:个体身心发展规律的顺序性规律)教学要按照学科基础知识的逻辑顺序和学生认知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促进学生智力和认知能力的发展。

学生的认识活动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向前发展过程。

循序渐进原则反映了科学知识本身的特点和学生智力发展的规律。

坚持循序渐进原则,就应当按照学科知识的系统性进行教学,注意各学科之间的联系,按照学生认识活动的顺序进行教学,由浅入深、由简到繁。

五、因材施教原则(对应:个体身心发展规律的个别差异性)中学生个体之间往往存在着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智力水平以及思维方式的差异,因此教师的教学要处理好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的关系。

教学既要面向全体学生,提出统一的学习要求,促进他们在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又要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采取多种不同的教学措施,使学生的才能和个性得到健康发展。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史上最全最完整)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史上最全最完整)

教师招聘考试必备辅导教材教育理论基础知识教育学必考知识点心理学必考知识点新课程理论知识教育心理学与教材教法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教育法规基础知识说课基础知识汇编第一部分教育学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我国春秋末年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比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早约三百年。

其中的主要思想有:“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了启发性教学原则);“教学相长”(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3、捷克夸美纽斯1632年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他提出了班级授课制。

4、美国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强调“儿童中心”,提出了“做中学”的方法,开创了“现代教育派”。

5、苏联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属。

6、美国布鲁纳的《教育过程》的主要思想是结构主义和发现法的教学方法。

7、苏联苏霍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其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和“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

8、教育的概念:广义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三个方面;狭义指学校教育;偏义指思想品德教育。

9、教育的社会属性有: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

10、我国封建社会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其贯穿了儒家思想。

11、遗传素质对人的身心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但环境决定论又是错误的,因为人接受环境影响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

12、我国普通中学的双重任务是:培养各行各业的劳动后备力量;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

13、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14、“双基”是指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

教育学心理学理论基础知识

教育学心理学理论基础知识

教育教学理论基础知识一、教育学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学校教育现象)2、教育现象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3、教育学是一种综合性的学科,既是(理论学科)也是(应用学科)4、完备的教师知识结构是(学科基础知识)(教育学科基础知识)与广泛的文化科学知识。

5、孔子对我国教育的贡献有三个方面(创立私学)(创立儒学)(删订六经)6、孔子流传于事的著作是(论语)7、启发式教学的渊源是(不愤不启)(不排不发),是孔子提出的。

8、孔子之后儒豪代表是(孟子、荀子)9、从(性善论)阐述他的观点是(孟子):从(性恶论)阐述他的观点是(荀子)10、后期称墨家为(功利主义者):称道家为(自然主义者)11、曾子所著,专讲古代大学教育的是(大学)12、曾子的学生子思的著作是(中庸)13、(学记)是根据今人的考证是战国末期(乐正刻)的作品,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经典巨著。

14、乐正真考证是(郭沫若)完成的。

15、(大学)是《学记》的教育政治学基础。

16、(中庸)是《学记》的教育哲学学基础。

17、系统总结先秦时代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的教育学专著是(学记),被认为……18、西方启发式教育思想的渊源是(苏格拉底的多婆术)。

19、西方教育学传统始于古代希腊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斯多德)20、古希腊著名教育家柏拉图的著作是(理想国)。

这部著作是后世公共教育思想的源头)。

21、亚里斯多德历史性贡献是他(首次系统阐述了体育、德育、智育、美育与谐发展的教育思想。

22、昆体良的代表著作是(雄判术原理)23、夸美纽斯是17世纪的捷克教育家,所著作是(教育漫画)24、洛克是(绅士教育)的代表著作是(教育漫画)25、卢俊是(自然主义)的代表,著作是(爱弥儿)26、裴斯泰洛齐是(要素教育)的代表。

被成为19世纪中期以后到20世纪世界新教育运动的开创人。

27、赫儿巴特独立化时期的代表作是(普通教育学),是1860年出版的。

28、福禄贝尔被称为(幼儿园之父)29、杜威是(进步主义教育学派)的代表。

教育教学理论知识点整理

教育教学理论知识点整理

教育教学理论知识点整理教育教学理论基础知识要点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一、教育的概念、基本形式、属性和基本要素(一)教育的概念:教育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

1、“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分开解释最早见于许慎《说文解字》2、广义的教育包括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狭义的教育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依据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其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变化的活动。

3、从个体的角度定义:教育是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个体的个性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二)教育的基本形式教育的基本形式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或教材)向受教育者进行教育。

教育的基本形式包括(1)学校教育(2)家庭教育(3)社会教育(4)自我教育(5)自然形态的教育,指渗透在生产、生活过程中的口授身传生产、生活经验的现象。

(三)教育的属性1、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的本质属性是育人,即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2、教育的社会属性:(1)教育具有永恒性(2)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3)教育具有历史性和时代性(4)教育具有继承性、长期性、生产性和民族性等。

(四)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学习者)和教育媒介(教育影响)。

★受教育者与教育内容这一对矛盾是教育中基本的,决定性的矛盾。

二、教育的功能1、按教育功能作用的对象,可分为个体发展功能(本体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派生功能)。

2、按教育功能作用的方向,可分为正向功能(有助于)和负向功能(妨碍)。

3、按教育作用显现的形式,可分为显性功能(相吻合)和隐性功能(非预期的)。

三、教育的起源1、神话起源说:教育的目的就是体现神或天的意志。

我国朱熹也持这种观点。

2、生物起源说:利托尔诺和沛西・能是生物起源说的代表人物,他们认为教育是一种生物现象,而不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

小学教育理论基础知识

小学教育理论基础知识

小学教育理论基础知识
《小学教育理论基础知识》
小学教育理论基础知识是指在小学教育中所涉及的关于教育的理论基础知识,它包括教学理论、教育心理学、教育学、教育管理学等方面的知识。

小学教育理论基础知识对于小学教育工作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它为教师提供了教学的科学依据和指导,有助于他们更好地开展教育工作。

在小学教育理论基础知识中,教学理论是重要的一部分。

教学理论包括了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等内容。

教育心理学则是研究学生的心理发展、学习过程、学习方法等方面的知识,它为教师提供了帮助学生学习的理论依据。

同时,教育学也是小学教育理论基础知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包括了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评估等方面的理论知识,有助于教师更好地理解教育的本质和特点。

此外,教育管理学也是小学教育理论基础知识的一部分,它包括了学校管理、班级管理、教师管理等方面的知识,有助于教师更好地进行教育管理工作。

总之,小学教育理论基础知识对于小学教育工作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它为教师提供了教学的科学依据和指导,有助于他们更好地开展教育工作。

希望教育工作者能够不断学习和掌握小学教育理论基础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教学理论基础知识1.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2. 我国春秋末期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注,比罗马的昆体良《论演说家的教育》早300年。

其主要思想有:“不陵节而试”,体现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道而弗牵”,体现启发性教学原则;“教学相长”体现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原则。

3. 捷克夸美纽斯1632年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他提出“班级授课制”。

4. 美国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强调“儿童中心”,提出“做中学”,开启现代教育派。

5. 苏联赞可夫《教育与发展》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宿。

6. 美国的布鲁纳的《教育过程》的主要思想是结构主义和发现法的教学方法。

7. 苏联苏霍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分别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和“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

8. 教育的概念:广义为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狭义为思想道德教育。

9. 教育的社会属性有:永恒性、历史性和相对独立性。

10. 我国封建社会教学内容主要是: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11. 遗传素质对人的身心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但环境决定论又是错误的,因为人接收环境影响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

12. 我国普通中学的双中任务是:培养各行各业的劳动后背力量、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

13. 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14. “双基”是指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

15. 智育的任务之一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和注意力,其中思维力是决定性的因素。

16. 体育的根本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

17. 蔡元培于1912年最早提出美育,主张以美育代替宗教。

18. 劳动技术教育的任务:(1)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养成正确的劳动态度和习惯;(2)教育学生初步掌握一些基本生产知识和劳动技能。

19. 美育的任务:(1)使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和感受美、鉴赏美的知识与能力;(2)培养学生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心灵美和行为美。

20. 义务教育是指依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义务教育是种强制性教育。

21. 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22.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根本任务。

23. 教师劳动的特点:(1)复杂性,创造性(2)时间上的连续性、空间的广延性;(3)长期性、间接性;(4)主体性、示范性。

24. 教师的素养:职业道德素养、知识素养、能力素养。

25. 学生是教育的客体、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是发展中的人。

26. 我国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1)尊师爱生;(2)民族平等;(3)教学相长。

从根本上说,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取决于教师的的教育水平。

27.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传递和掌握社会经验的双边活动。

28. 教学时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

教学时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主,全面安排的原则。

29. 教学过程是教学信息反馈和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教学中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是主体。

教师的主导作用不是包办代替。

30. 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是学校培养未来人才的蓝图。

31. 编写学科课程和教材应遵循的原则:(1)思想性和科学统一性;(2)理论联系实际;(3)稳定性和时代性结合;(4)系统性和可接受性。

32. 知识不等同于智力,掌握事知识的多少不能标志智力发展的水平。

教学过程中要把掌握知识的和发展智力结合起来,只重视培养能力的形式教育论(英国洛克)和只重视知识传授的实质教育论(英国斯宾塞)都是错误的。

33. 赫尔巴提出了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34. 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1)激发学习动机;(2)感知教材,形成表象;(3)理解教材,形成概念;这是中心环节(4)巩固知识;(5)运用知识,形成技能技巧。

35. 主要的教学原则:(1)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2)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3)直观性的原则;(4)启发性的原则(5)循环渐进的原则;(6)巩固性原则;(7)因材施教原则36. 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课堂教学。

37. 常用教学方法:(1)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

(2)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演示法,参观法。

(3)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练习法,实习作业法,实践活动法。

(4)以探究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发现法。

(5)以情感体验为主的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欣赏教学法。

38. 两种对立的教学方法思想是启发式和注入式。

我们应当提倡启发式,反对注入式。

39. 教学的基本环节:(1)备课;(2)上课(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3)课外作业的布置和批改;(4)课外辅导;(5)学习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40. 一节好课的基本要求:(1)教学目的明确;(2)内容正确,突出重点与难点,关键;(3)结构合理,上课具有高度计划性、组织性、效率高和效果好;(4)方法恰当;(5)语言艺术;(6)板书有序;(7)态度从容自如。

41. 德育教育一般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法纪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

这四个基本方面。

42. 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培养提高的过程知、情、意、行是品德心理的四要素。

行事学生思想品德形成与否的关键,也是衡量一个人思想品德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志。

德行过程是沿着知、情、意、行的顺序发展,但其中任何一个要素都可以作为品德培养的开端,即是思想品德教育具有多端性,即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教师应“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

43. 活动与交往是形成学生思想品德的源泉和基础.44. 德育原则:社会主义方向原则;从学生实际出发原则;知行统一原则;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结合原则;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影响原则;尊重信任和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45. 马卡连柯的平行教育理论:集体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46. 德育的途径:思想政治课是特别的重要途径,其他学科教学时最经常,最基本途径.47. 陶冶教育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艺术陶冶.48. 班主任的主要任务:带好班级、教好学生.49. 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是有效地进行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其中观察法是一种最基本的了解方法。

50. 组织和培养班集体是班主任的中心环节。

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和优良的班风,这是衡量班集体是否形成的重要标志之一。

二.心理学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它包括:心理过程,个性心理。

.2.心理过程:(1)认知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2)情绪、情感过程;(3)意志过程3.个性心理:(1)个性心理倾向,包括需要、动机、兴趣、信念和世界观等;(2)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和性格。

4.心理是人脑的机能.5.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反射6.心理学科的性质:心理学是一门介于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之间的交叉学科.7.需要的种类:(1)根据起源分:心理需要、社会需要;(2)根据对象分:物质需要、精神需要8.马洛斯的需要层次,低级向高级可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9.动机产生的条件:内在条件是需要,外在条件是刺激诱因.10.兴趣是个体积极认识、探究事物、从事活动的心理倾向.11.兴趣的品质特性:倾向性、广博性、稳定性、效能性12.学习动机的激发: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3)从分利用反馈信息,有效进行奖惩。

(4)合理设置课堂结构(5)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学生继续努力.13.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动机水平中,最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14.成就结构理论认为:有三种现实的课堂结构:合作型,竞争型,个别化型。

合作型目标结构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习的积极性.15.成败归因理论认为,学生常将成功或失败归因于四个方面:能力,努力,运气,任务难度。

16.创设问题情境的理论基础是成就动机理论.17.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人脑对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综合整体的反映;感觉是知觉的基础,知觉是感觉的整合.18.生物钟现象:人体内的一切物理变化和化学都是有规律的,这些节律性的变化就是所谓的生物钟的机制.19知觉的特性: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

20.注意的特点:指向性;集中性;心理活动的组织特性。

21.注意的种类: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

22.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规律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

间接性和概括性事思维的两大基本特征。

23.思维的种类:(1)根据凭借物与思维形态划分: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2)根据是够遵循逻辑规则分:非形式逻辑思维、形式逻辑思维;(3)根据指向性与答案不同分为:集中思维,发散思维。

24.思维的过程:分析与综合,比较,抽象与概括,系统化和具体化.25.思维的基本形式:概念,判断,推理。

26.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1)提出问题(发现矛盾的过程);(2)明确问题(找出主要矛盾);(3)提出假设(以假设形式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4)检验假设(通过理论和实践形式检验假设)。

27启发式从其他事物能够看出解决问题的途径。

对解决问题到启发作用的事物叫原型。

28.定势是指心理活动的一种准备状态(心理倾向)又称心向.29.迁移是已经获得的知识技能和学习方法对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的影响。

一种知识技能的掌握促进另一种知识技能的掌握是正迁移,如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反之是负迁移。

30.理解是学生对教材中有关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

理解是学生掌握知识的中心环节。

31.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

想象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思维。

感性材料是想象的基础,实践活动是推动想象的原因和动力。

32.想象的种类:(1)根据想象时有无目的的意图分:有意想象,无意想象;(2)在空间想象中,根据内容的新颖性合格创造性分:再造想象,创造想象;(3)根据想象活动与现实的关系分:幻想,理想,空想。

33良好思维品质的特性:(1)广阔性(2)独立性与批判性(3)逻辑性(4)灵活性和敏捷性(5)创造性。

34.记忆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

它包括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三个基本环节,从信息加工来看,即是对输入住处的编码、储存、提取的过程。

35.记忆的分类:根据内容与对象的分:形象记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动作记忆(2)根据信息加工与记忆阶段分: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